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揭黑記者捱整 同行悲新聞之恥 屢爆不公內幕 曾遭黑幫500萬買人頭 (《明報》,22/07/2011)



【明報專訊】北京《中國經濟時報》內部的一個機構調整,引起軒然大波。日前,由該報首席記者、內地著名調查記者王克勤領導的「特別報道組」遭撤銷,王克勤獲報社分配的住房亦遭收回,引來內地傳媒圈對王克勤的聲援此起彼伏。

北京近百記者前晚聚集在東城簋街一家餐館聚會,為王克勤團隊打氣。現場打出「向調查記者王克勤致敬」橫幅,席間,王克勤歷數多年經歷,感慨良多。47歲的王克勤,出生甘肅省農村。21年記者生涯,一直在一線跑新聞,尤其擅長調查報道(類似偵查報道),因此贏得了「中國調查記者第一人」、「中國的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1866-1932年,美國著名揭黑記者)」等美譽。

他從在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西部商報》任職時,就熱中調查報道。僅2001年一年,由於他的調查報道,就導致160多名黑社會及惡勢力分子入監,在揭發甘肅蘭州股市黑幕的報道刊出後,王家一度恐嚇電話不斷,甚至傳出有黑社會揚言出500萬元(人民幣)要買其人頭,警方要派4名公安荷槍實彈到他家駐守多日。

04年報道 驚動國保公安國安

同年,因撰寫「公選??劣舻人??引爆黑幕」引起甘肅省委領導震怒,他被《西部商報》開除,被迫離開甘肅。到《中國經濟時報》後,2004年首次因報道遭國安約談,還曾被國保、地方公安、國安「三堂會審」,一度要返回甘肅老家避風頭。

王克勤說,做調查報道,採訪中捱打或推撞算平常事,「有時候,命都不在乎了」。他直言,社會轉型造就大批新聞素材,提供調查記者寬减舞台,21世紀最優秀的調查記者應在中國。

他亦回憶原多任報社負責人給其寬鬆舞台,「有時可兩個月寫一篇稿」,但他拒絕評論現任社長。對於報社今次的「撤銷」決定,他稱自己仍堅持上班,暫未規劃未來,但仍希望繼續做一線調查記者。

有傳媒同行在微博留言稱,王克勤以多篇深入報道捍衛公共利益,成為調查記者「標杆」。現在,年近五十的他,無房無車,卻受此羞辱,實乃中國新聞業之共恥!

報社聲明:正常內部調整

前晚,《中國經濟時報》亦發表聲明稱,撤銷特別報道組,是該報向以經濟類報道為主轉型的「正常內部調整」,指有人借機透過微博等管道發布「不實信息」,污蔑和人身攻擊報社領導,將保留法律追訴權利。

明報記者


偵查記者風險高 民間行內具聲望

【明報專訊】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教授展江直言,內地調查記者的生存環境其實已好過以往,「近年間,言論監管確實加強」,但尚未有記者因調查報道遭打壓,「王克勤事件,只是報社內部『小政治』。」

據悉,當前內地調查記者群體約有數百人,主要集中在《財經》、財新傳媒等經濟類媒體以及《南方週末》和《南方都市報》等都市報的深度報道部,這些記者多為3年以上工作經驗,且多具備一定的調查採訪能力。

「調查中遭遇危險,哭也好,危險也好,不能叫屈」。展江認為,相對於高風險,調查記者在內地民間和行內往往享有較高聲譽很高聲望,「很多調查記者往往因一篇報道,就會被載入史冊」。

展江還表示,相較於內地一般記者的底薪加稿費制,調查記者多採取不同考核機制,撰寫稿件雖少,但收入高於平均水準,像王克勤這樣做了多年個人積蓄還僅2萬元人民幣的清貧情形,並不多見。

對調查記者最大的困擾,還是報社高層的「自宮」行為,一些負責人為免「惹事」,經常「槍斃」一些敏感選題。經過長期調查寫成稿後,不准發表的情等也屢見不鮮。甚至出現一些調查報道在報上刊出卻不上網的怪事。

明報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