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BBC報道失實 彭定康被促下台 冤枉政客性侵兒童 總監請辭未解公信危機 (《明報》,12/11/2012)


BBC總監恩特威斯爾(左)在BBC信託主席彭定康(右)陪同下,宣布辭職,為公司王牌節目《新聞之夜》報道失實、冤枉好人性侵兒童,負上責任。(網上圖片)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英國廣播公司(BBC)公信力陷入空前危機,繼早前被指阻撓揭露已故名主持性侵醜聞後,近日又捲入偵查報道失實爭議,未有做好核實就冤枉政客性侵兒童,導致公司總監恩特威斯爾被迫宣布辭職,有國會議員和傳媒更認為,身為BBC信託主席的前港督彭定康,也涉嫌監管不力,難辭其咎,應當下台。


身負總編輯職責的恩特威斯爾(George Entwistle),周六晚在彭定康(Chris Patten)陪同下,站在BBC廣播大樓外當眾宣告辭職。他在今年9月17日才履新,主管BBC前後僅55天,成為該台在位最短時間的總監。他承認BBC王牌節目《新聞之夜》(Newsnight)在近日惹起爭議的兒童性侵犯偵查報道中,處理手法拙劣,「新聞水平不可接受」,不應播出。他在辭職聲明道﹕「身為BBC總監和總編輯,我要為所有節目內容負起最終責任,因此,唯一得體的做法就是下台。」彭定康讚揚恩氏作出令人尊敬的決定,又形容這是自己公共服務生涯中「最沉痛的一夜」。

彭定康提拔恩氏 議員促下台

由於彭定康當日力主提拔恩氏出掌BBC,加上身為BBC信託主席,有英國輿論認為若恩氏應辭職,負責起用他兼同樣未能有效處理眼前BBC危機的彭定康,也不能置身事外。保守黨前主席譚百德斥責彭定康未能緊控BBC,作為國會文化委員會一員的保守黨議員戴維斯更直指彭定康應當辭職﹕「他要為公眾對BBC的信任負責任,而公眾的信任已跌落谷底。」《星期日泰晤士報》也發表社評,認為彭定康應下台。

該報透露,彭定康本人確也有考慮應否請辭,但在諮詢過BBC信託其他高層後決定留下。BBC董事會前主席布蘭德表示,拿一個人祭旗已足夠,反對彭定康辭職。BBC資深主持人丁布爾比亦擔心,公司到了「要觸礁了卻群龍無首」的境地。

資深主持憂群龍無首

BBC王牌時事節目《新聞之夜》,近期成了這間英國公營新聞機構90年來罕見危機的風眼,先有高層被指「無故腰斬」該節目針對同台已故名主持人薩維爾(Jimmy Savile)的性侵醜聞偵查報道,令外界質疑BBC高層干預編採獨立和蓄意隱瞞醜聞;及至本月初,《新聞之夜》播出關於1970年代威爾斯一間兒童福利院的性侵案報道,但由於編採人員犯錯,報道嚴重失實,令現年70歲的保守黨老政客麥卡爾平(Alistair McAlpine),無辜淪為性侵兒童的疑犯,再度引發軒然大波。麥氏威脅提出誹謗指控,隨時涉及百萬鎊計賠償。有政府消息人士稱,包括總監恩氏在內,BBC至少有6位高層恐需為事件負責而去職。

恩氏解畫遭批卸責

BBC上周五已為報道失實公開道歉,並宣布停止《新聞之夜》所有偵查報道工作。可是恩氏周末早上出席電台節目解畫時,直言沒過問節目編採,又對節目內容可能出問題多番表示不知情,被輿論狠批敷衍塞責,終釀落台。下議院文化傳媒體育委員會主席惠廷戴爾說﹕「BBC的聲譽,建基於新聞報道的誠信。惟這無疑已嚴重受損了。」文化大臣麥瑪麗稱恩氏辭職「遺憾但正確」,「重要的是,恢復這間重要公營機構的信譽和公信。」



為挽隱瞞性侵過失 節目求證不足照播惹禍

【明報專訊】BBC王牌節目《新聞之夜》署理主編吉本斯(Liz Gibbons)的製作隊伍,被指為彌補喊停薩維爾性醜聞偵查報道對節目聲譽的傷害,決意傾力大做性侵兒童題材,還務求盡快播出,結果由於急就章而犯下連串很基本的新聞編採錯誤,鑄成今次冤枉好人的大錯。

鑑於薩維爾的性侵案引起公眾對久遠個案的關注,節目找來一宗發生於1970、80年代,於2000年浮面的北威爾斯兒童福利院集體性侵兒童案作報道。雖然節目沒明確披露嫌疑者的姓名,但一名受害者梅沙姆(Steve Messham)揚言,少年時曾遭一位「戴卓爾夫人時代的著名保守黨政客」性侵。

受害者錯認 牽連無辜前政客

節目播出後,其他傳媒很快便根據蛛絲馬,把矛頭直指1975至90年間擔任保守黨司庫的麥卡爾平。麥氏力斥報道失實,質疑梅沙姆認錯人。梅沙姆後來聲稱,懷疑1990年代初警方提供的疑犯相片與姓名錯配,令他誤會所認出的疑犯就是麥氏。

12年前報告指受害者「非可靠」

英國傳媒分析稱,《新聞之夜》犯了多項根本錯誤。首先,梅沙姆受訪時曾向採訪的記者斯蒂克勒(Angus Stickler)提及麥卡爾平,惟屢獲新聞獎項的斯氏,並無在採訪過程中,取出麥氏的照片予梅沙姆過目核實,也沒嘗試聯絡麥卡爾平做反應;更要命的是,其實2000年當局曾就這宗集體性侵兒童案發表過調查報告,當中提過梅沙姆「並非可靠證人」,可是編採人員顯然沒看過,單憑梅沙姆一面之辭便作出含沙射影指控,並無查找其他可靠證人佐證,更誤以為節目不指名道姓就可避過誹謗。

有BBC消息認為,出錯根本原因,是經過薩維爾醜聞大地震後,《新聞之夜》的節目高層出現真空大亂,原本有3名資深編輯負責把關,現只餘一人。另外,削減節目經費、管理混亂,也是遠因。

綜合報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