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斬頭片段中蒙面聖戰分子操英國口音和用左手持刀,指殺索特羅夫(左)是因為美國沒有停止空襲。
之前殺福利片段中出鏡的「聖戰約翰」,與新片段中的蒙面人應是同一人。
索特羅夫的母親上周公開呼籲綁匪放過她兒子。路透社
「我回來了,奧巴馬。」「伊斯蘭國」聖戰分子前天(周二)發放第二個美國記者被斬首片段時,劊子手「聖戰約翰」再現身鏡頭前,趾高氣揚地向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叫陣,聲稱奧巴馬再不叫停空襲,就會再斬人質頭,並預告下個受害者將是個英國人質,藉此警告英國勿助奧巴馬空襲聖戰分子。
在敍利亞被擄的31歲美國自由身記者索特羅夫(Steven Sotloff)的遇害片段,前天在網上發放,題為《給美國的第二個訊息》,跟上月中另一美國記者福利(James Foley)遭斬首片段,有如翻版,同為約5分鐘長,製作同樣專業。
「我回來因你的傲慢」
錄影開始時,先有奧巴馬回應福利遇害的片段,跟着像上次那樣,接上穿着美式橙色囚衣的索特羅夫,被安排讀出反美遺言:「奧巴馬,你的干預伊拉克外交政策,說是要保護美國人性命和美國利益,但為何我要為你的干預付上性命代價?我不是美國公民嗎?」
索特羅夫說罷,片段淡化成黑色,再回來時鏡頭拉遠,輪到他身旁的黑衣蒙面聖戰分子講話。那人跟上次福利片段被稱為「聖戰約翰」的劊子手聲線相同,操倫敦口音英語,同樣左手持刀,相信是同一人。
「聖戰約翰」說:「我回來了,奧巴馬。我回來是因為你對『伊斯蘭國』的傲慢政策。」他指美國在福利死後繼續空襲他們,「你們的導彈繼續轟我們的人,我們的刀,就會繼續劈向你們的人的頸。」
「聖戰約翰」講罷,就開始拿刀割索特羅夫頸,片段同樣在這一刻淡化成黑色,回來時則變成斷頭放在胸口。在片段最後,「聖戰約翰」押出另一人,要脅各國政府退出美國對付「伊斯蘭國」的「邪惡同盟」,字幕交代人質是英國人海恩斯(David Haines)。
兩個片段都是在沙漠拍攝,但背景略有不同。索特羅夫頭髮和鬚根,亦比上次出鏡時略長,加上「聖戰約翰」在講話提到,美軍上周末在摩蘇爾水壩和阿米爾利附近空襲他們,顯示片段是近日拍攝,而不是像部份專家猜測那樣,殺福利後不久就處決他。新片段展示斷頭放屍身的鏡頭,亦比上次近得多,似是對上次片段以較遠鏡展示的屍身、被質疑並非福利本人的猜測,作出回應。
母曾向綁匪公開求情
美國白宮昨表示情報機構已確認新片段屬實,指片段令人作嘔,為無辜美國記者被殘殺震怒。索特羅夫的家人在白宮證實前,已表示為噩耗私下哀悼,他的母親上周曾公開求綁匪放過兒子。
英國和法國都譴責事件殘暴野蠻,令人惡心。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面對國民成下一個斬首目標,昨天主持緊急應變小組(COBRA)會議,商討對策,官員表示不排除加入空襲「伊斯蘭國」行動。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索特羅夫醉心在中東國家報道動盪局勢,圖為他2010年在巴林的情景。
索特羅夫的父親前天一臉愁容離開佛州住所。路透社
索特羅夫高尚勇敢
「為受壓迫穆斯林發聲」
剛被斬首的索特羅夫,是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他的外公和外婆是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儘管他信奉猶太教,卻熱愛伊斯蘭文化和新聞工作,多次深入中東採訪,即使明知敍利亞局勢太亂,不少記者撤走,但他卻不理凶險,去年8月從土耳其偷渡入敍,豈料還未進行採訪就在阿勒頗附近被擄。
中學時曾成功改革校報並獲獎的索特羅夫,入讀中佛羅里達大學後選修了新聞系。但他只讀了兩年,2004年就輟學,投身「實戰」。同行馬洛(Ann Marlowe)說他「在也門住了多年,說得一口流利阿拉伯語,熱愛伊斯蘭文化」。
「最後還想跑一次敍利亞」
同行和親友說索特羅夫對中東風起雲湧深深着迷,曾到利比亞、埃及、也門採訪,立志要從平民的角度說故事,母親說他「為受壓迫的穆斯林發聲」。華盛頓《世界事務》主編登頓說:「他非常高尚,不寫聳動的報道。」《外交政策》主編肯納讚他是「勇敢、有天份的記者」。有同行說他是戰地記者的人辦:「有勇氣,還有些瘋狂,才會冒險到戰地、觀察和了解事情。」索特羅夫也為《時代》周刊供稿。
雖然新聞工作是他的最愛,但長年接觸戰爭面對暴力,終令他厭倦。去夏入敍前,他在土耳其邊境小鎮遇同行陶布(Ben Taub)時酒後吐真言。「他經驗豐富,也很小心,但他說受夠了,不想再被毆打、被槍擊……他想休息一下,至少不再跑中東……」陶布說:「但他說手上有個好故事……他說最後還想跑一次敍利亞。」誰知一語成讖。
法新社/英國《每日郵報》
「伊斯蘭國」分子上周在敍利亞拉卡攻佔一空軍基地,奪取戰機。美聯社
報章將人質撮圖打格
英美封鎖消息受質疑
美英面對人質問題,都採用封鎖消息政策。英國人質海恩斯在新片段被點名成下一個斬首目標,英國外交部就要求傳媒不要公開人質身份,英國多份報章照做,就算出片段撮圖也打了格,多數通訊社和美國報章卻不理,照報海恩斯身份和出撮圖。
發放消息主導權讓給綁匪
官員稱報道人質消息,會增加他們被危害風險。聘用被擄記者的傳媒有時亦要求封鎖消息,指保安顧問認為不曝光,可減低宣傳價值,壓低綁匪叫價。不過這些理據現在都受質疑,事實證明綁匪近年贖金叫價越來越高。批評者指當局封鎖消息,等同把發放消息的主導權拱手讓給綁匪,坐視他們以精心安排爭取最大宣傳效應。人質家屬和過來人認為封鎖消息,令政府免受公眾壓力,有記者亦質疑聘用人質的傳媒不公開消息,是為避被批保安考慮不周。有保安顧問亦承認封鎖消息只在被擄初期有用。
美國Daily Beast網站
「聖戰約翰」威脅下一次會斬英國人質海恩斯的頭。路透社
海恩斯風趣幽默
前英軍參與人道救援
「伊斯蘭國」斬殺美國記者索特羅夫後,威脅殺死第三名人質。本身是前英軍的人道工作者海恩斯在片末出現,被「聖戰約翰」從後扯起衣領,警告美國若繼續空襲,下一個被殺的,就是海恩斯。
英國政府早在數月前已知悉,有一名英國人落入伊斯蘭國手中。海恩斯在片段露面,臉容瘦削,神情憔悴。去年初在敍利亞被綁架的海恩斯,曾服務包括「技術合作與發展組織」(ACTED)、南蘇丹的「非暴力和平部隊」在內的多間人道救援組織。
非暴力和平部隊總監伊斯咸表示,海恩斯希望在民間人道工作作出貢獻,前年出任該組織保安經理半年,約滿後離職,後來轉到ACTED服務至被擄走。她說:「他為人風趣幽默。他真的很關心人。」前同事形容海恩斯很了解危險地區形勢。海恩斯據報已婚,妻子是克羅地亞人,育有一女。
美國《紐約郵報》
奧巴馬
不發一言就出國
奧巴馬嘆慢板被轟軟弱
事隔兩周,再有美國記者被斬首的片段曝光。正當人人靜候總統奧巴馬如何回應之際,他竟不發一言就出國,令朝野都覺得他軟弱無能,對「伊斯蘭國」聖戰分子作惡視若無睹。
兩周前,福利被斬首後,奧巴馬繼續在馬撒葡萄園打高球;兩周後,當索特羅夫被斬首片段前日下午1時瘋傳後三小時,奧巴馬步出白宮南草坪不發一言,對記者的提問也不回應。助理國務卿麥格克接受有線新聞網絡(CNN)訪問時,呼籲國民要「密切留意」政府回應,但CNN記者對政府嘆慢板非常氣憤,炮轟對方:「當聖戰分子忙於割下我們同行的頭,又恐嚇再殺人時,你叫我們留意?」
增派350美軍到巴格達
再等多八句鐘,奧巴馬抵達愛沙尼亞才越洋回應事件,指美國不會被聖戰分子嚇倒,他會建立強大聯盟「擊退和摧毀」聖戰分子,又誓言「正義會得以彰顯」。但他沒有定下時間表和策略,只稱「擊退他們需要時間」。奧巴馬前天下令增派350名美軍到巴格達,保護外交人員,令駐伊的美軍人數增至逾1,000人。
美聯社
誤發斬首片「認錯」
IS網絡宣傳戰成熟
「伊斯蘭國」(IS)聖戰分子「認錯」,不過不是為暴行道歉,而是為提前發放了索特羅夫斬首影片(圖)的失誤而致歉。這反映出聖戰分子的網絡宣傳戰策略已經成熟,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式。
新聞網站Vocativ指,最初傳出聖戰分子再發斬首影片時,網上僅得一個片源,來自一個Twitter戶口;這跟過去聖戰分子發放影片總是鋪天蓋地的手法不同。另一個與聖戰分子有關的Twitter戶口即發訊息叫該戶口刪片,但已太遲,影片已迅速傳開。
其後聖戰分子為引起混亂在Twitter向追隨者道歉,承認有戶口「未到正式時間就發佈影片」。這次失誤,反映出聖戰分子的網絡宣傳戰已發展了一定模式,就是先內部發放影片予多名成員觀看,等到預定時間,再一齊在Twitter戶口公開發放,以製造鋪天蓋地的效果。
愛斬首打心理戰 散播恐懼退敵
另外,聖戰分子愛將敵人斬首或釘十字架,除了奉行《可蘭經》的刑罰,更大原因是打心理戰,散播恐懼、製造威嚇,令敵人不寒而慄。以6月伊拉克石油重鎮摩蘇爾攻防戰為例,他們人數遠比伊軍少,但卻以斬敵人頭來散播恐懼感,令士氣低落的伊軍不戰而潰敗,「恐懼成了獨特最有效的武器」。
聖戰分子希望借斬首和屠殺來震懾西方政府,令他們不敢貿然介入。在「伊斯蘭國」宣佈立國前兩天,他們威脅攻擊美國,這種威嚇旨在針對西方平民,利用斬首懾人畫面宣傳,所營造出來的恐懼效果,遠比炸彈爆炸還要大,來震懾西方人,讓他們反對政府派兵伊北。
英國《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