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媒體人士在網上發放據稱是中宣部下的禁令。互聯網
《抗命良心報紙》
中宣部雖有禁令,但仍有內地傳媒或抗命或偷步,繼續跟進報道事件。 互聯網
中宣部雖有禁令,但仍有內地傳媒或抗命或偷步,繼續跟進報道事件。 互聯網
《禁令下逼改版》
網民展示《新京報》改版前(下)及改版後(上)的版面。
網民展示《新京報》改版前(下)及改版後(上)的版面。
陝西《華商報》因禁令被撤的版面,版面中內容留空。
《溫州動車慘劇》
【本報訊】正當全國輿論齊齊聲討鐵道部、本港民眾準備燭光集會哀悼撞車事故遇難者之時,北京當局前晚突下禁令,要媒體「迅速降溫」,停止報道及評論事件。數百報章要匆匆改版,大量精心策劃文章作廢,從業者敢怒不敢言。當局對媒體態度也急轉變差。香港記協對此表示憤怒,要求當局撤回禁令,讓傳媒自由報道真相。 中國組
據悉,今次溫州動車追撞事故,中宣部初時對媒體報道態度曖昧,特別是 7月 28日溫家寶到現場祭拜,應允公開調查事件真相,並要鐵道部回應「是否救人第一」後,媒體一度以為當局開放言論,紛紛掀起「追問」熱潮,與本港媒體的大幅報道,相得益彰。
豈料一日之後形勢急轉直下。內地傳媒從業者透露,前日( 29日)晚 10點多鐘,收到「有關部門」轉達中宣部指令,稱鑑於事件引發「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要求各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新聞網站,「迅速降溫」,除正面報道和跟權威部門(即新華社)發放消息外,禁止再做任何報道評論。
溫州採訪記者撤走
禁令令各報刊措手不及。據內地研究者透露,前晚有數以百計的報紙,因中宣部禁令要改版、換稿,大量精心策劃的報道作廢,其中包括《 21世紀經濟報導》、《財經週報》、《中國經營報》、《新京報》、《錢江晚報》、《華商報》等,不少報章要撤去兩至八個版的相關報道和評論。各地在溫州採訪的記者也紛紛撤走。
有內地資深編輯當晚在網上留言稱:「今夜,百家報紙撤版,千位記者被斃稿;中國,萬個游魂無處安放,億個真相正在破碎。這個國家,無數只惡棍的手,在羞辱着你!」也有媒體從業者指:溫家寶剛離開溫州回北京,中宣部就出來發飆,把溫的公開承諾全部推翻,「高層權鬥之激烈,可見一斑!」
同時,當局對記者的態度,也急轉變臉。中新社記者王全寶昨透露,他聯繫到事故調查組成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紀嘉倫,欲做採訪,不料對方竟稱若記者敢去採訪,他將「立即報警」!並稱「高檢(最高檢察院官員)也在場」。王哀嘆:沒想到當局對媒體翻臉,竟到如此地步!
港記協聲明表憤怒
當局的態度激起內地民眾憤怒。一批學者則發起「罷坐高鐵」行動。發起人之一的西安學者楊恆表示:「如果我們拒坐高鐵動車一個月,世界將為之震撼,中國將由此發生變革。」他說,「發自良知的力量,只要堅持 30天,就可以改變一切!」
昨日,香港記者協會發表聲明,對中宣部的禁令表示憤怒。聲明指,溫州火車追撞事故涉及逾 200人死傷和鐵路安全,各界應吸取教訓,總理溫家寶也指,事故調查處理全過程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中宣部的指令明顯不符總理要求,聲明呼籲中宣部撤回指令,讓真相公諸於世,免日後連接香港的高鐵重蹈覆轍。
內地媒體罕見抗命潮
【本報訊】雖然北京當局嚴令媒體收聲,禁再擅自報道溫州動車撞車事故,但昨日仍有大批內地媒體抗命,以「搶步」或「擦邊球」等方式,以「誰是真兇」、「這完全是人禍」等標題,繼續追究鐵道部,追問真相,奏響悲歌,出現近年罕見的「媒體抗命潮」,內地學者嘖嘖稱奇。
民眾搶購良心報紙
其中,原本要 8月 1日才出版的《經濟觀察報》,搶在禁令下達前即推出 8個版的特別報道「溫州沒有奇跡」,該標題明顯是反譏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日前回應女童伊伊獲救時稱「這是一個奇跡」; 8個版面不但份量厚重,內容更鞭僻入里,「誰是真兇」、「這完全是人禍」、「全國人大應啟動特別調查程序」、「請為死難者立碑」、「請敬畏生命」、「分拆鐵道部」等,矛頭直指鐵道部,挑戰性極強。
該報昨早在京城甫上市即洛陽紙貴,讀者紛紛購買珍藏。有網民提到,去年 3月也是該報牽頭,聯手內地 13家報紙發表聯合社論,呼籲北京當局加快戶籍改革,引起轟動,最後遭中宣部秋後算賬,主筆被炒。有網民稱:「這是一份有良心的報紙,值得支持!」
同樣,原本要今日才出版的《中國經營報》,也偷步於昨日推出「溫州動車追尾事件」全調查,並冠以「危險動車」,對溫州撞車事故,乃至中國的動車、高鐵安全現狀進行深入探討,報道指,日本用了 47年才把火車速度從 240公里提升到 300公里,中國只用 7年就做到,「這稱跨越式發展,只能是把政績送給官員,把危險留給百姓!」
而前日在事故頭七以近乎「開天窗」方式,哀悼死難者的上海《青年報》,昨日頭版繼續玩擦邊球,以獲救的小女孩伊伊笑臉配以「伊伊,一定要好好長大」文字,悲情奪人;《廈門商報》頭版用火車頭配以一個巨大悲慟的「慟」字,再請著名學者易中天,仿校園民歌「同桌的你」改寫悼詩「同車的你」,讀來催人淚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