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善待記者就是善待公眾 (《京華時報》,03/06/2011)


記者的背後,站著公眾,善待記者就是善待公眾。這種善待,不是不再打人,不再說話,也不是變成“滅火隊”“說情者”,更不是用胡言亂語侮辱公眾智商,用花言巧語搪塞敷衍。這種善待,是要習慣於被公眾質詢、拷問、監督,習慣於滿足公眾資訊需求,更要學會與公眾始終站在一起。

記 者正常採訪,員警毆打記者,警方賠禮道歉,北京朝陽警方和京華時報的這點事估計就算過去了。然而,公職人員與媒體記者的“那些事”還遠未過去。這些年,記 者挨打的新聞不止一次,央視記者也曾被威脅,新華社記者也曾被跟蹤。在這個意義上,記者也是戰士,記者職業也是危險的職業,即非虛話。這些問題背後,遠不 是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一時衝動、犯糊塗的問題,歸根到底乃是如何面對記者的問題。

這是一個公眾知情權、監督權日益彰顯的時代,媒 體記者作為擔當這一重任的關鍵角色,不可或缺地出現在新聞現場,義不容辭地衝鋒在第一線,否則就是失職,就是缺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政府部門和 公職人員還遠未能適應這一時代大勢,還在傳統地被動式地面對。其結果就是每每鬧出荒唐笑話,把形象損毀,把顏面丟盡,卻還渾然不知,豈不令人扼腕?

應 當看到,用暴力的方式對待記者,讓記者流血、恐懼,雖然在今後若干年不會完全絕跡,但從趨勢上看,畢竟是會越來越少。與記者打交道,僅僅是告別暴力與野 蠻,還遠遠不夠。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只有順應時勢,提升與媒體記者打交道的能力,才能與自己的地位、身份、職業、角色、使命等等相匹配,才可能幹好自己的 事。

不能不承認,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也在汲取教訓,也在主動進步。但有的汲取有點走偏,有的進步還很有限。也許在今後,說出“你 是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臭不要臉”這樣話的官員不會再有了,但是三緘其口、答非所問的官員還是會令人生厭。也許,對突發事件視若無睹、對社會關注的 事情無動於衷的部門和官員會沒有了,但是不能提供有效資訊、關鍵資訊的回應還是會令公眾失望。

記者的背後,站著公眾,善待記者就 是善待公眾。這種善待,不是不再打人,不再說話,也不是變成“滅火隊”“說情者”,更不是用胡言亂語侮辱公眾智商,用花言巧語搪塞敷衍。這種善待,是要習 慣於被公眾質詢、拷問、監督,習慣於滿足公眾資訊需求,更要學會與公眾始終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公眾的對立面。基於這種站位的轉變,有問題就要直面,有錯 誤就應承認,有一就老老實實說一,除非國家機密,你知道多少就讓公眾知道多少。有了這種站位的轉變,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就會發現,媒體和記者並不是在挑 刺、找麻煩、讓自己難堪,相反還很可愛、可敬,最終會促進工作,推動進步。

在一定意義上說,媒體和記者是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的一 面鏡子,它們能及時照出自己的泥點和污垢,以便及時清洗乾淨;是一種鞭策,提醒自己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權、為民辦事,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待人 處事;更提醒自己不該伸的手不要伸,不該幹的事不要幹,不該犯的錯誤不要犯。唯其如此,面對記者才會輕鬆、坦然、陽光,才會發現用N個錯誤去掩蓋最初的錯 誤是多麼的累、多麼的愚蠢。

相關報導見昨天A16版今天A17版
   
本報特約評論員陳家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