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高瑜涉泄「國家秘密」遭刑拘 上月底失蹤 央視播認罪片段 (《明報》,09/05/2014)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據官方公布的消息,相信該「秘密文件」正是《明鏡》周刊9月號刊出的9號文件全文。(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4月下旬就失蹤的內地獨立女記者高瑜的下落昨日終於大白於天下,北京警方指她涉嫌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將其刑事拘留。高瑜成為「六四」25周年前夕又一名被拘異見人士。中央電視台昨日播出高瑜在看守所內悔罪片段。根據官方描述,相信高瑜是因傳播去年中共9號文件《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况的通報》而被入罪,該文件警告,要注意「西方憲政民主」、「西方新聞觀」等「錯誤思潮」。該文件曾被總結為「七不講」。

料為9號文件「七不講」

官方新華社報道,去年8月,某境外網站全文刊發一份中央機密文件,隨後多家網站轉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北京警方成立專案組後,鎖定了「嫌疑人」高瑜,並於今年4月24日拘捕她。報道指,高瑜承認去年6月從他人處獲得該機密文件影印件,將內容逐字輸入成電子版保存,並交給一家境外網站負責人。

央視昨日播出一段「警方提供畫面」,顯示警方進入高瑜家中搜查,並拍攝其身分證畫面。片段中還有高瑜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自述的畫面,其面部被模糊處理。鏡頭中的高瑜說:「我認為,我做的是觸及法律的事,危害了國家利益。我這一點是做的非常錯誤的。」她隨後稍微口吃地表示:「我、我、我,我是誠心誠意接受教訓的。而且,呃,要認罪。」畫面中,現年70歲的高瑜身穿囚衣,但未戴手銬,自述後在一份筆錄上簽字並打手指模。

「我是誠心誠意接受教訓的」

根據官方提供的消息,一般相信高瑜被指泄露的「機密文件」是美國「明鏡新聞網」去年8月刊出的《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况的通報》,即是中央辦公廳9號文件。文件指出,當前內地意識形態情况複雜、鬥爭尖銳,需要注意7種「錯誤思潮和主張」,包括宣揚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經濟的新自由主義、西方新聞觀、以重新評價歷史為名的歷史虛無主義,以及質疑改革開放。文件指出,西方勢力透過連串行動挑戰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包括聯署呼籲釋放政治犯、平反六四、「炒作」官員財產公開,以及散播政治謠言、抹黑黨和國家領導人等。

法學博士張雪忠昨日在網上撰文指,《保守國家秘密法》定義的國家秘密,是「依照法律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定一定範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而「法定程序」僅限國家機關依照法律進行的程序,政黨無權定義國家秘密。因此,高瑜公布的文件不屬國家秘密。

法學者:黨文件非國家秘密

「六四」25周年前夕,當局對異見人士拘押頻仍,周二(6日)宣布刑拘維權律師浦志强後,前天又以走私罪重判計劃出版《中國教父習近平》的73歲香港書商姚文田。《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最近住在上海,被告知6月5日前不得返回北京。

明報記者


央視新聞播出高瑜身分證。(電視畫面)

黨內保守派向開明派示警

【明報專訊】繼許志永被判刑及浦志強被捕後,以敢言著稱的內地資深記者高瑜被捕的消息,昨日引起海內外關注內地政局人士的另一番議論。儘管高瑜失蹤的消息4月底已廣泛流傳,但高瑜昨在中央電視台鏡頭前,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疑犯身分,以低沉的聲音自述「誠心誠意」地「接受教訓」、「認罪」的片段,仍教人感到震撼。

涉事文件曾廣泛流傳

外界普遍相信,央視報道中高瑜向境外網站所泄露的「密」,是指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9號文件」。據悉,文件雖有傳達到地廳級限制,但並無列明密級。儘管高瑜罪名為泄密,但有論者認為,看過「9號文件」的人很多,消息也廣泛流傳,泄密或只是一個藉口,高瑜被捕的真正原因,不排除是因其在境外發表的文章,多篇矛頭直指習近平。

問題是,高瑜撰寫大膽辛辣的政論文章非自今日始,甚至有曾與她接觸多次的記者表示,她彷彿有一種「背有靠山而不慌」的自信,而此刻她的被捕,可能是對高瑜及她背後相對傾向自由和民主圈子的警告,甚或劍指向她「爆料」和一直「保護」她的黨內一些「開明派」退休老人或現職官員。如此一來,自由派的聲音將進一步被抹殺,整個社會有進一步趨向保守的危險。

高瑜大膽爆料 或有靠山

高瑜在德國之聲「北京觀察」專欄發表失蹤前最後一篇文章〈黨性VS人性(上篇)〉中指出,中組部前常務副部長李銳撰寫的《胡耀邦傳》三卷的序,摘錄了胡耀邦在1979年6月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的發言:「我奉勸同志們不要抓人來鬥,更不要抓人來關。敢於大膽提出這些問題的人恐怕也不在乎坐牢。魏京生抓了3個多月,至今沒有作過檢討。聽說他現在還在絕食。一死就會在群眾中成為烈士,是人們心中的烈士。」

被捕前撰文論胡耀邦魏京生

關於胡耀邦的結局,乃至是魏京生後來的遭遇,眾所周知。但七十高齡的高瑜,究竟被捕後會否被判重刑?甚至老死獄中?其〈黨性VS人性(下篇)〉還有無機會發表?何年何月能得以發表?似乎存乎執政者一念之間。這一念,可以是天堂,可以是地獄。

明報記者 蔡志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