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香港新立法會的安排侵擾記者採訪自由 (2011)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香港新立法會的安排侵擾記者採訪自由 (2011)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立會開放扶手梯予傳媒 (《蘋果日報》,21/10/2011)

【本報訊】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昨日經過近三小時會議,決定進一步改善傳媒在立法會新大樓的採訪安排,包括開放會議廳外「綠地毯」範圍供傳媒採訪,並且開放原來只供議員和立法會職員專用的扶手電梯及出入口予傳媒使用,便利傳媒的採訪工作。

取消部份門方便議員走動

身兼行管會主席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昨在會後稱,搬入新大樓之時,從未想過會出現傳媒投訴的採訪問題,堅稱過程中已作「充份準備」,「但都係嚟到實地見到,先會知道有問題」。

雖然行管會決定開放扶手電梯,但是未有正式開放日期,曾鈺成昨日表示會「盡快」,指立法會秘書處稍後會與傳媒商討有關問題,強調在確保議員出入安全後會正式開放扶手電梯,「唔會拖大家時間」。

除了有傳媒及示威者有不同的投訴外,不少議員亦投訴現時在立法會內走動時,往往要經過太多門,出入極度不便,曾鈺成直認,「議員同樣覺得好多嘢都唔方便,唔係好好受,都要時間適應」,曾鈺成強調,在經過詳細研究之後,決定只保留有保安和消防用途需要的門,他指「能夠取消嘅門會取消,能夠經常打開嘅打開,唔會保留無需要嘅門」。

有傳媒亦不滿負責拍攝立法會議事廳直播會議的立法會攝影師只拍攝發言議員,而不拍攝議事廳的整體情況,曾鈺成表示,已經向立法會相關導演反映,希望大家日後觀看直播時可以看到會內整體情況。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立會放寬新大樓內採訪限制 (「有線寬頻」,20/10/2011)

立會放寬新大樓內採訪限制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70036

曾鈺成:會開放新立法會更多地方予傳媒 (「NOW新聞」,20/10/2011)

曾鈺成:會開放新立法會更多地方予傳媒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497

立法會放寬採訪範圍 (《蘋果日報》,20/10/2011)

立法會開放會議廳外的「綠地氈」範圍予記者自由採訪,現場保安未有再阻撓。黃建通攝

【本報訊】新立法會大樓上周啟用後,保安無理阻撓記者採訪,大樓內多個地區更是「記者勿近」。經過記者積極爭取後,立法會秘書處終於作出改善,除擴充了示威區附近的記者區,亦開放會議廳外的「綠地氈」範圍自由採訪。行政管理委員會今天更會開會,表決是否開放現時只供議員專用的電梯予記者使用,便利記者採訪工作。

新立法會大樓會議廳昨舉行新一屆會期的首次大會。立法會保安上周重重封鎖記者採訪的場面已不復見。秘書處應記者要求,擴充立法會地下示威區附近的採訪區,並容許記者在議會廳外的「綠地氈」範圍進行採訪,保安昨未有干預記者採訪活動。

黃毓民指保安粗暴

由立法會底層直達會議廳的扶手電梯,則要交由行管會今天決定是否同時開放予傳媒使用。民主黨李永達率先表態支持,指「做得議員同官員,就唔應該怕被記者質詢,無理由搵秘道走」。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和陳偉業昨日應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邀約會面,討論上周被逐事件。黃毓民稱當日被保安抬走時雙腳受傷,要接受物理治療,形容保安人員粗暴,會後引述曾鈺成指會處理事件及釐清保安職責。曾鈺成未有再公開談及事件,但在會議開始前發言稱,會以一貫尺度處理任何違反《議事規則》的行為,並呼籲議員及官員以文明的語言表達智慧和感情。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立法會因應投訴改善採訪安排 (「NOW新聞」,19/10/2011)

立法會因應投訴改善採訪安排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400

時事全方位:新立法會採訪安排 (「NOW新聞」,19/10/2011)

時事全方位:新立法會採訪安排(一)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391

時事全方位:新立法會採訪安排(二)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392

立會鋪綠地毯讓記者採訪 (《蘋果日報》,19/10/2011)

【本報訊】立法會搬入添馬艦新大樓後,一改以往開放自由的作風,對示威者以至傳媒均諸多阻撓。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重申,只是新聘請的保安未熟習工作環境及性質,立法會會加強培訓,亦會改善現行的採訪安排,以便利傳媒工作。有指上周特首曾蔭權出席答問大會,立法會是應特首辦要求加強保安,吳稱並無此事,只是曾蔭權那天提早抵達,才令保安情急起來。

立法會會議廳外的走廊,一向是記者向議員「攞料」做訪問的主要地方,不過新大樓地方大了幾倍,走廊卻被收窄,甚至以保安組成手鏈擋在記者與議員之間。

在各大傳媒反對下,立法會終歸還「綠地毯」(走廊以綠色地毯鋪設),記者可隨意走動。

示威區加設安全路

另外,上周四特首答問大會出現保安擋攝記鏡頭,甚至「熊抱」禁止記者上前採訪示威情況,吳文華稱,已向保安講解立法會亦是傳媒工作的地方,立法會須提供協助。另外,示威區加設「安全路」,即在鐵馬外加一緩衝區,讓記者自由走動,有關安排會於今天的大會試行。至於傳媒要求開放議員入口及電梯供記者使用,立法會行管會將於本周四商討。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放寬立會採訪 秘書處提四讓步 (《明報》,18/10/2011)

【明報專訊】添馬艦新立法會大樓的採訪安排大倒退,激起傳媒強烈反彈。據悉,立法會秘書處初步願就此提出四大讓步,今日會約見傳媒代表以聽取意見。

收窄禁區 另設記者室

據了解,秘書處初步考慮開放會議廳門外的整片綠地氈範圍,讓記者自由採訪,把禁區大幅收窄至近扶手電梯的階磚地範圍。此外,鑑於現時記者室與會議廳相隔近百多米,中間設有多道門,不便記者採訪,秘書處計劃把鄰近會議廳的新聞發布室1B房改為記者室,並在該處增設電視和長桌,同時開放多一條防火樓梯,讓在記者室旁聽的記者能有多條路徑前往會議廳。

秘書處亦會改善大樓外示威區的探訪安排,讓記者能近距離訪問示威者。

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周四會討論事件。委員何秀蘭稱,會上將提出開放更多議員專用電梯和樓梯,以及跟進秘書處可有向保安「落柯打」,「有些保安明明是舊的,為何他們來了新大樓後,態度亦突然變得強硬?這明顯不涉及培訓問題,是否立法會收緊了尺度?」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特首辦否認向立會保安施壓 (《明報》,17/12/2011)

【明報專訊】有記者於《施政報告》答問大會期間遭立法會保安阻撓採訪,特首辦昨否認曾對立法會保安作出指示,形容是「無稽之談」。立法會行管會委員何秀蘭表示,保安不會主動干預傳媒採訪,行管會將於本周四開會跟進,了解誰是「幕後黑手」。

另外,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日前解釋上周四錯誤驅逐「長毛」梁國雄,是因為聽錯了梁國雄在位上大叫「無恥」,後來翻看錄影片段發現是人民力量陳偉業大叫「無恥」。陳偉業昨發聲明,指當日他在黃毓民被驅逐前,並沒有在座位上大叫,要求曾鈺成公開澄清及更正有關言論。

何秀蘭﹕保安不會主動干預

有報道指立法會保安阻撓採訪,是因為特首辦事前對立法會保安表達了意見,特首辦發言人昨強調,新大樓的保安工作由立會負責,政府相信立會會適當安排,特首辦亦無要求警方加強對特首的保安。

前行會召集人梁振英表示,特首辦干預立會保安的說法,無法證實,但他認為,行政機關因應需要向立法機關提出要求,而立法機關配合,不屬於干預。他又說,為讓政府透過傳媒向公眾發布消息,行政或立法機關應平衡保安和採訪需要,制訂政策便利傳媒採訪。

行管會周四跟進事件

何秀蘭表示,翻看當日片段,部分阻撓採訪的保安並非「新人」,質疑他們以前不會阻撓採訪,現在「為何判若兩人?」。行管會將於本周四開會跟進事件。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立會阻撓採訪 曾蔭權是黑手 (《東方日報》,16/10/2011)

曾蔭權在發表施政報告當日被示威者「搭膊頭」,特首辦之後向立法會施壓要求加強保安。 (資料圖片)
特首辦主任梁卓偉(圖)及政府新聞處處長黃偉綸,在答問大會當日早上曾親自到新立會大樓視察及提供意見。
政府新聞處處長黃偉綸
黃毓民強調曾蔭權無權管立法會,議員才是立法會保安的「波士」。(許紹基攝)
立會保安在答問大會當日多番阻撓記者採訪,幕後黑手原來是曾蔭權。 (資料圖片)

【記者呂浩然報道】立法會上周四舉行答問大會期間,立會保安表現惡過警察,多番粗暴阻撓記者採訪,嚴重損害新聞自由,幕後黑手原來是曾蔭權。可靠消息透露,曾蔭權因不滿日前到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時,被示威者在新立會大樓外「搭膊頭」,事後透過特首辦向立法會施壓要求加強保安,其中新任特首辦主任梁卓偉及政府新聞處處長黃偉綸,周四早上更親自到新大樓對保安及採訪安排「指指點點」。議員怒斥曾蔭權干預立法會,一定會追究事件。

曾蔭權上周三坐車抵達新大樓時,雖然警方及立會已派出半百人手維持秩序,但四十多名示威者仍能一擁而上,包圍曾蔭權座駕,擾攘逾十分鐘後曾蔭權才能成功落車,之後一名示威者更輕易越過警方防線,成功伸手拍到曾蔭權膊頭,之後才被警方拉走。

可靠消息透露,特首辦之後曾就「搭膊頭」事件向立會有關方面表達不滿,但不知是否直接向立會主席曾鈺成投訴。到翌日上午,即答問大會舉行之前,以梁卓偉及黃偉綸為首的多名政府官員,更親自到新大樓視察示威區和採訪區,就有關安排提供意見。

結果當日下午,在周三沒有現身的立會保安顧問戴宏親自到大樓外「督軍」,一眾立會保安亦一改日前相對溫文的態度,粗暴對待在大樓內外採訪的傳媒,包括推撞記者、用身體遮鏡頭、派數名保安「禁錮」記者,甚至企圖搶走攝記相機等。

過往政府對立會的議事或保安安排有何不滿,一般會透過作為「對口單位」的政務司司長和行政署向立會反映,特首辦絕少直接介入。

議員責曾蔭權越權

人民力量議員黃毓民強調,新大樓是由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管理,議員才是保安的「波士」,曾蔭權無權管立法會。他又指曾蔭權被示威者「搭膊頭」,主要是警方保護要人組失職,「班G4返屋企瞓覺啦」,與立會保安安排無關,派出新聞處長干預立會採訪安排更是不恰當。

立法會行管會委員何秀蘭亦質疑特首辦向立會施壓,強調立會是獨立自主的機構,政府可與立會溝通,但僅限於「你話你幾時幾點,邊個入口、用咩工具嚟就得啦」,實際保安安排應由立會決定,特首辦不應亦無權說三道四,她會在行管會跟進事件。

行政長官辦公室指加強保安之說無稽 (「NOW新聞」,16/10/2011)

行政長官辦公室指加強保安之說無稽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136

特首辦否認促收緊立會採訪 (「有線寬頻」,16/10/2011)

特首辦否認促收緊立會採訪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69750

立會保安工作坊﹕釐清角色助採訪 (《明報》,16/10/2011)

【明報專訊】立法會新大樓採訪自由大倒退,立法會秘書處昨日舉行工作坊,向新聘請的保安人員解釋協調傳媒工作的安排,會上共有55名保安員出席。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認為,工作坊反應良好,相信保安人員將對其角色更為清晰,有信心可改善採訪安排。

20保安缺席 下周「補課」

吳文華表示,昨日約有20多名保安需當值工作而無法出席,希望下周可安排這些保安員參與工作坊。她指出,參與工作坊的保安員大部分屬於新入職,有保安員表示,起初不了解保安與記者之間的角色,吳相信經講解後有助他們日後工作。

特首曾蔭權上周在立法會新大樓宣讀施政報告和舉行答問大會,但記者在採訪的過程卻困難重重,新大樓設置了不少記者禁區,亦有攝影記者被保安以暴力對抗,阻撓採訪。

立會保安再培訓 免阻礙記者採訪 (《蘋果日報》,16/10/2011)

【本報訊】築人鏈攔記者、擋攝記鏡頭,上述情況竟出現在代表民意的立法會大樓,惹來外界極大反響。立法會秘書處連日「撲火」,繼前日會晤傳媒聽取意見後,昨又舉行工作坊,向保安員解釋工作安排,避免再出現阻撓記者採訪事件。

立法會保安人員的編制,由原本約 30人,擴大至近 90人,立法會行管會副主席劉健儀認為,新聘的保安可能不熟悉立法會運作及環境,「執行者完全冇彈性,只揸住規程做事」,她認為有需要加強培訓。

將檢討採訪區分隔

立法會秘書處昨舉行工作坊,有 50多名保安員出席,佔總體六成。秘書長吳文華向保安人員解釋,傳媒與其他公職人員均是為立法會工作,她引述部份保安員稱,因對工作崗位有誤會,才會有不恰當舉止,為了令所有保安員了解傳媒工作性質,立法會下星期六會再舉行會議,向昨日無法出席的保安員講解如何協助記者採訪。

吳文華承認,立法會外的採訪區分隔不理想,秘書處將與保安組高層成立小組檢討,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下周四亦開會討論大樓的採訪及保安問題。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阻採訪 立會秘書長震驚致歉 行管會議員﹕只看圖則 不知實際安排 (《明報》,15/10/2011)



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中)昨與傳媒代表會面,商討新大樓採訪安排,攝影記者協會主席林振東(左)與記者協會總幹事莊曉陽(右)同時遞交信件,表達協會立場,強調記者採訪工作應受尊重。(何家達攝)
有攝影記者前日採訪特首答問大會外的示威,以及特首進入議會的情時,被保安以人牆方式阻隔,更被外籍保安顧問、前警司戴宏(Kenneth Davey,中)推往鐵欄,他要求有關保安道歉。(資料圖片)
立法會外的採訪區與示威區距離極遠,若在指定採訪區工作,根本無法看清示威情,大批立法會保安更手牽手築起人鏈,禁止記者離開指定地方。(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耗資以十億元計公帑建造的立法會新大樓設備先進,但記者採訪自由大倒退,大樓除設置了不少記者禁區外,更有攝影記者被保安以暴力阻止工作。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表示,從新聞報道才得悉上述情,對此表示震驚和失望,今日將急召所有保安予以培訓,並會在下周四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下稱行管會)上反映,爭取放寬採訪區等安排。

保安顧問推記者往鐵欄

各傳媒機構代表昨日與立法會秘書處就近日採訪安排開會,超過兩小時的會議上,傳媒主要反映採訪受阻撓,有攝記投訴,前日採訪答問大會的示威時,遭到多名保安阻止,其中外籍保安顧問戴宏更將他推往鐵欄,再召來至少6至7名保安包圍。他要求保安交代事件並致歉。

多名傳媒亦投訴,在會議廳外設置採訪區並不合理,因過去記者可自由活動,現時採訪區令記者不能追訪官員和議員;大樓外的示威區亦有多重限制,傳媒要求取消有關「禁區」,並開放現時只供議員使用的電梯和樓梯,方便記者。記者協會和攝影記者協會分別向吳文華遞交信件表達立場。

新保安有誤解今開班培訓

吳文華表示,對過去數天發生的事件表示震驚、失望,並對遭受暴力對待的記者致歉,她將會深入了解事件。她解釋可能保安對指示或保安角色有誤解,強調保安需協助記者採訪,她今日將給予全體90名保安,包括約60名新保安兩小時培訓,澄清安排。

對於在會議廳外設置採訪區,吳文華稱是行管會的決定,因曾有議員提出需要「自己空間」而設立,但她稱行管會討論時只看圖則,實地了解後才發現記者根本難以工作,強調決定並不涉及立法會主席或政黨指明不讓記者採訪而作出限制。

行管會是由12名議員組成,主席是曾鈺成,行管會成員何秀蘭表示,數月前開會討論新大樓採訪安排時,立法會秘書處只提供文件,當時秘書處職員稱由會議廳去前廳之間會有採訪區,「當時他們用正面的方式講,我以為採訪區是『扑咪位』,還以為這麼好,從來沒想過是將記者阻隔開」。

行管會﹕傳媒提出意見會改善

行管會副主席劉健儀表示,當時討論採訪區時,只是看圖則決定,未必和現實環境一樣。她與行管會成員李華明、葉國謙均認為,若傳媒對於採訪安排有意見,或認為採訪受阻,立法會可作改善。

有說法指建制派想有多些「私隱」,劉健儀稱沒聽說有議員不想面對傳媒,反而是有議員反映前廳不應用透明玻璃,以保障在前廳內的議員私隱。


京人民大會堂 可埋身任問任影

【明報專訊】香港新立法會大樓內的採訪安排,比不上北京人民大會堂自由。在全國兩會(人大和政協)期間,來自全國的記者可在大會堂內埋身跟國務院各部長、省長、解放軍上將等等做訪問,包括訪問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李鵬之女李小琳等。

人民大會堂的會場及走廊,向來是記者重要的採訪場地,就算敏感問題也可直接發問,例如問李小琳其父李鵬身體狀如何、問央行行長周小川加息問題、問軍方將領關於中國航母建設,以及問西藏自治區主席有關達賴喇嘛轉世等等問題。

爭位踩爛花撞跌物無人追究

記者採訪全國兩會時,事前需申請記者證,記者進入大會堂東門外的廣場時會再有人查證,甚至要通過人面識別儀器,隨身物品也要做安檢。但經過這些關卡後,全球及內地各省巿3000多名記者可直接訪問、拍攝3000多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除省委書記以上級別者會從另外通道出入外,其他官員「人人平等」可接觸。

除非因人群擠迫而引發混亂,否則會堂內的工作人員不會干涉。近年時有發生記者為爭採訪先機而將花壇踩爛、撞跌桌椅茶杯的事,但亦不會受責怪。

明報記者


昔自由追訪 處處到  今關卡重重 道道牆

【明報專訊】立法會換了新大樓後,記者採訪安排出現倒退,過去在立法會大樓內,記者可自由追訪官員及議員,如今新大樓內外卻關卡重重,除不少地方「記者免進」成為採訪禁地外,亦有大批保安阻撓記者工作。

過去幾天,記者在立法會採訪特首宣讀《施政報告》和特首答問大會都受到極多阻撓,如周三特首宣讀施政報告後,有在公眾席旁聽的記者希望走到會議廳外採訪官員,卻被保安阻止,原因是要待官員和議員離開;會議廳外的通道又築起圍欄或保安人鏈,限制記者活動。

與保安爭論 被喝「不要多廢話」

有部分會議廳原可容許傳媒做採訪,但有電台記者卻因手上持咪而被拒入內,與保安理論時,對方回話說﹕「不要說這麼多廢話」;在大樓外的示威區,長時間守候、無法離開的記者被禁止進食,也只能在指定採訪區活動,日前有記者希望走近示威者拍攝,即被6至7名保安包圍、推向鐵欄甚至「熊抱」。

在舊立法會大樓內,議員進出的通道,除升降機和兩個議員入口,記者幾乎隨處可到,若要追訪官員,記者可在會議室外等候,跟隨官員循樓梯離開,直至他們到停車場登上座駕離開。

然而,新大樓的會議廳外卻架起長長圍欄,半條通道成為禁地,議員和官員除非主動走近,否則記者根本無法採訪,更甚的是,走廊駐有不少保安,他們築起人牆,隔絕記者與議員交流。議員除有專用升降機外,連最方便通往各樓層的樓梯、扶手電梯,也豎立多個「議員和職員專用」的牌,記者要繞路而行。

大樓外的示威區,一樣限制多多,記者只能進入距離示威區最少50呎的採訪區,腳步稍為離開,保安便會阻止;反觀在舊立法會大樓外,雖然亦設有示威區,但記者可隨意活動及採訪示威者,只在官員到達前約15分鐘,才會有較嚴謹的要求,確保官員可順利走入立法會。


維穩費年增1440萬  新丁不知葉國謙是誰

【明報專訊】立法會為加強保安,今年大舉增聘60名保安員,「維穩」開支每年增加約1440萬元。新聘保安員均有多年紀律部隊或相關保安工作經驗,而負責管理這支隊伍的保安顧問,更是去年才退休的前警司戴宏(Kenneth Davey)。有警界中人透露,由於今年9月1日開始公務員退休後入立法會,可以同時獲發退休金,因此立法會在招聘保安員時,有多名警員申請。

葉國謙﹕16年來首次被查證件

由於有大批保安屬新人,民建聯葉國謙笑言,自1995年加入立法會以來,日前首次遭保安問「你是誰」及要求查核證件。

立法會為應付新大樓的保安工作,將保安員編制由30人增至90人,除了戴宏外,早前挖角找來曾任職警方的港大前保安工作主管黃國章,主理保安工作。

至於前線保安員包括「一級保安助理」和「二級保安助理」,前者月薪連津貼22,758元,後者15,355元,前者要有最少10年政府紀律部隊,或樓宇管理及保安相關工作經驗,後者的經驗則要最少3年,並要求保安員能有良好溝通和人際技巧。

立法會秘書處表示,為新大樓增聘的60名保安員,每月開支約120萬元,即全年開支約1440萬。

工作輕鬆兼享薪酬退休金 多警投考

有警界中人形容,今年立法會招聘保安,吸引很多警員投考,原因是今年9月1日開始,公務員退休後到立法會等16個補助機構工作,可以同時獲發退休金。該警界中人形容,立法會的保安工作較警務工作輕鬆及安全,又可同時獲發薪酬和退休金,所以吸引不少中層和基層警員投考。以一個45歲提早退休的員佐級前線警員為例,可獲每月退休金約1萬元,加上約2萬元立法會保安員月薪,每月有3萬元收入。

保安顧問 退休前管警隊服務質素

出任立法會保安顧問的戴宏,服務警隊逾34年,官至服務質素監察部總警司,去年7月退休,當時他主要負責建立警隊的服務文化,包括質素管理、風險管理和聯絡社區的策略等,退休時月薪達10萬,即每月可取長糧約5萬元。戴宏從今年5月起出任立法會保安顧問,負責管理保安員。

立會保安阻採訪 秘書長:震驚 (《蘋果日報》,15/10/2011)

剛於今年 5月獲聘為立法會兼職保安顧問的退休外籍總警司戴宏(左二)前日阻撓傳媒採訪立法會示威活動。互聯網

【本報訊】新立法會大樓的保安連日粗暴打壓記者採訪,記協昨日發聲明譴責,立會秘書長吳文華昨日即約見傳媒代表拆彈。吳文華在會上聲稱對保安做法感震驚,又表示今日會和所有立會保安員開會,提醒他們要協助傳媒採訪,不過是否開放會議廳外走廊,供傳媒自由採訪,要待立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下周開會決定。

今與所有保安開會

吳文華昨與多名記者代表見面,稱從新聞中看到立會新大樓保安員對待記者的態度,感失望及震驚,多名出席會面記者即場投訴如何遭保安打壓採訪,有攝影記者投訴遭保安員從後攬着,阻止他們拍照,也有記者投訴遭保安強行押往採訪區,無法履行攝影工作。

吳文華解釋,保安阻撓傳媒採訪,相信與新聘保安未能掌握自己的工作性質有關,她今日會與全體保安員開會,重申保安工作是協助記者採訪,並非阻撓記者工作。對於記者要求沿用舊立會大樓的安排,即開放會議廳外的「綠色地氈」走廊範圍供傳媒自由採訪,吳稱要交由下周四開會的行政管理委員會決定,她答應把記者意見向委員反映。

退休總警司做顧問

立法會行管會成員何秀蘭表示,立法會保安的工作是確保記者在安全情況下採訪,保障新聞自由,又會了解是否有人下達命令,要用強硬手法對待記者。立會保安引起爭議,或與兼職保安顧問戴宏( Kenneth Davey)有關,他是退休外籍總警司,在警隊工作 31年,去年年中退休,曾出任海港警區指揮官,以及警隊服務質素監察部研究及監察科等工作崗位。戴宏為人低調,其以往在警隊的工作崗位較少接觸傳媒。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記協抗新立會設施妨礙採訪 / 記者投訴立會保安粗暴對待 / 記者在新立會採訪限制重重 (「有線寬頻」,14/10/2011)

記者在新立會採訪限制重重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69654

記者投訴立會保安粗暴對待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69657

記協抗新立會設施妨礙採訪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69643

記協指新立法會大樓設施礙記者採訪 / 立會秘書長會提醒保安員不應阻撓採訪 (「NOW新聞」,14/10/2011)

立會秘書長會提醒保安員不應阻撓採訪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016

記協指新立法會大樓設施礙記者採訪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4993

就新立法會採訪安排,致立法會主席的信件 (「香港記者協會」,14/10/2011)

敬啟者:

  新立法會大樓啟用伊始,本會即接獲不少記者投訴,指新大樓的傳媒設施無法照顧傳媒需要,安排亦大大妨礙採訪自由,遠遠不及舊立法會,與立法會作為民意代表機構應方便傳媒採訪以便向公眾負責的原則背道而馳,本會絕不接受。

  根據本會現場觀察和前線新聞工作者反映,新大樓空間增大,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空間卻日見收窄,而刻意把議員與記者和市民分隔的設計更是荒謬,例如記者室設於與會議廳遙遙相隔三十米的走廊的另一端,並須拐個大彎才到達,以致在記者室工作的記者看見要採訪的議員離開會議廳,也無法趕及前往追訪。

  誠然,記者可以留在會議廳前的走廊等候議員出入,但該處沒有播放會議情況的視訊設備,會議廳外的電視也被滅聲,在該處等候的記者無法知道會議進展,難以即場向議員跟進訪問。即使傳媒機構願意多派人手分處記者室和會議廳前工作,亦容易出現信息傳遞有誤的情況,而多派人手亦對人手緊絀的傳媒機構不利。

  本會建議,在前廳向著通道的牆身加設轉播會議廳情況的電視機,而通道靠近玻璃圍欄一邊則加設可收聽會議情況的記者工作檯,以便記者可以一如在舊立法會大樓般一邊工作一邊易於跟進採訪議員。

  另外,新大樓的通道設計亦有區隔記者與議員之嫌,例如連接會議廳樓層的電動樓梯只許議員和官員使用,記者須乘坐電梯或跑樓梯,難以追訪議員,與舊立法會大樓讓記者與議員共用樓梯有天淵之別。而在十月十二日正式使用會議廳當日,大批記者便須要花上至少五分鐘等候升降機,嚴重窒礙傳媒採訪。

  攝影工作方面,會議廳的攝影記者室兩層黑玻璃的問題,本會知悉, 貴會已同意拆除一層,本會期望,其他妨礙拍攝的玻璃亦可拆除,其中一處是俯瞰會議廳的公眾席,圍欄的兩層玻璃設計亦令記者難以在該處拍攝大部分議員。事實上,該處的第二層玻璃只能防止市民在該處跳下會議廳,但這可能性之微,實不足以支持在該處設置第二層玻璃。

  硬件設計妨礙採訪固然不可接受,更不可接受的是,立法會保安和職員處處阻撓記者採訪,包括:
l          阻礙記者走近示威區採訪表達訴求的市民;
l          以人鍊方式(見圖)擋在記者與被訪官員或議員之間,令記者難以發問,甚至是記者與議員閒談亦照擋如儀;
l          硬性規定記者在官員離開後方可離開公眾席,以致記者無法跟進採訪;
l          禁止攝影記者自由走動拍攝,硬性強迫記者留在記者區內,更有甚者,在周四答問大會期間,甚至有保安人員武力拉扯攝影記者,阻撓採訪工作。

凡此種種,不單止侵擾記者的採訪自由,更剝奪了市民和議員的表達自由,本會對此深感憤怒,要求 閣下立即指示保安和大樓職員日後不可再以任何方式窒礙市民的表達自由和新聞工作者的採訪自由。

  本會必須指出,記者區的設立剝奪記者的人身自由,只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設立,若有迫切需要而設立,亦應以容許記者能盡採訪之責為前提,若不合理,記者不會接受,但立法會內外記者區的設立,已到了濫設的程度,部分記者區與記者擺放錄音機的「咪兜」相隔甚遠,以致記者難以清楚聽取被訪官員的回答,遑論就回應作出跟進提問。本會相信,只要 閣下願意,有關情況可立時改善。

  再者,有新聞工作者向本會反映,現時的新聞發布室內,有室內攝錄機專職拍攝提問的個別記者,而非整體記者的情況,本會對有關裝置,難以理解,亦心存芥蒂,若 閣下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亦請 閣下盡速拆除。

  本會誠摯期望, 閣下在透明議政和向市民負責的大前提下,盡速改善上述妨礙新聞自由的設施和安排。

  此致
立法會主席兼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曾鈺成議員



麥燕庭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
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副本抄送: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女士
     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劉健儀女士暨行管會成員

新立會攔採訪 記協批「四倒退」(《明報》,14/10/2011)


 有攝影記者(中)採訪示威時,被多名保安從後攬腰,打算強行將他拉回採訪區。
官員的受訪「扑咪」位置(箭嘴示)附近被列為禁區,記者被迫留在狹小「記者區」遠距離採訪,雙方說話往往難以聽清楚。
保安(中間穿西裝者)在立法會走廊築起人牆,分隔記者和議員。圖為記者採訪李永達時,隔保安。(何家達攝)

【明報專訊】添馬艦新立法會大樓內採訪困難重重,新大樓的採訪安排較舊大樓至少有「四大倒退」,包括設立了多個禁區,限制記者進入,記者被迫隔「保安人鏈」向官員發問;更有攝影記者拍攝示威時,被多名保安人員從後攬腰和按下鏡頭。記協主席麥燕庭批評新安排將記者當成洪水猛獸,嚴重剝削採訪自由。

有記者發起聯署,要求立法會秘書處撤回採訪限制,昨午逾一小時已得到61名記者簽署。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表示,明白傳媒對相關安排有不滿,秘書處今將會見傳媒代表商討。

記者聯署 促撤採訪限制

特首曾蔭權前日首次在新大樓宣讀《施政報告》,不少記者認為場內場外至少出現4項不合理安排,大多和保安人員阻撓採訪有關﹕

一、過去記者能自由採訪官員,甚至可追訪官員至他們登上座駕;但新大樓會議廳出入口設為禁區,記者被困在旁邊狹窄的採訪區,只能目送官員離場。即使有官員願意受訪,亦因採訪區與「咪兜」(官員受訪位置)相距逾一米,難以聆聽官員發言,更遑論提出跟進問題。
過去記者均可在舊大樓的走廊與議員攀談,蒐羅新聞點子;但現時記者被困在採訪區,被迫隔保安員築起的人鏈與議員交談。

二、在近停車場的示威區,記者被要求留在指定記者區採訪,但該處無法拍攝示威情,有攝記離開記者區拍攝時,被4至5名保安人員包圍,甚至從後攬腰和按下鏡頭。

有記者採訪警方抬走示威者時,被保安以鐵馬和人鏈阻撓,記者出示記者證和要求保安解釋,均不得要領。

三、以往攝記可於立法會公眾範圍自由拍攝,但有攝記在新大樓2樓公眾席外,被保安人員勸阻拍攝。

四、有記者在會議結束後,被保安禁止離開旁聽席。

秘書長﹕要確保官員暢通出入

吳文華解釋,根據《權力及特權法》,立法會須確保官員有一條暢通無阻的通路進出會議廳,因此才將該處劃成禁區。立法會行管會成員何秀蘭批評,「如果真的要劃,應劃一條6呎闊的路給官員走,而非困住記者」。她又稱,立會的保安有責任協助記者採訪,不可採取任何措施阻礙採訪。

記協麥燕庭亦指安排不能接受,「等同將記者當成洪水猛獸」,嚴重侵害新聞自由,剝削示威者和議員的表達自由。記協將去信立會表示強烈不滿。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