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哈佛大學《尼曼報告》:聚焦中國媒體審查 (「自由亞洲電台」,10/02/2014)

美國哈佛大學的最新《尼曼報告》聚焦中國當局對媒體、尤其是社交網路的審查和控制。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當局的新聞檢查不但在國內不斷強化,其觸角還伸到了境外媒體。

法廣中文網日前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尼曼新聞基金會”發表的最新一期《尼曼報告》聚焦中共宣傳部門對媒體、尤其是社交網路的審查和控制。有十一位元中外記者在最新一期《尼曼報告》中,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國當局對媒體審查的方方面面。原“路透社”駐華記者慕亦仁發表題為《命令與控制》的文章,透露外媒記者在中國面臨的監視、騷擾和恐嚇,以及他本人的記者簽證申請被中國政府拒絕的經歷。《紐約時報》上海分站站長張大衛撰文《追蹤錢的線索》,介紹如何憑藉適用於美國的調查報導原則,在中國追蹤權貴的隱秘財富。

總部在紐約的中文政論網刊《北京之春》的主編胡平星期一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外媒駐中國記者遭當局打壓的情況一直存在,尤其是中國境內發生敏感事件時。去年年底美國“彭博通訊社”的所有駐華記者,以及部分《紐約時報》的駐華記者的在華採訪簽證被中國政府延遲續簽事件,足以表明中國當局對外國常駐北京記者的打壓在不斷升級。胡平說:

“這兩年境外曝光了中共上層貪腐的問題以及一些機密材料,所以當局格外緊張。就像曝光溫家寶、習近平家族的一些情況,他們就對‘彭博社’、《紐約時報》採取一些措施。近段時間由於中共內部問題很多,上層權利鬥爭很緊張,他們就又加強了對外媒記者的騷擾程度。”

胡平強調,據他觀察,中國的媒體審查制度已經延伸到海外。中國當局一方面在政治或經濟上施壓、要求部分大陸之外的中文媒體進行自我審查;另一方面還試圖和國外媒體接觸,限制他們對中國的負面報導。胡平說:

“不光是一些媒體中國政府有直接深入滲入和控制,甚至一些中立的媒體,也發生這種情況。象前不久香港‘明報’換主編,而引起的糾紛。‘明報’這樣中立的境外媒體也受到中國政府的滲透,其他刊物就更不用說了。另一方面,他們還免不了用大量金錢收買的手段,去誘使境外媒體給中國當局說好話。”

報導還說,在中國媒體人方面,中國“財新傳媒”編委高昱和2013年度尼曼學者鄧瑾聯名撰寫文章《控制資訊,控制靈魂》,介紹了中國的媒體審查制度是如何運作的。香港大學中國傳媒計畫主任錢剛的文章《關鍵字的秘密》,介紹了如何以線上和資料庫搜索作為報導手段。中國“財經雜誌”原副主編羅昌平則介紹了中文微博和微信如何打破資訊壟斷的情況。中國《南方人物週刊》記者楊瀟則反思了中國記者的語言戲法是否構成另一種形式的自我審查。

杭州自由媒體人昝愛宗向本台記者表示,中文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出現打破了中國官方“喉舌”完全壟斷中國新聞的格局。尤其是微博,因為一些網路大V粉絲眾多,影響力非常廣泛,引起中國當局的極大恐慌,對網路大V的打壓也不斷升級。當局並不時採取刪貼、封鎖微博帳號等惡劣手段對付線民。但是,昝愛宗強調,中國自媒體在不斷發展的同時,還是有其局限性的:

“重大事件是不行的,比如周永康、薄熙來、王立軍事件,中共高層換屆,這樣的重大資訊,微博微信沒有任何優勢。確切消息還是要靠新華社發佈,網友還沒有這個能力。”

中國“財新傳媒”主編胡舒立也在哈佛的《尼曼報告》上,表達了對商業化獨立新聞機構出現的“媒體腐敗“的思考。昝愛宗對胡舒立的報告命題表示失望,他說,中國並不存在真正的商業化獨立新聞機構,即使有“媒體腐敗”,不獨立的官方壟斷媒體也比商業化的獨立新聞機構更容易腐敗。

“不讓競爭必然造成腐敗,比如中央級媒體,包括新華社央視,他們的記者很容易腐敗的。如果真正把媒體開放,誰辦得最好、有獨家新聞,就有市場。現在中國新聞還是壟斷,一壟斷肯定腐敗。”

美國哈佛大學的“尼曼基金”的獎學金項目是世界上最悠久、也最知名的針對世界各國在職記者的進修獎學金。《尼曼報告》是由尼曼研究員、尼曼獎學金獲得者、資深記者們共同合作的刊物,定期對世界各國新聞業現狀進行審視的成果,已成為全球受媒體業尊重的評論和批評的報告。

(記者:唐琪薇 / 責編:嘉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