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一通電話敲梅鐸小報喪鐘 《衛報》兩年堅持 戳破竊聽醜聞 (《明報》,29/07/2011)


【明報專訊】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動搖梅鐸的傳媒帝國,並直搗英國建制,英國《衛報》是令醜聞曝光的關鍵媒體。《衛報》在過去兩年內鍥而不捨追查竊聽醜聞,卻一直不能喚起英國警方關注,新聞集團更對該報做法嗤之以鼻。但《衛報》總編輯跟大西洋對岸的《紐約時報》老總去年的一通電話,卻令調查起死回生。

記者鍥而不捨「找麻煩」

《衛報》記者戴維斯(Nick Davies)不時會出現在老總拉斯布里杰(Alan Rusbridger)的辦公室,關門爆出驚人消息。他在2009年初告訴拉斯布里杰,有線人報料指梅鐸之子詹姆斯曾秘密付100萬鎊掩口費,阻止竊聽事件曝光,問拉斯布里杰有沒有興趣跟進。拉斯布里杰當然有興趣,戴維斯立即開始追查,用拉斯布里杰的話說,是去「找麻煩」。

竊聽醜聞始於2006年,《世界新聞報》王室事務記者古德曼(Clive Goodman)與私家偵探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被揭竊聽手機留言。兩人翌年被判入獄,新聞國際當時聲稱,竊聽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馬」所為,英國多數傳媒及警方接受了這個講法。但戴維斯在2009年7月報道,《世界新聞報》2008年曾在詹姆斯授權下支付70萬鎊賠償竊聽受害人泰勒,條件是泰勒不能披露事件,該報一名初級記者負責紀錄泰勒的電話留言,並把電郵傳給首席記者。那意味覑,竊聽並非限於一小撮人,《世界新聞報》高層亦知情。

布魯克斯﹕衛報老總將跪地求饒

報道刊出後,警方宣布調查,但不出數小時就說,沒有新進展值得調查。新聞國際立即反擊,狠批《衛報》誤導公眾。報業申訴委員會調查後亦稱,竊聽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馬」所為。《衛報》沒有放棄,但其報道引不起注意,一些關鍵線索亦礙於英國法律而不能披露。戴維斯告訴老總,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得意地向同事宣稱,《衛報》的追查最終「會以拉斯布里杰跪地求饒結束」。

英多掣肘 聯絡《紐時》揭黑

孤身作戰的拉斯布里杰這時想,若英國傳媒漠視竊聽醜聞,他便要向別處求援。他在2010年初致電《紐約時報》總編輯凱勒(Bill Keller),問對方有沒有興趣追查。凱勒一直在追看醜聞的報道,他憶述﹕「我認為這可能是時候讓美國讀者關注這令人吃驚的故事,尤其還有新角度待發掘。」

凱勒派出3名偵查記者赴英,當中包括曾得過普立茲獎的貝克(Jo Becker)。拉斯布里杰憶述,他跟戴維斯先向他們介紹《衛報》迄今的調查結果,3人隨後自行展開調查。他們花了5個月調查,雖然英國警方不予合作,但仍無礙他們於9月刊出6000字長篇報道。揭發更多人捲入竊聽醜聞,包括2007年辭職的《世界新聞報》老總、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的發言人庫爾森(Andy Coulson)。《紐時》記者的證據還顯示,英國警方雖然掌握《世界新聞報》慣常竊聽的證據,但匆匆結束調查。

《紐時》的報道促使英國其他傳媒跟進,庫爾森在壓力下今年1月辭職。但最終推倒《世界新聞報》的,還是《衛報》上月4日揭發《世界新聞報》在2002年3月曾竊聽13歲失蹤少女的手機留言信箱,並擅自刪除留言,誤導警方以為她尚在生。英國公眾一直以為竊聽受害者只限於達官貴人,這一報道令公眾怒火一發不可收拾。

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


梅鐸安置員工﹕調任西伯利亞

【明報專訊】《世界新聞報》結業後,283名員工面臨失業。雖然梅鐸上周在國會應訊時,承諾盡可能在新聞集團內為並無涉案的員工尋找新職位,不過英國《獨立報》報道稱,梅鐸提供的職位相當「另類」,當中包括在霍士廣播公司俄羅斯西伯利亞分部擔任「物資經理」,或於道瓊斯保加利亞分公司擔任「訂戶發展顧問」,被形容「像懲罰多於新開始」。

梅鐸向被裁員工提供約200個職位,涵蓋霍士廣播公司、美國出版集團Harper Collins、道瓊斯公司及新聞國際,但職位要求與原職相距甚遠,員工需再培訓或出國。例如道瓊斯職位大多為金融專家而設,霍士的職位則大多在其他國家。《世界新聞報》員工至今有30人在新聞國際另覓職位,另有30人在併歸《太陽報》的《Fabulous》雜誌工作。

獨立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