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記者協會發表2014年言論自由年報,指香港新聞自由危城告急,陷入數十年來最黑暗的一年。去年中至今傳媒飽受四面八方的打壓,包括暴力襲擊、抽廣告施加經濟壓力、政府拒向港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等。鑑於新聞界自我審查嚴重,記協宣佈成立「自我審查監督委員會」,接受業界投訴,處理後作出公佈,讓公眾知道新聞自由受到多大威脅。
記者:張婷婷
記協主席岑倚蘭表示,今次年報標題是「新聞自由,危城告急」,形容香港新聞自由陷入數十年以來最黑暗一年,傳媒受到四方八面的打壓,包括劉進圖被斬、李慧玲遭解僱、《蘋果》和《am730》被抽廣告、政府拒絕發牌予香港電視網絡等(見表) 。而隨着香港和北京磨擦升溫,新聞自由的空間或會進一步收窄。
梁上任 新聞自由收窄
她指,2012年梁振英就任特首後新聞自由開始收窄,香港政治環境日趨複雜,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方法爭論不休,北京亦加強對香港施壓。香港傳媒高層訪京,有內地官員要求傳媒加強反佔中報道。她呼籲傳媒高層和老闆尊重記者,確保記者能在毫無壓力下履行其新聞工作者的天職;亦呼籲傳媒機構遇上抽廣告杯葛時應主動將事件曝光。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表示,有鑑於新聞界自我審查日漸嚴重,最近更出現《明報》一位高層可以半夜叫停印刷機改標題的做法,故成立「自我審查監督委員會」,接受業界投訴,期望透過委員會公佈自我審查個案,讓公眾知道其知情權是如何被剝削。
委員會由不少於8人組成,包括1名記協執委、2名新聞工作者、1名攝影記者協會代表、1名獨立評論人協會代表、2名學者和2名法律界人士。任表示,投訴人可以是記者、攝記、編輯,及所有按協議向本地媒體供應內容的人士,如專欄作家和評論員。
她表示,前線工作者如遇上上層壓力,令一些報道不能刊登、有些人不許訪問,或稿件遭修改至由白變黑等,可作投訴。
委員會收到投訴後會成立專案小組了解,約見當事人、相關人士及尋求被投訴的傳媒機構作回應,然後作決定,如個案成立會即時公佈。「等公眾知道有乜訊息、乜嘢新聞被河蟹咗,或者直情被刪掉,讓公眾知道香港嘅新聞自由受到幾大威脅。」除非投訴人要求,否則不會披露其身份,以免妨礙其日後工作機會。
政府發言人回應表示,新聞自由受《基本法》保障。特區政府非常尊重和珍惜香港的新聞自由,一向致力維護這個重要的核心價值,並視傳媒為合作夥伴,積極提供方便。
麥燕庭
用網誌談重要政策 記者無得問
【本報訊】記協統計顯示,梁振英政府繼續迴避公平公開面對傳媒,只選擇性地向部份傳媒以消息人士方式放話;最近更惡劣地出現抹黑情況,在6.13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東北計劃撥款引發衝突後,有電子媒體引述政府消息人士開名稱有6個組織或藉此「騎劫」事件,卻沒給予有關組織回應機會,最後發現資料不盡準確,包括組織名稱出錯。
斥放風表達「感受」離譜
記協曾在2010年就傳媒引用消息人士的報道進行調查,今年再於3至5月進行同類調查,發現期間有2,620篇中文報道和456篇英文報道引述消息人士,平均比例為每日28.4篇和5篇;而2010年的結果為29.8篇和3.8篇,顯示英文報章有明顯升幅。內容主要為政府解釋,如官員對高鐵延誤調查小組主席在委任後兩小時便辭職一事表達「感受」。
記協新聞自由小組成員麥燕庭批評純粹表達「感受」的放風離譜,「你感覺到好蝦碌咪自己出嚟講囉,唔可以用消息人士講,『感覺』絕對唔係一個專業新聞工作者可以接受。」她又批評官員以單聲道以網誌講述重要政策,「自己喺電腦前面打打打打完,發畀大家,大家問都冇得問,一係用一係唔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在網誌提及財赤憂慮,她認為曾應開記者會交代基於甚麼數據得出這個估計。
政府發言人回應指,政府經常舉行記者會,官員往往在公開場合回答記者提問及出席訪問節目。政府亦會按需要發放新聞稿、會見傳媒及舉行簡報會,並指政策局及部門每年舉辦逾千次記者會及簡報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