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解除實施近半世紀的報禁,昨起開放民辦日報。圖為民眾在仰光街頭閱讀民辦日報。(歐新社)
【明報專訊】緬甸解除實施近半世紀的報禁,昨起開放民辦日報,吸引報禁前已入行、坐過多次「政治監」的八旬老報人欽貌禮出山辦報,抗衡官媒及大企業報章。目前已有16份新聞周刊獲准轉型為日報,其中4份昨天創刊,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亦擬於稍後出版《民主浪潮日報》(D-Wave)。
仰光市面的報檔昨天清晨就吸引一批讀者搶購日報,先睹為快。民營《聲報》在創刊號跟進若開邦去年宗教衝突,以及丹麥樂隊Michael Learns To Rock周末舉行的演唱會。一名報販說,《聲報》的入貨量已比其他日報多一倍,但仍迅即被搶購一空。
民營報一出即搶購一空
《聲報》主編覺敏瑞(Kyaw Min Shwe)向美聯社稱,官辦日報有財力資源及發行優勢,民營報章需以取材及質素取勝。另一民辦日報《黃金清新之地日報》(Golden Fresh Land)則在創刊號報道素姬即將訪日,以及總統登盛就近期佛教及伊斯蘭教徒衝突發表全國講話,讀者反應亦佳,供不應求。該報主編、81歲的欽貌禮(Khin Maung Lay)向美聯社透露,他從現行各周報親自挑選人才加盟旗下,但這一輩記者經歷軍政府50年獨裁統治,對出版自由只有模糊觀念,只有他本人才見證過緬甸1948年獨立後報業在短暫民主制度下百花齊放的黃金歲月。
緬甸曾被視為東南亞的新聞自由先鋒,當年30多份民辦報分別以緬甸文、英文、印度文及華文印行。欽貌禮在一份緬甸文日報任職資深記者,直至軍政府上台,1964年起實施報禁,除國營日報,只准民營周報經官方審查後發行,記者常受政府監視、監聽,報道只要一提民主,或素姬的名字,記者亦可能被監禁,報章隨時被勒令停刊。
執政黨報免費10日搶客
欽貌禮在奈溫執政期間因批評政府3次入獄。他向美聯社稱,預期辦報將迎來無數挑戰,但他決心以「出版自由之名」衝破障礙,以專業精神辦報。
執政「鞏固與發展黨」旗下的《團結報》昨在創刊號報道首都內比都的消息。該報背後由多個財團支持,將連續免費派發10天搶客。主編溫丁(Win Tin)稱,該報「財力雄厚,人才濟濟」,但強調並非官方喉舌,因為執政黨另有專用宣傳報章。英國BBC稱,辦報初期各日報只會出版數千份,評估市場反應。目前每份民營報售約1.8港元,對當地人而言並不便宜,但官方報卻是半價,甚至免費派發。部分民眾對民營辦報並不樂觀,認為「新報章同時推出,讀者沒錢全部買下,長遠很難維持」。
綜合報道
指引「禁說政府壞話」 新聞業恐自我審查
【明報專訊】開放報業是登盛文人政府自前年上台後的改革之一,政府去年8月首先取消周報刊行前需要送檢的審查制度。同時,美聯社將成為首間在緬甸設辦事處的國際通訊社,日本NHK也獲准開設辦事處。過去在軍政府統治下,只有新華社及《光明日報》等少數外國媒體容許在緬甸派駐記者。不過緬甸在開放報禁的同時,亦將制訂新媒體法,令新聞自由面臨限制和自我審查壓力。
根據無國界記者今年愛表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報告,緬甸排名已由去年169名上升至151名,原因是「對傳媒管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該組織也指出,在撤銷民營刊物送檢審查的同時,緬甸當局卻向媒體頒報16項指引,敦促媒體不可說政府壞話,或批評政府政策。緬甸新聞界認為,傳媒經營環境無疑有很大改變,卻是由官方審查變成「自我審查」的開始,由於軍政府年代的《印刷和出版登記法》仍然生效,政府仍可隨時撤銷媒體的牌照。
政府可隨時撤牌照
開放報禁時值昂山素姬躋身國會從政一周年,她旗下全民盟發行的《民主浪潮》周刊,亦將改為日報議時論政。但她本人卻被質疑不像昔日高調批評政府,由近期接連爆發的宗教種族衝突,到中緬合作投資銅礦的爭議,素姬不是沉默,就是被指發言保守,「站在政府一方」。
全民盟暫未決定是否將一般新聞納入編採範疇,但表示會引入廣告增加收入。當地傳媒認為,民辦報章面對財力不足的問題,由於日報作業複雜,當地網絡系統落後,要將排版完成的電子檔傳輸給印刷廠印行,再將報紙運到指定報攤,對民辦報章都有相當難度。此外,當地受過專業訓練的記者不足,近期部分失實及煽動性報道都引起質疑,加上缺乏印刷機,要與國營報章競爭困難重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