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查冊規定修例 5月交立會 (《明報》,31/01/2013)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公司條例》首批附屬法例將於周五刊憲,但備受爭議、涉及限制查閱公司董事住址及身分證號碼的附屬法例,則會留待5月才交立法會審議。香港記者協會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在修訂此條例時,未有正式諮詢受影響的傳媒,表示極度遺憾,質疑局方有意以「走過場」式的諮詢侵蝕市民權利。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回覆公民黨湯家驊的查詢時,表示在諮詢修訂《公司條例》時,只以新聞簡布會及公眾諮詢會聽取公眾意見,間接承認未有特別諮詢傳媒。

政府認未諮詢傳媒 記協遺憾

記協發聲明批評當局這種「被動式」及「走過場」的諮詢安排,對資源有限的民間團體不公,會造成偏聽,未有充分與受影響的持份者商討。記協促請政府撤回相關新例,還回原狀,讓公眾可自由查冊。

公民黨郭榮鏗亦指出,律師在處理樓宇買賣個案及發出禁制令時,須在短時間盡快取得相關董事的資料,業界促請政府擱置實施新例。他又認為,不少行業都需要查冊,不接受只豁免法律界和傳媒的建議。民主黨劉慧卿亦指出,目前查冊未有被濫用,不能接受政府限制市民的知情權。

港新聞自由跌4位 排名54變58 遜台灣日本 (《明報》,31/01/2013)


【明報專訊】「無國界記者」組織公布2013年新聞自由指數,在排行榜的179個國家及地區之中,本港排名較去年下跌4位,至58名,位居英、美、日、台等地之後;中國大陸則在排行榜倒數第7位、排173名,雖然上升1位,但被指新聞自由無改善象,互聯網的審查機制令不少記者及網民遭關押,令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民監獄」,排名僅高於朝鮮、敘利亞及伊朗等地。


「無國界記者」調查的新聞自由指數,考慮了全球179個國家及地區有關立法、針對記者的暴力等因素,形容今年大多數國家及地區排名的變化,不再歸因於戲劇性的政治發展,可更好反映各國政府對媒體自由的態度。

內地倒數第7 被指「網民監獄」

報告顯示,今年位居新聞自由首3位仍屬歐洲國家,芬蘭蟬聯榜首,荷蘭及挪威分別排2、3位。亞洲方面,香港排名在過去10年徘徊於34至61名之間,遠低於2002年首次報告所列的18位,今年排名亦較去年下跌4位至58名,位居排47名的台灣及53名的日本之後,但高於排149名的新加坡(見表)。

中國大陸的排名依然落後,排173名,僅高於敘利亞、伊朗、索馬里、北韓等國,成為世界最不尊重新聞自由十大國家及地區之一。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毫無改善象,不少記者遭受關押,並形容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網民監獄」,認為互聯網審查是資訊流通的重要障礙,而宣傳部門又定期審查新聞機構,加強控制及刪除微博的力度。

另外,日本由於在福島核事故缺乏透明度,令媒體及公眾無法取得完全資訊,令排名暴跌31位。

報道核災欠透明 日本排名暴跌

整體而言,歐州國家的綜合排名最高,其次是美洲、非洲、亞太地區、俄國及前蘇聯,最後是中東和北非地區。

港新聞自由倒退 全球排名跌4位 (《蘋果日報》,31/01/2013)


【本報訊】在新聞自由的世界地圖上,中國被無國界記者組織批評為「世界第一大網民監獄」。該組織最新發表的新聞自由榜中,中國排名全球「尾7」,在179個國家中列第173位;香港的排名亦由54位跌至58位,較台灣、南韓及日本為低。香港記者協會認為,本港新聞自由倒退的真實情況遠較調查結果嚴重,達臨界點,呼籲政府盡快訂立資訊自由法。

中國被指「第一大網民監獄」

無國界記者昨發表的調查指全球新聞最自由的國家依次為芬蘭、荷蘭和挪威,其中芬蘭已連續第三年排名首位;中國排名173位,僅高於北韓、伊朗、土庫曼斯坦等國家。

該組織批評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網民監獄」,官方在社交網站上追蹤敏感內容,並立即從網絡刪除。「網上的新聞和訊息,如博客和網民的公共參與,官方態度是越來越嚴厲鎮壓。許多藏族僧侶僅僅因為向國外發送當地人的人權災難而被抓捕和定罪。商業新聞媒體和外國媒體機構仍然由宣傳部門定期審查。」該組織分析,除了緬甸,整個亞洲地區的新聞自由都全線倒退,其中日本的跌幅最大,去年排名22的日本,因為在福島核電廠核污染事故中缺乏透明度,排名大跌至53名。此外,台灣由第45位跌至47位,南韓則由44位跌至50位,台灣在亞洲排名第一。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認為,香港新聞自由的倒退遠較排名的跌幅為大,「𠵱家只係跌4位,係因為區內比較自由嘅國家例如日本咁都一齊跌,香港嘅新聞自由已經去到臨界點,再唔積極做啲嘢去回復返以前嘅空間,香港就會朝住極唔自由嘅方向發展。」她認為政府應努力捍衞新聞,盡快訂立資訊自由法,維持一個尊重新聞自由的法律環境。

她又指,過去一年新聞機構自我審查嚴重,傳媒在特首選舉期間受壓,「抽起啲文章、改稿,好似向胡錦濤提問咁都會被人帶走,呢啲都係明顯令到新聞自由評分下降。」

「在中國商業利益影響港台新聞自由」 (「BBC」,30/01/2013)


「無國界記者」組織星期三(1月30日)發佈年度世界新聞自由排名顯示,香港和台灣的新聞自由排名都有所下降,而中國大陸的排名基本維持不變。

這份列出179國排名的報告顯示,香港新聞自由排名從去年的54位下降到第58位,台灣從45位下降到47位,中國大陸則從174為上升到173位。在香港的政治評論員林和立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香港和台灣新聞自由度下降都是因為受到了同中國大陸商業關係的影響。

他說,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從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以後就有所下降。香港主要傳媒公司的老闆在大陸投資很大,他們不希望得罪中國,所以在很多時候實施自我審查,不去報道他們認為北京不喜歡聽到的新聞。

另一方面,北京也半公開地干預香港傳媒的運作。例如,北京駐香港的中聯辦經常和香港傳媒老闆及高級編輯人員談話,傳達北京的信息。

遭到「和諧」

林和立說,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到,香港很多有關大陸,甚至有關香港的報道都被大陸「和諧」掉了。一些批評北京的,包括有關高幹子弟經商活動的所謂「負面新聞」都有所減少。

林和立在談到台灣新聞自由度下滑的狀況時指出,在台灣和大陸經濟出現磨合之後,幾乎所有的台灣所大公司,包括擁有傳媒的大公司都在大陸有投資,而這些台灣傳媒的老闆為了他們在大陸的市場,為了討好北京領導人,也自動地調整了自己的新聞報道角度。

林和立在分析中國大陸新聞自由現狀時說,中共十八大召開和習近平上台之後,人們期望中國放寬對新聞自由的限制,但是目前還看不到這樣的情況。

他說,大陸在互聯網方面,尤其在微博方面發展很快,共產黨已經失去了壟斷的能力。

他還說,儘管在大陸信息傳遞的速度比以前快,但有關政治敏感的東西還是不能在互聯網上出現,很多所謂「互聯網異議分子」在網上發表批評當局的文章也都受到打壓。

林和立說,目前中國大陸新聞自由的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1/130130_iv_press_freedom_lin_heli.shtml

「無國界記者」:中國仍壓制新聞自由 (「BBC」,30/01/2013)


無國界記者」組織周三(1月30日)發佈2013年媒體自由指數稱,中國仍壓制新聞自由。

在該組織發佈的新聞自由179國排名中,中國仍在倒數幾國之內,但從2012年的排名第174名改為第173名,原因是索馬里的新聞自由情況惡化,排到中國之後。該組織2013年發佈的新聞自由排名報告說,朝鮮(排名178位),中國(排名173位),越南(排名172位)和老撾(排名168位)都由威權政黨統治,仍拒絕給它們的公民新聞自由。控制新聞和信息對這些政府很重要,它們都擔心公開受到批評。

就中國和越南,該報告寫道:網民受到越來越厲害的鎮壓。很多西藏僧人因為向國外傳送西藏的人權慘狀,而被判刑和綁架。

「網民監獄」

報告稱,宣傳部門定期審查商業新聞部門和外國記者機構的消息,並大力增加了控制刪除微博的能力。

報告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網民監獄」。

「無國界記者」在2002年起開始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中國一直處於倒數前幾名的位置,儘管被排名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從2002年的139個增加到現在的179個。

亞太地區變動較大的是緬甸,因為實行民主改革,從去年報告排名第169位上升到第151位。

香港從去年報告排名第54位下落到第58位。台灣從去年報告排名第45位下落到第47位。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1/130130_rsf_report_2013.shtml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公司查冊研豁免傳媒 民建聯同意 記協續反對 (《明報》,30/01/2013)


【明報專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官員與新聞界代表會晤,在一片爭議聲下,官員透露正考慮在新《公司條例》豁免新聞界,讓記者可繼續查閱公司董事資料。手握12票的民建聯亦同意讓記者查冊,但希望政府能清楚界定傳媒範圍。不過,記者協會表明「不收貨」,要求政府一視同仁,公開所有董事資料讓市民查核,以免造成不公。

記協﹕應人人可查閱

立法會去年通過《公司條例》,條例其中一項內容,是限制市民查核公司董事的個人資料。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記協及外國記者協會等新聞團體昨就即將修訂的公司條例,與財庫局官員會晤。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指出,任何為新聞工作的查冊都不應受限制或審查,又引述局方稱,政府正研究將新聞界列為「認可人士」,容許他們全面查冊。

不過,記協主席麥燕庭反對只豁免傳謀,認為條例涉及範圍廣,認為政府不應以豁免記者作為解決辦法,應讓所有人都可查閱董事資料。外國記協董事徐曉瑜亦不支持只豁免記者,指資料本屬公開性質,若只容許部分人查核會造成不公,而目前除主流傳媒外,亦有自由撰稿記者及民間記者,認為難以界定記者範圍。

黃定光放軟口風﹕望清楚定義「傳媒」

民建聯經討論後亦同意可豁免傳媒,提出記者可以機構名義查冊,過去曾指修例沒有削弱傳媒監察功能的黃定光也放軟口風,支持豁免,目前只望政府清楚定義傳媒,「以免有些人立即搞本雜誌就可以去查冊」。

自由黨鍾國斌稱個人認為要尊重法例通過的過程,不應輕易推翻,又擔心只豁免傳媒會令外界有偏幫之感。會計界梁繼昌建議政府應直接將公司法例有關限制查冊的部分還原,讓所有人可以查冊。

限查冊惡法擬豁免新聞界 記協及外國記者會不收貨 堅持要撤回 (《蘋果日報》,30/01/2013)


【惡法阻查冊】

【本報訊】1,768名新聞工作者破紀錄聯署,要求政府撤回禁止公眾查閱公司董事資料的惡法後,政府假意讓步,昨會見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時「放風」稱,考慮豁免新聞界,容許記者報道一如以往能查閱董事的身份證全部數字及地址資料。香港記者協會及外國記者會(FCC)堅持要政府撤回惡法。記協認為公眾獲取資訊自由不應受剝削。

記者:林偉聰

新修訂的公司條例,最具爭議的附屬法例會於5月提交立法會。附例一旦通過,公眾由現時可查閱公司董事的完整身份證號碼及住址資料,變成日後只能查閱部份身份證號碼。此外,新例容許公司董事以申報通訊地址來取代住址。

不接受任何審核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公司註冊處官員昨午分三批約見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記協及外國記者會代表。

代表傳媒高層的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引述,政府在即將修訂的《公司條例》,考慮豁免新聞界查閱公司董事資料的限制,容許記者在新例通過後,一如以往能查閱公司董事的全部身份證號碼及住址,但要說明查冊目的。

該會主席趙應春在會後說:「新聞採訪,對社會監察有好大功能。佢哋提出將來新聞界查冊,要說明查冊目的。我哋認為,總之任何為做新聞工作嘅查冊,係唔應該受到限制,或者需要任何審核手續」。

記協則拒絕政府的小修小補,認為一旦收緊公眾查冊的自由,勢必破壞資訊流通。記協主席麥燕庭說:「我哋睇唔到點解要支持一個咁嘅法例,你即使畀記者一個豁免,我哋都唔會接受,因為其他市民嘅權利會受到影響」。

外國記者協會董事徐曉瑜也指出,香港有許多自由撰稿人,「係咪每次一個記者想查冊,都要同政府提供公司信定點呢?」

「全民有權監察」

此外,地產代理監管局行政總裁伍華強昨稱,修例影響該局針對個別案件的調查,故向政府提出要求豁免。政府指地監局屬公共機構,應不受新例所限。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政府的個別豁免做法並不可行,「公民記者又點?打工仔追欠薪又點?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係鼓勵全民都有權監察社會」。

公司法專題
http://images.weserv.nl/?url=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6635518


傳媒身份難以界定


【特稿】

政府建議在限制查冊上豁免傳媒,但具體操作上必會衍生更多問題。例如成立已經八年的網上媒體「香港獨立媒體」,過去透過特約記者在網上報道過大小不同新聞,亦有曾利用查冊作偵查報道,並被主流傳媒引用。不過,原來獨媒至今仍未獲政府承認為傳媒,日後能否獲豁免也是疑問。

政府排斥網上媒體

獨媒編輯黃俊邦指立法會和政府總部均只向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註冊的文字傳媒和向行會申請牌照的電子傳媒發記者證;政府新聞處和市建局等法定機構,連採訪通知都不肯向獨媒發出,可見政府傾向排斥網上媒體,他料豁免名單將只限於主流媒體。

政府初步建議讓傳媒機構申請特定賬戶,查冊時點擊用途為「新聞工作」即獲豁免。不過,做法不但讓政府界定哪些機構屬於「傳媒」,要求傳媒透過特定賬戶查冊,更可能令政府提早獲悉偵查方向。土地正義聯盟成員朱凱迪指,反對限查冊是基於社會整體的資訊自由,不應僅豁免傳媒。他指小業主面對收地公司、工人面對僱主亦需要查冊資料,指應全面撤銷限制。

《蘋果》記者

公司法專題
http://images.weserv.nl/?url=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6635518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誠信問題已非要害梁氏涉黑實可雙規 (《信報財經新聞》,29/01/2013)


重磅反水「梁粉」劉夢熊上周在《陽光時務週刊》的一個訪問裏投了一顆重磅深水炸彈,震撼之餘,不少不可告人的東西,瞬即浮出水面,呈現在大家眼前。即時引導公眾視線的,是劉說的「交人」問題,即梁及其軍師張震遠交不出當日梁稱受他委託替他驗屋查僭的專業人士名單,因為那些驗樓專家其實都是子虛烏有。劉認為這是點到梁身上誠信問題的死穴。

不過,孤證不立,未有更多有關事實暴露之前,大家不妨存疑。況且,經過大半年來的各種公開表演,梁在僭建事上欠缺誠信,早已是不爭之實,捅出「交人」問題,港人的邊際收益,頂多是知道貴為行會成員的張震遠乃是協助梁欺騙市民、欺騙中央的共犯而已。

突把董建華擺上枱

然而,劉在該次訪問中和盤托出的,至少還有比「交人」這點或其他枝節問題重要得多的另外兩組信息。這些信息與劉的主要立論並無必然關係,劉這個「準污點證人」在此二環節作假的動機不強;而且,信息涉及的兩位大人物,至今並無公開否認事件具體內容,因而比較可信。兩組信息,其一暴露了紅色背景梁氏政權的不斷黑道化。去年,梁營在劉夢熊牽頭、有前高官「梁粉」參與的「上海仔飯局事件」之後,迅速在形象上與黑勢力切割,相當成功;不料,前不久的挺梁反示威中,出現黑道派錢計人頭的醜劇,傳媒報道人贓俱獲,梁政權的切割努力,就不顯得那麼有效。這次劉提供的有關信息,更令梁與黑道之間的盟友關係無法掩藏。其二,則是因為劉把董建華擺上枱面,致令唐梁之爭背後金權板塊的政治輪廓,忽然變得清晰。下面先談後者。

梁營後面的政治勢力,到底是團派、江派,還是什麼派?這個問題一直以來說不清,連本地左派也摸不着頭腦,以至到了「選舉」很後期,還不知道怎樣押寶。

當初,港人以為特首大位乃「儲君」唐氏囊中物,不期殺出一個程咬金,出現唐梁對峙局面,而雙方背後各有其金主,盡皆擺明陣勢,並不遮遮掩掩,港人於是漸次明白,這是要保住一哥地位的一線財團與欲取而代之的二線財團之間的一場你死我活攻防戰,而絕非北京為了準備若干年後搞普選而設的一次彩排(後一觀點已成政治笑話)。不過,在香港特定的政治環境底下,特首由誰當,一定深刻牽涉京港之間的「大政治」。在這些本地金主旁邊,還糾合了極具份量的京官及其黨內關係網,再加上這些京官的經商家族成員把持的大大小小紅色財團,組成一個一個的政商三結合;這次特首「選舉」,其實就是最大的兩個這種由本地金、內地金、京官權三者構成的金權板塊之間的政治鬥爭。由於北京政治素來不透明,金權板塊的「權」那一面如何與黨內最高層的派系掛鈎,港人無從確切知道,只能根據當時的一些已知事實大略推測:唐家與上海幫首領江澤民關係密切,因此唐後面是江派勢力;梁營聲聲「求變」,撐腰的可能是有改革傾向的團派居多。現在看來,這個當時很普遍的二分法錯得很厲害。關鍵是劉夢熊在訪問中提到董建華。

江握手後有江點頭

過去,董氏給人的印象是個好好先生、老好人,中國好、香港好,除了民主派,其他什麼都是好,並無明顯派性;唐、梁二人,當時都是他的重臣,董氏對待二人,理應無分軒輊。然而,劉在上述訪問竟無意中透露了董氏的強烈派性。董支持梁,政界早有所聞,但劉提供的信息顯示,董這次不是簡單的表表態支持,而是全情投入、死命支持。他對劉說: 「夢熊,你支持梁振英,做得很好!有你幫振英,我就放心了!」董不支持老同鄉唐氏,顯然不是因為唐搞僭建暴露了。此說的證據是:後來梁被發現也曾多次偷偷搞僭建,董卻顧不了以前曾經公開要求主要官員注意品德必須「whiter than white」,關鍵時刻奮不顧身站出來替梁脫困,着港人勿拘小節、向前看。董氏此舉降格敗德不是重點,重點是證明了梁營背後也是江派;繼江握手之後還有這個江點頭。

董氏下台之後,本應小心謹慎,脫離所有政治派別,專心一意為國家做外交方面的實事,以彌補一己過失;但這次再以江派身份積極干政挺梁,被劉無意中暴露了,也許會觸怒胡、溫、習,再惹麻煩,實屬不智。

唐、梁惡鬥而同屬江派,此點並不稀奇;歷代帝皇膝下有幾個兒子不和、各擁重臣黨羽互相傾軋的例子多的是;就算是毛時代,他下面派系也廝殺不斷,何況江氏?江上台之後,改了黨章,大批黨員成為資本家,他眾多的手下、親屬,挾着黨國權力、資源和關係到香港覓食,泊哪個碼頭媚哪個金主,他無謂管,也管不着。

既然梁後面是江派而非團派,那麼他的政治前途在習近平上台之後就充滿變數。大家知道,董是江欽點上台卻給胡錦濤即團派打下來的;胡、溫對梁這位江點頭,大概也沒很大好感,故梁得勝後首度上京面聖那次,胡、溫對他的態度半慍不火。若習上台而在江派與團派之間和稀泥,梁也許不難保住特首之位,做到2017。但顯然,年來的情況並不這樣發展;薄熙來事件之後,江派與團派惡鬥,習很快站到團派一邊。團派多次高調提反腐,江派掌控的《環球時報》卻推出「適度腐敗論」,主張政府教導民眾養成接受「適度腐敗」的心態,以確保管治穩定;但習一上台,甚至不等今年3 月兩會召開,就把反腐工作提升到首要地位,聲稱「老虎」、「蒼蠅」一起打,也順帶打了《環時》一巴掌。留意國內政治動態的人,還可以舉出多個類似的事例,說明江、習互鬥,刀光劍影;最近的一起,無疑是轟動國內外的「《南周》事件」。《南周》元旦獻詞支持習提出的「把憲法落到實處」的口號,卻被江派中宣部官員粗暴抽起;雙方最後打個平手,江派在輿論方面卻輸一大截。在香港,力推梁氏上台的中聯辦兩個領導,於去年底忽然倒台,一個下放廣西,一個官貶澳門。兒皇帝頓失牯持,形勢如何,他自己知道。下一回梁到中聯辦,要叩見的,是一個比他年輕一大截的小伙子,真是情何以堪。

然而,更令梁氏不安的,無疑是替劉夢熊爆料的媒體《陽光時務》,據說與《南周》同一淵源,都有胡、溫、習的背景;大家若拿《陽光時務》訪問劉夢熊的原文看看,便可知道,堂堂一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候選人,得到「江氏紅」中聯辦的點頭去馬之後,是怎樣「斥之乞來」、「呼之不去」,怎樣誠惶誠恐,怎樣卑躬屈膝打哈哈擺和頭酒,最後得到黑道百分百支持,神一樣替他撐住了比唐氏高的「民意」,讓當時的中聯辦領導得以「名正言順」抬他上位。是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可說是紅色父系與黑色母系結合的產物。

香港社會黑道化?

不過,北京當時的最高領導(胡、溫)不一定知道梁靠之上台的「民意」,背後原來還有這麼一筆。劉夢熊指梁氏犯欺君之罪,主要恐怕不是他說的「三個專業驗樓人士都是子虛烏有」那一條;的確,僭建對北京而言,正如劉說, 「小菜一碟」而已。真正嚴重的欺君罪,乃梁氏暗地裏炮製了一個帶有廣泛欺騙性的「黑底民意」——技巧高得連本地一份高格調的知識分子報的高層,也給糊弄得暈頭轉向;而這個「黑底民意」,可能在北京作最後決策之時,起了作用。這是大得多的欺君罪。

香港有了這樣的一個怪胎特首,人們心中肯定產生很多疑問:特區政權往後的性質是什麼?今後五年,黑道將如何透過特首的回禮,悄悄影響香港政治、社會、經濟?港人忍受得了?稍有良知的本地左派接受得了?(工聯會就有點受不了,認為「幾醜陋」;民建聯急急打圓場,看來還吞得下;一眾政府內外的「梁粉」新愛國則若無其事。本應最懂得「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條德訓的前高官如羅范、葉劉,第一時間替梁氏擋駕;精英中的精英猶利令智昏如此,可問是什麼世道人心了?)國際上,中國出了一個關鍵時刻靠黑道資源上台的特區首長,別的國家如何看待?梁氏外訪的時候,與別的國家、地區首長同席之際,別人會有些什麼眼光?(新加坡和英國已經在鄙夷;台灣的民進黨肯定是笑死了。)不過,笑罵由人,政治上最關鍵的是,新上台、據說要推一番清廉新氣象的習近平,如何看待這潭江派遺留下來新鮮熱辣上海屎蘇州屎?受得了受不了?他若受得了,本國人民、港人會怎樣看他「海涵」一個染黑特首?外國政要又會怎樣看他的魄力、取向?回想解放前的國民黨,由最高領導蔣介石起,都黑道化了,怎麼現在梁振英也同樣黑道化?香港在共產黨員領導下回歸到萬惡的舊中國去了?

兩組信息,兩個結論:其一說明梁營是江系裏頭的一個派別(而且只是一個少數派別,得不到香港的一線資本家支持,小圈子裏頭的千二票,靠了中聯辦擔當「黨鞭」,還不過佔了689);其二揭露梁氏取得政權,一半靠黑道,未來的香港社會各方面必定因而逐步染黑。跟隨梁氏進入本屆政府的人,要知道自己在吃的是什麼飯,吐出來看看是什麼個顏色,就會明白(頗令筆者難過的是,這些人當中,不少是筆者以前的朋友、好友、學生。)。

由大陸什麼派的人管治香港,對港人而言,分別也許不大;國內外很多人都認為江派是中國當今李鵬那派之外的另一最大貪腐派別,但說到底,大家還不知道習與江在本質上有何區別。光說話不算數,還要看得見他怎樣行事。另外一方面,香港黑道化,則香港有難了。當然,有可能劉夢熊也在此事上說謊;故首先應該在事實上嚴格求證。允許立法會以各種有效機制向三個涉黑助選當事人套取材料是一個辦法,但其實效勢將因為保皇派的阻撓而大打折扣。此外,因為當事人都是政協要人,不排除還是黨員,組織上因而都直接受共產黨領導;由中共中央循黨系統對這幾個以梁為首的涉黑當事人在大陸某處進行「雙規」,也許是一個更有效的清查途徑。但那要假定習近平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信報》特約評論員

練乙錚

普立茲得主對港收緊查冊失望 受惠英美信息公開揭大醜聞 (《明報》,29/01/2013)





【明報專訊】立法會去年修訂《公司條例》擬採用「英國做法」,限制公眾查閱董事住址和身分證號碼,引起社會各界爭議。曾於2011年獲得普立茲調查報道獎的美國記者Paige St. John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香港政府突然收緊信息自由的做法感到失望。英國著名信息自由活動家Heather Brooke則在長途電話訪問中表示,對此舉「不能理解」,並質疑港府可能受到中國政府的壓力。

就「中國政府施壓」等質疑和上述二人反對港府修例等問題,本報昨查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該局及後電郵回覆本報,只再重申修例期間已參考外國做法,但電郵中沒有直接回覆上述問題。

佛州公眾可查董事電話

「這種突然屏蔽一部分信息、阻礙公眾監督政府和公司運作的行為,讓人非常失望。」Paige回覆本報電郵如此說。Paige多年在美國從事調查報道,經常用公司查冊「搵料」。她獲普立茲新聞獎的系列報道,便是利用公司查冊,揭露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保險業黑幕。

美國《公司法》雖只要求董事填寫郵政地址,沒有住址也沒個人證件號碼,但Paige告訴記者,佛州政府有一個可供查詢的資料庫,公眾可直接查詢公司原檔文件,甚至有董事電話等重要信息。

立法會在討論修訂《公司條例》時,很大程度上參考並沿用了英國的做法。而英國信息自由活動家Heather Brooke告訴記者,英國公司紀錄現在大部分還是有董事住址的:「我自己就有一間公司,註冊資料裏寫的是我家住址。」

英學者質疑中央壓力

Heather早年在多間英國媒體擔任記者,自2000年開始力推動英國的信息自由。對於香港突然收緊公司查冊的做法,Heather表示不能理解:「這個舉動非常的奇怪,大部分國家都在想辦法推動公司信息的透明化,而香港卻在這個時候突然收緊,這是逆潮流的。」

英美等國先後通過了《信息自由法》,保證了大部分政府紀錄檔案對公眾開放,公民可向政府申請查詢資料。Heather Brooke與幾名記者聯合申請,迫使政府發放了官員公務津貼信息,間接導致國會議員欺騙津貼的醜聞得以被揭發。Heather說:「近年來英國記者獲得資訊的方方面面,都得益於《信息自由法》的確立。」然而,香港至今沒有信息自由法,也沒有規定政府公開內部檔案的《檔案法》。

Heather質疑,這次港府收緊查冊,可能與之前外媒揭發中國領導人財產的調查報道有關:「我個人認為,很有可能是中央的壓力。現在很多中國官員和富商會在香港持有公司,最近有媒體通過香港的公司查冊,順藤摸瓜做出了爆炸性的報道,他們(中國政府)當然不希望再被香港的公司查冊所影響。」

明報記者

DBC復播 減時事增娛樂 主持﹕要有正能量 不能一味鬧 (《明報》,29/01/2013)

 停播3個月的香港數碼電台(DBC)昨日復播,台長麥潤壽帶領10多名節目主持人在數碼港的總部內舉行復播亮燈儀式,眾人用雙手擺出心形圖案,叫出口號——「一個有心電台」。(李澤彤攝)


【明報專訊】停播3個月的香港數碼廣播(DBC)昨日正午復播,新聞及財經節目時數減少近半,從以往平均每天有13.5小時,縮減至目前的7小時,原本由大班鄭經翰主持的早上烽煙節目時段改為盧覓雪等主持的時事節目《早晨八達通》,會視乎需要接聽眾電話。雖然該台強調繼續「還聲於民」,但有主持表明不能只顧「一味鬧」,要為市民提供正能量。

香港數碼廣播回應,未來仍有機會增加新聞及財經節目時數,並不斷改進節目編排。昨至截稿前,該台前台長及現職顧問鄭經翰未有回覆。

DBC﹕不斷改進節目編排

通訊事務管理局昨日公布,數碼電台提交股權結構變動申請後,其變動符合監管及牌照規定,因此批准其申請。局方亦決定就數碼電台停播,向該台罰款港幣20萬元。

DBC新台長麥潤壽率領10多名主持人於其數碼港總部內舉行復播儀式,除公布其新口號「一個有心電台」外,亦公布全新節目表。

對比新的節目表及由該台提供予本報的舊節目表,本報發現DBC的1台於周一至五的新聞及財經節目時數,從以往每日13.5小時,縮水至現有7小時;相反,該台的娛樂節目時數則大為增加(見圖)。

該台全新時事節目《早晨八達通》的主持人潘碧雲於復播儀式上表示,社會不能只顧「一味鬧」,鬧完後要提供解決方案,節目目標為市民提供正能量。

黃楚標要台長「還聲於民」

台長麥潤壽指該台的核心價值是「為正能量增值」,雖然該台口號有變,但方向仍為市民發聲。他亦指並無收到股東要求禁止該台節目主持人批評政府,更指該台股東黃楚標要求他「一定要還聲於民」。

對於節目風格,麥潤壽指溫和與否純為主持人的個人選擇,他肯定現有的主持人不會噤聲。DBC需約100人運作,但目前只有30多人。

DBC新烽煙節目「收火」 (《蘋果日報》,29/01/2013)


【本報訊】DBC昨復播,新烽煙節目《DBC主場》首日由資深傳媒人梁天偉及城市大學講師馬宏偉主持,二人有討論劉夢熊爆料、公司查冊等熱話,亦邀請泛民立法會議員評論,但並沒如大班般狠批政府,主持馬宏偉對政府頗為包容,梁天偉有對政府政策提出質疑,但「火氣」明顯比前任主持吳志森及鄭家富收斂。

此外,通訊事務管理局昨正式批准大班鄭經翰、何國輝及夏佳理所持有的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40%股份,全數轉讓予黃楚標,並就DBC早前停播兩個多月,罰款20萬元。

DBC股東糾紛解決後,昨晨7時起數碼一台及五台率先復播,新台長麥潤壽與一眾節目主持出席復播儀式(圖)。他表示,時事節目主持雖已換人,但未收過股東指示不能指摘政府,「會批評亦會讚,唔會一面倒」。他指自己是大班及何國輝認可的新台長,大班會為DBC做短期的無償顧問。

停播近三個月罰款20萬元

數碼一台新口號為「專業態度,為市民服務」,大班主持的論政節目《風波裏的茶杯》換成由盧覓雪等幾位傳媒人主持,原本由吳志森與鄭家富主持的烽煙節目《十級自由風》,則改為《DBC主場》。

《DBC主場》首日開播,宣傳聲帶講明「唔會拍枱大罵,唔會單單打打」、「有批評更加有建設」,一開始主持人便討論劉夢熊爆料事件,馬宏偉認為政治從來「邋遢」,但無大肆批評梁振英,之後邀請公民黨湯家驊及民主黨何俊仁烽煙解釋被指錯報公司地址一事;討論發出新電視牌照事宜時。馬宏偉指新一代中國領導人應比較開明,可能有機會發牌,但梁天偉對此不樂觀。

整體上,梁天偉對新政府各項政策也有不滿,但多數表示「政府要睇睇」,馬宏偉立場更為溫和,並認為梁振英有決心處理房屋問題。此節目主持亦包括無綫新聞部前高層盧愛玲及亞視新聞部前高層關偉。

此外,通訊局指DBC早前停播近三個月,屬嚴重違規,決定罰款20萬元,此金額為局方向聲音廣播持牌機構第二次施加罰款可作的最高罰款額。當局提醒DBC有責任時刻維持廣播服務,若再次中斷服務會考慮更嚴厲懲處。

重慶警方:找朱瑞峰是調查犯罪證據 (「BBC」,28/01/2013)


重慶警方回應找朱瑞峰調查一事,稱其曝光的視頻為犯罪團伙提供。

據中國媒體報道,偵辦敲詐勒索犯罪團伙的重慶警方專案組負責人證實的確找過在網上曝光重慶市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不雅視頻的中國調查記者朱瑞峰。

朱瑞峰周一(28日)帶著律師主動去北京市公安局德勝門外派出所,接受了7個多小時的查問。

朱瑞峰在接受BBC中文網電話採訪時說, 重慶警方主要查問他是如何得到這些不雅視頻的,並對他說,按法律應該把視頻交還給重慶警方,但是這一要求被朱瑞峰堅決拒絕。

警方回應

但重慶專案組負責人說,專案組在偵辦犯罪團伙利用色情勾引、密拍不雅視頻、實施敲詐勒索一案過程中,發現朱瑞峰曝光的雷政富不雅視頻系該犯罪團伙成員向其提供。

為徹底查清犯罪團伙敲詐勒索的案情,配合反腐敗工作的需要,專案組在北京警方的協助下,依法找朱瑞峰核實了解相關情況並提取相關證據。

該負責人還說,根據刑事訴訟法和刑法有關規定,公安機關應依法向朱瑞峰調查核實情況,提取相關犯罪證據,而朱瑞峰有義務配合公安機關開展調查,並提供相關證據。

盤問

朱瑞峰說,出於記者的職業道德,他必須保護提供線索的線人,如果他交出手裏的原始視頻,重慶警方就能夠用現代技術分析和恢復一些東西,找到向他提供視頻的重慶公安局的警察。

公布重慶市北碚區委書雷政富的不雅視頻引發震動。朱瑞峰此前在 按鍵 接受BBC採訪時曾說,他手中還有其他重慶官員淫亂的錄像,他會繼續公開那些視頻。

截至目前,因涉及 按鍵 不雅視頻事件而被免職的重慶官員已有11人。

重慶警方這次向朱瑞峰追討原始視頻,引發外界的一些猜測。

朱瑞峰迴答記者的疑問說,重慶專案組的警察在查問時告訴他,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對此非常重視,因為這有關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留下的爛攤子。

這次重慶警方赴京查問,主要是為了看看他手裏是否還有重慶方面沒有掌握的材料,但朱瑞峰認為實際上重慶警方手中掌握的東西,肯定比他自己手中的東西多。

朱瑞峰對BBC中文網說,自己手中掌握的東西其實只剩很少幾條漏網之魚,目前還在對事實真偽作調查取證,如果有確鑿證據,仍然會 按鍵 繼續向公眾揭露與曝光。

伊朗11名記者因與外國聯繫被捕 (「BBC」,28/01/2013)


根據伊朗當地媒體的報道,包括7名男性和4名女性在內的共11名記者,因與外國媒體合作被捕。

不過,伊朗文化和伊斯蘭指導部部長向官方媒體說,這些記者被捕是受到安全方面的指控,而不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記者工作。

這些記者為6家媒體工作,包括報紙、周刊和半官方通訊社。

伊朗曾經警告公民,如果被發現為BBC波斯語部或者美國之音工作,將面臨嚴厲的懲罰。

現在尚不清楚這些被捕的記者是否也為這兩家媒體工作。

上個星期,英國廣播公司BBC曾指責伊朗當局威脅在倫敦工作的波斯語部的員工。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記者追問3分鐘 梁拒回應 (《明報》,28/01/2013)


梁振英昨日與來自單親家庭的小朋友一同搭飛機,他拒回應記者有關劉夢熊的提問,對學生則有求必應,替他們簽名留念。(丁灝嵐攝)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昨日與82個單親家庭參加國泰航空舉辦的「空中之旅」活動。在約90分鐘航程內,梁振英大部分時間留在機頭位置的商務客艙,與機上乘客交流的時間只有匆匆約10分鐘。他與乘客有問有答,對小朋友簽名的要求更是有求必應,盡顯親民作風。不過,記者追問了3分鐘有關劉夢熊的指控,如「有無收過劉夢熊封信呀?如果劉夢熊自殺,你係唔係幫兇呀?」,他都笑而不語不回應。

稱仍享受目前工作

另外,梁振英接受亞視國際台《時事縱橫》訪問,在主持四度追問他可有誠信問題下,他都未有正面回應,僅指不期望能立即與市民建立信任,他與團隊已不停透過與市民溝通建立互信。

指毋須4至5年討論政改

至於時被外界批評他是「大話精」,梁則表示,仍然享受目前的工作,而自己在1988年已開展政治生涯,已習慣面對批評,但坦言20年前的「熱廚房」沒現時的香港熱。

梁振英無在施政報告交代政改諮詢時間表,他被主持多次問及何時啟動諮詢時亦拒絕具體回答,只聲言市民希望政府先處理房屋等急切問題,而香港亦毋須4至5年時間討論政改,因社會各界早就雙普選發表觀點,現時並非由零開始做起。

廉署今決定 查CY賄選 (《蘋果日報》,28/01/2013)

梁振英昨出席活動時吃雪糕和為市民簽名,拒回應傳媒。吳嘉羚攝


【本報訊】親密戰友變成危險敵人,全國政協劉夢熊踢爆行政長官梁振英當選後違諾沒委任他入行政會議,將梁推入涉嫌賄選法網。廉政公署已收到政黨正式投訴,會於今日決定立案調查。劉夢熊的訪問上周四曝光後,梁振英多次在公開場合拒絕回應,他昨出席活動時繼續裝聾扮啞,面對記者逾50條提問一概不答,唯一回應是「哈!哈!哈!」

記者:張婷婷 蔡建豪 吳嘉羚

劉夢熊日前單挑梁振英,揚言若無法通過測謊考驗,會跳國金二期「一死以謝天下」。梁振英昨日則乘坐國泰航班,在比國金二期(416米)高接近240倍的三萬呎高空上,不停食雪糕,與被邀免費搭飛機的基層市民合照、簽名做騷。

拒絕回答逾50條提問

梁振英面對同機記者超過50條有關劉夢熊對他的指控,以及「跳IFC」以示清白的提問,均拒絕回應。就劉夢熊指梁在僭建問題說謊,梁前日表示待適當時機才討論。記者昨追問:「咁幾時先係適當?」「係唔係想好似僭建咁,拖香港市民?」「你接唔接受測謊?」「有政黨指你涉嫌賄選,點解面對咁嚴重指控都唔回應?」「如果劉夢熊真係國金跳落嚟,你覺得自己係咪幫兇呀?」問足10分鐘,梁一律不回應。

有記者再追問「你係咪覺得簽吓名就可以得到市民信任?」「係唔係出席呢啲活動就可以證明你係有誠信嘅特首?」當時正背向記者為小朋友簽名的梁振英突然回頭,面對傳媒區「哈!哈!哈!」大笑三聲,然後繼續簽名。

社民連及新民主同盟前日已根據劉夢熊在《陽光時務週刊》的訪問內容向廉署作正式投訴。廉署會於今日決定是否立案調查,當中考慮因素包括投訴是否涉及貪污指控,以及是否可追查。《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11條指明,在選舉中賄賂選民為舞弊行為,而有關訪問除印刷本還有錄音,投訴人亦是具名投訴,可視作可追查類別,符合立案要求。據了解,廉署立案調查機會極大。

廉署今日會開會決定是否立案調查,今次是梁在去年7月上任後,第二次面臨廉署調查。去年6月,有投訴指他在選舉中否認其大宅有僭建,屬失實聲明,廉署曾展開調查。至去年底廉政公署以證據不足為由,終止調查。

本報昨未能聯絡到劉夢熊。有政界中人相信,明天將是劉會否再出招的關鍵日子。據了解,全國政協常委將在明天決定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劉極有可能連政協委員一席亦不保。

劉會否出招還看明天

有親中人士透露,聞說劉若再出招反梁,中央也會向外界披露有關劉的經濟黑材料。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斷言不相信梁振英發表過與民主派是敵我矛盾的言論,她說:「唔會喎!因為佢(梁振英)有時都時常話佢今朝又同幾位泛民嘅議員食過早餐,亦都聽過佢哋嘅意見。」

對於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劣評如潮,林鄭月娥形容這是「一般現象」,因為當中的亮點在出台當日或令人眼前一亮,其後不同界別認為仍有不足,有失望和不滿實屬正常。

齊心一意,打救行騙長官梁振英
http://images.weserv.nl/?url=www.tomonews.net/game/bslapcy/web/

促撤限查冊條例 保留市民知情權 1,768新聞人員聯署反惡法 (《蘋果日報》,28/01/2013)

記協主席麥燕庭指,近年政府限制傳媒獲取資訊手法層出不窮,擔心未來進一步收窄獲取資訊的渠道。黃賢創攝


【惡法阻查冊】

【本報訊】新聞界透過查冊揭露社會黑幕、監察權貴與高官,但新《公司條例》卻限制查冊,窒礙新聞自由、剝奪市民知情權。香港記者協會等多個團體聯署反惡法,破紀錄在一周內收到1,768個業界簽名聲援,當中還包括多個外國駐港新聞機構人員。記協今天於五份報章刊登聯署聲明,要求政府撤回限制查冊的條文。記者:譚靜雯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涉經營劏房、區議會種票風波等多宗與公眾利益相關的新聞,均靠查冊求證;新《公司條例》竟限制傳媒查冊權。記協聯同攝影記者協會、壹工會及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等七個組織,以團體名義聯署。記協短短一星期收到1,768個簽名。

路透社彭博社亦有聯署

聯署人士除來自不同立場的本港傳媒,也獲台灣業界及澳門新聞機構人士聲援,就連外國駐港新聞機構包括路透社及彭博通訊社等,也分別有約50及28人聯署支持。記協09年要求政府公開突發事件的資訊時,收到近1,600個簽署;今次聯署再破紀錄支持,反映修例的嚴重性。

記協主席麥燕庭指,近年政府限制傳媒獲取資訊手法層出不窮,擔心未來進一步收窄獲取資訊渠道,「04年開始收緊突發訊息,𠵱家就修訂公司法,遲啲到車牌、田土廳資料可能都冇得查,傳媒樣樣都唔查得……變咗只能夠喺靠政府提供訊息,日後政府更加方便用訊息控制傳媒,你聽話咪畀多啲資訊你囉,你唔聽話就拒於門外」。

記協要求政府撤回提交限制查冊的相關條例,認為此舉既可讓新《公司條例》內其他改善條款可如期落實,也不會削弱市民到公司註冊處查閱董事個人資料的權利,締造雙贏。

記協明日將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會面,商討有關修訂。麥燕庭昨稱:「我哋明白已經過咗主體法例;呢場仗難打,但唔等於我哋唔打,會抱住默默耕耘,不問收穫心態,為咗維持資訊自由、市民權利,一定鬥到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昨回應指,正諮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研究如何擬備有關附屬法例,在保障私隱及公眾取得資料之間取得平衡,未來會繼續聆聽各界意見,也會與傳媒代表會面。立法會議員涂謹申今日會要求公司註冊處刪去有關附例。




勞資雙方罕有同聲同氣

【特稿】

新《公司條例》的附屬法例修訂在即,這一回,工會與中小企商會,勞資雙方罕有立場一致,聯手反對政府修例。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指,該會最近調查發現,近七成會員反對修訂《公司條例》。他指公司董事「如果冇做唔合法嘅嘢,唔怕被人調查」。

藉查冊調查合作夥伴

劉達邦昨與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一同出席記協的反惡法記者會。劉達邦透露,業界一般在進行大型交易時,都會透過查冊調查合作公司董事的資料,「會查清楚董事住址,如果住嘅地方高尚,對呢間公司背景清楚,信心都會大啲!」他又稱,部份中小企更會通過查冊追收已倒閉公司的欠款。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也指,修例禁止公眾查閱公司董事資料會剝削工人的追討權利。他透露過去兩年每年平均收到約550宗欠薪查詢,當中100宗個案需要深入調查,要透過查冊追查刻意拖欠薪金的無良僱主。「搵老闆出嚟談判,甚至採取示威、靜坐方式逼無良僱主對話,但𠵱家封閉咗呢啲董事資料後,好多被拖欠薪金嘅工人有冤無路訴,結果政府幫無良老闆隱藏身份,令破欠基金成為無良僱主嘅提款機,對於工人、納稅人極之不公平」。

《蘋果》記者



審公司法議員 七成違公司法 虛報工商廈立會作「住址」 被批其身不正 (《明報》,28/01/2013)



【明報專訊】立法會去年修訂《公司條例》,限制公眾日後查閱董事住址等資料,惹來社會廣泛爭議,而本報偵查發現,負責審議此修訂的16名議員中,多達七成即12人在公司董事註冊中,把工廈、商廈甚至立法會辦公室虛報為董事「住址」,違反了現行的《公司條例》。

有學者和工會領袖批評,審議此法案的議員大多其身不正,有利益衝突之嫌,根本沒資格參與修例審議。

註冊處﹕發現非通常住址會跟進

公司註冊處表示,若發現董事提供的住址並非通常住址,處方會跟進。該處稱,根據《公司條例》,任何人提交申報時故意作虛假陳述,即屬犯罪,最高可處罰款10萬元及監禁半年,但該處並無統計董事虛報住址的個案數字。

立法會《公司條例草案》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共有16名議員出任委員(見表),於2011至12年負責審議此草案的各項細節,然後於2012年7月把主體法案交由全體立法會議員表決通過,換言之,這16名委員可算是修訂此法案的「把關者」。然而,本報翻查上述16名委員出任有限公司董事的註冊紀錄,發現有12名委員合共出任209間公司的董事,當中34間公司的董事「住址」,不是填寫工廈就是商廈的地址,有人甚至把立法會辦公室也填寫為「住址」,只有4名委員沒有虛報住址。其中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林健鋒,虛報住址情最嚴重,他出任44間公司董事,多達7間以工廈地址虛報為「住址」。林健鋒昨回覆本報稱,會翻查紀錄,了解情。

16「把關者」 僅4人清白

根據委員會呈交的報告,梁君彥和黃定光均曾發言支持限制公眾就董事住址查冊;但二人均有虛報董事住址。梁君彥在4間公司的董事申報中,把住址填報為葵涌某工廈;黃定光則在兩間公司的董事申報中,分別把立法會辦公室和長沙灣某工廈單位當作「住址」。

此外,早前表明反對限制查冊的何俊仁和湯家驊亦有虛報住址,何俊仁在3間公司的董事申報中,把德輔道中的商廈單位當作「住址」,湯家驊則在1間公司的申報中,在住址一欄填報金鐘太古廣場某層。

其餘虛報住址的法案委員會委員,包括時任委員會主席陳茂波(現為發展局長),副主席李慧,委員何鍾泰、黃宜弘、石禮謙、詹培忠和劉秀成。石禮謙稱,可能是秘書填錯,現會先了解情再跟進;黃定光也稱可能不小心填錯。詹培忠、何鍾泰和劉秀成則解釋是別人幫他們填報住址,但忘記當時曾否過目。李慧稱,由秘書公司替她填報,但承認曾過目,她說會查問秘書公司為何會填報商廈地址。陳茂波昨晚透過新聞秘書表示,今天將跟進事件,並會就了解所得,採取適當行動。其餘議員在截稿前暫未回覆。

律師會副會長林新強表示,公司董事在公司申報表中,填寫工廈、商廈等作為「住址」,肯定屬於違法虛報。

工會質疑沒資格審議修例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若委員會委員其身不正,虛報住址,實有利益衝突之嫌,難免令公眾質疑委員可能是為了本身利益,而掩飾自己虛報的罪行。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亦質疑,議員違法虛報住址,根本沒資格參與修例審議,否則是瓜田李下,令人懷疑議員為自己設「保護罩」。蒙兆達又批評公司註冊處監管不力,恐日後若收緊查冊,虛報情或會更嚴重。

明報記者



政府斷章引述律師會立場

【明報專訊】政府在新《公司條例》諮詢總結文件中,斷章引述香港律師會支持採「英國模式」限查董事資料,令人以為香港律師會支持收緊董事查冊;但本報翻查律師會向政府提交的意見書,發現律師會清楚寫明會員意見分歧,「支持英國模式」只是部分會員的立場,並非會方的統一立場。

總結文件列支持英國模式

所謂「英國模式」,是指董事住址和身分證號碼未來將毋須披露;至於「澳洲模式」,是指董事須證明自己受到滋擾,才可申請禁止披露上述資料。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覆本報稱,公布諮詢總結時,已同時將各回應者的意見書原文上載至該局網頁。政府又表示,在贊成董事住址不作公眾披露的意見書中,並不包括香港律師會。

政府﹕意見書沒列「贊成」

本報翻查律師會向政府提交的意見書,對於應否限制查冊,可謂意見分歧,但政府在諮詢文件提出「引導性」提問,指如果支持限制查冊,應採用英國抑或澳洲模式,結果律師會對此表示,贊成限制查冊的會員支持採用英國模式。

沒提律師會內部分歧

然而,政府在2010年8月提交立法會的第一期諮詢總結文件中,並無指出律師會內部意見分歧,反而白紙黑字寫明「至於應採用英國還是澳洲的模式來限制取覽董事住址的權利,較多回應者(包括……及香港律師會)認為英國的模式較為可取」。事實上,只有贊成限制查冊的律師會會員才支持英國模式,而非整個律師會支持英國模式,政府的諮詢總結有錯誤引述之嫌。

香港律師會會長葉禮德上周接受本報查詢時亦證實,當時會內意見分歧,只是部分會員支持英國模式,「因為當時無特別需要,(律師會)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立場,所以就將所有意見,無論是否支持,全部列出來交給政府」。


記協發起聯署反對收緊董事查冊,結果收到破紀錄1768名新聞工作者等響應,聯署聲明今日會在多份報章刊登(刊A13)。主席麥燕庭表示,查冊是揭露政商界醜聞的有力工具,限制一旦落實,傳媒便不能主動調查權貴有否利益衝突。(林俊源攝)

促查冊撤限 新聞界1768聯署破紀錄

【明報專訊】香港記者協會及多個團體發起聯署,在過去一星期內收到破紀錄的1768名新聞工作者、新聞系師生、5個業界組織聯署,要求政府撤回新《公司條例》中限制公眾查閱董事資料的條款。記協主席麥燕庭表示,查冊是揭露政商界醜聞的有力工具,限制查冊一旦落實,「(傳媒)不能夠主動調查,監察權貴及官員有無做利益衝突的事,只能靠政府提供信息」。

記協﹕反映政府諮詢不足

記協昨召開記者會,指出新《公司條例》限制查冊的條文,於去年7月獲立法會通過主體法案,但本月初經傳媒報道後,公眾才知道轉變,引起各界反響,反映政府最初諮詢不足。

記協要求政府撤回提交相關條款,既可讓新《公司條例》的其他條款如期落實,亦不會削弱現時市民到公司註冊處查閱公司董事個人資料的既有權利,達雙贏局面。

68%中小企反對修例

勞工界亦反對修例,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查冊有助工人追討欠薪及遣散費,「(限制查冊是)政府協助無良老闆隱藏身分,等於推卸責任給破欠基金,令破欠基金成為無良僱主的提款機」。香港中小企聯合會表示,早前該會調查顯示,有68%會員反對修例,認為公司可透過查冊得知合作伙伴的背景及有助追討欠款。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應稱,正諮詢個人私隱專員公署,研究如何草擬附屬法例,會在保障私隱和公眾取得資料之間取得平衡。



限查車主資料 記協斥欠諮詢

【明報專訊】除限制查閱公司董事資料外,政府亦計劃在今年限制公眾查閱車輛登記資料,公眾日後將不能透過車牌號碼,查閱車主的身分證號碼和住址。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范國威和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均批評,政府行動是一浪接一浪,逐步限制公眾查閱資料,剝削普羅大眾知情權。

運輸署:曾邀團體提供意見

相關修訂已在2011年7月至9月諮詢公眾,運輸署稱將於2月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同時交代公眾諮詢結果。運輸署表示,曾邀請團體、機構及交通運輸業界提供意見。

不過,麥燕庭稱,修例剝奪市民的權利,事關重大,政府諮詢卻非常馬虎,僅發出新聞稿通知公眾,「將諮詢文件放上網就叫諮詢?」她又批評政府輕視新聞自由,沒有諮詢新聞界。

修例後無法查車主身分證住址

目前公眾可透過車牌號碼查閱「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知悉車主資料。不過,根據政府提出的《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修訂建議,將來除涉及交通意外追討賠償等外,否則公眾將來可查閱的車主資料將大減。

傳媒中小企勢必受影響 記協促政府撤禁查冊 (《am730》,28/01/2013)


立法會去年通過修訂《公司條例》,其中禁止公眾到公司註冊處查閱公司董事住址及整個身份證號碼(「查冊」),引起連串爭議及反對,一旦條例實施,傳媒必首當其衝,業界更擔心影響日後進行如發展局長陳茂波涉經營房及區議會種票,這些與公眾利益相關的調查報道。香港記者協會在一星期內已收到逾千名新聞工作者及師生等聯署,反對有關條文。中小企及工會亦對條例表示反對,認為此舉會影響營商環境,也不能保障工人權益。

逾千人聯署反對近年最多

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及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今日在多份報章刊登全版1,768人聯署聲明,聯署人士包括台灣及澳門同業,是近年收集聯署數字最多的一次;反對政府就新《公司條例》加入禁止公眾「查冊」的條文,並要求政府撤回提交相關規例,以保障市民進行「查冊」的既有權利,同時令新《公司條例》的其他改善條款得以落實,達致「雙贏」局面。

記協主席麥燕庭指,現行讓公眾「查冊」的安排,乃新聞界揭露商界醜聞的有力工具;個人私隱專員亦已確認,現行「查冊」制度並無觸犯任何私隱上的問題。她擔心,若禁止公眾「查冊」條文獲通過,資訊自由將會被進一步收緊,業界日後或只能依賴政府發放消息,「你聽話咪俾多資訊你,唔聽話就將你拒諸門外。」

中小企擔心助長商業騙案

反對修訂條款的還包括中小企及勞工界,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早前向132個會員進行調查,結果有近七成受訪者反對修例。該會榮譽主席劉達邦指,會員反對「查冊」修訂,是因為不少公司需要透過「查冊」查閱公司股東及董事資料,以更清楚合作夥伴的背景,保障公司權益;若有公司出現財務問題,也可向公司董事追討,否則便會增加交易風險,甚至助長商業騙案,不利營商環境。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亦指,工會需透過「查冊」,了解拖欠工資及遣散費的僱主,協助僱員追討欠薪,而每年約有100宗個案需要查冊。

學者質疑政府欲阻記者揭醜聞
聯署者之一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表示,限制查冊對新聞界的影響極大,「係攞走咗新聞界比較有力去監察社會嘅其中一樣工具,令新聞界、公眾同整個社會利益受損。」他亦不排除政府有意堵塞有關渠道,免讓傳媒再以「查冊」的手法,揭破更多官員及議員的種種醜聞。同時又批評新例令香港不能與資訊流通的世界大趨勢與時並進,甚至走回頭路,「咁樣做真係好弊!」

有份參與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公司條例草案》的議員湯家驊解釋,由於當時政府提交的資料文件指出,當局已就修訂法案作全面諮詢,得出的結果獲絕大多數支持;加上當局又指英國也有類似法例,故大部分議員並不感到修訂法例有問題存在。不過,現時反對聲音眾多,故他已向政府反映意見,要求豁免傳媒界、工會及營商者等人士,「但最重要都要政府肯先得,然後要獲半數議員通過先可做到豁免。」翻查紀錄,《公司條例草案》委員會成立時,共有16名成員,其中4人為泛民議員,委員會主席為陳茂波,副主席為李慧琼,當中詹培忠及陳鑑林,分別擔任委員至2011年3月及5月。

同樣有份審議有關草案的涂謹申昨晚表示,當時只有他及自由黨的劉健儀反對修例,而進出口界黃定光、工業界梁君彥與商界的林健鋒則支持修例,「得我自己一個人在會上講咗兩個鐘,提出點解要反對,會後亦同咗幾間傳媒講,但冇人理我。」對於現時有人提出豁免部分人士或機構,他認為仍然存在問題,「根本咁耐以嚟查冊都冇出現濫用情況,咁即係唔變都得啦。」而他今天會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以及公司註冊處長會面,商討有關條例。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應指,正諮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研究如何擬備有關附例,在滿足公眾取得資料的需要和保障私隱兩者之間取得合理平衡,未來會繼續聽取社會意見,及與傳媒代表會面。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破紀錄人數聯署 促港府保留市民查冊權利 (「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 、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27/01/2013)



1768名新聞工作者和新聞系師生以及五個業界組織及學會參與聯署聲明,齊聲反對政府新《公司條例》內禁止公眾「查冊」 -- 到公司註冊處查閱公司董事住址和整個身分證號碼 -- 的條文,一致要求政府不要提交落實有關限制資訊自由條款的規例。有關人數和團體數量,打破過去業界歷次的聯署人數,期望政府善聽民意。

主辦是次聯署的香港記者協會指出,政府撤回提交相關規例,既可讓新《公司條例》內其他改善條款得以如期落實,亦不會削弱現時市民到公司註冊處查閱公司董事個人資料的既有權利,將是一個雙贏局面。

新《公司條例》內限制「查冊」的條文雖然已經在去年七月的立法會獲得通過,但公眾一般是在本月初經傳媒廣泛報道後才獲悉有關轉變,隨即引起各界極大反響,紛紛表示其利益可能受損,足證當年政府諮詢不足,考慮不周。為免公眾利益受損,政府亦應撤回提交落實規例的計劃。

是次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和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合辦的業界聯署行動,在一星期內獲得破紀錄的支持,聯署人士既有來自不同立場的報社的記者,級別亦橫跨社長、總編輯、採訪主任及前線記者,可見新例將帶來的問題有多嚴重。此外,聯署支持者中還包括台灣業界和澳門同行,並有為數不少的國際媒體駐港新聞工作者參與,足證維持「查冊」現狀的訴求獲得廣泛支持。

現行讓公眾查冊的安排,是新聞界揭露政商界醜聞的有力工具,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亦已確認,現行法例沒有侵犯私隱。

聯署聲明及參與者的名字將於1月28日(星期一)在《蘋果日報》、《am730》、《香港經濟日報》、《明報》及英文《南華早報》上全版刊登。

香港記者協會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
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

緬甸取締「中宣部」 民辦日報4月湧現 (《明報》,27/01/2013)


「新聞審查和註冊局」在去年取消送檢制度的同一個月,向民營傳媒發出了一份16項「指引」,要求記者不要報道政府的負面消息,引起當地新聞從業員穿黑衣上街抗議。(法新社)


【明報專訊】緬甸上周四正式解散傳媒審查機構,緬甸民間營辦日報的禁令亦將於4月解除。民辦周報《緬甸時報》副總編輯向本報表示,自去年8月當局暫停傳媒審查機構運作、取消報章送檢制度後,新聞自由已經「大躍進」,現在可自由報道敏感消息,預料4月將會有多達10間民辦周報轉型成為日報,為當地新聞業寫下新一頁。

緬甸官方英文報章《緬甸新光報》報道,緬甸政府上周四舉行內閣會議,同意解散「新聞審查和註冊局」(PSRD),稱「為緬甸實施新聞自由鋪平道路」,並成立新的「版權和註冊局」,隸屬緬甸信息及公共關係部之下。PSRD原先負責審查緬甸所有的出版物,並且在去年8月起已經停止運作,到上周四正式完成歷史任務,標誌緬甸自1964年起的新聞審查機制畫上句號。

報章副總編﹕自由大躍進

《緬甸時報》副總編Sann Oo向本報表示,過去一年當地新聞自由確實出現「大躍進」,很多以往不能報道的新聞,現在都可以自由報道。例如早前緬甸軍方出動戰機空襲北部克欽獨立軍,《緬甸時報》都可以自由報道,報館更可以派文字及攝影記者到克欽獨立軍的陣營採訪戰,政府沒有阻撓。除了報道克欽邦的戰,最近他們亦採訪了禮勃東(Letpadaung)銅礦示威者,這些新聞以往一定會被刪掉,但現時除了報道可以「出街」外,政府也沒有「秋後算帳」,找他們麻煩。

自去年起,緬甸逐步放寬傳媒審查,雜誌及報章等印刷傳媒在刊印前,毋須再先把文稿送交官方審閱。到上個月,緬甸政府宣布,民間營辦日報的禁令將會在今年4月解除(此前緬甸只准民辦周報,日報僅得官方營辦),令緬甸在近半世紀以來,市面上可以再次買到民辦日報。Sann Oo表示,4月將會多達10間民辦周報轉型成為日報,《緬甸時報》也為了應付轉型的需要,除了要增聘人手、設立輪更制外,也要額外購買印刷機,確保報章可以準時付印。

招兵買馬準備轉型

外界早前曾質疑,民辦日報禁令一日未除,即使取消送檢制度,緬甸都難有真正言論自由,禁令獲解除,正好反映緬甸邁向言論自由一大步。消息稱,當地將成立過渡性質的新聞委員會監管媒體,緬甸議會亦正討論訂立新的傳媒法,作為日後長遠監管媒體的基礎。Sann Oo稱,預計新的傳媒法今年將會獲通過,在起草期間美國及歐盟亦有給予建議,相信立法後不會影響現有的新聞自由。

明報記者



中國刪緬甸解禁報道

【明報專訊】「緬甸版中宣部」遭解散的消息,中國多個網站都有報道,但其後很快就遭刪除,顯示大陸官方可能對緬甸這個類似「中宣部」的部門解散覺得敏感。內地網民對緬甸的新聞自由大呼羡慕,稱「小國如此,大國何堪!」

網民﹕小國如此 大國何堪

對於「新聞審查和註冊局」正式被解散,內地新華社亦有報道,中國多個新聞網站也轉載了有關消息。但數小時後,有網民再在騰訊、搜狐、網易等網站搜尋緬甸解散傳媒審查機構的消息,均顯示「該消息未找到」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只有小部分網站仍繼續刊登有關新聞。

不過,即使消息被刪除,但已在內地互聯網引起熱議,有網民大呼「羡慕、嫉妒、恨」,更有人乾脆問「我們什麼時候會取消宣傳部?」

但亦有立場保守的網友認為,取消傳媒審查機構「不太適合當下的中國」,也有人指緬甸走到這一步,是以昂山素為首的反對派鬥爭得來的,中國還沒有進化到這一階段。



美使館稿稱「Burma」 緬促正名「Myanmar」

【明報專訊】緬甸昨日抨擊美國以舊稱「Burma」稱呼緬甸,呼籲必須使用官方英文國名「Myanmar」,避免傷害兩國正逐漸好轉的雙邊關係。

緬甸外交部針對美國駐仰光使館對北部克欽邦衝突所發布的新聞稿中以「Burma」稱呼緬甸作回應,表示華府應與多數國家及聯合國一樣,以「Myanmar」稱呼緬甸。外交部在官方報章中發表的聲明稱:「緬甸強烈反對美國使館在新聞稿中使用『Burma』、『Burmese政府』及『Burmese軍方』的字眼,美方必須用獲聯合國與國際社會認可的緬甸國名」。聲明續指出,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底訪問緬甸時,亦以「Myanmar」稱呼緬甸,美國使館應效法。

緬甸國名在緬甸語中有兩種表達方式,「Myanmar」是現時正式名稱,「Burma」則屬於舊稱,英國殖民時期亦用此稱。軍政府1989年認為緬甸的官方英文國名應為「Myanmar」,以安撫少數族裔。不過,質疑軍政府政權合法性各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兼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等反對派人士,向外仍續稱緬甸為「Burma」。

路透社


緬甸總統登盛上任後,逐步開放出版及言論自由。(歐新社)

緬甸「自由超華」 打壓異己未完

【明報專訊】緬甸新政府上台近1年,處處顯示改革之心。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月中發表報告,指緬甸的政治權利和民權自由已經超越中國,包括選舉容許反對派加入國會,傳媒、互聯網和經濟開放等範疇也取得成績。不過,緬甸政府至今仍有打壓異見者,傳媒自我審查的問題仍然存在。

近數十年,緬甸的封閉程度與朝鮮接近,但過去一年情明顯出現變化,當中容許反對派參與選舉、讓反對派全民盟自由拉票,當局亦逐步釋放政治犯,令緬甸在「自由之家」的政治權利一項評分,由最低的7分升至去年的6分,民權自由則由6分上升至5分。相較之下,中國在上述兩個項目分別取得7及6分,換言之,緬甸改革短短一年後,自由程度已經超越了中國。

傳媒自我審查壓力未除

不過,「自由之家」認為,緬甸仍未稱得上是「自由國家」,仍需繼續改善,例如緬甸當局仍然對示威活動採取「鎮壓式」的人群控制措施、違反工人權益、限制非政府組織活動、容忍強佔土地及阻礙司法獨立等。去年12月,就有4名示威者參與禮勃東(Letpadaung)銅礦示威而遭拘捕,並被當局檢控。「自由之家」一共把全球195個國家分類為「自由」、「部分自由」及「不自由」,中國、緬甸、俄羅斯等45國都被列為「不自由」。

雖然緬甸的新聞自由大幅改善,取消送檢制度,民辦日報又將在4月面世,但當地的新聞從業員卻認為,雖然現時官方審查遭撤銷,但又要面對自我審查問題。「無國界記者」組織早前發表一份報告,指「新聞審查和註冊局」(PSRD)在去年取消送檢制度的同一個月,向民營傳媒發出一份16項「指引」,要求記者不要報道政府的負面消息,雖然指引不具法律效力,但「無國界記者」批評,緬甸政府仍可以透過發牌制度向傳媒施壓,年初一份性教育雜誌遭當局禁止繼續出版,就顯示傳媒仍要面對自我審查的壓力。

明報記者

《明報》反駁劉夢熊聲明 (《明報》,27/01/2013)


【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於1月26日發出聲明,指《明報》當天的頭版報道「夢熊求京官阻廉署調查 王光亞拒介入」內容失實,毫無根據,強調沒有向王光亞提過被廉署調查的事,更無要求介入。《明報》編輯部對此的回應是,報道有客觀事實依據,經兩個獨立及可靠消息來源確認,《明報》不會撤回報道,倘若劉夢熊先生要興訟,《明報》將作出強烈抗辯。

明報編輯部

《東方》證實劉帶梁求見高層 (《蘋果日報》,27/01/2013)


【本報訊】劉夢熊自爆前年12月替梁振英牽線,成功游說東方報業集團老闆馬澄坤全力挺梁,又指馬答應為梁「消毒」。《東方日報》昨日〈正論〉指劉是「不請自來」,證實劉「帶領梁振英等人到機場求見東方報業集團高層」。

暗寸劉貪名貪利

〈正論〉指《東方日報》及《太陽報》挺梁與當日會面無關,強調兩報是「正義傳媒」、「為民喉舌」,指當時民調顯示梁振英的民望高於其餘兩位候選人,挺梁是「順應民意的事,亦是光明正大的事,沒有甚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爆料牽涉到東方報業集團高層,「令人莫名其妙」。

〈正論〉又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為例,指傳媒公開支持某位候選人,甚至出錢出力助選是司空見慣的事,並暗寸劉是「貪名貪利」的可憐蟲,本想申冤訴苦,「結果變成自暴其醜,令人啼笑皆非」。

不過,〈正論〉沒有回應馬是否曾答應為梁「消毒」、「漂白」,以及梁可隨時致電《東方》新聞總監,「讓他派兩個高級記者去專訪梁振英,翌日在《東方日報》頭條登出」的說法。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陽光時務》賣斷市 (《蘋果日報》,26/01/2013)


【一舉成名】


訪問劉夢熊大爆內幕的《陽光時務週刊》一舉成名,多區書報攤、便利店賣斷市,該刊在網上表示會火速加印,而且更趁機推出優惠吸客,讀者在下周一前訂閱《陽光時務》,可免費獲贈當日快遞今期的《梁振英上位內幕》一本。

東方明珠副主席劉夢熊本月初被廉署拘捕,他選擇向《陽光時務》爆料的原因引起不少揣測,因為《陽光時務》的出版人陳平在2011年6月,獲委任為東方明珠石油獨立非執行董事,他現為非執行董事。陳平持有500萬股東方明珠石油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0.9416元,有效期至2019年。

陳平昨日接受查詢時表示,自己雖然與劉夢熊相熟,但強調前日才得悉劉捲入廉署案件。他又說,不清楚是次訪問由誰人主導。

本身是學者的陳平,早年跟隨中共元老習仲勛、胡耀邦、趙紫陽等,89年六四後下海從商。他在05年接管陽光衛視,2011年再創辦電子媒體《陽光時務》,刊物以敢言見稱。陳平曾透露自己與習近平、王岐山等中共領導人也有交情。

《蘋果》記者

立會強烈譴責延發電視牌 被指製作差 亞視﹕有《尋找他鄉》(《明報》,26/01/2013)


 議員質疑亞視沒有努力製作節目,該公司發展及對外事務高級副總裁鄺凱迎表示早年曾有《尋找他鄉的故事》,有力與無競爭。(尹錦恩攝)
 香港電視集團主席王維基批評,業界有人利用司法程序打拉布戰。(尹錦恩攝)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寶安表示,即使發牌數量沒上限,亦要看市場承受能力。(尹錦恩攝)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昨通過動議,譴責政府不合理地拖延免費電視發牌,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以增發牌照進入司法程序為由,拒絕回應。(尹錦恩攝)


【明報專訊】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通過無約束力議案,強烈譴責政府不合理拖延發放免費電視牌照,漠視公眾利益。多名議員批評免費電視台缺乏競爭,更指摘亞視節目質素欠佳。亞視發展及對外事務高級副總裁鄺凱迎則搬出16年前製作的節目《尋找他鄉的故事》作擋箭牌,指兩台節目有好大競爭。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多名議員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要求公開前廣管局於1998年對本港免費電視市場的研究報告,但蘇錦樑表示,為免影響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審議發牌,以及相關司法覆核程序,不能公開報告。

蘇錦樑重申,處理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一直有進展,又強調自98年起已解除本地電視牌照的上限,當時兩大免費電視台提出書面意見亦表示沒有異議,對政府開放市場取消專營權費用表示贊成,「兩間電視台是否知道開放市場,相信清楚不過」。

李寶安﹕發牌數量應視市場承受力

有議員質疑為何兩間電視台當時不反對,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寶安表示,即使發牌數量沒上限,亦要視乎市場承受能力,「食自助餐都是無上限,但你會不會食到飽、食到嘔都要食?」「信用卡公司會說簽帳沒有上限,是否任你簽卡買飛機?」

公民黨議員毛孟靜指兩台多年來缺乏競爭,應盡快發牌,更批評亞視節目「粗製濫造」,主席黃毓民更諷刺亞視並無努力製作節目,何來「濫造?」亞視公司發展及對外事務高級副總裁鄺凱迎反駁﹕「我們是否無競爭?不是。我們有《百萬富翁》,無有《一筆out消》;我們有《尋找他鄉的故事》,無有《城市追擊》,有好大競爭。」不過,最後一集《尋找他鄉的故事》已屬2004年的出品。

3申辦機構﹕可「把餅做大」

3間申請免費電視牌照機構出席會議的代表均認為,開放市場可以「把餅做大」,希望政府盡快發牌,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李凱怡指「業界是否可以生存,應交由市場決定」。香港電視集團主席王維基批評業界有人利用司法程序打拉布戰。李寶安反駁稱,無意透過司法覆核阻延發牌。

蘇錦樑拒回應﹕發牌進入司法程序

議員多番要求政府交代立場,蘇錦樑都以增發牌照進入司法程序為由,拒絕回應。委員會最後以8票贊成、4票反對通過動議,譴責政府漠視公眾利益,拖延增發免費電視牌照。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批評亞視節目粗製濫造,鄺凱迎反駁曾製作高水準節目,例如16年啟播的《尋找他鄉的故事》,與無電視存在競爭。(資料圖片)


《尋找》16年前的節目

【明報專訊】亞視公司發展及對外事務高級副總裁鄺凱迎昨提及的《尋找他鄉的故事》已是16年前的節目,於1997年首播,製作了6輯共182集,製作人員走訪逾50個國家,講述世界各地海外華人的生活點滴,由鍾景輝旁述,連續6年獲選為電視欣賞指數調查最佳電視節目第一位,但至2004年已完結。

另一節目《百萬富翁》於2001年首播,曾為亞視創下39點收視的紀錄,同期無線電視製作來自英國的電視遊戲節目《一筆out消》迎擊。


無綫亞視拉布阻發牌照 (《蘋果日報》,26/01/2013)


【本報訊】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通過動議,強烈譴責政府漠視公眾利益,拖延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會上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批評有業界人士打拉布戰。無綫及亞視則指兩個台已有競爭,不應增加三個新營運者。政府表示,曾就開放電視市場作諮詢,當時兩間免費電視台並無反對。

亞視節目被指粗製濫造

立法會昨討論開放免費電視市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表示,政府在1998年取消無綫和亞視的專營稅時,兩台均很歡迎。因此兩台一早已經知道政府會開放免費電視市場。

亞洲電視公司發展及對外事務高級副總裁鄺凱迎稱,「匆匆增發牌照會令本地廣播業以至公共利益帶來負面影響,若有持牌機構因求存而粗製濫造節目,對公眾無益。」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粗製濫造」正正是亞視現時節目為人詬病之處。委員會主席黃毓民隨即更正毛孟靜:「『粗製濫造』是指製作很多節目,但亞視並沒有製作很多節目。」

鄺凱迎表示,亞洲電視有努力去競爭,如曾製作《百萬富翁》,無綫則推出《一筆OUT銷》,又說市場存在很大競爭,但廣告餅未見有大增長,過去15年一直維持約30億元。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執行董事及集團總經理李寶安表示,開放市場要看很多條件,如行業是否可持續發展。對於被質疑以司法覆核拖延發牌,李寶安要求大家尊重他人的法律權利。

他又指廣告市場係需求主導,「你會唔會因為屋苑開多幾間餐廳,由一日三餐變成六餐」。

不過隨即被議員謝偉俊揶揄︰「如果啲餐唔開胃,市民會食少啲」。

議員三番四次要求政府交代立場,包括會否在司法程序結束前發牌。蘇錦樑均以涉及司法程序不作評論。最後,委員會以八票贊成四票反對,通過無約束力動議,強烈譴責政府。

新聞界聯署反查冊惡法 (《蘋果日報》,26/01/2013)


【本報訊】政府計劃修訂《公司條例》限制查冊,新聞界首當其衝,日後恐無法透過查閱公司董事資料,揭露損害公眾利益的黑幕。香港記者協會強烈反對修例,上周起組織約200名新聞工作者及新聞系學生聯署反惡法,促特首梁振英兌現捍衞新聞自由的選舉承諾,主動撤回惡法。

阻傳媒揭露黑幕

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會等八個團體,聯署促梁振英叫停修例。聯署聲明指,梁振英競選特首時曾簽訂《新聞自由約章》,承諾捍衞新聞自由,呼籲他確切履行選舉承諾。

聲明中又指,新聞自由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涉經營劏房;區議會種票風波,及恒基兆業旗下物業「天匯」涉以天價托市等多宗與公眾利益攸關的新聞,均倚靠「查冊」求證。一旦修例,勢必削弱傳媒揭露社會黑幕、監察權貴、捍衞公眾利益的角色,大削新聞自由。另外,容許公眾查閱董事資料的做法行之已久,從未聽聞被濫用。當局建議修例以禁制查閱為大前提,令本港自由環境「開倒車」。

公司法專題
http://images.weserv.nl/?url=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6635518

緬甸解散媒體審查機構 中國人關注 (「BBC」,25/01/2013)


緬甸官方媒體 《緬甸新光報》周五(25日)報道,緬甸聯邦政府24日召開的內閣會議同意解散原來負責審查該國所有出版物的「媒體審查與註冊局」,「為實施新聞自由創造條件」。

「媒體審查與註冊局」實際上從去年8月20日就已經停止運作。當天緬甸當局宣佈記者從20日起不再需要在發表稿件前交由國家審查部門審查。

此外,大約有3萬個網站被取消限制,允許網民首次可以不受限制地上網瀏覽有敏感政治內容的文章。

緬甸內閣1月24日的決定正式結束了緬甸自1964年開始的新聞審查機制。

緬甸當局稱將成立新的「版權與註冊局」,並將該機構設置在緬甸信息與公共關係部之下。

據緬甸媒體報道,緬甸議會正在討論制定新聞法,目前由新成立的過渡機構新聞委員會負責監管媒體,實行新聞事後追責制。

自2011年3月吳登盛上台後,緬甸在民選政府帶領下推動政治改革和民族和解。政治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是廢除新聞檢查制度,推動新聞自由。

「敏感話題」

緬甸「中宣部」的正式解散引起了中國大陸媒體和網民的普遍關注。

中國所有主要門戶網站和大的新聞網站都迅速報道了這條消息。然而,BBC記者在幾個小時後再查找這一消息,騰迅、搜狐、網易等網站均顯示「該消息未找到」或「根據有關法律結果不予顯示」。

很顯然,這仍然是個極其敏感話題,該消息已被下令撤下版面。

微博議論

不過中國微博上還是能找到許多網民的議論。

有網友表示看到這條新聞的感覺是「羨慕,嫉妒,恨」。還有的說「吃不到,聞聞味也是好的!」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不太適合當下的中國。

有網友說:緬甸已開始走上民主自由之路.中國會有那麼一天嗎?拭目以待吧!

網友「飛不遠的老鷹」說:緬甸走到這一步,是以昂山素為首反對派鬥爭得來的,中國還沒有進化到這一階段。

有的網友更乾脆的問:我們什麼時候會取消宣傳部?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1/130125_burma_censorship_dissolve.shtml

英國報摘:伊朗抹黑威脅BBC波斯語部記者 (「BBC」,25/01/2013)


星期五(25日)的《衛報》報道了多名在BBC波斯語工作的伊朗裔記者及其在伊朗的家屬受到伊朗當局恐嚇和抹黑的消息。

文章說,伊朗當局對在海外工作的伊朗裔記者展開「摸黑戰爭」,盜用他們的名義開設臉書(Facebook)及微博賬戶,發表一些誹謗性的文章及帖子。同時還對他們在伊朗的家屬進行恐嚇、騷擾甚至死亡威脅等。

與伊朗當局關係密切的網絡人員還模仿BBC波斯語網站,設立一個假網站,在上面發表文章,愚弄伊朗公眾。

BBC波斯語部門的負責人薩巴說,尤其是在最近幾周,伊朗當局加緊了對在BBC工作的波斯語記者以及他們仍留在伊朗的家人的騷擾。

薩巴說,當局使用的語言更具威脅性,同時他們在伊朗的家人還被伊朗情報部門找去問話,其中一名BBC波斯語記者的父母還被當局告知,他們的兒子應該停止為BBC工作,否則將面臨被殺的命運。

BBC波斯語電視的一名女主持人也是伊朗當局抹黑的記者之一,在利用她的名義所開設的臉書賬戶上,還有她的照片。同時盜用者用她的口吻在臉書上寫道,在BBC波斯語工作的伊朗記者同事之間的婚外情很普遍,而此表白在伊朗被廣泛轉載。

此外,伊朗當局在另外一篇文章中還稱該女主持人是英國情報部門的間諜,是如何在另外一名特工的幫助下非法逃離伊朗的。

報道說,BBC波斯語電視在伊朗擁有上百萬的觀眾,他們通過非法衛星天線來收看BBC的節目。

文章引用薩巴的話說,他認為大多數的伊朗人不會相信伊朗媒體有關BBC的報道,但是他說,BBC假網站還是會為伊朗讀者帶來迷惑。

而薩巴本人也受到伊朗當局的抹黑,在以他的名義開設一個虛假微博中,人們可以讀到薩巴在其中的文章,其中寫道「BBC的工作不是報道新聞,而是製造新聞」。

薩巴說,在BBC去年12月播放了伊朗製片人巴哈里的紀錄片《強迫坦白》之後伊朗當局加緊了對BBC波斯語記者的個人攻擊。

歐盟去留公投

《泰晤士報》頭版報道說,如果英國現在就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公投的話,大多數的英國人將會選擇退出歐盟。

據《泰晤士報》所作的一份問卷調查說,如果今天就歐盟問題舉行投票,將會有40%的人選擇離開歐盟,37%的人選擇繼續留在歐盟,而2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如何選擇。

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將在5年之內讓英國人自己選擇應該留在歐盟還是應該退出。

目前,卡梅倫正在就英國與歐盟的關係與權力問題進行談判,但《泰晤士報》的調查顯示,無論卡梅倫與歐盟達成什麼樣協議,其實許多英國人的主意已定。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3/01/130125_press_review.shtml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引導主流意識是甚麼? (《正報》,25/01/2013)


【本報訊】早前,中聯辦副主任向本澳中文傳媒高層表示,要「把社會主流意識引導好」。新澳門學社「愛瞞傳媒」認為,自由的傳媒應提供可靠的資訊、不偏狹的觀點,由市民自行判斷,並形成主流意識。為政者應予以尊重,不應提倡傳媒引導主流意識。

上周三,中聯辦舉行二O一三年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宴會,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致辭時「分享三點感想」,其中一點是「要勇擔傳媒社會責任,把社會主流意識引導好、把居民心聲反映好,要對得社會期待、經得起歷史檢驗。」新澳門學社的「愛瞞傳媒」昨午到中聯辦遞信,要求解釋甚麼是「引導主流意識」。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表示,在自由開放的社會,傳媒應提供可靠的資訊、不偏狹的觀點,知情達理的市民接收傳媒資訊後,自有足夠思考能力,獨立判斷相信甚麼、把持甚麼態度,中聯辦高層不應要求傳媒集體引導公眾意識。鄭認為,主流意識應由人民形成的,當政者應對人民有最基本的尊重。

中聯辦是否干預傳媒呢?鄭明軒表示,本澳部份媒體一向「自動波」、「揣摸上意」,不需要外力直接介入的。他說:「現時,不單傳媒的自律河蟹,還有上面而來的要求引導主流思想,這是非常難以想像,難以置信。」其實,澳門市民要求不高,只希望傳媒「持公道」、「說真話」,但是,很多傳媒都辦不到。

昨日,中聯辦人員接信後不願合照便匆匆離開。「拿走信就跑,應該不是交朋友的態度。」鄭明軒表示,參照香港中聯辦主任的說法,中聯辦不管治特區,但廣交朋友。他強調,「愛瞞傳媒」身為本澳傳媒的一份子,是抱著求教的態度約見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望能詳悉「引導主流意識」的意思。

有社團向中聯辦遞信 (《華僑報》,25/01/2013)


 【專訪】新澳門學社的「愛瞞傳媒」昨日到澳門中聯辦遞信,希望約見中聯辦副主任李剛,要求就上周在「傳媒高層春茗」上中聯辦要澳門傳媒「把澳門社會主流意識引導好」的言論作出解釋。中聯辦人員接收信函後即轉身迅速離去,似不願讓傳媒拍下接信的照片。

「愛瞞傳媒」表示,由報章得悉中聯辦日前舉行「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宴會」上,在鼓勵澳門傳媒中提到「把澳門社會主流意識引導好」。「愛瞞」成員鄭明軒指出,在自由開放社會,公眾意識怎樣形成,絕對應交由公眾去做,這要「對人民有一個最基本尊重。」而傳媒所要做的應是提供可靠資訊和不偏不倚意見,而市民接受了資訊後自己有足夠能力去判斷該相信甚麼以及對事件持有怎樣態度。如果由中央派駐澳門人員,公開要求傳媒集體引導公眾應該有甚麼意識和思想,「這在自由開放社會是聞所未聞,亦不應該出自以(中聯辦官員)這樣身份的人的口。」 

「愛瞞傳媒」希望中聯辦解釋甚麼叫引導社會主流意識,以及希望中聯辦把握好自身工作和傳媒工作的分野,「甚麼是他(中聯辦)應做、甚麼是應留給傳媒自己可以做好。」 

鄭明軒認為,澳門主流媒體「其實已非常自動波、揣摩上意方面(做得非常之好,亦不需要直接拑掣。今次中央方面可能有些殷切期望(故)講到出口。」他指出,澳門市民長久以來是希望傳媒主持公道、講真話,「但明顯許多傳媒做不到,現在不但傳媒自律河蟹,現在還有上面要求,講到非常難以想像的引導社會主流意識。」 

「愛瞞傳媒」在致李剛的信函中指出,傳媒工作者的天職,不外乎向讀者提供不偏狹的觀點,並不倦地追求事實真相。「引導社會主流意識」,實屬「新聞」。觀乎開放進步之社會,斷無由傳媒集體引導操控公眾意識的道理。知情達理的讀者,自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及權利。◇

學社中聯辦遞信 (《澳門日報》,25/01/2013)


【本報消息】新澳門學社刋物《愛瞞日報》的製作人員昨日下午二時半到中聯辦遞信,要求中聯辦副主任李剛解釋其日前於傳媒高層春茗上希望傳媒能引導社會主流意識的言論。

該會成員表示,向讀者提供不偏狹的觀點,以及追求事實真相是傳媒工作者的責任。新聞雖有引導主流意識的作用,但觀乎開放進步的社會,讀者應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及權利,非由傳媒引導。他希望李剛能對希望傳媒能引導社會主流意識的言論解畫。

(編者按:李剛並無發表有關言論,當日發言者為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

《陽光時務》:無刪改呈現真相 (《蘋果日報》,25/01/2013)


【原汁原味】

《陽光時務週刊》以10頁篇幅獨家報道劉夢熊大爆被梁振英欺騙內幕,引起全城關注。該刊出版人陳平回應本報查詢時稱,由前線記者採訪全程錄影,到高層審視新聞材料及決定新聞角度,都十分謹慎,最後原汁原味刊登。

陳平昨稱,規定記者「一個字也不能改,要真話要真相,所以是百分之百原味刊登」,他沒想過報道刊登後的迴響,「他說的話他就要負責任」。

「他說的就要負責任」

該刊另一位員工透露,記者於本月20日專訪劉夢熊,全程近四個小時,回雜誌社後,將錄音內容全部整理成文字,再經多位高層審視及商議後,才決定報道角度,現時出街是全部內容,沒有刪減。昨下午在全港多區報攤或便利店已再找不到《陽光》。

《陽光》原為網上媒體,由陽光衛視於2011年8月創辦,亦在蘋果電腦以iPad和iPhone App形式上架。《陽光》曾報道六四、劉曉波及艾未未等新聞,被內地當局打壓,被迫從蘋果App Store下架。該刊去年10月轉型發行印刷版,在港、台、澳及馬來西亞等地同步發行。

《蘋果》記者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粵政協開幕 《南周》成焦點 庹震快閃 副部長落荒逃 (《明報》,24/01/2013)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楊健(右)昨天多次迴避本港有線電視記者提問,指事件「已經妥善解決」。(明報記者攝)
被指干涉《南方周末》新年獻詞的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中)昨天拍完大合照後快閃離開。(明報記者攝)
廣東政協主席黃龍雲(左)講話後與他的內定接班人、省委副書記朱明國(右)握手,似有交班之意。(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廣東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昨日在廣州揭幕,月初發生的《南方周末》(簡稱《南周》)新年獻詞事件成為焦點,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楊健昨天多次迴避記者有關《南周》的提問,只稱「事件已經妥善解決」,又否認有干涉傳媒自由。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亦有出席開幕大會,但就快閃離去。

稱「妥善解決」 否認干預自由

昨日下午,在廣東省領導人與全體政協委員合影時,身為政協委員的楊健現身,被香港傳媒追問有關《南周》新年獻詞事件,希望他能披露真實情。楊健不斷搖頭,用手推開記者的咪,重複說了數次「這件事已經妥善解決了」。在記者不斷追問之下,楊健轉身就走,有記者問「是不是有干涉傳媒自由」,楊健回應「這個沒有」,又再重複「這件事已經妥善解決了」。

楊健至少重複說了5次「妥善解決」,他一邊說邊向後退,繞到一棵大樹後面以避開追問,但香港記者仍窮追不捨,這時有內地傳媒記者以為有重要採訪,紛紛趕來一看究竟,反而擋住了楊健去路,不過一見是他,只能會心一笑,不再阻攔。楊健最後對香港記者說「現在要照相(合照)了」,而在場的工作人員也幫忙擋開記者,楊健這才脫身。被指插手《南周》新年特刊的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昨日也有到場,但記者無法靠近提問,他在合影後匆匆離去。

朱明國勢任政協主席

在昨早的政協預備會上,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已當選政協主席團常務副主席,而在政協發放給傳媒的資料中,政協閉幕大會已經寫明是由朱明國主持,「新任政協領導人與各國領事見面會」也寫明由朱明國出席,新的政協主席人選已經呼之欲出。

此外,廣東省人大會議將於明天開幕,31日閉幕,會議將選出廣東省出席全國人大的代表、新的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和省長,朱小丹料會連任省長。新一屆領導人在閉幕後會召開記者會,有消息稱,朱小丹將會在記者會上主動回應《南周》事件。

穗市長願帶頭公示財產

廣東「兩會」的另一熱門話題是有關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廣州市南沙區將成為試點。廣州市長陳建華昨日在市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說,現時的公示是制度上的要求,官員財產將會詳細、逐步公開,如果上級有要求,他自己會帶頭公示財產。

明報記者 廣州直擊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緬前審查官稱新聞審查制度行不通 (「BBC」,23/01/2013)


緬甸最後一任審查總長丁瑞(Tint Swe)接受BBC採訪時說,新聞審查在世界上沒有地位。

丁瑞的職位是在今年8月被取消的。他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聞審查已經行不通,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取消了新聞審查制度。

丁瑞過去專門負責嚴厲打壓媒體,但是現在他負責改革派政府的公共關係。

現在,他手裏拿的不是一支紅筆,而是搖晃著一個橄欖枝。他說,新聞審查與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

在過去幾十年,緬甸軍人統治者嚴厲限制公眾的新聞自由,在印刷前對每本書、每篇文章、每幅插圖和照片以及每首詩都進行嚴格審查,禁止BBC記者進入該國。

現在BBC記者被邀請訪問緬甸。丁瑞對BBC說,他希望記者應該負起更多的責任,更有道德觀念。政府部門應該更加透明。

「現在沒有任何限制。沒有人告訴記者什麼可以寫,什麼不可以寫。這完全由他們自己決定。」

丁瑞表示,他們歡迎外國記者到緬甸採訪報道,向世界報道緬甸所發生的一切。

「這樣做對緬甸有好處。我們希望更多的記者訪問緬甸。我們會公開的告訴記者我們所知道的情況。現在必須進行這樣的改革,緬甸歡迎改革。」

緬甸這一變化讓一些仍對媒體實行嚴厲新聞審查的國家的網民感到羨慕,其中包括中國。

不過分析人士說,在改革派政府領導下,緬甸媒體仍然存在自律的問題,記者可以發表文章,但是如果違反國家法律,仍然會受到起訴。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11/121123_burma_reform_media.shtml

挺《南周》被禁聲 東方衛視解約 伊能靜遭中共趕絕 (《蘋果日報》,23/01/2013)


台灣藝人伊能靜因在微博聲援《南方周末》、介入內地敏感事件,繼續遭內地打壓。上海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綜藝節目正式取消她的嘉賓位置,伊能靜在大陸的工作全面停止。這位出身於台灣「二二八事件」家庭、對專制獨裁有深切感受的台灣藝人感慨稱:「沒想到文字的力量,讓原本的平靜失衡」。

伊能靜早於15年前已開始回大陸發展,2010年正式獲邀加盟上海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綜藝節目,擔任評委,與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滑稽演員周立波同台主持節目。該節目每周播出一次,在內地擁有較高收視率,亦是伊能靜在內地工作的主要舞台之一。

引用《少年PI》述心

日前伊能靜已在微博透露與《中國達人秀》告別:「最後幾期沒有在達人秀上見到大家。謝謝你們喜歡那個真實的我。善良、真實、熱愛生命、關心群體,是我的人生關鍵字。」她還引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對白稱:「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的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地和它們道別。」

本周一,有媒體證實《中國達人秀》已正式解除與伊能靜的合作。伊能靜在微博無奈寫道:「今天和小王子(伊的兒子)到海邊,晚上在沙灘走走。我不是激進的人,沒有大志,只是沒想到文字的力量,讓原本的平靜失衡。」她稱自己就是一個普通女子,熱愛生命、寫作讀書、照顧家人,「只是如此,渺小卻真實。」

今年元旦,廣東《南方周末》因新年獻辭被中共黨官竄改,該報記者編輯大反抗,最後演變成內地反中共新聞審查、要求言論自由的風波,波及北京等地;伊能靜挺身而出,在微博發聲支持《南周》媒體人,並以自己的父輩上世紀40年代末在台灣經歷的反獨裁、爭民主的經歷,啟蒙和教育內地民眾。

此後,伊能靜接連受到內地當局打壓,先是微博被刪除、禁聲,繼而被「有關部門」人員「約喝茶」談話;原定在北京的新書簽售活動也取消;加上海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中止合作,意味伊能靜在中國大陸的工作全面停擺。

事件引起熱議,有網民感慨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女藝人,因為在網上說了幾句真話就遭如此命運,中國的政治現狀可見一斑。」

新浪微博/《蘋果》記者

伊能靜小檔案
原名:吳靜怡
年齡:43歲
教育:
•曾在香港讀小學
•東京關東女子高校畢業
家庭:
•祖父曾任台灣基隆市副議長,二二八事件時被國民黨政府殺害
•母親與父親離異後改嫁日本人,改名為伊能靜江
•2000年與庾澄慶結婚,誕下一子
•2008年被拍到與同樣來自台灣的藝人黃維德牽手,2009年離婚
經歷:
•高中畢業後,由日本回台進入演藝圈,亦常寫作
•1997起到大陸發展
•關注大陸時事,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和去年《南周》事件後曾在微博發聲聲援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網民有話說
「你是中國最美的女人!」
「偌大的中國竟容不下一個講真話的女人!」
「和伊能靜相比,成龍就是一條爬在糞坑邊的蛆蟲。」
「總覺得港台的藝人文化底蘊比大陸的深,氣質比大陸的好。」
「皇帝的新衣故事又重演,就讓他們裸奔,遲早會被笑死!」
「很久以前就知道伊能靜這個名,但並不熟悉,可是這幾年的「(中國)達人秀」,我感覺到你的真,你的美,支持你,好好的生活。」
「容得下千千萬萬個貪官,容得下好幾個戶口好幾套房的王八蛋,容不下一個小小的藝人。甚麼收復台灣,甚麼包容厚德,全是扯淡!」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



港澳台記協
撐《南周》

港、澳、台三地記者協會早前首次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南周》的同業。香港記協主席麥燕庭表示,發表聲明之後,不時有內地同業循不同途徑道謝,有些更對她說:「我們還站着。」她強調《南周》是爭取新聞自由的轉捩點,不會告一段落,「我哋會為事件保溫,希望《南周》同業唔會被秋後算賬。爭取新聞自由係持久戰,人民嘅訴求唔會歇息。」

發起學界聯署的浸會大學傳理學會會長梁偉聰說,繼續向傳理系同學發放內地新聞自由的消息,尤其是《南周》的進展,「內地政府因為之前有人嘈先至回應,從來冇嘗試解決問題,好多傳媒機構都受緊政府粗暴對待。」

《蘋果》記者

沙膽虹手記:真的笑話 - 沙膽虹 (《蘋果日報》,23/01/2013)


《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啟聰,去年一月在新政府總部採訪病後上班的孫明揚時,被一名保安拉扯背囊追逐,最後發展成肢體碰撞,雙方當天本就握手了事,明白大家都是因工作崗位不同而引發,怎料過了不久,保安員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聲稱遭成襲擊,誓要追究到底。案件最終於去年十二月七日在東區法院審訊,由案發到審訊足足十一個月,成啟聰在年中亦因身體原因離職,卻被此案繼續折騰。雖然這項普通襲擊罪一般判罰不重,但成覺得自己根本沒做過,怎可息事寧人隨便認罪,更深感政府總部保安安排可惡,一直視記者如敵人,事發後不單沒反省改善,反而變本加厲,更感此風不可長。十二月七日的判決,還了成一個公道。當各人都希望政府趁此認真檢討政總採訪安排、給予記者更大採訪空間的時候,律政司竟然將這案件以「案件呈述」形式上訴。堂堂特區政府,對於一位身有記者證、手持相機、跟着大群記者進行正常採訪工作的攝影記者,被保安死纏阻撓而發生碰撞,竟然糾纏到底,真的笑話。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不滿《蘋果》前記者脫襲擊罪 律政司上訴 (《蘋果日報》,22/01/2013)


已被裁定無罪釋放的成啟聰將面對控方上訴。
資料圖片



【本報訊】《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啟聰去年年初在新政府總部採訪時,被指襲擊保安員一案,去年12月獲裁判官裁定無罪,兼得堂費。唯本報得悉,律政司不滿裁決,已提出上訴。若法庭接納控方的上訴理據,將發還原審裁判官杜浩成再作裁決。

據了解,律政司在14天限期內已提出申請,亦已去信向法庭索取案件審訊期間的證詞騰本,日內更會正式將上訴的申請和理據提交高院。

律政司今次會以「案件呈述」(case stated)的形式進行上訴,案件將由高院原訟庭排期處理。而上訴的理據,主要針對裁判官就裁定事實的法律理據。

成啟聰昨日亦從律師得悉律政司可能上訴,他覺得政府很無聊,好像一個小朋友,無論如何一定要贏,不去檢討自己出了甚麼問題,卻一而再再而三「想要你死,先覺得開心!」他表示,雖然自己已非《蘋果》員工,但公司依然支持,對此表示感謝;並表示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欣然接受。

壹工會支持成啟聰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表示,雖然成啟聰已離職,但事發時為其僱員,會繼續安排律師協助他處理事件,全力支持。壹工會對於律政司提出上訴表示失望,會繼續支持成啟聰。

案件呈述屬上訴方式一種,針對裁判官判決時可能犯了法律上的錯誤而提出。有資深大律師指出,有關法律觀點爭拗包括,例如裁決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合理的常人是否會有同樣裁決?若控方的申請獲接納,案件會發還原審法官,根據上級法院的指示重作裁決。

若律政司上訴失敗,仍可繼續上訴至終審法院,但上訴的問題必須符合具有重大廣泛,或關乎公眾利益的重要性等條件。杜官去年12月裁決時,指成啟聰在保安員余秋培衝向他時的轉身動作,或許只為不令自己跌倒,加上控方未能證明成有襲擊意圖,故裁定普通襲擊罪不成立。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新論壇論舊論壇 (《正報》,21/01/2013)


【本報訊】澳廣視忽然停製「澳門論壇」引發外界,新澳門學社昨舉辦「新澳門論壇」探討事件,出席的嘉賓和市民多不接受官方解釋,促請該台盡快復辦論壇,還大眾一個難得的公共空間。

不解人手反解節目

議員陳偉智論壇上指出,當初「澳門論壇」設計就是持久辦下去,因他曾向節目負責人查詢為何選擇這「山旮旯」之地舉辦,對方解釋這裡可固定、長期使用,不用受其他活動影響,更表明希望節目成為一個「恆久畀市民發聲的平台」。

對於人手不足之停播理由,陳偉智相信,許多人與他一樣不能接受和理解這樣的理由,「無人為何新聞部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反而去解決這個節目呢?這樣做法啱唔啱呢?」,更何況澳廣視近年增加了一成人手,質疑「是裡面人多做不到嘢?還是有人阻止做嘢?」。

停論壇是與民為敵

陳偉智又引用行政總裁梁金泉發出的聲明,指節目獲特首、司局級官員的正面評價,認為有利於接收民意,市民亦是支持和接受有此平台,「邊個喊停澳門論壇,就係同澳門市民為敵,亦係破壞了澳門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事件並非只是這節目停播一事,還包括其他,如另一節目風火台將被改頭換面,只是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讓人覺得澳門還是有言論自由的,「最近大陸火爆的《南方周末》事件,其實已發生在澳門裡!」

黃東﹕澳媒生態倒退驚人

黃東認為,回歸十三年來,本澳傳媒生態不斷下降,現已去到很驚人之地步,「不淨只河蟹,而係涉及到差不多恐嚇情況出現」,「假使我們不再出聲,我們還有幾多空間、幾多年係可以畀我們咁樣講嘢?」

傳媒工作者鄧耀榮則說,停播的確削弱了公共空間,但還不至於打擊到本澳言論自由,因為影響言論自由的,並不簡單是公共廣播機構的一個節目關閉,而是社會氣氛,是「這裡的人唔願意損害自己些微利益然後讓社會進步」之氣氛。

論壇有約廿名市民出席,數人發言皆支持復辦。其中有人提出,要解決澳廣視問題,長遠應是改革重整架構,讓其獨立政府外;有人則認為事件始作俑者是執委羅崇雯,籲其迷途知返。

主辦的學社強調此舉是希望社會關注停播事件,而論壇會與「澳門論壇」一樣,原址原時進行,亦設網上直播,但會每兩週才一回。



黃東控被澳廣視封殺

【本報訊】時事評論員黃東自爆遭到澳廣視封殺,稱凡採訪他的記者要被「照肺」,而主持開的「風火台」被改版換人,一度要求新聞部負責人、執行董事羅崇雯給出解釋,不過隨後拒再點名,稱「意會不可言傳」。

  昨任「新澳門論壇」嘉賓的黃東台上表示,自己遭專門針對,不讓澳廣視記者去採訪他,採訪了的則全要「照肺」,更有記者被「連照三日」,在現時張榮發都可以接見的情況下,要求羅崇雯解釋清楚。

 澳廣視逢星期四晚播出時事資訊節目「風火台」,黃東是其中一個常任主持,但他大爆節目已被「河蟹」了,下星期出街的就是名字照舊全新版本,模式如亞視的「把酒當歌」,台前幕後人員全換掉,希望羅崇雯「畀返個空間我哋,畀返個解釋我哋,究竟佢想點樣!」

   不過,之後接受採訪時,黃東就「唔想講太多」,稱自己在該高層應某勢力要求下暫停其節目主持,並讓同事成為犧牲者,但事件發展速度超出預期,顯然有人「等得唔耐煩」,加快進度以「表忠心」,對此他只能表示遺憾,尤公共傳媒不應有太多私心。對於該高層是誰的問題,黃則不再點名,指「可以意會不可言傳」。

  同出席論壇的張姓市民亦了解「內幕」,稱新「風火台」會變成一個「教育節目」,更有人要求該節目的人員上網學習「曹其真精神」,十分有趣。而澳廣視在宣稱不夠人手時又炒人,就是要一言堂,把控制言論團結在建制派之下,故對黃東之遭遇不感奇怪。

新論壇代替發聲 學者促澳廣視改革復播 (《力報》,21/01/2013)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去年底突然撤消直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引發爭議。新澳門學社昨日起舉辦《新澳門論壇》,首次主題便探討《澳門論壇》停播原因及新聞自由。現場發言市民多認為本澳發聲平台不足,期望節目復辦。而議員區錦新則透露,特首辦主任譚俊榮認同《澳門論壇》能有效接收市民意見,稱會大力支援澳廣視解決問題以復辦節目。

為讓本澳市民繼續有發聲平台,新澳門學社昨於黑沙環公園舉辦《新澳門論壇》。

由新澳門學社籌辦的節目《新澳門論壇》,昨日上午同樣11時選擇於黑沙環公園「開講」,現場邀請議員、學者及時事評論員與約20名市民進行討論,主題探討「《澳門論壇》之死與新聞自由」。

未解決人手先「解決」節目

《澳門論壇》去年底突然宣布停播, 該節目監製袁海貴稱「人手不足」,加上今年為立法會選舉年,故要集中人手做好相關新聞。對此,昨日議員陳偉智指出,有關節目開辦一年多,廣受好評,就連特首及司、局級官員亦給予正面評價,認為有利於接收民意。陳偉智指出,既然該台稱「人手不足」,就應先解決人手問題,而非「解決」節目;又認為立法會選舉今年9月才舉行,指現在就暫停節目令人無法接受。

直播「原汁原味」呈現真實

澳大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則指出,平日的電視新聞均經過剪接等後期製作,部分採訪甚至最後「冇出街」,指出《澳門論壇》作為直播節目,可「原汁原味」把聲音直接向群眾呈現,令高官作出回應。他建議澳廣視在制度上要獨立,必須依據新聞原則處理新聞,改革高層組織架構。對此,在場亦有市民表示,澳廣視作為公營機構,應更優化論壇功能,令市民更加關心時事及政策,促請澳廣視復辦《澳門論壇》。

本澳傳媒逐漸自我審查

而時事評論員黃東則認為,自回歸以來,本澳新聞及言論自由不斷縮窄,他亦不滿早前所主持的澳廣視節目《風火台》疑遭高層施壓,令幕前及幕後的工作人員被全部替換,促請公司高層作出交代。黃東指出,本澳傳媒已逐漸如「《南周》事件」般自我審查,指其近兩年開始對本澳新聞業界前景感到「悲觀」。

作為新聞工作者的鄧耀榮則認為,暫時未有足夠證據顯示新聞自由被打壓,但指其作為傳媒工作者,雖然被削除發表言論的重要公共空間,卻始終無法打擊言論自由,希望澳廣視可復播《澳門論壇》,還本澳市民一個發聲平台。

《澳門論壇》民間借屍還魂 (《新報》今日澳門,21/01/2013)


【今日澳門訊】新澳門學社在昨日星期日在同一時段同一地點自行舉辦《新澳門論壇》,探討澳廣視直播時事論壇節目《澳門論壇》停播和新聞自由,有與會者指出節目已成為市民公共言論平台,認為節目停播會損害公共言論空間,擔心言論空間將被進一步收窄。

主辦《新澳門論壇》的新澳門學社指,自行舉辦論壇是希望社會關注澳廣視停播《澳門論壇》節目,促請澳廣視復播。

傳媒工作者鄧耀榮認為節目停播損害公共言論空間,澳廣視現行架構較其他公共廣播機構自由,但仍受限於澳門保守的政治文化;他建議應優化澳廣視架構,讓立法會和市民在澳廣視架構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學社理事、議員陳偉智稱指節目推出後,原已逐步獲到市民支持,得到正面評價;澳廣視現以人手不足為由停播節目,他認為不能接受和不能理解。

黃東:形勢水深火熱

時事評論員黃東原為澳廣視時事評論節目「風火台」輪任的台柱(主持人)之一,但他透露節目早前已改由其他主持人,他又稱該節目即將「改革」;他形容目前形勢已是「水深火熱」,澳門傳媒業已是夕陽行業,「現在不講,日後就沒法講」。

新澳門學社表示,《新澳門論壇》將會每兩周舉行一次。

新澳門學社探討復辦「論壇」(《華僑報》,21/01/2013)


 【專訪】新澳門學社昨日在澳廣視停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的原址黑沙灣公園舉辦《新澳門論壇》,探討「澳門論壇之死及新聞自由」議題,學社和應邀嘉賓和參與市民都督促澳廣視盡快復辦論壇,以維護公共言論空間及給市民發聲平台。另方面,嘉賓之一時事評論員黃東和市民張先生批評,澳廣視正加緊收窄新聞和言論空間,其中停辦澳門論壇只是第一步,在本周會重整《風火台》模式及全換班,其後還會處置《澳視早晨》新聞節目。而這連串行動就是將稍受市民關注或認同的時事節目和資訊報導節目都作出「重治」,其幕後主導者是來自主責新聞資訊等系統的澳廣視高層。目的尤其在於為今明兩年的政治選舉年而控制言論。

 黃東指出,據他所了解,被重整的《風火台》的大概方向。將會參考香港亞視《把酒當歌》時事節目的模式,由一個人主導節目,即不再有原來《風火台》由三個人自由評議時事方式。他又認為,澳廣視快速收緊言論空間事件,是有澳廣視高層要表達自己忠心。他並批評,「有人要搞到大家沒有發聲渠道」。

 黃東還指出,回歸十三年來本澳言論空間一路收窄,尤其去年政改諮詢時更去到極端,他並相信由於今年立法會選舉和明年行政長官選舉,在這兩個政治選舉年間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問題,公眾需關注,爭取言論空間,不應只是旁觀。

 澳門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仇國平批評澳廣視新聞並不重視公眾利益和新聞價值,卻重視「河蟹」的聲音或保駕護航。他認為,有需要對澳廣視作出制度上改革,令其依照新聞原則運作,以及重組架構而不再依附政府。他認為現在澳廣視董事會成員是委任外,還有官員,這樣架構不獨立。而財政上沒有法例保證其來源,這些都需要改革。他指改革需要社會推動力,而藉著今年立法會選舉需要將這個議題提出。

 與會者督促澳廣視盡快復辦澳門論壇。立法議員區錦新表示,「論壇」有存在價值。他並透露曾邀請政府派駐澳廣視代表的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和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出席昨日的《新澳門論壇》,雖然他們都以事忙為由未克出席,但回應正面。「譚俊榮親自打電話給我,說他不得閒來,但說政府是全力支援澳廣視能夠復辦(論壇),(因為澳廣視)說資源不足。(至於)梁金泉是責令相關部門重親檢討如何重新開論壇。」區錦新並指出,澳廣視是使用公帑的公共廣播機構,其節目需體現公眾利益和取向。

 另一位立法議員陳偉智批評澳廣視以粗暴手段停辦「論壇」,質疑為何對有好評的節目暫停,直指是與市民為敵、破壞和諧社會氣氛。他指出,中共十八大提出言論監督權,他強調「論壇」這個市民發聲平台一定要建立。

 傳媒工作者鄧耀榮則認為停播「論壇」會對公共空間在發表言論方面削弱了,但卻不致於打擊到澳門言論自由。不過,他亦認為社會需有多元言論,故希望澳廣視復辦「論壇」。鄧耀榮又認同澳廣視架構需改革,在將來可以有市民代表進入架構提出意見及反映市民批評。◇

新澳門論壇講者促復播澳門論壇 (《市民日報》,21/01/2013)



  【本報訊】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突然腰斬現場直播的時事節目《澳門論壇》,引起市民不滿;有團體於同一場地另起爐灶舉辦「新澳門論壇」,討論《澳門論壇》被腰斬事件,多位參加者炮轟澳廣視就事件的回應解釋難以服眾,時事評論員黃東更批評作為公共傳媒不應偏私,促請復播節目,他又透露澳廣視另一時事節目《風火台》將改頭換面。

  新澳門學社每兩星期舉辦「新澳門論壇」,並於昨日首度假黑沙環公園舉行,近30名市民出席。主持人表示,特首辦主任譚俊榮及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以事忙為由拒絕出席節目。從未出席過《澳門論壇》的時事評論員黃東擔任今次活動嘉賓,他透露,《澳門論壇》上軌道後,有人看中了它,於是將它「吃落肚」進行內部易手,節目後期力度雖然不足,但仍是有用的公共平台。他質疑一個節目成功後就會有人收歸己有是否正常,奉勸公共傳媒不應存有太多私心。

  籲改革澳廣視架構

  他狠批今次事件中有人「黑白不分」、「過橋抽板」,促請《澳門論壇》盡快復播,又指出澳門傳媒生態13年來不停下降,公、私營機構應遵從普世言論及新聞自由操作方式,不應私下存有標準。「現時寫一條普通新聞(記者)都要多問自己幾句,是否已經變質?」

  「如有民意代表進入澳廣視廣播委員會,影響力將更大,較多爭議都可在建制之內處理。」傳媒工作者鄧耀榮表示,該節目停播無疑削弱了本澳重要公共空間,但不致打擊本澳言論自由。澳門公共廣播架構承接葡國及英國廣播公司風格,理論上比香港更自由,但由於澳門政治文化比香港保守,電視台處於保守文化下,他的執行者將更保守。議員區錦新引述譚俊榮向他致電稱,「雖然沒時間出席節目,但政府會全力支援澳廣視,令《澳門論壇》復辦。」區錦新稱,澳廣視動用公帑營運,辦節目應體現公眾取向,故必需透過行政委員會及董事會改組,增加市民參與的機會。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表示,澳廣視董事局全由政府委任,架構不夠獨立,也沒有法例保障財政來源,故有需要改革。

  議員陳偉智稱,《澳門論壇》的負責人曾向他表示選擇黑沙環公園的好處是不受其他地方舉辦活動影響,能長期使用,成為恆久的發聲平台,節目後期亦有學校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有助推動公民社會。澳廣視支出達1.6億,中文新聞部人手增加一成,官員對節目有好評,以人手不足為由暫停節目實在難以接受,亦沒理由為半年後的立法會選舉而暫停現時的重要節目,認為有關做法有違新聞自由原則,促請復播節目。

  另外,過去曾主持澳廣視另一時事節目《風火台》的黃東透露,下星期該節目將會有「全新版本」,失去了原有隨時「爆肚」的方式,會像亞視節目「把酒當歌」一般,變成由1人有劇本之下主導進行。市民張先生更稱,有人要求《風火台》有關記者及人員須上網學習「曹其真精神」。他指斥,澳廣視宣稱不夠人手但同時又消滅人手,目的是控制團結建制派之下的言論。

學社要求《澳門論壇》復辦 (《澳門日報》,21/01/2013)


【本報消息】新澳門學社昨日上午十一時假黑沙環公園舉辦“新澳門論壇”,探討澳廣視節目《澳門論壇》暫停的原因及新聞自由,台上嘉賓及與會者均認為《澳門論壇》有存在價值,要求澳廣視復辦。

新澳門學社表示,暫停《澳門論壇》會影響新聞自由,主辦“新澳門論壇”正是要求澳廣視復辦。議員陳偉智不能接受澳廣視以人手不足及籌備今年立法會工作而暫停節目的解釋,並認為《澳門論壇》已逐漸受到居民認識及關注,亦有助青年的公民教育。

傳媒工作者鄧耀榮認為,暫停《澳門論壇》會削弱重要的公共討論空間;時事評論員黃東亦要求《澳門論壇》盡快復辦。

學社要求復播「澳門論壇」(《現代澳門日報》,21/01/2013)


【本報訊】澳廣視現場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今年起突然停播,引起社會質疑和極大反響,紛紛要求復播。有團體索性在同一地點和時間舉辦「新澳門論壇」,昨首次「開講」探討「澳門論壇」停播的原因和新聞自由。主辦單位新澳門學社認為「澳門論壇」開創了另一個言論空間,對停播感到可惜,之所以舉辦類似論壇是希望社會關注,並要求復播。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回歸後言論空間逐漸收窄,傳媒已去到自我審查的地步。他認為不論公營抑或私營傳媒,應遵循普的世言論和新聞自由,不應有特殊和個人的標準。

新澳門學社昨日上午十一時在黑沙環公園原「澳門論壇」的直播場地舉辦「新澳門論壇」,探討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停播的原因和新聞自由。論壇上多名市民認為本澳能夠讓公眾發聲的平台不多,「澳門論壇」的出現逐漸受到關注,亦愈來愈多觀眾收䏲,希望澳廣視復辦該節目。

論壇嘉賓之一立法議員陳偉智表示,「澳門論壇」原本逐步得到市民的支持,獲得正面評價,亦有利於政府接收民意,何以要停播。對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停播節目,他認為不能接受和不能理解。

主辦單位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表示,「澳門論壇」持續和每周一次公開討論澳門公共議題,讓嘉賓和市民發表意見,為本澳開創另一個言論空間,可能不是每個人皆滿意,雖有不足之處,但成效值得肯定,理應該多鼓勵,消除負面壓力繼續舉辦,對於停播感到可惜。新澳門學社舉辦「新澳門論壇」是希望社會關注澳廣視停播「澳門論壇」節目,並要求復播。而學社的論壇將每兩周舉辦一次。

另一嘉賓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其實澳廣視多個時事評論節目早已被「改頭換面」,他認為回歸後澳門言論空間逐漸被收窄,傳媒甚至去到自我審查的地步。他稱澳廣視聲明中強調編採自主更是講大話,其實澳廣視新聞一直被干預。他又稱,不論公營抑或私營傳媒,應遵循普世的言論和新聞自由,不能因為公營而有一套特殊標準,甚至個人的一套私人標準,這樣好恐怕。他對澳門傳媒生態發展前景感悲觀。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炎黃春秋》網站重開引網民熱論 (「BBC」,19/01/2013)


中國的《炎黃春秋》雜誌網通過網站備案申請並恢復開通後,關注事態發展的網民紛紛在微博上發表討論。

1月4日上午10時許,炎黃春秋編輯部在其官方微博發佈其網站被關閉且原因不明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網站恢復開通後,不少人對網站重開表示祝賀和支持,網友「真話無忌」呼籲該刊「繼續撰寫振聾發聵的醒世文章」。

新浪微博網友「上海遙遠星空」也說,這是「支持改革的人的福音」。

騰訊微博網友「傻傻在思考」則說:「今天我發現炎黃春秋網站開通了,風格沒有變化,不知那些幸災樂禍的人怎樣想?」

不過,「蘭陵匹夫」認為,中國工信部免費為《炎黃春秋》做了廣告。

同時,部份網民也注意到《炎黃春秋》的網上論壇目前暫停開放,質疑這是否「妥協」。

改革決心

雖然北京通信管理局此前已表示,《炎黃春秋》網被關閉主要是由於其未及時更新備案信息而自動關閉,但網站被關後重開的原因卻仍然引起眾說紛紜。

部份網民形容事件「波譎雲詭」、也有網友諷刺這一起事件「滑稽」。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之父、中共元老習仲勛於2001年時曾於該刊創刊十週年時題詞「《炎黃春秋》辦得不錯」。

相比起網站當初被關閉的原因,微博上的網友們似乎對習仲勛的題字是否「發揮作用」表現得更感興趣。

不少人調侃習仲勛當年的題詞為「老大的老子的簽字是護身符」、「免死金牌」,並將《炎黃春秋》得以重啟歸因於「老爺子的面子」。

而自從發生《南方周末》新年獻辭被廣東省委宣傳部撤換修改與《炎黃春秋》被關的事件後,分析人士一直認為事件後續將測試習近平的改革決心。

網友「陳詠林」在騰訊微博質疑稱:「可惜虎父犬子,不一定老子英雄兒好漢。人治國家就是如此!」

不過,也有一些網民對習近平的表現拭目以待,「汪洋一葉舟」便說:「是開放,就是希望,他在逐步兌現諾言!」

認證為「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副校長」的「諸子百家之一」則說:「相信黨,幾十年來一直在進步。」

修例限查車主 記協轟阻監察 助揭謝霆鋒頂包劉延東見選委 (《明報》,19/01/2013)



【明報專訊】政府繼修訂《公司條例》後限制資訊流通,今年再收緊另一法例,以保障車主私隱為由,限制市民憑車牌查核車主資料。民主黨涂謹申憂慮,限查車主資料不但會影響傳媒採訪,更可能會阻礙一車主向另一車主申索。記者協會指過往不少報道均是透過查核車牌而得知,指修例反其道而行,促議員反對有關法例。

保險索償罰款豁免 2月交立會

藝人謝霆鋒早年撞車後不顧而去、國務委員劉延東去年3月特首選舉時到深圳見本港選委時,選委驅車進出酒店,傳媒也是透過查核車牌知悉車主身分。不過,港府2011年提出進一步收緊《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限制公眾查閱車輛登記資料(見表)。

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昨日在立法會簡介今年工作,包括修例收緊查詢車主資料,他指政府在2011年7月曾就修例進行2個月公眾諮詢,律師公會等亦發表意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回覆本報查詢,指公署於2011年9月向運輸署提交建議書,專員蔣任宏支持局方建議,以加強保障私隱。運房局文件指,修訂將以「先訂立、後審議」處理,2月諮詢交通事務委員會。據港府2011年提出的諮詢文件,列出只有豁免情下才讓市民查核車牌,包括保險索償、車輛罰款等,但不包括新聞採訪。

私隱署支持 條例先訂立後審議

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指出,政府提出的公司條例限制市民及傳媒查核公司董事身分,現在進一步限查車牌,與社會要求資訊開放的大潮流反其道而行。她指查核車牌制度沿用多年,見不到濫用,質疑政府收緊查核的原因。她指過往不少報道也以查車牌而得知,指如禁制查核,他日有車輛接載重要人物往禮賓府,記者難得知車主身分,而有違例或交通意外,也難知悉涉案者身分,削弱傳媒監察社會的權力。

無車主地址 難民事索償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直言,記者現時透過查閱車輛登記資料進行偵查報道,希望不會演變成《公司條例》翻版,弄至滿城風雨,要求讓傳媒無條件查詢。他又質疑若兩車險些發生意外,其中一方希望透過民事索償,根據建議將不能查閱地址,無法發出傳票。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范國威指出,有不少偵查報道,均涉及透過車牌發現秘密交易和利害關係,又擔心禁查車牌車主資料,會影響交通意外受害者追究權益,認為維持現狀最好。

不過,委員會成員葉劉淑儀說,相信政府建議立法前已徵詢私隱專員的意見,原則是保障能辨認車主身分的資料受保護,但她也關注條例對新聞自由的影響。對於《公司條例》的修訂,葉劉淑儀說,已約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表達對政府禁查公司資料的意見。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炎黃春秋》網備案獲通過恢復開通 (「BBC」,18/01/2013)


中國的《炎黃春秋》網站周五(18日)下午3點28分正式恢復開通。

據財新網報道引述炎黃春秋網站主編張曉鷗的話說,該網站得到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備案系統電郵通知,其網站備案申請已獲通過,並正式恢復開通。

1月4日上午10時許,炎黃春秋編輯部在其官方微博發佈其網站被關閉且原因不明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工信部1月4日向財新網表示,(炎黃春秋網被關閉)主要是炎黃春秋未及時更新備案信息,導致其接入服務商名稱、IP地址等接入信息缺失造成的,「在當地通管局辦理相關備案手續之後即可開通」。

《炎黃春秋》雜誌網突然被關閉,有猜測認為與該刊談憲政改革的新年致辭有關。這是繼《南方周末》新年獻辭被廣東省委宣傳部撤換修改之後,引發各方質疑中共新政府政改誠意的又一事件。

考驗改革決心

與《南方周末》希望實現憲政改革夢想的新年致辭相似,《炎黃春秋》的新年致辭認為中國現實制度不符合憲法精神,「有很豐富的保障人權、限制國家權力內容」的憲法「基本被擱置」,導致暴力執法、暴力截訪、因言治罪等結果。

中國的憲政改革自1989年六四民運後停頓,渴望改革的中國知識分子在被壓抑了二十多年之後,每次新領導人上台,只要有一點點放鬆和暗示的口徑,許多媒體和知識分子就會發出要求憲政改革和新聞自由的呼聲。

有分析認為,《炎黃春秋》和《南方周末》的後續處理,將是測試習近平政府是否真心政改、以及有沒有能力進行政改的試金石,如果真有政改的誠意,當局就會按法律程序處罰擅自撤換修改《南方周末》新年致辭和關閉《炎黃春秋》網的負責人。

然而許多人質疑,才上台不到兩個月的習近平即使真如外界期望的那樣有政改誠意,他或他的盟友們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和權力,克服來自各方的阻力,撤掉或處罰某省宣傳部長呢?人們都在拭目以待。

南周發表「特別更正」網友追問誰負責 (「BBC」,17/01/2013)


周四(17日)出版的新一期《南方周末》發表一條「特別更正」,就此前遭到刪改的新年獻詞中出現的錯誤予以說明。

這個署名「南方周末編輯部」的聲明說:「2013年元月3日出版的第1507期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追夢」,有三處不能不說的錯誤。」

「更正」指出的三個錯誤是: 「2000年的大禹治水」、「眾志成誠」和南方周末第「1057期」這三個事實性的錯誤及錯別字。

「更正」最後說:報紙的錯誤永遠是「白紙黑字」式的,「報紙編輯出版全鏈條的每一環,其規範流程永遠需要尊重與遵守,我們前所未有地認識到這一點。」

不過,這則簡短聲明沒有指出是誰犯了這樣的錯誤、也沒有說誰應當承擔責任,引起不少網友的質疑。

北京微博用戶「楊俊峰」說:「意味深長。這個能刊出,讓人欣慰。不過,「我們」指的是誰?」

遼寧網友pibozanlang說:「又往編輯身上潑髒水,那是人家寫的嗎? 」

廣州網民「木昜每文成」寫道:「如果真的是南周的錯,不是宣傳部的錯,為什麼宣傳部不敢出來澄清呢?」

上海網民「草根的廉租房」:「規範流程永遠需要尊重與遵守,誰真正應該前所未有地意識到這一點?」

江蘇的「主持人聶梅」說:「雖然語意含混,但可看出依舊不依不饒。好樣的!」

也有網名「1997獵鷹」的山東網友說:「中國夢應該是復興夢,而南方周末引向憲政夢自由夢,南方周末是漢奸帶路黨。」

時間差

1月3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新年獻詞由提倡憲政改革的《中國夢,憲政夢》被改為《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出版。

該報記者編輯表示對這一改動事前全然不知,認為官方的刪改動作超出「底線」,隨後表示罷工。

1月7日,一些支持南方周末的民眾舉行抗議,隨後又有支持官方的左派示威者加入,雙方一度發生對峙摩擦。

1月8日, 據傳在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介入下推出「南方周末事件」解決方案,報社員工結束罷工,恢復正常工作,本周報紙照常出版;不搞秋後算賬。

兩天後出版的《南方周末》成為關注焦點,不過正常出版的這期報紙沒有提及這次風波,頭版是有關河南蘭考火災造成孤兒死亡的報道,題為《那麼多的愛,那麼少的錢》。

分析人士指出,事隔一周南周發表「特別更正」一來可避開風頭,二來將新年獻詞出現的錯誤當普通編輯錯誤來處理,以淡化事態。

DBC股東和解 4入稟訴訟終止 (《明報》,18/01/2013)


【明報專訊】數碼廣播電台(DBC)的股東糾紛歷時半年,昨日宣告正式和解。全國政協委員黃楚標早前斥資購入前台長鄭經翰及行政總裁何國輝所持股份後,昨在高院聆訊表示雙方同意結束訴訟,法官應要求頒令終止案件,並解除臨時管理人職務。

雙方未透露和解內容

代表黃楚標、李國寶、李國章及黃子欣一方的律師於昨日開庭時表示,已與鄭何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終止現時涉及DBC的4宗入稟訴訟,法官夏利士遂頒令宣布「完場」。

法庭於去年10月應黃楚標申請,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暫時接管DBC,昨日亦宣布解除。雙方未有透露和解內容。4宗案件包括黃楚標要求查閱DBC文件,及鄭經翰早前申請法庭頒令處理DBC股份買賣等。

根據報道,鄭經翰早前確認,黃楚標願意斥資1.6億元回購他、何國輝及夏佳理的股份,令DBC可以繼續運作,黃楚標亦承諾會注資並負擔起DBC的債務。鄭經翰稱黃楚標曾加入條款要求他「封咪」一段時間等,但簽訂協議時已不存在該等條款。通訊事務管理局現正審理DBC復播申請。

通訊局正審理復播申請

去年7月,鄭經翰指與黃楚標等股東對DBC營運及注資事宜有分歧,失去互信關係,黃楚標隨即回應指投資多時「日日燒銀紙」,急須止蝕。自去年10月10日,DBC正式停播後發起義播,及後有聲稱董事局會議聲帶外泄。黃楚標在會議中表示鄭經翰聘用時事節目主持李慧玲會惹來中聯辦反感,外界指中聯辦干預言論自由。

【案件編號﹕HCA1611、HCCW444/12、HCMP1825、1915】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港澳傳媒大不同 李剛:少被追訪較輕鬆 (《正報》,17/01/2013)


【本報訊】抵澳履新差不多一個月的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大談港澳傳媒生態大不同,表示在澳門應付記者追訪工作較香港輕鬆,不用「每天都想一想,今天要講點什麼」。

中聯辦昨在新竹苑舉行二○一三年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宴會,宴請多間傳媒領導,中聯辦除了有副主任李本鈞等官員外,今年特別多了一位主任級,就是盛傳將來坐正的副主任李剛。

自稱主動要求參加的李剛會上「講幾句非正式的話」,提起過去十年在香港工作,「講了無數次話」、「只要一出門記者就追著要採訪」,但來到澳門發現情況卻完全不同,這方面「稍為輕鬆一點」,不用「每天都想一想,今天要講點什麼」。

李剛又謂,由於剛來澳,首先是多看,然後是多聽,最後是多下去,故計劃再過一段時間,會到各家傳媒機構拜訪,希望大家能對他們及他進一步的工作給予支持。

李本鈞則代表中聯辦致辭道,過去一年本澳成就離不開新聞界的耕耘和奉獻,傳最新資訊、反映市民心聲、暢通溝通管道、維護社會穩定,實贏得各界讚譽,故該辦要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展望今年,李本鈞指,十八大為澳帶來發展的新機遇與動力,且又是立法會選舉年,媒體肩負重責,並向傳媒「分享三點感想」,一是繼續高舉愛國愛澳旗幟,大力支持政府依法施政,自覺維護社會長期繁榮穩定;二是要勇擔傳媒社會責任,把社會主流意識引導好、把居民心聲反映好,要對得社會期待、經得起歷史檢驗;三是遵循新聞傳播規律,使新聞言之有物、有理、有情、有益,以客觀真實的報導、公正負責的評論等贏得受眾,努力打造責任媒體、實力媒體。

堅持一國兩制 勇擔責任 客觀公正 中聯辦三點勉勵澳傳媒 (《澳門日報》,17/01/2013)


【本報消息】中聯辦昨日舉行“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宴會”,副主任李本鈞表示,展望二○一三年,“十八大”開啟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也是澳門立法會選舉年,媒體肩負重要責任。副主任李剛表示,誠摯希望與本澳傳媒多交流、多溝通,並計劃稍後拜訪本澳各家媒體。

老朋友相聚

宴會昨晚六時三十分假新竹苑二樓舉行,副主任李剛、李本鈞,文教部長劉曉航,以及本澳各中文媒體負責人等二十多人出席。

劉曉航主持宴會,稱中聯辦高度重視傳媒春茗宴會,副主任李剛、李本鈞專程從北京趕回參與。其中,副主任李剛長期在中央有關涉港澳部門工作,來澳前曾在香港擔任中聯辦副主任十年,不僅對香港熟悉,同時瞭解澳門及傳媒情況,結交不少港澳傳媒朋友。李剛、李本鈞知悉宴會舉行,主動要求趕返參與,與老朋友相聚。

李本鈞致詞表示,過去一年,是我國歷史上極不平凡一年,中共召開“十八大”,實現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藍圖。去年也是“一國兩制”實踐繼續深入推進的一年,澳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新聞界的默默耕耘。展望二○一三年,“十八大”開啟國家發展新征程,也為澳門帶來發展新機遇與動力。今年又是立法會選舉年,媒體肩負重要責任。故談及三點認識,與衆人分享。

將訪各媒體

一是高舉愛國愛澳旗幟。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澳門傳媒人必須傳承愛國愛澳傳統,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原則,支持政府依法施政,維護社會繁榮穩定。二是勇擔傳媒社會責任。恪守職業道德,把澳門社會主流意識引導好,把澳門居民心聲反映好,對得起社會期待,經得住歷史檢驗。三是善循新聞傳播規律。切實遵遁新聞傳播規律,更新傳播理念,以客觀真實的報道、公正負責的評論、清新平實的文風贏得受衆,打造責任媒體、實力媒體。

李剛主持祝酒,談及自身與媒體淵源指出,在中國駐美大使館任文化參贊期間,負責新聞宣傳工作;任文化部港澳台司副司長、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時,與內地媒體打交道;香港工作十年亦時與傳媒接觸,現來澳履新,直言與香港、澳門的新聞界朋友交往以久,未來將繼續與傳媒聯繫、溝通、共事。誠摯希望繼續和本澳傳媒多交流、多溝通,計劃稍後拜訪本澳各家媒體。

中聯辦設春茗與中文傳媒高層聯誼 李本鈞以三點認識與傳媒共勉 (《華僑報》,17/01/2013)


 【專訪】中聯辦昨與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聯誼,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致辭時表示,十八大開啟了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也為澳門帶來發展的新機遇新動力。今年又是澳門立法會選舉年,媒體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他以三點認識與傳媒共勉。

 這三點認識要旨是:(一)高舉愛國愛澳旗幟;(二)勇擔傳媒社會責任;(三)善循新聞傳播規律。

 昨晚,中聯辦在新竹苑設春茗宴會,招待澳門各中文傳媒高層。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剛到任的副主任李剛,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文化教育部部長級助理兼副部長李正橋等在場迎迓,本澳各中文傳媒高層數十人出席。

 李本鈞在宴會上致辭表示:回首剛剛過去的二0一二年,在我國歷史上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中共召開了十八大,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藍圖。這一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複雜多變的形勢,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社會穩定,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中求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他說,過去的一年,也是「一國兩制」實踐繼續深入推進,澳門經濟保持高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年。澳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澳門新聞界仝寅的默默耕耘和無私奉獻:正是澳門新聞界滿腔的愛國愛澳熱情、自覺的社會責任、執著的事業追求、良好的職業操守,傳遞了最新的資訊,反映了市民心聲,暢通了溝通管道,維護了社會穩定,也贏得了澳門各界讚譽。遞了最新資訊,反映了市民心聲,暢通了溝通管道,維護了社會穩定,也贏得了澳門各界讚譽。傳遞了最新資訊,而映了市民心聲,暢通了溝通管道,維護了社會穩定,也贏得了澳門各界讚譽。

 展望新的一年,李本鈞指出,十八大的召開,為澳門帶來發展的新機遇新動力,且今年又是澳門立法會的選舉年,認為澳門媒體肩負著重要責任。並且以其三點認識與澳門媒體共享:第一,高舉愛國愛澳旗幟。長期以來,澳門傳媒是愛國愛澳傳統的自覺傳承者,「一國兩制」的堅定支持者和澳門社會繁榮穩定的堅決維護者。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必須一以貫之地傳承好愛國愛澳傳統,高舉愛國愛澳旗幟,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原則,大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自覺維護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

 第二,勇擔傳媒社會責任。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來引領,離不開良好的輿論環境來支撐。傳媒是社會公器,承擔著引領輿論、影響大眾、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責,必須牢記新聞工作準則,恪守職業道德,理性平和、公正客觀、準確及時,把澳門社會的主流意識引導好,把澳門居民的心聲反映好,更好地起到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對得起社會期待,經得住歷史檢驗。

 第三,善循新聞傳媒規律。在當今資訊時代、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是傳媒安身立命之本,「三力」緊密聯繫,互相影響,共同決定著傳媒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須切實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更新傳播理念,根據新聞價值和社會效果傳播新聞資訊,使新聞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益,以客觀真實的報導、公正負責的評論、清新平實的文風贏得受眾,努力打造責任媒體、實力媒體。

 此外,李剛在致祝酒辭時表示,作為新到任的澳門中聯辦副主任,今次是主動申請出席傳媒春茗宴會,希望先跟本澳各位傳媒領導見個面。日後將會另作安排時間,再拜訪澳門各媒體,希望大家對其往後的工作多給予支持。

李剛冀多看多聽了解澳門 (《市民日報》,17/01/2013)


【本報訊】中聯辦昨晚假新竹苑舉行春茗,宴請本澳中文傳媒高層。履新近月的副主任李剛致祝酒辭稱,到埗澳門後,發現跟香港的情況完全不同,在香港只要一出門就有記者追着採訪,每天皆要思索如何應對傳媒,「比較辛苦」;在澳門就「稍微輕鬆一點」。

他又表示,在澳門將「多看、多聽、多下去」,計劃親赴各家媒體拜訪。

李剛昨晚在宴請中文傳媒高層春茗上祝酒時發表講話,強調發言「非正式」。他說主動要求參加傳媒春茗,原因只有1個,不管跟香港、澳門新聞界的朋友,都屬交往已久。原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的李剛,在港工作近10年,自上月19日抵澳履新至今將近1個月。他表示,到澳門後,發現跟香港的情況完全不同,在香港只要一出門,記者就追着採訪,因此常常於香港媒體亮相,「我看我們在澳門,這方面,就稍微輕鬆一點,否則每天都得想一想,今天要講點甚麼。」引領主流意識 反映居民心聲他又稱,到了澳門,誠摯期望與大家多交流、多溝通,「首先是多看,然後是多聽,最後要多下去」。他表示,安頓下來後,將前赴本澳各家媒體拜訪,希望大家對中聯辦今後的工作給予支持。

其後,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致辭說,過去1年,是「一國兩制」實踐繼續深入推進,澳門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1年,澳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新聞界廣大仝寅默默耕耘和無私奉獻。展望2013年,他表示,「十八大」為澳門帶來發展的新機遇,今年又是澳門立法會選舉年,媒體肩負重要責任,他提出3點認識:第一、高舉愛國愛澳旗幟;第二、勇擔傳媒社會責任;第三,善循新聞傳播規律。李本鈞形容,澳門傳媒人是愛國愛澳傳統的自覺傳承者,他呼籲傳媒將澳門社會的主流意識引領好,居民心聲反映好,又謂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三力」是傳媒安身立命之本。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禁查冊 私隱專員倡傳媒豁免 記協斥分化 議員促撤新例 (《明報》,16/01/2013)


【明報專訊】社會憂慮政府收緊查冊會削弱公眾知情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承認,公署兩年來僅接獲兩宗有關投訴,但認為未必充分反映實,故仍有需要修例保障董事個人資料。不過,他認為政府可參考《私隱條例》,把傳媒列入豁免查冊限制名單。惟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批評,只豁免特定人士是意圖分化,「將強烈反對聲音吸納,根本新例是違反公眾利益」;議員亦質疑此舉無助保障勞工團體和小市民,促政府撤回新例。

立法會較早前通過新《公司條例》,禁止公眾從公司註冊處查閱公司董事住址和身分證號碼。蔣任宏昨在公署年結記者會重申,支持政府限制查閱個人資料,但指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61(2)條,只要披露個人資料的傳媒,有理由相信發表有關資訊符合公眾利益,可獲豁免《條例》規限,建議政府稍後制訂《公司條例》附屬法例時可作參考,把傳媒列為豁免名單。

兩年接兩查冊投訴 稱實難料

蔣任宏稱,公署過去兩年共接獲兩宗有關公司查冊涉泄露個人資料的投訴,但認為當事人未必會向公署投訴,或根本不知個人資料被濫用,公署暫無意就公司查冊主動調查。被追問修例是否具迫切性,以及應否把勞工團體納入豁免以助向無良僱主追薪,蔣任宏稱明白私隱權並非絕對權利,政府必須考慮公民、社會、政治和經濟權利,作適當平衡以符合公眾利益,但他認為立法前已諮詢,某程度反映公眾取態。

議員:豁免傳媒無助勞工小市民

記協主席麥燕庭說,即使傳媒獲豁免亦不會「收貨」,因為這仍無助全面保障小股東和市民知情權,重申政府必須撤回限制。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均表示,政府應撤回限制以保障勞工團體和小市民。

抗命中宣部 《新京報》社長獲獎 (《蘋果日報》,16/01/2013)


有風骨者,才會真正有影響力!日前帶領報社挺《南方周末》(下稱《南周》)、對宣傳干預新聞自主說不的《新京報》社長戴自更,榮獲金長城傳媒獎2012中國傳媒年度影響力人物。

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及中國傳媒大學等十所內地頂級大學新聞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傳媒2012年會正在海南三亞舉行,年會發佈品牌指數總排行榜中,《新京報》位列第四,名列紙媒榜首,現年49歲的社長戴自更獲2012中國傳媒年度影響力人物榮譽。「實至名歸,致敬!」

也有評論指2013年此獎該頒予廣東宣傳部部長庹震:「此君影響力是相當的大啊!」庹掌管的廣東省宣傳部門「強姦」《南周》新年獻辭,南周說不,引起一場反報禁的輿論風暴。其後中宣部下令全國報章轉載抹黑《南周》的《環球時報》評論文章,戴自更帶領《新京報》堅拒,更不惜辭職,迎來讚譽。

新浪微薄

國台辦就伊能靜事件稱藝人應守法 (「BBC」,16/01/2013)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毅星期三(1月16日)回應有關伊能靜的言論事件時表示,中國歡迎台灣藝人到來發展,但他們在中國大陸應該遵守法規。

台灣藝人伊能靜此前就《南方周末》新年獻辭事件在微博發表評論,隨後她稱自己被當局約請「喝茶」,並一度遭到微博禁言。

有猜測稱近年來專注在中國大陸發展的伊能靜的演藝事業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伊能靜1月11日起已經恢復發表微博,但她取消了原定的新書簽售活動。

國台辦星期三上午舉行2013年首次例行新聞發佈會,台灣中央社記者就伊能靜事件提問。

楊毅回應稱:「網上傳的那些說法,真的假的我也不清楚,不過我想指出的是,我們歡迎台灣的演藝人員來大陸發展,當然他們在大陸也應遵守相關的法律和法規。」

伊能靜

43歲的伊能靜在《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批評《南周》編輯部成員為新年獻辭事件威脅罷工之際發表微博,調侃《環球時報》是看門狗。

伊能靜的微博說:「乖乖,把門守好。只要咱在這裏,這裏就歸咱管。若有誰說這裏也是他的,你就咬。乖乖,把門守好。咱有刀有槍,沒人敢來,所以不用真咬,你吼吼就 好。狗仗人勢你聽過吧?你就仗著我吧,就算你不是真的狗,但你比狗還像樣。乖乖,我宰了你的同類,骨頭給你咬,獎勵你是因為,你的忠誠是我的驕傲!」

她還發表支持《南方周末》的微博:「我不是不知道,南方已遠。遠的我看不清那方的真實,只剩下此刻的黑暗。我不是不知道,南方已遠。在此周圍的呼喚,都已顯的蒼白。末世的警鐘響起,我卻已看不見敲鐘人,他早已墜落,只因遙遠南方離去後的黑暗。」

這些微博都被廣泛轉發,但隨後她在1月10日發佈微博稱:「我去喝茶了,希望茶好喝。」

隨後,她有關「喝茶」以及聲援《南方周末》其他微博全部被刪除。

有網民質疑伊能靜此次作為系為了炒作她的新書,但大多數網民不接受這一說法,並對伊能靜此次的作為提出讚揚。

目前伊能靜的新浪微博擁有678萬名粉絲,比南周事件前增加了數十萬。

微博

與此同時,伊能靜在恢復發佈微博後發佈的數條也被廣泛轉發。

「曾經可以領日本籍,但決意放棄,去日本觀光依然用簽證。父親山東濟南人、母親基隆人,我想回到我的根,用我的母語寫字。我,沒讀太多書,但我知道自由一種本能。而要實踐這種本能,必須在自己的土地,在他處享有的自由,對尋根的孩子來說,更像流亡。」(1月11日)

「在最混亂的時代裏,依然堅持做最好的自己。」(1月12日)

「我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卻因恐懼將我當成最大的敵人。」(1月12日)

「她又換上了美衣裳,做回他們說的戲子。對她來說亂世買筆,盛世買胭脂水粉。那些說她戲子的,她優雅笑之。因為她知道,朝笑她的,無論盛世、亂世買賣的都是靈魂。」(1月13日)

「因為安全考量,1/16北京王府井、1/19杭州、1/20上海、1/26北京、盛大電子書等活動已經取消,年前將無任何開放性活動。無任何其它因素,請勿擔憂。」(1月13日)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政府澄清:從未干預澳廣視時事節目製作 (《正報》,15/01/2013)



【本報訊】就外界指控澳廣視暫停互動式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是特首辦干預所致。政府新聞發言人辦公室昨晚發出新聞稿澄清:「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政府成員,從未就澳廣視是否或如何製作該時事節目作干預。」

前日,立法議員高天賜表示,澳廣視暫停互動式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是由行政長官辦公室高級顧問直接指示澳廣視執行委員會委員執行的。昨日傍晚六時許,政府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發出新聞稿聲稱:「就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澳廣視」) 近期暫停製作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一事,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作為澳廣視的政府代表、政府發言人,祗是透過媒體報導才知悉該節目暫時停播。」

該新聞稿又表明:「對於近日有個別人士和團體所作出的反應,特別是一些謠言的散播,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謹作澄清: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政府成員,從未就澳廣視是否或如何製作該時事節目作干預。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恪守尊重新聞自由及不干涉澳廣視採編自主的原則,繼續大力支持澳廣視健全管理制度,妥善運用資源,提升專業水準,以更好地為本澳居民提供公共廣播服務。」

據觀察,澳廣視在星期日把一百人到該公司門外請願、要求復播「澳門論壇」的報道,安排在晚上七時「澳視新聞」的第三節播放。雖然,當天的請願活動有三個合共逾十三分鐘的訪問,群眾聚集時間逾半小時,但是,相關報道卻只有四十三秒。反之,澳廣視昨晚報道政府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的二百五十八個字新聞稿,安排在「澳視新聞」第二節播放,較前晚提早十多分鐘,報道長度同樣是四十三秒。澳廣視一直被外界批評自我審查,並為政府保駕護航。



梁金泉:大家誤會了 

【特訊】鑑於新聞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暫停播出一事,引起部份市民及個別社會人士的關注,為免令大眾產生誤解,澳廣視昨晚發出聲明如下:

政府施壓一說屬子虛烏有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澳廣視」)屬下之廣播電台及電視台的新聞部門,一直以來都是採編及製作自主的,不受任何部門、團體以及個人的外力干預。澳廣視執行委員會負責澳廣視的日常運作,但只會對新聞部的考勤制度、人力資源、器材設備等事項進行管理,採編及製作範疇一向由新聞部門的負責人負責,執委會不會進行任何干預。

再者,《澳門論壇》是本人接任澳廣視行政總裁後倡議開辦的,當初能成功開辦關鍵在於當時新聞部的負責人羅崇雯總監(現為執委會委員)同意相關提議。及後,由申請場地至安裝設施以及各項批文,都得到政府各部門的充分配合,從未察覺任何阻力。

其實,澳門電台的《澳門講場》由來已久,比《澳門論壇》更深入民心,是一個十分成熟的表達民意的平台,如真有施壓這回事,《澳門講場》多年前就早已停播了,更遑論去年再創新猷,開辦電視版的《澳門論壇》。

「人力資源」一說,正在查證實際情況

與去年同期相比,澳廣視新聞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作出了相當的改善,這些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中文新聞部亦多次向執委會提出增聘人員,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中文新聞部人員增幅已超過一成,但每天中文新聞部的前線工作人員仍是忙個不停。執委會會議認為可先研究現時人力資源是否已充分利用,現時中文新聞部的人員運作模式是否尚有改善空間。在善用公帑原則下,執委會已著中文新聞部就人力資源制定優化方案。

暫停《澳門論壇》為集體決定

羅崇雯委員表示,她由中文新聞部負責人處得悉,暫停《澳門論壇》乃是中文新聞部所設的編輯委員會的集體決定,並非個別人員的個人主意。她強調,作為專責新聞事務的委員,一直竭力捍衛新聞自由,其個人不會受任何外力影響,亦不會向新聞部人員作出任何影響。她只會對新聞節目的質素,部門的制度化,及日常工作人員的值勤換班等事宜進行監督。最後,羅崇雯委員強調,從未有任何政府人員向其進行過干預。

聆聽市民意見竭力做得更好

不管是次新聞部負責人所指的理由如何,只要不屬干預新聞自由的範疇,執委會有信心解決。由於中文新聞部目前的問題已影響到節目的製作,本人會要求中文新聞部負責人提出解決方案,並會指示執委會專責新聞事務範疇的羅崇雯委員督促進度。

作為澳廣視執委會主席,本人再次強調,對新聞部門的採編及製作自主不會進行任何干預。節目的停啟,全由新聞部負責人決定。作為執委會成員,會將市民的意見不折不扣的向新聞部反映,儘力協調及解決問題。

特區政府對《澳門論壇》從未有過負面訊息

作為執委會主席,本人有需要強調,《澳門論壇》不單從來沒有受過任何政府方面的壓力,反而得到過行政長官及多位司、局級官員的正面評價,認為有利於接收民意。
最後,澳廣視再次感謝觀眾對澳廣視節目的關注和給予意見!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委員會主席   梁金泉
二零一三年一月十四日

被指要求《澳門論壇》停播 當局澄清:從未干預 (《力報》,15/01/2013)


針對前日(13日)有團體到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澳廣視)抗議,要求旗下節目《澳門論壇》復播,更有意見稱,取消《澳門論壇》節目是來自行政長官辦公室資深顧問的「意思」,抹殺巿民發表意見的平台。對此,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發出新聞稿澄清,稱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作為澳廣視的政府代表及政府發言人,對於澳廣視近期暫停製作《澳門論壇》一事,是透過媒體報道才知悉。

新聞稿又指,對於近日有個別人士及團體所作出的反應,特別是謠言的散播,辦公室澄清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政府成員,從未就澳廣視如何製作時事節目作出干預, 並稱當局將一如既往, 尊重新聞自由及不干涉澳廣視採編自主的原則,繼續支持澳廣視管理制度,妥善運用資源,為巿民提供公共廣播服務。而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昨日亦發出聲明,強調屬下廣播電台及電視台新聞部門,一直以來採編及製作自主,不受任何部門、團體及個人外力干預。

當局:無幹預澳門論壇 梁金泉強調政府施壓一說子虛烏有 (《澳門日報》,15/01/2013)


【本報消息】澳廣視突然停播《澳門論壇》,引起民間熱議。會否屬政治決定?損害公衆知情權?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發出新聞稿澄清,行政長官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政府成員,從未幹預澳廣視是否或如何製作《澳門論壇》。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亦發出聲明,稱暫停《澳門論壇》是集體決定,並強調政府施壓一說屬子虛烏有,澳廣視電台、電視新聞奉行採編及製作自主,不受外力幹預。

停播集體決定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新聞稿表示,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作為澳廣視的政府代表、政府發言人,祇是透過媒體報道才知悉澳廣視近期暫時停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並澄清,行政長官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內的政府所有成員,從未幹預澳廣視是否或如何製作《澳門論壇》。

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恪守尊重新聞自由及不干涉澳廣視採編自主的原則,繼續大力支持澳廣視健全管理制度,妥善運用資源,提升專業水平,更好為本澳居民提供公共廣播服務。

隨後,梁金泉亦發出聲明,強調政府施壓一說屬子虛烏有,澳廣視電台及電視新聞,奉行採編及製作自主,不受任何部門、團體及個人外力幹預,即使澳廣視執委會也不會作任何幹預。

復播時間未知

他指出,“因人力資源暫停節目”一說,正在查證實際情況。過去一年,澳廣視中文新聞部人員增幅已超過一成。執委會會議將先研究現時人力資源是否已充分利用,人員運作模式是否尚有改善空間,並已著中文新聞部制定優化人力資源方案。由於中文新聞部問題影響到節目的製作,將要求中文新聞部負責人提出解決方案。新聞稿中並未提及《澳門論壇》何時復播一事。

記協發動聯署反惡法 (《蘋果日報》,15/01/2013)


【本報訊】政府修例限查冊,新聞界的調查報道首當其衝。香港記者協會昨日發表聲明,表示對有關限制強烈反對,並在今日發起業界和新聞系師生聯署,促請曾經承諾捍衞新聞自由的特首梁振英主動撤回限查冊惡法。

促CY履行選舉承諾

記協的聯署聲明指出,過去多宗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新聞,包括稅務局前局長黃河生漏報持有有利益衝突的公司股份、恒基地產以天價出售樓盤「天匯」被懷疑托市,以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名下公司持有劏房,傳媒都是倚靠公司查冊的董事資料才得以進行求證。聲明認為,新例勢必限制傳媒及民間媒體的調查報道,有損公眾利益。

聲明又指,容許公眾查閱董事資料的做法行之以久,從未聽聞出現濫用的情況;而且在重寫《公司條例》公眾諮詢的初期,政府亦表示傾向保持現狀,對於後來變成「以禁制為大前提」的建議,記協認為是偏離董事和股東資料應予公開的普遍原則。特首梁振英競選時曾經在記協的座談會上簽署《新聞自由約章》,承諾當選後捍衞新聞自由。記協促請梁振英履行承諾,主動撤回惡法。

民間電台16嘉賓獲撤控 (《明報》,15/01/2013)

民間電台成員及節目嘉賓在庭外高叫口號,批評電訊條例過時,並要求開放大氣電波。他們又為被告之一司徒華默哀。(余俊亮攝)


【明報專訊】20多名曾參與民間電台節目的嘉賓,包括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李卓人、陳偉業、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以及身兼民間電台董事的梁國雄,原被控違反《電訊條例》,昨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其中16名嘉賓獲撤銷控罪,但營運電台者繼續被起訴。
控方表示,撤銷控罪並非證據不足,也非受早前終審法院的判決影響,而是考慮到涉案多名嘉賓在案中擔當的角色、相關法律條文等因素。此外,案件已發生一段時間,若繼續控告不符合公眾利益。

續起訴8經營者

除16名嘉賓獲撤控外,另有3人包括民主黨前副主席狄志遠亦獲撤控,但他們昨未有出庭,案件押後至2月18日處理。

不過,控方透露其餘8名民間電台經營者包括台長曾健成,仍被控於2007年至2011年間違反《電訊條例》、無牌廣播及無牌維持電訊設備,屆時將傳召最多50證人。7人牽涉52張傳票,於5月6日開審;另有一人以工作為由,他申請涉案的3張傳票分拆,與涉案兩被告一併處理,獲裁判官批准,並押後至6月17日提堂。

黃毓民、劉慧卿、李卓人、陳偉業及前任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於2008年4月20日應邀到旺角行人專用區參與民間電台開咪發言,被裁定違反《電訊條例》,其後他們上訴至終審法院,終院認為嘉賓發言屬「發送」信息,並非涉及控罪條文的「傳遞」行為,去年11月裁定5人上訴得直。

民間電台19嘉賓獲撤控 (《蘋果日報》,15/01/2013)

民間電台台長曾健成等人散庭後抗議。楊家樂攝


【本報訊】民間電台節目嘉賓發表意見,被控違反《電訊條例》,其中五名出席的泛民前任及現任立法會議員不服,向終審法院上訴,早前獲判得直。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昨天向法庭申請撤銷全數19名涉案嘉賓的傳票,但堅稱此舉只是考慮到公眾利益,強調有證據將眾人定罪。身為被告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怒斥控方說法不盡不實。

早已逝世的華叔司徒華亦是獲撤控的被告之一,台長曾健成於開庭前,特意為其默哀一分鐘,署任主任裁判官錢禮未有阻止。

控方昨天指,撤控只因考慮到事隔太久,加上被告角色和刑罰不重,強調有足夠證據支持定罪。惟辯方指終審庭已裁定被告得直,控方未能入罪,梁國雄更指當局明知難以入罪仍檢控,實屬濫權。

所有被告均申請訟費,獲裁判官批准。至於涉及無牌設置電訊設施的八名被告,控方將繼續檢控,5月6日開審。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停播澳門論壇 矛頭直指特首辦 (《正報》,14/01/2013)


【本報訊】約百名市民昨到澳廣視請願,要求復播互動式時事節目「澳門論壇」。立法議員高天賜表示,多方消息指今次停播是特首辦指令澳廣視高層執行的,若確實的話,是政府干預言論自由的非常嚴重行為。新澳門學社理事長周庭希表示,下星期開始,將在黑沙灣公園舉行網上直播的「新澳門論壇」,直至澳廣視復播該節目。另外,四名大學生聯署批評:澳廣視縮沙,不與民同進。

百名市民澳視門前聚集要求復播

昨早十一時,約一百名市民聚集在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澳廣視) 外,在鐵閘結上黑絲帶,要求復播互動式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他們也在關閉的澳廣視鐵閘外,拉起「立即復播澳門論壇  澳廣視自我閹割可恥」的黑布橫額,並高喊「梁金泉下台!」等口號。梁金泉是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

高天賜爆料‧特首辦下達指示

拿著揚聲器帶領喊口號的直選立法會議員高天賜指出,多方面的消息表示,澳廣視暫停「澳門論壇」,是由行政長官辦公室高級顧問直接指示澳廣視執行委員會委員羅崇雯執行的。如果消息確實,這是非常嚴重的行為,凸顯政府直接干預言論自由,抹殺市民發表意見的公共平台。「(澳廣視) 不是私人的玩具,不是私人的物件,讓他們喜歡怎樣就怎樣做。」高天賜重申,政府耗資近二億元來「供養」澳廣視。他一再批評,澳廣視新聞部一直選擇性、甚至扭曲報道。高天賜要求澳廣視盡快與公職人員協會會面。

在澳廣視人員接收請願信件時,一名手持「與時並進  澳廣視?我呸!」標語的張姓市民公開說:「在今次停播事件中,據了解,最核心的人物就是羅崇文,她成為澳廣視的中宣部,成為澳門的庹震。希望澳廣視正式撤銷中宣部,將羅崇文送出澳廣視。」早前,廣東省宣傳部部長庹震被指粗暴干預新聞機構的運作。

學社下周起舉辦「新澳門論壇」

新澳門學社將一把印有「自我閹割」的紙製小刀和兩個紙紮公仔交給澳廣視的人員,當時理事長周庭希說:「你們說人手不足,我們有兩個公仔補充你們的人力。」他表示,下星期開始,新澳門學社將在週日上午十一時,於黑沙灣公園舉辦「新澳門論壇」,邀請嘉賓出席討論,並進行網上直播。

就澳廣視上星期主動閉門約見四個團體,周庭希要求梁金泉和羅崇雯,就澳廣視近日發生的自我閹割、損害新聞自由的事件,向公眾作出交代。他認為,政府駐澳廣視代表、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同樣要跟進和交代事件。

大學生到場關心社會

另外,四名來自澳門大學、聖若瑟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學生聯署信函,要求澳廣視復播「澳門論壇」。他們指出,市民對「澳門論壇」的反應,是由冷淡到歡迎的,顯示市民渴望就公共事務表達意見及參與社會事務的發展,「可是,就在澳門人公民意識逐漸抬頭之時,澳廣視卻縮沙了,不再與民同進。」

澳門大學學生梁海欣昨日到澳廣視遞信後向傳媒表示,學生有義務關心社會。她認為,就算人數不多,但是,見到不公義的事情,學生都可站出來表達意見,「如果不發聲,沉默的話,反而變成助紂為虐的幫凶」。若得到澳廣視管理層約見的話,她們將在會晤前收集同學的意見。

疑政府干預新聞自由 百人遞信促復播《澳門論壇》(《力報》,14/01/2013)



為抗議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去年底突然撤銷直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包括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新澳門學社以及數名大學生代表合共約100人,前往澳廣視遞信,質疑停播一事存在「政治因素」。公職人員協會理事會主席高天賜更稱,收到澳廣視員工舉報,指撤消節目是來自行政長官辦公室資深顧問的「意思」,要求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與團體會面,交代停播事件。

兩個團體連同多名成員昨日上午11時於澳廣視門外聚集抗議,有人高舉「冇得講嘢」、「梁金泉落台」及「自我閹割」等標語,並高呼「梁金泉下台」、「馬上開返《澳門論壇》」等口號。隨後澳廣視派出代表接收信件,期間新澳門學社送贈澳廣視兩名「紙紮公仔」,諷刺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停播《澳門論壇》,寓意「送贈人手」給澳廣視,場面「墟冚」。

政府兩億撐澳廣視

《澳門論壇》自去年12月30日突然宣告停播,該節目監製袁海貴稱「人手不足」,加上今年為立法會選舉年,故希望集中人手做好相關新聞。

對此解釋,高天賜直指「不成立」。他指出,澳廣視受政府「全資」支持,投入將近兩億元(澳門幣,下同)公帑,已大大提升資源設備;又稱梁金泉每月工資高達十多萬,絕對不可能在人力資源上出現問題。

高天賜更稱,曾收到澳廣視員工投訴,指撤銷《澳門論壇》是來自行政長官辦公室資深顧問的「意思」,並直接指引澳廣視執行委員會委員羅崇雯執行,他認為,倘若消息屬實,則當局明顯「直接干預」言論自由,抹殺市民發表意見的公共平台。

學社籌備新節目暫頂

而學社理事長周庭希則對《澳門論壇》突然停播感到詫異,指該公司每年預算均有增幅,竟用如此「滑稽」的理由作為停播「藉口」,令人無法接受。他又批評羅崇雯在晉升董事會後,依然「垂簾聽政」,在幕後控制新聞運作;更稱澳廣視的「自閹」行為,嚴重限制新聞自由,促請羅崇雯及梁金泉公開向社會交代,並希望特區政府駐澳廣視代表譚俊榮介入調查,還澳門市民一個發聲平台。學社又計劃自下周日起,會在黑沙環公園舉辦《新澳門論壇》節目,全程網上直播,每兩周一次,直至《澳門論壇》復播為止。

學生冀與梁金泉會面

昨日同場亦有四名來自本澳不同大學的學生,聯署向澳廣視遞信。澳門大學的學生梁海欣認為,《澳門論壇》作為互動式時事節目,是公眾對政策或時事發表意見的平台,亦是政府了解民情的渠道之一,稱希望梁金泉可與學生會面,讓他們直接反映訴求。

百人遞信促澳廣視復播澳門論壇 (《市民日報》,14/01/2013)


【本報訊】就早前澳廣視突然宣布停播「澳門論壇」,事件引起社會極大反響,昨日有兩個團體和學生近百人到俾利喇街澳廣視遞信,要求復播「澳門論壇」。澳門公職人員協會理事長高天賜直斥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停播節目的原因極其荒謬,新澳門學社理事長周庭希則質疑澳廣視受政治考量影響停播節目,學生代表梁海欣更指節目停播變相損害澳門人的言論自由,希望澳廣視順應民意,並向市民交代緣由。

新澳門學社、澳門公職人員協會,以及4名分別來自澳門大學、聖若瑟大學、理工學院、科技大學的學生合共近百人昨到澳廣視遞信,要求復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遞信人士期間不斷高呼口號,並在澳廣視門外圍欄綁上黑色絲帶。澳廣視派代表接收信件。

就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停播澳門論壇,周庭希指澳廣視每年營運預算不斷增加,對停播理由感到詫異。他認為,公眾事務人人有權利參與,而澳門論壇更是一個可以讓市民與官員直接溝通公眾事務的重要平台,澳廣視無理停播節目。他又稱傳言指政府官員害怕反對派於選舉年利用論壇對官員予以抨擊,質疑澳廣視受政治考量影響作出停播安排,要求澳廣視向市民交代。

學社原址辦新澳門論壇

高天賜直斥澳廣視停播節目的原因極其荒謬,連中學生都不會相信。他表示,澳廣視現有逾20名記者,而學界每年自新聞學科畢業的學生亦不計其數,「無可能唔夠記者做節目」。他希望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接見遞信人士,直接解釋節目停播原因。

高天賜更轟澳廣視現時與玩具並無分別,被數個高層玩弄於股掌之中,並指澳廣視由澳門納稅人的錢供養,是澳門人的電視台,應多廣播澳門事務及社會真實,做到公平公正,而非像現在這樣浪費公帑。他又稱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每周均會到澳廣視綁上黑絲帶。

而4位來自澳門4間大學的學生亦到場遞信,學生代表梁海欣表示,澳門論壇作為本澳首個互動式時事節目,是公眾對時事發表意見的平台,亦是政府了解民情的一個渠道。自節目開播以來,從公眾反應冷淡到漸受歡迎,顯示市民渴望就公共事務發表意見及參與事務發展。她認為,停播變相損害澳門人的言論自由,希望作為公營廣播服務機構的澳廣視順應民意,復播節目。

另外,周庭希表示,隨着澳門論壇的停播,新澳門學社將由下周日11時,假原址即黑沙環公園舉辦新澳門論壇,每兩周於網上直播一次,直至澳廣視復播澳門論壇為止。

百人到澳廣視示威抗議 要求立即復播「澳門論壇」 (《現代澳門日報》,14/01/2013)


【本報訊】公營廣播機構澳廣視以人手不足為由,早前突然暫停現場互動式時事節目「澳門論壇」,背後原因備受外界質疑。昨日有團體及大學生約一百人到澳廣視大樓遞信要立即復播該節目。遞信團體認為停播涉及政治因素,質疑澳廣視受到外部壓力才有此安排,要求向公眾交代說明。有大學生認為,該節目是公眾對時事發表意見的平台,亦是政府了解民情渠道之一,停播的決定,變相損害澳門人言論自由。

新澳門學社理、澳門公職人員協會及數名大學生約一百多人,昨日上午到俾利喇街澳廣視大樓遞信,要求立即復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示威人士高舉標語和呼叫口號,並將黑絲帶綁在圍欄上,對突然停播的安排表達不滿,澳廣視則派代表接收信件。

新澳門學社理事長周庭希表示,「澳門論壇」是市民發聲的重要平台,可讓公眾與官員直接交流意見。他認為停播安排涉及政治因素,並計劃舉辦同類形網上直播節目。他又質疑澳廣視存在限制新聞自由情況,要求就停播事件等向公眾作交代,並需在新聞報導中更全面多元關注本地新聞內容。

澳門公職人員協會理事會主席高天賜表示,今次停播節目的安排讓人質疑背後原因,包括是否受到外部壓力等。澳廣視作為公營廣播機構,有責任向公眾清楚說明每項決策,增加透明度,以人手不足作停播理由荒謬,希望澳廣視高層與關注的團體會面解釋。他又希望澳廣視作公平、公正的新聞報導,並廣泛聽取各方不同聲音。

四位來自本澳不同大學的學生亦遞信要求復播「澳門論壇」,學生代表梁海欣表示,該節目是公眾對時事發表意見的平台,亦是政府了解民情渠道之一,節目播出後漸受歡迎,成為市民到場發言及收看的節目,顯示市民渴望就公共事務發表意見及參與。她稱澳廣視作為公營廣播服務機構,有責任與市民共同推動公民社會發展,停播的安排是“縮沙”的表現,亦變相損害了澳門人言論自由。

團體要求復播澳門論壇 (《澳門日報》,14/01/2013)


【本報消息】兩團體及四名大學生昨到澳廣視門前抗議,要求該公司復播電視節目“澳門論壇”。

新澳門學社及公職人員協會共約七十名成員,以及四名分別來自澳門大學、聖若瑟大學、理工學院及科技大學的學生,昨日上午十一時到澳廣視門前抗議。

有關團體及學生均指出,“澳門論壇”自開播以來,居民每周都能就社會重要話題表達意見,成為政府瞭解民意的渠道之一。惟澳廣視日前在沒有向外界作任何形式諮詢下,停播有關節目,理由是“公司人力資源不足”。以目前政府全資支持該公司運作下,說法令人難以接受,停播的舉措亦損害了居民的言論自由。

另外,新澳門學社理事長周庭希表示,該會自下周日起,每隔兩周在黑沙環公園舉辦“新澳門論壇”,全程會在互聯網直播,至澳廣視復播“澳門論壇”為止。

公職人員協會理事會主席高天賜亦稱,若澳廣視負責人一直沒有就事件作合理解釋,會繼續派人定期在公司門外的欄柵綁上黑絲帶,以表達不滿。

約百人遞信澳廣視 要求復播澳門論壇 (《新華澳報》,14/01/2013)


  【本報訊】2個團體和學生約100人到俾利喇街澳廣視遞信,要求立即復播「澳門論壇」時事節目,他們呼叫口號,並將黑絲帶綁在圍欄上,澳廣視派代表接收信件。

  遞信的新澳門學社理事長周庭希質疑澳廣視受外部壓力作出停播安排,要求向公眾交代。

  澳門公職人員協會理事會主席高天賜稱,澳廣視以「人力資源」不足為由停播節目理據荒謬。

  4位來自澳門不同大學的學生亦到場遞信。代表梁海欣稱,澳門論壇是公眾對時事發表意見的平台和政府了解民情渠道,停播將損害不同階層發聲渠道。

學生及團體到澳廣視遞信 要求復辦「澳門論壇」(《華僑報》,14/01/2013)


 【專訪】有多名學生及兩團體代表昨日到澳廣視遞信,他們不滿該台取消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並要求復辦該節目等。

 新澳門學社、公職人員協會代表以及四名來自本澳不同大學的學生,昨日上午十一時先後到澳廣視遞信,他們不滿取消時事節目「澳門論壇」,認為該節目是一個給予澳門市民表達和反映澳門時下的問題和民生問題的理想平台。該節目運作以來,深受廣大市民的支持及擁護,遺憾的是,該台在事前並未向外有任何的諮詢下,以公司人力資源不足為由撤銷節目,令廣大市民不能接受。

 有學生就指出該台撤銷節目變相干預言論自由、抹殺了市民可發表意見的公共平台,他們要求該台盡快復播節目。◇

高天賜就澳廣視節目提質詢 (《華僑報》,14/01/2013)


 【特訊】立法會議員高天賜表示,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八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應有的共同信念,當中包括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重大作用的制度,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制,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

 高天賜稱,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下,澳門特區政府必須嚴格遵守及貫徹落實上述原則。近日,他的議員辦事處不斷收到一眾市民投訴,指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於日前突然宣布暫停播放該節目。《澳門論壇》是一個少有能讓廣大市民為社會上不公平之事發聲和收取重要訊息,提升澳門整體市民公民意識及增加對澳門歸屬感的一個公共平台,故此大部分市民皆為停播一事感驚訝和失望。

 高天賜指,澳廣視自二零零五年起成為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專營廣播機構,由特區政府按照澳廣視的預算開支決定發放津貼的金額,撥款資助下年度的營運,每年所獲公帑資助金額高達千萬甚至上億元澳門幣,務求將澳廣視之財政資源充裕得如同一個政府部門,以確保澳廣視能有效管理及運作,故此,澳廣視現以人手不足為由刪減節目實是一個極為荒謬的藉口。澳廣視的工作必須具備高度透明度並且對澳門市民持負責任的態度,真正以民為本,須向公眾詳細合理地交代每一項重要的決定。

 儘管澳廣視每年均接受龐大的公帑資助,其節目監製荒謬地公開以人手不足為由宣佈暫停播放《澳門論壇》。當初澳廣視以上百萬元澳門幣投資開播該節目,派遣高層員工到香港電台商討與當地《城市論壇》合作,至今節目得到愈來愈多的市民支持,其知名度亦正不斷上升,成為澳廣視其中極少數較為成功的節目,澳廣視卻突然在眾多節目例如綜藝節目、特備節目與資訊節目當中,特別挑選及犧牲正在熱播的《澳門論壇》用以節省成本,實在令人質疑其背後真正的政治目的。

 高天賜又表示,澳廣視亦有為市民大眾製作不同的資訊節目,例如《風火台》等一些需要定期邀請節目嘉賓的討論節目。然而,令人存疑的是,其節目負責人卻以黑箱作業,毫無透明度的方式聘請節目主持人,當中包括私下聘請一位前任亦大有可能將參選今年九月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為節目主持人。這做法明顯是為該候選人作偷步選舉站台及宣傳,製造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利用公共電視台,偏幫一個將產生選舉組別中的第一候選人,事件亦反映澳廣視高層若不是另有用心就是考慮未夠深遠沒有小心處理事件,這實為最嚴重的疏忽,因此,澳廣視必須立刻向廣大市民交代並承諾立即作出改善。澳廣視一直堅持表明其會持準確、品質、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和中立的立場製作、在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時區分事實與意見,向社會各階層提供發展平台並抗拒操控、扭曲、偏見等的核心價值。鑑於此,澳廣視實應為廣大澳門市民堅持製作《澳門論壇》,給予大眾提供一個自由交換意見的公共平台,以提升市民的公民素質,亦為公司建立更良好的企業形象及發展,以免令其立場原則變為口號,令市民大眾認為澳廣視只是會形式上對社會草率交代事件,實際上卻言不符實。

 為此,高天賜一月七日向政府提出以下書面質詢,並要求以清晰、明確、連貫和完整的方式適時給他本人答覆: 一、澳廣視招聘主持欠公平、公正及公開的程序,請問該公司是以甚麼標準或準則聘請節目主持人?例如在討論節目《風火台》中,為甚麼在聘請主持人時並沒有一如既往招聘記者般在澳門各大中、英或葡文報章上刊登招聘廣告,讓其他懂兩文三語的澳門市民亦有機會參加遴選?特區政府為避免有任人唯親的情況出現,都已進行中央招聘,而由政府全資的澳廣視,竟然會黑箱作業的進行招聘,當中是否存有任人唯親及利益輸送?

 二、特區政府以大量公帑在財政上不斷資助澳廣視,目的也是希望為市民提供更多、更穩定及更優質的電視節目,自澳廣視高層人員改組、多年來每年收取的巨額公帑資助高達上千萬甚至上億元澳門幣、澳廣視內部人員自己大幅提升自己薪金後,仍出現資源不足、人手不足的情況?如情況屬實,是否反映澳廣視的管理嚴重失當?

 三、在眾多節目中,有各類不同的綜藝節目、特備節目與資訊節目等,澳廣視為何要特別決定犧牲正在熱播及最受市民歡迎的《澳門論壇》用作節省成本呢?◇

查冊找到26個陳家強 例子揭資料不全 難核實身份阻採訪 (《蘋果日報》,14/01/2013)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列舉26個陳家強的公司註冊紀錄,表示僅顯示部份身份證號碼也難確定調查目標。張志華攝


【惡法阻查冊】

【本報訊】新《公司條例》限制公眾查閱公司董事住址和身份證號碼等資料,妨礙傳媒進行調查報道,監察權貴。香港記者協會舉例指,若以英文姓名查冊,單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已有26個同名同姓的公司註冊紀錄。而調查報道必須百分百準確,只披露身份證號碼英文字母及首三個數字,難以確認目標人物,一旦有誤更可能被告誹謗。

記者:馬志剛 梁德倫

昨日《城市論壇》討論新《公司條例》收緊查冊。新例規定,董事以後毋須再披露公司董事住址,而身份證號碼只須提供首四個數字。記協副主席任美貞出示一份查冊資料舉例說,若有舉報指陳家強局長涉開證券公司,有利益衝突,但查冊會找到有26位陳家強,若不能查閱身份證全部號碼,有關報道不能見報。

查高官名多同名同姓

她強調,傳媒進行調查報道要百分百準確,若找到多個與目標人物同名同姓的紀錄,身份證號碼是最準確核實憑證,「就算頭三個字中咗(其餘被遮蔽),記者都唔會敢寫,如果有錯,記者、傳媒機構都會俾人告,以後仲有邊個敢做?」

但免費報章《am730》創辦人施永青則認為,新修訂能平衡保護私隱與公眾知情權,「你有個名而又身份證號碼頭四個字相同,機會可以話係千萬分之一。」他強調「唔係唔俾你查,只係增加咗你嘅調查難度,有其他佐證可以幫到確認身份」。

不過,本報昨再以特首梁振英、三位司長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的英文姓名查冊,光是陳家強已有26個同名同姓紀錄,涉及44間公司,有23個不同身份證號碼(以其中三個數字被遮蓋計),難以確定相同的紀錄是否同一人。梁振英、曾俊華各有6個同名同姓紀錄,袁國強有13個,林鄭月娥則無紀錄。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認為,現時唯一可做的是在條例生效前修例,或否決附屬法例,阻止條例生效。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指新例收窄獲得資訊的權利,等同剝削工人的追討權利,如遇上欠薪「走佬」也因不知老闆住址,無從申請禁制令。

記協批評當局無諮詢

青年民建聯代表發言時指,不希望別人花幾十元便可查出自己住址與身份證號碼。任美貞回應時澄清「𠵱家講緊公司董事,唔係一般市民。公司董事享有權利比人多,行為會關係到工人同投資者權益,理應要負更多責任,同小市民唔同!」

記協主席麥燕庭批評,條例修訂鋪排多年,2000年當局曾主動接觸不同持份者收集意見,「當年係區璟智親自同記協解釋、問意見,但今次問都冇問過。」她說,修例結果變成收緊公開董事資料,令一班應被監察的既得利益者不受監察。



長實和黃「篤數」撐惡法

【特稿】

政府解釋就《公司條例》諮詢期間,收到絕大多數意見認為要收緊披露董事資料,但翻查當局諮詢結果紀錄,長實和黃以不同公司身份提交相同意見,似有「篤數」營造支持者眾的嫌疑。記協批評當局「大細超」,市民「一人一信」行動只視為同一個意見,大機構明明意見相同卻又分開處理,諮詢手法不公平。

記協:應當成一個意見

記協主席麥燕庭指,點算過當局收集的公眾意見,發現有42份意見支持收緊披露董事資料,反對則有20份。但支持者數目「水份」甚高,其中長和系集團就以不同公司名義遞交相同的意見支持收緊法例,例如有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長實集團、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和記電訊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等,單是同一系的集團便「供應」了5份支持意見。

她表示,過往一些民間組織動員市民一人一信表態,政府只歸納當成一個意見,與上述大財團以不同公司計算作不同意見有別,「好明顯係大細超啦」。

大部份與收緊條例相關人士、團體如傳媒、小股東組織等,都未獲邀請提供意見。麥指支持收緊披露資料者,大都是一班既得利益者如華商會、華資公司等,相反專業團體和銀行公會、大律師公會甚至英資商會,都反對收緊法例要求維持現狀。

她批評當局的做法與世界流行的一套背道而馳,如新加坡就完全公開董事資料予人查閱,澳洲和英國也採取「先公開、後申請」做法,董事在證明自己住址會受惡意滋擾後可申請禁止公開,改以通訊地址取代,「𠵱家香港調返轉一早唔公開,竟然走回頭路」。

《蘋果》記者

泛民工聯反對收緊 民建聯持開放態度 (《明報》,14/01/2013)

 民主黨何俊仁(左)、記協副主席任美貞(中)、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右)昨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3人均反對新《公司條例》收緊查冊董事資料。(尹錦恩攝)


【明報專訊】新《公司條例》限制公眾查閱董事資料,除惹來新聞界強烈反對外,立法會泛民主要陣營及屬於建制派的工聯會均反對此修訂。至於第一大黨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說,對此修訂持開放態度,黨內會再行商討此事,暫未有明確立場(見表)。

立法會70個議席中,泛民佔27席,工聯會有6席,合共33席,若反對修訂的陣營再多取3票支持,便能否決相關附屬法例。

何俊仁﹕田土廳契亦公開身分證

港台《城市論壇》昨討論收緊查冊董事一事,曾出任《公司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成員的民主黨何俊仁表示,早於法案委員會時已經明言反對,他說如果公司拖糧、欠債等,都要找董事處理,「無理由(董事)可以戴面罩」。他說,即使田土廳的買賣契約,亦會公開買賣雙方的身分證號碼,質疑為何公司董事可隱藏號碼。

記協﹕董事應受額外監察

出席同一節目的記者協會副主席任美貞說,記者做調查報道時,或須核實公司董事身分,有關查冊限制勢將妨礙傳媒調查,她認為公司董事並非一般老百姓,應受到額外監察。

同場的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批評,限制查冊是「倒行逆施」,抹殺現時追查「拖糧」僱主的僅有渠道。

事實上,除了打工仔、傳媒之外,專業界別包括會計界也會受新限制影響。會計界議員梁繼昌解釋,會計師核數時或須核實公司董事身分,「一個集團可能有幾十間子公司,每間子公司又會有多名董事,是否要逐個去申請授權才可查董事?」

英媒:中國當局請「喝茶」打壓言論 (「BBC」,13/01/2013)


周日(1月13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登報道說,中國當局用請名人「喝茶」的方式、用微妙的阻止要求言論自由的抗議活動。

文章說,在中國,某人被請「喝茶」意味著此人被傳喚到秘密警察地點給予警告。

報道說,上周《南方周末》事件後,大批中國人因在網上表示支持而被警方請「喝茶」。

星期四(1月10日)下午,伊能靜在新浪微博說:「我去喝茶了,希望茶好喝」。隨後她有關《南方周末》的微博被全部刪除。

伊能靜的新浪微博在大約兩天之後恢復更新。

文章說,被請「喝茶」的意思從有2500萬粉絲的前谷歌副總裁李開複的微博言論中非常明確。

李開複在新浪微博上表示,從現在開始只談論東、西和北,並且可能只提到星期一到星期五。這意味著不再談論《南方周末》。

網民紛紛用中國對言論的控制與今年的嚴寒相比較,發表對《南方周末》的支持。

演員李冰冰在新浪微博上寫道:「南方沒有暖氣,我們期待春天的到來,我支持南方周末」。

有3千多萬粉絲的演員姚晨在新浪微博上引用前蘇聯異見作家索爾仁尼琴說,一字真言超越整個世界。

文章說,儘管警方沒有對這兩位名人採取任何行動。被請去「喝茶」的房地產大鱷任志強則毫不卻步。

任志強在微博上說:「很奇怪,他們零點請我去喝茶;每次他們請我喝茶都是因為我說了真話,就好像他們強迫我說假話」。

《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說,「喝茶」這種非正式的拘留意味著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爭取更自由的戰場繼續發展。

報道說,隨著示威者在《南方周末》辦公室外聚集,官員們接受妥協。隨後,該報新一期承諾減輕控制。

文章說,那些發表異議的非名人受到當局更嚴厲的手段處理—他們被拖進警車和沒有標誌的汽車。

一個中國人權組織說,有兩位異議人士被驅逐出廣州,另一位在當地警察局遭到毒打。這個組織還說,一名與記者有接觸的學生、兩名在網上發表言論的異議人士,以及一位用手機上傳抗議現場照片的作家被捕。

報道最後表示,隨著冬季的深入,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將有更多人被請到警察局「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