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梅鐸關閉王牌小報 《世界新聞報》陷竊聽醜聞 壯士斷臂 (《明報》,08/07/2011)


【明報專訊】午夜最新消息﹕梅鐸兒子兼新聞集團副總裁詹姆斯宣布,深陷竊聽醜聞的《世界新聞報》將關閉。詹姆斯發表聲明稱﹕「《世界新聞報》身處一個監察他人責任的行業,但卻無法監察自己。」他說,諮詢過該報高層後,「我認為我們必須對這份報章採取進一步行動,本周日刊出的報章是《世界新聞報》最後一期」。

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涉嫌聘請私家偵探竊聽一名失蹤少女的手機留言信箱,並隨意熘除留言。詹姆斯稱,若相關指控屬實,該報的做法便屬「沒有人性」。他還說,《世界新聞報》最後一期的所有廣告版位將留給慈善機構宣傳慈善工作。蘇格蘭場表示,多達4000人的留言信箱可能被《世界新聞報》竊聽。

傳媒大亨梅鐸的新聞王國陷入近年最大危機,旗下英國小報《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愈揭愈臭,繼傳出入侵失蹤案受害人手機,又被揭竊聽恐襲受害者親屬等,並賄賂警員套料。英國輿論狠批「梅鐸霸權」對社會的禍害,比作意大利黑手黨。英國傳媒稱,該報5名記者及主管將於數天內被捕。梅鐸昨罕有發出聲明,就醜聞承諾將全力配合調查,但仍力撐事件主角、現任新聞國際總裁的「契女」布魯克斯。

80歲的梅鐸在聲明中,形容最近有關竊聽及賄賂警方換取內幕的指控,確是「令人憤慨且無法接受」,但仍力撐當年的《世界新聞報》總編輯、現任該報母公司新聞國際的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梅鐸說:「我清楚表明,公司將積極配合警方調查。在布魯克斯領導下,新聞國際會協助調查。」

輿論狠批霸權如黑手黨

《世界新聞報》2002年竊聽13歲被拐少女道勒(Milly Dowler)的手機時,布魯克斯正是該報總編輯。該報當時僱用私家偵探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入侵道勒的手機留言信箱,還因信箱已滿而刪掉部分信息,以騰出空間儲存新留言,卻因此誤導警方以為道勒未死。在野工黨黨魁文立彬已要求布魯克斯引咎辭職。

布魯克斯堅稱對竊聽並不知情,據報她將聲稱事發時她正在放大假,企圖將責任歸咎於時任副手、亦即後來成為首相卡梅倫發言人的庫爾森(Andy Coulson)。醜聞纏身的庫爾森,於今年1月辭任發言人職務。

契女卸責英揆前發言人

英國傳媒指出,馬爾凱爾還掌握了2005年「倫敦七七恐襲」罹難者家屬,以及阿富汗伊拉克陣亡英兵家屬個人資料,連現任財相歐思邦的住宅電話也在其筆記簿上,懷疑他們已被竊聽。知情人士向《泰晤士報》透露,涉事的5名記者及主管「很快」被捕。

《世界新聞報》被指向警方買料的說法,由來已久。新聞國際上月「合作地」向警方提供有關證據,顯示約5名指揮官級以下的「低級警員」,在2003至07年間曾受賄。當時該報的總編輯是庫爾森。分析指出,新聞國際「自動」報料,旨在為布魯克斯轉移視線,將矛頭指向已離職的庫爾森。警方近日正對該報賄賂警員套料,重新展開調查。

拒即時調查 卡梅倫惹質疑

卡梅倫在朝野壓力下,周三承諾會就竊聽事件及英國傳媒操守展開獨立調查,但強調必須要待警方完成調查才進行。一些英國輿論質疑,卡梅倫與庫爾森交情深,而布魯克斯又經常到其家中作客,質疑有關調查何時才能展開,以及卡梅倫是否買怕於梅鐸。有論者狠批卡梅倫當年聘用庫爾森作發言人,是「災難性判斷錯誤」。多位國會議員已呼籲政府,阻止梅鐸新聞集團併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聲稱是竊聽受害人的影星曉格蘭特,亦呼籲讀者杯葛《世界新聞報》,打擊歪風。

(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路透社)

梅鐸為兒子 力撐契女總裁

【明報專訊】竊聽醜聞中,新聞國際女總裁布魯克斯成為眾矢之的,但仍獲梅鐸力撐。分析指出,由於布魯克斯的上司,正是梅鐸的兒子、新聞國際主席詹姆斯(James),因此布魯克斯可說是詹姆斯的「防火牆」,若她被迫下台,下位在輿論壓力下丟職的,可能是詹姆斯。

政界投鼠忌器怕報復

梅鐸據報對竊聽醜聞高度重視,早前在美國愛達荷州召開了「作戰會議」。傳媒分析員巴尼特說:「若布魯克斯獲梅鐸百分百支持,將無法動搖她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這反映梅鐸認為其公司無法動搖。」《紐約時報》引述接近梅鐸的消息稱,梅鐸視扳倒布魯克斯的行動,是政敵的陰謀,所以誓保她。但總公司新聞集團的消息人士指出,集團內愈來愈多人認為,布魯克斯遲早要下台。

工黨議員沃森(Tom Watson)便促請詹姆斯停職。他指控詹姆斯未經董事會授權,擅自於2008年向職業球員協會總裁泰勒(Gordon Taylor)付款約870萬港元,企圖用錢讓對方「收聲」,掩飾公司的竊聽罪行。沃森同時呼籲警方調查詹姆斯與布魯克斯是否知悉有人企圖銷眦竊聽證據,妨礙司法公正。

英國政界向被指對梅鐸旗下媒體投鼠忌器,恐得罪這些媒體,會招來公開私生活報復,唯有屈服於「梅鐸霸權」之下,連首相卡梅倫也被指刻意與梅鐸傳媒王國搞關係。議員戈德史密斯批評,梅鐸的新聞機構權力過大,「有系統地賄賂警方,閹割國會」,應受制衡。

(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

商家抽廣告 收購收費電視恐受阻

【明報專訊】《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鬧大,不僅促使商家陸續取消在該報落廣告,還可能引發讀者杯葛潮。受醜聞拖累,總公司新聞集團周三股價一度大挫5.5%,昨晚才反彈逾1%。英國通訊業監管機構「通訊辦公室」(Ofcom)突然開腔表示,要研究廣播機構牌照持有者是否「稱職、適當」,更令外界揣測梅鐸收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的計劃會否受阻,儘管卡梅倫政府堅持,事件不應影響政府日內決定是否讓新聞集團入股控制BSkyB。

繼福特車廠周二率先宣布抽起《世界新聞報》的廣告,包括萊斯銀行、三菱汽車、雷諾汽車和維珍假期等,也暫停賣廣告。其他公司如Tesco、npower等亦表示會密切留意,再下決定。惟《世界新聞報》十大廣告商暫無一抽起廣告。

(衛報/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

報業盈利有限 新聞集團未重創

【明報專訊】美國CNN直言,竊聽風暴發展至今,勢將重挫《世界新聞報》和母公司新聞國際。《金融時報》分析專欄認為,梅鐸已陷入像去年BP(英國石油)墨西哥灣漏油般的危機,隨時要賣掉或關閉《世界新聞報》,以保住整個新聞王國的招牌。

博猛料谷銷量短視眼前利益

雖號稱是英國最暢銷小報,但《世界新聞報》銷量實已大不如前。自2000年起,該報銷量持續下滑,跌至現時的270萬份,銷量累計少了三分一。《金融時報》專欄指出,《世界新聞報》希望透過獨家猛料去挽救銷量,正好解釋了該報今次肇禍的原因,情形就像BP在競爭激烈下,為了取悅股東,不惜冒較高風險,在離岸鑽油上「搏到盡」,最終身陷漏油災難。兩宗事件都反映《世界新聞報》和BP為了眼前利益,把公司的前程都押上了注。

更甚的是,這兩間公司起初面對危機時,都採取「拒絕認錯」的態度,最終激起公憤。BP最後終要承認錯誤,主席下台及設立賠償基金後,才止住了公關災難;若梅鐸希望可從這場災難脫身,預料亦需改變現時的策略,辭退當年《世界新聞報》總編、現任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

梅鐸旗下報業盈利,現只佔整個新聞集團總盈利的13%,即使梅鐸選擇壯士斷臂,賣掉《世界新聞報》,甚或將之關門大吉,對集團整體影響有限。梅鐸傳記的作家沃爾夫(Michael Wolff) 甚至認為,被視為梅鐸「契女」的布魯克斯,也可能被犧牲,直言梅鐸也非首次把貼身親信踢走。惟他質疑這也許仍不足以修補事件對梅鐸王國的損害。

(金融時報/CN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