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蘇鑰機:新聞界的黑色9月 (《明報》,18/09/2011)

黑色9月天。

亞視新聞部主管梁家榮及譚衛兒在9月初相繼辭職,事緣在7月時亞視報道「江澤民死訊」,梁家榮表示盡了力仍未能阻止此新聞播出,之後又出現宣傳內容被置入亞視財經新聞節目中。兩人請辭後,亞視新聞部員工大篇幅報道事件,並連日穿黑衣上班。

副總理李克強訪問香港期間,政府新聞處發放官方資料,用來代替新聞傳媒的部分採訪機會。李克強出席港大典禮,警方保安嚴密,有記者鏡頭受警員攔阻,警方事後解說當時所採取的行動,是因為在現場看見「黑影」。後來在9月12日立法會的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中,記者採訪時身穿「我不是黑影」的上衣。

經過近一年的公開招聘,政府在9月9日委任了一名完全沒有廣播經驗的政務官空降出任廣播處長,又沒有解釋招聘過程和委任理據,引起業界和市民的關注。新廣播處長首天上任,香港電台員工穿黑衣及鋪黑地氈迎接他,又把港台的台徽由紅變黑,以示抗議。

接連發生「黑色」事件,是巧合還是反映一些趨勢?是否香港的政經大環境出現變化?和新聞自由有沒有關係?我們需要一些科學的數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於9月10及11日,採用隨機抽樣方法,用電話訪問了663個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上述事件和新聞自由的看法。調查的成功率為72.5%。

四成市民指亞視新聞編輯自主受干擾

有關亞視的「江澤民死訊」報道爭議,多數市民覺得其中有問題。四成市民認為新聞部的編輯自主權肯定受到干擾,三成四表示應該有受到干擾,兩成人稱「未能確定」,只有不到半成的人說沒有受到干擾。

市民不認同亞視財經新聞節目中播放廣告宣傳成分的內容。一成六市民表示十分不贊成,三成三的人表示不贊成,三成二的人沒有明顯看法,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表示贊成。
政府新聞處發放資料代替傳媒採訪,新聞界不接受這種做法,市民也認為此舉有問題。認為十分不恰當的市民佔二成七,認為不恰當的市民佔三成二,表示「一般」的人有二成六,只有一成一的市民稱認同這種安排。

不少市民對政府委派政務官出任廣播處長有疑問。一成六市民認為,這個安排肯定會影響香港電台的編採自主權,二成七人認為會影響,三成九市民表示「未能確定」,認為不會有影響的佔一成五。

近日在香港發生的這幾件事,多數人認為它們對香港的新聞自由有影響。三成三的市民認為它們肯定有威脅,三成五認為有威脅,一成六的人表示「未能確定」,另有一成二的人覺得沒有威脅。

在今次的電話調查中,我們也詢問了市民對新聞自由的看法,特別是它對香港的重要度,及新聞自由是否足夠。在2010年8月,我們也曾詢問市民同樣的問題。透過比較,應可看到近期發生的事件,是否會影響市民對新聞自由的觀感。

九成市民認為新聞自由對香港來說是重要的,認為「一般」或不重要者不到一成(見表一)。對比一年前中心的同類調查,市民對新聞自由的看法基本沒有變化,可見新聞自由是香港人心目中的一項重要核心價值。

調查結果顯示,五成市民表示現時香港的新聞自由足夠,一成四表示不足夠。與一年前比較,當時認為新聞自由足夠的人有六成,認為不足夠的不到一成(見表二)。換言之,在過去一年,市民覺得香港的新聞自由度下降了,原因相信和近期的連串的傳媒事件有關。

利用統計分析,我們可了解在市民當中誰更感覺上述事件威脅到新聞自由。原來較感受威脅者包括女性、年輕人、高教育程度者、學生、主婦、服務及勞工界、民主派人士。這些人士同時更認同新聞自由的重要。相對而言,下列人士就較少感到威脅:男性、年長者、低教育水平者、退休人士、建制派。

誰覺得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已經足夠?認為已足夠的較多為男性、高教育程度者、行政專業人士、高收入者、建制派。感覺新聞自由不足夠的以女性、低教育程度人士、主婦、退休者、低收入者、民主派為多。

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是,在近期發生的幾件事中,哪些事對新聞自由的影響較大?我們用「新聞自由是否足夠」和「對新聞自由的威脅」作為「他變項」,並以上述 4件事作「自變項」,發現「新聞處稿件代替採訪」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委任新廣播處長」,第三是「亞視新聞部編輯自主」,最後是「亞視新聞節目插播宣傳內容」。

有感政府最影響新聞自由

可以說,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影響,比商營新聞機構的來得嚴重。而在商營機構中,新聞部比廣告部對新聞自由的影響更明顯。市民覺得操作層面的爭議事件比人事任命等事情更具威脅感。從數據又可見,年齡和政治取向對新聞自由的觀感有明顯影響。

總括而言,這個調查發現,新聞自由是香港人十分認同的核心價值,五成市民認為現時香港新聞自由仍然足夠,但比去年明顯下跌,相信與近日發生的事件有關。市民對政府發稿代替記者採訪、政府委任新廣播處長、亞視風波等事均有疑慮。特別是中產者、年輕人及支持民主的人,他們對新聞自由感到憂慮。

港人務實 不抱過高期望

一個頗特別的現象是,部分香港人同時相當「務實」,他們知道現實環境的各種局限,不會對新聞自由有過高期望,例如一些高教育的行政專業人士,會較傾向接受目前的新聞自由水平。

近日發生的事件,可能反映香港社會大氣候出現變化,影響了新聞自由。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影響很大,在設定法例、人選和行政措施時要表裏一致,應做就去做,不要以為凡事「保守」便可「保險」。

新聞界的一個重要角色是監察政府,爭取新聞自由更是責無旁貸。新聞自由能夠保持,長遠來說所有人都是贏家。新聞自由不彰,開放社會不存,黑色九月蔓延,市民福祉堪虞。

文 蘇鑰機(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