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內地禁記者擅作負面報道 出版局新規遏敲詐 網民﹕礙媒體天職 (《明報》,19/06/2014)


【明報專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昨日發出通知,要求各新聞機構對旗下分社和部門「集中檢查清理違規問題」,禁止分社跨行業、跨領域採訪報道,禁止新聞記者和分社未經本單位同意私自開展批評報道。總局同時點名批評《南方日報》等全國8家報章的部分記者涉嫌敲詐等行徑。消息一出,網絡輿論隨之嘩然,禁止記者批評即禁止他們履行天職。但也有學者指出,規定出發點是為了減少記者用負面新聞敲詐勒索政府和企業,至於正常的批評監督報道,空間本來就很小了。

下令傳媒遏私人批評渠道

新華網報道引述通報指,各新聞媒體要把好報道審核關,禁止分社和新聞記者私自設立網站、網站地方頻道、專版專刊、內參等刊發批評報道;把好經營活動關,禁止記者站和採編人員開辦廣告、發行、公關等各類公司,禁止記者站和記者從事廣告、發行、贊助等經營活動,禁向分社和編採人員下達廣告及發行等經營任務。

報道引述總局未具名負責人指,各級部門要加大力度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要廣泛發動基層單位和民眾參與監督。有新聞敲詐、有償新聞、有償不聞(收錢不報道負面新聞)的傳媒,情况嚴重的一律吊銷出版許可證;靠採訪牟取不當利益的記者,一律吊銷其新聞記者證;涉嫌犯罪者必須追究刑責;涉事負責人須追究黨紀和政治行政紀律責任。

嚴重者可釘牌 8報被點名

同日,總局點名公布8家媒體的新聞敲詐案件,包括《河南青年報》、《西南商報》、《南方日報》、《茂名晚報》、《山西市場導報》、《忻州日報》、《健康導報》、《河南工人日報》。

雖然昨日官方的主調是打擊新聞敲詐,但「禁止刊發批評報道」還是惹來不少批評。有網友反問:「那記者還有啥用?」作家李承鵬在新浪微博上表示:「批評就是批評,如果批評都需要領導恩准,那就不叫批評,叫撒嬌。下命令的這個組織也該改名為『國家撒嬌測試中心』。 」

學者﹕監督空間本來就很小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副教授展江表示,大部分外界解讀都稱此舉是限制批評,甚至說「新聞已死」,但他認為,相信此決定是幾重因素的合力,當中也包括打擊腐敗和敲詐勒索。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張志安對本報說,中國傳媒很多監督報道的權利沒有獲得保障,在這個層面上,中國傳媒是不自由的,但同時,中國基層記者靠負面新聞敲詐勒索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行為屢禁不止,而在這一方面,中國媒體又「太自由」。他又指出,這規定對批評監督報道的空間影響不大,因為這個空間本來就很小了。


涉引外媒評習李 網易財經被噤聲

【明報專訊】內地四大門戶網站之一的網易,懷疑近日在轉載境外傳媒關於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的報道時稱,上述小組的負責人從本來的總理李克强變成習近平,又提到「總理將變執行者」而受罰,即網易新聞手機App和網易財經頻道被罰停止更新24小時。

6月13日,新華社報道習近平當天以組長的身分主持上述小組的第六次會議。報道是近年官方媒體首次報道此小組的會議,與外界此前的「總理主管財經」的理解有所出入。網易財經16日引用了《華爾街日報》、香港《南華早報》等消息,指組長一職原來由李克强出任,但後來改由習近平出任。

據消息人士透露,上級對於網易引用《南華早報》的部分最為不滿。文章引用《南華早報》稱,習出任此職證明習對經濟政策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理李則是「執行者」。目前該文章已在網易刪除。

轉載「習決策 李執行」

昨晚10時許,網易刊登了一篇論調截然相反的文章稱,有境外媒體指出,習任此職是擠掉了總理的位置,但實際上該小組組長一直由總書記擔任,指曾有總理擔任組長的報道並不正確。文章指,改革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對此「總理李克強深有體會」,並指李曾拍桌子斥「政令不出中南海」。文章續稱,習擔任多個小組組長,是個人的擔當,也是時勢的要求。文章源自背景神秘、發布大量習近平消息的「學習小組」。

明報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