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香港政府空降官員擔任廣播處長 (2011)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香港政府空降官員擔任廣播處長 (2011)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空降官員管港台 唐梁意見不同 (《明報》,29/12/2011)

【明報專訊】特首參選人唐英年和梁振英對於香港電台由政務官空降掌管的問題意見不同,唐英年表明不會將廣播處長任命權交還港台員工,「否則其他政府部門如水務署和工程拓展署均會要求自己晉升員工」。梁振英則說,若候選人的條件相同,「我寧可用電台專業的人作為領導人,不空降其他職系的人管港台」。

均倡設立文化局

代表泛民參選特首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和民協馮檢基均反對政務官空降香港電台。何俊仁認為,港台應成為非牟利公營廣播機構,以免成為政府的宣傳機器。馮檢基則建議參考英國廣播公司模式,確保編輯自主。

另外,唐梁二人昨均提倡設立文化局,推動文化發展。梁振英說,可設立文化局,找對文化藝術有願景的人士任局長。唐英年說,本港可借西九文化區發展契機,發展文化軟硬件,「打造亞洲舉足輕重的文化中心」。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港台晉升計劃 政府「整色整水」(《蘋果日報》,22/10/2011)

麥麗貞批評用政務官做港台總編輯是人手錯配。

【本報訊】政府空降政務官鄧忍光出任廣播處長,香港電台工會批評他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猶如「搵個律師去開刀做手術」;有立法會議員則批評港台領導層有很多人有能力獲升職,現時政府提出的人事晉升計劃,只是在政治壓力下「整色整水」。鄧忍光指會以不偏不倚的立場看待港台工作。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由政務官接掌廣播處長的問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表示,明白港台員工對任命鄧忍光有疑慮,表示公開招聘期間,最終有 6名候選人合資格面試,但仍找不到合適人選,這非政府想見的結果。

她透露,政府曾考慮重新公開招聘,但礙於港台工作繁多,最後決定盡快填補空缺。謝曼怡指無意將政務官調任廣播處長的做法常規化,又稱港台內部若有合適人選,會盡快啟動晉升程序。

「搵個律師去開刀做手術」

民主黨李永達批評,港台內有多名能力勝任的助理處長,但多年來未獲擢升副處長,令人質疑政府根本不想內部員工升遷為廣播處長,直斥政府提出人事晉升計劃只是在政治壓力下「整色整水」。公民起動何秀蘭認為,鄧忍光作為毫無相關經驗的處長,應下放所有權力予港台編輯部門。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稱,根據港台約章,處長的職能等同總編輯,現時空降政務官的做法無疑是「搵個律師去開刀做手術」,一個公共廣播機構最需要一名有相關經驗的人士擔任處長;政務主任出身的官員屬通才,擔心他未能應付外來壓力。

鄧忍光回應時表示,作為港台總編輯需要為個別編輯的決定負責,不能迴避責任,會就港台不同的節目發表意見。他認為,自己過往在不同的政府部門工作,亦能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相信日後定能和港台員工建立互信關係。過往政務主任的工作學到是政策要以公眾利益出發,而非一味硬銷硬推,故他會以不偏不倚的立場看待港台的工作。

議員促撤鄧忍光任命 (《明報》,22/10/2011)

廣播處長鄧忍光表示,明白外界對他任命的種種質疑,但強調即使他是政務官出身,亦有能力捍衛港台的編輯自主。(中通社)

【明報專訊】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昨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政務官鄧忍光出任廣播處長的決定。多名議員及港台員工在會上重申鄧忍光缺乏廣播經驗,要求港府撤回任命;鄧忍光反駁稱,政務官出身的他亦有能力捍衛港台編輯自主。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在會上稱,廣播處長須堅持港台編輯自主,有如堅實的防火牆,抵禦外來的病毒,擔心政務官出身的鄧忍光沒有這種歷練。民主黨李永達亦直言,港台內有很多有能力的助理處長,但多年來都不能夠升任副處長,令人質疑政府根本不想內部升任人做廣播處長。

鄧忍光﹕會守港台約章

上任近一個月的鄧忍光表示,知道港台員工對他的任命有憂慮,強調自己作為港台總編輯,會堅守港台約章,維持編輯自主:「我不認為政務主任本身的訓練令我們對於市民的批判能力是比較弱,港台處長哪一個人做都好,如果他迴避他的責任是不可以接受的。」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委秘書長謝曼怡重申,政府無意把調任其他職系人士任廣播處長的做法常規化,若港台內部有合適人選,局方將盡快啟動晉升程序。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鄧忍光空降港台 員工「公投」88%反對 (《明報》,21/10/2011)

【明報專訊】港台工會就政府空降政務官鄧忍光出任廣播處長一事「全民公投」,結果有88%員工反對今次任命,有兩成多人更建議工會考慮以工業行動及示威抗議等手法表達不滿。工會主席麥麗貞敦促政府重新啟動晉升程序,任命真正具公共廣播經驗的人選出任處長。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今日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事件。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於本月17日就鄧忍光的任命舉行「公投」,收回的309張選票中,有88%員工反對任命,支持的僅得8%。麥麗貞稱,調查結果反映政府空降政務官任港台總編輯,已觸及員工的底線,期望政府回應員工訴求,撤回任命,交代招聘過程中的疑團及解釋空降政務官的因由。她又稱,會與員工商討是否採取工業行動抗議,但大前提是不影響港台服務。

工會促政府釐清鄧忍光任期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英文文件表明,若政府未來透過公開及內部招聘找到合適人選出任處長,會考慮另一次招聘或從另一職系調派人員「暫時領導港台」(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to head the department),但該份文件的中文版本卻未有「暫時」二字。工會促請政府釐清鄧忍光的任期,並承諾在過渡期間不會插手新聞編採和節目製作的方針。

「公投」結果:九成反對空降政務官 港台員工容不下鄧忍光 (《蘋果日報》,21/10/2011)

 麥麗貞要求政府清楚訂明鄧忍光的任期和角色。何柏佳攝
 近九成港台員工反對鄧忍光任廣播處長。資料圖片

 【本報訊】香港電台員工「公投」,結果近九成反對政務官空降,當中 51人建議罷工等行動。工會認為員工的憤怒和悲觀情緒已達臨界點,若政府不踢走新任廣播處長鄧忍光,將就罷工等方案諮詢員工。 記者:白琳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於 10月 13至 17日派出 590張公投選票,詢問員工是否支持今次政務官空降港台的任命,及建議有何行動。工會最後接獲 309張選票,其中 274票反對任命,佔 88%;支持的僅 25票,佔 8%。 22%投票者對升級行動提出建議,其中 51票希望工會發起罷工等行動,其他包括遊行及登廣告。

51人提出工業行動

港台節目職系現有約 600名員工。工會主席麥麗貞表示,今次公投旨在收集員工意見,對升級行動沒有前設,讓員工自由填寫。當中 51人主動提出工業行動,屬「好大數目」。若政府不盡快回應撤回任命的訴求,工會將就工業行動等建議進一步諮詢員工,大前提是不影響港台節目質素。

鄧忍光本周二與工會首次會面,雙方各自表述。麥麗貞表示,工會表達對政務官空降的憂慮,鄧重申尊重編輯自主,持開放態度,又答應召開員工大會面對質詢。麥麗貞要求政府清楚訂明鄧忍光的任期和角色,承諾鄧過渡期間不插手新聞編採及節目製作方針。

據麥麗貞了解,鄧忍光上任一個多月以來,約見多個部門主管了解港台運作,也曾出席編採會議,尚未有任何「工作表現」。麥強調,員工並非針對鄧忍光一人,而是不滿政務官執掌港台。由毫無傳媒經驗的政務員擔當港台總編輯,不但淪為業界笑話,更是侮辱港台。

促說明鄧忍光任期

立法會廣播事務委員會今天將討論廣播處長任命。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在會議文件解釋,若未能透過公開或內部招聘找到合適人選,政府會考慮另一次招聘或調派另一職系人員領導港台,後者屬暫時性質( limited period of time)。由於今次公開招聘未有合適人選,調派政務主任對港台「最有利」。

鄧忍光昨出席立法會時,於會議完結前十分鐘先行離去,在場守候記者撲空。廣播事務委員會成員李永達批評鄧刻意迴避記者追問公投一事,「有九成員工都想佢走,佢入嚟開會嗰陣已經面黑黑。避得一時,唔避得一世,佢日後點同港台員工合作?」李永達批評,政府在文件大玩「文字遊戲」,期望今天會議會說明鄧忍光的任期,「就算永久性職位,政務官做三年都會轉。暫時性質即係半年定係幾年?如果要忍兩年,員工點啃得落?」


特稿
上任後一直「隱形」


【本報訊】面對員工與公眾對政務官空降港台的不滿情緒,新任廣播處長鄧忍光上任以來一直「隱形」,絕少公開發言;鄧對香港外國記者會( FCC)的演講邀請也大耍太極,上周更以外出工作為由沒有接待台灣駐港要員。

沒接待台駐港要員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新任主任、台灣名作家張曼娟曾是港台普通話台節目主持人。港台員工盛傳,張上周到港台接受訪問時,鄧忍光拒絕接待,管理層也跟着「龜縮」,沒有現身迎接張曼娟,有關安排與以往港府高官來訪有明顯差別。

港台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張曼娟的秘書上周四晚表示翌日早上到訪港台,詢問能否與鄧忍光見面,但鄧與副處長梁松泰及助理處長戴健民已安排周五外出,視察全港多個擬設發射站的位置,因此未能迎接張曼娟,最後派出一台台長、普通話台副台長及傳訊總監接待。發言人強調鄧忍光歡迎張曼娟來訪,期待與她見面。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發言人則向本報表示,張曼娟當天到港台接受兩個電台節目的錄音訪問,早到了十多分鐘,與港台數名老朋友聚舊;張從沒要求管理層接見,並否認因身份敏感而遭不禮貌對待。

早前有傳媒報道,香港外國記者會( FCC)上月發信邀請鄧忍光出席演講,鄧回覆稱明年下半年才有空。港台發言人證實確有其事,因鄧希望先「熟習」和「了解」港台工作才應約。

《蘋果》記者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港台公投擬踢走鄧忍光 (《蘋果日報》,14/10/2011)

【本報訊】政務官鄧忍光空降香港電台擔任廣播處長,上任不足一個月,即面臨嚴重的管治危機。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發動公投,呼籲同事就政務官執掌港台一事投下反對票,以「民意」向政府施壓,踢走鄧忍光,「公投是為了告訴曾蔭權,這是底線,退無可退,你再逼過來,後果自負!」

工會會員下周投票

工會主席麥麗貞前晚發表聲明稱,曾蔭權出任行政長官以來,港台劫難重重,先有檢討委員會建議另設公共廣播機構,繼而凍結人手,再有港台約章及顧問委員會成為「太上皇」,今次更空降政務官當上港台總編輯。聲明質問特首曾蔭權:「你還當我們的工作是專業嗎?」

工會會員佔港台節目職系九成員工。昨天及今天派發 500張公投選票,期望會員就兩個議題表態,分別為是否支持由政務官出任港台總編輯及控制港台編採及節目製作方針;及對工會下一步行動的建議。

會員下周一投票,工會稍後把公投結果交給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有工會執委指出,若果港府不收回任命,工會將參考公投結果發起升級行動,包括按章工作、罷工等工業行動。

該名執委透露,鄧忍光下周二將與工會代表非正式面談,工會認為鄧有責任主動舉行員工大會接受質詢。鄧上任至今鮮有與前線員工見面,據聞鄧曾出席編採會議,「佢喺會上冇乜提出意見,顯然佢唔多識傳媒運作」。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40人撐港台 反「三無」處長 (《蘋果日報》,25/09/2011)

 多個黨派出席保衞港台手拉手行動。李家皓攝
公民黨發起的保衞港台手拉手行動獲其他團體積極支持,圖左二為立法會議員余若薇。李家皓攝

【本報訊】「鄧忍光下台.鄧忍光下台!」政府安排沒有傳媒經驗的政務官鄧忍光空降港台,引起各界質疑,約 40名來自不同團體的「撐」港台人士,昨齊集港台位於廣播道的總部外,手拉手高叫口號,力撐港台編輯自主,誓要踢走「三無」廣播處長。

高呼「 AO Go home」

「保衛港台手拉手行動」由公民黨發起,民間電台、社民連、民主黨、撐港台運動及香港人權監察亦有派代表出席,大部份出席人士身穿黑衣,象徵港台在鄧忍光掌管下,正式進入黑暗年代。

「 AO Go home!」「反空降保自主!」約 40名請願人士在港台總部外,拉着手高叫口號。公民黨執委毛孟靜批評鄧忍光是三無處長,無新聞知識、無廣播經驗、無誠信,認為政府旨在陰乾港台,要求重新公開招聘處長,或由港台內部員工晉升。她說會與其他團體研究是否發起進一步行動,例如遊行及全港簽名運動等,但由於正值區議會報名參選時間,發起行動會比較困難。

公民黨前黨魁余若薇怒斥,政府委任鄧忍光為廣播處長,過程不符合遴選程序,「完全唔講道理。」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則形容鄧有如傘兵,「一出現就係要殺人」,擔心港台從此失去編輯自主,「今次嘅委任係無邏輯,無廉恥,毫無憐憫之心。」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則擔心,港台從此「官媒化」。

香港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昨亦到場撐港台,她表示,港台是少數關注少數族裔權益的傳媒,但政府過往在有關議題上卻主張和諧,「唔好咁大爭議」,擔心鄧上任後會否繼續維護社會公義。

請願活動昨罕有地沒有警員在場「維持秩序」,但結果反而更順利進行,社民連曾健成批評警方才是暴力製造者,「無差人嘅地方,咪冇暴力囉。」請願行動為時一個小時後和平結束。

人權監察憂新廣播處長能力 (《明報》,25/09/2011)


【明報專訊】有團體發起保衛港台行動,表達對由政務官出任廣播處長的不滿。其中香港人權監察表示,擔心新的廣播處長欠缺對節目質素的堅持,以及抵擋外來政治和商業等壓力的能力。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搵通渠佬通波仔」 港台節目主持冷嘲鄧忍光 (《蘋果日報》,21/09/2011)

鄧忍光(中)出席港台節目巡禮時,與《頭條新聞》主持吳志森(左一)及曾志豪(右二)合照。 成啟聰攝

【本報訊】 AO廣播處長鄧忍光上周空降港台,獲工會以黑地氈「歡迎」,昨日再遭員工圍攻。多名港台節目主持人出席節目巡禮時一唱一和,在他面前暗撐編採自主,《頭條新聞》主持吳志森更引用孫中山名句與同事互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台下員工隨即報以掌聲和歡呼聲,鄧忍光則全程微笑。 

記者:白琳

港台昨日舉行新季度電視節目巡禮,鄧忍光首次以廣播處長身份出席。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在典禮開首致辭指傳媒界「好多風雨」,「我都好驚㗎,但係小小風雨冇影響到港台同事嘅熱情」。他又預告港台的高清節目製作將由 50小時提升至 200小時,「希望新處長畀多啲指導我哋,同埋提供多啲資源,多謝晒你先」。

暗示企硬編採自主

最新一集《頭條新聞》諷刺毫無傳媒經驗的鄧忍光執掌港台等於「搵通渠佬去通波仔」,節目主持昨在典禮上也毫不忌諱,數分鐘發言恍如政治棟篤笑,全場笑聲不斷。

當談及《頭條》新動向時,穿黃色風褸的羅啟新說:「為咗迎接新廣播處長,我今日着嘅衫係螢(迎)光!」羅又稱「我哋有咩就講咩」,暗示企硬編採自主。

《頭條》另一主持曾志豪笑稱,打算在節目於亞視播出時試行一個創舉,「試吓自己阻個節目出街,因為佢(亞視)阻唔到,就試吓自己阻。一向監製把關,由今天起,我哋同自己把關」。此時羅啟新突然搶咪:「監製唔係阻個節目出街,佢係阻個節目……街㗎!」吳志森接力:「唔講得, censor(審查)咗!」他續指《頭條》未來主題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又把孫中山名句改成「革命尚未成功,謝志峰仍須返工」,撐謝志峰留守《城市論壇》。

處長忽然變成啞巴

《議事論事》李鵬飛也加入討論,指本港時事節目話題不絕,「因為當權者畀我哋有機會做。我想講吓鄧忍光,我留喺度再做,都係因為你喺度呀」。他又有感而發,指必須維護香港核心價值,例如法治、人權和民主自由,因此繼續支持港台,「我對港台有種感情,領緊生果金都要做多一季」。

面對主持人的明槍與暗箭,於典禮負責向嘉賓致送紀念品的鄧忍光既不上台發言,典禮前後也不回應傳媒提問。立法會廣播事務委員會將討論政務官空降港台問題,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正聯絡各黨議員爭取支持。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政務主任掌港台 謝曼怡:不會成常規 (《明報》,20/09/2011)

【明報專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表示,政府委任政務主任鄧忍光出任廣播處長,是找不到人選下的「特別安排」,由政務官出任廣播處長,不會成為常規。

謝曼怡昨日出席立法會資訊科技委員會特別會議,交代政府早前委任鄧忍光出任廣播處長的安排。謝曼怡在會內指出,若香港電台內有一名首長三級(D3)副處長,政府會首先考慮內部晉升該副處長至處長。但由於上任處長離職時,香港電台內部並無合適人選,局方遂於去年12月舉行公開招聘,最後有26人應徵。政府在今年3月面試,在所有程序完成後,政府仍未能找到適當人選。

指處長位熱廚房 短時間難找人

謝曼怡指出,由於政府認為港台未來發展需要處長配合,加上政府認為「廣播處長職位是一個相當熱的廚房」,短期內重新舉行公開招聘,能找到另一個合適人選的機會亦不大,故作出「特別安排」,委任政務主任鄧忍光出任廣播處長。會上不少議員要求政府交代個別人選不適合的原因,但謝曼怡以局方「有責任要保護申請人的私隱」為由,拒絕透露詳情。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黃毓民最後決定,再次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事件。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蘇鑰機:新聞界的黑色9月 (《明報》,18/09/2011)

黑色9月天。

亞視新聞部主管梁家榮及譚衛兒在9月初相繼辭職,事緣在7月時亞視報道「江澤民死訊」,梁家榮表示盡了力仍未能阻止此新聞播出,之後又出現宣傳內容被置入亞視財經新聞節目中。兩人請辭後,亞視新聞部員工大篇幅報道事件,並連日穿黑衣上班。

副總理李克強訪問香港期間,政府新聞處發放官方資料,用來代替新聞傳媒的部分採訪機會。李克強出席港大典禮,警方保安嚴密,有記者鏡頭受警員攔阻,警方事後解說當時所採取的行動,是因為在現場看見「黑影」。後來在9月12日立法會的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中,記者採訪時身穿「我不是黑影」的上衣。

經過近一年的公開招聘,政府在9月9日委任了一名完全沒有廣播經驗的政務官空降出任廣播處長,又沒有解釋招聘過程和委任理據,引起業界和市民的關注。新廣播處長首天上任,香港電台員工穿黑衣及鋪黑地氈迎接他,又把港台的台徽由紅變黑,以示抗議。

接連發生「黑色」事件,是巧合還是反映一些趨勢?是否香港的政經大環境出現變化?和新聞自由有沒有關係?我們需要一些科學的數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於9月10及11日,採用隨機抽樣方法,用電話訪問了663個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上述事件和新聞自由的看法。調查的成功率為72.5%。

四成市民指亞視新聞編輯自主受干擾

有關亞視的「江澤民死訊」報道爭議,多數市民覺得其中有問題。四成市民認為新聞部的編輯自主權肯定受到干擾,三成四表示應該有受到干擾,兩成人稱「未能確定」,只有不到半成的人說沒有受到干擾。

市民不認同亞視財經新聞節目中播放廣告宣傳成分的內容。一成六市民表示十分不贊成,三成三的人表示不贊成,三成二的人沒有明顯看法,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表示贊成。
政府新聞處發放資料代替傳媒採訪,新聞界不接受這種做法,市民也認為此舉有問題。認為十分不恰當的市民佔二成七,認為不恰當的市民佔三成二,表示「一般」的人有二成六,只有一成一的市民稱認同這種安排。

不少市民對政府委派政務官出任廣播處長有疑問。一成六市民認為,這個安排肯定會影響香港電台的編採自主權,二成七人認為會影響,三成九市民表示「未能確定」,認為不會有影響的佔一成五。

近日在香港發生的這幾件事,多數人認為它們對香港的新聞自由有影響。三成三的市民認為它們肯定有威脅,三成五認為有威脅,一成六的人表示「未能確定」,另有一成二的人覺得沒有威脅。

在今次的電話調查中,我們也詢問了市民對新聞自由的看法,特別是它對香港的重要度,及新聞自由是否足夠。在2010年8月,我們也曾詢問市民同樣的問題。透過比較,應可看到近期發生的事件,是否會影響市民對新聞自由的觀感。

九成市民認為新聞自由對香港來說是重要的,認為「一般」或不重要者不到一成(見表一)。對比一年前中心的同類調查,市民對新聞自由的看法基本沒有變化,可見新聞自由是香港人心目中的一項重要核心價值。

調查結果顯示,五成市民表示現時香港的新聞自由足夠,一成四表示不足夠。與一年前比較,當時認為新聞自由足夠的人有六成,認為不足夠的不到一成(見表二)。換言之,在過去一年,市民覺得香港的新聞自由度下降了,原因相信和近期的連串的傳媒事件有關。

利用統計分析,我們可了解在市民當中誰更感覺上述事件威脅到新聞自由。原來較感受威脅者包括女性、年輕人、高教育程度者、學生、主婦、服務及勞工界、民主派人士。這些人士同時更認同新聞自由的重要。相對而言,下列人士就較少感到威脅:男性、年長者、低教育水平者、退休人士、建制派。

誰覺得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已經足夠?認為已足夠的較多為男性、高教育程度者、行政專業人士、高收入者、建制派。感覺新聞自由不足夠的以女性、低教育程度人士、主婦、退休者、低收入者、民主派為多。

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是,在近期發生的幾件事中,哪些事對新聞自由的影響較大?我們用「新聞自由是否足夠」和「對新聞自由的威脅」作為「他變項」,並以上述 4件事作「自變項」,發現「新聞處稿件代替採訪」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委任新廣播處長」,第三是「亞視新聞部編輯自主」,最後是「亞視新聞節目插播宣傳內容」。

有感政府最影響新聞自由

可以說,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影響,比商營新聞機構的來得嚴重。而在商營機構中,新聞部比廣告部對新聞自由的影響更明顯。市民覺得操作層面的爭議事件比人事任命等事情更具威脅感。從數據又可見,年齡和政治取向對新聞自由的觀感有明顯影響。

總括而言,這個調查發現,新聞自由是香港人十分認同的核心價值,五成市民認為現時香港新聞自由仍然足夠,但比去年明顯下跌,相信與近日發生的事件有關。市民對政府發稿代替記者採訪、政府委任新廣播處長、亞視風波等事均有疑慮。特別是中產者、年輕人及支持民主的人,他們對新聞自由感到憂慮。

港人務實 不抱過高期望

一個頗特別的現象是,部分香港人同時相當「務實」,他們知道現實環境的各種局限,不會對新聞自由有過高期望,例如一些高教育的行政專業人士,會較傾向接受目前的新聞自由水平。

近日發生的事件,可能反映香港社會大氣候出現變化,影響了新聞自由。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影響很大,在設定法例、人選和行政措施時要表裏一致,應做就去做,不要以為凡事「保守」便可「保險」。

新聞界的一個重要角色是監察政府,爭取新聞自由更是責無旁貸。新聞自由能夠保持,長遠來說所有人都是贏家。新聞自由不彰,開放社會不存,黑色九月蔓延,市民福祉堪虞。

文 蘇鑰機(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頭條新聞:自由被鬼個食咗 (17/09/2011)

黃應士轟官媒粉飾太平 (《蘋果日報》,17/09/2011)

黃應士(左)指政府新聞處如同企業公關,一味唱好。陳亮華攝

【本報訊】官媒取代傳媒,一步也不能退讓。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前主席黃應士昨斥政府新聞處( GIS)如同企業公關,只粉飾太平,呼籲傳媒機構罷用政府「鱔片」和「鱔稿」;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指政務官空降港台任廣播處處長,意味政府進一步收緊意識形態,以迎合北京口味。

有「電子傳媒新聞教父」之稱的黃應士昨出席浸會大學舉辦的新聞道德操守論壇,他指 GIS角色如長實、馬會等大企業公關,一味唱好公司,傳媒高層應拒用官媒資訊,因不涉剝削市民知情權,「兩個人(李克強和曾蔭權)坐在一起對鏡頭笑,有甚麼好知道?」他也質疑政府以場地狹小拒絕傳媒採訪,「為何可容納 GIS,而不能做聯合採訪?」

另一講者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說,官媒取代傳媒越來越普遍,李克強訪港期間更處處設限,「要保證出來嘅新聞乾乾淨淨,見唔到示威場面」。他憂慮政府空降政務官鄧忍光出任廣播處處長,目的是加強控制意識形態,扼殺異見聲音,以迎合中央喜好。

空降處長迎合北大人

曾任港台採訪主任的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憶述,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曾失言指「學生最沒資格批評政府」,港台即時新聞報道後,被該局首席新聞主任要求修改,她擔心鄧忍光上場後,港台編輯自主受干預。身兼港台顧問委員會成員的浸大新聞系首席講師劉志權亦說,不贊同委任政務官做處長,應內部晉升。

不過,黃應士認為港台是政府部門,委任政務官並無不妥;被問到為何不晉升經驗豐富的廣播處副處長戴健民,他不作回應,但指若港台員工發起罷工是極端事情,也會影響公眾知情權。

論壇昨也討論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事件。黃應士形容亞視誤報死訊是新聞部遭人「用槍指住個頭」所致,他又認同前下屬譚衞兒和梁家榮辭職,以示堅守新聞操守。劉志權表示,昨原邀請梁家榮出席論壇,對方以不便為由拒絕。

趙應春﹕傳媒老闆心癢癢 廣告當新聞牟利 (《明報》,17/09/2011)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中)表示,以廣告「偷天換日」當新聞報道的趨勢,令人擔心,電子媒體新聞部所受的壓力愈來愈大,奉勸傳媒老闆勿為短期利潤而放棄公信力。左為無铫新聞部前主管黃應士,右為記協主席麥燕庭。 (尹錦恩攝)

【明報專訊】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於昨日一個公開論壇表示,不少傳媒老闆「心癢癢」想將廣告當成新聞播放,以牟取巨額利潤,情令人擔心。趙指出,「這偷換概念、偷天換日的方式,對新聞道德操守影響,遠遠深於報錯新聞。」

「電子新聞面臨大壓力」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昨舉行的新聞道德操守論壇,討論到亞視新聞部人員關注該台將廣告節目在新聞節目中插播的做法,身兼有铫寬頻執行董事的趙應春指出,如「明明收鰦人錢,卻找記者訪問讓他講正面信息,然後放在新聞或公共時事節目中當成真的播出,這偷換概念、偷天換日的方式,對新聞道德操守的影響遠遠深於報錯新聞」。

他相信,按現今趨勢發展,電子傳媒新聞將面臨很大壓力,以往新聞部的高層都會守得很緊,但按現時趨勢發展下去令人擔心。

有「新聞教父」之稱的無铫新聞部前主管黃應士則表示,「在新聞中插播廣告做法絕對不道德。」

亞視新聞部高級副總裁梁家榮疑因不滿管理層干預新聞部,令他無法阻止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黃應士質疑是亞視管理層向新聞部施壓,梁家榮受了「被槍指覑頭」的壓力,才未能阻止未經證實的新聞出街。

對下周一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邀請梁家榮交代誤播江澤民死訊始末,以及亞視節目《理財博客》中加入廣告材料的投訴,廣播及事務管理局秘書處昨日提交立會的文件指出,新聞節目不得接受贊助,而根據《節目標準守則》,廣告與節目應該清楚分開。

另外,就政府任命前政務官鄧忍光擔任廣播署長一職,黃應士則認為港台屬政府部門,政府有權任命處長,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