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昨日否決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商台前主持李慧玲被解僱一事。在辯論中,多名民主派認為事件與政府打壓有關,工黨何秀蘭、人民力量陳偉業指自己曾被李慧玲批評,但都支持調查,民建聯陳恆鑌則質疑,提出動議的公民黨毛孟靜雙重標準,為何港大民調受批評,對方又不提出調查港大民研。
陳恒鑌籲查鍾庭耀
陳恆鑌指港大民研被質疑,甚至是否有造假,都與公眾利益有關,為何毛孟靜沒對有關事件出聲,認為她是持雙重標準,又認為立法會應讓事件自然發展而非花大量公帑調查,更質疑若他提出引用特權法調查港大民調風波,公民黨會否支持。毛孟靜回應叫對方「放馬過來」,若立法會調查,將可還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一個公道。
自由黨不支持
自由黨張宇人稱該黨不支持調查,商台有權作內部調動,亦可解僱員工,強調立法會不宜動輒引用特權法,否則或破壞營商環境。他建議事件交由立法會事務委員會跟進,邀請所有相關人士、官員出席會議,互相對質,將事件弄清,立法會亦毋須背負干預商業機構運作的罪名。
民建聯陳鑑林認為事件是勞資糾紛,李慧玲可按相關法例追討,立法會不應干預。不過,民主黨涂謹申強調,事件並非普通勞資糾紛,立法會應跟進調查。動議經逾6小時辯論,最終功能組別以8票贊成、23票反對;直選議員以17票贊成、15票反對,分組點票下否決議案。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立會否決查商台風波 (《蘋果日報》,21/03/2014)
■李慧玲早前被商台突然解僱。資料圖片
【本報訊】在建制派全面反對下,立法會昨否決以特權法調查商台前主持李慧玲突遭無理解僱事件。泛民稱事件涉及打壓言論自由和政治考慮,有調查必要;建制派卻紛紛稱李被炒只是商業機構的勞資糾紛,民建聯陳恒鑌更稱以特權法調查此事猶如用寶劍「斬叉燒」。
由公民黨毛孟靜提出的動議,最終在分組點票下、因功能組別未過半數而被否決。社民連梁國雄指,「因為商台係由特首發牌,先做到生意」,故商台無理解僱李慧玲或涉及政治因素,有必要調查。自由黨張宇人雖指,立法會有一定理據跟進此事,但香港是商業社會,不能動輒以特權法調查商業機構的人事調動,否則會破壞本港營商聲譽,影響營商環境。
建制護航:用寶劍「斬叉燒」
民建聯陳恒鑌更指,特權法既是尚方寶劍,地位超然,用來調查此事猶如用寶劍「斬叉燒」,甚至批評立法會每次動用特權法也花了大量公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堅稱解僱事件與續牌無關,更指李慧玲只是憑純屬臆測作出失實指控,若此事也要調查,便會把動用特權法的門檻降低,最終只會「徒勞無益」。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辯特權法查炒李慧玲 蘇錦樑﹕恐干預傳媒 (《明報》,20/03/2014)
【明報專訊】立法會昨日討論是否引用《權力(及特權)條例》調查商台前節目主持人李慧玲被解僱一事。提出動議的公民黨毛孟靜說,立法會有責任釐清政府在事件中角色,包括有否直接或間接打壓,多名民主派亦支持有關調查;建制派保險界陳健波則批評李慧玲作風偏頗,指對方被解僱不開心之餘,「應乘機檢討自己」。
毛孟靜動議:應釐清政府角色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表明反對調查,強調政府尊重編輯自主、言論自由,不會干預傳媒日常運作,而梁振英及多名官員已先後嚴正澄清事件與政府無關,調查浪費議會和政府時間和精力,更是「嚴重干預傳媒內部運作」,是極壞先例。
工黨李卓人批評政府透過公權向商台施壓,指「有表面證供」,除梁振英要求縮短商台續牌外,亦因梁認為李慧玲是「眼中釘」。陳健波則反對調查,批評李慧玲主持風格偏頗、以偏概全,並舉例指早前郵輪風波,李慧玲助手曾聯絡要求他講述郵輪保險問題,由於課題專門,保險業聯會以書面回應,卻被李在節目中攻擊他們拒回應。公民黨湯家驊反駁,若因李慧玲的專業操守拉到今次動議上,是抹黑而非處理事件。
另外,立法會今日會就《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辯論,議案是譴責暴力及要求警方全力緝兇。
毛孟靜動議:應釐清政府角色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表明反對調查,強調政府尊重編輯自主、言論自由,不會干預傳媒日常運作,而梁振英及多名官員已先後嚴正澄清事件與政府無關,調查浪費議會和政府時間和精力,更是「嚴重干預傳媒內部運作」,是極壞先例。
工黨李卓人批評政府透過公權向商台施壓,指「有表面證供」,除梁振英要求縮短商台續牌外,亦因梁認為李慧玲是「眼中釘」。陳健波則反對調查,批評李慧玲主持風格偏頗、以偏概全,並舉例指早前郵輪風波,李慧玲助手曾聯絡要求他講述郵輪保險問題,由於課題專門,保險業聯會以書面回應,卻被李在節目中攻擊他們拒回應。公民黨湯家驊反駁,若因李慧玲的專業操守拉到今次動議上,是抹黑而非處理事件。
另外,立法會今日會就《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辯論,議案是譴責暴力及要求警方全力緝兇。
李慧玲被炒 議員:涉續牌 (《蘋果日報》,20/03/2014)
■李卓人指現時傳媒正面對金錢與暴力威脅。
陳健波被指對人不對事
提出動議的公民黨毛孟靜指,調查是要釐清政府在事件中的角色。工黨李卓人亦指現時傳媒正面對金錢與暴力威脅,李慧玲被解僱事件顯然是「錢作怪」,因商台快要續牌,事件背後或涉及政府透過公權力向商業機構施壓,故應以特權法徹查。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則炮轟李慧玲「作風偏頗、以偏概全」,又指除非對方改變作風,否則不會接受對方訪問;人民力量陳志全指摘陳的發言對人不對事,認為以特權法徹查是「大是大非」問題,議員應「對事不對人」。公民黨湯家驊指建制派不應害怕支持特權法,指立會頂多要求李慧玲和政府官員等作供,「人生不作虧心事,立法會傳召也不驚」。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稱當局尊重編輯自主和言論自由,又指單憑感覺、臆測和無證據指控是浪費議會時間,稱動用特權法介入電台人事調動是嚴重干預傳媒內部運作,造成極壞先例。辯論今繼續。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商台否認離職協議禁提李慧玲 (《明報》,05/03/2014)
【明報專訊】對於有報道指商台逼辭職員工簽「保密合同」,商台昨發聲明否認,指報道是「無中生有」,強調離職協議屬商台互動(CRi)的安排,主因是員工職責與內部科技研發有關,指該台要求離職員工「不能向傳媒說出如當天李慧玲被辭職的種種事情」屬不實指控。
《壹週刊》在facebook引述聲稱是商台員工報料,指近期有同事因李慧玲被解僱而辭職,卻被迫簽署「保密合同」,承諾不得透露公司運作及李慧玲被辭職的情等,否則不會發放離職證明,又稱現時商台互動「簡直是逃亡潮一樣」。
商台昨日發聲明否認事件,又附上涉事「保密合同」、即離職協議作解釋。該份離職協議來自商台附屬單位商台互動,訂明離職員工有義務「不得透露CRi的機密資料」及「不得使用相關機密資料」,資料包括公司的製作、設計、電腦程式或開發工作等,又要求當事人不要促使現職同事離開。
聲明指上述報道是「惡意中傷、無中生有」,強調若離職員工要求,必然會獲發離職證明,與協議無關。
否認商台互動有逃亡潮
聲明指出,要求簽署協議是因員工職責涉及商台互動內部科技開發及研究,屬一般科技公司的正常條款,又指現時該部門有70名員工,較去年10月增加近四成,反駁「逃亡潮」之說,強調已有離職員工簽署協議,但無任何異議,認為有指事件與李慧玲被解僱一事有關屬「不實指控」,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壹週刊》在facebook引述聲稱是商台員工報料,指近期有同事因李慧玲被解僱而辭職,卻被迫簽署「保密合同」,承諾不得透露公司運作及李慧玲被辭職的情等,否則不會發放離職證明,又稱現時商台互動「簡直是逃亡潮一樣」。
商台昨日發聲明否認事件,又附上涉事「保密合同」、即離職協議作解釋。該份離職協議來自商台附屬單位商台互動,訂明離職員工有義務「不得透露CRi的機密資料」及「不得使用相關機密資料」,資料包括公司的製作、設計、電腦程式或開發工作等,又要求當事人不要促使現職同事離開。
聲明指上述報道是「惡意中傷、無中生有」,強調若離職員工要求,必然會獲發離職證明,與協議無關。
否認商台互動有逃亡潮
聲明指出,要求簽署協議是因員工職責涉及商台互動內部科技開發及研究,屬一般科技公司的正常條款,又指現時該部門有70名員工,較去年10月增加近四成,反駁「逃亡潮」之說,強調已有離職員工簽署協議,但無任何異議,認為有指事件與李慧玲被解僱一事有關屬「不實指控」,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劉迺強批「雙重標準」 記協指投訴資料不足 (《明報》,25/02/2014)
劉迺強(右)昨出席「體制改革:世界、中國、香港」研討會時,說香港以前有很多好的東西,如和諧氣氛,「都已經損得七七八八」。圖左為香港發展論壇召集人陳啟宗。(劉焌陶攝)
記協主席岑倚蘭說,劉迺強要求記協一周內回應其投訴,根據記協既定程序是無法做到,因記協須給予涉事機構兩周回應,冀劉投訴時能了解記協的既定程序。(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周日在「監察傳媒操守議會」集會,透過聲帶重提2012年被《信報》停止專欄一事,指記協沒有聲援他。他昨再稱自己當年曾3次電郵記協投訴,舉證責任不在自己,記協應追查。記協昨發聲明回應,稱劉當年未有進一步提供資料,故未能處理有關投訴。《信報》前總編輯陳景祥證實,記協當年有找他了解事件,並非完全沒有跟進。
信報前總編證記協曾接觸了解
記協發聲明回應劉迺強周日指控,指劉於2012年4月16日電郵記協,指摘《信報》取消他在該報長達三四十年的專欄,但劉迺強沒提及是哪些文章引起爭議。記協劉提供進一步資料,劉當時回覆稱「《信報》給我的那封電郵不是已經指原因說得很清楚了嗎?」劉又要求記協在發出電郵後一周內回應。但記協的既定程序,必須給兩周被指控的傳媒機構回應,根本不可能滿足劉在時間上的訴求。記協主席岑倚蘭昨補充,投訴未「close file」,歡迎劉提供更多資料跟進。
與劉銳紹被停專欄比較
劉迺強昨出席一個研討會後回應提問,稱不滿記協對其投訴的處理,並把自己被停專欄一事,與時事評論員劉銳紹2012年被《成報》停止專欄一事比較,「記協是多麼的偽善,多麼雙重標準……我就是被滅聲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劉銳紹:劉迺強混淆事實
劉銳紹說,從未有因被任何報章停專欄而向記協投訴。他在2012年3月21日於《成報》一篇有關特首選戰的專欄文章多處被修改,標題由「唐梁都不值得幫」變為「兩人中揀寧揀梁振英」。劉兩日後向記協書面投訴,夾附專欄原文和被修改文章。記協跟進事件,《成報》其後在頭版登啟事解釋改文是疏忽,並向劉道歉。
劉銳紹說,當年4月份,他再撰文悼念方勵之,其專欄才被停止。記協其後因他被停專欄一事發聲明表示「憤怒」,是記協自發,他本人無要求。劉銳紹批評劉迺強連基本事實也未弄清,將篡改專欄和停止專欄兩事混淆。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表示,記協當時因劉銳紹被停專欄而發公開聲明,主要基於一個月前《成報》曾篡改劉的專欄內容,所以如此反應。而劉迺強則未能提供足夠資料讓記協判斷。
《信報》前總編輯陳景祥表示,當時劉迺強曾在其他傳媒撰寫一篇有關特首選舉的文章,內容對不少社會知名人士作不實指控,令他擔心同樣文章會在信報出現,加上停專欄前劉迺強在信報的文章收到很多讀者投訴,指其推論不合理和太過極端。本報翻查資料,劉在2012年1月10日和17日在《信報》撰寫了兩篇文章,第一篇內容指新政府總部有退伍軍人症細菌是生化襲擊的陰謀論宜「寧可信其有」。另一篇是回應鄭經翰對他第一篇文章的批評。陳又稱,當時只是叫劉暫時休息,沒有完全停止其專欄,但未有提及為何一直停止至今。
報評會主席:舉證責在投訴人
【明報專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指記協沒有跟進《信報》停其專欄的投訴,又指舉證責任不在他。身兼報業評議會主席的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報評會亦有處理投訴機制,但一般舉證和提供論據責任在投訴人,如投訴人沒提供足夠資料,報評會對投訴會「無從入手、疲於奔命」。
沒足夠資料「無從入手」
陳韜文說,報評會只會處理有關新聞報道的投訴,包括失實報道、煽情、侵犯私隱和不雅內容。有關知識產權、誹謗和一切與評論有關的投訴均不會處理。他稱專欄被停止或抽稿等亦不在報評會處理範圍。報評會處理投訴程序和記協相若,投訴會交投訴委員會跟進,委員分析判斷後交執委會再審議,然後判決。然後給機會涉事傳媒解釋,如其解釋成立,委員會或會修改判決。判決最嚴重是公開譴責有關傳媒,其餘是知會、勸喻等,是道德約束,並無法定效力。
劉銳紹:報章有權停專欄
曾被《成報》停止專欄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說,報章有權停止任何專欄,自己也曾被3、4份報紙停止專欄,每次涉版面改組,或更換作家,自己不曾投訴。
記協擬集新聞自我審查個案
【明報專訊】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透露,記協計劃收集前線記者或傳媒中層受新聞自我審查或打壓的個案,日後向外界公布。計劃屬初步構思,未有具體細節,但強調不會只相信片面之詞,會有嚴謹機制核實,「新聞自由對市民來說頗抽象,希望有實質例子,具體向市民表達新聞自由如何受壓」。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初步有編輯向他表達關注,指抽稿原因很多,未必與自我審查有關。
指有嚴謹機制核實
岑倚蘭表示,傳媒自我審查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她在記協周日集會時在台上透露,1990年代任職採訪主任時,曾收到高層字條,叫她不要以六四周年紀念作頭版,便是一例,但近年自我審查事件愈加頻密,故希望市民了解。據了解,記協手上已有部分案例,整理後會於新一期《記者之聲》刊登,但會隱去新聞機構名稱,以保護報料記者身分。岑又透露,或與其他團體成立聯席,深化民間有關言論自由的教育工作。
趙應春:有編輯指抽稿原因多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未有機會和記協談有關計劃,但初步有編輯向他表達關注,指抽稿原因很多,可能是稿擠、稿太長,未必與審查有關。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記協做法「有意思」,可詳細向涉事各當事人像「錄口供」般取證,作記錄之用,日後可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報告,與會的政府代表需要回應。他建議記協建立新聞審查數據庫,向新聞工作者收集過去實例,「每人10個」,並向涉事新聞機構查詢,如對方沒有回應,可寫下「no comment」,「睇UN(聯合國)信邊個」。
學者:或令審查變隱蔽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收集自我審查事件有記錄和監察之用,有關做法可能有正、反兩面作用,傳媒機構可能因有人監察而減少肆無忌憚地自我審查,但亦有可能知道記協會記錄,而在自我審查時轉而做得更隱蔽,更難追查。
《南華早報》早前向編輯及部門主管發出內部電郵,指日後除非有「絕對需要」(黃框示),否則不得再使用「蝗蟲」(locust)字眼來形容內地人。
南早內部電郵 限報道用「蝗蟲」
【明報專訊】《南華早報》周日凌晨向編輯及部門主管發出內部電郵,指總編輯王向偉要求,日後除非有「絕對需要」,否則不得再使用「蝗蟲」(locust)字眼來形容內地人。該報執行總編輯Brian Rhoads向本報證實有關安排,指「蝗蟲」已被人用作詆譭他人,不想此煽動字眼重複出現在日常新聞中,令人認為「蝗蟲」是《南早》認可用作形容內地人的字眼。
學者:報道使用不代表贊成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報道使用「蝗蟲」一詞不代表贊成其主張,既然社會上有人討論「反蝗」,避用有關字眼難以表述,情像「台獨」一樣,報道台獨不代表支持台獨。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有關安排是政治忌諱,又指不同意的字眼不代表要刪去,其實用引號處理便可,反問「法西斯主義」又是否要刪去處理。但有員工認為,有關安排是政治審查,旨在不想令內地人尷尬。
該電郵由高級編輯Paul Buck發出,指近日有針對內地人的「反蝗」示威,內地人又被稱為「蝗蟲」,按王向偉要求,日後在類似情下,不准再用「蝗蟲」一字,應用較中立字眼如「反內地人」行動,除非「絕對需要」,如直接引述他人的重要說話。該報昨日亦已更新編輯手冊,加入有關指引。
執總:不容種族貶義表述
本報曾致電及電郵王向偉查詢,該報執行總編輯Brian Rhoads回覆,有關安排是負責任做法,指該報不容偏見和帶有種族貶義的表述。
記協主席岑倚蘭說,劉迺強要求記協一周內回應其投訴,根據記協既定程序是無法做到,因記協須給予涉事機構兩周回應,冀劉投訴時能了解記協的既定程序。(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周日在「監察傳媒操守議會」集會,透過聲帶重提2012年被《信報》停止專欄一事,指記協沒有聲援他。他昨再稱自己當年曾3次電郵記協投訴,舉證責任不在自己,記協應追查。記協昨發聲明回應,稱劉當年未有進一步提供資料,故未能處理有關投訴。《信報》前總編輯陳景祥證實,記協當年有找他了解事件,並非完全沒有跟進。
信報前總編證記協曾接觸了解
記協發聲明回應劉迺強周日指控,指劉於2012年4月16日電郵記協,指摘《信報》取消他在該報長達三四十年的專欄,但劉迺強沒提及是哪些文章引起爭議。記協劉提供進一步資料,劉當時回覆稱「《信報》給我的那封電郵不是已經指原因說得很清楚了嗎?」劉又要求記協在發出電郵後一周內回應。但記協的既定程序,必須給兩周被指控的傳媒機構回應,根本不可能滿足劉在時間上的訴求。記協主席岑倚蘭昨補充,投訴未「close file」,歡迎劉提供更多資料跟進。
與劉銳紹被停專欄比較
劉迺強昨出席一個研討會後回應提問,稱不滿記協對其投訴的處理,並把自己被停專欄一事,與時事評論員劉銳紹2012年被《成報》停止專欄一事比較,「記協是多麼的偽善,多麼雙重標準……我就是被滅聲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劉銳紹:劉迺強混淆事實
劉銳紹說,從未有因被任何報章停專欄而向記協投訴。他在2012年3月21日於《成報》一篇有關特首選戰的專欄文章多處被修改,標題由「唐梁都不值得幫」變為「兩人中揀寧揀梁振英」。劉兩日後向記協書面投訴,夾附專欄原文和被修改文章。記協跟進事件,《成報》其後在頭版登啟事解釋改文是疏忽,並向劉道歉。
劉銳紹說,當年4月份,他再撰文悼念方勵之,其專欄才被停止。記協其後因他被停專欄一事發聲明表示「憤怒」,是記協自發,他本人無要求。劉銳紹批評劉迺強連基本事實也未弄清,將篡改專欄和停止專欄兩事混淆。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表示,記協當時因劉銳紹被停專欄而發公開聲明,主要基於一個月前《成報》曾篡改劉的專欄內容,所以如此反應。而劉迺強則未能提供足夠資料讓記協判斷。
《信報》前總編輯陳景祥表示,當時劉迺強曾在其他傳媒撰寫一篇有關特首選舉的文章,內容對不少社會知名人士作不實指控,令他擔心同樣文章會在信報出現,加上停專欄前劉迺強在信報的文章收到很多讀者投訴,指其推論不合理和太過極端。本報翻查資料,劉在2012年1月10日和17日在《信報》撰寫了兩篇文章,第一篇內容指新政府總部有退伍軍人症細菌是生化襲擊的陰謀論宜「寧可信其有」。另一篇是回應鄭經翰對他第一篇文章的批評。陳又稱,當時只是叫劉暫時休息,沒有完全停止其專欄,但未有提及為何一直停止至今。
報評會主席:舉證責在投訴人
【明報專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指記協沒有跟進《信報》停其專欄的投訴,又指舉證責任不在他。身兼報業評議會主席的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報評會亦有處理投訴機制,但一般舉證和提供論據責任在投訴人,如投訴人沒提供足夠資料,報評會對投訴會「無從入手、疲於奔命」。
沒足夠資料「無從入手」
陳韜文說,報評會只會處理有關新聞報道的投訴,包括失實報道、煽情、侵犯私隱和不雅內容。有關知識產權、誹謗和一切與評論有關的投訴均不會處理。他稱專欄被停止或抽稿等亦不在報評會處理範圍。報評會處理投訴程序和記協相若,投訴會交投訴委員會跟進,委員分析判斷後交執委會再審議,然後判決。然後給機會涉事傳媒解釋,如其解釋成立,委員會或會修改判決。判決最嚴重是公開譴責有關傳媒,其餘是知會、勸喻等,是道德約束,並無法定效力。
劉銳紹:報章有權停專欄
曾被《成報》停止專欄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說,報章有權停止任何專欄,自己也曾被3、4份報紙停止專欄,每次涉版面改組,或更換作家,自己不曾投訴。
記協擬集新聞自我審查個案
【明報專訊】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透露,記協計劃收集前線記者或傳媒中層受新聞自我審查或打壓的個案,日後向外界公布。計劃屬初步構思,未有具體細節,但強調不會只相信片面之詞,會有嚴謹機制核實,「新聞自由對市民來說頗抽象,希望有實質例子,具體向市民表達新聞自由如何受壓」。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初步有編輯向他表達關注,指抽稿原因很多,未必與自我審查有關。
指有嚴謹機制核實
岑倚蘭表示,傳媒自我審查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她在記協周日集會時在台上透露,1990年代任職採訪主任時,曾收到高層字條,叫她不要以六四周年紀念作頭版,便是一例,但近年自我審查事件愈加頻密,故希望市民了解。據了解,記協手上已有部分案例,整理後會於新一期《記者之聲》刊登,但會隱去新聞機構名稱,以保護報料記者身分。岑又透露,或與其他團體成立聯席,深化民間有關言論自由的教育工作。
趙應春:有編輯指抽稿原因多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未有機會和記協談有關計劃,但初步有編輯向他表達關注,指抽稿原因很多,可能是稿擠、稿太長,未必與審查有關。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記協做法「有意思」,可詳細向涉事各當事人像「錄口供」般取證,作記錄之用,日後可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報告,與會的政府代表需要回應。他建議記協建立新聞審查數據庫,向新聞工作者收集過去實例,「每人10個」,並向涉事新聞機構查詢,如對方沒有回應,可寫下「no comment」,「睇UN(聯合國)信邊個」。
學者:或令審查變隱蔽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收集自我審查事件有記錄和監察之用,有關做法可能有正、反兩面作用,傳媒機構可能因有人監察而減少肆無忌憚地自我審查,但亦有可能知道記協會記錄,而在自我審查時轉而做得更隱蔽,更難追查。
《南華早報》早前向編輯及部門主管發出內部電郵,指日後除非有「絕對需要」(黃框示),否則不得再使用「蝗蟲」(locust)字眼來形容內地人。
南早內部電郵 限報道用「蝗蟲」
【明報專訊】《南華早報》周日凌晨向編輯及部門主管發出內部電郵,指總編輯王向偉要求,日後除非有「絕對需要」,否則不得再使用「蝗蟲」(locust)字眼來形容內地人。該報執行總編輯Brian Rhoads向本報證實有關安排,指「蝗蟲」已被人用作詆譭他人,不想此煽動字眼重複出現在日常新聞中,令人認為「蝗蟲」是《南早》認可用作形容內地人的字眼。
學者:報道使用不代表贊成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報道使用「蝗蟲」一詞不代表贊成其主張,既然社會上有人討論「反蝗」,避用有關字眼難以表述,情像「台獨」一樣,報道台獨不代表支持台獨。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有關安排是政治忌諱,又指不同意的字眼不代表要刪去,其實用引號處理便可,反問「法西斯主義」又是否要刪去處理。但有員工認為,有關安排是政治審查,旨在不想令內地人尷尬。
該電郵由高級編輯Paul Buck發出,指近日有針對內地人的「反蝗」示威,內地人又被稱為「蝗蟲」,按王向偉要求,日後在類似情下,不准再用「蝗蟲」一字,應用較中立字眼如「反內地人」行動,除非「絕對需要」,如直接引述他人的重要說話。該報昨日亦已更新編輯手冊,加入有關指引。
執總:不容種族貶義表述
本報曾致電及電郵王向偉查詢,該報執行總編輯Brian Rhoads回覆,有關安排是負責任做法,指該報不容偏見和帶有種族貶義的表述。
黃定光認早知李慧玲是誰 (《蘋果日報》,25/02/2014)
黃定光表示不明為何外界會認為他用「小爬蟲」形容李慧玲是無品和侮辱。
【本報訊】在議事堂上吐出「不知李慧玲是誰」的立法會議員黃定光,被指在立法會上「講大話」。曾與李慧玲主持節目的郭志仁指,黃不可能不認識李慧玲,因為對方曾在一場飯局中對他說:「叫你拍檔唔好咁chur,有時唔好去得咁盡。」黃昨否認曾與郭飯局,但承認知道李慧玲是誰,指當時在議會的意思是「不認識」李,「李慧玲係邊個我係知,但知同識係兩回事,我夠知鄧小平啦,咁係咪鄧小平識得我先啦?」
立法會上周五討論是否以特權法調查商台解僱李慧玲一事,民建聯黃定光在會上指李慧玲是「小爬蟲」,之前不知道李慧玲是誰,「呀李慧玲係邊個,我當時真係唔知,呢啲咁嘅小爬蟲,點解要攞嚟立法會P&P(特權法)咁大件事?吓?李慧玲係乜?我都唔知佢係乜!」
郭志仁昨早在《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上反駁黃定光不認識李慧玲之說,稱數年前曾與黃在上環二人飯局,其間黃對他說:「叫你拍檔唔好咁chur啦,有時唔好去得咁盡,要收斂吓㗎嘛。」曾與李合作主持《左右大局》的郭表示,他當時的「拍檔」只有李慧玲一人,故肯定黃定光指的人是李,批評黃於立法會上公然講大話可恥。
辯稱「知唔等於識」
郭志仁及黃定光昨傍晚在商台節目《左右大局》中隔空「對質」,郭明確指出數年前曾與黃用膳,對方「好豪氣」,「嗌到成枱餸,翅呀,好深刻」。黃表示對飯局「完全無印象」,亦不認識郭,「郭先生尊容係點,完全冇印象,喺街上遇到都唔會認得」。黃又表示不明白為何外界會認為他用「小爬蟲」來形容李是無品和侮辱,認為只是形容詞一個。
對於郭指曾與李慧玲在2010年5月11日訪問他,談林彬死因,黃對自己當時談到「唔好將件事拉落左派嗰到」有記憶,但對李慧玲是主持沒印象。
黃其後接受本報查詢時強調「不認識」李,「李慧玲係邊個我係知,但知同識係兩回事,我夠知鄧小平啦,咁係咪鄧小平識得我先啦?」他否認自己講大話,「話我講大話,我一啲都冇講大話,如果唔係李慧玲出鏡多,過往我真係唔知佢尊容係點」。他解釋二人素未謀面,「根本唔識得佢,知唔等於識。」
他又重申不認識郭,「講到似層層,話我好豪,請食翅,冇乜理由咁豪啩,一般傳媒見面,大家工作餐㗎咋喎,仲話我one by one單獨(見面)就更加少,我同佢非親非故,有乜理由同佢單獨食飯?都不合情理」。他向記者解釋,所謂「相識」,是「見得多,你知我個名,我叫得出佢個名,咁咪叫識囉。」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右)昨指本港的新聞言論空間早在2003年7.1遊行後逐步收窄。資料圖片
記協擬收集傳媒「河蟹」情況
【本報訊】傳媒機構自我審查情況嚴重,香港記者協會針對有關問題,計劃收集記者被刪稿及採訪敏感議題時被阻等自我審查情況,並在整理後向外公佈,讓公眾了解知情權實際受損程度。
「溫水煮蛙」變「大滾水淥」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本港的新聞言論空間早在2003年7.1遊行後逐步收窄,但凡涉及台獨、中共管治等議題都不能觸碰,甚至近年撰文批評特首都幾乎成為禁區。她形容情況由以往的「溫水煮蛙」變成「大滾水淥」。為讓公眾了解傳媒自我審查的嚴重性,記協準備收集記者被刪稿及阻止採訪敏感議題的資料,並向外公佈。
部份親政府團體日前發起集會,指摘傳媒報道不持平,任美貞稱,現有機制處理相關新聞界的投訴,若調查後發現有問題,會公開譴責相關新聞機構及新聞工作者。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前天再提及,早前曾向記協投訴《信報》以「莫須有」罪名取消其專欄。記協昨發表聲明,強調劉的指控與事實不符。記協澄清劉迺強曾於2012年4月16日電郵記協,指摘《信報》取消他在該報長達三、四十年的專欄,但沒有提供具體資料,證實《信報》如何「赤裸裸無理剝奪我(劉迺強自稱) 的言論自由」。記協曾要求他提供進一步資料,但劉沒提供進一步資料前,記協無法按既定機制,向被指控的傳媒機構查問及要求對方回應,故未能處理該宗投訴。記協指如劉有足夠資料,歡迎呈交記協處理。
劉迺強昨指舉證責任不在他身上、應由記協去做,指記協以他提供不到足夠資料便取消其投訴是有問題,反駁指「係莫須有罪名(就)唔會講任何嘢」,故與記協電郵來往三次沒下文後便作罷。
壹傳媒網站昨再遭黑客攻擊,部份網站及手機程式未能正常運作。資料圖片
壹傳媒網站昨再遭黑客攻擊
【本報訊】壹傳媒網站於上周六反滅聲遊行前夕,遭黑客攻擊,致港、台《蘋果日報》及其他刊物網站幾近癱瘓。
事隔兩日,壹傳媒香港網站昨日傍晚起再遭攻擊,部份網站如香港《蘋果日報》及手機程式均未能正常運作,約半小時後服務大致恢復正常。
壹傳媒香港網站昨日下午約6時起開始受到攻擊,壹傳媒資訊科技總監翁偉基表示,讀者經電腦和手機程式登入速度減慢,但情況較上周六有所改善,網站並未全面停頓。
半小時後逐步恢復
經搶修後,網站約半小時後逐步恢復正常,網站之後仍受到零散攻擊,但服務已不受影響。而台灣《蘋果日報》及其他刊物網站今次並未受到攻擊,但因網站有部份使用到香港網域,致在首頁出現連結緩慢及有部份照片破圖情況。翁稱和上周六一樣,網站是受到「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攻擊,暫未追查到確實位置,待收到報告後會再研究是否報警。壹傳媒網站上周六受到的攻擊,初步確認攻擊地址來自內地、俄羅斯和法國。
資訊安全顧問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德嘉指,傳媒網站一直零散地受到黑客攻擊,他坦言較難揪出幕後黑手,但透過辨識黑客所在地區,可加強防禦。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反滅聲遊行超預期 記協:6000人 警:高峰2200 (《明報》,24/02/2014)
遊行隊伍由近日先後發生不同風波的多名媒體代表帶頭,包括港台工會蔡玉玲(前排右一)、商台前主持李慧玲(右四)和明報員工關注組冼韻姬(右五)。帶頭還有獨立評論人協會創會成員程翔(右二)和記協主席岑倚蘭(右三)。(盧翊銘攝)
記協的義工製作了5000條藍絲帶全部派清,遊行人士胸口都扣上藍絲帶,邁步向前,寓意要捍衛新聞自由的藍天。(盧翊銘攝)
網上電台D100主持鄭經翰(右)將一個甲蟲公仔送給被商台解僱的前主持李慧玲(左),李回應稱,「寧願做小爬蟲,都不做應聲蟲」。(盧翊銘攝)
記協昨發起「反滅聲」遊行及集會,人數遠超預期,當中包括《明報》前執行總編輯馮成章(右一)和前新聞經理梁享南(右二)。馮早前曾參與聯署,要求明報管理層交代換總編輯劉進圖的原因。
【明報專訊】香港記者協會昨日發起「反滅聲」遊行及集會,人數遠超預期,記協表示預備了5000條藍絲帶派發給遊行人士,全部派清,又派員在起點及終點點算人數,結果得出至少6000人參與遊行的評估。警方則指集會高峰有2200人。記協主席岑倚蘭表示,新聞自由備受打壓,是她入行30年來最嚴峻,「趨勢已很明顯,有人想收編傳媒,懲罰不聽話的記者」,又指有些人可能不喜歡新聞界,但事實是社會需要傳媒,一旦傳媒被整頓,日後便沒有人替市民發聲。
岑倚蘭促特首落實新聞約章
岑倚蘭說,特首梁振英參選時,與記協簽訂了「新聞自由約章」,要求特首落實競選時的承諾,以實際行動捍衛新聞自由。政府於遊行期間已發出新聞稿,強調政府及特首都十分重視香港新聞及言論自由,「過去如是,今日如是,將來亦如是」,會繼續維護這些重要的核心價值。
政府發稿:特首重視新聞自由
記協及多個新聞團體昨午舉行「企硬‧反滅聲」 撐言論自由遊行,2時半由中環遮打花園出發,下午4時前到達特首辦門外,再舉行逾兩小時集會,最後在特首辦門外鐵閘綁上藍絲帶後離去。遊行開始前,遮打花園幾乎站滿人,為了疏導人潮,遊行隊伍準時出發。因人數超預期,龍頭抵達特首辦外,龍尾仍在金鐘道,警方亦開放原封閉的添華道行車線予遊行人士。
岑倚蘭說,過往記協發起的遊行,最多有700人參與,昨日該會派出數十人在遮打花園點算人數,得出每分鐘約有150至180人經過,約40分鐘龍尾才離開遮打花園,以此推算,至少6000人參與遊行。記協於遊行終點的特首辦再逐排點算人數,亦得出約6000人的結果,兩者合。
新聞系生:憂所學無用武之地
遊行有多個新聞組織參與,包括明報員工關注組、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壹傳媒工會及獨立評論人協會等,亦有不少市民自發參與,有大學新聞系學生說,近期連串事件反映新聞自由被打壓,擔心所學日後無用武之地。有市民表示希望下一代仍享有言論自由,因此帶同女兒遊行,支持勇於「講真話」的傳媒。
遊行隊伍抵達特首辦後,除了邀請本港業界代表發言,表達憂慮,澳門傳媒工作者代表陳麗靜亦出席集會,批評澳門干預新聞自由嚴重。另有透過新聞報道令不公平遭遇得到關注的市民及團體,包括菲律賓人質事件傷者易小玲及李瀅銓、貨櫃碼頭工人等發言,南丫海難家屬則指傳媒給予政府壓力,政府才展開調查。
被商台解僱的主持李慧玲,及網上電台D100主持鄭經翰於集會中發言,鄭經翰將一個甲蟲公仔送給李慧玲,李強調「寧願做小爬蟲,都不做應聲蟲」。李慧玲希望香港將來會有更多的角落,讓藍絲帶飄揚,又期望市民在沉默中站出來。
3個團體昨午於政總門外舉行集會關注香港媒體操守,本報記者現場點算約有40多人出席,主辦單位則指最高峰時有130人。(盧翊銘攝)
40人政總集會 劉迺強稱被滅聲無聲援
【明報專訊】3個團體合組的「監察傳媒操守議會」,昨日於政府總部門外舉行「探討香港媒體操守」集會,批評部分傳媒報道偏頗,本報記者現場點算約有40多人參加,大會則指最高峰有130人。集會播放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的聲帶,指自己「於《信報》的專欄被停時記協無聲援」,質疑記協「偽善、雙重標準」,認為建制派「才是被滅聲的一方」。記協主席岑倚蘭回應稱,今日會了解事件。
稱記協無支持 記協:今了解事件
保衛香港運動、正義聯盟及匯賢起動等3個組織聯手組成議會辦活動,正義聯盟召集人李偲嫣表示自己「很尊敬記協」,舉辦活動是要令社會「有多元聲音」,而非抗衡記協。她認為「傳媒監察政府,市民監察傳媒」,而市民留意到現時「新聞界有些問題」,所以她們收集了市民意見,並於集會上表達。
保衛香港運動發起人傅振中表示,早有計劃舉行監察傳媒活動並向政府借用場地,但「有多早(租場)就不便透露」。李偲嫣強調早已計劃舉行活動並向政府申請借用場地,與記協示威於同一天發生只是「巧合」。
大會:高峰130人 集會非抗衡記協
多名與會者開名斥責《蘋果日報》報道失實,李偲嫣指早前該報指有警員北上東莞召妓被捕,警方已公開否認,批評報道明顯出錯蘋果仍未有道歉,記協亦未要求蘋果道歉。本報昨致電《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他表示無回應;岑倚蘭則表示,記協有固定投訴機制,歡迎有不滿的市民投訴。
身處外地未能出席集會的劉迺強為大會錄下聲帶,指自己專欄被停、被滅聲,未見記協支持。亦有不少與會者稱,《明報》更換總編輯、商業電台解僱李慧玲及行會不向港視發牌等都屬商業決定,批評泛民議員及記協將事件政治化。
菲人質事主:揭不公義靠新聞自由
【明報專訊】3年多前菲律賓人質慘劇中兩名生還者易小玲(左)和李瀅銓(右)亦上台撐新聞自由,易小玲坦言作為事主,過去3年都有冤屈無處申訴,幸有新聞自由才令市民知道更多,表明支持李慧玲,感謝對方多次訪問她們。李瀅銓說由《南華早報》換總編、《明報》事件、報章被抽廣告、李慧玲被炒等,令她們緊張,因社會不公義事件要靠有言論自由支持,才能令事件曝光。
(盧翊銘攝)
美傳媒人:內地網審查吃狗新聞
【明報專訊】三藩市網上電台(Open Sky Radio)是美國北加州最大的中文網上電台之一,節目監製李淑敏(圖)說,電台為當地華人提供資訊與娛樂節目,亦會將部分節目上載到內地網站,但通過審查的節目不多,除了政治敏感題材,連一些動物權益新聞,例如屠殺鯊魚割取魚鰭、內地人吃狗肉等,都不獲通過,感到言論自由可貴。因此她從美國赴港出席「反滅聲遊行」,聲援香港傳媒。
(馬耀森攝)
電視發牌顧問:客戶受壓抽廣告
【明報專訊】曾公開批評政府扭曲免費電視發牌顧問報告原意,其後與公司終止合約的威普諮詢顧問前亞洲區總監伍珮瑩稱,當日講真話只是在其專業內應做的小事,但記者每天都要面對講真話的壓力,如果記者擔心飯碗而不再講真話、不維護言論自由,香港便已失去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她更指近日不少廣告客戶透露受到高層壓力、影響,指示要從媒體上抽廣告,希望壓制不聽話傳媒,她對此感到擔憂。
(盧翊銘攝)
梁文道:球迷不滿 中宣部照禁報
【明報專訊】資深傳媒人梁文道說,內地傳媒無法像港人組織協會,只能私下交流,而內地傳媒人習慣將不能刊登或被刪減報道留紀錄;亦有記者將每天收到中宣部的禁令單張收集,指若能收集20年,將來便看到整個中國受眾「每日睇少幾多」。他說清單上的禁令可以不涉政治,如球迷不滿球賽結果,為免激起人民情緒,便會要求不應多提。他說情已慢慢出現在香港。
(盧翊銘攝)
攝記攜女:憂她以為六四是暴亂
【明報專訊】捍衛新聞自由集會上,擔任18年攝影記者的明報員工關注組代表郭慶輝(右)打頭陣發言,他特別帶同兩歲女兒雅章上台,說擔心女兒長大後,會「以為六四只是一場暴亂、以為李旺陽是自殺、以為梁振英從來都唔講大話」,故即使有多為難,也要站出來,希望所有家長都能站出來,為下一代「向滅聲說不」。他的女兒亦戴上「不要河蟹」道具。
(盧翊銘攝)
反滅聲6000人上街 (《蘋果日報》,24/02/2014)
遊行人士珍惜言論自由,為公義走上街頭。易仰民攝
【守護言論自由】
【本報訊】劊子手再高大,也阻擋不了自由的風。6,000人參加新聞界「企硬反滅聲」大遊行,刷新業界紀錄,也是「門常開」特首辦外最大型集會。特首辦大閘綁着數千條藍絲帶,象徵市民誓保新聞自由的決心。一些人醒來了,是要喚醒更多人。被封咪的李慧玲說,港人要靠自己,讓新聞自由長出根葉,抓住香港,現在才是漫長戰役的開始。
記者:白琳 謝明明 梁德倫
午後陽光穿透寒流,擠滿數千人的遮打花園異常暖和。習慣拿着筆和咪的記者,昨天舉起示威牌接受同業訪問;拍過無數新聞照片和片段的攝記,走進同行的攝影鏡頭。新聞界工會、傳理系畢業生、新舊同業,總動員派絲帶、當糾察、舉橫額。
「不要河蟹!不要滅聲!」「香港禍臨頭,保新聞自由!」遊行隊伍下午2時半出發,由記協及各新聞界團體代表牽頭,經過添馬公園門常開,到特首辦門外集會。市民拖男帶女,繫上藍絲帶撐場,有人沿途高呼「梁振英下台」。
「報道真相點解要俾人欺壓?」
其間有零星市民指罵隊伍,在公民廣場舉辦論壇的愛港之聲前成員傅振中,偕兩同夥在海富中心天橋向遊行人士舉牌,傅聲稱是為參加論壇的市民帶路。警察把雙方隔開,未有衝突。大批市民擠滿特首辦外添華道行人路,多次向警方高叫「開路」,警方最終開放車路予集會人士,全場拍掌歡呼。直至下午4時,龍尾還在海富中心。
記協估計超過6,000人參與遊行集會。警方則指,遊行高峯期有1,600人,集會高峯則有2,200人。今次遊行主辦單位派人在天橋點算人數,每分鐘約160名遊行人士步出遮打花園,龍尾須等30多分鐘才能出發,不少人中途加入,5,000條藍絲帶全數派清。
新聞同業、評論人和曾經透過新聞界討回公道的團體輪流上台發言。直斥政府在發牌風波造馬的威普諮詢顧問亞洲區前總監伍珮瑩上台發言時,掀起全場高潮,台下掌聲持續十多秒。陽光消散,寒風漸強,一個個被滅聲的受害人輪流說出被滅聲的經歷,氣氛轉趨沉重。
記協主席岑倚蘭發言時一度哽咽,表示從事新聞界30年來,從未見過新聞自由如斯嚴峻,「第一次為新聞界受打壓嘅行家流淚……」此時台下大叫「撐住」,有市民跟着落淚。
岑倚蘭說,多年前在某報館任職採訪主任,六四晚收到上司的字條,指示不能用六四做翌日頭版,岑其後離職。她指縱然新聞界偶有犯錯,但同業克盡己任,揭露高官貪污僭建醜聞,被封咪的李慧玲卻在街上遭人指罵,岑感到痛心,「新聞界為咗報道真相,為弱勢發聲,點解今日要俾人欺壓、侮辱?你可能唔喜歡新聞界,但係你需要佢」。
和平佔中倡議人戴耀廷上台發言時,指新聞自由、法治及民主日復日被蠶食,「香港市民要諗吓,為咗核心價值,你願唔願意付出更大代價?我唔知幾時做,但係大家知道喺邊」。台下有人回答「中環」,並報以掌聲。
市民:唔行出嚟遲早冇碇企
參加遊行的區先生曾是《信報》長期讀者,在連串河蟹事件後已沒有再買,他指去年《蘋果》被持刀兇徒焚燒,新聞自由早響起警號,單靠遊行不足夠,「希望大家放下自私,出嚟佔中。市民唔行出嚟,遲早冇碇企」。80後麥先生指「香港好危險」,新聞報道充斥歌舞昇平,市民唯一能做的,是響應所有公民運動。
政府公式回應遊行,指與大眾同樣尊重和珍惜新聞和言論自由,梁振英已公開申明這點,「過去如是,今日如是,將來亦如是……特區政府不會、亦不可能干預傳媒機構的編輯自由、獨立運作和內部管理」。
梁振英上台後傳媒屢受打壓,6,000人昨在特首辦外集會捍衞第四權,向黑手說不。陳奕釗攝
學者指知情權受損 市民感殺埋身
【本報訊】香港記者協會昨舉行的反滅聲遊行號召到6,000人參加,打破過去同類遊行的參加人數。有學者認為,這與市民醒覺到當權者接連打壓新聞自由、影響市民的資訊及思想自由,以及衝擊公眾知情權有關,呼籲市民要以行動表態支持及捍衞新聞自由。但也有學者認為6,000人上街也不能阻擋中共打壓香港新聞自由的野心。
香港記者協會近年分別於2009年、2011年及昨日發動三次較大型的示威遊行,前兩者分別涉及本港記者在內地新疆遭公安毒打及誣陷事件,以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警方阻撓記者採訪,兩次遊行人數分別只有700人及300多人。但昨日的反滅聲遊行卻有6,000人參加,打破記協發動遊行的參加人數紀錄。
籲以消費及投票施壓
昨日有到場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相關遊行人數破紀錄與近期連串傳媒遭打壓事件有關,「之前兩次事件,市民覺得比較離身,但近期涉及嘅傳媒數目多,而且涉及面越來越大,直接衝擊市民嘅知情權,令市民感覺到殺到埋身,唔可以再沉默,要企出嚟發聲」。他呼籲市民要以行動表態捍衞新聞自由,「透過消費同投票權向傳媒老闆同當權者說不,先至可以向當權者施壓」。
不過,浸大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呂秉權指,今次遊行難阻中共打壓香港新聞自由野心,「習近平重提意識形態鬥爭,反映中共要奪取輿論話事權,維穩大於一切,而香港係突破口,中共絕對唔會鬆手」。
【傳媒工會同抗黑手】
明報職工協會籌委會上街,守護新聞自由。 朱永倫攝
港台工會高舉標語,捍衞編輯自主。
壹傳媒工會參與遊行,企硬反滅聲。
傳媒工會上街發聲 記者走在最前
【本報訊】歷年的7.1、六四遊行和集會,記者以旁觀者身份採訪;昨日的遊行不難找到前線甚至傳媒高層的身影,但他們今次是以遊行人士身份出現。除了記協,多個傳媒工會也站出來,如港台製作人員工會、壹傳媒工會和明報職工協會籌委會等,記者用自己的腳步真正「走在最前」。
新聞自由風雨飄搖,傳媒人互相支持謹守崗位,守護本港核心價值,力抗黑手滅聲。三個傳媒工會昨日動員會員上街,如壹傳媒工會派出十多人幫忙擔任遊行糾察、明報職工協會籌委會則製作大型橫額寫上「守護自由天空」,與港台製作人員工會一起戴上藍絲帶,在街頭高呼捍衞新聞自由,也是近年三個工會少有地一同上街的一次。
捍衞天職 繼續抗爭
港台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蔡玉玲在台上表示,慶幸《頭條新聞》仍可播出,員工仍可撐下去,不用「思想交代」,該節目也毋須突然被放在收視低的電視台。她說過去一個月發生很多事,做工會比做記者還要忙。
香港新聞自由步入寒冬,蔡玉玲形容香港情況「好危險」,記者職責是報道事實,遊行上街並非傳媒人熱愛的事,「但點解今日有咁多工會、新聞工作者同從業員,要走上街呢?我哋要好好思考呢個問題」。
蔡玉玲續表示,假如傳媒人只將記者視為「打份工」,一切會變得容易,但因為市民仍願意信任傳媒是一份天職,記者才願意走出來,披露重要新聞。她指抗爭未完,呼籲市民繼續支持,保衞監察政府的第四權不受干預。
藍絲帶象徵表達自由
【話你知】
短短一個多月,藍絲帶在香港遍地開花。從《明報》位於柴灣的報社,伸延到廣播道商業電台,更「佔領」渣打馬拉松賽道和特首辦大閘。藍絲帶最先由爭取網上表達自由非牟利民權組織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採用,同時象徵收集資訊權利和個人私隱權保障。
以絲帶作標記的概念則源自黃絲帶和紅絲帶。黃絲帶象徵在戰爭裏失蹤的軍人及其家屬。
2005年,資深傳媒人程翔無故被中共以「間諜罪」拘捕,李慧玲當時就在商業電台節目發起歷時一千多日的「聲音黃絲帶」行動,要求當局釋放程翔。
至於紅絲帶則象徵保護愛滋病患者權益。
要新聞自由,不要自我審查!示威者舉起的標語,道出不少前線記者的心聲。 陳奕釗攝
市民將象徵言論自由的藍絲帶綁在特首辦閘門外。
吳志森(左)及曾志豪合演短劇,諷刺傳媒高層自我審查,指鹿為馬。
演指鹿為馬劇 諷自我審查
【守護言論自由】
【本報訊】報道碼頭工潮,不准刊登李嘉誠紙板被擲穢物的相片;報道新地涉貪案,不許刊登郭氏兄弟的相片……傳媒自我審查早已入骨,昨日的反滅聲集會上,傳媒人將幕幕「指鹿為馬」的傳媒醜態化作短劇,公諸於世。有《明報》記者拖着下一代上台,坦言擔心大馬老總鍾天祥上任後,《明報》會淪為背棄市民的維穩部隊,下一代會以為六四是一場暴亂。
記者:陳凱迎 馬志剛 陳雪玲
《頭條新聞》節目主持人吳志森和曾志豪,昨沒有穿上太后和小豪子的戲服,卻在台上把「指鹿為馬」的典故活現眼前。吳扮演傳媒高層,對飾演前線記者的曾志豪提出的報道統統說不,包括不准刊登碼頭工人向和黃高層嚴磊輝和李嘉誠紙板公仔掟擲象徵吊機手於工作期間以紙張包好排泄物「糯米雞」的相片。
吳又要求,報道新鴻基郭氏兄弟和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涉貪案時,只可刊登許的照片,郭氏的相片不能刊登;「高層」也規定,馬嶽、蔡子強和杜耀明等擁護泛民的學者,一律禁止訪問。劇終時吳志森指着手上的鹿公仔,問台下觀眾和曾志豪那是甚麼,大家都乖乖說成是「馬」,引來一陣悲涼笑聲。
內地傳媒被禁聲 港步後塵
惟短劇中的例子非純為搞笑創作,而是真實存在於本港傳媒業,只是讀者看不見、不知道。文化人梁文道引用內地傳媒被禁聲的現況,形容香港開始步內地後塵,「有幾多報道原本有800字,但因為涉及廣告客戶、政治人物要cut到得400,呢啲事每日發生喺傳媒機構內,最終可能會形成同內地一樣嘅世界,過20、30年香港人可能已經睇少咗好多嘢」。
代表《明報》員工關注組發言的成員郭慶輝,帶同兩歲女兒上台分享。他說自己以往在台下拿相機拍攝,今天變成台上主角,向滅聲說不,因害怕女兒長大後會以為六四是一場暴亂、以為李旺陽是自殺,「仲以為梁振英從來唔講大話」。作為《明報》一分子,他擔憂鍾天祥上任後,《明報》會淪為維穩部隊和大財團工具。近日一連串事件,郭不相信只是巧合,「係有一股邪惡勢力有計劃滅聲,大河蟹傳媒」。
昨拖孩子上街的,還有不少並非從事傳媒行業的市民。任職銷售的蘇先生與太太,帶兩名子女參加遊行,他指由港視不獲政府發免費電視牌照、《明報》換總編輯到商台名嘴李慧玲被炒,意識到香港「唔對路」,擔心孩子長大時「連講嘢嘅權利都冇」,直言「如果香港失去自由,咁同大陸有乜嘢分別」。
女兒在《壹週刊》任職記者的鄭太,在遊行隊伍中抱着兩歲孫兒前行,她指女兒醉心傳媒行業,若香港失去新聞自由,女兒定會相當難過,「佢做得唔開心,做媽媽都會為佢難過」。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則說:「老師同我講香港成功有賴新聞自由,希望我師弟妹10年之後,可以寫得出呢句說話!」
【建制集會冷清】
「監察傳媒操守議會」約60人「佔領」政總廣場集會,批評傳媒報道失實。 黃賢創攝
【記協遊行墟冚】
6,000人逼爆遮打花園,大會花了逾半小時,才能安排所有人順利出發。 易仰民攝
60人霸政總 冷清打對台
【本報訊】這邊廂,超過6,000記者和市民高聲吶喊,誓保香港新聞自由,逼爆馬路;那邊廂,三個標榜民間自發的團體組成「監察傳媒操守議會」,約60人「佔領」了偌大政府總部廣場舉行集會,批評近年傳媒報道偏頗失實,事事政治化。大會否認故意和記協「打對台」,又指比較雙方人數是不公平,「我哋唔係鬥人多」。
由「保衞香港運動」、「正義聯盟」及「匯賢起動」組成的議會,昨午3時集會。《蘋果》記者現場點算約有60人,大會公佈高峯期有130多人,警方稱高峯期有80人。發起人之一李偲嫣否認人丁單薄,「佢哋係一個歷史悠久團體,我哋三個係民間自發團體,用人數嚟講對我哋係唔公平」。她又一度改口稱活動是「聚會」,避提「集會」。
另一發起人傅振中稱,香港近日有太多政治議題和爭拗,不滿本港傳媒報道新聞有政治立場,例如李慧玲被炒、港視不獲發牌,本屬商業決定,卻被傳媒政治化,集合網民意見後決定舉辦集會。他聲稱並非故意和記協「撞期」,表示向行政署申請使用政總廣場時,並無其他人申請,質疑記協未確定能成功獲批便對外宣揚在廣場集會,令社會「誤會」他們,但拒絕透露哪一天向行政署申請。
不問自取 橫額印媒體商標
多名參加者發言痛批傳媒報道偏頗,目標鎖定《蘋果》、《明報》與香港電台,力斥《蘋果》錯報林奮強歧視新移民等;港台節目《鏗鏘集》剪輯愛國愛港團體片段塑造他們成暴徒,害他們被罵「五毛、共狗」;又指《明報》錯漏甚多,自拆公信第一招牌,換老總相當合理不應政治化。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未有現身,但留下錄音指自己在《信報》多年的專欄一度引起熱議,被勸暫時擱筆,記協未有全力協助,反而劉銳紹在《成報》的專欄先被改文再被停刊,記協卻反應甚大,質疑記協雙重標準,「被滅聲唔係反對派,係廣大市民聲音」。
集會過程中,有零星持不同意見市民到場引起爭執,被便衣警員勸離。此外,大會印製多個橫額懸掛在廣場中央和四周,除大會主題和口號,更羅列本港18家媒體商標,容易令人誤會「被點名」新聞機構屬議會成員。李偲嫣承認事先並無向有關傳媒申請使用商標,但推說橫額交由設計公司負責,稱稍後會去信各大傳媒「補飛」,更揚言並無修改、抹黑或針對性只取用某間傳媒的商標,認為問題不大。
《信報》副總編輯楊健興(前)、《蘋果日報》前總編輯鄭明仁(後)都有參與遊行。
新舊老總再踏上前線
【本報訊】這場為新聞自由、為言論自由吶喊的遊行,令一班前傳媒老總、現任老總再上前線,但他們不是為了採訪。
遊行隊伍中,除放假的現職記者,很多以往對權貴、高官窮追不捨的前記者,傳媒機構前任「老細」也有現身。《明報》前執行總編輯馮成章走在明報職工協會大隊的後方。已退休、有「剃刀馮」之稱的他說,出來遊行是要支持一班前同事。《明報》前副總編輯吳靄儀更帶領明報職工協會高喊口號:「昔日明報,企硬!今日明報,企硬!永遠明報,企硬!」《蘋果》前總編輯鄭明仁、前政治編輯「老師」陳慧兒、《信報》前執行總編輯陳伯添昨也有參加。
出席遊行確保聲音多元
除昔日老總撐場,現任傳媒高層包括《蘋果》總編輯張劍虹、主筆馮偉光、《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信報》副總編輯楊健興也來撐場。
被中資機構抽廣告的《am730》,社長盧覺麟、副社長馮振超也一起遊行。盧稱新聞和言論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受威脅便要站出來。馮振超指,遊行是要力保新聞自由,確保聲音多元:「如果有一日大家打開報紙,發現所有報道都係一式一樣,到時走出來遊行爭取已經太遲。」
多位前任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包括黎佩兒、李月華、胡麗雲、麥燕庭,也回到「娘家」發起的遊行,前記協執委、現任大學傳訊總監馬妙華亦充當義工,派發代表言論自由的藍絲帶。
陳麗靜稱很多批評澳門政府的新聞也無法在澳門發表。
澳門傳媒人過江聲援
【本報訊】眼見香港新聞自由響起警號,有澳門資深傳媒工作者過江聲援,勉勵香港行家無懼黑手講真話。澳門一群市民在電視直播中的論壇上示威,舉起藍絲帶圖案,抗議澳門澳廣視高層打壓新聞自由。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代表陳麗靜昨參與了反滅聲遊行,並上台發言。她形容,自己對現今的香港傳媒生態「好熟悉」,因為「幾年前澳門都開始係咁」。她指澳門有很多批評政府的新聞,都無法在當地傳媒發表,有時他們要把消息傳給香港行家,讓香港傳媒報道,澳門人才能知道。
電視直播節目站立默哀
陳麗靜認為做記者報道新聞不應有顧慮,但在澳門,一家傳媒受打壓,不會有其他傳媒跟進,因傳媒機構的老闆都是「朋友」。她寄語香港傳媒人堅守崗位,別害怕黑手,繼續講真話。
澳門最近亦有電視台高層離奇「被辭職」,澳廣視常務董事兼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本月初接受傳媒訪問時表明不會離開澳廣視,但在訪問結束的6小時後,澳門政府卻發出新聞稿宣佈梁金泉已請辭。
一群澳門人昨在電視直播節目《澳門論壇》進行時站立默哀,舉起印有藍絲帶及「此刻不說真話,日後再無真話」等標語。示威者指梁金泉不獲續約令新聞前線員工不滿,批評澳廣視打壓新聞自由。
多倫多的港人舉行撐香港「企硬反滅聲」行動。
加拿大港人越洋力撐
【本報訊】記協主辦的「企硬反滅聲」大遊行不但在港有逾6,000人參與,連遠在加拿大的港人亦聲援,為香港的新聞寒冬帶來一絲暖意。加拿大港人移民組織「港加聯」在當地時間周六上午10時,於多倫多集會,越洋聲援是次反滅聲遊行,逾30人拿着寫有「多倫多撐」字的紙牌,支持香港傳媒力抗打壓。
由港加聯舉行、聲援記協遊行的集會,獲逾30人響應,參與者均身穿黑衣和繫上藍絲帶,高舉「多倫多撐企硬反滅聲」紙牌,以示與港人團結一致,共同爭取新聞自由。
要求特首維護新聞自由
港加聯成員除舉行集會力撐遊行,亦會將「反滅聲」的聲明,透過駐加拿大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轉交特首梁振英。梁振英在2012年特首競選期間,曾經與記協簽署新聞自由約章,以爭取市民支持,但梁上場後,新聞自由每下愈況,《明報》突更換總編輯、商台在續牌前解僱經常批評政府的時事節目主持人李慧玲;由於「滅聲」事件一單接一單,港加聯在聲明中要求梁遵守選舉承諾,維護香港的新聞自由。
港加聯96年成立以來,致力維護及促進香港的人權、自由、法治與民主,眼見香港新聞自由岌岌可危,故發起聲援行動。他們過往曾舉辦六四悼念晚會,近期也舉辦香港政改座談會。
伍珮瑩昨上台「力撐」新聞自由,發言後獲記協主席岑倚蘭稱讚。何家達攝
鄭經翰昨向李慧玲送上甲蟲公仔,李稱不介意做小爬蟲,但絕不做應聲蟲。
文化人梁文道昨指內地的「禁聲」手法已在香港慢慢出現。
名嘴名筆遊行守護第四權 被辭職伍珮瑩 首上台挺新聞自由
【守護言論自由】
【本報訊】新聞界步入冰河時期,名嘴、名筆身體力行參與反滅聲遊行,守護市民第四權。曾批評政府在審批免費電視牌照「造馬」被辭職的威普諮詢顧問前亞洲區總監伍珮瑩昨更首度上台「力撐」新聞自由,台下報以如雷的掌聲及歡呼聲,伍更披露不少廣告客戶收到高層指示要抽起媒體廣告。10年前後分別遭滅聲的名嘴鄭經翰及李慧玲在集會上壓軸「開咪」,李慧玲說不介意做小爬蟲,但絕不做應聲蟲。
記者:譚靜雯 林社炳 姚國雄
伍珮瑩去年踢爆政府處理免費電視發牌中,扭曲顧問報告原意,最後遭秋後算賬,她昨突然現身反滅聲集會台上,參加者報以熱烈的掌聲及歡呼聲,更不時高呼加油。伍珮瑩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曾於港大讀法律,她指香港的法制及言論自由是最重要、最需要維護的核心價值。
稱客戶收指示要抽廣告
她披露,近日不少廣告客戶收到高層指示要抽媒體廣告,「最近我睇到好多、聽到好多客戶話畀我聽,由於有啲高層嘅壓力,或者有啲高層影響,令到一啲客戶抽廣告,或者唔喺某一啲媒體落廣告,希望壓制佢哋」。她擔心香港如果失去言論自由,下一代會失去生活價值,「我覺得呢啲嘢越嚟越得人驚,今時今日香港只有法制仲喺到,如果言論自由都冇埋,再咁樣落去,我好擔心下一代有啲乜嘢可以作為生活落去嘅價值」。
伍珮瑩不畏強權,為免費電視發牌事件發聲,最終被辭職,她謙虛說:「我當日做出嚟嘅嘢,只係做咗好少。」反讚揚新聞工作者才是真正不介意自己的飯碗:「新聞工作者佢哋每日都係面對呢啲壓力,如果佢哋每個人都擔心飯碗,唔再肯講真相,維護言論自由嘅話,咁香港會冇咗核心價值。」
李慧玲:一定唔做應聲蟲
10年前,「大班」鄭經翰被商台封咪;10年後,李慧玲遭商台粗暴解僱,兩代名嘴昨在特首辦外「開咪」。立法會議員黃定光日前指李是小爬蟲,大班先向李送上甲蟲公仔,李指:「有人話我係小爬蟲,我唔介意做,但我一定唔會做應聲蟲。」台下報以熱烈掌聲以表支持。
對於有人指李慧玲被封咪,要求她拿出證據,大班指自己就是證據,也是證人:「DBC董事會聲帶講到明中聯辦唔like李慧玲,呢啲唔係證據喺乜嚟?」他又認為,將來節目主持人會因為講真話而被滅聲。李稱今次遊行集會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期望代表守護新聞自由的「藍絲帶」能夠遍地開花,「我哋如果唔喺沉默中企出嚟,將來就會喺沉默中被滅聲」。
獨立評論人協會代表程翔稱,新聞自由不單只是新聞界,而是全港市民的自由。近年一連串媒體打壓事件,他稱有人指只是人事變動、辦公室政治,程翔指反映仍有市民未感受到打壓,「如果係正常人事調動,點解受影響係比較敢言嘅記者,而唔係一啲廢柴」。
南丫難屬: 沉默原來唔得
【本報訊】「南丫海難呢件事,沉默原來係唔得,結果係靠傳媒認真研究及公佈,我哋先得到少少運房局嘅憐憫去追查」。在海難中失去兒子的古太(圖)說;除了她,碼頭工會總幹事何偉航、菲律賓人質事件生還者易小玲和李瀅銓、教車師傅練國等,他們都因遭遇不公義,成為新聞主角;今次為了守住新聞自由,他們走到台上,為傳媒擋住無形黑手。
古太昨稱自己只是個小市民,做了20多年師奶,也意識到新聞自由收窄的情況「好得人驚」,「我唔知第日買份報紙番嚟,要信呢啲新聞報道好,定係唔好再睇新聞呢?」雖然追查南丫海難一事尚未知有何結果,但有傳媒幫助,讓她和一班苦主尚有一線希望,「言論自由係好緊要,如果冇言論自由,我哋呢班苦主、受害者唔知點追討公義」。
易小玲:幸得傳媒幫助
就算海難事件最終可能不了了之,但古太認為,現時制度並不健全便應及早搶救,否則問題只會越積越大,新聞自由被蠶食一事亦然,她佩服傳媒勇敢為新聞自由走出來,相信其他國家也會支持,並希望市民一人出一分力,改變現實,「做啱嘅事,對得住自己,就唔使怕講出嚟」。
易小玲和李瀅銓昨也走到台上發言。易說沒有傳媒,他們一班苦主有冤無路訴;李也指曾蔭權和梁振英政府對為人質事件追討一事,本來愛理不理,過往更有不同的局長要苦主們明白人質事件屬國際事件,事情並非容易處理,幸得傳媒幫助,政府才因感到壓力願繼續跟進事件,她呼籲市民守護自由的天空。何偉航和練國發言時,則呼籲市民繼續撐公義,撐新聞自由。
港視導演蔡錦源昨上台發言,呼籲港人要為維護新聞自由發聲。
港視導演:發聲防黑手伸延
【本報訊】特區政府要收窄言論自由,拒絕發牌給香港電視,觸發12萬港人包圍政總。原本是新聞故事的主角,昨日在台上輪流發言,捍衞香港新聞及言論自由。「港視十子」成員蔡錦源導演昨說,沒有言論自由,一切創作只會變得一文不值。他又以黑社會比喻新聞自由,「如果市民以為躲到街尾就可解決問題,黑社會就會以為冇人反抗」,呼籲港人要為維護新聞自由發聲。
沒言論自由 創作變一文不值
曾留守政總多日的港視十子昨再上街頭,又到台上發言,導演蔡錦源諷刺特區政府不聽民意,「6,000人(遊行人數)喺嗰個辦公室(指特首辦)眼中只係好少人」。但他希望市民明白,若沒有言論自由,一切創作都會一文不值,他又形容鄭經翰及李慧玲被封咪就似用同一把𠝹刀,在新聞自由上重複𠝹下傷口,「血不斷咁流,終有一日會失血而死」。
他又比喻黑社會在街頭收保護費,市民若以為躲到街尾就可解決,黑社會便會以為無人反抗,「黑手」由街頭伸至街尾,藉此呼籲港人要為維護新聞自由發聲,以防黑手繼續伸延。對於正義聯盟於政總舉行「監察傳媒操守議會」,蔡發言時直指:「愛香港唔係用歪理為政權塗脂抹粉!」
港視前新聞部導演劉先生指,特首梁振英上場後已參與大大小小的遊行,「佢上場後香港人冇一日好過,但為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都一定要企出嚟!」
記協指昨日遊行人數約有6,000人,是之前估計的四倍。
逼爆行人路 警開放行車線
【本報訊】昨日的遊行集會最終有逾6,000人參加,是記協之前估計的四倍,亦是警方之前估計3,000人的兩倍。由於之前警方只開放添華道的行人路,集會人士很快便逼爆該條行人路,在集會人士不斷高叫「開路」之後,經一輪擾攘後警方才決定開放添華道一條行車線。警方其後對記協作口頭「勸喻」。
警口頭「勸喻」記協
大會指遊行人數約有6,000人,警方指高𥧌期約有2,200人。遊行人士在下午3時許便陸續到達特首辦門外集會,但由於出席人數遠超預期,未到4時,警方預設在龍和道和添華道行人路的集會區已擠滿人群。由於有關行人路段,最多只能容納約1,700人,記協於是與警方磋商,能否開放一條行車線予市民使用,其間不少遊行市民都高呼「開路、開路」,警方終願意開放添華道一條行車線。
集會人士由龍和道擠滿至添華道,不少市民更因場地空間有限,除了未能聽到大會台上發言外,更要坐在添華道的行車路壆上,警方其後又派人在馬路上拉膠帶監察。不過,警方之前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只准許記協使用添華道的行人路,故警方照慣例口頭「勸喻」記協負責人。
參加遊行人士將代表言論自由的藍絲帶綁在身上。
獲外媒關注 無綫 亞視 冷待
【本報訊】從採訪到被採訪,今次反滅聲遊行,讓記者變成新聞主角。傳媒飽受威脅,惟部份本地電子傳媒疑冷待事件,把反滅聲大遊行的新聞,安插在較不起眼位置。無綫將遊行放在「二條」播出,亞視則放在第二節頭條播放。反觀外國媒體如法新社、路透社等都有派員採訪,即時報道。
無綫新聞昨晚六點半新聞,開場介紹時以「反滅聲」遊行的消息開首,實際播出卻以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出席節目講述電子道路收費的新聞取而代之,遊行只安排在二條播放,不過報道詳盡。
解釋片段出現技術故障
據了解,有電子傳媒中人解釋,次序掉換是由於片段出現技術故障,惟有臨時掉換播出次序。
至於亞洲電視,在六點鐘新聞開始後,首節15分鐘對遊行隻字不提,到第二節才以頭條報道,但篇幅明顯比無綫短,也沒有了集會嘉賓發言片段。反而「監察傳媒操守議會」的集會,就有更仔細的報道,詳盡播出部份參加者的發言。
香港新聞自由被收窄,外國媒體也關注。法新社、路透社有即時報道,遊行照片陸續更新上載,報道篇幅也長。報道指,單在本月已有兩個國際組織對本港新聞自由情況表達關注,認為香港新聞自由經已「跌至低位」、「正處於危險之中」。
報道又提到,多家外國媒體選擇香港作為基地,是源於香港言論自由的傳統,期望香港能繼續享有自由表達的權利。
港大新聞學院畢業生唐小姐(左)和林小姐直言不能接受近日的新聞自由寒冬而上街。
親歷言論收窄 傳理人上街
【本報訊】香港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已在流血,昨日遊行隊伍中,除了有記者,也有一班大專院校傳理系學生和舊生。面對新聞自由的寒冬,他們感受至深,「新聞自由好似空氣,你平時唔會感到佢嘅存在,但絕對唔可以冇咗佢」。
現正於浸大傳理系就讀三年級的梁同學說,自從梁振英上台後,可見到很多事件陸續發生,新聞自由岌岌可危。他舉例指,李慧玲滅聲事件由她先從晨早節目被調至傍晚開始,最後突然被解僱,可見言論自由進一步受威脅。他又表示,作為傳理系學生,不單感到日後若要做記者,工作環境會越來越困難;作為市民,也要明白新聞自由並非只跟記者有關,只靠記者是不可能,要靠公眾站出來支持,「因最終受害嘅始終係大眾」。
畢業生帶子女遊行
同於港大新聞學院畢業的唐小姐和林小姐結伴上街遊行,她們現正於傳媒機構工作,唐小姐坦言有經歷過傳媒內言論收窄的情況,所以更覺得要站出來發聲,不想沉默。林小姐則指,從李慧玲事件中見到荒謬,因為一間商業機構要解僱員工,也要有合理解釋,但商台卻至今沒提供理由。
此外,來自中大、浸會、港大、樹仁、珠海五間大專院校的「跨院校傳理系畢業生」群組,號召了百多名傳理系舊生和家人上街,有示威者的未婚妻是傳理人,為了未婚妻能在享有言論自由的環境下工作,男女毅然上街。也有傳理系畢業生帶着子女上街,不想下一代在指鹿為馬的環境下成長。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獨立評協成立 爭言論自由 (《明報》,23/02/2014)
劉銳紹(第一排右一)和程翔(第一排右二)等29名時事評論員和學者昨宣布成立獨立評論人協會,成員戴上藍絲帶,手握手,象徵團結業界,維護新聞和言論自由。(鄧宗弘攝)
學民思潮成員昨日在旺角及荃灣擺街站,呼籲市民參加今日舉行的記協反滅聲遊行,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約30名時事評論員和學者昨宣布成立獨立評論人協會(評協),以維護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成員包括前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記協主席岑倚蘭和前商台主持李慧玲等。召集人呂秉權認為本港的新聞自由日漸收窄,損害整體利益,但強調評協是獨立、無政治背景的組織,不會就時事議題有統一立場,亦不會因資金問題與政治和商業利益扯上關係。
「沒錢沒權 只有筆和良知」
評協創會有29名成員,除岑倚蘭、王永平和李慧玲外,另包括評論員程翔、劉銳紹和李鵬飛等。
召集人呂秉權表示,早在去年4月,成員已感到本港的新聞自由日漸收窄,有凝聚業界的構思;到近期的明報換總編輯和李慧玲被解僱事件,令他們有感傳媒整體環境轉差,促使他們盡快成立協會,「我們沒有錢,我們沒有權,我們有的是一支筆和良知」。他們期望能對遭受打壓及傳媒低氣壓說「不」,又指面對嚴峻的環境,協會不會退縮和沉默。
程翔認為,新聞自由不止是新聞界的問題,也會影響整個社會,若社會失去了新聞自由,將大禍臨頭。他續說,如果不想社會出現「真話不敢講,講的不是真話」的局面,就要站出來捍衛新聞自由。
不收捐款 保評論獨立
呂秉權指評協以有限公司形式註冊,確保帳目公開。而資金主要是來自成員的會費,並無接受任何捐獻,資金緊絀。但他表示,協會不會因資金問題而與政治和經濟利益扯上關係。而王永平也指協會是非政黨、非政治的獨立組織,不會就時事議題有統一立場,以確保成員的評論獨立。他又認為,香港需要愈來愈多獨立、持平、不歸邊和願意維護核心價值的人。
今赴反滅聲遊行
協會將會舉辦與言論自由和時事議題相關的研討會和培訓班,向社會宣傳新聞和言論自由,又會嘗試跨界別合作,增進各界交流。協會未來也會考慮設立網上平台,上載成員的評論文章。
評協首個活動是參與記協今天舉辦的反滅聲大遊行,李慧玲認為,明報換總編輯、AM730和蘋果日報被抽廣告以及自己被解僱,這一連串事件並非獨立事件,又指現時傳媒界的處境十分嚴峻。她呼籲市民參加反滅聲大遊行,指如果參加的市民人數夠多,可發揮力量,令打壓新聞自由的幕後黑手不敢猖狂。
壹傳媒網頁遭黑客入侵
【明報專訊】壹傳媒旗下香港及台灣蘋果日報網站昨遭黑客入侵,網站癱瘓近5小時,無法對外發放新聞資訊,手機程式服務亦不穩定。台灣《蘋果》指攻擊應是來自法國,以殭屍病毒攻擊導致系統發生問題。蘋果日報譴責黑客行為侵害新聞自由。
法國IP攻擊 癱瘓5小時
對於網站遭黑客攻擊,蘋果日報發表聲明指出,壹傳媒網絡包括香港及台灣蘋果日報網站,昨日遭不明來源的黑客攻擊,使網站無法正常運作;又指不揣測攻擊來源,但強烈譴責這種匿名的攻擊行為嚴重侵害新聞自由,強調捍衛言論自由,絕不因黑客攻擊而退縮。台灣《蘋果日報》表示,攻擊來源應是來自法國的IP位址,以殭屍病毒攻擊導致系統發生問題,但黑客身分不明,將會報警求助;而香港《蘋果日報》指有待查看電腦部黑客入侵情,才決定會否報警。
《蘋果》斥侵害新聞自由
昨中午1時許,香港及台灣的蘋果日報網站無法載入,網友無法閱讀網上新聞,只可透過手機程式閱覽。手機程式服務亦不穩定,難以載入,載入時間比平時長,程式內的新聞更新速度亦較慢。下午3時許,蘋果日報facebook發帖,指其網站遭黑客入侵,影響網站服務,工程人員搶修中,至下午6時許逐漸回復正常。
學民思潮成員昨日在旺角及荃灣擺街站,呼籲市民參加今日舉行的記協反滅聲遊行,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約30名時事評論員和學者昨宣布成立獨立評論人協會(評協),以維護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成員包括前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記協主席岑倚蘭和前商台主持李慧玲等。召集人呂秉權認為本港的新聞自由日漸收窄,損害整體利益,但強調評協是獨立、無政治背景的組織,不會就時事議題有統一立場,亦不會因資金問題與政治和商業利益扯上關係。
「沒錢沒權 只有筆和良知」
評協創會有29名成員,除岑倚蘭、王永平和李慧玲外,另包括評論員程翔、劉銳紹和李鵬飛等。
召集人呂秉權表示,早在去年4月,成員已感到本港的新聞自由日漸收窄,有凝聚業界的構思;到近期的明報換總編輯和李慧玲被解僱事件,令他們有感傳媒整體環境轉差,促使他們盡快成立協會,「我們沒有錢,我們沒有權,我們有的是一支筆和良知」。他們期望能對遭受打壓及傳媒低氣壓說「不」,又指面對嚴峻的環境,協會不會退縮和沉默。
程翔認為,新聞自由不止是新聞界的問題,也會影響整個社會,若社會失去了新聞自由,將大禍臨頭。他續說,如果不想社會出現「真話不敢講,講的不是真話」的局面,就要站出來捍衛新聞自由。
不收捐款 保評論獨立
呂秉權指評協以有限公司形式註冊,確保帳目公開。而資金主要是來自成員的會費,並無接受任何捐獻,資金緊絀。但他表示,協會不會因資金問題而與政治和經濟利益扯上關係。而王永平也指協會是非政黨、非政治的獨立組織,不會就時事議題有統一立場,以確保成員的評論獨立。他又認為,香港需要愈來愈多獨立、持平、不歸邊和願意維護核心價值的人。
今赴反滅聲遊行
協會將會舉辦與言論自由和時事議題相關的研討會和培訓班,向社會宣傳新聞和言論自由,又會嘗試跨界別合作,增進各界交流。協會未來也會考慮設立網上平台,上載成員的評論文章。
評協首個活動是參與記協今天舉辦的反滅聲大遊行,李慧玲認為,明報換總編輯、AM730和蘋果日報被抽廣告以及自己被解僱,這一連串事件並非獨立事件,又指現時傳媒界的處境十分嚴峻。她呼籲市民參加反滅聲大遊行,指如果參加的市民人數夠多,可發揮力量,令打壓新聞自由的幕後黑手不敢猖狂。
壹傳媒網頁遭黑客入侵
【明報專訊】壹傳媒旗下香港及台灣蘋果日報網站昨遭黑客入侵,網站癱瘓近5小時,無法對外發放新聞資訊,手機程式服務亦不穩定。台灣《蘋果》指攻擊應是來自法國,以殭屍病毒攻擊導致系統發生問題。蘋果日報譴責黑客行為侵害新聞自由。
法國IP攻擊 癱瘓5小時
對於網站遭黑客攻擊,蘋果日報發表聲明指出,壹傳媒網絡包括香港及台灣蘋果日報網站,昨日遭不明來源的黑客攻擊,使網站無法正常運作;又指不揣測攻擊來源,但強烈譴責這種匿名的攻擊行為嚴重侵害新聞自由,強調捍衛言論自由,絕不因黑客攻擊而退縮。台灣《蘋果日報》表示,攻擊來源應是來自法國的IP位址,以殭屍病毒攻擊導致系統發生問題,但黑客身分不明,將會報警求助;而香港《蘋果日報》指有待查看電腦部黑客入侵情,才決定會否報警。
《蘋果》斥侵害新聞自由
昨中午1時許,香港及台灣的蘋果日報網站無法載入,網友無法閱讀網上新聞,只可透過手機程式閱覽。手機程式服務亦不穩定,難以載入,載入時間比平時長,程式內的新聞更新速度亦較慢。下午3時許,蘋果日報facebook發帖,指其網站遭黑客入侵,影響網站服務,工程人員搶修中,至下午6時許逐漸回復正常。
今日上街反滅聲 捍衞言論自由 (《蘋果日報》,23/02/2014)
記協預備4,000條象徵言論自由的藍絲帶,今日派發給遊行人士。何家達攝
學民街站呼籲
評論人站出來
【本報訊】自由的空氣快將殆盡,人們在寂靜裏熟睡,發出警號的守衞一個個倒下。「滅聲」慘案接連發生,一批傳媒人手挽手,宣佈成立獨立評論人協會,為港人的自由發出預警,呼籲市民今天參加記協「企硬反滅聲」大遊行。慘案受害人希望港人重燃反廿三條的決心,嚇退幕後黑手。名嘴、前高官、學生、移民港人紛紛撐住,守護我們的第四權。記者:白琳 潘柏林 吳嘉羚
「我哋冇錢、冇權,有嘅係一支筆,同埋良知。」獨立評論人協會召集人呂秉權昨宣佈協會成立,與同伴一起繫上藍絲帶。29名老中青獨立評論人為了新聞自由,史無前例團結起來,協會旨在捍衞新聞自由及教育公眾,靠會費營運,不接受捐款。
「係全社會嘅自由」
創會成員包括資深評論人程翔及前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早在李慧玲被滅聲前已決定成立協會。程翔說:「新聞自由唔係新聞界嘅自由,而係全社會所有人嘅自由。」他說這種自由無色、無味、無臭,市民以往視作理所當然,當自由徹底消失,香港就「大禍臨頭」,像內地社會般扭曲,「真話唔能夠講,講出嚟嘅唔係真話」。
王永平說:「冇咗言論自由,香港經濟會失色。」撰寫《蘋論》的李怡也指,新聞最重要功能是防止政府欺騙人民。
這批手挽手的評論人當中,不少已「壯烈犧牲」。袁耀清在《信報》抽起批評無綫的文章後辭去副總編輯,他苦笑稱,手挽手大合照就像電影《大逃殺》裏,各人相繼倒下,一張張臉被打上大交叉,「下次未必咁高姿態去搞你,而係不動聲色,死咗都唔知乜嘢事」。
兩年前被港台封咪的吳志森說,歷史不斷重演,只是當權者做得更加粗暴和難看。林和立00年因經常報道中共權鬥而被離開《南華早報》,他形容新聞自由面臨繼67年商台林彬事件以來最嚴峻的時刻,打壓事件不絕,恐香港變成另一個言論自由凋零的新加坡。
李慧玲也是成員之一,她指港人不能普選特首,惟有用腳表態。03年若不是50萬人上街,廿三條惡法早已通過。今天不同崗位傳媒人都是新聞自由受壓的人證,「希望重演03年港人手牽手對抗廿三條嘅情況,一齊撐住,為嚴峻嘅新聞自由做番啲嘢」。
李慧玲呼籲市民不要放棄,「盡量做,如果人數夠多,幕後黑手都唔敢咁猖狂」。經歷多次封咪的「大班」鄭經翰向本報表示,03年商台封咪風波發生後,新聞自由一直處於劣勢,「只係香港人過去十年扮無知、扮發夢」。
「一齊保衞第四權」
學民思潮昨在旺角及荃灣派發4,000份傳單,呼籲市民今天上街「一齊保衞我哋嘅第四權」。學民義工柯婉靜指出,本港新聞自由排名下跌,市民「要用藍絲帶話畀政府聽,我哋唔要冇咗新聞自由」。她又批評特首梁振英違反捍衞新聞自由的競選承諾。學民成員黎汶洛說,港人不能以為新聞自由事不關己,前年反國教風波,傳媒就成功迫使政府面對民意。
加拿大港人移民組織港加聯在當地時間周六上午10時(香港時間昨晚11時)於多倫多集會,身穿黑衣和繫上藍絲帶,越洋聲援反滅聲遊行。發言人馮玉蘭指香港需要獨立媒體監察政府,避免下一代變成愚民,促港府保障媒體不受打壓。
記協「企硬反滅聲,撐言論自由」遊行
遊行時間:下午2時半
遊行路線:由遮打花園出發,沿金鐘道向東行,經添馬街轉入夏愨道,然後直達特首辦所處的添華道集會場地
預計集會時間:下午4時至5時半
資料來源:記協
特首梁振英昨晚出席新民黨黨慶,被記者問及會否支持記協今日舉行的反滅聲大遊行時,他卻笑嘻嘻地與身旁的人說話。黎樹雄攝
一聽新聞自由 梁班子封口
【本報訊】多間傳媒受壓收聲令人關注香港新聞自由正受威脅,記協今天發起「反滅聲」遊行抗議。但政府高層對新聞自由問題卻態度冷漠,其中參選時曾簽署捍衞新聞自由約章的特首梁振英昨被問及遊行時「裝聾扮啞」,迴避表態。
繼泛民在立法會提出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商台前主持李慧玲懷疑「被滅聲」事件,被建制派議員淡化為勞資糾紛而聯手否決後,政府高層亦對新聞自由問題採取漠視態度。
特首裝聾 林鄭笑而不語
新民黨昨晚黨慶,梁振英與多名高官均有出席。參選時曾簽署捍衞新聞自由約章的梁振英,甫到場即被記者高聲問及會否支持記協今日舉行的反滅聲遊行,他卻繼續笑嘻嘻地與身旁的人說話,扮作聽不到記者提問。之後他兩次走過記者群前面,記者再次提問相同的問題,他便低頭走過未發一言,亦未有望向記者,又作狀地輕咳兩聲。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葉劉淑儀一起到場,被問及是否支持記協反滅聲遊行時,她笑而不語。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被問會否撐新聞自由,原本滿臉笑容的他即時黑面,舉手示意不欲說話後走開。
香港新聞自由已步入寒冬,此刻不說真話,日後再無真話。馬泉崇攝
三大傳媒組織 籲員工遊行
【本報訊】香港言論及新聞自由,正被黑手扼殺。傳媒業面對危急時刻,多個傳媒機構工會及員工關注組織,決定打破沉默,今日號召員工上街,為捍衞新聞自由共同走上最前線。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壹傳媒工會及明報員工關注組均指,不願香港傳媒業「淪陷」,從業員捍衞新聞自由責無旁貸,勢企硬反滅聲。
壹傳媒工會預料今日最少有40名代表出席遊行,工會理事長李家聰指,現時香港言論及新聞自由出現危機,新聞業界有責任出一分力,捍衞本港的核心價值。工會將隨大會沿途高喊「企硬反滅聲、撐言論自由」、「強權要滅聲、人民更發聲」等口號,抗議任何打壓新聞自由行為。
港台:不願傳媒業「淪陷」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蔡玉玲指出,「陰乾港台」之說早已不停流傳,倘若新聞自由空間收窄,作為公營廣播機構的港台絕不能獨善其身,不願香港傳媒業全面「淪陷」。
蔡玉玲表示,要保障港台編輯自主,必須先捍衞本港新聞自由,今日將會高舉標語,表達「不要滅聲」、「撐新聞自由」的聲音。
明報員工關注組今日也號召《明報》各部組員工參與遊行。關注組發言人曾錦雯指,希望透過遊行,喚醒社會對言論及新聞自由空間不斷收窄的關注。
壹傳媒指收到事件報告後會研究是否報警。何柏佳攝
香港《蘋果日報》昨午遭黑客攻擊,網站一度癱瘓。
反滅聲遊行前夕 山東黑客攻擊壹傳媒網站癱瘓
【本報訊】今日反滅聲遊行前夕,被北京打壓的壹傳媒,網站昨下午遭黑客攻擊,導致港、台《蘋果日報》及其他刊物網站幾近癱瘓。壹傳媒指攻擊由法國、俄羅斯及中國電腦發出,有國際黑客組織追蹤到攻擊指令發自山東。記者協會和立法會議員指攻擊不會嚇怕遊行,香港《蘋果日報》斥黑客攻擊傳媒網站可恥。
記者:倪清江 麥志榮 蔡朗清
壹傳媒資訊科技總監翁偉基表示,昨日下午約1時起,登入壹傳媒網站的指令越來越多,一小時後讀者經電腦和手機程式登入變得越來越慢,搶修數小時後,網站至傍晚約6時才逐步恢復正常。
翁偉基稱,過往壹傳媒電腦系統也曾受攻擊,今次受攻擊的是位於香港、供登入香港和台灣壹傳媒網站的伺服器,因此台灣網站也出現同樣情況,至晚上才逐漸修復。這次也是壹傳媒港、台網站首度同時受攻擊致癱瘓。
總編譴責行為可恥
這次壹傳媒網站是受到「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英文簡稱DDoS),即黑客利用已中毒電腦作為「殭屍」,發送大量流量至攻擊對象的電腦系統,堵塞其頻寬,令登入網站困難。翁偉基透露,發出攻擊的電腦位址來自內地、俄羅斯和法國,未見來自本地,由於電腦位址可以假冒,暫未完全確定來源。
翁續稱,壹傳媒受到黑客攻擊無日無之,平日力度不大,但每屆六四事件和7.1遊行前夕特別嚴重,形容今次攻擊力屬於特別日子威力,收到事件報告後會再研究是否報警。
台灣《蘋果日報》網路中心總監李月華表示,昨午約1時半登入網站的防火牆出現問題,其後確定為黑客攻擊,登入率超出容量,昨識別至少50部電腦各發出逾1,000次登入指令,導致系統癱瘓,會報警處理。
電腦保安事故應變中心高級顧問梁兆昌指出,伺服器受到DDoS攻擊,無法向客戶提供服務,影響公眾對有關公司信心,但難找出幕後黑客。
本地facebook網民群組「香港高登綜合台」引述反惡意攻擊國際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指出追蹤到攻擊壹傳媒黑客來自「中國政府或是山東其代理人」。本地黑客組織一名成員透露,此資料是「匿名者」六名資訊科技工程師成員調查所得。
香港《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譴責黑客在反滅聲遊行前夕發動攻擊行為可恥,更是挑釁。他指連同近月種種對付媒體、主持人和專欄作家等企圖滅聲行動,港人今日不得不出來捍衞新聞和言論自由。
台灣《蘋果日報》昨也發聲明強烈譴責攻擊行為,指已嚴重侵害新聞自由,強調壹傳媒向來捍衞言論自由,絕不退縮,捍衞言論自由的決心不會改變。
記者協會執委孔雪怡稱,今日反滅聲遊行規模擬不會大如7.1或元旦遊行,若有人因此向支持遊行的壹傳媒發動攻擊,是小題大做。
本港近年黑客網絡攻擊事件
【2009年6月4日】
支聯會號召20萬人參加燭光集會,官方網站連日遭黑客入侵,六四當日網站完全癱瘓
【2009年9月】
記協9月13日舉行「黑衣大遊行」抗議香港記者在中國採訪被打壓後,記協網站連日遭攻擊,令網站癱瘓
【2012年3月23日】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舉行民間全民投票計劃,網上投票平台遭黑客攻擊,遭人在3小時內造訪該網站2.2萬次,意圖癱瘓網站
【2013年9月6日】
新聞網站《主場新聞》遭黑客用「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致網站流量急升至正常水平的300倍,令網站全日停頓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台灣《蘋果日報》昨發聲明,強烈譴責攻擊行為,會報警處理。互聯網
整治傳媒 「阿爺一手策劃」
【本報訊】香港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陷入寒冬,《蘋果日報》及《am730》被抽廣告、《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商台名嘴李慧玲遭即時解僱,連串事件令人憂慮「第四權」被削弱,記協等多個組織今舉行「反滅聲」遊行。本報記者向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查詢,問會否憂慮壹傳媒在未來受到更大打壓?黎智英表示:「不去想這些問題,總之撐住就好。」
「將支持佔中聲音盡量減少」
壹傳媒平面媒體行政總裁葉一堅表示,對記協等團體發起遊行感鼓舞,因為香港傳媒中人願意站出來,向整治傳媒的幕後黑手表態,「見到咁大反彈,日後要郁傳媒都會小心啲啩。」
他認為近期針對香港傳媒的事件,如大企業、銀行一起抽廣告,是由「阿爺一手策劃,否則邊個咁有本事?」目的是「將支持佔中嘅聲音盡量減少。」
葉一堅續稱,整治傳媒的勢力「好得人驚」,呼籲市民捍衞新聞自由,「抽廣告你唔信,炒李慧玲都唔信?一個一個咁郁,咁都唔出嚟(遊行),幾時出嚟?」他又譴責黑客攻擊壹傳媒港、台網站的行為,嚴重損害新聞自由,強調壹傳媒絕不退縮,會撐到底捍衞言論自由。
《主場新聞》網站曾被黑客攻擊,編輯部其後發聲明表示絕不屈服。資料圖片
網媒崛起 影響力廣成目標
【本報訊】記協「反滅聲」遊行前夕,《蘋果日報》網站遭黑客攻擊致癱瘓;有資訊科技業界人士指出,攻擊事件反映網上媒體越趨重要,因其影響力較傳統平面媒體更深更廣,「網站即時新聞可以將最新消息不斷更新,受眾拎起手機就睇到。」
料報道遊行消息遭打壓
香港互動巿務商會會長方保僑表示,黑客攻擊《蘋果》網站,有可能是擔心《蘋果》報道今日記協「反滅聲」遊行的消息,要打壓上街人數,但同時亦反映網媒的重要性,才成為攻擊目標。
他以「反滅聲」遊行為例,傳統報章報道有關消息要今日遊行後才刊登,相比網媒已過時,「《蘋果》有即時新聞,將最新消息即時發放及不斷更新,令巿民獲第一手消息。」而且網媒消息再經社交網站轉載,受眾數以千萬計,更遠至海外。
全民投票計劃及支聯會的網站,也曾經在舉行大型群眾活動期間受黑客攻擊,妨礙市民參與,似非個別事件。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亦指出,網媒傳播力越大,成為黑客目標的風險越高,「好似早前主場新聞都俾黑客攻擊,相信意圖都係要滅聲。」
楊宜興支持反滅聲遊行,認為團結先有力量,才能捍衞發聲的權利。江俊豪攝
麵廠老闆:冇新聞自由,變強權國家
【反滅聲撐新聞自由 今日上街】
楊宜興第一次接觸傳媒,是為了守住老父的心血。父親半世紀前創辦兩發麵廠,40年前在太子基隆街56號唐樓地舖開設門市。2010年10月,麗新發展計劃申請強制拍賣,麵廠堅拒就範。在團體協助下召開記者會披露事件,發展局隨即澄清該唐樓不受強拍影響,發展商未能得逞。他首次體會到傳媒監察的力量,「如果冇新聞自由,就變咗強權國家」。
當年傳媒報道助免遭強拍
強拍風波在一星期內得以解決,兩發麵廠繼續經營至今,街坊也慶幸老店猶在。二哥楊宜興說,當年事件經本港傳媒廣泛報道,甚至歐美媒體也有轉載,有移居海外的朋友知悉後紛紛來電問候,甚至有熟客回港時專程到麵廠打氣,「因為有言論自由,能夠傳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有華人嘅地方就一定知道」。
他記得當年李慧玲曾邀請他們三兄弟上電台「開咪」,向公眾講述事件和感受,認為她正直、敢言,肯為弱勢社群發聲。他對於李慧玲被解僱也感突然,「如果佢做得唔啱,你可以直斥其非,但佢冇做得唔啱,咁以後仲有邊個敢出聲?」他說現時社會貧富兩極,向金融、地產嚴重傾斜,趕絕很多小商戶,「好多嘢我哋市民唔會知,要傳媒報道出嚟,等個個都知道就可以形成一種力量。如果唔係就變成各家自掃門前雪」。
楊宜興坦言,香港的自由空間逐漸收窄,「好似示威咁,趕你走埋一邊」。一場強拍風波,讓他知道新聞自由的重要,「有個渠道畀我哋發聲,令到不公義嘅事情畀廣大市民知道」;還有言論自由的可貴,「如果唔係好多嘢都可以為所欲為,就算知道都冇人敢出聲」。他支持今天「企硬 反滅聲」遊行,「團結先係力量,你唔團結咪一盤散沙,唔公平嘅事一定要出聲」。
記者 王家文
五間設傳理學系大專院校畢業生成立群組,呼籲畢業生為捍衞新聞自由發聲。互聯網
有市民自製遊行宣傳海報,張貼在南丫島及中環碼頭。
五院校傳理人號召上街
【本報訊】「風蕭蕭不滅我聲,傳理系育我良知」來自浸會大學、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樹仁大學及珠海學院的傳理系畢業生,成立「跨院校傳理系畢業生」網上群組,號召已投身不同界別的「傳理人」,今日上街重聚參與遊行。新聞自由喪鐘響起,有市民自製海報宣傳遊行,馬尼拉人質事件傷者易小玲也呼籲港人上街,為捍衞香港的新聞自由發聲。
跨院校傳理系畢業生群組發起人鄭美姿指,最初她與另外兩位已投身其他行業的舊同學,打算成立網上群組,號召該校傳理系畢業生,為共同關注的社會議題發聲。考慮到身邊有不少同事都是其他院校的畢業生,便聯合來自五間設傳理系院校的畢業生成立群組。她希望大家能毋忘當日選讀傳理學科的初衷,今日一同站出來為新聞自由發聲,回饋昔日所學。
市民自製宣傳海報
新聞自由是香港重要核心價值,有市民昨自製遊行宣傳海報,在南丫島及中環港外線碼頭張貼,呼籲市民今日參加遊行。易小玲昨晚透過錄音呼籲市民上街發聲,她指社會要有新聞自由,才能保障遭遇不公平的市民有發聲渠道。
左報昨發表評論文章,指李慧玲被炒後予人「自高身價」的印象。
左報評論文章抹黑遊行
【本報訊】記協今日舉行「企硬反滅聲」大遊行,左報昨針對遊行刊登評論文章。《大公報》評論質疑〈記協要『企硬』些什麼?〉指李慧玲事件 「根本扯不上什麼『滅聲』、更扯不上特首梁振英了」。另一篇文章則點名批評前問責官員王永平,談及李慧玲的文章,指王永平的「思維能力與水平」令人感可笑。王回應查詢時表示,文章被曲解,「請你睇我篇文章,我幾時有咁講過呢?」
指李慧玲「自高身價」
昨日《大公報》分別在「井水集」和「港事港心」專欄,刊登評論文章,質疑記者協會今日的「企硬反滅聲」大遊行,發起理由「於事實無據,而且立論荒謬」,因李慧玲沒有證明她是被「滅聲」。文章先要李證實「爆料人」真有其人,但下一段又承認事件中,僅有人向李提出「忠告」,並認為「根本扯不上什麼『滅聲』、更扯不上特首梁振英了」。文章指李被炒後予人「自高身價」的印象。
另一篇〈本無「滅聲」何來「干預」〉,批評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現專欄作者的王永平,在《信報》撰寫的〈「炒」李慧玲容易,「滅」港人發聲難〉。作者沈家聰指,王永平在文章中表示「對『要求李慧玲拿出證據來證明』這種言論感到可笑」,顯示王的意思是「只要有任何的懷疑就可以『定罪』」。
不過,王永平的文章似乎被曲解,因為文章只是提到「想不到今天香港主流政界的水平已經淪落到『無證據入罪便等於無須理會』的水平。」
建制團體正義聯盟召集人李偲嫣與保衞香港運動發起人傅振中,今下午在政總外舉行集會探討傳媒操守,跟記協打對台。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