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譚啟鴻稱對記者作電話錄音採訪 澳廣視事前無明確指引 (《華僑報》,21/10/2010)

 【專訪】澳廣視嚴厲手段處置陳記者事件,昨日又有新發展,十多名聲援記者的網民送花及遞信,抗議事件製造「白色恐怖」,嚴重打擊新聞自由。網民們指澳廣視對陳記者的指控不合理,質疑澳廣視為了羅織罪名而捏造謊言,要求澳廣視新聞部兩位高層辭職。而澳廣視新聞及資訊節目部總監譚啟鴻在接收網民公開信時稱沒有自我審查,但他亦承認,在事件發生前,對於記者作電話錄音採訪,新聞部並沒有白紙黑字指引。

 一眾網民於昨日下午二時到澳廣視,他們每人手持劍蘭逐個放在澳廣視門外鐵馬前,以悼澳廣視新聞自由已死,及「澳門公營廣播電視台淪為政府工具」等。期間,一名澳廣視女記者頗有勇氣參與,默默地放下了鮮花,網民報以熱烈掌聲。

 發起行動的網民張先生指出,當事人(徐先生)自稱與新聞部總編輯羅崇雯很熟,「所以他就可以透過一些渠道干擾記者工作。其實這可以看到,如果連一些對當事人無影響的事情,都可以作出干擾的,那如果對當事人有影響的,我們可以想像到……當中可能有甚麼交易?我們完全估計不到。」

 網民原本要向澳廣視江濠生遞信,但員工指江正在外地,至於新聞部高層,也聯絡不上,正在膠著時,關鍵人物的澳廣視新聞部總監譚啟鴻突然現身接信。網民則問及:當事人「徐德明公開表示無投訴過(陳記者),那我想問是譚生你誤會,還是徐德明搞錯?」譚則回應:「暫時我真的不能再講其他更多事情。」

 與此同時,就事件已對澳廣視記者士氣造成打擊,記者亦追問:「你會怎樣恢復記者的信心?公司會怎樣保護他們?錄音訪問的指引是否在事後才有?出事之後……員工說一直沒有就錄音採訪有任何指引?」就此,譚啟鴻承認之前「並無一個白紙黑字的指引,我們會在這方面再檢討。」但未有明確指引的情況下,卻對相關記者採取紀律程序,「那就變成不教而誅?」但他並沒有作進一步解說。

 對於事件重重疑問,無論是網民提問或記者追問,譚啟鴻只表示事件沒有結果之前,不會多作回應。

 至於網民在公開信,詳細述及事件整個過程,並由此提出他們觀點及訴求。

 其中指出,陳姓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曾出現不嚴謹之處,但有關出發點純為正常畫面播放形式以配合採訪錄音,並無偏頗之處,而居民之噪動亦因此而平息,足見陳姓記者之報導正確,此外徐先生之回覆內容亦極為準確及生動,令新聞效果更具信服力,然而重點為徐先生對記者之要求僅為要求刪除其背影之片段,而非羅祟雯及譚啟鴻作出內部調查所聲稱之原因-(因受訪者投訴非法錄音),因此在是次始作俑者的內部調查原因已令人生疑,不禁聯想是否因對於陳姓記者公開批評其管理不善,繼而含恨在心,故此趁這錄音事件而將之剷除;

 網民又指,羅崇雯及譚啟鴻於二0一0年九月二十八日簽署及發出回覆議員的信函中,清楚指出對陳姓記者採取的內部調查之起因是徐德明提出,明顯與徐德明在公開訪問強調自身沒有對陳姓記者作出任何投訴的答案相反,到底是否羅祟雯及譚啟鴻為了替陳姓記者羅織罪名,而捏造謊言,因此羅祟雯及譚啟鴻應對自己作出的謊言負責引咎辭職,因為羅崇雯及譚啟鴻給議員的回覆是政府透過立法會發予議員,原則上等同行政長官辦公室亦同意有關內容,二人行徑等同將行政長官的誠信出賣,二人並須公開向陳姓記者及行政長官道歉。

 網民亦批評譚啟鴻公開聲明中,明顯違反了法律中的無罪推定原則,在新聞公開了記者的全名,以及欠缺了平衡報導,沒有同時訪問被指控的陳姓記者回應,令人對澳廣視高層的人格起了嚴重的懷疑。

 網民也質疑,為何陳姓記者收藏在澳廣視(個人資料夾)的資料竟然會被發現,這又是另一樁偷竊及侵犯個人私隱的罪行,對於進行有關偷竊及侵犯個人私隱的罪行,雖然陳姓記者尚未作出舉報,但澳廣視有必要遵從陳姓記者曾面對的調查程序,將涉及(偷竊及侵犯陳姓記者個人私隱)的行為人及指使者一併停職調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