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中國啟動換發記者證 首度要求籤保密協議 (「自由亞洲電台」,16/07/2014)

中國政府本週二啟動2014年度新版記者證的換發工作,首度要求記者換證需與雇主簽訂保密協定,引發輿論震動。有評論認為,記者僅僅是一種職業,沒必要簽保密協議,此舉表明中國政府決意收緊對媒體的鉗制、強化對資訊流通的嚴控,並呼籲記者抗爭。

據官媒新華社報導,新版記者證從本週二開始發放,至10月30日結束,屆時舊版記者證將全部作廢,全國將有約25萬記者領到新證,並首次宣佈給新聞網站的記者配發記者證。由於這次換證首度要求新聞單位提供記者與媒體簽署的“保密承諾書”和“職務行為資訊保密協定”,引發社會輿論廣泛關注。

支持該做法的線民“不是小安是曉安”評論稱:“記者的素質也應該好好規範一下了 。”而線民“21世紀草根動態社”則問道:“記者不是往外捅消息的嗎?怎成了保密的了?”

另一線民“張文祥RUC”稱:“公民記者沒有行政許可下的記者證,但有憲法言論自由丶知情權下的基本權利。微博客,我們每個人都是沒證的‘公民記者’。”

對此,浙江媒體人昝愛宗週三接受本台採訪時認為,記者僅僅是一種職業,沒必要簽保密協議,此舉表明中國政府決意收緊對媒體的鉗制。

“這是個倒退,為什麼還要簽協議?記者本身就是一個工作而已,如果是以記者身份外發東西那是他個人的自由,如果說違法了法律,你用法律來追究他就行了。沒必要三令五申下檔來要求記者。本身中國記者言論就不自由,這樣下去就更不自由了。出版總局就是故意讓人簽這個協議,你不簽,不給你發證件,也沒辦法的,要麼不當記者,要當記者就得聽他的話。這是沒有依據的,是控制記者的非法行為,應該有些記者出來表示抗議。”

據報導,有中國記者向香港《南華早報》表示,簽署這類保密協議後,對異地監督報導的言論管控恐將更為嚴厲。也有分析認為,當局這些措施的目的是在互聯網時代,對於日益頻密的資訊流通,進行報復性的嚴控。

去年10月,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通知,規定全國新聞採編人員在2014年統一換發新版新聞記者證前,必須先接受培訓和考核,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等。通知下達後,遭業界人士痛批,認為此舉是當局為加強新聞管制而採取的控制意識形態的新手段。

而近一個月來,中國政府更對媒體頻頻出招打壓。

上月18日,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通報,不准媒體跨行業丶跨領域採訪報導,禁止新聞記者和記者站未經本單位同意私自開展批評報導。引發輿論熱議,認為此舉等於是對新聞界禁言。

上月30日,中國政府發佈《新聞從業人員職務行為資訊管理辦法》,要求新聞單位健全保密制度,禁止非法複製丶記錄丶存儲國家秘密,禁止在任何媒體以任何形式傳遞國家秘密,也不得通過網站丶博客丶微博丶微信丶論壇丶講座等透露職務行為資訊。這些管理方法被批是從源頭上管控言論傳播。

上週三,新華社的報導再引述新聞總局負責人強調,新聞從業人員不得擔任境外媒體的“特約記者”丶“特約通訊員”丶“特約撰稿人”或專欄作者等。此規定遭外界抨擊為緊縮新聞自由和言論尺度。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週三告訴本台:“自由記者甚至沒有記者證,他們可以自由地披露一切,哪怕是涉及到所謂的‘國家機密’。就像《紐約時報》的記者披露尼克森越戰的檔,《華盛頓郵報》報導水門事件等等,當時尼克森都是以國家機密為由,要求他們停止報導,但是《紐約時報》丶《華盛頓郵報》這些報紙都是不為所動,敢於冒犯強權最終實現新聞自由和社會公正。像高瑜披露的那些檔可能在西方國家就不算犯罪,本身就是社會上一直在流傳的內容,但在中國就不一樣。”


(特約記者:忻霖 責編:林迪/申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