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加沙戰火分化美國 《紐時》捲爭議 (《明報》,28/07/2014)


 以色列周末單方面宣布停火24小時,但中途指哈馬斯繼續向以方發射火箭炮,恢復對加沙攻勢。炮火昨在加沙市東造成一團團數十層樓高的煙柱。哈馬斯其後宣布停火24小時,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斥責哈馬斯「連自己的停火令都不遵守,正繼續向我們開火」。(路透社)

上周二,芝加哥親以國人士示威,舉起標語呼籲「從哈馬斯手裏解放加沙」。(法新社)

【明報專訊】以巴衝突再起,倫敦與巴黎歐洲城市爆發大規模反以示威之際,美國輿論卻在激辯傳媒的報道取態,自由派大報《紐約時報》首當其衝,被兩派人士質疑有欠「客觀中立」:親以團體批評該報偏袒哈馬斯,自由派則批評它對以國觀點照單全收。曾多次到中東採訪的本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翠容指出,與歐洲同行相比,美國主流傳媒向來親以色列,但民間近年多了同情巴人的聲音,《紐時》被批「反以色列」,反映它在報道以巴問題上兩面不討好的困局。

親以輿論批膚淺

一個名為「中東新聞準確報道委員會」(CAMERA)的親以組織本月中在《紐時》大樓外賣廣告稱:「哈馬斯攻擊以色列並不出奇。《紐時》攻擊以色列也同樣不出奇。」該組織並非首次針對《紐時》。無獨有偶,《紐約觀察家》上周封面罕有以黑白大字標題斥《紐時》膚淺輕率的視以巴在道德上對等,紀實報章只記錄了加沙戰事的一面之辭。」該刊質疑《紐時》在新一輪以巴衝突中的報道偏頗,不當地將以軍與哈馬斯一視同仁,只報道巴勒斯坦的一面之詞。

這個封面故事其實是衛斯理學院猶太史教授奧爾巴克(Jerold Auerbach)的長篇評論,他譏諷,《紐時》本身為猶太人創辦的報紙,但創辦人力求避免成為「猶太人報章」,如今此一目的終於實現。他既批評《紐時》的編採團隊,又逐一批評知名記者紀思道等評論作者,斥責他們藉機放大巴人的苦難,卻不提衝突起因是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在先,也不提哈馬斯如何令巴人受傷害。

自由派斥淪以喉舌

就在被指「偏袒巴勒斯坦」後兩天,網上又出現質疑《紐時》偏袒以色列的聲音。事緣《紐時》上周五頭版探討哈馬斯是否如以色列宣稱般用「人盾」掩護,報道認為,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哈馬斯及其他武裝組織強迫平民留在遇襲地區,但「無可否認,加沙武裝分子在平民地區活動,招來(以軍)針對平民建築還火,從而藉增加傷亡人數,令其一定程度上在外交舞台受惠」。同日,加沙一所聯合國學校遭砲火擊中,最初幾乎所有傳媒都稱砲火來自以軍坦克,但以軍發言人辯稱曾偵察到當地有哈馬斯火箭。包括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等在現場的同行都質疑以方說法,《紐時》網站則改稱以巴互相指摘,不清楚誰襲擊。

這兩則報道都惹自由派輿論批評,認為《紐時》試圖為以軍開脫。自由派博客米切爾(Greg Mitchell) 便聲言,上周五是《紐時》「恥辱的一天」。《紐時》公共編輯本月14日便透露,以巴相關報道收到讀者逾千封電郵,分別指摘該報偏袒以色列或偏袒巴勒斯坦。

民間同情巴人聲音漲

美國傳媒向來被視為親以色列,蓋洛普調查亦顯示,同情以色列的美國人佔多數。張翠容亦向本報稱,跟歐洲傳媒相比,美國傳媒的確較親以色列,主要是因為保守派猶太人及右翼基督教會影響力大。但她指出美國民間近年已出現新趨勢,開始多了同情巴勒斯坦的聲音,像Democracy Now等獨立傳媒興起已令民間開始質疑美國親以色列立場。不過她認為,美國政府支持以色列的立場未必因而動搖。

明報記者 林康琪


社交媒體直擊慘况 挫以國文宣

【明報專訊】以巴衝突數十年來,從未如今天有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可讓記者即時報告戰鬥現場慘狀。歷歷在目的破敗房舍和孩童受難畫面,助巴人在國際社會爭取支持,壓倒以色列政治文宣。非但親巴人新聞網站如Mondoweiss,連歐美主流新聞頭條乃至親以媒體,都出現以色列在傳媒戰上失利之類話題。

巴童受難照激發同情心

哈馬斯亦在社交媒體與以色列展開激戰。該組織用英語、阿拉伯文和希伯萊文,在自設的網頁和Twitter、facebook帳戶報道傷亡者的故事,講述他們的起居生活及如何喪命。以色列國防部採用的新媒體亦由2010年的5個增至40。以國國防部在2012年已設立「短片戰爭室」,由專人剪輯戰地部隊即時傳送的片段,發表於網誌和社交媒體等。以色列《國土報》還曾披露,當局利用獎學金誘使7所大學的學生在社交網絡對外發表親政府言論和資料。

然而精心鋪排的文宣所帶震撼難比巴人血淋淋受難畫面。單以Twitter論,附標籤「#GazaUnderAttack」(加沙受攻擊)的貼文一個月內超過400萬則,同時期用「#IsraelUnderFire(以色列受襲)發帖的不足20萬。英國記者梅森(Paul Mason)一針見血指出:「任何跟進加沙衝突的人,都見得到數以百計獨立拍攝的影像、關於平民死亡、住宅與民用基建遭到破壞的陳述。這些事件顯示誰贏了加沙社交媒體戰。這是社交媒體與我們從前賴以理解戰爭的舊式等級體制傳媒渠道之間的勢力均衡起巨大轉變的證據。」


一名巴林男孩在反對以色列攻擊加沙的示威中,手持「停止殺戮加沙的孩子」的標語。(法新社)

張翠容:不應強持平

【明報專訊】以色列官方及親以團體不時質疑外界只報道以軍軍事行動,不提哈馬斯發射火箭這一背景,有失客觀,本港資深戰地記者張翠容認為,「客觀中立」這四個字雖然冠冕堂皇,但有些時候不能為了「客觀」而各打五十大板,「應該批評就批評,為何還要多加兩句來『持平』?」

憶述美電台扮中立拒報空襲

張翠容對美國傳媒在以巴衝突中的「客觀中立」有親身體會。她憶述,2004年以一家美國電台特約記者身分進入加沙採訪,半夜碰到以軍空襲,她跑到現場看到人們瓦礫中挖掘出傷者,當中還有嬰兒。她立即致電電台稱可作現場報道,但負責人要她先找以色列官員回應,做到「平衡中立」。她當時抗議,指那是突發新聞,還要她半夜找回應是強人所難。結果該電台後來以她所做的新聞「不適用」為由,跟她中止合作關係。

官方消息忽略巴人受壓背景

張翠容慨歎,以巴衝突每次經過幾乎一模一樣,連加沙婦孺遇襲後呼天搶地的畫面也似曾相識,但卻未能走出衝突循環,甚至連部分採訪加沙多年的記者也感到泄氣,質疑「這類故事還有新聞價值嗎?」她指出,以巴衝突一起,傳媒多從以色列官方渠道獲得信息,講述以色列遭哈馬火箭襲擊所以要「自衛」,但當中許多鮮有交代哈馬斯為何發射火箭其實跟以色列多年封鎖加沙有關,以及加沙人民生活如何艱苦這一背景。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問題專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接受本報訪問時亦指,加沙再現血腥衝突,以色列難辭其咎:以方在西岸大舉拘捕與哈馬斯有關的人員,包括部分過往與哈馬斯進行囚犯交換時釋放的人,令哈馬斯受壓及感受騙;以方阻止巴人政府向加沙4.3萬僱員支薪及與埃及新政府聯手封鎖連接加沙與埃及的地道,加強對加沙的經濟封鎖,都激化了哈馬斯對以敵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