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400親友送別羅孚 女兒:永遠以你為榜樣 (《蘋果日報》,25/05/2014)

 羅孚女兒海呂形容父親是工作狂,在《大公報》工作時一年只放一日半至兩日假。
羅孚遺孀吳秀聖(中)。

【本報訊】曾主理《大公報》和《新晚報》的傳奇左派報人羅孚,今日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他加入中共,參與左派「反英抗暴」運動,大半生愛黨,八十年代卻被誘到北京開會被捕,遭軟禁十年才回港。晚年他為過左行為道歉,但始終沒有解釋是否因做間諜被捕。女兒海呂稱家人堅信父親,「永遠以你為榜樣」。

記者:倪清江 麥志榮

羅孚本月2日在家中離世,享年93歲。羅家昨在香港殯儀館舉行追思會,今日中午出殯。靈堂中央放着羅老總遺照,上有「福壽全歸」四字,近百花牌放滿靈堂,近400名親友出席,多是羅的舊下屬,以及學界、政界和報界老朋友,包括《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筆名「小思」的作家盧瑋鑾、時事評論員程翔、作家陶傑和副廣播處長戴健文等。

每年只放一至兩日假

羅孚女兒海呂昨在追思會上稱父親是工作狂,平日生活樸素,把書、報紙和雜誌放入一個舊國貨公司膠袋便上班,「成日唔喺屋企,每日工作10幾小時,晚上10點回家,經常繼續工作至凌晨3、4點。一年同我哋食飯次數,十隻手指數得晒」。她最近才知道《大公報》年假僅三日,他每年只放一日半至兩日,平日無間斷上班。

晚年明白愛國不是愛黨

六十、七十年代內地文化大革命,本港左派發動「反英抗暴」運動,海呂透露,羅孚當時常要出席統戰活動和宴會,忙個不停。由於是核心人物,羅家戰戰兢兢,家中有兩條木,為防有人來襲擊時可還擊。

羅孚81年參加一個有台灣代表的晚宴,82年5月被召到北京開會,竟受到審查,翌年被判刑十年,即獲假釋,但被軟禁至93年才回港。海呂說事件影響甚大,尤其大哥海星最受影響,「有啲人唔再同我哋來往,甚至喺街上見到當見唔到」。

羅孚為甚麼被捕,真相始終未明,海呂說:「對爸爸係絕對信任,冇懷疑過佢,家人永遠以你為榜樣。」有指羅孚為美國做間諜,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在追思會上說,他多次旁敲側擊向羅探聽被捕原因,「佢冇講得好清楚,就算佢本自傳都冇講。佢唔太重視自己得失,而係想講真誠嘅血、赤誠嘅血,如果冇獨立思考,會變成嘔血。」

追思會司儀昨簡述羅孚生平時,提及他在93年於專欄為67年領導反英抗暴過左行為道歉。羅孚兒子海雷說父親晚年勇於面對歷史,明白愛國不是愛黨,又是很多人的伯樂,教子女憑良心做人。內地官方中新社昨有報道羅孚追思會,指他是資深報人,沒有提及間諜罪事件。


大批親友昨晚出席追思會,緬懷羅孚傳奇一生。 李家皓攝

「徒弟」曾德成無現身 僅送花牌

【本報訊】一代報人羅孚昨晚設靈,各界不分左、中、右均親臨致祭。羅孚擔任左報高層時一手提拔的「徒弟」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卻未有現身追思會,正在休假不在港的他送了一個花牌,而花牌亦避嫌只署上個人名義,無提民政事務局長的官方身份。

羅孚曾任《大公報》副總編輯及《新晚報》總編輯,當年任職《大公報》記者的曾德成是獲重點培育的第二梯隊。

82年羅孚被中共指為間諜,判監十年,據說曾德成即時與舊上司劃清界線。昨晚靈堂上,也只見曾德成以個人名義致輓的「風範猶存」花牌,他本人則始終未有現身。

其他左派機構方面,亦只見《大公報》、中通社及廣西蒙山縣政府有送花牌,其他左派報章、中聯辦及各左派政治人物均未有任何表示。本港官方機構則有政府新聞處及香港電台送上花牌。羅孚一手捧紅的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亦有送上花牌悼念。

靈堂右方是89年六四事件後一度流亡海外的內地學者劉再復所寫「受傷更明道,一生耿直正直,後期真精彩」、「落難成正果,止于大徹大悟,晚節顯輝煌」輓聯。



懷念羅孚紀念冊節錄

新晚報前副總編輯 鄭紀農
羅老總的辦報方針十分明確,《新晚報》必須「開門辦報」,類似今日的新聞互動。

時事評論家 李怡
他是香港左派文壇的一代宗師。他代表有理想的文化人對中共所有宣傳徹底質疑,對中共的幻想全然破滅。

作家 陶傑
由人性而誤陷黨性,然後由黨性的泥淖掙扎以圖回歸人性,就是羅老先生一生令人欷歔的故事。

作家 顏純鈎
羅老總是典型的老共產黨員……折騰大半生,在理想和政治現實之間徘徊,晚年遭逢巨變,徹悟理想之虛妄,政治之嚴酷。


羅孚2011年重訪《大公報》。 紀念冊圖片

紀念冊總括一生行事風骨

【本報訊】羅孚家人編印了一本紀念冊,收集羅孚遺照及親友所寫悼念文章,紀念冊以「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羅孚」為題,總括了羅孚一生行事風骨。

作風開放 毫無架子

紀念冊的兩句題辭,是羅孚1983年因間諜罪被扣北京時,內地作家聶紺弩送贈給他的七言律詩最尾兩句。聶紺弩本人也曾因文革被判監九年。詩的頭兩句「浮雲天際亂群烏,咄咄書空小豎儒」,正是為同病相憐的羅孚抱不平。

羅孚《大公報》及《新晚報》前同事在紀念冊中追憶「羅老總」當年領導報章,作風開放,敢於靈活創新。陶傑父親、《大公報》前副總編輯曹驥雲稱羅孚雖是高層,為人毫無架子,對下屬也不拘一格,提拔人材。

羅孚的文友對他致以極高評價,李怡稱他為「左派文壇一代宗師」;劉銳紹也稱「羅孚沒有被俘,頭腦沒有被擄」。羅妻的同父異母妹妹吳彬撰文指出,六十年代內地災荒,羅孚雖非富裕,竟連續22年每月匯款200元給她們,恩情畢生難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