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記者要企硬 (《壹週刊》,28/06/2012)


潘福炎六十二歲,亞視六君子之首,現退休

回歸十五年間,香港的新聞自由多次備受考驗,有老闆干預新聞部操作,也有記者自我放棄編採獨立。新聞界多次傳出自我審查和淡化敏感題材篇幅的事件。如今,新聞自由在步步退縮,「溫水煮蛙」式地被收窄。每當新聞自由受嚴峻考驗,記者風骨就是唯一的籌碼。香港新聞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一九九四年「亞視六君子事件」。當年亞洲電視購入西班牙電視台一套關於六四的紀錄片,被管理層禁播,六名亞視新聞記者(包括:潘福炎、徐佩瑩、 李玉蓮、劉國華、呂雲生、盧永雄)憤而辭職。六君子之首的潘福炎已是老行尊,翻過中英談判、六四事件、移民潮的重要歷史篇章。當年他腰骨筆挺,禁播事件發生了,說辭職就辭職。十八年後的今天,潘福炎六十二歲並已退休。但提到近年新聞操守的褪色,潘福炎仍老馬有火。十八年間,香港的新聞自由似乎不復當年勇。假如禁播六四紀錄片的事發生在今天,又有幾多前線記者敢於走出來反抗?

新聞自由褪色

香港記者協會週日公布的調查,百分之八十七的受訪新聞從業員認為,曾蔭權治下的新聞自由有所倒退,比○七年多出二十八個百分點,皆因政府收緊資訊發放、警方阻礙傳媒採訪。回歸前「記者快過警察」第一時間趕赴案件現場,但現在突發新聞買少見少,九成以上的突發訊息已被警方封鎖。

今年七一前夕,《南華早報》簡單處理李旺陽「被自殺」新聞。與梁振英關係友好的《明報》先後揭發唐英年、梁振英僭建醜聞,但報紙的公信力備受質疑。梁振英善於利用傳媒,他上任後會否進一步收拾媒體引起關注。潘福炎也擔心:「我怕他性格太『大作為』,驚佢好強政勵治,作風太主觀太剛愎自用。」他希望梁振英對待新聞機構最好的做法是:「你不懂得就別去觸碰它。」但潘福炎卻對香港人有信心,認為港人對言論自由和法治等核心價值的捍衞意識,比九七前強烈得多,不會坐以待斃。潘舉例,李旺陽事件後,幾萬港人上街聲討,令他深受感動:「香港人好犀利,看到不公義的事,雖然唔識李旺陽,都走出來。」

神化領導人

回歸十五年,潘福炎最看不過眼就是領導人新聞氾濫:「溫家寶出訪,無論去到哪裡,電視台天腳底都要跟去,長達三分鐘的頭條,影吓領導人跑步,言之無物,變相是傳媒自我矮化。」他說,新聞篇幅的考慮,不應因為是國家領導人就做大。「傳媒下意識覺得領導人好重要,像皇帝一樣,是一種潛意識的封建主義在發酵。」對於李克強去年八月訪港,警員用手擋着攝影記者鏡頭釀衝突,事後警務處長曾偉雄竟說出「黑影論」,潘更是啼笑皆非。他指,稍有電視新聞常識的人都知道,攝影記者要拍攝示威者被抬走,必須站遠一點才能拍到全景,要做到警察的手卡在攝錄機上,肯定不是記者走近警察,而是警員主動走向記者。他說,警方把採訪區設到老遠,把反對聲音隔絕,是一種倒退:「心態是國家領導人不容許有任何冒犯,覺得領導人來好大陣仗。」

去年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兩名資深新聞部高層態度曖昧,有人說是老闆插手影響新聞部,亦有說記者堅持力度不足。潘老不願意直接批評,卻說:「有啲新聞原則要堅守囉,如果我自己唔相信這一則新聞,我會說over my dead body!(寧死不從)」他說,新聞底線是要堅持的,勸勉記者要保持警覺,遇到有干預新聞底線的事,不應習以為常,否則如同溫水煮蛙。潘福炎回憶殖民時代,港督親民得多。他說,一次前港督衞奕信探訪亞視新聞部,大家像沒事發生一樣,如常工作:「沒什麼特別,不會找人列隊歡迎,不會弄什麼橫額,他像普通人一樣,和我們閒聊幾句。」他說,英國民主社會官員作風簡樸,不像中國官要耍官威:「中國式是芝麻綠豆官員來,也要有排場去歡迎,曾偉雄就是把大陸那套搬來香港,香港最驚係中國化。」他警告,今次七一領導人再訪港,將會是一場考驗,奉勸警方要對傳媒鬆手一點。

不要口號式報導

對於近年傳媒操守,潘福炎說自己是老派記者,重視採訪要抽離客觀,態度持平,難以接受近年報章取態,未採訪先定性,把社會議題簡化成非黑即白:「有時把被訪者一棍打死是太武斷太片面,或者把新聞變成口號式propaganda (宣傳),直接介入事情發展,或強化官民衝突,這些處理,我們那一輩記者是過不了自己的關。」六四事件發生時,潘福炎的亞視新聞部下屬,留守在廣場裡的公廁直到最後一刻,打動全港市民。對於國家發展,潘老亦深有感受。他說,回歸之後,見到神九升空北京奧運,自己沒有興奮:「中國GDP上升、建的大廈高一點,不過是物質增長。有朝一日,如果劉曉波可以像昂山素姬一樣去奧斯陸領和平獎,才是會令萬人感動的事。一個國家是否真正的『大國』,乃看它是否尊重人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