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澳廣視澳門論壇欠人手停播 (《市民日報》,31/12/2012)


【本報訊】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因人手問題暫停播放,該節目監製袁海貴預計明年重開節目,他稱,由於節目涉及製作、攝影、記者和主持等工作人員,對新聞部做成一定壓力,再考慮到明年為立法會選舉年,澳廣視希望集中人手做好相關新聞。

袁海貴表示,澳門各行各業面對人手不足問題,而傳媒界亦面對同樣問題,由於節目涉及大量製作、攝影、記者和主持等工作人員,對新聞部做成一定壓力,經過節目編輯委員會決定,將節目暫停。

有傳媒提問是否因管理問題導致人員流失?他解釋稱,各行各業人力資源緊張,澳廣視在招聘上亦遇到困難,目前亦有聘請兼職人手處理新聞工作。

有傳媒指,澳廣視節目大量使用公帑,為何節目仍不穩定?有否向董事會反映相關情況?

袁海貴說,董事會表示會盡量協助人手招聘,以保障澳廣視有足夠的人力資源。

集中人手做好選舉年新聞

他稱,暫停節目的另一個因素是編輯委員會考慮到明年是立法會選舉年,澳廣視希望集中人手做好相關的新聞。至於節目會否延至後年才重開?他說,預計節目2013年會重開,但最終仍要視乎節目編輯委員會的決定。

有傳媒希望袁海貴對節目作出評價,袁海貴表示,澳門論壇播出逾1年,汲取不少經驗,而節目成效交由公眾評價,他希望節目重開時能得到市民支持。

澳廣視稱因人手不足明年會復辦 澳門論壇宣佈暫停 (《華僑報》,31/12/2012)


 【專訪】漸為公眾所注目的澳廣視與市民互動評議時事和社會關注事件的「澳門論壇」,昨日突然宣佈暫停。事件引起訪間質疑,為何作為公營廣播機構對市民發聲渠道的節目說停就停?「澳門論壇」節目監製袁海貴解釋原因是人力資源不足,他稱明年會復辦,但就無具體時間訂定。

 「澳門論壇」該節目是於去年七月開辦,亦是當時澳廣視新管理層比較重要決策,以作為與市民有互動討論公眾議題的空間。而論壇初期也未獲得市民注意,但其後更多社會關注事件和議題的討論,逐漸就引起了公眾注目,而且每星期也成為傳媒必定採訪的事項。然而,在昨日論壇將結束前主持人宣佈該節目將會暫停。對於這突然訊息,坊間議論聲音紛紜。

 記者昨日亦向澳門論壇監製袁海貴追問原因,據解釋,主要原因是人力資源不足。他指,現在澳門各行各業都面對人手不足問題,而傳媒界亦面對這個問題。並稱,論壇的播出,牽涉到大量的製作、攝影、記者及主持等人員,「對我們新聞部構成一定壓力,經過負責論壇的編輯委員會決定,只不過暫停一段時間。」 他又指,因應明年立法會選舉也是暫停論壇的其中原因,「我們希望集中多些人手去做好立法會選舉相關新聞,這也是考慮的原因。」

 記者追問到,澳廣視每年花費納稅人為數不菲的公帑,但節目提供卻是這樣不穩定,新聞部有否向董事會反映所面對的問題?袁海貴回應,向董事局反映了,希望在招聘人員方面提供更多協助,「能夠提供足夠人手。」 有看法指,即使澳廣視新聞部人手較為緊張,但相信也不會影響澳門論壇的節目製作,況且論壇是社會層面的事,不能簡單視為澳廣視節目調動問題。◇

挺梁遊行惹火 記者捱揍 沿途四爆衝突 愛港力劃清界線 (《明報》,31/12/2012)


從電視台拍攝到的畫面可見,灰衣男子先從後拉now新聞台攝影師劉家禾(中間藍衣者)的外套(左圖),繼而揮拳打向劉後腦位置(右圖)。(亞洲電視畫面)
61歲灰衣男子(前排右二)涉嫌襲擊在場採訪的now新聞台記者後,在場其他記者即場將他攔住,他最後被警方拘捕。(李澤彤攝)
有參加完挺梁遊行的市民,登上一輛停泊在政府總部外的旅遊巴。旅遊巴司機發現有記者拍攝,立即駛離現場。(李澤彤攝)
有市民向遊行人士展示港英旗,引起遊行人士不滿,有人企圖搶旗,有展示港英旗的人(左)亦情緒激動,最終要由警員將兩批人分開。(李澤彤攝)

【明報專訊】一批自稱是「愛護香港力量」的市民昨日發起遊行支持特首梁振英,為元旦挺梁集會和倒梁遊行上演「前哨戰」,聲稱參與人數過萬的這場遊行甚為惹火,遊行者多次與隊伍外的倒梁者發生大小衝突,更有遊行者誤將「成熟」聽錯「誠信」後發難,襲擊採訪的電視台記者,揮拳打攝影師的後腦,以及扯脫記者的眼鏡,結果兩記者要送院檢驗。涉嫌揮拳傷人的男子事後被捕。


聲稱逾3萬人遊行 警稱2600

「愛護香港力量」聲言遊行有3萬至4萬人參與,警方則指遊行隊伍高峰時有2600人。愛護香港力量表示,梁振英(CY)銳意改善民生政策,批評泛民藉僭建事件針對梁振英,令政府施政艱難。大會向參與遊行的市民派發區旗和國旗旗仔,亦有不少市民帶同自製標語參與遊行,沿途高呼「撐CY、保民生」等口號。遊行人士認為特首僭建只是小事,批評泛民針對梁,阻礙政府施政。

雖然愛護香港力量多番強調遊行是要和平表達意見,但部分遊行者的言行卻非常惹火,遊行期間至少發生了4次大大小小的衝突。

疑「成熟」聽錯「誠信」 施襲者被捕

其中,遊行隊伍昨午先在維園草坪集合,尚未出發便發生襲擊記者事件。now新聞台記者仇志榮向本報說,當時他與攝影師劉家禾在維園採訪,向一名參與者發問﹕「梁振英政策成熟一項推一項……」,懷疑對方將「成熟」聽錯為「誠信」,即怒視他反問「誠信?有沒有誠信?」,而旁邊遊行者亦起哄,包圍及指罵他們二人是「走狗」,並且發生推撞,他多番澄清問題也無法緩和氣氛,最後眼鏡亦被扯脫,攝影師更遭人揮拳擊中後腦。

亞視新聞畫面顯示,當時now攝影師被一群示威者咄咄進逼,身邊一名灰衣男子突然向他施襲,擊打其後腦。警方事後拘捕一名61歲男子。愛護香港力量回應時表示不清楚事件,稱或有個別遊行者情緒激動或不理性,強調事件與他們無關。

遇倒梁團體 圖搶港英旗

遊行隊伍於下午約3時由維園出發,走至銅鑼灣崇光百貨對開,便遇上對面馬路10多名手持港英旗及龍獅旗的市民「打對台」,遊行人士隨即叫罵表達不滿,雙方發生衝突並互相指罵,有「愛港」遊行者衝前企圖搶旗,最終要由警方將兩批人分隔。

民間電台派「香港絕望」T恤

之後遊行隊伍經過鵝頸橋附近,民間電台成員在該處設有街站,向遊行人士派發印有「香港絕望」字樣的T恤,有遊行者見狀立即起哄鼓譟,喝罵對方是「漢奸、走狗」,更有人將一卷廁紙擲向民間電台成員。民間電台昨晚發出聲明,稱有遊行者投擲裝滿水的水樽並擊中一名民間電台成員,擺放T恤的摺亦遭遊行者推翻。

隊伍其後到達政府總部並集會,其間再度有遊行者與記者衝突,兩名遊行者懷疑不滿在場一名記者拍攝和錄音,一度拉記者的背包,企圖阻止記者離開,雙方糾纏拉扯數分鐘,其中一名遊行者情緒愈趨激動,與其他在場記者推撞,最後要由警員調停。



敵視傳媒 問上街原因都要罵

【明報專訊】now新聞台記者和攝影師昨日在維園採訪時遭挺梁遊行者襲擊,now新聞台發表聲明,重申記者是進行正常採訪活動,對於記者遭受暴力對待表示憤怒並予以譴責;又稱案件已交予警方處理,相信警方能秉公辦理。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及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均強烈譴責有關行為,認為香港是多元化社會,不應因為有不同意見而使用暴力。

now表憤怒 記協強烈譴責

事實上,昨日參與「愛護香港力量」遊行的部分市民,對傳媒明顯帶有敵視態度,記者即使只是問及為何上街支持梁振英等簡單問題,他們都反應非常激烈,立即破口大罵,甚至5至6人「圍攻」記者。

愛港力﹕傳媒不中立 市民忍無可忍

他們批評傳媒報道毫不中立,只報道反對梁振英的聲音,又指摘部分記者「亂咁寫」,又教訓記者要遵從新聞操守﹕「你知唔知乜係新聞道德?」、「就算我家答你,你聽日會照實寫出咩?」愛護香港力量發言人陳靜心回應時聲言,因為傳媒一直不夠中立,才令市民忍無可忍。

梁粉遊行 隨街打人 (《蘋果日報》,31/12/2012)


愛港力遊行阿叔(左)搶奪社運人士的橫額不成,揮拳打人。

【本報訊】左派「梁粉」組織扭盡六壬,發起遊行挽救梁振英,結果演變成公然打記者、當街向展示港英旗的社運人士揮拳、向倒梁人士擲雜物,一場標榜要撐特首、撐政府的行動,變成暴力遊行、給梁振英的黑色笑話。主辦單位稱有五萬人參加,比警方統計只有2,600人誇大近20倍,跟主子梁振英一樣謊話連篇。
記者:倪清江 吳嘉羚

聲稱由網民組成的「愛護香港力量」,昨發起「齊心撐特首」大遊行,他們先在維園草地集合,絕大部份參加者是中年人士和長者。大會口號強調「撐振英、撐政府、保民生、護政府」,但不少遊行人士自備示威牌針對泛民和傳媒,如市民起來打野狗、泛民乜都反,香港一定散;也有指傳媒惑眾可恥、支持ATV焦點正義發聲。

記協強烈譴責暴力行為

遊行前15分鐘突爆出衝突。now TV攝影師劉家禾和記者仇志榮在訪問一名遊行人士時,十多名圍觀者突情緒激動,當中一名男子突從後重拳打劉後腦,混亂間仇的眼鏡被扯脫踐踏,右眼角受傷。警員到場數分鐘才能維持秩序,將打人男子帶到監控室,其間他仍高呼支持梁振英、支持政府。劉家禾和仇志榮留在被襲現場,有警員圍住,其間仍有遊行阿伯高呼「呢兩個人係垃圾,沖走佢哋啦」、「香港唔啱你,去外國啦」,尚有難堪粗口。二人其後要求入院檢查,警方證實拘捕一名61歲姓范男子。

now新聞台昨發聲明,對兩人遭受暴力對待表示憤怒,並予以譴責,促警方秉公處理,全速破案。仇志榮表示,當時他就特首施政訪問一遊行人士,「原本我講成熟(政策),可能佢聽咗誠信,開始有啲敏感」,之後他就被遊行人士指罵。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對事件感到憤怒,強烈譴責事件,不能容忍暴力行為。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譴責事件,指出針對記者的暴力行為會徹底破壞本港尊重言論自由的基礎。

大會在出發往政府總部前,提醒參加者要保持秩序,結果到崇光時,「我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組織展示以港英旗為背景的示威橫額,揶揄遊行人士收錢上街,一名阿叔上前搶奪,該組織召集人Dickson奪回橫額時發生推撞,阿叔揮拳打向他下巴。

被問是否收錢即時起哄

粗暴遊行第三幕:保釣人士楊繼昌在鵝頸橋設街站,派發印有「香港絕望」黑色T恤,被多名遊行人士以粗口辱罵:「你係咪唔知死呀?」、「畜生」、「食屎狗」。一名愛港力支持者以雜物擲中楊面部,幸楊未有受傷,楊認為有關行為已足夠構成普通襲擊罪。

到達政總後,十多名遊行人士將《蘋果》放在地下踩和噴黑油。有記者問愛港力是否收錢遊行,全場起哄;再有記者問港台被針對,愛港力發言人陳靜心即答「咁你哋應自己返去檢討吓」,現場「食屎狗傳媒、港台食屎狗」惡言此起彼落。發言人陳靜心在集會結束後指,不知道有記者被打,拒為事件道歉。

警方昨深夜回應稱,有三名涉案男子分別73、30及26歲,涉及搶港英旗事件,指當時發生口角,相信不涉刑事成份,即場無人舉報,因此列「糾紛」處理,無人被捕。至於鵝頸橋有人將雜物擲向保釣人士,警方指當時一名31歲男子與遊行人士發生口角,相信也不涉刑事成份,現場又無人向警方舉報,同樣列「糾紛」處理。


城市論壇台下火花四濺,「梁粉」隔着鐵欄與人對罵。


維園阿伯恐嚇燒死謝志峰

【本報訊】「城市論壇」昨日討論「分化對立」,台上台下都涇渭分明,港台罕有地在台下以鐵欄分隔對立陣營。

出席嘉賓包括將於明日發起元旦大遊行的民陣副召集人陳倩瑩,她認為現時問題在於分配不公、政治制度不公,民怨難紓;社會有不同聲音是正常,不等於分化。計劃明天圍堵「狼穴」禮賓府、民主倒梁力量召集人陳偉業則指,問題源於政府用人唯親、貧富懸殊,以及維穩力量抽油水。

港台鐵欄分隔對立陣營

另一邊廂,撐梁陣營原本邀請了「愛港力量」和「愛港之聲」兩大新興撐政府組織,但最終愛港力於前一晚通知港台會甩底。只剩下一再強調自己是一般普通市民的「愛港之聲」召集人高達斌出席,他指回歸以來反中亂港勢力不斷挑戰政府。市民忍了15年,終於等到梁振英有心改進香港社會,但反政府力量令他無法實行理念,而「當我哋出聲,就俾人覺得搞分化」。他否認出錢請人挺梁,反指是被人抹黑。

高達斌指要有效施政改善民生,首先要「鏟除呢班禍國殃民,反中亂港嘅分子」。主持謝志峰聞言即問他怎樣鏟除,並向高指出這些人在選舉中得票有一半。陳偉業亦強調:「我哋係香港市民一人一票選出嚟㗎!」

台下亦火花四濺,對立陣營隔着鐵欄不時互相指罵,而有數名未能進入論壇的阿伯不斷在場外叫囂指罵,包括以粗口謾罵倒梁人士,甚至罵主持謝志峰作「美國狗」、港台是奴才和反中亂港,又有人恐嚇稱「當林彬(67暴動期間被縱火燒死的電台主持)燒X死佢」。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愛港力量遊行本台採訪期間受襲 (「now新聞」,30/12/2012)

http://hk.news.yahoo.com/video/%E6%84%9B%E6%B8%AF%E5%8A%9B%E9%87%8F%E9%81%8A%E8%A1%8C%E6%9C%AC%E5%8F%B0%E6%8E%A1%E8%A8%AA%E6%9C%9F%E9%96%93%E5%8F%97%E8%A5%B2-103549054.html

記協強烈譴責遊行人士襲擊記者 (「香港記者協會」,30/12/2012)


對今(12月30日)日now 新聞台記者和攝影師採訪「愛護香港力量」遊行人士期間,被參加者包圍及襲擊一事,香港記者協會表示極端憤怒,對踐踏採訪自由的行為予以強烈譴責,促請警方嚴肅跟進,以免向公眾發出警方縱容暴力行為的錯誤信息。

本會獲悉,now新聞台記者仇志榮及攝影師劉家禾今天下午在維園園草坪採訪參與遊行人士,突然被十多名圍攏在受訪者附近的遊行參加者包圍及推撞,期間,記者仇志榮眼鏡被抓脫,臉部有被抓痕跡,而一名原在較遠地方的男子更跑過來加入起哄,並出拳擊打攝影師劉家禾後腦。

本會強調,記者的工作是向公眾反映社會上就不同事件的不同聲音,暴力襲擊新聞工作者形同打壓新聞和採訪自由,必須予以強烈譴責。記協指出,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不同人士均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和自由,傳媒採訪及報道各界意見,是新聞工作者的天職,不應因此被針對及暴力對待。

記協補充,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向來以尊重言論自由見稱,有關襲擊者企圖以暴力阻撓記者採訪的野蠻行為,嚴重削弱香港尊重言論自由這核心價值,必須予以矯正。


香港記者協會
2012年12月30日

攝影記者採訪期間遇襲聲明(「香港攝影記者協會」,30/12/2012)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就今天有攝影記者於維園採訪期間遇襲發出以下聲明: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就今天下午Now新聞台的記者和攝影記者於維多利亞公園採訪「 愛護香港力量」 遊行期間遇襲予以譴責。並認為這類針對記者的暴力行為,將會徹底破壞香港尊重言論自由的基礎。

Now新聞台記者仇志榮和攝影記者劉家禾,今天下午在維園採訪「愛護香港力量」遊行時, 被十多名參與遊行人士包圍及推撞。期間記者仇志榮眼鏡被扯脫,右眼角擦傷 。攝影記者劉家禾則被一名參與遊行人士,揮拳擊中後腦,攝影器材亦於混亂期間有損毀。

本會認為言論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不同立場的聲音和觀點亦應該互相尊重。 本會認為任何意見或訴求應該透過理性方式表達,而非選擇暴力行為。此外,本會呼籲攝影記者採訪同類活動時,需要特別留意被訪者的情緒,必要時向警方求助。

記者及攝影記者被遊行人士包圍及推撞聲明 (「now新聞台」,30/12/2012)


本台記者仇志榮及攝影記者劉家禾,今日被委派到維園採訪「愛港力量」遊行。採訪隊在維園草坪,訪問其中一名參加者期間,其他參與遊行人士情緒激動,本台採訪隊被十多名參與遊行人士包圍及推撞。

期間記者仇志榮眼鏡被扯脫,右眼角擦傷,眼鏡被參與遊行人士踐踏。本台攝影記者劉家禾,被一名參與遊行人士,揮拳擊中後腦,攝影器材在推撞期間亦有損毀。在場維持秩序警員即時介入,本台記者亦當場要求送院檢驗。

本台重申,委派兩名記者到現場是進行正常採訪活動;對遭受暴力對待,表示憤怒並予以譴責。案件已交予警方處理,本台相信警方能秉公辦理,全速破案。對於財物損失,本台保留追討權利。

now新聞台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資深傳媒人指新聞自由變質 (《蘋果日報》,28/12/2012)

黎佩兒昨出席新書發佈會,指出大眾須捍衞香港僅餘的資訊自由優勢。


【記者白琳報道】首本從歷史角度分析香港新聞自由發展的著作《香港傳媒──新聞自由與政治轉變》中文版昨天出版。該書作者、資深傳媒人黎佩兒指出,新聞自由以往被視為「英國遺產」,但參考英國解密檔案等資料後發現,本港新聞自由是經各方政權打壓下孕育。她形容現時本港新聞自由正在「變質」,與法治及學術自由同樣遭中方箝制,大眾與前線新聞工作者必須捍衞香港僅餘的資訊自由優勢,推動中國進步。

該書訪問55名新聞工作者,寫下本港過去40年新聞自由隨政治局面轉變的「漂流」歷程。英國解密檔案披露港英政府與倫敦在六七暴動期間的通訊內容。當時左派利用左報宣傳攻勢破壞港英政府聲譽,時任港督戴麟趾曾考慮驅逐左派主要人物出境,甚至派攻擊艦訪港。然而國務大臣最初主張避免打壓左派官方機構,以免反彈更激烈,經反覆交涉,最終首肯港督鎮壓左報。港英政府遂勒令《香港夜報》、《新午報》及《田豐日報》三份左報停刊,控告出版人發表煽動性新聞等罪,左派遂在市面散播100多款傳單譴責政府,更把知名人士列為暗殺目標。

程翔:同業責任在推動中國

該書又分析97前後中方對本港傳媒的影響越見嚴重。《明報》記者席揚被捕後,老闆于品海向中國道歉,新老闆張曉卿更發表個人聲明歡迎假釋,導致聲援行動的方針由爭取新聞自由,演變成奉行和解;一名《南華早報》編輯接受該書訪問時透露,96年行政總裁曾指不應把六四稱為「大屠殺」,怕觸怒北京;同年主編更指示下屬,在湖南水災報道刪去「中國當局掩飾了數千人在洪水中喪生的真相」的重點。

該書分析《蘋果日報》改變本港傳媒生態時,形容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商人作風「強悍和直截了當」,員工必須跟隨黎的立場,書中引述該報一名高層管理人員稱:「如果香港人不再支持民主和公民自由,我們也就會改變立場。」

資深傳媒人程翔昨在新書發佈會表示,今天香港面臨的挑戰,非金融中心地位快被上海取代,而是能否繼續啟蒙中國,「新聞同業嘅責任唔只係報道,而係影響中國命運,如果放棄推動中國進步,就係我哋嘅失敗」。

《新聞周刊》最後印刷版 (《明報》,28/12/2012)



【明報專訊】美國著名時政雜誌《新聞周刊》最後一期印刷版於周三發售,標誌美國雜誌界一代巨人的轉型。圖為該期封面上印有《新聞周刊》總部的黑白舊照片,以及標題「最後一期印刷版」。

(中新社)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阻揭地溝油 公安圍捕記者 (《蘋果日報》,27/12/2012)


【本報訊】「如果你們繼續要發表山東地溝油的新聞,我們會禁止你們五年內不准進入大陸」。《蘋果》記者在山東煙台追查地溝油源頭,成為公安追捕的對象。

當記者在桃村鎮一帶訪問多家油作坊後,走入煙台市內一家餐廳時,即被多輛亮着警燈的警車包圍,公安以「群眾舉報」為由,將兩名記者押走。

刪除資料 搜酒店房

在警車上,公安喝令:「立刻關掉手機,否則我們會替你保管。」當記者被押入公安局不久,即有兩男九女合共11人走入審問室,有人露出證件表示是「國保」(隸屬公安系統的國內安全保衞局),另有兩、三人表示是市政府宣傳辦人員。

國保人員搜查記者身上所有物件後,將相機、攝錄機的記憶卡取出,交給公安局技術科人員將資料全部刪除,其中一人更得意地向記者說:「這些卡是沒可能再復原的了。」同時,國保更指示多名公安,到記者的酒店房間搜查。

審問期間,帶頭的國保人員不斷查閱記者的手機,看打出打入的電話、訊息以及有沒有相片(怎料他在大意之下刪少了一個相片資料夾),並反覆追問記者到過甚麼地方,接觸過甚麼人,他還語帶恐嚇地說:「如果你們發表山東地溝油的新聞,我們會禁止你們五年內不准進入大陸。」

其間,一名宣傳辦人員嘆着氣向記者說:「你們所做的事(追查地溝油)國家都很重視,其實你們去香港的中聯辦辦好手續;我們會配合你們採訪。」他說:「因為你們非法採訪,所以希望你們不要報道山東地溝油新聞,更不要在香港的互聯網上發表。」

記者被扣查四小時後獲准離開,然後由公安監視,直至離開煙台。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致函警方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26/12/2012)


致 治安警察局李小平局長:

(抄送 政府新聞發言人 譚俊榮)

本會對12月3日下午路環保安高校附近一宗企圖搶槍事件, 貴局未有按程序向媒體通報有關消息表示高度關注及遺憾。

除了警方短訊沒有通知,事發後多個小時、在傳媒主動查詢下,警方才披露有關案情。至翌日警方成功拘捕疑犯,也未有主動及時向傳媒公佈有關訊息,令人質疑警方內部篩選突發事件的通報準則是否符合公眾期望、尊重市民知情權?能否體現警務工作的透明度?基於案件的嚴重性,有可能擾亂公共安全,以及疑犯身份的特殊性,涉及現役高校學員,本會促請 貴局檢討突發事件的通報機制,特別是嚴重罪案、涉及警務人員違規事件的處理方式。

另外,本會收到不少會員求助,指近期在公眾場合採訪行政長官期間,曾受到警方人員不必要的阻撓或分隔,有時甚至因此令現場秩序更加混亂。本會強調,記者並非罪犯,更不是恐怖分子,採訪高官解說政策乃記者天職。官員有權選擇緘默,但警方或政府人員無權用任何手段強行阻止記者提問。特區政府及警方高層曾經多次表明尊重新聞自由,本會隨時樂意與 貴局溝通,期望警員和前線記者能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各盡己職,避免不愉快事件發生。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
2012年12月13日

79年風光過 明年限網上版 Newsweek停印 (《蘋果日報》,26/12/2012)


「2012年12月31日《新聞周刊》最後印刷版」──兩個月前宣佈明年起只以全數碼形式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印刷版終於推出最後一期,封面標題正是「最後印刷版」。五個字,道出了一本聞名全球、創辦了79年的新聞雜誌的欷歔──不敵網絡洪流,惟有倒下。

倒下,其實有迹可尋。即使前年以象徵式1美元(7.8港元)賣給加州富商哈曼(Sidney Harman),即使今年5月改走譁眾取寵路線,在封面形容支持同性婚姻的總統奧巴馬為「首位同性戀總統」,《新聞周刊》已無法扳回連年虧蝕、每年蝕4,000萬美元(3.12億港元)的頹勢。

沒有革新 連年虧本

連年虧本,除了越來越多讀者在網上看新聞吸收資訊外,另一原因是沒革新。《新聞周刊》和《時代》(Time)向來惡鬥,但當《時代》開始革新,多用圖片,不再長篇大論,增加社會趣味新聞,以迎合讀者新的閱讀習慣時,《新聞周刊》依然故我,文字很多很多。

但近80年來不乏精采深入報道,《新聞周刊》在最後印刷版的一期細數風雲:1963年報道總統甘迺迪遇刺。1966年報道美國越戰中的角色。1968年報道美國黑人民權運動。1974年,以美國著名女主播芭芭拉.華特絲做封面人物,報道出當代女性的姿采。1980年報道披頭四樂隊主音約翰連儂被槍殺。1983年以「同性美國」為題,探討世紀絕症愛滋病爆發造成美國迷失的一代。1998年檢視爆白宮性醜聞的總統克林頓是否會獲美國人饒恕。2001年深入報道911恐怖襲擊是改變美國的一天。

印刷版的風光走到盡頭,《新聞周刊》明年改為全數碼形式出版,改名為《環球新聞周刊》(Newsweek Global),讓讀者上網看閱讀。


美國《新聞周刊》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記協憂「令市民懼怕」成警內部文化 (《明報》,24/12/2012)


【明報專訊】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人權監察認為,去年國家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警方分區指揮官於前線警員行動指令上加入「防止副總理難堪」等主觀字眼,背後有政治動機,質疑監警會未有徹查;監警會則稱,已建議警方停用主觀字眼,調查為保公正,不會猜測警方加入有關字眼的動機。

記協人權監察指監警沒徹查

記協主席麥燕庭及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昨分別於《城市論壇》上稱,警方總區回應監警會查詢時稱,總區行動指令僅為「保障政要安全」,但部分分區指揮卻自行於分發予前線警員的指令上加入「防止副總理難堪」等主觀字眼,質疑背後有政治動機,甚至警方內部已形成令市民懼怕的文化。

監警:不猜測警方動機保公正

監警會朱敏健於論壇上回應,該會同意分發予前線警員的指令上的主觀字眼令警員混淆,導致出現混亂,故報告要求警方停用主觀字眼,並將指揮統一,確保總區指令能發送至前線。他續說,監警會調查須公正,故僅考慮面前證據而非猜測警方加入有關字眼有否政治動機。

麥燕庭說,監警會僅採用警方提供的證據,不獨立調查,令部分個案因證據不足而不成立。朱敏健回應,除審視警方提交的證據,該會亦質詢前線警員蒐集證據。

避免李克強難堪 「識做」文化入侵警隊 (《蘋果日報》,24/12/2012)

麥燕庭(右)及羅沃啟(左)向朱敏健反映,監警會無盡力點出警方在李克強事件中的錯失。黃耀興攝


【本報訊】《城市論壇》昨討論監警會有關副總理李克強訪港事件的報告,與會的記協主席麥燕庭和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均指,警方被揭在「行動指令」中用上「難堪」和「莊嚴」等涉及維護面子的主觀字眼,顯示警方的行動部署有政治考慮,而有關字眼卻未見於警隊總部行動指令,麥憂慮地區警官有「識做」文化,自行加入有關要求。

監警會報告指出,總部發出行動指令後,總區、分區指揮官和保護要人組亦分別發出自己團隊的行動指令。有指令要求「防止副總理『難堪』或受到威脅」,另有指引稱要「確保副總理出席的活動暢順及『莊嚴』地進行」。報告引述警方澄清字眼無特別意思,保安行動唯一目的是保護人身安全,無政治考慮。

監警會稱無系統性

監警會秘書長朱敏健昨在會上稱,曾就有關字眼向警方提出質詢、並聽取指揮官解釋,留意到超過一份指令有這類模糊字眼,但為數不多、亦無統一用字,堅稱看不到有系統性。

麥燕庭估計有關字眼與李克強出席的活動有關,應出現在港島總區或分區的行動指令;如「『莊嚴』地進行」是指出席港島西區香港大學舉行的典禮,而「『難堪』或受到威脅」則可能涉及港島各區的示威活動。她認為指令有不同字眼實屬正常,但顯然有統一精神,就是要顧全李克強的面子。

朱敏健拒絕透露指令來自哪個警區;他稱獲警方告知,在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已刪除這類字眼。此外,警方前日拘捕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涉及胡錦濤訪港期間向車隊投擲悼念李旺陽T恤,朱稱未有足夠資料,難以評論,如警察投訴課收到投訴,監警會可全面審視。

此外,論壇舉行期間,兩名男子因持不同意見爭執,其中一名男子座椅被踢,警方到場調停。警方發言人證實,一名77歲男子在論壇舉行期間,因襲擊另一名男子被捕,現已獲准保釋候查。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黎佩兒講新聞自由與政治轉變 (《華僑報》,23/12/2012)


【專訪】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黎佩兒指出,港澳媒體近年出現收縮是不爭事賽,但也不用悲觀,因為互聯網和社交網絡亦正發揮著很大功能,成為方便互通消息的渠道。不過,她亦認為,要確保新聞自由也不能只依靠網絡,網絡只是工具,甚麼人用、怎樣用、是否正當用,這也是重要的。」她並強調,面對政治轉變甚或來自政治權力又或經濟財力及社會組織的壓力下,作為前線記者必須堅持其專業的理念,致力行使記者話語權,為弱勢者和公義等發聲。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昨日下午舉辦「新聞自由與政治轉變」專題講座,邀請了曾任教澳門大學傳播系、現任日本國際教育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黎佩兒作主講嘉賓;黎佩兒也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做記者,參與採訪內地新聞。
 
具有香港與澳門從事新聞記者和傳媒學者經驗的黎佩兒認為,港澳兩地關係密切,在新聞工作上唇寒齒亡,以至新聞自由狀況也是互為影響的。她並指出,港澳兩地都是由過去殖民地到現為特區,而在中國元素大環境下,港澳台命運都一樣。同樣的,在大環境下,影響傳媒的壓力也是存在的。
 
不過,黎佩兒覺得傳媒仍有空間,港澳一直都是內地資訊和探測反應的窗口。她指出,一些在內地視為敏感或無法公開報道的資訊,藉著港澳資訊自由環境而有機會公開傳播,與此同時,內地也利用港澳窗口作用探測外面反應。因此,港澳應繼續扮好中國這個境外傳媒的角色作用。
 
另一方面,近年來港澳都面對新聞自由收緊以至記者採訪受限制問題,黎佩兒指出,要珍惜新聞自由,「新聞自由其實得來不易,如果做新聞記者不專業,或者得不到讀者和聽眾支持,那這個新聞自由會很容易就沒有了。我覺得,新聞專業記者要堅守崗位,而作為市民大眾需給予支持,因為這個對我們來講、對整個社會變化發展,是重要的。」她並認為,目前傳媒處境尚未到最難狀況,未來可能還有更難時候,但作為前線記者一日在崗位上,很重要的就是專業地行使話語權,以及有技巧地和大家互相支持而爭取採訪報道,「你們(記者)是寫緊等一稿的歷史,所有新聞都是歷史初稿。」
 
黎佩兒表示,港澳傳媒同自己過去比較是處境差了,「但當我們同一些更難地區比較,其實我們還有少少空間。(譬如)一張檯是這樣大的空間是用盡,還是對張檯只得這樣空間驚收窄,自己就先自動收窄,還是我盡力而為呢?」
 
她並指出,其實除了政治議題外,還有民生、社會和經濟等許多議題需要探討,尤其澳門發展急速,有許多事情需關注的,傳媒仍有很大空間。◇


學者籲記者珍惜新聞自由 (《市民日報》,23/12/2012)



【本報訊】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日本國際教養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黎佩兒表示,港澳新聞自由收窄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仍有一點空間,專業新聞工作者應堅守理念,關注弱勢,為不公義事情伸出援手,並呼籲新聞記者堅守崗位,市民大眾要也應給予支持。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舉辦「與老師對話:新聞自由與政治轉變」工作坊,邀請曾於澳門大學任教、現職日本國際教養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黎佩兒擔任嘉賓。對於澳門新聞自由狀況,她形容「難未算難」,可能還有更艱難的時候。「你話港澳難咩?難唔過中國??自己同自己比可能差咗啲。」但與更艱難的地區比較時,其實澳門仍有小小空間,問題在於我們能否用盡這些空間。她表示,新聞專業行使話語權很重要,「你有咪會否發聲,有筆會否寫,點樣緊守崗位,點樣以自己方式為市民及沒有聲音的人發聲很重要。」
  
黎佩兒出版書籍探究1967年至2003年香港新聞自由的情況,她表示,香港媒體收窄是不爭事實,但並不悲觀,互聯網、社交網有互通消息等功能,但提醒不能單純依靠它。對於新聞自由受到打壓時,她坦言,不需要擔心太多,「當然好多嘢困擾你,又蜜蜂又烏蠅,好多古怪事都可能發生,但你最消沉時要問自己為何要入行。」
  
她表示,記者要認定做事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不公義的事情伸出援手。「敏感嘅嘢喺有,但更多社會性的事情,我哋有冇行入去做?有冇關懷弱勢?」她認為現時尚有很多新聞議題尚未被觸及。
  
至於如何勉勵新聞系學生平衡學習同現實中的差距?她笑言冇得安慰,「等於你做消防員,冇人迫你做,你做消防員嗰度發生火警,你唔可以話『又大火』?」記者應當去報道紀錄,最危險的地方是最安全的。但她擔心某些法例及事情規管媒體,不能讓記者發揮其專業角色,對整個社會發展都不是好事。她表示,香港及澳門新聞自由得來不易,要珍惜新聞自由,呼籲新聞記者堅守崗位,市民大眾要也應給予支持。


鄭經翰證售DBC股份予黃楚標 (《明報》,23/12/2012)


【明報專訊】數碼廣播(DBC)因股東糾紛,至今已停播約兩個月。股東們早前落實以價高者得方式互相競投其他股東股份。數碼廣播創辦人兼股東之一鄭經翰昨證實,他與另一股東何國輝已答應把其所持有合共3成股份,售予與他意見相左的股東、全國政協委員黃楚標,並將於本月31日簽署,出售股份不涉任何「封咪」的交換條件,他們會以股份所得回報,投放到由林旭華牽頭的「D100義播雲天90日」。

數碼廣播於去年9月啟播,至今年8月,因股東糾紛不願按原計劃注資,鬧出停播風波,上月開始全面停播,該台因未經批准停播,被指嚴重違反發牌條件,被通訊事務管理局判罰暫時吊銷牌照30日。鄭經翰早前入稟法院,要求頒令股東互相競價,以價高者得購入對方的股份。鄭經瀚昨發聲明證實,他與何國輝已於上周五與黃楚標簽署有共識的備忘錄,落實先前「價高者得」的買賣交易,他們合共擁有的三成股份,會「過戶」給黃楚標。

鄭:毋須封咪如常主持D100

對於昨有報道指黃楚標除回購鄭經翰及何國輝的股份,亦邀請鄭出任顧問,但條件是鄭不能在D100網上電台工作,鄭經瀚在聲明中否認。

鄭經瀚表示,就D100已有長遠計劃,希望將其發展成全球華人廣播電台,他絕無打算封咪,會繼續在D100主持《風波裏的茶杯》。鄭經瀚在聲明中又指出,他們在競投中已盡最大努力,但由於個人財力有限而未能如願。二人承諾,會把股份賣出所得回報投資於D100。鄭經瀚回應有線電視查詢時,拒絕透露收購價,但強調不接受任何封咪條件,並指黃楚標承諾將復聘前員工。

黃楚標兩億買起DBC 踢走鄭經翰 (《蘋果日報》,23/12/2012)


【本報訊】盛傳受中聯辦壓力拒絕接受數碼廣播電台(DBC)股份回購方案的股東黃楚標,上周突然改變主意,接觸DBC行政總裁何國輝,表示願意回購何和鄭經翰的股份,並負責電台債務和營運經費,預計回購方案涉及逾二億元,雙方已就本月底進行交易簽署備忘錄。鄭經翰表示,交易後不會再在DBC開咪,並會將黃的回購資金,注資網上電台D100繼續為民發聲。

鄭轉戰網上電台為民發聲

DBC創辦人鄭經翰昨日接受本報電話查詢時表示,早前向黃楚標等股東提出一個以公平商業原則進行,由雙方股東競投股權的方案後,黃楚標一直未有回應。直到上周,黃楚標突然接觸DBC行政總裁何國輝,表示願意接受回購方案,並願意負擔電台債務和營運經費,由於黃提出的競投數額屬何、鄭二人財力不能負擔,所以雙方達成共識,前日簽署一份本月31日進行交易的備忘錄。

據了解,黃楚標的回購方案涉及逾二億元,而根據DBC過去公開的財務資料顯示,鄭經翰、何國輝將能分別取回約4,000萬元和1,000萬元投資資金,夏佳理的股份亦有望獲黃回購,取回約1,600萬元資金。

鄭經翰強調,今次交易並無任何附帶「封咪」條件,「如果今次交易條件,係要任何一個DBC或D100主持封咪,我都唔會接受」,他透露已委託律師要求黃楚標澄清。鄭表示,一旦完成交易,會將資金發展網上電台D100,「希望可以繼續為民發聲」。

鄭經翰補充,黃楚標已答應會聘請所有願重返DBC工作的員工,「呢點我感到欣慰,因為員工唔使失業」。但鄭表明,自己和何國輝交易後只會協助DBC復播,不會再在該電台「開咪」,該台亦不會再有《風波裡的茶杯》、《十級自由風》等節目,「呢個唔再係鄭經翰嘅電台,呢點我係無能為力,亦好無奈,但都冇乜選擇,一係釘牌,一係令佢復播」。



彭清華被調走即有突破

【特稿】
香港數碼廣播股權紛爭出現突破,原本「企硬」的大股東黃楚標,突願意回購鄭經翰等人的股權,有分析認為黃態度改變,與一直盛傳在幕後要封殺數碼台的中聯辦前主任彭清華被調走有關。

政圈早已盛傳黃楚標與彭清華關係密切,當日鄭爭取政府發出數碼廣播牌照,有傳遭北京阻攔,當時鄭透過黃楚標接觸彭清華,最終打通關節,順利獲特區政府發出牌照。

不過正正由於彭清華與黃楚標的關係,令鄭經翰在節目批評特首梁振英的言論,觸怒中聯辦之餘,也令鄭、黃關係急速惡化,黃更在股東會上反對鄭聘用經常批評政府的商台節目主持人李慧玲,稱彭清華對李「好反感」。

有政界人士分析,黃一直「企硬」不買鄭等人手上股權,現在彭清華調職,數碼廣播股權紛爭即有望解決,可見彭極可能是要數碼台「自然死亡」的幕後黑手。

《蘋果》記者

壹週刊報道崩牙駒被指誹謗 (《蘋果日報》,23/12/2012)


【明報專訊】本月初出版的一期《壹週刊》有關澳門「崩牙駒」的報道,當中被指含誹謗成分。一名張姓人士日前入稟高等法院,控告《壹週刊》及其總編輯李志豪,向他們追討賠償,並要求法庭禁止有關的誹謗內容再出版。

原訴人張立群,入稟狀沒有透露他的身分,亦沒提及他是否來自澳門。兩名被告則分別為「壹週刊出版有限公司」及其總編輯李志豪。入稟狀指出,本月6月第1187期《壹週刊》的52至58頁,刊登了一篇名為「假低調暗部署,崩牙駒勢必東山再起」的文章,內容含有對張立群的誹謗成分,對其名譽構成損害。

【案件編號:HCA2380/2012】

反發牌洗腦班錄音曝光 王征插高層差過梁振英 (《蘋果日報》,23/12/2012)



【本報訊】亞視為阻政府發新免費電視牌照奇招百出,繼早前要求藝人到政總門外上演騎呢爛騷示威,最近又開辦「演藝訓練計劃」要藝員上堂洗腦,講解亞視反發牌立場。主要投資者王征上周五「御駕親征」,發現課堂出席率甚低,盛怒下即炒最少四名藝人;王征又狂插負責節目《ATV焦點》的副總裁雷競斌辦事不力,「比梁振英更差」,責怪他不落力撐國教及反發牌。記者:嚴敏慧 周鳳儀

亞視的「演藝訓練計劃」,每周一至周五開課,每日課堂長達七小時,為期最少三個月,規定所有藝員必須參加。課程內容有語言訓練、主持技巧,還包括公司發展動向及本地電視台歷史,「戲肉」是講述公司對發牌立場和看法。由於洗腦式課程非常沉悶,不少藝人缺席。

至上周五,王征突然出現在訓練課堂上,發現出席率低即大發雷霆。本報獲得當時一段長約9分鐘的錄音,王征要求在場人事部職員,點名哪些藝員無故缺席,最終四人包括戚黛黛、張紫櫻(車車)、張啟樂和陳綺雯因此即時被炒;有上堂的藝員卻可加薪。他更要求正在廠房錄影的藝人停工上堂,又責怪管理層容許藝員缺席,「荒唐…再三說必須參加…連你們自己也在騙公司!」

虧蝕嚴重「吃不飽會餓死」

在閉門的洗腦班上,王征大爆亞視虧蝕嚴重,「吃不飽,會餓死」,直言賬目現時「充滿紅線」,但員工們卻不緊張;又將亞視與共產黨相提並論,「我們也希望,中國共產黨,我們亞視…要反腐敗,反懈怠;現在腐敗少一點,沒甚麼油水,腐敗不起來…」。

長篇大論之餘,王征突然與在場藝員「互動」,點名問一名男藝員,為甚麼其他媒體要罵亞視,該男藝員被迫回答是怕亞視強大,王征竟再追問為甚麼怕亞視強大。其後又問其他藝員,覺得亞視有甚麼政治立場?亞視是親共的嗎?從哪些方面覺得亞視是親共?逼藝員向公司「交心」。

此外,王征在課堂上又大罵惹來逾四萬宗投訴的節目《ATV焦點》負責人、副總裁雷競斌,「做甚麼主管…我給他做,他沒跟所以就敗了,就投降,比梁振英更差」。

知情人士表示,王征不滿雷競斌未有落力撐國民教育及反發牌,故當眾狂插雷洩憤。他更公開自己手機號碼,說歡迎任何人自薦做主管。

高層死撐「訓練好有需要」

強迫藝人上「洗腦班」被指無稽,亞視卻懶理,高層葉家寶昨說:「一定會繼續落去,有啲藝人覺得好奇怪,佢哋已經做咗藝人,點解仲要訓練,我哋家呢個咁密集嘅訓練,佢哋唔了解,呢個訓練係好有需要,因為好多藝人對亞視了解唔夠,對演藝知識增長係唔夠。」

葉家寶又否認課程是洗腦的說法:「一定唔係,如果咁簡單嘅說話都認為係洗腦,佢哋都唔可以叫做藝人。我哋一方面希望員工對公司更加了解,另方面增加佢哋對演藝嘅訓練,希望佢哋做完工作之後進行檢討,有個改善空間,大家一齊去學習。我哋唔止做四個禮拜,總之成個計劃會一路檢討一路繼續。」




不保密須負法律責任 
亞視逼令被炒藝員封口

【無理解僱】
亞洲電視主要投資者王征不滿藝人缺席「洗腦式」培訓課程,前日怒炒四名藝員,或涉不合理解僱,隨時惹禍上身。

工會指,藝員事前雖已簽署含有參加課程條款的附加合約,惟訓練內容與受聘的演藝工作無關,即使不出席訓練也不算嚴重過失,不能作為「炒魷」理由,批評亞視做法不道德。據了解,亞視要求被炒員工「封口」,否則要負上法律責任。

走法律罅利用合約條文

亞視四名藝人戚黛黛、陳綺雯(Aki)、張啟樂和張紫櫻(車車),因缺席培訓前日齊齊被炒。模出身的陳綺雯兩年前跟亞視簽約,原本合約期將滿,昨從廣州返港後,直言感到愕然:「未睇封信(解僱信),其實我同亞視合約有啲問題,已經同佢哋講咗話希望解決咗先,有合理原因都叫無故缺席?完全接受唔到。」

藝人無辜被炒,亞視更霸道強制幾名苦主封口。據悉,亞視曾向被炒員工發通知信,要求對被炒一事保密,否則要負上法律責任。

車車昨透過短訊稱不便回應;張啟樂避談說:「少少敏感,呢個時候唔方便講太多。」戚黛黛截稿前未有回覆。

據了解,亞視藝員參加訓練前,需簽署同意書,授權在僱傭合約以附加合約形式,加入參加訓練班條款,而訓練亦不獲計算任何「出騷費」。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指,亞視企圖「走法律罅」利用合約條文炒人,但強制參加與工作無關的課程並非「合理命令」,故缺席訓練不能作為炒人理由,質疑亞視已涉不合理解僱。

《蘋果》記者



出席率高 有人工加

【利誘洗腦】
亞視強迫藝人接受洗腦培訓,課程內容包括「電視史及簡介」,由亞視高級副總裁鄺凱迎、葉家寶等執教鞭,藝人被迫「細聽」亞視開台55年歷史和對發牌的看法。洗腦班更設獎賞機制,出席率高者可獲加薪。

洗腦班為期最少三個月,每周一至五朝十晚五上課。課程除要藝人清楚細讀亞視歷史及未來發展動向外,其中一課名為「公司通報」,執教者是亞視高層盛品儒、鄺凱迎和葉家寶。但諷刺的是王維基在08年擔任亞視行政總裁時,曾就公司通報向全體員工發信,要求管理層要正直和誠信,改善賬目混亂的狀況,而當時鄺凱迎和葉家寶正是亞視管理層。

林韋辰為被炒員工求情

身為培訓導師之一的劉錫賢說:「下個月先上堂,應該會照做,始終我仲係亞視合約藝人。」會否覺得亞視炒人不近人情?劉錫賢說:「我呢個禮拜好忙,想了解吓件事先,我同戚黛黛都好熟,聽到佢俾人炒都好難過,突然被人炒當然會唔開心。」被邀任導師的林韋辰表示,曾為被炒員工向亞視高層求情,他說﹕「可能未習慣,係咪先發警告信會好啲。」他與陳啟泰和朱慧珊均表示有時間會配合公司安排。

《蘋果》記者


亞視早前直播世紀爛騷阻撓增發電視牌,更威脅員工若不出席必有後果。資料圖片

飯碗威脅 早有前科

【逼做爛騷】
亞視自王征入股後,以飯碗威脅員工早有前科。最經典要數上月亞視直播反對政府增發電視牌世紀爛騷前,曾經發出內部通告,要求旗下員工在公餘時間無償出席有關集會,更暗示不出席會有「後果」,引起員工不滿。

亞視上月直播的世紀爛騷「關注香港未來」,借屬下組織亞洲會及藝人活動之名,公器私用阻撓政府增發電視牌。亞視更要求所有員工無償撐場,利用公餘時間到政府總部集會,若不出席必須向上級稟明理由,強迫員工做免費佈景板。事件曝光後,亞視雖否認指控,但就急急補鑊,向所有到場員工「補鐘」,引起「出錢請人示威」的批評。

曾為亞視拍劇的「快必」譚得志,去年中更在網台節目踢爆,亞視高層不時籌辦貴賓團,邀請內地人士到亞視大埔廠房參觀,其間會強迫亞姐或「星光幫」女藝人招待,與演藝工作毫不相關。

《蘋果》記者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88名新聞記者和47名公民記者被殺 (「無國界記者」,21/12/2012)


自1995年無國界記者首次發佈年度總結以來,今年是記者處境最危險的一年。

數字2012

88名新聞記者被殺(+33 %)
879名新聞記者被捕或被審問
1993名記者被襲擊或恐嚇
38名記者被綁架
73名記者逃離祖國
6名媒體撰稿人被殺
47名線民和公民記者被殺
144個博客作者和線民被捕
193名記者入獄

2012年被證實尤為兇險,殉職記者數量相比2011年增加了33%。 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在中東和北非有25位元記者被殺,亞洲25位,撒哈拉以南地區21位元。 只有美洲大陸相對來說有所下降,15名記者殉職。

自從1995年以來,無國界記者的總結再也沒有比今年更可怕的了。近年來,殉職記者數逐漸增長,2009年75名,2010年58名,2011年67名。 2007年,這一數字曾達到歷史高點,共有87名媒體從業者被殺,只比今年少一名死者。 2012年殞命的88名記者,因為他們的職責,而成為衝突或襲擊覆蓋地區的犧牲者,或被犯罪組織(黑手黨,販毒組織等),伊斯蘭武裝分子,或腐敗官員的授意下被謀殺。

“2012年,記者被殺人數上升至歷史最高點,主要可以歸咎於敘利亞衝突,索馬里騷亂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組織的暴行。這些暴行的肇事者繼續逍遙法外,更鼓勵了那些侵犯人權,尤其是侵害言論資訊自由事件的發生。”無國界記者秘書長Christophe Deloire說。

這些罪行,針對更廣大範圍的新聞從業者。除了88個被殺的新聞記者外,公民記者和線民也首當其衝(2012年被殺47名,2011年5名),尤其是在敘利亞。

這些男人和女人從事新聞報導,拍攝照片或者是記錄當地人的生活和對他們的鎮壓。沒有他們的行動,敘利亞政府將能夠在特定地區封鎖所有資訊,並且繼續秘密屠殺。

為了彙編這些資料,記者無國界依靠精確充滿細節的資訊。正是得益於該組織監控違反言論資訊自由的行為,資訊收集持續全年。因為新聞和資訊工作而死亡的記者和線民都被包含在這個統計名單中。

那些死在嚴酷政治和軍事行動中,但不涉及言論表達自由的記者和線民,並沒有被無國界記者計入統計資料內。 在另一些情形下,無國界記者還沒有必要的資訊來判斷和確定,因而仍在調查中。

記者處境最兇險的五國

雖然聯合國安理會已經採納通過了1738號決議,該決議重申所有國家必須保護危險地區的記者,但是針對記者的暴力仍然是言論和表達自由最大的威脅。 首先,暗殺。

敘利亞,媒體工作者的墳墓

2012年,至少有17名記者,44名公民記者和4名媒體撰稿人被殺。

在敘利亞,由Bashar Al-Assad領導的,加諸在媒體工作者身上,血腥鎮壓不堪忍受。這些媒體工作者被陷入絕望的政權視為其暴行礙手礙腳的見證者。 同時,這些記者也被一些反對政權的武裝團體襲擊,並且被很快定義為間諜,他們的文章也不被傳播,這些武裝團體越來越無法容忍和面對針對他們的批評。

資訊的集中,宣傳,操縱資訊的企圖,針對記者和公民記者的極端暴行,遭遇的技術限制,彼此對照,以至於在這樣一個國家收集和傳播信息是一件神聖天職。

索馬里黑色一年

2012年,18名記者在這個非洲之角的國家被殺

相比2009年,2012年,有2倍多的新聞記者殞命于索馬里,這也是迄今為止死亡記者最多的一年。九月下半月尤其血腥,有7名記者被殺,其中2人在24小時內被殺,一人被斬首,另外一人被砍死。

“經典”手法?有針對性的暗殺和爆炸性事件。

記者不僅成為了武裝民兵,索馬里青年党的受害者,也被那些企圖讓媒體閉嘴的本地政府打壓。 索馬里記者在恐怖的條件下工作,無論是首都摩加迪沙,還是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
在索馬里,缺乏穩定政府的狀態已經超過20年,在這個崩潰的國家,暴力根深蒂固,有罪不罰控制了這個國家,也縱容了不計其數的恐怖行為。

巴基斯坦,每月一名記者被殺

10名記者和一名媒體撰稿人被殺:在俾路支省的暴行肆虐和塔利班的報復中,記者們的雷區。

連續第二年,在巴基斯坦計有10名記者死亡,從2010年2月以來,幾乎每個月有一名。

從2009年到2011年,該國已經是媒體從業者最致命地區,而俾路支省也成為世界上最危險地區。 因為擁有許多部落地區,和阿富汗接壤,和印度的緊張局勢,其混亂的歷史政治,巴基斯坦已經是最複雜的國家。

恐怖主義的威脅,來自員警的暴力,本地當權者無限制的權力,在部落地區衝突中的固有危險,同樣多,常常是致命的陷阱佈滿記者的道路上。

在墨西哥,記者處於有組織犯罪的視線中

6名記者被殺

6年中,針對記者的暴力,伴隨著墨西哥聯邦政府的打擊犯罪組織的行為,呈指數級增長。這些記者“膽敢”撰寫文章涉及販毒組織,腐敗,聯邦和地方政府中的黑手黨滲透,和可以歸咎於這些權力部門侵犯人權的行為。

巴西:幕後

5名記者被殺

在巴西,巴拉圭邊境販毒組織應直接為五名記者中的兩名的被謀殺負責,這些記者關注和譴責這些販毒組織對當地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另外被殺的兩名記者和博客作者,一貫報導質疑公權力或者那些被指控的腐敗案例。

新聞記者5個最大的監獄

一個破紀錄的記者入獄數位,土耳其排名第一

從來沒有如此多監獄向記者敞開大門。至少193名記者因為職業行為入獄。還沒算上同樣罪名的至少130名線民。

土耳其,世界上最大的記者監獄

至少42名記者和4名撰稿人因為職業行為入獄。

自軍事政權統治結束後,被關押記者數量再創新高。

停滯不前的立法改革並沒有放緩自己逮捕,搜查和起訴那些媒體工作者的步伐,這些行為更多的冠以“打擊恐怖主義”的名義。奠定在壓制性的法律基礎上,司法實踐以安全為主,土耳其很少尊重資訊自由,以及公正審判的權利。

這一狀態有助於在媒體格局中傳播新的恐怖氣氛,而這一媒體格局只存在於活潑和多元化時刻。

無國界記者最近完成了針對土耳其入獄記者的一系列花費數月的調查。 在72名被監禁記者中,該組織已經能夠證實至少42人被捕是因為他們收集和傳播資訊,還有一些案例仍然在調查中。

在中國,缺少進步

這些年來,在被拘禁記者數位方面,中國一直保持穩定。近百名囚犯中的大多數被判監獄服刑,罪名是“顛覆政權”或者是“洩漏國家機密”。他們在條件艱難的地方拘禁。

本地政權,對自己糟糕的形象,貪污腐敗或者任人唯親,十分敏感,導致他們繼續逮捕記者。 另一方面,員警政治仍然致力於打壓活躍的自由表達者,微博客們也更加機智的繞過審查。

厄立特里亞:地獄般的監獄

至少28名記者入獄

在經歷了2001年9月針對媒體從業者的大搜捕之後,這個國家,非洲最大的媒體記者監獄,被世界隔絕開來,私營媒體也一併被關閉。28名在監記者中,無人有權審判,無人可以接近律師,很少有人能夠再見到家人。

記者們被單獨監禁在地下的牢房,酷刑:監獄條件極度可怕。至於有7名記者秘密死于拘禁中,或者在冷漠和遺忘中自殺。

在世界最近的極權主義獨裁統治世界排名中,該國排在言論自由的最後位置。厄立特里亞讓那些媒體從業者慢慢死去,而他們可能只是被懷疑觸及國家安全,或者僅僅是面對面的批評了政府政策。

殘酷不寬容的伊朗共和國

26名記者和17名線民入獄

在2009年,伴隨針對穆罕默德-艾哈邁迪 - 內賈德連任總統的抗議活動被鎮壓,新聞出版自由顯著惡化。 從那時起,背後的當權者規律性的指揮和告誡媒體工作者,小心越過紅線。

一些囚犯的健康非常令人擔憂。被拘留者處於雙重懲罰:他們被剝奪了自由,而他們的家人如果敢對媒體聲張的話,則常常被威脅,騷擾,報復。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他們被釋放後,威脅和常常被剝奪在媒體工作的權利,通過給那些雇傭媒體施加壓力。

在敘利亞的監獄裏

至少有21名記者和18名線民和網路記者在獄中

敘利亞的鎮壓表現為記者和專業新聞工作者的死亡,但逮捕記者,如果相比2011年,數量確實有所減少,但仍然常見。入獄記者和線民數仍然很多,這使得該國成為五個世界上最大記者監獄之一。

酷刑是一貫的,政權在從囚犯口中得到資訊和在摧毀對手網路之前是絕不會後退的。

逮捕和綁記者的相對減少

去年,媒體從業者經常在示威和抗議行動的公路上被襲擊。除了亞洲和美洲外,逮捕和綁架案例相對於2011年有所下降。

這種“在路上”的危險並沒有消失,尤其是在敘利亞(2012年,至少51名記者被捕,30人被襲擊,13人被綁架)和巴林(18人被逮捕和審訊,36人被襲擊)。在這種環境下,很難精確統計被捕的媒體從業者或者是針對平民的抓捕行動。此外,在敘利亞,獲得和核實資訊也非常難。 敘利亞的的數位顯然低於現實數位。

在利比亞(2012年7人被捕,2011年28人被捕),在埃及(2012年共有,33人被捕,63人被襲擊,而2011年共有116人被捕,104人被襲擊),這些逮捕和襲擊在穆阿邁爾•卡紮菲和胡斯尼•穆巴拉克下臺後明顯減少。

相反在突尼斯,2012年,被襲擊和恐嚇的人數顯著增加,2011年被相對短的革命性插曲所標記,鎮壓很少,相對於其他國家,突尼斯以平民起義著稱。

在阿曼蘇丹共和國,當局為了結束回蕩在阿拉伯世界的起義之聲,逮捕了30多名博客作者。
在美洲大陸的在古巴,自從2011年以來,反對博客作者和記者的鎮壓增加了強度。 秘魯保留了自己年度被襲記者數的慘痛記錄,每次都接近一百。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的增長也引人注目。

這些快速極化的情況可以歸咎於,一,暴力選舉的背景,二,7月1日由選舉產生的政治動盪,以及第三,整體性的暴力令人觸目驚心。

哥倫比亞是唯一一個記者被襲減少的國家。該國與一些對記者最暴力的國家同處一個大陸,如洪都拉斯和墨西哥。相反,暴行在亞洲增長,特別是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尼泊爾。

在馬爾代夫發生了一次政變,媒體甚至都不能說出它的名字,而在斯里蘭卡,媒體也陷入沉默,印度次大陸成為2012年亞洲最墮落的地區。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黨代會再度引發大規模逮捕,騷擾和審查。許多媒體試圖擺脫宣傳部門和地方當局的控制,但是中國共產黨並沒有拋棄自己宣傳戰略,繼續審查。

在非洲大陸,2012年被馬里的侵害記者的事件打上標記,尤其是北方,以及首都巴馬科(13人被捕或者被審訊,8人被襲擊或被恐嚇,2人被綁架,至少4個媒體沒審查)。這些暴行和審查案例在尼日利亞,剛過民主共和國,蘇丹和索馬里都在穩步增長。

經歷了2011年鎮壓示威遊行和抗議運動,烏干達,馬拉維,安哥拉這樣的國家進入了相對平靜的狀態。

一些事態也發生在白俄羅斯,在那裏,被審訊的媒體業者曾飆升至31,一個仍然令人非常擔憂的水準,但在2011年前所未有的抗議和猛烈鎮壓之後,這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在烏克蘭,襲擊記者為不被懲罰所鼓舞,因而繼續增加。這些襲擊尤其在一個並沒有安全問題的國家很不尋常。

在土耳其,逮捕和審訊記者的數量加倍,這也是庫爾德人問題上的緊張局勢的副作用。這些肆虐暴力也解釋了為何有大量記者逃離自己的國家。(2012年73人,2011年77人)。

因為阿薩德政權的血腥鎮壓,敘利亞在2012年取代伊朗,成為新聞從業者逃離本國的最大來源地。

在索馬里,僅僅9月份一個月,就有大約12名記者踏上逃亡的路。

http://rsf-chinese.org/spip.php?article688

警受指令免李克強難堪 翟紹唐指多餘 (《蘋果日報》,21/12/2012)

黃健於李訪港時穿着六四字樣衣服而被抬走,其毆打投訴被列作「無法追查」。

【本報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去年8月訪港期間保安安排衍生出16宗投訴警察個案,監警會前日發表覆檢報告,有市民不同意警方被指濫權,稱警方接納報告甚為大方;又指僅10項指控證明屬實,質疑其餘指控屬誣告。監警會主席翟紹唐表示,當中有些指控是無法證實警方有錯或無錯,稱要「聽其言、觀其行」。


陳小姐昨致電港合節目《千禧年代》,表示不同意警方被指在李克強事件中濫權,她認為警方接納報告「好大方」,並質疑未能證明屬實的30項指控或屬誣告。監警會主席翟紹唐指不能說是誣告,因當中有個案無法證實警方有沒有錯,若有誣告也會秉公處理。他又說要聽其言、觀其行,看警方日後有否改進。

避免影響前線警員判斷

李克強事件引致的投訴,包括在藍田麗港城發生的「六四Tee」男子黃健被黑衣人抬走,及警員阻擋now電視台記者採訪拍攝的「黑影」事件。黃健的毆打投訴被列作「無法追查」,但兩名便衣警員未有向他表露身份,構成「疏忽職守」,判罰「訓諭」。而兩名「黑影」警員因疏忽職守、行為不當,需要面對紀律覆核。

至於監警會批評警方行動指令中,有要防止副總理難堪字眼,翟紹唐指有關字眼並不需要,即使刪除也無問題,更可避免影響前線警員判斷。他說要避免副總理難堪,警方無需考慮,警方的真正工作是保護政要,又認為記者採訪區的位置,應比示威區較接近政要,以便採訪,建議設立中央組織,負責設定保安區。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挺梁組織推撞記者 警調停 (《蘋果日報》,17/12/2012)

左派組織愛港力成員辱罵記者,更推撞記者阻止拍攝。馮就康攝

【本報訊】發起少交10元稅抗議梁振英政府的保衛香港自由聯盟昨在灣仔擺街站,與「愛護香港力量」的挺梁街站打對台。聯盟一度被愛港力包圍及以粗言辱罵。《蘋果》記者事後到現場拍攝,遭愛港力成員推撞,警員到場調停。

當時愛港力正在動員市民參加本月30日挺梁遊行。10多名成員包圍本報記者,向鏡頭大喊「支持梁振英!」,又指罵記者「漢奸、走狗、賣國賊!」、「不如你去做雞!」其間兩架警車駛至現場。有成員更按着鏡頭,並把攝錄機推向記者,現場警員出手阻止。

此外,十多名「民主倒梁力量」成員昨到北角廉政公署,舉報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以及屋宇署署長區載佳,質疑四人涉嫌提供及收受利益,在梁振英僭建醜聞上徇私枉法,放軟手腳不追查梁振英僭建問題;「我哋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成員亦帶同龍獅旗撐場,並呼籲市民元旦上街倒梁。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官方人民網登六四擋坦克照 (《蘋果日報》,13/12/2012)


繼廣東美術館早前在主題藝術展上「意外」地展出六四事件中、北京市民王維林隻身擋坦克照片後,官方喉舌人民網近日也出乎意料地刊登該照片。網民發現後,大量截圖轉載,但人民網其後緊急刪除。

網民熱議轉載 緊急刪除

上周三(5日),人民網在「高清組圖:2012世界焦點攝影作品欣賞系列」中,刊出一幅曾任美聯社駐北京攝影記者魏德勒(Jeff Widerner)手握「王維林隻身擋坦克照」的照片,另一機關報《光明日報》所屬的「光明網」也轉發該系列組圖。照片隨即在網上大量轉載,引發熱議,網民揶揄「好照片呵,看來人民網要逆天!」人民網隨即刪除照片,但圖片說明無法刪除,令系列圖片與說明對不上號。

王維林隻身擋坦克照是六四事件的代表作品,1989年天安門屠城期間,當時魏德勒被派前往廣場抓拍現場鏡頭。在北京酒店他巧遇一名美國大學生科克,在科克的幫助下,他拍下了王隻身擋坦克的歷史畫面。科克冒着槍林彈雨將照片送到美國駐華大使館,後者轉交給美聯社。今年10月,十八大前夕,廣東官方美術館也曾突然打破禁忌,公開展出這張六四青年王維林肉身擋坦克的照片,引發關注,後來被緊急撤下。

多維新聞網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首設近距離採訪區 港記者讚好 (《明報》,12/12/2012)

東濠涌旁邊劃出記者區,是首次在最高領導人視察時有此做法。(網上圖片)
廣州江灣橋轉入東濠涌高架路的南往北方向封閉,交警指揮車輛前往另一道路。(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習近平昨日視察時,公安雖有清場封路,卻罕有地為傳媒安排了採訪區域,讓記者近距離觀察習近平。7時許,在東濠涌附近的便衣警察發現在場的一眾記者,就安排了記者到旁登記回鄉證,在簡單檢查了攝影器材後,公安就沿習近平參觀將會走過的線路,安排了兩個採訪區。

長期在內地採訪的有線電視記者林建誠表示,以往他跟隨國家領導人在國內考察,能夠主動安排採訪區的,昨天算是第一次。他說,採訪區外雖然有便衣警員,但並無阻撓記者採訪,安排有一定進步。

雖然如此,習近平昨日還是未回答任何傳媒問題。在東濠涌開始參觀前後,本港記者問習近平能否對香港媒體說兩句,並喊出廣東與香港的發展關係等問題,習也只是微笑和不斷點頭揮手,未有回應。

上車前,習近平繼續向群眾揮手示意,並與身邊官員交談。不少居民聞訊趕來「圍觀」,高舉手機和相機拍攝,並向他揮手,習同樣報以微笑,並向人群揮手說「再見」,之後上車離去。

明報記者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沙膽虹手記:爭議性照片 (《蘋果日報》,11/12/2012)


就上周《紐約郵報》那張頭版照片,引起很大爭議,攝影師被指見死不救只顧拍照,沙膽虹跟《蘋果》攝影部同事討論後,他們也感觸良多。副攝影主任凌樹輝其後給了沙膽虹一本叫《The Bang-Bang Club》的書,內容是四位攝影師在九十年代,從曼德拉出獄到首次民主選舉期間,在南非用相機見證種族屠殺的經歷和感受。凌樹輝指出一段他最有感受的文字:「Tragedy and violence certainly make powerful images. It is what we get paid for. But there is a price extracted with every such frame: some of the emotion, the vulnerability, the empathy that makes us human, is lost every time the shutter is released.」(悲劇和暴力當然是震撼的影像,這亦是我們受僱拍攝的價值所在。但每一格菲林都要付出代價:我們每次按下快門,就失去了一些代表着我們人性的情感、弱點和同理心。)「我按下快門時,有時亦會覺得自己少了人性,覺得沒有顧及人們的感受。」凌說。

該四位攝影師就是該書兩位作者Greg Marinovich和Joao Silva,以及Kevin Carter和Gary Bernard,其中Kevin Carter憑一幅飢餓的蘇丹圖片奪得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當時蘇丹戰亂,饑荒處處,Kevin和Joao到蘇丹南部拍攝遍地饑民的內戰情況。他在灌木林外見到一名瘦骨嶙峋的小女孩,赤裸着身體,奄奄一息的爬行着,尋找食物,身後有一隻禿鷹正等待小女孩氣絕。他蹲下身按下快門,成了普立茲獎作品。拍完照,趕走了禿鷹,他看着小女孩爬到食物發放中心。這張照片亦引起爭議,大受批評。最後他在生活、內疚和好友死去等眾多原因下自殺死了。

陳志雲撐發免費牌 王維基:ATV唔會執 (《蘋果日報》,11/12/2012)

王維基認為本港不會有電視台結業,陳志雲則指發牌讓市民有更多選擇。王子俊攝


【電視風雲】
【本報訊】無綫一直出招阻發新免費電視牌照,但前總經理、現任商台行政總裁陳志雲則撐發牌,因可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至於疑遭港府顧問研究評為最不能持續的牌照申請人,now母公司電盈總經理陳禎祥昨強調,now是申請人中實力最強。立法會要求當局下月公開有關報告。

商台昨舉行節目分享會,陳志雲邀香港電視老闆王維基、亞視執行董事盛品儒等出席,盛沒出席。陳志雲被問及是否撐王維基時稱:「佢撐我哋分享會就真。」問及是否支持免費電視台發牌,他說:「支持,相信無綫都支持,每個人都可以多啲選擇,有唔同(意見)提出可以理解。」

王維基稱不知盛品儒也獲邀,「見到咪握手囉,好朋友嚟」。他不認為亞視會因市場引入新牌照而結業,「大家知佢唔係靠廣告,而且全港電視總收入一年加埋有30幾億,多過總支出,所以香港多幾間電視台冇問題,只係賺少啲,可能只係賺少幾億,無綫更加唔使擔心,咁強有40幾年歷史」。

盛品儒拒出席立會會議

此外,電盈總經理陳禎祥昨強調,now財政穩健,是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申請人中實力最強,母公司電盈去年盈利就超過2億美元(15.6億港元),其中媒體業務的EBITDA(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超過8,000萬美元(6.24億港元),又指now TV由2003年開始,至今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IPTV(網絡電視)平台之一,現時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50%。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昨討論亞視上月播放《關注香港未來》節目一事,盛品儒拒出席會議。通訊局辦事處副總監劉明光稱,仍在處理涉及的2,200宗投訴。議員都質疑該局處理太慢,又批評對於涉4萬多宗投訴的《ATV焦點》只作警告,罰則太輕:「節目已引起公憤,呢個判決反映唔到。」

劉明光說,通訊局平均每年處理3,000宗投訴,「所以係等於一次過做10年嘅投訴」,但罰則並不取決於投訴多寡。他說因《ATV焦點》為個人意見節目,即使意見偏頗也沒犯例,但通訊局會盡快就個人意見節目,檢討業務守則。議員莫乃光擔心檢討過嚴會影響日後節目主持人的言論自由。該委員會下月召開特別會議,邀當局公開免費電視牌照顧問報告,又請無綫、亞視及三家申請機構出席。

亞視兩節目接4.4萬投訴 超通訊局10年總和 (《明報》,11/12/2012)


【明報專訊】通訊事務管理局表示,亞視節目《ATV焦點》及直播節目《關注香港未來》總共接獲4.4萬宗投訴,已超過通訊局過去10年所接獲投訴的總和。有立法會議員指投訴數字之巨反映市民很不滿,並質疑局方判罰過輕,無阻嚇作用。通訊局稱會檢討現有條例及考慮於2015年續牌時加入新條款以作規管。

通訊局辦公室通訊事務副總監劉明光昨出席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時說,《ATV焦點》及《關注香港未來》分別接獲4.2萬宗及2200宗投訴,總數4.4萬宗,而局方過去10年平均每年只接獲3000多宗投訴。他指局方會按《廣播條例》、業務守則及廣播牌照的相關規定對直播節目關注香港未來的投訴作出判決,可對亞視發出警告、勸喻、罰款甚至暫時吊銷牌照。

局方考慮續牌加條款 限制宣揚立場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於會上質疑,即使ATV焦點講述學民思潮的一集有4.2萬宗投訴,但最後僅警告懲罰,質疑現時判罰過輕,毫無阻嚇力。劉明光指ATV焦點屬個人意見節目,現時條例對個人意見節目立場表達上並無限制,但局方明白公眾憂慮有電視台重複播放同一立場的個人意見節目以宣揚自己立場,故將會檢討相關條例,並考慮於2015年為現有免費電視台續牌時加入新條款,以限制相關行為。

報告:中國囚禁記者數量全球第三 (「BBC」,11/12/2012)


總部設在美國的保護記者委員會(CPJ)表示,土耳其、伊朗和中國是2012年囚禁了最多記者的三個國家。

該組織星期二(11日)發表年度普查報告稱,截至12月1日為止,全球共有232名記者被監禁。其中,土耳其有49人、伊朗45人、中國32人。

按鍵 CPJ稱,這些國家濫用反恐法律和各種反國家罪名——例如叛國和顛覆——來對付批評尖銳的記者和編輯。

這份普查報告說,今年232名記者被囚的數字刷新了1996年185人的紀錄。

CPJ指出,在中國被囚的記者中,有19人是藏族和維吾爾族人,他們因製作有關種族衝突的紀錄片而被問罪。

其中,藏族作家崗吉·珠巴加和達瓦多吉剛在今年年初被拘捕,但中國當局並未說明原因。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沙膽虹手記:不要將記者當仇人 (《蘋果日報》,10/12/2012)


《蘋果》前攝影記者成啟聰一月九日在新政府總部追拍時任教育局長孫明揚病癒首天上班,被保安員又拉又扯,造成衝撞,政府本來就應該檢討採訪安排,不要對記者如此嚴苛,但行政署不但沒有反省,保安人員反而變本加厲,對翌日再到場的記者更加兇神惡煞,令矛盾再升級。

成啟聰與保安員的衝撞,本來當天已然和解,成向保安員道歉,保安員亦接受,並不打算追究;保安員當天到警署落口供亦如是說。本來可以小事化無,怎料其後他上司致電警署查詢案件進展,於一月十七日由上司陪同再到警署落口供,但新口供卻表示是成啟聰衝前撞他,而他決意追究到底,態度明顯轉變。

事隔多個月後,沙膽虹有一天突然收到警察公共關係科電話,表示希望成啟聰到警署協助調查,並留下OC Case的電話。沙膽虹致電,對方表示已有錄影證明成打人,會拘捕他。沙膽虹回他,既然證據確鑿,又打算拘捕,又何必邀他助查?未幾,公共關係科又打來,再請沙膽虹致電更上級,解釋是誤會,邀請成只是助查云云。沙膽虹心想,警方分明唔夠料,希望成落口供時所講有甚麼給他們捉住,故當然不會主動獻身。

成啟聰被控普通襲擊罪的案件上周五審訊,法官判成無罪,還成一個公道。沙膽虹替成啟聰開心之餘,慶幸他能卸下近一年來面對調查和官司的壓力,亦欣喜他能堅持追求真相和捍衞同業採訪權利的勇氣。沙膽虹希望特首責成行政署,改善政總採訪安排,教育保安,不要將記者當仇人。

亞視稱走差異化路線不怕競爭 (《蘋果日報》,10/12/2012)


【電視風雲】
【本報訊】政府被揭疑死攬亞視免於「執笠」,遲遲不發出新的免費電視牌照。城市電訊王維基昨拒回應有關說法,但隱晦強調港府履行一國兩制的重要性,指香港是一個有法治的地方。據了解政府已為發新牌後,亞視倒閉做好應變方案,不過亞視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如果有電視台倒閉,亞視是最後一家。」

王維基:香港唔係北韓

本報取得政府內部文件提及,政府委託顧問公司就發免費電視牌進行的報告指,一旦批出新牌照,亞視將面臨倒閉,令人質疑政府遲遲不發牌是為力保亞視。亞視昨回覆本報查詢時自言不怕競爭,形容該台走的是「差異化路線」,作為「良心電視台」反對發牌是為了「揭發很多黑幕」及「不希望再出現一個五十一歲的黎智英搞亂香港」。

另一邊廂,王維基昨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時說:「香港唔係北韓,係自由市場。」政府考慮發牌不應計算市場有多大,競爭公司有幾多間。他認為,目前無綫一台獨大的現象正因沒有競爭,令無綫的廣告收費按年激增。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亦認同,引入新電視台可以「造大個餅」,吸引更多廣告。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促政府公開顧問報告內容,否則令人猜疑拖延發牌是有政治考慮。他認為在發牌事件上,「王維基用輿論壓力,亞視用紅色力量壓番佢(政府)」,政府採取「拖字訣」只會令自己陷於窘局。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行會洩密 新台一開亞視即執 (《蘋果日報》,09/12/2012)



【本報訊】香港主流民意支持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但特首梁振英以審批程序未完成拖延,但據本報獲悉行會密議資料,原來早在今年2月,政府已原則上決定發出新免費電視牌照,呈交行會的顧問報告更表明,一旦增發牌照,亞視會面臨倒閉,政府更制訂善後應變方案,顯示梁又再欺騙市民。議員質疑梁振英一再拖延發牌明顯是政治決定,目的是保住亞視,剝削市民選擇權。
記者:陳雪玲

王維基的城市電訊、電訊盈科屬下的香港電視娛樂及有線寬頻的奇妙電視,三年前已向政府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但梁振英早前在一個商界午餐會上,仍以未完成審批程序為理由,不肯交代發牌時間。

但本報得悉,今年2月行會曾討論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問題,據知廣播事務管理局向行政會議建議,原則上批准三個牌照申請,顯示政府審批程序早已完成,只待行會按慣例接納部門建議,就可公佈發牌決定。

至於為何曾蔭權政府議而不決,梁振英上台後又一再拖延?本報獲悉,原來政府曾就增發免費電視牌一事,委託顧問公司分析,發現一旦增發牌照,亞視將面臨倒閉。

行會2月已批准牌照申請

今年2月行會原則上已批准三個牌照申請,該機密報告指亞視多年來未能止蝕,在可見的將來亦不可能做到「可持續(sustainable)營運」,只要一發新牌,亞視必成首間「執笠」電視台。報告認為除非亞視至2017年在免費電視廣告市場的實質增長,由0%增至1%,又或是「歷史重演」,有投資者注資,亞視才有望繼續營運下去。

據悉行會曾討論有關顧問報告,認為亞視的收視只佔整體17%,與亞視自稱的四成相距甚遠,加上新獲牌照的免費電視台啟播,相信公眾對其倒閉不會有太大反響。政府內部亦察覺到,在2009至2010年進行免費電視牌照中期檢討時,廣管局已收到不少公眾意見,要政府收回亞視牌照,以及增發免費電視牌,意味發牌在前朝政府已事在必行。

不過政府也認為,有責任確保任何一間免費電視台,免於市場競爭帶來的衝擊,故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早已制訂應變方案,萬一亞視真的「執笠」,政府會立即成立專責小組負責善後。本報曾就亞視營運狀況,會否不敵新電視台而「執笠」,及管理層是否有善後方案向亞視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出於政治考慮死攬紅色台

公民黨議員毛孟靜相信政府不發新牌照「就係驚亞視執笠」,又指梁振英死攬亞視明顯是政治因素,「亞視已經完全染紅,係紅色資本,係電子板嘅《文匯報》、《大公報》!」她說,政府死攬亞視不讓其倒閉,令人質疑是中聯辦,以至北京的旨意,梁振英不斷說盡快處理發牌而不行動,其實是等中央最後拍板。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亦質疑,政府阻發新牌保住亞視,是不希望有更多批評政府的傳媒機構出現。他說立法會已通過動議要求發牌,但政府仍無動於衷,現在惟有靠民意向政府施壓。民主黨單仲偕說,梁振英曾經被踢爆在行政會議建議縮短商台牌照年期,證明梁振英有打壓傳媒「前科」,如今再拖延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無疑是「司馬昭之心」,意圖打壓言論自由、妨礙市場競爭及資訊流通,以及剝削市民的選擇權。



ATV倒閉 當局早有應變方案

【特稿】
顧問報告判亞視「死刑」,政府亦早已準備善後工作。據本報得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向行會提交亞視善後應變方案,表明一旦亞視無法履行牌照要求,停止提供服務,局方將牽頭成立一個專責委員會,除協助受影響員工外,亦會處理收回亞視牌照的行政、法律事宜,並敦促新電視台盡快投入服務,減低對市民影響。

據本報得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制訂的接管亞視應變方案,只要亞視宣佈「執笠」,政府就立即啟動機制成立專責委員會,據知委員會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領導,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電訊管理局及勞工處各派代表出任委員。

協助員工申請破欠基金

委員會首要工作是協助亞視受影響的員工,如勞工處可協助他們申請破欠基金特惠款項,與此同時,委員會會聯絡新的免費電視台,了解它們是否有空缺聘請被解僱的亞視員工。

另外,由於行會評估由批出3個新免費電視牌,到3家電視正式「開台」,需要半年至15個月。因此,若亞視在發新牌後倒閉,在這6至15個月的過渡期間,將只有無綫一個免費電視提供服務,所以委員會另一工作是促請新電視台盡快投入服務,並與無綫協商,過渡期間原本在亞視播放的港台節目及賽馬節目等,無綫盡量騰出時段轉播。最後是關於收回亞視免費電視牌照的事宜,由於是政策問題,故交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自行處理。

《蘋果》記者



北京不想出現更多反對聲音

【拆局】
特首梁振英死撐亞視,有政界相信與盛傳他要執行的「四大任務」中,「河蟹」香港電台等異見輿論有直接關係。有知情人士更指,前特首曾蔭權早有意在落任前發新免費電視牌,只因北京出手「叫停」,才令梁振英有機會保住亞視。

梁振英當選特首後,政圈已傳北京要他執行「四大任務」,其中一項就是要將港台「河蟹」,背後原因是要將大氣電波「淨化」,不要出現批評中央及特區政府的聲音,若政府再發新免費電視牌,隨時會令大氣電波出現更多反對聲音,這是北京絕對不想看到。

拖延發牌「留下屆推翻」

有知情人士透露,前特首曾蔭權早有意在他本年7月落任前,解決發出新電視牌問題,否則行會不會於2月開會,原則上同意發新電視牌照,但北京卻示意曾不要發牌,「話就話要留畀下屆政府做決定,實際留畀下屆政府推翻(發牌)決定」。對北京而言,目前只有兩個免費電視牌是最合心意,「一個係親北京但冇人睇嘅台;另一個台有人睇,但係就用中立為名河蟹所有政治反對聲音,咁對北京控制香港輿論最有利,梗係唔好再發新牌啦」。

《蘋果》記者




四免費電視台大廝殺 
TVB續稱霸 王維基勢危

【電視風雲】
【本報訊】港府發出新免費電視台牌照萬事俱備,除斷定亞視會失救並準備好善後方案外,同時估算免費電視台數目由二增至五後,亞視以外其他四台的命運。當局掌握數據顯示,免費電視市場一年廣告收入約有39億元,遠多於五個電視台合共每年約27億元至32.8億元的總營運成本,足證市場完全能容納更多電視台,只是各台強弱不一,經一輪廝殺汰弱留強,被認為最有機會留低的只有無綫和有線的奇妙電視,王維基形勢不妙,now更隨時步亞視後塵。
記者:呂浩然張文傑

免費電視牌爭議事件簿

今年2月:
行政會議討論發牌事宜,原則上同意發牌,當局已準備好接管亞視的方案。亞視申請司法覆核,阻港府發新牌照
4月:
王維基以50億元出售城電香港及加拿大的電訊業,轉戰電視業
5月16日:
無綫總經理李寶安指電視廣告15年來無增長,發牌令現有經營者困難,稱或以法律途徑挑戰港府發牌決定
5月22日:
有線建議當局再就發牌諮詢公眾
5月29日:
有線寬頻主席吳天海批評政府拖延發牌,促當局交出時間表
6月11日:
立法會討論發牌進度,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重申行會審批當中,拒訂時間表
9月:
亞視多次藉節目《ATV焦點》,肆意抹黑民主派和學民思潮,事後被通訊局警告
11月10日:
亞視指發牌會引發電視市場政治化、台灣化等亂象,揚言亞視無綫收視「四六開」
11月11日:
「亞洲會」在政總搞「騎呢爛騷」,王征親自上陣呼籲當局否決發牌
11月20日:
李寶安游說立法會議員反對發牌,認為新牌照應在2015年底才發出
11月29日:
立法會通過無約束力動議,要求當局在明年3月底前發牌。梁振英說會盡快處理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無綫45周年台慶


無綫損失很有限

無綫總經理李寶安為阻撓港府發出免費電視牌照,過去半年多次出招,如引述數據指電視廣告總額15年來維持30億元左右,一直未見增長,一旦政府發牌引入新競爭者,將會令現有經營者更艱難,不排除有電視台倒閉;此外,他又質疑當局就無綫的牌照進行中期檢討時,並無表態當局會發出新免費電視牌照。

李寶安危言聳聽

廣告界和學者一直都對李的說法持不同意見,本報得悉,政府的顧問詳細分析免費電視市場廣告額數據,結果指出,即使五台惡鬥下,無綫的收視率和廣告市場份額雖然會有所減少,但是在觀眾市場更形分散下,無綫的龍頭地位將會更具價值,實際損失可能十分有限,並可以繼續維持其領先地位,大台地位分毫無損。

此外,顧問研究更預期,到了2015年,假使面對不利的經濟環因素,例如通脹率達百分之五,兼且廣告收入未有增加,無綫依然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換言之,顧問研究的結果引證了李寶安維護既得利益的說法危言聳聽,並非反映實際情況。


香港電視開台儀式

有線奇妙有運行

如果港府拍板發出多三個免費電視台牌照,亞視以外的四台激戰中,生還者其實不只現有龍頭的無綫,雄霸收費電視市場多年的有線寬頻,以旗下的奇妙電視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原來根據顧問研究的結果,奇妙電視有能力與無綫並駕齊驅,最快可以在2015年達到收支平衡,並且被評可以持續營運。

相對城市電訊王維基而言,有線就發牌一事相對低調,但今年上半年有線獨家獲得倫奧轉播權,並打算透過奇妙電視播放,惟因未獲牌照而引發轉播風波後,有線亦曾多次就發牌一事向當局發炮,公司主席吳天海要求政府重新進行公眾諮詢、交出時間表等。

2015年可收支平衡

根據顧問研究的結果,奇妙電視能夠在三個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原因之一是其非營運開支每年僅1.44億元,遠比電盈和城電為低,故此顧問斷定奇妙電視取得牌照後,可以令目前一台獨大的情況煥然一新,而且與無綫一樣,到2015年時,即使面對不利的經濟環境,如通脹率上升和廣告收入沒有增加,奇妙電視仍可達收支平衡並持續經營。


香港電視開台儀式

城電燒錢前景差


申請免費電視發牌事件中,最高調的是城市電訊王維基,他一直動作多多,除積極向無綫挖角撬走台前幕後人員,並將城電改名為香港電視外,更拍心口保證會豪擲25億元「打殘無綫劣質劇」,又強調手持26億元現金,彈藥充足,狀甚樂觀;可是根據港府的顧問研究,城電前景麻麻,需削減開支不大花筒,才有得留低。

需降低1%營運開支

王維基為發牌不時公開疾呼,並承諾投資最少八億元建立將軍澳多媒體中心,未來四年投放不少於25億元,以及以高薪挖角等,估計未來兩年製作及藝人開支超過兩億元。但按港府研究,城電只是被評為有合理機會成為可持續經營的電視台,前提是適度微調其營運開支。

港府估計,若給予城電五年牌照,到2017年城電的EBITDA(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虧蝕1,300萬,四年牌照則蝕約500萬元,三年牌照則有300萬元利潤。故此顧問研究認為,城電必須在市場條件有利的大環境下,或者略為降低營運成本1%,不燒光資本,才有機會捱過首五年牌照期。


now新節目《撚價》


now隨時變亞視

電盈旗下的now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十分低調,即使過去半年來,城電王維基與無綫、亞視激烈火併,now也甚少表態,這位低調的申請者,亦被港府顧問研究評為最不能持續的申請人,情況似乎只是比積弱已久的亞視稍好。now在收費電視市場中不斷與有線競爭,反而就免費電視牌照問題,電盈主席李澤楷甚少開腔,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當時他表示電盈仍然期待政府發牌,又強調不會與其他免費電視台惡性競爭,更不會參與挖角潮。

非營運成本不尋常地高

行事低調未必沒有原因,港府顧問指出,由now營運的免費電視台,非營運成本不尋常地高,到2015年竟超過4億元,遠比城電的3億元、有線旗下奇妙電視的1.44億元為高,估計到2017年,now免費電視台的EBITDA是虧蝕7,500萬元。顧問更特別指出,即使now可以減少相應的非營運開支至約3億元,仍然比城電和奇妙電視顯著地高,結論是除非now將非營運成本降至與城電和奇妙電視看齊,否則不可持續營運,即使獲得新牌照,下場可能也與亞視一樣。



廣告市場「洗牌」 亞視蝕入肉

【本報訊】現時本地免費電視廣告市場比例近乎「1比99」,絕大部份商戶也在無綫落廣告,資深廣告人曾錦強指,新免費電視台加入競爭後,無論整體觀眾量有否大幅上升,亞視受的衝擊也比無綫大。他估計,如整體觀眾量未有大幅上升,免費電視廣告市場會「洗牌」,無綫及亞視部份廣告必被搶走,佔有率高的無綫仍有力「頂住」,但亞視的廣告再買少見少的話,蝕錢情況將更嚴重。

在廣告界打滾逾20年的曾錦強說,新免費電視台出現,如整體觀眾量上升,擴大了廣告市場,商戶有更多選擇,將按收視率落廣告,亞視如仍維持現時的低收視率,情況不樂觀。如整體觀眾量上升不多,商戶或將資源重新分配,抽走現時無綫及亞視部份廣告,「亞視本身基數低,搶走少少影響都好大」。

學者指可「做大個餅」

他指純以經濟角度分析,亞視進一步蝕錢應要「執笠」,「但有啲公司可能一定要喺亞視落廣告呢,而且蝕錢又唔一定要執嘅,或者某啲原因令佢哋可以繼續經營都唔定」。

浸大傳理系講師林萃光則相信有新電視台加入可「做大個餅」,因本港免費電視廣告市場其實相當大,只是一直以來無綫在沒有競爭下獨大,才會令市場維持現狀。他指不少跨國廣告公司有鑑於現時本港免費電視廣告市場太小,才沒有增加投資,一旦免費電視台數目增加,自然考慮增加投資。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出,廣告界普遍都希望政府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她認為無綫及亞視如以公眾利益為由狀告政府,政府「贏硬」。



不惜工本拍劇 佳視三年玩完

【本報訊】本港電視台執笠有前科,75年開台的佳藝電視(佳視),因不惜工本製作劇集,虧損嚴重。78年8月22日早上,佳視突宣佈因財困停止運作,在總部大門外貼出告示即日起停播,並向法庭申請清盤。

當年9月7日,高等法院委任破產管理官霍斯為臨時清盤官,接管佳視資產。突然倒閉的消息令大部份員工不知所措。

同日下午,300多名佳視職藝員到港督府門外請願,員工代表何鉅華向港督副官遞交請願信及靜坐,要求政府追究一切有關佳視之責任承擔,盡速讓電視台復播。佳視於同年10月19日被政府頒清盤令。

佳視為投得牌照,申請時主動提出多項條件,包括在星期一至五晚上黃金時間播放兩小時教育節目,被認為是該台「死因」之一,因教育節目難獲廣告商青睞。

佳視結業後,大批台前幕後人員分別加入無綫及麗的電視,有指這些人才,成就了後來本地電視台黃金時代的歷史。

新聞審查言論 遭王丹怒轟出賣良心 (《明報》,09/12/2012)

正在斯德哥爾摩的莫言(前右二)日前現身當地中國大使館,即場為書迷簽名。(新華社)


【明報專訊】莫言日前就新聞審查的言論,引發的爭議持續發酵。「六四」學連領袖王丹前日在網上留言,批評莫言玩弄文字模糊立場,其曖昧就是出賣良心,狡猾且不真誠,「這番話,是對諾貝爾文學獎的羞辱,將把他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四川異見作家冉雲飛也在網上留言,指莫言無知,「他說新聞審查每個國家都存在,這樣的全稱判斷其謬可知」,又認為莫言將政府權力看得至高無上,「其違背常識一望便知」。

冉雲飛批莫言違背常識

莫言上周四(6日)在瑞典見記者,其間他表示對新聞審查反感,又否認有讚美過新聞審查,但相信每個國家都存在,只是尺度及方式不一樣,「如果沒有新聞審查,任何人都可以在報紙及電視上污衊及誹謗其他人,相信任何國家都不容許」。

普立茲獎得主 欽佩港記者 「內地採訪環境惡劣 堅持報道」 (《明報》,09/12/2012)

6名普裏茲新聞獎得主在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下訪港,並出席為期一周演講工作坊的開幕式。右三為摘取2011年度調查大獎的Paige St.John。(浸會大學傳理系提供)


【明報專訊】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新聞獎的6名得獎者上月來訪香港,在香港浸會大學發表演講,其中2011年普立茲調查報道獎得主Paige St.John接受訪問時,對香港記者在內地惡劣的政治採訪環境下仍能持續報道,表示欽佩,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當初在一間美國小報任職,經過3年艱難查證,最終揭發美國佛羅里達州保險業黑幕的經歷。

Paige St.John憑一篇深度剖析美國佛州財產保險體系黑幕的報道,獲得2011年度的普立茲調查大獎。相比於大部分來自《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其他得獎者,Paige在獲獎時任職於知名度較低的《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現屬紐約時報隻團),為該報拿下史上第一次普立茲獎,目前她於《洛杉磯時報》任職。

揭發佛州保險業黑幕獲獎

Paige從事報業逾30年,主要報道佛州的政治、環境和自然災害。她發現佛羅里達州平均3到4年會遇到一場颶風,州內質量平平的民房,往往成為受災嚴重,而受災房屋的業主卻總是在索償上處處碰壁,因為保險財團每每成立眾多離岸公司去承保,一旦遇上大批索償即告倒閉,令災民苦不堪言。

「了解政治人權採訪環境欠佳」

「最初我們想花6個月完成這個調查,最後用了3年。」Paige透露,如今美國報業普遍不振,調查報道耗費極大時間和資金成本,操作困難。

由於查證需要,Paige經常必須親赴離岸公司的註冊地,或到旅遊勝地截訪某公司的實際操作人。為節省開支,她曾在沒有獨立衛生間的廉價公寓連續住了數個月。

Paige了解到內地政治和人權採訪環境欠佳,但香港記者仍能前仆後繼深入報道,對此精神深表欽佩。

學者:與權勢抗爭調查報道難做

主辦本次活動的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代理)黃煜說,2007年開始舉辦普里茲得獎者工作坊,他對調查報道的得獎者特別讚賞﹕「調查報道往往帶有揭露性質,總是要跟權勢、金錢等作鬥爭,工作異常艱難,所以是行內最受尊重的。正是他們的報道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

普立茲新聞獎成立於1917年,按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立茲的遺願設立,現為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獎。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採訪無罪 官指保安供詞偏向誇張 《蘋果》前記者不涉襲擊 (《蘋果日報》,08/12/2012)

獲判無罪的成啟聰,離開法庭時向支持者鞠躬致謝。


【本報訊】《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啟聰今年初在新政府總部採訪時被指襲擊保安員,案件昨在東區裁判法院開審。裁判官杜浩成聽取證供及觀看閉路電視片段後,認為涉案保安供詞有誇張傾向,不排除成的動作只為自保,無法證明襲擊意圖,裁定罪名不成立,兼得堂費。
記者:楊家樂 韓耀庭 麥志榮

現職自僱攝影師的41歲成啟聰無罪獲釋後,忍不住擁着前同事痛哭。他在庭外稱,雖然對於脫罪感開心,但一單普通採訪竟演變成一宗刑事檢控,令他難以釋懷,「如果下下都要咁解決,我唔知仲可唔可以用公道兩個字嚟形容」。他寄望不會有行家碰上類似遭遇。

總編輯:還同事公道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稱判決還同事公道,令人欣慰。他希望政府改善新政總的採訪安排,尊重記者,勿縱容保安粗暴對待記者。昨到場聲援的壹傳媒工會指,今次案件並非單純的普通襲擊案,關乎香港新聞自由和市民的知情權。記協和攝影記者協會均發聲明,指法庭還記者公道,斥政府不改變政總苛刻的採訪安排,「訂定苛刻規則在先,衝突一起便以司法提控在後」,以阻嚇傳媒。

裁判官裁決時指,案中保安余秋培雖盡忠職守,但作供內容偏向誇張,值得商榷。綜合現場閉路電視片段及成的證供,余曾從後箍住成不果,但他作供時無明顯提及。片段中可見余急步迎面走向成,並無明顯減速,成已稍稍轉身,余卻向後飛彈。余甫站起即指控成「打人」,用詞過份。當時成沒扶余起身亦屬合理,因余已即時起身;而成沒即時道歉,亦只因余一起身便不停質問成為何打他。

案發閘口非嚴禁入內

裁判官不認為本案純屬意外,但余以170磅之軀衝向成,成的動作或許只為令自己不致跌倒,加上控方未能證明成的襲擊意圖,裁定普通襲擊罪不成立。

事發於去年1月9日,大批記者守候新政府總部西翼3號閘外,等待採訪退伍軍人症初癒上班的時任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報稱遇襲受傷的余秋培,年屆63歲,為退休警察。他供稱,案發時在上址當值,發現有記者聚集,不知所為何事,但鑑於「平時冇乜記者,喺度一定係有啲新聞價值嘅嘢」,遂致電通知控制室。約早上8時20分,孫明揚座駕駛入大閘,成啟聰等10多名記者蜂擁而上追車拍攝,余獨力阻止眾人不果,死拉着成的背囊。

成最後掙脫,但汽車已駛入停車場。他供稱,此時成轉身衝向他,拋下一句「阻住晒」,並以心口撞他心口,令他失去平衡向後跌倒,左手掌着地致紅腫。余隨即站起捉住成,質問「你家打完人想走呀」,並通知上司報警。余堅稱現場閘口只供車輛出入,嚴禁記者入內。但他在辯方盤問下卻指有時會酌情處理,讓送貨工人或行人經大閘進入政府總部。

毛孟靜斥警方「夾硬嚟」

成啟聰出庭自辯,他指當日得知孫明揚當日上班前不會與記者見面,遂隨大隊到閘外守候。他完成追車拍攝後轉身離開,與迎面而來的余意外碰撞,並非蓄意,「我冇諗過會撞到佢」。事後經行政署職員調解,成同意「大家都係做嘢」下道歉。他否認因不滿現場限制採訪而撞倒余,「我從來唔知有採訪限制」。

民主黨劉慧卿指新政府總部門常開淪為門常關,把傳媒及市民拒於門外,警方對待傳媒及示威者亦越來越粗暴,行政署及警方需檢討和改善,否則本港新聞自由倒退。公民黨議員毛孟靜批評:「警方今次根本係夾硬嚟,記者做緊嘢無端端點會去打人。告記者係要殺一儆百。」警方近日多番擺出強硬姿態對付記者及示威者,令人憂慮警權擴大。

案件編號:ESCC3573/12

「門常關」阻採訪事件簿

2011年8月: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為新政總揭幕,之後屢被揭發有滲漏問題,被嘲「豆腐渣工程」
2011年9月:
新政總被指示威區大幅縮窄,遊行路線又被限制,「門常開」淪為「門常關」
2012年1月9日:
本報前攝記成啟聰採訪孫明揚病後復工,跟保安員身體碰撞,成於本年9月被控普通襲擊罪
2012年1月10日:
本報記者再被政總保安員禁止進出政府西翼3號閘口,更被保安員質問是否「黑社會」
2012年10月:
壹工會聯同記協及攝記協到新政總請願,向行政署遞交561個簽名,促開放職員通道讓記者使用
2012年12月:
行政署只願意把記者通道的六道門長開,堅拒開放職員通道方便記者
2012年12月7日:
成啟聰被控普通襲擊罪案件開審,獲法官判無罪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事發當日,成啟聰在新政總欲拍攝孫明揚,被保安強行拉扯。


保安握手言和後突改口追究

【本報訊】案發當日自稱被撞倒的保安員與本報前攝影記者握手言和,亦無作出蓄意推撞的指控。但短短八天後,保安取態竟有180度轉變,揚言「一定要告佢」,甚至在警方補錄供詞中,至少四次揚言追究到底。辯方質疑,政總保安部門因事發翌日再與記者衝突,遭《蘋果》等傳媒報道,決意改變指控。

辯方質疑因報道改指控

保安員余秋培曾供稱,成啟聰事後由行政署職員陪同進入西翼大樓,其後出來「同我講對唔住,跟住同我握握手」,他亦即場表明接受。余承認,曾向現場警方解釋,他阻止記者進入閘內停車場時遭男記者撞到,失去平衡向後跌倒,但並無指成蓄意施襲,亦沒追究。余的上司何明開其後向警方查問案件調查進度,余於同月17日補錄另一份口供,指控成「衝前撞我」,又謂案發當日已向上司強調「一定要告佢」,其後重申「要告打我嗰個人」。警方原以為余已接受道歉,但余表明「追究」,揚言「不會和解」。

辯方資深大律師郭棟明認為,事發翌日《蘋果》記者再因出入政總問題與保安衝突,同月11日刊登相關報道,質疑余與保安部因此改變對成的指控。惟余否認得悉有關報道,也否認曾改口。





阻採訪「門常關」逼記者兜路

【本報訊】若記者提問要經過六道重重大門,最終受害的,是香港的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新政府總部啟用逾一年,行政署仍落閘嚴禁記者從東翼直達西翼採訪。記者要由東跑到西,甩開保安攔截,叫破喉嚨大叫「特首有冇僭建?」但梁振英已避過傳媒,躲過群眾,逃去無蹤,門常開名不副實。

保安中途攔截

在中環舊政府總部的東翼、中翼或西翼,記者可自由等候高官出入。在新政府總部,各部門辦公室分散,如教育局、環境局在東翼;民政局和勞福局在西翼;發展局更是兩邊也有辦公室。記者昨嘗試從西翼進入,遭保安員阻截,指只准車輛進入,「任何人都唔可以喺度出入,高官都唔可以」;又指記者須經東翼通道進入,「得一個入口」。

距離西翼大閘約30米地方有道側門,保安員稱只供職員使用,記者須有新聞官陪同方可使用。記者昨從西翼經政總外圍到達東翼,需時約三分半鐘。惟在東翼有兩個入口,其中一個能直達西翼,但只准職員進出,從不讓記者通行,須經旁邊另一個入口,走過一段迂迴走廊,且要打開六道大門,才能到達,耗時一分半鐘;若拿着重型攝影器材,更加吃力。

昨記者採訪時,該六道大門罕有地有五道全開,有保安員稱是上頭吩咐。為甚麼西翼要設下重門關卡?原因很簡單,因為大部份司長和高官多從西翼出入。本報記者今年9月從東翼「六道門」通道前往西翼,卻在第五道門被保安員攔截,直至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從西翼登上車後才獲放行,令林鄭避過追訪。

拒開職員通道

壹傳媒工會批評行政署設下苛刻限制,視記者為洪水猛獸。工會今年10月向署方遞交561個新聞同業及公眾簽名,要求開放貫通東西翼的職員通道,但該署只保持記者通道的六道門長開,工會考慮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記協和攝影記者協會均要求署方盡速改善政總的採訪安排,以免窒礙採訪自由。

行政署回應稱,政府一向重視新聞自由及盡量便利採訪,並一直有就政總內的採訪安排與記協和攝記協溝通,例如本月初正式啟用的記者通道木門加裝消防門禁電磁鎖,利用電動裝置在非緊急時把木門保持開啟,使通道更為暢通。



特首辦及行政署成罪魁禍首

【本報訊】新政府總部不斷用各種方法阻攔記者採訪,有官場中人及知情傳媒人士均指出,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特首辦及負責管理政府總部的行政署。事實上,若非他們抱着「盡量唔好畀記者攔途採訪」心態安排記者採訪,絕不會出現保安與記者出現衝突的場面。

新政府總部大樓去年入伙後,不斷發生多宗阻撓傳媒採訪事件,例如記者在總部採訪時被警方以懷疑爆竊罪名帶返警署,以及新立會大樓多項措施無理限制記者採訪等,據知政府新聞處雖曾多次代傳媒反映,但一直未見改善。

「唔想出入都俾記者圍住」

有官場及知情傳媒中人表示,即使政府新聞處出手反映,作用亦十分有限,因新政府總部由行政署管理,而行政署聽命於特首辦。

有官員直言,當年舊政府總部突然收緊對記者採訪的安排,「就係曾蔭權唔想出出入入都俾記者圍住」。

該官員又表示,政府總部保安受到上司極大壓力,早前曾爆出管理層要求「犯錯」的保安員罰抄或罰款,而這些壓力其實來自特首辦及行政署,「所以門常關罪魁禍首根本係特首同政府高層,保安都係受害人」。



律政司圖與打壓新聞自由撇清關係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上場後多次打壓新聞自由,被外界狂轟。原來今次成啟聰被控普通襲擊罪案件開審前,辯方律師曾向控方提出「不提證供起訴」要求,但律政司「條氣唔順」,罕有加插條件,就是當控方在庭上澄清是次檢控「不存在打壓新聞自由」,要求辯方不要反駁。公民黨湯家驊批評律政司「政治抽水」。

案件被告成啟聰今年9月被控普通襲擊罪以來,為免案件造成長期困擾,曾有認罪念頭,但他為了本港傳媒行業着想,擔心一旦開了壞先例,記者行家以後採訪新聞工作將更困難,於是決定不認罪,跟控方「打到底」。

湯家驊斥政治抽水

據悉,案件開審前,辯方曾向控方提出不提證供起訴,讓成啟聰簽保守行為了事,代表承認曾推撞過保安員,但不會留案底。雙方律師商議期間,律政司罕有加插條件,就是控方會在庭上澄清是次檢控不存在打壓新聞自由,要求辯方屆時不要反駁。不過最終沒有達成協議。

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表示,過往從未聽過律政司提出類似的「罕有」要求,認為律政司如覺得證據「實淨」及勝訴機會高,就不應該接受辯方提出的要求,「亦唔應該因為有政治利益,應入罪嘅檢控都唔檢控」。

湯家驊稱,刑事檢控跟民事檢控不同,刑事檢控帶有公眾責任,不應政治抽水。他不評論律政司做法的動機,「最重要係秉承檢控嘅基本原則,應該視乎案件入罪機會有幾大,同埋符唔符合公眾利益」。


攝記洗脫襲政總保安罪名 斥要求向警致歉解決建議荒謬 (《明報》,08/12/2012)

《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


【明報專訊】《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啓聰年初於新政府總部採訪時,與保安員發生碰撞,保安員倒地左手受輕傷,事後被控襲擊罪的成啓聰昨經審訊後獲洗脫罪名,但原來控方曾建議以守行為方式解決,而條件之一是要成啓聰代表《蘋果》公開向警方道歉,因為《蘋果》事後報道指警方政治檢控,成認為做法荒謬,故一口拒絕。

成啓聰(41歲)被控普通襲擊首次提堂後,控辯雙方曾考慮以簽保守行為方式處理。成啟聰昨指出,控方提出的守行為條件要求他公開向傷者及警方道歉,理由是《蘋果日報》事後報道指警方政治檢控,要求成代表《蘋果》向警方道歉,成直斥本案與警方完全無關,條件荒謬。律政司發言人表示,當時辯方先提出簽保守行為,確認控方考慮過整體案情後,曾要求被告向警方及傷者道歉。

成啟聰原被指控於今年1月9日,在中環添華道新政府總部西翼3號閘內襲擊保安員余秋培,被控普通襲擊。裁判官杜浩成質疑,保安員把與成相撞指為「被打」,講法誇張,反指成啟聰當時只想避免碰撞,並無襲擊意圖,故裁定罪名不成立,並下令由控方支付訟費。

聞勝訴不雀躍 「普通採訪卻要法庭裁決」

壹傳媒工會、攝影記者協會及記者協會等逾30名記者聞判在庭上歡呼「Yes」。成啟聰並不雀躍,在庭外表示﹕「根本不值得開心,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採訪,最後卻要法庭去裁決。」

事發今年1月9日上午,大批記者到新政府總部採訪染退伍軍人症病癒的時任教育局長孫明揚首日上班,由於孫拒與記者會面,逾10名攝影記者立即走到西閘外的行人路守候。

現場錄影片段顯示,孫的座駕約8時經西閘駛入地庫停車場,成啟聰與眾記者尾隨拍攝。保安員余秋培見狀即用手攔截成,拉扯其背囊,成掙脫欲繼續拍攝,孫的座駕已駛入地庫。保安員急步尾隨,成回頭緩緩走了幾步、側身即與保安員相撞,保安員飛彈落地,隨即站起繼續拉扯成。

保安原不追究 後改口「一定要告打我的人」

曾當警員逾24年的余供稱,西閘通道只可行車,當時想阻止記者拍攝,故隨手捉住一個人,他被碰撞前,成曾說「阻住晒」,然後衝前把他撞倒,他倒地後左手受傷有觸痛,之後他立即站起來問成﹕「做咩撞我?」成沒有回答。余拉扯成至西翼大堂,叫上司報警。

其後新聞官到場調解,成向余握手道歉,余當時接納並無向警方提出追究。至同月17日,余再向警方錄口供說﹕「我一定要告打我的人。」辯方指出,成當時轉身,但沒有說「阻住晒」,反而是問余是誰,以及因何事阻撓採訪。辯方又質疑余立場矛盾,事後決定追究事件乃受他人影響。

官:「打」形容相撞 說法誇張

杜官裁決指余的證供有商榷之處,其中他以「打」去形容與成相撞,說法誇張。片段中顯示,余急步走向成,相撞前全無減速,成只是轉身走幾步轉身迴避,沒有加速,認為成無意襲擊。

【案件編號:ESCC3573/12】

麥燕庭﹕綁手綁腳的新聞界 無法監察政府 (《明報》,08/12/2012)


【明報專訊】電子傳媒記者的咪高峰或攝影記者的攝影機誤中池魚,影音器材的電線不知何時纏着被訪者等記者追訪時出現的混亂驚險場面,並不罕見,但都只會是新聞甜品一則;即使是記者與維持秩序的保安人員因各司其職而發生衝突,造成損傷,甚或物品被毁,亦只會是新聞簡訊,因為雙方都明白和尊重對方的工作,互諒互讓,罵過道歉過便又各自忙去,哪像攔阻記者拍攝時任教育局長孫明揚久病初癒後的政府總部保安人員般,真的把攝影記者成啟聰告將官裏!

有人會說,記者也應守法,保安員受傷,自然有權興訟。

那是當然的,沒有人會質疑有關保安的權利,我只是感激3月25日特首選舉時攔阻電視台人員越過鐵馬而在衝突中倒地的保安人員「大人有大量」,放過「行家」一馬,一如我感激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沒有要求踏上他的座駕拍照的攝影記者賠償。

既定通道的設置不合理

更令我感到奇怪的是,為何出手拉扯成啟聰在先、其後又因阻撓不經既定通道返回記者區而與成啟聰發生推撞的保安,上午接受他的道歉後,下午突然態度轉變,聲稱要驗傷及控告他。

一般人可能會說,記者走既定通道不就天下太平了!

但問題根源是既定通道的設置不合理,而且明顯妨礙採訪工作。該條「記者走廊」其實是連接政府總部東西翼兩端記者區的一條迂迴曲折走廊,記者只要雙腳踏出西翼大樓正門一步,都不能由該門返回室內,而要走到老遠的東翼,用政府發出的記者證入閘,經百多二百米的通道、推開6道大門返回西翼,對身負沉重攝影器材及傳訊工具的電視台記者,這真是「不能承受的重」;即使輕身走過的記者,也要兩分鐘才能走完,身負採訪器材的,當然需時更長,這對爭分奪秒的採訪工作簡直是「不能承受的長」,中間不知已走漏多少經過西翼記者區的官員。發生衝突當天,便是因為記者離開西翼記者區以拍攝表明會經地下停車場返回辦公室的孫明揚後,被禁止就近返回西翼,而要「兜大彎」從東翼返回西翼而再生齟齬。

顯而易見,是次衝突的導火線,就是政府總部不合理的採訪限制,外判的保安員也只是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故此,政府實在難辭其咎。

政府難辭其咎

有關限制,其實反映了政府的不開放程度和對採訪自由的窒礙。老實說,我還沒見過一個能進入如此細小範圍的記者證。手持政府發證的記者,只可以自由行走於上述兩個記者區、連接兩個記者區的「記者走廊」、走廊中間的記者室,以及東翼的職員餐廳。到辦公室採訪官員?請另行申請並獲相關官員批准。拍攝官員汽車進出停車場?沒門。向拒絕回應問題的特首梁振英喊問﹕「是否做了特首就不回答記者問題?」在他出入特首辦公室時是不可能的啦,因為他可以經停車場「車出車入」,即使經正門出入,也因記者可以站立的行人道與特首辦正門距離太遠而「聽不見、影唔到」。監察行政會議成員有否遲到早退或提問市民關心的問題?早已成了明日黃花,因為議員可以走記者看不見、去不到的通道離開。

我無意把記者凌駕法律之上,但政府總部不合理及窒礙採訪的安排,記者不能視若無睹,更不能任由政府以「訂定苛刻採訪限制在先,以司法檢控記者在後」的方法箝制採訪自由。市民對此亦不能掉以輕心,若對限制採訪的安排默不作聲,政府只會變本加厲。

綁手綁腳的新聞界是無法監察政府的,而最終受損的,將是市民大眾的知情權。

作者是香港記者協會主席

莫言維護新聞審查言論捱轟 (《蘋果日報》,08/12/2012)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今日凌晨將在瑞典文學院發表演說,他前日在記者會上,拒就另一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處境表態以及維護新聞審查引起爭議。莫到瑞典風光領獎,與劉妻劉霞軟禁中淒涼痛哭形成強烈反差。在接受美聯社的採訪後,劉霞住所樓下昨添加多名警察防範記者;曾多次呼籲闖關「守望」劉霞的北京人權人士胡佳,昨也莫名其妙地被警察禁止出門。

莫言在前日的記者會上說,新聞審查如機場的安全檢查一樣是必要的:「如果沒有新聞檢查,任何人都可以在報紙及電視上污蔑及誹謗其他人。」國際記者聯會昨發聲明對莫的相關言論表示遺憾,亞太區幹事胡麗云說:「新聞審查的念頭一個都嫌多,將新聞操守和審查掛鈎更是嚴重的錯誤。」香港媒體人蔡詠梅說:「我很想知道,口口聲聲說自己具有人道情懷的莫言,見到劉霞哭泣的照片是否仍然無動於衷。」

劉霞住所外增警力防記者

美聯社記者前日突破封鎖,乘看守者外出午膳之機進入劉霞住所訪問。據北京外媒記者透露:「那個的確是看守疏忽,現在再去更難。」劉曉波代理律師尚寶軍看了美聯社片段覺震撼:「太震撼了,這兩年她受苦了。」對於中共是否有意放鬆對這位內地著名異見人士妻子的壓迫,尚說:「無法證實,希望是真的。」劉霞母親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表示,對新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考慮釋放劉曉波和劉霞抱有希望。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重申,劉曉波是已經判刑的罪犯,被問到劉霞被軟禁在北京住所超過兩年,洪竟對此表示不知道,強調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障」。

《蘋果》記者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看守唬記者﹕砸我飯碗就幹他 本報記者樓下隔空訪劉霞 (《明報》,07/12/2012)

 本報記者11月27日第二次到劉霞家樓下,便衣看守人員一見有記者,就致電通知其他人前來支援。相中背景為劉霞所住的樓房。(明報記者攝)
 當局在劉霞家樓下安裝多個監控鏡頭。(明報記者攝)
 兩張「小」置於劉霞家樓房入口兩邊,供看守者日夜監視時休息之用。(明報記者攝)
 被看守人員折斷了的相機記憶卡內,有記者第一晚與劉霞對話時所攝圖片。(明報記者攝)
 便衣看守人員暴力阻止採訪,圖為本報記者手部傷痕。(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北京市玉淵潭南路9號院17棟4單元(座)是劉曉波妻子劉霞家所在地,約10名彪形大漢24小時輪流在樓下把守,極為警覺。為準備報道內地作家莫言往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本報早前採訪了另一名獲諾獎中國人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原擬於下周一刊出。本報記者分別於11月26日及27日兩度到訪該處,卻沒有美聯社記者的好運氣,雖然劉霞就居住在該樓501室,而且記者首次到訪就曾在樓下與她對話,但管理處人員和看守人員卻堅稱「沒有這個人」。


11月26日深夜,記者趁看守人員離開大廈門樓,按了501室門鐘,10多秒後,劉霞在樓上按了開門鎖,但樓下鐵門被看守人員加了一把鎖,記者不得其門而入,只好退出門樓。看到劉霞家亮着燈,在0℃氣溫下有人從窗口伸出頭,靜靜望着樓下的記者。

問莫言 稱「無話可說」

「你是劉霞嗎?」記者問道。對方輕輕地說「是」,在獲悉記者身分後,劉霞連說「謝謝」。

□記者﹕你怎麼樣?
■劉霞﹕我還能怎樣?

□記者﹕我能上來嗎?
■劉霞噗嗤一下笑了,說﹕「你肯定上不來。」

□記者﹕你能下來給我開門嗎?他們將門鎖了。
■劉霞﹕……(苦笑着搖頭)

□記者﹕現在誰和你住?是你一個人嗎?
■劉霞﹕一個人住。

□記者﹕莫言下個月(即本月)就要去領取諾貝爾獎了,你會希望他說什麽嗎?
■劉霞嘆了一下氣說﹕「無話可說。」

問丈夫近况 搖頭嘆息

記者和劉霞對話期間,附近崗亭內一名穿制服的保安在場監控,並拿起對講機向上級報告。劉霞不時望向崗亭,擔心有人出來為難記者。微弱燈光下的她衣著單薄、身材瘦削,光頭上已長出半吋頭髮。

聲音柔弱的劉霞,最多的肢體語言是搖頭,包括記者問到其丈夫劉曉波近况時,她也只能搖頭嘆息。最後記者請她注意保暖、保重身體後,在大隊保安趕來之前離開,而她還一直將手伸出窗外搖動,一直說「謝謝、小心」。

便衣門前桁牀把守

玉淵潭南路9號院是財政部家屬宿舍,17棟在最北邊,面向玉淵潭公園引水渠,鳥語花香。劉霞所住的17棟4單元靠近後門,圍牆內有一個保安崗亭,圍牆外有間板房,裏面住着負責長期看守劉霞的便衣人員。

4單元的門樓掛了布簾,不足40平方呎的門樓左右兩邊各放置了「小牀」,電暖氣和光管長開,牆上貼有毛筆抄寫的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守者每天從天亮起就在門樓內看守,嚴防非住戶進入,直到晚上11時才撤回板房休息。

記者被抬走 劉霞呼放人

記者夜訪劉霞失敗後,翌日再次前往,但在圍牆外觀察時懷疑被看守者透過監控攝像鏡頭發現,兩名便衣人員試圖強行抬走記者,其間劉霞在樓上不斷高呼﹕「放他走吧!」

派出所警員到場後,一名看守頭目竟向警員說﹕「如果他(記者)砸了我的飯碗,我就叫人幹他。」該警員連說「是」,並表示配合對方查問記者。後來一名高級警官到場協調,看守者堅持剪斷相機記憶卡,才准記者離開,於是本報在前一晚採訪的相片便因此報銷了。

明報記者

沙膽虹手記:道德之尺不可越 (《蘋果日報》,07/12/2012)


美國《紐約郵報》周二的頭版照片,拍下一名男子掉到月台下,望着迎面而來的列車快要將他輾斃而無力攀回月台,生死時速二十二秒,攝影記者有時間按下四十九次閃燈,卻跟在月台上其他人一樣沒有救人,被指冷血,版面上配上「DOOMED」,即「死定了」或「劫數難逃」作大標題,更令公眾譁然,直指報館不道德兼冇人性。沙膽虹睇見這宗新聞,腦子裏馬上想到,如果《蘋果》攝影記者遇到類似情況會怎樣?若然他們亦影到類似的照片,我們會登嗎?會用這樣的標題嗎?

沙膽虹跑過去攝影部,問一位資深攝影師:「你覺得呢個攝影師啱唔啱?」他說:「最大問題是攝影師連嘗試去救人都沒有!據他說他按了四十九次閃燈,以每次回電零點五秒計,即起碼有二十五秒時間,如果他先去救人,可能救得到。」攝影同事說,他們同事間亦會討論在不同狀況下如何自處,例如突發組攝影見到有翻車,會否去救人?由於並非救傷專家,亂動傷者可能越幫越忙,他們就會繼續拍照;但如翻車着火,不將被困傷者拉出來就可能會燒死,他們就會放下相機先救人。「我們第一始終是人,第二才是攝影師。」他說。

即使攝影記者拍了,報館亦大可不登,更不需要用一條予人冷血感覺的標題。畢竟普羅大眾心目中是有一把道德的尺,傳媒最好不要越界。

沙膽虹以此為戒!

記協與攝記協歡迎法庭 還新聞工作者一個公道 (「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07/12/2012)


香港記者協會和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歡迎法庭裁定,《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啟聰襲擊政府總部保安員的控罪不成立,還新聞工作者一個公道。不過,導致衝突的問題根源仍未解決,我們要求行政署盡速改善政府總部的採訪安排,以免窒礙採訪自由。

兩會指出,記者採訪時,一般不欲與人發生衝突,因為這只會阻礙自身的採訪工作,是次案件亦表明,雖然政府總部的保安以推撞等手法阻撓記者拍攝時任教育局長孫明病癒上班的情況,相關記者在現場或事後都沒有採取抗議行動,因為我們明白,保安人員亦只是執行規定,甚至當興訟的保安衝過來欲阻撓成啟聰從車道走回西翼大樓時,成啟聰只是站立,以至保安撞上成啟聰,誰料竟惹來襲擊該名保安的嫌疑。

我們認為,是次衝突的根源是政府總部的苛刻而不合理的採訪安排,以致保安執行時,容易與記者發生衝突,若有人不互諒互讓,便會發生訴訟,若政府執意不改,難免令人質疑政府欲藉「訂定苛刻規則在先,衝突一起便以司法提控在後」的手法來達到寒蟬效應,嚇怕傳媒。

現時在政府總部採訪的記者,只能憑政府發出的記者證東、西兩翼大樓的記者區停留,以及使用一條迂迴曲折而又漫長的走廊來往兩個記者區,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禁止採訪的。而當記者踏出西翼大樓正門一步,亦須走到老遠的東翼入口,再返回西翼。這嚴重影響爭分奪秒的記者,特別是推著沉重攝影器材的攝影記者之工作。

有關限制,比過往被指不自由的舊政府總部更多,連停車場出入口均禁止站立或採訪,行政長官或官員便可輕易利用停車場出入而避過記者提問。

記協和攝協曾經與行政署商討改善採訪安排,但一年下來,行政署拒絕讓記者自由採訪,寧願耗費公帑修改走廊六道大門的開合安排,也要維持對採訪的限制,我們對此深表遺憾。

我們要求行政署立即改善政府總部的採訪安排,讓新聞自由不被無理限制,以保障公眾知情權。

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
十二月七日

聲明:歡迎法庭裁決 工會擬向申訴署投訴行政署採訪限制 (「壹傳媒工會」,07/12/2012)


12月7日
壹傳媒工會聲明

抗議行政署苛刻限制 工會擬向申訴署投訴

《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啟聰今年初在新政府總部,採訪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病癒上班,期間與阻撓採訪的保安員發生衝突,事後被控「普通襲擊」罪,裁判官今日宣判成啟聰罪名不成立。壹傳媒工會與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的代表到場聲援。今次的案件並非一單普通的襲擊案,而是關乎香港的新聞自由和巿民的知情權,壹工會歡迎法庭的裁決。

從呈堂的片段可見,當日成啟聰與其他攝影記者從西閘進入政府總部後,保安人員先出手拉扯,粗暴阻撓成啟聰前進。我們認為,問題的根源是行政署在新政總設下苛刻的採訪限制,把記者視為洪水猛獸,把代表巿民監察的新聞工作者拒諸門外,若我們繼續保持沉默,對無理限制默不作聲,政府只會變本加厲,令公眾知情權受損。

今年10月,本會聯同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到政府總部請願,並向行政署遞交561個新聞同業及公眾簽名,但行政署在回應本會的信件中只重申不適宜開放連接東西翼的直接通道(職員通道),對業界要求充耳不聞。署方的理由是該通道同是多個會議室的前廳,未必所有會議都讓公眾參與,因此不適宜開放給記者。本會重申,業界要求開放的,是通道,而非會議室,並不阻礙會議進行。以往記者也可自由使用舊政府總部的東西翼直接通道。

本會極度不滿行政署繼續轉移視線,只安排打開六度門,隻字不提工會約見的要求。本會考慮就有關採訪安排和行政署行政失當,向申訴專員公署作出投訴。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資料失實 《ATV焦點》遭警告 (《明報》,06/12/2012)


【明報專訊】亞視在9月3日至7日播放的5集《ATV焦點》,批評反國民教育及相關示威,通訊事務管理局共接獲超過4.2萬宗投訴。通訊局昨裁定,該5集節目內容違反內容守則,向亞視發出警告。通訊局認為,該5集節目可勉強被視為「個人意見節目」,但節目沒有供適當機會予其他人回應,以及提供不準確或誤導的事實,因此作出上述裁決。

批評反國教 未供回應機會

通訊局收到的投訴主要指節目意見偏頗、有誤導成分及欠缺事實根據等,昨決定向亞視發出警告,促請嚴格遵守條文。通訊局並裁定於9月5日和6日兩集《ATV焦點》中有兩處錯誤的資料,認為違反《電視節目守則》,個人意見節目意見不應以虛假證據為依據的條文。

另外,立法會昨日否決議員陳偉業提出,運用《權力及特權法》成立委員會調查數碼電台DBC停播事件。多名泛民議員質疑中聯辦干預DBC內部運作,質疑已有表面證據,要求啟動委員會調查,但多名建制派議員認為現在並非「證據確鑿」,又認為事件是商業糾紛,立法會不應介入。

特權法查DBC停播被否決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昨日表示,政府向來尊重持牌廣播公司的獨立自主,他認為這「原則同樣應得到立法機關的尊重」,否則會「立下干預傳媒機構內部運作的極壞先例」,又重申DBC停播事件涉商業糾紛,政府及立法會都不應該擔當「專業調解員」角色。

反對成立委員會的民建聯葛珮帆批評,早前漏出DBC董事會開會的錄音「來歷不明、語焉不詳」,質疑政治干預的指控只是「捕風捉影、未經證實」。公民黨湯家驊質疑葛珮帆的解釋是「本末倒置」。立法會最後以32票贊成,34票反對,在分組點票下否決運用特權法的議案。

抹黑學民 《ATV焦點》僅被警告 (《蘋果日報》,06/12/2012)


【本報訊】亞視節目《ATV焦點》指控學民思潮是政客棋子,通訊事務管理局歷史性接獲4.2萬宗公眾投訴。局方昨宣佈裁決,由於該節目屬個人意見,不受新聞節目必須持平的規定所限;局方認為節目處理學民的手法只是「欠缺多方面意見」,並非失實或誤導,僅向亞視發出警告了事。

該批投訴涵蓋今年9月3日至7日播出、針對反國民教育運動的五集《ATV焦點》,大部份集中3日那集。該集批評某些政客操縱反國教示威,以便在立法會選舉爭取支持,既指學民是政客棋子,又稱示威者不能接受反對意見。公眾投訴主要關注對反國教運動參與者的指控失實,又沒有給機會對方回應;節目有違持平原則,甚至牽涉選舉舞弊,有向觀眾洗腦及煽動社會仇恨之嫌。

通訊局裁定節目確有兩項資料失實或誤導,但不包括對學民的指控。該節目指蔡元培沒有絕食抗爭,明顯與史實不符,又錯誤引述伏爾泰的語錄。節目對反國教運動的批評沒為任何政黨帶來利益,因此不屬政治廣告。

局方又指,節目開首註明內容只反映主持人意見,因此可勉強視為個人意見節目,然而《電視節目守則》沒規管此類節目的形式及表達手法,也不適用於新聞時事節目必須恰當持平的條文。

學者質疑懲罰太輕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評通訊局裁決錯誤、懲罰太輕,節目對學民的指控沒有事實根據,「對伏爾泰咁着緊,對指控學民嘅內容就咁寬鬆,好唔公道」。

特權法查DBC遭否決 (《蘋果日報》,06/12/2012)


【本報訊】香港數碼廣播公司(DBC)疑遭中聯辦政治干預而停播,人民力量陳偉業在立法會提出決議案,要求成立專責委員會,以特權法徹查停播真相,但議案終在建制派議員保駕護航下被否決。

蘇錦樑辯稱應由股東解決

支持議案的民主黨單仲偕稱,政府雖然不應介入一般的股東糾紛,但DBC停播顯然涉及政治打壓,指香港過往曾有名嘴被「滅聲」封咪,現更發生被「滅台」疑雲,務必徹查。工黨何秀蘭也指以往政府曾介入轉播奧運、新光戲院租約問題,DBC停播亦涉及公眾利益,加上有股東對話錄音作證,立法會責無旁貸。

民建聯葛珮帆則反駁,DBC近期才提出遭政治干預,是否「畀錢(注資)就唔係打壓、唔畀錢就係打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亦辯稱事件應由股東解決,議案最後在建制派聯手反對下被否決。

美攝記拍墮軌被轟見死不救 辯稱49次閃光燈示警 提車長減速 (《明報》,06/12/2012)


《紐約郵報》周二以韓基順被列車撞倒前一刻的相片為頭版大相,並以「Doomed」(劫數難逃)為大字標題,惹來民眾抨擊。(網上圖片)
《紐約郵報》在網頁刊登的未經裁剪相片顯示,韓基順墮軌未被撞倒前,月台另一頭其實有不少等車的乘客在場。小圖為死者韓基順。(網上圖片)
《紐約郵報》自由身攝記阿巴西(圖)拍下韓裔男子韓基順遭列車撞死前一刻,事件引發見死不救爭議。(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紐約地鐵站一名韓裔男子遭人推落路軌被列車撞死,小報《紐約郵報》翌日在頭版刊登他死前一刻緊抓月台照片,大字標題稱「劫數難逃,這名男子被推落路軌要死了」,引發傳媒道德操守爭議以及現場為何無人見義勇為的反思,為《紐約郵報》提供照片的攝記更被抨擊只顧拍照見死不救,儘管他堅稱,當時根本無力救起乘客,又辯稱當時並非只顧拍照,而是盡力用相機閃光燈射向列車司機,作出警告提示。


遇害的58歲韓裔男子韓基順(Han Ki-Suck, 音譯)周一正午在紐約曼哈頓區第49街地鐵站月台,與一名被指自言自語、疑似精神失常的男子爭執,之後被推落路軌。正在等車的自由攝記阿巴西(R. Umar Abbasi)適逢在場,拍下了該男子被撞前的一刻。《紐約郵報》周二以這張清楚見到韓基順背向鏡頭手抓月台,眼望列車撞來的相片為頭版大相,配以「劫數難逃」(Doomed)的大標題,惹來輿論抨擊報道嘩眾取寵,不顧道德操守。

小報照片登頭版 標題「劫數難逃」

有網民在《紐郵》Twitter上留言:「《紐郵》應為如此錯誤的報道手法感到羞恥。」另一網民則質疑,為何攝記的本能不是救人,而是拍下死者死前照片,然後以此賺錢。有網民慨嘆「我們以官能刺激代替新聞」,網民喬伊斯(Jennifer Joyce)更呼籲:「請杯葛《紐約郵報》,它們刊登紐約地鐵受害者死前一刻的照片,令人不安。」

然而為《紐郵》工作的涉事攝記阿巴西,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反駁﹕「我受傳媒不公平地指摘。」他還帶了《紐時》記者重返案發現場,重組事發經過。他表示,事發時他背約重20磅的背包,內裏放了相機,正出發負責一項拍攝工作。就在月台等車時,他見到遇害者被推落路軌,「沒有人上前幫忙,人們甚至跑開」。他聲稱「這時見到遠方有光線射來」,顯示列車正靠近,於是他決定拿出相機,希望不斷利用閃光燈去警告列車司機。

想有英雄 「但需面對現實」

他表示合共發出了49次閃光燈。他還示範當時如何盡力伸長手臂,朝列車方向射出閃光,根本就看不到相機的顯示屏,矢言「我不是以墮軌男子作為拍攝對象」。阿巴西聲言,「若我能及時趕上,我會拉墮軌者上來」,但他根本沒時間,推人落軌的行兇男子更一度逼近他,令他只好後退靠向牆壁,但他仍不斷按閃光燈。

阿巴西估計墮軌男子身在路軌約10至15秒後,被列車撞倒。他誓言﹕「司機有說他因為看到我的閃光燈而減速。」他續稱 ,事後帶了警員到《紐郵》辦公室查看他所拍下的照片,並將相機記憶卡交了給《紐郵》編輯,他強調沒有參與刊登照片的決定,並說﹕「現在每當我閉眼,就看到死亡影像。我根本不關心什麼照片。」他的妻子則說﹕「我明白大家想有英雄,但你必須面對現實,明白什麼是力所能及。」

網民質疑像精心設計謊話

對於阿巴西的辯解,有網民表示懷疑。網民科米薩(Ellen Comisar)道:「他聲稱以相機的閃光燈以引來車長的注意,那聽來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謊話。」事發經過真相目前尚待調查,但阿巴西拍下的照片中,確可看到月台另一邊有一批旁觀者,他們向列車揚手,企圖叫司機減速。《紐時》昨天在報道中便提出,月台當時還有其他人,「為何現場沒有英雄?」報道引述一名49歲紐約人說﹕「為何現場沒有人夠強壯拉起受害者?」但他接又說﹕「請勿問我若在場會怎做。」



死者站路軌半分鐘 月台18人無施援

【明報專訊】37歲戈麥斯(Patrick Gomez)向英國《每日郵報》稱,自己是紐約周一火車撞死人意外中的目擊者。他指出,當時月台上約有18人,惟無人施以援手,有途人更朝相反方向跑離月台現場。他說﹕「月台上的人可把他拉上來,但他們並無如此勇氣。他們就是沒有這樣做。」戈麥斯說,自己當時身處月台北端,與事發地點有9米以上的距離,他承認沒有上前施救,因為他沒看到韓裔男子韓基順(Han Ki-Suck, 音譯)與施襲者最初在月台上爭吵的情,當時也對發生了什麼事不清不楚。他說﹕「我聽到有人尖叫高嚷,才留意到有事發生。接列車駛至,我聽到一聲巨響,像撞上了什麼。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那可能是恐襲。我不知該做什麼,只呆站在原地。」

目擊者批攝記為脫身狡辯

事後知悉事件始末的他稱,「估計當時遇害者身處路軌有30至45秒,並企圖爬上月台」, 可是「無人站出來(幫他),這確實可恥」。他還憶述,在撞擊之前,見到有些人跑上樓梯,離開月台現場。他狠批在場拍攝撞擊一刻的記者阿巴西。他說﹕「事發時我沒見到該名攝記,我相信他當時正在月台南端拍攝列車駛來。如果他有足夠時間拍照,那為何不施以援手?這叫人悲傷。他聲稱當時企圖以相機閃光燈向列車司機示警,但並不可信,他這樣說只是因為我們批評他。」

(每日郵報)





報道悲劇易踩界

【明報專訊】《紐約郵報》是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美國小報,傾向煽情,以往曾多次被指過火,其1983年4月15日的頭版,標題是「Headless Body In Topless Bar」(無上裝酒吧有無頭屍),被視為美國報章經典標題之一。

不過,傳媒在拿捏照片是報道事實還是煽情上,往往陷於兩難,就算是國際知名傳媒也會面對爭議。法新社今年奪得普立茲獎的照片,顯示阿富汗一女孩在一堆血淋淋屍體中哭泣的照片,就被質疑冷血。

美國《紐約時報》今年8月在報道帝國大廈槍擊案時,刊登一張離遠顯示死者血流成河的照片,也一樣遭批評賣弄血腥。對此《紐時》解釋,照片展示了一宗公眾暴力罪案的結果和影響,因此「具新聞價值」。

墮軌照掀人性爭議怎麼沒有英雄幫他 (《蘋果日報》,06/12/2012)



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前日(周二)的頭版照片,拍攝下一名紐約韓裔男子面對死神來了的無助,也紀錄了紐約人的冷血和自私。他遭瘋漢推落地鐵路軌,面對列車迎面撞來,如頭版大標題所說:「死定了」(doomed)。但在他生死時速22秒,月台上的人拍照的拍照,尖叫的尖叫,竟沒人伸手拉他一把。相片震驚深信英雄主義的美國,輿論不禁問:怎麼沒有英雄幫他一把?人性哪裏去了?

《紐約郵報》這張頭版照片,可說是58歲的韓基蘇(Ki Suk Han)生命的最後遺照──當列車駛來,他雙手無力癱瘓在月台上,雙眼無助地凝望將輾過自己的列車。

阻瘋漢滋擾遇害

好人無好報,原來韓基蘇周一在曼哈頓地鐵站,見瘋漢戴維斯不斷大聲滋擾乘客,嚇得其他乘客退避到他100呎(30米)以外,帶酒意的他竟大膽上前規勸:「你這樣嚇唬別人了!」豈料這反刺激了戴維斯瘋狂罵他:「你不識我!你不知我是誰!」月台上人人噤若寒蟬。

當月台廣播說列車即將到站,身形健碩的戴維斯喃喃自語後,忽然一手將韓基蘇拋落路軌。拍下韓基蘇「死定了」照片的業餘攝影師阿巴西(R. Umar Abbasi)說:「我眼尾好像看見有人飛起,大家開始揮手或揮動物件,叫那男人快點走。」他形容當時亂作一團,在生死時速22秒,他欲救無從。

當時在月台上還有37歲的戈麥斯,他質疑阿巴西怎麼只顧拍照不救人,又責怪月台很多人雞飛狗走,沒人伸出援手:「月台上的人應拉他上來,但他們沒有勇氣,他們不應如此冷血!」但他承認自己當時也呆在當場:「我不知道發生甚麼事,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呆站在那兒。」

沒有伸手拉一把,列車衝來,撞倒輾過韓基蘇,並將他拖行了幾米。不少人嚇得逃離月台,但也有人舉起手機拍照。有女醫生嘗試為他心肺復蘇,但他吐血當場死亡,遺下太太和在讀中學的女兒。列車司機也受驚過度,要戴上氧氣罩和用輪椅載走。戴維斯事隔幾小時後在時代廣場被捕,他承認推韓基蘇落路軌。

《紐約郵報》刊登的這張相片震撼人心,但引起極大道德爭議,包括新聞道德和人性問題。美國廣播公司主播Chris Cuomo在twitter炮轟:「有人截停列車,有人拍照,竟沒有人助他一把?我是不是看漏了甚麼?」美國名嘴Larry King也說:「《紐約郵報》是不是太過份了?」

遺孀韓太透露,韓基蘇出門前,兩夫婦曾吵過架,沒想到從此陰陽永隔,而那照片對她和女兒更是二度傷害。巿長彭博形容這是紐約人的污點:「這是一場重大悲劇,將成為我們所有人的污點。」

美國《紐約郵報》/《紐約每日新聞》/英國《每日郵報》/美聯社/法新社



「死亡相機」快拍 攝影師望司機見光停下

拍下韓蘇基「死定了」照片的攝影師阿巴西成為眾矢之的,被批評拿着「死亡相機」猛拍照不救人,但他說指摘對自己不公,強調自己眼角瞄到有人飛墮路軌,已立即拔腳跑,同時「舉機不斷按快門,希望司機看到光會停下」。他沒調校相機,不知拍了甚麼。但他離韓基蘇太遠,他未跑完列車已駛至。「如果趕得及,我會伸手拉他的」。他認為自己盡了力:「司機也說他減了車速,是因為看到閃光。」
有「救人英雄」也為阿巴西說話。三年前跳下紐約地鐵月台、勇救墮軌漢的林賽,認為單憑一張照片看不到全部事實:「列車又大又快,若非事到臨頭,沒有人知道雙腿肌肉實力如何。」
此外,月台上不少乘客也只顧舉手機拍攝。心理學有「責任分散效應」的說法,即人多時人人都以為別人會出手助人,結果齊齊見死不救,而拍照手機普及更加劇旁觀者心態。紐約道德文化學會領袖克拉森說,當時「只要有一個人肯說:『出手吧!一起救人吧』」,韓基蘇可能會獲救。但福特漢姆大學道德教育中心主任費希爾卻認為,見死不救也情有可原,因為人類有不讓自己犯險的本能。
美國《紐約郵報》/《紐約時報》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沙膽虹手記: 就投訴你!(《蘋果日報》,05/12/2012)


元朗錦田大江埔村一間平房,業主是一位姓鄺女士,偶然會回來小住,而通往平房的唯一小路,最近一年間竟被一名退休警員用兩道鐵閘封住,令她有家歸不得。該退休警員亦擁有一平房,與鄺女士的相連,還入稟申請逆權侵佔,想將人家的平房吞掉。鄺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幸得有心人見退休警員欺人太甚,看不過眼,遂出資幫鄺女士搵律師。過去數月間,鄺女士已三度備案,然後拆閘,但鐵閘又馬上建起來,有人懷疑警方官官相衞,於是向《蘋果》投訴,《蘋果》記者遂展開採訪。

前天,鄺女士備案後再找人拆閘,未幾大批軍裝便衣到場表示接到刑事毀壞報案,記者陳達浩在數名裝修工人堆中,暗中拍攝警方處理過程,直至警方正式採取行動時,便光明正大閃燈拍攝,警員亦知道在場的是記者。記者聽到有警員說「拉埋呢個」時,也不以為意是拉自己,怎料有人拍他膊頭,押他上警車,其間雖表明是《蘋果》記者,還說記者證在旁邊的車輛上,警員亦不予理會,只表示帶返差館先講。記者臨上警車前,表示想先致電回公司,警員亦不准,還說:「再嘈就上手銬。」記者問有甚麼證據說他刑毀,一名警長語塞之餘,竟說:「我係PCXXXX,有乜嘢唔滿意就投訴我。」在場的另一名《蘋果》記者亦有上前證實他身份,警員亦不理會。記者被帶回警署後,同事馬上將記者陳達浩的記者證交到報案室,以為同事能快可以獲釋,怎料一關就四個多小時,其間還聲言叫記者準備三百元擔保。晚上十一時左右,所有裝修工人都拍完照打完手指模後,輪到記者準備打手指模時才獲得釋放。

沙膽虹對於警方明知記者採訪亦無理扣留四個多小時,深感遺憾和憤慨。既然警長都這麼說,有甚麼不滿就投訴他,那我們就投訴你!

沙膽虹

警包庇退休CID裝閘霸鄰屋 苦主拆閘返屋企 竟被指刑毀拘捕 (《蘋果日報》,05/12/2012)


【本報訊】元朗大江埔村發生「屋霸」強佔村屋事件,一名退休「CID」(刑事偵緝探員),過去數年覬覦鄰屋的業主經常不在,竟密謀將鄰屋霸為己有,除了用自己名字申請電錶外,更無賴得在通往鄰屋的唯一通道,加裝兩道鋼閘,以及將兩頭惡狗放在鄰屋內。業主有家歸不得,報警及四處求助均不果,被迫請姪兒及工人拆掉鋼閘,但被警方以涉嫌刑毀罪名將他們拘捕。
記者︰陳達浩 梁偉權

業主的姪兒阿偉怒斥:「咁同強搶有乜分別!」他看不過眼嬸嬸的屋被人「強霸」,前日帶同三名工人到大江埔村,拆走阻塞通往石屋的鋼閘。該處有三間屋並排,中間的正是阿偉的嬸嬸鄺玉玲所有,只有一條小路前往。

阿偉跟工人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成功將兩度鋼閘拆除,屋內傳來惡犬狂吠,「隔籬屋個梁榮光,喺阿嬸間屋門口養咗兩隻惡狗,仲用鎖鏈鎖住佢間屋!」拆閘完畢,阿偉正想入屋,20多名警員接報趕至,大叫︰「有人報案話你哋爆竊!」稍後又以涉嫌刑事毀壞罪名將阿偉等4人拘捕帶署,阿偉事後獲准300元保釋外出候查,3名工人則獲釋。

申請電錶圖逆權侵佔

阿偉說,昨晨9時許,他返回上址村屋時,發現拆掉的鋼閘被人重新安裝。「我即時問個警察,點解佢哋整爛條警察封鎖帶,起番度閘都唔理,但佢剩係問我攞證件,完全冇阻止佢哋。」阿偉說警方在事件中有包庇之嫌。當時涉嫌霸屋的梁榮光,還站在警員身旁,不斷絮絮細語。

據阿偉說,嬸嬸鄺玉玲於88年跟前夫,用五萬元買下該400呎石屋連2,000呎花園,作度假之用,每年只會回去三、四次。99年鄺跟丈夫離婚,之後間中亦有到石屋短住,直至07年底,她返回一次後就無再返去,但其間一直有交差餉和地租。

「舊年11月再返石屋,發現唯一通道竟然俾人起咗道兩米高嘅閘,根本冇辦法入到屋。」嬸嬸事後四出求助,找過地政處、區議員和村長,又到八鄉警署報案,但都沒有下文。「所以搵律師幫手,查到梁榮光喺08年搵人取消咗間屋嘅電錶,之後用佢自己名申請新電錶,明顯有計劃想用逆權侵佔霸咗間屋!」

今年7月,嬸嬸找朋友爬過鋼閘,想看看屋內情況,卻不小心跌傷,結果要召消防「爆閘」將人救出,此時才發現,門外養有兩頭惡犬,「最激氣係,隔籬屋嗰位梁生竟然大模廝樣去開門俾警察入屋調查。嗰陣至知,間屋所有家電都俾人搬走晒,門鎖都俾人換咗。」

阿偉說,他們即時報警,翌日再到上址,發現被拆的閘已迅速裝好,梁更在鋼閘頂安裝了兩部閉路電視監察通道。鄺玉玲則向記者稱,據她所知,梁榮光已入稟申請逆權侵佔。

據了解,梁榮光退休前是一名刑事偵緝探員,駐守邊境警區。有村民對於有人欺負鄰居看不過眼,向本報投訴。本報記者前日在現場採訪時,遭八鄉警署警員無理扣留四小時,一度要求記者準備現金辦理保釋。



業主傾盡家財誓討公道

【求助無門】
「間屋有好多我以前嘅回憶,我點都唔會放棄間屋,傾盡家財都要討個公道。」鄺玉玲憶述,1988年她與丈夫到新界遊車河時,機緣巧合買下這村屋,「地產經紀帶我哋去睇屋,400呎村屋仲有2000呎花園,都係賣5萬元,覺得可以負擔,所以即時買左,我哋有依足法律程序。」

「間屋有我好多回憶」

她說兩夫婦住在市區,每年只會到村屋度假三、四次,直至94年,全家移居加拿大,半年後她因未能適應生活,自己獨自回流,「當時已逐漸減少返村屋,但都有同朋友去燒烤」。

其後夫妻感情生變,鄺玉玲更是絕少回去。她說,07年曾回村屋一次,未見異樣。

鄺玉玲去年底回村屋,驚見村屋被「落閘放狗」,她形容當時「好無助」。

她先後向元朗地政署、區議員及警方求助,但全部不得要領,「求助無門,好無奈、好徬徨。」在友人的建議下,鄺玉玲決心循法律途徑追討。

事件令鄺玉玲的情緒大受困擾,她不諱言:「雖然我少返去,但都係我嘅屋,有值得我回憶嘅地方。」

她揚言傾盡家財也不會放棄,「係我真真正正用錢買返嚟嘅嘢,家有人用鐵閘攔住唔畀我返去,同劫匪有咩分別?」自言只想「要番間屋」的她,重溫昔日在村屋拍的照片時,不禁哽咽道:「間屋有我好多回憶。」

《蘋果》記者



買村屋須注意道路業權

【專家之言】

根據土地註冊署資料,通往鄺玉玲石屋的唯一小路,業權屬於其鄰屋屋主翁淦崙所有,不過翁於今年7月才買入此屋,之前的業主為莫曼麗,村民說是梁榮光太太莫曼華的親姊妹。鄺表示曾向小路業主查詢小路被起鐵閘的問題,當時莫曼麗只簡單說︰「我唔會干預啲人喺度起閘或者拆閘,總之我唔會理。」

不過,大律師陸偉雄提醒,若擅自拆走鐵閘,道路業主有權作出指控,「你唔係架起鐵閘嘅人,鐵閘所在地又唔係你持有,如果有關道路業權人唔同意,你根本冇權拆除鐵閘,否則一定會被控刑事毀壞。」

他建議,業主購買村屋的同時,需得到通往村屋的道路使用權,方法可以是借用,或支付「路費」租用,否則對方在道路上架起鐵閘,阻礙業主出入也不屬違法。他補充,道路業權如有變換,業主需與新道路業權人重新制訂路權使用協議。

逆權侵佔須交物業證明

至於梁榮光能否申請逆權侵佔,陸偉雄表示,關鍵是他必須「持續長期使用有關業權超過10年而不受干預」,並能交出其繳交相關地租、產餉等的證明文件,並非「夾硬霸地、趕都唔走」就可以成事。

陸偉雄補充,一般業主的物業遭侵佔,可向法院申請收樓,業主最重要能提供自己使用物業的證據,例如水、電費單等,或可以鄰居作證其經常使用該物業。

《蘋果》記者


本報記者被一名軍裝警捉上車,該警員更聲言:「再唔上車就塔(鎖)你返去!」梁偉權攝


《蘋果》正式投訴警無理拘記者

【本報訊】《蘋果日報》昨天就記者陳達浩在採訪元朗錦田一宗土地糾紛案時,遭警方無理拘留四小時事件,正式去信警方投訴。而警方較早前在回應事件時,辯稱因為記者「當時並未能出示其記者證或公司證明文件」。但事實是,記者曾要求警員讓他在採訪車上取回記者證,但被拒絕,並且如犯人般被帶署後,一度被要求「影相、打手印及現金擔保」。

事發於前日傍晚6時許,本報記者陳達浩與另一名同事在錦田大江埔村採訪一宗土地糾紛時,20多名警員接報到場,指上址發生爆竊案,其後,警方要拘捕本報記者及另外四名男子,陳問警員為何要拘捕他,警員說:「因為你係犯人。」

「唔上車就上手銬」

陳即時表明記者身份,並要求在距離警車五米遠的採訪車上取記者證,但被拒絕,有警員說:「唔使喇,再唔上車就上手銬。」

晚上7時許,陳被押到八鄉警署,同行的同事即將陳的記者證送入警署,但警員毫不理會,指記者與另外四人準備「影相、打手印」,並要求記者準備三百元現金擔保。晚上8時30分,《蘋果》律師代表到警署交涉,警方仍不放人,稱要「揸正嚟做」。本報向警察公共關係科查詢,至晚上11時,始將陳釋放。

事件反映警方打壓新聞自由及濫用警權不容抵賴,記協主席麥燕庭痛斥警方「混淆視聽」,「㗎車咁近,點解唔俾記者攞記者證?仲話要落手銬,根本妨礙新聞自由,衰過大陸。」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已要求保安事務委會就本報記者無理被捕一事加入立法會議程討論,明年2月將開會討論。

鄭經翰殺 申DBC清盤 (《明報》,05/12/2012)


【明報專訊】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早前因黃楚標等股東拒絕注資停播,更面臨被吊銷牌照。DBC創辦人、大股東兼台長鄭經翰日前使出「殺手」,聯同DBC股東兼行政總裁何國輝,入稟高等法院申請DBC清盤,要求黃等4名股東向鄭何出售股份,否則應全數購入鄭何的股份。

逼黃楚標一方售或買股份

法庭資料顯示,呈請人為鄭經翰和何國輝,但未有詳細交代入稟內容。鄭經翰昨解釋,黃楚標一方的4名股東,早前拒絕按原定計劃向DBC注資,令DBC因停播而面臨吊銷牌照,此舉「根本唔係一個正常businessman(生意人)舉動」,他稱此舉不止令電台員工丟飯碗,更導致他與何國輝的投資化為烏有。

二人遂入稟高院,以股東利益受到「不公平損害」為由,要求法庭據《公司條例》第168A條,下令黃楚標、黃子欣、李國章及李國寶等4名股東,向鄭何二人出售股份,又或要求黃楚標一方悉數購入鄭何股份。鄭經翰形容此舉乃「最後一」,又指入稟得到DBC另一股東夏佳理支持。

鄭經翰:夏佳理支持入稟

鄭經翰又稱,雖然第168A條提供其他解決方法,例如由黃楚標一方賠償給鄭何後,可由雙方繼續持有DBC,但鄭直言不會考慮,因為他與黃楚標「已無互信基礎」,無法繼續合作。

被問及會否尋求外間注資以購買黃楚標一方股份,鄭表示「見過鬼仲唔怕黑咩」,又稱有足夠財力買對方股份,毋須求助。被問及若法庭最終要求黃楚標一方購入他和何國輝的股份,他會否另起爐灶開設新電台,鄭坦言「煮到埋先食」,而且現時官司剛開始,「唔得閒諗第二」。對於原本雄心壯志辦電台,最終紛爭不斷,鄭表示「感覺好好,因為得到公眾支持」。

而黃楚標則表示剛從內地回港,至今未收到入稟狀,現階段不作評論,但他無奈承認,因生意而影響與鄭的友誼,「但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將來(與鄭)做唔做到朋友要睇佢點諗」。案件將於明年1月17日提訊。

【案件編號﹕HCCW444/12】

廣告商撐「香港電視」 王維基新台命名 200藝員曬冷 (《明報》,05/12/2012)

 王維基籌辦的「香港電視」雖未取得免費電視牌照,但昨日舉行電視台命名儀式,並大曬全台藝員。(李紹昌攝)
 在「香港電視」的命名及節目試映禮開始前,該台安排3名藝員戴上主席王維基的面具,表演舞劍、縮骨功及霹靂舞,寓意王身懷多項絕技。(李紹昌攝)
城電昨舉行「新台命名及節目試映禮」,宣布新電視台命名為「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稱,望以具創意手法及認真製作,為觀眾帶來高質素節目。(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城市電訊昨日舉行「新台命名及節目試映禮」,宣布將新電視台定名為「香港電視」,並播放多套節目預告片,聲言劇集均以荷李活電影級攝影機全實景拍攝,集集成本過百萬元,可為港人提供高質素的選擇。佳能和7-eleven等品牌,認為試映會有聲有色,如收視好,會考慮購買廣告時段。

香港電視:新劇集集成本過百萬

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昨率領近200名藝員及幕後製作團隊舉行「新台命名及節目試映禮」,除宣布將新電視台定名為「香港電視」外,亦將城電改名為「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亦向在場近千名廣告客戶及傳媒播放節目宣傳片。

香港電視稱,購入8部荷李活電影級攝影機,取全實景拍攝;劇本創作期亦由現時的3個月增至半年,並容許撰寫新題材的劇集及節目,並指未來會製作3D立體節目及比全高清更高解像度的4K節目,為觀眾提供耳目一新的效果。

香港電視所展示的劇集,內容以社會議題、青春歌舞及超自然主題為主,包括歌舞片《童話戀曲201314》、展示真實整容手術的《三面型醫》、探討新聞道德的《導火新聞線》等。驚慄劇集《驚異世紀》更出現驚嚇的超自然生物造型及血腥場面,配以強勁的音效,令不少在場觀眾受嚇。

劇種多元化 望拍戰地新聞紀錄片

綜藝節目方面,《挑戰》以探索未知領域為題,攝製隊走過美國12個州追訪龍捲風的真實面貌;另一隊則前往瓦努阿圖的活火山,成為首隊近距離拍攝熔岩湖的亞洲攝製隊。紀錄片《飄》則走訪各地以身改變世界的人物故事,更親訪日本福島,訪問於受輻射泄漏影響區域工作的救援人員。香港電視更透露,計劃未來會派出戰地記者前往阿富汗、巴勒斯坦等中東地方拍攝新聞紀錄片。

佳能香港影像信息消費產品部高級總監及總經理張立基認為,香港傳媒的目標觀眾多集中在大眾市場,香港電視卻走中高檔路線,符合該公司需要,日後在該台購買廣告時段機會很大。7-eleven採購總監許丕績指昨晚試映會有聲有色, 預告片顯示節目精彩,如該台發展一段時間,收視好,會考慮買廣告時段。

佳能:很大機會購廣告時段

王維基於活動後稱,對發牌充滿信心,但已做好司法覆核等準備。他並聲言,目標為壯大香港電視業,令業界可與日本及美國等同行競爭,而非與本地電視台「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