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逾50年歷史的中文報紙《明報》週一晚10點35分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稱,為配合明報業務發展,總編輯劉進圖將出任新的職位,報館多次經歷總編輯的轉變,編輯的方針不會改變。
劉進圖週一晚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對事件進行猜測,也不相信這些猜測,又說他在《明報》工作了十八年,無意離開集團,會繼續堅守崗位,做好新聞工作。
而《明報》採編人員則發起連署,要求管理層於日內召開員工大會,解釋撤換總編輯的原因並承諾《明報》的採編方針不變,同時期盼社會公眾一起監督《明報》。員工代表週二中午在報社前會見傳媒時表示目前參與連署的員工已有140多人。
本台記者週二致電《明報》公關部查詢,但至傍晚截稿時仍未獲得答復。
據瞭解,劉進圖擔任總編一職僅僅兩年,即將到任的總編是一位元對香港事務並不熟悉、現居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人士。而這一突然的人事調動迅速引發外界廣泛關注。週二,香港多家報紙均以此作為頭版頭條。
香港《蘋果日報》週二的報導說,劉進圖被撤換的導火線是《明報》於去年10月16日起一連九天以頭版報導有關香港電視未獲港府頒發免費電視牌照一事。《蘋果日報》質疑事件涉及政治考慮,港府處置不公。
報導又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現任編務董事的呂家明是《明報》企業集團主席張曉卿派來整頓編采方向,為今年政改、占中、六四25周年“先行清場”。
香港記者協會週二也發表聲明,對《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劉進圖表示極度憂慮和關注。記協曾向部分《明報》員工瞭解,得悉該報曾多次以大篇幅報導港視發牌風波,引起《明報》最高層的不滿,是撤換總編輯的導火線。若事件屬實,就是一宗極度嚴重的自我審查醜聞,勢必動搖《明報》的公信力。記協希望《明報》管理層能對事件公開解釋。
曾於香港《文匯報》及新加坡《海峽時報》工作的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週二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明報》這一人事調動十分不同尋常。
“香港中文媒體從香港以外調人來做(總編)這個做法是比較罕見,過去出現比較多的只有香港左派報紙,像《文匯》、《大公》。像《南華早報》的轉變也是一個先例吧,所以香港人對這次變動會有所擔憂,我覺得是有一定根據的。”
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1993年被馬來西亞商人郭鶴年收購後,被指變得“親中”。2011年,總編輯蔡翔祁去職,外界認為是因為蔡多次觸碰中國敏感議題而無法見容於報社高層。
香港特首梁振英週二回應有關事件稱:“特區政府以及我本人十分重視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至於個別新聞媒體他們的人事工作完全是媒體機構的主權。”
香港時事評論員潘小濤週一向本台表示,總編輯可說是一個報社最重要的人,雖然很難判斷《明報》這次的人事變更到底是何原因,但顯然對於香港的新聞自由是極大的威脅。
“他們有他們的需要和想法,但是我覺得一個傳媒機構不僅僅是一個私人機構,也不僅僅是一個私人公司,而是有公共因素在裏面,所以我覺得對於新聞自由來說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你看往後其他的人,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則、因為某些東西,你堅持自己的意見的話,你的命運很可能就是這樣子,而且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這個資訊是很清楚的。”
《明報》是查良鏞及沈寶新於1959年5月20日創辦,以“知識份子的良知”定位。1994年,該報記者席揚在北京採訪時,被大陸當局以竊取國家機密罪判處12年。1995年,馬來西亞商人張曉卿收購《明報》,並出任董事會主席。有消息指,張曉卿近年來在中國的生意不斷擴張,投資數以十億元計。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傳媒公信力調查中,明報排名下跌,在中文報章排第二,《明報》隨即刪去了報頭的“報網一體 公信第一”的字樣。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揚帆的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