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審查抗議聚集中國各地活動人士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11/01/2013)
中國南部一家報紙的新聞審查爭議讓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活動人士走到了一起﹐其中許多人是從網上瞭解到此次爭議的。這樣的一種趨勢代表著中共面臨的一個新威脅。
在《南方週末》辦公樓外參與示威的有數百人﹐其中大約20幾個富有經驗的活動人士是示威人群的核心。他們在示威活動中相互認識﹐並分享了一些經驗和策略。三天來﹐作為抗議的中心﹐他們舉著反對審查的標語﹐與政府支持者發生扭打﹐並在 晚間討論他們對中國的希望﹐以及在以往抗議中逃脫逮捕的經驗。
中國政府每年容忍數十萬起的抗議活動﹐但是如果出現不同地方之間相互協調的跡象﹐政府就會對抗議活動進行鎮壓。
數天來﹐有關部門容忍了《南方週末》報社門前的抗議﹐直到週四情況才發生了變化。此前﹐在報社編輯和宣傳部門達成一致後﹐新一期的《南方週末》也已經出現在街頭報攤上。
週四下午﹐抗議人數已經減少﹐僅有三名男子拿著反對審查制度的標語站在《南方週末》的辦公樓外。
這三人中﹐有一名男子來自河南。他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抗議活動。不過另外兩人是示威人群中的核心成員:其中一人46歲﹐來自廣東省﹐另外一人來自江西省﹐因工傷不得不坐在輪椅上。他的頭上纏著一圈標語﹐上面寫著:媒體已經被綁架。
這三個人未被允許停留太長時間。在他們舉出標語後不久﹐一輛麵包車停在了附近﹐幾名身穿便衣的男子從車上跳下來﹐把來自河南的男子扭送進車中﹐隨即迅速離開。
來自江西的男子被從輪椅中撞到地上﹐並被四名男子抬走﹐他大喊:綁架﹐綁架﹗當四名男子把他拉進第二輛麵包車上時﹐這名男子紅色的滑雪衫被扯到了肩上。
身穿便衣的男子還抓住了一名來自湖南的男子﹐他是示威活動的核心成員之一﹐此前﹐他一直站在附近同人群講話。
廣州市公安局沒有回復記者有關對這些人被抓走置評的請求。《南方週末》所在轄區公安分局的一名官員說﹐他對此事毫不知情。
這些便衣以類似綁架的方式把抗議者帶走﹐雖然此事在中國並不罕見﹐但這次卻發生在國內和國際媒體的眾目睽睽之下。這意味著﹐在和《南方週末》記者達成一致後﹐政府已經不願再容忍報社外的示威活動了。
身著制服的警察也配合行動﹐將記者和攝像人員強行推開﹐混亂之中﹐那名來自廣東北部的男子設法逃脫了。
前一天晚上﹐大約30名來自中國南方的反新聞審查抗議者將他們的標語收起來﹐一起去附近一個大餐廳的後面吃飯﹐這名男子也是其中之一。
在去餐廳的路上﹐這名男子談到了這群組織鬆散的抗議者如何主動接觸其他人並在中國即時通訊軟件QQ以及新浪微博上同數千網友保持聯繫。他說﹐我們告訴大家現在是站出來的時候了﹐到這個時候如果還不挺身而出﹐我們就會永遠受壓迫。
一起吃晚餐的這群人中大部分都有推特(Twitter)和Gmail帳戶﹐但他們說近幾個月從中國境內訪問國外網站越來越困難。其中一個人打開他的Facebook帳戶﹐展示自己的個人資料。
其中一些人此前在社交媒體上已經相互接觸過﹐這表明異見人士日漸開始在網上形成組織﹐以走上街頭表達政治訴求。
要是在以前﹐以中國之大﹐抗議者的聲音本來傳不了太遠。互聯網提供了一個將地方抗議活動轉化為全國性事件的平台﹐短時間內就能形成很大的群體﹐活動人士也能利用他們的抗議經驗來應對最新的政治熱點問題。
這群抗議者分坐在兩張大圓桌旁﹐他們看上去興致高昂且暢所欲言﹐但整個場面並不喧鬧。一些人低聲說﹐坐在不遠處觀察他們聚會的幾個人是便衣警察。雖然這群抗議者以為他們已經預定了包廂﹐但到達餐廳時他們才發現包廂已經被定出去了。
一位41歲的廣州居民說﹐七個月前他同此次抗議活動中多位來自湖南的活動人士首次在網上取得聯繫﹐他們探討的問題包括媒體自由等。他說此次能夠相見他們非常高興。
參加聚餐的一位男子將近來一系列抗議活動的精神同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靜坐抗議事件相提並論。
這名男子說﹐23年來﹐這是我們首次有機會做這樣的事情。要是在以前﹐我們像這樣坐在一起是不會被允許的。
餐桌旁的這群人以男性居多﹐年齡在30至50歲之間﹐他們在諸多問題上都對中國政府不滿﹐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獲刑入獄到土地糾紛不一而足。
這群人大致在一件事上取得了共識:在廣州的這場抗議活動事關改變中國﹐而不僅僅只是支持《南方週末》。
這群一起吃晚餐的抗議者中就有第二天在《南方週末》辦公樓外被人拖走的湖南籍男子。但在週三晚上他還談到了逐漸開放的空間。
他說﹐現在我們有了一點點空間﹐我們必須利用這點空間發出自己的聲音。此次抗議﹐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支持《南方週末》﹐還在於改變整個體制﹐哪怕只能改變一點點。
PAUL MOZUR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30111/bch094809.asp?source=whatnews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