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圖(左)昨午由太太(右)陪同離開麥理浩復康院回家。他手撐一支拐杖,雙腳戴上腳托,步伐平穩地一步一步踏上歸家之路。(鄧宗弘攝)
劉進圖雖出院回家,但未來一段日子仍要每天回復康院做運動和治療,現時他的雙腿仍需戴着腳托托着小腿和腳掌(圖),利用大腿和膝關節的力走路。(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明報》前總編輯、世華網絡營運總裁劉進圖,留院治療4個半月後,昨日出院回家。其主診醫生葉永玉對劉的康復情况感樂觀,指他戴着腳托毋須輔助器材可走路和駕車,傷勢對他的生活影響不大。
每天回院做半天物理治療
劉進圖於今年2月26日遇襲,除肩背中刀,後腿雙膝以下神經線被斬斷,令其小腿及腳掌失去功能,他先後在東區醫院做手術,並在瑪麗醫院跟進治療,至4月下旬遷往薄扶林麥理浩復康院接受復康治療。劉昨日撰文,說終於可離開住了12星期的復康院,但不是康復出院,只是完成第一階段治療,在醫療器材的輔助下恢復了一定的行動能力,之後每天仍要返麥理浩復康院做半天物理治療,等待神經線長回腿部的肌肉去,直至雙腿不用腳托協助也能走路,才算真正康復。劉現時仍需戴上腳托,托着小腿及腳掌,利用大腿及雙膝的力走路。
主診﹕可走路駕車 生活影響小
其主診醫生港大矯形及創傷學系副教授葉永玉接受本報查詢時說,劉進圖的康復情况整體來說是樂觀,劉戴着腳托毋須使用四腳叉或學行架等輔助器材也可走路和駕駛正常車輛,受傷對他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骨醫:最終康復程度需觀察三四年
骨科醫生潘德鄰指劉可以駕車,主要靠膝關節的感覺踩油門及煞車,再加上他可靠腳托走路,顯示他日常生活所受的影響可減到最少,暫難判斷何時可無需腳托走路,最終康復程度亦則需觀察3至4年待神經線重新生長後才能評估。
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容樹恒說,將來若劉的神經線恢復不理想,可檢視剩餘的功能,以肌腱轉移手術令腳掌有活動能力。他建議劉在家裏也要堅持鍛煉,保持雙膝關節不變僵硬、小腿肌肉不萎縮、筋腱靈活,才能配合神經線重新生長後恢復功能。
涉嫌斬傷劉進圖的兩名疑犯目前仍在還押,等候下月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再提訊。
明報記者 談誦言
醫院如修道院 出院心情忐忑
【明報專訊】7月15日,離開住了12個星期的麥理浩復康院病房,回家了。是的,終於出院了,但不是康復出院,只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治療,在醫療器材的輔助下恢復了一定的行動能力,之後還要每天回來做半晝物理治療,等待神經線長回腿部的肌肉去,直至雙腿不用腳套協助也能走路,才算真正康復。
無論如何,能夠回家休息,總是令人高興的事情,但這幾天我心情忐忑,思緒起伏不定。那不是因為我對病房日久生情,而是擔憂在住院的日子建立起來的生活節奏與規律,將來不曉得能否維持,平靜的心境、澄明的思緒、活潑的靈魂,不曉得會否改變。
不知能否維持規律生活
在麥理浩的日子,我每天早睡早起,晚上10時前休息,早上6時半前起牀,有一個多小時安靜地讀聖經和祈禱,然後梳洗和吃早餐,8時30分至11時30分在物理治療室做3個小時的鍛煉,中午12時吃午飯,小休片刻後,1時30分又回到物理治療室,2時30分去職業治療室,直至3時30分下課。全天合共5個小時的治療,當中大部分時間做各種運動,小部分做超聲波和電療。下午5時吃晚飯,6至7時看新聞報道,7時後看書或寫作,然後到病房外繞圈走路半個小時,9時半上牀。
朋友來探病時常說,你臉色很好啊,我的標準回應是,當然啦,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勤做運動,氣色自然好。從大學一年級開始,30年來從未試過這樣健康地生活。
每天沉思 探索過去未解事
除了身體的運作規律改變,住院的日子還帶來了思想、情緒和心靈深處的變化,我的感覺就像進了修道院,每天都在默想沉思,在探索一些過去因太過忙碌而無法了解的事情。如果朋友問我,有什麼得着?我會說,得着很多,一是原來過去日忙夜忙的事情,有許多並不是真正重要的;二是原來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正常的;三是原來每天生活裏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四是原來這個社會有許多人比自己不幸,需要關懷。你也許會說,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吧。是的,可是我過去一直看不見。
感謝醫護同事警察
我要感謝的人很多,包括東區醫院、瑪麗醫院和麥理浩復康院的各位醫護人員,你們既專業又有愛心的照料,讓我奇蹟一樣地迅速康復。我要感謝每一位在病房外守護着我和家人的警察,你們的全天候保護讓我可以安心靜養。我要感謝親人和朋友們,你們的探望和關懷,是滋潤心靈的良藥。我要感謝公司的同事,你們緊守崗位格外辛勞,讓我可以暫時放下職務。最後,我要感謝我的主診醫生葉永玉教授,你待我像相識多年的朋友,彼此分享家事。我也要感謝周肇平教授,你在百忙中多次抽空來為我量度雙腿神經線的生長進度,給了我許多的鼓勵。
【劉進圖感言之廿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