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周二(19日)發放活割美國記者福利頭顱片段,震驚世界。美國官員周三透露,包括「海豹突擊隊」及「三角洲」的精銳特種部隊今年初夏曾空降敘利亞,企圖救出福利等美國人,但抵達後發現人質不在,最後與ISIS成員駁火後撤走。另據福利生前任職機構透露,福利家人去年11月曾收綁匪索贖金電郵,要求多達10億港元,之後不了了之。至本月初,ISIS在美軍空襲伊拉克後明言會殺死福利。
美國國防部官員周三在白宮授權下會見記者,講述拯救福利(James Foley)行動。這是美國政府首次承認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有美軍在當地執行任務。官員稱,這次行動經美國總統奧巴馬批准,福利的家人也獲通知。包括24名「三角洲部隊」(Delta Force)特種兵在內的聯合拯救小組,今年初夏在夜幕中空降敘利亞北部,卻發現福利等美國人質並不在該處。
精銳盡出夜襲 稱殺敵數人
美聯社引述現任及前美國官員消息稱,最少有4名美國人質在ISIS手中,他們和其他人質被關在敘利亞北部城鎮拉卡(Raqqa)附近的ISIS據點。官員稱,在該次行動中,「美國陸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綽號黑夜潛行者)駕駛經改裝的黑鷹直升機,載着「三角洲」及「海豹」特種部隊出擊。特種部隊與ISIS駁火數分鐘後全身而退,其間最少一架飛機受攻擊,一名隊員輕傷,多名恐怖分子被殺。
官員表示,決定展開救人行動的信心建基於「全面的情報工作」,除了直升機,軍方還出動定翼機支援行動。可是救人行動最終撲了空,「我們不清楚為何他們轉移了位置。當我們抵達那裏,已經太遲。(人質被轉移)是數小時,又或是一兩天的事」。官員強調,「情報工作並非精確的科學」,需要長時間建立,又稱「從沒遺忘人質的困境」。
官員:人質行動前已遭轉移
福利曾任職於美國網絡新聞媒體「環球郵報」,其行政總裁巴爾博尼(Philip Balboni)周三說,武裝分子最近數星期曾與他們接觸,「一度有放人的希望」。不過,他指綁架者最後終止溝通,所以難以斷定對方真會放人。
巴爾博尼說,當美軍(本月7日)在伊戰結束後重新空襲伊拉克武裝分子,ISIS便警告福利的父母,將殺死其兒子。被問到是否認為空襲與福利之死有關,巴爾博尼婉轉說:「我們的政府有非常良好和充足的理由展開轟炸,可能就是這事決定了福利的命運。」他強調,福利的父母並沒把兒子之死歸咎於奧巴馬決定空襲。
「死者父母無歸咎空襲決定」
巴爾博尼透露,福利的家人去年12月首次收到綁架者的電郵,對方「並不囉嗦」,直接要求贖金並證明福利仍在生,但不久便中斷聯絡。《紐約時報》周三引述福利家人的代表稱,ISIS要求1億美元(7.8億港元)贖金。《環球郵報》發言人則對CNN說,贖金為1億歐元(約10.3億港元)。
綜合報道
劊子手疑倫敦腔「恐怖Beatles」
【明報專訊】斬殺美國記者福利的劊子手自稱「約翰」(John),聲音鑑證專家指其口音很可能是倫敦腔。英國反恐部門正分析各種數據庫及社交網站記錄,冀可辨明約翰的身分。有前軍情六處高層相信,當局會派特種部隊到敘利亞捉人,但難度極高。
《衛報》引述一名曾在敘利亞被捉的前ISIS人質稱,約翰與另外兩名聖戰分子坐鎮敘國北部拉卡(Raqaa)看守外籍俘虜,由於三人均來自英國,人質用「Beatles」形容他們。據形容,約翰「聰明、有教養,是極端伊斯蘭教誨的虔誠信徒」,負責拉卡人質的對外聯絡,會在網上與部分在囚外國人的家人交涉。
專家:易知身分難繩之於法
倫敦帝國學院安全問題專家紐曼(Peter Neumann)認為,ISIS是有心挑選說英語的武裝人員拍片,以在西方製造最大的迴響,「這很重要,因為這顯示(ISIS)轉向威脅西方,他們在說:『如果你炸我們,我們會向你報復』」。皇家聯合部門學院的阿什拉夫(Afzal Ashraf)形容斬首片段是ISIS的最新宣傳戰,旨在招攬更多西方新血,但他估計成效有限,大部分人都會被嚇走。
英國首相卡梅倫坦言福利可能是被英國人殺死。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雖然約翰容貌被遮蓋,但聲音獨特,辨明其身分只是時間問題,但要把他繩之於法卻不容易。ISIS目前佔領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大片地區,其武裝力量中有多達400名英國人。在斬首片段公布一日後,22歲來自英國的戴爾(Khadijah Dare)在網上宣稱要成為首名斬殺「英國或美國恐怖分子」的女人。
綜合報道
港產女攝記憶戰友捨身求真
【明報專訊】福利在2012年11月22日被ISIS武裝分子擄走,那天是感恩節,他本來約好與美籍港產女攝影記者童孆瑩(Nicole Tung)見面。眼見福利到了約定的時間仍沒現身,童孆瑩意識到這名曾在戰火中並肩作戰的好友出事了。如今天人永隔,童孆瑩既深感震驚,更希望外界記住福利為揭露真相的獻身精神。
敘利亞並肩作戰採訪半年
童孆瑩與福利均為獨立記者,一個拿相機,一個提着攝影機,共同在敘利亞採訪過半年,讓世人知道在阿勒頗等戰場的故事。童孆瑩形容,福利是一個很好的旅伴,「他極容易與別人交朋友,當我們遇到新的狀况時,他總是破冰的人。他非常有才智,喜愛文學。」
童孆瑩憶述,福利並不滿足於用鏡頭講故事,還希望為承受苦難的採訪對象提供實質支援:「在2012年,我們有一次到阿勒頗一所醫院採訪,他看到那裏缺乏設備,沒有急救車,要用民用車輛運輸病患。他因此召集一些記者同行籌款,買了一輛急救車給那所醫院……他就是這麼熱心的一個人。」
熱心為戰區醫院籌款買急救車
福利在2011年曾被武裝分子俘虜,親眼目睹一名南非記者遭槍殺,知道在敘利亞工作的危險。童孆瑩相信,福利更希望人們聚焦於敘利亞的殺戮,而不是他遭殘忍殺害之事。「我相信那是他希望別人知道的,我也相信他還希望別人知道記者必須做好他們的工作,因為我知道他從不會因為危險而退縮」。
童孆瑩說,福利失蹤後,她一直牽掛,「我想知道他身體是否健康,有沒有得到良好對待,會不會遭虐打,吃不吃得飽……我們期待着最好的結果,但顯然基於政治原因,現實不是那樣」。她希望福利的不幸遭遇會讓新聞機構與公眾認識到記者所面對的風險並提供更多支援,尤其是支援獨立記者,而不是因而卻步不到高危地區:「我們到這些地方是因為自覺需要揭示那裏發生的事……我們需要緊盯事態發展,確保反人類與戰爭罪行不會隱沒。」
盼獲更多支援 揭暗角罪行
現年28歲的童孆瑩在香港出生成長,據其個人網站介紹,她在2009年畢業於紐約大學,主修新聞與歷史,現為獨立記者,客戶包括《紐約時報》等多家大型新聞機構。
綜合報道
付贖養奸救人不易 奧巴馬乏板斧
【明報專訊】ISIS殺死福利,又威脅殺死另一名美國記者索特洛夫,但美國總統奧巴馬可採取的應對手段有限。
福利的命運跟另外6名遭ISIS綁架的歐洲記者迥異。綁架一直是ISIS的一大財政來源。今年春,在法國及西班牙政府分別透過中間人向ISIS支付贖金後,遭ISIS綁架的4名法國記者及兩名西班牙記者獲釋。
美國堅拒跟恐怖分子談判,相比之下,歐洲國家雖然不承認,但向來願意支付贖金。這一做法被質疑縱容恐怖分子,鼓勵他們繼續綁架。《紐約時報》上月調查報道稱,蓋達自2008年以來單靠綁架至少獲得1.25億美元收入,當中差不多全部來自歐洲政府,該報說:「坦白說,歐洲已無意中成為蓋達的金主。」
歐洲「疏爽」付贖金 與美策略迥異
5年前曾於阿富汗遭塔利班綁架的美國記者羅德(David Rohde)在路透社網站撰文質疑,福利是否正是因為歐美不一致的人質政策而賠上性命。他雖然承認美國不能容許恐怖分子左右其外交政策,但批評美國官員拒絕談判又拒絕跟歐洲政府協調合作,令福利及其他人質的家屬泄氣。他指出,歐美南轅北轍的人質政策無法阻嚇綁匪或保護受害人,「美國及歐洲的決策者應該要解釋」。
美國透露曾派遣特種報隊營救人質但失敗,顯示並非不重視國民安全,但營救人質並不容易。兩名匿名國防部官員向《紐約時報》表示,對白宮披露救人行動感憤怒,擔心它徒令武裝分子加強防範,大大增加將來行動難度。事實上,這類人質營救行動向來困難重重。曾在越南擔任情報工作的斯泰因(Jeff Stein) 在《新聞周刊》撰文指出,跟電影情節相反,大部人質營救行動通常都是失敗收場。
前情報員:忽視基層情報難救人
斯泰因認為,美國的情報工作近年忽略基本軍事情報蒐集,令救人行動難度更高。美國沒有招募當地販夫走卒這類基層間諜以在中東高風險地區建立基層人力情報網絡。在危險地區,駱駝商人、牧羊人、走私客往往最容易接觸到武裝分子,又能從各種途徑收風。美國忽視這些工作,一來是因為建立這些基層情報網絡需時甚久,而蒐集得來的情報往往較瑣碎,沒有即時價值。情報機關滿足於間諜衛星等科技,亦助長了漠視實地人力情報的風氣。但缺乏這些長年經營的情報網,美軍一旦要深入地區執行拯救人質任務便非常困難。
明報記者 林康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