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澳門今「選」特首市民冷待 白色恐怖籠罩 律師唔敢幫被捕記者 (《蘋果日報》,31/08/2014)

■鄭明軒(右三)聯同一班民間公投義工昨到澳門檢察院外,聲援被捕的兩名《愛瞞傳媒》記者。謝榮耀攝

【本報訊】今日澳門舉行第四屆特首選舉,現任特首崔世安是唯一候選人,沒有選、只有舉,市面氣氛冷淡,有澳門居民甚至不知道今日選特首。澳門特區政府為了順利進行「一人交接」,除了極力打壓民間公投,更藉詞圍捕撐公投的傳媒,製造白色恐怖。公投團體呼籲澳人「把握仲可以揀嘅機會,為下一代投票」。

記者:馬志剛 潘柏林

前日被捕的網上媒體《愛瞞傳媒》兩名記者,早前經司警移送澳門檢察院後,昨午再移送到初級法院刑事起訴法庭,至晚上獲釋。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和一班民間公投義工,昨晨起一直在檢察院外靜坐,聲援兩人。鄭指出,記者只是報道公投情況,司警無理拘捕是打壓第四權,製造白色恐怖。自上周日公投舉行以來,已累計7人被捕,澳門建制派更仿效香港建制派,派出龐大社團和「愛國愛澳」人士,狙擊公投。

被捕記者之一梁家偉,其兄長憶述前日弟弟被捕時,家中樓上樓下被6、7名司警包圍,家人街坊都非常恐慌,質疑司警大陣仗拉人,是向家人施壓;他曾向律師求助,但有律師明言「唔敢接」,他慨嘆今時今日的澳門,「連律師都驚得罪權貴」。

逾8,000市民上網公投

無形恐懼下,無知已成自保良方。澳門新一屆特首選舉,今早10時舉行,居民反應冷淡,年輕一代更坦言不知道有此事。15歲的Karen疑惑反問今日是否開學日,記者澄清是特首選舉,她卻反問:「邊度特首選舉?」她坦言不看新聞,連候選人數目也不清楚,獲悉只有崔世安一人參選,她也問:「仲有冇第二啲?」升高二的陳同學說,特首選舉早已內定,對一人選舉「冇feeling」;朱同學就說選舉與自己無關,除非自己有份投票,才要關心。

民間團體為抗衡小圈子選舉,堅守公投網站繼續運作,直至今日中午。截至昨晚6時,已有近8,200名市民投票。民間公投管理委員會成員蘇嘉豪表示,近日當局已再無以其他罪名騷擾公投網站,他們會堅守到最後一刻,保護投票市民的個人資料。他重申公投由始至終是法律無明文禁止的合法行為,政府瘋狂打壓只是希望將不利小圈子選舉的意見消滅。

公投預計今日中午公佈首條問題結果,即「是否贊成2019年澳門特首由普選產生」。蘇嘉豪呼籲澳人行使公民權利,把握仍可選擇的機會參與民間公投,為下一代投下心中一票。

法院釋放「愛瞞」兩嫌犯 (《市民日報》,31/08/2014)

  【本報訊】昨日上午,檢察院收到由司法警察局檢舉并移送的一宗有關兩名市民涉嫌觸犯「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罪」的刑事案件。值日檢察官已批示開立刑事偵查卷宗,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案件移送刑事起訴法庭,以決定相關強制措施。

  經刑事起訴法庭法官進行首次司法訊問,決定對兩名嫌犯採取身份及居所書錄,并對嫌犯就《刑事訴訟法典》第181條第2款及第4款作出告誡。至於案件的有關情節仍需作進一步調查。對於被扣押的手提電話及平版電腦中屬函件的資訊的扣押申請,基於犯罪可處刑幅不超過三年,法官不批准有關扣押措施,而其他的偵查措施,則卷宗將發還給檢察院作出。最後,法庭決定立即釋放兩名嫌犯,檢察院待收到法庭退回的卷宗後,將交司警作進一步調查。


警稱拘愛瞞兩人非選擇性執法

  【本報訊】司警局昨日發出新聞稿,指就一宗「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案作補充,全文如下:

  2014年8月29日上午,本局人員發現有人非法將本局標誌上載於某社團網頁上,遂進行調查,發現該社團的有關行為明顯是誤導網民本局為該社團進行某項活動提供查詢及技術支援,有關行為因而構成《刑法典》第296條規定和處罰的犯罪。因此,本局於8月29日下午約5時35分在南灣湖附近,依據《刑事訴訟法典》第238條的規定,進行現行犯拘留,本局並隨即向檢察院進行通報。事後,個別媒體及市民對本局的執法工作存在疑問,因此,本局現作以下補充:

  1、本局本次執法工作不管在對事實的認定上、對法律的理解上和在執法的程序方面,都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

  2、本次執法完全不存在選擇性執法的情況,今年5月份在同一網頁出現的類似情況,性質上與今次完全不同,本次的行為明顯誤導網民,嚴重損害公共當局標誌的嚴肅性、權威性及法定的意義,完全符合《刑法典》第296條的犯罪構成要件;

  3、在程序上,任何刑事拘留都不會進行事先通知,而且任何拘留工作都必須對可疑人士進行事先的身份確認及犯罪角色的認定,因此本局的執法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及國際執法慣例;

  4、本局的執法工作與打擊言論自由完全沒有任何關聯,本局的執法工作是受社會的監督及批評。事實上,網絡上間中亦有言論批評本局的執法工作,對於有關言論,只要不構成犯罪,本局從不干預,反之,本局以有則改之,無之加勉的態度對待;

  5、事實上,本局一直有進行網巡工作,對於網絡上的言論或行為,如構成公罪,或在準公罪及私罪而有受害人檢舉的情況下,本局必定依法調查及處理,這是本局的法定職責,亦是任何法治社會的必要前提及重要保障。

記協倡新聞黨性原則 (《明報》,31/08/2014)

【明報專訊】繼文學界、文藝界發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後,中國記協昨日也向內地新聞界發出倡議,要求新聞工作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掌握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要求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據新華網報道,中國記協向內地新聞工作者倡議:學習好、宣傳好、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排頭兵。

倡議書呼籲,新聞工作者須始終堅持新聞黨性原則,大力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始終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自覺抵制虛假報道;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網,講導向、講品位、講格調,做到敢於擔當、勇於負責。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傳協對愛瞞記者被捕表示極度遺憾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30/08/2014)

對於司警在星期五突然拘捕兩名「愛瞞傳媒」記者,傳協表示高度關注及極度遺憾,同時質疑司警引用有關條例的合理性。

必須指出的是,類似附有公職人員工作證的圖片,並不是第一次在網上流傳,之前執法當局均未予以提醒、警告或採取任何法律行動,亦未透過媒體向公眾廣而告之,此做法與刑法第296條「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罪」到底有何關聯,令民間以為當局默認這一行為。

這次司警突然拘捕兩名記者,以最嚴厲的方式處理,拘禁記者的人身自由,執法隨意性之大,與法治的嚴謹精神背道而馳。同時,令人質疑與該張相片涉及「民間公投」活動有關,警方選擇性執法帶有政治考慮,有殺雞警猴之嫌,嚴重打擊澳門新聞及言論自由。本會將繼續跟進事態發展,期望司法機關公正處理,釐清相關條文的執法準則,以正視聽。

罪名:非法將局方標誌放網頁司警拘愛瞞兩記者通宵扣查 (《正報》,30/08/2014)


【本報訊】司警昨日致電約見「愛瞞傳媒」兩名新聞工作者,當對方抵達時改為採取拘捕行動。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鄭明軒認為,警方的行動如同極權國家秘密警察的誘捕,他相信,今次事件與受到政府瘋狂打壓的民間公投 (https://vote.macau2014.org) 有關。

昨午,司法警察局人員致電聯絡「愛瞞傳媒」副社長崔子釗及實習記者梁家偉,約定兩人在南灣區一間快餐店見面。當他們抵達後,警員起初表明,邀請兩人返回警署協助調查一宗案件。兩人回覆,由於事忙,要求預約另一時間,而且,這也是法定程序所容許的。

約會面變拘捕

警員一度聲稱:「可以盡快處理。」其時,陪同兩人的新澳門學社正、副理事長蘇嘉豪及鄭明軒也要求警員交代其行動性質和法理依據,在多名記者追問下,警員才向崔子釗揚言:「如果我現在邀請你回去協助調查,如果你不合作,我們現在以現行犯的情況下拘捕你。」
隨後,警員也即場禁止崔子釗使用流動電話;雖然,崔子釗合作前往警車,但是,在過程中,兩名警員仍把手放崔子釗的後背,推他前行。

警車離開現場約十五分鐘後,司法警察局發言人向傳媒發出通告:「兩名分別姓崔和姓梁之澳門居民因涉嫌故意非法將本局標誌放於網頁內而觸犯澳門刑法典二百九十六條 (濫用名稱、 標誌或制服) 規定及處罰的犯罪,而被帶返本局調查。」據悉,兩名記者將被司警通宵扣查,今日移送檢察院處理。

另外,其中一個「民間公投」組織團體──澳門青年動力的成員李國強,昨日也收到警方通知,需要到警署協助調查。

鄭明軒:如秘密警察誘捕行為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警告,司警起初是致電邀約兩名傳播工作者「傾計」,最終卻採取拘捕行動,這是極權國家秘密警察的誘捕行為,是非常嚴重和危險的。他坦言,萬萬估不到政府除了瘋狂打壓「民間公投」的發起人外,現在竟延伸到傳媒單位。

「愛瞞傳媒」是新澳門學社屬下的單位,早於二O一二年十二月在新聞局登記,被譽為小數敢言的傳媒,其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acauconcealers) 已集得逾四萬二千的讀者。近日,該傳媒持續發布「民間公投」的報道和評論,單是昨日,已上載三則「民間公投」的宣傳短片,以及一張有司警證件的相片。

愛瞞傳媒:無畏無懼堅守崗位

「愛瞞傳媒」昨晚在臉書表明:「無畏」、「無懼」、「堅守」崗位,並說:「我們相信兩位同事的清白,希望兩位盡早重獲自由。愛瞞傳媒剩餘的工作人員,將在風雨中繼續緊守崗位,揭露黑暗,為大家服務。」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理事長彭靄慈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根據現時所得資訊,今次司警突然拘捕兩名記者,並以最嚴厲的方式處理,難免令人質疑那是與「民間公投」活動有關,警方選擇性執法帶有政治考慮、殺雞儆猴之嫌,嚴重打擊澳門新聞及言論自由。


禍源有司警撐民間公投 學社:搞白色恐怖打壓公民自由

 【本報訊】新澳門學社旗下《愛瞞傳媒》兩人員疑因一張司警證撐民間公投照,遭司警以濫用其標誌拘捕。學社批評,司警執法是「打擦邊球」,餐造白色恐怖,極盡可能打壓民間公投的一切,對此深表不滿和憤怒,並強調會誓撐到底。

對變臉拉人表嚴正不滿

《愛瞞》副社長崔子釗及一實習記者昨午被司警先邀請聊天、再改為協助調查,最後演變成觸犯刑法典第二百九十六條濫用公共部門名稱、標誌或制服條文的「現行犯」,直接被拘捕帶走。至截稿時仍未釋放。

學社晚上就事件開記者會,對司警如斯處理手法嚴正表達不滿和憤怒,批評警方執法毫不合理。

據學社理解,案件涉及《愛瞞》昨早一則上載至社交網站網頁的讀者來論及相片。相中以一完成特首選舉民間公投已完成投票的畫面為背景,前面配有司法警察局工作證(只露了司警標誌),相信來源是一位司警人員藉以表示對民間公投的支持,而《愛瞞》一如以往將之如實發布。

司警雙重標準執法

學社指出,當事人相關行為並無不妥當,即使是公職人員也有權對政治事件表態,司警不應剝奪市民政治表達權利,而且這種表態早於今年五月反離補時已出現,當時也未見有類似行動,有關當局明顯是雙重標準。

學社認為,司警今回嚴厲執法是再「打擦邊球」,制造白色恐怖,打壓民間公投和《愛瞞》。

無懼打壓誓撐公民自由

他們重申,事件反映政府對公民社會橫加打壓,令公民自由和發展空間日漸萎縮,不過他們是無懼打壓,誓撐公民自由,會一如既往支持《愛瞞》和其他傳媒發揮第四權作用,監督社會和政府。

吳國昌:看不到有違該法

學社議員、理事吳國昌補充,相關照片正常不過,看不到有符合該條文的情況,而且案件性質簡單,毋須通宵扣留,無法不令人質疑當局是要設法留難一切涉及民間公投人事,揪出相關人員。

吳相信,警方此舉留難報道民間公投的媒體,也起寒蟬效應,壓制更多公務人員參與民間公投。他冀檢察機關在尊重新聞自由的基礎上公正處理。

司警約傾偈以現行犯拘愛瞞兩人 (《市民日報》,30/08/2014)

  【本報訊】活躍於社交網站的《愛瞞傳媒》,副社長及1名記者昨日應司警邀請在南灣「傾偈」後,被司警視為「現行犯」拘捕。司警稱,有人涉嫌觸犯「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罪;新澳門學社相信事件與該媒體在網上發布1篇有關「民間公投」的報道有關,當中新聞圖片出現司警局徽號。

  新澳門學社旗下《愛瞞傳媒》副社長崔子釗及實習生梁家偉昨午接到司警電話,對方表示希望約兩人出來「傾偈」,兩人應約於昨日近5時30分到達南灣湖景大馬路麥當勞外,現場有4名司警人員。

  疑涉臉書配圖私用司警徽號

  在場司警表示邀請他們協助調查,崔、梁兩人指有事在身要求另約時間,司警人員隨即將兩人視為「現行犯」拘捕,在場傳媒幾番追問,有司警稱有人涉嫌觸犯《刑法典》「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的罪名,兩人分別被帶上停在約200米外的警車。

  新澳門學社指出:初步懷疑《愛瞞傳媒》兩人被捕與網上一張配圖有關,《愛瞞日報》社交網站臉書專頁昨日發布1篇「來論」,配圖顯示前方有一張司警局徽號的紙張(證件),後方的電腦屏幕顯示完成了「民間公投」投票程序。新澳門學社引述崔子釗來電表示,司警將把他拘留至今天移送檢察院。

  另外,「青年動力」1名成員李國強亦收到警方通知,需要到警署協助調查。《愛瞞傳媒》其後在臉書發表貼文表示:無畏無懼、堅守崗位。

  根據《刑法典》296條規定:意圖使人相信公共部門職務上專有之名稱、標誌、制服或服裝係屬於其本人所有,而不正當使用或穿着之者,處最高6個月徒刑,或科最高60日罰金;如該名稱、標誌、制服或服裝係屬行使公共當局權力之人所專用者,行為人處最高1年徒刑,或科最高120日罰金。


學社指雙重標準執法

  【本報訊】新澳門學社昨召開記者會就旗下《愛瞞傳媒》兩人被司警拘捕發表聲明,學社對司警的處理手法表示憤怒。他們指出:早前有眾多公務員以類似表達方式支持「反離補」,當局未有類似拘捕行動,質疑司警分別對待,持雙重標準,並對市民施以白色恐怖,學社成員強調無懼打壓。

  學社昨晚召開記者會就事件發表聲明,成員手持「無懼打壓」標語,對警方的處理手法表示憤怒。他們指出:按目前對案情的理解,案件涉及1則市民參與「民間公投」的報道,新聞圖片中出現執法部門的徽號,而警方先邀約兩位職員於公眾地方見面訪談,然而,會面時即欲帶走兩人回司法警察局協助調查,兩人回應因公務未能即時前往,警員遂聲稱《愛瞞傳媒》副社長為刑事案件的現行犯,學社正、副理事長當時亦在場,多番質疑警方的行為,然而警員在未提供合理回應下將兩人帶走。

  學社表示,用公務或工作證件作為隱性的表達方式,即如5月的「反離保運動」中,亦有不少公共部門(包括保安執法部門)人員以此形式支持「反離補」,然而警方未有類似拘捕行動。

  是次就「民間公投」有市民以同樣方式表達意見,司警則採取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儼然對市民施以白色恐怖。

  學社指事件反映當局對公民社會橫加打壓,恐怕情況每況愈下,擔心行政當局若不藉此次事件加以檢討,將引起另一波公民自由和空間的萎縮。學社強調,將一如既往支持公民社會發展,亦同時支持媒體如《愛瞞傳媒》履行第四權的天職。

  引誘至公眾地方拘捕打壓延至傳媒

  對於行動中司警帶走兩名記者,事發時在場的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批評警方執法有雙重標準,事件亦顯示警方將「民間公投」定性為非法活動,司警要揪出上傳照片的警員,製造白色恐怖。他強調,即使是公職人員也有權對政治事件表態,司警不應剝奪市民的政治表達權利,認為司警嚴厲執法是有意打壓「愛瞞」和「民間公投」。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表示,司警最初邀約兩人時表示是為「傾偈」,卻設下陷阱引誘傳媒工作者到公眾地方拘捕,認為此舉是極權國家秘密警察才會做的行動。他說,勢估不到現時打壓「民間公投」的面由3個發起團體延伸至傳媒。

崔子釗梁家偉被拘捕 (《華僑報》,30/08/2014)

 【專訪】「愛瞞日報」在社交網站專頁公佈,「愛瞞傳媒」副社長崔子釗及實習生梁家偉昨日下午接到司警電話,邀請見面,二人赴會後被司警以涉嫌一宗刑事案件為由即時拘捕,同時被限制通信自由,司警表示,二人因涉嫌故意非法將司警局標誌放於網頁內,涉嫌觸犯刑法典有關「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的規定,被帶返司警局調查。

 「愛瞞傳媒」副社長崔子釗及實習生梁家偉昨日被司警帶走調查,司警表示二人涉嫌故意非法將司警局標誌放於網頁內,涉嫌觸犯《刑法典》第二九六條規定。按照規定,意圖使人相信公共部門職務上專有之名稱、標誌、制服或服裝係屬於其本人所有,而不正當使用或穿著的人士,處最高六個月徒刑,或科最高六十日罰金;如名稱、標誌、制服或服裝係屬行使公共當局權力之人所專用者,行為人處最高一年徒刑,或科最高一二零日罰金。

 據悉,有媒體發現「愛瞞日報」社交網站專頁,有一張照片內容包含完成「民間公投」投票及司警局標誌,之後沒有再出現。◇


傳協跟進一網絡報導事

 【專訪】網絡媒體《愛瞞傳媒》副社長崔子釗及實習記者梁家偉於昨日下午突然被司警拘捕,新澳門學社批評事件是白色恐怖伸向傳媒,對警方的處理手法,表示憤怒。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理事長彭靄慈接受傳媒訪問指出,這次司警突然在未預先通知的情況下拘捕兩名記者,以最嚴厲的方式處理,令人質疑與「民間公投」活動有關。她批評,警方選擇性執法帶有政治考慮,有殺雞儆猴之嫌,嚴重打擊澳門新聞及言論自由。傳協將密切跟進事態發展。

 事件顯示,《愛瞞》之前刊登一封讀者來論,述及支持「民間公投」,該讀者並同時提供自己警員證。及至昨日下午,該媒體收到司警電話說約「傾偈」,於是兩名記者與司警人員約在南灣湖附近見面,豈料司警即要帶走兩人「邀請協助調查」,兩名記者及在場其他傳媒一再追問原因下,司警人員就稱以現行犯即場拘捕兩人。司警其後向傳媒發消息稱:「兩名分別姓崔和姓梁之澳門居民因涉嫌故意非法將司警局標誌放於網頁內而觸犯澳門刑法典二九六條(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規定及處罰的犯罪,而被帶返局調查。」據悉,兩名記者將被司警方面拘留過夜,今早會移送檢察院。

 議員吳國昌認為,事件反映當局針對「民間公投」作不同形式打壓,包括壓制公務人員不得支持「民間公投」,刻意留難樂意報導「民間公投」的媒體。他強調,根據《出版法》媒體有責任保障消息來源,司警不可以透過拘捕媒體負責人來得知誰提供該照片。他並希望司法機關能以尊重新聞自由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處理案件。

 學社理事長蘇嘉豪對司警的處理手法表示不滿及憤怒。他指出,在五月「反離補」運動期間,有不少保安部門以同樣形式支持運動,警方均未有執法或預警,如今在「民間公投」期間採取最極端的手段,儼然對社會輿論製造白色恐佈。

 蘇嘉豪擔心,警方濫權的打壓行為未來將有增無減,公民自由在高壓政策之下可能會萎縮。他重申,學社將繼續支持公民社會發展,支持媒體履行第四權的天職。◇

兩人涉濫用機關標誌被拘 (《澳門日報》,30/08/2014)

    【本報消息】司警昨日表示,兩名分別姓崔和姓梁的澳門居民,因涉嫌故意非法將該局標誌放於網頁內而觸犯《刑法典》二百九十六條(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規定及處罰的犯罪,被帶返該局調查。

    新澳門學社昨晚九時半舉行記者會,指事件中兩人為屬下“愛瞞日報”的副社長崔志釗及一名男實習生。稱案件涉及該傳媒較早報道一名居民參與“公投”新聞,讀者提供圖片中出現執法部門徽號。

    新澳門學社稱,昨日下午司警由起初相約案中兩人在公眾地方見面,其後見面時又欲要求帶二人返局助查。兩人稱因公務未能前往,司警於是指兩人為刑事案件的現行犯。學社正、副理事長當時在場,曾多番質疑警方行為,司警最終帶走兩人,並於今日移送檢察院。新澳門學社對警方處理手法表示憤怒,認為今次司警處理方式與過往截然不同。

    立法議員吳國昌認為今次事件明顯針對“民間公投”,希望檢察機關能公正處理。

撐澳門公投網媒 兩記者被捕 (《蘋果日報》,30/08/2014)

【本報訊】澳門政府繼續打壓特首選舉民間公投運動,繼多名公投搞手被拘捕後,鼓吹公投的網上媒體《愛瞞傳媒》亦被控將司警局標誌放於網頁內,有兩名記者被司警拘捕。

《愛瞞傳媒》昨日刊登了一幅讀者拍到的照片,顯示有司警人員支持公投,並拍下工作證。司警昨傍晚5時許將《愛瞞傳媒》副社長崔子釗及記者梁家偉帶走。

司警指二人涉嫌故意將司警局標誌放於網頁內,涉嫌觸犯《刑法典》第296條「濫用名稱、標誌或制服」。舉辦公投的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批評,澳門警方是要將公投定性為非法活動,製造白色恐怖。

另外,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員工計劃發起按章工作,部份員工會集體遲到,令賭枱要暫停運作。而澳博昨日發出通告,公佈新員工補貼及獎勵計劃。

由2015年起,員工將獲發個半月或兩個月薪酬的年度生活補貼,同時為月薪30,000元澳幣或以下的員工提供「累積生活補貼」獎勵計劃,計劃至2020年為止。澳博又表示樂意聆聽員工訴求,期望各員工能堅守崗位。

行會憂電視牌過多會有出位節目 (《蘋果日報》,30/08/2014)

■代表行會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指,行會有酌情權拒絕發牌,法庭不應干預。梁偉強攝

【本報訊】「魔童」王維基旗下香港電視挑戰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拒發免費電視牌照一案,行會一方昨指行會擔心發牌過多,會導致惡性競爭,電視台為爭收視會製作「出位」節目,令節目質素下降,損害公眾利益;港視則指本案並非關乎「好電視、壞電視」,而是行會限制表達自由是否有合法目的。法官押後判決。

行會於去年10月拒絕港視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原則上發牌予有線的奇妙電視及now的香港電視娛樂,但當時沒解釋原因。連日審訊以來,與訟雙方將機密行會會議紀錄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的誓章讀出,不發牌的原因已大致清楚。

指港人少花時間看電視

代表行會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指,行會考慮到政府顧問報告認為市場只能增加兩個免費電視台,擔心發牌太多會影響電視業的可持續性,導致惡性競爭、節目質素下降、電視台倒閉,涉及公眾利益,雖然通訊局建議發三個牌,但行會有酌情權拒絕,法庭不應干預。

余質疑,藝人鯨吞大量芥辣,讓觀眾看其受苦的節目,不值鼓勵,但電視守則對「壞電視」無能為力,到有人投訴已太遲。

余又引述顧問報告指,港人睇電視所花時間相對其他國家少,引入更多頻道不會令人多花時間看電視,相反互聯網則有可觀廣告收入增長。報告又指,節目策略及製作能力可能是製作具吸引力節目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行會採納報告意見,因港視評分最低而不發牌。余強調行會的決定出於經濟因素,不是審查或箝制表達自由。

代表港視的資深大律師高浩文則重申,按1998年的電視政策,免費電視牌照沒有上限,但行會改變政策,預設上限是「搬龍門」。法官區慶祥質疑從會議紀錄所見,行會作決定前沒有任何人表示只會發兩個牌,高回應會議紀錄只是摘要,從內容可見必然預設了上限。

案件編號:HCAL3/14

兩漢打記者守行為1年 (《明報》,30/08/2014)

【明報專訊】《蘋果日報》記者早前就東區區議會南豐選區懷疑種票事件,到香港福清同鄉聯誼會採訪,其間被兩名男子襲擊和損壞攝影器材。兩名男子昨否認控罪,在同意控方案情下,獲控方不提證供起訴,以1500元自簽守行為12個月。兩人透過律師向涉案記者致歉,承認當天情緒處理不當。

兩名被告俞建鋼(60歲)及魏謀祐(62歲),分別被控刑事損壞罪及普通襲擊罪。據控方案情指出,今年5月16日,《蘋果日報》的記者和攝影師到北角澤盈中心採訪期間,俞因不滿攝影師拍攝,粗暴拆除其攝影機及藍牙接收器。另一名記者在場以手機拍攝整個過程,遭魏推開阻止,令記者右前臂及右手出現紅腫,背部有觸痛感。

【案件編號:ESCC2276/14】

襲記者兩漢庭上道歉 (《蘋果日報》,30/08/2014)

■俞建鋼(圖)及魏謀祐昨獲准簽保守行為。李家皓攝
■魏謀祐

【本報訊】東區區議會南豐選區今年5月補選,出現「一屋七姓十人」懷疑種票事件。《蘋果》記者到香港福清同鄉聯誼會北角會址採訪時,遭兩漢損毀攝錄機及推撞。兩漢原分別被控刑事損壞及普通襲擊,昨各獲准自簽1,500元守行為12個月。二人透過律師在庭上向事主致深切歉意,並表示願向《蘋果》及受傷記者賠償。

案發於今年5月16日,《蘋果》攝影師張柏基及女記者伍雅謙到北角澤盈中心一樓按門鐘,被告俞建鋼(60歲)及魏謀祐(62歲)應門。二人得知記者身份後,俞要求張關掉攝錄機,繼而粗暴地拆除攝錄機鏡頭及藍芽接收器。伍改以手機繼續拍攝,魏捉緊她的右手,將她推開。

兩被告一度將損毀的鏡頭及接收器帶返單位,警員到場前始交還。醫療報告顯示伍右前臂及右手有紅腫,背部有觸痛。

案件編號:ESCC2276/14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廉署搜黎智英李卓人家 查捐款與立會提「言論自由」辯論關係 (《明報》,29/08/2014)


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昨於廉署人員搜屋及離開後,向在場記者證實廉署到場調查,詳情不作評論。(黃志東攝)
廉署人員昨到黎智英何文田大宅調查,大批傳媒到場採訪,圖為廉署人員搜屋後乘車離開。(黃志東攝)
廉署人員昨搜查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的住所及辦公室,李稱將捐款與立法會辯論扯上關係是「不可思議」。(劉焌陶攝)
廉署人員昨到黎智英大宅調查,黎的多名律師亦有到場,包括現為大律師的李柱銘兒子李祖貽(右二)。(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廉政公署人員昨晨突擊搜查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其助手Mark Simon住所,以及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的住所及辦公室,就早前收到稱有議員涉嫌觸犯《防止賄賂條例》投訴調查,其後並未拘捕人。李卓人稱,廉署人員表示要調查黎智英早前給工黨的捐款,與其於1月份立法會一項有關新聞自由動議辯論的發言是否有關。政圈人士關注廉署行動是否與政改方案公布前夕、「佔中」一觸即發之際有關,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說,相信港人會認為今次事件是「白色恐怖」。廉署則發出聲明,強調執法過程中從無任何政治考慮。

昨晨7時行動廉署:無政治考慮

廉署新聞稿稱,早前接獲投訴,指有立法會議員收受利益,涉嫌觸犯防止賄賂條例,展開調查及徵詢律政司法律意見後,向原訟法庭申請搜查令,昨先後搜查本港4處地方,並向一名政黨的秘書長發出有關通知書。廉署強調,秉持不偏不倚原則,依法公平公正調查每宗案件。

據悉,廉署調查黎、李會否涉觸犯防止賄賂條例第4條,即公職人員索取或接受利益,作為執行職務的誘因或報酬,即屬違法,提供利益者亦屬違法(見表)。

曾任廉署總調查主任的大律師查錫我說,廉署須就兩點舉證,一是李卓人是否有收錢,如果只是替政黨代收,法律上可爭拗;二是李有否因收錢後替《蘋果日報》發言,查估計舉證困難,因新聞自由是核心價值,「個個人都會講,點扯上關係?」港大法律學者楊艾文稱,現階段證明有關捐款是用作執行職務報酬,證據較薄弱。中大政治學者蔡子強稱,按此邏輯,很多政黨,如工商界對最低工資、公平競爭法的有關發言,廉署都應調查。

黎:有立場便有代價Mark Simon:無帶走文件

數名廉署人員昨晨7時許到黎智英於何文田嘉道理道寓所搜查。黎的數名代表律師,包括李柱銘之子李祖貽先後到達,調查人員逗留4小時後離開。《蘋果日報》網站昨晚報道,黎就事件回應該公司管理層,稱「吃得鹹魚抵得渴」,認為有立場便有代價,「做人就是要為信念撐到底」。黎的助手Mark Simon亦向本報確認,廉署人員在他的住所逗留3小時,搜查所有電腦,但未有帶走任何檔案或文件,只帶走其女兒一部未能開啟的舊電腦。

李:捐款扯上辯論「不可思議」

李卓人說,廉署帶走其一些銀行紀錄及小量文件,他認為捍衛新聞自由是工黨長期立場,將捐款和辯論扯上關係是「不可思議」,強調光明正大,公道自在人心,「這時候進行一個如此的搜查,到底有沒有政治牽涉在內,大家要判斷」。

根據紀錄,有關捍衛新聞自由動議辯論由公民黨梁家傑提出,李卓人曾發言,當中直接提及《信報》、《明報》及商台等事件,沒有直接提過《蘋果日報》4字,但有談及與《蘋果日報》有關事件,即「有傳特首梁振英曾以不出席馬拉松賽事,迫使渣打銀行抽起廣告」,質疑是打壓新聞自由。

李卓人早前承認於去年10月及今年7月初,曾收取黎智英50萬元及100萬元捐款,稱前者是用於籌備環保社企「綠色公社」,其後解釋,因向警方申請的社團註冊至今年6月始獲批,才將款項一直暫存其個人戶口,並在黎智英密檔曝光後,即7月底將總共150萬元捐款轉到工黨戶口。曾為「綠色公社」註冊的工黨秘書長郭永健稱收到廉署的法定通知,但為免影響調查,未能透露有關詳情。

明報記者


倘直接查戶口 至少等兩月

【明報專訊】廉政公署人員昨日清晨到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家中搜查,由於黎家門外長期有傳媒派員駐守,他們即時在網上發放廉署調查的報道,吸引大批其他傳媒到場採訪。廉署行動曝光後,政圈普遍關注廉署為何在政改方案出爐、佔中一觸即發前夕到黎家搜查。有熟悉廉署調查運作人士稱,除了搜屋,其實廉署可按法例授權,向銀行申請取得黎智英、李卓人、Mark Simon的銀行交易紀錄。廉署向銀行取文件,雖然毋須勞師動眾,但可能要等最少2至3個月才取得文件。

該人士稱,於調查而言,銀行交易文件屬非急切性的紀錄,調查人員可向銀行申請取得,但往往需時最少2至3個月,因不少銀行除電腦交易紀錄外,部分詳細文件紀錄,或會存於內地倉庫,取文件需時。調查主管要決定資料重要程度,是否要以搜屋等較直接方式進行,抑或是較為不動聲色向銀行取文件。

該名熟悉廉署運作人士稱,廉署依法有權搜查懷疑存有證據的地點,因此沒有所謂「對與錯」之說,只是在這個敏感時候採取行動,難免予人行動具「中國特色」之感。

公開資料未足起訴 須取原檔

另外,早前有自稱「壹傳媒股民」的人向傳媒提供有關黎智英的電郵文件,但調查人員查案不能只靠這些「真偽難辨」的爆料資料以及有關傳媒報道,必須取證取得原始資料即銀行文件,甚至可能涉及調查壹傳媒電腦伺服器,由於後者極為敏感,必須有很充分證據才能行動。

再者,現時公開的資料未必足夠供起訴之用,調查未來的關鍵是究竟有否證據,以證實有關政治捐獻與要求收款者作出指定行為的「直接關連」。

明報記者


廉署調查人員昨晨持搜查令,到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家中搜查,逗留4小時。圖為調查人員搜查後離開情况。(黃志東攝)

廉署持搜令 黎宅外等半句鐘

【明報專訊】廉署人員昨晨手持根據《防止賄賂條例》向高院原訟庭申請的搜查令,搜查黎智英位於何文田嘉道理道住所,在門外等待半小時才可入內搜查。港大法律學者張達明表示,廉署拘捕疑犯前可搜屋,而出示法庭搜查令時,當時人一定要讓人員進入其處所。但廉署人員可根據案情,自行判斷等候時間長短。

查錫我:毁證風險低 半小時合理

有熟悉廉署運作人士認為,調查人員在門外等半小時,時間過長,一般只會等候約5至10分鐘。不過,曾任廉署總調查主任的大律師查錫我則認為,如執法人員衡量當事人毁滅證據風險不大,半小時等候時間亦算合理。

張達明表示,難以一概而論半小時等候時間是長或短,法庭搜查令有賦予執法人員權力,可破門入內搜查,但實際操作時執法人員亦有酌情權。他說如調查毒品有關案件,疑犯有可能將毒品冲進廁所毁滅證據,當然要破門;但如人員衡量過,證據未必可在短時間內銷毁,未必要破門。

涉新聞材料 須向原訟庭官申令

另外,由於2004年廉署大舉搜查7間報館引起軒然大波,倘搜查如今次般或涉新聞材料,有必要向原訟庭法官申請搜令,才能進行。

張又指出,搜查令會有條款限制執法人員取得新聞材料。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 《釋義及通則條例》,有關檢走新聞材料的步驟有嚴格規定,如有關新聞材料對就該案件的調查有重大價值,執法人員已嘗試用其他方法獲取該材料,但告失敗等,可經紀律部隊首長向法庭另外申請手令檢取新聞材料,檢走時亦要密封處理。


壹傳媒股價昨跌3.1% 今復牌

【明報專訊】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昨清晨被廉署人員搜查住所,消息令集團股價在開市後插逾3%。至上午10時50分,壹傳媒股份宣布停牌,停牌前報0.95元,下跌3.1%,成交額為155.3萬元。壹傳媒股份今日會復牌。

集團昨晚發通告,表示從黎智英處獲悉,廉署只是造訪其家中,截至通告發出時,壹傳媒並未有被廉署要求提供任何協助。

同時,管理層強調今次主席被廉署到訪住所,不會影響壹傳媒正常業務及運作,若有需要時,將根據上市規則及防止賄賂條例的規限下,進一步發出通告,而股份將於今日上午9時恢復買賣。


外地設政黨法游說法規範

【明報專訊】黎智英捐款事件,再次引起社會討論有關政黨法的問題。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不少國家透過不同方法規管政黨的財政,但規範多散見於不同法例。以完整一條政黨法作規範的國家數目不多,其中包括德國。他指出,對政黨有太多的規範會令人覺得有打壓政黨之嫌,最重要是有關條文可促進政黨健康發展。

蔡指出,德國的政黨法就黨內民主、財政和意識形態三方面作規範。有關財政的規管目的是增加政黨財政的透明度,如要求政黨公開帳目、限制選舉時接受單一捐款的最高限額、限制境外捐款等。

蔡認為,有政黨法亦與李卓人個案未必有關係,因李只是為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發言,評論一個行業的情况,亦有列舉其他傳媒機構作例,不是只為單一機構發言。

台「陽光法案」 游說須申報

另外,資料顯示美國、加拿大及台灣有《游說法》,台灣的游說法2008年生效,規定任何人士團體,如向總統、官員、各級民意代表如議員、市長等游說,都須申報,否則可判處罰款,當地稱為「陽光法案」。

佔中在即 廉署搜黎智英寓所 (《蘋果日報》,29/08/2014)

【黎智英家門前見傳媒】■黎智英昨在廉署人員離開後見記者,表示不評論事件。劉柏麟攝
今年1月梁家傑提出傳媒編採自主動議,李卓人發言無提及壹傳媒旗下刊物。

【本報訊】人大常委封殺民主政改,公民爭真普選和平佔中月底啟動前夕,曾捐款支持全民公投的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以及7.2預演佔中被捕的工黨主席李卓人等人,昨突被廉署人員上門搜查,調查黎智英向工黨的捐款有否觸犯《防止賄賂條例》。廉署在此敏感時刻高調出手,引起國際傳媒廣泛報道。廉署否認行動有政治考慮。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指,事件已令市民感到白色恐怖。

記者:麥志榮 簡明恩 劉柏麟 呂浩然

廉署昨分別搜查四處地點。昨晨7時許,四名廉署人員到達嘉道理道黎智英大宅,黎智英獲工人通知後約半小時親自開門,其後多名律師抵達,包括李柱銘兒子李祖詒大律師。近百記者在門外守候,廉署人員逗留四小時後離開。之後黎智英隔着大閘向記者證實廉署人員登門,並說:「我冇任何comment。」下午4時,黎智英乘座駕離家往大埔看中醫,被記者包圍,一名攝影記者報稱左腳掌被輾傷,需要送院。交通警員其後到訪,向司機查問輾傷記者經過。

黎:要為信念撐到底

黎智英昨與員工談及事件時表示,有立場就有代價,做人要為信念撐到底,否則「做豬好了」。他又指人民的眼睛雪亮,做對的事力量便在,為良知見證人生,毋須向別人交代,等事實走出來說話最有份量,「真理是神的力量」。

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的寓所昨亦同時被搜。他說當時不在家,妻子通知他廉署人員花了兩個多小時搜遍全屋,開啟所有電腦,最後甚麼文件都無帶走,除了他10多歲女兒的電腦,由於她不在港,無密碼開不到,所以整部電腦被拿走。他不清楚廉署行動目的,但時間上令人覺得很奇怪、很兀突。

李辯論發言無提壹傳媒

廉署人員早上7時半到李卓人美孚住所,搜查了1小時,10時許又到他位於立法會大樓的辦公室搜查,從兩處地點取走少量文件及銀行戶口資料。搜查令顯示,廉署是要調查黎智英向工黨捐款,與今年1月22日立法會捍衞傳媒編輯自主的辯論是否有關。該辯論由公民黨梁家傑提出。

李卓人昨稱,捍衞新聞自由是工黨長期立場,將捐款和辯論扯上關係是不可思議。

本報翻查當日李卓人發言紀錄,發現李並無提及《蘋果日報》及壹傳媒,反而有提《am730》被抽起廣告事件,他只是說到特首梁振英以不出席主禮渣打馬拉松賽事,稱有傳聞說想逼渣打銀行抽廣告,「政府亦證實了梁振英將不會出席渣打馬拉松賽事,當中原因何在,我們不知道,但已經有傳聞指梁振英曾經以不出席馬拉松賽事迫使渣打銀行抽起廣告」,李批評梁威迫商業機構抽起廣告,對新聞機構造成壓力。

廉署發聲明指無政治考慮

廉署發表聲明指出,行動是徵詢律政司的意見後進行,搜查了四處地方並向工黨秘書長郭永健發出有關通知書要求提供資料。行動中無拘捕任何人士,聲稱執法過程中從來不作任何政治考慮。有關案件會向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匯報。

今次事件起因是壹傳媒電腦系統早前被黑客攻擊,黎智英大量私人文件被盜走。其後多份報章獲自稱壹傳媒股民的人提供文件爆料,指黎智英向泛民捐款4,000萬元。而工黨獲150萬元捐款,當中50萬元原用於社企,因註冊延誤存放在李卓人個人戶口達九個月。向廉署舉報泛民違法收捐款的民建聯屯門區議員陳雲生昨表示,廉署應與當年處理立法會前議員程介南個案一樣追查今次捐款事件,秉公辦理。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質疑廉署此舉是打壓泛民,「我覺得香港好多市民,現時會覺得好似白色恐怖,令好多人都驚慌」。佔中發起人陳健民指由黑客所謂爆料開始,明顯針對和平佔中,黑客入侵本身是違法行為,「究竟警方處理黑客有冇好似𠵱家廉署咁樣,及時處理有關法律問題呢?」

壹傳媒本月6日報案,指公司電郵系統疑曾被黑客入侵,警列「不誠實取用電腦」案跟進。壹傳媒昨開市後停牌,停牌前跌3.1%報0.95元。壹傳媒其後在公告中指廉署造訪黎寓所,不會影響集團正常業務運作,申請今復牌。


【廉署人員離開黎宅】■廉署人員昨早在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寓所調查約四小時後乘車離開時,受到記者追訪。

配合北京 阻泛民否決政改

【拆局】

廉政公署(ICAC)在佔中三子擬於月底宣佈啟動佔中前,突搜查壹傳媒主席黎智英以及工黨主席李卓人寓所,由於兩人分別被指捐款及組織佔中行動,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均指事件是政治迫害;有熟知廉署調查手法的泛民亦指,今次廉署做法極不尋常,相信是要「配合」北京打壓佔中、對付泛民否決政改的部署。

李柱銘昨稱廉署行動會令港人感到白色恐怖,被指曾收取黎捐款的毛孟靜也認為,廉署行動是為政改轉移視線,質疑行動時間剛好是人大常委為政改「落閘」之時,令她覺得整件事是政治迫害。事實上並非只有他兩人有此分析,不少泛民中人均認為,今次廉署行動是衝着打壓佔中而來,目的是要拖佔中後腿、抹黑泛民。

有熟知廉署調查方式的泛民中人稱,廉署以黎向李捐款,而李在1月維護新聞自由的動議辯論中,有提及壹傳媒被抽廣告,就認為要立案調查,理由牽強,「咁都要查,咁建制派收過幾多商界、地產商捐款,佢哋喺辯論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監管地產商賣樓,講過幾多撐商界、地產商立場嘅言論係咪全部要查?」

建制派涉違法 ICAC拒受理

該泛民中人又說,當日廉署查湯顯明、曾蔭權涉貪,也沒有申請搜查令搜二人居所及辦公室,「論嚴重程度,湯顯明、曾蔭權案嚴重得多,更加需要搜證資料,為乜查佢哋兩個唔高調搜查,對黎智英、李卓人就要?無非要搞大件事,利用傳媒煲大,話畀所有人聽廉署搞緊佢哋」。

另一泛民指,早前民主黨向廉署舉報龍獅節疑有建制派違法,廉署先是拖延不立案,之後又說案件「唔關廉署事」,拒絕受理,「查泛民咁快手、查建制就拖拖拉拉,仲要不了了之,難免令人覺得同政治打壓有關」。他又相信因黎智英被指向佔中捐款、李卓人又被指是佔中行動總指揮,「所以個個黨唔搞住,都要搞李卓人先」,目的是要「配合」北京打壓佔中,同時也對擬否決政改的泛民起恫嚇作用。

《蘋果》記者


【李卓人晚上回應】■工黨主席李卓人(中)昨晚見記者,指有人將捐款和立法會捍衞傳媒編採自主辯論扯上關係是不可思議。何柏佳攝

大狀:入罪須證明有得益

【本報訊】廉署以《防賄條例》展開議員接受捐款的調查,矛頭指向相關議員於立法會上,辯論新聞自由議案時的發言。有大律師指若果有人捐款予議員,指明要議員為有關人士在議會上說好話,而該議員明知要令對方得益下收取款項,就有可能違反《防賄條例》或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由於廉署已着手調查泛民議員收取捐款一事,故不便評論。他只舉例解釋,若果有議員接受某人金錢,為人在議會內說話,這就足以構成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因為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定義較闊,甚至不用涉及金錢也可能觸犯。

不過,陸偉雄同時指出,罪名能否成立行涉及兩個重點,就是收款議員是「自己收」還是代收,以及提供款項人士是否有不當目的,「如果要罪成,一定要捐款嗰個人有個目的、有不當目的畀錢公職人員,個公職人員收錢時亦接受佢將會做一啲對呢個人有利益嘅東西,咁成個罪行至完成」。

陸偉雄又解釋,《防賄條例》第4條(1)、(2)也可能適用於上述的假設,因條例列明任何人或公職人員在沒有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下,提供、索取或接受利益去作出不當行為,均觸犯了相關條例。

擔任反佔中遊行公關的民建聯程介南於2000年參選立法會期間,被揭收取六萬元向客戶提供以議員身份取得的康體發展局機密文件而被廉署調查,被判偷竊、做假賬和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罪成,囚18個月。


■黎智英在最新一期《壹週刊》的個人專欄中還擊,斥責指控他是美國卧底的人無恥。資料圖片

專欄撰文 
黎智英斥抹黑者無恥

【本報訊】飽受政治捐款風波纏擾的黎智英,打破緘默,在最新一期《壹週刊》的個人專欄中還擊。文章除交代自己的身家來源之外,亦要求抹黑他「勾結外國勢力」的人拿出證據來,並斥責指控他是美國卧底的人「無恥」。

要求拿出證據

黎智英在題為〈你無恥〉的專欄文章中透露,由2011年4月至今年7月1日,黑客兩度「以國家級駭客武力狙擊我們的伺服器」,盜竊了他所有私人賬目和文件。他指黑客是以每秒鐘1.43億個查詢狙擊攻陷壹傳媒的伺服器。

文章指,黑客挖掘到他10多年來交涉過的賬目,書信電郵來往和做過事情的紀錄,揭發他捐款予泛民政黨、智囊團和一些宗教團體和人士。黎智英說:「這個『醜聞』的揭發於我是對我做人和人格的肯定,而不是醜聞。」

對於有人指他是CIA,或拿美國政府或政黨金錢的卧底,黎稱其身家來源包括27歲時創辦的公明織造廠、80年創辦的佐丹奴,及後來創辦的港台《壹週刊》和《蘋果日報》,全部有稽可查。文章末尾,黎智英怒斥:「我擁有的每一分錢都是我做正當生意賺來的,如任何人有異議,請拿出證據來!他們有膽的話,請當面對質解答我這個問題。你無恥!」


■廉署高調搜查壹傳媒主席黎智英的大宅,吸引全球媒體關注。簡明恩攝

國際關注 
外媒:調查時間巧合

【本報訊】廉署高調搜查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大宅,吸引全球媒體關注。《金融時報》、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彭博社等均以顯著篇幅報道事件,指調查時間巧合地在人大公佈本港普選框架前夕。

官媒詳細報道搜查經過

內地官媒新華社等媒體亦詳細報道搜查經過,但全部未有提到同期爆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為民建聯籌款一事。

美聯社報道指廉署調查在北京就特首選舉辦法作出決定前夕發生,引起各界關注,預計北京要求候選人需要獲得提名委員會過半數支持,將惹怒泛民陣營。報道引述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分析,指廉署在政改框架公佈前展開行動,是巧妙地分散公眾的注意力。

法新社則指港人近年對政治的不滿程度達到最高點,巿民擔心現時享有的自由會被削弱。

《金融時報》的報道則提到早前有人向傳媒公開黎智英的電郵紀錄,顯示他向佔領中環運動捐款,又指有報紙早前刊登詛咒黎智英的訃文,以及匯豐及渣打銀行接連抽起廣告事件。路透社的報道則提到黎智英大宅去年被撞閘放斧頭,以及《蘋果日報》被人連番燒報紙。


■立法會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主席葉國謙表示,議監會10月6日會開會跟進捐款事件。資料圖片

10月6日
立會將跟進捐款事件

【本報訊】廉署高調調查捐款事件的同時,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訂於10月6日開會跟進。議監會主席民建聯葉國謙指,已收到工黨李卓人、公民黨毛孟靜等四名泛民議員向委員會的回覆,待10月開會再決定如何跟進。

屬內部調查

身兼港區人大、正在北京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葉國謙稱,議監會早前去信收取過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捐款的李卓人、毛孟靜、民主黨涂謹申和社民連梁國雄,要求他們回覆有關捐款的問題,四名議員已回覆,惟葉未有透露內容。對於廉署昨大舉搜證,葉稱不評估廉署調查會否影響議監會跟進,但表明若涉及法律問題,議監會不會繼續相關工作,又指議監會按照《議事規則》跟進,屬內部調查,不對外公開。

其中一名被指收受黎捐款的議員、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昨晚公開回覆議監會的信,信中交代他與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在真普聯取得公司註冊前開立聯名戶口作收支款項之用,並收取過30萬元捐款,但無確認該30萬元是黎智英捐出。其後真普聯開立戶口,聯名戶口扣除真普聯開支後,將餘下逾66萬分批過戶到真普聯戶口。梁否認收過黎的捐款。


黎智英:為信念撐到底才叫做人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早前被黑客竊取十多年銀行賬目等文件,這些個人私隱更被利用為攻擊和抹黑材料,今日廉政公署派員到黎智英住宅調查。黎智英與壹傳媒管理層談論事件時,形容「有立場便有代價」,自己「吃得鹹魚抵得渴」,強調會為信念堅持到底。他又相信人民眼睛雪亮,自己毋須刻意解釋,「他們最後什麼都找不到便是我最好的聲明」。

以下為黎智英與壹傳媒管理層對話:

管理層:佔中前夕,太白色恐怖了!

黎智英:沒什麼!吃得鹹魚抵得渴,無法子!有立場便有代價,世上從來沒有免費午餐!這是預咗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堅持!

管理層:做自己堅信的事,管他八方風雨!

黎智英:是的,做人就是要為信念撐到底,這才叫做人,是麼?否則做豬好了。人民眼睛雪亮,做對的事,力量便在,因為人心便在。他們最後什麼都找不到便是我最好的聲明。我不是為誰在做什麼的,是為良知見證人生。我是為自己,毋須向別人交代!還是等事實走出來說話最有份量。我們到底是人,真理是神的力量。信人就平安!

管理層:他們真正的用意是恫嚇其他人,讓他們不敢上街。

黎智英:若然我堅持,別人便感受到力量,他們會上街,良知是最有力的感染。你要做什麼都好,本著良心,不要為了宣傳、解釋,不要為了我,就好。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港視最弱項 梁促增評核比重 行會密件揭梁振英阻發3牌 (《明報》,28/08/2014)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去年不獲政府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的司法覆核昨開審。港視一方在庭上披露行政會議的機密文件,顯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曾力撐發牌予港視(見另稿),但特首梁振英反對一次過增發3個免費電視牌照。梁又指開放市場不一定有利競爭,競爭亦不一定對消費者有利。行會文件更披露,港視於「節目策略及製作節目能力」一項評分包尾,而梁指該項目是發牌的最重要考慮因素。

梁上台後始設發牌上限

香港電視於2009年底向政府申請免費電視牌照,有線旗下的奇妙電視及電盈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其後相繼提出申請。

代表港視的資深大律師高浩文昨稱,政府自1998年展開免費電視牌照檢討,一直沒有為增發新牌的數量設限制,有關政策於前任特首曾蔭權任期內亦沒有改變,直至梁振英於2012年成為特首,政策始有所改變。

梁稱競爭未必有利大眾

高浩文讀出行會的會議備忘錄,指去年3月底行會討論發牌期間,有行會成員提出檢討發牌數量不設限的政策,特首梁振英更於會議完結前突然表示,競爭最終未必對消費者有利。

指新台不能多過舊台

同年5月行會再開會,有行會成員提出政府應考慮申請者獲發牌後能否持續經營,更首次有人提出應以「循序漸進」發牌。梁對此表示認同,指出為了公眾利益應限制發牌數量,他更認為現時只有兩間免費電視台,故新電視台的數量不能多於兩間,最終行會決定傾向發出少於3個牌照。

高浩文續稱,政府考慮發牌時有四大評核準則,包括申請者的「財政能力」、「節目投資」、「技術水平」及「節目策劃和製作能力」,惟梁振英於去年10月15日的行會會議中表示,「節目策劃和製作能力」較其他評核準則重要,考慮發牌時能給予較大比重。事實上,港視於全部3間申請者當中,除了「節目策劃和製作能力」一項得第三外,其餘項目均排第二。

港視:拒通訊局建議須符政策

梁振英當日又指出,雖然開放市場能促進競爭,但完全開放市場卻未必有利競爭,重申政府應採用「循序漸進」的發牌方式。行會最終表決通過向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發牌,並拒絕港視的牌照申請。高浩文引述當時報章報道,指梁事後向傳媒表示,他只會向法庭解釋不發牌予港視的原因。

法官區慶祥昨問高浩文行會是否擁有酌情權,不一定要採納通訊局的建議向港視發牌,高浩文回應指行會行使酌情權時亦須符合政策。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HCAL3/14】

明報記者


曾蔭權年代 蘇錦樑撐港視發牌

【明報專訊】港視一方昨於庭上披露行會機密文件,除指出特首梁振英曾反對增發3個免費電視牌照,同時亦揭露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於梁振英未上台前,已在行會內明確表示支持發牌予港視,更說相信沒有情况會改變這個看法。蘇錦樑更在有關會議中,解答行會成員就政府增發牌照的質疑。

行會成員:毋須考慮亞視營運能力

根據代表港視資深大律師高浩文於庭上讀出的行會備忘錄,蘇錦樑曾於2012年2月27日(當時特首為曾蔭權)的行政會議上,建議行會向港視在內的全部3個申請者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另有行會成員認為增發新牌與否,亦毋須考慮亞視能否繼續營運。高浩文指出,港視申請發牌於曾蔭權特首任期內進展順利,只曾因亞視於2012年提出司法覆核而被拖延。

蘇:6收費台沒割喉競爭

當時有行會成員質疑,增發新牌或造成「割喉式競爭」,或會影響節目質素。蘇錦樑隨即為增發新牌護航,指政府對電視台有嚴密監管,不擔心節目質素下降;其後亦有與會者表示,本港有6間收費電視台,卻沒有出現「割喉式競爭」。對於有行會成員指應考慮申請者獲發牌照後能否繼續營運,蘇錦樑則認為不應過分強調有關因素。


廣告市場年36億 夠養起5免費台

【明報專訊】有指本港廣告市場未能容納5間免費電視台,港視一方昨引述行會曾經討論的數據,指本港免費電視台每年總收入約有36億元,而3間免費電視牌照申請者、與兩間現有免費電視台合計的營運開支每年低於30億元,顯示數字上反映本港廣告市場足以支持5間電視台持續營運。

5台年開支低於30億

另外,港視一方指行會於去年5月通過「循序漸進」發牌,以及傾向發出少於3個牌照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曾要求3間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電視台,就「循序漸進」的觀點作陳述,並各自闡述何以從其他對手中脫穎而出。

港視:不容修改申請不公

港視一方質疑,政府的發牌政策出現重大改變,局方卻不容許申請者修改其申請,對申請者十分不公平。

免費電視發牌覆核 庭上首公開行會紀錄 梁自訂考慮標準踢走港視 (《蘋果日報》,28/08/2014)

 梁振英認為要限制免費電視市場參與者數目。
 維基就港視不獲發牌,尋求司法覆核。

支持港視發牌的市民去年10月發起集會,包圍政府總部。

【本報訊】「魔童」王維基旗下香港電視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司法覆核挑戰特首梁振英會同行政會議的決定,案件昨在高等法院開審。庭上首度披露一向保密的行政會議紀錄,顯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原則上建議發牌予包括港視在內的三個申請者,但梁振英卻不願發太多牌,甚至將港視在顧問報告唯一包尾的一項準則,視為競爭力的最大考慮因素,最終否決港視申請。

記者:梁偉強

港視於2009年12月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去年10月15日行會否決其申請。王維基昨沒到庭,昨由資深大律師高浩文代表,首次公開行政會議紀錄。

蘇錦樑會上明撐發三牌

高表示,廣管局(通訊局前身)於2011年基於港視、有線的奇妙電視及Now的香港電視娛樂均符合要求,免費電視牌照數目無限制,亦無責任保障無綫及亞視的利益,遂向行會建議發三個牌。

高指,蘇錦樑於2013年初行會會議上,已表明撐發牌予三個申請者,又表示不應過份強調新牌照對電視行業可持續經營的影響,局方官員回應議員就割喉式競爭及節目質素下降的疑慮時,亦大派定心丸,指顧問報告已表明廣告收入可支持五個電視台的營運。

然而,梁振英認為競爭最終對消費者未必有利,在5月行會表決後宣佈基於市場承受力及新牌照數目,傾向發少於三個新牌。另會上首次有行會成員提出循序漸進式發牌。

三個申請者獲邀就循序漸進發牌及競爭力作陳述,並一致認為循序漸進發牌,與1998年以來的電視政策相違背。但10月初開會時,梁振英認為維持市場平衡及可持續經營符合公眾利益,故要限制參與者的數目。

證實劉吳惠蘭鼓勵申請

根據顧問報告,港視在財政能力、投資計劃、技術水平、節目策略及製作能力四項準則中,前三者排第二,最後一項排第三,整體則排第二。至拍板當日,梁振英將節目策略及製作能力,視為評估競爭力的最大考慮因素,最終宣佈只發兩個牌,港視無份。

高指,行會決定不發牌予港視後,沒有給予港視機會作進一步陳述,也沒給予任何理由,又指行會的決定侵犯表達自由,實屬違憲。法官區慶祥提問,行會有酌情權發牌,申請者是否符合要求便必須發牌,高回應行會行使酌情權時,要符合政策所訂,而政策是免費電視牌照數目並無限制。

至於被傳積極鼓勵王維基申請牌照的是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高昨在庭上證實此事。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HCAL3/14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中國學者姚監複成高瑜洩密案「同案犯」 (「BBC」,26/08/2014)

曾為已故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擔任智囊的退休學者姚監複證實,他因牽涉在資深媒體人高瑜涉嫌「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一案而被抓捕。

北京市警方5月初宣佈,高瑜因向境外網站提供一份中共中央密件而被刑事拘留。香港《明報》報道,姚監複不久後被刑拘繼而批捕,近日取保候審。

姚監複星期二(8月26日)接受BBC中文網電話查詢時證實,警方以「同案犯」身份對他抓捕,但他以警方禁止他接受採訪為由匆匆掛線。

據報道,導致兩人被抓捕的,是2013年公布「七不講」政策的中共中央九號文件《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

《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所傳達的「七不講」政策要求教師不要與學生討論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西方新聞觀、歷史虛無主義和質疑改革開放。

這份文件在網上流傳後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甚至有網民表示擔憂「文革再臨」。

「認罪」視頻

70歲的高瑜是在4月24日突然失去聯繫。至5月8日,官方新華社引述北京市公安局說,高瑜在外界與她失聯當天被警方專案組控制,「並在其居住地起獲了重要證據」,繼而被刑事拘留。

同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晨間新聞欄目也播出了一段「警方提供畫面」,視頻中一名被指是高瑜,但被遮去樣貌的女性說:「我認為,我做的是觸及法律的事,危害了國家的利益,我做的是非常錯誤的。我是誠心誠意接受教訓,而且要認罪。」

《明報》星期二報道說,姚監複曾於4月底到高瑜住所所在派出所就其失蹤報案,他本人繼而失聯。警方至5月初刑事拘留姚監複,檢察院其後以涉嫌「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為由批准逮捕。

報道說,82歲的姚監複是在最近幾天獲釋。姚監複對《明報》說:「我現在還是保外候審,不是完全自由」。

姚監複曾任中國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1992年轉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直到退休,2008年被評為「百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2012年5月,姚監複為1989年六四事件期間出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的陳希同撰寫出版回憶錄。陳希同於去年6月2日逝世。

(撰稿:葉靖斯 責編:李莉)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敘利亞伊斯蘭激進分子釋放一名美國記者 (「美國之音」,25/08/2014)

敘利亞跟基地組織有聯繫的激進分子釋放了一名被拘押了兩年的美國記者。僅僅在幾天前,另一個伊斯蘭組織將美國記者詹姆斯·弗利斬首。

綁架者星期天在戈蘭高地向聯合國維和部隊交出了彼得·西奧·柯蒂斯。隨後,他們把柯蒂斯交給美國官員。

卡達協助安排柯蒂斯重獲自由。他獲釋的具體條件還不得而知。

一名白宮發言人説,奧巴馬總統對柯蒂斯獲得自由也感到欣慰,他將繼續利用所有的可能途徑,爭取其他仍在敘利亞被綁架的人質獲釋。

柯蒂斯來自波士頓,筆名為西奧·帕德諾思。他撰寫書籍併為美國雜誌撰稿。

基地組織分支努斯拉陣線2012年在敘利亞綁架了他。該組織是為推翻敘利亞政府而戰的伊斯蘭反叛組織之一。

記憶中的家書 福利對家人的愛 (《蘋果日報》,25/08/2014)

槍林彈雨中,或面臨處決時,遭聖戰份子斬首的美國記者福利,依然無畏無懼,看似剛烈的他,其實鐵漢柔情,即使為工作捨身,心中卻最記掛家中至親。

有別於其他人質,基於美國人身份,福利被綁架期間,不被允許寫家書。福利惟有口述家書,託付一同被囚13個月的丹麥攝影記者奧托森記下一字一句,向家人轉述最後口訊。

奧托森指福利向他提及每一位家庭成員,包括弟妹姪兒,其中與父母及祖母尤其親厚。福利又透露知道家人會一直為他祈禱,希望他可以逃出生天,心裏明白家人對他的愛,坦言同樣深愛對方。

樂觀正面的福利在危難中,仍對未來抱有一絲希望,於家書末段表示會回家參與妹妹的婚禮,遺憾的是他最後無法兌換承諾。雖然福利的家書無法送出,不過奧托森於6月獲釋,已經完成福利的心願,向他最愛的家人傳達這份愛及心中最摯誠的說話。

英國《每日郵報》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ISIS美街頭拍照:聖戰士已滲透 (《明報》,24/08/2014)

 滲透入美國的疑似ISIS分子,在總統奧巴馬家鄉芝加哥街頭手持恐嚇美國字條拍照(圖左),稱「我們在你們的州份內,我們在你們的都市內,我們在你們的街道上」。該Twitter帳號又上載一張懷疑是ISIS成員在白宮前舉起伊斯蘭國旗幟(圖右)的照片。(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美國記者福利(James Foley)遭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斬首殺害事件震驚全球,與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有關的Twitter用戶,近日在網上發出照片,公然在美國街頭手持寫有威脅字句字條,暗示可能會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家鄉芝加哥發動襲擊。美國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已向地方執法部門發出通告,慎防ISIS在美國本土施襲。

國土安全部通報戒備

從Twitter照片可見,背景是芝加哥密歇根大道上的舊共和大樓(Old Republic Building),持相機者拿着寫上阿拉伯文的恐嚇紙條,內容提到「伊拉克和敘利亞的ISIS士兵將很快經過這兒」,又說:「伊斯蘭國給美國的信息。我們在你們的州份內,我們在你們的都市內,我們在你們的街道上。任何地方都是我們的目標。」紙條下方寫着6月20日。照片在上周出現,但起初大家並不知道背景建築物就是奧巴馬家鄉芝加哥的舊共和大樓。發布照片的人同時也張貼伊斯蘭國旗幟出現在白宮前的畫面。有關twitter內容讓人憂慮,恐怖組織計劃向芝加哥發動恐襲。

「奧巴馬城」 芝加哥風險高

曾派駐芝加哥的聯邦調查局(FBI)前保安專家萊斯(Ross Rice)表示,過去6年來,芝加哥都被視為國際恐怖組織襲擊的頭號潛在目標。他說:「許多組織將芝加哥視為奧巴馬城」,而美國在奧巴馬領導下除掉蓋達領袖拉登(Osama bin Laden),並多次以無人機重創恐怖組織網絡,近期又對伊拉克北部的ISIS根據地發動空襲,因此早被恐怖組織視為眼中釘。

另外,美國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FBI)上周五(22日)向全國的執法機關發出保安通告,提醒各部門需要小心和戒備由ISIS帶來的威脅,但未有點名提到哪些城市。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警告,ISIS有能力發動2001年「911」規模的襲擊。

「有力發動911規模恐襲」

本是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成員的俄克拉荷馬市共和黨籍參議員英霍夫(Jim Inhofe),在接受霍士新聞網採訪時,指ISIS比蓋達更恐怖,並正研究方法摧毁美國一座大城市。他又猛烈抨擊奧巴馬削減國防預算將美國置於最危險境地。英霍夫說:「美國正處於建國以來最危險時刻,ISIS是非常邪惡的恐怖組織,超過蓋達。現行恐怖組織不會停留在中東,他們將發起對美國大城市的攻擊狂潮」。

(綜合報道)


美研出動無人機炸ISIS領袖

【明報專訊】美國記者福利斬首事件激起美國研究加強打擊ISIS對策,多年來一直拒絕出兵敘利亞的總統奧巴馬,如今正研究出動無人機之類擊殺ISIS領袖,摧毁其勢力。白宮表示,如果美國人受威脅,美國會隨時在敘利亞行動。

《紐約時報》引述華府官員稱,其一方案是加快及加強培訓和武裝敘利亞的溫和派叛軍,賴以跟ISIS及敘利亞政府軍戰鬥。另一是鼓勵敘利亞境內庫爾德人等中東伙伴夾擊ISIS。他們也在研究用戰機、轟炸機空襲,乃至派遣特種部隊入敘。有官員便曾跟伊拉克研究,像在也門、索馬里、巴基斯坦狙擊蓋達分子那樣,出動無人機攻擊ISIS領袖的可能。

有美國匿名官員向CNN透露,美國已蒐集ISIS領袖和部隊在敘利亞的位置情報,考慮一邊加強空襲ISIS在伊拉克的據點,一邊在敘利亞專門針對ISIS目標發動空襲。

炸敘恐反助ISIS籌錢招人

《華盛頓郵報》則引述高官消息指,政府在考慮取得國會授權,對ISIS動武。若國會批准,將是繼2001年對付蓋達及2002年對付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以來,第三度同類授權。白宮表明,倘美國公民受威脅,就會馬上在敘利亞展開空襲等行動。

奧巴馬自敘利亞內戰之初即排除開展地面戰,且堅持有限度支援叛軍,恐武器誤落擊進分子之手。有人抨擊此正是助長ISIS之因。惟反戰人士認為,美國擴大至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將重蹈泥足深陷。前CIA反恐專家亦擔心,美軍倘轟炸敘利亞,ISIS會用以塑造美國為「帝國主義欺凌者」,募集到更多支持者和資金。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斬首記者弟弟 轟華府營救不力 (《蘋果日報》,24/08/2014)

 福利的弟妹接受傳媒訪問,批評奧巴馬政府營救福利不力。
福利被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斬首,震撼全球。

美國記者福利由被聖戰分子綁架至斬首,受盡煎熬21個月,他的弟弟米高(Michael Foley)指摘奧巴馬政府營救不力,令悲劇發生。他要求當局改善日後處理同類綁架事件的手法。

在美國空軍中服役的米高,質疑有報道指奧巴馬今年曾派遣突擊隊到敍利亞,嘗試營救福利等被擄的美國人。「我希望這(派兵救人)真的發生過,但我完全沒有留意到。」他認為華府當初可做更多直接行動,「我真真切切地希望,福利的死會迫使我們從另一角度審視與恐怖分子進行人質談判的方式」。

教宗致電慰問福利父母

米高又讚揚福利是英雄,相信他為讓其他人質活下去,毫無疑問會捨身成仁,「他老是會這樣做……他關心其他人多於自己,我認為他是(人質當中)最堅強、最能從容就義的一個……在影片中,他並不害怕。」

另外,教宗方濟各上周四致電慰問福利的父母,與他們傾談了20分鐘。他們表示教宗讓他們感到極大的安慰,「他像耶穌和福利般愛人,他完全了解福利的心」。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

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華府放風炸敘利亞殲ISIS 防長:組織資金戰法佳 最大恐怖勢力 (《明報》,23/08/2014)

 部署在波斯灣的美軍航母「喬治‧布殊」號,是現時美軍在中東軍事行動重要橋頭堡。倘若美軍空襲敘國境內的ISIS,很大可能由該航母派戰機出擊。圖為一架A F/A-18E超級大黃蜂戰機降落在「喬治‧布殊」號。(路透社)
美國防長哈格爾(左)和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右)周四放風,表示有需要攻擊敘利亞境內的ISIS,才可徹底擊潰該組織。(法新社)

【明報專訊】美國防長哈格爾與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周四(21日)闡述伊拉克局勢及美國在中東反恐策略,鄧普西稱只有攻擊敘利亞才可擊敗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暗示已準備好向總統奧巴馬提交更廣泛軍事打擊ISIS計劃。哈格爾亦表示,ISIS是迄今所見最強大恐怖勢力,美國會考慮所有打擊手段。分析指出,美國記者福利遭ISIS殘忍割頭,有助華府爭取民心擴大軍事出擊,可是不少國會議員仍憂慮美軍泥足深陷。

伊敘邊境形同虛設

自本月8日以來,美軍已經90次空襲伊拉克北部的ISIS目標。鄧普西(Martin Dempsey)周四出席於五角大樓舉行的記者會時表示,這些行動只能起到遏制作用,加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邊界已形同虛設,如果不打擊在敘利亞境內的ISIS勢力,就無法徹底鏟除這一組織。他說:「這是一個有『末日論戰略眼光』的組織,最終會被打敗。能否不處理該組織在敘利亞的部分而打敗他們?答案是『不能』。」

鄧普西與一同出席記者會的哈格爾(Chuck Hagel)並沒透露奧巴馬是否支持在敘境內用兵。鄧普西說,擊敗ISIS需要不同手段,「空襲只會是一小部分……這需要外交、經濟、情報和軍事工作多管齊下。」他指出,美國在中東打擊ISIS等恐怖組織的策略主要有三個:一是直接打擊;二是在地區內尋找盟友;三是幫助盟友提高自身實力。

空襲違美抽離中東策略

哈格爾表示,ISIS已逐漸形成一個組織完備、資金充裕程度前所未見、戰法得當的極端組織,「比我們迄今見到的任何恐怖組織都要強大」。為此,美國不得不隨時做好準備,時刻嚴防恐怖襲擊再次降臨本土。他認同空襲存在局限性,表示除了空襲,伊拉克還需要一個包容性政府及國際社會的幫助。他否認美軍今夏試圖營救福利等美國人質沒有成功是情報失準,他說「整個行動進展順利,只是人質並不在那裏」。

否認情報失準致救人失敗

美國國防部官員及軍事專家指出,奧巴馬現時對伊拉克境內ISIS勢力的軍事策略是圍堵多於擊潰,戰與不戰對奧巴馬政府都是一大難題──倘若不戰,會令ISIS長期有庇護所而愈益難以把他們根除;空襲敘利亞則可能誤傷平民和折損戰機,亦與白宮抽離中東的策略背道而馳。

美國情報機構分析,ISIS的統領富彈性,現時難擊殺其首領而打沉他們。退休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領艾倫(John Allen)說,美國需扶植伊敘本土力量對付ISIS,美軍空中力量亦至關重要,「從現在起攻擊ISIS的指揮、後援和重要通道,對瓦解這組織作用巨大」。

促波斯灣國斷ISIS財源

除了硬碰硬,華府亦嘗試切斷ISIS財源,包括要求波斯灣國家禁止國民資助ISIS。美國還希望營造國際警報氣氛,說服土耳其加緊巡視接壤伊敘邊境,阻止來自歐美及中東的外國人越境加入ISIS。

(綜合報道)


2011年9月,自由身記者福利(左圖)在利比亞採訪。消息指ISIS曾圖以福利換「蓋達夫人」西迪基,遭美拒絕。(法新社、網上圖片)

「ISIS人肉沙包」 福利受虐細節曝光

【明報專訊】福利生前曾與多名被ISIS擄走的西方記者共囚。他們透露,因福利是美國人,兼被發現其兄弟是美國空軍人員,因而備受武裝分子苛待,包括被模擬處決,但福利仍積極面對,照顧和安慰其他被擄人質。

今年春天獲釋的幾名法國記者異口同聲讚揚福利無私。弗朗索瓦(Didier Francois)稱讚福利很會照顧別人且勇敢、有勇氣。他說,福利會為其他被囚者發聲,經常為他們向武裝分子爭取麵包充飢。他又說,武裝分子曾逼福利靠牆,然後模擬處決。

軍眷招恨 武裝分子模擬處決

與福利一起囚禁7個月的另一被擄記者埃寧(Nicolas Henin)說,福利因為是美國人,所以受到特別嚴苛的對待,「武裝分子在其電腦中發現他的兄弟在美國空軍服役,因此他成為武裝分子的出氣袋。」福利又曾因為被指試圖逃走而被罰。

埃寧表示,大家被囚禁期間都感到焦慮、很大壓力,亦無法溫飽,什麼東西也缺乏,但福利在這種熬人情况下能為其他人帶來支持,有人不適時,他會在身邊,說些安慰話,往往能夠鼓舞其他人的心。

聘用福利的美國《環球郵報》稱,恐怖分子與報社及福利家人通過6次電郵,當中包括要求1億歐元(約10.3億港元)贖金,他們雖確有籌錢,但無認真看待1億歐元這個數目,因ISIS對其他人質收取的贖金一般只要200萬至400萬歐元。ISIS最後一封電郵在上周向福利家人發出,大意指美國空襲伊拉克的ISIS根據地,因此要處決福利,家人回覆稱希望獲得憐憫,但未獲回音。

ISIS圖換製骯髒彈「蓋達夫人」

另外,《每日郵報》報道,ISIS曾要求用福利交換企圖發動骯髒彈和伊波拉病毒襲擊、被美國重判囚禁86年的「蓋達夫人」西迪基(Aafia Siddiqui),但不獲美方接納。現年43歲的西迪基是巴基斯坦人,留學美國成為神經系統專家。她於2008年在阿富汗被捕時,調查人員從其身上搜出教人製造炸彈的單張。她的丈夫是「九一一」恐襲主腦的侄兒。


意大利女郎Greta Ramelli(左,20歲)和Vanessa Marzullo(右,21歲)到敘利亞任救援組織義工,卻不幸遭武裝分子綁架。(網上圖片)

媒體省錢拒派人 「N無記者」玩命紀實

【明報專訊】美國記者福利之死暴露戰爭殘酷真相,亦揭示傳媒工作者在戰區採訪的風險和缺乏支援。自2011年北非與中東多國生亂以來,由於主流傳媒怯於風險拒派記者,一些獨立記者成了中東戰線報道主力,他們缺乏公司財政和實質技術支援,有些人甚至沒受過基本戰地採訪訓練,隨時送命或成為武裝分子綁架目標。

沒買保險沒經費沒錢回家

英國《衛報》中東新聞聯絡員舒洛夫(Martin Chulov)周四撰文,敦促傳媒老闆在這個「新聞學新世代」,不應一味縮減成本而推缷應肩負的傳媒責任。舒洛夫指出,自從2011年2月利比亞爆發內戰,不少原本在埃及採訪「阿拉伯之春」的自由身記者紛至沓來,另一些新丁亦受傳媒使命感召,希望見證卡扎菲王朝的結束。

隨着戰事發展,在前線的獨立記者幾乎比反卡扎菲民兵的數目還要多,福利亦是其中的一人。許多獨立身記者是「N無人士」——沒買保險、沒經費,甚至連回家的機票錢也沒有。他們通常會集結互相照應,以策安全;福利便有不少生死之交,在槍林彈雨中一起採訪。隨着卡扎菲2011年10月死亡,利比亞新聞成了明日黃花,記者們紛紛轉戰敘利亞,後者亦很快成了全球最危險戰場。敘利亞戰事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這並不表示傳媒機構有增加採訪經費預算。在2013年,最少有11名記者在敘利亞被捉。高風險工作環境為不怕死的人提供機會,電台、電視網絡和通訊社則樂於外判工作,迴避責任。

ISIS扣約20西方人質

據估計,現時有約20名西方人質在ISIS手上,當中除了記者,還有國際救援組織的義工。

(綜合報道)

防長參謀總長露口風 打倒「伊斯蘭國」 美擬空襲敍利亞 (《蘋果日報》,23/08/2014)

 美國防長哈格爾(左)與美軍一哥登普西(右)同意要打倒「伊斯蘭國」。路透社
 光是空襲伊拉克,恐怕難以消滅「伊斯蘭國」。
聖戰分子在落入「伊斯蘭國」控制的敍利亞拉卡省擎槍搖旗。資料圖片

美國記者福利(James Foley)慘遭砍頭後,美國奧巴馬政府醞釀擴大打擊「伊斯蘭國」聖戰組織的行動,官員雖強調以國際行動為主,但已透露口風有意將空襲由伊拉克擴大至敍利亞。連向來對出兵敍利亞有保留的美軍一哥,也表明不在敍利亞出手,就不能打倒「伊斯蘭國」。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登普西(Martin Dempsey)與國防部長哈格爾(Chuck Hagel),前天(周四)在五角大樓聯袂開記者會。登普西指「伊斯蘭國」在伊敍兩國活動,並有意擴大版圖,將從根本上改變中東面貌,製造從多方面威脅美國的環境,「一定要打倒」。他說:「可否不對付這組織在敍利亞的部份,而仍能打倒這組織?答案是不能,一定要在已消失邊界的兩面都採取行動。」

哈格爾亦不排除任何對付「伊斯蘭國」的行動,指它對美國的威脅,甚至在策動911襲擊的阿蓋德之上:「他們不只是個恐怖組織,他們結合了意識形態和戰略戰術皆精的軍事能力,而且非常有錢,超出了我們見過的所有組織。」

美軍近兩周已在伊拉克89次空襲「伊斯蘭國」目標,哈格爾指空襲雖壓下「伊斯蘭國」勢頭,但相信他們不久會捲土重來。登普西形容對付「伊斯蘭國」是場「非常長的抗戰」,單靠美國軍事力量不能贏,需要區內各國配合,還有伊敍遜尼派民眾支持,亦需要動用外交、經濟、情報和軍事工具,「空襲只屬一小部份」。

槍手襲清真寺73人死

《紐約時報》指出,兩人雖未暗示即將空襲敍利亞,但登普西在三年多前敍利亞內戰爆發初期,曾大談空襲敍利亞的風險,現在口風有變,值得留意。該報指奧巴馬政府在排除派地面部隊下,選擇包括擴大空襲規模,派特種部隊潛入敍利亞尋求空襲目標,壯大敍國的溫和派反政府武裝、伊拉克政府軍和庫爾德族部隊。《華爾街日報》指美國亦希望阿拉伯盟友,游說伊拉克遜尼派支持新政府,以及建立國際聯盟截斷「伊斯蘭國」財源。

另一方面,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對遜尼派平民出手,在昨天午禱時段,派人肉彈和槍手襲巴格達東北迪亞拉省一所遜尼派清真寺,造成至少73人死亡。

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MI6追查劊子手 鎖定3英漢

英國軍情六處(MI6)和警方正追查將福利斬首的聖戰分子「約翰」的身份,正研究三名相信身在敍利亞的英國極端主義者,看他們面形聲線是否跟殺福利影片中的兇手(圖右)脗合。

其中一人是23歲的饒舌歌手巴里(Abdel-Majed Abdel Bary)。他到了敍利亞為伊斯蘭國作戰,曾在Twitter上載他手持人頭的照片。

另一人是30歲職業罪犯戴維斯(Aine Davies),他妻子被控資助恐怖活動,上周在英國被判罪成,之前與身在敍利亞的戴維斯透過WhatsApp來往。戴維斯曾給她發送過以聖戰戰士造型拍攝的照片,呼籲妻子加入。

最後一人是32歲前毒販奧爾布里塔尼(Abu Abdullah Al Brittani)。他2004年因涉及武器罪行被判入獄,相信他那時開始變得激進。他利用社交網為有潛質成為聖戰分子的人提供旅遊指南。

英國《每日郵報》



美拒以「阿蓋德淑女」換記者

美國記者福利被斬首前,「伊斯蘭國」聖戰分子曾向他家屬發電郵提及放人條件,包括釋放策劃向美國發動伊波拉病毒及骯髒彈襲擊的「阿蓋德淑女」西迪基(Aafia Siddiqui圖),或繳付1.32億美元(10.3億港元)巨額贖款。

《環球郵報》行政總裁巴爾博尼(Philip Balboni)指,雙方往來的電郵不多於六次。西迪基是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2008在阿富汗被捕後,被判囚86年,現於德州的監獄中服刑。分析指她是聖戰分子的「封面女郎」,若奧巴馬釋放她,將造成公關災難。

要求交換人質被拒後,聖戰分子轉而勒索巨額贖金,更聲稱過去已有「別國政府」(意指歐洲國家)接受這種「金錢交易」。但美國為免助長敵方綁架更多人質,反對繳款,福利的家人一度自行籌集數百萬美元,冀博取一線生機。

談判破裂後,聖戰分子在最後的電郵中表明會殺死福利,並稱這是美國侵害他們的「直接結果」。另有消息指福利遇害前,聖戰分子在他手提電腦的相片中,發現他的兄弟約翰是美國空軍軍官,於是對福利連番虐待,更曾在牆上將他釘十字架。

德新社/法新社/路透社

加總理巡北極 拒華媒體隨行 (《明報》,23/08/2014)

【明報專訊】加拿大總理哈珀近日按慣例巡視北極領土,但今年罕見指明不歡迎某些傳媒隨行,有匿名官員表示,被禁傳媒是中國官方新華社和《人民日報》。

總理發言人麥克唐納(Jason MacDonald)表示,「不再歡迎某些新聞媒體」與哈珀一道訪問北極。美加媒體引述加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兩家被禁傳媒是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加拿大《溫尼伯太陽報》則報道,不允許大陸記者隨行,是因為往年一些「不愉快的回憶」,尤其是有些人的「不當行為」。

《人民日報》記者隨團曾衝突

《人民日報》駐加拿大分社社長李學江去年8月隨哈珀視察北極時,哈珀新聞秘書在記者會沒如預期點名讓他發問,他推撞一名女工作人員,試圖搶麥克風,結果被皇家騎警制服、帶離並短期拘留。他又被指幫總理團的「全部人」拍照,連保安也不放過,並在總理專機內拍攝大量照片,但所作報道卻很少。

政府消息稱:「我們不會再容許記者團中有這些行為。」加拿大前駐華大使馬大維(David Mulroney)形容,今次事件「有趣之處是一個在一般情况下被視為官方喉舌的人,這次卻因為像一名西方記者那樣積極採訪而受懲罰」。

李學江接受多倫多《太陽報》查詢時說,今年他沒有申請隨團,又指去年他們付了大筆錢隨團,但獲「不合理對待」,因此決定永遠不再隨團。他曾解釋,去年是工作人員阻止他發問並首先推撞,他才會還手。哈珀每年都到北極地區視察,以鞏固邊防並宣示主權。

(溫尼伯太陽報/多倫多太陽報/中央社)

加拿大禁止中國官媒記者隨總理視察北極 (「BBC」,22/08/2014)

加拿大星期五(22日)說,中國官方通訊社和共產黨黨報被拒絕跟隨加拿大總理哈珀視察北極,歸咎於「過去的事件和他們的行為」。

哈珀總理的發言人麥克唐納在從北極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不歡迎一些媒體隨行參加這次視察。

哈珀的這一電郵是回答關於是否中國的新華社和《人民日報》被禁止跟隨哈珀總理視察北極的提問。

去年8月,在跟隨哈珀總理視察北極地區的行程中,《人民日報》駐加拿大分社社長李學江為了搶到提問機會,推搡哈珀當時的發言人朱莉·沃克斯。

在一次電話採訪中,李學江承認他推搡了沃斯克,但是指責加拿大總理辦公室歧視中國記者,不讓他向總理提問,而且事後還讓警察強制帶走他。

李學江說,哈珀辦公室利用警察來迫使他離開,他的胳膊都被擰出青腫來,這種做法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他還說,他不明白為什麼哈珀辦公室如此害怕他提問,而今年他甚至沒有申請隨行哈珀總理視察北極。

新華社記者李保東說,他提出了隨行的申請,但是被加拿大方面以沒有位置為理由拒絕了。
李保東說:「這真的很荒謬,他們不僅是針對《人民日報》的李先生,而是針對所有的中國記者。」

李學江和李保東表示,正在考慮向渥太華的加拿大議會新聞記者協會提出投訴。

在2009到2012年期間擔任加拿大駐華大使的馬大維說,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中國記者的舉止相當放肆。

(編譯:嵇偉 責編:尚清)

德國之聲否認解聘蘇雨桐是出於政治原因 (「BBC」,22/08/2014)

德國之聲中文部的自由撰稿人蘇雨桐星期三突然被解職。德國之聲說,這不是出於政治原因,而是因為蘇雨桐向外界透露公司的「內部信息」。

蘇雨桐曾是中國大陸的知名維權人士,曾是北京「守望家園」的負責人。她於2010年底來到德國,在德國之聲中文部做自由撰稿人。

她告訴BBC中文網,所謂的「內部信息」是指德國之聲的一篇關於「六四」事件的專欄文章引發的內部爭議和討論。

今年6月4日,「六四」事件25週年紀念日,德國之聲專欄作家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發表題為「從天安門到萊比錫」的文章,文中說:「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25年前北京到底發生了什麼。」

澤林還把「六四」屠殺說成是「新中國歷史上一時的失足」。他還說:「如果西方單方面誇大事實描述該事件,無助於任何人。」

這篇文章在中國異議人士和「六四」親歷者中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蘇雨桐說,她作為員工,在德國之聲的內部會議上對發表澤林的文章提出了質疑,並將德國之聲管理層對此事的處理態度公布在社交媒體推特上。

「內部會議」

澤林的文章發表後,前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起草了抗議信,認為澤林的文章超出了言論自由和多元化的範疇,因此要求德國之聲撤銷這篇文章。

「六四」親歷者王丹、吾爾開希以及胡佳等異議人士在信上聯署。蘇雨桐和同在德國之聲任職的原《南都周刊》副總編長平也以個人身份簽了名。

蘇雨桐說,6月16日,德國之聲的總編和總監與中文部開會討論此事。他們強調,澤林的言論屬於新聞自由的範疇,而德國之聲必須要包容多元化觀點。

據蘇雨桐轉述,他們還強調不能把德國之聲變成「異議之聲」。

蘇雨桐則認為,澤林「明明知道屠殺是真實的歷史,卻作出明顯違背常識和史實的判斷和評論」,這不應是言論自由保護的範疇。

她說:「就像德國法律也不保護為納粹辯護,是一個道理。」

德國之聲總監強調,這是內部會議,不要向外界透露。但蘇雨桐認為,澤林事件是一個公共事件。

她告訴BBC 中文網:「當我發現德國之聲沒有能力和意願去解決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希望把它放到公共平台上去討論,否則對德國之聲的公信力會有影響。」

因此,蘇雨桐當天就在推特上公布了會議的內容。

「新方向」

蘇雨桐說,8月18日,正在歐洲訪問的「六四」學生領袖吾爾開希與德國之聲總編會面,表達了他對澤林「美化六四屠殺」的抗議。

第二天,德國之聲的總編、總監和一個人事部負責人告知蘇雨桐,她已被解聘,並要求她立刻離開。

蘇雨桐說,德國之聲總監Gerda Meuer告訴她,解聘的原因是,蘇雨桐在推特上發佈了德國之聲內部對澤林事件處理的內容,違反了相關內部規定。

蘇雨桐說,總監還提到另一個理由:「德國之聲中文部要有一個新的方向,要轉型,而你是不符合這個新的方向的。」

德國之聲總監沒有說明這個「新方向」是什麼。

「錯誤行為」

BBC中文網星期三和星期四都試圖電話聯繫德國之聲總監和公關部主任,以核實相關消息,但二人都不在辦公室。

德國之聲公關部星期四以電子郵件方式給BBC中文網發來一份英文書面聲明說:「德國之聲決定結束與蘇雨桐的雇佣關係,是因為個人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像某些人指稱的那樣,是為了限制言論自由。沒有任何雇主會接受她的行為。」

聲明說:「德國之聲採取此行動的原因是,德國之聲與蘇雨桐之間的信任已經被破壞。她在推特上傳播德國之聲及其編輯的內部保密信息,儘管她再三被要求不要這樣做。」

德國之聲在聲明中否認解聘蘇雨桐是出於政治原因,或是因為在德國之聲中文部裏言論自由受到限制。

BBC中文網記者星期四向德國之聲公關部發電子郵件,試圖證實蘇雨桐受訪時敘述的事件過程,並詢問德國之聲中文部的「新方向」具體是什麼。但到發稿時為止,德國之聲沒有回復此電郵。

BBC中文網星期五再次電話聯繫德國之聲,終於得以與公關部主任約翰·霍夫曼(Johannes Hoffmann)通話,但他說:「事實都寫在聲明裏了,我不想再多說什麼。」

(撰稿:秦川/責編:路西)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空降救記者 美特種兵撲空 ISIS曾索10億贖金 美炸伊拉克後明言殺人 (《明報》,22/08/2014)

【明報專訊】「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周二(19日)發放活割美國記者福利頭顱片段,震驚世界。美國官員周三透露,包括「海豹突擊隊」及「三角洲」的精銳特種部隊今年初夏曾空降敘利亞,企圖救出福利等美國人,但抵達後發現人質不在,最後與ISIS成員駁火後撤走。另據福利生前任職機構透露,福利家人去年11月曾收綁匪索贖金電郵,要求多達10億港元,之後不了了之。至本月初,ISIS在美軍空襲伊拉克後明言會殺死福利。

美國國防部官員周三在白宮授權下會見記者,講述拯救福利(James Foley)行動。這是美國政府首次承認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有美軍在當地執行任務。官員稱,這次行動經美國總統奧巴馬批准,福利的家人也獲通知。包括24名「三角洲部隊」(Delta Force)特種兵在內的聯合拯救小組,今年初夏在夜幕中空降敘利亞北部,卻發現福利等美國人質並不在該處。

精銳盡出夜襲 稱殺敵數人

美聯社引述現任及前美國官員消息稱,最少有4名美國人質在ISIS手中,他們和其他人質被關在敘利亞北部城鎮拉卡(Raqqa)附近的ISIS據點。官員稱,在該次行動中,「美國陸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綽號黑夜潛行者)駕駛經改裝的黑鷹直升機,載着「三角洲」及「海豹」特種部隊出擊。特種部隊與ISIS駁火數分鐘後全身而退,其間最少一架飛機受攻擊,一名隊員輕傷,多名恐怖分子被殺。

官員表示,決定展開救人行動的信心建基於「全面的情報工作」,除了直升機,軍方還出動定翼機支援行動。可是救人行動最終撲了空,「我們不清楚為何他們轉移了位置。當我們抵達那裏,已經太遲。(人質被轉移)是數小時,又或是一兩天的事」。官員強調,「情報工作並非精確的科學」,需要長時間建立,又稱「從沒遺忘人質的困境」。

官員:人質行動前已遭轉移

福利曾任職於美國網絡新聞媒體「環球郵報」,其行政總裁巴爾博尼(Philip Balboni)周三說,武裝分子最近數星期曾與他們接觸,「一度有放人的希望」。不過,他指綁架者最後終止溝通,所以難以斷定對方真會放人。

巴爾博尼說,當美軍(本月7日)在伊戰結束後重新空襲伊拉克武裝分子,ISIS便警告福利的父母,將殺死其兒子。被問到是否認為空襲與福利之死有關,巴爾博尼婉轉說:「我們的政府有非常良好和充足的理由展開轟炸,可能就是這事決定了福利的命運。」他強調,福利的父母並沒把兒子之死歸咎於奧巴馬決定空襲。

「死者父母無歸咎空襲決定」

巴爾博尼透露,福利的家人去年12月首次收到綁架者的電郵,對方「並不囉嗦」,直接要求贖金並證明福利仍在生,但不久便中斷聯絡。《紐約時報》周三引述福利家人的代表稱,ISIS要求1億美元(7.8億港元)贖金。《環球郵報》發言人則對CNN說,贖金為1億歐元(約10.3億港元)。

綜合報道


劊子手疑倫敦腔「恐怖Beatles」

【明報專訊】斬殺美國記者福利的劊子手自稱「約翰」(John),聲音鑑證專家指其口音很可能是倫敦腔。英國反恐部門正分析各種數據庫及社交網站記錄,冀可辨明約翰的身分。有前軍情六處高層相信,當局會派特種部隊到敘利亞捉人,但難度極高。

《衛報》引述一名曾在敘利亞被捉的前ISIS人質稱,約翰與另外兩名聖戰分子坐鎮敘國北部拉卡(Raqaa)看守外籍俘虜,由於三人均來自英國,人質用「Beatles」形容他們。據形容,約翰「聰明、有教養,是極端伊斯蘭教誨的虔誠信徒」,負責拉卡人質的對外聯絡,會在網上與部分在囚外國人的家人交涉。

專家:易知身分難繩之於法

倫敦帝國學院安全問題專家紐曼(Peter Neumann)認為,ISIS是有心挑選說英語的武裝人員拍片,以在西方製造最大的迴響,「這很重要,因為這顯示(ISIS)轉向威脅西方,他們在說:『如果你炸我們,我們會向你報復』」。皇家聯合部門學院的阿什拉夫(Afzal Ashraf)形容斬首片段是ISIS的最新宣傳戰,旨在招攬更多西方新血,但他估計成效有限,大部分人都會被嚇走。

英國首相卡梅倫坦言福利可能是被英國人殺死。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雖然約翰容貌被遮蓋,但聲音獨特,辨明其身分只是時間問題,但要把他繩之於法卻不容易。ISIS目前佔領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大片地區,其武裝力量中有多達400名英國人。在斬首片段公布一日後,22歲來自英國的戴爾(Khadijah Dare)在網上宣稱要成為首名斬殺「英國或美國恐怖分子」的女人。

綜合報道


港產女攝記憶戰友捨身求真

【明報專訊】福利在2012年11月22日被ISIS武裝分子擄走,那天是感恩節,他本來約好與美籍港產女攝影記者童孆瑩(Nicole Tung)見面。眼見福利到了約定的時間仍沒現身,童孆瑩意識到這名曾在戰火中並肩作戰的好友出事了。如今天人永隔,童孆瑩既深感震驚,更希望外界記住福利為揭露真相的獻身精神。

敘利亞並肩作戰採訪半年

童孆瑩與福利均為獨立記者,一個拿相機,一個提着攝影機,共同在敘利亞採訪過半年,讓世人知道在阿勒頗等戰場的故事。童孆瑩形容,福利是一個很好的旅伴,「他極容易與別人交朋友,當我們遇到新的狀况時,他總是破冰的人。他非常有才智,喜愛文學。」

童孆瑩憶述,福利並不滿足於用鏡頭講故事,還希望為承受苦難的採訪對象提供實質支援:「在2012年,我們有一次到阿勒頗一所醫院採訪,他看到那裏缺乏設備,沒有急救車,要用民用車輛運輸病患。他因此召集一些記者同行籌款,買了一輛急救車給那所醫院……他就是這麼熱心的一個人。」

熱心為戰區醫院籌款買急救車

福利在2011年曾被武裝分子俘虜,親眼目睹一名南非記者遭槍殺,知道在敘利亞工作的危險。童孆瑩相信,福利更希望人們聚焦於敘利亞的殺戮,而不是他遭殘忍殺害之事。「我相信那是他希望別人知道的,我也相信他還希望別人知道記者必須做好他們的工作,因為我知道他從不會因為危險而退縮」。

童孆瑩說,福利失蹤後,她一直牽掛,「我想知道他身體是否健康,有沒有得到良好對待,會不會遭虐打,吃不吃得飽……我們期待着最好的結果,但顯然基於政治原因,現實不是那樣」。她希望福利的不幸遭遇會讓新聞機構與公眾認識到記者所面對的風險並提供更多支援,尤其是支援獨立記者,而不是因而卻步不到高危地區:「我們到這些地方是因為自覺需要揭示那裏發生的事……我們需要緊盯事態發展,確保反人類與戰爭罪行不會隱沒。」

盼獲更多支援 揭暗角罪行

現年28歲的童孆瑩在香港出生成長,據其個人網站介紹,她在2009年畢業於紐約大學,主修新聞與歷史,現為獨立記者,客戶包括《紐約時報》等多家大型新聞機構。

綜合報道


付贖養奸救人不易 奧巴馬乏板斧

【明報專訊】ISIS殺死福利,又威脅殺死另一名美國記者索特洛夫,但美國總統奧巴馬可採取的應對手段有限。

福利的命運跟另外6名遭ISIS綁架的歐洲記者迥異。綁架一直是ISIS的一大財政來源。今年春,在法國及西班牙政府分別透過中間人向ISIS支付贖金後,遭ISIS綁架的4名法國記者及兩名西班牙記者獲釋。

美國堅拒跟恐怖分子談判,相比之下,歐洲國家雖然不承認,但向來願意支付贖金。這一做法被質疑縱容恐怖分子,鼓勵他們繼續綁架。《紐約時報》上月調查報道稱,蓋達自2008年以來單靠綁架至少獲得1.25億美元收入,當中差不多全部來自歐洲政府,該報說:「坦白說,歐洲已無意中成為蓋達的金主。」

歐洲「疏爽」付贖金 與美策略迥異

5年前曾於阿富汗遭塔利班綁架的美國記者羅德(David Rohde)在路透社網站撰文質疑,福利是否正是因為歐美不一致的人質政策而賠上性命。他雖然承認美國不能容許恐怖分子左右其外交政策,但批評美國官員拒絕談判又拒絕跟歐洲政府協調合作,令福利及其他人質的家屬泄氣。他指出,歐美南轅北轍的人質政策無法阻嚇綁匪或保護受害人,「美國及歐洲的決策者應該要解釋」。

美國透露曾派遣特種報隊營救人質但失敗,顯示並非不重視國民安全,但營救人質並不容易。兩名匿名國防部官員向《紐約時報》表示,對白宮披露救人行動感憤怒,擔心它徒令武裝分子加強防範,大大增加將來行動難度。事實上,這類人質營救行動向來困難重重。曾在越南擔任情報工作的斯泰因(Jeff Stein) 在《新聞周刊》撰文指出,跟電影情節相反,大部人質營救行動通常都是失敗收場。

前情報員:忽視基層情報難救人

斯泰因認為,美國的情報工作近年忽略基本軍事情報蒐集,令救人行動難度更高。美國沒有招募當地販夫走卒這類基層間諜以在中東高風險地區建立基層人力情報網絡。在危險地區,駱駝商人、牧羊人、走私客往往最容易接觸到武裝分子,又能從各種途徑收風。美國忽視這些工作,一來是因為建立這些基層情報網絡需時甚久,而蒐集得來的情報往往較瑣碎,沒有即時價值。情報機關滿足於間諜衛星等科技,亦助長了漠視實地人力情報的風氣。但缺乏這些長年經營的情報網,美軍一旦要深入地區執行拯救人質任務便非常困難。

明報記者 林康琪

白宮拒付贖金 曾於敍秘密行動 美軍特種部隊 營救記者失敗 (《蘋果日報》,22/08/2014)

 美軍特種部隊負責營救人質、滲透敵陣、突襲行動等特殊任務,圖為特種部隊在阿富汗執行任務。
 福利2011年獲釋後到一家中學答謝學生為他求援。美聯社
福利在利比亞被囚六周,獲釋時滿臉于腮。路透社

美國記者福利(James Foley)慘遭砍頭,美國在他被擄的21個月,究竟為他做過甚麼?白宮披露,美軍特種部隊本夏曾在敍利亞進行秘密行動,嘗試營救福利等被「伊斯蘭國」挾持美國人質,但空手而回。而另方面美國政府堅拒付贖金,令福利難逃厄運。

白宮前天(周三)披露這個敍利亞內戰爆發三年多以來、美軍在當地首個曝光的軍事行動,指情報機關在多周前,研判出福利等多名美國人質被囚位置,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於是授權採取行動救人。

官員形容這行動甚為複雜,幾乎涉及美軍各軍種,數十名三角洲和海豹六隊等精英特種部隊隊員,乘直升機從天而降,強闖敍利亞北部一個「伊斯蘭國」控制的煉油廠,多架定翼機、直升機和偵察機在上空支援。

強闖煉油廠白跑一趟

特種部隊跟聖戰分子駁火,一路殺入相信是收藏人質的地點,卻發現沒有人質,白跑一趟,全員安全撤退,只有一名士兵在一架飛機被擊中時受輕傷,迅雷行動只歷時數分鐘,相信擊殺了數名聖戰分子。官員指他們當時確信有足夠情報,但不知為何人質早被轉移位置,形容距離成功救人,可能只差「數小時,或者是一兩日」。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政府原無意披露此行動,但有見多家傳媒準備報道,惟有公開承認。但國防部有兩官員私下對行動曝光表示憤怒,指勢令激進分子有所提防,下次要救人更難。

聘用福利的美國網上媒體《環球郵報》行政總裁巴爾博尼表示,福利前年11月在敍利亞被擄後,他們聘請了一家國際保安公司打探消息和斡旋,並跟政府和福利家人保持聯絡,相信福利曾在不同綁匪之間轉手,多次轉換囚禁位置。有曾跟福利同囚的法國記者,指聖戰分子從福利電腦發現他親兄弟是美國空軍後,對他特別差,經常毒打他。

傳贖金金額達10億元

巴爾博尼指福利失蹤一年後,綁匪才首次電郵接觸他家人,索取贖金,有指金額達1億歐元(約10.3億港元),《環球郵報》和福利家人無法負擔。綁匪在一輪電郵通訊後無聲無息多月,直到上周三才向他家人再發電郵,指要為報復美軍空襲處死福利。

路透社美國記者羅德(David Rodhe)指出,六名被「伊斯蘭國」挾持的法國和西班牙記者,本春在兩國政府透過中間人交贖金後獲釋,美國卻一向堅拒跟激進組織綁匪談判和交贖金,他五年前被阿富汗塔利班綁架,也是靠自己逃生。他表示明白美國不想助長政治綁架風氣,但歐美應付方法不同,沒共同進退,畢竟對阻嚇綁匪和保障人質安全無益。

路透社/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


殺福利的英國口音劊子手據指自稱「約翰」,來自倫敦,片段顯示他是個左撇子,有助美英當局縮窄追查範圍。路透社

口音洩露身份  劊子手疑英人

割下福利人頭的劊子手是誰,英美專家正憑割人頭影片緝兇,初步認為他極大可能來自英國倫敦南部或東區。有被聖戰分子脅持過的人質指,他是一名叫約翰(John)的英國人,專門綁架西方人質。

影片中福利跟劊子手身處遼闊荒漠,周圍地勢平坦、杳無人煙。劊子手一身黑衣,只露出眼睛及雙手,似乎線索有限,但對英國軍情五處及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專家而言,卻暗藏多個蛛絲馬迹,當中至為關鍵的,是劊子手的口音。

名叫「約翰」教育水平高

專家正以電腦分析劊子手說話的聲調、音色、語調強弱、音節長短、文法及發音方式,跟數據庫中的資料作比對,以收窄他可能來自何地的範圍,再借助專家用耳朵人工分辨劊子手是來自英國哪個地方。有聲音分析及語言學專家指,劊子手極可能來自倫敦南部或東區,主要說英語,同時懂說波斯語或阿拉伯語,顯示家族或跟阿富汗有關。英美的專家還會以福利的實際身高推算劊子手高度、研究他的身形膚色、所用的刀仔及槍袋的購買地點,加上他以左手持刀,應是左撇子,全球僅約8%至15%人口有這習慣。

有被聖戰分子脅持過的人質就認出,劊子手是名叫約翰的英國人,來自「伊斯蘭國」(IS)一個三至四人小隊,由於成員全是英籍巴基斯坦人,因此小隊有「披頭四」之稱,專責看守外國人質再找家屬談贖金,形容約翰聰敏、教育水平高,是虔誠回教徒。

IS擅於宣傳,分析指找英國人做劊子手可更加嚇人,亦讓影片能在英美媒體廣泛流傳。自敍利亞爆發內戰以來,英國已有500人遠赴敍國及伊拉克加入IS,佔IS外籍戰士總數1/4,估計他們多是移民二、三代,有感前景不如上一代,而較易受恐怖主義牽引。

英國《每日電訊報》/《衞報》


 童孆瑩(左)與福利曾在敍利亞結伴採訪六個月。
福利父母談到兒子遇害,非常悲傷。美聯社

港戰地女攝記  難忘福利善心

美國記者福利在2012年被擄前,曾跟來自香港的戰地女攝影記者童孆瑩(Nicole Tung)並肩採訪中東戰火,並相約前年感恩節再聚,但福利卻在赴約前失蹤,至周二傳出死訊,好友兼拍檔從此天人永訣。

28歲的童孆瑩在香港出生,之後到美國升學,2009年於紐約大學畢業,主修新聞及歷史。以自由身攝記身份長駐中東的她,2011年在利比亞結識福利,工作理念及採訪題材都一拍即合,結伴在敍利亞採訪半年。她形容福利是「翩翩君子,善於交朋結友,每每能在新環境中破冰,是個極聰明及成熟的人」。

她憶述前年二人在敍利亞阿勒頗(Aleppo)採訪一間醫院時,福利見院方沒有救護車,僅靠民用汽車接載病人,於是聯同其他記者發起籌款,成功為醫護買到一輛救護車。童說:「他具敏銳的觸覺,知道在故事以外應該做甚麼。」

他們分道揚鑣後相約在2012年的感恩節到敍利亞近土耳其的邊境會合,最後一次聯絡是福利失蹤前數小時,此後他便音信杳然,直至噩耗傳出。童孆瑩表示十分惦掛他,並希望人們記住福利不是因為他的死,而是他敢於發掘新聞。

美國《華盛頓郵報》


奧巴馬譴責聖戰分子後,即前往打高爾夫球。

奧巴馬斥聖戰分子「癌腫瘤」

「伊斯蘭國」將美國記者福利斬首激起全球怒火,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三義正嚴辭譴責聖戰分子,稱他們為理念破產的「癌腫瘤」,美軍同時在摩蘇爾水壩一帶向聖戰分子發勢14輪空襲,摧毀他們的悍馬戰車、運輸車及炸藥。

奧巴馬形容這樁斬首暴行「震驚普世良心」,並斥責聖戰分子殘殺無辜平民,暴虐、強姦及勞役婦女及兒童,遇害的不只基督徒及少數民族,還有很多是穆斯林,因此奧巴馬認為「伊斯蘭國」絕不代表任何宗教,「沒有一種信仰會導人屠殺無辜,任何公義的神都不會認同他們昨日和每一日的所作所為」。他指「伊斯蘭國」沒有任何包含人類價值觀的思想,不容於21世紀。

奧巴馬又致電慰問福利父母,讚揚他奮身不顧身報道敍利亞戰事。母親黛安娜哀悼亡兒說:「福利不會希望我們怨恨和痛苦……我們為他感到驕傲,並祈求得到力量,像他一樣去愛人。」

雖然「伊拉蘭國」擺明挑戰,但有軍方官員指,奧巴馬加強軍事介入的機會不大。美國國內有聲音質疑奧巴馬的戰略,認為除了空襲外,應制訂策略殲滅「伊斯蘭國」。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

德國之聲稱涉六四爭論記者被炒無關政治 (「美國之音」,22/08/2014)

華盛頓—德國之聲電台中文部女記者蘇雨桐(筆名吳雨)8月19日突然遭解雇的事件引起多方關注。德國之聲和剛被其終止雇傭合約的蘇雨桐對這一事件各説各話。有報道稱,該記者遭辭退與德國之聲一篇被批評粉飾六四屠殺的專欄文章有關。也有報道認為,德國之聲的中國報道政策的變化是導致原為異議人士的蘇雨桐離職的原因。德國之聲否認有關報道和社交媒體上出現的質疑。

蘇雨桐被突然解雇的消息是現在美國的網路評論人士北風(本名溫雲超)8月19日首先在社交網站推特上披露的。

此前一天,來自台灣的前北京學運領袖吾爾開希到位於波恩的德國之聲總部,抗議該媒體今年六四期間發表的一篇被認為美化中共開槍鎮壓北京市民和學生的文章。這篇題為“從天安門到萊比錫”的文章把六四事件淡化為“新中國歷史上一時的失足。”

這篇文章由德國之聲新雇用的駐北京特約評論員澤林(Frank Sieren) 撰寫,引起了六四難屬團體“天安門母親”和眾多89民運參與者的強烈反彈。

在北京居住20年的澤林被指在中國擁有一家媒體公司。一些批評者曾發起聯署抗議行動,要求德國之聲撤下澤林這篇有爭議文章。蘇雨桐和德國之聲另一位特約評論員、原《南方週末》新聞部主任長平參與了聯署抗議。長平曾在德國之聲網站刊文,與澤林展開爭論。

德國之聲發言人霍夫曼(Johannes Hoffmann)21日發表聲明確認,已經終止它與中國自由撰稿人蘇雨桐的工作關係,原因是員工的不當行為。

聲明表示,德國之聲反對社交媒體上關於蘇雨桐被終止工作關係有政治動機或者是由於德國之聲中文部的表達自由受到限制等説法。德國之聲的這份聲明強調尊重意見多元化,並稱決定採取解雇立即生效的步驟是由於德國之聲與蘇雨桐之間的信任遭到破壞。

聲明指責蘇雨桐不聽德國之聲當局的一再勸告,在推特上散佈有關德國之聲及其編輯人員的內部資訊和機密,從而在行動上對抗雇用單位管及其理層和工作人員。

聲明表示,決定結束與蘇雨桐的雇傭關係是個人不當行為的結果,而非限製表達自由。聲明稱,沒有僱主會接受她的這種行為。

蘇雨桐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德國之聲高層在曾強調該電臺不能成為“異議之聲”,而她只是以個人名義在推特上參與有關澤林文章的爭論和發佈有關消息的。

蘇雨桐表示,説她違反了德國之聲的內部規定,她可以平靜地接受,但她仍然認為,有關澤林文章的爭論是個公共事件,公開相關事實真相是有必要的,不應該在內部暗箱操作。

她説:“這樣德國之聲的一個內部會議。那我從這個角度來説,我是接受的。但是從如何判斷澤林這個事件是德國之聲內部暗箱操作呢,還是拿到公共平臺上,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我認為,它是個公共事件。”

蘇雨桐對美國之音表示,德國之聲高層在她和亞洲部主任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對她宣佈辭退決定的時候還提到另一個理由,這和德國之聲新臺長林伯格(Peter Limbourg)提出的中文部“不要總是批評北京”的要求有關。

蘇雨桐説:“她説德國之聲中文部要有一個新的方向,這個新的方向我認為你不符合。那我就也是很好奇的問了她。我説,我在德國之聲工作了四年,我所有的報道無論從我們的評估體系來説,我一直是第一。我説,我一直在秉承德國之聲記者的這樣一個職業操守規則,在作這樣的報道。那現在你説我不符合這個規範,我想我在報道當中體現的就是這個記者的專業素質。至於價值觀,我想,通過我的報道,也可以看出一些。我的立場也是恒定的。如果你們説方向和我的不同,那是不是意味著和我相反的方向?她也是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德國之聲國際關係部21日給美國之音記者電郵的回復中附上了該媒體發言人的上述聲明,但是沒有回答如何評價蘇雨桐在德國之聲的工作表現等問題。

兩天來,德國之聲和蘇雨桐之間的恩怨糾紛得到了德國明鏡線上和一些海外中文媒體的詳細報道。這一事件致使德國之聲在2008年該電台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因其報道被指過於美化北京政策遭撤職之後又一次成為新聞焦點。

蘇雨桐披露,7月間,充分支援她工作的原中文部主任被調到其他部門,柏林方面給德國之聲中文部空降了一位新主任。

這位被解雇的女記者還表示,她本是德國之聲按日計酬的合同制僱員,本期合同年底到期,屆時將面臨無法繼續在德國合法居留的問題。她還表示,自己被要求當場關閉辦公電腦,交出門卡,“立即走人”,沒有獲得離職員工應有的尊重,連跟一些同事道別的時間都沒有。她誓言將以法律途徑跟德國之聲交涉。

80後的蘇雨桐出國前是北京一個非政府組織的負責人,積極從事維權活動,因而遭到國保騷擾和追捕。2010年,她到達波恩後獲得當時的德國之聲電臺負責人聘用。

《德國之聲》解除自由記者合約 引關注 (「自由亞洲電台」,21/08/2014)

八月十九日,《德國之聲》電臺中文部突然與旅德華人自由記者蘇雨桐解約,引起一些海外媒體及異議人士的關注。

二零零八年,中國舉辦奧運會前,《德國之聲》中文部的一些人在德國電視電臺上的一些言論受到德國記者、議員,以及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的公開批評。其後德國議會特別設立小組審查了這個事件。現在時過六年,八月十九號,《德國之聲》突然和給他們工作已經四年的自由記者蘇雨桐女士解除合同,這個消息使得該電臺再次成為海外一些中文媒體關注的問題。

由於事件的影響在不斷地擴大,為此,《德國之聲》發言人二十號特別為此發佈了書面新聞聲明。

該聲明說,“《德國之聲》基於勞工法理由終止與中文部的自由記者(Freie Mitarbeiterin)蘇雨桐女士的合作。採取這一步驟與所謂限制意見自由問題毫無關係,而是對一種任何單位都不能接受的個人過失行為的處置。節目部主任格達•摩爾(Gerda Meuer)女士,八月十九日通知蘇雨桐她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號到期的付酬基本合同(Honorarrahmenvertrag),不再延長,並且立即生效。在剩餘時間也不再使用她的工作。”

關於這個事件,記者二十一號上午採訪了當事人蘇雨桐女士。

蘇雨桐女士說,《德國之聲》突然中止合約對她說是出於兩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六月十六號,《德國之聲》電臺的總監和總編和中文部的同事見面,就澤林發表的美化六四屠殺的文章這件事情進行了一個溝通和交流。總監強調說,我口頭告訴你們,我們的資訊是內部資訊不要外傳。《德國之聲》給出與我的理由是,我在推特上發表了這些內容是違反了《德國之聲》內部的規定。”

對此,她解釋說:“但是在我個人看來,澤林這個事件是一個公共事件,我對這個事件的探討屬於公共事件的範疇,所以說我當時也向《德國之聲》中文部負責人提出,我不負責為這個事件保密。我必須要公開,讓公眾去探討。這就是他們第一個理由。”

對於第二個德國之聲聲明中沒有談到的理由,蘇雨桐女士說:“第二個理由是,《德國之聲》中文部要有新的發展方向,我和他們未來的這個方向不相符。這是《德國之聲》總監摩爾女士給出我的第二個非常明確的理由。那我就問,未來的方向是什麼?她告訴我說,我有權利不向你解釋任何問題,總之你是不符合這個方向的。”

蘇雨桐說,《德國之聲》如何界定她推特的內容,是否有人曲解,她都沒有得到解釋。為此,她將會使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特約記者:天溢 責編:吳晶)

中青記者遇襲 學者呼籲新聞立法保護 (「自由亞洲電台」,21/08/2014)

中國官媒《中國青年報》8月20日發表聲明譴責南京娃哈哈公司毆打該報採訪記者,並要求當局依法處理。有學者認為,中國應該進行新聞立法工作,保護記者的採訪、報導權利。

北京出版的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星期三在其官方微博置頂位置刊發聲明說,8月19日,中國青年報社駐江蘇的記者李潤文前往南京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採訪核實該公司是否拖欠暑期打工大學生的工資,卻遭到公司門衛及其他工作人員5、6個人的毆打。醫院檢查發現,李潤文頭部受傷、太陽穴有腫塊、多處軟組織損傷。聲明說,中國青年報社目前已緊急派出代表前往南京,敦促依法處理此事,強烈譴責該公司的行為。

本台記者為解進一步的詳情,週四晚間多次致電南京娃哈哈公司及當地江甯區政府,但是電話無人接聽。

中青報記者在南京採訪遭遇暴力圍毆是近期中國中央電視臺記者試圖報導中鐵隧道塌方被毆打後,又一起阻礙並襲擊新聞工作者正常採訪的事件。

在深圳的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表示,新聞記者,在中國大陸,包括中央級媒體在內,記者的正常採訪遭當事單位或地方政府人員粗暴對待的事件屢有發生。目前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新聞立法,使媒體的採訪、報導自由等成為一項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他說:“記者行使新聞採訪權是非常正當的,但在中國,別說普通的報社,中央級媒體在採訪中都遇到甚至人身傷害。類似的事情近年已發生很多次,就說明企業和地方政府對於新聞採訪是採取抗拒的態度。確實到了為保障新聞監督權利,出臺新聞法的時候了。”

劉開明認為,中國大陸媒體記者採訪遇阻,採訪人員遭公開性粗暴對待的現象,與地方政府害怕事態曝光影響自身政績,甚至抵制新聞監督的行政理念有關。中青報記者被打事件並不當事者與採訪記者間的糾紛的個案,而是反映出政府、企業與媒體三方,如何正確對待新聞監督的問題。

他說:“首先,地方政府應該歡迎新聞監督。不僅是監督勞資糾紛,我們知道中國每年有130多萬起勞資糾紛,是非常多的。這裏面大多數的企業都不願被新聞曝光,但地方政府應該知道,媒體及中央媒體是有輿論監督的權利的,特別是不應該受到政府的阻撓。”

上週六,中鐵十四局在蘭州榆中縣小康營鄉洪亮營村的施工隧道發生山體滑坡,導致隧道內5名工人被困。事發後,中鐵十四局派出的數十人把守各個通往現場的路口,專門阻撓採訪記者到場。中央電視臺及甘肅等地記者趕到現場,尚未採訪即遭野蠻毆打並搶奪設備。

不無諷刺的是,中國官方“人民網”報導說,對於上述事故的報導重心本是要體現地方政府和企業如何全力救人、如何排查了事故隱患。但中鐵十四局卻派人專門守候要道,阻撓記者。甚至就連半夜搶修電路的電工也都被誤以為是記者,而遭到亂拳毆打。

清華大學公共政策學者賈西津教授認為,中國各地政府部門和企業普遍存在漠視記者正當採訪權利的問題,這反映出當前企業和政府法制意識的薄弱。

“對於記者的採訪權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本身是憲法權利。言論自由是第一步的,媒體還肩負到社會監督的責任。但是,目前法律本身並沒有對言論和監督權採取非常強的保護。另外由於意識薄弱,有很多政策因素,包括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等都在其中影響了這個行為。”

賈西津教授指出,目前中國民間網路“自媒體”的出現,不但開闢了民意表達的新空間,也改變了早前官媒報導、評論一刀切的壟斷局面。但中國能否實現真正尊重輿論監督的法制環境,還有賴於對公民法律權利的保障。

“自媒體的報導其實並沒有法律的保障,而且在很多方面,法律、政策又對自媒體有很多限制。所以在正式記者採訪權和自媒體之間,更需要有多方面、良好的法律保障。這種法律的方向一定要基於保障權利,而不是限制權利。現在的管理思路不是完全的權利思路,而是包括了權力、穩定、社會影響非常多維。所以,所有的法律限制仍然是應當基於保障更基本的權利,而不是限制。”

報導說,在中國青年報發表譴責毆打記者的聲明當天,南京江甯區政府派出了宣傳部工作人員前往當地醫院探視受傷記者,並承諾開展相關調查。娃哈哈公司負責外宣的工作人員回應說,媒體報導與事實多有出入,並強調目前警方已立案調查,一切以警方對調查結論為准。

(記者:何平 責編:嘉華)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ISIS斬美記者頭 逼華府收手 首公開殺美國人 專家:向美發動聖戰 (《明報》,21/08/2014)

 ISIS發放的片段裏,渾身黑衣兼戴頭套的成員手持匕首,準備切下身穿橙色囚衣的美國記者福利的頭顱。(網上圖片)
 美國記者福利(圖)屢次犯險深入衝突地區,務求向世界揭示戰區第一手實况。(網上圖片)
 ISIS還在片段裏恐嚇稱,另一美國記者索特洛夫(圖左及小圖)的生死全取決於美國在伊拉克的行動。(路透社)
 敘利亞戰亂持續數年仍未平息。圖為效忠總統巴沙爾的軍人上周五在大馬士革機場附近荷槍巡邏。(路透社)

【明報專訊】中東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周二公開了一段影片,顯示武裝分子懷疑將被擄兩年的美國記者福利斬首。武裝分子聲稱,殺死福利是要報復美軍轟炸伊拉克,並在片段展示另一名美國記者,稱其命運將取決於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下一步。今次是ISIS首次公開殺死美國人或記者,但美國昨繼續空襲,並計劃加強空襲。

奧巴馬昨譴責暴行,稱記者遭斬首震驚世界,他讚揚福利對世界的貢獻, 及致電慰問其家人。他指摘ISIS「如癌症」,背離宗教,因沒有宗教會教人殺害無辜者。美國會繼續保持警惕,竭盡所能保護國民。

奧巴馬斥ISIS如癌症 背離宗教

疑遭斬首的福利(James Foley)是自由身記者,為美國網絡新聞媒體《環球郵報》(Global Post)和法新社採訪,2012年11月在敘利亞失蹤。

周二影片題為《給美國的一段信息》,長約4分半鐘,一開始是奧巴馬8月7日宣布在伊拉克空襲的片段,然後切換至美軍近日空襲ISIS的畫面。之後,身穿橙色囚衣的福利跪在沙漠中,雙手看來被綁在背後。一名穿黑衣、用圍巾遮住臉部的武裝分子站在福利左側,一手抓住福利的肩膀,一手拿着一把匕首。

福利讀出一段文字,稱希望朋友和所愛的人群起對抗殺死他的真正兇手——美國政府,指他的下場是因華府的自大和罪行造成,又斥美軍空襲ISIS,「等於宣布了我的死期」。他又叫自己在美國空軍服役的兄弟想想是誰下令空襲伊拉克和殺人。福利說話時聲調平穩、聲音響亮。他說到末段時表示,希望自己還有時間,還能擁有獲得自由、再次見到家人的希望,但一切都太晚了。他又稱但願自己不是美國人。

臨死前指「美國政府才是兇手」

他身邊的武裝分子隨即講話,稱處死福利是針對美國空襲作回應。他又說:「你們的對手不再是一支叛軍,我們是伊斯蘭軍隊。」他威脅,如果美軍行動繼續,他們將屠殺更多美國人。然後,武裝分子就站在福利背後,一手封口、一手用匕首割頸。畫面一轉,就見到懷疑福利伏屍地上,頭顱被放在其背上。

影片最後有另一名身穿橙色囚衣的男子現身,武裝分子稱他是去年夏天在敘利亞失蹤的美國自由記者索特洛夫(Steven Sotloff),並警告他的下場視視乎奧巴馬下一個決策。福利的母親隨後發表聲明,稱其子揭露敘利亞民眾的苦况,是一個非凡的兒子、兄弟和記者,為他自豪。她呼籲武裝分子放過其他無辜的人質,稱他們無法左右華府政策。

美國白宮及聯邦調查局(FBI)昨稱,相信片段屬實;這意味這次是ISIS首次公開殺死美國人。由於片段中蒙面武裝分子操英國口音英語,英國外相夏文達稱,該武裝分子「可能是英國籍」,需警惕參與伊斯蘭國或其他激進組織的英國公民如毒瘤擴散,返國發動襲擊,又指武裝分子等同向西方宣戰,英國可考慮派員助伊拉克訓練軍隊。

劊子手英國口音 英政府查身分

片段中的福利及索特洛夫身穿橙色囚衣,款式跟關塔那摩囚衣相似。《華盛頓郵報》引述歐洲情報官員消息稱,英國政府正研究片段中的劊子手的聲音,跟那些關塔那摩釋囚及其他懷疑加入了ISIS的英國公民比對。

路透社稱,ISIS過去雖然一直把精力放在建立哈里發國,不像蓋達般以襲擊西方為首要任務,但今次事件顯示ISIS已愈來愈像蓋達。在發布福利死亡片段前,ISIS已發布了連串片段,揚言要摧毁「美國十字架」,顯示哈理發國要對「美國十字軍」發動聖戰。路透社又稱,武裝分子過去數月已透露向美國利益甚至本土施襲,並暗示可能利用潛伏在西方的成員發動襲擊。

(綜合報道)


「我依然想當戰地記者,可是我覺察到這是生死攸關的事。」—美國記者福利

「遠觀不足夠」 熱血記者戰線求真

【明報專訊】福利來自國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曾任貧窮孩童的教師、囚犯的導師,希望改善他們的生活。踏入2000年後始萌念當記者,畢業於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後隨美軍赴伊拉克等地。他多年來跋涉於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等中東紛亂區域,為美國《環球郵報》、美國公共電視和法新社等傳媒機構提供戰地實况,又會在個人網誌「煩擾的世界」上揭示當地民情。

熱中於追求真相的他曾說:「我認為前線新聞報道是重要的,沒有這些照片、片段和第一手經驗,我們無法切實告訴世界,情况究竟有多惡劣。」

2011年,他與一名南非攝記和女記者吉利斯在利比亞採訪途中遭擄走。攝記當天就在距他數呎之遙被槍殺。可是,福利始終努力抖擻起來,還每天製造話題令同囚的吉利斯保持希望。福利在44天後獲釋,回國後曾向新聞系學生說:「是一種『如神話中人魚的魅惑歌聲』吸引我奔赴前線。遠觀並不足夠。」

曾於利比亞被擄 親睹攝記被殺

話音未落,福利旋即改赴內戰熾烈的敘利亞採訪,曾為敘利亞阿勒頗一間醫院籌錢買救護車,花了幾個星期拍攝醫生以有限物資搶救生命的艱辛過程。2012年11月22日,他在敘利亞北部被武裝分子擄走,從此音訊全無。今次噩耗傳出前,其親友一直奔走拯救他,並已預錄了片段,祝願今年10月將滿41的他歸家慶祝生日,結果事與願違。

無國界記者組織將敘利亞列為「全球對記者最危險的國家」。據美國保護記者委員會統計,自2011年敘利亞武裝起義開始,已有68名記者在該國殉職,逾80人被綁架,約20人失蹤。殉職者中,自由身記者佔45%。自2012年2月美籍著名獨眼戰地女記者科爾文(Marie Colvin)在炮火中喪命後,主要歐美傳媒已經撤出當地,此後便多仰賴自由身記者發布當地消息。

(CNN/BBC/紐約每日新聞)


美軍介入日深 ISIS反撲益兇狠

【明報專訊】美國記者福利遭斬首,正值美軍有意擴大伊拉克空襲範圍,針對ISIS位於巴格達西北面的心臟地帶。周初重奪伊拉克最大水壩──摩蘇爾水壩,正標誌着美軍在伊拉克軍事行動的轉捩點。美國雖然仍然拒派地面部隊,但隨着空襲擴大,美軍的介入已愈來愈深。

ISIS一直在伊拉克北部及敘利亞北部肆虐,肆無忌憚拿着自伊拉克軍隊搶來的武器坐着裝甲車四處招搖,但自美軍介入,他們已不能自由行動,並令伊拉克及庫爾德部隊可反擊。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周二稱,美軍近日空襲已打擊ISIS士氣,削弱其能力。美國官員透露,較早前的空襲協助庫爾德部隊重奪摩蘇爾水壩,或成美國未來數周的行動模式:即大規模空襲,但令美軍免於風險。美軍周二稱,已兩度空襲了摩蘇爾水壩附近據點,毁滅了ISIS其中1個哨站。

美或銀彈誘部族組民兵抗敵

美官員周二透露,軍方正考慮擴大在安巴爾省的轟炸,阻止ISIS奪另一戰略要塞哈迪塞水壩。美軍空襲安巴爾省,將有利當地遜尼派向ISIS展開反擊。美國官員透露,美國亦可能重施故技,給予部族領袖金錢來組織民兵抵抗ISIS。美軍2006年至07年間亦曾採取類似策略,促使遜尼派反擊蓋達。安巴爾省的遜尼派領袖較早時己請求美軍協助。

《華爾街日報》稱,這意味着美軍跟ISIS的軍事衝突愈捲愈深。奧巴馬月初曾表示美軍行動是為了保護在伊拉克工作的美國軍民,以及阻止雅茲迪人的人道危機。有關保護哈迪塞水壩的空襲計劃仍要待奧巴馬批准。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