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3) 2013年言論自由年報發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3) 2013年言論自由年報發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梁班子避見傳媒 記協年報 主題烏雲壓城 (《蘋果日報》,08/07/2013)



【本報訊】高官做宅男寫網誌避見傳媒,記者接二連三遇襲,惡法窒礙資訊自由……過去一年,本港新聞自由受盡風吹雨打,香港記者協會昨發表2013年言論自由年報,以「烏雲壓城」為年報主題,揭示梁班子上場首11個月,躲在背後只出聲明及網誌的次數,多曾班子七倍,藉以代替會見記者,逃避質詢。記協批評梁振英上任一年,即為香港的新聞自由帶來「凶兆」。

記者:白 琳 吳嘉羚

記協言論自由年報統計梁班子與曾班子上任首11個月的記者會、短暫會見記者、發聲明及網誌的新聞發佈的次數。

被批評如同宅男

結果顯示,梁班子共發表183篇聲明及網誌,數目是曾班子同期的八倍,即多出七倍。聲明及網誌佔整體新聞發佈次數的比例,由曾班子的6%大幅飆升至21.5%。「宅男首領」梁振英僅召開過四次記者會,其中兩次是與多名高官一同出席;聲明及網誌則多達44篇,一般不回答問題、只自顧發表言論的會也有94次。記協主席岑倚蘭形容梁班子行為懦弱。

年報撰寫人麥燕庭指出,梁班子以聲明代替會見記者的趨勢非常明顯,以此法解釋政策及回應醜聞有違常理,「你匿喺blog或者辦公室寫完就算,唔係問責表現,而係應該正正經經開記者會解釋」。她指梁班子心虛,記者無法就市民關注的事項質疑有關官員。政府一味自說自話,只會對施政更加不利,「如果政策有足夠理據、客觀原則,點解害怕面對市民?」

記協新聞自由小組召集人雷子樂批評,上述現象反映梁班子每逢推出具爭議的政策,都欠足夠理據說服市民,回應醜聞時更加閃縮,「陳茂波回應劏房醜聞,夜晚11點59分出稿,呢個係乜態度?」梁班子僅視傳媒為傳聲筒,梁經常在行會後向記者作簡短滙報,不理提問就離去。梁不時答非所問,例如以房屋政策回應平反六四的提問。

社會恐走向獨裁

麥燕庭續指,政府有責任保障新聞自由免受打壓,但梁班子迴避傳媒質詢,更無視傳媒遭受暴力對待,又企圖立法限制公眾查閱公司董事資料,種種行為均衝着新聞自由而來,最終公眾受害,「打擊新聞自由嘅嘢多到我哋回應唔切。香港回歸以來,未試過壓迫感咁大,好似烏雲壓住香港,壓到透不過氣。新聞自由係民主基石,當呢個烏雲落雨,社會就會走向獨裁」。

特首辦回應稱,政府一直透過不同途徑發放訊息增加透明度,安排記者會公佈重要政策,也會按需要發新聞稿、會見傳媒及舉行簡報會,又稱政策局及部門每年共舉辦逾1,000次記者會及簡報會。

官員鬼祟發聲明事例
【特首梁振英】
‧多次發聲明回應僭建醜聞,即使是自爆大宅原來是有僭建地下室,也是以聲明交代,從未開記招回應
‧在網誌撰文解釋政府暫不撤回樓市雙辣招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深夜11時59分發簡短聲明回應劏房醜聞
‧兩度在網誌撰文為增設中環軍用碼頭辯護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去年7月爆發國民教育爭議,吳在一周內三度撰寫網誌回應,卻沒有接受記者公開質詢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南早攝影記者王智強在深圳採訪反日示威,被公安誤當滋事分子毆打至血流披臉
愛護香港力量舉行撐政府遊行,61歲男子在維園揮拳襲擊正在採訪的now新聞台攝影師。

記者遇襲一年18宗

【本報訊】過去一年,香港記者經常在暴力陰影下採訪。編撰記協的2013年言論自由年報的麥燕庭說,以往記者遇襲事件寥寥可數,惟去年6月至今,發生18宗港媒在本港及內地遭受暴力對待事件,其中內地個案全部不了了之。記協今年3月曾就事件約見中聯辦,至今未收到任何回覆。

特首辦敷衍回應

上述個案當中,11宗在本港發生,其中兩宗在法庭審結,四宗與壹傳媒有關的案件已有涉案者被捕。麥燕庭認為,令人擔憂的是內地七宗個案均不了了之,「即使政府話關注,責成乜辦跟進,從來冇結果」。麥指港人在內地工作時人身安全受威脅,港府有責任提出抗議,至少應促請內地部門交代。她舉例稱,早前德國記者在內地遇襲,德國外交部即召見中國大使,「唔係口頭上講兩句跟進了解就算」。

據麥了解,去年《明報》記者到邵陽採訪李旺陽之死而遭禁錮44小時,港府事後一直沒公開回應,只書面回覆《明報》稱收到查詢,之後杳無音訊。

今年3月,十多名本港記者在北京劉霞寓所門外採訪時,遭五名大漢襲擊,其中無綫電視攝影師遭按在地上狂毆。公安多次要求記者到派出所落口供,並指記者阻塞通道犯錯在先。據了解,當時駐京的相關記者換班後,公安沒再聯絡交代調查情況。

本報昨向特首梁振英查詢,曾否就此事向內地部門跟進及有何進展,特首辦僅以27字回覆:「香港記者在內地進行正常和合法的採訪活動,應該受到尊重。」

香港記者採訪遇襲事件

2013年3月8日:
香港記者到北京採訪楊匡探望劉霞,五名便衣人向無綫、now寬頻電視的攝影師施襲,共四名香港記者被襲擊

2013年2月28日
《南華早報》女攝記在上水採訪水貨活動時,被兩名水貨客包圍及掌摑。行兇者各判100及60小時社會服務令,及各賠償1,000元

2012年12月30日:
愛護香港力量舉行撐政府遊行,61歲男子在維園揮拳襲擊正在採訪的now新聞台攝影師。行兇者被控普通襲擊罪,罰款1,500元及向事主賠償1,000元

2012年9月16日:
南早攝影記者王智強在深圳採訪反日示威,被公安誤當滋事分子毆打至血流披臉

2012年8月10日:
亞視新聞攝影師雷釗河在合肥法院拍攝訪民被便衣人員帶走時,被六名便衣人員圍毆


梁振英去年簽署記協的《新聞自由約章》,惟上任後卻多番打壓言論自由。

資訊自由法 梁走數

【本報訊】去年特首選舉前梁振英簽署記協的《新聞自由約章》,承諾積極推動制定資訊自由法,惟梁振英當選後隨即「走數」,資訊自由法了無聲氣。現時全球至少有88個國家已制訂相關法例,蒙古亦已經立法。記協言論自由年報撰寫人麥燕庭指出,政府不斷銷毀檔案,因此立例確保公眾知情權極為迫切。

麥燕庭說:「1995年嘅時候我哋已開始爭取立法,當時全球得三個國家有,到今年年頭88個國家有,香港都冇!」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公開資料守則及檔案管理制度;法律改革委員會也研究檔案法的立法問題,但記協質疑這只屬緩兵之計,因為法改委研究速度是以年計,而且建議並沒有約束力。麥燕庭說:「法改委用龜速跑,就算到終點交棒畀政府,政府都可以唔接。」

麥續稱,制訂資訊自由法是極迫切,因現時本港並沒有檔案法,政府已經銷毀了如55幢國金中心般高的檔案。她狠批梁振英對自己簽下的白紙黑字置之不理,毫無誠信;梁更用手段打壓《信報》,發律師信予時事評論員練乙錚,是容不下批評的聲音。

梁書面聲明較曾多 記協批「自說自話」 (《明報》,08/07/2013)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上任時表明「開誠布公」,記協昨發表《言論自由年報》,顯示梁振英班子回應傳媒次數,較前特首曾蔭權班子多近七成,但記協指梁政府發出書面聲明比例顯著多9個百分比。記協指書面聲明是「自說自話」,未能回應市民質疑。
回應傳媒次數超曾班子

政府發言人稱,有安排記者會公布重要政策及措施,發布最新資訊,政策局及部門每年舉辦逾千次記者會及簡布會。

記協昨召開記者會,發表題為「烏雲壓城」的言論自由年報,形容本年度是「新聞自由糟糕的一年」。不過,記協年報卻顯示,梁振英班子上任首11個月回應傳媒1555次,較曾蔭權班子05年的918次多七成。梁班子作簡短訪問、「烽煙」清談訪問、書面聲明、簡布會及記者會的數目均較曾班子多,但以書面聲明回應的比率,卻由2.4%升至11.8%。

年報又指出,本年度襲擊傳媒及記者數字急升,香港有11宗襲擊傳媒案件,逾半有所進展,相關被告已被捕;內地則有7宗案件,全部沒有進展。另外,梁振英今年2月就評論員練乙錚於《信報》撰寫「涉黑」文章,向該報發律師信,要求撤回評論及道歉。

襲擊傳媒案急增

新聞自由小組成員麥燕庭表示,梁班子回應傳媒數目增加,或因社會事務愈來愈多,而不得不回應。但她稱,梁班子愈來愈多以網誌或書面聲明回應社會事件,記者未能對市民關注事項提出質疑,做法「十分驚人、不正常」,對此不表認同,指政府要多舉行記者會。

她又稱,梁振英未有捍衛記者人身安全,發出錯誤信息,「受襲的是新聞自由」,發律師信亦顯示他容不下批評聲音。記協主席岑倚蘭認為襲擊傳媒有蔓延趨勢,曾就此要求與中聯辦會面,但至今未有回應。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香港新聞自由糟糕的一年 2013年言論自由年報發布 (「香港記者協會」,07/07/2013)

儘管去年特首選舉前,梁振英簽署了記協的《新聞自由約章》,但他上任特首一年,仍未兌現約章中有關捍衛新聞自由及積極推動制訂資訊自由法的承諾。而他在任一年,已為香港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帶來凶兆,這不單印證了業界在本會2012年年初的調查中所表達的憂慮,亦會在2013年年報一一揭示。

比較前任特首曾蔭權和梁振英上任後頭十一個月的表現,梁振英及其主要官員較多以書面聲明來代替完整的記者會,次數為曾蔭權班子上任頭十一個月的八倍;此外,梁振英班子到社區視察或探訪機構時,較多安排傳媒以「聯合採訪」形式採訪,令記者無法就迫切議題向官員發問;另經中國傳媒和市民揭發,少數高官曾未經公布而秘密訪京;暴力襲擊記者及傳媒機構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但梁振英未有適切回應。凡此種種,均證明梁班子在保障新聞自由方面問題多多。

更令人關注的是,梁振英就《信報》一篇報章評論,向作者練乙錚發出律師信。學者質疑梁此舉打擊香港作為自由社會的地位,記協則認為,有關舉動不但削弱新聞自由,更反映梁容不下批評聲音。

以上事例,證明梁振英未有兌現捍衛新聞自由的承諾。資訊自由立法方面,雖然申訴專員和法律改革委員會已公開表明會研究,而法改會更會一併研究是否就檔案法立法,但記協質疑這是緩兵之計,因為即使有建議,政府都很少跟循,遑論迅速落實。

雖然中國領導人多番要求,但暫時未有跡象顯示港府將就基本法第23條訂定國家安全法;然而,誰也不能保證梁振英在五年任期完結前,不會就此立法,故此,新聞界必須時刻警惕。

題為「烏雲壓城」的2013年言論自由年報,將檢視上述問題,並回顧過去一年削弱新聞自由的法例,探討中國對香港傳媒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審視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冗長過程,以及簡報香港電台和DBC數碼電台的苦難。

年報總結指出,梁振英政府必須加強保障及促進新聞自由,包括將訂立資訊自由法列為首要工作;審視官方資訊的發放政策;檢討法律改革政策,確保訂立新例或修訂現行法例時,全面考慮不會削弱言論自由;不要屈服於中國的壓力而訂定國家安全法;從速開放免費電視市場;改弦更張,不再把香港電台列為政府部門;以及盡一切力量,遏止並打擊所有針對記者和傳媒機構的暴力行為。

如欲查詢報告詳情,請致電2591 0692或電郵至hkja@hkja.org.hk跟本會總幹事黃凱宜聯絡。


香港記者協會
二零一三年七月七日

http://www.hkja.org.hk/site/portal/Site.aspx?id=A1-1082&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