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梅鐸王國再爆醜聞 《華爾街日報》涉篤數 (《明報》,14/10/2011)


【明報專訊】傳媒大亨梅鐸的傳媒王國繼竊聽風波後再爆醜聞,旗艦報章《華爾街日報》(WSJ)歐洲版涉嫌作大發行量(即篤數),該報一項講座活動的贊助商,被揭承擔了其每日逾四成發行量,報章發行人朗霍夫更涉嫌在有贊助商威脅放棄贊助時,透過第三者以公司資金買報維持銷量,誤導廣告商。新聞集團周二表示,已就此事展開調查,朗霍夫同日宣布辭職。

歐洲發行人請辭

WSJ歐洲版的銷售手法主要由倫敦辦事處進行。根據《衛報》調查,WSJ歐洲版2008年1月起舉辦「未來領袖學院」活動,聯絡歐洲企業為大學生贊助講座。WSJ為回饋支持,會在專題報道公布贊助企業名單,而贊助商就以每份不多於5仙歐元(約5角)的價錢,大量購入每份原價1.5鎊(約18港元)的報紙派給大學生。

雖然買報紙的贊助商與免費取報紙的大學生未必閱報,但英國的發行量審計會仍把這種行銷方法計入報紙銷量。截至去年,WSJ歐洲版每日7.5萬份銷量當中,3.1萬份由贊助商購買,佔總數41%。最大贊助商荷蘭ELP公司,更以每份1仙歐元(1角港元)價錢,每日購買1.2萬份報紙,佔WSJ歐洲版發行量16%。以該報每年出版259天計算,ELP贊助一年成本為3.1萬歐元(約33萬港元)。

贊助商購四成發行量

去年初,ELP認為贊助的宣傳效益不顯,威脅退出。《衛報》取得的內部電郵及文件顯示,WSJ歐洲版發行人、道瓊斯歐洲業務總經理朗霍夫(Andrew Langhoff)積極游說ELP繼續贊助。去年4月,他向ELP發電郵,建議以新的合作形式「陳列ELP最有價值的服務」。該月底,ELP同意以舊價繼續贊助,條款包括報章會為ELP賣免費廣告,最具爭議的條款是WSJ歐洲版將最少發行3篇根據ELP的研究撰寫的「專題報道」(俗稱「鱔稿」)。這些「新聞稿」並沒向讀者表明,它們是報章與客戶的交易條件。

《衛報》稱,WSJ歐洲版有員工投訴為ELP撰稿宣傳,有違新聞道德,與公司政策不符。但ELP卻認為該報並沒提供應有的宣傳,去年秋天威脅不會在年底支付1.5萬歐元(16萬港元)贊助費。若收不到款項,該報就不能確認涉及的1.2萬份報紙銷量,而銷量驟跌將打擊讀者及廣告商信心。

用公司資金買報保銷量

據報道,朗霍夫為了讓ELP繼續贊助,竟將報紙的收入經其他公司過數給ELP來買報紙。最明顯例子是印度科技公司HCL原要向WSJ歐洲版支付1.6萬歐元的宣傳費,但朗霍夫指示該公司把部分款項轉交一間比利時公司,再過數給ELP,由ELP付錢買報。但中介公司向ELP過數後,卻未能向HCL收足費用,最後又向WSJ追討損失,令「篤數」事件更添混亂。

(衛報)


發行部職員揭事件被裁 向英報爆料

【明報專訊】WSJ歐洲版被揭「篤數」事件,再次暴露新聞集團管理混亂。《衛報》引述今年初被WSJ歐洲版解僱的爆料人稱,他被炒前曾向WSJ母公司道瓊斯在紐約的高層反映事件,但未獲正視。根據《衛報》取得的電郵紀錄,當時的道瓊斯總裁欣頓(Les Hinton)亦閱過有關電郵,欣頓已因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而於今年7月辭職。

爆料人是WSJ歐洲版前發行部職員范莫爾(Gert Van Mol),「未來領袖學院」的贊助活動由他一手策劃。據稱,范莫爾曾因贊助安排與發行人朗霍夫意見不合,他向高層爆料後,人事部負責人在去年12月中與他的律師會面。會後,人事部要求他將有關事情保密。到今年1月,范莫爾突然遭道瓊斯解僱。

母公司:報章銷量合法

范莫爾其後向《衛報》爆料。知情人士稱,《衛報》介入令道瓊斯「恐慌」,導致朗霍夫請辭。朗霍夫周二發電郵向下屬稱,與贊助商的合作協議可能令人以為報章報道受商業關係影響,「我相信辭職是最體面的做法」。

道瓊斯則發表聲明稱,其行銷計劃及來自贊助商的報章銷量都「是合法」的,均已向英國發行量審計會披露及獲得確認。該公司又表示,把贊助商購買的報章在大學派發是行內慣常做法,斥《衛報》報道「煽風點火」,「充斥失實及惡意的解讀」。

(華爾街日報/衛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