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南早》前員工聯署 促保獨立 關注「李旺陽簡訊」 指聲譽質素下降 (《明報》,15/07/2012)

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離開《南早》逾10年,依然關心該報發展,直言感覺該報自我審查日見嚴重。(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湖南維權人士李旺陽離奇死亡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南華早報》因以極小篇幅處理,惹來自我審查質疑,繼早前有40編採人員聯署要求總編輯王向偉解釋,再有24名前《南早》編採人員向集團執行董事郭惠光發表公開信,關注該報近年聲譽與質素下降,促請保持報紙獨立客觀立場,保衛「百年老店」聲譽。《南早》總編輯王向偉強調事件已告一段落,惟該報再有兩名外籍資深人員不獲續約。

前副總編:問題在《南早》擁有人

王向偉昨回應時表示,理解外界關心《南早》發展,但他重申編輯部沒有自我審查。曾任《南早》副總編輯的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直言,《南早》立場保守由來已久,問題關鍵不在總編輯人選,而是擁有南早的郭鶴年家族。他說,郭氏家族在內地有不少生意,處理內地新聞避重就輕,如維權異見、官員貪腐、政治權鬥的處理都見謹慎,話題退熱才稍加報道,「王向偉加劇矛盾與批評,卻未嘗試制止(自我審查)」。

林和立與早前不獲續約的駐內地記者Paul Mooney等24名前編採人員,向《南早》執行董事郭惠光聯署公開信,關注前東家處理李旺陽報道手法。聯署人士在《南早》工作不少時間,現已各散東西,在澳洲、日本、英國等地工作。信件開首直言《南早》「近年,特別近日」水準及聲名下滑,將李旺陽新聞縮成簡訊,尤令忠實讀者氣憤。

「上頭命不用做茉莉花革命」

對於王向偉早前曾解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未見李旺陽消息,故將新聞「做細」,聯署信指中央台以新聞來源而言如同「無知來源」(source of ignorance),不應作為衡量新聞標準。至於該報資深編輯Alex Price向王表示質疑報館自我審查,換來一句「你不喜歡,該知怎做」,更令他們傷感,「古往今來,《南早》是香港市民的重要資源,一旦衰落將是重大損失」。他們最後要求郭惠光保衛該報獨立與真誠傳統。

曾任職南早8年的聯署行動發言人簡威廉(Will Clem)稱,近年駐守內地期間,一旦報道敏感議題,便感到報章自我審查,「舊年茉莉花革命如火如荼,上頭卻說不用做,fizzled(失敗)」,他認為《南早》把香港與中國事情帶到海外,希望報章繼續客觀反映中國的變化,「好要寫,唔好要寫」。

再兩編輯不獲續約南早:非因意見不合

另一聯署人Paul Mooney早前不獲續約後,消息指兩名資深編輯Ewen Campbell及Peter Welton亦不獲續約,現職編採人員或再發起聯署行動,力撐同事。王向偉昨於電話回應,表示沒有特別原因不為二人續約,「沒有任何意見不合」,強調《南早》感謝他們多年貢獻。《南早》編輯部回應稱,公司規定員工年屆60歲退休,往後會每年更新其聘約,而續約與否要考慮員工的技能、表現及公司的管理要求。回應補充,多媒體日趨當道,公司需投資正確的人力物力,帶領發展。

林和立表示該兩名舊同事非常資深,「我89年入《南早》,Campbell早過我,Welton都係90年代」,認為二人富於經驗,是《南早》的資產,「好可惜,以往比較少(不續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