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澳門官方新聞聯絡員涉為記者預設提問範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澳門官方新聞聯絡員涉為記者預設提問範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特首辦網站開通 歡迎市民獻言獻策 (《正報》,11/11/2011)


【本報訊】局級新聞聯絡員為記者「預設」提問範圍是否恰當?那是否政府的傳媒政策,政府發言人譚俊榮表示,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可協助記者聯絡相關部門,希望他們提供訊息,甚至,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坐在官員旁邊,為記者提供解答也可。行政長官辦公室網站昨啟用,市民可透過電郵向特首「獻言獻策」,經歸納建設性和寶貴的意見後,特首會作出回應。

「預設提問」事  譚俊榮答不清

早前,衛生局新聞聯絡員至少在兩個場合為記者「預設」提問範圍。(見本報十一月一日報道) 被問「預設」是否恰當,那是否政府的傳媒政策,政府發言人譚俊榮估計,相關部門可能暫時未準備足夠的資料,往後,如果記者有問題要提出,政府發言人辦公室願意協助聯絡相關部門,希望他們提供訊息。

發言人制度運作良好

記者與譚俊榮就是否恰當或是否政策「糾纏」超過六分鐘,最後譚俊榮稱:「如果你們需要甚麼訊息,我們願意向局方說,或者,你們提出來,我們安排一個新聞發布會,我們請他們 (局方) 上來,我坐在他旁邊,為大家提供解答。」譚俊榮認為,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運作了一年多,「運作基本是好好的」。

建設性意見會作施政參考

譚俊榮昨午花了三十多分鐘,向傳媒介紹行政長官辦公室網站及回應相關題問,他指出,新聞局網站沒有互動功能,反之,長官辦網站設有「獻言獻策」的專頁,公眾在那裡透過電郵,直接把意見傳給行政長官,若那是具建設性的和寶貴的,行政長官會以它作為施政的參考。

特首適當時候回覆

那些意見若得到發訊者的同意,也會在網站公布出來。譚俊榮稱:「行政長官日理萬機,沒有理由逐條 (意見) 作出回覆。我相信,長官一定會在適當的時候回覆。但當然,冇可能每條回覆,亦都冇可能。你看,全世界任何一個元首,都冇可能做到這樣,除非真的沒有其他事做。」

開設臉書有保留

香港的行政長官辦公室早已在臉書 (Facebook) 開設帳戶,為何澳門特首辦不採用那更親民的互動平台,廣納民意,聆聽市民的心聲?譚俊榮表示,對臉書的評價是見仁見智的,有些人覺得它好,但是,污言穢語也可在那裡顯示出來:「究竟,它的功能是否真的正面呢?這有待日後大家去研究。」

行政長官辦公室網站網址是 http://www.gce.gov.mo/,集中發佈有關行政長官、行政長官辦公室、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及特區政府總部等資訊,包括行政長官崔世安就任以來的全部政務動態新聞、施政報告、講辭及活動圖片等。網站同時設置「行動版」(www.gce.gov.mo/mobile),供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使用。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官方新聞聯絡員指導記者問什麼? (《正報》,01/11/2011)


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昨日在離島急診站視察約半小時,卻只用了半分鐘回答記者提問便匆匆離開。約在五分鐘後,滿腹疑問的記者在該站門外見到張裕,立即上前追問:衛生局指沒有資源,以優厚條件聘請香港和外地醫生,政府有沒有計劃增加資源?張裕沒有說一句,便乘司長專用車離開。

司長不答其他問題可說是預料之內。事實上,在司長未到達離島急診站前,已有衛生局專責新聞聯絡員向記者表示,希望記者只向司長提出關於急診站的問題。還以為司長胸有成竹,準備回應記者基於公眾提出的、關於急診站的問題,可惜,他面對鏡頭時只顧自說自話,若非記者「堅定地」追問,可能連急診站的相關問題也被推到衛生局領導身上。(見另稿)

記者「被要求」問那類問題,也不是昨天才發生的事。約十天前,衛生局召開記者會,回應審計署指該局培訓醫生出現問題,記者會正式開始前,該局的新聞聯絡員拿著咪高峰向記者「公佈」:局長等人只回應審計報告的問題,若記者提出與之無關的問題,其發問權將會轉給另一人。

記者提出甚麼問題應否受到指導?新聞官應否為記者設定提問的範圍?政府高薪聘請記者加入公務員團隊,成為官方的新聞聯絡員,究竟是要協助司長、局長與傳媒溝通,或是要以他們原有的專業阻撓對話呢?身兼政府新聞發言人的特首辦主任譚俊榮,是否需要重新檢視政府各級新聞聯絡員的表現呢?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