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月初,一名女記者追訪行政長官崔世安時,被拉扯背包受傷,有指這是保護要人組的警員所為,直選議員區錦新昨日就此提出口頭質詢。治安警副局長梅山明表示,警員當天只是以身體「檔著記者」,沒有拖拉。
警員只是以身體「擋著記者」治安警察局副局長梅山明在立法會重申,目前有關的調查仍在進行中,希望盡快得到報告,釐清事實的真相。在調查報告未完成之前,不宜妄下定論。在區錦新追問下,梅山明又表示,初步調查顯示,警員當天只是以身體「檔著記者」,沒有拖拉,但是,若能收集更多的資料,可能有助更了解事件真相。
梅山明又重申,警方保護要人組的職責,就是要確保重要人物的人身安全,希望傳媒記者在進行採訪工作的同時,亦要注意秩序和安全,配合警方工作,體諒和理解現場警員也是在履行自身的工作所需。區錦新批評,記者手上最多拿著相機,不是機關槍等武器,是否會威脅行政長官的安全,有沒有需要採取暴力行為?他認為,警方有職責保護要人,但是,有需要作出檢討。
陳致平:發言人制度運作良好區錦新也就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提出質詢,新聞局局長陳致平表示,三層式的發言人制度設立以來,整體上運作良好。區錦新聽後表示,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批評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他質疑:政府是否「自我感覺良好」?
陳致平則指出,以二O一三年為例,各部門總共舉行了八百二十三場新聞發佈會、處理了四千二百多宗傳媒查詢。各級官員也在不同場合接受記者訪問次數達一千一百多次。
他又表示,行政長官崔世安上任以來,至今年五月中為止,在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近一百一十次,盡量滿足記者的要求。若按月計算,行政長官在由二O一一年至今,接受傳媒訪問的平均數是年年增加的,二O一一年平均每月一點二次,二O一四年首四個月為二點五次。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議員促政府建恆常訊息發布機制 (《市民日報》,31/05/2014)
【本報訊】昨日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多位發言議員均批評近年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官方資訊透明度每況愈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並指出政府需要檢討官員與傳媒恆常接觸和訪問機制,如有恆常訊息發布機制,可減少社會對政策的混亂理解。
議員區錦新在口頭質詢中表示:今年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但當日本澳卻發生警方人員以暴力侵犯記者事件,行政長官崔世安出席1項公開活動時,記者當然希望訪問特首,結果得到的是由警方作出的暴力阻止,事件誠屬一大諷刺!
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單向發布嚴重他問及當局,是否只要官方聲稱不接受採訪,記者就應乖乖地不採訪,否則因此引起的後果,包括遭受暴力襲擊,責任應由記者承擔?到底在警方的概念中,「操作適度」如何理解,是否意味着可作「適當」的暴力處理?對於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指出,過去5年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官方資訊透明度每況愈下,記者正常採訪被官方無理阻撓並不罕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官方新聞單向發布情況愈趨嚴重等,當局如何改善?
列席會議的治安警察局副局長梅山明說,記者被拉扯的事件仍在調查,他再次呼籲目擊的人士提供更多資料;就警方「操作適度」的概念,梅山明表示,警員只用身體保護被保護的對象便是「操作適度」。
認個別部門與傳媒溝通有改善空間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則表示,3層式的發言人制度設立以來,整體上運作良好,有效地增強政府與傳媒間的互動,並藉傳媒報道提升施政透明度。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部門與傳媒的溝通仍有改善的空間,就此政府會積極聽取各方意見,不斷完善發言人制度。他亦列舉2013年,各部門總共舉行823場新聞發布會、處理4200多宗傳媒查詢。各級官員也在不同場合接受記者訪問達1100多次。
就陳致平列舉的數據,議員梁榮仔反駁指將發布何時燒煙花、何時扒龍舟亦計算在政府新聞發布會數字中,只是一個笑話。他強調當有突發性、重要新聞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才最重要。
議員李靜儀亦認為,政府需要檢討官員與傳媒恆常接觸和訪問機制,如果有恆常訊息發布機制,讓社會更容易透過傳媒接觸政府的資訊,可減少社會對政策理解混亂後,政府出來解釋的情況。
陳致平則表示自崔世安上任以來,至今年5月中為止,在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近110次,盡量滿足記者的要求;若按月計算,行政長官在由2011年至今,接受傳媒訪問的平均數是年年增加的,2011年平均每月1.2次、2012年2.1次、2013年2.5次及2014年首4個月為2.5次。
他又透露,在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出席活動的公開場合設置咪架,讓官員和記者在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下進行訪問,是其中1個可考慮的方向。新聞局會就此繼續聽取意見,務求完善在公開場合訪問官員的採訪安排。
議員區錦新在口頭質詢中表示:今年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但當日本澳卻發生警方人員以暴力侵犯記者事件,行政長官崔世安出席1項公開活動時,記者當然希望訪問特首,結果得到的是由警方作出的暴力阻止,事件誠屬一大諷刺!
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單向發布嚴重他問及當局,是否只要官方聲稱不接受採訪,記者就應乖乖地不採訪,否則因此引起的後果,包括遭受暴力襲擊,責任應由記者承擔?到底在警方的概念中,「操作適度」如何理解,是否意味着可作「適當」的暴力處理?對於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指出,過去5年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官方資訊透明度每況愈下,記者正常採訪被官方無理阻撓並不罕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官方新聞單向發布情況愈趨嚴重等,當局如何改善?
列席會議的治安警察局副局長梅山明說,記者被拉扯的事件仍在調查,他再次呼籲目擊的人士提供更多資料;就警方「操作適度」的概念,梅山明表示,警員只用身體保護被保護的對象便是「操作適度」。
認個別部門與傳媒溝通有改善空間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則表示,3層式的發言人制度設立以來,整體上運作良好,有效地增強政府與傳媒間的互動,並藉傳媒報道提升施政透明度。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部門與傳媒的溝通仍有改善的空間,就此政府會積極聽取各方意見,不斷完善發言人制度。他亦列舉2013年,各部門總共舉行823場新聞發布會、處理4200多宗傳媒查詢。各級官員也在不同場合接受記者訪問達1100多次。
就陳致平列舉的數據,議員梁榮仔反駁指將發布何時燒煙花、何時扒龍舟亦計算在政府新聞發布會數字中,只是一個笑話。他強調當有突發性、重要新聞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才最重要。
議員李靜儀亦認為,政府需要檢討官員與傳媒恆常接觸和訪問機制,如果有恆常訊息發布機制,讓社會更容易透過傳媒接觸政府的資訊,可減少社會對政策理解混亂後,政府出來解釋的情況。
陳致平則表示自崔世安上任以來,至今年5月中為止,在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近110次,盡量滿足記者的要求;若按月計算,行政長官在由2011年至今,接受傳媒訪問的平均數是年年增加的,2011年平均每月1.2次、2012年2.1次、2013年2.5次及2014年首4個月為2.5次。
他又透露,在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出席活動的公開場合設置咪架,讓官員和記者在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下進行訪問,是其中1個可考慮的方向。新聞局會就此繼續聽取意見,務求完善在公開場合訪問官員的採訪安排。
當局指記者被拉扯事調查報告未完成前不宜妄下定論 稱特首非常重視新聞自由 (《華僑報》,31/05/2014)
【專訪】立法議員區錦新就記者在追訪行政長官時被拉扯受傷事件,昨日在立法會向政府提出口頭質詢,他形容記者被暴力拉扯以致受傷;並批評警方事後的回應是文過飾非,並將責任推到記者身上,令人震驚。治安警察局副局長梅山明回應稱,在調查報告未完成前,不宜妄下定論。
另外,區錦新亦批評政府的新聞政策,引述媒團體指出,過去五年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官方資訊透明度都每況愈下,以及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不過,身兼政府助理發言人及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則指出,行政長官上任以來,一直秉持「陽光政府,科學施政」的理念,非常重視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
在質詢大會上,區錦新指出,今年五月三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但在這一天,澳門卻偏偏出現了警方人員以暴力侵犯記者妨礙記者採訪自由的事件,誠屬一大諷刺。
梅山明表示,非常理解傳媒記者的採訪工作,以及新聞和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同時當局有責任要確保相關活動的秩序和安全。
他又指局方希望,是次個別事件不會影響治安警局與廣大傳媒多年來所維繫的協作關係。局方會檢視今次事件並汲取經驗,提升日後同類型件的應變和處理能力。同時,局方亦樂意與新聞局等部門,以及傳媒業界加強溝通,檢討工作模式,避免再出現不愉快事件和不必要的誤會。
另外,區錦新亦批評政府的新聞政策,並引述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相關聲明指出:「特區政府宣稱要建立『陽光政府』,但過去五年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官方資訊透明度都每況愈下。記者正常採訪被官方無理阻撓並不罕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官方新聞單向發佈情況愈趨嚴重,很多重要的會議、官方活動、備受社會爭議的問題,例如:巴土調升服務費、政府續租綠巴、黃的續約、輕軌調整路線、增購車廂,控煙辦和醫療委員會開會,政府部門都慣性沒有通知傳媒,只事後發新聞稿了事,嚴重弱化傳媒的監督職能。多個政府部門經常『親疏有別』,只選擇性放料給特定媒體,有違官方發佈的公平性。澳廣視記者連發三封公開信揭發新聞自我審查嚴重,有意淡化社會尖銳批評和非建制人士的聲音,有違新聞專業判斷和正常處理方式,情況依舊。」以上的批評都是有根有據的,行政當局如何因應這些問題作出改善,還是繼續口說尊重新聞自由,卻循這條遏抑新聞自由,妨礙新聞自由的街走下去?
陳致平表示,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與傳媒的關係,積極聽取各方意見,不斷完善發言人制度。同時,新聞局會繼續做好政府部門與傳媒間的溝通角色,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共同努力完善政府資訊發放各環節的工作。
他指出,行政長官崔世安十分支持和配合傳媒工作,自上任以來,至今年五月中為止,在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近一百一十次,盡量滿足記者的要求。若按月計算,行政長官在由二0一一年至今,接受傳媒訪問的平均數是年年增加的,二0一一年平均每月一點二次、二0一二年二點一次、二0一三年二點五次及今年首四個月為二點五次。
此外,以二0一三年為例,各部門總共舉行了八百二十三場新聞發佈會、處理了四千二百多宗傳媒查詢。
不過,梁榮仔議員就質疑陳致平說法,「唔係話,幾時燒煙花,幾時扒龍舟呢啲消息都計埋落去。當有突發性新聞,重要性新聞的時候新聞發言人制度先有用,唔係普普通通講幾句說話,就係當一個制度。」
另外,區錦新亦批評政府的新聞政策,引述媒團體指出,過去五年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官方資訊透明度都每況愈下,以及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不過,身兼政府助理發言人及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則指出,行政長官上任以來,一直秉持「陽光政府,科學施政」的理念,非常重視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
在質詢大會上,區錦新指出,今年五月三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但在這一天,澳門卻偏偏出現了警方人員以暴力侵犯記者妨礙記者採訪自由的事件,誠屬一大諷刺。
梅山明表示,非常理解傳媒記者的採訪工作,以及新聞和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同時當局有責任要確保相關活動的秩序和安全。
他又指局方希望,是次個別事件不會影響治安警局與廣大傳媒多年來所維繫的協作關係。局方會檢視今次事件並汲取經驗,提升日後同類型件的應變和處理能力。同時,局方亦樂意與新聞局等部門,以及傳媒業界加強溝通,檢討工作模式,避免再出現不愉快事件和不必要的誤會。
另外,區錦新亦批評政府的新聞政策,並引述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相關聲明指出:「特區政府宣稱要建立『陽光政府』,但過去五年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官方資訊透明度都每況愈下。記者正常採訪被官方無理阻撓並不罕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官方新聞單向發佈情況愈趨嚴重,很多重要的會議、官方活動、備受社會爭議的問題,例如:巴土調升服務費、政府續租綠巴、黃的續約、輕軌調整路線、增購車廂,控煙辦和醫療委員會開會,政府部門都慣性沒有通知傳媒,只事後發新聞稿了事,嚴重弱化傳媒的監督職能。多個政府部門經常『親疏有別』,只選擇性放料給特定媒體,有違官方發佈的公平性。澳廣視記者連發三封公開信揭發新聞自我審查嚴重,有意淡化社會尖銳批評和非建制人士的聲音,有違新聞專業判斷和正常處理方式,情況依舊。」以上的批評都是有根有據的,行政當局如何因應這些問題作出改善,還是繼續口說尊重新聞自由,卻循這條遏抑新聞自由,妨礙新聞自由的街走下去?
陳致平表示,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與傳媒的關係,積極聽取各方意見,不斷完善發言人制度。同時,新聞局會繼續做好政府部門與傳媒間的溝通角色,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共同努力完善政府資訊發放各環節的工作。
他指出,行政長官崔世安十分支持和配合傳媒工作,自上任以來,至今年五月中為止,在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近一百一十次,盡量滿足記者的要求。若按月計算,行政長官在由二0一一年至今,接受傳媒訪問的平均數是年年增加的,二0一一年平均每月一點二次、二0一二年二點一次、二0一三年二點五次及今年首四個月為二點五次。
此外,以二0一三年為例,各部門總共舉行了八百二十三場新聞發佈會、處理了四千二百多宗傳媒查詢。
不過,梁榮仔議員就質疑陳致平說法,「唔係話,幾時燒煙花,幾時扒龍舟呢啲消息都計埋落去。當有突發性新聞,重要性新聞的時候新聞發言人制度先有用,唔係普普通通講幾句說話,就係當一個制度。」
治安警:拉扯記者事件調查中 (《澳門日報》,31/05/2014)
就早前有記者追訪行政長官時疑被G4拉扯事件,治安警察局副局長梅山明強調,調查仍未完結,初步顯示警員沒有拉扯記者,祇以身體緊護行政長官,做法適度,呼籲能證明當時情況人士提供資料協助調查真相。新聞局長陳致平指出,行政長官崔世安上任以來至今年五月中,共有一百一十次在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一○年平均一個月一點二次,上升至今年平均一個月二點五次。
議員區錦新就五月三日有一名女記者追訪行政長官時懷疑被G4拉扯口頭質詢當局,並要求當局解釋警方所指的“操作適度”,並質疑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
梅山明回應指,警方非常關注事件,並即時處理,調查仍在進行中,希望盡快得出報告釐清真相。在調查報告未完成前,不宜妄下定論。同時,再次呼籲如有任何有助瞭解事件真相的資料,可主動提供予警方協助調查。按初步調查,警員祇是以身體去擋,並無拉扯,做法適度。至於G4的指引,G4每日會與特首辦人員協調工作,除聽取特首辦協調員的命令外,亦會聽取現場特警隊指揮官的命令。
政府加強與傳媒溝通
陳致平表示,特區政府在一○年設立發言人制度以來,整體運作良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個別部門與傳媒的溝通仍有改善空間。去年,各政府部門除按常規新聞稿及新聞資料外,仍就各類事件及政策,舉辦了八百二十三場新聞發佈會,回覆了四千二百多次傳媒查詢,各級官員在不同場合接受記者訪問達一千一百多次。但明白工作永遠有改善空間,故不斷與傳媒界溝通,亦會加強政府部門內部溝通,加強培訓,做好工作。
另外,新聞局早前已分批約見本澳各大傳媒的負責人、採訪主任和記者,就在公開場合採訪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新聞安排聽取意見,包括談及在公開場合設咪架、資訊發放速度及翻譯問題等。
議員區錦新就五月三日有一名女記者追訪行政長官時懷疑被G4拉扯口頭質詢當局,並要求當局解釋警方所指的“操作適度”,並質疑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虛有其表。
梅山明回應指,警方非常關注事件,並即時處理,調查仍在進行中,希望盡快得出報告釐清真相。在調查報告未完成前,不宜妄下定論。同時,再次呼籲如有任何有助瞭解事件真相的資料,可主動提供予警方協助調查。按初步調查,警員祇是以身體去擋,並無拉扯,做法適度。至於G4的指引,G4每日會與特首辦人員協調工作,除聽取特首辦協調員的命令外,亦會聽取現場特警隊指揮官的命令。
政府加強與傳媒溝通
陳致平表示,特區政府在一○年設立發言人制度以來,整體運作良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個別部門與傳媒的溝通仍有改善空間。去年,各政府部門除按常規新聞稿及新聞資料外,仍就各類事件及政策,舉辦了八百二十三場新聞發佈會,回覆了四千二百多次傳媒查詢,各級官員在不同場合接受記者訪問達一千一百多次。但明白工作永遠有改善空間,故不斷與傳媒界溝通,亦會加強政府部門內部溝通,加強培訓,做好工作。
另外,新聞局早前已分批約見本澳各大傳媒的負責人、採訪主任和記者,就在公開場合採訪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新聞安排聽取意見,包括談及在公開場合設咪架、資訊發放速度及翻譯問題等。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被捕女記者夫噤聲 (《明報》,28/05/2014)
【明報專訊】疑因採訪內地維權律師浦志強被捕的《日本經濟新聞》新聞助理辛健,本月13日被當局從重慶市帶走後,至今下落不明,所涉罪名不詳。其丈夫王海春前日在微博留言,揚言家人已無法容忍,將會爆料,「明天可能會公開一些信息。萬一我有啥,請大家幫我照顧好米格(其兒子)和辛健父母」。不過昨日微博已被刪除,最新的留言是「我做好了最好的打算,辭了職」,並再度呼籲讓朋友照顧老小。王海春昨日對本報表示,已獲悉辛健身體健康,為了保護她,目前不方便說更多。
明報記者
明報記者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400親友送別羅孚 女兒:永遠以你為榜樣 (《蘋果日報》,25/05/2014)
羅孚女兒海呂形容父親是工作狂,在《大公報》工作時一年只放一日半至兩日假。
羅孚遺孀吳秀聖(中)。
【本報訊】曾主理《大公報》和《新晚報》的傳奇左派報人羅孚,今日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他加入中共,參與左派「反英抗暴」運動,大半生愛黨,八十年代卻被誘到北京開會被捕,遭軟禁十年才回港。晚年他為過左行為道歉,但始終沒有解釋是否因做間諜被捕。女兒海呂稱家人堅信父親,「永遠以你為榜樣」。
記者:倪清江 麥志榮
羅孚本月2日在家中離世,享年93歲。羅家昨在香港殯儀館舉行追思會,今日中午出殯。靈堂中央放着羅老總遺照,上有「福壽全歸」四字,近百花牌放滿靈堂,近400名親友出席,多是羅的舊下屬,以及學界、政界和報界老朋友,包括《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筆名「小思」的作家盧瑋鑾、時事評論員程翔、作家陶傑和副廣播處長戴健文等。
每年只放一至兩日假
羅孚女兒海呂昨在追思會上稱父親是工作狂,平日生活樸素,把書、報紙和雜誌放入一個舊國貨公司膠袋便上班,「成日唔喺屋企,每日工作10幾小時,晚上10點回家,經常繼續工作至凌晨3、4點。一年同我哋食飯次數,十隻手指數得晒」。她最近才知道《大公報》年假僅三日,他每年只放一日半至兩日,平日無間斷上班。
晚年明白愛國不是愛黨
六十、七十年代內地文化大革命,本港左派發動「反英抗暴」運動,海呂透露,羅孚當時常要出席統戰活動和宴會,忙個不停。由於是核心人物,羅家戰戰兢兢,家中有兩條木,為防有人來襲擊時可還擊。
羅孚81年參加一個有台灣代表的晚宴,82年5月被召到北京開會,竟受到審查,翌年被判刑十年,即獲假釋,但被軟禁至93年才回港。海呂說事件影響甚大,尤其大哥海星最受影響,「有啲人唔再同我哋來往,甚至喺街上見到當見唔到」。
羅孚為甚麼被捕,真相始終未明,海呂說:「對爸爸係絕對信任,冇懷疑過佢,家人永遠以你為榜樣。」有指羅孚為美國做間諜,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在追思會上說,他多次旁敲側擊向羅探聽被捕原因,「佢冇講得好清楚,就算佢本自傳都冇講。佢唔太重視自己得失,而係想講真誠嘅血、赤誠嘅血,如果冇獨立思考,會變成嘔血。」
追思會司儀昨簡述羅孚生平時,提及他在93年於專欄為67年領導反英抗暴過左行為道歉。羅孚兒子海雷說父親晚年勇於面對歷史,明白愛國不是愛黨,又是很多人的伯樂,教子女憑良心做人。內地官方中新社昨有報道羅孚追思會,指他是資深報人,沒有提及間諜罪事件。
大批親友昨晚出席追思會,緬懷羅孚傳奇一生。 李家皓攝
「徒弟」曾德成無現身 僅送花牌
【本報訊】一代報人羅孚昨晚設靈,各界不分左、中、右均親臨致祭。羅孚擔任左報高層時一手提拔的「徒弟」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卻未有現身追思會,正在休假不在港的他送了一個花牌,而花牌亦避嫌只署上個人名義,無提民政事務局長的官方身份。
羅孚曾任《大公報》副總編輯及《新晚報》總編輯,當年任職《大公報》記者的曾德成是獲重點培育的第二梯隊。
82年羅孚被中共指為間諜,判監十年,據說曾德成即時與舊上司劃清界線。昨晚靈堂上,也只見曾德成以個人名義致輓的「風範猶存」花牌,他本人則始終未有現身。
其他左派機構方面,亦只見《大公報》、中通社及廣西蒙山縣政府有送花牌,其他左派報章、中聯辦及各左派政治人物均未有任何表示。本港官方機構則有政府新聞處及香港電台送上花牌。羅孚一手捧紅的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亦有送上花牌悼念。
靈堂右方是89年六四事件後一度流亡海外的內地學者劉再復所寫「受傷更明道,一生耿直正直,後期真精彩」、「落難成正果,止于大徹大悟,晚節顯輝煌」輓聯。
懷念羅孚紀念冊節錄
新晚報前副總編輯 鄭紀農
羅老總的辦報方針十分明確,《新晚報》必須「開門辦報」,類似今日的新聞互動。
時事評論家 李怡
他是香港左派文壇的一代宗師。他代表有理想的文化人對中共所有宣傳徹底質疑,對中共的幻想全然破滅。
作家 陶傑
由人性而誤陷黨性,然後由黨性的泥淖掙扎以圖回歸人性,就是羅老先生一生令人欷歔的故事。
作家 顏純鈎
羅老總是典型的老共產黨員……折騰大半生,在理想和政治現實之間徘徊,晚年遭逢巨變,徹悟理想之虛妄,政治之嚴酷。
羅孚2011年重訪《大公報》。 紀念冊圖片
紀念冊總括一生行事風骨
【本報訊】羅孚家人編印了一本紀念冊,收集羅孚遺照及親友所寫悼念文章,紀念冊以「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羅孚」為題,總括了羅孚一生行事風骨。
作風開放 毫無架子
紀念冊的兩句題辭,是羅孚1983年因間諜罪被扣北京時,內地作家聶紺弩送贈給他的七言律詩最尾兩句。聶紺弩本人也曾因文革被判監九年。詩的頭兩句「浮雲天際亂群烏,咄咄書空小豎儒」,正是為同病相憐的羅孚抱不平。
羅孚《大公報》及《新晚報》前同事在紀念冊中追憶「羅老總」當年領導報章,作風開放,敢於靈活創新。陶傑父親、《大公報》前副總編輯曹驥雲稱羅孚雖是高層,為人毫無架子,對下屬也不拘一格,提拔人材。
羅孚的文友對他致以極高評價,李怡稱他為「左派文壇一代宗師」;劉銳紹也稱「羅孚沒有被俘,頭腦沒有被擄」。羅妻的同父異母妹妹吳彬撰文指出,六十年代內地災荒,羅孚雖非富裕,竟連續22年每月匯款200元給她們,恩情畢生難忘。
騰訊編輯疑因見美卿被炒 (《明報》,25/05/2014)
【明報專訊】內地著名博主、騰訊網編輯張賈龍被指「洩露商業秘密等保密敏感信息行為」前日被解職。張向本報透露,他被解職的導火線是月前與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會面,以及在網上披露當局新聞禁令。
據了解,上周二(20日)騰訊即通知張賈龍停職。原因是此前與克里會談時發表過激言論,以及在網上公布國新辦、國信辦的相關新聞禁令。
今年2月15日,訪問北京的克里邀請多位內地媒體人座談,了解中國互聯網自由等情况,張賈龍是與會者之一。張在會上表示擔心中國「良心犯」的處境,特別是許志永和劉曉波。張並問克里,會否去探望劉曉波的妻子劉霞。
據張賈龍向本報透露,2月17日他一上班,部門領導就告知說要等公司與相關部門協調後,決定對他如何發落,不排除請他離開。
「這是政治迫害事件」
「我知這天早晚會來」, 張賈龍對本報稱,不會要求勞動合同仲裁,「因為這不是我和騰訊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糾紛,而是一個政治迫害事件。在中國大陸這種『權大於法』的地方,不可能通過法制手段解決政治迫害事件。 」
明報記者
據了解,上周二(20日)騰訊即通知張賈龍停職。原因是此前與克里會談時發表過激言論,以及在網上公布國新辦、國信辦的相關新聞禁令。
今年2月15日,訪問北京的克里邀請多位內地媒體人座談,了解中國互聯網自由等情况,張賈龍是與會者之一。張在會上表示擔心中國「良心犯」的處境,特別是許志永和劉曉波。張並問克里,會否去探望劉曉波的妻子劉霞。
據張賈龍向本報透露,2月17日他一上班,部門領導就告知說要等公司與相關部門協調後,決定對他如何發落,不排除請他離開。
「這是政治迫害事件」
「我知這天早晚會來」, 張賈龍對本報稱,不會要求勞動合同仲裁,「因為這不是我和騰訊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糾紛,而是一個政治迫害事件。在中國大陸這種『權大於法』的地方,不可能通過法制手段解決政治迫害事件。 」
明報記者
騰訊記者因會晤美國務卿時敢言被解職 (「美國之音」,24/05/2014)
香港 — 中國網路作家、騰訊財經記者張賈龍星期五被總部設在深圳的騰訊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此前幾天,部門經理曾通知張賈龍需要停職,原因是他今年2月15日與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克里會談時,發表了過激言論,並在網上公佈中宣部指令。
張賈龍在部落格上發表的 “被解聘的情況説明”中説,5月23日,騰訊人事部門告知因“洩露商業秘密等保密敏感資訊行為”被解除勞動合同。
張賈龍説,早在2月17日,與克里會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部門領導就告知,他寫的財經評論文章需要用其他同事的名義發表,同時,作為網路編輯值班發佈財經新聞所用後臺工作賬號也不能再用自己的,需要使用其他同事的。
張賈龍還説,領導還告訴他,需要等騰訊公司和中宣部協調出處理結果之後,再對他的工作做調整,不排除讓他離開,要做好心理準備。
張賈龍表示,今年2月沒有立刻解除他的勞動合同,可能是考慮中美關係和國際輿論的影響。
今年2月15日,博聯社創始人馬曉霖、時事評論員王衝、調查記者王克勤以及騰訊財經記者張賈龍4位媒體人,在北京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克里,討論網際網路自由,以及中美關係、釣魚島爭端、中國反腐、反恐等話題,其中,張賈龍呼籲克里就網路防火牆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新公民運動發起人之一的許志永等人的問題向中國政府施壓。
張賈龍在部落格上發表的 “被解聘的情況説明”中説,5月23日,騰訊人事部門告知因“洩露商業秘密等保密敏感資訊行為”被解除勞動合同。
張賈龍説,早在2月17日,與克里會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部門領導就告知,他寫的財經評論文章需要用其他同事的名義發表,同時,作為網路編輯值班發佈財經新聞所用後臺工作賬號也不能再用自己的,需要使用其他同事的。
張賈龍還説,領導還告訴他,需要等騰訊公司和中宣部協調出處理結果之後,再對他的工作做調整,不排除讓他離開,要做好心理準備。
張賈龍表示,今年2月沒有立刻解除他的勞動合同,可能是考慮中美關係和國際輿論的影響。
今年2月15日,博聯社創始人馬曉霖、時事評論員王衝、調查記者王克勤以及騰訊財經記者張賈龍4位媒體人,在北京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克里,討論網際網路自由,以及中美關係、釣魚島爭端、中國反腐、反恐等話題,其中,張賈龍呼籲克里就網路防火牆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新公民運動發起人之一的許志永等人的問題向中國政府施壓。
與母親同被帶走 高瑜兒子獲釋 (《明報》,25/05/2014)
【明報專訊】北京獨立記者高瑜的代理律師張思之透露,4月24日與高瑜一同被警方帶走的高瑜之子趙萌,昨日獲准回家。高瑜弟弟證實已為趙萌辦理相關手續,趙萌已回到家中。
高瑜被控涉嫌「向境外機構提供國家機密」被刑拘。在中央電視台播的片段中,高瑜表示「認罪」。官方指控高瑜泄密的文件,是簡稱「9號文件」的《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况的通報》。張思之律師15日曾往北京第一看守所申請會見高瑜,但所方稱「沒有這個人 」。
(綜合報道)
高瑜被控涉嫌「向境外機構提供國家機密」被刑拘。在中央電視台播的片段中,高瑜表示「認罪」。官方指控高瑜泄密的文件,是簡稱「9號文件」的《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况的通報》。張思之律師15日曾往北京第一看守所申請會見高瑜,但所方稱「沒有這個人 」。
(綜合報道)
兒子獲釋 高瑜涉洩密仍被關押 (《蘋果日報》,25/05/2014)
高瑜被捕滿一個月,目前仍然在押。
內地敢言獨立記者高瑜,上月24日被北京市公安局以涉嫌「向境外機構提供國家機密」罪拘捕,同時被拘的還有其子趙萌;昨日,趙萌獲釋回家,但高瑜仍被關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
騰訊編輯談網禁被炒
高瑜的代理律師張思之昨透露,趙萌昨獲准回家,高瑜弟弟證實正為趙萌辦相關手續,但表示不能透露更多詳情。據透露,高瑜在看守所只有一個代號,以代號稱呼,名字未輸入電腦,故早前律師申請會見不果。張律師表示期待盡快見高瑜,以便辯護。
此外,內地騰訊網編輯張賈龍,因參加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克里訪華時在京舉行的中國互聯網博主座談,並對外發佈會談情況,以及在網上透露中宣部諸多禁令,昨被公司以「洩露商業秘密及保密敏感信息行為」免職。
張表示,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因中共對任何挑戰它的人「都當成敵人」。他在網上撰文詳述過程,揭露中宣部網禁內幕,歷數中宣部常向各媒體發禁令嚴控輿論,人為製造「真理」或「真相」,矇騙世人,而那些禁令也被當作所謂「機密」予以保護。
德國之聲/博客網
女記者膠布封口抗監管 (《蘋果日報》,25/05/2014)
蓬蒂拍下封口照上傳互聯網,狠批軍方箝制傳媒。
她,用膠布把自己的嘴交叉封了,站在全副武裝士兵旁,無聲抗議,成為泰國軍方宣佈政變後首名向軍方箝制傳媒說不的泰國新聞工作者。包括泰國記者協會在內的四間泰國新聞組織昨發出公開信,要求軍方撤銷對傳媒的限制,恢復新聞自由。
蓬蒂(Pornthip Mongyai)是數碼電視29頻道女記者,上周四軍方宣佈政變後不久,她拍下封口照上傳互聯網,狠批軍方箝制傳媒。經營29頻道的Mono集團翌日即跟蓬蒂劃清界線,發聲明稱「不認同」蓬蒂行動,指蓬蒂已「離職」。
蓬蒂亦發聲明,強調無意挑戰戒嚴令或作任何政治宣示,強調封口「純屬個人行動」。
網上輿論攻防戰
軍方宣佈政變後,粗暴限制新聞及言論自由,一度禁止電視頻道正常廣播,但消息其實繼續在社交網站流通,主流傳媒都改以社交網站作平台接收和發佈新消息,有電視頻道甚至一度改為在YouTube廣播。軍方同樣運用社交網站發放消息和澄清流言,不少民眾亦敢於在軍方的Twitter和facebook暢所欲言,形成輿論攻防戰。
《泰國人民網》/《民族報》
子憶羅孚身教 悟愛國需理智 各界名人追思報界伯樂 (《明報》,25/05/2014)
傳奇報人、《新晚報》前總編輯羅孚昨舉行設靈及追思會,逾200名來自政界、傳媒及文學界人士出席,靈堂佈置簡樸,其中右側顯眼位置放上羅孚在報社工作時一手提攜的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所致送的花圈,惟他本人昨未有現身。(余俊亮攝)
【明報專訊】在報界備受敬重的《大公報》前副總編輯及《新晚報》總編輯羅孚,月初逝世,享年93歲,昨晚在北角香港殯儀館設靈及舉行追思會。這位「我行我素」的傳奇報人提攜了不少後輩,包括昨日沒有現身靈堂的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羅的四子羅海雷說,從父親畢生經歷,啟發到「愛國不一定愛黨,愛國要有理智」,並學會「憑良心做人」。
原名羅承勛的羅孚,昨午於香港殯儀館設靈,靈堂以淡綠和白色為主,橫匾為「福壽全歸」,六四後流亡美國的內地學者劉再復,為羅孚所寫輓聯,掛在靈堂右方﹕「受傷更明道,一生耿直正直,後期真精彩」、「落難成正果,止于大徹大悟,晚節顯輝煌」。
四子:學會憑良心做人
羅孚四子羅海雷昨總結父親的人生可歸納4點:成為不少人的伯樂、好奇心強、長時期有獨立思想及好肯定面對歷史。他又表示,父親的經歷啟發他「愛國不一定愛黨,愛國要有理智」,父親做人處事亦讓子女學會「憑良心做人」。追思會場刊封面,寫上著名詩人聶紺弩贈予羅父的詩句:「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羅孚」。
曾德成未現身 致「風範猶存」花圈
靈堂上放滿政界、傳媒及文學界名人致送的花圈,其中羅孚在報館曾提攜的曾德成所送花圈,寫上「風範猶存」,置於靈堂右方顯眼位置,但他本人沒有現身,其餘致送花圈者包括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政府新聞處長聶德權、《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及國學大師饒宗頤等。
眾多資深傳媒人致祭
另外,昨日不少資深傳媒人前來致祭,曾任《文匯報》駐京辦事處主任的劉銳紹,陶傑父親、《大公報》前副總編輯曹驥雲,專欄作家李怡等昨在追思會上致悼辭。其他致祭者有副廣播處長戴健文、《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大公報》社長姜在忠、資深傳媒人程翔、《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及樹仁大學新傳系主任梁天偉等。羅孚遺體今早出殯,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羅孚1948年加入共產黨,在《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職41年。羅孚於1982年被召上京開會時被捕,被指從事美國間諜活動,遭軟禁10年,1993年獲釋返港後,隨即撰文向當年受暴動影響的市民公開道歉。
同事喚「《新晚報》羅斯福」 幼女眼中傳奇爸爸
【明報專訊】傳奇報人羅孚21歲起在《大公報》任職,長達41年,升至該報副總編輯,兼任《新晚報》總編輯。其幼女羅海呂昨在追思會上提及父親畢生醉心傳媒工作,與家人一年同枱進餐的次數「10隻手指數得晒」。《新晚報》前副總編輯鄭紀農撰文透露,原來該報基層員工都習慣叫羅孚為「羅斯福」,加上羅沒有架子,所有員工都樂於與他相處。
醉心工作 家人吃飯年不到10次
羅孚與妻子吳秀聖育有4子1女,幼女羅海呂在追思會代表子女致悼辭時分享了父親與家人的生活逸事。她形容自己有一個「傳奇爸爸」,父親從事報業高層時醉心工作,總是晚上10時甚至凌晨3時才回家,全年正式放假可能只有3天,但他甚少病痛,從未因生病而請假,相信父親的動力來自對工作的熱愛。她又指出,父親雖愛吃肥豬肉等,但能夠保持長壽,認為與時刻保持心境平和有關。
鄭紀農在追思會場刊上撰文透露,原來羅孚任《新晚報》總編輯時,員工對他有3個稱呼:同輩會叫他「老羅」,大多人會叫他「羅老總」,但基層的員工習慣叫他「羅斯福」,總是哼着「美國有個羅斯福(總統),《新晚報》都有個羅斯福」。每當截稿後便有員工走向他問:「羅斯福,你今餐吃什麼」,羅亦沒有架子,故普遍員工都樂於與他相處。
《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昨到靈堂,在弔唁冊簽名,但未有出席追思會便離去。(余俊亮攝)
【明報專訊】在報界備受敬重的《大公報》前副總編輯及《新晚報》總編輯羅孚,月初逝世,享年93歲,昨晚在北角香港殯儀館設靈及舉行追思會。這位「我行我素」的傳奇報人提攜了不少後輩,包括昨日沒有現身靈堂的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羅的四子羅海雷說,從父親畢生經歷,啟發到「愛國不一定愛黨,愛國要有理智」,並學會「憑良心做人」。
原名羅承勛的羅孚,昨午於香港殯儀館設靈,靈堂以淡綠和白色為主,橫匾為「福壽全歸」,六四後流亡美國的內地學者劉再復,為羅孚所寫輓聯,掛在靈堂右方﹕「受傷更明道,一生耿直正直,後期真精彩」、「落難成正果,止于大徹大悟,晚節顯輝煌」。
四子:學會憑良心做人
羅孚四子羅海雷昨總結父親的人生可歸納4點:成為不少人的伯樂、好奇心強、長時期有獨立思想及好肯定面對歷史。他又表示,父親的經歷啟發他「愛國不一定愛黨,愛國要有理智」,父親做人處事亦讓子女學會「憑良心做人」。追思會場刊封面,寫上著名詩人聶紺弩贈予羅父的詩句:「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羅孚」。
曾德成未現身 致「風範猶存」花圈
靈堂上放滿政界、傳媒及文學界名人致送的花圈,其中羅孚在報館曾提攜的曾德成所送花圈,寫上「風範猶存」,置於靈堂右方顯眼位置,但他本人沒有現身,其餘致送花圈者包括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政府新聞處長聶德權、《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及國學大師饒宗頤等。
眾多資深傳媒人致祭
另外,昨日不少資深傳媒人前來致祭,曾任《文匯報》駐京辦事處主任的劉銳紹,陶傑父親、《大公報》前副總編輯曹驥雲,專欄作家李怡等昨在追思會上致悼辭。其他致祭者有副廣播處長戴健文、《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大公報》社長姜在忠、資深傳媒人程翔、《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及樹仁大學新傳系主任梁天偉等。羅孚遺體今早出殯,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羅孚1948年加入共產黨,在《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職41年。羅孚於1982年被召上京開會時被捕,被指從事美國間諜活動,遭軟禁10年,1993年獲釋返港後,隨即撰文向當年受暴動影響的市民公開道歉。
羅孚曾在《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職,圖為追思場刊內羅孚年輕時在報館工作的照片。(羅孚追思場刊)
羅孚任《新晚報》總編輯時,力邀員工查良鏞及陳文統執筆寫武俠小說,並在該報連載,二人其後成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和梁羽生。圖為羅孚夫婦(右二、右三)1993年與金庸(右一)及畫家黃永玉(左一)會面。(羅孚追思場刊)同事喚「《新晚報》羅斯福」 幼女眼中傳奇爸爸
【明報專訊】傳奇報人羅孚21歲起在《大公報》任職,長達41年,升至該報副總編輯,兼任《新晚報》總編輯。其幼女羅海呂昨在追思會上提及父親畢生醉心傳媒工作,與家人一年同枱進餐的次數「10隻手指數得晒」。《新晚報》前副總編輯鄭紀農撰文透露,原來該報基層員工都習慣叫羅孚為「羅斯福」,加上羅沒有架子,所有員工都樂於與他相處。
醉心工作 家人吃飯年不到10次
羅孚與妻子吳秀聖育有4子1女,幼女羅海呂在追思會代表子女致悼辭時分享了父親與家人的生活逸事。她形容自己有一個「傳奇爸爸」,父親從事報業高層時醉心工作,總是晚上10時甚至凌晨3時才回家,全年正式放假可能只有3天,但他甚少病痛,從未因生病而請假,相信父親的動力來自對工作的熱愛。她又指出,父親雖愛吃肥豬肉等,但能夠保持長壽,認為與時刻保持心境平和有關。
鄭紀農在追思會場刊上撰文透露,原來羅孚任《新晚報》總編輯時,員工對他有3個稱呼:同輩會叫他「老羅」,大多人會叫他「羅老總」,但基層的員工習慣叫他「羅斯福」,總是哼着「美國有個羅斯福(總統),《新晚報》都有個羅斯福」。每當截稿後便有員工走向他問:「羅斯福,你今餐吃什麼」,羅亦沒有架子,故普遍員工都樂於與他相處。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軍方箝制媒體 CNN籲網上收風 (《明報》,24/05/2014)
【明報專訊】泰國軍方發動政變後加緊箝制國內資訊流通,除了限制電視與電台廣播外,昨日又警告一旦社交網站出現煽動暴力或反對政變的內容,將封鎖網站。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罕有在網站呼籲泰國民眾透過facebook或Twitter,接收國內最新消息,突破軍方對電子傳媒封鎖。
若有反對言論或封社交網
軍方宣布政變數小時後,便以「保證向民眾提供準確信息」為由,下令所有電台及電視台、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暫停正常廣播,改為統一播出軍方最新公告,軍方人員亦曾前往英文報章《民族報》等傳媒。當地時間昨下午6時,6個電視台恢復正常播放。有傳媒透露,他們遭警告不要批評政府。不過至昨晚泰國互聯網及手機通訊未受封鎖,報章亦能正常出版。
此前軍方亦曾在泰國陷入政治亂局時試圖限制信息流通。例如2010年親他信「紅衫軍」發動反政府示威期間,軍方曾佔領電視台,並封鎖facebook及Twitter。
美國國務卿克里發表聲明,關注泰國傳媒遭停止運作,呼籲軍方尊重人權與新聞自由。CNN在網站內刊登的所有泰國相關報道中留下信息,表示在泰國的電視廣播已被中斷,又稱「泰國人民應該知道自己的國家發生什麼事情」,呼籲泰國民眾透過facebook及Twitter追蹤CNN最新報道。
泰國周四晚上10時起實施全國宵禁,首都曼谷街頭冷清,宵禁前行人與車輛大幅減少,軍車與警車穿梭巡邏,部分路口、重要建築物及地鐵站有軍人看守。曼谷地鐵於9時停駛,大型購物中心提前8時關門,部分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及餐廳亦關門休息。早上宵禁結束後市面大致回復正常,不少民眾照常上班生活。
曼谷冷清商戶叫苦
不少泰國民眾認為政變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只是少了娛樂與飲食選擇,亦有民眾相信政變令政治對立雙方停止爭拗。不過有商戶叫苦連天,50歲的士司機瓦湼稱,宵禁令嚇怕了遊客,而且政變後軍方「可以做任何事,而人們不會知道」,他為此憂慮。
(綜合報道)
若有反對言論或封社交網
軍方宣布政變數小時後,便以「保證向民眾提供準確信息」為由,下令所有電台及電視台、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暫停正常廣播,改為統一播出軍方最新公告,軍方人員亦曾前往英文報章《民族報》等傳媒。當地時間昨下午6時,6個電視台恢復正常播放。有傳媒透露,他們遭警告不要批評政府。不過至昨晚泰國互聯網及手機通訊未受封鎖,報章亦能正常出版。
此前軍方亦曾在泰國陷入政治亂局時試圖限制信息流通。例如2010年親他信「紅衫軍」發動反政府示威期間,軍方曾佔領電視台,並封鎖facebook及Twitter。
美國國務卿克里發表聲明,關注泰國傳媒遭停止運作,呼籲軍方尊重人權與新聞自由。CNN在網站內刊登的所有泰國相關報道中留下信息,表示在泰國的電視廣播已被中斷,又稱「泰國人民應該知道自己的國家發生什麼事情」,呼籲泰國民眾透過facebook及Twitter追蹤CNN最新報道。
泰國周四晚上10時起實施全國宵禁,首都曼谷街頭冷清,宵禁前行人與車輛大幅減少,軍車與警車穿梭巡邏,部分路口、重要建築物及地鐵站有軍人看守。曼谷地鐵於9時停駛,大型購物中心提前8時關門,部分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及餐廳亦關門休息。早上宵禁結束後市面大致回復正常,不少民眾照常上班生活。
曼谷冷清商戶叫苦
不少泰國民眾認為政變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只是少了娛樂與飲食選擇,亦有民眾相信政變令政治對立雙方停止爭拗。不過有商戶叫苦連天,50歲的士司機瓦湼稱,宵禁令嚇怕了遊客,而且政變後軍方「可以做任何事,而人們不會知道」,他為此憂慮。
(綜合報道)
斯諾登與爆料記者重聚 (《明報》,24/05/2014)
【明報專訊】美國「稜鏡門」醜聞4名揭弊核心人物近日重聚。英國《衛報》前記者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nwald,右二)的同性伴侶米蘭達(David Miranda,左二),在fb刊出兩人與爆料主角、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左一)及紀錄片製作人普伊特拉絲(Laura Poitras,右一)的合照。照片相信攝於莫斯科。斯諾登去年6月在港向格、普二人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國內外網民及外國政要的秘密文件,他後來獲俄羅斯提供為期一年的政治庇護。
(網上圖片)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新唐人電視記者 告警非法拘捕 (《明報》,23/05/2014)
【明報專訊】新唐人電視台記者蔡珮雯於2011年七一遊行後,到中環採訪示威者留守集會,因當場未能出示記者證,在警方清場時被拘捕。蔡珮雯昨入稟區域法院,控警務處長非法拘捕及非法羈留,並要求警方賠償及發聲明澄清當時是非法拘捕。
稱沒叫口號 未能出示記者證
蔡珮雯於2011年任新唐人電視台實習記者,7月1日當晚到現場採訪。蔡昨提供當日所拍攝的照片稱,當日只是做正常採訪工作,沒有坐下,也沒有叫口號,惟當時未能出示記者證,警方便將她帶返警署。
何俊仁:傳媒相片證沒集會
她表示,所屬傳媒機構於7月2日凌晨約3時已將工作證明文件傳真至警署,核實其身分,但警方在相隔7小時後,至7月2日中午才釋放她,最後更以涉嫌阻街罪名要她自簽擔保候查,在同年9月收到警方通知指不會提出起訴。協助蔡珮雯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提出起訴的合理期限將屆滿,昨日提出入稟。他指出,當時不同傳媒拍到的照片均顯示蔡沒有參加集會,他認為警方拘留記者做法不合理,涉影響傳媒採訪自由,相信案件勝訴機會大。
稱沒叫口號 未能出示記者證
蔡珮雯於2011年任新唐人電視台實習記者,7月1日當晚到現場採訪。蔡昨提供當日所拍攝的照片稱,當日只是做正常採訪工作,沒有坐下,也沒有叫口號,惟當時未能出示記者證,警方便將她帶返警署。
何俊仁:傳媒相片證沒集會
她表示,所屬傳媒機構於7月2日凌晨約3時已將工作證明文件傳真至警署,核實其身分,但警方在相隔7小時後,至7月2日中午才釋放她,最後更以涉嫌阻街罪名要她自簽擔保候查,在同年9月收到警方通知指不會提出起訴。協助蔡珮雯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提出起訴的合理期限將屆滿,昨日提出入稟。他指出,當時不同傳媒拍到的照片均顯示蔡沒有參加集會,他認為警方拘留記者做法不合理,涉影響傳媒採訪自由,相信案件勝訴機會大。
採訪7.1示威被捕 記者控一哥非法羈留 (《蘋果日報》,23/05/2014)
蔡珮雯展示圖片證明7.1當晚一直在採訪(箭嘴示),強調警方拘捕她是違法。 羅君豪攝
蔡珮雯
警務處處長曾偉雄
【本報訊】三年前7.1遊行後,警方在干諾道中抬走示威者時,一併拘捕正採訪的新唐人電視台實習記者蔡珮雯。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昨協助蔡入稟區域法院,控告警務處處長非法拘捕及羈留,要求警方作懲罰性賠償,及發聲明承認非法拘捕。何指拘捕記者不合理,屬妨礙新聞自由,認為勝算機會高。
記者:馬志剛
蔡珮雯於2011年7月1日大遊行後,凌晨時在干諾道中採訪警察拘捕示威者,被警方帶走。蔡昨憶述指,當晚因遲來,本來在警方封鎖人鏈的外圍,有警員曾問她是否記者,之後讓她進人鏈內拍攝採訪,此後警方清場,她只因沒帶記者證,警方隨即將她拘捕押上警車。
被迫打指模及舉牌拍照
蔡表示,被帶上警車後,一名女警曾着她與公司聯絡,讓公司交來文件證實其身份便可獲釋。至凌晨3時,新唐人電視已將文件傳真至警署,但即使蔡不斷查詢,警方依然不允她離開,一直推搪指當晚多人被捕「要做埋啲程序」,當時她曾提出自己並非示威者,沒理由要排隊,但不獲理會。
稍後有警員對蔡說出警誡詞,要求她在一份指她阻街的口供紙上簽名,「仲要打手指模,同埋舉個牌喺心口前影相」。她萬般不願,但別無他法,惟有照做,到中午始獲准自簽擔保離開,9月獲律政司撤銷起訴。
民主黨何俊仁昨陪同蔡珮雯入稟區域法院,控訴警務處處長非法拘捕及非法羈留。他指事件發生至今近三年,提出起訴的期限將屆滿,故必須現時提出訴訟取回公道,向警方表達要尊重記者的採訪自由。他指當時警方沒有提出合理理由作出拘捕,而不同傳媒拍到的照片及短片,都證明蔡珮雯只在採訪,並無參與集會、叫口號,他有信心可贏官司。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澳需制訂 《資訊自由法》 (《正報》,19/05/2014)
【本報訊】澳門公民力量昨午舉行公民圓桌,議題:公眾知情權有無保障?卻因天氣不穩而取消。不過,澳門公民力量會長林玉鳳 (見圖) 也接受傳媒約訪,她認為,政府發放資訊是不足夠的,也出現選擇性發放的情況,一些部門更依從長官意志來決定是否、如何回覆傳媒查詢。她提出,就算政府發放的資訊不多,也有需要舉行恆常的新聞發布會,例如兩星期一次。
林玉鳳也指出,現行的《出版法》只保障採訪自由,但是,本澳有需要制定《資訊自由法》,確立甚麼資訊是政府必須發放給傳媒及公眾,從而真正提高施政透明度。另外,本澳也有需要制定《檔案法》,確定曾被政府視為機密的文件,可在多少年 (如:三十年或五十年) 後向社會公開,從而,可以了解一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等。
早前,傳媒多次採訪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時,追問選舉預算,至今仍未發布金額。但是,上星期,新聞局突然沒有按慣例以書面方式通知採訪,改為口頭通知,備受質疑和批評。林玉鳳認為,上述的是一個衡常活動,較好是按正常的渠道通知採訪,若認為沒有必要召開記者會,例如:沒有出現異常情況或沒有記者提問的話,可直接通知取消記者會。
林玉鳳也指出,現行的《出版法》只保障採訪自由,但是,本澳有需要制定《資訊自由法》,確立甚麼資訊是政府必須發放給傳媒及公眾,從而真正提高施政透明度。另外,本澳也有需要制定《檔案法》,確定曾被政府視為機密的文件,可在多少年 (如:三十年或五十年) 後向社會公開,從而,可以了解一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等。
早前,傳媒多次採訪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時,追問選舉預算,至今仍未發布金額。但是,上星期,新聞局突然沒有按慣例以書面方式通知採訪,改為口頭通知,備受質疑和批評。林玉鳳認為,上述的是一個衡常活動,較好是按正常的渠道通知採訪,若認為沒有必要召開記者會,例如:沒有出現異常情況或沒有記者提問的話,可直接通知取消記者會。
恆常官方會議應正常渠道發資訊 (《市民日報》,19/05/2014)
【本報訊】行政長官選管會每周二舉行例會,對於上周二新聞局沒有按正常程序辦事只以口頭通知傳媒到場採訪,不少記者行家反映沒有收到有關通知,選管會回覆則不認為口頭通知採訪在程序上有問題。公民力量會長林玉鳳認為,若出於緊急情況而以口頭通知採訪是可以的,但她批評,以為恆常官方會議一定要循正常資訊發放渠道。林玉鳳又認為現時政府發言人制度及新聞資訊發布機制不完善,本澳應制訂資訊自由法及檔案法。
林玉鳳接受訪問時稱,若出於緊急情況而以口頭通知採訪是可以的,同時須在會議上解釋為何以口頭通知;但作為恆常官方會議「就一定唔啱」,一定要循正常資訊發放的渠道。她又認為,即使沒有特別事發布亦可交代一些情況,如「冇異常狀況發生,睇下記者有冇問題問」,如認為沒有必要開會,則直接通知傳媒取消會更好。
從日前有傳媒追訪行政長官時疑被G4拉傷一事,林玉鳳認為事件反映現時政府發言人制度及新聞資訊發布機制不完善;她又以善豐花園事件為例,政府決定公布跨部門工作小組與善豐花園10人小組的會議內容,但其他大廈有問題時卻不會有同樣處理方式,她認為政府選擇性發布資訊,質疑公布內容準則何在,批評政府沒有整體資訊透明度的政策,令傳播界無所適從,無法遵從任何慣例。她又認為,新聞發言人制度應有恆常發布機制,如認為澳門新聞少,即使不用每周1次,亦可每兩周1次。
需制訂資訊自由法及檔案法
林玉鳳又稱,各政府部門有不同的新聞發言人制度,且發言人制度沒有賦予權力要回答問題,其角色大多是通訊員,「就算1個局裏面或者1個司級裏面究竟乜嘢問題回應、乜嘢問題唔回應,幾時回應都好啦,其實而家到最終都係長官意志去做決定」,即使澳門現時有《出版法》保障採訪自由及接近資訊來源自由,但事實上「你埋到身就埋到,你問嘢佢答就答啦」,沒有明晰到底哪些資訊必須公布。為此,她認為政府資訊應由不同層級發放,若本澳有《資訊自由法》規範發放準則,可增加施政透明度。林玉鳳認為,本澳應有《檔案法》,對於被政府視為機密的文件,應檢視存放多少年後可「見天日」,以及如非機密文件又如何及何時可以發布。
林玉鳳接受訪問時稱,若出於緊急情況而以口頭通知採訪是可以的,同時須在會議上解釋為何以口頭通知;但作為恆常官方會議「就一定唔啱」,一定要循正常資訊發放的渠道。她又認為,即使沒有特別事發布亦可交代一些情況,如「冇異常狀況發生,睇下記者有冇問題問」,如認為沒有必要開會,則直接通知傳媒取消會更好。
從日前有傳媒追訪行政長官時疑被G4拉傷一事,林玉鳳認為事件反映現時政府發言人制度及新聞資訊發布機制不完善;她又以善豐花園事件為例,政府決定公布跨部門工作小組與善豐花園10人小組的會議內容,但其他大廈有問題時卻不會有同樣處理方式,她認為政府選擇性發布資訊,質疑公布內容準則何在,批評政府沒有整體資訊透明度的政策,令傳播界無所適從,無法遵從任何慣例。她又認為,新聞發言人制度應有恆常發布機制,如認為澳門新聞少,即使不用每周1次,亦可每兩周1次。
需制訂資訊自由法及檔案法
林玉鳳又稱,各政府部門有不同的新聞發言人制度,且發言人制度沒有賦予權力要回答問題,其角色大多是通訊員,「就算1個局裏面或者1個司級裏面究竟乜嘢問題回應、乜嘢問題唔回應,幾時回應都好啦,其實而家到最終都係長官意志去做決定」,即使澳門現時有《出版法》保障採訪自由及接近資訊來源自由,但事實上「你埋到身就埋到,你問嘢佢答就答啦」,沒有明晰到底哪些資訊必須公布。為此,她認為政府資訊應由不同層級發放,若本澳有《資訊自由法》規範發放準則,可增加施政透明度。林玉鳳認為,本澳應有《檔案法》,對於被政府視為機密的文件,應檢視存放多少年後可「見天日」,以及如非機密文件又如何及何時可以發布。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南豐選區補選 一屋七姓十人疑種票 (《蘋果日報》,17/05/2014)
福清同鄉聯誼會內的男子向記者動粗,又破壞攝影器材。
【記者伍雅謙、袁柏恩報道】東區區議會南豐選區明天補選,《蘋果》調查發現,栢蕙苑一個單位出現「一屋七姓十人」,疑是香港福清同鄉聯誼會的種票場,屋內五人疑為該會核心成員,業主之一的翁雅玲同時為香港福建社團聯會董事,福建社團聯會支持民建聯參選人李清霞。
南豐選區原議員民主黨梁淑楨因嚴重中風出缺。補選有兩名候選人,分別為民主黨張國昌和民建聯李清霞。涉種票單位位於栢蕙苑瑞栢閣,由俞建鋼及翁雅玲持有,二人共同持有的環球資源(香港)公司註冊資料顯示,二人均報住上址,應為夫婦。單位僅663平方呎,但除了俞和翁,尚登記了八名選民。
俞建鋼及翁雅玲均為建制團體福清同鄉聯誼會核心成員。俞為理監事會顧問,翁雅玲則為副理事長。選民登記冊資料顯示,上址選民「Yung Wai Ling」、「Chan Nang Yung」和「Ho Wing」,譯音與福清同鄉聯誼會理監事會監事翁惠玲、副理事長陳能榕及榮譽會長何榮相同。翁雅玲及翁惠玲曾任董事的公司東成珠寶首飾,亦曾有董事兼股東名「何穎」,與「Ho Wing」譯音相同。
業主為福建社團聯會董事
翁雅玲亦是香港福建社團聯會董事,該會上周六參加李清霞的誓師大會。而候選人李清霞是東區區議會主席黃建彬的助理,黃是香港福建社團聯會董事。
記者昨到福清同鄉聯誼會會址欲向翁雅玲查詢,其間遭單位內人士襲擊及搶鏡頭,攝影器材被毀壞。涉種票單位戶主本周一曾向傳媒承認,該單位有兩至三名「家人」常住,以及10多年前曾入住單位的「數名姐妹和其家人」,但均已移民。
選舉事務處發言人稱已聯絡相關單位住戶,初步顯示無表面證據懷疑有人利用虛假資料作選民登記之用,惟發言人承認有個別選民因不同原因不在上址居住,正索取資料跟進和核實。至於該批問題選民是否可於周日選舉上投票,發言人無回應。
另一候選人張國昌的選舉經理兼東區區議員趙家賢上周曾向選舉事務處投訴,要求徹查13個懷疑種票單位。趙批評疑似種票事件顯示嚴打種票的措施有漏洞,指已移民選民理應註銷登記,促相關部門調查及檢控。他說不清楚涉及種票地址的背景,舉報並非打擊對手,「如果其他人煞有介事高調回應,係佢哋嘅問題」。
栢蕙苑一個疑似種票場出現「一屋七姓十人」張柏基攝
政府推杜絕措施成效不彰
【本報訊】2011年區議會選舉種票醜聞,大量單位出現一屋多姓選民。政府事後推出多項措施聲稱要杜絕種票,包括查核出現多於七名選民及四個姓氏的選民登記住址、加強抽查選民登記等。惟今次疑似種票亦涉「一屋七姓十人」,顯示措施存漏洞,有區議員促加強虛報罰則。
2011年逾萬宗疑案
2011年區選後警方及廉署調查逾萬宗疑似種票個案,政府同年12月提出多項建議,主要從加強抽查及登記核實入手。由於種票個案多涉一屋多姓,當局遂提出一戶若有七名或以上選民、一個登記住址有多於四個姓氏便會核查。選舉事務處也會聯同相關部門,查核近期被拆卸的建築物,以找出未有更新住址的選民,及發出查詢信件等。政府又稱考慮修例,就未有更新住址而在選舉中投票的選民加入罰則。
不過今次疑似種票場亦涉一屋七姓十人。東區區議員趙家賢認為,有關情況誇張,但選舉事務處第一時間表示無可疑,令人擔心處方並未深入調查,亦有可能令部份選民心存僥倖參與種票。
女記者手腕被男子抓至紅腫。
應門者抓傷女記者毀鏡頭
【本報訊】本報女記者及男攝影記者昨到涉種票單位,惟單位內無人,遂轉向福清同鄉聯誼會位於北角澤盈中心的會址。會址當時有20多人開會,記者向開門男子道明來意後,對方即說:「有乜嘢咪投訴囉」及「冇回應」,並要求記者出示記者證。
警方拘捕兩名男子
兩男子發現攝記錄影,即伸手遮擋並扯毀鏡頭,繼續追趕攝記,損毀攝錄機收音器。女記者以手機拍攝過程,遭另一男子抓着手腕圖搶去手機,女記者更被推向牆。兩男子之後竟拿着記者證及鏡頭返回室內,記者報警等候警察時,始有人交還相關物件。女記者手腕紅腫,其後到醫院驗傷及北角警署備案。記者由始至終只留在公眾走廊及大堂,並沒進入會址。警方指已拘捕60歲俞姓男子及63歲韋姓男子,分別涉刑毀及普通襲擊,兩人仍被扣查。
記協強烈譴責暴力行為,指記者當時已出示證件,對方不受訪亦不應動粗,有關行為不能接受;又指不少記者遇襲都不能將襲擊者入罪,擔心如情況持續,將無阻嚇性措施保障記者安全採訪。
伍珮瑩追薪和解 (《明報》,17/05/2014)
威普諮詢顧問前亞洲區總監伍珮瑩(圖)向威普追討500萬元花紅補水等賠償,雙方達成初步和解協議,但未透露詳情。伍離開審裁處時笑而不語。(盧翊銘攝)
威普總公司創辦人Giorgio Rossi Cairo(右)昨早親自來港出庭。圖左為威普總公司經理Maurizio Minelli。(錢瑋琪攝)
【明報專訊】曾在免費電視牌照風波中,批評政府扭曲顧問報告的威普諮詢顧問前亞洲區總監伍珮瑩,今年初突然被解僱,其後入稟向威普追討花紅補水等共500萬元。雙方昨在勞資審裁處第二次應訊,最終達成初步和解協議,料在一周內擬好完整的和解協議書,但雙方拒透露和解細節,包括賠償金額等。曾公開炮轟資方的伍珮瑩在離開審裁處時笑而不語,未有回應傳媒提問。
伍珮瑩在今年3月曾召開記者會,指威普總公司去年底收到兩封投訴信,令她與公司互信關係受損,遂於今年1月請辭,惟公司在辭職通知期內,以其「言論影響公司聲譽」將她解僱,伍其後入稟追討代通知金、花紅及有薪假期共500萬元,另要求公司回購其價值500萬元的股份。伍當時談及與公司關係,一度哽咽。
勞資審裁處自上月15日審理此案,審訊昨再續,總部設於意大利的威普總公司,其創辦人Giorgio Rossi Cairo親自來港應訊,但與首次應訊代表、即威普經理Maurizio Minelli所言相同,指伍曾私下向競爭對手(即一間名為「AEC」的顧問公司)提供資料、向傳媒發放及評論客戶包括政府的資料等,有違操守,亦令公司失去一些大生意,要求提出反申索及轉介高院處理。
不過,暫委審裁官周至偉質疑威普一直未能提供證據支持說法,也未能證明「AEC」公司屬競爭對手;威普只舉例說所謂的「大生意」可能涉及350萬美元,但未能確定金額及生意內容。審裁官遂詢問雙方會否有意和解,雙方於早上近11時退庭商議約30分鐘,並決定於下午再返庭。
微笑拒談詳情
雙方在昨午4時半分別返回審裁處,伍及Giorgio在庭外傾談近15分鐘,其間曾掏出一份文件商討。兩人返庭後,伍珮瑩表示雙方達成初步和解協議,但雙方未有在庭上透露細節,審裁官將案暫時押後至7月25日再訊。
負責首次聆訊的主任審裁官譚利祥曾建議伍可獲賠約287萬元;記者在散庭後向雙方追問,但雙方均無回應,而伍珮瑩則在丈夫陪同下微笑離開。
威普總公司創辦人Giorgio Rossi Cairo(右)昨早親自來港出庭。圖左為威普總公司經理Maurizio Minelli。(錢瑋琪攝)
【明報專訊】曾在免費電視牌照風波中,批評政府扭曲顧問報告的威普諮詢顧問前亞洲區總監伍珮瑩,今年初突然被解僱,其後入稟向威普追討花紅補水等共500萬元。雙方昨在勞資審裁處第二次應訊,最終達成初步和解協議,料在一周內擬好完整的和解協議書,但雙方拒透露和解細節,包括賠償金額等。曾公開炮轟資方的伍珮瑩在離開審裁處時笑而不語,未有回應傳媒提問。
伍珮瑩在今年3月曾召開記者會,指威普總公司去年底收到兩封投訴信,令她與公司互信關係受損,遂於今年1月請辭,惟公司在辭職通知期內,以其「言論影響公司聲譽」將她解僱,伍其後入稟追討代通知金、花紅及有薪假期共500萬元,另要求公司回購其價值500萬元的股份。伍當時談及與公司關係,一度哽咽。
勞資審裁處自上月15日審理此案,審訊昨再續,總部設於意大利的威普總公司,其創辦人Giorgio Rossi Cairo親自來港應訊,但與首次應訊代表、即威普經理Maurizio Minelli所言相同,指伍曾私下向競爭對手(即一間名為「AEC」的顧問公司)提供資料、向傳媒發放及評論客戶包括政府的資料等,有違操守,亦令公司失去一些大生意,要求提出反申索及轉介高院處理。
不過,暫委審裁官周至偉質疑威普一直未能提供證據支持說法,也未能證明「AEC」公司屬競爭對手;威普只舉例說所謂的「大生意」可能涉及350萬美元,但未能確定金額及生意內容。審裁官遂詢問雙方會否有意和解,雙方於早上近11時退庭商議約30分鐘,並決定於下午再返庭。
微笑拒談詳情
雙方在昨午4時半分別返回審裁處,伍及Giorgio在庭外傾談近15分鐘,其間曾掏出一份文件商討。兩人返庭後,伍珮瑩表示雙方達成初步和解協議,但雙方未有在庭上透露細節,審裁官將案暫時押後至7月25日再訊。
負責首次聆訊的主任審裁官譚利祥曾建議伍可獲賠約287萬元;記者在散庭後向雙方追問,但雙方均無回應,而伍珮瑩則在丈夫陪同下微笑離開。
伍珮瑩追薪 與威普和解 料一周內簽妥完整協議 (《蘋果日報》,17/05/2014)
伍珮瑩昨與威普達成初步和解協議。馬泉崇攝
威普一方昨由創辦人Giorgio Rossi Cairo(右)及經理Maurizio Minelli(左)到庭應訊。林綺琪攝
【本報訊】在去年免費電視發牌風波中,公開批評政府後遭解僱的威普管理諮詢顧問前亞洲區總監伍珮瑩,早前入稟勞資審裁處,向威普追討花紅、代通知金等近500萬元。雙方昨終達成和解共識,預料會在一周內簽妥完整和解協議。
記者:林綺琪
伍珮瑩昨由丈夫及律師陪同下到庭應訊,至於威普一方,由於主任審裁官譚利祥在案件上次提訊時,要求威普派管理層出庭,威普昨應要求、改為由創辦人Giorgio Rossi Cairo代表。對於和解所牽涉的金額、對協議是否滿意等,伍及威普的代表均表示不作回應。
威普創辦人出庭
伍在昨早開庭前指,有感威普一方「拖拖拉拉」,對申索並不樂觀。創辦人Giorgio Rossi Cairo昨在庭上指伍珮瑩損害公司利益、一度提出反申索的申請,並舉例指,伍令公司失去工作項目、蒙受350萬美元的損失。他又批評,伍在一個客戶為香港政府的項目中,公開談論公司為客戶所做的項目及接受傳媒訪問等,是違反了專業操守。他更懷疑伍在合約未完結前,已為競爭對手公司工作。
審裁官因此要求伍稍後就指控作出回應,以及交代她與威普指是競爭對手公司的關係。另外,Giorgio Rossi Cairo又申請將案件轉交高等法院處理。審裁官着威普就申請提交進一步的支持理據及有關文件,以便伍就文件作出回應。
其後審裁官提議雙方再傾和解,伍及威普均表示願意就此商討,案件一度休庭。伍及Giorgio Rossi Cairo在會議室經過半小時傾談後,雙方均放軟態度,表示有意和解。
至下午再開庭時,伍在庭上指,雙方已在原則上同意和解,並已簽署了部份條款,預料一周內可達成完整和解協議。審裁官終決定保留下一次於7月25日的聆訊日期,以等候雙方正式達成和解後通知法庭,屆時再作處理。
伍珮瑩因不滿威普無理解僱她,於上月入稟勞資審裁處,追討花紅、代通知金及有薪假期補水近500萬元。審裁官聽畢雙方陳詞後,一度指伍的勝算不低,着雙方考慮和解。伍當時在庭上亦曾表示願讓步、索償350萬元了事,但當時威普一方表示需時考慮。
案件編號:LBTC899/14
中國記協:新聞自由指數有意識形態偏見 (「BBC」,16/05/2014)
中國記協負責人稱,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將中國排在很低位置「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偏見」,「是對中國新聞自由的污蔑」。
今年早些時候,「無國界記者」組織發佈年度新聞自由度排行榜,中國位居倒數第六。
而美國「自由之家」不久前發佈《2014全球新聞自由》年度報告,中國在197個國家中排在183位,持續被列為「沒有新聞自由」國家。
中國官媒新華社周五刊登對中國記協負責人的採訪,這位負責人稱,公布的所謂指數、排名「與中國新聞事業情況嚴重不符」「是極不負責任的,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偏見」。
中國記協負責人列舉了一連串報紙、期刊、電視用戶和網民的數字,說明中國新聞的「良好環境」。
「無國界記者」發佈的年度新聞自由排名將中國排在倒數第六是由於中國「繼續審查和關押持異議的博客博主和記者」。
美國「自由之家」發佈的全球新聞自由年度報告將中國列為「沒有新聞自由」國家是由於「中國大陸因當局持續打壓網絡言論,並向外國記者施壓」。
針對中國關押大量記者和壓制網絡言論的批評,中國記協負責人稱「新聞媒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工作」,並說維護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中國要「依法遏制違法信息對國家安全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危害」。
中國記協的負責人還指責美國CNN、《紐約時報》、英國BBC等西方媒體在報道涉及中國事件時「預設立場,罔顧事實,大搞雙重標凖」。
他舉例說,中國昆明火車站發生暴力襲擊事件,「英國廣播公司BBC強調它所引用的中國官方報道『未經證實』」。
「無國界記者」組織從2002年開始發佈年度新聞自由度排行榜。
「自由之家」自1980年起每年發表全球新聞自由報告。2013年,「自由之家」對197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自由度進行了評估,63個國家地區被評為「新聞自由」,68個「新聞部分自由」,66個「沒有新聞自由」。
(編譯/責編:李莉)
今年早些時候,「無國界記者」組織發佈年度新聞自由度排行榜,中國位居倒數第六。
而美國「自由之家」不久前發佈《2014全球新聞自由》年度報告,中國在197個國家中排在183位,持續被列為「沒有新聞自由」國家。
中國官媒新華社周五刊登對中國記協負責人的採訪,這位負責人稱,公布的所謂指數、排名「與中國新聞事業情況嚴重不符」「是極不負責任的,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偏見」。
中國記協負責人列舉了一連串報紙、期刊、電視用戶和網民的數字,說明中國新聞的「良好環境」。
「無國界記者」發佈的年度新聞自由排名將中國排在倒數第六是由於中國「繼續審查和關押持異議的博客博主和記者」。
美國「自由之家」發佈的全球新聞自由年度報告將中國列為「沒有新聞自由」國家是由於「中國大陸因當局持續打壓網絡言論,並向外國記者施壓」。
針對中國關押大量記者和壓制網絡言論的批評,中國記協負責人稱「新聞媒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工作」,並說維護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中國要「依法遏制違法信息對國家安全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危害」。
中國記協的負責人還指責美國CNN、《紐約時報》、英國BBC等西方媒體在報道涉及中國事件時「預設立場,罔顧事實,大搞雙重標凖」。
他舉例說,中國昆明火車站發生暴力襲擊事件,「英國廣播公司BBC強調它所引用的中國官方報道『未經證實』」。
「無國界記者」組織從2002年開始發佈年度新聞自由度排行榜。
「自由之家」自1980年起每年發表全球新聞自由報告。2013年,「自由之家」對197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自由度進行了評估,63個國家地區被評為「新聞自由」,68個「新聞部分自由」,66個「沒有新聞自由」。
(編譯/責編:李莉)
中國媒體謹慎報道越南事態 (「BBC」,16/05/2014)
中國政府於星期四晚間向越南「表示強烈譴責,提出嚴正抗議」之後,中國主流中文媒體在一段「時間差」後得以報道中國公民在越南暴亂中死傷的消息。但跡象表明,中國媒體在報道越南事態時仍有所顧忌。
儘管星期四下午6點多,新華社英文網站就已報道兩名中國公民在越南反華暴亂中死亡的消息,但中國的中文媒體都沒有跟進報道。
直到晚上午夜時分,新華社才播發題為《中方就中國在越企業遭受嚴重暴力襲擊提出嚴正抗議》的報道,證實「已有1名中國公民死亡,上百人受傷」。對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代表中國政府向越方表示強烈譴責,提出嚴正抗議」。
官方公開表態後,中國媒體得以在星期五增加對越南暴亂的報道力度。《環球時報》不僅把新華社的文章放在網站頭條,還提高了批評越南的調門,說越南像是「瘋了」,並抨擊河內當局「根本不知道極端民族主義的深淺,也完全沒有控制暴力的兩把刷子」。
但是,最權威的官方媒體還是保持了矜持。《人民日報》網站和新華網的頭條新聞都是「9月起試行私家車6年內免檢」,而把中方抗議越南的消息放在第四、五條的位置。
自採稿件
騰訊、網易、新浪等門戶網站將相關新聞放在比較醒目的位置,但基本上都只是轉載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的報道。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互聯網研究項目「中國數字時代」周四晚間報道說,中國當局已經對媒體下發新指令,要求對越南事態「一律只採用新華社通稿和外交部官方網站消息,不得刊播自採稿件,不得轉載外媒報道,不擅自組織評論,嚴格管理互動環節和新聞跟帖。」
BBC不能獨立證實這一指令的真實性。但是,《新京報》的一篇自採稿件似已從該報網站上消失。
這篇題為「越南反華打砸事件升級,激進分子見中國人就打」的新聞,已經被包括人民網在內的幾大門戶網站轉載,但在《新京報》網站上的鏈接卻已經失效。
(撰稿:秦川/責編:董樂)
儘管星期四下午6點多,新華社英文網站就已報道兩名中國公民在越南反華暴亂中死亡的消息,但中國的中文媒體都沒有跟進報道。
直到晚上午夜時分,新華社才播發題為《中方就中國在越企業遭受嚴重暴力襲擊提出嚴正抗議》的報道,證實「已有1名中國公民死亡,上百人受傷」。對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代表中國政府向越方表示強烈譴責,提出嚴正抗議」。
官方公開表態後,中國媒體得以在星期五增加對越南暴亂的報道力度。《環球時報》不僅把新華社的文章放在網站頭條,還提高了批評越南的調門,說越南像是「瘋了」,並抨擊河內當局「根本不知道極端民族主義的深淺,也完全沒有控制暴力的兩把刷子」。
但是,最權威的官方媒體還是保持了矜持。《人民日報》網站和新華網的頭條新聞都是「9月起試行私家車6年內免檢」,而把中方抗議越南的消息放在第四、五條的位置。
自採稿件
騰訊、網易、新浪等門戶網站將相關新聞放在比較醒目的位置,但基本上都只是轉載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的報道。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互聯網研究項目「中國數字時代」周四晚間報道說,中國當局已經對媒體下發新指令,要求對越南事態「一律只採用新華社通稿和外交部官方網站消息,不得刊播自採稿件,不得轉載外媒報道,不擅自組織評論,嚴格管理互動環節和新聞跟帖。」
BBC不能獨立證實這一指令的真實性。但是,《新京報》的一篇自採稿件似已從該報網站上消失。
這篇題為「越南反華打砸事件升級,激進分子見中國人就打」的新聞,已經被包括人民網在內的幾大門戶網站轉載,但在《新京報》網站上的鏈接卻已經失效。
(撰稿:秦川/責編:董樂)
《紐時》﹕被炒女總編報酬超前任一成 (《明報》,17/05/2014)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周三(14日)解僱女總編艾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後,惹來傳媒猜測她因爭取與前任男總編凱勒同薪酬,觸怒管理層而被炒。《紐時》高層為安撫員工,周四與員工開會並發信,重申解僱艾氏不涉性別歧視,也與薪酬無關,問題只在於她的領導作風。
發行人稱管理作風堪憂
接替艾布拉姆森總編一職的巴奎特(Dean Baquet)周四與該報駐外記者召開電話會議,並與新聞部人員會面,回答這次人事變動的問題。負責人事的副執行總編輯珍埃爾德(Janet Elder)亦召開女高層會議,蒐集她們意見,並向她們保證艾氏的報酬與前任相當。
《紐時》發行人小亞瑟·蘇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周四稱,撤換總編純因他對艾布拉姆森管理編輯部感到擔憂。他在致員工信中說﹕「她(艾布拉姆森)2013年的總報酬,比前任凱勒擔任主編的最後一年,即2010年高出10%,這一金額同時高於他之前任何一年的總報酬。」
(紐約時報)
發行人稱管理作風堪憂
接替艾布拉姆森總編一職的巴奎特(Dean Baquet)周四與該報駐外記者召開電話會議,並與新聞部人員會面,回答這次人事變動的問題。負責人事的副執行總編輯珍埃爾德(Janet Elder)亦召開女高層會議,蒐集她們意見,並向她們保證艾氏的報酬與前任相當。
《紐時》發行人小亞瑟·蘇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周四稱,撤換總編純因他對艾布拉姆森管理編輯部感到擔憂。他在致員工信中說﹕「她(艾布拉姆森)2013年的總報酬,比前任凱勒擔任主編的最後一年,即2010年高出10%,這一金額同時高於他之前任何一年的總報酬。」
(紐約時報)
希拉莉 奧花雲費撐「主播女王」最後節目 芭芭拉華特絲榮休 (《蘋果日報》,17/05/2014)
奧花雲費(前排中)率領25位女主播,與《觀點》四位主持大合照,坐着主持右為芭芭拉,左為胡比高拔,站立女主播左一為庫瑞克、右二為宗毓華。美聯社
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昨天榮休了。要向美國「主播女王」53年的電視新聞事業道別,需要最重量級的嘉賓陣容,前國務卿希拉莉、影帝米高德格拉斯和名嘴奧花雲費,都在她最後一次主持常設節目驚喜現身,美國25位知名女主播更集體出鏡,向替她們打碎「玻璃天花」的芭芭拉致敬。
芭芭拉華特絲創立17年的全女班時事清談節目《觀點》(The View),由她最後一次主持的一集,在美東時間昨天(周五)上午11時播出,但之前一天已錄影,錄影廠擠滿芭芭拉的朋友、同事和粉絲,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觀點》的四人主持陣容,本已包括影星胡比高拔(Whoopi Goldberg)。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米高德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和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在沒預告下亮相,令錄影廠星光更盛,三人都談自己跟芭芭拉的軼事,祝她退休快樂。
奧花:你是我入行的理由
奧花雲費現身令現場觀眾哄動。她劈頭就向這美國首位晚間新聞節目女主播說:「你就是我想加入電視界的理由,你為太多婦女打破了玻璃天花。」說罷率領25位來自各大電視台的女主播進場,索耶(Diane Sawyer)、庫瑞克(Katie Couric)、宗毓華等,位位獨當一面。芭芭拉在她們圍上來合照時激動說:「你們就是我的傳人。」
芭芭拉見到希拉莉,少不了問她2016年會否參選總統。希拉莉笑笑口說出足可當頭條新聞的三個字:「I am running」,稍歇一下才說下半句「around the park」(我會在公園跑圈,希拉莉利用running一字可解參選和跑步,製造懸念)。米高德格拉斯之後也回到這話題,盛讚芭芭拉:「如果希拉莉參選,我敢打賭你可以當一個偉大的副總統。」
芭芭拉節目中訪問「自己」
84歲的芭芭拉訪問過無數名人,還有誰未訪問過?可能只剩下她自己。節目一個特別環節由她自己訪問「自己」,問「A貨芭芭拉」退休後有何計劃,她說會做些之前沒有時間做的事,像申請超市會員卡。在周三晚的賀榮休晚宴,她也說笑稱:「我退休後的好消息,是有時間打Botox,壞消息是我現在不需要上鏡,沒需要打Botox了。」
一小時時間很快過,芭芭拉最後以一句「請深呼吸一口氣,欣賞我的《觀點》」話別。她在錄影後說想不到希拉莉、奧花雲費和一眾女主播都抽時間亮相,「我不只感到意外,還非常感動。」
美國廣播公司(ABC)昨晚另播放芭芭拉的兩小時回顧特輯,本周一並已將紐約的新聞部總部大樓冠上她的名字。芭芭拉華特絲雖說退休,其實退而不休,結束的是每天在《觀點》出鏡,但仍保留監製一職,亦不排除間中主持特別報道和專訪。
美聯社/美國廣播公司
名人紅星感言
芭芭拉華特絲縱橫新聞界數十載,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名人紅星及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她最厲害的是能讓人高高興興地把心底話吐出來。
‧「她很聰明。她有一套討喜的竅門,你跟她會很快熟絡。她請君入甕,而你面對她會很舒服。」
—— 導演兼演員活地阿倫(Woody Allen)
‧「她有本事讓你談到私人生活,尤其當你是公眾人物,接受資深記者採訪總會有戒心,她卻會找到方法讓你感到自在,然後她就探得你的最大秘密!」
—— 紐約前市長朱利亞尼(Rudolph Giuliani)
‧「我入行時芭芭拉已是行內佔重要席位的唯一女新聞工作者。我們各為其主,但若她認為我做了一個不錯的訪問,會致電或留字條給我。她活力充沛,總是做出好節目。我緊隨她的步伐。」
—— 新聞女主播宗毓華
‧「她問你問題,然後你會很想回答她。」
—— 美國富商克拉維斯(Henry Kravis)
美聯社
網絡影響收視大減 名人專訪時代落幕
芭芭拉華特絲退休,同時標誌電視名人專訪具重要影響力的時代告終。美國著名華裔女主播宗毓華說:「芭芭拉退休,電視新聞也一去不復還。現在電視台獨家訪問某人一小時,沒甚麼好處,沒有人會看的。」
芭芭拉1999年專訪克林頓總統性醜聞的女主角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近5,000萬人收看,令監製可誇口說「人人都回家看專訪」。芭芭拉退休前專訪洛杉磯快艇班主史達寧(Donald Sterling)的女友,只有700萬人收看。兩位受訪者叫座力雖有別,但收視大減也反映這十多年來傳媒生態的改變。
上電視台只為洗底
在芭芭拉華特絲的黃金年代,美國人可說是「電視送飯」,芭芭拉誘導名人交心的專訪,是收視保證;得到芭芭拉專訪,名人的傳媒攻勢也完成了十之八九。
但隨着各種有線頻道和網上媒體冒起,美國三大電視網的收視和影響力今非昔比。觀眾可隨時上YouTube補看電影訪問精華,亦令「獨家專訪」失去價值。
在新傳媒生態下,名人想曝光放料,渠道多得多,如果內容「夠爆」,就算隨便交給一個小媒體發表,都可在網上瘋傳。現在名人如宣佈離婚可在社交網絡交代,或找人訪問後在YouTube發佈,上電視專訪已非必要。
正如名人公關達特說,現在已沒有單一主播,可像芭芭拉華特絲有這麼大影響力,「我們已不再活在那種傳媒世界」。現在最需要上傳統電視台接受嚴謹質詢專訪的,是那些想「洗底」的名人,如服禁藥的單車手岩士唐。
美國《紐約時報》
工作太忙 遺憾少時間陪女兒
芭芭拉華特絲堪稱「主播女王」,入行時業界不會任用女性報道嚴肅新聞,她卻成功在男人堆中冒出頭來,成就一代女主播傳奇,但名利雙收的她,榮休時坦言遺憾一生花太少時間陪伴女兒,「我太忙於工作了」。
「臨終時你會說『但願過去花多點時間在辦公室』嗎?不會的,你會說,『但願過去花多點時間在家庭』,我就是這樣想。」84歲的芭芭拉說早年經歷多次小產,最後收養女兒杰奎琳圓母親夢,但遺憾沒時間多陪她;她又坦承自己不是好伴侶,與三名前夫的四段婚姻均離婚收場,1970年代與後來當上聯儲局主席的格林斯潘拍拖,也沒開花結果。家庭失意,但芭芭拉事業則平步青雲,她1961年入行,在全國廣播公司(NBC)任撰稿員時,性別歧視普遍,甚至曾為頂替缺席模特兒以泳裝上陣,但1972年已隨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成為訪華團中唯一女記者,1974年成為史上首位新聞節目女主播,多次勇奪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項艾美獎等殊榮。
持擋坦克照質問江澤民
1976年轉投美國廣播公司,成為首位晚間新聞女主播,而她出任經典時事節目《20/20》主持,更是一做25年。她訪問過政客和巨星無數,包括自尼克遜起的歷任美國總統,以至反美的古巴領袖卡斯特羅等。
她成功之處,在於聆聽和從不忌諱提問尖銳問題,1990年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剛上任,她就曾拿出王維林在六四翌日隻身擋坦克的片段和照片,質問江澤民「你有沒有拘捕他?」、「他沒被殺?」等,成為一時佳話。
美國廣播公司/《蘋果》資料室
希拉莉突然在節目中現身,祝賀芭芭拉退休快樂。
奧花雲費(左)指芭芭拉(右)是她入行的理由。美聯社
芭芭拉與第二任丈夫古伯有一養女。
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昨天榮休了。要向美國「主播女王」53年的電視新聞事業道別,需要最重量級的嘉賓陣容,前國務卿希拉莉、影帝米高德格拉斯和名嘴奧花雲費,都在她最後一次主持常設節目驚喜現身,美國25位知名女主播更集體出鏡,向替她們打碎「玻璃天花」的芭芭拉致敬。
芭芭拉華特絲創立17年的全女班時事清談節目《觀點》(The View),由她最後一次主持的一集,在美東時間昨天(周五)上午11時播出,但之前一天已錄影,錄影廠擠滿芭芭拉的朋友、同事和粉絲,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觀點》的四人主持陣容,本已包括影星胡比高拔(Whoopi Goldberg)。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米高德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和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在沒預告下亮相,令錄影廠星光更盛,三人都談自己跟芭芭拉的軼事,祝她退休快樂。
奧花:你是我入行的理由
奧花雲費現身令現場觀眾哄動。她劈頭就向這美國首位晚間新聞節目女主播說:「你就是我想加入電視界的理由,你為太多婦女打破了玻璃天花。」說罷率領25位來自各大電視台的女主播進場,索耶(Diane Sawyer)、庫瑞克(Katie Couric)、宗毓華等,位位獨當一面。芭芭拉在她們圍上來合照時激動說:「你們就是我的傳人。」
芭芭拉見到希拉莉,少不了問她2016年會否參選總統。希拉莉笑笑口說出足可當頭條新聞的三個字:「I am running」,稍歇一下才說下半句「around the park」(我會在公園跑圈,希拉莉利用running一字可解參選和跑步,製造懸念)。米高德格拉斯之後也回到這話題,盛讚芭芭拉:「如果希拉莉參選,我敢打賭你可以當一個偉大的副總統。」
芭芭拉節目中訪問「自己」
84歲的芭芭拉訪問過無數名人,還有誰未訪問過?可能只剩下她自己。節目一個特別環節由她自己訪問「自己」,問「A貨芭芭拉」退休後有何計劃,她說會做些之前沒有時間做的事,像申請超市會員卡。在周三晚的賀榮休晚宴,她也說笑稱:「我退休後的好消息,是有時間打Botox,壞消息是我現在不需要上鏡,沒需要打Botox了。」
一小時時間很快過,芭芭拉最後以一句「請深呼吸一口氣,欣賞我的《觀點》」話別。她在錄影後說想不到希拉莉、奧花雲費和一眾女主播都抽時間亮相,「我不只感到意外,還非常感動。」
美國廣播公司(ABC)昨晚另播放芭芭拉的兩小時回顧特輯,本周一並已將紐約的新聞部總部大樓冠上她的名字。芭芭拉華特絲雖說退休,其實退而不休,結束的是每天在《觀點》出鏡,但仍保留監製一職,亦不排除間中主持特別報道和專訪。
美聯社/美國廣播公司
名人紅星感言
芭芭拉華特絲縱橫新聞界數十載,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名人紅星及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她最厲害的是能讓人高高興興地把心底話吐出來。
‧「她很聰明。她有一套討喜的竅門,你跟她會很快熟絡。她請君入甕,而你面對她會很舒服。」
—— 導演兼演員活地阿倫(Woody Allen)
‧「她有本事讓你談到私人生活,尤其當你是公眾人物,接受資深記者採訪總會有戒心,她卻會找到方法讓你感到自在,然後她就探得你的最大秘密!」
—— 紐約前市長朱利亞尼(Rudolph Giuliani)
‧「我入行時芭芭拉已是行內佔重要席位的唯一女新聞工作者。我們各為其主,但若她認為我做了一個不錯的訪問,會致電或留字條給我。她活力充沛,總是做出好節目。我緊隨她的步伐。」
—— 新聞女主播宗毓華
‧「她問你問題,然後你會很想回答她。」
—— 美國富商克拉維斯(Henry Kravis)
美聯社
芭芭拉1999年專訪萊溫斯基(右),有5,000萬人收看。
芭芭拉最近專訪洛杉磯快艇班主史達寧的女友(左),只有700萬人收看。
網絡影響收視大減 名人專訪時代落幕
芭芭拉華特絲退休,同時標誌電視名人專訪具重要影響力的時代告終。美國著名華裔女主播宗毓華說:「芭芭拉退休,電視新聞也一去不復還。現在電視台獨家訪問某人一小時,沒甚麼好處,沒有人會看的。」
芭芭拉1999年專訪克林頓總統性醜聞的女主角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近5,000萬人收看,令監製可誇口說「人人都回家看專訪」。芭芭拉退休前專訪洛杉磯快艇班主史達寧(Donald Sterling)的女友,只有700萬人收看。兩位受訪者叫座力雖有別,但收視大減也反映這十多年來傳媒生態的改變。
上電視台只為洗底
在芭芭拉華特絲的黃金年代,美國人可說是「電視送飯」,芭芭拉誘導名人交心的專訪,是收視保證;得到芭芭拉專訪,名人的傳媒攻勢也完成了十之八九。
但隨着各種有線頻道和網上媒體冒起,美國三大電視網的收視和影響力今非昔比。觀眾可隨時上YouTube補看電影訪問精華,亦令「獨家專訪」失去價值。
在新傳媒生態下,名人想曝光放料,渠道多得多,如果內容「夠爆」,就算隨便交給一個小媒體發表,都可在網上瘋傳。現在名人如宣佈離婚可在社交網絡交代,或找人訪問後在YouTube發佈,上電視專訪已非必要。
正如名人公關達特說,現在已沒有單一主播,可像芭芭拉華特絲有這麼大影響力,「我們已不再活在那種傳媒世界」。現在最需要上傳統電視台接受嚴謹質詢專訪的,是那些想「洗底」的名人,如服禁藥的單車手岩士唐。
美國《紐約時報》
江澤民被芭芭拉問及王維林下落時,停頓了一會才作答。
工作太忙 遺憾少時間陪女兒
芭芭拉華特絲堪稱「主播女王」,入行時業界不會任用女性報道嚴肅新聞,她卻成功在男人堆中冒出頭來,成就一代女主播傳奇,但名利雙收的她,榮休時坦言遺憾一生花太少時間陪伴女兒,「我太忙於工作了」。
「臨終時你會說『但願過去花多點時間在辦公室』嗎?不會的,你會說,『但願過去花多點時間在家庭』,我就是這樣想。」84歲的芭芭拉說早年經歷多次小產,最後收養女兒杰奎琳圓母親夢,但遺憾沒時間多陪她;她又坦承自己不是好伴侶,與三名前夫的四段婚姻均離婚收場,1970年代與後來當上聯儲局主席的格林斯潘拍拖,也沒開花結果。家庭失意,但芭芭拉事業則平步青雲,她1961年入行,在全國廣播公司(NBC)任撰稿員時,性別歧視普遍,甚至曾為頂替缺席模特兒以泳裝上陣,但1972年已隨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成為訪華團中唯一女記者,1974年成為史上首位新聞節目女主播,多次勇奪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項艾美獎等殊榮。
持擋坦克照質問江澤民
1976年轉投美國廣播公司,成為首位晚間新聞女主播,而她出任經典時事節目《20/20》主持,更是一做25年。她訪問過政客和巨星無數,包括自尼克遜起的歷任美國總統,以至反美的古巴領袖卡斯特羅等。
她成功之處,在於聆聽和從不忌諱提問尖銳問題,1990年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剛上任,她就曾拿出王維林在六四翌日隻身擋坦克的片段和照片,質問江澤民「你有沒有拘捕他?」、「他沒被殺?」等,成為一時佳話。
美國廣播公司/《蘋果》資料室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聲明:強烈譴責暴力對待《蘋果日報》記者事件 (「壹工會」,16/05/2014)
《蘋果日報》靜態組一名女記者與男攝影記者,今日在北角採訪一宗懷疑區議會選舉種票的新聞期間,遭兩名福清同鄉聯誼會成員襲擊,記者證及鏡頭一度被搶,攝影機亦遭損壞,女記者更被抓傷手臂。記者已報警及到醫院驗傷。
壹工會對於《蘋果日報》記者遭暴力阻撓採訪感憤怒,強烈譴責有關嚴重踐踏新聞自由的行為。
據本會了解,上述女記者和攝記當時就種票新聞,到福清同鄉聯誼會會址求證。記者向應門男子道明來意後,對方要求記者出示記者證,其中一名男子用手遮擋並扯毀在走廊公眾地方舉機拍攝的攝記鏡頭,並損毀攝影機收音器。
女記者嘗試用手機拍下事件經過,被另一名男子抓住,手機被搶,女記者更被推到牆邊,手臂留下抓痕。該兩名應門男子隨即連同搶奪的記者證及鏡頭,返回辦公室內,並關上門。記者報警後,才有人交還相關物件。警方稱初步列普通襲擊及刑事毀壞案處理。
本會要求,警方嚴正處理及調查事件,以防再有人以暴力威嚇,或任何有違法治的行為,對待合法採訪的記者。
壹工會
壹工會對於《蘋果日報》記者遭暴力阻撓採訪感憤怒,強烈譴責有關嚴重踐踏新聞自由的行為。
據本會了解,上述女記者和攝記當時就種票新聞,到福清同鄉聯誼會會址求證。記者向應門男子道明來意後,對方要求記者出示記者證,其中一名男子用手遮擋並扯毀在走廊公眾地方舉機拍攝的攝記鏡頭,並損毀攝影機收音器。
女記者嘗試用手機拍下事件經過,被另一名男子抓住,手機被搶,女記者更被推到牆邊,手臂留下抓痕。該兩名應門男子隨即連同搶奪的記者證及鏡頭,返回辦公室內,並關上門。記者報警後,才有人交還相關物件。警方稱初步列普通襲擊及刑事毀壞案處理。
本會要求,警方嚴正處理及調查事件,以防再有人以暴力威嚇,或任何有違法治的行為,對待合法採訪的記者。
壹工會
強烈譴責涉嫌搶掠、襲擊、妨礙採訪暴力行為 (「香港記者協會」,16/05/2014)
《蘋果日報》一名女記者及一名攝影記者今日就一宗懐疑種票事件,到香港福淸聯誼會會址,找尋相關人士求證。兩名男子出來應門,當見到在走廊公眾地方的攝記舉機拍攝時,先用手遮擋攝影記者的鏡頭,將鏡頭扯出。與此同事,女記者手上的記者證也被他們奪去。攝影機機頂收音器都被損毀。
女記者拿出手機拍攝事件經過,結果被男子推到牆邊,並將她的手抓到通紅。兩名男子並將搶來的記者證件及鏡頭帶回辨公室內,再關起門來。記者報警求助,女記者前往醫院驗傷。
香港記者協會對上述涉嫌搶掠、襲擊、妨礙採訪暴力行為,作出強烈譴責。涉嫌種票事件,與公眾利益有關,記協認為,記者履行採訪職務,並已出示證件,道明來意。兩名應門的男子,即使不願意回應事件,也沒有理由向記者動粗。他們先後作出擋攝影錄機、搶鏡頭、搶證件等行為,不單粗暴侵犯新聞自由,其暴力舉動,更是超越了文明社會及法治的底線。
應門男子搶走一名女記者的證件、將她推向牆邊、抓傷手臂,如此粗暴行為,實令人憤怒!記協認為,社會絕對不能容忍有關暴力行為。事件已報警處理,記協希望警方能嚴正調查,以維護法治,保障香港的新聞自由。
2014年5月16日
女記者拿出手機拍攝事件經過,結果被男子推到牆邊,並將她的手抓到通紅。兩名男子並將搶來的記者證件及鏡頭帶回辨公室內,再關起門來。記者報警求助,女記者前往醫院驗傷。
香港記者協會對上述涉嫌搶掠、襲擊、妨礙採訪暴力行為,作出強烈譴責。涉嫌種票事件,與公眾利益有關,記協認為,記者履行採訪職務,並已出示證件,道明來意。兩名應門的男子,即使不願意回應事件,也沒有理由向記者動粗。他們先後作出擋攝影錄機、搶鏡頭、搶證件等行為,不單粗暴侵犯新聞自由,其暴力舉動,更是超越了文明社會及法治的底線。
應門男子搶走一名女記者的證件、將她推向牆邊、抓傷手臂,如此粗暴行為,實令人憤怒!記協認為,社會絕對不能容忍有關暴力行為。事件已報警處理,記協希望警方能嚴正調查,以維護法治,保障香港的新聞自由。
2014年5月16日
(民哥手記)善意籲改進採訪通知程序免干擾正事 (《市民日報》,16/05/2014)
5月13日的行政長官選管會新聞發布會,選管會主席以「無新聞主動向新聞界發放」為由,一反正常程序,改以口頭方式通知記者採訪,引發新聞界不滿,有行家更統計當日到場記者人數比平日少了三分一,惹來「親疏有別」、「選擇性」通知的爭議。
民哥在翌日見報的手記中清楚列出行家的意見及質疑,目的只是懷着善意,希望今屆選管會在安排傳媒採訪工作時有更嚴謹程序,以免再生爭拗;豈料事隔不到兩日,新聞局局長陳致平以公函致本報,稱本報在5月14日刊登的《選管會口頭通知採訪不覺程序有問題》一文提到,「昨日的記者會,多個慣常採訪該會議的記者都大呼沒有收到新聞局的電話,只是從行家口中得悉有記者會」,新聞局希望就此作出說明,該局人員已於5月12日傍晚透過電話通知本報其中一名執行採訪主任有關選管會採訪時間及地點。
首先,民哥也想說清楚,當日在手記中只是反映有行家說他們有人沒有收到新聞局的電話,文中無說本報沒有收到電話。事實上,5月13日記者會現場,民哥目睹至少有3個「慣常採訪該會議」的行家聲稱沒有收到新聞局人員的電話,當時陳致平也承認,只是通知「大部分的傳媒」,並不是全澳所有傳媒,為此,才引發行家質疑口頭通知採訪並非公平、公正、公開的嚴謹採訪通知程序,為文只是將情況寫出,向當局提善意意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因有行家質疑選管會以口頭通知採訪方式處理行政長官選舉活動未免讓人感到兒戲,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會議屬重要會議,會後舉行記者會更是官方採訪活動,理應透過新聞局發出官方採訪通知,才顯得規範和嚴謹。經翻查新聞局的採訪通知記錄,自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在5月31日組成以來,選管會共舉行8次會議,其中透過新聞局發出的採訪通知共7次,分別是3月31日、4月2日、4月8日、4月15日、4月22日、4月29日及5月5日,顯然,除5月13日外,之前每次都透過新聞局發出採訪通知,而僅有的1次採用口頭通知,便出現「甩漏」,被行家當場投訴,民哥有感程序可能有問題,才為文指出弊端,期望當局參考。
當然,陳局長當時多次強調驚發出採訪通知會令大家「誤會我哋今日有乜重要消息發布」,所以才會以新聞局人員打電話方式致電記者,是從他「想像」的觀點出發(就算如此,為何沒通知所有傳媒?),但民哥還是想強調,有否採訪價值,或是否會去採訪,傳媒會自行判斷,選管會不應越俎代庖,否則,在口頭通知不嚴謹程序下易出現「甩漏」,又會惹來傳媒質疑「親疏有別」、「篩選」的抱怨,只會徒增不必要誤會及猜測。
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在宣誓就職時,信誓旦旦會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亦希望具體的事務能夠改進。民哥正正抱持這種態度,雖然當日本報接到新聞局電話通知採訪選管會,卻見有行家聲稱沒有收到電話,為免日後再有類似風波,才提意見期望選管會審視程序,免被原本旁枝末節事宜干擾正事大事。
民哥在翌日見報的手記中清楚列出行家的意見及質疑,目的只是懷着善意,希望今屆選管會在安排傳媒採訪工作時有更嚴謹程序,以免再生爭拗;豈料事隔不到兩日,新聞局局長陳致平以公函致本報,稱本報在5月14日刊登的《選管會口頭通知採訪不覺程序有問題》一文提到,「昨日的記者會,多個慣常採訪該會議的記者都大呼沒有收到新聞局的電話,只是從行家口中得悉有記者會」,新聞局希望就此作出說明,該局人員已於5月12日傍晚透過電話通知本報其中一名執行採訪主任有關選管會採訪時間及地點。
首先,民哥也想說清楚,當日在手記中只是反映有行家說他們有人沒有收到新聞局的電話,文中無說本報沒有收到電話。事實上,5月13日記者會現場,民哥目睹至少有3個「慣常採訪該會議」的行家聲稱沒有收到新聞局人員的電話,當時陳致平也承認,只是通知「大部分的傳媒」,並不是全澳所有傳媒,為此,才引發行家質疑口頭通知採訪並非公平、公正、公開的嚴謹採訪通知程序,為文只是將情況寫出,向當局提善意意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因有行家質疑選管會以口頭通知採訪方式處理行政長官選舉活動未免讓人感到兒戲,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會議屬重要會議,會後舉行記者會更是官方採訪活動,理應透過新聞局發出官方採訪通知,才顯得規範和嚴謹。經翻查新聞局的採訪通知記錄,自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在5月31日組成以來,選管會共舉行8次會議,其中透過新聞局發出的採訪通知共7次,分別是3月31日、4月2日、4月8日、4月15日、4月22日、4月29日及5月5日,顯然,除5月13日外,之前每次都透過新聞局發出採訪通知,而僅有的1次採用口頭通知,便出現「甩漏」,被行家當場投訴,民哥有感程序可能有問題,才為文指出弊端,期望當局參考。
當然,陳局長當時多次強調驚發出採訪通知會令大家「誤會我哋今日有乜重要消息發布」,所以才會以新聞局人員打電話方式致電記者,是從他「想像」的觀點出發(就算如此,為何沒通知所有傳媒?),但民哥還是想強調,有否採訪價值,或是否會去採訪,傳媒會自行判斷,選管會不應越俎代庖,否則,在口頭通知不嚴謹程序下易出現「甩漏」,又會惹來傳媒質疑「親疏有別」、「篩選」的抱怨,只會徒增不必要誤會及猜測。
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在宣誓就職時,信誓旦旦會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亦希望具體的事務能夠改進。民哥正正抱持這種態度,雖然當日本報接到新聞局電話通知採訪選管會,卻見有行家聲稱沒有收到電話,為免日後再有類似風波,才提意見期望選管會審視程序,免被原本旁枝末節事宜干擾正事大事。
陸媒淡化處理 越媒屢談對峙 (《明報》,16/05/2014)
【明報專訊】中越同為共產黨執政國家,媒體均受政府控制和審查,但在越南發生排華事件後,表現卻幾乎相反。內地媒體淡化處理,內地各大門戶網站和新聞機構均沒有報道,更有消息指是收到有關部門的禁令;但越南英文媒體則大事報道西沙中海油鑽井附近兩國船的對峙情况,以及海外越南人的反華聲援。
新華社僅提「針對中資打砸」
昨日,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網站及各大新聞機構,均隻字不提華人在事件中受傷的消息。新華社發布的中國駐越南大使館特別提示中,僅提到越南「發生了針對中資企業和人員的暴力打砸事件」,提醒中國公民注意安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指越南「姑息縱容」反華分子的嚴厲表態,也不見有媒體報道。內地微博有網民上傳騷亂圖片,顯示有人受傷,但圖片很快被刪除。更有消息指當局已下令不許內地媒體報道打砸事件。
半官方的中新社昨還報道了廣西南寧開幕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並引述出席的越南交通部副部長阮鴻長表示,越南將繼續與中國密切合作。
越媒聲稱漁船遭撞擊
相比之下,越南的英文媒體反差明顯,每天保持更新西沙海域兩國船的對峙形勢。越南《青年報》英文版前天引述越南海岸防衛隊負責人稱,檢測到中國派出兩艘運有對空導彈的兩棲突擊艦,加入「海洋981」平台的對峙中。此外,中方也增加了對峙海域漁船的噸位和數量。該報並指中國海軍派出導彈驅逐艦,阻止越南船靠近鑽井平台,並一度主動靠近越南船恫嚇。昨日,越南通訊社英文版引述海岸防衛隊負責人稱,對峙中,中方執法船再嘗試主動撞擊越南船,但被躲開,還一度干擾正常作業的越南漁船,但被海岸防衛隊船妥善保護。
新華社僅提「針對中資打砸」
昨日,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網站及各大新聞機構,均隻字不提華人在事件中受傷的消息。新華社發布的中國駐越南大使館特別提示中,僅提到越南「發生了針對中資企業和人員的暴力打砸事件」,提醒中國公民注意安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指越南「姑息縱容」反華分子的嚴厲表態,也不見有媒體報道。內地微博有網民上傳騷亂圖片,顯示有人受傷,但圖片很快被刪除。更有消息指當局已下令不許內地媒體報道打砸事件。
半官方的中新社昨還報道了廣西南寧開幕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並引述出席的越南交通部副部長阮鴻長表示,越南將繼續與中國密切合作。
越媒聲稱漁船遭撞擊
相比之下,越南的英文媒體反差明顯,每天保持更新西沙海域兩國船的對峙形勢。越南《青年報》英文版前天引述越南海岸防衛隊負責人稱,檢測到中國派出兩艘運有對空導彈的兩棲突擊艦,加入「海洋981」平台的對峙中。此外,中方也增加了對峙海域漁船的噸位和數量。該報並指中國海軍派出導彈驅逐艦,阻止越南船靠近鑽井平台,並一度主動靠近越南船恫嚇。昨日,越南通訊社英文版引述海岸防衛隊負責人稱,對峙中,中方執法船再嘗試主動撞擊越南船,但被躲開,還一度干擾正常作業的越南漁船,但被海岸防衛隊船妥善保護。
官媒刻意淡化動亂捱轟 (《蘋果日報》,16/05/2014)
越南周一(12日)起爆發連串反華示威(圖),並演變成大規模暴動,全球矚目。有別於國際傳媒爭相報道動亂情況,中國官方媒體連日來無聲無息,幾乎不見反華示威的報道,被外界形容刻意淡化動亂。有網民認為,中國應該強硬,不要只動嘴巴譴責。
越南發生動亂後,央視新聞鮮有報道,至昨日下午4時許才透過微博發佈相關消息,「越南逮捕數百反華遊行過激分子,官員請求投資者冷靜。」新浪網前日則引述台灣媒體消息,以快訊報道當地局勢,但報道不在顯眼欄位上,連部份評論亦遭刪除。相比起內地官媒及大眾媒體低調報道或噤聲,中國網民周二起在微博上載相關照片,甚至呼籲官方重視事件。不少網民感嘆,中國公民死傷嚴重,各大媒體還在播放不痛不癢的新聞,「同胞受難你們在做甚麼?」
有網民將矛頭指向中國外交部,批評官方只有譴責、抗議及呼籲越南冷靜,對事件沒有幫助,建議中國應宣佈從越南撤資、撤僑及撤大使,並諷刺北京:「買那麼多武器,養那麼多軍隊幹甚麼?」
中央社
《紐時》女總編突被炒 疑爭取與男性前任同酬 觸怒管理層 (《明報》,16/05/2014)
【明報專訊】美國報業旗艦《紐約時報》周三突然革走上任不足3年的歷來首名女總編輯艾布拉姆森,由其副手接替。艾氏被炒的原因眾說紛紜,有指她發現自己的薪酬待遇遠低於其男性前任總編而與管理層對質,亦有指她擬延聘英國《衛報》一名高層攤分副手權力,因而觸怒對方,迫使《紐時》掌門人狠下炒人決定。
60歲的艾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1997年離開效力十載的《華爾街日報》,加入《紐時》。她在2000年起升任《紐時》華盛頓分社主管,2003年再晉升為兩名執行總編輯(Managing Editor,相當於《紐時》二號人物)之一。至2011年,艾氏再上一層樓,代替離任當全職作家的凱勒(Bill Keller)出任總編輯(Executive Editor),成為報館160年歷史上首名坐上第一把交椅的女性。
《紐時》:基於編輯室管理問題
不過,艾氏上任不足3年,《紐時》發行人兼公司主席小亞瑟‧蘇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便將她趕走,由其副手、57歲的巴奎特(Dean Baquet)取代。小蘇茲伯格周三下午在巴奎特陪同下在編輯部宣布消息,但未詳細解釋炒人原因,只稱其決定基於「一項編輯室管理的問題」。他盛讚巴奎特是「擁有完美新聞判斷力的出色記者和編輯,享受全球同僚和公司上下的信任和支持」。
艾氏並未亮相,其預先準備的聲明中,形容自己「曾喜歡在《紐時》的時光」。在她不足3年任期內,《紐時》贏得8項普立茲獎,公司股價亦大幅跑贏大市(見圖)。在她被革走的消息傳出後,《紐時》股價隨即下跌4.4%。據報艾氏與報方簽署協議,雙方都不會公布她被炒的內幕細節。
首任女總編3年奪8普立茲
《紐約客》記者奧萊塔(Ken Auletta)其後率先發表文章,指艾氏被革職有三大導火線:一是艾氏發現自己待遇遜於前任,不滿男女同工不同酬;二是私下邀請外援加盟分薄巴奎特權力,觸怒對手向老闆告狀;三是艾氏質疑前年上任的總裁湯普森(Mark Thompson)商業干預編務而互生齟齬。
其中第一點尤其得到其他傳媒關注,令艾氏儼如女權運動受害人。據奧萊塔引述《紐時》內部消息,艾布拉姆森數周前發現,自己在出任執行總編輯和總編輯期間,薪酬與退休福利都比前一任的凱勒低得多,因而「與最高層對質」。《紐時》發言人強調,艾氏所獲報酬「可與凱勒直接比較(directly comparable)」,但奧萊塔引述艾氏友人稱,艾氏投訴後才獲補回差額。
被指私自聘人 激化衝突
奧萊塔後來受訪時強調,向高層爭取加薪並非艾氏被炒的唯一原因。他指出,過去數周的各樣事件最終令小蘇茲伯格下定決心,並在上周五當面告訴艾氏「是時候改變」。
消息指出,艾氏最終被炒的真正導火線與巴奎特有關。美國政治網站Politico報道,艾氏過去數周密洽《衛報》美國版總編輯吉卜森(Janine Gibson),提供職位並非奧萊塔所指的位居巴奎特之下,而是與他並駕齊驅,觸怒事前未獲諮詢的巴奎特。拜爾斯指小蘇茲伯格對艾氏此舉大為失望,最終開刀炒人。
副手接任 成首名非裔總編
這講法隨後獲《紐時》報道證實,後者指艾布拉姆森本來就與下屬關係欠佳,亦與巴奎特時見不咬弦,對這局面感憂慮的小蘇茲伯格因此與她關係緊張。隨着艾氏私下延聘吉卜森,巴奎特與她的衝突升級,驚動小蘇茲伯格。小蘇茲伯格於周四通知巴奎特升職,後者亦成為該報首名非洲裔總編輯。
(綜合報道)
話你知﹕美國女性薪酬僅及男性八成
【明報專訊】艾布拉姆森據報因為不滿待遇遠低於前任而向高層大興問罪之師,成為被炒導火線,事件再度掀起美國男女薪酬水平不同的討論。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在職女性薪酬一般只及男性七至八成,少數族裔情况更差。不過,有經濟學家指出,男女酬薪差距原因可能只是大學選科傾向不同、女性叫價較保守,又或因家庭因素而選擇兼職所致。
美國把今年4月8日定為「同工同酬日」,寓意女性一年要比男性多工作4個月又8日,才可得到相同薪酬。總統奧巴馬在當天發言時說:「今時今日,男性每掙1元,全職女性平均只掙77美仙,非洲裔和拉美裔女性則更少。在2014年,這是一個尷尬的情况。這是錯的。」77美仙是美國2010年人口普查得出的結論,而勞工部亦得出接近的81美仙結論。
美國傳統基金會旗下保守黨政策新聞博客網站「The Foundry」資深評論員伍德(Genevieve Wood)認為,男女不同酬可能只是選擇的問題。分析顯示,在大學「十大最賺錢」學科中,男生一般都比女生多,因此影響日後薪酬水平。
經濟學家:接近同工同酬
有專家亦指出,「77美仙」數據混合了不同職業、工時的男女薪酬,真正有意義的研究必須是在同工作、同經驗、同資歷和同工時之下比較,而此情形下女性薪酬其實達到男性的95%。
(綜合報道)
報界女強人 Jill Abramson火爆人緣差
【明報專訊】艾布拉姆森2011年9月接任《紐時》總編輯,被視為打破女性在美國職壇「玻璃天花」(指女性難以攀上最高位置的無形障礙)的典範,她在離任聲明中亦稱,提拔多名女性高級編輯,是其任內成就之一。但其身邊人形容她為人固執,獨斷獨行,上任一年多已開始傳出與多名下屬不和,被指失去編輯部支持。
年30編採人員離任
其副手巴奎特去年接受Politico訪問時,不諱言「編輯室不需見到其中一位領袖脾氣發作」。Politico更引述《紐時》員工指,類似「爭吵」(altercation)——巴奎特稱之為「分歧」(disagreement)——不止限於編輯室內部,甚至擴散至其他新聞部門,而艾氏被視為問題根源。其中一人說:「每個編輯都有她在會上發火的故事,她可以(變得)不可理喻!」
《衛報》形容,艾氏四處樹敵,3年間導致近30名編輯和報章寫手離開,當中不乏著名資深傳媒人。
《紐時》周三的報道亦承認艾氏與下屬相處有問題,「作為編輯室的領袖,她被指帶來一些分歧,以及被批評其幾項人事選擇,尤其是任命了幾個最終任職不長的大部門主管」。隨着《紐時》掌門人小蘇茲伯格接連賣出《波士頓環球報》等公司「副業」,開始投入更多精力於《紐時》下,他開始無法忍受與艾氏之間的惡劣關係,據報他甚至曾當眾憤怒地一手拍向編輯室的牆上。
同事﹕聰明但乏領袖魅力
不過,無可否認的是艾氏確有一定執行實力,去年她成功帶領《紐時》一口氣贏得4項普立茲獎(調查報道、解釋性報道、國際報道和特稿寫作),是該項美國報業最高榮譽歷來第三大單年贏家(今年仍奪兩獎),反映《紐時》的報道質素在其任內依然獲得肯定。
事實上,即使在編輯室瀰漫不滿情緒之際,艾布拉姆森的專業仍獲同儕尊重,但一名員工坦言:「令人沮喪的是她是如此聰明的一個人。她在自己本行上是我遇過最聰明的人之一,但她不是天生有魅力的人物──她高不可攀。」
(Politico/紐約時報)
轟男女同工不同酬 《紐時》女老總遭撤換 (《蘋果日報》,16/05/2014)
艾布拉姆森(中)不滿薪酬不及前任總編輯凱勒(右)。她的副手巴奎特(左)現已接任總編輯。美聯社
美國《紐約時報》高層大地震,接任僅兩年半的首位女總編輯艾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突遭撤換,由執行總編輯巴奎特(Dean Baquet)接任,震撼美國報壇。艾布拉姆森被指不滿男女同工不同酬,待遇較前總編輯凱勒(Bill Keller)少大截,曾向管理層大興問罪。
被爆固執傲慢難共事
《紐時》發行人兼紐約時報公司董事長蘇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前日(周三)向編採人員公佈撤換老總消息,但沒有披露原因,僅稱有意改善編輯部的管理,跟《紐時》新聞方針及數碼發展無關;艾布拉姆森發聲明亦僅稱「享受在《紐時》的工作」。
60歲的艾布拉姆森1997年加入《紐時》,2003年出任執行總編輯,2011年6月接替凱勒出任總編輯,成為該報160年以來首名女總編。《紐約客》雜誌引述她的密友指,艾布拉姆森發現她出任總編輯和以前做執總的薪酬,均較凱勒及另一男前任少大截,於是質詢高層。另有指她甚至發現,她出任執總時,薪酬比她下屬前副總編還要低。提出質詢後,她和凱勒的薪酬待遇才平起平坐。
艾布拉姆森身上紋有《紐時》「T」字標誌以示忠心,但《Politico》雜誌去年大爆,艾布拉姆森不得民心,指她為人固執、傲慢、難以共事。她曾經召巴奎特入房大吵,批評部份報道不夠「搶眼」,巴奎特不忿,出房時一拳打牆,當日亦沒有出席編採會。她一直拒絕回應。
首名美籍非洲裔接任總編輯
至於57歲的巴奎特,1998年奪得普立茲偵查報道獎,是《紐時》首名美籍非洲裔總編輯。蘇茲伯格前日公佈他升任總編輯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路透社/法新社/《紐約客》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國際筆會發起全球緊急行動:呼籲釋放高瑜 (「美國之音」,14/05/2014)
香港 — 全球最大的作家組織國際筆會近日就中國資深獨立記者高瑜被控“泄密罪”,發起全球致函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及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的緊急行動,呼籲立即釋放高瑜。另外,國際筆會副會長卡特曼女士代表國際筆會女作家委員會致信習近平,要求立即釋放高瑜,以及因參與5月3日在私人住家舉辦的六四研討會而被刑拘的女異見作家劉荻。
國際筆會近日呼籲全球會員採取緊急行動,就前經濟學週報副總編、獨立記者高瑜在六四25週年前夕,被當局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刑事拘留,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公安部副部長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寄發呼籲書,表達對高瑜安危的關注,要求當局立即釋放正當行使記者權利和責任的高瑜。
國際筆會的緊急行動呼籲還敦促各界在臉書、推特和其他社交媒體上轉發和分享此次全球行動,並將呼籲書抄送所在國的中國大使館。
呼籲書表示,70歲的獨立媒體人高瑜今年 4 月 24 日失蹤,了無音訊,直到5月8日,官方媒體才證實高瑜已被北京警方拘留,被指控在2013 年 8 月洩露了一份已經廣為報道的中共文件給一境外網站。此外,中央電視臺還播放了令外界擔憂她是在脅迫下才“悔罪”的錄影。
呼籲書對高瑜是否受到虐待、對官方電視臺公開播放她“懺悔”、侵犯其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表達關注,呼籲立即和無條件釋放因從事合法職業活動而遭迫害的高瑜。
呼籲信還抗議中國當局最近幾個月對批評政府人士新一輪的鎮壓,並提醒有關當局,中國憲法第35條規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包括言論在內的多項自由。
作為國際筆會成員的獨立中文筆會的會長、著名詩人貝嶺星期三對美國之音表示,國際筆會這次發起全球緊急行動,呼籲會員致信中國領導人,其力度是不多見的,表明國際筆會高度擔心和關注高瑜目前所處的境況。
貝嶺説:“國際筆會在高瑜事件上發出的力度,超過了以往一般會員的情形,是相當於國際筆會對最有名的作家或記者的呼籲,強度超過以往。我們筆會呼籲國外的會員和各個國家的筆會加大力度,呼籲中國政府。其實現在我們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我們恐怕要籌集一筆律師費,我們希望用無罪辯護的方式,為高瑜女士尋求最好的辯護。”
貝嶺表示,儘管中國政府多年來對國際社會的類似呼籲置之不理,但是這類無辜拘捕異見人士的事件,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殺傷力實際上非常大。貝嶺透露,他們筆會的海外成員目前正在聯繫一些外國政府直接向中國政府施壓。
他説:“這個形像是衝擊很大。多年的表現來講,他們對於國際社會的呼籲基本上是置之不理的。我其實還想要做的是希望一兩個國家的政府能夠向中國政府直接發出呼籲。”
另外,國際筆會副會長露西娜.卡特曼代表國際筆會女作家委員會,5月14日致函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批評迫使高瑜在央視“坦白懺悔”,侵犯了她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呼籲立即釋放高瑜女士。
卡特曼女士還就獨立中文筆會會員、異見作家劉荻因參加民間六四研討會被刑拘,同時致函習近平和傅政華,對劉荻至今未能獲准見到律師表示不滿,敦促中國當局立即釋放劉荻女士及其同伴。
國際筆會近日呼籲全球會員採取緊急行動,就前經濟學週報副總編、獨立記者高瑜在六四25週年前夕,被當局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刑事拘留,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公安部副部長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寄發呼籲書,表達對高瑜安危的關注,要求當局立即釋放正當行使記者權利和責任的高瑜。
國際筆會的緊急行動呼籲還敦促各界在臉書、推特和其他社交媒體上轉發和分享此次全球行動,並將呼籲書抄送所在國的中國大使館。
呼籲書表示,70歲的獨立媒體人高瑜今年 4 月 24 日失蹤,了無音訊,直到5月8日,官方媒體才證實高瑜已被北京警方拘留,被指控在2013 年 8 月洩露了一份已經廣為報道的中共文件給一境外網站。此外,中央電視臺還播放了令外界擔憂她是在脅迫下才“悔罪”的錄影。
呼籲書對高瑜是否受到虐待、對官方電視臺公開播放她“懺悔”、侵犯其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表達關注,呼籲立即和無條件釋放因從事合法職業活動而遭迫害的高瑜。
呼籲信還抗議中國當局最近幾個月對批評政府人士新一輪的鎮壓,並提醒有關當局,中國憲法第35條規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包括言論在內的多項自由。
作為國際筆會成員的獨立中文筆會的會長、著名詩人貝嶺星期三對美國之音表示,國際筆會這次發起全球緊急行動,呼籲會員致信中國領導人,其力度是不多見的,表明國際筆會高度擔心和關注高瑜目前所處的境況。
貝嶺説:“國際筆會在高瑜事件上發出的力度,超過了以往一般會員的情形,是相當於國際筆會對最有名的作家或記者的呼籲,強度超過以往。我們筆會呼籲國外的會員和各個國家的筆會加大力度,呼籲中國政府。其實現在我們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我們恐怕要籌集一筆律師費,我們希望用無罪辯護的方式,為高瑜女士尋求最好的辯護。”
貝嶺表示,儘管中國政府多年來對國際社會的類似呼籲置之不理,但是這類無辜拘捕異見人士的事件,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殺傷力實際上非常大。貝嶺透露,他們筆會的海外成員目前正在聯繫一些外國政府直接向中國政府施壓。
他説:“這個形像是衝擊很大。多年的表現來講,他們對於國際社會的呼籲基本上是置之不理的。我其實還想要做的是希望一兩個國家的政府能夠向中國政府直接發出呼籲。”
另外,國際筆會副會長露西娜.卡特曼代表國際筆會女作家委員會,5月14日致函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批評迫使高瑜在央視“坦白懺悔”,侵犯了她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呼籲立即釋放高瑜女士。
卡特曼女士還就獨立中文筆會會員、異見作家劉荻因參加民間六四研討會被刑拘,同時致函習近平和傅政華,對劉荻至今未能獲准見到律師表示不滿,敦促中國當局立即釋放劉荻女士及其同伴。
(民哥手記)選管會口頭通知採訪不覺程序有問題 (《市民日報》,14/05/2014)
昨日行政長官選管會舉行每周例會,然而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過去相關會議舉行前會透過新聞局發放採訪通知,惟昨日的卻一反常態,沒有按正常程序辦事,反而在前一晚由自稱新聞局人員打電話通知個別記者。民哥第一個質疑,選管會如何確保有關「溝通方式」毫無遺漏通知全澳傳媒,沒有選擇性通知,或是因當局的遺漏而令記者未能到場採訪?事實上,昨日的記者會,多個慣常採訪該會議的記者都大呼沒有收到新聞局的電話,只是從行家口中得悉有記者會。
行政長官選管會主席宋敏莉解釋稱,主要是今次會議只是討論一些日常事宜,「無新聞主動向新聞界發放」,所以才採取這種方式,如果大家覺得有問題都可以嚟,她個人覺得只係溝通方式不同。而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更按捺不住,打斷宋敏莉的說話,反駁說:「第一,我哋一開始已經講咗會逢星期二都有呢個會議,會議亦都唔係有乜秘密,除非係有特別日子,所以唔存在你頭先所講嘅無通知傳播媒界呢樣嘢!」
意見當耳邊風陽光何在
面對行家多番質疑當局的做法是否恰當,陳致平則語氣強硬稱:「我哋有通知晒所有報館,費事大家誤會我哋有乜重要消息發布。」及後有記者追問他是否肯定全澳傳媒都收到通知?陳致平又改口道,我哋通知到大部分的傳媒,咁我哋都肯定晒,但當然所有傳媒我哋都會盡我哋能力啦!一般日報、電台都會(通知),一啲經常性參與採訪嘅我哋都係有呢個通知。」最後又指「我哋睇唔到有乜問題。」
首先,民哥要指出的是,行政長官選舉在澳門屬大事,更是中央今年要澳門特區做好的三大盛事之一,選管會活動豈可以口頭方式通知傳媒?局長是記者出身,沒理由不知口頭通知採訪與官方發出採訪通知有所不同,口頭通知採訪並非正式的採訪邀請,過去的官方活動從來都由官方機構發出正式採訪通知,甚少口頭通知傳媒,這是因為致電人士身分難辨,而且官方活動採訪應有基本原則,民哥不明白,為何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一反常態,不按一貫做法發出正式採訪通知?當局這種做法,除了不方便傳媒工作,又浪費人力打電話,更難保公平、公正、公開。
其次,儘管選管會覺得會議只是討論日常工作,「無乜新聞發放」,但有否採訪價值,或是否會去採訪,完全該由傳媒自行判斷,選管會不應越俎代庖,自作主張代傳媒判斷;況且,除會議內容,他們又怎知記者沒有其他問題要發問?
三是陳局長昨日不斷重申,特首選管會逢星期二開會,只有不是星期二開會時當局才會發出採訪通知,為此,民哥翻查記錄,今屆選管會自3月31日成立以來,透過新聞局共發出6次採訪通知,而非星期二開會的只4月2日及5月5日兩次,明顯與陳局長所說的事實不符。如若因選管會慣常於星期二開會,毋需另外通知而傳媒也應知道,那又為何要在前晚打電話給一些記者「溫馨提示」?當中言論豈不矛盾重重?
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組成之初曾強調會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惟昨日每當記者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中途總會被陳局長打斷,明顯拒絕聆聽傳媒意見。最後,宋敏莉更指有關通知方式是比較適合的做法,令人失望至極。行政長官選舉作為澳門特區大事,受到傳媒及全澳居民關注,現在單是通知採訪的程序,選管會連傳媒所提意見都「聽唔入耳」,一意孤行認為事件「睇唔到有乜問題。」看來政府所謂「通過傳媒監督有效保證選舉以公平、公正方式進行」又是講一套,做一套,陽光政府仍未見陽光。
行政長官選管會主席宋敏莉解釋稱,主要是今次會議只是討論一些日常事宜,「無新聞主動向新聞界發放」,所以才採取這種方式,如果大家覺得有問題都可以嚟,她個人覺得只係溝通方式不同。而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更按捺不住,打斷宋敏莉的說話,反駁說:「第一,我哋一開始已經講咗會逢星期二都有呢個會議,會議亦都唔係有乜秘密,除非係有特別日子,所以唔存在你頭先所講嘅無通知傳播媒界呢樣嘢!」
意見當耳邊風陽光何在
面對行家多番質疑當局的做法是否恰當,陳致平則語氣強硬稱:「我哋有通知晒所有報館,費事大家誤會我哋有乜重要消息發布。」及後有記者追問他是否肯定全澳傳媒都收到通知?陳致平又改口道,我哋通知到大部分的傳媒,咁我哋都肯定晒,但當然所有傳媒我哋都會盡我哋能力啦!一般日報、電台都會(通知),一啲經常性參與採訪嘅我哋都係有呢個通知。」最後又指「我哋睇唔到有乜問題。」
首先,民哥要指出的是,行政長官選舉在澳門屬大事,更是中央今年要澳門特區做好的三大盛事之一,選管會活動豈可以口頭方式通知傳媒?局長是記者出身,沒理由不知口頭通知採訪與官方發出採訪通知有所不同,口頭通知採訪並非正式的採訪邀請,過去的官方活動從來都由官方機構發出正式採訪通知,甚少口頭通知傳媒,這是因為致電人士身分難辨,而且官方活動採訪應有基本原則,民哥不明白,為何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一反常態,不按一貫做法發出正式採訪通知?當局這種做法,除了不方便傳媒工作,又浪費人力打電話,更難保公平、公正、公開。
其次,儘管選管會覺得會議只是討論日常工作,「無乜新聞發放」,但有否採訪價值,或是否會去採訪,完全該由傳媒自行判斷,選管會不應越俎代庖,自作主張代傳媒判斷;況且,除會議內容,他們又怎知記者沒有其他問題要發問?
三是陳局長昨日不斷重申,特首選管會逢星期二開會,只有不是星期二開會時當局才會發出採訪通知,為此,民哥翻查記錄,今屆選管會自3月31日成立以來,透過新聞局共發出6次採訪通知,而非星期二開會的只4月2日及5月5日兩次,明顯與陳局長所說的事實不符。如若因選管會慣常於星期二開會,毋需另外通知而傳媒也應知道,那又為何要在前晚打電話給一些記者「溫馨提示」?當中言論豈不矛盾重重?
今屆行政長官選管會組成之初曾強調會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惟昨日每當記者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中途總會被陳局長打斷,明顯拒絕聆聽傳媒意見。最後,宋敏莉更指有關通知方式是比較適合的做法,令人失望至極。行政長官選舉作為澳門特區大事,受到傳媒及全澳居民關注,現在單是通知採訪的程序,選管會連傳媒所提意見都「聽唔入耳」,一意孤行認為事件「睇唔到有乜問題。」看來政府所謂「通過傳媒監督有效保證選舉以公平、公正方式進行」又是講一套,做一套,陽光政府仍未見陽光。
通知採訪‧新聞局繼續親疏有別 (《正報》,14/05/2014)
【本報訊】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昨召開第八次會議,同樣於週二恆常會議,但通知方式今次郤不同,由新聞局人員個別致電傳媒,理由是﹕會議僅日常性事務,沒有特別事情要發布。由於由個別傳媒沒有收到有關通知,令人感到親疏有別,傳媒就此向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查詢,是否日後繼續以這方式通知傳媒?陳致平回應﹕局方盡量通知傳媒,不認為親疏有別,又認為,行政長官選管會與傳媒的溝通是互動,是否透過發出採訪通知只是溝通方式問題。
第八次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會議,事前沒有發出採訪通知,只是在會議召開前一日,由新聞局人員致電傳媒通知﹕「明日會議僅日常性事務,沒有特別事情要發佈。傳媒可自行決定是否前往採訪。」昨日抵達採訪的傳媒,比平日約少三分之一,部份是獲新聞局人員事前通知,亦有部份傳媒事前沒有收到通知,由行家手中得到資訊而前往,包括有日報及電子傳媒。
辯稱選委沒秘密歡迎採訪
行政長官選舉是特區今年大事,在社會氣氛冷淡下,相關報道有助推動社會的關注度。傳媒對於新聞局昨日採用的個別傳媒通知方式而非發出統一的採訪通知,感到不惑且不滿,既公平性不足,也不利傳媒工作。遂向新聞局局長查詢為何有此舉安排? 陳致平回應﹕局方盡量通知傳媒,不認為此通知方式親疏有別,且多次強調,行政長官選管會成立首日,已告知傳媒逢週二有恆常會議,除非會議改期,會發出採訪通知,定出採訪時間方便傳媒工作。又指,選委會沒有什麼秘密,歡迎傳媒採訪,更不認為不會採訪通知,就與傳媒間溝通有障礙和阻礙,或採訪權利影響。
至於昨日會議為會以個別方式通知傳媒,他解釋﹕會議僅日常性事務,沒有特別事情要發佈,為免傳媒誤會有消息要發布,故選管會決定以個別方式通知傳媒,而非發出統一的採訪通知。
宋敏莉:引發誤會將檢討
有傳媒對選管會的個別採訪通知感不滿,希望能統一發布,以及完善日後消息發佈機制,選管會主席宋敏莉表示,選管會沒有關上與傳媒溝通的大門,只是考慮到昨日會議內容屬日常性事務而作出有關的採訪通知方式,是次引發的誤會只是溝通方式問題。並表示將檢討工作。
昨日會議,選管會討論了將於五月下旬開始行政長官選舉的宣傳工作。至於被問到社會對行政長官選舉氣氛冷淡,宋敏莉表示,不知市民的反應如何,個人也不就參選人的多寡發表意見。
第八次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會議,事前沒有發出採訪通知,只是在會議召開前一日,由新聞局人員致電傳媒通知﹕「明日會議僅日常性事務,沒有特別事情要發佈。傳媒可自行決定是否前往採訪。」昨日抵達採訪的傳媒,比平日約少三分之一,部份是獲新聞局人員事前通知,亦有部份傳媒事前沒有收到通知,由行家手中得到資訊而前往,包括有日報及電子傳媒。
辯稱選委沒秘密歡迎採訪
行政長官選舉是特區今年大事,在社會氣氛冷淡下,相關報道有助推動社會的關注度。傳媒對於新聞局昨日採用的個別傳媒通知方式而非發出統一的採訪通知,感到不惑且不滿,既公平性不足,也不利傳媒工作。遂向新聞局局長查詢為何有此舉安排? 陳致平回應﹕局方盡量通知傳媒,不認為此通知方式親疏有別,且多次強調,行政長官選管會成立首日,已告知傳媒逢週二有恆常會議,除非會議改期,會發出採訪通知,定出採訪時間方便傳媒工作。又指,選委會沒有什麼秘密,歡迎傳媒採訪,更不認為不會採訪通知,就與傳媒間溝通有障礙和阻礙,或採訪權利影響。
至於昨日會議為會以個別方式通知傳媒,他解釋﹕會議僅日常性事務,沒有特別事情要發佈,為免傳媒誤會有消息要發布,故選管會決定以個別方式通知傳媒,而非發出統一的採訪通知。
宋敏莉:引發誤會將檢討
有傳媒對選管會的個別採訪通知感不滿,希望能統一發布,以及完善日後消息發佈機制,選管會主席宋敏莉表示,選管會沒有關上與傳媒溝通的大門,只是考慮到昨日會議內容屬日常性事務而作出有關的採訪通知方式,是次引發的誤會只是溝通方式問題。並表示將檢討工作。
昨日會議,選管會討論了將於五月下旬開始行政長官選舉的宣傳工作。至於被問到社會對行政長官選舉氣氛冷淡,宋敏莉表示,不知市民的反應如何,個人也不就參選人的多寡發表意見。
選管會舉行例會討論選舉事務 本月下旬將展開宣傳工作 (《華僑報》,14/05/2014)
【專訪】就被指民間社會對行政長官換屆選舉反應冷淡狀態,行政長官選管會主席宋敏莉認為,目前未到報名時間,無法揣測新一屆行政長官的參選人數以致會否出現競爭,「這方面不能發表甚麼意見或看法。」
今年是行政長官換屆選舉,現時正進行選委選舉階段,不過,民間社會對特首選舉反應冷淡狀態,亦有市民打電話電台表達看法,認為特首選舉不需要競爭,現任特首會連任;同時市民亦沒法參與特首選舉。
選管會主席宋敏莉昨日接受傳媒訪問時回應指出,目前未到報名時間,「現在未可揣測有一個候選人或兩個候選人的情況,這方面我不能發表甚麼意見或看法。」至於會否有競爭情況,她表示,「作為選管會角度,很難揣測。」
被問及面對坊間的冷淡狀態,選管會如何加強宣傳以喚起市民關心?宋敏莉稱,不知道記者講比較冷淡情況是怎樣。不過,她表示,選管會一直有討論宣傳工作議題。而選管會將於本月下旬展開宣傳工作,包括有電視宣傳、街道上貼張平面海報等安排。
選管會昨日舉行每周例會,討論了選舉工作的事務性問題。
另外,應傳媒查詢,行政公職局提供有關選委選舉的資料,截至本月十二日,領取提名表簽署人總計有六百三十三,遞交參選人報名表總計一百二十;遞交投票人名單法人總計四百三十八;遞交投票人總計三千八百九十二。
選管會續與傳媒做好溝通
【特訊】新聞局消息: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昨日舉行第八次會議。管委會表示,他們一直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令公眾可以透過傳媒及時掌握行政長官選舉的最新資訊。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宋敏莉在會後表示,今次會議主要討論了行政長官選舉的日常性和事務性工作。
有記者問到通知傳媒採訪會議的方式,管委會回應時表示,管委會舉行首次會議時已公佈,管委會每周二均會定期舉行會議,歡迎傳媒到場採訪;如有個別情況,會及早通知傳媒。管委會重申,會繼續持開放態度,在確保會議順暢進行和便利傳媒採訪的情況下,以合適的方式與傳媒保持溝通,主動向傳媒發佈信息,增加透明度,讓公眾適時掌握行政長官選舉籌備的最新情況。
同時,管委會計劃於五月下旬展開電子和平面的宣傳推廣工作,並會透過其他渠道加強宣傳選舉活動。◇
今年是行政長官換屆選舉,現時正進行選委選舉階段,不過,民間社會對特首選舉反應冷淡狀態,亦有市民打電話電台表達看法,認為特首選舉不需要競爭,現任特首會連任;同時市民亦沒法參與特首選舉。
選管會主席宋敏莉昨日接受傳媒訪問時回應指出,目前未到報名時間,「現在未可揣測有一個候選人或兩個候選人的情況,這方面我不能發表甚麼意見或看法。」至於會否有競爭情況,她表示,「作為選管會角度,很難揣測。」
被問及面對坊間的冷淡狀態,選管會如何加強宣傳以喚起市民關心?宋敏莉稱,不知道記者講比較冷淡情況是怎樣。不過,她表示,選管會一直有討論宣傳工作議題。而選管會將於本月下旬展開宣傳工作,包括有電視宣傳、街道上貼張平面海報等安排。
選管會昨日舉行每周例會,討論了選舉工作的事務性問題。
另外,應傳媒查詢,行政公職局提供有關選委選舉的資料,截至本月十二日,領取提名表簽署人總計有六百三十三,遞交參選人報名表總計一百二十;遞交投票人名單法人總計四百三十八;遞交投票人總計三千八百九十二。
選管會續與傳媒做好溝通
【特訊】新聞局消息: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昨日舉行第八次會議。管委會表示,他們一直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令公眾可以透過傳媒及時掌握行政長官選舉的最新資訊。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宋敏莉在會後表示,今次會議主要討論了行政長官選舉的日常性和事務性工作。
有記者問到通知傳媒採訪會議的方式,管委會回應時表示,管委會舉行首次會議時已公佈,管委會每周二均會定期舉行會議,歡迎傳媒到場採訪;如有個別情況,會及早通知傳媒。管委會重申,會繼續持開放態度,在確保會議順暢進行和便利傳媒採訪的情況下,以合適的方式與傳媒保持溝通,主動向傳媒發佈信息,增加透明度,讓公眾適時掌握行政長官選舉籌備的最新情況。
同時,管委會計劃於五月下旬展開電子和平面的宣傳推廣工作,並會透過其他渠道加強宣傳選舉活動。◇
特首選舉下旬起宣傳 選管會強調多渠道與傳媒溝通 (《澳門日報》,14/05/2014)
【本報消息】三百四十四名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需在六月廿九日選舉選出,截至前日,行政公職局已收到一百二十人遞交參選報名表,報名期至本月二十日結束。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昨日舉行第八次會議,將於本月下旬開展包括電視、街道和平面海報等宣傳。有記者批評昨日選管會會議通知傳媒採訪的方式有別以往,主席宋敏莉承諾會檢討。
下周二截報參選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尚餘個半月,有意參選選委的人士陸續到公共行政大樓的選舉事務接待櫃檯交表報名。行政公職局表示,截至前日,遞交參選人報名表總計一百二十人。已領取提名表簽署人總計有六百三十三個,遞交投票人名單法人總計四百三十八個,遞交投票人總計三千八百九十二人。
宋敏莉表示,本月下旬會展開宣傳,包括電視宣傳、街道和平面海報等。有聲音說崔世安很大機會在沒有競爭對手下連任,宋敏莉回應稱,目前未到報名階段,管委會不可揣測行政長官參選人數和判斷有否競爭。
另有傳媒批評新聞局未有按慣例發放昨日管委會會議的採訪通知,改為電話通知。管委會成員、新聞局長陳致平解釋,有通知經常採訪管委會消息的傳媒,管委會亦早已表明每周二均舉行會議,歡迎傳媒到場採訪。如有個別情況,會及早通知傳媒。強調是否發出採訪通知,不代表溝通方式有阻礙或限制採訪權利。宋敏莉澄清,昨日會議祇是討論日常事務,並沒有特別消息發放,故沒有發出採訪通知,並非不歡迎傳媒採訪或關上溝通大門,今後將檢討與傳媒的工作。
下周二截報參選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尚餘個半月,有意參選選委的人士陸續到公共行政大樓的選舉事務接待櫃檯交表報名。行政公職局表示,截至前日,遞交參選人報名表總計一百二十人。已領取提名表簽署人總計有六百三十三個,遞交投票人名單法人總計四百三十八個,遞交投票人總計三千八百九十二人。
宋敏莉表示,本月下旬會展開宣傳,包括電視宣傳、街道和平面海報等。有聲音說崔世安很大機會在沒有競爭對手下連任,宋敏莉回應稱,目前未到報名階段,管委會不可揣測行政長官參選人數和判斷有否競爭。
另有傳媒批評新聞局未有按慣例發放昨日管委會會議的採訪通知,改為電話通知。管委會成員、新聞局長陳致平解釋,有通知經常採訪管委會消息的傳媒,管委會亦早已表明每周二均舉行會議,歡迎傳媒到場採訪。如有個別情況,會及早通知傳媒。強調是否發出採訪通知,不代表溝通方式有阻礙或限制採訪權利。宋敏莉澄清,昨日會議祇是討論日常事務,並沒有特別消息發放,故沒有發出採訪通知,並非不歡迎傳媒採訪或關上溝通大門,今後將檢討與傳媒的工作。
博訊記者涉尋釁滋事被捕 「業績突出」發稿量大 認發虛假消息 (《明報》,14/05/2014)
【明報專訊】總部在美國博訊新聞網在京記者向南夫日前被捕,當局指他涉嫌「尋釁滋事」,編造「中國政府活摘人體器官、活埋人,大批群眾到聯合國駐華機構外抗議」。「千餘警察暴力徵地,五月孕婦被當場打死」等虛假信息。報道又指其誘騙女訪民發生關係,並曾經嫖娼。中央電視台昨播出向認罪的片段,向說自己杜撰並誇大信息,以獲得博訊的稿酬。
央視重點節目連篇報道
博訊新聞網是總部在美國紐約的中文網站,長年發布涉及中國訪民、黑監獄、維穩的新聞,也時常有關於高層政治的傳聞在此傳出,但消息真偽參差不齊。2012年重慶原副市長王立軍事件中,博訊率先披露了大量內情,後都被官方報道證實。
中央電視台昨日在晚間新聞聯播以4分鐘播出這段新聞,並在隨後《焦點訪談》欄目繼續跟進。報道指,向南夫為小六程度,40年前曾先後兩次因盜竊罪被判監。2009年以來,他以「飛翔」為網名,在博訊網上發布大量文章,「大量歪曲、捏造事實,嚴重損害了國家形象」。央視稱,向2004年因為拆遷問題上訪,結識了博訊網的負責人韋石,韋許諾用美金向其支付高額的稿費。
為「高額美金酬勞」供稿
報道稱,他2012年還因業績突出,被冠以「高級記者」身分,僅去年就發表了1300餘篇,佔當年該網站稿件總數近三成,而韋石則根據發稿的「質量」和「數量」,寄來「高額美金稿酬」,每個月至少近千美元。
據警方調查,向南夫相繼編造、發布了「人權日大量訪民聚集聯合國駐華機構門前」。「上海訪民狀告衛生局」「武漢訪民被關黑監獄100天」。「武警進青海藏區武力維穩」等謠言、不實文章和圖片。今年以來,向南夫進一步增加發稿量,僅3月的發稿量達博訊網發稿總數的近一半之多。央視播出了向南夫在北京第一看守所的獨白片斷,身穿綠色囚衣的向在畫面中表示,「為了在上訪人裏弄個好人緣,我來者不拒,凡是上訪的都不經核實。」他說,後來自己常誇大事實和杜撰報道。
稱曾與多名女訪民發生關係
向對鏡頭承認,曾先後與多名年輕的女訪民保持不正當性關係。而且在拿到稿酬後,向南夫伙同他人多次嫖娼。
畫面中的向表示,自己「給國家抹黑,對不起黨和政府,更對不起家人」。畫面最後顯示,向在一份筆錄上簽名,筆錄內容包含審訊警方的一句話:「爭取法律對你的從輕處理。」
創辦人:大環境倒退 似文革時代
【明報專訊】博訊新聞網發表聲明指出,官方報道失實,並反駁了部分指控。身在美國的博訊新聞網負責人韋石在電話中對本報表示,向南夫以及較早前幾名異見人士的被捕,顯示目前中國大環境正在倒退,已經接近文革時代。他說,事件會對網站有短暫的影響,但長遠反而會令博訊提高認可度,並粉碎「博訊後台有中共高層」的謠言。
「粉碎中共高層作後台謠言」
韋石表示,當局抓捕向南夫對博訊的確有短暫的影響,但此舉對政府是失大於得,因為博訊網的立場會進一步彰顯,也提高了大家的認可度。他說,昨日博訊發出回應聲明,反駁了部分可以查證的官方指控,此後網站遭黑客數度入侵,刪除聲明以及過往部分文章,博訊人員登入後重新恢復,拉鋸數次。
韋石表示,過去也有博訊記者在中國被捕且判刑,但此次拘捕向南夫的不同之處,是央視新聞高調報道,並用「文革式」語言攻擊他,「整個大環境就不對,在倒退,而且倒退得很厲害」。
去年5月,負責人韋石在「六四」紀念日之前不足一個月,曾從美國回北京奔喪,外界曾指北京對其有所寬鬆。對此,韋石回應稱,他當時回國,要特地向國內申請審批,並沒有比以前寬鬆。他說,自己的名字仍在「黑名單」上,奔喪後至今仍未回國,而不像一些網絡傳聞所說,自己頻密往來北京。
明報記者
網絡維穩升級 敏感時期翻舊帳
【明報專訊】此次向南夫的被捕時間非比尋常,與獨立記者高瑜一樣,官方均是在「作案」後大約一年才行動。一種可能是案情複雜,證據難以蒐集,另一種則是當局擴大打擊範圍,升級網絡安全防範之餘,選擇在六四25周年前夕行動。
遲遲動手 不合常理
博訊網創立於2000年,一直以訪民和人權新聞為重點,當中高層政治傳聞更是經常獲得其他傳媒引述。若說當局最近才留意到博訊新聞網和2009年開始為博訊供稿的向南夫,顯然不符常理。去年5月,博訊創始人韋石還獲准回國奔喪,被海外解讀為當局鬆綁的信號。雖然新華社報道隱為「韋某」,但央視播出「韋石」的名字(由向口中道出),幾乎等同於「尋釁滋事罪」的同案犯,估計韋再想回國,也須三思。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國安委和中央網絡安全領導小組的成立,可以視為事態升級的一個註腳。兩個小組均受習近平直接領導,各地網絡安全小組也由一把手掛帥,集權意圖明顯。央視畫面顯示的審訊向的兩名警員,也參與了年初在四川對創辦人黃琦的審問。據悉,這兩名辦案民警直屬公安部,分管重案,且並不只管網絡安全,顯示網絡安全屬於重案範圍,且執法並不限地域。
侵犯國家利益 雖遠必究
《焦點訪談》的一段點評同樣可圈可點:「任何侵犯國家利益的行為,都會嚴肅追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網上還是網下。」這擺明是指出國外網站並非「法外之地」,當局照樣有方法和有決心應對。高瑜、向南夫以及香港出版商姚文田的案件,均是在境內下重手解決。
明報記者
警察和便衣在溫克堅與友人飯局期間突然闖入,將所有人帶走。圖中可見警員喝止在場人士拍照。(網上圖片)
經濟學者與友聚餐突遭帶走
【明報專訊】內地當局繼續打壓異見人士,浙江杭州經濟學者溫克堅昨日與朋友聚餐時,突然有20多名警察和便衣闖入,以「尋釁滋事」罪名口頭傳喚溫克堅,將全部人帶回派出所問話。其餘好友遭問話約1小時後獲釋,惟溫克堅至昨晚截稿時仍被羈押。
逾20警闖入 稱犯「尋釁滋事」
昨晚參與聚餐的包括多名活躍在互聯網上的異見人士,除溫克堅外,還有作家莫之許、維權人士華春輝和王譯夫婦、政治學者劉軍寧、傳媒人殷雨生等。有份參與的網友王五四對本報說,一共有11人,原本只是招待外地朋友,約在杭州龍井路一處飯店,進入前已經看到有警車泊在店外,還見到平時負責監管他的國保(公安屬下的國內安全保衛支隊)。王五四說,飯局開始10分鐘後,有20多名警察和便衣突然闖入,聲稱「接到群眾舉報,你們這裏有嫌疑犯」,要求所有人出示證件。在場有人出示證件,有人拒絕,最後警方將所有人帶到不同派出所問話。
王五四透露,問話大約1小時,主要是問和誰吃飯、談到什麼議題等,警方在問話中並沒有提及杭州近日因垃圾焚化爐而起的示威事件。問話後,其餘人全數獲釋,但溫克堅仍然失去聯絡。王認為,國保很可能是針對溫而來,「今天下午國保就已經打電話警告他,叫他不要參加這次吃飯,現在是以尋釁滋事罪名對他口頭傳喚。」
溫克堅時常在網誌撰寫經濟類時評,但與當局意見不和。王五四說,溫近年漸趨強硬,當局對他不滿已久。
明報記者
洩密罪拘高瑜 針對胡耀邦家人 (《蘋果日報》,14/05/2014)
高瑜
高瑜被當局以「洩密罪」刑拘,備受外界質疑。近日京城傳出消息指,當局意在警告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後人為代表的黨內開明派,並暗示高瑜對外洩露的機密文件,可能來自胡耀邦後人。
弟指高瑜家被翻亂
京城毛左大本營「烏有之鄉」的官方微博@烏有日刊昨透露,高瑜是「胡耀邦史料訊息網」的兼職記者,與胡的後人來往頻繁,高因此儼然中共體制內自由派的傳聲筒,「很多官二代內部聚會的談話,經高口傳出,外界才對宮牆之內的秘事窺見一斑」。2013年《炎黃春秋》新春聯誼會上,胡的兒子胡德華那份曾在海外引起轟動的發言,就是由高整理對外發佈的。後來胡德華曾透露,此稿「為高瑜所整理」,可見胡與高關係非同一般。胡德華那次發言,透露了中共太子黨內鬥詳情。
此外,有高瑜的朋友昨在網上透露,高瑜的弟弟接到派出所通知,讓他去拿姊姊家的鑰匙。他從姊姊家中發現「家裏被翻得亂七八糟,連櫃門都掉了」。派出所要高瑜弟列出家中貴重物品。友人透露高和兒子同時被捕。
《蘋果》記者
北京拘博訊記者 打壓境外網站 (《蘋果日報》,14/05/2014)
向南夫(中)早年與北京維權人士張存柱(左)及葉國柱共餐。美聯社
中共濫捕異見人士和外媒記者的同時,還把矛頭指向境外網站。官媒昨報道,北京公安近日拘捕總部在美國的博訊網的一名主要供稿人,當局指他多年來發佈假消息。博訊網回應指中共是造謠污衊,報復該網揭露中共的內幕。
官媒指,62歲的向南夫是博訊網在北京的主要撰稿人、「金牌記者」,他曾在博訊發佈文章1,000餘篇,還收取該網的稿酬,指其所編寫多篇文章在海內外廣泛傳播,後被指是假消息等。報道還公開向被捕照片(圖),並罕有地點明博訊網主「韋X」的名字。
罕有高調張揚事件
博訊網發聲明強烈抗議中共抓捕博訊記者。博訊指近期大量異見人士被捕,顯示人權急劇惡化;當局拘捕博訊記者,因博訊多年來揭露不少中共高層腐敗,記錄官員的惡行,「任何博訊記者、義工所受不公待遇及酷刑都將記錄在案,這些惡警官員和他們的子女,將受到清算」。
博訊網自2000年建立以來,被中共視為海外「反動網站」。有分析指,過去10多年中共多用網絡攻擊等對付海外網站,拘捕這些「反動網站」的供稿者亦很少張揚,此次如此高調,背後或有原因。有網民稱:「博訊網這下發達了,大陸所有媒體都在免費為其打廣告,網主韋石要感謝習近平才是!」
新華網/博訊網
疑涉浦志強案《南早》前記者被捕 (《蘋果日報》,14/05/2014)
曾任職《南華早報》記者的吳薇。
浦志強等人參加六四研討會後被捕。
中共打壓異見不擇手段,繼北京獨立記者高瑜被「洩密罪」刑拘後,本港《南華早報》前駐京女記者吳薇及日本經濟社北京分社一名記者昨證實分別被捕;傳或與前不久因聚會悼六四被刑拘的律師浦志強有關,因他們經常採訪浦,不排除當局想從記者處找浦的罪名。昨日又有多名異見人士被以「尋釁滋事罪」拘捕。網民驚嘆「已進入白色恐怖時代」!
「吳薇被刑拘我們知道,但跟浦志強案有無關係不好揣測。法律講事實。」浦志強的辯護律師、內地法律界泰斗張思之昨回應《蘋果》查詢時稱,浦與各方記者相熟不足為奇,吳曾是外媒駐京記者。至於她的案跟浦案是否有關、當局是否要通過記者找罪名治浦,「這個我不作揣測。但我(對浦案)感到不容樂觀」。
吳薇被刑拘昨由內地網民在微博透露,後被網絡名人「北風」(溫雲超)在Twitter轉發,溫稱「或與浦志強一事相關,但吳薇家人不希望公佈這件事,為尊重家人意願不做報道」。目前不知吳被刑拘罪名。《南華早報》北京站吳的昔日同事拒回應事件。去年與吳共同署名出版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系教授展江,對吳被刑拘感到意外,稱他印象中吳「是一個很陽光、懂法且按法律從事報道的記者」。
料當局從記者處找浦罪名
30多歲的吳薇是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英文學士,北京大學新聞學碩士,曾任《南華早報》駐京記者多年,專事中國新聞報道,後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她約於前年離任,現從事新媒體及NGO工作。任記者期間,她長期關注報道內地異見人士活動,及民間維權事件,包括公盟許志永事件等;浦志強被捕後,她還在網上出聲挺浦,呼籲關注。
此外,內地律師張慶方昨在微博透露,日本經濟新聞社駐北京一位常採訪浦志強的記者,昨早被北京國安帶走。張認為事件與浦案有關,「看來,對老浦的偵查不限於紀念六四那個會」。張認為若該記者真有日本情報背景,當局可按「間諜罪」處理浦,「到時候直接不開庭」。記者昨致電張慶方,他表示不想再談此事。但本報了解,日經社被拘者非日本記者,而是一位中國助理。
近期中共不斷打擊境外間諜和洩密活動,不但以洩密罪刑拘高瑜,還把汕頭一名軍迷網民為網站購軍事書籍當作破獲「境外間諜組織」,大事宣傳。輿論擔心中共除尋釁滋事這招,還用洩密或出賣情報等來治罪浦志強等人。
此外,昨午內地異見學者溫克堅、王五四、劉軍寧、莫之許、華春輝夫婦及莊道鶴,也被公安以尋釁滋事帶走。43歲的溫曾任海外刊物、網站特約撰稿,發表過大量批評中共時政的文章。
《蘋果》記者/Twitter
六四25周年前被捕記者
13/05
‧本港《南華早報》前資深駐京女記者、現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吳薇,證實被刑拘;日本經濟新聞一名中國助理被帶走,疑因他多次與浦志強等六四異見人士接觸
02/05
‧博訊網北京特約記者向南夫,被以「尋釁滋事罪」刑拘,當局指他在博訊發佈大量不實消息,但昨才對外公佈
24/04
‧北京獨立記者、六四異見學者高瑜,被以涉嫌為境外網站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遭刑拘
立會工務小組閉門開會涉違規 主席盧偉國擅決定 逐公眾記者 (《明報》,14/05/2014)
立法會昨日開會審議「一堆一爐」撥款,10多名將軍澳居民到場旁聽,其間有居民不斷喧嘩,批評政府假諮詢,主席盧偉國多番勸喻無效,要求保安將喧嘩的市民「帶離會場」,更觸發閉門開會爭議。(李澤彤攝)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前排中)及多名將軍澳居民被拒進入會議廳,於門外靜坐抗議,直至會議結束,其間大批保安員守着會議室大門。(李澤彤攝)
對於會議一度閉門15分鐘,不准傳媒及公眾進入,立法會工務小組主席盧偉國(中)解釋,根據立法會行管會規定,有權不准因喧鬧而被驅趕的公眾再進入會議室。(李澤彤攝)
【明報專訊】立法會工務小組就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和興建焚化爐撥款(簡稱一堆一爐)昨第三度開會,其間有多名將軍澳居民在公眾席喧嘩,小組主席盧偉國一度停會,復會後以保安理由關閉公眾席,拒絕公眾及傳媒進場,歷時15分鐘,其決定前未徵得其他委員同意。在民建聯葉國謙和人民力量陳偉業反對下,公眾席才重開。監察組織批評立法會閉門開會極罕見,質疑是剝奪公眾監察權,要求立法會澄清是否違反議事規則。
秘書處:網上直播非閉門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工務小組以往從未因公眾滋擾而令會議中止,委員會主席徵得委員同意後可選擇不讓公眾和傳媒出席,但他無評論盧偉國自行決定閉門是否違反議事規則。立法會秘書處回應,會議期間雖關閉公眾席,但場外顯示屏仍直播會議,市民亦可上網觀看,不算閉門。昨日公眾在會議喧嘩一事已交警方跟進。
審一堆一爐 居民喧嘩叫停
立法會工務小組昨早9時續會審議一堆一壚,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偕10多名將軍澳居民旁聽,其間居民不斷喧嘩批評政府假諮詢,主席盧偉國多番勸喻但沒改善,遭議員批評未有嚴格執法,盧遂要求保安員將喧嘩市民「帶離會場」,並暫停會議。
不過,該批旁聽者拒絕離開公眾席,並繼續呼叫。到9時45分復會,盧偉國表示再押後會議,並移師另一會議室開會。會議約於10時半重開,卻突改以閉門進行,將軍澳居民及傳媒被拒諸門外,其間方國珊跪地要求進入被拒,又有居民企圖衝入會議室,遭保安阻止。
委員反對 15分鐘後重開門
盧偉國復會後解釋是根據行管會規定,有權不准因喧鬧而被驅趕的公眾再入會議室。他說,保安因應情况暫時關閉會議室大門,如容許曾經喧嘩的公眾進入,到時要求他們離開會更困難,認為做法恰當。
不過,陳偉業即場反對,指主席關閉公眾席值得商榷。民建聯葉國謙也反對,指應讓無喧囂的公眾和傳媒入場,盧偉國終在閉門15分鐘後宣布重開公眾席。工務小組昨審議4小時後待續,仍未完成。
組織批罕見 質疑削旁聽權
方國珊說,復會後保安員曾表示只會拒絕一名曾經喧嘩的女士進場,但數分鐘後又稱所有居民都不能入內旁聽。她指立法會剝削市民旁聽權,是「民主倒退」。
「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發言人許煒斌表示,立法會公開會議讓市民監察議會運作,是民主表現,批評盧偉國做法不恰當,認為立法會即使有權關閉公眾席,亦不應輕易運用權力。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前排中)及多名將軍澳居民被拒進入會議廳,於門外靜坐抗議,直至會議結束,其間大批保安員守着會議室大門。(李澤彤攝)
對於會議一度閉門15分鐘,不准傳媒及公眾進入,立法會工務小組主席盧偉國(中)解釋,根據立法會行管會規定,有權不准因喧鬧而被驅趕的公眾再進入會議室。(李澤彤攝)
【明報專訊】立法會工務小組就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和興建焚化爐撥款(簡稱一堆一爐)昨第三度開會,其間有多名將軍澳居民在公眾席喧嘩,小組主席盧偉國一度停會,復會後以保安理由關閉公眾席,拒絕公眾及傳媒進場,歷時15分鐘,其決定前未徵得其他委員同意。在民建聯葉國謙和人民力量陳偉業反對下,公眾席才重開。監察組織批評立法會閉門開會極罕見,質疑是剝奪公眾監察權,要求立法會澄清是否違反議事規則。
秘書處:網上直播非閉門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工務小組以往從未因公眾滋擾而令會議中止,委員會主席徵得委員同意後可選擇不讓公眾和傳媒出席,但他無評論盧偉國自行決定閉門是否違反議事規則。立法會秘書處回應,會議期間雖關閉公眾席,但場外顯示屏仍直播會議,市民亦可上網觀看,不算閉門。昨日公眾在會議喧嘩一事已交警方跟進。
審一堆一爐 居民喧嘩叫停
立法會工務小組昨早9時續會審議一堆一壚,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偕10多名將軍澳居民旁聽,其間居民不斷喧嘩批評政府假諮詢,主席盧偉國多番勸喻但沒改善,遭議員批評未有嚴格執法,盧遂要求保安員將喧嘩市民「帶離會場」,並暫停會議。
不過,該批旁聽者拒絕離開公眾席,並繼續呼叫。到9時45分復會,盧偉國表示再押後會議,並移師另一會議室開會。會議約於10時半重開,卻突改以閉門進行,將軍澳居民及傳媒被拒諸門外,其間方國珊跪地要求進入被拒,又有居民企圖衝入會議室,遭保安阻止。
委員反對 15分鐘後重開門
盧偉國復會後解釋是根據行管會規定,有權不准因喧鬧而被驅趕的公眾再入會議室。他說,保安因應情况暫時關閉會議室大門,如容許曾經喧嘩的公眾進入,到時要求他們離開會更困難,認為做法恰當。
不過,陳偉業即場反對,指主席關閉公眾席值得商榷。民建聯葉國謙也反對,指應讓無喧囂的公眾和傳媒入場,盧偉國終在閉門15分鐘後宣布重開公眾席。工務小組昨審議4小時後待續,仍未完成。
組織批罕見 質疑削旁聽權
方國珊說,復會後保安員曾表示只會拒絕一名曾經喧嘩的女士進場,但數分鐘後又稱所有居民都不能入內旁聽。她指立法會剝削市民旁聽權,是「民主倒退」。
「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發言人許煒斌表示,立法會公開會議讓市民監察議會運作,是民主表現,批評盧偉國做法不恰當,認為立法會即使有權關閉公眾席,亦不應輕易運用權力。
工務小組審議一堆一爐撥款遇叫囂 盧偉國越權禁公眾立會旁聽 (《蘋果日報》,14/05/2014)
盧偉國
【本報訊】立法會工務小組昨日審議「一堆一爐」撥款,主席盧偉國涉嫌越權破天荒一度禁止記者和所有市民進入會議室。他強調引用《行政管理委員會條例》,有權不准因喧鬧被驅趕的公眾再入會議室,又稱擔心記者安全才禁止進入。但行管會成員何秀蘭指除非屬閉門會議,否則記者有權旁聽,而主席亦只可驅逐違反規則的市民,質疑主席開極壞先例。
記者:潘柏林 麥志榮
工務小組昨第三度審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和興建石鼓洲焚化爐計劃,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提出的修訂逐一被建制派否決,旁聽的西貢區議員方國珊連同一批將軍澳居民不滿叫囂,主席盧偉國宣佈休會5分鐘並請保安將喧嘩人士帶離場,保安與居民擾攘近20分鐘仍未解決,盧偉國決定轉往3號會議室開會。
會議重新開始後,盧偉國禁止所有記者和公眾人士入場,「我就建議今日餘下會議只以網上廣播形式公開,公眾席暫不開放」。各黨派反對其決定,范國威指閉門令公眾無法監察議會,工黨張超雄亦指傳媒進場是立法會的傳統;僅民建聯陳鑑林完全支持盧偉國決定,盧偉國逼於壓力,10多分鐘後撤回建議。
辯稱為記者安全着想
盧偉國強調根據秘書處意見和行管會條例,聲稱閉門是為記者着想,「其實我當時為記者朋友安全擔心,我見到你哋同事為咗攞鏡頭擒高」。記協副主席任美貞代傳媒「多謝」盧偉國關心,「佢應該相信新聞記者有能力評估自身安全,唔需要到一位立法會議員替大家評估同決定」。她認為除非涉及敏感和機密資料,否則不能隨便閉門。
秘書處稱根據《在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室出席會議或在公眾席旁聽會議的公眾人士須知》,任何人士在公眾席一再叫口號,或作不檢行為,被帶離公眾席後,可被拒絕在同一次會議再進入公眾席。秘書處並未回應記者有否作出不檢行為,僅稱會議受旁聽人士滋擾,該批人士聚集會議室外,需一度暫停開放公眾及記者席。
何秀蘭指,這是首次有主席禁止記者進入議事廳。她指驅逐令應僅限鬧事的人,守規則市民仍可入內旁聽。立法會總保安主任起初仍批准大部份市民再進入公眾席,但兩分鐘後改稱市民涉及擾亂議會不准進入。最終無市民能進入議事廳,會議亦因拉布押後至下周三續會。
立法會主席兼行管會主席曾鈺成指,一般委員會會議應公開讓公眾參加,主席諮詢委員意見後可決定閉門。他認為公眾人士滋擾至會議無法進行,屬前所未見,將檢討更有效處理方法。
李卓人 資料圖片
閉門須全體委員決定
【本報訊】根據《立法會議事規則》,財務委會會議原則上須公開舉行,公眾及新聞界可以入內旁聽。主席只有權驅趕行為不檢的人士離場。有議事規則委員會成員批評,財委會工務小組主席盧偉國將所有公眾人士及記者不分青紅皂白全部拒於門外,一度將會議變成閉門舉行,肯定屬於錯誤決定。
主席無權趕走公眾
根據《立法會議事規則》第71(7)條規定,財務委員會會議須公開擧行,但主席按照委員會的任何決定命令不公開舉行者除外。換言之,主席個人無權下令會議不公開,閉門必須全體委員會決定。《立法會議事規則》86及87規定,新聞界及公眾人士得准進入立法會旁聽立法會的會議,立法會秘書須確保該等規則得以遵從。而會議主席可命令將任何行為不檢或看來相當可能有不檢行為的新聞界或公眾人士驅離會場。第88條規則又指出,議員可隨時無經預告而動議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場,會議主席須即時處理議案。主席亦可隨時命令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場,並命令將會議廳各門關閉。
立法會議事規則委員會成員李卓人認為,規則的精神是會議應公開舉行,讓公眾可監察,每當有人滋擾會議程序時,主席可將滋事分子驅離會場,但主席無權一發生滋擾事件,就將所有公眾及記者,無論有否做過滋擾行為都全部趕走,將會議變成閉門舉行,盧偉國的決定肯定錯誤。
意記者做卧底破洗黑錢 (《明報》,14/05/2014)
【明報專訊】意大利電視台記者懷疑斯洛伐克籍商人欲來港洗黑錢,遂以身犯險當「卧底」與他接觸。斯籍商人涉指示記者來港成立空殼公司及開設戶口,事後付5000歐元(約5.3萬港元)酬勞。記者暗中將二人會面過程拍下,交予本港警方。斯籍商人被控煽惑他人清洗黑錢,昨於區院受審。
被指示來港開空殼公司
被告Juraj Jariabka(35歲)被指於去年5月10日至6月14日,在香港煽惑意大利記者Antonio Aldo Papaleo清洗黑錢。控方開案陳辭指出,Papaleo去年5月收到消息,指被告正物色人選替他管理本港資產,懷疑他從事洗黑錢活動,遂主動「放蛇」與被告接觸,雙方其後於斯洛伐克會面。
其間被告要求Papaleo在香港成立空殼公司及開設戶口,被告將負責注入資金,事成後將提供5000歐元酬勞,他又承認有關金錢涉及非法活動。Papaleo佯稱答應,並偷偷攝下會面過程及向斯洛伐克警方報案,惟對方表示未能受理,他只好改往香港報警。同年6月14日,被告抵港處理成立公司及開戶口事宜,同日被捕。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DCCC54/14】
被指示來港開空殼公司
被告Juraj Jariabka(35歲)被指於去年5月10日至6月14日,在香港煽惑意大利記者Antonio Aldo Papaleo清洗黑錢。控方開案陳辭指出,Papaleo去年5月收到消息,指被告正物色人選替他管理本港資產,懷疑他從事洗黑錢活動,遂主動「放蛇」與被告接觸,雙方其後於斯洛伐克會面。
其間被告要求Papaleo在香港成立空殼公司及開設戶口,被告將負責注入資金,事成後將提供5000歐元酬勞,他又承認有關金錢涉及非法活動。Papaleo佯稱答應,並偷偷攝下會面過程及向斯洛伐克警方報案,惟對方表示未能受理,他只好改往香港報警。同年6月14日,被告抵港處理成立公司及開戶口事宜,同日被捕。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DCCC54/14】
意記者來港放蛇 揭國際洗錢疑案在港報警 (《蘋果日報》,14/05/2014)
涉案斯洛伐克商人昨否認控罪受審。李啓發攝
【本報訊】居於斯洛伐克的意大利籍電視台男記者,因懷疑當地一名商人涉及洗黑錢活動,為報道事件,不但放蛇接洽,更決定來港「參與」勾當,假裝幫手開公司及銀行戶口以從事非法活動,其間以針孔攝錄機五度偷拍會面情況,惟當地警方指無法對商人採取任何行動,遂向本港警方報案。涉案斯洛伐克商人昨否認煽惑洗黑錢罪受審。
記者:李啓發
控方在區域法院指,去年5月10日,身在斯洛伐克的意籍記者Papaleo Antonio Aldo(43歲)即本案事主接獲線人通知,指被告Juraj Jariabka(35歲)正找人協助在本港處理金融事務,因為懷疑被告涉及洗黑錢活動,事主同日便透過線人聯絡被告,並跟他見面。
斯國商人入境被捕受審
被告首次會面便要求事主協助他在本港開境外公司及銀行戶口,之後須將戶口控制權交給他,而事主在事成後可獲5,000歐元(約5.3萬港元)酬勞。被告表明不希望由斯洛伐克或捷克人協助,事主的意大利籍身份十分適合。被告雖沒透露資金來源,但稱新公司將涉及非法活動,事主假裝同意協助被告。
被告之後給事主前往本港的機票,及500歐元作為他在本港開支。二人於5月14日分別抵達本港,於翌日見面。被告指示事主如何開設兩間公司,又教他若被問到新公司的性質等資料時該如何回應。
5月16日,被告帶事主到渣打銀行分行為兩間新公司開戶,事主獲告知,選渣打而不選滙豐銀行的原因,包括因滙豐有針對洗黑錢做法。事主不欲犯法,獨自走入銀行但並沒提交資料開戶,之後向被告訛稱銀行需要更多文件。
被告後來指示事主到另外兩間銀行開戶,事主訛稱已提交文件,正等候回覆,故二人先返回斯洛伐克。事主返國後向當地警方求助但不果,遂向本港警方報案,並將早前五次與被告的會面錄影交給警方。至6月14日,被告抵港時被捕。
案件編號:DCCC54/14
六四前夕「再有媒體從業者被當局刑拘」 (「BBC」,14/05/2014)
據香港媒體報道,在「六四」事件25週年來臨之際,中國官方強力維穩,打壓異見人士,再有媒體從業者被當局刑拘。
多家港媒稱,曾在香港《南華早報》駐京記者站任職的吳薇近日與外界失去聯繫,消息稱她已被北京當局刑拘。
《星島日報》說,消息人士稱吳薇已被北京警方帶走並刑拘,懷疑事件與著名維權律師浦志強被捕一事有關。
《蘋果日報》表示,吳薇被拘一事昨日由中國內地網民在微博透露,後被網絡名人「北風」(即溫雲超)在社交網站「推特」轉發。「北風」稱,事件「或與浦志強一事相關,但吳薇家人不希望公開這件事,為尊重家人意願不做報道」。
報道說,浦志強的律師張思之在回應有關查詢時表示,他們知道吳薇被拘之事,「但跟浦志強案有無關係不好揣測」。該報還稱,目前不知吳薇被刑拘的罪名。《南華早報》北京站吳薇的昔日同事拒絕回應事件。
據報道,吳薇是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英文學士,北京大學新聞學碩士,曾在香港英文《南華早報》駐京記者站任職。任職期間她曾參訪過維權律師浦志強。
5月3日,浦志強等十幾名律師和學者在北京參加了一個關於「六四」事件的紀念研討會。事後,至少有九名參與者遭到警方傳喚,浦志強等五人被當局以「尋釁滋事」罪刑拘。
在浦志強被捕後,長期關注內地異見人士活動和維權事件的吳薇,多次在微博上發聲「挺浦」,呼籲外界關注並要求當局放人。
吳薇曾在2006年獲得由國際特赦香港分部、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和香港記者協會聯合頒發的人權新聞獎優異獎。
「強力維穩」
吳薇被刑拘的消息傳來之際,「六四」事件25週年即將到來。近日,中國資深媒體人高瑜和為美國博訊網站提供信息的「報料者」向南夫先後被中共當局抓捕,並分別在央視公開亮相「認罪」。
高瑜被中國當局以涉嫌為境外網站非法洩露國家秘密罪遭刑拘;向南夫被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拘,當局指他在境外網站博訊發佈大量不實消息。
《星島日報》說,「六四」25週年前夕「官方強力維穩,風聲鶴唳」。該報還報道說在杭州,溫克堅,劉軍寧等媒體人、學者和維權律師周二晚也在聚餐時被警方帶走,情況未明。
《明報》同樣報道了有關消息,稱溫克堅等全部聚餐者被20多名警察和便衣帶走問話,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名口頭傳喚溫克堅。其餘人士在遭問話後獲釋,但溫克堅在周二晚截稿時仍被羈押。
國際特赦組織星期三(5月14日)公布了「六四」事件25週年前夕被中共當局刑拘、逮捕、羈押、問話和軟禁的異見人士名單,顯示中共當局加強了對「六四」異見人士的打壓。
該名單顯示,維權律師浦志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網絡作家劉荻、學者徐有漁、作家胡石根等人在5月份以「尋釁滋事」罪被警方刑拘,資深記者高瑜被涉嫌「洩露國家秘密」罪被刑拘。
與此同時,前六四學運領袖徐光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罪名在5月9日被正式逮捕。曾當過兵並常以「六四」題材創作的畫家陳光5月7日被北京警方帶走,目前仍被關押,暫時不知罪名。
國際特赦說,中共鎮壓「六四」的事件在官方仍是討論禁區。當局不准公開討論六四事件,民眾紀念、討論或尋求六四真相的努力至今受到當局的強力打壓。
(撰稿:蕭爾 責編:李莉)
多家港媒稱,曾在香港《南華早報》駐京記者站任職的吳薇近日與外界失去聯繫,消息稱她已被北京當局刑拘。
《星島日報》說,消息人士稱吳薇已被北京警方帶走並刑拘,懷疑事件與著名維權律師浦志強被捕一事有關。
《蘋果日報》表示,吳薇被拘一事昨日由中國內地網民在微博透露,後被網絡名人「北風」(即溫雲超)在社交網站「推特」轉發。「北風」稱,事件「或與浦志強一事相關,但吳薇家人不希望公開這件事,為尊重家人意願不做報道」。
報道說,浦志強的律師張思之在回應有關查詢時表示,他們知道吳薇被拘之事,「但跟浦志強案有無關係不好揣測」。該報還稱,目前不知吳薇被刑拘的罪名。《南華早報》北京站吳薇的昔日同事拒絕回應事件。
據報道,吳薇是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英文學士,北京大學新聞學碩士,曾在香港英文《南華早報》駐京記者站任職。任職期間她曾參訪過維權律師浦志強。
5月3日,浦志強等十幾名律師和學者在北京參加了一個關於「六四」事件的紀念研討會。事後,至少有九名參與者遭到警方傳喚,浦志強等五人被當局以「尋釁滋事」罪刑拘。
在浦志強被捕後,長期關注內地異見人士活動和維權事件的吳薇,多次在微博上發聲「挺浦」,呼籲外界關注並要求當局放人。
吳薇曾在2006年獲得由國際特赦香港分部、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和香港記者協會聯合頒發的人權新聞獎優異獎。
「強力維穩」
吳薇被刑拘的消息傳來之際,「六四」事件25週年即將到來。近日,中國資深媒體人高瑜和為美國博訊網站提供信息的「報料者」向南夫先後被中共當局抓捕,並分別在央視公開亮相「認罪」。
高瑜被中國當局以涉嫌為境外網站非法洩露國家秘密罪遭刑拘;向南夫被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拘,當局指他在境外網站博訊發佈大量不實消息。
《星島日報》說,「六四」25週年前夕「官方強力維穩,風聲鶴唳」。該報還報道說在杭州,溫克堅,劉軍寧等媒體人、學者和維權律師周二晚也在聚餐時被警方帶走,情況未明。
《明報》同樣報道了有關消息,稱溫克堅等全部聚餐者被20多名警察和便衣帶走問話,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名口頭傳喚溫克堅。其餘人士在遭問話後獲釋,但溫克堅在周二晚截稿時仍被羈押。
國際特赦組織星期三(5月14日)公布了「六四」事件25週年前夕被中共當局刑拘、逮捕、羈押、問話和軟禁的異見人士名單,顯示中共當局加強了對「六四」異見人士的打壓。
該名單顯示,維權律師浦志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網絡作家劉荻、學者徐有漁、作家胡石根等人在5月份以「尋釁滋事」罪被警方刑拘,資深記者高瑜被涉嫌「洩露國家秘密」罪被刑拘。
與此同時,前六四學運領袖徐光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罪名在5月9日被正式逮捕。曾當過兵並常以「六四」題材創作的畫家陳光5月7日被北京警方帶走,目前仍被關押,暫時不知罪名。
國際特赦說,中共鎮壓「六四」的事件在官方仍是討論禁區。當局不准公開討論六四事件,民眾紀念、討論或尋求六四真相的努力至今受到當局的強力打壓。
(撰稿:蕭爾 責編:李莉)
臺灣公民團體聲援高瑜等被捕“五君子” (「自由亞洲電台」,13/05/2014)
臺灣多個公民團體連同民進党立法委員在臺北舉行新聞發佈會,聲援中國記者高瑜以及在六四二十五周年前夕被捕的「五君子」。
參與這場新聞發佈會的除了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田秋堇和尤美女外,還包括「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臺北市律師公會」、「臺灣新聞記者協會」和學生運動組織代表。
「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說,就在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前夕,現年七十歲的中國資深記者高瑜竟遭到中共當局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機密」的罪名刑事拘留。此外維權律師浦志強等「五君子」也被北京公安當局以「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
楊憲巨集高聲批評,在中國人權情況如此敗壞的當下,馬英九政府卻仍然心心念念要與中國官方交流互訪。他說在這種情況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還需要訪問臺灣嗎?「如果中共當局不放人,張志軍也不用來了。」針對中國以「洩露國家機密」為理由拘捕高瑜,楊憲宏反問:「什麽是機密?共產黨不許人民講話的檔是『機密』?」 學生運動組織代表劉敬文則發出「預告」,臺灣許多學運組織成員已經對張志軍訪台「躍躍欲試」。如果張志軍真的來到臺灣,將會有一場特別的「歡迎儀式」。
田秋堇則批評,如果馬英九政府再對中國人權狀況默不作聲,臺灣遲早也要付出民主倒退的代價。兩岸交流愈來愈頻繁的時候,難道是要把臺灣民主自由的水準往下拉,去遷就中國嗎?過去臺灣總是希望和中國的交流可以讓中國的政府和人民感受到民主自由的可貴。但現在種種「不祥的徵兆」已經出現,所以公民必須站出來把話說清楚。
對於中國當局抓捕記者高瑜,臺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表達了立場。她說,如果中國新聞自由狀態遲遲不改善,臺灣記者在中國大陸採訪,同樣得不到新聞自由、採訪自由、報導自由和人身安全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沒有商談新聞機構常駐的可能,更沒有對此談判的必要。
中國中央電視臺日前播出了疑似高瑜「認罪」的談話視頻。同樣的操作手法,在維權人士薛蠻子和記者陳永洲案中也曾經出現。臺灣公共電視臺前任總經理馮賢賢批評維權人士一被抓起來時,立刻有中央電視臺的攝影記者配合,要求他們在攝影機前認罪。所以對中共政權而言,媒體是什麽?就是配合他們為虎作悵的打手。
臺灣知名律師顧立雄則總結強調,不管習近平或者前任的胡錦濤,在他們上臺之際,各界總是對他們有各種期待。但愈來愈多事實證明,這種期待只是鏡花水月。他說在沒有任何民主政體支撐的情況下,這些對上位者的期待,都只是虛幻一場。我們應該期待的是人民自己站出來爭取自己應有的政治權利。因為自己始終相信歷史不會終結於獨裁,而是終結于民主。
(記者:李潼 責編:申鏵)
參與這場新聞發佈會的除了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田秋堇和尤美女外,還包括「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臺北市律師公會」、「臺灣新聞記者協會」和學生運動組織代表。
「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說,就在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前夕,現年七十歲的中國資深記者高瑜竟遭到中共當局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機密」的罪名刑事拘留。此外維權律師浦志強等「五君子」也被北京公安當局以「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
楊憲巨集高聲批評,在中國人權情況如此敗壞的當下,馬英九政府卻仍然心心念念要與中國官方交流互訪。他說在這種情況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還需要訪問臺灣嗎?「如果中共當局不放人,張志軍也不用來了。」針對中國以「洩露國家機密」為理由拘捕高瑜,楊憲宏反問:「什麽是機密?共產黨不許人民講話的檔是『機密』?」 學生運動組織代表劉敬文則發出「預告」,臺灣許多學運組織成員已經對張志軍訪台「躍躍欲試」。如果張志軍真的來到臺灣,將會有一場特別的「歡迎儀式」。
田秋堇則批評,如果馬英九政府再對中國人權狀況默不作聲,臺灣遲早也要付出民主倒退的代價。兩岸交流愈來愈頻繁的時候,難道是要把臺灣民主自由的水準往下拉,去遷就中國嗎?過去臺灣總是希望和中國的交流可以讓中國的政府和人民感受到民主自由的可貴。但現在種種「不祥的徵兆」已經出現,所以公民必須站出來把話說清楚。
對於中國當局抓捕記者高瑜,臺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表達了立場。她說,如果中國新聞自由狀態遲遲不改善,臺灣記者在中國大陸採訪,同樣得不到新聞自由、採訪自由、報導自由和人身安全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沒有商談新聞機構常駐的可能,更沒有對此談判的必要。
中國中央電視臺日前播出了疑似高瑜「認罪」的談話視頻。同樣的操作手法,在維權人士薛蠻子和記者陳永洲案中也曾經出現。臺灣公共電視臺前任總經理馮賢賢批評維權人士一被抓起來時,立刻有中央電視臺的攝影記者配合,要求他們在攝影機前認罪。所以對中共政權而言,媒體是什麽?就是配合他們為虎作悵的打手。
臺灣知名律師顧立雄則總結強調,不管習近平或者前任的胡錦濤,在他們上臺之際,各界總是對他們有各種期待。但愈來愈多事實證明,這種期待只是鏡花水月。他說在沒有任何民主政體支撐的情況下,這些對上位者的期待,都只是虛幻一場。我們應該期待的是人民自己站出來爭取自己應有的政治權利。因為自己始終相信歷史不會終結於獨裁,而是終結于民主。
(記者:李潼 責編:申鏵)
博訊聲明回應撰稿人向南夫被刑拘 國際筆會公開信要求釋放高瑜 (「自由亞洲電台」,13/05/2014)
海外中文博訊網的北京撰稿人向南夫被警方刑事拘留,官方通報稱他受指示發佈虛假資訊,嚴重詆毀國家形象。博訊發表聲明予以反駁。此外,國際筆會致信中國國家領導人,要求釋放媒體人高瑜。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週二報導稱,北京公安對海外博訊網撰稿人向南夫因涉嫌“尋釁滋事”而刑事拘留,稱其長期受境外網站負責人指使,大肆編造傳播虛假不實資訊在境外網站發佈,換取境外支付的高額美金“稿酬”,瘋狂斂財騙色,嚴重混淆視聽,誤導線民和公眾,嚴重詆毀國家形象。相關報導週二上午也出現在中央電視臺(CCTV)的新聞節目中,報導稱向南夫對違法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也對其違法犯罪行為給相關當事人和國家形象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深感懺悔,願意認罪服法,希望政府能寬大處理,給自己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北京公安向官媒提供的資料稱,向南夫,男,62歲,網名飛翔,北京市人,初中文化程度,無業,有多次違法犯罪記錄,曾先後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警方指,涉嫌造謠抹黑國家形象的報導有 “中國政府活摘人體器官、活埋人,大批群眾到聯合國駐華機構外抗議”、“千余員警暴力征地,五月孕婦被當場打死”、“上訪人員被打暈死,光天化日遭棄街頭”等。
博訊聲明反擊 指官媒抹黑
博訊網週二上午就向南夫被刑拘一事及官媒的報導發表聲明,對於官媒指控的失實報導,博訊稱並沒有報導過“活摘人體器官、活埋人”的消息,也沒有支付高額的稿費,因資源有限,都靠義工進行發稿,不存在“高昂”一說。
博訊創辦人韋石週二向本台表示,打壓海外媒體無法遏制資訊流通:這種打壓,這種做法讓大家對中國的前途不太樂觀。政治上越來越緊。這種打壓不是依法的,都是叫你公開認罪。他抓捕向南夫說的幾個(捏造新聞的)例子,我們都把新聞擺出來,那幾條新聞找出來都是有圖有真相。總體來說,現在資訊那麼發達,打壓一個媒體是沒有用的,只要網際網路還存在,他就不可能達到目的。
博訊網的消息稱向南夫因為父親是右派的原因而被打壓,此前多次被捕都與政治相關。他自2010年6月,3次被抓,員警搜家、查電腦數次。
博訊的聲明還稱“向南夫患有嚴重的肺病,要求北京有關方面對其妥善提供包括醫藥醫療等必要的人道措施;如向南夫先生在關押期間產生任何身體傷害,有關當局將擔負不可推卸的責任。”
推特線民鬼道在推特表示,向南夫在北京南站(訪民聚集地)的訪民圈人緣非常好,而且被大量的訪民所認識。尤其是一些長期在京的老上訪戶,他們是訪民群體的中堅和資訊源。這次抓向先生估計是怕六四訪民組織鬧事。
在北京與向南夫從事相同性質工作的黃先生告訴本台記者:像博訊,不受黨控制的媒體,他們就要去壓制,懲罰他們的工作人員。向南夫長期給博訊供稿,性質比六四天網被捕的幾個人嚴重點。總體上他的報導是屬實的,可能有一些數字不嚴謹,但是這個構不成造謠。
高瑜被抄家 國際筆會致信習近平
早前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被刑事拘留的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近日她的家人透過其友人告知外界,她的住處被員警翻個底朝天。
就高瑜被捕,國際筆會女作家委員會副會長露西娜•卡特曼(Lucina Kathmann)致信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信中表示,批評本來就是她作為記者的權利和責任。她在央視坦白懺悔,侵犯了她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卡特曼呼籲立即釋放高瑜女士。
(特約記者:心語 責編:林迪/吳晶)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週二報導稱,北京公安對海外博訊網撰稿人向南夫因涉嫌“尋釁滋事”而刑事拘留,稱其長期受境外網站負責人指使,大肆編造傳播虛假不實資訊在境外網站發佈,換取境外支付的高額美金“稿酬”,瘋狂斂財騙色,嚴重混淆視聽,誤導線民和公眾,嚴重詆毀國家形象。相關報導週二上午也出現在中央電視臺(CCTV)的新聞節目中,報導稱向南夫對違法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也對其違法犯罪行為給相關當事人和國家形象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深感懺悔,願意認罪服法,希望政府能寬大處理,給自己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北京公安向官媒提供的資料稱,向南夫,男,62歲,網名飛翔,北京市人,初中文化程度,無業,有多次違法犯罪記錄,曾先後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警方指,涉嫌造謠抹黑國家形象的報導有 “中國政府活摘人體器官、活埋人,大批群眾到聯合國駐華機構外抗議”、“千余員警暴力征地,五月孕婦被當場打死”、“上訪人員被打暈死,光天化日遭棄街頭”等。
博訊聲明反擊 指官媒抹黑
博訊網週二上午就向南夫被刑拘一事及官媒的報導發表聲明,對於官媒指控的失實報導,博訊稱並沒有報導過“活摘人體器官、活埋人”的消息,也沒有支付高額的稿費,因資源有限,都靠義工進行發稿,不存在“高昂”一說。
博訊創辦人韋石週二向本台表示,打壓海外媒體無法遏制資訊流通:這種打壓,這種做法讓大家對中國的前途不太樂觀。政治上越來越緊。這種打壓不是依法的,都是叫你公開認罪。他抓捕向南夫說的幾個(捏造新聞的)例子,我們都把新聞擺出來,那幾條新聞找出來都是有圖有真相。總體來說,現在資訊那麼發達,打壓一個媒體是沒有用的,只要網際網路還存在,他就不可能達到目的。
博訊網的消息稱向南夫因為父親是右派的原因而被打壓,此前多次被捕都與政治相關。他自2010年6月,3次被抓,員警搜家、查電腦數次。
博訊的聲明還稱“向南夫患有嚴重的肺病,要求北京有關方面對其妥善提供包括醫藥醫療等必要的人道措施;如向南夫先生在關押期間產生任何身體傷害,有關當局將擔負不可推卸的責任。”
推特線民鬼道在推特表示,向南夫在北京南站(訪民聚集地)的訪民圈人緣非常好,而且被大量的訪民所認識。尤其是一些長期在京的老上訪戶,他們是訪民群體的中堅和資訊源。這次抓向先生估計是怕六四訪民組織鬧事。
在北京與向南夫從事相同性質工作的黃先生告訴本台記者:像博訊,不受黨控制的媒體,他們就要去壓制,懲罰他們的工作人員。向南夫長期給博訊供稿,性質比六四天網被捕的幾個人嚴重點。總體上他的報導是屬實的,可能有一些數字不嚴謹,但是這個構不成造謠。
高瑜被抄家 國際筆會致信習近平
早前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被刑事拘留的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近日她的家人透過其友人告知外界,她的住處被員警翻個底朝天。
就高瑜被捕,國際筆會女作家委員會副會長露西娜•卡特曼(Lucina Kathmann)致信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信中表示,批評本來就是她作為記者的權利和責任。她在央視坦白懺悔,侵犯了她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卡特曼呼籲立即釋放高瑜女士。
(特約記者:心語 責編:林迪/吳晶)
法國女記者在中非共和國遇害 (「美國之音」,14/05/2014)
一名26歲的法國攝影女記者在拍攝中非共和國流血衝突時遇害。
法國總統辦公室星期二説,法國維和部隊士兵在西部布瓦爾地區攔住一輛基督教反巴拉卡民兵駕駛的車輛時,在車裏發現了卡米耶·勒帕熱的屍體。
勒帕熱在上周發佈的最後一段推文中説,她正在跟隨與穆斯林塞雷卡民兵作戰的反巴拉克民兵一起行動。
在大多為穆斯林塞雷卡的民兵去年3月奪取政權後,前法國殖民地中非共和國陷入混亂。他們對該國主要的基督教人口的欺辱導致了一波波的報復襲擊浪潮,數千人被殺害。
法國和非洲部隊沒有能夠阻止中非共和國的教派暴力。
法國總統辦公室星期二説,法國維和部隊士兵在西部布瓦爾地區攔住一輛基督教反巴拉卡民兵駕駛的車輛時,在車裏發現了卡米耶·勒帕熱的屍體。
勒帕熱在上周發佈的最後一段推文中説,她正在跟隨與穆斯林塞雷卡民兵作戰的反巴拉克民兵一起行動。
在大多為穆斯林塞雷卡的民兵去年3月奪取政權後,前法國殖民地中非共和國陷入混亂。他們對該國主要的基督教人口的欺辱導致了一波波的報復襲擊浪潮,數千人被殺害。
法國和非洲部隊沒有能夠阻止中非共和國的教派暴力。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港視新聞拍「遺作」 記10年創新未完夢 (《明報》,13/05/2014)
隨着港視開台落空,港視新聞部在上月也宣告解散。由香港寬頻年代轉戰港視的新聞部八子包括總監李志堅(左二)、助理採主譚宇頌(左一),被裁後仍留守至今,製作關於新聞部過去10年的紀錄片,希望可將過往的創新意念展現人前。(錢瑋琪攝)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開台夢再落空,港視新聞部難逃解散命運,原本嘈雜忙碌的工作間轉眼變得空空如也,直播室猶如臨時貨倉。自香港寬頻走到港視的10年,新聞部總監李志堅口中的「細台」,一直敢於創新,既與本地漫畫家合作以「癲噹」報天氣,又請《狂舞派》主題曲作曲人為新聞大事回顧製配樂。然而,這些都無法入屋,新聞部最後八子只好為此製作紀錄片,道出10年經歷,展現未完的新聞夢。
港視主席王維基早在2012年出售香港寬頻業務,旗下新聞部則歸入香港電視,繼續為香港寬頻提供新聞,直至去年9月停播,新聞部轉為研發新報道方式。李志堅指出,當初新聞部有60人,開新台希望增至150多人,港視兩度裁員,留守至最後的新聞部八子亦全部被裁。
癲噹報天氣 《狂舞派》作曲人做配樂
回顧過去10年,新聞部一直希望加入創新元素,與本地漫畫家合作以「癲噹」報天氣,與作曲人戴偉合作,製作2011及12年大事回顧特輯的配樂,而戴偉憑《狂舞派》主題曲取得今年電影金像獎原創歌曲獎。李志堅說﹕「加入新元素的同時,亦希望發掘更多本地文化人。」新聞部曾嘗試不同報道方式,例如主播與互動的特效圖像解說等。
「這個小資本的新聞台到底做過什麼?是否真的什麼都沒有?」李志堅說,香港寬頻年代少人看,若可成為免費電視自然較廣泛,料可為現行報道方式帶來衝擊。
過去兩年,新聞部曾試以主題、微電影等方式,代替由記者主導的新聞大事回顧。奈何新聞部終告解散,昔日主播成新聞主角,沒機會製作2013年大事回顧,唯有改為拍攝屬於他們的紀錄自傳。紀錄片開首有This is my dream作配樂,反問了港視員工一句「到底是王維基有魔力,抑或員工壞咗腦?」,讀出旁白的是由畢業起加入新聞部達10年的助理採主譚宇頌。
盼戲院公映 院校巡迴播
譚笑言是王維基有魔力,「我們可以在有限資源下,嘗試任何東西」,但慨嘆「到底我們的製作,何時可讓全港人看到」。
他正與同事製作這部紀錄片,希望能將過去10年做過的、未面世的都展現人前,預料6至7月可完成,盼在戲院公映一至兩場,並在各校新聞系巡迴播出,延續敢想敢試的信念。
明報記者 錢瑋琪
港視新聞部自去年9月起,着手籌劃開台後的報道方式,其中嘗試以主播配合特別效果解說,如圖中講解意大利沉船「協和」號的打撈情况等。(受訪者提供)
新聞部曾跟本地漫畫家合作,以卡通人物「癲噹」報天氣,2012年賀年宣傳片中亦有登場。(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開台夢再落空,港視新聞部難逃解散命運,原本嘈雜忙碌的工作間轉眼變得空空如也,直播室猶如臨時貨倉。自香港寬頻走到港視的10年,新聞部總監李志堅口中的「細台」,一直敢於創新,既與本地漫畫家合作以「癲噹」報天氣,又請《狂舞派》主題曲作曲人為新聞大事回顧製配樂。然而,這些都無法入屋,新聞部最後八子只好為此製作紀錄片,道出10年經歷,展現未完的新聞夢。
港視主席王維基早在2012年出售香港寬頻業務,旗下新聞部則歸入香港電視,繼續為香港寬頻提供新聞,直至去年9月停播,新聞部轉為研發新報道方式。李志堅指出,當初新聞部有60人,開新台希望增至150多人,港視兩度裁員,留守至最後的新聞部八子亦全部被裁。
癲噹報天氣 《狂舞派》作曲人做配樂
回顧過去10年,新聞部一直希望加入創新元素,與本地漫畫家合作以「癲噹」報天氣,與作曲人戴偉合作,製作2011及12年大事回顧特輯的配樂,而戴偉憑《狂舞派》主題曲取得今年電影金像獎原創歌曲獎。李志堅說﹕「加入新元素的同時,亦希望發掘更多本地文化人。」新聞部曾嘗試不同報道方式,例如主播與互動的特效圖像解說等。
「這個小資本的新聞台到底做過什麼?是否真的什麼都沒有?」李志堅說,香港寬頻年代少人看,若可成為免費電視自然較廣泛,料可為現行報道方式帶來衝擊。
過去兩年,新聞部曾試以主題、微電影等方式,代替由記者主導的新聞大事回顧。奈何新聞部終告解散,昔日主播成新聞主角,沒機會製作2013年大事回顧,唯有改為拍攝屬於他們的紀錄自傳。紀錄片開首有This is my dream作配樂,反問了港視員工一句「到底是王維基有魔力,抑或員工壞咗腦?」,讀出旁白的是由畢業起加入新聞部達10年的助理採主譚宇頌。
盼戲院公映 院校巡迴播
譚笑言是王維基有魔力,「我們可以在有限資源下,嘗試任何東西」,但慨嘆「到底我們的製作,何時可讓全港人看到」。
他正與同事製作這部紀錄片,希望能將過去10年做過的、未面世的都展現人前,預料6至7月可完成,盼在戲院公映一至兩場,並在各校新聞系巡迴播出,延續敢想敢試的信念。
明報記者 錢瑋琪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