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奧斯卡入圍導演利比亞炸死 隨叛軍直擊巷戰 美攝記同殉職 (《明報》,22/04/2011)

【明報專訊】兩名獲獎西方記者周三隨利比亞叛軍直擊巷戰期間,疑被卡扎菲部隊的迫擊炮擊中喪命。死者包括憑執導《當代啟示錄》(Restrepo)而獲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名利場》特約記者赫瑟林頓,和Getty Images的美籍攝影記者洪德羅斯。

利比亞政府軍與叛軍在西部城市米蘇拉塔(Misrata)連日火併。《洛杉磯時報》引述目擊事發經過的攝記切爾韋拉(Guillermo Cervera)說,他們一行6名記者,包括擁英美雙重國籍的赫瑟林頓(Tim Hetherington)和洪德羅斯(Chris Hondros),在叛軍指揮官薩拉赫丁保護下,深入卡扎菲部隊狙擊手隱伏的米蘇拉塔商業區的黎波里街,採訪兩邊陣營爭奪一道關鍵橋樑的控制權。洪德羅斯當天早上拍得叛軍猛烈開火,試圖將卡扎菲部隊的狙擊手逼離藏身地點。他把珍貴照片傳送Getty後,下午再返前線採訪,沒料到這批照片成了遺作。

採訪激戰死於迫擊炮擊

切爾韋拉憶述,當時部分記者刻意沒跟貼薩拉赫丁,想找個較安全位置藏身。他說遇襲前「實在太寧靜,大家都有危機意識,想換個位置。我忽然聽到爆炸聲,所有人伏在地上」。原來迫擊炮彈就在他身旁幾米外爆炸。赫瑟林頓頭腳中了炮彈碎片,渾身是血,一臉蒼白。切爾韋拉亦頭部重創,另有兩名西方攝記被爆炸所傷。

叛軍把他們送院,院方證實41歲的赫瑟林頓死亡,同齡的洪德羅斯經搶救後不治。另有7名叛軍及一名烏克蘭醫生炸死,同日約120人被炮火所傷。

《當代啟示錄》奪殊榮

赫瑟林頓死前一晚,才向他在洛杉磯的公關匯報,與行家入住「安全屋」,稱毋須擔心其安全,不料飛來橫禍。赫瑟林頓死前剛結婚,家人透過《名利場》發表聲明,稱世人將毋忘「他的精彩照片與《當代啟示錄》」。《名利場》編輯部讚揚他是「戰地攝影師的完美典範」。Getty亦讚揚洪德里斯「從沒迴避走上前線,採訪世界的重要衝突,他在利比亞的採訪亦不例外」。就在出事消息傳出前,Getty發布了他周二拍攝的巷戰照片。

赫瑟林頓過去10年長駐西非,採訪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地戰亂,在利比里亞第2次內戰(1999至2003),他與同事布拉巴宗(James Brabazon)是唯一留守在叛軍戰線的記者,更被時任總統泰勒(Charles Taylor)下令處死。2007至08年間,他與作家容格(Sebastian Junger)攜手執導《當代啟示錄》,隨美軍到阿富汗東部科倫哥山谷拍攝,揭示阿富汗山區前線的美軍生活,獲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更在美國知名的Sundance電影節摘下最佳紀錄片評審團大獎。

洛杉磯時報



《當代啟示錄》深入世上最險境

【明報專訊】由赫瑟林頓與作家容格(Sebastian Junger)聯合執導,在被喻為「世上最致命地點」的科倫哥山谷(Korengal Valley,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接壤地)拍攝整年,緊隨一美軍小隊駐守Restrepo(以陣亡隊友名字命名)哨所,拍攝美軍終日與匿藏深山的塔利班周旋,堪稱和戰火最接近的電影,深刻呈現軍人精神面貌。

赫瑟林頓在Sundance電影節獨立製片影展摘下最佳紀錄片評審團大獎時說:「當親身經歷那麼多的戰鬥……我尋求情感的誠實。這種誠實不是政治立場的左或右,而是如實呈現人們的面貌。我相信我們把好的、壞的也呈現了,這是我們10年來採訪非洲衝突的功力。」影片亦啟發他出版了一本描寫美軍的書籍《Infidel》。容格昨表示:「我無法形容對摯友之死的傷心難過。他是世上最勇敢、最有原則的記者之一。」

法新社/洛杉磯時報



新婚燕爾 為公義捐軀

【明報專訊】赫瑟林頓(Tim Hetherington)1970年生於英國利物浦,擁英美雙重國籍,畢業於牛津大學文學系,主修文學,最近才剛結婚。他在人權觀察任職的好友鮑克奇爾特(Peter Bouckaert)說:「他已計劃安頓下來,與其索馬里伴侶組織家庭,生養孩子。」

他對人道災難的關注,令他走上戰地記者之路。他2006年獲人權觀察委託,拍攝非洲蘇丹達爾富爾及乍得邊境血腥衝突。他2007年推出探討達爾富爾「種族屠殺」紀錄片《The Devil Came on Horseback》,亦獲高度評價。

同年,他在阿富汗採訪美軍戰鬥,拍得一名美兵經一天戰鬥,疲倦地以手掩面的照片,為他贏得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獎;他在該比賽四度獲獎。他參與執導的《當代啟示錄》獲去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各地網民昨開始向他的facebook網頁留言致敬。


屢奪殊榮 8月婚期夢碎

【明報專訊】洪德羅斯(Chris Hondros)1970年生於美國紐約的移民家庭,原打算8月結婚,如今卻與未婚妻陰陽相隔。他曾採訪科索沃、安哥拉、塞拉利昂、阿富汗、喀什米爾、西岸、伊拉克、利比里亞的戰亂,作品見於《新聞周刊》、《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洛杉磯時報》的頭版。

他最廣為人知的照片,是2005年1月拍得一個伊拉克家庭駛過美軍檢查站沒停車,被美軍亂槍掃射,前座的父母慘遭槍殺,後座的5名孩子1人受傷。照片轟動全球,更為他贏得當年的的羅伯特·卡帕金獎。他2004年憑拍攝利比里亞戰亂,入圍普立茲獎的「現場新聞攝影」。



4個月14記者被殺 歷來最密

【明報專訊】記者監察組織「保護中東及北非記者委員會」表示,自今年初阿拉伯示威浪潮以來,記者遇襲事件已逾500宗,部分更導致記者死亡,襲擊數量之多前所未有。

組織成員達耶姆(Mohamed Abdel Dayem)表示,「過去不曾出現這種激烈程度,亦沒有這樣頻繁」。他指出,今年全球被殺記者已有14名,包括今次兩名遇襲死亡的記者,其中有10名死於中東及北非。另外在中東及北非地區有數百宗針對媒體的襲擊個案,包括拘留新聞人員、破壞儀器甚至死亡恐嚇等。自突尼斯與埃及總統被推翻以來,當地新聞自由狀雖有改善,但組織形容襲擊情已逐漸由「可怕變為惡劣」。

路透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