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香港特區政府隱瞞主要官員訪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香港特區政府隱瞞主要官員訪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為吳克儉解畫 林鄭:教局溝通誤會 (《明報》,21/07/2012)


【明報專訊】教育局長吳克儉低調訪京與國家教育部長袁貴仁談國民教育,全程未有向公眾通報,惹起廣泛批評。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解釋,教育局內部溝通有誤解,把司局長出訪不超過24小時,毋須作署任安排的規定,與發放新聞稿的要求混淆,「可能有少少混亂」。她強調國民教育並非洗腦,新學年不會強制推行,相信教育界能培養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

「禮節性拜訪 早已安排」

林鄭月娥昨巡視麗大道塌樹現場後主動提及國民教育風波,她否認吳克儉秘密上京,強調只是禮節性拜訪,早已安排,指官員出訪須按慣例發新聞稿公布,這次純屬內部溝通有誤會,把司局長出訪不超過24小時,毋須作署任安排的規定,與發放新聞稿的要求混淆,「可能有少少混亂」。

對於國民教育引起風波,她重申推行學科醞釀多年,讓學校以務實及循序漸進的方法在未來3年推行,「完全並不存在所謂洗腦的工作」,要求教育局加強與業界人士溝通,釋除疑慮。

本報記者昨向教育局和政府新聞處查詢吳克儉外訪前,曾否將訪京資訊通知政府新聞處,及當中出現誤會的原因等,新聞處回覆說,對政務司長的解釋沒有補充。

記協執委孔雪儀則批評林鄭月娥說法荒謬,含混其詞,把責任推搪到下屬身上,要求政府正視如何提高施政透明度。她表示,雖然政府換班,不過教育局和新聞處的人手沒有大變動,理應按慣例就官員出訪發新聞稿公布。

上京滙報 吳克儉違《基本法》(《蘋果日報》,21/07/2012)

教育局長吳克儉日前訪京並無發新聞稿公佈,惹來連串質疑。



【本報訊】教育局長吳克儉秘密上京,與國家教育部長袁貴仁談國民教育進展,各界指摘吳克儉有違《基本法》中本港教育自治的原則,竟讓中央插手香港教育。本報更發現,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本年5月帶領10多個本港大型辦學團體代表上京,與教育部副部長會面,由京官指導如何推行洗腦教育。


國民教育問題演變成政治風暴,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巡視尖沙嘴塌樹現場後主動向記者澄清,吳克儉並非秘密上京,是早已安排的禮節性官式訪問,原應出新聞稿公佈,但內部溝通有誤會,將局長離港不超過24小時便毋須署任安排,與是否須發放新聞稿搞混亂了。她重申,政府一向原則都是各司、局長的官式外訪,一定會向外公佈。

謝凌潔貞5月曾晤教育部郝平

林鄭月娥又說,德育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醞釀多年,並非要強制在9月新學年在所有小學推行,她會要求教育局在未來的日子,與教育界、學校加強溝通。國民教育事在必行,教育局常秘謝凌潔貞5月帶領10多個本港大型辦學團體代表約50人上京,包括中華基督教香港教區、佛教、基督教團體等,與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會面。

據悉,郝平表示了解本港辦學團體對國民教育科的疑慮,但沒有建議暫緩推行。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教區一份刊物透露,郝平要求辦學團體成立專責小組開發課程,直接指導如何推行國民教育。

教育局證實局方派員帶領本港教育界人士,與教育部官員和國內學者見面,目的在於提高對國情、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的認識。特首辦則說吳克儉無與京官談及政策制訂事宜。

教協會長馮偉華指摘教育局讓國家教育部直接指示辦學團體,把本港教育主權拱手相讓,令老師反感。工黨主席李卓人則批評吳克儉與內地官員討論國民教育課程,明顯違反《基本法》第136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礎上,自行制定有關教育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的條文。李卓人指吳克儉出賣「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吳克儉應公開交代。

國際記者聯會發表聲明批評港府沒有公佈官員訪問北京的行程,違背慣常做法,剝奪公眾知情權,令人擔心梁振英實施愚民政策。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吳克儉上京密談國民教育 主動倡會面 張文光轟淪為京治 (《明報》,20/07/2012)




【明報專訊】教育局今年9月硬推國民教育課程演變成政治風波,教育局長吳克儉前日被內地教育部「踢爆」周一晚低調訪京,翌日與教育部長袁貴仁會面,但教育局全程並無對外主動發布,惹起中央干預本地教育的質疑。教育局昨接受查詢時終承認此行曾談及國民教育,但只屬禮節會面。記協譴責吳克儉在敏感時刻官式訪問北京,卻不公布訪問行程,削弱公眾知情權;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更炮轟本港教育已淪為京治,違反《基本法》下本地教育自治原則。

國家教育部周三在官方網站發布部長袁貴仁周二與吳克儉會面,雙方談及兩地教育合作和交流,包括高等教育合作等,並無透露是否談到國民教育。教育局發言人昨接受查詢時承認,會面談及國民教育,「內容主要是匯報港府已公布課程指引,並將以實務及循序漸進方式在學校推行」。發言人稱,在1小時的會面,雙方亦談及多項事宜,包括提出希望繼續讓文憑試畢業生免試投考部分內地高等院校。

官隻字不提 昨日始承認

教育局發言人證實,此次會面由吳克儉主動提出,表示吳克儉上任後,希望在7月20日前禮節訪京,回港再跟進文憑試放榜,因此確定本周一晚啟程,周二與袁貴仁會面後晚上返港,離港不足24小時,故沒有刊憲安排官員署任。

特區駐京辦昨早接受傳媒查詢時一度稱不知道吳克儉曾訪京,其後於傍晚澄清,早前獲取的資訊不完整,承認有為教育局長一行安排交通,至於吳的行程及住宿則由教育局安排。

吳克儉成為特區新政府首名訪京問責官員,較特首梁振英還要早,行蹤極低調,新聞處全程無交代,直至教育部事後發稿,公眾才得悉安排。

相對前任教育局長孫明揚5年前上任,至當年9月才率百多名本港教育代表訪京,出發前後都有透過政府新聞處交代行程及發出相片,兩次訪京的透明度明顯迥異。

記協譴責削公眾知情權

記協昨發表聲明,譴責政府不公布吳克儉的訪京行程,擔心開壞先例,加上國民教育科在社會引起極大爭議,吳在敏感時刻官式訪京,應向公眾交代,事件亦削弱公眾知情權。時事評論員李鵬飛指出,中央從來是一國先於兩制,「一國兩制只是聽就算」,特區政府的實際行動已令其失去威信。

李鵬飛﹕特區政府自威信

剛成為行政會議成員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認為,國民教育課程討論多時,課程亦容許討論六四等議題,毋須暫緩推行,「要做就做」,不會特別在行會提出討論。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批評這次秘訪北京是企圖隱瞞,「如今正揭示國民教育課程、教材以至大腦均來自中央,比西環治港還要慘」,直斥做法有違《基本法》下本地教育應由香港自治、而非與中央討論的原則。他說,教協會發動連串行動抗爭,包括發動教師參加本月29日大遊行,呼籲教師回收國民教育教學手冊等。


秘密訪京接旨洗腦 吳克儉賣港 (《蘋果日報》,20/07/2012)




【本報訊】正當港人憂慮教育局在新學年強推洗腦式國民教育,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卻在沒公佈下,本周二秘密訪京,晤國家教育部長袁貴仁。教育局昨日更證實,吳克儉訪京期間談及國民教育課程指引。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香港教育政策屬港人治港承諾下特區自治管轄範圍,吳克儉向中央請示推行國民教育,是出賣香港。


根據《基本法》,除國防、外交由中央政府負責,第136條訂明,香港特區政府自行制定教育政策。記者:彭美芳、白琳、袁樂婷

據了解,吳克儉率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及數名官員,本周一晚離港趕京,翌日與袁貴仁會面一小時,周二晚返港,一直無公佈行程。教育部在會面後的周二晚深夜透過網站發放會面消息,本港傳媒才得知吳克儉訪京。

「接完聖旨洗腦會更紅」

教育局至昨日傍晚證實吳克儉是次「禮節性訪京」,並解釋此行是要在中學文憑試今日放榜前,討論文憑試畢業生豁免內地高考直接申請內地大學。

不過,教育局的書面回應最後一段承認「就國民教育方面,會面只談及特區政府已公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並將以實務及循序漸進方式在學校推行」。

而吳克儉周二晚回港後,翌日即會見傳媒,與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劃清界線,手持該中心出版近期引發輿論強烈批評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指手冊與教育局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指引無關,強調不能將手冊內容與國民教育科畫上等號。

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吳克儉作為問責局長,應公開上京,向內地官員反映香港民情,「要話畀中央知,香港好多人反洗腦教育,我哋有能力自決,唔要中央介入,唔想見到更紅嘅香港」。

他批評吳克儉出賣香港,破壞一國兩制,「更加證明洗腦教育係梁振英四大政治任務之一,吳克儉接完聖旨,洗腦教育可能會更加紅」。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批評,吳克儉在國民教育科爭議未平的敏感時間,赴北京與教育部討論香港國民教育科,已違反一國兩制,港人自治的原則,「吳克儉之前故意隱瞞訪京嘅事實,喺咁敏感時候去北京,好明顯國民教育係主菜,聽中央對香港啲命令,做法出賣港人自治權利。」他要求吳克儉公開交代行程內容。

調查:半數港生不想回歸

發起7.29遊行要求當局撤回國民教育科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昨日對吳克儉訪京談國民教育科感到憤怒,「上京有咩咁秘密,香港人唔知得呢?家反對國民教育科嘅聲音越來越大,吳克儉一定係覺得政治壓力太大,所以先向北京求助」。黃之鋒認為本港反對國民教育科的聲音浩大,已觸動京官神經。

號召家長聯署登廣告要求港府撤回國民教育科的「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表示,本港官員上京是常有的事,質疑為何不公開行程,應該交代。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梁振英班子的官員持續出現「語言偽術」的政治化妝,只會進一步降低港人對政府信任。

親北京的新青年論壇與龍願兩岸交流中心,昨日則發表一項調查,指訪問了2,540名港澳及台灣大專生,結果一半香港受訪學生認為香港應繼續由港英政府管治,不應回歸中國;51%的人認為香港在殖民管治時期,較香港回歸後享有更高的民主;只有10.8%香港學生認為鴉片戰爭是殖民主義者的侵略行為。

負責調查的機構建議將歷史科變成高中必修科,認為較推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重要。



記協恐立先例削知情權

【本報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本周二上京「禮節性」訪問,港人一直被蒙在鼓裏,至國家教育部前天出稿「自爆」,港人才得知。香港特區政府的駐京辦和新聞處昨天早上仍對外聲稱不知情,教育局延至傍晚才向傳媒解釋。記者協會發聲明,譴責新一屆特區政府隱瞞吳克儉秘密訪京,擔心立下壞先例,削弱公眾知情權。

新政府透明度「極其惡劣」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今次吳克儉離港不足24小時,能隨時與本港同事電話溝通,因此沒對外公佈或安排署任。駐京辦昨晚主動向本報「澄清」,駐京辦負責向吳提供車輛,行程及住宿由教育局負責,反稱有電子傳媒「誤解」其意思。

記協指出,根據以往慣例,局長外訪事前會發新聞稿,並透過駐京辦通知本港駐京傳媒採訪。例如去年8月保安局時任局長李少光拜訪外交部及公安部官員,本港駐京記者可在北京向李發問。

記協批評,特首梁振英多次聲稱重視新聞自由,但施政半個月,即立下壞先例;今次吳克儉訪京,《人民日報》昨早也有報道,反映新特區政府透明度「極其惡劣」,「特區政府這次秘而不發吳克儉訪京的消息,嚴重損害市民知情權」。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公眾對國民教育科充滿疑慮,在此敏感時刻吳克儉暗中與內地官員會面必引起社會不滿,「究竟交流啲乜呢?有冇達成關於國民教育嘅秘密協議呢?一定要公開交代」。

林鄭指吳克儉訪京屬禮節性拜會 (「有線寬頻」,20/07/2012)

林鄭指吳克儉訪京屬禮節性拜會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88355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記協譴責特區政府隱瞞主要官員訪京行程 (「香港記者協會」,19/07/2012)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日前訪問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會面,但新任特區政府沒有按照以往慣例,在局長外訪前夕發出新聞稿,並透過駐京辦公室通知駐京的香港傳媒採訪。記協譴責特區政府隱瞞吳克儉訪京行程,擔心新一屆官員開壞先例,進一步削弱公眾知情權,要求當局承諾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

吳克儉本周一 (7月16日)晚抵京,周二 (7月17日)拜會官員,教育局局長新聞秘書解釋,吳克儉此行是禮節性拜訪。本會翻查政府新聞處紀錄,發現上屆政府多名問責局長訪京作禮節性拜訪,都會透過特區政府駐京辦通知本港駐京傳媒,例如去年八月十八日,時任保安局長李少光拜訪外交部、公安部官員,本港駐京傳媒可在北京向李少光發問。

近日國民教育引起社會極大爭議,吳克儉在這敏感時刻作官式訪問,有必要向公眾清晰交代訪京之行。特區政府這次秘而不發吳克儉訪京的消息,嚴重損害市民知情權,也明顯違背了特區政府一直強調的開放、公開及透明的施政方針。

這次吳克儉「秘密」訪京,部分香港傳媒只是事後從教育部網站得悉,內地《人民日報》的網上平台「人民網」也於早上刊登有關消息,但政府新聞處事後亦沒有發稿,事件反映新特區政府的透明度極其惡劣。

特首梁振英上任後多次表示,十分重視新聞和採訪自由,他在競選期間又簽約章承諾捍衛新聞自由,但新政府施政只是半個月多,便發生問責官員訪京而不通知傳媒的惡例,令人擔心梁振英會否信守諾言。本會促請特區政府公開交代事件,並承諾日後所有官員活動都要事前通知傳媒,以確保市民知情權不受損害。

香港記者協會

七月十九日

吳克儉被爆秘密上京 (《蘋果日報》,19/07/2012)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突然強調《國情手冊》與國民教育科無關。 司徒世華攝

【本報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率團訪京,與教育部長袁貴仁見面。袁指示吳「促進香港與國家的繁榮發展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吳回應稱願與教育部緊密合作。消息前日經教育部網頁發放,特區政府卻沒有公佈吳克儉上京。吳克儉回港後,昨日即與備受爭議的國民教育教學手冊劃清界線。

突與《國情手冊》劃清界線

由教聯會撐腰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早前《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教材充斥洗腦謬論,引起全城憤慨,為免該手冊拖垮當局推行國民教育,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突然劃清界線。

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每年獲教育局逾千萬元資助,中心出版的《國情手冊》內容偏頗。吳克儉昨出席活動後忽然「快閃式解畫」,交代《國情手冊》於今年3月出版,比教育局出版的國民教育科指引早一個月面世,手冊不可能是根據國民教育編寫,「將手冊同呢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畫上同等嘅句號呢,係有誤導嘅成份。」不擅詞令的他把「等號」說為「句號」,急於用英文重複,匆匆逃離會場。

教協會長馮偉華認為吳克儉現時急於「拆彈」,「去年5月已推出指引諮詢稿,唔可以話兩者冇關係,明顯係政治任務,呃唔到香港人。」此外,傳媒踢爆教育局08年透過「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問卷,要求全港中小學評估學生的愛國心,但問題設計偏頗。該局重申句子參考國際慣用例子。

吳克儉秘赴京晤教育部長 (《明報》,19/07/2012)



【明報專訊】內地教育部昨突然公布,本港教育局長吳克儉前日(17日)到北京會見教育部長袁貴仁,袁貴仁除祝賀吳克儉任命外,雙方討論兩地合作交流,袁希望吳克儉領導教育局凝聚共識,推動兩地教育交流與合作,但公布並無披露雙方是否有談香港國民教育課程。

吳克儉(圖)昨午忽然會見傳媒10多分鐘,他表示,對於早前被指偏頗的國民教學手冊,出版日期是今年3月,但局方的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是4月底出版,因此手冊不可能根據課程編寫,將「手冊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畫上等號是有誤導成分」。

教院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總監莫慕貞昨表示,當年擬定問卷的目的只在於反映香港學生在各方面的情,向學校提供香港整體的主流數值(norm),讓學校自評。她強調,當年多次提醒學校得分高低不反映好壞,「norm亦不一定等於好」,不同社會環境下數值亦可能不同。她又澄清,當年採用IEA的問卷時,發現當中12條問題有3條不適合香港使用,最後決定使用餘下9條,過程中教育局亦採納了他們的意見。

吳克儉到北京提港推國民教育 (「有線寬頻」,20/07/2012)

吳克儉到北京提港推國民教育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8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