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4) 羅孚逝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4) 羅孚逝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400親友送別羅孚 女兒:永遠以你為榜樣 (《蘋果日報》,25/05/2014)

 羅孚女兒海呂形容父親是工作狂,在《大公報》工作時一年只放一日半至兩日假。
羅孚遺孀吳秀聖(中)。

【本報訊】曾主理《大公報》和《新晚報》的傳奇左派報人羅孚,今日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他加入中共,參與左派「反英抗暴」運動,大半生愛黨,八十年代卻被誘到北京開會被捕,遭軟禁十年才回港。晚年他為過左行為道歉,但始終沒有解釋是否因做間諜被捕。女兒海呂稱家人堅信父親,「永遠以你為榜樣」。

記者:倪清江 麥志榮

羅孚本月2日在家中離世,享年93歲。羅家昨在香港殯儀館舉行追思會,今日中午出殯。靈堂中央放着羅老總遺照,上有「福壽全歸」四字,近百花牌放滿靈堂,近400名親友出席,多是羅的舊下屬,以及學界、政界和報界老朋友,包括《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筆名「小思」的作家盧瑋鑾、時事評論員程翔、作家陶傑和副廣播處長戴健文等。

每年只放一至兩日假

羅孚女兒海呂昨在追思會上稱父親是工作狂,平日生活樸素,把書、報紙和雜誌放入一個舊國貨公司膠袋便上班,「成日唔喺屋企,每日工作10幾小時,晚上10點回家,經常繼續工作至凌晨3、4點。一年同我哋食飯次數,十隻手指數得晒」。她最近才知道《大公報》年假僅三日,他每年只放一日半至兩日,平日無間斷上班。

晚年明白愛國不是愛黨

六十、七十年代內地文化大革命,本港左派發動「反英抗暴」運動,海呂透露,羅孚當時常要出席統戰活動和宴會,忙個不停。由於是核心人物,羅家戰戰兢兢,家中有兩條木,為防有人來襲擊時可還擊。

羅孚81年參加一個有台灣代表的晚宴,82年5月被召到北京開會,竟受到審查,翌年被判刑十年,即獲假釋,但被軟禁至93年才回港。海呂說事件影響甚大,尤其大哥海星最受影響,「有啲人唔再同我哋來往,甚至喺街上見到當見唔到」。

羅孚為甚麼被捕,真相始終未明,海呂說:「對爸爸係絕對信任,冇懷疑過佢,家人永遠以你為榜樣。」有指羅孚為美國做間諜,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在追思會上說,他多次旁敲側擊向羅探聽被捕原因,「佢冇講得好清楚,就算佢本自傳都冇講。佢唔太重視自己得失,而係想講真誠嘅血、赤誠嘅血,如果冇獨立思考,會變成嘔血。」

追思會司儀昨簡述羅孚生平時,提及他在93年於專欄為67年領導反英抗暴過左行為道歉。羅孚兒子海雷說父親晚年勇於面對歷史,明白愛國不是愛黨,又是很多人的伯樂,教子女憑良心做人。內地官方中新社昨有報道羅孚追思會,指他是資深報人,沒有提及間諜罪事件。


大批親友昨晚出席追思會,緬懷羅孚傳奇一生。 李家皓攝

「徒弟」曾德成無現身 僅送花牌

【本報訊】一代報人羅孚昨晚設靈,各界不分左、中、右均親臨致祭。羅孚擔任左報高層時一手提拔的「徒弟」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卻未有現身追思會,正在休假不在港的他送了一個花牌,而花牌亦避嫌只署上個人名義,無提民政事務局長的官方身份。

羅孚曾任《大公報》副總編輯及《新晚報》總編輯,當年任職《大公報》記者的曾德成是獲重點培育的第二梯隊。

82年羅孚被中共指為間諜,判監十年,據說曾德成即時與舊上司劃清界線。昨晚靈堂上,也只見曾德成以個人名義致輓的「風範猶存」花牌,他本人則始終未有現身。

其他左派機構方面,亦只見《大公報》、中通社及廣西蒙山縣政府有送花牌,其他左派報章、中聯辦及各左派政治人物均未有任何表示。本港官方機構則有政府新聞處及香港電台送上花牌。羅孚一手捧紅的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亦有送上花牌悼念。

靈堂右方是89年六四事件後一度流亡海外的內地學者劉再復所寫「受傷更明道,一生耿直正直,後期真精彩」、「落難成正果,止于大徹大悟,晚節顯輝煌」輓聯。



懷念羅孚紀念冊節錄

新晚報前副總編輯 鄭紀農
羅老總的辦報方針十分明確,《新晚報》必須「開門辦報」,類似今日的新聞互動。

時事評論家 李怡
他是香港左派文壇的一代宗師。他代表有理想的文化人對中共所有宣傳徹底質疑,對中共的幻想全然破滅。

作家 陶傑
由人性而誤陷黨性,然後由黨性的泥淖掙扎以圖回歸人性,就是羅老先生一生令人欷歔的故事。

作家 顏純鈎
羅老總是典型的老共產黨員……折騰大半生,在理想和政治現實之間徘徊,晚年遭逢巨變,徹悟理想之虛妄,政治之嚴酷。


羅孚2011年重訪《大公報》。 紀念冊圖片

紀念冊總括一生行事風骨

【本報訊】羅孚家人編印了一本紀念冊,收集羅孚遺照及親友所寫悼念文章,紀念冊以「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羅孚」為題,總括了羅孚一生行事風骨。

作風開放 毫無架子

紀念冊的兩句題辭,是羅孚1983年因間諜罪被扣北京時,內地作家聶紺弩送贈給他的七言律詩最尾兩句。聶紺弩本人也曾因文革被判監九年。詩的頭兩句「浮雲天際亂群烏,咄咄書空小豎儒」,正是為同病相憐的羅孚抱不平。

羅孚《大公報》及《新晚報》前同事在紀念冊中追憶「羅老總」當年領導報章,作風開放,敢於靈活創新。陶傑父親、《大公報》前副總編輯曹驥雲稱羅孚雖是高層,為人毫無架子,對下屬也不拘一格,提拔人材。

羅孚的文友對他致以極高評價,李怡稱他為「左派文壇一代宗師」;劉銳紹也稱「羅孚沒有被俘,頭腦沒有被擄」。羅妻的同父異母妹妹吳彬撰文指出,六十年代內地災荒,羅孚雖非富裕,竟連續22年每月匯款200元給她們,恩情畢生難忘。

子憶羅孚身教 悟愛國需理智 各界名人追思報界伯樂 (《明報》,25/05/2014)

 傳奇報人、《新晚報》前總編輯羅孚昨舉行設靈及追思會,逾200名來自政界、傳媒及文學界人士出席,靈堂佈置簡樸,其中右側顯眼位置放上羅孚在報社工作時一手提攜的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所致送的花圈,惟他本人昨未有現身。(余俊亮攝)
《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昨到靈堂,在弔唁冊簽名,但未有出席追思會便離去。(余俊亮攝)

【明報專訊】在報界備受敬重的《大公報》前副總編輯及《新晚報》總編輯羅孚,月初逝世,享年93歲,昨晚在北角香港殯儀館設靈及舉行追思會。這位「我行我素」的傳奇報人提攜了不少後輩,包括昨日沒有現身靈堂的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羅的四子羅海雷說,從父親畢生經歷,啟發到「愛國不一定愛黨,愛國要有理智」,並學會「憑良心做人」。

原名羅承勛的羅孚,昨午於香港殯儀館設靈,靈堂以淡綠和白色為主,橫匾為「福壽全歸」,六四後流亡美國的內地學者劉再復,為羅孚所寫輓聯,掛在靈堂右方﹕「受傷更明道,一生耿直正直,後期真精彩」、「落難成正果,止于大徹大悟,晚節顯輝煌」。

四子:學會憑良心做人

羅孚四子羅海雷昨總結父親的人生可歸納4點:成為不少人的伯樂、好奇心強、長時期有獨立思想及好肯定面對歷史。他又表示,父親的經歷啟發他「愛國不一定愛黨,愛國要有理智」,父親做人處事亦讓子女學會「憑良心做人」。追思會場刊封面,寫上著名詩人聶紺弩贈予羅父的詩句:「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羅孚」。

曾德成未現身 致「風範猶存」花圈

靈堂上放滿政界、傳媒及文學界名人致送的花圈,其中羅孚在報館曾提攜的曾德成所送花圈,寫上「風範猶存」,置於靈堂右方顯眼位置,但他本人沒有現身,其餘致送花圈者包括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政府新聞處長聶德權、《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及國學大師饒宗頤等。

眾多資深傳媒人致祭

另外,昨日不少資深傳媒人前來致祭,曾任《文匯報》駐京辦事處主任的劉銳紹,陶傑父親、《大公報》前副總編輯曹驥雲,專欄作家李怡等昨在追思會上致悼辭。其他致祭者有副廣播處長戴健文、《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大公報》社長姜在忠、資深傳媒人程翔、《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及樹仁大學新傳系主任梁天偉等。羅孚遺體今早出殯,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羅孚1948年加入共產黨,在《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職41年。羅孚於1982年被召上京開會時被捕,被指從事美國間諜活動,遭軟禁10年,1993年獲釋返港後,隨即撰文向當年受暴動影響的市民公開道歉。

 羅孚曾在《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職,圖為追思場刊內羅孚年輕時在報館工作的照片。(羅孚追思場刊)
羅孚任《新晚報》總編輯時,力邀員工查良鏞及陳文統執筆寫武俠小說,並在該報連載,二人其後成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和梁羽生。圖為羅孚夫婦(右二、右三)1993年與金庸(右一)及畫家黃永玉(左一)會面。(羅孚追思場刊)

同事喚「《新晚報》羅斯福」 幼女眼中傳奇爸爸

【明報專訊】傳奇報人羅孚21歲起在《大公報》任職,長達41年,升至該報副總編輯,兼任《新晚報》總編輯。其幼女羅海呂昨在追思會上提及父親畢生醉心傳媒工作,與家人一年同枱進餐的次數「10隻手指數得晒」。《新晚報》前副總編輯鄭紀農撰文透露,原來該報基層員工都習慣叫羅孚為「羅斯福」,加上羅沒有架子,所有員工都樂於與他相處。

醉心工作 家人吃飯年不到10次

羅孚與妻子吳秀聖育有4子1女,幼女羅海呂在追思會代表子女致悼辭時分享了父親與家人的生活逸事。她形容自己有一個「傳奇爸爸」,父親從事報業高層時醉心工作,總是晚上10時甚至凌晨3時才回家,全年正式放假可能只有3天,但他甚少病痛,從未因生病而請假,相信父親的動力來自對工作的熱愛。她又指出,父親雖愛吃肥豬肉等,但能夠保持長壽,認為與時刻保持心境平和有關。

鄭紀農在追思會場刊上撰文透露,原來羅孚任《新晚報》總編輯時,員工對他有3個稱呼:同輩會叫他「老羅」,大多人會叫他「羅老總」,但基層的員工習慣叫他「羅斯福」,總是哼着「美國有個羅斯福(總統),《新晚報》都有個羅斯福」。每當截稿後便有員工走向他問:「羅斯福,你今餐吃什麼」,羅亦沒有架子,故普遍員工都樂於與他相處。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致羅孚先生家屬 (「香港獨立評論人協會」,05/05/2014)

羅孚先生家屬:

驚悉羅孚老總逝世,本會深表痛惜和哀悼。

羅老總畢生致力新聞業發展,點評時政,立言立德,擢掖後進,作出卓越不凡的貢獻,成績有目共睹。

尤其值得敬佩的是,羅老總在其後期著作中,基於客觀探索、求實評論的精神,反思前塵往事,敢於否定自己過去的盲從附和,立足民意,批評時政,大徹大悟,勇氣可嘉。他的獨立思考,身體力行,誠為新聞界和評論界的典範。

望羅家上下節哀,保重身體。至期至盼。

香港獨立評論人協會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傳奇報人羅孚辭世 金庸梁羽生伯樂 捲間諜罪成懸案 (《明報》,03/05/2014)

 羅孚(1921-2014)
 羅孚(左)任職《新晚報》總編期間邀金庸(右)提筆上陣撰寫《書劍恩仇錄》,成就一代武俠小說大師。約半世紀後,2012年羅孚慶祝92歲壽辰,金庸亦到場祝賀。(圖片由《明報月刊》提供)
 羅孚(中)大半生為中共統戰,於1983年卻因間諜罪判刑被軟禁於北京。羅在囚期間其子羅海星(右一)亦因參與八九六四黃雀行動被捕,囚禁兩年。圖為1993年羅孚獲釋回港時一家團聚情景。(資料圖片)
 羅孚(左)與妻子吳秀聖(中)及當年只是10多歲的羅海星(右)合照。(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時間的洪流滾滾而去,人與事成為歷史。前《大公報》副總編兼《新晚報》總編輯、資深左派報人羅孚前晚離世,享年93歲。羅孚21歲於桂林加入《大公報》,其後轉職香港《大公報》並為中共統戰。他見證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新中國成立,香港六七暴動時為中共積極宣傳「反英抗暴」,卻於1983年以間諜罪名於北京軟禁10年,長子羅海星亦因營救六四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被捕。羅孚獲釋後否認當過間諜,但不願詳述內情,羅海星數年前亦患癌去世,留下多個歷史謎團。

家中安詳離世 享年93歲

原名羅承勛的羅孚,與妻子吳秀聖育有四子一女,其子羅海沙昨表示,父親患胃癌及中風,4月17日再因肺炎入院,前日下午出院至晚上在家離世。羅的家人表示,羅孚走得安詳,會儘快公布後事安排。

曾任《文匯報》駐京辦事處主任的劉銳紹表示,羅軟禁在京期間,不時到其辦公室閱讀香港報紙,其間表示新聞及言論自由甚可貴,獲釋回港後又積極撰文,批評中共弊政,改正以前盲從中共的錯失;對於間諜案,羅不願多談,只道以後會為真理繼續發聲。(見另稿)

羅孚21歲起於《大公報》任職,前後41年,加入《大公報》後同時為中共地下工作,編輯統戰刊物《反攻》,抗日期間隨該報遷往重慶。

1948年《大公報》於香港復刊,羅來港任副總編輯,後兼任《新晚報》總編,並加入共產黨,繼續為中共統戰,廣交兩岸三地文人學者,包括學者徐復觀、作家戴天、葉靈鳳、聶華苓、白先勇、畫家黃苖子等,大家暱稱他為「羅老總」。

催生《龍虎》《書劍》 成就兩大師

《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潘耀明憶述,羅孚以「絲韋」、「柳蘇」等撰寫散文,文筆細膩,而且為人謙和,樂於提掖後進,是80年代文藝界的領軍人物,更是不少作家的伯樂,最為人津津樂道是他任《新晚報》總編時,力邀副刊員工陳文統及查良鏞執筆,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二人便是後來的小說大師「梁羽生」和「金庸」。

1954年,白鶴拳師傅陳克夫向吳派太極拳掌門吳公儀挑戰,引起港澳哄動,羅遂邀陳文統(梁羽生)撰寫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於《新晚報》連載,其後邀查良鏞(金庸)執筆《書劍恩仇錄》並於《新晚報》連載。

任新晚報總編 宣反英抗暴

1967年,香港爆發暴動。羅孚除帶團往澳門考察,積極為中共宣傳「反英抗暴」,鼓動市民上街,更舉家出動放「假菠蘿」(假土製炸彈)。羅之後曾說:「很久以後才知道,反英抗暴是錯誤的。」並形容大家當年「糊裏糊塗」。

被指售機密 軟禁在京10年

逾半生擁護中共,這位老左派最後卻被中共軟禁10年。1982年羅孚獲邀上京出席交流會時被中共扣查,指他涉出售國家機密予美國的一宗間諜案,終判刑10年,在京軟禁。羅的幼子羅海雷於《我的父親羅孚》一書表示,父親不願詳述內情,但堅決道:「我從來沒收過美國人的錢。」

回港後屢撰文促平反六四

羅軟禁時於內地名為「史林安」,對八九民運「沒想到會開槍,我對北京非常失望」,長子羅海星於黃雀行動中營救民運人士被捕,監禁兩年,其後因血癌離世。羅孚於1993年獲釋,暫居美國後回港,積極撰文要求平反六四,另一名資深左報記者程翔因間諜罪被囚時,羅亦撰文為他發聲。


左派老報人曹驥雲之子作家陶傑昨憶述,羅孚(圖)於《新晚報》有一專欄名為「看章手記」,分享別人贈予他的逾千個毛澤東章的故事。(資料圖片,1993年攝)

就六七暴動公開道歉 左派首人

【明報專訊】羅孚於左派《大公報》任職41年,1967年香港暴動期間兼任《新晚報》總編輯,為中共宣傳「反英抗暴」,更曾與家人到處放「假菠蘿」,但羅孚於1993年由北京回港後,隨即撰文向當年受暴動影響的市民公開道歉,是首名公開道歉的左派人士。

曾於《文匯報》任職記者的「夫子」劉銳紹指羅孚敢於否定當年盲從的自己,需極大勇氣。

劉銳紹:否定自己 極大勇氣

羅孚於1993年3月15日在《香港當代》雜誌撰文就暴動道歉,節錄如下:「我所做的一些脫離實際的極左宣傳,總是多少起了蠱惑人心的欺騙作用的……我願借此公開表示我的歉意和懺悔!親愛的朋友們,犧牲了和還健在朋友們,我向你們致敬!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們,當年受過損失和不便的人們,我向你們致歉!……我不要求原諒,因為我自己並不原諒自己。」

劉銳紹憶述,羅孚曾談及六七暴動,形容「當時在共產黨的文化扭曲下,好多左派中人都似醉咗,莫名其妙去順應上級指示」。

羅孚又說商台播音員林彬被燒死的事件,《新晚報》竟報得「興高采烈」,批評當年任該報總編輯的自己「莫名其妙」。

報壇傳奇人物 羅孚病逝 (《蘋果日報》,03/05/2014)

 1921-2014

【本報訊】香港報壇傳奇人物,《新晚報》前總編輯羅孚,昨日凌晨於家中病逝,享年93歲。羅孚1948年加入共產黨,於香港六七暴動擔任文鬥領導,後來卻被中共控以間諜罪。軟禁10年後他深切反思,在港爭取真正民主自由。資深傳媒人程翔指,羅孚由當年盲目愛國愛黨到大膽認錯,較現時很多左派中人更有勇氣。

記者:陳沛冰 麥志榮

羅孚兒子羅海沙及羅海雷昨發表聲明,指父親去年4月再次中風,之後多次進出醫院,5月2日凌晨於家中病逝,終年93歲,離世時安詳,家人悲痛莫名。羅海沙昨說,父親曾患胃癌,4月17日因肺炎入院,前日下午出院,稍後會辦追思會。

羅孚已故兒子羅海星的太太周蜜蜜稱,家翁前日出院,但昨凌晨工人發現他停止呼吸,立即送院。他中風後說話有困難,未留下遺言。家人心情難過,要等所有子女返港後,才決定葬禮安排。羅老太情況安好。

羅孚一生崎嶇的愛國愛黨路,始於48年加入共產黨,大半生在左派報紙《大公報》及《新晚報》工作,曾宣傳大躍進、超英趕美。六七暴動期間,他出任報社鬥爭委員會執行小組組長,參與「反英抗暴」。

被控做美間諜遭軟禁10年

這忠心黨員料不到,82年被召上北京開會時被捕,翌年被控為美國做間謀,竊露國家機密,遭軟禁10年。

93年他回港後接受電子傳媒訪問時,反慶幸過去10年的遭遇,「如果我這10年,還是照樣在原來的工作上面,我又得在這講很多假話,比如說六四。要麼我就不做,六四以後,要麼我就自動掛冠而去,要麼我就得轉軚,轉軚就要講違背自己的假話」。他曾出席維園六四燭光集會。羅孚也有反思共產黨的真面目,「開始鄧小平利用民主牆,但後來他要封民主牆」,後來他有寫文章反對鄧小平的主張。

左派首人為六七暴動道歉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羅老總」是首位就67年事件正式公開道歉的左派,他於93年3月在《當代月刊》發表文章,向事件中死傷者致歉。「佢覺今是而昨非,認為新聞界不能單聽政權嘅說話,要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其後他寫家國情懷的文章,不再從黨立場出發,而從老百姓立場出發。當年官方沒實質證據,只以羅送子女出國讀書為由,便指他是間諜。

劉銳紹指羅老總人緣好,去年曾與羅到深圳探望《大公報》的老職工,當時羅精神不錯,只是須坐輪椅。程翔表示對羅老總離世感傷心,「佢等到𠵱家先離世,生命力好強」。兩人因同於左派報章工作而熟悉,羅有勇氣就六七暴動道歉,值得現時左派學習,「如果左派中有多啲人,好似佢有反思精神,就唔會再去搞盲目愛國主義,推動所謂共產黨係團結進步無私」。

另一時事評論員李怡稱羅孚為恩師,李18、19歲時向《文匯報》的《文藝周刊》投稿,獲當時恩師賞識刊登。恩師有他一套的文學標準,對他影響深遠。「佢好溫文,好有文人氣質,為人隨和,唔會睇唔起初生之犢,唔似一啲左派咁猙獰」。

李怡指六四事件發生時,羅孚在內地,93年返港後翻看六四資料及片段,私下曾說「對中國共產黨淪落到咁樣好失望」。


 2012年羅孚(左)舉辦92歲壽宴,金庸(右)亦有到賀;左二為羅孚太太。
四十年代末期,梁羽生(左三)及羅孚(左四)與一眾《大公報》同事留影。

捧紅金庸 梁羽生 武俠小說

【本報訊】羅孚在火紅年代主編左派報章,卻為香港開墾了獨特的文化空間,獨具慧眼發掘了金庸與梁羽生兩大小說名家,兩人處女成名作都是在《新晚報》發表。羅孚亦身負替中共統戰文化界的任務,在本港文化圈一度發揮了極大影響力。

容納非左派文人寫專欄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稱,當年時勢造英雄,1954年白鶴拳弟子陳克夫與吳派太極拳掌門吳公儀擂台比武,轟動港澳,羅看準時機,先找梁羽生寫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在《新晚報》連載,後又推出金庸《書劍恩仇錄》,梁金文鬥帶起熱潮。當時一般武俠小說偏重技擊,通篇是招式,羅孚卻獨具慧眼找來兩個文人寫武俠,增添情節及歷史趣味,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彭志銘又指出,羅孚身為中共黨員,身負統戰香港文化人的任務,所以他主編的《新晚報》副刊,容納非左派文人寫專欄,文藝氣息也較其他通俗報章濃,為不少作家提供了發表作品的空間。

作家陶傑父母在《大公報》工作,小時候經常在報館遇到羅孚,印象中他非常有人情味,對小朋友也笑口常開。當年報章副刊,日報以《明報》最好,晚報則首推《新晚報》。《新晚報》副刊內容豐富,包括日本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的作品,是本港首次譯介,也有作家寫京戲這類藝術題材。他讀中學時經常寫千字小說,投稿給《新晚報》刊登,鋪下了他成為作家之路。

陶傑表示,羅孚文化修養高,成功結交及影響了大批文人及學者;另一方面《新晚報》也有宣傳馬克思主義,當年保釣分子及港大國粹派學生便深受影響。


羅孚長子羅海星(右)16歲時與父母合照。

紅色家庭 父子同被共黨囚禁

【本報訊】羅孚一家是個愛國家庭,長子羅海星更做過紅衞兵,可是父子命運相同,都曾成為共產黨的「階下囚」。羅海星在六四事件後參與「黃雀行動」,冒險營救民運人士,結果在內地被捕,被監禁兩年。

長子六四後參與黃雀行動

羅孚由大陸來港,對香港仔的海鮮印象深刻,於是將長子命名為羅海鮮,後因常被同學取笑,於是改名為羅海星。羅海星培僑中學畢業後便回廣州升學,適逢文革,加入共產黨及成為紅衞兵,到父親被指為間諜,在北京軟禁,他才醒覺。

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更令當時從事中港貿易的羅海星命運改寫,他冒險參與「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於當年10月失手被捕,被控窩藏反革命罪犯,判刑5年。到91年英國首相馬卓安訪華,他獲准保外就醫,但回港後處處遭港共打壓,而兩年監禁影響了他的健康,04他證實患上血癌,2010年病逝。羅海星妻子是兒童文學作家周蜜蜜,她曾表示,羅海星從沒有後悔過參加黃雀行動。

羅孚幼子羅海雷近年積極呼籲當局為67年「反英抗暴」期間無辜被捕入獄的左派學校學生平反。他曾表示,當年就讀左派學校的二哥羅海曼及三哥羅海沙都曾參加示威及派傳單,幸好沒有被捕。羅海雷2011年出版了父親羅孚的口述傳記,目前正撰寫兄長羅海星的傳記,會重組黃雀行動真相。


曾德成曾獲羅孚提拔,最終坐上《大公報》總編輯之位。 資料圖片

伯樂離世 曾德成未表哀悼

【本報訊】香港報壇風雲人物羅孚曾培育及提拔過不少傳媒人,當中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羅孚在《大公報》擔任副總編輯兼《新晚報》總編輯時,一手提拔「徒弟」曾德成,助他扶搖直上,最終坐上《大公報》總編輯的位置,現時更貴為問責高官。羅孚逝世後,香港記者協會等都出聲明表示哀悼,卻未見曾德成對這位伯樂的離世表示哀悼,特首辦也沒發聲明致哀。

羅孚與曾德成關係千絲萬縷,羅孚兒子羅海雷撰寫的《我的父親羅孚:一個報人、「間諜」和作家的故事》一書中曾披露,82年羅孚奉召到北京開會,結果被指做美國間諜洩漏機密文件,判監十年。書中指當時在《大公報》獲重點培育的第二梯隊曾德成及葉中敏,兩人對事件反應不一,其中一人勸羅海雷的哥哥羅海星與父親劃清界線、另一個則選擇相信羅孚,與羅家共進退。不過書中沒有明言誰要劃清界線,據了解提出要劃清界線就是曾德成。

幼子指中共抹煞道德底線

羅海雷更指中共的手段將中國傳統道德底線抹煞,「要站穩立場,你就必須為了黨的利益,可以不顧一切,六親不認。骨子裏就是為了自己生存,能爬上去,就要揭發,出賣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香港記者協會對羅孚先生逝世表示哀悼 (「香港記者協會」,02/05/2014)

香港著名報人羅孚先生今日凌晨逝世,享年93歲。香港記者協會對羅先生的離世表示哀悼,並向其家人表示至誠的慰問。

羅孚先生先後出任《大公報》副總編輯及《新晚報》總編輯,又曾在《文滙報》工作。

另外,羅孚先生早於1993年向「六七暴動」中受影響的人士,包括死傷者公開道歉,足見其承擔及面對錯誤的勇氣。

香港記者協會
2014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