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控《信報》誹謗 王維基敗訴 王稱失望考慮上訴 (《明報》,27/04/2013)


【明報專訊】力爭免費電視牌的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接受《信報》訪問後,指有關報道的標題與導言曲解其意,控告《信報》誹謗。高院昨裁決指出,該報道「文不對題」,對王並不構成誹謗,更指有關編採人員或遭讀者質疑,他們承受的不良影響更甚於王。王對裁決表示失望,考慮上訴。

官:文不對題傷信報多於傷王

「電訊魔童」王維基昨發聲明指尊重裁決,強調法官鍾安德信納他與企業傳訊助理總監鄭靜雯的證供,明言王從未在訪問說過「膚淺」兩字,或類似意義字眼,而法官認同標題內容並無事實根據,王將諮詢法律意見,考慮上訴。

原訴人王維基指出,涉案報道標題《王維基批無「膚淺」、奇招掀視圈世紀戰》,及導言出現「知識戰勝膚淺」,指《信報》及負責起題的副總編輯袁耀清(筆名游清源)影響其聲譽。

由於報道刊登時,香港電視表明爭奪免費牌,王認為讀者會以為他公然貶低對手。鍾官在判辭指出,王與鄭的證供可信可靠,確認王於2010年9月8日接受《信報》吳姓記者訪問時,從未口出「膚淺」二字,上述標題和導言會令讀者認為王「口出狂言」。但法官指出,是否涉及誹謗,須綜觀全文大意,能否中和標題的誹謗意思。

言論非針對無

法官直言審視內文,王的言論並非針對無,而是指「現在的4、5個電視台」。王說該些電視台的新聞「好淺」,其意為「簡單、概括、淺白」,並在訪問提到對免費電視台的營運觀點等;讀者閱畢報道,會認為王估計自己有望在競爭者忽略的市場分一杯,而不會認為王藉訪問「踩對手」,法官指「一般讀者不會認為內文能證明標題及導言的冒犯言辭」。法官又認為讀者質疑文不對題,對記者和編輯有壞印象,反而對王的壞影響相對較低。

游清源出庭作供時坦承,王在訪問沒說過「膚淺」,但考慮王曾提及香港電視新聞「好淺」,決以「膚淺」概括之。被告一方在審訊時曾指有關標題和導言屬評論,但不獲接納,法官認為該些部分並非基於事實而撰寫,故不屬評論。

【案件編號:HCA1385/10】



官指游清源作供「遊花園」

【明報專訊】身為《信報》副總編輯與專欄作家、於港大中文系畢業的游清源,中文根柢毋庸置疑,出庭作供更大談引號七大用法。法官鍾安德坦言尊重游,但指其證供欠說服力,「遊花園」迴避問題。

游昨透過電話表示,王維基在法庭頒布判辭後28天內可提上訴,認為現時不宜回應案件。法官在判辭指出,原訴方的誹謗指控不成立,毋須要考慮被告是否心存惡意中傷原告,或被告是否可靠。但法官直言發現游好些答案顯示,他刻意逃避原訴方的問題。游作供時,曾與代表王維基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唇槍舌劍,討論引號用法。游引述《漢語詞典》,稱引號有引用說話、專有名詞、綽號等7種用法。

法官認為報道標題對《信報》編採人員的不良影響更甚於王;又指即使判王勝訴,其損害亦不足獲得巨額賠償,「一紙勝訴裁決,大致還其清譽」。法官認為王若勝訴,可獲賠10萬至20萬元。至於被告要求獲象徵式賠償,亦遭否決。

王維基控《信報》誹謗敗訴 (《蘋果日報》,27/04/2013)


【本報訊】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控告《信報》誹謗索償案,法庭昨裁定王維基敗訴。判詞指雖然報道標題為「王維基批無綫『膚淺』」有誹謗含意,但縱觀整篇報道內容根本未能支持該說法,不會對王構成誹謗,讀者反而只會對記者或編輯留下不良印象。王維基表示對裁決感失望,會考慮上訴。

高院法官鍾安德在判詞中指出,就算判王勝訴要評定賠償額,本案的程度未嚴重至要賠一筆可觀的賠償,因判決已大大地維護王的聲譽,但又未至於被告一方所指,只需作象徵式賠償。若需作賠償判令,法官認為10至20萬元已恰當。

法庭接納王維基是誠實證人,他並無在訪問中使用「膚淺」一詞,更沒有針對無綫。法庭認同「膚淺」一詞帶有貶義,報道中用括號括着這個詞語,前面連着「批」字,加上在引文中「王維基信心爆棚的說」、「知識戰勝膚淺」等字句,會令讀者誤以為是出自王的口中。

不能單憑標題定文章含意

然而法庭要處理的是,報道內文是否足以中和標題的誹謗含意。判詞指出,單憑標題去確定文章的含意,在法律上而言是錯的。敏感性的標題確會吸引讀者閱讀,讀者閱讀是為了引證內容是否支持標題的說法。然而縱觀涉案整篇報道,讀者會發現王維基只是針對現有競爭者未開發的市場發表意見,內容並無對他構成誹謗,反之這類文不對題的報道,只會令讀者對記者或編輯存有不良印象。本案被告為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及副總編輯袁耀清(筆名游清源)。袁指對方可能在28日內提上訴,故不便作評論。

有「魔童」之稱的王維基稱原本謝絕訪問,但認為《信報》「信得過」,才於2010年9月受訪。不料翌日他看到標題感憤怒,立即致電質問負責記者,對方解釋是編輯為吸引讀者及賣紙才起此標題。形容自己自信但自卑的王曾供稱,他只是說香港的媒體「好淺,唔夠深入」,但標題令人覺得他指名道姓抨擊生意對手。

袁則供稱,「好淺唔夠深入,即係話新聞冇深度,膚淺係概括嘅講法」,並認為無綫是王維基的主要對手,故報道中所指的傳媒便是無綫。


案件編號:HCA1385/10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英國報紙反對報業監管計劃 (「BBC」,25/04/2013)


英國報業拒絕了英國政黨跨黨派提出的報業監管機制,並提出了自己的報業自律提案。

英國三大主要政黨——保守黨、自民黨和工黨上個月就報業監管條例方案達成協議。

三大黨表示,將按照皇家憲章設立一個獨立的報業監管機構,該機構具有對媒體重罰和迫使媒體道歉的權力。

但是英國各大報紙聯合反對提案,表示協議最終的討論階段並沒有諮詢報紙行業的意見和建議。

聲明

英國報紙協會(Newspaper Society)代表全國和地方報紙發表一篇聲明。

聲明說,英國政府3月18日發表的報業監管機制「受到許多國際媒體自由機構的譴責」,並且「沒有獲得英國報業的支持」。

聲明警告說,「它的一些內容和建議是根本無法運作的,而且它使政客在監管報業方面擁有太大的干預權限。」

報業自律

英國報紙根據2月12日公布的皇家憲章草案(這一草案在制定期間曾經諮詢過全國和地方報紙及雜誌),提出了一個自己的報業自律提案。

按照報業自律提案,英國議會沒有權力阻止或批准未來報業監管規定的修改。

只有監管機構、工會團體和「受到認可的業界人員」,才能同意修改監管規定。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TVB繼續抽起〈碼頭風雲〉 工潮後才播 (《蘋果日報》,21/04/2013)


【本報訊】無綫《新聞透視》上周臨時抽起〈碼頭風雲〉報道,改播長實拆售雍澄軒的報道,惹「河蟹」疑雲。前《新聞透視》監製、現無綫公共事務部經理張克超否認受壓,並指會爭取於昨晚播放,惟昨晚播出的一集為〈奶粉神話〉。張克超昨稱,〈碼頭風雲〉在工潮結束後始會播出,稱這是同事之間的共識。

《新聞透視》於本月13日原定播出〈碼頭風雲〉,惟臨時被抽起,有消息指是有新聞部以外的無綫管理層,認為內容沒工聯會聲音,角度不夠全面而要抽起。

稱是同事共識

張克超當時解釋只是報道未完成,故新聞部決定繼續跟進,希望爭取於昨晚播出。不過,《新聞透視》昨播出〈奶粉神話〉,找專家踢爆奶粉廣告聲稱的功能,未有科學數據支持。

張克超昨表示,〈碼頭風雲〉會在工潮完結後始播放,並稱這決定是同事之間的共識:「成輯嘢係想紀錄工潮點演變成社會運動,同探討碼頭興衰。」至於負責〈碼頭風雲〉報道、一度傳請辭的資深記者兼首席編輯李賢哲,昨表示不作回應。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澳門夢”怎融入“中國夢” 陸波:弘愛國愛澳支持依法施政 (《澳門日報》,20/04/2013)



【本報消息】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結束行程,昨日下午返抵本澳。訪問團團長陸波認為,今次訪京活動非常成功,讓本澳新聞界更瞭解“中國夢”的政策路向與新趨勢,本澳新聞界只要做好本職及繼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宣傳好基本法,亦即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劉奇葆首晤港澳團

陸波認為,透過今次訪京行程,可以體會到中央對本澳新聞界的重視與支持,訪京團成為中央宣傳部部長劉奇葆上任後首度接見來自港澳地區的訪問團,他表達了對澳門新聞界的寄望;本澳新聞界負責人也瞭解到國家的最新動向,以及在“十八大”與“兩會”後的政策走向,有利於促進本澳新聞界做好本職工作。

在“十八大”及“兩會”後,各方關注如何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實現振興中華的“中國夢”政策路向。劉奇葆接見團員期間,對本澳新聞界提出四點希望,以及希望澳門同胞能將“澳門夢”融入“中國夢”。陸波認為,“澳門夢”就是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如何將“澳門夢”融入“中國夢”,以及讓“中國夢”更具體地落實,相信需要本澳新聞界思考與探討。但只要本澳新聞界能做好本職工作,繼續發揚愛國愛澳傳統,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宣傳好基本法,就是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瞭解國策內外形勢

訪問團一行在京期間,先後拜訪了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與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全國記協常務副主席翟惠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華建、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嚴力強等會面,就當前國家政策與國內外形勢、新聞界面對的問題等交換意見。團員並參觀北京市公交博物館及文化創意產業街區。

陸波形容今次訪問非常成功,對本澳新聞界有鼓勵作用,他希望再在適當時候透過有關部門的安排,繼續推動澳門新聞界前往內地訪問。他感謝國務院新聞辦、港澳辦、全國記協及澳門中聯辦等部門對訪問活動的支持和安排。

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由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部長級助理李正橋任顧問,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日報社長兼總編輯陸波任團長。團員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市民日報管委會主席蘇樹輝,華僑報社長鄭秀明,正報社長龔樹根,現代澳門日報社長林潤松,新華澳報社長兼總編輯林昶,濠江日報董事長呂錫柱,澳廣視董事、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澳門日報總經理溫能漢,華僑報總編輯梁智生,大衆報總編輯譚啟鴻,星報總編輯歐陽俊威,澳廣視董事羅力生,澳亞衛視總裁馮新民。中聯辦文化教育部處長級助理傅漢榮、秘書金暉同行。

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新聞界高層團昨訪全國記協港澳辦北京市委宣傳部 翟惠生:爭取澳媒體隨領導人外訪 (《澳門日報》,19/04/2013)




【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十八日電】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今日先後拜訪全國記協以及與國務院港澳辦、北京市委宣傳部等負責人會面。全國記協常務副主席翟惠生表示,盡力為澳門媒體爭取隨同國家領導人外訪的機會。澳門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希望進一步推動澳門媒體與中央有關部門及內地媒體的交流合作。

微觀分析政策趨勢

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今日上午九時半首先拜會了全國記協,獲全國記協常務副主席翟惠生熱情接待。雙方探討“中國夢”的概念,以及現時各地傳媒在訊息時代面對的挑戰與問題。翟惠生以微觀角度分析“中國夢”與“十八大”後的政策新趨勢。他並應訪京團顧問、澳門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提出的要求,表示將盡力為澳門傳媒爭取日後隨同國家領導人外訪的採訪機會。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認為,本澳傳媒如能隨同國家領導人外訪,將有助澳門居民瞭解國家的外交政策,同時有機會讓世界瞭解澳門。

加強與澳媒體溝通

訪京團一行並先後與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華建、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嚴力強會面。訪京團顧問、澳門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指出,澳門媒體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近年澳門發展迅速,建議全國記協及港澳辦加強與澳門媒體的聯絡與溝通,協助推動澳門媒體與中央有關部門及內地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彼此促進發展。

訪京團團長陸波表示,今次是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自二○○八年以來第二次訪問北京。是次訪京受到中央領導、外交部、全國記協、港澳辦及北京市領導的重視。作為澳門的主流媒體,有責任將國家的最新發展、政策取向以至北京的發展訊息帶到澳門。希望將來有機會經常到北京,傾聽中央的聲音,並加強本澳媒體與北京有關部門的聯繫。

深化澳門內地友誼

訪京團顧問、澳門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認為,此行能充分體會到中央與有關部門重視澳門新聞界,以及澳門媒體長期以來與內地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希望這種友誼不斷鞏固發展。他指出,今次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到訪北京,主要瞭解“十八大”及“兩會”後國家發展的新政策與新貢獻,以及促進內地與澳門各方面的交流。同時利用今次機會,促進澳門新聞界之間的友誼。相信團員在行程中體會到中央與有關部門重視澳門新聞界,希望雙方保持經常的溝通與合作,澳門中聯辦及中央多個部門可以作為澳門新聞界的強大後盾,促成在各領域及不同層面的交流活動,深化彼此友誼。

(相關圖片由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數碼傳真)

新聞界高層團參觀首都文創產業 梅松籲澳文創界赴京發展 (《澳門日報》,19/04/2013)


【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十八日電】澳門正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尋求發展方向,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已作為戰略性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由○五年發展至今,文創產業已成為北京市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部門冀進一步加強京澳文創的聯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京澳業界聯繫密切

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一行,今日下午二時由北京市外宣辦主任王惠、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陪同,參觀由舊廠房改建而成的文創產業園區北京市公交博物館及“崇文一九二一”文物藝術會展中心。該會展中心主要利用建於一九二一年的北京電車修造廠的廠房舊址改建而成,除了保留一定數量的舊電車部件展覽外,會展中心以售賣古玩及文物收藏為目標,打造成京城東城區新型的文創產業。

梅松介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總體情況時指出,北京文創產業與澳門在二○一○年開始已開展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澳門文創產業每年均參加北京的文博會,展出具澳門文化特色的原創設計產品、音樂、錄像及出版物等,彼此交流並取得不少成果。京澳兩地文化創意領域交流日益頻繁,合作緊密,不僅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走出去”拓寬管道,也為澳門文化創意企業進入北京以至內地市場產生重要促進作用,實現互利雙贏。

推動深化兩地合作

他形容澳門地方雖小,但文創平台廣闊,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兩地文創產業的聯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特別發揮好北京文博會、“北京·澳門經貿交流洽談會”、MIF等平台的合作功能,共同推動京澳文化創意產業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及更高水平互利合作。

○五年開始,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長值由超過六百七十多億元,至去年增長至二千一百多億元,現時佔地區生產總產值百分之十二點三。梅松表示,北京文創產業下一步目標是實施科技創新及文化創新戰略,希望在二○一五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百分之十五,並要求每年有一定比率的提升。呼籲澳門的文創企業或個人前往北京加入文創行列,共同推動京澳文創產業發展。

王征被指「凡事管」 主導例會閱出勤紀錄 (《明報》,19/04/2013)


【明報專訊】通訊事務管理局(下稱通訊局)調查報告指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涉違規操控亞視,亞視其後就報告提司法覆核勝訴,通訊局不服上訴,聆訊昨續。庭上爆出更多王征干預亞視的證據,顯示只擁有顧問身分、而非股東或董事的王征對亞視「凡事都管」,連員工出勤紀錄也要交予他過目。

庭上讀出更多通訊局調查報告內容,提及有匿名證人供稱,王征2010年4月在亞視設立辦公室,不時召見員工並提出要求。王亦出席每周例會,甚至主導會議,又不按議程只講自己想講的事,亞視執行董事盛品儒名義上雖有決策權,會議上卻不作任何決定。

被指提拔殷莉「空降」新聞部

匿名證人供辭亦顯示,早前被批評以記者身分拉廣告、引起有償新聞爭議的《走進上市公司》主持人殷莉,是由王征提拔,把她「空降」到亞視新聞部當「首席主播」及「首席記者」。匿名證人又指王不時要求員工服從他的指示,若不跟從會被責罵。

調查報告又引述亞視內部文件,指無劇集《巾幗梟雄》大結局前夕,有亞視高層指示下屬,若有客戶要求抽起廣告,須即時向王征匯報;王又指示下屬與華娛兄弟的代表傾談合作事宜。另外,王亦被指干預《亞姐睇樓》、《香港望族》等節目安排。

亞視促公開證人 通訊局:已夠證據

代表亞視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反駁指出,由於亞視無法得悉誰是「金手指」,難以估計告密者何以取得資料,難以衡量其說法是否可信。余續指匿名證人的供辭與亞視的說法有出入,例如盛品儒於誓章中堅稱王征只是他聘請的「私人顧問」,即使他有向王索意見,但最終決定權仍在盛手上。余又指既然匿名證人與亞視一方的說法有出入,通訊局更應公開證人身分,好讓亞視能作出「更有意義」的回應。

代表通訊局的資深大律師陳文敏則重申,即使將匿名證人的證供「抽離」,單靠亞視內部文件中多次出現「王征訓示」、「王征指示」、「王征提示」及「要向王征請示」等字眼,已足夠顯示王征違法干預亞視運作。上訴庭押後裁決。

【案件編號:CACV258/12】

王征管ATV記者升遷 (《蘋果日報》,19/04/2013)


【本報訊】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被指操控亞視運作,通訊事務管理局拒絕披露證人身份及詳細供詞的上訴案昨續審。通訊局在庭上披露,王征涉干預管理層的開會安排,員工的出勤紀錄也要交由王審閱,連記者升遷的決定也參與,更插手廣告調動。

干預管理層運作

通訊局再次披露王干政的實質證據,包括要求管理層準時開會,若要請假需知會王的助理。對於無綫早年播放電視劇《巾幗梟雄》或會影響廣告商在亞視落廣告,有關廣告調動的安排,也得通知王。

但亞視一方指出,雖然有證人聲稱王征負責決策,但同時亦有證供反映王征沒有訓示管理層,基於證供有分歧,故有需要知悉證人身份,才對亞視公平。

亞視昨引述證人證供稱,管理層開會時,執行董事盛品儒不會作出決策,相關責任反而落在王征身上。亞視在2011年製作79個節目,王曾給予指示。但亞視續指,證供並非一面倒,有證人看過管理層的會議紀錄後,懷疑王干預會議,於是當面向盛查詢,但盛回應王沒有在會議上提出「訓示」。由於針對王向亞視作出實質干預的指控嚴重,故亞視要求通訊局清楚交代證人身份及他們的全部供詞。

通訊局則反駁,電視圈子小,若詳細交代證人供詞,亞視便會輕易知道證人身份,對證人構成危險。上訴庭聽罷陳詞,押後判決。

案件編號:CACV258/12

《大公報》錯報習近平搭的士 新華社微博先證實後否定 (《明報》,19/04/2013)


 《大公報》在A6要聞版面刊登習近平搭的士的新聞,昨日證實為虛假新聞。(明報記者攝)
 大公網昨刊發道歉聲明,承認報道為虛假消息,並對此「深感不安和萬分遺憾」。(網頁截圖)
 有網友找出習近平字(上圖)與「一帆風順」(下圖)作比對。(網上圖片)
有網友開玩笑稱,習近平完成毛主席一生未竟的「揚手截的士」大業。事件公布為假新聞後,網友又說「毛主席說,我早就說是假的,哪有這麼容易截到的士!」(網頁截圖)

【明報專訊】香港《大公報》昨日在要聞版刊登整版報道「北京的哥奇遇:習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指北京一名的士司機日前曾搭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官方新華社一度證實消息,但隨即自我否定,指是「虛假新聞」。《大公報》下午發表聲明致歉。有《大公報》內部人士對本報說,撰寫報道的是兩名資深記者,應不會故意造假,但為何會出現「虛假新聞」,仍未可知,目前報社亦未有公布會如何處理相關人等。


「你是頭一個把我認出的司機」

《大公報》昨日在A6要聞版刊出上述報道,作者為該報社長助理兼北京辦事處主任王文韜和副主筆馬浩亮。報道指出,北京聖達利公司的士司機郭立新,於3月1日傍晚7時許接載了兩名男乘客,郭立新與坐前排乘客談起污染等問題,覺得他很眼熟,「您出來坐車就沒人說您長得像某個人?沒人說您像習總書記?」對方說「你是頭一個把我認出來的司機」。郭立新說,他激動得滿頭是汗、語無倫次,說「今兒我這是趕上通天的事兒了」。然後請「習總書記」留下墨,「習總書記」又問他民生和收入問題,之後在一張紙上用藍色原子筆寫了「一帆風順」,郭立新及後將「題字」和的士票據過膠,影印放大並用鏡框鑲起,掛在自家牆上。

兩資深記者撰文應非故意造假

報道昨日引來內地各大網站和部分晚報轉載。但事件後來急轉直下,「@新華社中國網事」官方微博下午2時30分發表記者李志勇的報道,稱北京交通管理部門證實事件,但數分鐘後,北京市交委官方微博「@交委北京」稱其並未證實過;至下午5時許,大公網相關連結、新華社「證實」微博以及「@交委北京」都全遭刪除,而新華社另一微博「@新華視點」稱,相關新聞是「虛假新聞」。

大公網於下午5時52分刊出致歉聲明,稱對此虛假消息「我們深感不安和萬分遺憾。由於我們的工作失誤,出現如此重大虛假消息是極不應該的。對此我們誠懇地向讀者致歉。」

刊致歉聲明 助理總編:還在研究

事件引發嘩然,《大公報》助理總編輯鍾蘊晴回應本報查詢時稱「我們還在研究」,之後說「我們在開會」就收線。有員工私下透露,王文韜、馬浩亮二人「招牌」很大,王以前曾在新華社任職,不會故意製造假新聞,事件是先在其他的士司機口中聽聞,兩人先後採訪的士公司和司機本人,並拍攝圖片,一輯意圖展示習近平「親民」的「虛假報道」就此完成。

明報記者



事件經過報社把關疑點多

【明報專訊】《大公報》今次的「虛假新聞」,令人聯想起亞視2011年7月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死訊」,而「大公網」1月也擺過一次烏龍,就是引述「北京消息靈通人士」稱薄熙來案在貴陽市開審。因《大公報》的親中背景,故常被視為權威消息。

人有相似談民生是巧合?

事件至今,真相仍未完全大白。假如習近平真的搭過車,第一,他為何要否認自己「親民」,第二是為何不是由央視或新華社,而會由《大公報》來披露?與此同時,假如司機不是深信自己載過習近平,不會鄭重其事將題字放大又鑲起,也不會向記者娓娓道來;那麼,如果最後是一個樣貌身材與習相似的人搭車,還似是而非地「談民生」兼題字,這就是一個天大的玩笑,既愚弄司機又騙了記者。

為趕新聞還是不能通天?

那麼第二層,就是《大公報》的高層主管是否有盡責「把關」的問題。外界相信「左報」可以「通天」,應該能夠核實消息;要麼是他們為趕發新聞而未核實,要麼是他們其實並不能「通天」。想當年,亞視也因主事者被指是「江澤民親戚」,大家才覺得它報出來的「死訊」應有可信性。今次的《大公報》也是屬於「老貓燒鬚」類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剛剛下發《關於加強新聞採編人員網絡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新聞機構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體、境外網站的信息。今次恰恰是中了「境外媒體」的招,有陰謀論或會聯想到,這條虛假消息是否「苦肉計」,若真的如此,就太委屈這張百年老報了。

明報記者



爭相轉載內地多間晚報中招

【明報專訊】《大公報》有關習近平搭的士微服私訪的消息,昨天除了內地各大網站轉載外,多間地方晚報,包括《合肥晚報》、《廈門晚報》等亦都中招。北京的《法制晚報》上市前抽走A疊新聞版,網站亦無法訪問,懷疑是要緊急回收。

習近平「微服私訪」的消息,昨日被各大網站放在顯要的置頂位置,湖北的荊楚網還分別發表題為「習近平題一帆風順背後的深意」和「習近平微服私訪釋放啥信號?」等多篇署名評論。中新網除全文轉載,還派出記者採訪北京街頭的士司機回應事件。

在官方新華網指相關報道為虛假新聞後,各大網站紛紛刪去文章,「一帆風順」等字句亦被微博列為敏感字,但內地多間晚報卻早已經轉載刊出了有關的報道,並已經出街,其中包括《合肥晚報》、《廈門晚報》、《溫州晚報》等。

「一帆風順」成敏感字

有趣的是,素來緊貼習近平動向的微博「學習粉絲團」一直沒有轉載過相關消息,有網友問他為何這麼「淡定」,「學習粉絲團」回應說,因為他覺得「不對勁」(有不妥),還稱《大公報》「知錯就改很好」,「可能長得像,說話也從全局考量,師傅就以為是本人,打車人也就將計就計。幾方都不是惡意要騙誰,可以原諒。」




網民嘆「巧遇習近平」夢碎

【明報專訊】內地網民對習近平「微服」搭的士的奇事從一開始就褒貶不一,半信半疑。不少人憧憬這成為領導層重視民生的新風向,在良好願望落空後,有人感慨「一直幻想說不定哪天在公交車上面巧遇習大大、彭女王,原來一切都是美好的扯啊……」

身形相似 戲言是萬梓良打車

昨日在成為敏感詞被屏蔽之前,「微服出巡」、「微服私訪」是新浪微博上熱門話題。微博名人薛蠻子指出,習近平「打的」引起巨大反響,原因是許多官員高高在上,連一個縣領導出門都如欽差,讓民眾不勝其擾,「有人議論(習)是作秀(騷),老漢以為這樣的秀可從作。一面治標,一面治本!」作家北村稱,習近平此舉有積極意義,「至少他不相信舊有的信息系統,真相是決策的第一前提」。但也有不少人認為,用「微服私訪」一詞,散發皇權與奴性思想。

新華社闢謠後,有網民調侃「事實再次並將持續證明,領導的消息還是要以新華社為準」。一些人拿身形與習近平有幾分相似的演員萬梓良開玩笑,戲言「不就是萬梓良在北京打個車麼?至於這麼大動靜麼?」還有人希望司機郭立新不會為此惹麻煩,「他只是一個市井平民……哪懂什麼政治,什麼公關」。


「習打的」羅生門 新華社斥《大公報》造假 (《蘋果日報》,19/04/2013)

《大公報》昨日A6獨家報道習近平打的體察民情的新聞,引起中外媒體關注。《蘋果》記者攝



本港親中媒體《大公報》涉造假?!該報昨獨家報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乘的士體察民情的報道,不僅引起中美媒體關注,大肆轉載,還引發網民熱議。昨日下午2時許,官方新華社在微博和北京市交通部門都表示確有此事。5時50分,事件峯迴路轉,新華社突然發出緊急稿件,稱經核實,該報道為虛假新聞。幾乎同時,各大網站所有轉載該報道及與報道有關的評論、微博全被撤銷或屏蔽。《大公報》亦隨即道歉。事件現羅生門,且撲朔迷離,當局雷霆手法更為近年罕見!據悉中宣部將徹查事件。

《大公報》A6版昨以《北京「的哥」奇遇:「習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為題發表獨家報道指,3月1日晚上7時許,正值北京交通高峯時段,46歲的的士司機郭立新在鼓樓西大街附近,搭載了兩名男乘客,說要去釣魚台大酒店,司機問:「師傅你看咱們怎麼走?」對方說:「我對北京的路也不太熟,怎麼走都行。」一開始,郭司機對兩名乘客沒太多留意,他像很多京城同行一樣,喜歡在路途中和乘客閒聊社會熱點,充當時事評論員。

訪的士司機 稱習「微服私訪」

報道稱,郭立新說起北京今年霧霾天很多,空氣污染非常嚴重,引起社會恐慌,老百姓意見很大。這時,坐在司機旁的乘客接過話題說,「污染容易治理難,但也要看到現在中國的人均壽命比以往提高;而且政府在治理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很難馬上見成效,發達國家也經歷過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司機覺得此人說話跟普通百姓說話不一樣,在紅燈停車時扭頭一看,覺得非常眼熟,忍不住問「你出來坐車就沒人說你長得像習總書記?」對方聽了說:「你是頭一個把我認出來的司機。」

郭立新發呆了,滿頭汗水嘩嘩流。他還稱習問他的收入,郭回答:「一月掙三、四千元(人民幣.下同),五、六千元也能掙,就是太累了。」習又問他對政府工作的看法,郭說,中央政策一到基層就走樣,老百姓有意見。車到目的地司機打表,行程8.2公里、走了26分鐘,車資24元加上燃油附加費共27元。坐在後排的隨從遞過30元錢,不找錢也沒要發票。臨走時,郭請習留下墨迹,「我這輩子要好好收藏」,但車上沒有紙,習就在的士發票背後,用車上圓珠筆寫下「一帆風順」,然後握別司機,走進酒店大堂。

《大公報》被網友大肆撻伐

昨天,習總微服私訪成為內地各大網站的頭條標題,網民對此褒貶不一。有人稱讚習「親民」、「沒有官架子」,也有人指習不是皇帝,在當今中國,他不過是用一個正常方式體察民情,沒有甚麼可值得大吹特吹的,「發達國家領導人都和常人一般過日子,咱們的習總偶爾打(搭)個車就成了新聞?」還有人批評媒體用「微服私訪」字眼是「十足的奴才相」。不過,當新華網澄清報道為假新聞後,大量文章被刪除,連在微博搜尋「微服私訪」和「郭立新」(的士司機名字)也找不到相關文章。該報被新華網踢爆造假新聞,引來網友大肆撻伐。《大公報》昨晚發表道歉聲明,稱由於工作失誤,出現如此重大虛假消息是極不應該的,對此深感不安和萬分遺憾。

新華網/新浪微博


習打的事件峯迴路轉

昨日早上
•《大公報》獨家報道習近平微服私巡打的報道,引起中外媒體關注,大肆轉載,並引起網民熱議;
昨日下午
2時許
•新華社官方微博稱「總書記打出租」確有其事;北京市交通部門亦表示確有此事;
5時50分
•新華社突然出緊急稿件,稱經核實,有關報道為虛假新聞;
5時55分
•《大公報》就刊發《北京「的哥」:習近平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虛假消息向讀者致歉。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網民有話說

「莫非是習的替身遲到了臨時打車?」
「新華社啊!先是說此事為真,後又否認,讓《大公報》背黑鍋嗎?」
「妖魔鬼怪,成天起來胡說八道,唯恐天下不亂!這些傢伙不得好死!」
「丟臉﹗傳統媒體居然犯這種錯誤,真是哭笑不得,更是馬屁拍在了馬腿﹗」
「會(把假新聞)被當真,說明習主席的親民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老百姓不會懷疑!」
「這年代新華社能信?據證實?據甚麼證實?你以為還是幾十年前的新華社??」
「《大公報》怎麼能出這樣的事?一百多年的老報,其聲譽就這樣毀於一旦。這對所有的新聞工作者都敲響了警鐘。」

資料來源:中華網論壇/新浪微博/搜狐網


3.1兩場活動 習難分身「打的」

關於習近平微服私訪的報道,表面看,整個事件是的士司機親歷親為,過程既詳細又具體,有名有姓有墨迹,可謂言之鑿鑿,無可辯駁,但事實上,造假者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習私訪的時間有沒有合理性。經《蘋果》記者查證,今年3月1日,也就是報道中習在北京搭的,體察民情的那一天,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一共出席了兩項重要活動,包括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演講和一場國務接待活動。公開日程安排如此緊湊,試問習如何分身微服私訪?《蘋果》記者昨致電有份負責該篇報道的《大公報》記者馬浩亮,他對於出現不正確內容只回應「不知道」,隨即掛線。

在中央黨校發表講話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於3月1日出席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次講話事後被官方解讀為「十八大報告的基調演講」,曾下發各地要求學習傳達。同日,習又以國家副主席的身份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訪的克羅地亞外交和歐洲一體化商務部部長揚德羅科維奇。一次長篇演講外加一場外事接待,無論從情理還是常識上講,習不可能選擇這日微服私訪,攜一名隨同在路邊招手打的,於晚上七、八點趕釣魚台賓館的場次。

更重要的是,在中共體制內,高層領導尤其涉及政治局常委的出行和安全保障有着嚴格規定,由中央警衞局實施一級保安,決非兒戲一般。權延赤《走下神壇的毛澤東》一書中講及毛澤東當年在武漢過春節時,堅持要和民眾一齊登黃鶴樓,但安全部門不同意,毛不得不妥協,最後戴着口罩與百姓一同遊春,但還是被一個小孩認出了,人群像潮水般湧來,保安衞兵驚慌失措,貼身護送毛登船。事後,公安部長羅瑞卿向中央政治局作檢查,為安保漏洞承擔責任。

去年的中共十八大後,中央提倡高官輕車出行,但不等於保安可以放鬆,身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沒有隨意搭乘的士的自由。對此,握有政治局常委出行獨家報道權的新華社不會不明就裏,但為何要替《大公報》的假新聞作假證呢?

習近平打的假新聞,引起多個國際媒體關注,其中美聯社指,不明白一個與中共關係密切、政治消息權威媒體為何會誤報,尤其是如此明顯古怪的報告……的確有聞中國古代皇帝會偷出皇宮尋歡或私訪,但難以想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黨政軍首腦會冒這樣的險。

《蘋果》記者


員工吐苦水 漏新聞罰500元

昨日,《大公報》高層的心情可謂由雲端直插谷底!由於該報獨家報道習總微服出巡的新聞,十分震撼,本報亦有意轉載和刊登有關照片,並與該報接觸有關版權問題。殊不知,事件高潮迭起,新華社下午發稿指有關「習近平打的」是假新聞,《大公報》亦緊接發稿道歉。有該報員工對《蘋果》慨嘆,該篇獨家報道疑點重重,百年老報竟出現如此醜聞,與管理層推出「量化評比」政策不無關係。

在新華社昨日下午5時50分踢爆習總打的是假新聞時,昨日下午3時45分,內地就有媒體中人提出質疑。著名的北京《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對此事真偽作出了五點質疑:第一,通篇一個信息源;第二,誰能準確記住上千字的對話?除非的士哥錄音;第三,車票是可替代的書面證據;第四,題字是唯一證據,需要第三方鑒定;第五報道距離事發已經50天,何故?

有該報員工表示,公司自去年推出量化評比政策以來,許多員工無論是編採部或廣告部人員等,不僅喘不過氣,且怨聲載道。如記者寫多少稿,見報多寡,獨家數量等,都影響到年終分紅。與此同時,公司喜與《文匯報》比較,一旦漏新聞或做細某則新聞,則最少罰款500港元。

「在這種壓力下,哪裏不容易犯錯!」該名員工說,也許有關記者查證不嚴,也許被人「跣」有親中報紙高層對本報澄清,由於他們並非中央官方喉舌,因此他們處理領導人的報道時會比較謹慎,但非外傳需經過中央有關部門層層審批。

《蘋果》記者/IBTimes中文網


百年老報 社長擦薄熙來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公報》社長姜在忠去年向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擦錯鞋,「惹禍」上身後,今又陷習總打的的假新聞,預計有高層將被問責。據悉,作為香港主要的親中媒體之一,中聯辦和國新辦等曾讚揚《大公報》,在去年的立法會選舉報道中,表現出色,還給予一筆獎金作鼓勵,並對該報刮目相看。

於1902年創刊的《大公報》,社會曾予於厚望,梁啟超曾讚揚:「有特色,有新論,日報進化之一級。」該報最輝煌的時期是1926年至1949年,高舉「四不主義」(不黨、不賣、不私、不盲)最為出名。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等報人讓它成為當時中國新聞界的翹楚。七七事變後,天津、上海相繼陷落,《大公報》力主抗戰,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1941年4月,《大公報》收到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的來函,被認為是「在中國遭遇國內外嚴重局勢之長時期中,《大公報》對於國內新聞與國際之報道,始終充實而精粹,其勇敢而鋒利之社評影響於國內輿論者至巨。」《大公報》是中國報紙第一次獲得最佳報紙稱號。

《大公報》晚清輝煌一時,如今卻成為中共獻媚之臣,前任社長王國華獲委任做國務院參事,現社長姜在忠也曾當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社長。

《蘋果》記者

無國界記者抨擊中國禁用外媒信息 (「BBC」,18/04/2013)


「無國界記者」組織周三(17日)批評中國當局禁止新聞採編人員擅自使用境外媒體信息的規定。

中國新聞出版網此前一天報道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類新聞單位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體、境外網站的新聞資訊產品。

據報道,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自由工作者、非政府組織以及商業機構」的信息同樣不得使用。

無國界記者在聲明中指出:「這項通知印證了中國日益堅固的強化審查制度。」

該組織表示,自去年11月中共完成領導層更迭以來,中國新聞審查呈增加現象。

揭露報道

無國界記者還說,這些措施旨在防止中國媒體發表有關高層領導人的揭露報道,例如此前《紐約時報》報道溫家寶家族聚斂巨額財富。

法新社報道認為,雖然中國的新聞媒體遍布全球,但許多仍然依靠外國通訊社的報道。

報道並以星期四發刊的《環球時報》和《中國日報》為例說,由境外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佔據了這些中國官媒的國際時事版面。

根據無國界記者今年初發佈的2013年媒體自由指數,中國在新聞自由179國排名中仍在倒數幾國之內,但從2012年的排名第174名改為第173名。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張敏儀暗窒鄧忍光:聰明未必懂新聞原則 (《明報》,18/04/2013)


【明報專訊】港台爆出連串政治風波後,人稱「張大姐」的前廣播處長張敏儀昨現身開腔,暗指新任處長鄧忍光不論有多聰明及能幹,都不可能即時認識新聞原則及專業判斷,認為鄧忍光若不了解港台運作方式,便應寬容些,與員工多點溝通,為港台提供更自由的工作環境。她又形容,港台所面對的威脅沒有最嚴峻,只有更嚴峻,呼籲員工努力站穩立場。

稱港台向受政治威脅 籲員工堅持

張敏儀昨應港台工會邀請與近百名員工交流,早前有傳未獲「升正」的署理助理廣播處長(電視)施永遠亦有出席,但處長鄧忍光及副處長戴健文等領導層未有出席。她接受訪問時說,港台一向都受到政治威脅及壓力,「扮冇只係呃自己」,但「政治壓力唔死得人」,有信心港台在穩固的歷史及基礎下,同事能夠堅持。

籲多與員工溝通

被問到如何評價被指曾多番向員工作政治干預的鄧忍光,她說,聽到有同事表示不適應鄧治下的工作環境,認為新聞機構的領導人應該有專業知識,「新來的人」若不了解港台以往的工作環境,應該多花時間與員工溝通,「因為傳媒工作不是即食,你有多聰明也好,不會今日行入來就識什麼叫新聞原則、識得如何處理編輯上的問題、知道什麼叫專業判斷,這與你個人有多聰明及能幹沒直接關係」。

對於有指鄧忍光曾要求把《頭條新聞》等節目改為在收視較低的亞視播放,以及曾不滿在《城市論壇》擺空,張敏儀說自己已離開港台,不宜公開批評個別人士,但重申節目安排應由節目部同事自行決定,在非極端的情下不應作干預。

指鄧忍光下台非解決辦法

但她認為要鄧忍光下台絕非解決辦法,亦不應「一竹篙打一船人」,過往也曾有政務官出任處長。

張敏儀:港台編輯自主嚴峻 (《蘋果日報》,18/04/2013)


【本報訊】政務官出身的廣播處處長鄧忍光,上場後疑閹割港台編輯自主。曾任廣播處長13年的張敏儀,昨晚返回「娘家」,向一眾後輩暢談「甚麼是編輯自主」。她指《頭條新聞》建議被調往亞視播放及《城市論壇》空凳事件,令港台編輯自主陷入嚴峻時刻,「沒有最(嚴峻),只有更(嚴峻)」。

籲員工堅守立場

港台工會昨晚舉行名為「我和『大姐』有個約會」的閉門交流會,邀請張敏儀任嘉賓,講述公營廣播歷史和原則,並討論「甚麼是編輯自主」,有近百名員工出席。曾稱受到政治壓力的署理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頭條新聞》監製王祿霞,以及《城市論壇》主持謝志峰俱為座上客。

張敏儀表示,會上有員工反映不適應新工作環境。她認為,一個廣播機構領導需具專業知識,「傳媒工作唔係即食,你幾聰明都好,你唔會今日行入嚟,聽日就知道乜嘢係新聞原則,點樣處理編輯上嘅問題,同埋知道點樣叫做專業判斷」。她認為港台上下要加強溝通及「寬容一啲」,最重要是因應社會整體需要,「唔好咁狹窄,𠵱家香港社會最需要係開放嘅傳媒生態,唔好越來越約束,應該畀足夠自由度大家做嘢」。

張認為,不單止港台員工,社會上不同界別也感到政治壓力。她不評論鄧忍光表現及干預編輯自主情況,但呼籲員工堅守立場。當被問到應否再由政務官出任廣播處處長一職,她認為不能一竹竿打沉一船人,強調新聞自由不但對港台重要,無論民生、人權、政制,以至發展金融中心,也不能離開新聞自由。

會支持佔領中環

對於社會熱議的「佔領中環」行動,張敏儀認為戴耀廷用一個為香港着想的心態出發,以學術方式,長時間思考有否需要、為何有需要進行政改,是良好的公民教育,「如果到要發生嗰日,我會支持」。

亞視促通訊局披露「金手指」 頂證王征干預新聞部 (《明報》,18/04/2013)


【明報專訊】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早前被通訊事務管理局(下稱通訊局)裁定違規操控亞視運作,其後亞視指通訊局拒絕披露4名「金手指」的身分及詳細會面紀錄,令亞視無法公平回應指控,向高院申請司法覆核獲判勝訴,通訊局不服上訴,昨日聆訊。

亞視覆核勝訴 通訊局上訴

亞洲電視高級副總裁鄺凱迎昨到庭聽審,而被指幕後操控亞視的王征則沒有到庭。代表通訊局的資深大律師陳文敏表示,通訊局的初步調查報告對王征提出三大指控,包括干預新聞部運作、改變節目時間表,以及影響市場及廣告計劃(見另稿)。

誤報江死訊前 已接匿名投訴

陳文敏透露,通訊局的調查早於亞視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前便已展開,指當局曾收到一群亞視員工的匿名告密信,指控王征干預亞視的日常運作。後來通訊局聯絡了亞視5名員工會面,其中一人拒絕,其餘4人則同意會面,並被通訊局列為證人。陳續指出,由於電視行業圈子很窄,故通訊局應證人要求保密他們的身分。

代表亞視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質疑,通訊局拒絕向亞視披露證人身分,只向亞視提供經修訂的會面紀錄,令亞視無法對指控作回應,對亞視不公平,並指根據《香港人權法案》第10條,任何人都有接受公平審訊的權利。

亞視:證人保密 致無法回應指控

陳文敏回應指出,通訊局對亞視的調查不能與刑事調查相提並論,故刑事案公開證據的標準於是次調查中亦不適用。陳續指出,通訊局作為監管機構,有責任確保持牌機構的企業管治符合標準,以保障公眾利益。

余若海又質疑,案中匿名告密信含有誹謗成分,而且沒有寫上姓名及簽名,但通訊局以此來指控王征並不合理。余續指出,證人的部分供辭與亞視的會議紀錄有出入,故當局有必要公開證人身分及全部證供,甚至傳召有關證人上庭對質。

陳文敏回應指出,通訊局與證人之間有「保密協議」,而且調查報告對王征的指控,主要基於亞視內部會議紀錄,有關證人只是「確認」會議紀錄,故認為沒必要公開他們身分。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CACV258/12】



王征涉干預亞視證據曝光

【明報專訊】代表通訊局的資深大律師陳文敏指出,王征已成為亞視的實質控制者。他讀出當局亞視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當中引述亞視內部會議紀錄,反映王征對亞視節目有最終決定權,顯示王征曾要求新聞部配合宣傳《感動香港》節目,又指示下屬開記者會,質疑收視調查的可信性。

要求新聞部配合宣傳《感動香港》

通訊局的報告指出,王征為了與無「黃金時間」的劇集對撼,提議製作《感動香港》節目迎戰,而《感動香港》的候選人名單須交王征作「最後確定」。另外,王征亦於亞視的會議中要求新聞部要全力支持《感動香港》。其中一次,亞視邀請了因服務無家可歸者而獲美國總統公民獎章的華人關惠群出席「感動香港新書發布會」,王征當時要求下屬到機場迎接,又要求新聞部抽出部分時段作出報道,以作宣傳。

《走進上市公司》改動須交王征決定

王征又提議製作《走進上市公司》節目,根據亞視的會議紀錄顯示,亞視高級副總裁鄺凱迎曾吩咐下屬,有關該節目的改動須交王征決定。王征又曾質疑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Media Research)收視調查的可信性,會議紀錄顯示王征曾要求下屬召開記者會,並提議引進港大民意調查計劃的收視調查。

通訊局:王征操控亞視新聞部 (《蘋果日報》,18/04/2013)


【本報訊】多名亞視員工前年撰寫匿名信,向前廣播事務管理局投訴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違規操控亞視。局方去年初步裁定指控成立,向亞視罰款100萬元,並計劃公開報告。亞視之後成功透過司法覆核,阻局方公開報告。局方不滿昨提出上訴,並在庭上透露王征涉直接干預節目運作,操控新聞部的編輯。

通訊局的前身廣播事務管理局,在2010至2011年間,多次收到指控王征操控亞視的投訴,包括員工匿名信,投訴內容涉干預新聞部、節目編排及廣告事宜,其間亦發生王涉及新聞部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局方遂向亞視展開調查,聯絡過五名證人(當中一人拒絕回應),終在去年3月完成初步調查。

亞視反指局方不肯透露證人身份及其詳細口供,做法不公平,提出司法覆核。高院判亞視勝訴,要求局方向亞視公開調查資料,包括證人姓名。

通訊局不服,昨提出上訴。代表的名譽資深大律師陳文敏昨指,通訊局只是進行調查的監管機構,不須如刑事調查般向亞視詳細披露證人身份及證供內容,加上局方是基於文件證供作出裁定,故亞視毋須要知道證人身份,也能就報告作回應,而局方有責任將證人身份保密。

要求製作《感動香港》

陳昨在庭上透露部份證供,指王主動要求製作《感動香港》,點名要由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負責,要求節錄內容在新聞報道及新聞節目《時事追擊》內播出。王又直接決定多項細節,包括「感動香港十大人物」的評審團人選、2010年首屆的得獎名單、及晚上8點半的播映時間。此外,王對收視調查不滿,要求召開記者會並在會上發言,同時要求新聞部在事件上配合。而另一節目《走進上市公司》亦由王操控,五分鐘播映時間及節目方向未得王批準,不得改動。

代表亞視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則指,其中一封在2011年6月27日的匿名投訴信由一班亞視員工發出,內容誹謗,投訴並不可信;又指局方的指控涉及重大懲罰,故亞視有需要知道證人身份以作回應。

案件編號:CACV258/12

分析國家當前外交面對機遇挑戰 樂玉成:推動澳對外交往 (《澳門日報》,18/04/2013)


【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十七日電】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向澳門傳媒分析國家當前外交工作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外交部有信心把握好外交工作,不斷拓展國際空間,當中包括推動澳門的對外交往。

支持澳建中心平台

樂玉成今日上午九時半在外交部會見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田琦、港澳台司副司長馬占武、新聞司公共外交協調處副處長畢海波出席會面。樂玉成表示,澳門回歸十三年以來,與內地保持良好溝通及相互支持,共同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充分證明“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澳門透過媒體加強與世界聯繫,知名度日漸提升,與澳門新聞界有著直接關係。

樂玉成表示,外交部積極支持澳門建設世界休閒旅遊中心,並配合特區政府構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感謝澳門傳媒一向支持外交公署的工作,積極配合公署一系列對外宣傳活動,讓澳門居民更瞭解中國的外交發展,希望澳門的對外交往能進一步拓展。

瞭解外交工作政策

澳門近年經濟急速發展,形勢變化較大,澳門外交公署的工作更為繁重及複雜。樂玉成形容現時國際形勢正面對前所未有的變化,國家與國家的互動頻繁亦是前所未有的,中國與各國的交往以至面對的困難與挑戰同樣是前所未有的。同時,中國對國際的影響力越來越受到關注,當中機遇與挑戰並存。強調外交部有信心把握好外交工作,不斷拓展國際空間,當中包括推動澳門的對外交往。

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團長陸波表示,是次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基本上已代表了澳門新聞界的主流媒體,感謝澳門外交公署促成今次的會面,讓本澳媒體透過與外交部接觸,直接瞭解到中國的外交工作與外交政策。

瞭解國際趨勢變化

訪京團顧問、澳門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認為,樂玉成分析國際形勢有助澳門媒體更瞭解國際趨勢及變化,尤其與澳門相關的葡語系國家以至非洲各國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以至大衆外交工作等。指出“十八大”及“兩會”期間,澳門媒體深入及積極報道,體現澳門媒體關注國家以至國際形勢。

多年來,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亦與澳門媒體一直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對推廣外交知識以及向青少年宣傳外交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相信通過今次拜訪,有助澳門媒體更瞭解國家的外交工作與政策走向。

晤新聞界高層訪京團讚保持愛國愛澳優良傳統 劉奇葆向澳傳媒提四希望 (《澳門日報》,18/04/2013)


【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十七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今日下午三時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一行。他讚揚澳門新聞界始終保持著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並對澳門新聞界提出四點希望:繼續高舉愛國愛澳旗幟,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社會繁榮穩定;努力擔當社會責任,及時準確傳播新聞信息;促進內地與澳門的交流合作。希望將澳門同胞的“澳門夢”融入“中國夢”,共同努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兩個百年目標宏偉

劉奇葆歡迎澳門新聞界高層訪問團。他表示,訪問團此行正好在“十八大”及兩會結束後。“十八大”描繪了國家今後的發展藍圖,明確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之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至新中國成立一百年之時,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的目標非常宏偉。“十八大”後中央領導在過去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思想,並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相信將會成為凝聚全個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幟。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已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現階段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劉奇葆希望能把澳門同胞的“澳門夢”融入“中國夢”,共同匯聚追夢圓夢的正能量,共同努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推進一國兩制事業

劉奇葆讚揚澳門新聞界始終保持著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為維護澳門的繁榮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向澳門媒體提出四點希望:繼續高舉愛國愛澳旗幟,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經濟繁榮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將澳門“一國兩制”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努力擔當社會責任,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積極作用,及時準確傳播新聞信息,營造客觀、理性、正面的輿論環境;繼續發揮橋樑作用,促進內地與澳門的交流合作。

愛國愛澳薪火相傳

澳門新聞界高層訪問團團長陸波表示,澳門新聞媒體一向有愛國愛澳的傳統。澳門回歸後認真探索發展路向,積極提升媒體水平,在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前提下,同時能維護特首的管治權威。他表示,澳門新聞界一定會努力將愛國愛澳薪火相傳,為“一國兩制”的順利實施和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在近一個小時的會面中,訪京團團員積極發言,向劉奇葆反映目前本澳社會及經濟發展的情況,以至媒體面對的各種挑戰與機遇。

中宣部副部長吳恆權,中央外宣辦副主任王國慶,訪問團顧問、澳門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中宣部副秘書長陳永剛,中宣部新聞局局長明立志,中央外宣辦秘書長才華,訪問團顧問、澳門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部長級助理李正橋陪同出席會面。(相關圖片由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數碼傳真)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報道溫家寶家擁巨富 《紐時》奪普立茲獎 (《明報》,17/04/2013)



【明報專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布普立茲(Pulitzer Prizes)新聞獎名單。《紐約時報》憑報道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家族涉嫌隱瞞巨額財富,以及揭發蘋果等科技公司的商業行為黑暗面等,獲得四項大獎,成為本屆大贏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回應《紐時》溫家寶報道獲獎一事稱,中方立場非常明確,「我們認為有關報道別有用心」。

評審:巨壓下矚目披露

這是《紐約時報》繼2002年連奪7獎、2009年獲得5獎後,在普立茲獎上的第三個豐收年,得獎作品包括﹕針對沃爾瑪藉賄賂主導墨西哥市場的報道,贏得偵查報道獎;剖析蘋果等科技公司的生意手法,「說明千變萬化的環球經濟對工人與消費者的黑暗面」,贏得釋義報道獎;記者布蘭奇(John Branch)的滑雪人士遇雪崩罹難報道,則獲特寫獎。至於《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衛(David Barboza)去年10月底發表綜述中國高官家屬與商企的微妙利益聯繫報道,則贏得國際報道獎。評審團稱他在面對中國官方「巨大壓力」下,仍作出了「矚目披露」。

中方:報道別有用心

張大衛花了10個月時間,根據「公眾可查閱的官方紀錄」追查,聲稱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家人坐擁至少27億美元龐大資產。報道質疑溫總妻兒張蓓莉與溫雲松身家豐厚,又聲稱溫總的母親楊志雲,以及他的弟弟與弟媳、兩名妻舅、兒媳及親家等,均有透過海外投資工具或複雜的持股結構,擁有投資銀行、珠寶、電訊公司和基建等方面的股份等資產。溫總家人事後委託律師駁斥報道不實,聲言要追究。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亦曾就報道,批評國際有些勢力「不甘心看到大陸發展強大,千方百計抹黑中國及中國領導人,以圖在中國製造不穩定」。

丹佛郵報善用社交網獲獎

至於《丹佛郵報》在科羅拉多州《蝙蝠俠》首映槍擊案報道中,成功利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和短片去「捕捉突發新聞和提供資料」,獲突發新聞獎。《華爾街日報》斯蒂芬斯(Bret Stephens)就美國外交政策所撰專欄,得評論獎。突發新聞攝影與特寫新聞攝影獎,分別由美聯社和一位自由攝影師所攝的敘利亞戰奪得。

紐約時報/路透社/法新社

消防具專業代傳媒篩選新聞? (《市民日報》,17/04/2013)


消防局及司警局近日先後延遲向傳媒發放訊息,連日被轟損害市民知情權,或許有感輿論壓力,消防局昨日速速與本澳傳媒召開座談會,冀藉此完善通報機制,加強彼此溝通,相比起司警局,消防看似誠意十足,令民哥不禁大讚有加。不過,經過討論後,民哥愈聽愈覺唔對路,要撤回上述讚賞,皆因會上前線記者有前線記者講,台上各位阿sir卻像患上「讀寫障礙」聽唔明,雙方猶如雞同鴨講,講來講去「得個吉」,對完善通報機制根本毫無建樹,雙方也未能達成任何共識。

現時消防局與傳媒設有恆常通報機制,遇上事件發生會透過控制中心以短訊形式通知傳媒,4類事件包括火警、跳樓、墮海或墮湖、嚴重工業意外。對於現行通報機制,行家一直以來投訴多多,不斷要求消防局所發送的突發短訊要及時,內容更需「扼要」、「具體」,在知道更多資料時可否寫明事故有否傷者、事發地點等,而非現在一概的「某某地方發生工業事故」,但記者到達現場才知有人「切親手指」,甚至事發地點模糊不清,連當局人員也不清楚確實地點。

對於傳媒的關注點,消防局副局長梁毓森則強調,當局希望收集傳媒意見,修改現行通報指引;而經過上周發生四季酒店延遲通報事件後,當局稱已制訂臨時措施,除卻上述4類事件外,其他事件會由現場指揮官評估,認為有需要時再通知傳媒到場採訪。言下之意,除卻4類事件,仍會由消防「篩選」後再決定是否通報傳媒,處理手法與現時根本無分別!

接着當局又向傳媒大打苦情牌,呻每日要向傳媒發出的電話短訊不少,又稱:「最好做嘅方法是每接到一個call 就向傳媒發一個,完全『零篩選』,咁就最好做,完全唔會領嘢!但現實上消局將所有call畀晒傳媒係唔現實,你哋(傳媒)根本睇唔切!」所以當局才「體貼」地對訊息作出篩選,同時再度希望傳媒理解,消防局主要職責是救援,在新聞觸角方面與傳媒必然會有落差,希望今次座談會能將兩者落差進一步縮小,望傳媒踴躍發言「在工作上有乜想知道」,當局可以做得到的盡量去做,再度將個「波」拋給傳媒。

正如一等消防區長林曉帆所言,消防人員在新聞觸角方面與傳媒必然會有落差,當局如何「篩選」及判斷事件是否具新聞價值需要通報傳媒,這點令民哥最擔憂。現場也有不少行家追問當局「篩選」是否通報傳媒的準則是甚麼?當局則解釋會視乎傷者人數而定,當有8個傷者則屬嚴重事故會通報傳媒,又承諾會盡快通報傳媒,但當局的工作核心仍是救援優先。此話令人覺得當局的態度根本「意見接受,態度照舊」,同時又令人質疑發放短訊和指揮救援是否由同一個人負責?

消防的通報機制除方便傳媒採訪突發事故到場取得第一手資訊,當中亦涉及公眾知情權,正如有傳播學者所言,傳媒需要監督當局處理事件的程序或手法是否合理,尤其是涉及面較廣的嚴重事故,例如毒氣事件,事件中需要送院的人不多,但因涉及居民集體安全或疏散,對居民影響較大,傳媒更需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將第一手資料向社會發布。

至於對新聞價值的篩選,民哥認為理應由傳媒自行處理,毋需當局越俎代疱!更甚者,事件是否嚴重竟以傷亡人數定義,更彰顯消防局官員新聞觸角、判斷新聞價值的水平,座談會結束後,民哥不禁搖頭嘆息。

消防:突發事故一視同仁通報傳媒 (《市民日報》,17/04/2013)


【本報訊】四季酒店上周發生34人被困升降機不適送院事故,消防局在事後兩小時才通報傳媒,被質疑因事件涉及博企而有意淡化或隱瞞。消防局昨強調,局方對突發事件均一視同仁處理,不會因涉及博企而延遲通報傳媒。另外,當局發現,該升降機寫明可承載量為1600公斤,最多可載21人,即意味着事發時升降機嚴重超載,當局已通報工務和旅遊部門協助跟進調查。

消防局昨早與傳媒座談(上圖),冀加強溝通和完善發放訊息機制。消防局副局長梁毓森、澳門行動廳廳長蔡惠濠,海島行動廳代廳長黃偉源、技術廳廳長王健、一等消防區長林曉帆等出席。

事發時升降機嚴重超載

會上,消防局再次說明處理四季酒店困升降機事件流程,黃偉源表示,當日只是接報有人需要送院,到達現場時所有人已被救出,透過保安員得悉需送院人數不斷增加,最終確認34人感到不適;當局又稱,現場發現,涉事升降機限載21人,可承載量為1600公斤,即意味着事發時該升降機是嚴重超載。蔡惠濠表示,今次事件調查不屬消防職權範圍,局方已通報工務和旅遊部門協助跟進調查,希望傳媒諒解。

傳媒多次問及事件中四季酒店延誤通知消防局,酒店有否涉及隱瞞?梁毓森說一視同仁因應事件性質即時通報傳媒,並不會因涉及大型博企就有例外。

指酒店困車立事載量廿一人卻有卅四人 消防傳媒再研通報機制 (《華僑報》,17/04/2013)


 【專訪】就日前四季酒店三十多名員工被困升降機,消防局被指延遲近一個多小時才通知傳媒事,消防局昨日與本澳傳媒舉行座談會,商討日後如何完善有關的通報機制,收集意見以修改現行制度上的不足,配合傳媒採訪工作。

 消防向傳媒講解了現時的通報機制的情況,表示當局計劃在現有向傳媒發放短信消息基礎上,增加通報涉及八人或以上的事件。消防局副局長梁毓森表示,若發生火警、跳樓、墮海墮湖、或嚴重工業意外等事件,當局就會向傳媒發出通知,這亦是事發當日未有即時通知傳媒的原因之一;他又稱,當局是一視同仁因應事件性質即時通報傳媒,並沒有因事件涉及博企而延報。

 消防亦說及處理四季酒店困升降機事件流程;海島行動廳代廳長黃偉源表示,當日的困升降機事件,消防最初接報的只是兩人不適需要送院,到場後不斷有人稱不適,最後送院人數達至十多人,期後消防亦需增援車輛到場。當局經了解,肇事的升降機限載二十一人,但當時卻搭載三十四人,消防得悉有關嚴重超載事件後,已通報工務和旅遊部門協助跟進調查。◇

現場指揮官考量傷者數嚴重性 消防局:完善傳媒通報機制 (《澳門日報》,17/04/2013) 


【本報消息】消防局與傳媒昨假消防局中央行動站舉行消防通報機制座談會,冀加強與傳媒溝通,完善通報機制。消防局表示早前氹仔四季酒店困 事件延遲通報,主要是困 不在通報機制內,不存在隱瞞情況。局方未來就通報機制以外的事件,由現場指揮官考慮傷者人數或事件的嚴重性,及時向傳媒通報。

座談會昨日上午十一時半舉行,消防局副局長梁毓森,澳門行動廳廳長蔡惠濠,技術廳廳長王健,海島行動廳代廳長黃偉源,一等消防區長林曉帆、陳志偉以及張智宏,副一等消防區長劉皓偉、黃銘輝出席。

困 不在機制內

梁毓森表示,消防局重視與傳媒的溝通,並配合傳媒的採訪工作。消防局與傳媒一直都有恆常通報機制,務求傳媒盡快能到達事故現場採訪。以往的機制不包括困 ,由於現時的通報機制沿用一段時間,冀加強與傳媒溝通,以便消防局修改現時的機制。

有傳媒指早前的困 事件消防延遲通報,消防局領導層立即開會檢討,制訂臨時應變措施,除了通報機制包含的四類事件外,其他事件由現場指揮官對現場事件作評估,就傷者人數和事件的嚴重性等方面考慮,立即通知傳媒。

就有傳媒質疑消防局和警方涉及延報博企突發事件消息。梁毓森重申,局方會因應事件的性質向傳媒通報,不存在隱瞞情況。

黃偉源表示,消防局初時接報四季酒店有一名困 人士身體不適送院,救援車到場後,救護員帶隊在酒店起落貨區再發現兩名身體不適人士,評估情況將兩人送院,之後身體不適人士陸續增加,最後有卅四名人士報稱身體不適送院。消防局當時瞭解過升降機的情況,有關升降機載重一千六百公斤,限載人員廿一名。升降機超載不是消防局的權限,消防局已經寫報告送交有關部門處理。

消防傳媒座談 加強溝通機制 (《正報》,17/04/2013)


【本報訊】消防局與傳媒昨日就信息發布機制進行交換意見座談,冀日後加強信息發布內容和及時性,增加大型事故發生的通報。消防局強調不會延報涉及博企事故的信息。

為加強對傳媒溝通和信息發布機制,消防局昨日與傳媒座談交換意見,就日前四季酒店多人困升降機引致不適事故,消防局承認向傳媒通報不及時,已即時檢討信息通報機制範圍,除過往制定事故發放項目,增加大型事故或嚴重事故的通布。

否認因涉博企而延報

又對於有傳媒質疑是否涉及博企的事故而作出延報,消防局副局長梁毓森稱會一視同仁就事件性質而作出通報,而四季困升降機事故,未有及時通報,是因困升降機事故並非在通報機制內而出現延遲。

會上,傳媒提出要求消防局加強信息發布的及時性,事故內容的全面性,增加事故性質嚴重性而向傳媒通報。

揭溫家寶家族財富 《紐時》奪4獎普立茲大贏家 (《蘋果日報》,17/04/2013)

 美聯社記者憑着拍下敍利亞人在內戰中喪子之痛的情景,獲得突發新聞圖片獎。美聯社
這是美聯社另一幅描述敍利亞內戰而獲獎的圖片。美聯社

有「新聞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s),得獎名單前天(周一)揭曉。《紐約時報》獨攬4獎,包括憑揭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家族財富奪國際新聞報道獎,成為大贏家,亦是該報歷來第三大最豐收的一年,僅次於2002年奪7獎和09年奪5獎。

《紐時》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衞(David Barboza)在獲獎系列中,報道中國太子黨如何利用家族關係斂財,包括揭露溫家寶家人控制27億美元(211億港元)資產。評審稱讚報道在「搜證充份」作出「驚人披露」,刊出後受到「中國官員強大壓力」。

張大衞的報道去年刊出後,《紐時》網站在內地遭封殺,並受中國電腦黑客多月攻擊,溫家寶亦威脅要告《紐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再譴責有關報道「別有用心」。

戲院槍擊案奪突發獎

《紐時》亦分別得調查報道獎、解釋性報道獎和專題報道獎。另外兩份傳統大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各得一評論獎,成績反不及得兩獎的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

《南佛羅里達太陽哨兵報》首奪普立茲新聞獎中最高榮譽的公共服務獎。該報報道當地休班警員的危險駕駛問題,引起紀律處分和其他防範措施,被讚為居民除一大害。專攻環保新聞的InsideClimate News網站亦異軍突起,憑深入報道美國油管監管不足和污染問題,奪國內新聞報道獎。

但數得獎最感嘆的,是《丹佛郵報》憑報道科羅拉多州電影院槍擊案,奪突發新聞獎。報社上下知道得獎時,原本爆出歡呼,但想起當日有12名市民死於槍下,部份人不禁落淚互擁。該報新聞總監戴爾說:「得獎是很好,但我們寧願憑另一宗新聞得獎。」

普立茲獎是按報業巨人普立茲(Joseph Pulitzer)遺願創立,由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管理,目前共頒14項新聞獎和7項文藝獎。除公共服務獎得主獲頒金牌,其餘得獎者均可獲頒發證書和1萬美元(7.8萬港元)獎金。

路透社/美聯社

2013年普立茲獎部份得獎名單

新聞獎

公共服務獎:《南佛羅里達太陽哨兵報》報道休班警察危險駕駛問題

突發新聞獎:《丹佛郵報》報道科羅拉多州戲院槍擊案

調查報道獎:《紐約時報》揭發沃爾瑪如何行賄雄霸墨西哥市場

解釋性報道獎:《紐約時報》報道蘋果公司經商手法陰暗面

國際新聞報道獎:《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政府高層貪腐問題

專題報道獎:《紐約時報》特寫滑雪人士命喪雪崩

突發新聞圖片獎:美聯社拍攝敍利亞內戰照片

專題圖片獎:法新社拍攝敍利亞反抗軍照片

文藝獎

小說獎:亞當.約翰遜《孤兒院院長的兒子》

戲劇獎:Ayad Akhtar《Disgraced》

歷史書獎:Fredrik Logevall《Embers of War: The Fall of an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s Vietnam》

路透社

諷北韓獨裁小說奪獎

普立茲文藝獎方面,去年從缺的小說獎,今年終「發市」,由史丹福大學副教授亞當.約翰遜(Adam Johnson圖)有關北韓的《孤兒院院長的兒子》(The Orphan Master's Son)奪獎。

書中講述孤兒院長大的男主角,在專制高壓政權下當兵當間諜,如何自處。評審讚此書「帶讀者遊了獨裁北韓深處,以及人心最私密的空間」。約翰遜為寫此書做了三年研究,並曾到北韓旅遊和觀察六日,但他說:「北韓國民跟外國人交流是犯法的,我只能憑想像去了解他們。」

今年文藝獎7獎中,三項得獎作品都有亞洲主題。戲劇獎得主Ayad Akhtar的作品《Disgraced》,主角是個美國巴基斯坦裔律師。Fredrik Logevall得歷史書獎的《Embers of War》,是關於越戰歷史。

美聯社/德新社

澳助川救災重建手足情深 劉奇葆冀澳媒體結合實際把握言論空間 (《澳門日報》,17/04/2013)


【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十七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表示,四川汶川地震期間,澳門特區政府以至澳門同胞大力支持災區,充分體現澳門同胞與內地人民患難與共的手足之情,他對澳門有著深刻印象。

冀澳傳媒重訪四川

劉奇葆今日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澳門新聞界訪京團一行時表示,今次是到中央工作後首次會見澳門團,之前在四川工作期間,與澳門有著更多的接觸,特別在二○○八年“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澳門特區和澳門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幫助四川救災和重建。他形容在困難時候的援助非常寶貴,充分體現了澳門同胞與內地人民患難與共的手足之情。過去幾年,澳門前行政長官何厚鏵、現任行政長官崔世安,以及澳門各界先後視察四川災區的重建工作,他並於二○○八年十一月率團前往澳門感恩致謝,澳門的發展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希望在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際,本澳能組織媒體重訪四川,瞭解澳門援建災區工作的成果。

方便傳媒內地採訪

劉奇葆並與訪京團一行廣泛交流澳門新聞事業的發展及輿論問題,聽取團員對澳門新聞、社會以至經濟現況的意見。對於主流意識,劉奇葆表示,澳門媒體只要能擁護“一國兩制”及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精神,共同推進國家富強及人民幸福,並能結合當地實際把握好言論空間。他並表示,會繼續推動有關部門支持澳門新聞界舉辦的國情研修班。團員並希望澳門能進一步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平台作用,將內地製作的節目翻譯成葡語版本,透過澳門推廣至葡語系國家以至非洲,有助宣傳中國文化及擴大中國的影響力。團員並希望中央繼續支持澳門新聞事業的發展,更多地舉辦新聞界國情研修班,提升本澳媒體瞭解國情。

中央外宣辦副主任王國慶晚上與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聚會,表示會研究澳門媒體提出的意見,並為媒體採訪提供方便及所需的服務。歡迎澳門媒體更多地前往內地採訪,將內地正確的訊息傳送到澳門以至境外。

擬續辦國情研修班

訪京團團長陸波表示,澳門新聞界訪京團此行感受到中央領導對澳門媒體的期望。他並表示,中央有關部門過往曾聯同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澳門多個傳媒團體、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先後合辦過多屆澳門媒體國情研修班,計劃今年繼續舉辦有關課程,以提升本澳媒體正確瞭解國情。

中國控制媒體人網絡活動引關注 (「BBC」,17/04/2013)


中國當局近日發出通知,嚴控新聞採編人員的微博活動,並嚴禁新聞單位擅自使用境外媒體信息,引起網民議論。

中國新聞出版網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加強新聞採編人員使用網絡信息、開通個人微博等網絡活動的管理。

嚴控

通知要求,新聞採編人員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積極利用傳統媒體、新聞網站、博客、微博等載體「傳播主流信息」,「引導社會輿論」。

通知呼籲採編人員「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的「滲透和傳播」,不引用、不報道未通過權威渠道核實的網絡信息,不傳播、不轉載網上流言、傳言或猜測性信息。

通知還提到三個「進一步」,即進一步規範新聞採編行為、進一步加強媒體新聞網站管理、進一步加強博客和微博管理。

通知強調,未經批准,各類新聞單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體、境外網站的新聞信息產品」。此外,新聞單位所辦新聞網站不得擅自發佈新聞線人、特約作者、民間組織、商業機構等提供的信息。

通知說,新聞單位設立官方微博須向其主管單位備案,並指定專人發佈權威信息。「新聞採編人員設立職務微博須經所在單位批准」,未經批准不得發佈通過職務活動獲得的各種信息。

中國媒體監管當局嚴控新聞採編人員的微博活動,引起了媒體人士和網民的熱議。

議論

財經媒體人羅昌平在新浪微博評論說,「更嚴厲的微博監管還在後面,這只是前菜!」

認證為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的鄧飛在新浪微博上以「#微博上的戰爭#」為題發帖說,這是「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先遲滯微博最活躍的力量——記者」。

網民「一縷東風」指出:什麼是「有害信息」?什麼是「主流信息」?標凖只有一個:對我有利就是主流,對我不利就是有害!關鍵是人民早就不認可你這個標凖了。逆歷史潮流而動,早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也有網民為嚴控新聞採編人員使用網絡信息的通知叫好。網民「風雲0104」說,「對那些斷章取義、誇大事實,甚至造謠的新聞編採人員,任其欺騙百姓,愚弄良民,危害社會,如果不對他們進行管理,行嗎?」

在網易評論上,也有廣州網民以調侃的語氣說,「我們要相信黨、相信政府、相信CCTV,相信新聞聯播」;一名無錫網友表示,「電視我們只看CCTV, 報紙我們只看人民日報。凡是未經以上發佈的新聞,我們一概不看、不信、不傳。」

中央領導今會見澳傳媒高層 陸波:瞭解國情準確報道 (《澳門日報》,17/04/2013)


【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十六日電】澳門新聞界高層人士訪京團今日抵達北京,明日下午將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央領導人見面,並拜訪外交部。訪京團團長陸波表示,希望通過此行讓本澳媒體進一步瞭解國家在“十八大”及“兩會”後的最新發展情況,並加強與內地新聞部門及同業的溝通。

加強兩地同業交流

澳門新聞界高層人士訪京團今日下午三時許抵達北京,受到國務院新聞辦秘書長才華的熱情接待。她對澳門新聞界的團結以及對內地的關心表示欣賞,希望澳門新聞界繼續保持與內地新聞機構的良好合作關係,加強兩地同業交流及互通訊息。

陸波表示,希望藉著今次訪京行程,讓本澳媒體加深瞭解國家在“十八大”及“兩會”後的最新政策與國情,並加強與北京有關部門的溝通,瞭解國家最新發展情況。他並表示,行程中將獲國家領導人接見,並與外交部、港澳辦、新聞辦、全國記協等部門領導層進行交流,瞭解內地最新情況,有助本澳媒體更準確地報道內地的訊息,同時會向內地有關方面介紹本澳社會及經濟發展情況。

澳門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文教部部長劉曉航、部長級助理李正橋任顧問陪同訪京,團員包括本澳多家電子傳媒、日報負責人。訪京團明日上午將拜會外交部部長助理馬朝旭,下午將在人民大會堂獲中央領導人會見,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明日晚上將會見訪京團一行。

(相關圖片由本報記者黎溢康北京數碼傳眞)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澳門傳媒高層今訪京 (《澳門日報》,16/04/2013)


【本報消息】二○一三年澳門新聞界高層人士訪京團今日出發,行程四天。一行在京期間將獲中央有關領導人會見,以及拜會外交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等,並參觀考察北京市有關經濟文化項目。

訪京團由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及部長級助理李正橋任顧問。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日報社長兼總編輯陸波任團長,團員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市民日報管委會主席蘇樹輝,華僑報社長鄭秀明,正報社長龔樹根,現代澳門日報社長林潤松,新華澳報社長兼總編輯林昶,濠江日報董事長呂錫柱,澳廣視董事、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澳門日報總經理溫能漢,華僑報總編輯梁智生,大衆報總編輯譚啟鴻,星報總編輯歐陽俊威,澳廣視董事羅力生,澳亞衛視總裁馮新民等,中聯辦文化教育部處長級助理傅漢榮、秘書金暉同行。

本澳新聞界高層人士訪京活動持續舉辦多年,透過訪京行程與中央有關部門及內地新聞同業作進一步聯繫與交流,加深瞭解內地當前社會與經濟發展。訪京團將於明日拜會外交部,並獲中央有關領導人會見,晚上出席國務院新聞辦領導的宴請活動。周四將拜訪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以及分別出席國務院港澳辦及北京市委宣傳部領導的宴請活動,期間參觀北京市有關經濟文化項目,至本周五結束行程返澳。

《紐約時報》中國腐敗報道奪普利策獎 (「BBC」,16/04/2013)


美國普利策獎公布今年得獎名單,《紐約時報》有關中國高層貪污腐敗問題的報道贏得國際新聞獎。

普利策獎表示,《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衛(David Barboza)在中國官員的強大施壓之下,以充分的文件作支持,發表了矚目的報道。

張大衛的獲獎報道包括去年10月有關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家族積聚巨額財富,以及去年5月有關中國太子黨利用家族關係斂財的報道。

有關報道發表後,《紐約時報》的網站在中國遭到屏蔽;溫家寶家屬與其中一篇報道提及的中國平安保險均威脅要對《紐約時報》採取法律行動。

《紐約時報》今年一共獲得四項普利策獎。除了張大衛的國際新聞獎外,獲得釋義性新聞獎的《蘋果經濟》系列報道也與中國有關。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介紹,「蘋果經濟」系列報道分析了蘋果等科技公司的商業行為,特別是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科技產品供應鏈中的角色。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關於2012年2月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脈隧道溪(Tunnel Creek)雪崩的多媒體網上報道也獲得了專題報道獎。

評審認為,約望·布蘭奇的特別報道《雪崩》運用了科學知識來解釋雪崩的發生,敘事手法「讓人回味」,多媒體素材的「靈巧整合」進一步提升了報道質量。

BBC記者潛伏訪朝 LSE學生收威脅信 (「明報」,16/04/2013)


【明報專訊】英國BBC暗派記者混入倫敦政經學院(LSE)學生考察團赴朝拍攝採訪的爭議升級。LSE高層稱他們已收到朝鮮當局投訴,部分隨團學生更收到威脅信函,但BBC仍拒抽起節目。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BBC否認利用大學生到朝鮮採訪 (「BBC」,14/04/2013)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生會批評英國廣播公司BBC利用學生掩護在朝鮮的採訪行程後,BBC作出辯護並拒絕在廣角鏡節目停播相關採訪報道。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表示,《廣角鏡》記者斯威尼(John Sweeney)假扮成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參與學會活動,目的是為了前往朝鮮進行隱性採訪。

BBC在一份聲明中解釋說,其他學生都事先得知有一名記者希望隨行,令他們可以作出決定,並都已經獲告知潛在風險。

BBC新聞節目負責人謝裏·托馬斯說,BBC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向學生們隱瞞記者的情況,朝鮮政府是BBC唯一隱瞞的對象。

托馬斯說,我們有責任向本次朝鮮之行的所有人提供足夠的信息,以便他們在完全知情後同意我們隨行。

「一共10個學生,我們告訴他們將有一人是記者。如果被發現,這可能會招致拘押甚至逮捕。」

據托馬斯說,有九名學生年齡介於21-28歲,其中一名學生18歲。

托馬斯承認,最初被告知只有一名記者隨學生去朝鮮,當他們到了北京凖備乘飛機去平壤時,他們收到通知說有三名記者去朝鮮。

然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一封致學生的信件中表示,學生們事前沒有清楚得知將有3名BBC員工隨團出發,意圖藉這趟旅程進行暗訪並在《廣角鏡》中播出。

學院認為,如果計謀在學生們離開朝鮮前被揭發,將令學生身處嚴重危險當中。

托馬斯說,朝鮮是全世界最集權專制的國家之一,而且正在威脅要在朝鮮半島發起核戰爭。

他說,為了公眾利益,製作和播出這一節目都有相當充分的理由。

「不能縱容」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還說,雖然學院完全支持新聞調查視公眾利益為先的原則,也讚揚記者在險要世道中的工作,「但我們不能縱容以學院之名、借學生之名來包庇這種行動」。

學院說,BBC總裁霍爾拒絕取消播放節目,但「對於BBC員工利用了學校的名義及名聲作為欺騙手段向學院致歉」。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報《The Beaver》引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生會總幹事亞歷克斯·彼得斯—戴說,他們認為BBC無權為參與這次旅程的同學作出任何決定,更無權把該校學生置於險境。

斯威尼則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表示,他已凖備向學生會「解釋有關此行和朝鮮的事實」。

另一方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卡爾霍恩也在推特上說,他認為BBC的採訪讓其學生陷於險境,但卻沒能獲取任何新的信息,只看見了朝鮮希望遊客看到的面貌。

據《廣角鏡》官方網站介紹,斯威尼共花了8天時間深入朝鮮進行暗訪。

英國廣播公司(BBC)將於周一(15日)播放有關朝鮮的時事節目《廣角鏡》。

倫敦政經學院稱遭BBC利用暗訪朝鮮 (「BBC」,14/04/2013)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要求英國廣播公司(BBC)撤回原定於周一播放有關朝鮮的時事節目《廣角鏡》。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表示,《廣角鏡》記者斯威尼(John Sweeney)假扮成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參與學會活動,目的是為了前往朝鮮進行隱性採訪。

BBC在一份聲明中解釋說,其他學生都事先得知有一名記者希望隨行,令他們可以作出決定,並都已經獲告知潛在風險。

風險包括「遭逮捕和拘留,未來可能不容許再前往朝鮮」。

然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一封致學生的信件中表示,學生們事前沒有清楚得知將有3名BBC員工隨團出發,意圖藉這趟旅程進行暗訪並在《廣角鏡》中播出。

學院認為,如果詭計在學生們離開朝鮮前被揭發,他們將身處嚴重危險當中。

「不能縱容」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還說,雖然學院完全支持新聞調查視公眾利益為先的原則,也讚揚記者在險要世道中的工作,「但我們不能縱容以學院之名、借學生之名來包庇這種行動」。

學院說,BBC總裁霍爾拒絕取消播放節目,但「對於BBC員工利用了學校的名義及名聲作為欺騙手段向學院致歉」。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報《The Beaver》引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生會總幹事亞歷克斯·彼得斯—戴說,他們認為BBC無權為參與這次旅程的同學作出任何決定,更無權把該校學生置於險境。

斯威尼則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表示,他已凖備向學生會「解釋有關此行和朝鮮的事實」。

另一方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卡爾霍恩也在推特上說,他認為BBC的採訪讓其學生陷於險境,但卻沒能獲取任何新的信息,只看見了朝鮮希望遊客看到的面貌。

按鍵 據《廣角鏡》官方網站介紹,斯威尼共花了8天時間深入朝鮮進行暗訪。

BBC記者扮學生訪朝 LSE斥「靠害」(《明報》,15/04/2013)


【明報專訊】英國BBC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因朝鮮問題起爭執。LSE要求BBC撤回定於今天播放的《廣角鏡》朝鮮專題節目,原因是《廣角鏡》記者斯威尼(John Sweeney)在未有知會校方下,假扮成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參與校內學會一個朝鮮訪問團,進入朝鮮秘密拍攝採訪,置學生於險境,也破壞學院的誠信。

BBC總裁致歉 拒撤節目

BBC辯稱,同團其他學生都事先得知有一名記者隨行,並獲告知潛在風險,包括「遭逮捕和拘留,未來可能不容許再前往朝鮮」。但LSE指出,學生未獲告知足夠真相去作判斷。校方在致學生的信中表示,學生事前沒有清楚得知將有3名BBC員工隨團出發,意圖藉這趟旅程暗訪並在《廣角鏡》中播出,如果計謀在離開朝鮮前被揭發,學生將身處嚴重危險當中。

LSE強調,雖然學院完全支持偵查報道的原則,「但我們不能縱容有人以學院和藉學生之名來作這種行動」。學院稱,BBC總裁霍爾拒絕取消播放節目,但「對BBC員工利用了學校的名義及名聲作為瞞騙手段向學院致歉」。

(BBC)

卧底記者隨行 BBC借學生掩護入北韓 (《蘋果日報》,15/04/2013)


英國廣播公司(BBC)為進入北韓拍攝紀綠片,派記者做卧底冒充學生,到北韓旅遊八天並暗中進行拍攝。但著名學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昨天(周日)炮轟BBC手法不當,指摘記者利用真正學生做掩護,卻把學生蒙在鼓裏,變相強迫學生冒險。

BBC時事節目《廣角鏡》(Panorama)派出三名卧底,包括名記者斯威尼(John Sweeney)。他1980年從LSE畢業後,與母校再無轇轕,這次冒認LSE歷史系博士生,上月底參加國際關係學系學生組織的觀光團,到北韓八天,到過平壤與附近地區,以及板門店休戰區。


LSE指出,團中的真正學生,只被告知「一個記者」會同行,但沒人清楚說明該記者會偷偷進行拍攝。校長卡爾霍恩(Craig Calhoun)在Twitter發炮說:「那並非校方活動,而是由非學生和BBC籌劃,利用學生組織招攬學生參加。」

被指損害LSE聲譽

LSE學生會秘書長戴伊(Alex Peters-Day)表示,參加了北韓團的學生,在很後期才知BBC的計劃;一名女生更說,在乘坐飛機往北韓途中才獲告知真相。

校方向學生及傳媒發電郵說:「BBC員工已承認故意誤導學生。LSE相信學生並未得到足夠資訊,無法在知情下同意;但卻被告知一些有可能令他們陷入嚴重危險的資料。」

LSE也擔心這次事件嚴重損害了該校聲譽,或會令該校學生將來再到北韓或其他地方考察,出現阻滯。卡爾霍恩說:「BBC讓LSE學生蒙受危險,但該節目似乎並未(在北韓)發掘到新資料,只有一些北韓官方允許遊客看的事物。」

但BBC拒絕LSE要求抽起節目,節目會按計劃今晚在英國播出。BBC發言人說:「學生都接到明確警告,知道與記者同往北韓,會面臨甚麼風險;包括可能會被捕及被拘留,以及未來或者不能再到北韓。」斯威尼也在Twitter自辯:「我們確實以卧底身份到北韓……LSE學生在起行前已知悉並明白當中利害。他們都同意了。」

路透社

平壤或今試射 賀金日成冥壽

北韓連日來都未有射導彈,領導人金正恩更是自本月1日起沒公開露面,南韓傳媒指他此舉是為近日朝鮮半島局勢降溫,但北韓卻稱是心理戰,並指他今天(周一)可能出席金日成冥壽活動。

金正恩打心戰沒現身

金正恩近兩周沒有現身,是在打心理戰,藉此吸引美韓注意,外界估計他今天將會公開亮相,南韓軍方甚至認為平壤很可能今天試射導彈,來慶祝金日成冥壽。

美國國務卿克里昨天結束中國之行,轉到日本訪問,美日希望北韓放棄發展核武和試射導彈。至於克里力爭中國向北韓施壓停止挑釁,但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道,中國關閉助北韓滙款的朝鮮光鮮銀行分行,北韓仍可於中國丹東市的地方銀行滙款,並購買西方美食、美酒及iMac等蘋果電子產品。

韓聯社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新聞透視》突抽起工潮專輯 首席編輯辭職 工人質疑無綫審查 (《明報》,14/04/2013)


【明報專訊】無綫電視王牌新聞節目《新聞透視》,早前預告昨晚播放以碼頭工潮為主題的〈碼頭風雲〉,詎料到正式播放時卻臨時抽起,改播原定下周播放的雍澄軒分拆酒店事件專輯。據悉,工潮專輯早在半個月前已落實播放,但有新聞部高層在該專輯完成剪接後,才要求負責監製抽起節目,監製多次提出反對不果,負責製作的首席編輯李賢哲因不滿安排而憤然請辭。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回應時強調無綫沒有向新聞部施壓,「節目是否播放的決定權在監製手上」。


由於新聞專輯一般要花4星期籌備採訪,臨時抽起節目情况罕見,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及傳理學者都要求無綫進一步交代。接受《新聞透視》訪問講述工人苦况、facebook專頁「碼頭的辛酸」發起人之一陳家駒說,初時以為節目真的希望了解工人苦况,對節目被抽起感到憤怒,認為無綫有自我審查之嫌,是繼節目《東張西望》偏幫碼頭公司後,再次打壓工人。他今天會與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及其他工人開會,提出杯葛無綫建議,不再接受無綫的訪問。

無綫上周起宣傳昨晚7時會播放的新一集《新聞透視》,預告片指主題是「碼頭風雲」,內容探討碼頭工潮,並講述工潮喚起市民對碼頭外判工人工作苦况的關注、本港貨櫃業為何會走下坡,以及社運界參與工潮對事件的影響等。不過,至昨晚7時,無綫突然改為播出有關長實雍澄軒酒店分拆事件,節目並無交代內容調動。正式播放的雍澄軒酒店分拆事件專題,講述長實分拆雍澄軒後引起一連串如何監管酒店不會變成住宅出售的問題,記者又透過放蛇指地產代理賣樓時有誤導之嫌。

知情者:新聞部高層下令

有知情人士指出,〈碼頭工潮〉專輯早於周四已完成製作,但節目監製翁振輝突然收到新聞部高層指令要抽起專輯,並改為播放當時未完成剪輯的雍澄軒專輯,令製作人員需要趕製。

監製記者力爭保留無果

據悉,負責工潮專輯的資深記者兼首席編輯李賢哲,與節目負責人監製翁振輝,都曾嘗試爭取保留播放,但高層維持決定。在無綫工作多年的李賢哲爭取不果後決定請辭。對於無綫決策者為何要臨時抽起工潮專輯,原因仍然未明。本報昨晚嘗試聯絡新聞部總監袁志偉了解,但至截稿前未獲回應。

曾醒明:想再跟進強化內容

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表示,據他向節目監製了解,突然抽起節目是由於工潮在過去數天有突破進展,新聞部希望強化內容,跟進最新情况,了解更多才播出。他說,「節目是否播放的決定權在監製手上」,高層不會干預或向新聞部施壓,事件更不會與早前被指偏幫碼頭公司的《東張西望》節目有關。他指出,暫未決定〈碼頭工潮〉一集何時播出,而播出預告片後再調動節目並非首次。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及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都認為曾醒明的解釋十分牽強。麥指出,雖然未知抽起的真正原因,但不可能是說事件發展中要「繼續跟進」便抽起,因為所有新聞紀錄片有時效性,讓市民了解事件進展,她要求相關機構進一步澄清。杜耀明提到,現時抽起節目予人怕影響工潮發展之感,但他認為,報道真實情况正是新聞工作者的責任。

明報記者



節目編排早定 調動罕見

【明報專訊】《新聞透視》與《星期日檔案》均屬無綫新聞及資訊部公共事務科製作的節目,每周各播放一輯,據熟悉節目運作的傳媒人指出,由於節目長半小時,記者要早在一個月前作準備,先與監製討論及訂採訪大綱,然後開始採訪、取景等,至最後一周做剪片和混音等後期製作,很難在最後關頭抽起專輯。據悉,無綫新聞部為作出抽起「碼頭風雲」,製作人員要臨時加班趕起另一集專題。

半小時節目需早一月準備

無綫電視的專題節目《新聞透視》及《星期日檔案》節目,已經播放超過20年,一直是無綫的招牌節目,出了不少著名記者,為人熟悉者包括資深新聞監製區家麟,他負責的《新聞透視》節目〈中國入世〉曾於2001年奪得全球電子傳媒獎項的皮博迪獎。

有熟悉新聞透視節目運作的傳媒人指出,每輯節目要花約4個星期製作,記者會先擬定題材,然後與監製討論內容,安排取景和訪問。由於今次碼頭工潮在上月28日發生,迅速引起公眾關注,據悉《新聞透視》監製和記者決定加快製作專輯報道事件,實地訪問工人等,順利完成,在周四(11日)已完成剪接。

該傳媒人指出,由於每輯節目近半小時,一般要花兩天才完成後期工作,因此負責監製若發現內容有遺漏,一般會提早提出意見,指示記者補作訪問或調整內容,絕少在最後關頭才抽起節目。

加班完成下周專輯頂上

據悉,節目部為應付抽起「碼頭風雲」騰空的時間,要臨時安排原訂下周才播放的雍澄軒專輯頂上,製作人員要加班趕工才及時完成。

無綫臨時抽起〈碼頭風雲〉報道 (《蘋果日報》,14/04/2013)


【本報訊】無綫電視昨晚節目《新聞透視》原播出〈碼頭風雲〉報道被臨時抽起,改播放長實拆售酒店雍澄軒引起爭議的報道。據了解,〈碼頭風雲〉揭露和記港口信託旗下各個碼頭盈利,變相指出HIT剝削工人,估計因此被新聞部高層抽起,有傳負責報道的記者及監製提出辭職。

疑高層干預編輯自主

「碼頭風雲」報道的預告片至昨晚9時仍在無綫網頁出現,列明播出日期為昨晚7時,內容講述這次工潮喚起市民對碼頭外判工人工作苦況的關注,剖析為何會由勞資糾紛演變成社會運動,並拆解為何香港近年大量貨櫃業務流失去深圳,令香港損失大量就業機會及收入。據了解,報道臨播出前一、兩天才被高層抽起,知情人士推測報道會予觀眾認為HIT存在剝削工人情況。事件引來網民議論紛紛,質疑有人干預無綫新聞部編輯自主。

本報昨午向無綫新聞及資訊部總監袁志偉查詢抽起報道原因,他指「要了解一下」便掛線,至晚上記者未能再聯絡到他。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稱,替補的報道有批評長實出售雍澄軒,反映沒干預編輯自主,節目監製提出抽起再通知袁志偉,監製認為工潮仍進行會加入新資料再播出,日期未定,但「冇聽過有人辭職喎」。

早前無綫製作部負責的節目《東張西望》,有兩集講述碼頭工潮,均被指內容偏幫資方,通訊事務管理局接獲逾2,000宗投訴。

《明報》奪14人權新聞獎 新聞特寫評論獲4大獎 (《明報》,14/04/2013)


【明報專訊】《明報》在今屆人權新聞獎奪得14個獎項,當中包括4個大獎,其中去年本報報道國民教育服務中心的「中國模式」國民教育教材內容涉偏頗,觸發社會反國民教育科運動,該一系列「國民教育教材系列」奪得中文報章新聞大獎,負責的記者為錢瑋琪、蕭輝浩和周婷。報章特寫組別以偵查組的「川震四周年特寫」及譚蕙芸的「深水露宿者講『人話』」囊括兩個大獎。

由香港記者協會、香港外國記者會及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合辦的第17屆人權新聞獎,共收到368份作品參賽,是歷屆最多參賽作品數量。《明報》在報章新聞中除獲得大獎外,新聞報道及特寫也獲5個優異獎。

在評論和分析組別,譚蕙芸以「你黐定我黐」獲得大獎。《明報》攝影記者在新聞攝影組別也獲得豐收,記者李紹昌及余俊亮分別以「西環治港」及「日曬雨淋撤科聲更響」獲優異獎,記者李澤彤亦以「七一遊行,喊特首下台」、「黑色交叉」和「悲痛欲絕」奪得3個優異獎。

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莊耀洸希望新聞界多做有關人權的報道,讓港人也多關心人權問題。

捍衞人權《蘋果》奪18新聞獎 (《蘋果日報》,14/04/2013)


【本報訊】高官涉貪醜聞、國教風波,過去一年本港人權狀況充滿挑戰,傳媒擔任監察角色,捍衞人權。第17屆人權新聞獎昨揭盅,《蘋果》憑多篇關注人權及揭露不公義報道,獲18獎項,囊括報章新聞大獎等3項大獎及15項優異獎,是《蘋果》歷來最佳成績;《爽報》亦獲一項優異獎。

《蘋果》去年7月報道「發展局局長呃房津醜聞」,令麥齊光上任發展局局長僅12日便下台。本報記者鄭啟源、張文傑、黃偉駿、譚靜雯與盧文烈,報道揭發麥齊光與路政署助理署長曾景文,早年涉互換單位騙房津,獲頒今屆報章新聞大獎。

林偉聰、韓耀庭、蔡建豪、張岳弢與吳子葵的「陳茂波出租劏房」系列;白琳、彭美芳、倪清江的「狙擊洗腦工程」系列;陳沛敏「緬甸大選」報道;及靜態組記者「放蛇」直擊「收$300扮示威撐CY」報道,共奪4項報章新聞優異獎。張嘉雯、王家文與吳嘉羚的「性傾向歧視立法諮詢風雲」系列,連同王家文的「馬頭圍唐樓劏房」報道,奪兩項報章特寫優異獎。《爽報》亦憑「千名國安潛港收示威情報」獲報章新聞優異獎。

《蘋果》攝影記者在多宗大事件中拍攝精采照片,攝記陳奕釗的大專生反國教照片,勇奪突發新聞攝影大獎;何柏佳、梁鑑章、何家達、區民傑與李家皓,共奪7項突發新聞攝影優異獎。

自由攝影師林亦非憑在《蘋果》刊出的兩篇特寫專輯,獲頒兩項特寫新聞攝影優異獎;漫畫家尊子的「立法會選舉」、「反國教」、「平反六四」漫畫,則獲頒漫畫大獎。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指網絡抹黑中共 記協副主席文章被刪 (《明報》,13/04/2013)


【明報專訊】全國記協副主席任賢良近日在中央理論刊物《紅旗文稿》發文,指內地存在官方、民間兩個對立的輿論場,一些勢力操縱網絡輿論「編造政治謠言,惡意抹黑黨和政府形象,瓦解黨的執政根基」,認為須堅決打擊「強勢媒體、微博明星」。

身兼陝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的任賢良撰寫題為《統籌兩個輿論場 凝聚社會正能量》的文章,在網上引起極大迴響,網民紛猜測是當局箝制輿論前奏。但轉載該文的人民網、光明網等多個官網昨紛刪除該文,微博也禁止討論「任賢良」。

任在文章中說,與官方媒體輿論場對立的,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輿論場。新興媒體尤其是微博開啟「全民皆記者」時代,瓦解了不准私人辦媒體的規定。一些「微博大V」(粉絲量極多的微博用家)傳播力和影響力遠超平面媒體甚至廣播電視。

稱撐《南周》民間反腐是「網上文革」

「一些所謂網絡精英借助敏感事件,惡意攻擊現行制度,指責抹黑黨和政府,甚至煽動公眾顛覆黨的領導和國家政權」,文章還點名今年因廣東省委直接修改《南方周末》新年獻詞而抗爭的傳媒人,是「公然挑戰黨的新聞管理制度」。又指民間記者打反腐旗號「要挾、綁架地方黨委政府」,言論行為無法無天。並將此形容為「網上文革」。

任文提出對那些強勢媒體、名人博主、微博大V,必須敢於碰硬,該關閉的關閉。同時轉化、扶植一大批贊成黨政路線方針政策的網上意見領袖,影響網民,佔領新媒體輿論陣地。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信報》游清源釋「膚淺」含義 並指︰王維基牙擦眾所周知 (《蘋果日報》,12/04/2013)


【本報訊】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控告《信報》誹謗索償案昨天續審,《信報》副總編輯袁耀清(筆名游清源)作供,遭原告一方質疑他利用報道玩弄王維基,自行將「膚淺」一詞當作是王所講。袁否認此說法,更即場引用《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膚淺」的字義,以及引號的七種用法,重申用「膚淺」一詞是概括的講法。袁又指負責記者因違反行規,向王爆出是他起題,已引咎辭職。

記者:蔡曉楓

有才子之稱、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的袁耀清昨天供稱,報道刊出前,負責採訪及撰文的記者替文章起題為「知識對抗膚淺 奇招戰無綫」,他與該記者商討過,雙方同意用「膚淺」一詞,但他認為標題不夠清晰易明,於是改為「王維基批無綫『膚淺』 奇招掀視圈世紀戰」。

袁指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膚淺一詞指「淺薄、浮淺不深入」,他認為王在報道中批評傳媒處理新聞不夠深入,「以我專業判斷……好淺唔夠深入,即係話新聞無深度,膚淺係概括嘅講法」。

原告一方質問為何用引號括住膚淺,這做法等同當作王所講。袁立即否認,指用引號是概括「膚淺」的概念,又即時細數《現代漢語詞典》中引號的七種用法,如引述他人、名人的說話、專有名詞等。

記者違行規辭職

被問及王在訪問中並沒有針對無綫,為何標題要指名「批無綫膚淺」,袁解釋他認為無綫是王維基的主要對手,故報道中所指的傳媒便是無綫。

袁又否認原告所指他利用報道玩弄王維基,並謂王為人「牙擦」在傳媒界是眾所周知的事。他又透露,有關記者向王爆出是他起題,對方有感自己犯了行規,彼此失去互信關係,事後已引咎辭職。

香港電視企業傳訊助理總監鄭靜雯昨天則供稱,原本與王維基協定在申請免費電視牌照期間不會接受傳媒訪問,但王認為《信報》「信得過」,才接受電話訪問。事前她已提醒王不可批評對手,亦不可用強烈聲線說話,而在訪問進行期間,她亦從旁以嚴厲眼神提醒王,故王並沒有在訪問中批評對手。

案件編號:HCA1385/10

誹謗案 信報游清源庭上教中文 控方欲深究被官叫停 (《明報》,12/04/2013)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控告《信報》誹謗案昨續審。港大中文系畢業的《信報》副總編輯袁耀清(筆名游清源),昨在庭上與王維基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研究」中文,例如報道標題中「膚淺」二字的意思,以及引號的7種用法。當余欲繼續深究時,法官鍾安德按捺不住問﹕「你想學中文定係想問呢單案件?唔該你(問得)集中。」

被告之一袁耀清作供時承認,涉案報道標題「王維基批無『膚淺』 奇招掀視圈世紀戰」是由他擬定。袁透露,負責涉案報道的記者,因向王透露起題者的身分,事後因違反行規而「引咎辭職」。他承認,王維基於專訪中沒說過「膚淺」二字。惟袁強調,由於王曾提及香港的電視新聞「好淺」及「沒深度」,故決定使用「膚淺」二字以概括,又指根據《漢語詞典》,「膚淺」指「浮淺而不深入、淺薄」,意思與王所講的內容相近。

詳釋「膚淺」 「引號」7種用法

余若海質疑,袁在「膚淺」二字使用引號,是有意令讀者誤以為王維基有講過此話。袁隨即再次引述《漢語詞典》,指出「引號」有7種用法,包括引述當事人的說話、名人名語、專有名詞、綽號,亦可作為強調及概括某些觀念,以及作白話文的引用。袁續指出,涉案報道標題所用的引號,乃作強調之用,而非引述王維基的說話。余隨即從涉案報道中其他有使用引號的例子,要求袁解釋其作用,但不久即被法官叫停。

指王維基公認「牙擦」 無意玩弄

袁耀清續指出,由於無是免費電視的「龍頭」,而文章與免費電視牌照有關,故他在標題中使用「無」代表王所述的「香港的電視台」,使標題變得「簡單易明」。但余質疑,事實是袁從坊間得悉王為人「牙擦」,故於報道中標榜王與無的矛盾,「刻意玩呀王生(王維基)」,藉此刺激《信報》的銷量。袁回應稱,王維基「牙擦」是眾所周知,亦無意玩弄他。

下屬曾勸王別接受訪問

另外,王維基的企業傳訊助理總監鄭靜雯供稱,因公司正申請免費電視牌照,故曾勸王不要接受訪問,亦不要批評其他傳媒。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HCA1385/10】

連兩案嚴重延遲通報 司警消防局 致歉認錯 (《力報》,12/04/2013)


繼消防局本周二延遲逾兩個鐘通報傳媒有關四季酒店的升降機事故後,前日司警又「照辦煮碗」!前日發生疑似出千犯自醫院跳窗逃逸後失足跌死的事件,然而警方竟在事發七個鐘後才通報傳媒,遭質疑是有意淡化事件。連日來兩部門嚴重延誤通報,令傳媒極為不滿,就連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亦要求兩部門就延誤事件提交報告。為此,兩部門昨日均向公眾致歉,指會再檢討。

按司警局發給傳媒的短訊,疑似內地漢於賭場出千的事件,發生於前日上午7時30分,當時疑出千漢疑被保安截停後吞下作案工具,待司警接案後將該男子送往山頂醫院治療。不料當日下午約4時35分,疑犯竟跳窗逃逸後失足跌死,於下午5時08分搶救無效死亡,但司警卻直到晚間10時11分才通報傳媒。

司警解畫 了解情況需時

若以疑犯搶救無效死亡的時間來計算,司警是次延誤了七小時才通報事件。為此,昨日上午司警局發出聲明短訊指出,事發當日司警隨即展開調查,由於直到下午6時30分,才聯絡到目擊事件的全部醫療人員及保安員了解情況,同時向負責看守的偵查員了解事發過程。

司警強調, 發言人在製作短訊的過程中,因「不了解情況」需向調查部門確認有關短訊內容準確才能發出,導致消息發布有所延遲,為此致歉。警方並再強調一向重視和傳媒的溝通及合作,將不斷檢討及優化通報機制。

消防指「有人」延誤報警

而發生於本周二的四季酒店升降機事故,消防局在完成所有救援程序後才通報媒體,延誤逾兩個鐘。消防局局長馬耀榮昨在媒體的追訪下親自致歉,但亦拋出多個延遲通報的理由。馬耀榮表示,就日常機制而言,升降機事故並不會通報媒體,但其後發現今次事件涉及人數較多,故後來確有通報傳媒的打算。他解釋指今次消防隊到了現場後,發現電梯內的受困者已全部被救出,又忙於替他們檢查及送院,直到下午5點半又有第二批受困者要求送院,再加上事故涉及「有人」延誤報警,消防到場後需時了解事件,以致延誤通報傳媒。

他坦承今次負責向傳媒通報的同事「第一時間反應不足」,但指是次情況特殊,已召開檢討會議,承諾日後會檢討看是否能在資料未齊全的情況下,先以短訊通報傳媒,並將與傳媒交流往後發放資訊的安排,清楚定義哪些情況需發放短訊。

監警會要求提交報告

監警會成員黃顯輝表示,希望司警和消防就延誤通報傳媒事件提交報告,並要求當局檢討披露信息的內部指引是否適時和符合本澳現況。他指出案件若涉刑事程序便需遵守司法保密,但是次升降機故障並未涉刑事,故會對消防局內部指引緊密關注。

而昨日一眾傳媒追問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愛德華.卓思有關四季酒店升降機事故,不料愛德華一聽到「電梯」二字便黑臉,更多次說「No!」拒絕回應有關話題。

司警就遲通報走犯向傳媒致歉 (《市民日報》,12/04/2013)


【本報訊】繼消防局日前延遲通報四季酒店升降機事故聲稱會作出檢討後,昨日輪到司警局社區警務及公共關係處向傳媒發出致歉短訊,為前日下午1名內地嫌疑人在山頂醫院逃走跌死事件卻延遲通報而致歉。司警發言人孫錦輝在例會上補充稱,嫌疑人逃走前有女醫生拒絕司警人員駐守病房看管,懷疑因此生變。他說,當局已經與院方溝通,希望改善工作流程,避免同類事件再度發生。

孫錦輝表示,姓歐疑人當日自稱吞下作案工具,經山頂醫院對疑人進行影像及胃鏡檢查,確定其腸狀有體積約5乘2厘米的長方形物體,醫生向司警表示疑人需要留醫,以便進一步治療,整個就診過程都有兩名警員在旁看守。由於該名姓歐男子所涉及的罪行屬於量刑3年以下之刑事犯罪,又非為被拘捕之現行犯,因此將疑人送往醫院治療期間不能戴上手扣,但司警已按既定程序派人員嚴密看守。

及至下午4時30分,醫護人員準備將疑人送到病房留醫,在急診病房等候期間,1名當值姓李女醫生以病房人多為由,阻止兩名司警人員進入,並表示該病房只有一個出入口,故司警人員服從院方安排。惟5分鐘後發生走犯事件,被安排在房間盡頭病床休息的嫌疑人爬窗逃走,司警人員即時追捕,其後發現歐某懷疑失足倒臥相距7米高的愕斜巷樓梯平台上,身體多處骨折,送往急診室搶救無效證實死亡。

與院方改善工作

司警局昨日發出消息:有關前日姓歐嫌人逃走時跌死事件,事發時間是下午4時35分,於下午5時08分搶救無效死亡,局方隨即開展調查工作,由於直至下午6時30分才聯絡到目擊事件的全部醫務人員及保安員了解情況,同時亦向負責看守的偵查員了解事發過程。另外,發言人在製作短訊過程中因不了解情況,需向調查部門確認有關短訊內容準確才發出,導致消息發布有所延遲,僅此致歉。司警局已經與院方溝通,希望改善有關工作,避免同類事件發生。司警局一向重視與傳媒的溝通和合作,並會不斷檢討及優化有關通報機制。

顯通報機制滯後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認為,一宗涉及走犯及人命傷亡的嚴重事件,司警遲5個多小時才向傳媒通報,記者根本無法趕到現場採訪第一手資料,只能靠警方單向發布有限訊息來報道。通報機制嚴重滯後,令人質疑警方有意淡化今次事件。

司警詳述案件情況 並為遲發訊息向傳媒致歉已就走犯墮斃事與醫院溝通 (《華僑報》,12/04/2013)


 【專訪】司警局社區警務及公共關係處,昨日就本周三一名嫌犯逃走時跌死事件延遲向傳媒發放消息致歉;並表示當局一向重視與傳媒的溝通和合作,會不斷檢討及優化有關通報機制。

 司警發言人孫錦輝就此事作出補充,指當時醫院對該男子進行治療期間,醫務人員表示該病房只有一個出入口,故司警局人員服從院方的有關安排。事件發生後,當局已經與院方溝通,希望改善有關工作,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他表示,姓歐的疑人當日自稱吞下作案工具,經山頂醫院對疑人進行影像學及胃鏡檢查後,確定其人腸臟內有體積約為五乘二厘米的方形物體,醫生向司警表示疑人需要留醫,以便進一步治療,過程都有兩名警員在旁看守。由於該名歐姓男子所涉及的罪行屬於三年以下之犯罪,並且非為被拘捕之現行犯,因此將其送往醫院治療期間不能戴上手扣,但已按既定之程序派人員嚴密作出看守。

 直至下午四時半,醫護人員將疑人送到急症病房留醫,直至抵達有關病房門前,一名當值的姓李女醫生,阻止兩名司警人員進入。期後雖表明是司警身份,並說明該名男子是一名疑犯,需要對他進行看守以避免逃走;惟女醫生則以當時急症病房人多為由拒絕兩人進入,兩名司警雖多次要求,但對方表示病房只有一個出口,強烈要求司警在門口等候。

 孫錦輝稱,兩名司警在指定的地點等候及作看守,直至四時三十五分;急症病房內傳出「走犯」的呼求聲,兩司警即走進病房;醫護人員告知,疑人被安排在房間盡頭的病床休息,當時病床左後方的一個窗已被打開,相信其人在此逃走。司警局偵查員即時追捕,發現該男子懷疑失足墮落在街外附近一處樓梯間,其身體多處出現骨折,即時送到急診室搶救,約於當日下午五時八分搶救無效證實死亡。◇

司警詳述走犯經過 解釋延遲發佈訊息原因向傳媒致歉 (《澳門日報》,12/04/2013)


【本報消息】前日一名嫌犯被送到山頂醫院接受治療時逃走跌死事件,司警表示,看守嫌犯本應寸步不離,但嫌犯進入急診病房時,一名醫生以病房人多為由,且病房只有一個出口,強烈要求司警偵查員在房外守候。嫌犯隨後由病房通往地面的窗戶逃走,偵查員發現嫌犯逃跑後立即追捕,終發現嫌犯倒臥在鄂斜巷梯間平台,懷疑從高處墮下,及後傷重死亡。司警已與院方溝通,希望改善工作,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司警被拒病房門外

死者姓歐,四十七歲,內地居民,涉嫌在路氹城一賭場的角子機出千,疑事敗吞下作案工具。司警發言人孫錦輝表示,嫌犯自稱吞下作案工具,身體不適,司警偵查員將其送到山頂醫院接受治理。醫院為嫌犯影像檢查,確定其腸內有一件約五厘米乘兩厘米的異物,醫生認為嫌犯需要留醫。

醫護人員將嫌犯送到急診創傷室等候安排上病房,司警偵查員一直跟隨看守,包括急診、影像學室、甚至嫌犯上廁所亦寸步不離。至同日下午四時半,嫌犯被送到急診急症病房等候上病房,偵查員跟隨到病房門外時,當值一名女醫生阻止兩偵查員進入。偵查員表露身份,道明病人是嫌犯,需要看守防其逃走。但醫生以病房多人為由,拒絕偵查員入房。兩偵查員多次要求進入病房都遭拒絕,醫生稱病房只有一個出口,強烈要求偵查員在門外等候。偵查員遂在指定地點守候。約五分鐘後,聽到病房內傳出“走犯”的呼叫聲,偵查員立即進入病房,醫護人員報稱安排嫌犯在一病床休息,病床後方一個窗打開,估計嫌犯乘無人看守經此逃走。偵查員立即跑到急診外追捕,有途人稱見一名身穿病人衣服的男子奔往鄂斜巷樓梯。偵查員追捕時,發現嫌犯仰臥距離樓梯約七米高的平台。醫護人員趕抵現場急救,延至下午五時○八分不治。

改善工作免蹈覆轍

嫌犯涉及的罪行判刑屬三年以下,且非現行犯,司警人員送其往醫院時不能扣手扣,只會按既定程序派員嚴密看守。司警已與院方溝通,希望改善工作,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司警事發後立即調查。至下午六時半才聯絡到目擊事件的全部醫療人員和保安員瞭解情況,亦向負責看守的偵查員瞭解事發過程。發言人在製作短訊過程中,因不了解情況,需向調查部門確認短訊的內容準確才發出,導致消息發佈延遲,謹此致歉。司警一向重視與傳媒溝通合作,並不斷檢討及優化通報機制。

紀監委冀保安隊交遲報訊息報告 (《市民日報》,12/04/2013)


【本報訊】對於消防局及司警局近日先後發生延遲向傳媒發放訊息事件,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成員、立法議員黃顯輝希望相關部門就事件向紀監會提交報告,並檢視部門內部指引是否適時及符合澳門現有發展情況。

四季酒店於本月9日發生34名員工困升降機感不適事故,消防局在事件發生後逾兩個半小時始通報傳媒;而1名懷疑向賭場角子機出千的內地男子,前日在司警人員送往山頂醫院求診期間逃走跌死事件,事發5個小時後司警才通知傳媒。

黃顯輝接受訪問時稱,身為紀監會成員,會關注有關事件,首要希望相關部門將有關情況向紀監會報告,了解現行內部機制是否需要改善,並檢視部門內部指引是否適時及符合澳門現有發展情況。他表示,暫時未了解情況;又稱,身為紀監會成員,希望將來傳媒能第一時間盡快得到相關資訊。

黃顯輝續說,據了解,部門披露訊息亦要保障當時人的私隱,以及保障若涉及刑事程序須司法保密。但他補充稱,消防局在處理困升降機事件時並不涉及刑事,故會關注消防局相關指引是否充分。

司法消防延報傳媒 黃顯輝望交報告 (《正報》,12/04/2013)


【本報訊】司法警察局就逃犯跌死事件延遲五小時才通知傳媒作解釋,稱由於聯絡目擊事件的全部醫務人員及保安員了解情況需時,又要確保短訊內容準確才發給傳媒,所以就延遲向傳媒發放消息。另外消防局再就延遲通報四季酒店困升降機事件解釋,稱按日常做法困升降機事故是不會通報的,又指事件涉及延誤報警等等原因,所以延誤通報傳媒。對此,紀監會成員黃顯輝希望兩局就延報事件提交報告。

司警稱清楚走犯經過才知會傳媒司警昨日解釋稱,案中涉嫌在賭場角子機出千的嫌疑人聲稱吞下一件作案工具,經山頂醫生檢查認為需於急症病房留醫,兩名司警一直跟隨看守,但被醫院人員以病房人多為由禁止入內,不久聽到病房傳出「走犯」的呼叫聲,疑人已從窗口逃去,司警追到街上發現他仰臥在東望洋新街樓梯的平台,事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司警解釋,事發於當日下午四時三十五分,這名內地男子至下午五時零八分搶救無效,直至下午六時三十分,司警才聯絡到目擊事件的全部醫務人員及保安員了解情況,又向負責看守的司警了解事發過程;另外,司警發言人在製作短訊過程中因不了解情況,需向調查部門確認有關短信內容準確才發傳媒,導致消息發報有所延遲。司警稱一向重視與傳媒的溝通和合作,並會不斷檢討及優化有關通報機制。

傳協質疑延報淡化事件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認為,一宗涉及走犯及人命傷亡的嚴重事件,司警遲至五個多小時後才向傳媒通報,記者根本無法趕到現場採訪第一手資料,只能靠警方單向發佈的有限訊息來做報道。通報機制嚴重滯後,令人質疑警方是有意淡化今次事件。

馬耀榮向傳媒致歉

另外,消防局向傳媒延報四季酒店困升降機事故,局長馬耀榮被昨日再被傳媒追問事件時向傳媒致歉,他指出局方按日常做法困升降機不會通報,又稱今次傷者分兩批要求救護車救援,當消防局準備向傳媒發放訊息時,接到第二批傷者要求救援,加上事故涉及延誤報警,消防員到場需要時間了解事件,以致延誤發報訊息。

馬耀榮又認為負責向傳媒發訊息的同事反應不足,又稱今次事件亦較特殊,消防局已召開檢討會議,督促同事日後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並將加強與傳媒交流,清楚發放訊息的定義。

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成員黃顯輝對兩局延報事件表示關注,希望兩局就事件提交報告。他稱,出現延誤披露訊息的情況,需檢視部門有否這方面的內部指引,指引又是否適時和符合社會發展情況。他又指,部門披露訊息亦需考慮保障當事人私隱,若涉及刑事須遵守司法保密。不過他說,消防局處理的困升降機事件應該不涉及刑事。

消防局:重大事故先通報傳媒 (《市民日報》,12/04/2013)


【本報訊】四季酒店日前發生升降機故障,導致30多人被困,但消防局於事件發生後兩個小時方向傳媒發布訊息,引起傳媒不滿。消防局局長馬耀榮昨日向傳媒交代事件,表示延誤通報與酒店拖延報案、前線警員第一時間反應不足以及內部消息傳遞出現問題有關,他個人亦於事件發生後兩小時才得悉事件,並表示,事後與前線人員檢討,要求前線人員在發生重大事故後立即通報傳媒,稍後亦會邀請傳媒交流,討論如何完善通報機制。

馬耀榮昨日出席颱風民防演習,大批傳媒在場等候,並要求消防局解釋延遲通報事件。他首先就需要傳媒等候半句鐘作出道歉,其後解釋延誤通報的原因。他指出:由於事發後有關酒店沒有即時報案,員工將傷者救出後,酒店再通知消防局派員到場跟進,而消防人員到場後需要了解事件,現場亦有20多名傷者等候處理,當消防局準備向傳媒發放訊息時,現場有第二批傷者要求送院治療,所以延誤向傳媒通報事件。他指出:按照與傳媒之間的共識,被困升降機的事故消防局不會向傳媒通報,而今次事故較罕見,導致前線警員即時反應不足,未考慮到傳媒採訪的需要,延誤向傳媒通報,認為前線人員的處理有完善空間,事件發生後他與前線人員開會探討,明確要求發生事故後盡快向傳媒通報事件。

稍後邀傳媒交流通報機制

被問到消防人員到場發現大批傷者後為何不立即通知傳媒?馬耀榮表示,消防人員到場後,需要了解現場的情況及傷者的人數,而前線人員希望向傳媒提供較全面及完整的消息,造成時間上的耽誤,未來會考慮遇到嚴重傷亡或重大事故先向傳媒發放簡單訊息,讓傳媒在第一時間到場採訪,待有進一步資料再向傳媒作出補充。他表示,消防局稍後將會邀請傳媒交流,討論完善通報機制,定義需要通報傳媒的事故。

至於事故是否涉及超載,馬耀榮表示未有相關資料,亦不清楚該升降機容納人數的上限,由於升降機規管並非消防局職能範疇,消防局完成初步現場報告後,將呈交工務部門及旅遊局跟進。

消防就遲發訊息向傳媒致歉 (《華僑報》,12/04/2013)


 【專訪】就日前四季酒店三十多名員工被困升降機事,消防沒有及時向傳媒通報。消防局局長馬耀榮昨日就事件向傳媒致歉,他表示由於困升降機事故,不屬恆常通報機制,故當日按日常做法,並未有及時通知傳媒。

 馬耀榮表示,有見於該宗困升降機事件比較特殊,加上事故涉及延誤報警,傷者分兩批要求救護車救援,當消防準備發放訊息時,又接到第二批傷者要求救援,消防需要時間了解事件,以致延誤發布訊息。

 他稱,消防已召開檢討會議,並稱事發後負責向傳媒發訊息的同事第一時間反應不足,已督促同事日後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並將與傳媒交流往後發放訊息安排,清楚定義甚麼情況需發放訊息。

 本周二下午四季酒店有三十四名酒店員工被困升降機約二十多分鐘,酒店的保安人員將眾人救出。因有人不適需要送院,酒店通知治安警,再由警方通知消防,將事件中不適的四名男女,分別送往山頂醫院、澳門鏡湖醫院及氹仔鏡湖醫院治理。惟消防完成救援行動後約一小時才發放訊息通知傳媒。◇

馬耀榮解釋延遲通報原因 稱已內部檢討要求人員與傳媒加強溝通 (《澳門日報》,12/04/2013)


【本報消息】消防局長馬耀榮昨日回應向傳媒延報路氹四季酒店困升降機事故,表示困升降機不是傳媒通報機制的項目,坦言是次情況涉及人數衆多,向傳媒發放訊息的同事反應不及,加上懷疑酒店方面延遲報警,消防員到場瞭解情況需時,導致向傳媒延遲發放訊息。消防局已內部檢討,日後會加強與傳媒溝通,完善通報機制。消防局一直配合傳媒的工作,不會隱瞞和不公佈。

馬耀榮表示,按日常傳媒通報機制,一般困升降機不會通知。是次情況較特別,被困人數衆多,消防局啟動大型事故機制,消防員到場前,酒店保安員已經救出被困人士。消防員向被困人士逐一瞭解情況,花費一定時間。首批只有廿多人送院,約下午五時半,當消防局準備向傳媒發放訊息時,再有十多名被困人士報稱不適,消防員要再度到場逐一檢查。據消防局向被困人士瞭解,被困升降機二十分鐘才被保安員救出,始通知警方,相信有關酒店延誤報警。呼籲居民遇事後應該立即報警,尤其是次意外有多人不適和受傷。

消防局事後已內部檢討,相信向傳媒發放訊息的同事第一時間反應不及,已督促同事日後與傳媒加強溝通,清楚定義哪些事件需要發放訊息,盡快發出事故短信,稍後再補詳細資料。

消防局初步調查,發生意外的相信是酒店員工餐廳後一部升降機,處理的消防員看不出是運貨用,會寫報告送交有關部門處理。

紀監會冀兩局報告延報原因 (《澳門日報》,12/04/2013)


【本報消息】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成員黃顯輝,關注司警、消防近日懷疑延報傳媒事件,希望兩部門向紀監會報告,瞭解具體情況,以及要否完善現行機制、指引。

黃顯輝稱,需要檢視部門通知傳媒採訪突發事件的內部指引是否充分、適時,符合澳門社會發展現況。強調部門披露信息亦要保障當事人的私隱,若涉及刑事更要遵守司法保密原則。不過,有人被困升降機應不涉及刑事。

嫌犯從病房偷走墮斃 司警冀完善就診程序 (《現代澳門日報》,12/04/2013)


【本報訊】就有嫌犯在山頂醫院就診期間逃走墮斃一事,司警表示,負責的司警人員由送院到檢查一直嚴密看守著嫌犯,直至嫌犯送進病房後,現場司警人員表露身份並多次要求在病房內看守嫌犯,但醫生以人多為由拒?司警人員進入病房,最後只能按院方規定在病房出入口等候,惟嫌犯乘房內無人為意時攀窗逃走。司警稱,已與醫院方面溝通,希望改善嫌犯就診安排,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

司警發言人孫錦輝昨日就事件補充稱,當時基於嫌犯聲稱吞下作案工具不適,當日下午四時司警人員送嫌犯往山頂醫院,經影像檢驗發現嫌犯腸道有一個二乘五厘米大的方形異物,需要進一步留醫治理,期間一直在旁看守著嫌犯,直至醫護人員將嫌犯送進急診急症病房,一名姓李的醫生阻止司警人員進入病房,司警人員表露身份指病人是嫌犯需要看守,但該名醫生以病房人多為由,拒司警人員多次要求,並表示病房只有一個出入口,示意司警人員在此等候。

孫錦輝續稱,現場司警人員只好在指定地方等候,嫌犯進入病房後約十五分鐘,司警人員聽到病房傳出走犯的呼叫聲,立即走進病房查看,發現被安排躺在病房最面一張病床的嫌犯,已攀窗逃至街外,隨即追捕至急診門外通往鄂斜巷的樓梯,發現嫌犯跌落七米以下的梯間,醫護人員立即將受傷的他送回醫院,最終搶救無效。孫錦輝強調,司警人員已按既定程序嚴密看守嫌犯,及至發現嫌犯逃走已即時展開追捕。事後司警已與醫院方面溝通,希望改善有關工作,避免同類事件發生。司警稱,由於嫌犯涉及的罪行屬於三年以下之犯罪,且並非被拘捕的現行犯,故將他送院治療期間不能帶上手扣。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控《信報》誹謗開審 王維基:我自信但自卑 (《蘋果日報》,11/04/2013)



【本報訊】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控告《信報》誹謗索償案昨日開審。王維基指報道標題「王維基批無綫『膚淺』」,令他感到十分憤怒,強調自己純粹說無綫(TVB)節目「好淺」,意思是「易於明白」,並無針對無綫。他稱過去被人形容為牙擦,只會不開心,但今次報道標題「無中生有」,扭曲其說話原意,令其個人聲譽受損,故要採取法律行動。

王維基昨出庭作供,指2010年9月接獲《信報》邀約訪問,由於當時正值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時期,原本謝絕一切訪問,但認為《信報》「信得過」才接受。不料翌日看到報道標題「王維基批無綫『膚淺』 奇招掀視圈世紀戰」。

他稱感到十分憤怒,立即致電質問負責的記者「估唔到你咁跣我」,指對方當時也同意訪問時他並無批評無綫的意思,並解釋是編輯為吸引讀者及賣紙才起此標題。

被告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及副總編輯袁耀清(筆名游清源)的代表律師,昨劈頭便問王維基是否一個謙虛的人,王形容自己自信,但心底卻自卑。但被告提到,有報道指王的電訊公司廣告明顯揶揄李澤楷的電訊公司,王則解釋,只是比較不同的電訊技術,並非揶揄。

僅指無綫節目好淺

被告又指,曾有傳媒形容王「牙擦」兼稱他做「魔童」,為何王不採取法律行動。王直言被人指「牙擦」,確實不開心,但對於「魔童」,他解讀成有白手興家的魔法,或是英文more(更多)的意思。可是今次報道不同,「因為無中生有,只為賣紙就起條咁嘅題質我」。可是被告指從報道的前文後理去解讀,王的態度「牙擦」兼自負,是在批評無綫的節目「好淺,唔夠深入」。王否認,稱只是分析整體傳媒現象,但標題中「膚淺」一詞則帶有貶義,令人覺得他指名道姓抨擊生意對手。

被告質問王維基現時與無綫勢成水火,根本不用擔心報道破壞彼此關係。王不同意,認為有競爭亦有合作,更聲稱聽聞有生意對手曾在高官面前讚許他,故維護個人道德標準十分重要,即使對手也會尊敬他。

案件編號:HCA1385/10

王維基﹕我不謙虛但自卑 控《信報》誹謗 不滿報道形容「牙擦」 (《明報》,11/04/2013)

 被告之一《信報》副總編輯袁耀清(筆名游清源)昨到高等法院聽審,散庭後匆匆離開。(葉家豪攝)
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昨到高院作供,全程表現冷靜,聆訊後他笑容滿臉地離開,其間與代表他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搭膊頭」,但沒回應記者提問。(葉家豪攝)


【明報專訊】綽號「電訊魔童」的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興訟,指《信報》於2010年9月刊登的專訪誹謗他,案件昨在高院開審。王維基作供時形容自己有自信、不謙虛,但心底感到自卑,又稱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故當看到有關報道形容他「牙擦」時感到「唔開心」,更反省「做咗咩畀人咁嘅感覺」。

否認批評無綫膚淺

兩被告分別為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及《信報》副總編輯袁耀清(筆名游清源)。涉案報道於2010年9月9月在《信報》「獨眼新聞」內刊登,題為「王維基批無綫『膚淺』 奇招掀視圈世紀戰」。

代表王維基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指出,王於訪問中從沒說過「膚淺」兩字,亦未曾批評無綫,質疑《信報》無中生有。余又指報道會令讀者以為王為人傲慢,並藉批評同業來抬高自己。

王維基出庭作供,代表《信報》的資深大律師鮑永年「先禮後兵」,先向王表示感謝,指全靠他旗下的城市電訊(香港電視網絡前身)加入電訊業,「我哋嘅電話費平咗好多」;但話鋒一轉,鮑即問王,「你同唔同意自己唔係一個謙虛嘅人?」王維基肯定地回答:「同意。」王指自己為人自信卻很自卑。他解釋,自卑個性源於「成日覺得自己唔叻」,又指自己只能以三級榮譽在中大畢業,「音樂打波又唔突出」。

三級榮譽畢業自覺「唔叻」

鮑表示,王於專訪中指香港電子傳媒的新聞報道「好淺,唔夠深入」,故強調「膚淺」一詞是《信報》編輯對文章「反芻」後得出的「公允評論」(fair comments)。鮑又質疑,王於訪問中流露對無綫的批評,又指雙方(無綫及王)關係已勢成水火。王反駁稱,同行之間雖有競爭,但亦有合作,又「自爆」從某政府官員口中得悉,曾有「來自競爭對手嘅人」對他表示讚許。

不想予政府公眾「囂屎」感覺

王維基又供稱,對有關訪問的內容非常着緊,因為免費電視牌照尚未批出,「唔想畀CA(通訊局)、政府官員,甚至公眾覺得我哋好『囂屎』,或者好針對無綫」,又指「無綫會反應好大」,故自己在公開場合很少批評商業對手。

王維基說,採取法律行動是因為不忿《信報》「為賣紙而無中生有」,而且該報非「八卦雜誌」,公眾閱畢有關報道會信以為真。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HCA1385/10】

出千犯吞作案工具 先逃亡後失足跌死 (《力報》,11/04/2013)


昨日本澳發生一宗疑出千犯逃逸失足,搶救無效死亡的案件。司警局昨日上午7時30分接獲路氹城某賭場通知,指一名男子懷疑對角子機出千,在保安截停該男子時,該名男子竟當場吞下作案工具。其後該男因身體不適,局方人員將其送往山頂醫院治療,期間司警局人員一直看守該名男子。直到下午4時30分,在醫護人員強烈要求下,兩名偵查人員只能在觀察房外守候,豈料該名男子竟乘醫護人員不察的情況下,趁機從窗口逃出街外,並朝鄂斜巷方向逃逸。偵查人員其後追捕,發現該男懷疑失足墮落於附近一處樓梯間,身上多處出現骨折,再將其送往急診室搶救。最終於下午5時8分因搶救無效而證實死亡,司警正對該案跟進調查中。據悉,該名男死者姓歐,47歲,為內地居民。

賭場出千內地漢病房跳窗逃走跌死 (《正報》,11/04/2013)


【本報訊】一名內地男子昨日上午在路氹一間賭場出千被保安員發現,疑企圖毀滅証據將作案工具吞下肚,不適送院。該男子下午在醫院病房跳窗逃走,為司警員追捕期間墮落一處樓梯間引致多處骨折,經醫護人員搶救証實不治,司警對案件跟進調查。

涉案死亡男子姓歐,四十七歲,內地居民。

司警局昨(十)日晚上十時向傳媒發出消息:該局於早上七時三十分接獲路氹城某賭場通知,一名男子懷疑在角子機出千,被保安截停時,疑吞下作案工具,身體不適,司警局人員接報後將該男子送山頂醫院治療。期間,司警人員一直看守該男子。

失足墮梯間身體多處骨折

昨午四時三十分,在醫護人員強烈要求下,兩名偵查員只能在觀察房外守候。其後,該男子乘醫護人員不察,趁機從窗口逃出街外,並朝愕斜巷方向逃走,司警局偵查員即時追捕。其後,發現該男子懷疑失足墮落在附近一處樓梯間,其身體多處出現骨折,即時送到急診室搶救。約於下午五時零八分,搶救無效証實死亡。

司警走犯遲五小時後通知傳媒 (《市民日報》,11/04/2013)


【本報訊】繼日前消防局遲兩個多小時才通知傳媒四季酒店內發生34人被困升降機事故後,昨又發生一男子在賭場懷疑出千被司警拘,但在醫院治療期間走犯,跌死5小時後才通知傳媒事件,令人不禁再度猜想當局有意隱瞞傳媒。

昨晚上10時10分,傳媒陸續收到司警短訊通知,原來早於昨早上7時30分,司警接獲路氹城某賭場通知,一名男子懷疑對角子機出千,在保安截停該男子時,該名男子吞下作案工具。由於該男子身體不適,司警人員接案後將該男子送山頂醫院治療,期間,司警局人員一直看守該名男子,在下午4時30分,在醫護人員強烈要求下,兩名偵查員只能在觀察房外守候。

其後,該男子乘醫護人員不察,趁機從窗口逃出街外,並朝鄂斜巷方向逃走,司警偵查員即時追捕,其後,發現該男子懷疑失足墮落在附近一處樓梯間,其身體多處出現骨折,即時送到急診室搶救,約於當日下午5時8分搶救無效證實死亡。

死者姓歐,男性,47歲,內地居民。司警稱,現對案件跟進調查當中。

距離傷者於下午5時8分搶救無效證實死亡,至當局用短訊通知傳媒,事隔足足有5小時之久!事件再度印證了特區政府對澳門傳媒的通報機制存在嚴重問題,更令人質疑有刻意隱瞞事件之嫌。

涉案男子醫院逃走疑墮斃 (《華僑報》,11/04/2013)


 【專訪】司警局消息,昨(十)日上午七時三十分,司警局接獲路氹城一娛樂場通知,一名男子懷疑對角子機出千,賭場保安截停該男子時,其人吞下懷疑用作堵塞角子機的膠狀作案工具。由於該男子報稱身體不適,司警局人員接案後將他送山頂醫院治療。

 期間,司警局人員一直看守該名男子,在下午四時三十分,在醫護人員強烈要求下,兩名偵查員只能在觀察房外守候。稍後時,該男子乘醫護人員不察,趁機從窗口逃出街外,並朝愕斜巷方向逃走。

 司警局偵查員即時追捕,發現該男子懷疑失足墮落在附近一處樓梯間,其身體多處出現骨折,即時送到急診室搶救,約於下午五時零八分搶救無效證實死亡。司警局現對案件跟進調查當中。

 死者姓歐,男性,四十七歲,內地居民。◇

賭場出千被揭發吞下硬物不適 內地漢山頂逃走疑墮斃 (《澳門日報》,11/04/2013)


【本報消息】一名內地男子昨早疑在路氹某賭場玩角子機期間,圖用硬物出千被保安員發現,男子隨即將硬物吞下。司警接報到場將其拘捕,並送往山頂醫院檢查。疑人治療期間趁機爬窗逃走,慌不擇路下,由醫院天橋墮下鄂斜巷梯間,傷重不治。司警跟進案件。

死者姓歐,四十七歲,內地居民。

消息稱,昨日上午七時許,歐某在路氹城某賭場用一塊手指般大的硬物頂著電子角子機罩,企圖出千被保安員喝止。歐某見事敗立即吞下硬物。司警到場將其拘捕。司警表示,由於歐某身體不適,該局人員將其送往山頂醫院治療,期間有人員一直看守。至下午四時三十分,在醫護人員強烈要求下,兩名司警人員只能在觀察房外守候。歐某乘醫護人員不察,從窗口逃出街外,並朝鄂斜巷方向逃走。守候的司警聞訊追捕。歐某其後懷疑失足跌落鄂斜巷梯間,身體多處骨折,即時被送到急診室搶救,延至下午五時○八分不治。

延遲通報升降機事故 消防局稱會內部檢討 (《力報》,11/04/2013)


四季酒店前日下午發生員工受困於升降機內的事故,造成多達34名員工被救出後不適送院的情形,不過事件於當日下午4時17分發生,消防局竟在事隔兩個多鐘後,於下午約6時35分才向傳媒通報,令傳媒未能即時採訪得知真相,引發是否刻意隱瞞的質疑。為此,消防局昨發出聲明指「高度關注」,並稱已責成相關部門檢討,務求優化傳媒通報機制。

前日下午四季酒店34名員工,受困於升降機內近半小時,救出後紛紛感到身體不適及呼吸不順暢,分別被送往三間醫院急救,所幸其後全無大礙。然而事故發生於當日下午約4時17分,消防局竟至傍晚6時35分左右才發短訊通知媒體,引發傳媒質疑當局刻意「淡化」、「隱瞞」,且對傳媒的溝通機制存在「選擇性」。

未交代為何延遲通報

對此,消防局昨日的聲明中僅表示,局方當日是下午約6時40分才向傳媒通報,然而卻未說明延遲通報的原因。局方聲稱「一向配合」傳媒的採訪工作,對於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採訪,局方表示高度重視,已就此責成內部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儘快」向傳媒通報,「不容許」有關情況發生。

機電設施監管指引今月推出而發生如此大的升降機事故,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昨表示,自早前香港發生升降機急墜造成七人受傷的嚴重事故後,工務局便已啟動了包括

政府及私人建築物的升降機和扶手電梯等機電設施的監管工作, 將於本月內推出《機電設施監管指引》並隨即實行。至於是否需要立法或設立專門監察機電設施的部門?劉司則稱需視指引實施後的情況再研究,但不排除立法規管。

受困員工抱怨高層卸責

此外, 有四季酒店員工於社交網站上,抱怨公司高層無情、推卸責任。有員工表示,該酒店員工通道的三部貨用升降機「早有問題」,指先前便曾發生大大小小事故,「個個都知部電梯有問題,從開張到而家無一日好過!」當日公司更以「阻礙送客人餐」為由,不准員工使用一部於停車場附近的電梯,另一部則暫停使用,故員工當日僅有一部電梯可乘坐。然而員工批評高層將「責任推晒」,指「佢哋太多人入一部電梯」導致超重才會發生意外。有員工解釋稱,當日所有人入內並無超重警示,事後高層開會才說不知道僅兩部電梯可使用,指會再做調查。

消防局責成檢討傳媒通報機制 (《市民日報》,11/04/2013)


【本報訊】就前日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升降機事件,但在事件發生約兩個小時後,於下午約6時40分方向傳媒通報,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進行現場採訪,消防局昨回應表示,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亦已經責成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消防局重視與各傳媒之溝通,並小心聆聽意見,不容許有關情況發生。

消防局重申,一向配合傳媒之採訪工作,是次對傳媒造成之不便,消防局會就此作內部檢討,改善有關機制,務求盡快向傳媒發布訊息。

消防局檢討通報機制 (《華僑報》,11/04/2013)


 【特訊】消防局消息:消防局就前日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升降機事件,於下午約六時四十分向傳媒通報,就是次事件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進行現場採訪,消防局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亦已經責承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消防局重視與各傳媒之溝通,並小心聆聽意見,不容許有關情況發生。

 消防局重申,一向配合傳媒之採訪工作,是次對傳媒造成之不便,消防局會就此作內部檢討,改善有關機制,務求儘快向傳媒發佈訊息。◇

延報大型困升降機事件消防無法解釋 (《正報》,11/04/2013)


【本報訊】就四季酒店困升降機導致三十四名員工不適送院、消防局延遲兩個多小時才通知傳媒一事,消防局昨日作出書面解釋。但綜觀整篇解釋稿,只表示高度關注延報事件,又稱會責成相關部門檢討,務求優化傳媒通報機制……。文中並無解釋延報原因,延報原因依然成謎,難以令人信服。此外,不是消防局局內的問題嗎?還責成甚麼部門檢討?

消防局的解釋全文如下:

「消防局就昨日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升降機事件,於下午約6時40分向傳媒通報,就是次事件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進行現場採訪,消防局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亦已經責成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消防局重視與各傳媒之溝通,並小心聆聽意見,不容許有關情況發生。消防局重申,一向配合傳媒之採訪工作,是次對傳媒造成之不便,消防局會就此作內部檢討,改善有關機制,務求儘快向傳媒發佈訊息。 」

向老虎機出千內地漢 逃避追捕疑失足跌死 (《現代澳門日報》,11/04/2013)


【本報訊】一名內地男子在路氹城一間賭場內被發現以硬物頂住一部電子角子機的上蓋企圖出千,保安發現後將其抓獲交由司警跟進調查,涉案人被賭場保安扣留期間,突然吞下作案所用的硬物,司警隨後將其送院治理,但涉案人在診療室接受檢查時爬窗逃走,司警追捕期間,涉案人逃到山項醫院急診對開的天橋,疑因失足從天橋墮落醫院對開的樓梯,涉案人身體多處骨折,隨即再被送返醫院急救,但經搶救後證實死亡。

死者姓歐,男性,四十七歲,內地人。案發於昨日早上七時許,司警接獲路氹城某賭場通知,報稱一名男子懷疑對角子機出千,據悉歐某被保安發現以硬物頂住一部電子角子機的上蓋企圖出千,保安截停該男子時,該名男子吞下作案所用的硬物(約兩吋長的木條)。當司警到場接手時,歐某表現身體不適,在場司警將歐某送山頂醫院治療,兩名偵查員在房外守候,期間歐某在診療室接受檢查時乘醫護人員不察爬窗逃走,並從窗口逃出街外,在場司警即時追捕,歐某逃到山項醫院急診對開的天橋,疑因失足從天橋墮落鄂斜巷的樓梯上,司警隨即知會院方將傷者再送返醫院急救,傷者身體多處出現骨折,延至下午五時許搶救無效證實死亡。

消防優化機制配合傳媒採訪 (《澳門日報》,11/04/2013)


【本報消息】消防局訊:四季酒店昨日有人被困升降機事件,消防局於當日下午約六時四十分向傳媒通報,就是次事件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現場採訪,消防局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亦已責承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通報機制。消防局表示,重視與各傳媒溝通,並小心聆聽意見,不容許有關情況再發生。

消防局重申,一向配合傳媒採訪,是次對傳媒造成不便,消防局會內部檢討,改善有關機制,務求盡快向傳媒發佈訊息。

延遲兩小時通報傳媒 消防局表示關注檢討 (《現代澳門日報》,11/04/2013)

【本報訊】前日路氹城四季酒店有三十多名員工因被困升降機感到不適需要送院,消防啟動大型事故機制處理派出多部救護車到場,但消防局在事發超過兩小時,待完成救援工作才通知傳媒,對於向傳媒延報事件,消防局表示高度關注,並已責成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

消防局就四季酒店有三十多名員工因被困升降機向傳媒延報事件回應全文:

消防局就昨日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升降機事件,於下午約六時四十分向傳媒通報,就是次事件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進行現場採訪,消防局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亦已經責承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消防局重視與各傳媒之溝通,並小心聆聽意見,不容許有關情況發生。消防局重申,一向配合傳媒之採訪工作,是次對傳媒造成之不便,消防局會就此作內部檢討,改善有關機制,務求儘快向傳媒發佈訊息。

事發於前(九)日下午四時許,路氹四季酒店有多人被困升降機,由於受影響人數眾多,消防局派出四輛救護車及一輛救護巴士到場,用了一個多小時將三十四人救出及送院。但當局在事件完結後大半個小時才通過手機短訊通知傳媒,令一眾前線記者質疑當局刻意延報淡化事件。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四季酒店爆嚴重電梯意外 34人被困不適送院 (《力報》,10/04/2013)


澳門昨日發生罕見嚴重電梯事故!昨午4時許,澳門頂級酒店之一的四季酒店,懷疑超過一部電梯突然發生故障,事件導致多人被困。消防局啟動大型事故機制跟進,共派出四輛救護車及一輛救護巴士進行拯救,其中各電梯內至少34人不適須送院治理。

據消防局消息透露,昨午4時17 分, 澳門四季酒店突然發生電梯意外,有多人被困在電梯之內,由於接報指受困者眾,消防局立即啟動大型事故機制跟進,共派出四輛救護車及一輛救護巴士進行拯救,現場有4男30女合共34名員工不適送院,其中4男10女送澳門鏡湖醫院、6女送氹仔鏡湖醫院、14女送山頂醫院,全部輕傷,主要是身體不適及呼吸困難。

這次四季酒店的電梯意外,送院人數高達34人,不排除出事電梯超過一部。其實,自上月初香港發生電梯急墮的嚴重意外,導致3人危殆4人重傷後,社會有不少聲音批評當局對私人工程及樓宇的電梯監管並不足夠。土地工務運輸局則在上月中突然宣布電梯維修監管指引可望在第二季出台,電梯從業員協會卻直指「突然」,要求當局在指引出台前能先諮詢業界意見。

四季酒店卅四名員工困升降機 消防啟動大型事故機制展救援 延報傳媒消防局幹啥? (《正報》,10/04/2013)


【本報訊】路氹四季酒店昨午發生大型困升降機事故,三十四名員工同乘一部升降機時發生故障,被困近半小時,救出後全部感到身體不適,由救護車分送三間院治理,全部沒有大礙。

這次事故涉及三十四人,均報稱不適,人數之多,實屬本澳罕有的大型困升降機事故,考驗當局的大型事故救援能力,但不知何解,當局一度隱瞞事件,在事發後兩個多小時、消防局完成所有救援工作後,才通知傳媒發生此事,及單方面向傳媒發布事故過程和救援經過。消防局稱,事件發生後,該局立即啟動大型事故機制展開救援。但這次啟動大型事故機制的效果如何?外間不得而知。當局今次隱瞞事件,究竟怕甚麼?

被困半小時眾人不適分送兩院事故發生於昨日下午,據消防局事後公布:四時十七分,澳門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升降機,導致多人身體不適,該局立即啟動大型事故機制進行處理,共派出四輛救護車及一輛救護巴士進行拯救,並於四時廿三分到達現場,到場時共有三十四名員工已被酒店的保安人員救出,初時有其中的廿二人感到不適,要求協助送院;經初部護理及檢查後,消防局於五時零二分將首兩名不適的女士送往氹仔鏡湖醫院,之後不斷將感到不適的人士送院治理,並於五時十九分已將所有初期要求送院的人士送離現場;其後,再有十二人向消防員表示感到不適要求送院,消防員於五時四十九分將最後一名不適人士送院。據現場保安及被困人士表示,被困升降機內約二十多分鐘,事件中共將三十四名不適人士送院治理,包括三十女四男,分別被送院往山頂醫院、澳門鏡湖醫院及氹仔鏡湖醫院。

另據衛生局晚上發佈的消息稱,十四名送往山頂醫院的女傷者年齡介乎卅八歲至五十歲,傷者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等,其中二人需氧氣輔助,眾人經初步治療後,全部情況穩定,無需住院。另有十女四男送到鏡湖醫院,及有六女送到鏡湖氹仔醫療中心接受治療,目前情況一般。

員工早反映不妥公司無跟進澳門博彩業員工協會事後派員到醫院探望傷者,據該會總幹事蔡錦富引述受傷員工表示,酒店員工使用的兩部升降機經常發生故障,其中一部因故障已經停用,剩下一部繼續使用,但都時有故障,員工曾向公司反映,但公司並無跟進,引起員工的不滿。

升降機地下升一樓突然下墜停止運作至昨日終生嚴重事故,員工表示,事故發生時,三十四名同事同乘一部升降機上樓,不知有否超載,但就知道平日超載時升降機都會照行,事故發生時,升降機由地下升至一樓時,突然下墮回地下,不過升降機又繼續上升,至一樓又下墜回地下,之後升降機就停止運行,門也打不開,三十多人困在升降機內。

四季酒店逾34員工困?? (《市民日報》,10/04/2013)


【本報訊】路氹四季酒店昨午發生34名員工被困升降機事件,據了解,在意外發生期間,警方及消防未有立即通報傳媒,但有關方面啟動大型事故機制,共派出多輛救護車及救護巴士進行拯救,花了個多小時將34人救出及送院。當局在完成整個救援工作,直至傍晚6時30分後才通報傳媒,令人質疑當局刻意淡化事件。

啟動大型事故機制遲通報傳媒消防局在事件發生後逾兩個半小時始通報傳媒,表示於下午4時17分接報澳門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員工專用升降機,導致多人身體不適,消防局立即啟動大型事故機制,共派出4輛救護車及1輛救護巴士進行拯救,用了個多小時將現場34名不適的員工送院(4男30女)。其中4男10女送澳門鏡湖醫院、6女送氹仔鏡湖醫院,其餘14女則送往山頂醫院,全部輕傷,主要是身體不適,呼吸不暢順,於下午5時49分將所有傷者送院完畢。

傳媒則在事故發生近兩小時後,即傍晚6時30分方相繼收到消防發出的手機短訊通報,雖然已立即趕赴現場採訪但當然撲空,事件再一次顯示出特區政府對澳門傳媒的溝通機制存在選擇性,令人質疑當局刻意淡化事件。

四季酒店數十員工困不適 (《華僑報》,10/04/2013)


 【專訪】四季酒店昨日下午四時許,有三十四人被困升降機不適需要送院;消防局表示,被困升降機事件導致多人身體不適,當局立即要啟動大型事故機制。

 困升降機事件發生後,消防派出四輛救護車及一輛救護巴士開抵現場進行拯救,將不適的四男三十女送醫院,當中四男十女送澳門鏡湖醫院、六女送氹仔鏡湖醫院、十四女送山頂醫院,全部主要是身體不適,呼吸不暢順。

 據稱,發生故障的是酒店的一部後勤升降機,主要是提供予酒店員工使用,因困棗事件不適要送醫院的,全部是四季酒店員工,沒有其他客人。

 據現場保安及被困人士表示,被困升降機內約二十多分鐘,在消防人員抵達前,三十多人已被酒店保安員救出。◇

卅四莊荷困𨋢逾廿分鐘 全部不適送院情況穩定 (《澳門日報》,10/04/2013)


【本報消息】路氹四季酒店一部載有三十四名員工的升降機昨日發生故障,員工被困升降機約二十分鐘,消防啟動大型事故機制,全部人士被“焗”後身體不適,由消防救護車送院治理。事故發生後約兩小時,消防始透過短訊通知傳媒發生困𨋢事件,令一衆傳媒撲空,無法正常採訪。

兩人需要吸氧

今次發生事故的貨𨋢載客上限為廿一人,載貨量可達一千六百公斤。消息稱,昨日下午四時許,三十四名莊荷(包括四男三十女)乘搭該貨𨋢,至一樓時突然故障,整部𨋢失去動力,全部人被困,有人即按緊急鐘求助。消防員下午四時十七分接報,立即啟動大型事故機制,派出四輛救護車及一輛救護巴士到場拯救,抵達時卅四名被困莊荷已由酒店保安員救出,隨後分別被送往山頂醫院、鏡湖醫院和鏡湖氹仔醫療中心治理,主要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等,其中兩人需吸氧。衆人經初步治療後情況穩定,無需住院。

消防稱,據現場保安及被困人士表示,被困𨋢內二十多分鐘。事發期間,治安警派員到場維持秩序。金沙中國人事部派員到醫院慰問及瞭解傷者需要。事件是否因超載造成需要調查。

肇事𨋢曾故障

昨日的困𨋢事件,傳媒於消防運送完所有傷者近四十五分鐘後始收到短訊通知發生事故,趕赴現場時撲空。

澳門博彩企業員工協會副總幹事蔡錦富事後到醫院探望傷者。他表示,據知原有兩部員工𨋢,但其中一部早前故障,今次出事的𨋢已非首次發生事故,員工曾向公司反映卻不獲重視。今次三十多人同時入𨋢卻沒有超重警報,令人奇怪。

「四季」困卅員工不適送院官方遲二小時才發訊息 疑刻意淡化延傳媒採訪 (《現代澳門日報》,10/04/2013)


【本報訊】昨日路氹城四季酒店有三十多名員工因被困升降機感到不適需要送院,消防啟動大型事故機制處理派出多部救護車到場,用了一個多小時將三十多人救出及送院。有傳媒在收到當局發出的手機短訊後立即趕赴現場採訪,但現場一切早已“回復正常”,完全未能看出曾經發生過大型事故。原本事件早在下午四時許發生,但當局在完成救援工作直至傍晚六時後才通知傳媒,根本令記者來不及進行正常採訪,事件再一次顯示出特區政府對澳門傳媒的溝通機制存在選擇性,更令人質疑當局因何種原因刻意淡化事件。

昨日傍晚六時三十分之後,澳門傳媒相繼收到由消防局發出的手機短訊通知,表示在下午四時十七分接報位於路氹的四季酒店有多人被困升降機,由於受影響人數眾多,消防啟動大型事故機制處理,派出四輛救護車及一輛救護巴士到場,用了一個多小時將三十四人救出及送院。這三十四人分別為三十女四男,他們分別被送往山頂醫院、鏡湖醫院及鏡湖氹仔醫療中心急救,主要是身體不適及呼吸不暢順。

事件是在澳門傳媒收到短訊的兩個多小時前發生,短訊中亦表示在下午五時四十九分已經將全部傷者送院,亦即是傳媒收到短訊時,事件早在大半個小時前已經完結,有傳媒在收到當局發出的短訊後立即趕赴現場採訪,但現場一切早已“回復正常”,完全未能看出曾經發生過大型事故。當局一向聲稱與傳媒存在良好溝通,但當局的所謂溝通,根本令記者來不及進行正常採訪。事件已經令一眾前線記者感到當局“空口講白話”,所謂的溝通原來存在選擇性。

另一方面,當局刻意淡化事件,難免令人猜疑政府與發生事故的酒店是否存在某種特別關係。

消防通報機制之事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10/04/2013)

來源 : 消防局

 消防局就昨日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升降機事件,於下午約6時40分向傳媒通報,就是次事件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進行現場採訪,消防局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亦已經責承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消防局重視與各傳媒之溝通,並小心聆聽意見,不容許有關情況發生。

消防局重申,一向配合傳媒之採訪工作,是次對傳媒造成之不便,消防局會就此作內部檢討,改善有關機制,務求儘快向傳媒發佈訊息。

消防通報機制之事宜 (「澳門政府新聞局」,10/04/2013)


消防局就昨日四季酒店有人被困升降機事件,於下午約6時40分向傳媒通報,就是次事件有傳媒反映未能即時進行現場採訪,消防局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亦已經責承相關部門檢討有關措施,務求優化相關通報機制,消防局重視與各傳媒之溝通,並小心聆聽意見,不容許有關情況發生。

消防局重申,一向配合傳媒之採訪工作,是次對傳媒造成之不便,消防局會就此作內部檢討,改善有關機制,務求儘快向傳媒發佈訊息。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張敏儀:六四後變政治問題 談港台獨立失敗之謎 (《明報》,07/04/2013)


【明報專訊】前廣播處長張敏儀昨晚在港台節目披露,港英政府早於1986年已作出讓港台獨立的原則性決定,但由於要成立醫院管理局,港台員工轉制的商談被迫押後,至1989年「六四」發生,港台獨立變成政治問題,最終胎死腹中。

港英政府86年已決定

張敏儀表示,許多港台人也不知道為何港台公司化計劃(即仿效英國廣播公司模式成為獨立於政府的公營廣播機構)無法成事,其實早於1986年律政司唐明治在立法局已透露了港府屬意港台獨立,但港府同時推動成立醫管局,要說服醫院事務署逾2萬名公務員轉制為醫管局僱員,轉制規模和條件較只有千餘人的港台複雜,張當時認同應讓醫管局先行,本以為1989年醫管局談判完成後,便可啟動港台公司化的內部談判,誰知發生了「六四」,港台獨立成為政治問題。張說,1992年彭定康來港出任港督,也支持港台獨立,但要優先處理政制改革,幾個月後和港澳辦主任魯平吵架,在中英交惡及中方反對下無法成事。

人權監察促鄧忍光調職 (《蘋果日報》,07/04/2013)


【本報訊】廣播處處長鄧忍光被指向港台員工施壓,影響編輯自主,事件惹起聯合國關注,民主黨日前的民調更顯示,逾四成五人指鄧不宜再任處長。香港人權監察昨發聲明,促政府將鄧忍光調職,以釋除港台員工不滿及憂慮,並回應公眾、社會和聯合國的關注。

指政府應回應聯合國關注

人權監察指出,鄧忍光不但未能履行責任,維護港台員工的創意和製作空間,反而由上而下地、以不專業態度和方式插手干預編輯自主;而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上月中,審議港府落實國際人權公約時,也表明關注港台情況,並在結論中稱香港傳媒自由惡化,要求當局採取嚴格措施,廢止任何對表達自由、尤其是傳媒的直接或間接限制。

人權監察認為,港府應對不稱職的鄧忍光調職,「如果他無自知之明、而不自行辭職或要求調離,政府也應將他調離,以釋員工的不滿和憂慮,並回應公眾、公民社會及聯合國的關注」。人權監察同時希望港府公開承諾,不再委任政務官或其他獨立性存疑的人入主港台,及讓港台脫離政府部門轉型為公共廣播機構。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神秘包裹掀序幕 46國記者聯手查檔 (《明報》,06/04/2013)


【明報專訊】一份神秘郵件,揭開了這場全球避稅天堂大偵查的序幕。

因為調查澳洲Firepower詐騙及離岸逃稅案件而薄有名氣的前《悉尼先驅晨報》偵查報道記者、國際偵查報道記者聯盟(ICIJ)總監賴爾(Gerard Ryle),一年多前收到一個黑色小包裹,當中藏有一個硬碟,內有250萬個檔案。寄件者沒有透露身分,爆料人會否是某大基金內心懷不滿的僱員?又或是決意揭露富豪避免問題的公共利益衛士?還是一名成功取得機密檔案的黑客?外界無從得知,專家只能相信如此大量的檔案,是從某個中央化結算中心得來。

賴爾表示,剛收到硬碟時也不太清楚那是什麼。「直覺告訴我那是大新聞……那些檔案幾乎難以閱讀,它們老是讓我的電腦當機。(檔案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名字,當中絕大多數我都不認識,只能上網去搜尋。」

「直覺告訴我那是大新聞」

由於檔案涉及12萬間公司及近13萬人士的大量資料,兼且分類混亂,既有大批未分類的內部信息或指引,又有大堆電郵、電子表格及護照資料等,要分析絕不容易。

於是賴爾決定透過ICIJ,動員全球各地記者一起分析。來自46國86名記者,在ICIJ協調下,各自搜尋分析與自己所屬地區有關的離岸公司和人士資料,展開長達15個月的偵查。ICIJ同時也請求澳洲一間軟件公司免費提供軟件,協助他們疏理檔案和檢索。

賴爾直言,偵查報道記者向來習慣單獨行事、不愛與人分享秘密,要大家突然合作絕不容易。由於資料眾多消化需時,ICIJ只能逐批發放偵查成果,預料下一批將在本月15日披露。

(法新社)

《東張西望》被指偏頗 通訊局接1800投訴 (《明報》,06/04/2013)

無前晚《東張西望》有關碼頭工潮的環節,通訊局至昨收到1800宗投訴。圖為主持游莨維(右)於節目中訪問工聯會黃國健。(無電視畫面)

【明報專訊】無前晚播出的娛樂資訊節目《東張西望》報道碼頭罷工風波,被公眾質疑偏頗,通訊事務管理局至昨晚收到逾1800宗投訴。《東》的主持游莨維在微博上慨嘆「對不起大家」。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則提醒,即使《東》非新聞節目,但若內容觸及新聞資訊,亦必須恪守《電視通用業務守則》,確保中立持平。

學者﹕非新聞節目亦應中立

《東》於周一亦曾報道碼頭工潮,同樣被指內容偏頗,截至昨日收到486宗投訴。《東》前晚的報道訪問了工聯會黃國健,指該會早於職工盟發起罷工前已與資方對談,節目中女主持更說罷工「令勞資雙方幾個月來在談判桌的溝通前功盡廢」。主持人其後訪問多名工友及職工盟李卓人,再以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的專訪作結,女主持再次表示罷工會對香港社會造成大損失,社會希望事件早日獲得解決。

主持無奈:爭取過 有片段未播

有份主持節目的游莨維被網民在微博質疑「如此做節目,小心折墮」,他亦有感而發回應﹕「戰友們……我對不起大家!我已經盡力『修飾』問題字眼,奈何……」他昨透過電話回應說:「作為下位者,自己是有爭取過,可是收到消息是去盡演員的責任,但當時無想過罷拍……不想只報道單方面」,他稱有問外判商曾否與HIT商討等,「如果肯播出來,成件事就不同」。

通訊局表示,就前日的《東張西望》接獲逾1800宗投訴,主要投訴節目編採取態偏頗、未有給予勞方足夠時間表達意見及借機宣傳工聯會等。無電視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稱,有關節目已盡量聯絡各方回應事件,重申無無任何立場。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緬甸解半世紀報禁 老行尊出山辦日報 (《明報》,02/04/2013)

緬甸解除實施近半世紀的報禁,昨起開放民辦日報。圖為民眾在仰光街頭閱讀民辦日報。(歐新社)


【明報專訊】緬甸解除實施近半世紀的報禁,昨起開放民辦日報,吸引報禁前已入行、坐過多次「政治監」的八旬老報人欽貌禮出山辦報,抗衡官媒及大企業報章。目前已有16份新聞周刊獲准轉型為日報,其中4份昨天創刊,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亦擬於稍後出版《民主浪潮日報》(D-Wave)。

仰光市面的報檔昨天清晨就吸引一批讀者搶購日報,先睹為快。民營《聲報》在創刊號跟進若開邦去年宗教衝突,以及丹麥樂隊Michael Learns To Rock周末舉行的演唱會。一名報販說,《聲報》的入貨量已比其他日報多一倍,但仍迅即被搶購一空。

民營報一出即搶購一空

《聲報》主編覺敏瑞(Kyaw Min Shwe)向美聯社稱,官辦日報有財力資源及發行優勢,民營報章需以取材及質素取勝。另一民辦日報《黃金清新之地日報》(Golden Fresh Land)則在創刊號報道素姬即將訪日,以及總統登盛就近期佛教及伊斯蘭教徒衝突發表全國講話,讀者反應亦佳,供不應求。該報主編、81歲的欽貌禮(Khin Maung Lay)向美聯社透露,他從現行各周報親自挑選人才加盟旗下,但這一輩記者經歷軍政府50年獨裁統治,對出版自由只有模糊觀念,只有他本人才見證過緬甸1948年獨立後報業在短暫民主制度下百花齊放的黃金歲月。

緬甸曾被視為東南亞的新聞自由先鋒,當年30多份民辦報分別以緬甸文、英文、印度文及華文印行。欽貌禮在一份緬甸文日報任職資深記者,直至軍政府上台,1964年起實施報禁,除國營日報,只准民營周報經官方審查後發行,記者常受政府監視、監聽,報道只要一提民主,或素姬的名字,記者亦可能被監禁,報章隨時被勒令停刊。

執政黨報免費10日搶客

欽貌禮在奈溫執政期間因批評政府3次入獄。他向美聯社稱,預期辦報將迎來無數挑戰,但他決心以「出版自由之名」衝破障礙,以專業精神辦報。

執政「鞏固與發展黨」旗下的《團結報》昨在創刊號報道首都內比都的消息。該報背後由多個財團支持,將連續免費派發10天搶客。主編溫丁(Win Tin)稱,該報「財力雄厚,人才濟濟」,但強調並非官方喉舌,因為執政黨另有專用宣傳報章。英國BBC稱,辦報初期各日報只會出版數千份,評估市場反應。目前每份民營報售約1.8港元,對當地人而言並不便宜,但官方報卻是半價,甚至免費派發。部分民眾對民營辦報並不樂觀,認為「新報章同時推出,讀者沒錢全部買下,長遠很難維持」。

綜合報道



指引「禁說政府壞話」 新聞業恐自我審查

【明報專訊】開放報業是登盛文人政府自前年上台後的改革之一,政府去年8月首先取消周報刊行前需要送檢的審查制度。同時,美聯社將成為首間在緬甸設辦事處的國際通訊社,日本NHK也獲准開設辦事處。過去在軍政府統治下,只有新華社及《光明日報》等少數外國媒體容許在緬甸派駐記者。不過緬甸在開放報禁的同時,亦將制訂新媒體法,令新聞自由面臨限制和自我審查壓力。

根據無國界記者今年愛表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報告,緬甸排名已由去年169名上升至151名,原因是「對傳媒管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該組織也指出,在撤銷民營刊物送檢審查的同時,緬甸當局卻向媒體頒報16項指引,敦促媒體不可說政府壞話,或批評政府政策。緬甸新聞界認為,傳媒經營環境無疑有很大改變,卻是由官方審查變成「自我審查」的開始,由於軍政府年代的《印刷和出版登記法》仍然生效,政府仍可隨時撤銷媒體的牌照。

政府可隨時撤牌照

開放報禁時值昂山素姬躋身國會從政一周年,她旗下全民盟發行的《民主浪潮》周刊,亦將改為日報議時論政。但她本人卻被質疑不像昔日高調批評政府,由近期接連爆發的宗教種族衝突,到中緬合作投資銅礦的爭議,素姬不是沉默,就是被指發言保守,「站在政府一方」。

全民盟暫未決定是否將一般新聞納入編採範疇,但表示會引入廣告增加收入。當地傳媒認為,民辦報章面對財力不足的問題,由於日報作業複雜,當地網絡系統落後,要將排版完成的電子檔傳輸給印刷廠印行,再將報紙運到指定報攤,對民辦報章都有相當難度。此外,當地受過專業訓練的記者不足,近期部分失實及煽動性報道都引起質疑,加上缺乏印刷機,要與國營報章競爭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