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發言人制度需作績效評估 (《正報》,29/07/2013)

【本報訊】政府官員和發言人或是不回答傳媒查詢,或是答非所問,甚至,部份態度差劣,削弱市民知情權,損害公眾利益。時事評論員黃東 (見圖) 擔心,萬一本澳遇到重大事故,新聞發言人制度仍來不及改善。他建議行政長官崔世安,首先對新聞發言人制度展開績效評估。

政府發言人制度運作三年,究竟成效如何?上月三十日,警方在「倒陳遊行」後封鎖主教山要道,不同記者在不同時間致電向發言人查詢原因,直至警員拘捕市民後散隊,也沒有答案。三名精神病患者月初涉嫌逃離醫院,傳媒向發言人查詢後,得到的答案是「喜歡點寫就點寫」,沒有人查問事件,故沒必要公布。

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健全的發言人制度可讓政府與傳媒保持良好溝通,公眾便可接收到充足的、真實的、準確的資訊,但是,他不覺得這制度發揮著有效的作用,尤其是發言人的表現,實不到位。他擔心,當本澳遇上重大事故時,這個制度仍來不及健全。

黃東稱:「(有問題的發言人制度) 損害公眾利益,首先是損害公眾知情權。但是,官員竟然不覺得這樣是損害,還覺得應該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本來無一物,你們 (記者) 惹塵埃。官員的權益與市民的權益原來是兩回事,他們首先是官本位:令自己不受傳媒質疑,令自己的權力不受影響,甚至動搖。」

怕面對傳媒‧如何走向國際化?

三年前,黃東雖不看好新聞發言人制度,但是,仍抱著觀望的態度,期望政府不斷改善,甚至,推出例行發布會。然而,官員和發言人越來越懼怕傳媒查詢,或是不回答,或是答非所問,他續說:「大家都知道,澳門傳媒已相對溫和,不是刻意攻擊,都是留有餘地,但是,(政府) 都這麼怕,如何走向國際化呢?」

行政長官多次巡視有爭議的設施 (氹仔北安碼頭、澳大橫琴校區等),既不通知傳媒採訪,事後卻發出新聞稿和圖片。黃東認為,這種單向發布是不正常的,不利行政長官和政府的形象。既然,崔世安去年提出績效評估,黃東建議,政府首先政府發言人制度的績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