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明報溝通會 兩共識兩分歧 高層同意新總編「捍衛自由」 未允「熟悉香港」 (《蘋果日報》,14/01/2014)


 明報高級管理層包括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左七起)、明報編務總監張健波、世華執行主席特別助理翁昌文、世華行政總裁張裘昌、明報編務董事呂家明,以及明報行政及人力資源總監李燕,昨與明報員工關注組16名代表會面約4個半小時,就對新總編輯的4點要求上達成兩點共識,仍有兩點要待周四開會再議。(李澤彤攝)

【明報專訊】《明報》更換總編輯事件,高層昨首次正式與員工代表開會,在4個半小時會議上,雙方就委任新總編輯的4點要求的分歧收窄,其中兩點達成共識,包括新總編輯須「捍衛言論自由,獲得公眾信任,維持《明報》作為社會公器」,以及須「獲得公司管理層信任」;但對於員工要求總編輯人選須得到編輯部同事信任,管理層提出在操作上有難處,反問能否接受「盡最大努力獲取信任」。另員工要求總編輯人選須熟悉香港情,管理層反建議能否接受人選「盡快熟悉香港情」。雙方同意周四再晤,在兩點分歧上討論,員工代表會前會先諮詢員工。

代表先諮詢員工 周四再晤

繼上周四明報高級管理層與編輯部主管會面後,管理層昨與員工代表首次正式開會,下午2時半召開,至晚上近7時暫停。明報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集團行政總裁張裘昌、執行主席特別助理翁昌文、明報編務董事呂家明、編務總監張健波、總編輯劉進圖,以及集團行政及人力資源總監李燕代表管理層出席,編輯部員工代表包括關注組選出的10名代表和6名部組代表。

員工代表會上向管理層提出對總編輯人選4點要求,包括:

一.捍衛言論自由,獲得公眾信任,維持《明報》作為社會公器的角色;

二.獲得公司管理層信任;

三.獲得編輯部同事信任;

四.熟悉香港情。

會上雙方同意當中兩點,另外兩點仍未有共識。管理層同意員工第一、二點訴求,即新總編輯必須捍衛言論自由,並獲得公司管理層信任。但第三點管理層稱難以答應,翁昌文表明:「若要人(新總編輯)得到員工信任,要用咩方案呢?」他說,即使應承這要求,但操作上到底如何取得同事信任。他反問員工代表,有否具體可行方案得到員工信任,以及能否接受「盡最大努力獲取信任」,員工代表說要再商討。

鍾「很大機會」到任 手續需時

上周四明報管理層與編輯部高層開會時,透露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前總編輯鍾天祥是新總編輯之人選之一,翁昌文昨進一步稱,鍾將「很大機會」到任,但仍要幾個月時間辦理手續,包括商討聘用條件,「不是三五天的事」。

至於第四點,員工代表稱翁昌文並無正面回應,他問員工代表,能否接受新總編輯人選「盡快熟悉香港情」這原則,員工表示要再商討。

員工代表說,雖然有兩點分歧未能達成共識,但會面氣氛良好,感覺管理層是有誠意與員工溝通,雙方暫定周四再開會,員工代表會再向全體員工蒐集意見,在周四會議上爭取共識。

高層願書面承諾編採自主

張健波及劉進圖會後代表管理層會見傳媒,被問及為何最大機會任總編輯的人選鍾天祥,要先做總編輯為踏腳石,再可能升任編務董事接替翁昌文,張健波稱,總編輯的崗位「可以了解整個編輯部的運作,對於掌握整個明報及集團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崗位」。他強調編輯部是一個隊伍,不是靠一個人決定。他說,老闆有自己的考慮,要找個信得過的人,強調總編輯的委任權在老闆,「他本身要為自己的眼光去負責任,我想這也是公平的。老闆既然選了這個人選,我是尊重的」。張補充,管理層願意與員工雙方以書面方式承諾,保證明報繼續奉行編採自主及獨立。

另外,被問到是否甘心接受調職安排,劉進圖稱「我接受這個調職安排」,解釋他昨在本報「編輯室手記」撰文目的,是希望員工和外界關注明報的朋友,給予一些空間,讓明報能夠通過員工與管理層的對話、溝通,消除疑慮和取得保證,令員工可安心工作。

在與高層會面中,員工代表亦要求管理層承諾暫緩人事調動,但管理層表明新總編輯到任的時間是數月內的事。員工代表說,提出暫緩調動要求原意,是擔心管理層幾天內即時換新總編輯,故在了解情下,不提這要求。

明報記者



高層:鍾天祥倘任總編 翁昌文張健波監察

【明報專訊】《明報》管理層昨在會面中透露,馬來西亞人鍾天祥是新總編輯首要考慮人選,按管理層計劃,鍾會在上任一段時間後升任編務董事,接替呂家明的位置,屆時將由鍾負責物色新的總編輯,呂則返回加拿大明報。管方在會上稱,世華執行主席特別助理翁昌文及編務總監張健波會監察鍾的工作,「不會畀他亂來」。惟張計劃今年10月退休,而翁亦希望於相若時間退休。

翁:不會畀他亂來

經過4個半小時會議後,明報員工關注組昨晚7時半向近百員工匯報情,不少員工提出關注鍾天祥的任命是否不能改變、呂家明返回加拿大後的角色、管方是否接納設立約章的問題等。

翁張料今年10月退休

根據關注組引述管方的回應,今次人事調動安排,會由鍾先出任總編輯,一段時間後接替呂出任編務董事,具體接任時間未定。張健波與翁昌文計劃今年10月一同退休,在退休前會監察鍾的工作,確保鍾與編輯部合作良好,翁昌文在會上說﹕「我都不會畀他亂來。」呂則會在一段時間後返回加拿大,而集團旗下《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不會是明報新總編輯。

對於坊間有傳聞指呂家明或相關的人打算自組班底,招兵買馬,翁昌文稱「不敢搵,一搵個個都知」。他說有想過應變方案,「如果同事全都起身走,contingency plan是有的……」,又稱呂有處理加拿大明報工潮經驗,故找他幫手,「不過(現在)還未到這情」。他強調想與員方商討,「不希望一個輸一個贏」。

鍾上任後「沒理由炒人」

關注組代表追問鍾天祥上任後會否解僱編輯部員工,翁昌文強調沒理由解僱人,鍾來港後沒理由這樣做,「蠢人才會做這件事」。不過,有明報員工在員工大會上認為,要再追問管方會否「秋後算帳」。


翁昌文:未審先判 對張曉卿不公平

【明報專訊】明報管理層及編輯部員工代表昨午會晤,交流對總編輯換任的看法。會晤開始,主席特別助理翁昌文向與會者談及對最近事態的看法,他認為內部、外界對老闆張曉卿的看法對張氏不公平,對事態是未審先判。

以下是翁昌文的發言內容﹕

今日(昨日)Kevin(劉進圖)寫了篇文章,對明報更換總編輯的爭論很有幫助。

更換總編輯的事,出了現時的情,對我們來說很意外(surprise)。那天老闆在這裏,我們談了這事,他也說了他的感受……

那天還有(集團)其他的高層,大家商量如何解決這問題。老闆買了《明報》這許多年,未買前已在大陸做生意,不是今天才做。

張(健)波是(快)退休的人,這次事件令他支持公司又不是,支持員工又不是,左右為難。

老闆說,有事情你們為什麼不好好商量?

我和Kevin談這事的時候,未是最終決定,只是兩人之間私下交流,未正式公布。談的過程中,他(劉)同意了我才去物色人。後來事情漏了出去,本來泄漏了還是可以談下去的,但有些同事利用外邊的人攻擊公司,用電台等破壞公司,過(意即「講完了」),我們的報紙又有人訪問外邊的人批評老闆,說老闆如何、如何;又找作者寫文章攻擊我們。

一些同事告訴老闆,有哪一張報紙會讓人自己罵自己報紙的?這樣罵下去,罵到什麼時候?有沒有限制的?

我說,現時搞出這些事,外邊的人在打我們,18年來明報做的事,現時外邊的人就是這樣看,如果真是做了,讓人罵,無話可說,但現時只是在過程中,就這樣被人罵,這對老闆是不是公平呢?老闆感受良多。

外邊的人批評我們,我們不能控制,香港是沒秘密的,我們接受。但自己員工打自己時,老闆沒還手,員工說要指定見老闆,指定要老闆來。他為什麼要來呢?有千多員工,編輯部二百多人,他們要求的,是否全部員工都來呢?其他員工是否有其他看法呢?

有其他部門的員工問我(翁)﹕「是否需要我們簽名支持公司?」這樣下去,開員工大會就大亂。有員工問我,是否可以先停止攻擊自己?可以嗎?

那天我和Kevin談過,沒理由我的報紙自己同事搵人打我,外邊又有人寫稿打我,我唔郁得,是否有個時間給我,最少讓事情cool down先。

他叫我說服老闆﹕「唔緊要,打幾拳、唔緊要,打落去喇!」

馬來西亞人很重感情,要我說服他(張曉卿)不容易,但我在香港住了10多年,我知香港人是不同的,但他(張曉卿)不明白。後來我知道有今日這個會,我向老闆說:「好喇,唔打都打喇,傷都傷喇,不如大家商量一下。」老闆說:「唉!沒辦法喇,唔打都打啦!」不過公司的形象已受到影響,看大家是否有機會談談。

這件事我最先跟Kevin談,應該是Kevin反應最大,他是你們的總編輯,他應該保護我們明報的價值。他是顧大局的,你看他今天(昨日)寫的文章就知道……張波說,同事都很愛明報,他向我說了很多次,我說:「我明白的,但發展至如今,我們不做點事,很難向老闆交代。張波有時看不過眼,因為老闆真的在16年來給了他很大自由。這16年來不是沒事發生的,他得罪了……編輯部拿最多資源,但又沒生意,得罪了一些廣告商,他們不登廣告,而這些都不是因為政治新聞。

張波都覺得老闆很好,他有時看不過眼,於是幫我們說幾句,即是幫公司。因為公司的事很複雜。

現時編輯部叫同事簽名,你叫他們簽,他們都會簽,因為涉及的是新聞自由,你說誰會不簽。我做過30多年記者,我是知道的,因為這是道德高地。

張波這人,文字不是第一,但他做人很正直,黑白分明,我信任他這許多年,他說怎樣就怎樣。現時我問張波,換總編是否真會變呢?你們有這許多人,而對方只有一個人來。

張波被人罵縮沙,他是縮沙嗎?張波跟我說,是因為同事不出席,他也不出,你看,人家就不這樣說!有同業希望明報死,這樣他們就可坐大,我是這樣看。

我希望這事情能順利過渡,Kevin也是這樣想。事情是否沒商量餘地呢?

老闆一年只來一兩次,今次他看到怎樣批評他,他想像不到報紙為何這樣,他不明白。我很辛苦向他解釋。有人說,有哪張報紙會這樣做的,還談什麼?take over算喇!但我們不主張這個方法,我們覺得大家同事可以一起談,不過,不能強迫老闆來,我覺得若如是,那是公審!你們要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這是embarrassing him,不能這樣做。不強迫老闆來,那就可以談,好像現時我們談了,明白大家的要求,大家都是講道理的。

這些事都過去了,要發生的已發生了,現時滿身傷痕。Kevin提議,我們勸作者再交稿時不要再寫。我說,好吧,我跟老闆說,如果馬上制止會影響我們形象,就多等一會吧!

現時大家都打得很傷,image不易有,傷了就麻煩。Kevin應該希望外邊的人最少暫時不打,我覺得這有幫助。

(明報編務董事呂家明根據翁昌文發言錄音記錄整理)


 《明報》編務總監張健波(右)與總編輯劉進圖(左)昨代表高級管理層會見傳媒,張指總編輯人選「最理想的,我自己覺得是一個大家公認他了解情的香港人。不過老闆有老闆自己的考慮……(他)要為自己的眼光去負責任」。他強調老闆張曉卿確給明報很大空間,去落實不偏不倚的編輯方針。
「明報員工關注組」代表昨在首次與管理層會面後,晚上向近百名員工交代情,強調會面氣氛良好,惟仍有未獲共識的地方,需要在周四與管方再討論。(李澤彤攝)

張健波:張曉卿18年往績有目共睹
感激員工關注 老闆給予空間

【編按】明報集團管理層昨午與「明報員工關注組」成員會面後,《明報》編務總監張健波及總編輯劉進圖於晚上在集團所在柴灣總部地下會見傳媒,並接受提問。

■張﹕明報編務總監張健波

■劉﹕明報總編輯劉進圖

■張健波﹕首先好多謝大家等幾小時,坦白講我需要多謝兩類人。第一類﹕我的同事,我好感謝我的同事在過去數天,放假的同事、有生病的同事,都回來關心這件事,好難得的同事,希望亦都趁這個機會感激他們。我同時亦都想講,就是我們的老闆張曉卿。他不是今天才買《明報》,他其實買明報已18年,其間有16年我自己做總編輯,是張曉卿給了一機會讓明報有這麼大的空間,去落實我們不偏不倚的編輯方針。

在今次事件中,我想大家都好關心,究竟換總編輯會否影響我們的編輯方針?我自己作為明報人,我亦都好關心這件事。老闆是講得一清二楚,人事變動不影響編輯方針,所以好希望大家給予一個空間,讓明報可以處理好這件事。尤其是愛護明報的公眾人士,希望體諒其實到今天,新總編輯的人選其實都未定,如果有決定一定會公布。現在流傳中的鍾先生(鍾天祥)是其中一個人選,亦都比較大可能是他,但到今天為止,其實未有最後決定。

■傳媒提問﹕為何找馬來西亞人去當香港報業一個總編輯位置?

■張﹕我們自己在考慮人選時,在上星期四,我們的執行主席特別助理翁昌文先生已經交代。主要原因是由於,張曉卿是馬來西亞人,他買明報18年,他派了兩個人來,派了兩個馬來西亞人來,一個叫(世華媒體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張裘昌,一個叫翁昌文。

翁先生患癌症,他在上星期四交代中亦清晰將一些不應該或不需要公開的私隱都講出來。他自己本身、生命本身受到威脅。其實他上次講得一清二楚,老闆要找回一個他信任的馬來西亞人來香港,負責編務,而現在商談中的人選他們提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先來明報做總編輯,了解編輯部的運作,所以現在考慮中的就是這一位人選。他來到後會先做總編輯,其實安排就是這樣。

■問﹕為何當時急於講這個消息?就是撤換總編輯,在你們還沒決定新人選時。

■張﹕這是很不幸。點解好不幸?老闆會有最後決定,但在整件事的醞釀過程中,我們考慮是三方面因素。業務發展,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在翁先生的病情方面,坦白講是兩年前已經開始醞釀,但是由於他本身,他癌症抗藥期是二至三年,現在已經過了兩年多一點時間。其實有一個這樣的時間,令他在整個醞釀過程中,必須要在這個時候(離職換人),盡快去搵人;他不是突然之間搵,而是在醞釀過程要搵一個人選是不容易,所以出現未有最後決定、但有一點進展的情下,在12月底將這件事向我們比較少數高層同事講。當然好不幸,這件事外泄,令到公司好被動、措手不及。

■問﹕點解將總編輯這位置作為stepping stone(踏腳石)?點解是總編輯這個職位?

■張﹕總編輯這個位置,他可以來到了解整個編輯部的運作,對於一個掌握整個明報,特別是整個明報集團旗艦而言,是一個好好的崗位。一個隊伍編輯部內,總編輯是很重要的,我做過我知。但除了總編輯,我們還有200多人,我們不是靠一個人去決定。當然,坦白講,最理想的,我自己覺得是一個大家公認他了解情的香港人。不過老闆有老闆自己的考慮,剛才已提過,老闆要找一個他信得過的人來做。

■問﹕先前員工指其中一個他們要討論的是,希望他(總編輯)是一個了解香港事務的人,即他們間接也不太想一個馬來西亞人做總編輯。你們在決定中間會否考慮他們的意見?

■張﹕我想大家在香港會知道,總編輯的委任權是老闆。老闆的眼光,他本身要為自己的眼光去負責任,我想這也是公平的。老闆既然選了這個人選,我是尊重的。

■問﹕會否同員工大家雙方在書面上有承諾,保證編採自主、獨立?

■張﹕這個一定會。(問﹕是書面上的?)一定會。尤其是大家要注意,其實書面上,背後還有一件事。背後是什麼?張曉卿買明報後,其實18年,18年來張曉卿擁有的明報,是如何去落實,這是有往績可尋、有目共睹。往績的軌道有可尋,大家可以追溯,所以我想請大家,看這部分會比較清楚。因為往後我們要給予一個空間,就是去看看究竟新總編輯是誰,他來會如何做事,然後落判斷,會實事求是,多謝大家。

■問﹕劉進圖可否講幾句?今日明報《編輯室手記》上,明確表達你的意向如何?

■劉進圖﹕今日會議是有進展的。管理層和員方是取得一定進展,所以我繼續呼籲大家,給予多點時間和空間,讓明報員方代表與管理層方面能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幾點事項,維持編採方針不變,確保新人選得到公司信任,亦能贏取編輯部同事信任,並且能夠如實報道香港新聞的情。我相信這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但由於涉及實際操作問題,具體的字眼雙方亦在工作中。

我們已決定星期四下午2時半會繼續開會,希望通過坦誠對話、溝通來達成共識,為到員工能夠安心,亦都令明報可按一貫編採方針繼續前進。

■問﹕對現時總編輯職位……幾時……

■劉﹕我會繼續擔任總編輯直至有新公布。

■問﹕你是否欣然接受今次調職?其實員工反應、你的下屬反應是否出乎你意料?

■劉﹕我完全理解同事的反應。

■問﹕你是否甘心從這個位置退下來,調任新的位置?

■劉﹕我接受這個調職安排。

■問﹕今日你在報章上寫話希望員工信任公司安排,其實會否是……

■劉﹕我今日寫的是希望員工和外界關注明報的朋友,給予一些空間讓我們能夠通過員方與管理層的對話、溝通,能夠消除疑慮,能夠取得保證,令員工可安心工作。

■問﹕在你眼中,下屬最擔心的是什麼?而你覺得公司可否作承諾?

■劉﹕剛才員工同事已出來向大家交代他們的關注,他們的訴求、反映,現在正如我剛才所講,管理層是非常積極考慮他們的觀點,亦會在本周四繼續開會溝通。

好,多謝大家。


 來自11間本地及海外大學的90名學者發表聯署聲明,支持《明報》編採人員捍衛新聞自由,希望明報管理層能承諾,將來不會因任何人事變動,動搖明報一直堅守的方針。(盧翊銘攝)

90學者聯署促捍編採方針

【明報專訊】來自11間本地大學及海外不同學系的90名學者,昨發起聯署聲明,支持《明報》編採人員捍衛新聞自由。聲明對明報近日突然撤換總編輯深感憂慮,希望明報管理層承諾,將來不會因任何人事變動,動搖報章一直堅守的方針。聯署者之一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說,獨立自主的傳媒可以在政府施政出問題前提出警告,有「維穩」功能,若除去這監察角色,政府便難以掌握民意,勢必造成更大危機。

馬嶽:沒傳媒政府失預警

聯署聲明又要求明報管理層與員工坦誠對話,清楚解釋是次重大決定的背景和原因,釋除不必要疑慮。聯署發起人、浸大傳理學院前院長朱立表示,今次事件意味香港新聞自由倒退,不單打擊了明報,也打擊了香港媒體和「一國兩制」。

多名聯署學者均指出,明報更換總編輯並非單一事件,又指明報言論溫和,若連這份報章也容不下,不單是媒體的憾事,更是香港社會作為文明都會的巨大損失。浸大傳理學院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明報新聞能夠報道事實,總編輯有如「防火牆,守住報紙的基本立場」,擔心新總編輯會向編輯部施壓,令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遭到衝擊。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表示﹕「以前擔心自我審查,未算最壞,近期事件顯示,管理層會直接干預編採工作,情令人擔憂。」

中大副教授馬嶽以童話故事比喻傳媒的作用,他說晝伏夜出的動物,每天日出便要休息,牠們發現,每當雞啼後便會日出,以為趕走雞,太陽便不會升起,但結果情更壞,因為沒有了雞作為「鬧鐘」,動物不懂得迴避。馬嶽指出,雞其實是傳媒,對當權者有預警作用,若沒有了雞,政府難以掌握民意,到社會積怨爆發便難以收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