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英華教師籲港澳辦多管傳媒 網民斥枉為人師 函學校教局投訴 (《明報》,31/12/2010)

中文科教師王穎(右),因為「管傳媒」言論,惹來網民狠批。圖為她今年出席英華書院開學禮時所攝。(摘自英華網頁)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前右四)前日在北京與過百名本港教師、校長交流,席間有教師要求他要對香港傳媒「多做點工夫」。圖右三為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資料圖片)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前日接見過百名本港教師訪京團時,席間英華書院中文科女教師王穎,批評香港傳媒只愛發放內地負面消息,削弱學生國民意識,建議港澳辦對傳媒「做多一點工夫」,令傳媒不要只報道負面消息。言論昨日在網上惹來極大迴響,有網民炮轟是破壞《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精神,並去信英華書院及教育局投訴。校方則強調老師意見不代表學校立場。

今年9月才加入英華書院的王穎,任教中文科。她在本周連同120名校長和教師,參加清華大學推出的國情教育研修課程,前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

王穎獲安排率先發言,她以流利的普通話大讚香港國民教育做得不錯,在升國旗和國歌奏起時表現出應有禮儀,但仍有不足。她接覑說:「香港學生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說,當中國發生好的事情、正面的事情的時候,譬如說奧運呀世博呀,國民意識就非常強,會感到自豪是一個中國人。但是當一聽到負面消息,尤其香港媒體比較喜歡發放負面消息,國民(學生)意識又會慢慢的減弱,好像一加強就突然間又減弱。」

批港傳媒愛發放內地負面消息

王穎隨即向王光亞建議,港澳辦能否在媒體上面「做多一點工夫」,讓傳媒不要只報道負面的消息,相信此舉有助推行國民教育。

據悉,王光亞並無即時回應王穎。但據《新華社》和《中通社》報道,王光亞在總結時指出,傳媒在國民教育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客觀公正的報道,推動香港與內地互相了解,而做好青少年的國情教育,最重要是學校和課堂,覑香港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國情的了解,更要言傳身教。

校長:不代表學校意見

不過王穎的言論被報道後,昨日旋即惹來網民怒轟。有網民批評王穎是反面教材,枉為人師,質疑她希望港澳辦利用政治影響力干預香港傳媒,是違反《基本 法》保障言論和新聞自由的精神;有人更揶揄說:「應該要頒個孔子和平獎畀佢(王穎)」。另有網民發動「一人一信」去信多個團體投訴,包括英華書院、家長教 師會、教育局、代表傳統名校的補助學校議會等。除了網民外,有英華校友亦認為王老師的言論不恰當(見另表)。

對於教師言論惹來反響,英華書院校長李志華昨日即「劃清界線」,他說:「她雖然是本校教師,但她的言論不代表學校的立場。」李校長又稱,校內老師享有言論自由,而校方至今未有收到外界投訴。

記協﹕港傳媒享編輯自主

記協主席麥燕庭則不同意王穎的言論,她強調香港傳媒享有編輯自主,用不覑港澳辦「多做一點工夫」,認為此舉會削弱新聞自由:「國民教育是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好與壞。」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保護記者組織籲徹查孫虹傑被打死案 (「BBC」,29/12/2010)

設在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呼籲,徹底調查《北疆晨報》記者孫虹傑被打死的事件。

孫虹傑1218遇到襲擊,醫院在1228正式宣佈他死亡。

警方稱他是因為個人糾紛而被毆打。不過孫虹傑的同事說,他當時正在報道地方政府強行拆遷的消息。

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周三(1229)指出,在對孫虹傑的死因進行全面、獨立的調查之前,不應該完全相信中國官方的解釋。

《新京報》早前引述《北疆晨報》一位高層人士稱「不存在打黑英雄的說法」,「不存在打擊報復的情況」。

記者權益組織---無國界記者組織此前已經敦促新疆地方當局和中國政府對該次暴力事件進行公開的調查。

中國主要官方媒體都沒有報道孫虹傑被打死的消息。


簡訊:醫院稱被毆新疆記者不治 (BBC」,28/12/2010)

中國新疆《北疆晨報》記者孫虹傑十天前因為爭執受到襲擊,據報已經傷重死亡。《北疆晨報》一名工作人員說,醫院通知他們孫虹傑死亡的消息。

警方說,他是因為個人糾紛而被毆打受傷。當局已經扣留了六名嫌疑人。

孫虹傑的同事說,他當時正在報道地方政府強行拆遷的消息。

國際記者組織已經促請中國政府進行不偏不倚的調查。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台灣學者聯署要求媒體「反收買,要新聞」(「BBC」,26/12/2010)

逾百名台灣媒體學者響應了這次反對「業配新聞」的聯署。(BBC 中文網圖片)

林楠森
BBC 中文網 台北特約記者

在台灣政府對媒體的置入性行銷與媒體「業配新聞」日益嚴重之際,逾百名台灣傳播新聞學者聯名要求停止這類偽裝成新聞出現的政治或商業廣告。

聯署的學者包括台灣大學與政治大學等在內的十多所大學傳播學系主任及院長,這份尚在累積連署的呼籲在短期內已有逾百名大學教授支持。

他們發表聲明說,其做為新聞傳播學者,有義務提醒社會各界,政府大量的媒體置入行銷,已經嚴重破壞民主社會中媒體傳布正確資訊與監督政府的基本角色。

而針對媒體扮演的角色,他們則認為媒體毫無節制的「業配新聞」,不但污辱記者的身份與尊嚴,也等於摧毀了新聞專業賴以維繫的公正,正確,客觀等基本價值。

「價值扭曲」

媒體出賣版面將廣告偽裝成新聞,在台灣已成一普遍的現象,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光夏說,有教授在課堂上對學生非正式調查發現,有八成左右學生表示可接受「業配新聞」的作法。

學者們對這樣的現象感到憂心,胡光夏表示在政府帶頭做的結構性因素下,使得傳播學系學生的價值觀非常的扭曲。

台大新聞研究所長林麗雲說,她擔心長期下來的積非成是,將會造成台灣新聞專業的全面崩解,而民主政治也因而倒退。

政大新聞系主任林元輝指出,政府對媒體置入行銷的問題在於,政府執政者不努力做事來得到輿論掌聲,而是想要錢來收買,而且其用的錢還是人民的納稅錢。

這些學者反對的並非媒體播放廣告,而是抗議廣告被偽裝成新聞內容的置入行銷。

若以多數西方國家為例,其明文限制像是兒童節目與新聞節目不得置入性行銷,但台灣則無相關規定,這也引起了學者的批評。

中國新聞

長期關注兩岸新聞與媒體的南華大學傳播系主任張裕亮則指出,從台灣 2008 年政黨輪替後,中國大陸省市地方官員頻繁到台,而一些台灣媒體的專題報導其實是這些省市出錢登的廣告。

他具體舉今年廣東省長到台訪問時為例,當時台灣的《中國時報》與《聯合報》都刊登了專題報導,但其實那是付費廣告。

這些由中國地方政府宣傳部撰寫的文稿,主要宣傳其到台採購規模,這樣的內容被偽裝成新聞刊登在台灣媒體上,有些還掛上了媒體資深記者的名字。

張裕亮指出,這些媒體除了刊登了這些「業配新聞」外,也在兩岸版與大陸版上以頭條處理。

這種「業配新聞」的另一問題是,媒體為了不得罪「付費新聞」買主,對買主其它相關新聞的編輯態度也出現轉變;張裕亮以劉曉波事件為例,表示其很明顯產生了影響。

他並擔心隨著兩岸交流幅度加大,台灣媒體可能面對中國負面新聞不敢報導,出現類似 1997 年之前香港媒體自我審查的狀況。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中國新聞界良心 骨灰被阻入土多年 劉賓雁落葬 禁刻墓誌銘 (《蘋果日報》,23/12/2010)


劉賓雁流亡海外 16年,魂斷異鄉,骨灰返國,昨安葬於京郊天山陵園。
賀延光攝

劉賓雁(右)與夫人朱洪新婚合照。

1985年在華東師大演講後與學生交流。

 80年代初,時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右)與劉賓雁握手相聚。
互聯網

 晚年的劉賓雁(左)與妻子朱洪在美國相依為命。
互聯網

五年前劉賓雁去世後,家人誓言將他的骨灰帶返中國安葬。
互聯網

「長眠於此的這個中國人,曾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說了他自己應該說的話。」
——劉賓雁

生前不能回國,死後骨灰回國但入土安葬受阻;可以安葬時,又不准墓碑刻任何紀念文字。中國著名異見學者、新聞界良心劉賓雁,骨灰回國多年屢經波折後,昨終入土為安。但當局又禁止墓碑刻上他生前擬就的墓誌銘:「長眠於此的這個中國人,曾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說了他自己應該說的話。」

劉賓雁骨灰安葬於北京門頭溝區天山陵園,距市區 28公里,雖不比專葬中共高官八寶山雄偉氣派,但群山環繞,溪水長流,不失為忠骨棲息、靈魂長眠之永世墓園。劉賓雁去國前,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享受高幹待遇,但八九六四後與中共分道揚鑣。

流亡美國 變骨灰始能回國

昨日參加劉賓雁骨灰安葬禮的有近百人,除他的家人外,還有他生前同事;而他生前工作過的《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官方無任何表示,但兩報部份對他懷有敬意的新聞人出席並獻花。沒有哀樂,沒有悼文,只有燕山山脈刮過的北風,為這位晚年一直想回國不得、要死於異國變骨灰後才能回國的老人,嗚咽送別。

生前擬墓誌銘 網上廣傳

雖去國 20多年,內地已少人相識,但「劉賓雁」三字仍屬敏感字眼,內地媒體昨對這位 1980年代影響巨大的名人骨灰入土隻字不提;《中國青年報》記者賀延光曾在微博發文:「今天,冬至,陽光明媚。劉賓雁先生骨灰安葬儀式在北京門頭溝區天山陵園舉行。劉賓雁為自己寫的墓誌銘『長眠於此的這個中國人,曾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說了他自己應該說的話』,未能刻在墓碑大理石上,卻刻在了人們的心中。」但博文很快被網管刪除。

劉賓雁家人為他立了一塊近噸重的花崗岩墓碑,巨大墓碑上只一行劉賓雁手書字:「劉賓雁 1925-2005」。據悉,家人曾想把劉生前擬就的那句墓誌銘刻在墓碑上,但被當局阻止。但劉那句墓誌銘,昨在網上被廣為傳頌。

有份參加葬禮的《中國青年報》記者盧躍剛對本報表示,劉賓雁是中國新聞界知識界的良心,是中國報告文學的扛鼎巨人,「包括我本人在內,當年不少人都是受他的感召,加入新聞行列的」。盧指劉賓雁去國後,當局不但封殺他的名聲,還拒絕他晚年「落葉歸根」之願,骨灰回國後又因各種阻撓無法入土安葬,「實在是太不人道了」!

劉賓雁是 1940年代就加入中共的資深作家、記者,曾擔任《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高層, 50年代就以手中之筆,批評中共官僚體制和新聞審查制度, 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後復出,又以報告文學為武器,揭露中共貪污腐敗等黑幕, 87年中共「反自由化運動」時,被鄧小平點名批評,後被開除黨籍, 88年赴美講學, 89年又反對六四鎮壓,遭中國作家協會開除會籍,流亡美國。他 2005年在美國病逝,終年 80歲。

本報記者

劉賓雁生平( 1925-2005)

原籍:吉林長春
家人:朱洪(妻)、劉大洪(子)、劉小雁(女)

簡歷:

• 1943年加入中共地下黨
• 1951年任《中國青年報》記者
• 1957年被打成右派首次被中共開除黨籍
• 1979年平反復出任職《人民日報》
• 1987年被鄧小平點名開除中共黨籍
• 1988年赴美國, 89年因反對六四鎮壓被中國作協撤銷副主席職務流亡美國
• 2001年當選獨立中文筆會首任會長
• 2005年 12月 5日在美國病逝
• 2010年 12月 22日骨灰在北京安葬

經典作品:
•小說《在橋樑工地上》、《本報內部消息》,批評中共官僚體制和新聞審查制度
•報告文學《上海在沉思中》,批評上海市委壓制言論自由
•報告文學《人妖之間》,揭露中共建政 30年最大貪污案
•報告文學《第二種忠誠》,揭露中共黨內不能說真話黑幕

毛澤東 鄧小平點名革出黨

上世紀 80年代中期,世界共產國家刮起民主風潮,中國亦不例外。正處「文學復興」的中國文學界掀起「反思文學」潮,而劉賓雁的報告文學《人妖之間》,成為反思文學的代表之作,不但轟動一時,更帶動社會以文學方批評時弊,揭露黑暗。

以《人民日報》理論權威王若望為代表的理論界,當時也不斷發表文章,從理論上質疑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合理性,為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提供思想基礎;而以中國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學生民主運動,在副校長、天文學家方勵之支持下,學生民主風起雲湧,影響全國。

民主大潮危及中共江山,鄧小平多次公開點名批評劉賓雁。 1987年中共開展大清算,劉賓雁、方勵之和王若望被開除黨籍,胡耀邦也以主動辭職方式遭清算。

從 1957年劉賓雁因撰文批評上海市委壓制言論自由,被毛澤東指摘「企圖製造混亂」,打成右派開除出黨,其後恢復黨籍;相隔 30年又被鄧小平欽點開除出黨。

本報記者

作品揭貪官黑幕舉國轟動

劉賓雁作為中共資深黨員,以手中之筆揭露中共體制弊端。他轟動的作品包括 50年代的小說《在橋樑工地上》、《本報內部消息》,前者通過工程師與隊長矛盾,鞭撻官僚主義;後者則以某城市黨報為背景,寫思想僵化的總編輯打壓年輕記者編輯創新,令報紙成為「垃圾」,無人愛看。

1957年 5月 13日,他在《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上海在沉思中》,批評上海市委壓制言論自由,成為當時大膽的政論文章,影響廣泛。被毛澤東指為「企圖製造混亂」,打成右派,開除黨籍送農村勞動改造, 1977年才復出平反,恢復黨籍。

平反復出後他最為轟動的作品,是 1979年 9月發表的報告文學《人妖之間》,揭露黑龍江省賓縣燃料公司女經理王守信以權謀私,貪污錢物共 50多萬元人民幣黑幕,舉國轟動。王守信後被當局公開槍斃。

劉賓雁在 1985年發表的報告文學《第二種忠誠》,描述兩位 20多年來一直冒死向毛澤東寫信進諫的人。「第二種忠誠」遂成政壇流行語之一。

本報記者

瞬間阿富汗懾人心 《時代》獎頒法新社攝記 (《明報》,23/12/2010)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名瘦骨嶙峋的吸毒者(左)今年5月在一處軍事設施旁邊憩息,旁人卻在吸食海洛英。(法新社)

利馬在阿富汗的作品,常突出男人(以至男孩)之間的手足兄弟情,這張是少數以女性為主題的照片,圖中的女性是一位在阿富汗出生的美籍翻譯員平民,為美軍服務。她稱呼自己是「阿富汗姊妺」。(法新社) 

利馬今年4月拍攝的這張照片中,一名長滿鬍子的阿富汗人,臉孔被完全蒙起,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看管下,坐在一個軍方地堡的入口。《時代》周刊點名稱讚了這張照片。(法新社)

在阿富汗戰爭的陰霾下,兒童在穿牆破壁旁玩板球。(法新社)


美國《時代》周刊昨給法新社攝影記者利馬(Mauricio Lima)頒發「年度電訊攝影記者獎」,表揚他在阿富汗戰爭中的出色報道作品。

今年初,利馬跟隨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到了阿富汗海曼德省進行4周採訪,又在首都喀布爾單獨工作了1個月,近距離拍攝戰爭情和戰區平民的生活。《時代》稱,平常駐於巴西聖保羅的利馬,為法新社在拉丁美洲、伊拉克以至中東拍攝,但他今回首次到阿富汗的報道作品,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全年百萬計新聞照片中鶴立雞群。

《時代》選出他的出色作品,包括一名被美軍拘留的阿富汗人的近距離特寫,照片中他的面全被布包住,此照片近周已接連獲美國傳媒選為年度最出色新聞照片之一。利馬坦言喜歡捕捉軍民的生活片段,「我所做的就是看覑和等待拍攝特色照片的一刻。這講求的是耐性、堅持不懈,以及在時機到臨一刻迅速捕捉」。

法新社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新疆記者被打腦死亡引起關注 (「BBC」,21/12/2010)

新疆《北疆晨報》記者孫虹傑12月18日遭受4、5名男子攻擊後頭部嚴重受傷,醫院20日宣佈他腦死亡。

無國界記者組織得悉孫虹傑受傷嚴重,該組織表示對該事件高度關注。孫虹傑遭到暴力襲擊後顱內出血,被送到醫院搶救。

無國界記者組織呼籲新疆地方當局和中國政府對這次暴力事件進行透明的調查。如果當局希望避免關於孫虹傑被打動機的有關傳聞,就要進行公正和徹底的調查。

在中國謀殺記者並不常見,因為警察和司法當局往往能夠迅速採取行動查處。上次經證實的記者被殺事件發生在2007年。

當地警方聲稱孫虹傑在夜間回家的路上被人毆打,手機被搶並摔碎在現場。奎屯警方40個小時破案,並且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

孫虹傑在被毆打的過程中,頭部被攻擊者兩次用土塊砸中。攻擊者隨後將孫虹傑拖到附近的工地並丟棄在那裏。周一上午醫生宣佈孫虹傑已經腦壞死。

雖然當地警方逮捕了6名犯罪嫌疑人,但孫虹傑的同事堅持說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攔路搶劫傷人事件,孫虹傑的錢包並沒有搶走,毆打他的方式也不一般。

他的同事講孫虹傑之前正在調查一個敏感的事件,事關為官員建房而進行的房屋拆遷。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同行說,孫虹傑是個具有新聞記者理想的人。

奎屯警方周一夜間發佈的通告稱,襲擊案因網絡聊天言語衝突所致,目前已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網絡盛傳該記者或因輿論監督遭報復,報社一位高層人士予以否認。

而當地警方的通報則說,審訊查明犯罪嫌疑人與受害人孫虹傑是網友關係,他們因聊天語言衝突產生仇恨,後來孫虹傑遭到其他幾人的報復攻擊。

對於網絡傳言說關孫虹傑因輿論監督報道受到打擊報復,《北疆晨報》的管理層予以否認,說「不存在打黑英雄的說法」,「不存在打擊報復的情況」。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傳媒挺趙連海遭整頓 副總寫檢討 《時代周報》秘密回收 (《明報》,15/12/2010)


內地敢言媒體、廣東《時代周報》因為早前的「有影響力的時代100人」選舉中,將毒奶粉患兒維權家長趙連海等維權人士和多名零八憲章簽署人評為「年度民間人士」,被當局下令「整頓」,主管副總編輯寫檢討書。雖然該報已有不少報紙流出市面,但剩餘者全部秘密回收。

參與策劃該系列報道的一名編輯表示,他們事前已經做過一番「風險評估」,「已做自我『和諧』,最初的評選中,(內地維權藝術家)艾未未原本被選為年度藝術家。但考慮到風險,最終將艾未未去掉。」他說,趙連海是由評委高票選出,「但趙連海被大篇幅推出,大大出乎預料。」

編輯﹕境外炒作激怒中宣部

該編輯還表示,最新一期報道在互聯網上發出當日並未引起當局注意,「但境外媒體的大肆炒作,令中宣部官員大為光火。」

本周一(13日)出版的《時代周報》推出了2010年「有影響力的時代100人」,趙連海被評為「年度民間人士」,並排在特刊的第一位,報道詳述其 維權歷程並配以圖片。該報還在「頒獎辭」中稱,趙連海的遭遇反映內地民間維權風險和困境,折射內地民間人士對公平正義信念,「非鐐銬和囹圄能夠阻擋」。

《時代周報》發行量僅3萬份左右,上周四(9日)網絡版 發表後,本報記者上周六(11日)在廣州報攤上已可買到報紙,據知今期銷情良好,多數已經賣出,不多的庫存報紙則被秘密回收。該報一名記者表示,在報社的 廣州總部辦公室,編輯、記者辦公䒷上的今期報紙,也被回收乾淨。與此同時,該報一名副總編輯需為此時專門撰寫檢討書。有員工表示,從目前的情看,整頓應 該是集中於報社高層,希望該報主管機構廣東省出版集團能頂住壓力,如果要處罰前線編輯記者的話,他們可能會集體辭職應對。

《時代周報》創刊於200811月,在報道上多次「踩界」,其中20098月曾刊登「高幹子女佔超億元富豪人數91%」文章,被當局痛批,副總編輯也要寫檢討書,但未有人事處罰。

「整頓期間要低調」禁停刊

但本報獲知,該報採編工作仍正常進行,下一期報紙仍將如期出版。互聯網消息稱,廣東省委宣傳部一名副部長要求《時代周報》「整頓期間要低調」,不得中斷報紙發行,以免引起外界更加關注。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港記者趙連海家門採訪被摑 推撞擋鏡頭 公安不制止不調查 (《明報》,11/12/2010)

【明報專訊】剛被廣州《時代周報》選為「年度民間人士」的內地毒奶粉受害幼兒父親趙連海,昨日突傳出獲保外就醫的消息,大批本港傳媒隨即湧至他位於北京市的寓所。數十名掛有居民委員會(居委會)臂章的人員阻撓香港記者採訪,除阻擋鏡頭外,又出手推撞,香港電台駐京女記者王慧蓓更被掌摑,在場的警察卻只登記記者資料了事。

昨晨北京突傳出趙連海已獲釋及返回寓所的消息,大批駐京的本港傳媒立即前往趙連海居住的大興區團河苑社區。事實上,自趙連海被當局判囚兩年半後,團 河苑社區一直戒備森嚴,每個出入口均有至少4人執勤,嚴禁陌生人進入,又要求訪客登記,自上月22日,前往趙家採訪的記者均被控制於社區門外。

錄攝記被踢 即遭圍擋

昨日事發時,港台駐京記者王慧蓓與商台、無綫電視等人員抵達趙連海住所外,無铫攝影師黎德忠開始拍攝不足1分鐘,數名居委會人員即上前阻止,表明不歡迎傳媒在外採訪,但本港傳媒認為在社區門外馬路邊可採訪拍攝,對方無權驅趕。居委會人員不理會,不斷擋覑鏡頭,又出手推撞及驅趕記者離去,黎德忠被一名男子踢中腹部,王慧蓓見狀,立即以手機拍下過程,數名居委會人員即過來圍擋她。

其中,一名年約50歲的大嬸對王慧蓓吵嚷:「讓你們別來,你們還回來﹗」大嬸更動手打中王慧蓓的錄音設備,又不斷推開王,王表明不會離去,對方出手摑了王慧蓓右臉一巴掌。另一邊廂,無铫駐京女記者何文雯亦遭保安拳腳對待。

襲擊者掛「居委會」臂章

當時有一名身穿警服的公安坐在車內,但一直未有出面制止,直至現場起哄,他才抄下幾名記者的證件資料,卻未有追查出手打人的居委會人員,稱自己並不負責,覑記者自己撥打110報警,隨後迅速離開。王慧蓓等人沒有受傷,故未前往醫院檢查,繼續到其他地方採訪。

本報記者之後亦有抵達團河苑北門,社區門外仍有4名保安堅守崗位。在趙家樓下,4人把守樓門,還有至少2名保安於樓洞內守護。本報記者在社區內觀察趙家窗戶長達兩小時,但一直無人影走動。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零八憲章》簽署者膺時代百人 穗周刊頌揚激勵社會 (《明報》,10/12/2010)

正當中國官方大力封殺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消息之際,最新一期廣州《時代周報》昨發布今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時代100人」排行榜,多名響應劉曉波、簽署了《零八憲章》的人士都榜上有名,包括北京    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著名學者徐友漁、茅于軾及被囚的毒奶粉維權家長趙連海等。至於敢言的藝術家艾未未原本在「文藝工作者」類獲選,但臨時遭撤換。

《時代周報》最快明日上市,正式出版日期為1213,但其官網昨已登出電子版。該刊稱此舉為創刊兩周年特別活動,邀請「華文媒體圈100位傳媒 精英」擔任評委,選出10個界別、共100位時代人物,分別是文藝工作者、民意代表、教育工作者、律師、官員、公共知識分子、民間人士、科學家、企業家及 新聞工作者,標準是「在本年度對公共生活及時代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而且影響力應該是正面的、積極的,對社會具有推動作用和激勵作用。

港大陳婉瑩﹕反映多元中國

任「總評顧問」的,包括香港大學    新 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錢鋼;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江藝平;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等。目前在南非的陳婉瑩在回覆本報查詢時說,評選結果反映了今天的中國,是有多元聲音的中國, 不是魯迅筆下「無聲的中國」。「人們對獲選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但無可否認的是,這100人都是在不同領域,為國家和時代的進步而努力。」

不過在其列出的評委名單中,本報向廣東省記協主席范以錦、香港《文匯報》珠三角    地區新聞中心總編輯羅愛文查詢,他們都表示是「掛名」,對評審細節不清楚。

劉曉波好友居公共知識分子之首

在「十大公共知識分子」類中,首名為劉曉波夫婦好友的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著名社會學家徐賁撰文說,崔衛平能夠面對社會問題「不沉默」以及「說 真話」,並引述她的話說,「面對被利益、恐懼所支配的狀態,我們應先跳出來,做一點事情」。崔衛平是《零八憲章》首批簽署人,她曾翻譯《哈維爾文集》和米奇尼克《通往公民社會》兩本書,對中國知識界影響深遠。

另外,「十大公共知識分子」類中還包括經濟學家茅于軾、浙江作家傅國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友漁,而「十大民意代表」中,湖北人大制度研究者姚立 法,他們均是《零八憲章》首批簽署人。《時代周報》特刊分別表揚他們要求政治改革、關注中國社會轉型、構建社會平等以及人的尊嚴等。

突撤艾未未換賴聲川獲獎

在「十大文藝工作者」中,北京藝術家艾未未原本居首,周報的「頒獎辭」中稱讚他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後進行死難學生人數調查,並在最近上海    火災中亦調查死難人數,將藝術家與公共行為合二為一,經常在twitter上發表言論,推動中國公民社會進程。但在最終見報的版本中,「十大文藝工作者」首位換成台灣    話劇導演賴聲川。特刊還專門紀念去世的憲政學者蔡定劍,讚揚他堅持憲政民主,亦有向前新華社    副社長、《零八憲章》首批簽署人李普致敬。



《時代周報》多辦「擦邊球」


《時代周報》創辦於20081118,在業內屬於「新生代」,每周出版40版,主要有時政、文化及經濟內容,隸屬廣東出版集團,自我定位為「大型高端綜合性期刊」,以美國    的《時代》周刊為榜樣。創辦人之一的宋繁銀原任職於南方報業集團,離職後另起爐灶創立《時代周報》。

敢言報刊社會影響力日強

內地有多份時事及財經類周刊,比較敢言者包括廣州的《南風窗》、《南都周刊》、《新周刊》,由著名傳媒人胡舒立創辦的《財經》、《新世紀》,以及近期新創辦的《中國改革》等,以及在香港註冊的《鳳凰周刊》。這些周刊旗下招攬資深時政或財經記者,撰寫有深度的調查報道,往往以揭出黑幕或是探討社會熱點 問題,觸及當局宣傳底線,如新疆騷亂、上海    大火問責、礦難內幕等,在行內受到尊崇。這些周刊又往往與內地大網站如新浪、搜狐合作,開設微博等工具吸引人氣,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

涉敏感議題被迫回收    

《鳳凰周刊》曾因涉及敏感議題,例如北京    關押訪民的「黑監獄」安元鼎,以及報道中共元老子女經營商業機構等的報道,而受到當局壓力,當期雜誌被迫撤回,但消息傳出之後,反而令讀者更加緊搶購報攤上流出的僅有者。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趙連海獲粵媒選為百大人物 (《明報》,09/12/2010)

廣東《時代周報》評選本年度100名大人物,「結石寶寶之家」發起人趙連海,入選為年度民間人士。

《時代周報》在當選名單上介紹說,趙連海是一位結石兒童的父親,也是三聚氰胺毒奶受害者集體維權聯盟及網站「結石寶寶之家」的發起人。

2008年,趙連海建立網站「結石寶寶之家」,調查奶製品污染事件資訊,號召因食用三聚氰胺毒奶粉而患結石的孩子家長聯合起來進行維權訴訟。

去年11月13日,趙連海被指控涉嫌尋釁滋事罪遭刑事拘留;今年11月10日,趙連海被北京    市大興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半。

《時代周報》指出,三聚氰胺毒奶事件處理得有頭無尾以及趙連海的遭遇,不但反映了民間維權的風險和困境,也折射了大陸民間人士在艱苦卓絕中,對公平正義的執著信念,非鐐銬和囹圄能夠阻擋。

根據網上資料,《時代周報》隸屬廣東省出版集團,是一份綜合性周報。

「時代100人」評選活動由華文媒體圈的100名媒體人擔任評委,選出10個類別的100位「時代人物」。

(綜合)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中國揭黑記者 被毆當鍛煉身體 (《明報》,06/12/2010)

【明報專訊】王克勤、簡光洲……這些名字,乍看之下可能你會覺得很陌生,但那些被他們揭開的黑幕,你必定相當熟悉——山西疫苗黑幕,還有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他們就是中國的「揭黑記者」。對敢言挑戰權貴的他們來說,被毆打已屬「小菜一碟」、「當作鍛煉身體」,最痛苦的還是可能連累家人擔驚受怕。但王克勤和簡光洲都直言,公義和使命感,令他們決心拼博下去。但他們有覑同樣的感慨,中國偵查記者數量仍是太少了。

11月29日的《江淮晨報》,報道了該報記者採訪一宗醫療糾紛時遭院方多人毆打的新聞,一名男子更恐嚇道﹕「想怎揦給你弄死就弄死。」這種風險,正是內地偵查報道記者們時時需要面對的。揭黑記者們不僅要面對各種暴力傷害威脅,還要面對數不盡的官司,連家人也會接到各種各樣的恐嚇電話。但憑覑對新聞理想的堅守,他們都堅持了下來,繼續前行。

惡勢力出價500萬「買人頭」

46歲的王克勤,被譽為「中國第一揭黑記者」。他接受《現代快報》同行訪問時坦言,做偵查記者確很疲累,「一忙起來,經常數十小時睡不到覺」。王克勤的成名作,是2001年的《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這篇報道引發了證券業的大地震,之後《甘肅回收市場黑幕》等報道亦陸續登場,上百人因這些報道鋃鐺入獄,但王克勤也為此付出代價。惡勢力出價500萬人民幣買他的人頭,同年11月他更被所屬單位無辜開除公職。但王克勤並未放棄,轉投《中國經濟時報》作戰。2002年,王克勤歷時半年調查完成了《北京計程車業壟斷黑幕》,再度震驚全國。王克勤近來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則是今年3月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的 《山西疫苗亂象調查》。

王克勤直言,平時常到各種各樣的求助投訴,有時甚至一天多逾百宗。「很多投訴我處理不了,畢竟我就一個人,沒那揦多精力。」王克勤坦言,這讓他對那些求助者心生歉疚,但又無可奈何。但王克勤認為,這種煎熬其實也是偵查記者應具備的最起碼激情。「如果你對所有的受難和痛苦都冷漠,你就不配當記者。」

採訪完化裝扮農民逃出

但個人力量終歸有限。「中國需要更多專業偵查記者。」王克勤感慨說。是以他現正努力多抽時間去參加各種培訓講座,將揭黑心得傳授後輩,例如怎樣保留證據、如何保護自己。「有時記者還得學點化裝的本事,我有次採訪完了, 就是化裝成當地農民的樣子才逃出來的。」他還努力把多年採訪經驗,以及內幕背後的內幕整理出書,供更多記者參考,相信1、2年內就能出書。多年的偵查記者生涯,王克勤已記不清有多少次感到生命危險了。但讓他覺得離死亡最近的一次,仍是蘭州證券黑市的報道出來後,惡勢力叫囂要花500萬買他人頭的那次。「那時有4名全副武裝的警察保護我,但我仍感到了死亡的威脅,確是有點害怕。」至於採訪中經常遭到對方拳腳相向,在王克勤看來,那已經「只能算是鍛煉身體了」。

「我沒法對苦難保持冷漠」

不僅是自己的人身安全,連家人有時也會因為揭黑報道受到威脅,這讓王克勤很愧疚。事實上,王克勤的許多報道,都是在生活拮据和窘困中炮製出來。每次的潛伏採訪,因為長時間沒有文章發表而沒有稿費,只能靠微薄的基本工資維生,這更讓他對家人感到歉意。但王克勤還是堅持了下來。「我沒辦法對苦難保持冷漠。」

現代快報

揭毒奶粉英雄﹕中國偵查記者太少 (《明報》,06/12/2010)

【明報專訊】簡光洲這名字為人熟知,是因為2008年率先在《東方早報》揭露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他也因此被稱作「英雄記者」、「中國的良心」。其實在此之前,簡光洲已做了5、6年的揭黑報道,但在他心中,感覺危險最近的一次,仍然是三鹿事件報道簽發前的那個晚上。「當我把稿子上傳到編輯部後,心中其實也有一些害怕和猶豫,我擔心這報道出來後,我明天還能否回到這辦公室,繼續從事新聞工作。畢竟對方是市值百多億的乳業巨頭,且當時正值殘奧會,類似的問題也相當敏感。」

「簽發報道前 想到站上被告席」

報道簽發之前,簡光洲甚至不禁想到了自己站在被告席上的樣子。但受害孩子送院的場面,讓他良心難安。「如果你有孩子,你是否能夠這樣含糊其辭?在這個社會,面對各種誘惑與風險,要說出一個簡單的事實其實並不容易。」1年後,簡光洲才知,就在《東方早報》報道刊發的當天,有關部門就在查簡光洲是誰。

對揭黑記者而言,惡勢力金錢收買是個誘惑,公權力的濫用,更讓他們面臨被拘留通緝的風險。簡光洲說﹕「例如最近愈來愈多抓記者事件,一些地方的公安機關,成了一些地方領導對抗輿論監督的工具。甚至為公司所利用,比如說仇子明報道上市公司內幕遭警方通緝的案。如真是打官司,我們倒也不怕,好歹是按程序,是可預知的。最可怕的就是通過非正常程序對你施壓,這些危險是你不可預知的。」他直言,在他所做的調查報道中,會有三、四成因各種外力干擾而夭折,讓他和報社倍感無奈。簡光洲有覑與王克勤類似的感慨:中國的偵查記者太少了。

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