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被調職 曾實名舉報劉鐵男 (「自由亞洲電台」,27/11/2013)

中國《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日前被調離現崗位,到財經研究院任職。有評論認為,他是因為大膽敢言揭露官場腐敗而被調職的。羅昌平曾在新浪微博實名舉報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的貪腐行為。

法新社11月27號報導,中國《財經》雜誌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該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已經離開雜誌社。中國“新浪財經網”也發文表示,《財經》雜誌內部透露,此消息是昨天下午通報的,具體怎麼回事各種猜測都有,但還無定論。

今年33歲的羅昌平祖籍湖南,現居北京。從業12年,他當過《中國商報》的首席記者、《新京報》深度報導部主編,2009年12月成為《財經》雜誌副主編。

羅昌平報導過很多揭露貪腐的新聞。去年12月他在新浪微博向中紀委實名舉報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學歷造假、官商勾結、包養情婦。當局先是予以否認,不久後,才將劉鐵男雙規審查。此後,羅昌平不顧當局阻撓,堅持去德國領取了今年的“透明國際清廉獎”,並發表獲獎感言。

原《中國海洋報》浙江記者站記者昝愛宗週三晚間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羅昌平在網上連載他的紀實文字《打鐵記》,披露了劉鐵男貪腐案的很多細節,觸目驚心。這次羅昌平被調離《財經》應該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據他的觀察,在中國大陸,揭露時弊的調查記者,下場大都比羅昌平還要慘。昝愛宗說,

“有的被開除有的被抓,你比如我以前在《中國海洋報》,我經常寫一些時政評論文章,在海外也有文章發表,我們報社就不容忍我,把我解除。你比如《新快報》劉虎,在網上舉報被抓,比羅昌平的下場還要慘。”

昝愛宗認為,這次有關部門沒有將羅昌平開除,也沒有把他監禁判刑,應該與《財經》雜誌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這個後臺有關。他說:

“《財經》老總、聯辦總幹事王波明,從小和王岐山一起長大,和王岐山特別要好。就等於說,《財經》的路子可以通到政治局常委王岐山那裏,王岐山如果干預,誰敢抓《財經》的記者?如果《財經》沒有很硬的後臺,這個雜誌早就被關掉了,抓記者更是普遍。象《新快報》有《羊城晚報》的背景,它還不是有兩個記者被抓?”

就在羅昌平被免去副主編一職的同時,11月26日下午,羅昌平現身北京“水立方”,接受了線民推選的“2013網易中國英雄譜”的傳媒獎。

深圳自由作家朱建國認為,像羅昌平這樣大膽敢言的記者,應該進入“英雄譜”,應該被嘉獎、應該被提職。但是,有關當局的決定往往和民意相反。他說:

“當局一直說要反腐敗,但是這幾十年從來沒有獎勵一個舉報貪官的人,沒有一人可以升官升職,只有打壓。”

朱建國表示,昨天剛有消息說, “網路大V”禹晉永被以“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他說,從羅昌平被免職、眾多網路大V被打壓的事實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宣導的所謂改革是沒有誠意的作秀:

“他在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象電腦缺少一個驅動程式,這個驅動器就是思想自由、自由言論新聞自由。你現在還把僅有的驅動的萌芽都要打壓掉,所以那些改革全部都是虛的。”

羅昌平被免職的新聞引發中國線民熱議:網友李松在新浪微博發帖說:“在中國這個社會,要管好自己的嘴巴”;“牧馬的牛仔 ”發帖說:“你動了別人的飯碗,別人會放過你嗎?妄想!”“傷心小築情”感歎道:“這都是遲早的事,能舉報成功,已經不容易了,沒有一位官員,會是單獨的存在。”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 唐琪薇

《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去職調任引關注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7/11/2013)

作者 上海特約記者 曹國星

知名媒體人、《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11月26日下午現身北京“水立方”,獲頒“2013網易中國英雄譜”的傳媒獎。大約就在此時,位於朝陽門外泛利大廈《財經》雜誌的一次會議上,羅昌平被宣佈免去《財經》雜誌副主編職務,調往同為“聯辦”下屬的財經研究院任職,職務不明。

羅昌平本人未出現在會場,他是否在會前已經被通知這一人事變動還不清楚,據說,會議宣佈這一變動“僅是正常職務變動,工作需要。”今天上午試圖撥打羅昌平和《財經雜誌》執行主編法滿的電話,兩人電話均關機。

另外,有業界傳聞稱,《財經》雜誌的主管方“聯辦”,或將因“完成歷史使命”而宣告解散,未來或將有另外的機構接續它的資產和職能,據說,“並無任何政治含義”。

“聯辦”即中國證券市場設計研究中心,前身為成立於1989年3月15日,“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總幹事為紅二代王波明,後“聯辦”進軍傳媒行業,擁有《證券市場週刊》《財經》等多家媒體。

業界普遍將羅昌平此次去職,與之前他高調舉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相聯繫。

羅昌平此舉引發政壇震盪,也成為微博整治運動前,微博是現實政治影響力的最高峰,
不久後劉鐵男被雙規,羅昌平在網上連載《打鐵記》,披露了此案的諸多細節,以及《財經》和聯辦的諸多秘辛。

羅昌平的實名舉報也引發了仿效,記者劉虎此後連續舉報多名副部級官員,但劉虎不久就被北京警方抓捕,目前已被批捕。雖然此前,羅昌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不建議其他記者效仿”。

不久前,他獲得了國際NGO“透明國際”的一個反腐獎項,此事甚至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專門下文,要求中國媒體不得報導,某種程度上以迂回的方式昭告業內人士。基本上,羅昌平在新聞圈內外的影響力,可以說因此事達到了最高峰。

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本台,雖然外界有種種解讀,認為羅昌平和劉虎有本質的區別,有說“聯辦”是王岐山的嫡系,羅有通天的管道等等,但在體制看來,羅昌平和劉虎是“一回事”,“都是草根”,對此,他深感“兔死狐悲,越來越悲觀。”

另一位資深媒體人則認為,“說白了,所謂的民間反腐,那都是做樣子,執政者永遠不可能讓屁民幹政,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屁民都來反腐,那是對權威的挑戰。”

財經研究院去年成立,是聯辦和海航集團合作的項目,目前還是一個虛擬性的機構。據說,羅昌平會在研究院負責反腐方面的項目研究。

有評論者認為,羅昌平此去基本上是投閒置散,但或者也是一種低調隱忍的保護;因此,有接近羅昌平的友人認為,“聯辦希望低調,其實也是愛護他。”

一位元熟悉聯辦情況的人透露,傳統來說,《財經》的主編、副主編們會根據各自的強項領頭,比如,羅昌平一直就是《視覺》的副主編,當初的馬三家案爆發,很多人才知《視覺》跟昌平有關。

“財經研究院確實是一個務虛的機構,但是,這個機構是整合聯辦資源的一個平臺。”在他看來,這次轉往研究院項目,也是羅昌平的一次轉型契機。“目前的環境之下,沒有終身鬥士的土壤,轉型可以安全地落地。”

先後在《新京報》特稿部和《財經》與羅昌平共事的記者袁淩對羅的去職頗有感觸,昨晚,他寫道,“當年遇新京,才氣冠群倫。十年兩同事,一生見此人。鋤禾成佳話,打鐵奏雅音。孰料風霜繁,頭雁竟失群。”

袁淩又有詩雲,“朔風摧秀木,天意竟難測。把臂才幾時,分袂在今夜。方欲托微身,忽然失美人。神州盡霧霾,何處問前程。”

紐時中文網虧損 總裁﹕檢討業務 (《明報》,28/11/2013)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公司行政總裁湯普森(Mark Thompson)接受路透社專訪表示,將重新檢討包括《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內所有虧損的業務。《紐約時報》中文網去年6月推出,但在同年10月報道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家人財富後,一直遭內地封鎖。湯普森說﹕「中國國內無法登入瀏覽這網站,意味它的收入不會有如我們所想的那麼大。若是一門虧本業務,便要定時檢討。」不過他強調紐時並非放棄中國市場,該公司今年10月10日便推出走生活時尚、文化藝術路線的中文網站《紐約時報國際生活》(The New York Times Style Magazine)。

《紐約時報》考慮是否關閉中文網 (「BBC」,27/11/2013)

美國《紐約時報》首席執行官馬克·湯普森說,《紐約時報》正在審議自己所有的虧損業務,包括《紐約時報》中文網。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2012年10月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總理溫家寶家人聚斂財富的報道。

從那以後,這個網站就在中國受到了封鎖。

湯普森星期二(11月26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紐約時報》在2012年6月推出中文網試驗版,當時的狀況令人鼓舞。

但是他說,「我們在中國無法被正式閱讀到的事實意味著,我們的收入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大。」

他說,「如果中文網是虧損業務,那就屬於審議的對象。」

重要挑戰

馬克·湯普森在2004年到2012年間擔任BBC英國廣播公司總裁,後出任美國《紐約時報》首席執行官。

《紐約時報》中文網是馬克·湯普森就任這家報紙首席執行官之後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同所有其他媒體一樣,《紐約時報》也存在著廣告收入下滑和印刷報紙銷量減少的問題。

《紐約時報》曾在10月份推出另一個以生活內容為主的中文網站,「並不涉及主網站所談論的議題」。

湯普森說,中國官員並沒有說明會在什麼時候對《紐約時報》中文網的主網站解禁。

但是他強調說,《紐約時報》應該努力對全世界做出公正客觀的報道,允許記者自由地工作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

(編譯:躍生/責編:董樂)

《紐約時報》總裁:報社正在重新審議中文網 (「自由亞洲電台」,27/11/2013)

美國《紐約時報》首席執行官馬克-湯普森日前表示,隨著媒體向數字新聞轉型,他們將重新評估包括該報中文網站在內的所有虧損業務。

據路透社11月27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公司(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湯普森日前表示,該報社將對所有賠錢的業務進行重新評估。《紐約時報》中文網在中國大陸無法被正常閱讀,因此中文網站服務的收入不像當初期望的那麼高,目前仍在虧損,自然在被審議之列。

報導說,正如其他新聞媒體一樣,《紐約時報》也在今天的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面臨巨大挑戰:傳統報紙訂戶銳減,廣告收入縮水。

旅美中國觀察人士李洪寬對此表示,在中國大陸,中共認定媒體是與他們的存亡息息相關的重要領域,因此不但不讓外國媒體進入中國市場,還不允許國內存在非官方的、不屬於共產黨控制的媒體存在:

“紐約時報在中國大陸不盈利並不是因為報導品質不好,或技術差,而是因為中共的控制和封閉。中國共產黨政府一直把新聞媒體行業看作是自己政權生存的重要領域,因此不會放棄其控制。因此,紐約時報等外國媒體在中國大陸還是會繼續受到控制的。”

路透社的報導還說,《紐約時報》中文網站於2012年6月推出試驗版時的勢頭相當良好,但自從2012年10月,《紐約時報》報導了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家族的巨額財富後,其中文網站就立即被中國官方封鎖。雖然那篇調查報導贏得了美國新聞界最高等的普利策獎,但公司在中國的商業利益卻受到損失。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許多外國公司,都希望在亞洲開闢營收新領地。《紐約時報》今年10月初還上線了《紐約時報國際生活》的中文網站。

李洪寬先生認為,《紐約時報》最好還是不要關閉中文網站,而是設法通過其他方式使之生存並盈利:

“紐約時報最好還是不要關閉其中文網站,最好是向其他辦法繼續生存並為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提供服務、並設法盈利。”

馬克-湯普森表示,中國官方並沒有表明《紐約時報》網站何時會被解除封鎖。他重申,《紐約時報》將繼續向全世界客觀公正地報導新聞。而允許新聞記者自由地從事他們的工作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

馬克-湯普森一年多前出任《紐約時報》首席執行官。此前,他曾人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總裁。《紐約時報》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報紙之一。然而,近年來,廣告商將大筆投資轉移到報刊以外的其他領域,眾多讀者也更青睞于在智慧手機及電子媒體上獲取新聞。全球出版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採訪報導。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安倍強推保密法「討好美國」 泄密囚10年 輿論憂損新聞自由 (《明報》,27/11/2013)


 東京的公民團體昨在議會外高舉標語,呼籲阻止《特定秘密保護法》通過。(法新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昨在法案通過前,與特別委員會委員長額賀福志郎(右)交談。(法新社)

【明報專訊】日本眾議院昨在強烈抗議聲中通過首相安倍晉三政府力推的《特定秘密保護法》,該法案旨在懲戒公務員泄露國家機密的行為,但在野黨派與社會輿論不滿安倍政府未作充分諮詢便強行立法,擔心當局利用它任意封鎖負面資料,損害公眾知情權及新聞自由。安倍則強調法案旨在保護國民,稱會致力消除民眾疑慮。有分析認為,安倍急於立法,是希望向美國「獻禮」,加強美日同盟,同時為自衛隊擴大海外行動鋪墊。

四大範疇列「特定秘密」

《特定秘密保護法》將防衛、外交、反間諜和反恐4個範疇中必須保密的情報列為「特定秘密」,泄密的公務員將被處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合謀及教唆泄密者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遠高於《國家公務員法》規定對泄密者最高處以1年監禁。法案「附表」列明,「特定秘密」的範圍包括武器、彈藥、飛機數量和性能;用於防衛的暗號;與外國政府的重要談判內容等。

保密期5年 可多次延長

「特定秘密」的保密期限為5年,可以多次延長。如超過30年,就需獲內閣批准。日本輿論憂慮,法案恐大開方便之門,令政府可任意將負面資料變成「特定秘密」,亦令傳媒難以取得政府資訊,或由於擔心受罰而不敢報道被列為機密的不當事件,嚴重影響監察政府的能力。

法案上月25日經內閣通過後,昨早在日本眾議院安保委員會審議,首相安倍晉三到場接受議員質詢。會上多名在野黨議員環繞在新法案下,政府如何界定保密資料提出質疑,要求修訂法案,如規定設立監管機構,檢視將資料列為機密的程序;又要求慎重審議法案。

民調顯示,六成日本人憂法案會侵害國民的知情權。惟昨日的首相答辯環節結束後,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公明黨突然提出對該法案進行緊急表決, 跳過辯論程序,惹來在野黨不滿,多名議員一度包圍委員長席位抗議。右翼維新會議員憤而離場抗議。在場旁聽的民眾怒斥國會無視民意,場面混亂。

記者報核災內幕恐臨收監

在自民黨、公明黨及大家黨支持下,委員會最終表決通過法案,眾議院全體會議即晚審議,雖然民主黨等在野黨堅持反對表決,維新會亦再次離場抗議,但在擁有眾議院多數議席的執政聯盟護航下,法案順利通過,並移交參議院審議,預計將於本屆國會12月6日結束前表決通過,正式生效。

民主黨理事大島敦批評,各黨對法案有所質疑,並提出多項修正案,但特別委員會仍強行通過,反映立法體系只聽從行政體系的指揮行事,是「立法體系的敗北」。日本共產黨則痛斥機密的定義寬鬆模糊,若被政府擴大解釋,國民與媒體將完全失去監督政府的權力,若有類似2011年福島核災的事件發生,記者一旦報道內幕,就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學者批和平憲法名存實亡

逾百民眾昨日在首相官邸外靜坐集會,反對訂立有關法案。有示威者稱,政府必須確保資訊平等共享,認為法案是民主的倒退。東京大學憲法學名譽教授奧平康弘認為,「保密法案」可能使政府在不為人知的情下,做出導致戰爭的決定,批評法案公然違背憲法第九條,令和平憲法名存實亡。

綜合報道


立法為設國安會議開路

【明報專訊】日本政府從要求專家蒐集意見,到制定《特定秘密保護法》概要及將法案提交國會,歷時僅數個月。雖然日本輿論普遍認為應讓國民有更多時間討論,留待明年初才審議,惟首相安倍晉三堅持要在本屆國會會期內通過法案。

安倍上台後,以中國及朝鮮威脅日增為由,建議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其功能與結構上跟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相似,同為負責統籌國家外交與保安政策的「司令塔」,相關政策的制定權將集中在首相及官房長官、外相和防衛相等少數閣僚手中。會議旗下設立情報機構,負責解密和通訊監聽等任務,並按所得情報擬定相應策略。為免機密外泄危及國家安全,有必要就情報及政策保密立法,《特定秘密保護法》應運而生。

安倍此前曾表示,《特定秘密保護法》事關日美安保同盟合作,必須盡快制定。事實上美國在斯諾登泄密事件遭受打擊後,便加強要求日本與美國分享情報的同時,把好自家情報管理的大門。

美憂慮日情報保密不嚴

日本新聞網引述消息稱,日本沒有嚴厲秘密保護法規,導致發生不少秘密外泄事件,例如2010年日本警視廳114份文件遭上載到多個網站,令秘密受查的伊斯蘭國家人士、線人的真實姓名、負責調查國際恐怖活動的人員身分曝光等,以致華府不敢向日本提供機密情報和情報設備。日本輿論認為,安倍首相希望在美國副總統拜登抵日訪問之前,能在國會通過有關法案,以作為日本向美國的獻禮,盼盡快獲取華府信任。

綜合報道


大江健三郎:將造下代無法生存之世

【明報專訊】安倍政府力推《特別秘密保護法》以來,日本社會各階層激烈反彈,學者、傳媒甚至演藝界人士紛紛開腔,表達對法案損害公眾知情權的憂慮。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直斥:「法案將造就一個下一代無法生存的世界,從根本上違反道德。」山口大學副校長(絞頁)纈厚批評,法案一如戰時政府掩蓋信息的做法,「政權以含糊的評斷將各種資料列為秘密,不去說明緣由,卻以嚴刑峻法迫使國民自我設限,造成扭曲的監控型社會」。

藤原紀香博客直指恐怖

著名女星藤原紀香本月13日亦在個人博客就法案撰文,直言法案適用範圍「相當曖昧」。她指出一旦法案通過,若政府有想要隱瞞的問題,不僅國民無法知情,而且將實情在網絡公開者亦要受罰,「一想到這將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就感到非常不安」。多名日本傳媒人及作家上周三亦在東京舉行集會,向政府提交要求廢棄該法案的請願書,痛斥法案「嚴重侵犯國民的知情權」。逾萬名日本民眾上周四更在東京示威,反對強推《特定秘密保護法》,沖繩、名古屋等14個日本城市同日亦舉行反對法案集會。

安倍民望仍達近六成

日本共同社本月23至24日全國電話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中贊成法案通過的有45.9%,反對的則是41.1%,不相上下,但認為法案通過後「知情權」不會受保護的受訪者達62.9%,認為會得到保護的僅為26.3 % 。不過,安倍內閣民望仍維持在57.9%的高水平,較10月下旬時微跌2.8個百分點。支持者主要認為「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值得期待」。

綜合報道

日本保密法案引爭議被指限制自由 (「BBC」,26/11/2013)

日本眾議院星期二(11月26日)通過執政黨提出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案」。

有關法案在星期一提出後在星期二上午由眾院國家安全保障特別委員會通過,並被安排在星期二下午進行表決。

民主黨等日本反對黨對自民黨強行在議會推動秘密保護法的做法提出批評,並指責自民黨的做法是「霸道行為」。

日本最新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在界定何為國家機密以及嚴厲處罰被認定洩露了國家機密者方面給予當局更大權力。

日本現行法案對洩露國家機密的公務員的處罰僅是判刑一年,而新法案則將刑罰上限提高至10年。

與此同時,被認定以「不當」手法獲取國家機密的記者也將面臨最高五年監禁的刑罰。

爭議

自民黨希望能在本屆議會12月初休會前推動秘密保護法在參眾兩院獲得通過。

但是在斯諾登揭露美國情報部門監聽監控本國以及其他多國民眾通訊行為引起國際關注之後,日本政府的做法引起日本國民的警惕。

上萬人11月21日走上街頭就秘密保護法案展開抗議,批評秘密保護法將導致公眾對政客行為的監督進一步被蠶食。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多年來一直批評日本政府對機密保護不力,而日本要成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情報分享圈的一員就必須在保護機密方面作出讓美國滿意的改變。

(撰稿:伊人/責編:董樂)

英老牌傳媒人﹕數碼時代重新定義政治 (《明報》,27/11/2013)

【明報專訊】社交網絡為全球民眾參與政治的模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知名傳媒人薩克(Stephen Sackur)日前接受本報書面專訪時指出,他入行近30年親歷新聞業的變遷,影響最深遠的改變是「政治被數碼時代重新定義」。

薩克1986年加入英國廣播公司(BBC),現為BBC新聞頻道王牌時事節目HARDTalk主持。他認為,傳媒如今可全天候注視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政治人物可透過社交媒體更直接地接觸公眾,國際新聞事件可在幾秒內傳遍全球,「以上種種意味政治比以往變得更為步調迅速與更難預測,時效也更短暫」。

資訊易得 統治者挑戰更大

薩克指出,一般民眾可在彈指間找到比以往更多的資訊,改變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令民眾有更大能量,從而予統治階層更大挑戰。不過他強調,雖然這種變化的傾向是一件好事,但現實中要達成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新聞業界其中兩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一是親身在新聞現場採訪,將第一手信息傳遞予讀者,二是與經驗老到的政治人物做單對單訪問,從詰問中找到漏洞發掘真相。薩克正是其中一個兼具這兩項經驗的知名傳媒人,他形容,前線採訪與現場訪問的體驗雖然大有不同,但自己同樣享受其中。

駐外親歷大事助主持節目

薩克自2004年擔任HARDTalk常任主持,訪問對象不乏政治明星與社會名流,例如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已故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Hugo Chvez)等,2010年獲國際播放協會頒發「年度電視名人獎」。此前,他長年擔任BBC駐外記者,在不同國際大事的現場親身採訪過。

「沒有比作為前線記者身處重要的突發全球新聞現場更能感受到腎上腺素升的興奮了。」薩克形容自己夠幸運,能夠在中東、美國和歐洲採訪,見證戰爭、選舉、政治醜聞甚至是彈劾美國總統等大事。他認為,做駐外記者的一大好處,是有機會對不同國家理解得更深入,這些經驗讓他在主持節目時,「一旦耶路撒冷、開羅或華盛頓發生大新聞,我有一些專門知識,可向觀眾講解背景脈絡」。

擔任主持需要不同技能,薩克形容「這是一份非常講求知識的工作」。他樂於為觀眾提出他們想對擁有權力者作出的詰問,但他強調,若主持事前沒準備,受訪對象以至觀眾很快會發現他是門外漢,所以他與他的團隊上場前都必須作充分準備。他認為,任何提問者的最重要資產是聆聽,訪問時首要是保持沉靜有禮。他說,提問固然要艱難且具挑戰性,「但不必要地(對受訪者)粗魯和挑釁會有反效果」,無助於取得有意思的答案。

明報記者 周宏量


鐵幕後採訪 難忘對自由渴望

【明報專訊】薩克在1980年代中期入行,當時長逾40年的冷戰進入尾聲,他向本報指出,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後,他前往當時仍在共產黨統治下的捷克,於首都布拉格見證數以十萬計的民眾參與「天鵝絨革命」,是記者生涯其中一個難忘回憶,「這是屬於希望、樂觀和令人屏息的改變時代,作為一個年輕記者,這令我明白人類對活於自由的渴望」。

他後來被派往中東,成為首名報道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時被美軍空襲而傷亡慘重的「死亡高速公路」的外國記者。他接先後駐守開羅和耶路撒冷,跟進以巴和談進展,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身亡,令他體會「有時候歷史進程會因單一事件而改變」。

美政治兩極化「一再重演」

1997年,薩克轉任駐華盛頓記者,再次遇上大事件,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爆出性醜聞,幾乎被彈劾下台。薩克形容,這「是一場私人失德行為、有害黨派政治和憲制手續的古怪混合」。到最後克林頓渡過難關,原因是比起其個人錯失,美國人更討厭企圖將他趕下台的黨派政治,「但事件令人明白美國政治的兩極化和運作障礙──如今仍一再重演」。

HARDTalk可於本港Now寬頻320台與有線電視75台觀看,今天中午12時30分及下午5時30分播放。

TVB封殺壹傳媒削宣傳成效 仁濟顧問憂慈善騷捐款縮水 (《蘋果日報》,27/11/2013)

 有網民呼籲「鏟走」TVB的手機app。

【電視風雲之無妄之災】

【本報訊】無綫封殺壹傳媒,損害新聞自由,更或影響慈善機構籌款。首當其衝是下月7日舉行的《歡樂滿東華》,無綫下令禁止壹傳媒採訪包括該一年一度重頭籌款活動。雖然東華試圖補救,屆時在網上上載活動資訊,但多位慈善團體成員及社福界立法會議員不諱言,無綫的封殺仍會影響節目宣傳成效,拖低籌款數字。

記者:謝明明

針對無綫封殺壹傳媒,東華三院發言人稱,該院活動歡迎任何媒體採訪,讓市民更了解該院服務。有見及此,於《歡樂滿東華》期間,該院會在網頁適時上載最新相片及新聞稿,供各大媒體得到活動最新資訊,但該院無明言要求無綫解禁壹傳媒採訪。

東華三院總理王賢誌表示,會與該院董事局商討在其他平台加強宣傳:「我哋並唔係只靠一個傳媒(無綫)宣傳,仲有其他平台可以宣傳,例如落區到屋邨募捐。」

網民籲刪TVB手機app

將於明年1月舉行的《慈善星輝仁濟夜》,是仁濟重頭籌款活動,仁濟前主席、現任顧問局副主席鄭承隆坦言,無綫封殺壹傳媒,會影響該節目善款數字及宣傳,「有不同聲音係香港嘅特色,我哋作為慈善團體,當然希望多啲人睇個節目,無綫封殺並唔係一件好事」。

另一長期與無綫合辦慈善籌款節目的保良局,其主席鄭錦鐘透露,保良局亦關注今次事件,「評估會唔會(對保良局)有影響,當然希望冇事啦,我哋觀望緊」。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亦指出,無綫禁止壹傳媒採訪慈善籌款節目,會削弱宣傳效果,「壹傳媒嘅讀者會唔知道慈善機構嘅呼籲,咁會影響善款數字」。

另外,「罷買TVB廣告商品」facebook群組昨日呼籲網民「鏟走」TVB手機app,向無綫說不,截至昨晚8時有百多人讚好。

而針對本周日民政事務總署以公帑舉辦的社企推廣活動,容許無綫禁止《蘋果日報》記者採訪,該總署至今接獲六宗投訴,其中投訴市民郭先生會響應網民呼籲「鏟走」TVB手機app,並表示不會收看《歡樂滿東華》,「勸喻東華三院唔應該畀無綫咁做(封殺壹傳媒)」。

此外,《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表示,正諮詢法律意見,將去信政府相關部門,就近日無綫禁止壹傳媒採訪事件作出投訴,包括本月23日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到無綫錄影《講清講楚》時,壹傳媒記者被拒進入電視城採訪劉慧卿,妨礙壹傳媒記者採訪公眾政治人物;另本月24日民政事務總署以公帑舉辦社企推廣活動,竟容許無綫阻止壹傳媒在活動範圍內採訪,損害新聞自由。


蔡錦源稱,今次重返政總主要探討政府審批免費電視牌的不公義。資料圖片

港視十壯士周六返政總「野餐」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及行政會議至今堅拒交代拒發免費電視牌照予香港電視的原因。留守政府總部的港視「十壯士」趁本周六現有免費電視申請續牌限期屆滿當日,舉行另類集會,在添馬公園野餐,邀請港視員工及市民參與,就政府電視發牌的不公義,以至本港免費電視未來路向發表意見。

分享「民建聯最毛柿」

港視「十壯士」之一的蔡錦源表示,今次聚會主要探討政府黑箱作業審批免費電視牌照的不公義、建制派在事件中助紂為虐的嘴臉,以至現有免費電視續牌問題等,「希望大家發表意見,探討呢場運動(爭取港視獲發牌及免費電視發展)嘅未來路動向,喚起港人嘅醒覺」。據悉,這場「野餐聚會」將於本周六晚8時舉行,屆時會有「一籃子水果」、「黃國健康工房靚湯」、「民建聯最毛柿」、「誠實豆沙包」等,與參與者分享。

部份壯士在「政總留守抗爭日記」facebook專頁透露,港視工會正安排下月「落區」向市民收集簽名,繼續要求政府交代不發牌予港視真正原因。

一直關注香港電視發牌問題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表示,一定會參與這個野餐聚會,冀藉此保持市民對港視發牌問題的關注,並可為現有免費電視續牌公聽會作「熱身」,「當日係TVB同ATV申請續牌嘅限期,可順便探討埋呢個問題,為市民喺明年舉行嘅續牌公聽會上發聲作準備」。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3宗新聞材料遭截聽 報稱意外 監察專員:無權聽錄音 難辨真偽 (《明報》,26/11/2013)


【明報專訊】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邵德煒(Darryl Gordon Saw)昨日發表任內首份周年報告,顯示在2012年批出共1161宗執法部門截聽申請,出現異常事故的報告有10宗。另外,專員接獲13宗涉及法律專業保密權、3宗新聞材料的截聽報告,均指執法人員是在無意間聆聽到有關資料,並已即時停止監聽及向小組法官報告,但邵德煒表示﹕「礙於我沒有聆聽截取成果,未能查明報告所述的通話內容是否真確無訛。」

異常報告主要涉及不當申請使用監察器材,包括有執法人員虛報停電,企圖掩飾漏報歸還器材紀錄等情,又建議嚴加規管記憶卡、光碟等儲存媒體的使用,需要有系統記錄收發程序,避免被任何形式竄改。報告又提及專員至今未有聆聽錄音的權利,無法確認執法機關呈交報告的真偽。

保安局回應《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周年報告》,接納專員所提出的3項建議,包括妥善監管抽取式儲存媒體(如記憶卡、光碟或磁帶等)、確保監察器材的人員妥善受訓、把目標人物的刑事紀錄納入截聽申請,並正落實部分要求及提醒有關部門。

保安局接納專員建議

根據報告顯示,於去年共有1168宗截聽申請,其中1161宗獲批授權、7宗遭拒絕,而專員除了查核執法機關所呈交報告,亦抽查共617宗截取申請,全部無發現錯誤或未授權截取個案。有別於前專員胡國興於報告猛批截聽人員無受訓、截聽了禁聽的內容或違規愈罰愈輕,今次報告揭出的10宗異常個案,主要涉及監察器材的不當處理。

掩飾漏填紀錄 虛報停電

其中一宗個案涉及器材保管人員懷疑為掩飾漏填電腦紀錄,向上司虛報電力中斷,致部分器材的歸還紀錄未有輸入電腦,但其部門上司其後僅向專員秘書處表示「器材保管人的說法不一定全然真確」,專員批評早知保管人員「子虛烏有、蓄意造」,明顯誤導秘書處,對此表示遺憾;該保管人員現正接受紀律檢討,上司則遭口頭警告。

缺翻聽錄音權 議員批拖延

其實早於前專員年代已爭取翻聽錄音權利,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批評,政府一再拖延有關建議,他批評政府「取得監聽權就要快,專員監察他們就要慢」,會在立法會議上繼續跟進。涂又指出,目前的USB、記憶卡等抽取式儲存媒體應加有監察錄製時間的設計,避免遭濫用。專員下周二會向公眾舉行簡介會,匯報報告情。

截聽人員犯錯 訛稱停電掩飾 (《蘋果日報》,26/11/2013)

 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邵德煒接任後首次發表周年報告。資料圖片


【記者謝明明、張婷婷報道】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向特首及立法會提交2012周年報告,揭發有負責保管監察器材的執法人員,因忘記即時將交還的器材紀錄管理系統內,竟訛稱「停電」而無法即時輸入相關紀錄,圖掩飾過錯,事後被執法機關揭發。專員批評,該執法機關含糊其詞,專員更在真相被揭發六周後才獲告知,專員對此表示遺憾。

今次是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邵德煒接任後首次發表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執法機關共提出1,168宗截取通訊及17宗秘密監察申請。專員在去年共接獲10宗執法機關異常事故報告,以及5宗有關使用監察器材違規個案。

最嚴重的違規個案是去年3月一名負責保管器材的人員在一次行動中,向四名組長發出11項監察器材。行動結束後,保管人員未有等及其中一名組長交還器材,就與其餘三名組長舉行滙報會,並將相關器材記錄在管理系統內。當餘下的組長交還三項器材時,保管人員忘記即時將相關器材記錄在管理系統內。

工程師踢爆講大話

這名保管人員兩日後始發現事件,向上司滙報時,竟訛稱交收器材當日因停電,無法將器材資料輸入管理系統內。但該執法機關的工程師其後揭發當日電力供應正常,該保管人員於3月底承認捏造事實,該執法機關正進行紀律檢討。

惟專員發現該執法機關並無即時向專員坦白交代,僅含糊其詞說:「器材保管人員……所交代的初步說法,看來不一定全然真確。」專員批評這說法誤導,「令人遺憾」。專員亦不滿該執法機關延至去年5月才告知事件真相。

除上述個案外,專員認為其他違規個案多屬無心之失,或不熟悉條例的規則,並對相關執法機關的處理感滿意。至於涉法律專業保密權及新聞材料的違規情況,專員指去年分別有13宗涉法律專業保密權個案,以及3宗涉新聞材料個案,執法機關須向小組法官提交報告,專員審核後並無發現任何不當個案。

親疏有別公帑搞官方活動被騎劫 民政署縱容無綫玩封殺 (《蘋果日報》,26/11/2013)

 壹傳媒連日採訪受阻【11月23日】
■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到無綫錄影《講清講楚》,壹傳媒記者只能在閘外採訪。
壹傳媒連日採訪受阻【11月24日】
■民政署在荔枝角公園球場舉辦活動,現場保安執行無綫封殺令。

【電視風雲之篩選傳媒】

【本報訊】無綫周日在民政事務總署的社企推廣活動禁止《蘋果》記者到後台採訪,總署昨承認活動經費190萬元全數由公帑支出,無綫更收取製作費。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民政署縱容無綫在政府官方活動大搞「親疏有別」,騎劫公帑,要求署方及無綫到立法會交代。

記者:白 琳

民政署周日在荔枝角公園球場舉辦深水埗社區薈萃啟動禮,現場保安執行無綫封殺令,禁止本報記者進入球場內後台採訪,其他傳媒均可進入。民政署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該活動系列為期四個月,合共開支190萬元,全屬公帑,無綫有向民政署收取製作費,負責啟動禮表演節目、頒獎典禮及介紹香港社企的電視特輯,但基於商業理由拒透露製作費金額。

民政署周日曾向本報指後台化妝間不對外開放,本報昨追問署方是否知悉無綫篩選傳媒進入化妝間以外的後台範圍,署方沒正面回應,只強調台前有設記者區,促本報就藝人採訪安排直接聯絡無綫。

鄭家富指或可司法覆核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斥民政署「不知所謂」,容許收取公帑的無綫出於私怨篩選傳媒採訪,「開頭感覺以為無綫包晒個場,原來係用公帑玩親疏有別,民政署知唔知自己做緊乜?」她擬在立法會要求民政署交代,並邀無綫代表到立法會,就《東張西望》針對港視的偏頗內容、封殺令以及今次騎劫民政署活動事件回應議員質詢。

無綫昨在酒店舉行台慶慶功宴,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重申,民政署活動中官員發言環節歡迎任何媒體採訪,「唯獨後台訪問無綫藝人,壹傳媒唔入得去,當時後台屬於無綫,節目完畢後亦交番畀政府處理,同新聞自由係兩回事」。

記協主席岑倚蘭擔心無綫日後沿用民政署活動篩選傳媒,指「(此舉)有啲過份;無綫係上市公司要向股東交代,業績記者會畀唔畀(壹傳媒)記者入?希望無綫認真思考,公共機構帶頭損害新聞自由,係咪大台風範?」通訊事務管理局至昨日接獲28個關於無綫封殺令的投訴,指無綫言論令人反感和不安、妨礙新聞自由等。

本身是律師的立法會前議員鄭家富指,無綫在法例上與醫管局及房委會等機構同屬「公共機構」,當其決定影響公眾利益,或有司法覆核挑戰的空間;但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司法覆核只能質疑公共機構作決定時有否違反程序,而廣播牌照僅規管無綫的廣播服務,即使湯認同封殺令「戇居」,但暫時看不到法律上有挑戰空間。


記協在社交網站facebook指有市民來電,認為記協有偏幫壹傳媒。 互聯網

記協遭逾百垃圾電郵攻擊

【特稿】

香港記者協會因為批評無綫打壓新聞自由而遭垃圾電郵攻擊,更有人聲言「包圍」記協會址。記協主席岑倚蘭強調「行得正企得正」,接受任何人士到記協和平示威,她又否認偏幫壹傳媒,「就算封殺令係針對其他傳媒機構,記協作為記者最大工會,都義無反顧要出聲」。

投訴人聲言包圍會址

岑倚蘭說,近日記協接獲數名人士來電,有某街坊福利會代表批評記協上周發聲明,批無綫封殺令打壓新聞自由,等同支持《蘋果》煽動市民熄電視,另有投訴人指記協此舉「害咗香港人」,有人甚至聲言包圍記協。另有三名市民向記協發了百多封內容重複的電郵,均批評記協以新聞自由之名炒作事件。

記協昨午發聲明,重申不認同助長打壓新聞自由的歪風,剝削公眾知情權;上周的聲明以事論事,絕無偏袒。該會的操守小組暫未接獲任何機構就壹傳媒針對熄電視行動報道失實的投訴。

愛港力核心成員冼澤正在愛港之聲facebook群組留言,斥記協與壹傳媒「狼狽為奸」、「騎劫」新聞自由,有網民建議示威及發起簽名運動要求解散記協。

《蘋果》記者

中環現罷買《蘋果》大字報 (《蘋果日報》,26/11/2013)

保安員將貼在牆上的大字報撕走。

【本報訊】在無綫電視採取封殺壹傳媒行動後,懷疑有人乘機搞事,四名男子昨凌晨手持逾百張針對《蘋果日報》及《壹週刊》大字報,到中環環球大廈張貼在外牆及棄於地上,保安員見狀報警。

昨凌晨4時許,有途人發現四名青少年在環球大廈旁的環球里,將一批A3紙大小的大字報貼於環球大廈外牆,但未完全貼好便將大部份大字報丟在地上,慌忙撤退,登上接應私家車逃離現場。據了解,疑與案有關的私家車,車主報住慈雲山慈樂邨,街坊指住有一對30多及60多歲母子,平日鮮與街坊打招呼,暫時無人被捕。

該批為數達百多張的大字報,內容針對《蘋果日報》及《壹週刊》,呼籲巿民罷買。大廈保安員事後已迅速清理。警員接報到場調查期間,現場報販發現路邊竹棚雜物堆,有一把菜刀和一把生果刀,擔心與事件有關,通知在場警員,警方事後撿走及套取指模調查。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TVB「騎劫」政府活動阻採訪 (《蘋果日報》,25/11/2013)

 馬國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記者有採訪自由,在公眾地方不能要求記者離開。
曾醒明(左二)指位於荔枝角公園內的後台屬其管轄,壹傳媒記者不得內進。 張志華攝

【電視風雲之立壞先例】

【本報訊】無綫對壹傳媒的封殺令,波及政府公開活動。民政事務總署昨舉辦社企推廣活動,參與製作的無綫聲稱位於公園球場的後台屬其「管轄」,禁止《蘋果》記者入內採訪。無綫前記者、浸大講師呂秉權批評無綫騎劫政府官方活動,有違公眾利益。

曾醒明親自擋駕

「深水埗社企活動薈萃」由民政署、深水埗民政事務處及該區青年活動委員會主辦,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任嘉賓,無綫出動林欣彤等藝人表演,活動後台位於荔枝角公園球場。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親自擋駕,指楊立門的環節由政府負責,可自由採訪;藝員環節由無綫負責,後台屬其管轄,並非公眾地方,除壹傳媒記者外,其他傳媒均可內進。

對於無綫前記者呂秉權日前披露,晨早新聞一度遭禁止提及《蘋果》內容,曾醒明稱未有聽聞,強調新聞部獨立,只要報道關乎社會如普選及民生等,新聞部的做法「冇更改」。至於無綫在新聞部《講清講楚》錄影時阻撓壹傳媒記者採訪,他解釋保安只是執行公司政策,嘉賓可選擇在電視城外受訪。

他重申,封殺令與新聞自由無關,斥《蘋果》針對無綫的報道不負責任和失實,但拒絕舉例,「唔再多講,相關傳媒都有數過,成60幾篇」。本報翻查紀錄,發現《星島日報》上周指《蘋果》近期有62篇報道,涵蓋熄機行動系列報道、《東張西望》被投訴等,但沒有指內容與事實不符。

民政事務總署表示,歡迎所有傳媒採訪,但後台用作化妝間,本身不對外開放。至於哪些人士可進入後台,則由無綫決定。

身兼浸大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的呂秉權批評,民政署任由無綫「騎劫」政府活動,有違公眾利益,「畀無綫用公眾地方做後台,都要符合公眾利益同公平原則去使用。用私人理由畀啲唔畀啲(傳媒入後台),當呢度係電視城?」他擔心無綫立下壞先例,「如果搞特首選舉論壇,製作單位係咪話係管轄範圍去封殺傳媒?」

無綫昨四個宣傳活動都拒絕壹傳媒採訪。無綫「親生仔」馬國明出席活動時如常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但經理人不准他拿着本報的錄音咪。他希望事件快點平息,「我暫時覺得係兩公婆嗌交,藝人同記者係唇齒相依」。他又指記者有採訪自由,在公眾地方不能要求記者離開。另一藝人汪明荃出席粵劇開幕禮後,表示身份是無綫藝員,不便評論封殺令,但會私下向高層反映。


網民fb專頁發起新一波杯葛無綫行動。馬泉崇攝

網民下波杯葛特約廣告商

【行動升級】

網民熄電視行動報捷,發起台慶夜到無綫電視城外示威的facebook專員發起新一波行動,呼籲網民杯葛無綫廣告商,首批是節目的特約商戶。

該專頁前晚公佈首批杯葛名單,包括英皇金融證券集團及碧桂園等六間廣告商。該專頁批評無綫在台慶夜收視創新低後沒吸取教訓,「囂張跋扈,變本加厲」,發動網民繼續熄機之餘,是時候將行動升級。

智囊聲音與民意背馳

此外,無綫昨日也舉行觀眾意見智囊團交流大會。有與會者向本報透露,昨有800名觀眾出席,由安德尊主持,約20多名觀眾發言,人數較去年多。不過席間無人提及無綫節目對免費電視牌的取態或傳媒封殺令。大部份發言觀眾讚無綫節目「有水平」或新聞主播表現好,有少量觀眾批評無綫劇,但都屬小毛病,「醫院病床啲掣只係貼紙;飛虎隊男人着制服,女人着背心,係咪監製有私心?」該與會者嘆謂,這批觀眾與他認知的民情出現極大反差,「無綫過去幾十年就係養育咗呢批咁嘅觀眾,一面倒去支持TVB。我出年唔會再去!」

《蘋果》記者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特稿﹕當地報章冷處理 「海參四折」更顯眼 (《明報》,24/11/2013)

 昨日,包括《京華時報》等內地逾30家報紙,均在頭版頭條報道這次青島輸油管道爆炸,引致慘重傷亡的新聞。(網上圖片)
青島主流媒體《半島都市報》頭版僅一句話報道此次事件(紅框示),版面還不及下方的海參廣告。(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隔壁死了狗,比鄰市死了市長的消息還重要得多」,這是新聞理論課程中,關於接近性(Proximity)的一個典型又通俗的例子。不過,青島傳媒報道該市地下輸油管爆炸時卻反新聞理論之道而行:當全國數十家報章均大篇幅報道死傷民眾的慘時,青島本地報章卻「冷處理」,以領導批示及救援有序為主調,部分版面「搶購海參」的廣告還大於這宗死傷枕藉的報道。

當地《青島晚報》在事發當天並未有報道事件,僅昨晚在頭版以文字方式刊登習近平批示,其重要程度明顯被當地「秋冬種樹」的新聞掩蓋。

《青島早報》和《半島都市報》昨頭版也類似方式處理,後者頭版僅一句提要,版面還不及下方的海參廣告,內版新聞的主軸在於讚揚救援有效、領導親赴現場,卻低調處理現場慘狀;而當地「便民網」更未作報道;地方電視台則若無其事地按時播放娛樂節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國逾30間報章均頭版報道事件,更突出死傷情及現場圖片。

紙媒微博更新快疑受壓

不過,《半島都市報》及《青島早報》的官方微博更新相關資訊卻相當及時,且頭像均變為灰色哀悼事故死難者。所以,此次當地紙質媒體及電視媒體刻意淡化事件,外界猜測是當地政府言論壓制。本報記者曾致電當地公共安全事故緊急處理小組成員——黃島區衛生局,但該負責人表示區委宣傳部要求統一口徑,不能單獨受訪。

明報記者 果蕾


採訪手記﹕醫院封等領導 護士做戲傷者受難

【明報專訊】青島一家傳媒昨日對於爆炸慘劇的報道版面頗有「特色」:主稿大題講國家、省、市、區領導逐級重要批示,配稿報道災情本身。這不禁令人想起中央媒體當年對911事件的報道手法:頭條先報道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慰問,二條新聞才報道事件本身。不過,這次受害者從西方人變成中國人,上級領導的慰問重於死傷者本身的畸形處理仍未改變,貫徹了「以(領導)人為本」的本色。

探病家屬迫如沙甸魚

其實,內地災難後喧賓奪主的事例俯拾皆是,本次爆炸案也不例外。記者昨日趕到黃島區一家接收大量傷者的醫院時發現,醫院內一半的電梯都鎖定在地下,電梯門打開,各電梯前守服裝整齊的禮儀小姐。探病者不滿地問起緣由,禮儀小姐禮貌的答道:「等待檢修」。

後來,到場「檢修」的並非穿戴工作服安全帽的技工,而是逐個到達身光頸靚、頭髮疏得紋理分明及西裝筆挺的人士,從他們雙手放在身後的昂然步姿和身後兩三名隨從的神情可判斷,這些必然是領導,而由於從隨從中沒有官方記者或「長槍短炮」攝影器材判斷,這些領導的官銜也並不高。

相反,心急如焚欲探望傷者的親人卻只能像沙甸魚般收腹擠在僅餘的電梯中,呼吸混濁的空氣去探望親友,彷彿需要犧牲這些僅有的尊嚴來換取領導對親人的惠顧一般。入夜後,病房內來了一些內地記者同行,打通醫院領導關係後,要求拍攝醫護人員照顧傷者的照片。小記果斷尾隨,希望從家屬口中多了解幾句現場細節,卻不幸見證了傷者的二度折磨:兩名醫護人員左右夾攻,幫受傷後仍言語不清的傷者換枕頭,並頻頻慰問,令傷者徬徨不知所措。雖然小記也明白,他們許是奉領導的旨意無奈「擺拍」,但講真,這又是哪門子的慰問呢?

明報記者 麥俊

當地報章噤聲傳逾百死 青島爆油管恐重創生態 (《蘋果日報》,24/11/2013)

 救援人員望着洩漏的原油一籌莫展,膠州灣污染面積已達1萬平方米。路透社
 政府和中石化出動清污作業船,清除原油。
 海鳥沾滿油污。
武警參與原油清理工作。路透社

「牆磚、玻璃、木板等建築材料碎得像紙片一樣。」青島中石化油管爆炸倖存者的回憶猶如災難片,昨日事件死亡人數增至48人,傳言甚至有上百人遇難。洩漏原油膠州灣海面大片污染,恍若死港。更有甚者,中石化被揭早在兩年前就已知曉管道有安全隱患,但整改項目至今仍未動工,終釀慘劇。

爆炸過去一日,方圓兩公里的現場仍如一片廢墟,被壓扁的車輛隨處可見,炸翻的路面依然猙獰,現場救援人員直言:「後果已經遠遠超過我當初的想像」。各家醫院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但當局已開始限制記者入內採訪。倖存者家屬哭訴,和親人同車拉到醫院的五個人,「僅生存她一個,內部說死亡一百多了」。

爆炸附近的工人小王回憶,幾秒鐘內,「整個工廠內狼煙四起,只剩下空空的框架矗立在廠區內」,車間內充斥着呻吟聲、救命聲和人名的呼喚聲。附近居民乾脆形容現場像地震災區。而青島附近的膠州灣海面,受原油污染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海鳥被原油沾污變漆黑一團。當局又聲稱空氣中的污染濃度已大幅降低,對人體已無害。但有專家質疑,爆炸的霧霾會不斷擴散,而且原油燃燒後的有機揮發物是無色無味的,相當於大量汽車死氣喉集中排氣;大部份未燃燒的原油更會對當地產生持續性的污染。

促中石化董事長辭職

受影響市民已經非常憤怒,認為油管距離民居太近,要求必須要追究政府和中石化的事故責任。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張建文教授批評說,原油洩漏七個小時後發生爆炸,「處理過程中的重視力度不夠可能是原因之一」。對此,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作道歉,表示「會盡快查找事故原因,給全國人民一個好的交代」。但網民認為傅應立即引咎辭職。

然而,如此慘案之下青島政府只圖粉飾太平,昨日當地數家報紙的頭版對事故幾乎隻字不提,有網民批評這般行徑只是掩耳盜鈴,更多人就質問傳達禁令的宣傳部門:「背後下令的手,你對得起青島嗎?」

新華社/新浪微博

採訪無《講清講楚》 壹傳媒記者被拒閘外 (《明報》,24/11/2013)

 《蘋果日報》及《壹週刊》記者昨早分別欲進無電視城採訪新聞部節目《講清講楚》的嘉賓劉慧卿,結果同在電視城閘口被保安員拒絕入內,保安員稱公司有命令,需禁止壹傳媒記者進入。(李紹昌攝)
因為無「封殺」壹傳媒,節目《講清講楚》錄影後,壹傳媒記者需在電視城閘口外訪問劉慧卿。她擔心其他機構將來「有樣學樣」,侵害新聞自由,要求無「深切檢討」。(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無電視日前表明「封殺」壹傳媒後,昨早首度進行新聞部節目《講清講楚》錄影。無保安員兩度拒絕共5名《蘋果日報》及《壹週刊》記者及攝影記者進入將軍澳電視城採訪,事後節目嘉賓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只能在電視城外接受他們訪問。壹傳媒回應,只要有新聞價值,日後依舊會派記者往無採訪。無重申保安員只是執行公司政策,嘉賓可自行在電視城外接受訪問。

壹傳媒:有新聞價值仍會派員採訪

另外,早前有網民發起「散步賀生忌」行動,在無台慶夜在電視城外示威。昨日發起該行動的facebook專頁稱「是時候行動升級」,提出杯葛無多個特約廣告商,錄得逾百人like和數十人轉載,另有網民發起罷看今午1時15分在翡翠台重播的台慶。

劉慧卿:點解新聞部都唔准記者入

《講清講楚》昨早錄影邀請劉慧卿當嘉賓,《壹週刊》欲進入電視城時在閘口被拒,無外事部經理前來稱,只能安排嘉賓在電視城外接受壹傳媒訪問。其後《蘋果日報》記者亦被拒進入。

劉慧卿在節目中主動提及,「點解你新聞部都唔准記者入呢?」,而節目主持對此沒作回應。錄影後,劉在閘外接受壹傳媒記者訪問,她批評無今次封殺其他傳媒機構做法「好差」,認為兩間傳媒機構有爭拗,應透過其他途徑處理。她又擔心其他機構將來「有樣學樣」,要求無「深切檢討」,又透露已向無新聞部職員表達意見,希望對方向無管理層反映。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對旗下記者被拒進電視城採訪表示遺憾,又指「採訪係我職責」。而《壹週刊》總編輯李志豪回應時表示,只要採訪有新聞價值,會繼續派記者前往採訪。

無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回應,新聞部對壹傳媒被列為不受歡迎媒體並不知情,當日都是透過新聞稿才知悉,而《講清講楚》採訪嘉賓是新聞部決定,屬編輯自主,重申保安員只是執行公司政策,嘉賓可自行在電視城外接受訪問。就新聞部會否向管理層反映,本報截稿前未能聯絡無新聞部總監袁志偉。

「正義聯盟」發起「罷絕毒蘋果」

另外,「正義聯盟」亦發起「罷絕毒蘋果」簽名行動,呼籲市民罷買、罷看及罷用壹傳媒旗下報章、刊物或產品服務,並會將所有刊登於壹傳媒的廣告商名單,上載於聯盟的社交網站專頁。

佘詩曼、胡杏兒 無響應TVB封殺令 (《蘋果日報》,24/11/2013)

 與無綫有部頭合約的佘詩曼,昨日樂意接受本報訪問。
 無綫藝員胡杏兒昨日大方接受壹傳媒採訪。
 無綫要求公關公司,拒絕讓壹傳媒記者採訪一個馬國明有份出席的宣傳活動。
 本報記者昨日嘗試進入電視城採訪劉慧卿,卻被保安阻止。
劉慧卿在電視城外受訪時批評無綫封殺令侵害新聞自由。

【電視風雲之視后有guts】

【本報訊】無綫電視因私怨封殺壹傳媒,連新聞中立都受干預,有立法會議員昨出席無綫新聞時事節目,壹傳媒記者被阻止採訪,議員直斥無綫踐踏新聞自由。無綫霸權不得人心,不少無綫旗下藝員對禁令陽奉陰違。有公關公司更指無綫禁令「倒米」,限制傳媒報道只會削弱宣傳效果,日後會減少聘用無綫藝員做宣傳。

記者:鄭啟源 盧坤穎 楊潔雯 黃曉妍

無綫聲稱封殺令「與新聞自由完全拉不上關係」,但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節目《講清講楚》昨錄影,邀得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當嘉賓,《蘋果》及《壹週刊》記者昨晨嘗試進入電視城採訪劉慧卿,卻被保安阻止。保安員向記者表示,公司已發出禁令,即使採訪對象並非無綫職員,亦不准壹傳媒記者進入電視城。

劉慧卿:無綫應檢討

最後劉慧卿在完成錄影後,需要驅車到電視城閘外才可接受壹傳媒記者訪問。劉慧卿批評無綫封殺令導致正常新聞採訪受阻,已侵害新聞自由。無綫已向社會傳遞壞訊息,要求無綫「深切檢討」。她昨日節目錄影期間,曾向無綫新聞部表達有關意見,希望對方向無綫管理層反映封殺令影響新聞自由。

無綫宣佈封殺壹傳媒後,該公司旗下合約藝員拒絕壹傳媒記者採訪,但也有藝員懶理禁令,照樣接受訪問。曾獲視后的胡杏兒昨晚出席保良局盆菜宴,沒刻意辨識壹傳媒記者身份,當本報記者表露身份,她也大方接受訪問。對於封殺事件,她說:「傳媒同公司各有立場,最好係友好關係,大家都唔想有咁嘅事,希望快啲平息干戈。冇永遠敵人,係打者愛也。」

與無綫有部頭合約的佘詩曼於中環出席鑽飾活動時,也樂意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及提問。她表示:「作為藝人,唔需要得失任何人,多個朋友總好過多個敵人。」無綫合約藝員李綺雯昨在銅鑼灣街頭為護膚品活動任司儀,見本報記者即主動表明不接受訪問,但卻願意拍照。楊怡稱會尊重公司指引,也會與傳媒保持友好態度。

公關:新聞自由重要

無綫「親生仔」馬國明今日下午將出席商場宣傳活動,負責該活動宣傳的製作無限公關公司上周四收到無綫要求,拒絕讓壹傳媒記者到場採訪。

公關公司發言人黃小姐昨指已拒絕無綫要求:「新聞自由好重要,我哋公司好反對封殺傳媒,所以我哋個活動唔會拒絕任何媒體來採訪,壹傳媒係香港咁大媒體,如果請無綫藝人出席活動,冇壹傳媒報道,咁以後我哋肯定會盡量唔搵無綫藝人!」




《香港早晨》社評摘要 一度禁讀《蘋果》

【本報訊】無綫封殺壹傳媒原來已非首次,有無綫前記者透露,無綫高層過去亦曾下達禁令,《香港早晨》節目中的當天報章社評摘要環節不准採用《蘋果日報》的報道及社論。

曾任職無綫記者的浸大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呂秉權昨在報章專欄指出,他98年起任職無綫8年,期間曾負責做《香港早晨》的當天報章社評摘要環節,有一段時間無綫高層曾下達不成文指令,《蘋果》的東西一概不出,後來才漸漸解凍。

據本報了解,當時是有無綫高層指《蘋果》的報道偏頗,所以禁讀《蘋果》的報道及社論,禁令實施了頗長時間。

呂秉權表示,據他所知,無綫新聞部中人對今次封殺令亦相當不滿,認為新聞部應該保持獨立,新聞及時事節目應該按新聞的客觀中立原則製作,而不應受其他娛樂及商業因素影響。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無記協為封殺傳媒駁火 (《明報》,23/11/2013)

【明報專訊】無前日將壹傳媒列為「不受歡迎傳媒」,拒其記者採訪,記協同日批評無打壓新聞自由,兩者昨再互相反擊。無昨發聲明,強調無是「忍無可忍」及「必不得已」才採取行動,與新聞自由無關,希望記協「不要罔顧事實」。記協昨晚回應,反駁無說法「極為荒謬」,強調無作為大氣電波的少數使用者,有責任為公眾提供持平資訊。

泛民23名立法會議員昨發起聯署,促無撤銷將壹傳媒列為不受歡迎媒體的決定,並指無使用大氣電波,影響力巨大,若就傳媒採訪進行篩選,將嚴重妨礙新聞採訪自由。

無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表示,無台前幕後,會凝志聚力,堅持專業精神把節目做好,不撤回決定。

無:勿罔顧事實 記協:極荒謬

無昨發表聲明回應記協,批評壹傳媒濫用新聞自由,長期恣意攻擊和醜化無,已超出新聞媒體應有的處理手法,反問記協有關行為是否新聞從業員的專業操守、社會樂見的舉措。

記協昨逐點反擊,強調公眾人士若認為傳媒報道失實或偏頗可向該會投訴,無至今沒作投訴或任何法律申訴,並要求無提出壹傳媒報道偏頗實例,以作跟進。

對於無指封殺行動不會打擊新聞自由,記協質疑,無作為上市公司常開記者會,向股東交代業務發展,會否禁止壹傳媒進場,又反問無會否在每早的報章撮要節目要中,篩走壹傳媒的報道及評論。

另外,有市民昨發起抵制無行動,包括呼籲網民罷看《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令其收視低於29點;另發起罷買無廣告商產品。

辯稱封殺壹傳媒與新聞自由無關 新聞組織指TVB說法荒謬 (《蘋果日報》,23/11/2013)

 無綫稱持壹傳媒記者證者不可進入無綫電視城。
趙應春認為無綫做法,「連特區政府都唔會咁做」。資料圖片

【電視風雲之台慶台㷫】

【本報訊】無綫下封殺令,禁絕壹傳媒記者踏足電視城或採訪其藝人,被記者協會質疑打壓新聞自由,觸發雙方筆戰。無綫昨發聲明反擊,稱封殺與新聞自由無關,指摘記協「罔顧事實」,稱遭壹傳媒「長期恣意攻擊」及「醜化」,才會「必不得已」封殺。記協批評無綫說法「極為荒謬」。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批評無綫做法,「連特區政府都唔會咁做」。

記者:白琳

無綫昨在回應記協的聲明中,批評壹傳媒濫用新聞自由,趁台慶「煽動」全港熄電視,「聚眾」到無綫示威和路祭,今次是「忍無可忍下才採取行動捍衞公司,希望記協明白事情真相,不要罔顧事實。」無綫集團總經理李寶安對傳媒表示封殺令「無限期」,又稱壹傳媒針對無綫的報道含誹謗成份,封殺壹傳媒屬「非常君子所為」,但沒說明哪些報道構成誹謗。

記協昨晚再發聲明,促無綫列出壹傳媒報道失實或偏頗之具體事例,交記協屬下紀律委員會跟進,如投訴成立可提出公開譴責或處分。無綫未向記協投訴或提法律申訴就下封殺令,「必不得已」之說並不成立。至於封殺與新聞自由無關之說,記協斥「極為荒謬」,更反問無綫,會否禁制壹傳媒採訪其業績記者會、在晨早報章撮要篩走壹傳媒報道,甚至接受遭其他機構杯葛無綫新聞採訪?

通訊局接17宗投訴

通訊事務管理局截至昨天就無綫封殺令接獲17宗投訴,內容包括無綫言論令人反感和不安、妨礙新聞自由、剝削觀眾知情權,及在節目中宣傳自身利益,有公器私用之嫌。

無綫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對傳媒稱,持壹傳媒記者證者不可進入無綫電視城,新聞節目《講清講楚》攝錄時也不允許壹傳媒採訪,但嘉賓離開電視城後可自由接受任何傳媒訪問。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不滿無綫把個別媒體定性為「不受歡迎傳媒」,導致其他媒體日後採訪無綫時,只能正面報道,否則或步壹傳媒後塵,「連特區政府都唔會咁做」。趙又指,官員透過《講清講楚》平台解釋政策,無綫留難個別傳媒採訪,等同限制公眾接受資訊的權利,「無論企喺閘內定閘外,無綫都唔可以代個官篩選傳媒」。

泛民議員要求撤回

獨立媒體及23名泛民議員分別發表聲明,要求無綫撤回封殺令。獨媒譴責無綫立下極壞先例,以旗下藝人及歌手作為籌碼教訓「不聽話」傳媒。法例列明無綫屬「公共機構」,公眾有權監管其運作,要求無綫向公眾道歉。

無綫前金牌編審周旭明昨出席浸大論壇後,指壹傳媒熄電視行動的報道「煽動」和「過火」,但也批評無綫封殺行為幼稚、小家。電視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林旭華指無綫危機處理技巧欠佳,封殺令剝削藝員曝光機會,對藝員和讀者也不公道。浸大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指無綫打壓新聞和言論自由,「封殺媒體,世界仲有資訊嘅?」


壹傳媒大樓

藝人拒受訪 《蘋果》重新部署

【本報訊】無綫對壹傳媒的「封殺令」前天生效,《蘋果》娛樂版記者曾致電訪問無綫多名旗下藝人,對方均指無綫已發短訊指引,不能受訪。《蘋果》執行總編輯張志偉表示,無綫與《蘋果》在娛樂新聞上一直「互惠互利」,無綫下封殺令只會盡失民心,令公眾更討厭電視霸權。

令娛樂新聞更多元化

無綫每天向報紙傳媒發放節目表和節目內容供娛樂版刊登,前天起停發給《蘋果》。張志偉說,以往無綫借報章雜誌的娛樂版宣傳節目,才能掀起城中熱話,「《盛女》好hit,係因為我哋煲佢,先有更多收視;我哋亦係第一批煲《天與地》嘅傳媒」。即使遭無綫封殺,《蘋果》仍有多個途徑報道其新聞,如狗仔隊和採訪無綫藝人擔任品牌代言人的公開活動。

遭無綫封殺,張志偉稱會重新部署,令娛樂新聞更多元化。現時部份美、韓、日及內地劇集在港的受歡迎程度不下於無綫劇集,本土影圈也有佳作,新聞發揮空間很大。他以熱門的日劇《半澤直樹》為例,可派記者去日本採訪,重返劇中的餐廳和劍道館場地。《壹週刊》總編輯李志豪稱無綫封殺令影響不大,「除咗無綫,仲有好多其他明星。」


林旭華(右)認為發牌越多、越快越好,可讓新入行的年輕人有更多實踐機會。

無綫前編審:發牌循序漸進呃人

【本報訊】政府公佈逆民意的免費電視發牌結果逾月,民怨仍未平息。浸大傳理學院舉辦「從發牌事件探討香港的電視發展」公眾論壇,數名港視留守政總員工及數十名學生出席。嘉賓之一的無綫前金牌編審周旭明指,自亞視有紅色資本「入侵」,政府就早應發牌,今次搬出循序漸進原則只是藉口,「完全係呃人」。

憂獲發牌電視台hea做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表示,以往無綫從未試過到浸大招聘學生入行,但自王維基「搶人」後,無綫終於到校招聘,推高整個行業的薪酬,「大家話係咪應該發多啲牌?」他指香港創意產業重要,現時很多電影界成功人士都是七、八十年代電視台培養出來的,「冇咗電視台訓練人才,將來電影界會萎縮。個台冧唔冧,唔使政府擔心」。有台下學生指已遊行和示威,但政府企硬,慨嘆:「我哋仲可以做啲乜?」卓伯棠呼籲大家繼續站出來發聲。

電視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林旭華認為發牌越多、越快越好,可讓新入行的年輕人有更多實踐機會。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擔心,新獲發牌的電視台將來會拍「hea嘢」,「佢哋已經有收費台,如果免費台做得好,觀眾就唔畀錢睇收費台,自己隊自己,呢啲先叫惡性競爭」。她在12月4日於立法會再提特權法議案,希望傳召通訊局主席何沛謙及港視主席王維基交代更多資料。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香港記者協會對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聲明之回應 (「香港記者協會」,22/11/2013)

對於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下稱「電視廣播」)今晚就禁制壹傳媒集團採訪之聲明,香港記者協會逐點回應如下:


電視廣播: 壹傳媒長期恣意攻擊無綫電視。
記協: 為了明白事情真相,煩請電視廣播舉出具體事例,記協屬下之紀律委員會定必跟進。

電視廣播: 禁制採訪「實在是必不得已」。
記協: 根據香港法例,任何人士認為個別媒體對其恣意攻擊,可以提出申訴。香港記者協會會章亦列明,公眾人士認為傳媒報道失實或偏頗,可以向紀律委員會投訴,記協將根據委員會決定將出公開譴責等處分。電視廣播至今未向記協投訴,亦未聞該公司有作出任何法律申訴,怎可以說是「必不得已」。

電視廣播: 決定「與新聞自由完全拉不上關係」。
記協: 此說極為荒謬,記協希望電視廣播能回應下列問題,以解釋為何禁制之舉不會打擊新聞自由。

1.  作為上市公司,電視廣播經常召開記者會,向股東及投資者解釋業績及業務發展時,電視廣播是否會禁止壹傳媒所屬機構進場?
2.  作為免費大氣電波之少數使用者,電視廣播在法律上有責任向公眾提供持平的資訊。電視廣播是否會在每早的報章撮要的節目中,篩走壹傳媒之任何報道或評論?
3.  作為一家傳媒,電視廣播應捍衛新聞自由。

若有任何機構不滿意電視廣播今次之處理,決定杯葛並禁止電視廣播的新聞團隊採訪其活動,電視廣播會否接受? 從上面這些問題,大眾應該明白新聞自由並非抽象概念和原則,而是涉及公眾利益。一旦被限制,公眾損失的不會單單是一些名人的花邊新聞。

香港記者協會
2013年11月22日

要求無綫電視立即撤回封殺令 (「獨立媒體 (香港)」,22/11/2013)

要求無綫電視立即撤回封殺令--
獨立媒體(香港)就無綫電視封殺壹傳媒的聲明

無綫電視昨日發出聲明,稱壹傳媒在免費電視發牌事件上「針對」它,「作出失實報導,發牌與否為政府決定,絕非無綫電視可能影響」。宣布把壹傳媒屬下所有刊物列為不受歡迎媒體,無綫及其藝員的活動將不接受壹傳媒記者採訪。本會認為無綫輕言封殺個別媒體,作出極壞先例。我們反對任何形式打壓、干預新聞及採訪自由,強烈譴責無綫電視不合理的採訪限制。

不久前才被通訊事務管理局裁定濫用支配地位及優勢,從事反競爭行為的無綫電視,長期剝奪和操控本地藝人和歌手在其他媒體亮相的權利。今次更變本加厲,企圖以壟斷娛樂事業的地位,及旗下藝人和歌手作為籌碼,教訓「不聽話」傳媒的,行徑令人不齒,容易造成寒蟬效應,震懾其他與它有合作關係的媒體。更可怕是讓其他公私營機構效法,嚴重打擊本地言論、新聞及採訪自由。

無綫電視不只是普通的上市公司和私人機構,它所持有的免費電視牌照需向政府申領及定期續牌。法例列明免費電視「影響力廣」,所以必須接受嚴格監管,包括《廣播條例》(562 章)和《廣播(雜項條文)條例》(391 章),以及相關附屬法例。持牌人還須遵守牌照條款及條件,以及通訊局發出的各項業務守則,如節目、廣告及技術標準守則。再者,香港《防止賄賂條例》(201章) 附表一更清楚訂明,無綫(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屬於「公共機構」。它乃公器,社會及公眾同樣有權監管其運作。

近年,無綫電視自我審查形同官方喉舌的情況愈趨嚴峻和明顯。前新聞部主播柳俊江公開斥責它新聞編輯方針有問題,節目封殺立場不同的泛民及激進派人士之說甚囂塵上,其事時訪談節目《講清講楚》更被統計出八成多嘉賓是政府官員及建制派人士。在免費電視發牌一事上,更以《東張西望之電視牌照風雲》明目張膽為政府說項。本會於今年三月進行的電視節目意見調查顯示,多達64%受訪者「不滿意」無綫電視節目,有23%更表示「極不滿意」。

作為本地主要免費電視持牌機構,無綫擁有七條模擬及數碼電視頻道,有「新聞及資訊部」和專屬新聞頻道(數碼頻道83台「互動新聞台」)。其「新聞及資訊部」的《專業準則及道德守則》,提到「完全明白作為香港其中一間主要新聞機構所應負的特殊責任」,如「要避免任何自大傲慢的行徑」及「要以坦誠有禮的態度面對公眾」。本會認為這〈守則〉同時適用於無綫電視本身。它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一員,營運方針理應包括對社會的使命感和承擔,致力促進及維護言論、資訊、新聞及採訪自由。遺憾地,無綫電視過往「河蟹」事件及今次封殺個別傳媒的行徑卻粗暴地扼殺上述各種自由。

我們嚴正要求無綫電視立即撤回對壹傳媒的「封殺令」,並對今次無理行為,鄭重向公眾道歉。假如無綫不撤回聲明,它實在不配繼續佔用珍貴的頻譜資源。事實上,無綫電視過去經常違反通訊局多項監管條例,既然其牌照將於2015年到期,我們將要求通訊事務管理局、特首以及行政會議把這些違規事項一併考慮,拒絕續牌予無綫電視。

獨立媒體(香港)
2013年11月22日

指長期報道失實 無禁壹傳媒採訪 (《明報》,22/11/2013)


【明報專訊】無電視昨向壹傳媒發出「封殺令」,指壹傳媒就電視發牌事件長期針對無作失實報道,趁台慶煽動熄機行動「製造白色恐怖」,為保聲譽,要將壹傳媒列「不受歡迎媒體」,不接受其採訪,「封殺」範圍包括新聞部節目《講清講楚》。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講清講楚》不時訪問政府官員,「官員並非無藝員」,發表的是公開資訊,無不應阻止個別傳媒進入電視城採訪。

香港記者協會昨晚發表聲明,對無決定表示遺憾,認為做法干預新聞自由,開極壞先例,剝削公眾知情權,後果嚴重,期望無收回決定,「切勿自長城」。

《蘋果》《壹週刊》否認針對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昨在該報即時新聞回應,該報關注發牌公義,不存在針對無作失實報道、無理攻擊及醜化,對無指摘及封殺採訪深表遺憾。壹傳媒工會則指無決定「無稽荒誕」及「公報私仇」,形容是「小學雞報復方式」。

《壹週刊》總編輯李志豪稱,該刊從沒惡意攻擊無,過往對無作負面報道,無藝人曾拒絕受訪一段時間,故今次不感驚訝。

無昨傍晚發出聲明,指壹傳媒「在毫無理據下恣意攻擊及醜化」無,「已遠遠超出新聞媒體應有的報道做法和行為」,「目的昭然若揭」。無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表示,不受訪的安排是針對「一報三刊」,即《蘋果日報》、《壹週刊》、《Face》及《忽然一週》。

「遠超媒體應有報道做法」

他說,昨晚已通知電視城保安部,並透過藝員科通知藝員,由發出聲明一刻起,持壹傳媒記者證者不可入電視城,所有無主辦活動將不對壹傳媒發出採訪邀請;逢周六、日播放的新聞節目《講清講楚》,攝錄時亦不允許壹傳媒採訪,「總之在電視城內就不可以,嘉賓走出電視城,要接受哪個媒體訪問是他自由」。亞洲電視發言人對無的決定表示理解。

NEA:無定性做法不能接受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NEA)主席趙應春說,無將批評無的傳媒「定性」為「不受歡迎傳媒」的做法不能接受,質疑無只接受讚賞,不接受批評。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無指摘壹傳媒報道失實,正常是訴諸法律追究,非以「仇恨式」禁制採訪。無雖為私營機構,但使用的大氣電波是公共資源,「這樣做是剝奪公眾透過壹傳媒了解無資訊的權利,無必要清楚解釋」。

另外,無周日(24日)下午1時15分將於翡翠台重播《萬千星輝賀台慶》。曾醒明稱,今次罕有地快速重播,因「很多人想睇番,所以徇眾要求」。他否認是「谷」台慶收視,因周日收視不計入本周二台慶收視。


《蘋果》連續5天 無報道放前

【明報專訊】無批評壹傳媒煽動市民熄電視,製造白色恐怖,《蘋果》總編輯張劍虹回應稱,該報關注發牌公義。本報翻閱近日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有關無台慶及熄電視行動的新聞,一直居於較前版面,例如昨日的報道置於A1及A2作頭條,系列名稱為「電視風雲——大台失威」,並以〈32萬人離棄TVB〉為A1版的大標題,第二版標題則為〈TVB一手捐錢一手收番〉。

刊「電視風雲」「熄機迎台慶」系列

《蘋果日報》由周日(17日)、即無台慶前兩天起,連續5天於港聞版的靠前版面(最後的版面刊於A4),刊出有關無台慶新聞,例如17、18日兩天「熄機迎台慶」系列報道,分別各用一個全版報道,找來專業界別人士及無觀眾意見,批評無劇集不符現實。

在19日(周二)、即無台慶當天至昨日,《蘋果》連續3天以兩個全版刊登「電視風雲」系列報道。

《壹週刊》載顧問批政府扭曲報告

同時,壹傳媒旗下的《壹週刊》上周及本周兩期,均有刊載為政府撰寫增發牌照報告的顧問伍珮瑩訪問,批評政府扭曲報告內容。

TVB封殺壹傳媒 《蘋果》表遺憾 (《蘋果日報》,22/11/2013)

無綫昨發表聲明即時封殺壹傳媒旗下刊物。

【電視風雲之大台「風範」】

【本報訊】網民發動「萬千熄機賀台慶」令周二的台慶收視跌至19年新低後,無綫(TVB)昨遷怒《蘋果》,發表聲明指《蘋果日報》及動新聞趁無綫台慶「歇斯底里謾罵,煽動全港熄機,製造白色恐怖」,下令即時封殺壹傳媒旗下刊物,拒絕其記者進入電視城及一切採訪。

無綫電視46周年台慶收視僅得29點,據報道是自1994年以後、19年來的收視新低,無綫前日仍稱對收視感「滿意」。不過,無綫昨突發聲明,指摘壹傳媒集團屬下報章、雜誌就免費電視牌照事件長期針對無綫,表示發牌與否為政府決定,非無綫可能影響,斥「壹傳媒作出失實報道,恣意攻擊和醜化無綫電視,最近《蘋果日報》及動新聞更趁無綫台慶,變本加厲展開狙擊和抹黑,製造白色恐怖,無綫有必要保衞公司商譽,即時將壹傳媒屬下報章雜誌列作不受歡迎媒體,拒絕其記者進入電視城,無綫電視及藝員活動也不接受其採訪」。消息指,無綫新聞部同受影響,高層下令逢周六、日的《講清講楚》節目,要禁止壹傳媒記者前來採訪及「扑咪」,此舉令新聞部員工極不滿,認為管理層干預新聞部運作。

本報向無綫查詢《蘋果》有何報道屬失實?惟至截稿前未獲回覆。《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回應指,《蘋果》一直關注發牌公義,實事求是報道,並不存在針對無綫作失實報道、無理攻擊及醜化,更遑論趁着無綫台慶展開狙擊和抹黑行動。對於無綫的指摘和封殺採訪,《蘋果》深表遺憾。

壹工會指無綫「無稽荒誕」

壹工會認為無綫的聲明及決定「無稽荒誕」,指採訪是記者天職,無綫拒絕壹傳媒旗下刊物採訪是公報私仇,形容是以「小學雞報復方式」,促無綫自我檢討收視暴跌的原因,並善用公權。記者協會對無綫電視封殺採訪表示遺憾,認為此舉開了極壞先例,助長打壓新聞自由的歪風,呼籲無綫作為傳媒機構,應帶頭捍衞新聞及資訊自由流通等核心價值,切勿自毀長城。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無綫身為佔用大氣電波的持牌機構,有責任向公眾交代其機構的訊息,不認同選擇性接受傳媒訪問,認為封殺的做法剝奪公眾透過傳媒了解無綫的機會,若認為壹傳媒做錯,應以投訴等現有途徑解決。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認為無綫的處理手法「好有問題」,指無綫屬上市公司,以威嚇新聞媒體的方式損害採訪自由,若涉誹謗可告上法庭,「最怕習慣成自然,以後政府、大企業跟住學,話我唔鍾意你就唔俾你採訪,咁點得?」港視藝人郭鋒認為無綫此舉「係偏激咗,咁做變咗只可以報喜不報憂,唔可以容納不同聲音」。

無綫封殺壹傳媒已非首次。06年藝人鍾欣潼(阿嬌)被《壹本便利》刊登其在後台更衣的照片,演藝界群起聲討,無綫便曾帶頭封殺壹傳媒旗下刊物《壹本便利》,禁制該刊記者進入電視城,亦禁止採訪無綫活動。


明愛日前呼籲員工睇無綫台慶以谷收視換善款,遭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炮轟「冇腰骨」。

社福界指明愛冇腰骨

【本報訊】明愛呼籲員工開電視睇無綫谷收視換善款,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發聲明炮轟明愛「冇腰骨」,批評無綫捐款的動機和手法極有問題,「有條件地捐錢及讓政治元素滲進捐款上,明顯是利用捐款來提高收視」。

斥TVB藉捐款刺激收視

聲明指明愛收取無綫捐款而鼓勵員工開電視「谷高收視」,反映機構「根本是冇腰骨和見錢開眼,難道他日共產黨捐款要求機構鼓勵員工撐23條,機構也應照單全收嗎?」直斥明愛理應果斷拒絕有條件的捐款,及表示其對電視發牌制度的立場。

本報昨報道社福機構在無綫搞籌款騷要支付巨額製作費,其中東華三院的「歡樂滿東華」將於下月初舉行。東華三院主席暨籌委會主席陳婉珍強調,東華董事局負責所有行政開支,無綫只收取「相宜」製作費,至於金額則屬商業秘密,不便透露。

至於有網民揚言杯葛「歡樂滿東華」等慈善節目,將罷看、罷捐,她表示港人有善心,不擔心善款收益受影響,會繼續在無綫舉行慈善騷。去年的「歡樂滿東華」為東華三院籌得逾9,000萬元善款,比前年多300萬元。另外,昨日「歡樂滿東華」的記者會,東華企業傳訊部突告知本報不准拍攝片段,只准拍照,原因與活動中亮相藝人多屬無綫旗下藝人有關。

其他有在無綫舉辦慈善籌款節目的社福機構,均無透露節目製作費用金額。保良局的「星光熠熠耀保良」,過去三年善款收入從約870萬元跌至580萬元,節目行政費用由當屆董事會成員攤分;博愛醫院「博愛歡樂傳萬家」則由2010年籌得300萬元遞增至去年逾460萬元,由於與無綫有合約訂明保密條款,未能提供製作費用資料。

無綫封殺壹傳媒 (《am730》,22/11/2013)

無綫昨發聲明,批評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及《動新聞》,於台慶期間「展開狙擊和抹黑的行動,歇斯底里的謾罵」,形容該集團呼籲全港「熄機」是「煽動白色恐怖」,批評壹傳媒在毫無理據下恣意攻擊和醜化,超出新聞媒體應有報道做法和行為。無綫為保商譽,把壹傳媒列為「不受歡迎媒體」,不接受其記者採訪無綫及其藝員活動。

蘋果總編輯張劍虹指,不存在失實報道、無理攻擊及醜化,對無綫指摘和封殺深表遺憾。壹傳媒工會認為無綫做法無稽荒誕、以「小學雞」方式公報私仇。香港記者協會指「封殺」等同干預新聞自由,期望無綫收回相關決定。

傳媒遭恫嚇新聞自由被毀 (《蘋果日報》,22/11/2013)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今次的報告,花上不少篇幅報道講述香港的新聞自由日漸萎縮,傳媒機構甚至傳媒老闆也受暴力恐嚇。言論自由被傳媒自我審查和前線記者被噤聲夾擊。報告更指出警方日益加強在遊行的監控,社運人士擔心最終遭「滅聲」。
質疑警監控遊行「滅聲」

報告指親北京的《文匯報》早已指控佔領中環背後有外部勢力,《南華早報》隨之而來的一篇社論,即開宗明義表明反對佔中,認為這些社論是向北京「叩頭」,顯示北京不斷加強對媒體的影響。

委員會又在報告中引述專家作供,指去年中聯辦在特首選舉中,要求部份新聞機構要支持梁振英,《成報》更竄改評論員劉銳紹文章變成「挺梁貶唐」。傳媒賣盤造就機會讓北京干預傳媒,如台灣《蘋果日報》去年賣盤,親北京財團一度打算入主。

報告認為《蘋果》記者向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問平反六四問題時被帶走、壹集團主席黎智英大宅被撞,《南早》記者採訪水貨客時被襲,採訪區遠離國家領導人、官員不回應記者提問,均顯示新聞自由受多方夾擊。

此外,報告又對警方加強對社運的監控表示關注,如在遊行期間不斷攝錄示威者,質疑是針對示威分子作政治檢控,令社運人士擔心警方此舉旨在減少異見聲音。

政府發言人指政府致力保障言論和新聞自由,使傳媒可在最少的規範下自由採訪和報道,又辯稱警方要減低公眾集會和遊行對其他公眾人士影響,確保公共秩序和安全。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記協聲明:反對任何阻礙採訪的舉措 對無綫電視封殺採訪表示遺憾 (「香港記者協會」,21/11/2013)

        無綫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今日(21日)發表聲明,公開表明即時將壹傳媒屬下所有刊物列為不受歡迎媒體,不再接受壹傳媒採訪無綫的活動,香港記者協會表示遺憾,認為此等行為等同干預新聞自由,封殺採訪。本會認為此舉開了極壞先例,助長打壓新聞自由的歪風,容易引起骨牌效應,公眾知情權亦被剝削,後果嚴重。本會期望無綫能收回相關決定,負起捍衛言論自由的責任。

        本會指出,無綫是上市公司,亦是現時兩間免費電視台之一,免費享有電視大氣電波的使用權,影響力巨大而深遠,是本港重要的傳媒集團,理應與同行共同維護社會核心價值,拒絕另一媒體對於無綫電視活動的採訪,並非社會樂見的舉措。

        本會認為,各媒體有編輯自主,對於批評,有則改之,希望兩家傳媒共同珍視新聞自由。專業新聞工作者應該客觀持平,公眾如認為報道失實或有偏頗之嫌,應該循機制作出投訴。

        記協重申,反對任何阻礙採訪的舉措。作為傳媒機構,無綫應帶頭,捍衛新聞及資訊自由流通等核心價值,切勿自毀長城。本會期望無綫能三思後行,透過其他渠道,與壹傳媒進行溝通,封殺行動的風氣絕對不可長。

香港記者協會
2013年11月21日

壹工會回應無綫封殺壹傳媒聲明 (「香港壹傳媒工會」,21/11/2013)

長期濫用壟斷優勢而得以獨霸視壇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今天宣佈,將壹傳媒列為不受歡迎媒體,並聲言即時拒絕其記者進入電視廣播城,該公司及藝員活動亦不接受壹傳媒採訪。壹工會認為有關聲明及決定無稽荒誕。

採訪新聞,無論政治、突發或娛樂等新聞,均屬記者天職。無綫公報私仇,以小學雞報復方式發洩全民11.19熄電視運動帶來的難堪與悲憤,屬違反廣播機構專業操守的低劣做法,也有削弱公眾知情權之嫌。

本工會呼籲無綫決策人士反思其過,自我檢討,為何台慶節目收視暴跌?是壹傳媒影響強大?還是無綫長期忽視公眾利益,漠視廣播公權,不得人心?「和諧唔係一百個人講同一句說話」,身為全港最大電視台,應該海納百川,善用公權。

香港壹傳媒工會
2013年11月21日

彭博社涉透露「自我審查」內幕記者離職 (「BBC」,20/11/2013)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據信報料該社「自我審查」涉華敏感新聞的記者表示已離開彭博社。

彭博社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周二(11月19日)在推特上用英文證實說: 「我可以證實我已經離開彭博新聞社,我現在只能說這些。」

星期一(11月18日), 傅才德用中文發表推特說:「非常感謝大家的熱情聲援」。他還用英文發帖表示,「感謝所有人的支持, 幫助我和家人渡過難關。」

《金融時報》17日刊登報道引述熟知此案的人說,傅才德已經被停職。

截至目前,彭博社沒有就傅才德的離職發表評論。

上周,《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報道彭博社由於擔心在中國的運作受到影響「自我審查」、拒絕刊發該社記者有關中共高官同富商關係的調查報道。

《紐約時報》披露,被彭博扣發的共有兩篇報道,都是該社駐香港資深記者撰寫的。據稱,調查報道的關鍵人物是中國首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金融時報》援引熟悉內情的人說,與調查報道有關的四名在香港記者中至少有三人在上星期二被叫去「與領導單獨開會」,並參加與彭博社在紐約的外部律師的電話會議。

該報道還指出會後,傅才德沒有返回辦公桌。還有人向該報透露,試圖在系統中查詢傅才德,顯示信息是他在「休假」。

不過紐約市長、億萬富翁布隆伯格上周表示,他旗下的彭博社絕無自我審查。

敏感報道

2012年6月,彭博刊登了一篇和習近平的家族財富有關的文章,其時習近平尚未接任中共總書記。

此後,彭博社旗下的兩個網站Bloomberg.com以及Businessweek.com無法在中國內地登陸。

傅才德是有關習近平家族財富文章的作者,並撰寫了其它相關報道,以此獲得多個新聞報道獎項。

有報道說,在這些揭露性文章發表後,彭博社在中國利潤豐厚的終端訂製服務銷售有所放緩,彭博也一直無法為新記者申請到居留簽證。

(編譯:林杉 責編:高毅)

無台慶收視29點 19年新低 電視台稱滿意 網友醞釀下月再熄機 (《明報》,21/11/2013)


【明報專訊】無前晚台慶節目掀起收視「攻防戰」,最終錄得平均29點收視,較去年的34點下跌5點,約等同流失32.1萬觀眾,是1994年後、19年來台慶收視新低。無回應表示,在牌照事件氣氛下,對收視表現仍感滿意;連日號召收視調查戶「熄電視」的網上專頁版主表示,行動談不上勝利,但已展現不滿無霸權的民意力量,留意到有網友初步醞釀下月16日《萬千星輝頒獎典禮》再熄電視,相信「抗霸權」理念會遍地開花。

通訊事務管理局表示,昨日共收到12個有關無台慶節目投訴,投訴內容包括批評無公器私用及利用慈善提高收視,另有投訴指節目意識不良、內容沉悶。

「按承諾」捐款322萬

無昨公布,《萬千星輝賀台慶》平均收視29點,約有186萬人收看,而最高收視為31點,約199萬人收看,31點集中在「萬千星輝前哨戰」和公開藝員投選「藝員眼中的視后、視帝、最具實力演員」兩環節。陳百祥參與表演的「花式足球狂熱」節目亦錄得30點收視。

無聲明指出,面對增發牌照事件氣氛,對收視表現仍感滿意,故「按承諾」(收視達30點)向7間慈善機構合捐322萬元,包括明愛、仁濟醫院、博愛醫院、公益金、仁愛堂、東華三院及保良局,平均各獲46萬元,象徵無46周年台慶。

90後發起人﹕抗霸權遍地開花

無台慶收視下跌,發動全民尋找指定收視調查戶的網上專頁版主Jeff(化名)向本報指出,會檢視行動成效,對短時間內成功聯絡雙位數收視戶感到意外,亦感激其響應。他認為收視雖跌穿30點,卻仍維持在頗高水平,反映無尚有「死忠」觀眾,憑網上力量難以動員。一直隱於電腦之後的Jeff自言只是普通90後、從事資訊科技行業,最希望無經歷兩次熄電視行動後,會深刻反省電視霸權的問題。他又留意到有網友初步醞釀下月16日《萬千星輝頒獎典禮》鼓勵再熄電視行動,相信「抗霸權」理念會遍地開花,「今次做發動者、下次做參與者」。

據無內部評估,認為今年和去年收視直接比較欠公允,因負責統計的公司由CMS改成Nielsen,調查公司亦把收視戶當中的年輕戶比例增加,故今年整體節目收視,數字上均較去年下跌,以平日黃金時段劇集為例,一般達26至27點,認為台慶吸引觀眾仍較平日多。

廣告界:比市民更想「有得揀」

資深廣告人曾錦強分析,5點收視已算是明顯下跌,但在「一台獨大」下,單次熄電視行動對廣告商難有大影響:「廣告商不知多想『有得揀』,甚至比熄電視市民更想。」但他指出,現時部分觀眾對無強烈不滿,估計客戶未來落廣告,會多了顧慮節目時段及會否影響品牌形象等問題;若民意持續,更會增加廣告商「嘗新」誘因,未來轉到新免費電視台落廣告。


收視統計始於70年代

【明報專訊】電視收視研究早於1970年代引入本港,當時研究公司採用「電視日記簿」,要求收視住戶記錄每15分鐘的收視行為,而80年代的「電視收視紀錄儀」則結合日記簿數據,研究住戶開關電視、選台及轉台情。

直至1991年10月,本港轉用「個人收視紀錄儀」(People Meter)收集兩大電視台的收視數據,當時僅300戶安裝此類「機頂盒」,其組成部分包括電視感應器、錄影機感應器、顯示器、遙控器及資料儲存盒,可透過住戶成員按動遙控的習慣,記錄個別成員的收視資料。收視住戶至2001年才增至600戶以上,直至今年初才達到800戶、約2400人。


無藝人陳百祥昨日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以收視換捐款的言論是為引人注意,現時已達到目的,又指「為公司壯烈犧牲是我的使命」。(李澤彤攝)

陳百祥﹕為公司犧牲是我使命

【明報專訊】無藝人陳百祥(阿叻)揚言,若《萬千星輝賀台慶》節目收視超過30點,就會要求公司捐款300萬元,若低至2、3點就會由電視城跪回家。陳百祥昨日於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以收視換捐款是「求其」,但認為可達到「引入注意」目的,他自言習慣做「下把」角色,被外界笑罵並無所謂,「為公司壯烈犧牲是我的使命」。

陳志雲指陳百祥講歪理

節目主持人、前無高層陳志雲則指台慶最高收視超過30點不難,認為「你根本係淆底」,又指他所回應的都是「歪理」。

陳百祥被問及整件事是否一場戲,他只說「戲如人生」,認為部分傳媒煽動觀眾熄電視,等同要「打爛其飯碗」,故一定要表態。他說,向外界提出以收視換捐款之前,未有與無管理層商討,只是想回饋社會,認為「員工撐公司,公司一定會撐員工」。

收視住戶:當晚全家外出

他續說,支持免費電視牌照「愈發得多愈好」,可以引發良性競爭,甚至抬高演員的身價,又欣賞港視主席王維基肯為本港的電視、娛樂界帶來衝擊,但認為對方「行錯」,等同「都未有酒樓牌照,就炒好晒,最後要掉晒出街」一樣。

節目聽眾陳先生表示,自己是800個收視調查住戶之一,前晚全家都有共識,因不滿「電視霸權」,故外出吃飯不收看台慶;聽眾林先生認為,以收視與捐款掛是為富不仁,認為行為可恥。


明愛回應收看呼籲﹕勿上綱上線

【明報專訊】無台慶平均收視點雖未過30點,但仍「按承諾」捐出322萬元予7間慈善機構。其中,明愛內部因應捐款呼籲員工收看無受到爭議,明愛總裁兼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楊鳴章,昨透過明愛網站發表〈收看不收看?〉短文回應,指事件屬「笑談」、犯不「上綱上線」。

楊鳴章於短文中表示,明愛是開放的機構,收看不收看電視並非其立場,又指無捐款一事本屬「茶餘飯後的笑談」,明愛要承擔的事「比這多、比這大」,會支持員工繼續服務社群。

民主黨教友函湯漢促跟進

屬天主教教友的民主黨(大埔)社區主任李健文,認為楊的解說未能釋疑,擔心明愛「見錢開眼」,昨已致函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表達憂慮。他認為,不論發出呼籲電郵是誰的旨意,有關內容仍顯示有明愛員工或明愛本身,偏離了盡心服務社群的宗旨,「慈善機構面對捐款本應就要平常心,絕非見錢開眼」。他希望天主教區認真跟進其意見。

據悉,無是特意挑選有合作辦籌款節目的7間機構捐款,無過去會收取節目製作費,自機構所獲善款中撥出,每場估計逾百萬元。本報昨向是次7間機構查詢過往辦慈善騷的製作費,均未獲正面回覆,其中博愛指與無有保密條款,未能透露。


《東周》反控王維基誹謗

【明報專訊】《東周刊》周二以封面報道港視主席王維基涉捲入性侵犯刑事案,王維基同日入稟高院控告《東周刊》誹謗,並指「事件乃政治抹黑,絕無此事」。《東周刊》昨入稟高院反擊,指王的澄清聲明含誹謗內容,要求賠償及要求法庭頒下禁制令,禁止王再作誹謗言論。

指報道基於「公眾利益」

原訴東周刊出版有限公司在入稟狀指出,自從港府拒絕被告王維基發牌申請後,社會熱烈討論,由於免費電視持牌人的操守乃政府考慮發牌的因素之一,《東周刊》基於公眾利益,有責任報道事件。原訴又指已給予王維基回應機會,但對方僅否認事件,沒提供細節,東周刊反指王事後發表聲明指事件「無中生有」、「無人證無物證的政治抹黑」等,不但誹謗原訴,更打壓知情權。

另外,長洲居民郭卓堅日前亦就港府批出免費電視牌爭議提司法覆核。

熄機行動報捷 32萬人離棄TVB (《蘋果日報》,21/11/2013)

 【前晚】
■網民發起熄電視日,逾200名市民到電視城外撒溪錢示威。
 【2007年】
■台慶40周年,邵逸夫100歲大壽,全台藝員為六叔唱生日歌。

 藝人對低收視回應
鍾楚紅:「希望電視台用更多嘅資源整好節目,安撫普羅大眾。」
 艾 威:「算係一個皆大歡喜結局,睇得到TVB新人事新作風。」
 市民不滿發牌制度
鄧簡文:「TVB送錢畀機構出茅招,都仲跌5點收視,就算贏都係慘勝。」
梁小姐:「政府唔合理冇發三個牌,觀眾冇得揀,要繼續抗爭到有得揀。」

【電視風雲之大台失威】

【本報訊】觀眾沒有選擇,電視沒有星輝,萬千市民熄機,以黑屏幕控訴電視霸權。全港熄電視行動報捷,無綫《萬千星輝賀台慶》錄得29點收視,比去年跌5點,即流失逾32萬觀眾,創16年來歷史新低。無綫死撐滿意收視,廣告商卻抽起廣告。網民要再下一城,持續熄電視,發起下月在《歡樂滿東華》和《萬千星輝頒獎禮》繼續熄機,誓擊倒慣性收視,拒一台獨大。

記者:白 琳 卓寶花 吳嘉羚

無綫昨宣佈台慶大騷平均收視率29點,即約186萬觀眾收看,平均收視百分比佔95%,並指在免費電視風波下,對收視感「非常滿意」,會兌諾捐出逾300萬元予慈善機構。據知台慶夜最高收視時段是9時58分,當時甘草演員羅蘭在「萬千星輝前哨戰」環節獲頒藝員眼中最具實力演員,有31點(約199萬觀眾)。藝人陳百祥(阿叻)聯同花旦演出「花式足球狂熱」也有30點。節目開首「大型序幕歌舞」收視最低僅23點(約148萬觀眾)。

方逸華拒就收視回應

無綫非執董方逸華昨晚出席友人婚宴,被問到無綫捐錢,方微笑迴避:「今日唔講咁serious嘅話題。」對台慶收視創新低,方沒有回應。

以往台慶節目在周末與平日播出的收視率截然不同,去年台慶在周一播出,今年在周二。據了解,今年收看台慶的觀眾當中,15至29歲和45歲以上組別流失最嚴重,兩組觀眾人數都比去年台慶大跌15.8%,其次為30至44歲,下跌11%;4至14歲跌8%。

熄機行動觸動廣告客戶,廣告公司GroupM行政總裁盧嘉慧稱,其公司有一、兩個客戶把廣告調離台慶時段,「唔係完全抽起,可能原本落三隻,(調)走咗一隻去另一晚劇集時段」。對於網民擬發起杯葛無綫廣告商,她無奈說:「廣告商冇得揀,仲要俾人杯葛,好唔公平。」她期望無綫改善節目質素,政府多發免費電視牌,令觀眾和廣告商得益。

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劉建南形容收視5點跌幅「好犀利」,即流失逾30萬觀眾,熄電視行動奏效。港人非常同情港視,遂以無綫為發洩對象,「收視英文叫Currency,廣告收入同收視直接掛鈎,損失好大。可能廣告商覺得,無謂將錢投放令人反感嘅節目」。

內容沉悶接12宗投訴

無綫及港視前編審鮑偉聰笑指「多得阿叻曲線幫我哋」,但無綫總有藉口解畫,「佢可以話,咁多人煽動又搞杯葛,都只係跌5點啫!」曾任無綫高級編劇、留守政總十壯士之一的蔡錦源說,台慶29點收視屬欠佳,料有廣告商「詐型」。另一壯士Joe指,收視跌反映部份市民對無綫節目和製作不滿,願意抵制。

在台慶夜發動市民到無綫示威的facebook專頁昨上載電視城漫天溪錢的照片,稱「電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須努力」。有網民發起罷看下月16日《萬千星輝頒獎典禮》及12月7日的《歡樂滿東華》。收視調查戶之一的阿明認為熄機行動有效,會繼續響應熄機行動。通訊局接獲12宗台慶投訴,內容包括意識不良、內容沉悶、公器私用、利用慈善提高收視及有造馬之嫌。無綫接三宗投訴,兩人投訴抽獎環節打錯電話,一人不滿沒有吳卓羲演出。


無綫近年台慶歌舞趣劇沉悶,12年內整體收視跌7點。資料圖片

節目水平被內地及韓國拋離

【特稿】

曾幾何時,萬千星輝賀台慶是電視觀眾每年引頸以待的盛事,肥姐踩雞蛋、發哥飛筷子,是集體回憶。如今台慶每年焦點落在花旦爭獎不和,歌舞趣劇不外乎男扮女或掟食物。12年內,台慶整體收視跌7點,平均流失46萬觀眾,但收視一直力守35點的心理關口,過去三年則跌穿警戒線。2007年,邵逸夫百歲大壽,台慶錄得最高41點收視, 約266萬人次收看。今年有阿叻「小丑罵街」,觸發網民到電視城外撒溪錢抗議,台慶平均收視跌至29點新低。

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劉建南指出,30點收視率屬另一心理關口,市場趨勢和熄電視行動導致無綫收視失守,加上節目質素停留在八十年代,「台慶年年都係唱歌跳舞」。

無綫節目曾經輝煌,劇集和台慶都受海外華人追捧。劉續指,現時無綫節目水平被韓國甚至內地拋離,叮囑無綫創新及與時並進。

《蘋果》記者


熄電視減收視?網上hit rate都要知

今年無綫台慶節目收視創新低,平均只有29點,但這個數字背後,你知不知道流失多少觀眾?

本港的收視調查,其實只是抽樣選800戶,涉及約2,400人。調查公司會上門安裝特別的收視計算器,用戶亦要以特製遙控看電視,紀錄何時開關電視及轉台。該800戶的節目選擇,就會在收視點反映出來,其餘市民只是「被代表」。

台慶流失32萬觀眾

坊間常說的「收視」,多指平均收視,意即整個節目時段內,平均有多少觀眾,1點收視代表64,200人。舉例說,無綫台慶收視由去年平均34點滑落5點,即流失32萬觀眾。

收視調查的最大問題,是由無綫和廣告商贊助,其他電視台並無參與。贊助商可否影響該800戶選甚麼人?可否因收視跌而撤換調查對象?全部不得而知。

網上點擊納入收視

加上近年越來越多人上網看影片,如果只以傳統方法統計看電視人數,任何頻道的收視都會越來越低。無綫今年8月開始,已合併公佈跨平台總收視率,由傳統電視收視率,加網上myTV的點擊數字得出。


29點唔夠低 巿民:頒獎禮再熄機

台慶收視創新低,只有29點,響應熄電視的市民是否滿意跌幅呢?未能看阿叻上演《跪.回家》,又會否失望呢?

記者:鄒倩婷 攝影:李漢基

動記者在旺角做街訪,100%受訪者都沒有收看台慶,但認為29點收視未夠低,「可以再低啲」,又表示熄電視行動算成功,「平時30幾40點嚟講,其實係低咗好多架啦」。但對於不能看阿叻跪回家,笑言感到很可惜,有女士更表示很不開心,「藝人都好,講嘢都有啲分寸囉,即係佢話死咗佢吖嘛,咁其實係遲早嘅事啦,係幾多歲唧」。有受訪者認為只要跌穿30點,阿叻便應該跪,因為黃金時段很少會低過30點。

至於CCTVB表示會捐310萬給7間慈善機構,有市民認為不夠多,「捐多倍啦」、「捐3千萬啦,佢賺咁多錢」。

緊接台慶,下月16日有《萬千星輝頒獎禮》,有市民認為應該再一次熄機,更笑言想轉睇亞視,「對一對六合彩」,可惜當日是星期一,沒有六合彩,所以還是熄電視吧!


無綫前晚的台慶騷最高收視只有31點。

受惠機構每年「進貢」逾2,000萬元 TVB一手捐錢一手收番

【電視風雲之假仁假義】

【本報訊】無綫借行善「過橋」,宣佈向七間社福機構捐逾300萬元,每間機構各獲捐款46萬元以賀台慶46周年。但有社福界人士踢爆,受惠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等,均是無綫「長期客仔」,每年合辦籌款節目。粗略估計,七間社福機構每年向無綫「進貢」共逾2,000萬元製作費,批評無綫施予的小惠,只是左手交右手「回饋」客戶。

記者:王家文 韓耀庭 羅德光

在一片熄機聲討中,前晚無綫台慶平均收視29點,較去年跌5點,「非常滿意」,並稱會捐錢予七間慈善機構,包括仁愛堂、仁濟醫院、東華三院、保良局、香港公益金、博愛醫院及日前發電郵要求員工開電視睇台慶的香港明愛。每間受惠機構獲捐款46萬元,以賀台慶46周年,合共322萬元,下周將頒授支票。

社福機構呻白做

獲無綫點名捐錢的七間社福機構,均是無綫「長期客仔」,多年來都合製大型電視籌款節目,最為人熟悉如《歡樂滿東華》、《星光熠熠耀保良》、《萬眾同心公益金》等。有社福界人士踢爆,無綫每年向他們收取百多萬至逾400萬元製作費,「吸金」能力稍遜的中型社福機構,一場電視「籌款騷」七除八扣後,最終「冇錢落袋」。

「根本就白做。」該社福界人士透露,過往多年,一晚電視節目頂多籌款百多萬元,扣除製作費,「最後只係break even(收支平衡)」。曾有一年幸獲善長捐出大筆善款,才有數十萬元真正落袋。他直言,利用電視節目籌款只當為機構宣傳,也為滿足一班「闊太」、「總理」出鏡自娛。另有社福機構員工坦言,因一台獨大,即使製作費高昂,仍要無奈投靠無綫以助籌款,且質疑無綫今次施予小惠,擔心明年會藉口增加製作費。

有熟悉無綫運作的業界人士透露,大型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和公益金的製作費超過400萬元,其次如仁濟等,則約300萬元,相對較細的機構也要百多萬元,每年七間機構合共至少向無綫進貢逾2,000萬元。換言之,市民每年捐出的善款,部份其實落入無綫口袋。

本報昨向七間受惠機構查詢,僅仁濟醫院回覆今年初舉行的《慈善星輝仁濟夜》籌得390萬元善款;保良局未有統計數字,其餘均沒回覆。至於節目製作費,仁濟和保良局均稱涉商業資料,未能提供資料;博愛醫院指與無綫合約訂明有保密條款,未能透露。東華三院、明愛、仁愛堂和無綫也沒回應有關製作費的金額。

轟無綫藉機抽水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批評,無綫借社福機構和受益者「抽水」。監察慈善機構網站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批評籌款機構有責任應該公開籌款成本,但無綫本末倒置,捐錢只為收視,「唔係話畀你知,捐錢有乜用途,幫到乜嘢人」,並反問無綫,若真心助人,「可唔可以每年都咁做?」

網民洗版

【撐熄機】

Chon Fai Tsui:
好老實,台慶只得29點,同平時劇集差唔多,證明熄機有一定作用,如果昨晚有熄機嘅朋友仔畀掌聲自己,證明你們為香港守護過,我們一定要抗爭到底!

磨通大根:
其實數字上有流失,熄電視行動算係成功;亦都算落咗CCTVB面啦,佢今年傾盡全力,送咁多禮又捐錢先得29點。

JoshSmith:
成日話網民輸,網民除咗啖氣之外仲有咩可以輸呀?但CCTVB一輸係輸聲譽同錢喎。

【質疑收視代表性】

Orlando Leong:
只要有2百幾人睇就可以有30點。

Jacky Chu:
咁都有29點!嗰800戶咪輸俾良心!

【撐無綫】

Winnie Li:
搵唔睇開電視個班少數人搞熄電視行動真係儍仔,仲要成班死雞撐飯蓋,要人哋跌到得2至3點,點知人哋有29點,仲要自慰話自己贏咗。

【認輸波】

digger:
畢竟而家個統計方法令到箍票容易,而且點樣選出800個家庭都好令人質疑,所以網民都唔使太介懷。

節錄自各網上討論區


明愛被指「見錢開眼」,明愛總裁楊鳴章撰文回應指,「收看不收看一向不是明愛的立場」。資料圖片

楊鳴章死撐:明愛開放

【本報訊】明愛被指「見錢開眼」,為取得無綫捐款,不惜呼籲員工前晚開電視睇台慶,惹員工及教友反感。香港明愛昨已穩袋無綫46萬元捐款,明愛總裁、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楊鳴章神父昨在機構網頁撰文指,「收看或不收看一向都不是明愛的立場」,又叫同事「犯不着每事上綱上線的處理」。

「犯不着每事上綱上線」

楊鳴章以〈收看不收看?〉為題撰文指,「我們要承擔的事,比這多,也比這大」。他稱明愛是開放機構,有同事收到無綫傳來捐助社福機構的訊息,當茶餘飯後的題目,「笑談一下」。他續稱,「若有同事對此事認真或不認真,事件本身仍是件笑談,犯不着每事上綱上線的處理」。楊鳴章過去作風具爭議,羅國輝神父2010年指地產商李嘉誠是魔鬼,有報道指楊向李嘉誠致歉,教區期後澄清指對「魔鬼論」引致李嘉誠不快表示遺憾。

社福界人士指,明愛緊張無綫收視,除了「恨錢」,也因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股東利孝和夫人與明愛關係良好。民主黨大埔社區主任李健文昨去信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投訴,指明愛多次涉及具爭議的處事手法,讓教友擔心明愛處事變得不公義,有違天主教的道理。


阿叻昨早稱收視會超過30點(上圖),中午得知平均收視僅29點時繼續死撐(下圖)。

阿叻前晚風騷 昨早即改口

【本報訊】藝員陳百祥(阿叻)一句「得2、3點收視我就跪返屋企」,惹起網民怒火。阿叻前晚在台慶後揚言收視會高過40點,但昨早接受商台訪問時,就改口指會超過30點;至昨午無綫公佈平均收視為29點後,聲稱「我一生冇輸過」的他隨即死撐,「我一早話咗29開始,30掂一掂,然後31落番嚟,連呢啲都估到好冇癮」。

阿叻曾承諾如無綫台慶收視跌至2、3點會跪回家、逾30點無綫會捐出300萬元。他前晚做完無綫台慶後,相約曾志偉、譚詠麟等到佐敦食消夜,凌晨12時許和黃杏秀離去,他風騷地舉起三隻手指,記者問他是否估收視30點,他說:「我梗係估40多啲,估30點咁冇面,最好兩、三點我唔使做。」但阿叻昨早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轉口風指收視一定過30點。

自稱不介意做下靶

至昨午無綫公佈收視只有29點後,正與黃杏秀到中環嘆茶的阿叻,摸着心口笑說「對我嚟講件事完咗,平常心」,對於收視未達標,他竟死撐,「我一早話咗29開始,30掂一掂,然後31落番嚟,連呢啲都估到好冇癮」,但亦多謝無綫照捐310萬。

《晴朗》主持陳志雲昨爆料指,無綫高層對阿叻近日的言論有微言,更指前晚有200人圍無綫是拜他所賜。阿叻辯稱惹火言論是用言語效果,運用他所認識的「負面傳媒」作風,即凡事總要人出來抗議,「煲到社會關注」。他又點名批評陳淑莊和梁國雄是「負面議員」。

阿叻承認只求目的,不顧手段,又說不介意做下靶,被陳志雲反問「你做到上靶咩?」陳志雲質疑阿叻故意開一個不會輸的盤。阿叻笑言「我一生未輸過」,堅稱自己的惹火言論有支持者,甚至有立法會議員讚他為正義發聲。他又說亞視部份節目只有一點,「已經開高過佢三倍」。不過,阿叻贊成發越多電視牌越好,被問是否與無綫立場背道而馳,他說自己只是普通藝員,與管理層不同,「開多啲台藝員身價都高啲」。


佳能的張立基稱,感覺上,無綫近年的整體收視都在下滑。資料圖片

憂熄機礙宣傳 佳能抽廣告

【本報訊】網民動員收視調查戶熄機賀無綫台慶取得階段性成果。著名攝影器材品牌佳能(Canon)因應網民行動,本月初決定不在台慶夜落廣告。網民正醞釀下一輪熄機,甚至杯葛廣告商產品行動,抗議一台獨大。廣告業界正嚴陣以待,隨時調整落廣告策略。

佳能因應網民的熄機行動,月初決定不在台慶夜落廣告,原因是憂慮網民發起的熄機行動影響宣傳成效。佳能香港影像信息消費產品部高級總監及總經理張立基昨稱,難判斷無綫台慶夜收視跌5點是否熄機行動造成,但感覺是無綫近年的整體收視下滑。

張立基指︰「唔會講番噚(前)晚冇落廣告做得啱唔啱,公司係因應最新情況去決定應該點做。」他說會繼續關注網民未來發動的熄機和杯葛廣告商行動,再訂定宣傳策略。

對冠名贊助節目有保留

Group M行政總裁盧嘉慧表示,若網民持續發起熄電視甚至升級至杯葛行動,經常拖垮收視,廣告商就會與電視台商討調整廣告時段。以《金枝慾孽貳》為例,由於收視持續欠佳,有廣告商因而調整廣告策略。

跨國公司市務總監徐緣認為,無綫台慶收視下跌,不會引發廣告商即時抽走廣告,但網民行動若持續,收視下跌變成長期趨勢,廣告商必會將資源轉到其他平台。

徐緣說,收視下跌廣告商就每一個收視點所花的成本增加,肯定變得不化算。《May姐有請》令雞汁成為電視霸權的象徵,慘被恥笑,贊助商擔心與無綫過份連結會影響品牌形象,未來會對置入式或冠名贊助節目有保留。

另一廣告界消息人士透露,無綫近年已沒有節目是業界必搶的廣告時段,跌5點有利廣告商跟無綫爭取更多優惠。該人士強調,今次熄機行動對無綫影響很大,業界會更關注網民未來的行動。


台慶收視仆直事件懶人包

這次無綫台慶平均只得29點收視,令高層大跌眼鏡,讓我們一起回顧事件的來龍去脈。

15/10/2013:
政府宣佈不接納香港電視網絡(港視)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激起民憤

20/10/2013:
12萬人上街,表達對政府發牌決定的不滿

22/10/2013:
無綫有見港視早前裁員,在節目《東張西望》中找來大群藝員,呼籲離巢員工回巢,更提供熱線電話讓離巢員工求助,惹來市民不滿,更有網民發起10月30日熄電視

30/10/2013:
熄電視日成功將無綫黃金時段收視拖低4點,但無綫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死撐指因星期三是賽馬日,對收視必定有影響

05/11/2013:
《東張西望》節目全集「解構發牌爭議」,但報道偏頗,節目出街後首日通訊局收到逾25000宗投訴,打破《ATV焦點》的紀錄,網民再次號召台慶日熄電視

10/11/2013:
陳百祥(叻哥)發表若台慶收視只剩2、3點,會從將軍澳一直跪著回家言論,其後又指:「我很怕40點,如果40點,他們(網民)很沒面子。」更表示若台慶收視任何時段逾30點,即向慈善機構捐款300萬

19/11/2013:
台慶夜不少市民直指台慶無聊,寧外出都不願收看,更有逾200名市民圍堵無綫電視城門口大灑溪錢,並送上「今日新牌歸故土、他朝霸權也相同」的輓聯


台慶幾時收視高?近年衰開有條路

無綫46周年台慶,全台花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達到最高31點收視,總算保住一點面子。然而平均收視只得29點,創近10年新低,但無綫高層仍表示滿意。回顧03到10年,台慶夜收視平均都有35點或以上,以最高收視計,07年更高達41點,多年來有哪幾個吸睛位呢?

04年 最高:39點 平均:35點

當年台慶和視帝視后還未分家,劇集《金枝慾孽》兩位女主角黎姿和「如妃」鄧萃雯爭奪視后寶座,成為台慶高潮,最後黎姿封后,成功吸睛。

06年 最高:40點 平均:35點

06年開始分拆視帝視后,但勝在一班當紅花旦小生,黎姿、阿佘、鄭嘉穎、陳豪、廖碧兒等有吸引力,隨便演趣劇都有40點。

07年 最高:41點 平均:37點

憑著07年《溏心風暴》收視爆升的氣勢,同年台慶都自動爆升,更是近十年最高收視的一次。

不過由11年開始,由於無綫不斷舊酒新瓶,更連續第5年找褔祿壽擔正表演,欠缺新意亦不叫座,導致收視最高只得34點,平均31點。去年回升少許,但今年再次大幅下跌。

其實收視下跌原因眾多,一來近年不少星級藝人離巢,北上拍劇賺錢,二來沒明星擔正,只能找來一眾「超級巨星」唱歌跳舞,說不定明年要找TVBuddy踩雞蛋挽救收視。


蘇錦樑沒有正面回應顧問多次爆料,是否洩露行會秘密。資料圖片

顧問再爆料:曾促政府更新資料

【本報訊】政府斷章取義引用顧問報告內容發免費電視牌,受聘的顧問公司總監伍珮瑩直斥政府「造馬」,她接受雜誌訪問時進一步爆料,指政府公佈發牌前三個月內,最少三次促政府更新報告資料,但政府懶理。外界憂伍遭秋後算賬,官員強調顧問必須遵守保密機制,不能例外。

蘇錦樑:顧問應保密

威普諮詢顧問亞洲區總監伍珮瑩在最新一期《壹週刊》再爆料,指政府公佈發牌前三個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通訊及科技)蔣志豪曾相約她開會,問她若再做另一份報告要更新甚麼資料,「我答佢市場數據點update,我又問有冇申請者新資料,嗰部份最重要,佢話冇」。

伍認為顧問報告被錯誤解讀超過一年,之前無綫提出司法覆核已有人錯誤引用報告,但當時與政府的三年合約未完,故不能公開回應,最近政府通知不再續約,反如釋重負,「我哋覺得yeah,終於可以回應」。

伍珮瑩近日多次公開駁斥政府歪曲顧問報告內容,表示願親自解說,特首梁振英前日稱會跟進,商經局局長蘇錦樑昨沒有解釋如何跟進,亦無正面回應顧問是否洩露行會秘密。

蘇錦樑只說顧問報告多涉及商業敏感或秘密資料,故有機制確保不會向公眾披露,一般專業顧問要確保能符合這條件才會獲得委聘,這次亦不例外,記者問到會否永不錄用威普諮詢顧問,他說:「唔可以話永不錄用。」


《東周刊》昨日反擊,入稟控告王維基誹謗。資料圖片

《東周刊》反擊告王維基誹謗索償

【本報訊】繼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入稟控告《東周刊》誹謗後,《東周刊》昨亦入稟反告王及港視誹謗,申請禁制令及索取賠償。《東周刊》認為報道涉及公眾利益,王就報道所發聲明對《東周刊》構成誹謗;而王入稟禁制文章刊登,是嘗試打壓《東周刊》跟進報道,也妨礙公眾知情權。

王:有人步步進逼

本周二出版的《東周刊》,刊登題為「酒店邀喝飲料 女下屬舉報 王維基捲性侵犯疑案」的報道。《東周刊》在入稟狀指,報道內容包括今年3月以來,在政圈及傳媒界流傳的資料,刊登前已向王求證,王只是否認,沒有提供任何詳情。

王卻在報道刊登後,發聲明形容報道「無中生有」,是「單方面指控、無人證無物證的政治抹黑」,希望「造謠者不應以此混淆視聽」。

《東周刊》在入稟狀表示,自從政府拒絕港視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後,社會上對政府的決定出現激烈爭辯,由於政府發牌時考慮持牌公司的操控者是否合適人選,故報道涉公眾利益。《東》作為負責任的出版人及媒體,有責任為公眾利益報道事件。王就報道所發的聲明,是誹謗《東周刊》,損害其聲譽。

此外,王維基昨在報章專欄中稱感覺兩難,因越希望澄清,普遍人越會傾向相信謠言;相反不澄清,又會被人「感覺默認,助長抹黑行為」。曾多次指無意從政的王表示感覺身不由己:「我只希望當一個普通的商人,但有人卻步步進逼,迫使我走另一條路。」

案件編號:HCA22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