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區載佳只見電子傳媒 有違慣例 記協促道歉 (《明報》,30/11/2012)
【明報專訊】屋宇署被指涉嫌包庇特首梁振英的僭建地庫,多日來在傳媒追問下一直未有公開回應,至昨中午署長區載佳率領部門多名高層,在旺角寫字樓外宣讀簡短聲明,然而政府新聞處昨並無公布有關安排,只透過電話通知部分電子傳媒到場,報章記者無法趕至提問。香港記者協會昨晚發表聲明,抗議屋宇署上述不公平採訪安排,要求道歉;傳媒學者指這做法影響公眾知情權,公共事務顧問亦指上述安排難服眾,只會惹人質疑政府有所隱瞞。
昨午12時許,各電子傳媒陸續收到屋宇署通知,指區載佳稍後會見傳媒,強調署長只會宣讀聲明,不接受提問,但署方沒透過新聞處通知任何文字傳媒。按照慣例,政府官員向傳媒講話前會透過新聞處發布系統預先通知各大文字及電子傳媒,若有臨時或突發採訪,亦會以電話通知,屋宇署昨日的安排明顯有別慣常做法。
屋署﹕非事先安排
屋宇署發言人回應稱,連日多間傳媒於辦公室外等候,故安排署長見傳媒,否認曾向傳媒發出邀請,「部分傳媒一早已在等候,其他傳媒如何得悉,以及在場是否只有電子傳媒,我們亦不清楚。本署沒有向傳媒發出邀請,亦非事先安排」。在署方中午通知電子傳媒至區載佳發表公開聲明,中間有兩個多小時,理應有充分時間通知各媒體,但本報其後就此作跟進查詢,至截稿前仍未獲回覆。記協昨晚的聲明指屋宇署的理由「難以成立」,有違開誠布公原則。
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亦認為,既然屋宇署昨日見記者的目的是澄清立場,應正式通知各傳媒。
學者﹕禁提問操控言論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只安排電子傳媒採訪會令公眾知情權受影響,批評政府拒絕接受記者提問,是間接操控言論。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若屋宇署認為公眾對其有誤解,更應讓傳媒發問,把細節一次過交代清楚。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及王國興亦批評政府處理不當。
公共事務顧問袁建國指出,若政府要消除公眾疑慮,應主動接受公眾質詢,「只需以事實解釋,公眾自有評價」。
為保CY講大話 區載佳罔顧人命 (《蘋果日報》,30/11/2012)
【大話特首】
【本報訊】屋宇署署長區載佳昨日首度開腔回應包庇特首梁振英大宅僭建的指控,堅稱處理個案時沒有包庇,前線員工也沒受高層壓力而停止調查。但被問及為何過去五個月僅發信要求業主提供資料時,他聲稱個案沒有明顯危險性。惟謊言在五小時後,當屋宇署人員破牆進入梁宅僭建密室即不攻自破。有土木及結構工程師指,地下密室高2.5米,連同本身1.5米地腳,有可能挖得較擋土牆的地腳還要深,危害樓宇結構安全。
記者:張岳弢 王家文 呂浩然
連日來首次會見傳媒的屋宇署署長區載佳,昨劈頭已表明「係代表屋宇署同事表達不滿」。他反駁指,署方在處理梁宅僭建個案時沒有包庇業主,前線員工也沒受高層壓力而停止調查,強調有關指控「唔係基於事實」。
傳媒追問 區拒回應走人
不過,區載佳的「義正詞嚴」卻無法為包庇梁宅僭建之嫌開脫。他僅重複早前署方聲明,指今年6月26日有報道指梁宅4號屋地下低層疑有僭建工人房後,翌日派員視察時只發現地下士多房有改動,及外牆某部份位置與批准圖則有出入,但牆身沒開洞或門口,望不到牆身後情況,「只係見到一幅牆,當時的確係無發現傳媒所報道嘅所謂僭建工人房」。
本報在6月28日向屋宇署的查詢,是「有否在梁宅地庫發現一面較新且空心的的牆壁」,翌日署方回覆只是:「無發現僭建工人房或有其他僭建物。」
區載佳死撐指6月28日回覆傳媒時沒提及牆身問題,是按署方一貫做法,「係唔會提供一啲我哋未完成調查工作嘅細節」。
被問及為何過去五個月,屋宇署只四度發信予梁振英時,他辯稱個案沒有明顯危險性,會給予時間業主提供資料,「唔會隨便即刻要打開啲乜嘢去做其他工作」。當傳媒追問業主態度是否不合作、為何當時不公佈等問題,區拒絕再回應及離開。
挖得深過擋土牆 隨時冧
有不願具名而熟悉僭建問題的結構工程師指出,梁宅地底的密室建造時要挖走大量泥土,令密室中空,加上地面又是私家路,密室的負荷力問題嚴重,必須有足夠承托力,因此須建造支柱。究竟全幢樓設計時有沒有計算好樓宇的重量和負荷力,這是一個嚴重的結構安全問題,屋宇署絕不能說成無安全問題,否則區載佳便是失職,公務員事務局亦應調查他是包庇梁振英。
另一名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也指出,由於地庫高2.5米,加上其本身的1.5米地腳,施工時便要挖4米深,極大可能已挖得較毗鄰的擋土牆還要深。他指出,擋土牆是隨山坡「一級級」上,因此擋土牆前的泥土很關鍵,有關工程構成危險,「當年旭龢道冧樓亦係同樣情況,而出現骨牌效應」。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指,傳媒及市民對屋宇署的質疑不是生安白造,而是基於梁振英及屋宇署發表的事實,所作的合理推論,認為屋宇署應虛心及詳細解釋。
「開誠布公」無通知報館
【本報訊】涉嫌隱瞞梁振英僭建醜聞的屋宇署署長區載佳,連日來龜縮避見傳媒,昨日忽然選擇性「開誠布公」見記者,只通知幾間電視台與電台,完全不通知報章媒體。全程八分鐘的記者會,區載佳只答了一條問題。記協昨晚發表聲明,批評屋宇署選擇性發放消息,要求屋宇署道歉。
多間傳媒機構連日來不斷追問屋署有關梁振英的僭建醜聞,並要求區載佳親自回應,但一直被拒。不過,署方昨午突然鬼崇通知幾間電視台與電台,指區載佳會接受訪問,包括《蘋果》在內的三間沒收到署方通知的報館記者,約下午2時才聞風匆匆趕至屋署總部。
八分鐘僅答一條問題
區載佳在下午2時30分現身,並帶同副署長許少偉、助理署長彭達材,及有份調查僭建事件的總屋宇測量師勞祖基和高級屋宇測量師朱煒堯「晒馬」。新聞官先旨聲明不接受提問,只會表達署方的「不滿」。除了區載佳重複講述屋宇署過去數天所發的聲明內容外,其餘人士全部「封口」。
整個過程為時約八分鐘,其間區只答了一條提問即轉身離開。最少兩間報館的記者在記者會後才趕抵現場。
記協昨晚發表聲明,批評屋署選擇性發放消息,令多間傳媒機構錯過採訪區載佳的機會,要求署方道歉。
據知,有錯過採訪安排的傳媒機構,稍後會向政府相關部門投訴。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記協抗議屋宇署採訪安排 (「香港記者協會」,29/11/2012)
記協聲明
特首梁振英的物業被揭發有多處僭建,負責調查的屋宇署有責任盡快向公眾解釋事件及澄清,但屋宇署署長區載佳今天只是公開回應電子傳媒,不少文字傳媒都收不到有關通知,以致錯過採訪區載佳的機會,記協對屋宇署選擇性發放消息表示抗議。
據記協了解,電子傳媒大約於中午十二時許,陸續收到屋宇署的通知,指區載佳將於稍後時間出來講話。雖然個別報章的記者及攝影記者,亦趕及抵達現場採訪,但他們都是從非官方渠道得到消息。
按照慣例,政府官員向傳媒講話前,一定透過新聞處的發布系統預先通知香港各大傳媒,至於臨時或突發性的採訪,政府也會以電話通知傳媒。梁振英的物業僭建問題備受市民關注,傳媒連日報道和要求屋宇署解釋,但署方不循正常及公平的途徑通知全體傳媒,有違開誠布公的原則,也無助公眾了解事情的真相。
署方解釋,只有電子傳媒在辦公室外守候署長,所以沒有通知其他傳媒。記協認為這理由難以成立,因為關注事件的不止電子傳媒,報章連日有大篇幅報道和跟進,傳媒也相信政府按慣例,官員講話前會通知傳媒,不會料到屋宇署竟趁記者未齊而暗渡陳倉安排採訪。
記協呼籲屋宇署為失當的採訪安排道歉,及承諾日後不會再發生同類事件,以保障市民大眾、特別是報章讀者的知情權。
香港記者協會
29/1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