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張裕澄清迴避傳媒乃誤會 (《正報》,29/05/2013)

上星期五,很少露面的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被指在文化局人員配合下兩度迴避,以致記者追訪不了。此外,記者常在立法會的委員會會議後追訪列席的司長,但是,張裕也有異於其他,很少出席頻密舉行的關於《文化遺產保護法》法案的立法會會議。

應講便講‧應做就做

昨早,一名記者在教育暨青年局問張裕 (見圖):「有傳媒人士揣測,你常常避開記者,是為了參選特首 (避免講多錯多)。你認為,這揣測是否錯誤?」張裕只稱:「作為一個公職人員,很重要的,當有責任要辦事時,要面對,要努力工作。…… 關鍵的是,應該講的講,應該行動的,要『掖高衫袖』工作。」

此外,張裕澄清上星期五被指迴避的情況:「我相信是一個誤會。我一直的習慣,是體諒傳媒朋友辛苦採訪,可以的話,會與大家傾談,發放政府的訊息。有甚麼問題呢?我都喜歡的。」他聲稱,上星期五會議後,離開文化局時已有人員反映:記者想訪問。他說:「好,隨後見到他們 (記者),安排好,與他們傾談。」

適當安全地方可暢所欲言

張裕又稱:當時,站在文化局門外的行人道上,在陽光下等候專車達三、四分鐘,但是,記者們仍未趕到,此外,他認為,在街道訪問是危險的,故最終沒有傾談。他表示,只要安排在適當的地方,可以如同昨日一樣,「暢所欲言,宣傳政府 (政策),回應大家」。

不過,上星期六本報標題為「司長怕甚麼」的特稿指出:接近會議結束時,記者們要求在文化局大堂等候及訪問張裕,卻被該局工作人員連番拒絕。於是,記者們分散在多個文化局門外等候,司長的專車更使出繞圈、加速的招數,最終,張裕在最少記者守著的後門離開。

除了張裕近來少露面和少受訪外,未知會否爭取連任的行政長官崔世安也很相似。單是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二十八日,僅出席了五次公開活動,只接受了兩次訪問。但是,特首辦平均每星期發放兩次新聞稿及相片,宣傳崔世安在政府總部接見了甚麼人士或團體,並發表了甚麼講話。
                       
本報記者

張司開金口:應講就講 (《市民日報》,29/05/2013)

本屆立法會今期臨近尾聲,政府及立法會最近「加班加點」開會討論仍未完成審議的法案,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近期頻頻現身立法會出席小組會審議法案,惟獨手執《文遺法》法案的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出席小組會討論次數則明顯地少。而上周五文化諮詢委員會全體會議舉行期間,有報道指在文化局職員「巧妙」安排、並採取「人釘人戰術監視記者」的情況下,成功讓張裕走文化局後門突破傳媒追訪乘車而去,被質疑刻意迴避傳媒。張裕昨日在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全體會議中途一反常態主動受訪時終於「開金口」回應。

無回應是否準備參選特首

但當張裕回應校園暴雨及賭場控煙問題後,被傳媒問到在文諮會是否刻意迴避傳媒,他表示相信有關事件純屬誤會,「我一直習慣係體諒傳媒朋友辛苦採訪,如果可以會同大家傾偈發放政府訊息,唉!有咩問題呢,我都中意,但有時有啲誤會。」他稱,上次開完會離開時知道記者想做訪問,於是叫同事安排,但到等車時由於座駕及傳媒都未到,站在行人路3至4分鐘「曬住太陽」,最後考慮到在馬路旁接受訪問易生危險,故未有繼續等候。

有記者問及迴避傳媒是為準備參選特首?他則未有正面回應,「作為公職人員,好重要係當係你責任要做時,你係面對、努力去做如果不同場合傳媒訪問我兩次、三次都問同一問題大家會較尷尬,作為公務員面對呢個問題應點處理?」張裕更罕有地搭着該記者膊頭向他說,「話你聽我哋上次傾過今次唔傾住?你明唔明白我意思?唔係迴避。」他又笑言,「今日唔應該講咁多,做公務員個個都想做好人,黃大仙咁大家有求必應就最好,關鍵係應該講就講,應行動就行動,擸高衫袖去做嘢就做嘢,係適當的,體諒下啦 」

本報記者 瀚

避傳媒為選特首? 張裕為「失蹤」解畫指屬誤會 (《力報》,29/05/2013)

對於日前有傳媒指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近日突然「失蹤」,缺席多個慣常出席的場合,質疑司長是否有心避開傳媒。張裕昨日回應指事件全屬誤會。

張裕日前被指在文化諮詢委員會全體會議後與媒體「捉迷藏」,刻意避開記者。他昨強調事件是誤會,「我一直習慣體諒傳媒朋友嘅辛苦,得嘅話會同傳媒傾吓偈,發放吓訊息,我亦都鍾意(同傳媒傾偈)嘅」。

他指當日曾在文化局後門等候記者三、四分鐘後才離開。未有久候的原因是因為擔心記者在街上訪問會危及安全。至於被問到為何多次缺席《文化遺產保護法》的第三常設委員會,張裕指《文遺法》在本澳並非新鮮事物,最關鍵是大家在討論過程中努力。

有媒體追問張裕的「失蹤」是否與想要參選特首有關?張裕指公務員在面對責任時,會儘力完成。又指做公務員人人都想做黃大仙有求必應,但關鍵是應該講就講,應該做就做。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是成功還是敗走? (《正報》,27/05/2013)


澳門「主流新聞」如何不濟,如何偏幫官商,有分析能力的市民,均已看進眼裡,可幸,還有很小機構及新聞人就是「不屈服」,逆大勢而行。聽說,某報社的編輯決定把陳述官員不堪的報道放在頭條時戲言:「每次作這決定都預了明天被解僱」,一名記者接著說:「我每晚寫稿時都預了明日被解僱」。聽了以上的對話,感覺是「悲哀」還是「慶幸」呢?

現時,在僅有的新聞自由下,願意垂死掙扎、有良知、有勇氣、有專業的新聞人還有多少個?為免令自己更感孤單和沮喪,真的不敢數算。極危險的是,若《出版法》規定的「出版委員會」和《新聞工作者通則》得以落實,勢必被「主流新聞話事人」操控,好好修理「不屈服的新聞人」,甚至徹底清除,如拒絕發放記者證,依法褫奪其資格,公眾利益勢將進一步受到損害。

然而,行政長官崔世安上任後不足三個月,未公開諮詢新聞界,便急急宣布修訂《出版法》,隨後,新聞局以三百五十多萬元聘請易研方案 (澳門) 有限公司展開商議式民調。雖然,該民調被指極具傾向性和引導性,有前線記者發起杯葛和抗議,也有學者、民間團體強烈批評和質疑,但是,在該民調的商議日,竟有大學講師遊說年輕記者接納「出版委員會」和《新聞工作者通則》,令人憤慨。

去年九月,受到民間施壓的新聞局公布民調結果,從而提出「只刪不增」的原則:刪除具爭議的「出版委員會」及《新聞工作者通則》相關條文。筆者不諱言:「這結果實屬意料之外!」需要指出,任何一個民調結果均可按預設立場「製造」出來的,越是資深的民調師,其手法越高明,越難被揭破。坦白說:本澳僅餘的新聞自由還未斷送在那個所謂民調之下,真是走運!

近日,《明報》刊登一則關於該民調項目總監、易研方案 (澳門) 有限公司總監張榮顯的專訪,當中說:澳門前年舉行的「商議式民調」成功透過理性民意修改政府法例。這專訪已引起很多新聞人的不滿,連當時沒有公開抗議的新聞人,閱讀後也不滿地說:「不是成功,而是敗走」;據悉,已有前線新聞工作者團體去函《明報》,以正視聽。

在那個專訪中,張榮顯笑言:商議後得出的是「得罪政府的結果」。筆者促請張氏澄清上述言論:刪除或修改「出版委員會」及《新聞工作者通則》相關條文的民調結果是否「得罪政府」?是否政府曾向他明示或暗示:要藉民調,挾民意落實「委員會」和《通則》?或者,這是他個人的揣測?若是後者,原因何在?既然聲稱沒有預設立場、態度中立,為何要猜度政府的看法?

張氏在那專訪中提及外界對他的不信任時表示,已把民調的內容公開,包括發表逾百萬字文件,「只要你合條件做到足,他人便無話可說」。筆者認為,「不是無話可說」,而是社會缺乏資源去檢視這個內容繁多的民調 (不是人人可獲政府付鈔三百多萬元的),此外,對於民間團體羅列的問題,也不見得張氏提供令人接受的答案。在此情況下,還望不要自我吹捧,沾沾自喜。
                                 
 雷鳴

FBI揪泄密官 衝浴室槍指頭 華府阻向記者爆料 百計官員受查 (《明報》,27/05/2013)


【明報專訊】美聯社去年揭露來自也門的恐襲陰謀後,奧巴馬政府不惜涉嫌侵犯採訪自由,也要截取美聯社記者通訊紀錄。《紐約時報》昨披露,其實早在也門炸彈陰謀泄露前,FBI已在追查另外多篇涉及恐怖主義新聞的消息來源,百計美國以至外國官員都成調查目標,反映白宮「撒出巨網」四出追查向記者爆料的泄密者,一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官員更稱因捲入泄密事件受查,曾遭FBI探員衝入寓所浴室用槍指他。

報道引述兩名消息人士稱,《紐時》揭露美國、以色列疑聯手向伊朗發放電腦病毒攻擊其核設施後,FBI去年曾向白宮、國防部及情報機構索取電話及電郵紀錄,調查各部門與撰寫有關報道的《紐時》記者的通訊,又查問多名官員與撰文記者的接觸。聯邦密探亦針對霍士新聞記者公開中情局(CIA)一份關於朝鮮的機密報告,追查爆料源頭,查明哪些官員有權接觸該份報告,還與相關記者接觸。

《紐時》稱,部分官員投訴,他們由辦公室被帶走「接受嚴厲問話」。當局以強硬手段蒐集的證據,更用作6次檢控。影響所及,部分官員現都不願接聽個別記者電話,恐與記者接觸會招致嚴厲調查。

奧巴馬政府一名前官員向《紐時》形容,每當有記者作出內幕報道後,就有百計國安官員「如坐針氈」,他們既不像記者有所屬傳媒機構支援,也沒法律援助,很多官員為應付當局調查,「被迫花上巨額律師費」。報道稱,當政府機構發現傳媒披露密件,司法部人員就會炮製所謂「罪行報告」,要求相關官員針對內幕外泄回答11條標準問題,包括泄密對國防的影響。聯邦密探之後就透過電郵或其他電子紀錄,追查爆料官員。

證無辜 充公物未發還

報道表示,近期受查的官員都拒絕披露問話經歷,但2001年退休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官員賓尼(William Binney)卻透露,2005年《紐時》揭露NSA未經許可竊聽後,他於2007年3月起被FBI三度問話。當他以為事件告一段落之際,同年7月,逾10名聯邦密探竟突然現身其馬里蘭州寓所。他當時洗澡後正用毛巾抹身,密探卻衝入浴室,用手槍指他。聯邦密探當時帶走了他的電腦、磁碟和一批文件,最終證實他並無涉及泄密。他去年與3名前同事入稟法院,要求領回被充公的物品,但至今仍有部分未獲發還。

「不像我們熟悉的美國」

他在事件中花了5.46萬港元律師費,但令他最受打擊的,是NSA剝奪他再接觸政府機密的資格,令他被迫關閉與前同事合作營運的諮詢公司,失去每年約234萬港元收入。賓尼說:「經歷FBI突擊搜查後,總令人疑惑他們會否再次上門。這不像是我們成長所熟悉的美國。」為平息追查泄密來源的爭議,總統奧巴馬已下令檢討司法部調查泄密的程序,但他未就官員受嚴查或問話而道歉。

(紐約時報)


美記者Gmail帳戶被查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披露奧巴馬政府追查泄密者的內情,指出霍士新聞記者羅森(James Rosen)因為披露涉及朝鮮的密件,成為政府調查目標。為查明哪些官員向羅森爆料,司法部甚至以不明手段,取得羅氏的Gmail帳戶電郵,調查他與國務院一名懷疑泄密的分析員之間的聯繫。

司法部長簽搜查令

報道披露,原來當局一直有定期搜查懷疑泄密官員的電郵,惟國會曾禁止發搜查令追查記者的消息來源,除非相關記者犯法。不過FBI探員在2010年一份文件中提到,認為「有必要」申請搜查令,因為與羅森接觸的國務院分析員,已刪除其帳戶的電郵,反映羅森尋求報道國家機密,觸犯間諜罪。最後司法部長霍爾德簽署了搜查令。霍士新聞一名行政人員稱,當局於2010年8月曾將相關調查通知霍士母公司新聞集團,但霍士至周五才獲悉。

《紐時》指出,未知政府是否常獲取記者通訊資料,但在朝鮮泄密案中,FBI取得羅森的電話紀錄,並為調查羅森的電郵取得搜查令。此外,FBI又調查一名官員出入國務院的紀錄,並取得其雅虎電郵資料,調查他的電腦硬碟找尋被刪檔案。

(紐約時報)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消防拒發私人地方受傷消息 學校出事難知 記協批損知情權 (《明報》,26/05/2013)


【明報專訊】消防處去年將通訊系統數碼化後,救護車行動頓成「秘密」,傳媒多番爭取後,處方上月起始發放救護車出勤處理受傷事故的資料,惟只包括發生在「公眾可自由進出的地方」或工業意外的受傷事故。處方解釋發放資料需符合「公開資料守則」,又稱即使政府人員在辦公室受傷,因「與公眾無關」,亦不會通知傳媒。按此原則,若學校、老人院、政府辦公室內有人受傷,公眾也可能會被蒙在鼓裏。

以公眾能否出入作準則

曾多次促請消防處發放更多資料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批評「公開資料守則」原意是規管政府部門需將資訊公開,卻被用作拒發資訊的「擋箭牌」,損害公眾知情權。

她稱以「公眾可否自由進出」作發放準則不合理,因私人地方也有很多潛在事故應報道,「例如老人院的長者可能因其室內設計、衛生環境有問題而要送院,若被消防隱瞞,這些問題便不能揭露出來」。

立法會議員劉慧卿亦批評消防處發放資訊嚴重不足,損害新聞自由,而特首梁振英去年2月參選時曾簽署「新聞自由約章」,承諾當選後捍衛新聞自由及積極推動制訂資訊自由法,惟至今將約章被當成「耳邊風」,她將在立法會討論定立資訊自由法。

消防處去年2月將通訊系統全面數碼化,傳媒無法再透過聽取消防及救護無線電通話以趕赴現場採訪,消防隨後向傳媒發放火警、交通意外、群體受傷等資訊,但一般受傷而要出動救護車的行動即不發放,消防至去月29日起作改良,增加發放,但仍只發放「公眾可自由進出的地方發生」及工業意外的受傷事故。

消防處資料顯示,在4月30日至5月7日期間,平均每日有1985宗救護車召喚,但發放的僅95宗。消防解釋,一般因病或私人地方的受傷事故不會發放,其餘已不篩選全部發放。

消防:顧及私隱符合公眾利益

對於只有限度發放兩類救護車出勤資料,消防處解釋是要顧及私隱,亦要遵守「公開資料守則」,即發放第三者提供的資料需先得其同意,除非符合公眾利益,而處方稱相信發放在公眾可自由進出之地的受傷事故,符合公眾利益。

發言人舉例,若受傷事故發生在公共圖書館內供書的地方便會發放,在職員辦公室則不會;若在入境處大樓,櫃內工作的職員受傷「與公眾無關」,不會發放。

工會﹕公僕上班受傷應發放

麥燕庭認為,「入境處職員在櫃後受傷與公眾無關」是曲解公眾利益的定義。教協總幹事兼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亦稱,學校如有人受傷,校方為免損害校譽未必公開交代,惟只要傳媒和學校商議採訪手法避免影響運作,不少情下報道反而有利公眾利益,例如學生因使用體育設施受傷,其他學校便可警剔。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亦說,政府以公帑運作,公務員也是為市民服務,故他們在工作場所受傷,不論是否公眾可出入,消防也應發放消息。

明報記者 林耀華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司長你怕甚麼?(《正報》,25/05/2013)


社會最近對社會文化範疇的多個題目予以關注,但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多個慣常出席場合皆神隱不見,昨日難得看到張司長先後於兩活動現真身,各傳媒當然希望對方能接受訪問,可惜張司決意閃躲,全程與傳媒玩捉迷藏,並得文化局工作人員的配合力阻下,輕易脫身,讓傳媒無「咪」落鑊而回。

張司與傳媒捉迷藏

傳媒昨早採訪在文化局舉行的文化諮詢委員會全體會議時難得見到張司長,已希望張能留步接受傳媒數分鐘訪問,可惜一直被文化局工作人員以該局大堂「冷氣不足」為由,要求到一樓的會客室等候,但會客室更是「冷氣壞掉」,十多名傳媒就無奈待在這個二百呎房間內等,在炎熱天氣下是何等的難受。

接近會議結束時,傳媒要求到大堂等候,但被文化局工作人員拒絕,指不能離開所安排的會客室,只能在此等待,面對如此高溫,傳媒實不能再忍受,加上有任務在身,希望見到張司長一面「扑咪」,唯有與工作人員理論,並反映會客室空氣不流通要到大堂等候,但遭工作人員連番拒絕。傳媒只好提出到文化局大樓外等候,這樣不在文化局範圍,文化局工作人員便不能控制和干預傳媒的活動範圍和工作。

接近三十度高溫的戶外,大汗淋漓傳媒驚覺文化局不止一個正門出口,還有兩個後門,於是便移師到後門等候,以免張司長匆匆上車離開而錯失訪問機會。未幾,文化局工作人員發現傳媒移師到後門,就派人在場監察傳媒去向,隨時電話匯報。傳媒為免錯失機會,自行安排分批到文化局不同的出入口守候,文化局亦派出工作人員了解傳媒去向。

但道高一丈,魔高一尺,在文化局多名工作人員巧妙的團隊配合和安排下,使出座駕繞圈、加速等招數,最終張司長成功從守候力量最弱的後門突圍而出,更先向在場唯一、已被擋住的傳媒揮一揮手,再從容登上座駕,落在後頭的傳媒即使拼命奔跑上去,也只能目送張司長及其座駕絕麈而去,結束這場長達四十分鐘的捉迷藏遊戲。

一不離二  繼續閃躲

難得蒲頭的張裕一不離二,下午又現身在澳門博物館十五周年慶展覽開幕儀式,另一批傳媒同樣密謀向張司長「扑咪」。而同一批的文化局工作人員今回就使出誘導招數,稱嘉賓在儀式後會進入展廳參觀展覽,眾傳媒不疑有詐就先行一步走上一樓展廳等侍,隨著嘉賓們的魚貫進入,才發現張司長不在他們之列,被擺了一道。

原來,張司長在儀式結束後,就與各主禮嘉賓握手道別要先行離開,雖絕大部份傳媒已中計被調虎離山在另一樓層,但這一批文化局工作人員亦不敢鬆懈,臉色凝重、緊張地包圍、護送上級快步離開,再次成功讓司長免受回答問題之苦。

大費周章與傳媒玩捉迷藏遊戲的張司長不願受訪之因,究竟是公務繁忙無暇多留,抑或身體抱恙有口難言,還是有其他說不得的秘密,讓這位在特區一人之下的公僕不能坦蕩蕩面對傳媒及普羅大眾呢?                        

本報記者

傳媒訪張裕受阻 (《華僑報》,25/05/2013)

 文化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傳媒知悉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出席主持會議,於是乎欲訪問司長,但卻遭到百般阻撓,公關阻撓傳媒採訪已不是新鮮事,不過阻撓方式卻越來越花樣百出,甚至有些已幾近「收賣人命」地步!

 有關會議昨日上午十一時於文化局大樓內舉行,歷時個多小時,傳媒到場後先被公關安排在文化局大樓一樓其中一間房間等候,聲稱會議完結將通知記者採訪,但由於十多人擠在沒有空調設施又沒有通風窗口的房間內,實在悶熱難抵,於是一眾記者先後要求到樓下大廳等候。

 有關要求卻被公關拒絕,該名公關更稱記者不得離開房間,昨日中午時份氣溫高達近攝氏三十度,把十多人困在沒冷氣的房間內幾乎等同謀殺,況且該名公關根本無權對記者人身自由作出任何規限,眾記者於是開始鼓譟。

 經過一番擾攘,最後記者才了解,原來「密室殺人事件」的背後原因是公關欲阻撓記者在大廳等候訪問司長,因為公關明言記者不能在大廳中作訪問,最終記者唯有在文化局大樓門外,抵著大熱天「守候」司長。

 由於文化局大樓有前後門兩個出入口,未知司長由那方離開,因此一眾記者兵分兩路等候,怎料數名公關亦使出一招「人釘人」戰術,一邊監視記者動向,同時亦一邊以手機互通「敵情」。最後我方當然無功而還,只見司長「耍手兼擰頭」,迅速跳上座駕逃之夭夭。

 其實,小記觀其嚴陣以待架勢,亦預料司長不接受採訪,同時亦明白公關們護主心切,但需知道記者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野蠻生番,記者不是要生劏活剝司長,只是一個訪問而已,有必要如此阻撓嗎?試問,我們的陽光政府對於記者的採訪就如此忌諱和迴避嗎?對於這種間晴行為,作為傳媒著實難以適應及深感遺憾。

 無獨有偶,張司長昨日下午亦出席了另一個由文化局主辦的展覽開幕禮,有記者欲再度訪問司長,可惜司長來了一招「快閃」,在開幕儀式完結後迅速離去,最後總結賽果是二比零,司長勝,記者輸。◇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陽光時務停刊3月 轉月刊推網上平台 (《明報》,24/05/2013)

《陽光時務週刊》社長陳平(圖)表示,轉型是因為《陽光》仍然虧損,需改革版面及內容。(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今年1月刊登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專訪,揭露特首梁振英競選內幕的《陽光時務週刊》(下稱《陽光》),昨突然宣布由6月起停刊3個月,未來轉為月刊及網上平台推出。有員工透露公司仍未交代之後3個月的發展方向。《陽光》社長陳平表示,轉型是由於發行量未達目標,創刊一年後仍然虧損。

《陽光》在昨日出版的第56期刊登通告,表示未來因要改革版面,將於下一期(第57期)出版後,由6月起停刊3個月,並為訂戶辦理退款手續。《陽光》改革後會以更多元互動媒體及月刊形式推出,但沒透露具體內容及出版日期。

社長﹕創刊一年仍虧損

陳平昨接受有線電視訪問表示,轉型是因周刊發行量達不到目標,在創刊一年後仍然虧損。對於《陽光》近月出現多名編採人員離職,有傳原因是陳平干預編採自主,陳平稱沒向編採施壓,強調今次轉型與專訪劉夢熊無關,刊登後亦沒受到任何政治壓力。他現正物色新主編,而《陽光》現時編採人員會否全部過度到月刊,會交由新主編決定。

有現任《陽光》員工透露,本周一獲悉停刊消息,稱管理層早前向員工透露周刊虧損,曾討論未來轉型路向,有人提議減少每期頁數節省成本,最終陳平決定停刊;公司仍未向員工交代之後3個月發展方向,令部分員工感憂慮。他透露,自劉夢熊專訪刊登後,陳平對編採內容及報道字眼更「執著」,相信出發點是為周刊好。

周澄陳惜姿同稱可惜

曾擔任《陽光》記者的周澄表示,《陽光》是少數本港媒體深入關注中國議題,形象正面及有一定公信力,對其突然停刊感可惜。《陽光》訂戶、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言人陳惜姿亦對停刊感可惜,已電郵要求退回餘下期數款項,但她認為自《陽光》前總編輯程益中離職後,周刊的內容質素已較褪色,即使《陽光》轉回月刊亦不會訂閱。

《陽光》由陽光衛視於去年10月創辦,內容主要針對兩岸三地時事,以敢言見稱,內地禁止《陽光》出版。《陽光》近月多番人事變動,前總編輯程益中及前主編長平均分別於3月及4月離職。

《陽光時務》停刊 否認受政治打壓 (《蘋果日報》,24/05/2013)


【本報訊】獨家刊出劉夢熊爆料訪問的《陽光時務週刊》宣佈停刊,9月改為網絡平台及推出月刊。老闆陳平稱停刊因長期虧蝕,非政治壓力。一批《時務》員正草擬聲明回應。有員工透露,雖然陳平與習近平有交情,但未有證據顯示習與停刊有關。員工擔心陳平的家長式管理,動搖《時務》一直堅守的自由價值,有負讀者期望。

陳平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表示,雜誌創刊至今仍然虧損,發行量一直不達標,決定停刊與劉夢熊的報道無關,又表示梁振英沒接觸他:「這個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也沒有任何人給我們任何壓力。梁振英怎麼會接觸(我)?劉夢熊還跟我接觸過,生意上的事接觸過。」他解釋,知道劉夢熊是梁振英的「鐵杆兒」,卻反過來批評梁,覺得很奇怪,故叫下屬採訪劉。

休刊三個月轉月刊

最新一期《時務》刊登休刊公告,宣佈下周57期出版後休刊,三個月內開設社區型網絡平台及發行月刊,新平台也會與陽光網視整合。公告指過去兩年《時務》贏得尊重,但必須「棄舊圖新」、「創造社會」,「休刊是我們的一次再出發」。

有《時務》員工向本報透露,陳平早前通知高層決定停刊,本周一由高層向員工轉達,「未來編採方向超含糊,只係話要增加讀者互動。」據員工了解,雜誌現時每月虧損逾50萬元。

有編採人員稱從沒受政治壓力或自我審查,但很多同事受不了陳平的家長式管理而陸續求去,「作為新聞工作者,老闆日日搵你傾,細到封面標題粒字都要拗,你會好無奈。陳平唔係怕得罪人,只係捉摸唔到佢有冇agenda,例如見到陳淨心大鬧佔中論壇,佢就好興奮,話要做封面。」

該員工又指,同事也知道陳平與習近平有交情,其辦公室放着二人合照,但暫沒有確實證據顯示他為了習而影響編採方針。不過,《時務》曾以習高調要求徹查江系谷俊山涉貪作封面,引起同事不滿,「故題好似serve for someone,唔夾時務平時風格。」

該員工相信陳平認同《時務》的價值在於自由,但願不斷耗神與陳平爭論的員工買少見少,「少咗批人把關,本嘢可能再『陳平化』,同讀者越行越遠。」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王維基促發牌 倘敗訴願歸還 (《明報》,23/05/2013)


【明報專訊】新免費電視牌照至今未有定案,電視廣播集團總經理李寶安昨在股東大會後表示,擔心增新牌會導致「不理性的市場競爭」,重申2015年該台續牌時才定是否增發牌是「最公平、最科學化的做法」。不過,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促政府在未來兩個月內採取實際的發牌行動,萬一日後司法覆核推翻發牌決定,該台願接受被撤銷牌照。

無憂不理性競爭

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昨日在港台《千禧年代》指出,無司法覆核案敗訴,即使再上訴,政府也可先發牌,並在條款訂明若有任何司法決定,獲發的牌照可被取消,香港電視可以接受有關安排。他要求政府在未來一兩月內,採取實際的發牌行動,否則等同「為拖而拖」。

李寶安昨強調,並非盲目反發牌,但「好懷疑」本港市場是否能容納更多免費電視台。「如屋苑下開多幾間餐廳,你不會食多幾餐,只會揀來吃。」他指電視台在缺乏資源下,或出現「非常不理性的市場競爭」,如以高價爭奪紀錄片播放權等。他認為政府應定出香港可承受的免費電視台數目及準則,待2015年續牌時由「能者居之」。電視圈昨有傳政府擬待2015年才發新電視牌,但消息透露新舊電視牌是分開處理,重申不會「拖太久」。

「菲勞買飯遭拒」掀台菲新矛盾 台記者虛構故事 菲媒大肆報道批歧視 (《明報》,23/05/2013)



【明報專訊】台菲關係緊張,台互聯網上流傳有菲勞遭快餐店拒賣食物,還被罵「菲狗」。台灣《立報》記者更找友人假扮食店老闆受訪,並發表在facebook上。事件前晚被揭發是一場騙局,造假網友坦言僅是道聽塗說。而《立報》記者亦坦承所寫內容不實。《立報》發聲明即炒該記者,而曾出來「作證」的同一報系《四方報》總編輯張正亦請辭。

報社即發聲明炒造假記者

日前台灣一名為「Grace Tung」的網友在facebook貼文稱:「15日中午,我在北市東區的快餐店前,看到一菲勞苦等一小時買不到便當,老闆還罵其菲狗,後來是我代買兩個便當,並與老闆理論。」該網友並稱「我用我的人身安全保證這絕對是事實!」網文在台菲兩地瘋傳,並被菲律賓傳媒大肆報道,指摘台灣歧視、報復菲勞。

台灣內政部長李鴻源下令調查,警方前日循線查出最先貼文的37歲董姓女網友,她供稱是14日在中和員山路附近快餐店就餐時,聽到相關消息,於是在facebook以第一人稱寫出,讓人以為是她親身遭遇。她就此向社會致歉。警方在調查後,稱將依「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移送台北地院,依法可處3日以下拘留。

網友憑傳聞以第一人稱撰文

而《立報》的24歲鄭姓記者,也在facebook發出相同文章,隨警方追查,該名記者前晚向報社主管坦承所寫的內容並非親身經歷,更涉及採訪造假,該記者即時被報社開除。而同報系的《四方報》總編輯張正,則因在facebook力挺鄭姓記者,昨亦發出請辭聲明,自稱「被騙了,是我的錯,對不起。」但張正呼籲,鄭姓記者去年才畢業,事件爆發也令該記者承受很大的壓力,希望大家給其一個機會。

《立報》執行副總編輯廖雲章表示,鄭姓記者在事發時,找來38歲友人假冒快餐店老闆,與她及張正見面,令兩人誤信其所言為真。直到前晚,鄭姓記者在幾近崩潰狀態下,哭向她坦承造假,真相才水落石出。

朋友扮目擊 騙倒同報系高層

廖雲章強調,報社並未將事件以新聞方式處理,僅鄭姓記者及張正在facebook發文提及該事件,對事件引發的社會反應,報社一併承擔並道歉。廖雲章說,解僱涉事記者,乃因其欺瞞上司,違背誠信,與在facebook發文無關。創刊於於1988年的《立報》隸屬於世新大學,每周一至周五發行,同屬於世新大學的《四方報》,則是在台灣的越南文、泰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月刊。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免費電視牌懸而未決 遭質疑不開會為逃避 (《明報》,21/05/2013)


【明報專訊】增發免費電視牌照進入最後階段,負責審批的行會今日卻不開會,被質疑逃避難題。面對有傳行會未必齊發3個牌照,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促政府勿再拖,而入稟挑戰發牌失敗的無綫昨提出上訴,亞視則自稱「受觀眾和敵人高度重視」,指主要投資者王征在過去逾3年8個月投資13億元,促政府否決王維基的申請。

王維基﹕政府無藉口拖延

據了解,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程序不會拖太久,這議題一直在政策局及行會間來來往往,現正等待一些答覆,行會才可以討論。行會成員李慧琼說,知道電視牌照問題迫切,透露曾有人就此提問,但政府當局說要先準備文件及數據供成員審閱。有消息稱,行會未必會同時發3個電視牌,電盈或香港電視都有可能落馬。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說,免費電視牌法律顧慮已清除,政府再無拖延藉口,應該盡快決定。

亞視的聲明稱,亞視3年多變化有目共睹,「受觀眾和敵人高度重視」,又指收視增加一倍,重申「四六開」收視,感謝正被通訊局調查干預亞視的王征及其家族,在過去逾3年8個月投資13億元,令亞視至今無銀行貸款,使該台重新出發,以差異化路線取得成績。

亞視自稱受重視促否決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認為,政府應盡快為發牌作決定,但行會卻不開會,質疑政府逃避難題,「如亞視表現好,請拿出廣告收入數字證明」。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稱,亞視的「騎呢」路線充分反映其管理能力,政府在中期檢討應收回其牌照。

被拒司法覆核 無綫上訴

無綫就通訊局建議增發3個電視牌申請司法覆核許可,上周被高院拒絕。無綫昨提出上訴,論據大致與原審時相同,指原審法官未考慮局方諮詢錯漏百出,例如無綫未獲公平機會陳述立場,或引用錯誤數據令建議不合法。

冇嘢傾 行會突休會 議員:逢有大件事 特首避傳媒 (《蘋果日報》,21/05/2013)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曾高調改革行政會議,又將行會改為全日開會、縮短行會暑假至兩星期,但原來大刀闊斧,卻是虎頭蛇尾。梁振英昨通知傳媒,今天周二的行會例會罕有因為「冇嘢傾」而取消。議員和學者指香港正值多事之秋,不少政策亟需政府拍板,行會竟然取消會議,令人憤怒,工業界林大輝議員更指:「行會冇議程?咪傾吓梁振英民望點解咁低囉!」

記者:姚國雄 許偉賢

特首辦昨早主動逐一通知傳媒,稱今日行政會議不會舉行例會,原因是「冇嘢傾」沒有任何議程。特首辦其後知道取消會議惹起軒然大波後,傍晚發表新聞稿指,上周二會議已取得行會成員同意,取消今日會議。這是梁振英上任以來,首次在非休息日暫停會議。特首辦表示,97回歸後曾試過在行會正常會期內不開會,但原因是否都是沒有議程?發言人則拒絕回應。

林大輝轟敷衍塞責

取消會議的消息一傳出,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即時狠批梁振英,指立法會每次流會都受盡千夫所指,如今行會竟然「主動流會」,感到極之憤怒和難以理解:「香港有咁多問題,咁多嘢要傾,政改、房屋、教育、醫療,等住政府處理,𠵱家竟然自己搞流會,簡直係敷衍塞責。行會冇議程?咪傾吓梁振英民望點解咁低囉!」

公民黨湯家驊對此亦感到震驚,行會取消會議令人聯想,是因為想讓梁振英和張震遠避開傳媒追訪近日的負面新聞:「逢親有大件事,我哋嘅特首就會避開傳媒,不作回應,𠵱家連會都唔肯開,係令人非常之詫異!」經常批評議員拉布浪費公帑的工聯會王國興,亦指今次事件奇怪,令市民對政府的觀感欠佳:「行會應當冇理由冇議程,有空檔㗎喎,咁多問題要政府拍板解決,政府理應做都做唔切啦!」

行會成員葉劉淑儀則護駕,指取消會議是因政策局未趕切準備文件,不用過份猜測會議取消原因。她又透露上周會議已獲口頭通知取消會議,周末收到書面通知。她又指行會無議程不等於社會民生沒問題。曾任行會成員的自由黨田北俊指,或許政府主動公佈「冇會開」好讓傳媒不用等候,但承認公開通知傳媒做法奇怪。

年花逾2,000萬公帑

行會包括月薪逾35萬元的特首、逾30萬月薪的三司十二局官員、15位非官守成員酬金也達6.7萬,行會召集人則逾10萬元。行會年花公帑逾2,000萬元。

曾是行會成員的前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指,以往也試過在正常會期中沒有開會,但政府不會主動公佈:「因為行會係咪取消會議都係機密,照理唔應該公開」。他認為,現時社會有很多問題亟需政府解決,故難以理解行會以無議程為由取消會議,特首應該公開解釋。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稱,梁振英一上任,便把改革行會「講到天花龍鳳」,但如今在香港正值多事之秋,以「冇議程」為由取消會議,拖累政府形象:「政府乜唔係好驚拉布,會令財政預算案通過唔到,政府無法運作,要開緊急會議嘅咩?𠵱家真係匪議所思。香港又唔係太平盛世,好多大事一件接一件。」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白英奇封校迎接 阻示威採訪  保住CY 百警暴力清場 (《蘋果日報》,17/05/2013)

 【打壓示威】■大批警員築成人鏈,阻止示威者行近梁振英的座駕。何柏佳攝
 【粗暴叉頸】■手無寸鐵的示威者被警員叉頸,痛苦不堪。李漢基攝
 【推倒學生】■示威者受到警方粗暴對待,多人被推倒及踢傷。
 【懶理訴求】■梁振英昨面對學生要求民主治港的呼聲,充耳不聞。
【無理封校】■校方封校數小時,阻止示威者及傳媒入內。


【本報訊】民望低迷的特首梁振英所到之處,成為平民及記者禁區。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昨「封校」迎接他出席活動。20多名學聯及社民連成員到場示威,在梁乘車離開時在車前靜坐,要求就政改對話。近百警員向學生扼頸、腳踢暴力清場。有男警多次動粗拖走女示威者,女示威者高叫非禮,擾攘半小時後梁的座駕離開。監警會委員及律師指20多人靜坐沒違反《公安條例》,警方肆意抬走示威者的做法不可接受。

記者:張文傑 歐陽子瑩

梁振英昨晨9時到位於調景嶺的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出席明愛60周年國際會議。20多名學聯成員、數名該校學生及社民連成員,於梁未到場前入內,部份記者跟隨,沒有受阻。但梁到場後校方開始封校,學生、傳媒一概不准再入內。

女示威者遭拖行兩米

示威者高舉「民主治港是理所當然」、「特首呃人」橫額,高呼設立全民退休保障,部份人跟隨梁入場地內,被保安趕走。之後示威者轉到學校地下,希望等梁乘車離開時與其對話。將近10時,門外記者不理保安勸阻強行進入校內採訪。

梁甫出來,示威者及記者不斷叫喊,要求就政改表態及回應海難事件,梁充耳不聞,微笑步入車廂。

示威者即時坐在其座駕前,警方見狀大為緊張,築起人鏈圍着特首座駕,出手扯起示威者,現場頓時一片混亂,不少示威者被警員叉頸、推跌、踢傷、抓傷,有女示威者被男警員撞倒,大叫非禮。

現場有多名女警,但很多男警員不等待女警出手,頻頻撲前捉走女示威者,有男便衣警更用力將坐地的女示威者扯高拖行兩米,現場所見沒有一名警員跌倒,最多只跌下一頂警帽。

社民連成員黃浩銘斥梁:「又話落區(聽民意)?又話一支筆、一本簿、一張凳?你唔聽吓學生講嘢?」梁則在車內冷笑。

示威者且戰且退,被拖走後不斷再坐在車前方,阻止梁離開。擾攘約半小時後,特首座駕終絕塵而去。及後示威者欲和平散去時,警方再包圍示威者,警告眾人涉擾亂公眾秩序及非法集會,違反《公安條例》,要登記各人資料始放行。

學聯秘書長陳樹暉強調此次為和平示威,是警方無理阻撓他們,導致衝突和肢體碰撞。他質疑男警清場時涉嫌非禮。學聯何潔泓重申只想表達「要求公平而普及的政改方案」訴求,但由始至終,梁振英「一眼也沒有看過學生」。

登記資料製白色恐怖

香港人權監察主席兼律師莊耀洸指示威者人數少過50人,《公安條例》中非法集會一項不適用今次情況;破壞公眾秩序的罪名是否成立,要視乎示威者有否使用非法暴力及阻礙市民。

民陣指示威行動沒對社會造成阻礙,受影響的只有梁振英,又指登記示威者資料是製造白色恐怖,「真係犯咗法可以即時拘捕,係咪又想留番日後唔知幾時提檢控?」。

監警會委員、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表示,警方如要使用武力清場,須先作出告示請群眾離去,而非「即興」清場。

梁振英昨晚出席社團宴會時,指示威者衝擊會場影響社會安寧,危及與會者的安全,認為表達意見不應滋擾其他人及違法。警方發言人則表示,警方曾多次勸喻和警告示威者,不過示威者拒絕聽從,繼續阻塞翠嶺里行車線,破壞社會安寧,因此採取相應行動制止,並且考慮追究法律責任。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美聯社轟華府暗查記者通話 發信司法部 強烈抗議「空前侵犯」 (《明報》,15/05/2013)




【明報專訊】美聯社周一發表聲明,抗議司法部秘密查閱該社部分記者及編緝的辦公室及私人電話通話紀錄,懷疑政府藉此調查該社蒐集信息途徑和消息來源人士身分。美聯社批評這是「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入侵」,嚴重干預該社蒐集和報道新聞的憲法權利,作出強烈抗議,並要求當局歸還和銷所有相關紀錄。

涉20電話號碼 促銷紀錄

美聯社社長普魯伊特(Gary Pruitt)稱,該社一直被蒙在鼓裏,直至上周五才收到司法部通知,得悉司法部今年初曾通過秘密傳票方式,向電話公司取得去年4至5月間美聯社部分記者及編輯的電話通話紀錄。有關紀錄詳列接聽及打出的電話紀錄、通話時間等資料。

涉及的逾20個電話號碼,部分為記者的家居及手機電話,其餘則分別屬於紐約、華盛頓及康狄格的辦公室,以及設於眾議院的記者席電話,惟暫無象顯示當局有竊聽通話內容。普魯伊特在公開信中道:「我用最強烈的言辭,抗議美國司法部以空前規模入侵美聯社的新聞採集活動。」

恐襲報道「泄密」 司法部調查

美國司法部並無解釋查閱美聯社編採人員通話紀錄原因,僅稱通話記錄用於調查一宗刑事案件,並強調為防調查受干擾,司法部門事前可以對媒體保密。美聯社相信,今次事件與他們去年5月7日一篇報道有關。該篇報道披露美國情報人員搗破一宗恐襲陰謀,阻止蓋達的也門分支以新型「內褲炸彈」裝置襲擊飛往美國的航班。有關報道令奧巴馬政府當時非常尷尬,因為白宮之前才公開宣稱,沒象顯示在拉登被殺一周年之際,有恐怖分子準備向美國施襲。

圖查出爆料人身分

中情局長布倫南(John Brennan)事後批評,有關報道在「未經授權下,危險披露機密資料」。他表示曾就事件接受FBI問話,又否認自己是有關報道的消息來源。美聯社指出,司法部已取得有份參與該報道的5名記者及1名編輯的電話紀錄,可能揭露美聯社當時在採訪中曾運用的大量秘密消息來源,懷疑當局企圖得悉美聯社蒐集信息的渠道,以查明爆料人。司法部未有回應,白宮則即時與司法部的行動劃清界線,堅稱未有參與司法部取得美聯社相關通訊紀錄的決定,亦毫不知情,僅從傳媒報道中獲悉事件。

白宮與司法部劃清界線

批評者認為,今次事件是美國政府對國內傳媒編採運作最大規模的侵擾,其調查的廣泛程度已涵蓋傳媒通訊的完整記錄,是對美國社會核心價值的驚人衝擊。共和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古德利特(Robert Goodlatte)表示,擬於周三在聽證會上,向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提出質詢,要求解釋。民主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萊希(Patrick Leahy)亦稱,對事件深感困擾。

(綜合報道)



嚇窒爆料知情者 不利新聞自由

【明報專訊】美國司法部秘密查閱美聯社記者通訊紀錄,引起外界對司法部公然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損害新聞自由的憂慮。得州大學法律系教授安德森(David Anderson)指出,雖然今次司法部的行動未算違法,但認同有關手法可能令知情者怯於向記者透露消息,造成「可怕後果」。

司法部做法未算違法

根據司法部規定,要發出傳票、獲取新聞機構的通訊紀錄時,一般必須由司法部長簽署核准,並事先通知有關傳媒,讓後者有機會於法庭上挑戰發出傳票的決定。不過司法部官員梅琴(Ronald C. Machen Jr.)表示,若通知傳媒會對相關調查的完成造成實質影響,則不一定會通知相關傳媒。然而他堅稱,當局重視新聞自由的價值,會在資訊自由流通與公平有效地執法之間,求取平衡,保障公眾利益。

過往美國司法部亦曾調查傳媒的通訊紀錄。例如2008年,司法部發出傳票,取得美聯社一名記者就一宗竊聽案報道的電話通訊紀錄,以追查案中泄密的執法人員,但這種做法被視為終極最後手段。另外,傳媒推翻傳票亦不乏例子。2006年,司法部調查前美國副總統辦公室主任利比(Lewis Libby)泄密案,要求《時代》記者提供筆記、日曆與電話紀錄予利比的律師,最後法庭裁定要求與案情無關,傳票終被撤銷;2004年,司法部發出傳票,索取《紐約時報》記者與被指資助恐怖行動的穆斯林機構的通訊紀錄,但法院裁定該報根據憲法有權保密消息來源,可拒絕提供有關資料。

(綜合報道)




嚴查泄密「隱惡」 疑縱白宮放料「揚善」

【明報專訊】奧巴馬雖以自由派旗幟上台,但他任內卻屢屢透過法律等手段,對付向傳媒爆料者,檢控涉嫌泄密人士的案件,迄今已有6宗,比歷任美國總統任內所作的總和還要多。這還未計被指「不當處理機密資料」而遭司法部以「間諜法」究辦、最後以承認輕罪換取政府撤銷檢控的國家安全局前官員德雷克(Thomas Drake)。

控泄密官員超歷任總統之和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墨菲認為,今次美聯社事故只是奧巴馬政府對爆料者又一次窮追猛打。她說:「談到追查爆料人,奧巴馬政府是美國史上最慓悍的,他們的做法極之令人不安,今次是這個模式的一環。」法律專家托賓(Jeffrey Toobin)亦指出,儘管記者沒有聯邦法例賦予保護消息來源特權,但過往政府都會避免如此追究。

雖然奧巴馬政府常以「涉及敏感國安機密」為其行動辯護,但傳媒和民權組織都投訴,多宗案件如其說是關乎國家安全,倒不如說是為了奧巴馬政府的利益。共和黨人則質疑,奧巴馬政府「選擇性」應對爆料問題,,認為部分有利奧巴馬的報道,根本就是白宮中人向傳媒暗中放風。去年大選期間,共和黨便質疑白宮為了塑造奧巴馬的硬朗衛國形象,蓄意向傳媒提供奧巴馬政府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網絡攻擊的細節、美國無人駕駛機的中東空襲活動等資料。不過奧巴馬強烈反駁指控,矢言「絕不容忍」官員泄密,並命令司法部長就泄密案展開調查。

(紐約時報/CNN/路透社)

阻發電視牌 TVB申覆核被拒 (《蘋果日報》,14/05/2013)


【本報訊】無綫電視(TVB)為阻止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提出司法覆核的申請,昨遭高院拒絕受理。法院認為,前廣管局當初只提發牌建議,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亦尚未就免費牌照作最後定案,無綫現階段提出司法覆核申請是言之尚早。無綫發表聲明對判決表示非常遺憾,積極考慮提出上訴。

另一邊廂,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其中一個電視台香港電視則表示歡迎裁決,香港電視(1137)股價昨勁升18.3%,收報2.91元,創一年新高,市值增加3.6億元;無線股價則微跌1%,收報61.45元。香港電視在聲明中促請政府就發牌問題作果斷決定,不宜再拖。另一牌照申請者電盈則表示不便評論裁決,現只等待政府就發牌的進一步公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歡迎法庭裁決,並指當局會按既定程序,盡快而謹慎地處理三宗申請。

無顯示利益嚴重受損

高院法官區慶祥在判詞中指,司法覆核應針對具法律效果和影響力的最終決定,但前廣管局向行會提交的報告,僅為建議性質,行會並非必定要按此作決定,仍可參考其他意見,而無綫亦無法顯示其利益於現存情況下受嚴重損害,或有不公之處,無綫在現階段提出司法覆核申請,實屬言之尚早,在沒有特別原因下,法庭不宜介入其中。法官稱,無綫既可繼續向行會提供意見,將來行會一旦按建議決定發出免費牌照,無綫仍可再就此提出司法覆核,挑戰報告的合法性。

無綫在司法覆核申請中曾提出,答辯人通訊事務管理局(前身為廣播事務管理局)就增發牌照問題撰寫的四份專家報告,撰寫期間從無諮詢無綫,過程存在不公和不合法,報告內容又錯漏百出,包括誇大免費電視廣告收益2倍之多,實屬荒謬。

案件編號:HCAL3/13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無覆核被拒擬上訴 王維基:政府無藉口再拖發牌 (《明報》,14/05/2013)

 無就免費電視發牌所提的司法覆核被拒,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表示歡迎,並指該公司已為新牌等了1229日,如今政府再無拖延藉口。(資料圖片)
 無司法覆核遭拒,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集團總經理李寶安昨表示正積極準備上訴,並會繼續與行業其他持份者密切溝通。(資料圖片)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繼亞視就新增免費電視牌申請司法覆核被拒後,無的司法覆核申請昨亦被駁回,高等法院法官在判辭中指出,政府未定是否發牌,法庭不宜中途介入,又不認為無蒙受嚴重不公或不可挽回的損失。無正積極考慮上訴,爭取發牌的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則歡迎裁決,並指政府無藉口再拖,「如有不合理事,將會徵詢法律意見,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據了解,即使無上訴,將不會影響新牌審批進展,料行政會議將快有決定(見另稿)。

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事件一再拖延,無早前指通訊局(前身為廣管局)諮詢程序出錯,欲申請司法覆核許可,推翻局方向行政會議增發3個免費電視牌的建議,結果昨遭法庭拒絕。

發牌未分曉 官﹕不宜介入

法官區慶祥頒布判辭表示,司法覆核為「最後一」,即申請人循所有途徑仍未能推翻決定,才提出司法覆核。區官認為,增發牌照與否未有分曉,法庭不宜中途介入;行會有權要求局方修改建議及拒發新牌,無亦可向行會陳述立場及投訴。

雖然無稱諮詢程序出錯,有例外情令法庭提早介入,但區官不認為無蒙受嚴重不公或不能挽救的經濟損失,認為應待行會宣布決定才申司法覆核。

無昨發表聲明,對法院的決定表示非常遺憾,稱正尋求法律意見,並積極考慮提出上訴。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集團總經理李寶安接受無新聞訪問時表示,今次或許是法庭覺得申請過早而不受理,但無覺得仍有法律觀點需作上訴,現正積極準備。

與無在發牌一事上立場一致的亞視回應稱理解無的立場。亞視的司法覆核去年被拒,當時高院以行會未有決定為由拒絕申請。

王﹕已等了1229日

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歡迎高院裁決,稱由提交申請至今,該公司已等待了1229日,現政府無理由再拖延發牌,「你發不發都應給個解釋」。對於有傳行會未必跟足廣管局當年建議發3個牌,王維基不擔心香港電視不獲發牌,政府有政策無限量發牌,3個申請者符合評分準則,相信港府是守法,會按既定程序處理,「如有不合理事,將會徵詢法律意見,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至於會否就拖延發牌作下一步行動,王維基稱,無尚有兩周決定上訴與否,屆時再作決定。

學者:發牌障礙已除 政府難推卸

同樣爭取發牌、有線寬頻旗下的奇妙電視歡迎法院決定,希望兩家免費電視台不要再作阻撓;電訊盈科不作評論。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回應稱歡迎裁決。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高院裁決後,政府不能再推卸發牌責任,「TVB作為一個(發牌)障礙已經掃除,現在責任完全在政府身上」,無論政府是否拖延發牌還是決定不發牌,亦欠公眾解釋,因早前的諮詢已證明民意傾向增加免費電視台。

【案件編號:HCAL3/13】




官司延續料無礙發牌進度

【明報專訊】3個免費電視牌申請者已等了逾3年半,無申請司法覆核亦擾攘了約4個月。雖然無先輸了官司,但拖延時間愈長,愈貼近無當初爭取發新牌的時間,即現有電視牌照於2015年滿期之時,惟消息透露政府不會再拖,即使無上訴,料亦不會影響發牌進度,行政會議快將有決定。



香港電視股價再升18%

【明報專訊】政府早前指免費電視牌審批「有進展」,香港電視(1137) 股價即升一成,無司法覆核昨被拒,香港電視股價又升18%,反觀先輸一仗的無股價微跌1%。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稱,這反映股民支持發新牌,並指現在本港電視收視惡劣,只得約20點,「這是不良的社會現象,環顧各城市好少如此少人看電視」。

高院昨午3時許駁回無的司法覆核申請,即時令市場憧憬發牌在望。港股最後半小時有大量買盤湧現,炒高香港電視股價,最終收報2.91元,大升18.3%,而成交量亦較前日大增4.3倍至2454萬股。昨日其股價升至自去年6月14日派發2.5元特別息除淨後的新高。另有申請電視牌的有線寬頻及電訊盈科,股價亦分別升6.4%及0.7%。

無劇集《神探高倫布》近期平均收視僅22點,《金枝慾孽貳》最低收視亦只得19點。無發言人表示,劇集收視與司法覆核無關,不回應王的說法。

彭博社記者認受訓「偷窺」客戶 (《明報》,14/05/2013)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引述多名彭博通訊社的前員工揭發,彭博社記者原來曾受訓使用公司金融數據終端機,查閱客戶的聯絡方法甚至某程度上監察客戶登入情,從而協助做新聞。這一講法,正好與彭博發言人周日堅稱記者未有受訓不當地使用任何客戶資料的說法背道而馳。彭博社昨晚就容讓記者利用終端機取得客戶私人資料的「錯誤」致歉。

總編輯為風波道歉

報道指彭博社逾2400名傳媒人員都曾接受數小時的強制訓練,學習使用金融數據終端機,據部分前員工稱,他們會收到非正式的「提示」,學習如何使用一個名為UUID的功能,去確認客戶登入時間等資料。一名前記者更聲稱,編輯部經常有秘密討論,如何利用終端機獲得獨家新聞,但他形容這不是彭博新聞部總編輯溫克勒(Matthew Winkler)下達的指令。

曾撰書講解商業新聞道德的溫克勒,已承認記者「偷窺」終端機客戶的做法不是個別事件,形容相關做法甚至幾乎可追溯到彭博新聞部1994年創立之時,對此承認錯誤和致歉。

紐約時報

美主播女王宣布退休 質問王維林下落 江澤民失措 (《明報》,14/05/2013)


 芭芭拉華達斯是美國電視史上首位晚間新聞女主播。圖為她2008年在弗吉尼亞出席其新書發布會,為著作簽名。(法新社)
 芭芭拉華達斯1990年訪問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時,展示六四時以身阻擋坦克的王維林(字幕作王『偉』林)照片追問相中人的下落(上圖)。江澤民聽後先是表現錯愕,重複說了一次「王維林」這名字,隨後表示相片顯示是坦克避開相中人,又稱他認為相中年輕人不可能被輾死(下圖)。(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美國電視新聞女主播先驅芭芭拉華達斯(Barbara Walters)周日晚上宣布,將於明夏退休。她是美國電視史上首名晚間新聞女主播,成功打破業界男性主導的樊籬,52年間訪問無數政商名流風雲人物。其經典之作包括1990年在當時新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面前,拿出六四時王維林擋坦克照片,質問相中人下落,令江氏措手不及。

83歲的華達斯在昨日播出的早上清談節目《觀點》(The View)正式宣布退休消息。該節目是罕有的全女班,1997年開播,由華達斯「一手湊大」,至今她仍有份包辦節目製作和客串亮相主持,她坦言對自己退休後節目仍能繼續下去感到高興。

享譽「美新聞第一夫人」

華達斯出道於1961年,起初擔任全國廣播公司(NBC)早上新聞節目《今日》(The Today Show)記者,1974年晉升為該節目聯合主播之一,是女性第一人,「那一刻令我非常驕傲」。廣受好評下她得到開創另一歷史的機遇:1976年轉投ABC主持《晚間新聞》節目,是美國電視業界首次有女性在晚間新聞擔任主播。當時美國新聞界仍是男性當道,50多年來都未見女性闖出一片天,華達斯終憑個人實力成為第一人。1979年起她轉往王牌時事雜誌節目《20/20》任職,卻直至1984年才正式獲得聯合主播身分。

家中牆掛滿受訪者名單

華達斯四度結婚。她曾5次獲得艾美獎,有「美國電視新聞第一夫人」之譽。她在業界地位崇高,曾訪問包括尼克遜以來的每一名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娛圈明星也有,米高積遜和湯告魯斯等都曾接受其訪問。《紐時》記者指她家中有一幅牆掛滿受訪者的名單,當中有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和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等鼎鼎大名。

90年訪江澤民展坦克照

華達斯其一經典之作是1990年訪問上台不久的江澤民,那是六四事件後首次有中共領導人受訪。她向江澤民展示王維林以身阻擋坦克的片段和相片,江氏聽到王維林的名字時神情嚴肅呆了兩、三秒,隨後滿臉堆起笑容。江澤民堅稱片段顯示的只是駕駛坦克者不想輾過阻擋者,華達斯追問王維林如今身在何方,江答道相信王沒被坦克壓死。她再質問究竟王維林有否被捕處決,江則指「不能證實這個年輕人是否被捕」,但聲言相信王沒被殺。

ABC總裁希爾伍德(Ben Sherwood)讚揚「只有一個芭芭拉華達斯」。ABC會於明年5月舉行特別歡送節目,讓她光輝結束主播生涯。

紐約時報/法新社


盼再細看長城 憾未訪英女王


【明報專訊】華達斯近年身體狀大不如前,2010年曾接受心瓣手術,今年1月更因水痘感染昏倒。但她強調自己身體已經復元,形容自己以往出國多是做採訪走馬看花,想趁自己「行得走得」的時候「聞一聞玫瑰的花香」,「我希望真的去看清楚某些地方,我到過中國3次,我希望萬里長城還在那裏,那時候我跟(時任總統)尼克遜一起去,但在拿錄音機追趕他做訪問時弄傷了。」她是當時尼克遜訪華團成員中唯一的女主播。

曾問普京有否殺人

回憶起受訪對象,華達斯形容卡斯特羅充滿魅力,利比亞前領袖卡扎菲看來精明,「我問過(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是否喝(酒)太多,問過(今俄總統)普京有沒有殺過人」。《紐時》記者問華達斯還有沒有想訪問的對象,她立即答道:「英女王。我在ABC的上司告訴我,或許我應跟她說這是我最後一年。」她最近才到訪倫敦,為即將播出的英王室新一代專題做準備,但暫時仍與英女王緣慳一面。

綜合報道

美聯社譴責美當局查收其記者電話記錄 (「BBC」,14/05/2013)


美聯社說,美國政府秘密查收其記者電話記錄的行動是「前所未有的大規模侵權行為」。

美聯社總裁普魯伊特說,他們上周五(5月10日)獲悉,司法部曾經查收了美聯社20部電話向外撥出的通話記錄。

普魯伊特說,司法部的這種大規模查收電話記錄的行動「很難具有合理的原因」。

美國司法部對此尚未提供任何解釋。但此前司法部官員曾表示,他們正對美聯社去年一篇報道中所披露的機密信息展開刑事調查。

這篇於2012年5月發表的報道涉及中央情報局在也門的一次行動,其目的是粉碎基地組織試圖炸毀一架飛美國航班的陰謀。

BBC駐華盛頓記者威利斯說,美聯社的這篇報道使政府感到難堪,因為此前它剛向公眾表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一次陰謀。

多條線路

美聯社說,司法部查收的電話記錄包括涉及這篇報道的美聯社五名記者和一名編輯的電話號碼。

它說,被查收的還包括該社在紐約、哈福德、康涅狄克州、華盛頓特區等地辦公室以及駐眾議院的電話總機和一條傳真機的通話記錄。

目前尚不清楚,被查收的通話記錄是否也包括打進美聯社的電話以及具體通話時間,同時也不清楚司法部此舉是否得到了法官的批准。

依據通常的做法,如果當局需要獲得此類信息,他們會事先通知媒體機構,雙方將會就此進行談判。

BBC記者威利斯說,奧巴馬政府調查向媒體洩密的行為以及起訴涉嫌洩密的案件數量超過以往歷屆政府。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美國傳奇電視女主持即將引退 (「BBC」,13/05/2013)


美國電視界最具傳奇色彩的女主持人芭芭拉·沃爾特斯宣佈將於明年夏季退休。

現年81歲的沃爾特斯在美國廣播公司(ABC)工作長達37年之久,是美國電視新聞歷史上首位女性聯合主持人。

沃爾特斯是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華團中的唯一女主播,全程報道了尼克松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

她還曾採訪過自尼克松以來的歷屆美國總統及第一夫人和無數的美國社會名流、大牌影星和外國政要。她的犀利、挑戰性提問方式深受觀眾喜愛。

「電視界第一夫人」

沃爾特斯1931年9月出生在波士頓,大學畢業後便進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並於1961年開始主持著名的「今日秀」節目。

她於1976年加盟ABC,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電視新聞節目女主播,她當時的百萬美元年薪曾轟動美國朝野,由沃爾特斯創意的電視欄目「觀點」至今仍然是高收視率節目之一。

2000年,時年69歲的沃爾特斯仍被ABC以年薪1200萬美元聘為新聞主播,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身價最高的女主播。

沃爾特斯曾五次獲得艾美獎,當選過「歷史上最偉大的流行文化偶像」和「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並被譽為「美國電視界第一夫人」。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中國當局採取行動整治互聯網新聞 (「BBC」,10/05/2013)


中國當局開始為期兩個月的互聯網整治行動,取締網站登載新聞「違規行為」。

新華社說,網站登載新聞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新聞來源標注不規範,編發虛假失實報道,惡意篡改新聞標題,冒用新聞機構名義編發新聞。

這項行動是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信辦)發起的。

早些時候,當局宣佈國信辦主任由魯煒擔任,顯示官方對互聯網管理日益重視。

打擊互聯網造謠

此前,國信辦已經採取行動,打擊所謂的「利用互聯網造謠和故意散播謠言的行為」。

一些微博用戶被指以「求闢謠」、「求證」等方式故意擴散謠言。

官員說,正根據線索深入核查一些經常傳播不實信息的網站和博客、微博和微信帳號,並將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此外,因為不落實法定責任、致使謠言傳播並造成惡劣影響的違規網站也將受到查處。

互聯網相關事件

新華社說,「蕭山君子」、「何兵」兩個新浪微博客賬號因故意傳謠被註銷。

報道說,「蕭山君子」將一則「假新聞」製作成長微博。微博是關於籍貫貴州的北京大學09屆畢業生王某因開辦的網站沒有通過備案而砍死貴州省通信管理局機關某幹部。

新華社說,這則假消息被轉發5000多次,「何兵」先後兩次轉發,使謠言進一步擴散。

本周四(5月9日)北京警方宣佈逮捕一名女子,她被指在網上散佈有關安徽女子袁莉亞在北京商城被保安強姦後跳樓謠言。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南都》前副總長平申來港工作不果 (《明報》,10/05/2013)


【明報專訊】《南方都市報》前副總編輯、時事評論家長平(張平)2011年3月開始,向香港入境處申請透過「輸入人才計劃」來港工作一直未有結果,由提申請至今兩年,入境處近期終通知張平不再繼續處理其申請。

長平前日向本報說:「收到香港入境處的通知,工作簽證申請懸置兩年後結案﹕不再繼續處理。」他又指「所謂調查我在浸大訪問涉嫌違規逗留,本身就是無稽之談」。被問及往後計劃時,正在德國訪問的長平只表示,「目前我還能繼續呆在這裏(德國)」。

長平以撰寫批評內地當局的文章聞名,2011年1月被南方報業集團以「不再續約」方式解職,其後用商務簽注在浸會大學當訪問學者。但同年3月16日申請來港工作簽注,至近日才獲通知結果。

長平曾經指出,入境處懷疑他在浸大作訪問學人,有在港「打黑工」之嫌。

大馬傳媒趕絕反對派 20萬人集會報章未有重視 (《蘋果日報》,10/05/2013)


【《蘋果》記者吉隆坡直擊】

「一、兩隻燕子不會帶來春天。」馬來西亞反對派人民聯盟舉行反舞弊集會後,當地報章昨鮮有顯著報道,重要不及納吉布(Najib Razak)連任後首日上班(上圖)以及費格遜退休,政治消音明顯,一言堂當道。

記者昨日在便利店買了四份馬來文、三份中文以及一份英文報章,除《南洋商報》外,其餘七份全沒有一份以民聯20萬人反舞弊集會為頭版,相反,費格遜退休卻成為三份馬來文報章及一份英文報章的小頭,而納吉布首日上班的圖片刊登在英文報章《新海峽時報》及《Utusan Malaysia》馬來文報頭版。

內版方面,純以黑海反舞弊集會相片檢測,在國內新聞中沒有找到相關相片,英文報章國內新聞版面亦沒有報道。反觀中文報章《南洋商報》以頭版下半部報道,大馬《東方日報》和《光華日報》都在內版報道。當地最大新聞網站「當今大馬」CEO楊凱斌指出,當地馬來報及英文報章均是國陣主要政黨巫統的黨報,扮演政府喉舌角色,不會報道反對派的消息,即使偶有報道都是負面多。中文報章則是商家辦報,需考慮市場反應,故不能不報道反對派消息。在昨天的中文報章都有反對派集會報道。楊凱斌稱大馬傳媒一言堂問題嚴重,在大選時更有一面倒情況。

「一、兩隻燕子不會帶來春天」

他指出,大選日當晚約有450萬網民登入當今大馬網站,追蹤點票結果,是該網站自1999年開通以來最多人登入觀看的紀錄。他說,大馬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受到限制,網民不得不靠網上媒體取得消息。在大馬,政權每次受到威脅,媒體就會受到重創。雖然現在已經是五月天,但大馬新聞自由仍處於寒冬,「一、兩隻燕子不會帶來春天」,馬來西亞的新聞自由是制度問題。若大馬千千萬萬網民、主流媒體以及新媒體三種力量合作,推動言論自由運動,新聞自由寒冬就會過去。

記者盧燕儀



爆粗名嘴助人民「解降頭」

馬來西亞名嘴、民主行動黨黨員丘光耀(圖)表示,馬來西亞的報攤象徵被箝制的新聞自由,香港報攤代表開放的新聞自由。他甘願放低歷史系博士的知識分子身段,以粗口揭露大馬政府的貪污黑暗,是要抗衡文化霸權,衝擊主流媒體,擴大新聞言由及言論由的表達空間。

早在1989年就加入民主行動黨的丘光耀,曾受到大馬主流媒體封殺,2002-05年間在本港中文大學修讀歷史,成績優異受表揚。他學成回國,雖獲邀出任大馬獨立中文學校的校長,但他沒選擇從事教育,做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反而走上政壇名嘴道路,單在過去兩年就已舉辦545場演講,在大馬得到「粗口博士」、「火箭超人」的稱號。

丘光耀批評,馬來西亞主流媒體是威權政府的共犯,專責粉飾太平,向人民落降頭;而他的工作就是以市井言語協助人民解降頭,「民主政治最大敵人不是獨裁,而是蠢材」。

他指出,香港的報攤有不同立場、不同意識的報章雜誌,代表香港言論自由的開放多元化;相反,馬來西亞的報攤只有政府聲音,故他盼用平民聽懂的語言,擴大言論空間,令當權者鯁耳,普羅大眾更受落。當他們翌日飲茶吃飯和街坊閒談,就會將他的說話重覆,傳播開去。他一心希望反對派民聯在大選中得勝,他可從此封咪,出任大馬反貪局局長,全力打老虎。然而,民聯得民心卻得不到政權,他封嘴不成,正部署成立黨內政治學院,教授民主政治、公共政策分析,也傳授群眾溝通法,將他的CIA--Creativity、Ideas、Arguments的政治溝通理論傳揚下去,培養更多小超人(Superboy),前仆後繼推動言論自由。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國際記者聯合會促中國調查壓制新聞事件 (「BBC」,07/05/2013)


國際記者聯合會敦促中國政府調查對《Lens》雜誌的打壓和其上市的干擾。該雜誌批評了遼寧馬三家女子勞教所的虐待問題。

國際記者聯合會(國記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星期二就《Lens》雜誌事件發表聲明說,該雜誌出版發行受到影響,股票上市發行也受到干擾。

國記聯亞太區辦公室發佈聲明說:「這一事件再次清楚顯示,它是違反新聞自由的行動。如果中國當局認為這份雜誌刊登的報道內容不正確,可以對該雜誌司法起訴,而不是阻止其上市或取消其發行執照。」

財訊傳媒集團旗下的雜誌《Lens》(也稱為《財經.視覺》)目前已經錯過正常發行期兩天。現在還不清楚該雜誌是永久停刊還是推遲出版。

該雜誌2013年4月號刊登調查報道《走出馬三家》,反映了遼寧省馬三家女子勞教所女性勞教人員被虐待的問題。調查報告一發表,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美聯社報道,該文在中國四大新聞網站上成為閱讀人數最多的文章。

讀者關注

《Lens》月刊創辦於2005年1月,2012年正式獨立發行。該雜誌原名《LENS.視覺》或《財經.視覺》,稱自己是一本「深度關注社會、文化、歷史和生活方式的影像新聞雜誌」。

中國官媒新華社4月19日說,《Lens雜誌》發表該報道後,遼寧「組織了部分中央,省內媒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報道涉及的問題展開調查,並得出結論說:《走出馬三家》內容「存在嚴重失實的問題」。

新華社說,調查組認為,馬三家女子勞教所多年來「始終堅持黨的勞教工作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不斷加強執法規範化管理,教育轉化一大批『法輪功』邪教人員,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

新華社的報道還說,《走出馬三家》報道嚴重失實,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新華社的報道指責該文「歪曲事實,大量引用境外『法輪功』媒體惡意攻擊的用語。」另外,法制日報指責《Lens》消息來源同境外法輪功組織有關。

與此同時,當局還對接受雜誌記者採訪的遼寧省訪民施加壓力。

眾多讀者表示關注該事件對這份雜誌的影響。

劉鑾雄控《蘋果》侵私隱 (《明報》,08/05/2013)


【明報專訊】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大劉)與南華足球隊足主羅傑承涉賄賂澳門前運輸及工務司長歐文龍一案,上月29日在澳門再訊,劉鑾雄再度因病缺席。《蘋果日報》翌日刊登了劉的醫療報告。劉鑾雄日前入稟高院指《蘋果》及其總編輯侵犯私隱,要求禁止對方再發布侵犯其私隱的報道、交出劉的私人資料及索償。

《蘋果》刊登劉醫療報告

原訴人為劉鑾雄,3名被告分別為蘋果日報有限公司、其總編輯張劍虹及蘋果日報印刷公司。入稟狀透露,《蘋果》於上月30日發布一篇題為「檢察官不信病情嚴重須缺席審訊 澳門派醫生來港診斷大劉」的報道。劉認為《蘋果》的行為侵犯私隱,惡意發布虛假資料,同時要求法庭頒令,要求被告交出劉的私人資料。劉又要求法庭發出禁制令,禁止被告再報道有關事件及侵犯其私隱。

《蘋果》當日除報道有關賄賂案的進展,又刊登了一張劉鑾雄的醫療報告。劉其後在多份報章發聲明指出,該報告屬保密文件,質疑有人泄密,要求澳門當局徹查,並指《蘋果》誤導讀者。

【案件編號:HCA772/13】

不滿刊醫生信 劉鑾雄告《蘋果》(《蘋果日報》,08/05/2013)


【本報訊】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稱日前在報章刊登聲明,指稱《蘋果日報》未經他同意下刊登一封醫生信件,嚴重侵犯其個人私隱。大劉日前入稟高等法院指控《蘋果日報》的侵犯私隱行為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要求報館賠償損失,同時交出有關他的私人資料,並禁制再次刊登。

稱侵犯私隱

被告為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及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大劉在入稟狀指上月30日,《蘋果日報》及網頁刊登題為「檢察官不信病情嚴重須缺席審訊 澳門派醫生來港診斷大劉」的報道,嚴重侵犯其個人私隱。

案件編號:HCA772/13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城大清場迎梁振英 保安抬走示威學生 一度阻採訪 (《明報》,07/05/2013)

 城大承認聘請「信和」的外判保安,外判保安公司董事便是前高級助理警務處長傅俊康(黃領呔穿西裝者)。學生衝擊時,傅亦出手護欄。(盧翊銘攝)
 城大學生會內務副會長梁迦南(箭嘴示)在場內向特首梁振英(紅色領呔者)遞信,一度被保安阻止,最終梁主動上前接信。(盧翊銘攝)
梁振英在會場內致辭期間,示威大學生越過防線走到演講廳外門前。保安一度以「門已鎖上」為由,不讓記者離場採訪,引起記者不滿。 (盧翊銘攝)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昨日到訪城市大學主持新學術樓揭幕,演變城大版「818事件」。有約30名來自各院校的學生在會場外示威,要求梁介入貨櫃碼頭工潮,惟梁振英尚未到場,部分學生已被校方保安員強行抬走。有保安員更一度以會場大門已鎖上為由,企圖阻撓記者離場採訪。城大承認有聘用外判保安公司維持秩序,外判保安的主管,是曾任高級助理警務處長的傅俊康(見另稿)。


校董﹕保護貴賓安全有責

支持梁振英參選、被視為「梁粉」的城大校董會主席胡曉明強調,校方有責任保護貴賓安全,他不清楚保安為何抬走學生,亦不相信校方會阻止記者採訪。被問及抬走學生有否「安全標準」時,胡曉明回應「對不起,這個我答不到你」,又說擔心示威學生入會場,「情會一發不可收拾」。

胡稱開幕禮保安安排由城大傳訊及公關處負責,本報向該處查詢,該處則指特首辦曾詢問及了解城大是次典禮的保安安排,惟典禮的保安工作由城大全權負責。該處指學生「突然」在演講廳出入口出現,造成阻塞及混亂,「校方屢勸無效」,才把示威者抬離會場出入口。

處方又說是為防意外發生,才暫停讓賓客和記者進出會場,待示威者情緒穩定後,已恢復放行。昨典禮的示威區只有一個,設在新大樓和舊大樓之間的迴旋處,被問及示威區是否離嘉賓太遠?胡曉明說﹕「如果他們(學生)有訴求,我們會轉達給特首。」

這次事件與港大818事件相同之處,是學生被阻止在校園示威,但城大由保安員而非警員執行任務。昨日30多名示威學生中,有約15名是城大學生,城大學生會內務副會長梁迦南昨成功以受邀人士身分,在會場內向梁振英遞信,惟亦一度被保安阻止,梁振英主動上前親手接信,保安才讓開。梁迦南說,學生會事前已知會保安遞信的要求,但校方拒絕安排,他為免影響開幕禮,已刻意選擇在尾聲才提出訴求。

一名保安則在梁振英未到場,學生只在會場門外靜坐時,試圖搶走學生的橫額。其間他跌倒受傷,一度壓在一名示威學生身上。校方晚上稱,該保安仍在留醫。

馮偉華質疑反應過敏

一直在會場內的教協會長馮偉華認為,演講廳內的學生表現克制,並在開幕禮尾聲才要求遞信,做法尊重大會,他質疑保安今次「反應過敏」,或受到近日「愛港力」衝擊在城大舉行的論壇影響。

為保CY百「城管」抬學生 禁錮記者 (《蘋果日報》,07/05/2013)

 【保安圍堵】
■其中一名示威者於場外被保安抬走。黃永俊攝
 【場內攔截】
■城大學生會會長李浩賢(箭嘴示)在活動尾聲時試圖走近梁振英遞交請願信,被4至5名保安緊緊包圍。
 【抬走學生】
【禁錮記者】


【本報訊】城市大學新落成、被譏外形似坦克車的學術樓(三)昨啟用,特首梁振英出席啟用典禮,近百名便衣警員及保安戒備,期間20多名撐工潮的大學生到場示威,雙方發生推撞,保安員更以「非常危險」為由,將靜坐的學生抬走,並一度「禁錮」記者,不准記者離場。城大稱,有責任保護嘉賓安全,正研究校園哪些範圍屬私人地方,禁止外人進入。

記者:歐陽子瑩

示威學生昨趁梁振英到城大,要求他介入貨櫃碼頭工潮,盡快實施集體談判政策。他們在典禮開始前欲進入大樓,保安員以無邀請學生為由阻止及圍上鐵馬。此時,一早在大樓內的8名學生,手持鮮花及橫額到會場外靜坐及叫口號,被保安包圍,混亂間一名保安稱被撞倒,要由救護車抬離現場;有學生則擦傷手即場包紮。

梁振英走後門離去

城大今次對典禮採取嚴密保安,猶如港大「818」翻版,典禮進行期間,保安為免示威學生闖入,將大門鎖上,多名記者欲離開採訪示威學生,遭保安以「出面好危險」為由拒絕。有嘉賓中途離場被迫走後樓梯。學生最終突擊成功,獲邀參與典禮的城大學生會會長李浩賢,在典禮完結後向梁高呼「特首請尊重學生」,要求他接請願信。梁振英接信後與學生握手走後門離去。

城大校董會主席胡曉明事後稱,校方有責任保護特首及嘉賓安全,對於記者被禁錮,他表示「我相信唔會」。胡又指,正尋求法律意見,研究校園甚麼範圍屬私人地方,「如果屬私人地方,學校有權管治。」

本身是城大學生的示威者李澤民稱,他們只是想向特首遞交請願信,「學生係大樓嘅主要使用者,點解校園擺咁多鐵馬,連學生都唔入得?」校董會成員之一馮偉華認為,校園保安員已成為驚弓之鳥,面對學生示威如臨大敵,但今次做法過火。

民間電台訴訟案開審 (《明報》,07/05/2013)


【明報專訊】民間電台涉違反電訊條例非法廣播昨開審,原為被告之一、正被通緝的楊匡仍未現身,裁判官批准將其案件抽出處理。其他被告明言,在控方完成案情陳述後,會提出牽涉《基本法》及人權法等的法律爭拗。

被告依次為「阿牛」曾健成、羅堪就、海昇科技有限公司、柯華冰、潘達強,其中曾和潘無律師代表。他們共被控逾40張傳票,其中曾健成所涉傳票最多,共18張。傳票主要分為藉未領牌的電訊設施發送信息,以及無牌設置電訊設施兩類,時間橫跨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案發地點包括海昇科技位於柴灣康民工業中心的單位,以及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等。

控方昨傳召負責監察民間電台「擺街站」的電訊督察作證,「阿牛」反駁指督察沒目睹他使用儀器,一度要求傳召「電訊管理處處長」(應為通訊事務管理局長)「問話」,但後來又取消申請。聆訊今續。

民間電台案分拆審訊 (《蘋果日報》,07/05/2013)


【本報訊】民間電台涉無牌廣播案,曾參與電台論壇的十多名嘉賓被定罪後,上訴至終院得直而獲撤控。餘下六名民間電台經營者等人繼續被起訴,案件昨天開審。正被通緝的被告之一楊匡仍然缺席聆訊,裁判官決定將其案件分拆處理。

五名被告包括海昇科技有限公司、曾健成、羅堪就、柯華冰和潘達強,他們涉及41張傳票,被指由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間,先後在旺角西洋菜南街、銅鑼灣時代廣場地下、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東角道交界行人專用區,以及柴灣康民工業中心,藉未領牌的電訊設施發送訊息、串謀無牌設置電訊設施及無牌設置電訊設備。

電訊管理局督察供稱,2007年4月20日他在旺角西洋菜南街的行人專用區,見民間電台設置論壇,有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出席。他透過手機的收音機功能,收聽到他們的論壇內容。

案件編號:ESS20608/07,20530/12

《新世紀》法治版消失 財新稱「正常調整」 (「BBC」,06/05/2013)


BBC中文網記者發現,星期一(5月6日)出版的財新《新世紀》周刊中沒有了固定的「法治」版面。

不少中國媒體界人士當天發佈微博,披露有關《新世紀》周刊法治版被停刊的消息。

求證

BBC中文網當天打電話給《新世紀》周刊,求證法治版是否停刊,倘若如此,原因是什麼?

幾經周折,《新世紀》周刊客服部將記者的電話轉至品牌傳播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對BBC中文網說:「法治版內容還有,你可以看第36頁。」

該名工作人員說,最新一期的法治版內容「講的是互聯網企業如何在新的形勢下競爭」。

記者問:「你的意思是:法治版被停刊的消息是假消息嗎?」

對方回答模棱兩可,只是說「我們進行了版面的調整,根據編輯的需要,我們對板塊進行調整。以前沒有,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會這麼做。」

記者問:「這種調整指的是什麼?調整的前後有何區別?」

對方也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你自己去看吧。」

法治版內容

《新世紀》周刊是2010年由胡舒立領導的財新傳媒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共同經營。每周一齣版,全國發行,號稱「提供客觀及時的報道和深度專業的評論,樹立公信力和影響力,視推動中國的改革和市場經濟建設為己任。」

固定版麵包括金融、經濟、列傳、商業、文化、財新論衡、法治等,但周一齣版的最新一期沒有「法治」一欄。

上一期的法治欄目關注了《消費法》的修訂、官員奢靡之風的《為何管不住官員的嘴》、以及《中央「八項規定」引發的問責風》三篇文章。

周六(5月4日),自稱IT人的「丁丁的Twitter」稱:「財新《新世紀》周刊法治版因故無限期停刊。」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評論:「大清早兒的聽到噩耗,某著名雜誌法治版陣亡了。」

上海「富敏榮律師」指出:「【世界新聞自由日】在世界新聞自由日停刊很有紀念意義。」

BBC中文網記者在財經《新世紀》周刊官方新浪微博以及該雜誌主要編輯人員的微博上均沒有發現對法治版消失的解釋。

目前在美國的廣東資深媒體人劉陽和沈穎夫婦在其聯名微博上稱《新世紀》周刊法治版「因報道一汽受重創」。

但BBC記者在該雜誌今年所有法治版報道中沒有發現有關一汽的內容。但是,其所在的財新網則有不少關於「一汽」的報道。

不少評論人士將《新世紀》周刊法治版的消失與《Lens雜誌》因報道遼寧馬三家勞教所虐待被勞教人員被指不符合事實遭取消刊號相提並論。

據媒體界人士透露,《Lens雜誌》正在尋找有刊號的機構,凖備繼續出版。

而該雜誌星期日在其官方微博宣佈「因故推遲一周左右上市」後又轉發微博,繼續招聘編輯和文字記者。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報道馬三家酷刑Lens雜誌「被停刊」 (「BBC」,05/05/2013)


今年4月刊登《走出馬三家》調查報道的《Lens視覺》雜誌,周日(5月5日)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告:5月號因故推遲一周左右上市。

微博並未詳細說明推遲上市的原因,但據《Lens視覺》所屬的財訊傳媒一名記者透露,《Lens視覺》雜誌因某篇報道被註銷刊號,所以推遲上市。

此前,另有其他媒體報道稱,財訊傳媒集團旗下《Lens視覺》雜誌因2013年4月號調查報道《走出馬三家》反映遼寧省馬三家女子勞教所女性勞教人員被虐待的問題,被暫時停刊。

這一調查報告曾引發中國輿論的廣泛關注。美聯社報道,4月8日,該文在中國四個最大的新聞網站上都成為最多人閱讀的文章。

在輿論壓力下,遼寧省政府宣佈對馬三家勞教所進行調查。調查組由省司法廳、省勞教局和駐地檢察機關組成,並邀請「相關媒體」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

4月19日,遼寧省當局宣佈,經過十天的調查,發現「《走出馬三家》一文存在嚴重失實的問題」。

新華網和法制網引述遼寧調查組的結論說:「《走出馬三家》一文歪曲事實,大量使用境外『法輪功』媒體惡意攻擊的用語」。

對此官方結論,《走出馬三家》的作者袁凌在新浪微博發表聲明:「建議遼寧教養院起訴本人,雙方當庭對質,出示人證物證。若我果然造謠污蔑, 盡可追究刑責。若報導屬實,也請法庭追究教養所虐待者以及包庇的司法廳官員刑責。此外,要公開調查組成員名單,追究製造假新聞的調查組人員和法制網記者霍 仕明、新華網的誹謗責任,向本人賠禮道歉,消除惡劣影響。」

《Lens視覺》雜誌隸屬財訊傳媒,是一本「深度關注社會、文化、歷史和生活方式的影像新聞雜誌。」

該雜誌創辦於2005年1月,2012年,《Lens雜誌》正式獨立發行。

《蘋果》刊醫生紙 大劉私隱署投訴 (《明報》,06/05/2013)


【明報專訊】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大劉)上周稱病,缺席澳門當局控告他賄賂澳門前運輸及工務司長歐文龍一案的聆訊。劉鑾雄今天在報章刊登聲明,針對《蘋果日報》上周二刊登其醫療報告,質疑有人泄露其保密文件,聲言將向私隱專員公署投訴及作民事訴訟。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昨接受查詢時表示不作評論。該報上周二(4月30日)有關劉鑾雄涉嫌賄賂一案的報道,刊登了一張聲稱由心臟科專科醫生戴有鼎簽發的醫生紙,指大劉患糖尿、高膽固醇及冠心病,曾在心血管置入支架,又稱醫生指大劉生活不宜緊張、疲勞,要有充足休息,並須定期覆診。醫生紙沒有列出日期,文中稱,大劉兩次呈上的醫生紙樣式相同,而列出的慢性病是「(與大劉)同齡幾乎都有的都市病,尤其是營養較好的」。

指為08年醫生紙 非目前狀

劉鑾雄今天於報章刊發聲明(刊A14)稱,該醫生紙日期為2008年4月10日,並非近期向澳門法院提交的醫生紙,內容亦與他目前身體狀不同。他指該信是當年交予調查的個人資料,屬保密文件,未曾同意將之公開,對此感到非常震驚及不解。經資深大律師建議,他將於日內向私隱署作正式投訴,要求私隱專員按法例向涉案者提出刑事檢控;又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控告有關人等侵權;並要求澳門當局徹查文件外泄的來龍去脈、涉案人物,以及行為是否干犯澳門刑法。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英媒設機構自行監管 (《明報》,05/05/2013)


【明報專訊】英國政府原計劃針對傳媒的竊聽醜聞,於本月中設獨立監察機構監管業界,但英國報業憂損害新聞自由,上周宣布另起爐灶,自行設立新的監察機構,令當局要押後計劃。代表英國逾千份刊物的報業公會說,自行監督計劃已獲業界廣泛支持,並有信心公眾支持計劃。報界自行成立的監察機構不會有官方參與,但有權對傳媒的不當行為判以高達100萬鎊(約1200萬港元)罰款。

(法新社)

習近平列入新聞自由公敵 (《蘋果日報》,05/05/2013)


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前日發表2013年記者「新聞自由公敵」名單,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取代胡錦濤成為全球39個威脅傳媒的組織或人物。此外,全球百位作家則聯名呼籲中國尊重言論自由。

《Lens》揭勞教所內幕停刊

無國界記者在世界新聞自由日發佈聲明,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對言論自由的打壓並沒放鬆。組織指,公敵對記者的人身攻擊,甚至殺害通常沒受懲罰,令「公敵」繼續侵犯人權。名單公佈後,內地微博昨又傳,北京雜誌《Lens》(視覺)因今年4月號,揭露遼寧省馬三家女子勞教所對女犯施虐內幕,被暫時停刊,令不少內地媒體人和網民憤怒。

中國新聞自由每下愈況,全球多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內的100多位知名作家最近發公開信,公開呼籲中國尊重人民言論自由的權利,信中更特別提到被關押的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其被軟禁的妻子劉霞,另外還有40多位因為行使基本權利,而被關押的作家和記者。

英國廣播公司/自由亞洲電台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無國界記者將習近平列入新聞自由公敵榜 (「BBC」,03/05/2013)


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之際,無國界記者組織公布2013年新聞自由「公敵名單」,有39人和組織被列入其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代胡錦濤,被列其中。

「無國界記者」在聲明中說,習近平接替胡錦濤後,中國(對言論自由)的打壓並沒有因為國家主席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新進入名單的有五名個人和組織,除習近平外,還有敘利亞聖戰組織努斯拉陣線(Jabhat Al-Nosra)、 埃及的穆斯林兄弟的成員和支持者、巴基斯坦武裝組織俾路支(Baloch) 以及馬爾代夫的宗教極端分子。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俄羅斯總統普京等人也「榜上有名」。

從去年名單上刪除的有四名個人或組織,包括緬甸總統登盛、索馬里原信息和通訊部長阿卜杜卡迪爾·莫哈默德、埃塔組織以及哈馬斯和巴勒斯坦安全部隊。

無國界記者組織說,對記者的人身攻擊甚至殺害通常沒有受到懲罰,這讓「新聞自由公敵」繼續侵犯人權和信息自由。

該組織說,他們對一些「公敵」起草了起訴狀,希望未來能在法庭上對他們提出控告。

在談到將緬甸總統登盛從名單上去掉時,聲明說:「在他擔任總統期間,軍政權被解散,被囚禁的記者和博客作者被釋放。2012年還廢除了事先審查的制度,很多流亡海外的媒體可以在境內公開運作。」

新聞自由

今年1月,無國界記者組織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排行榜,在179個國家中,中國排名173位。在亞洲國家中,排位僅高於朝鮮(位居倒數第二)。

1993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決定將5月3日設為世界新聞自由日,今年是20週年。

今年世界新聞自由日的主題是「予言論以安全:保護所有媒體的言論自由」。

無國界記者組織

無國界記者組織1985年由四名法國記者創立,1995年在法國註冊為非營利組織。其全球範圍活動目前主要關注互聯網審查和新媒體,其次是對記者提供物質、經濟和心理上的幫助。

該組織網站列出的五大使命,包括監督和反對全球範圍內對信息自由的打壓、反對新聞審查和限制信息自由的法律,對遭迫害的記者提供援助、對戰地記者提供安全協助等。

無國界記者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資助,也接受法國政府等其他政府的撥款,該組織的一些項目計劃帶有政治關聯,因此有人質疑該組織的中立性及政治目的。

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港新聞自由遜瓦努阿圖 (《明報》,03/05/2013)



【明報專訊】美國智庫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2013年全球新聞自由度調查結果,香港新聞自由度下跌1位至第71位,與南非及東帝汶同級,排名低於台灣及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組織關注特區政府對新聞資訊的控制,以及中央就香港事務對媒體施加影響,都令本港新聞自由度下跌。

美智庫調查 港跌一級

報告維持香港新聞自由狀為「局部自由」(partly free),得分由去年33分增至35分,分數愈高代表新聞自由度愈差。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指出,隨近年政府收緊資訊發布,加上記者遇襲事件愈來愈多,香港的新聞自由已在國際間逐漸變差。她要求特區政府盡快制訂資訊自由法,保障傳媒獲得新聞資訊的權利。

每年做的新聞自由度調查,分析全球197個國家或地區的新聞自由情,挪威及瑞典蟬聯榜首,成為新聞自由度最高國家,中國大陸則與剛果及岡比亞並列第179位,被評為「不自由國家」,榜尾為北韓與土庫曼。

自由之家是美國非政府人權組織,多年來獲美國政府財政資助,除新聞自由度調查,每年亦會發表網絡自由、婦女地位等報告,以及每年一次全球自由度報告(Freedom in the world)。

港新聞自由再惡化 差過非洲 (《蘋果日報》,03/05/2013)


【本報訊】美國人權機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發表最新全球新聞自由排名顯示,香港較去年下跌1位至71位,遜於加納和納米比亞等非洲國家,是報告點名批評為新聞自由惡化的地區。中國就排全球倒數17位,報告認為中共新班子的組成顯示當局無意放寬新聞審查。

中國排全球尾17

最新公佈的排名中,香港在全球197個國家或地區中排71,較去年下跌一位,比以色列、非洲國家加納和納米比亞更低,繼續被列為「局部自由」的地區。縱觀全球排名,挪威和瑞典兩北歐國家高踞榜首,亞洲區以分佔40及47的日本和台灣排行較高;中國就排第179,全球倒數第17位,北韓就和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同屬包尾。

香港和柬埔寨、尼泊爾等國家被報告點名為亞太區新聞自由倒退的地區。報告指出,政府對新聞工作者獲取資訊的限制增加、記者及新聞機構受暴力襲擊,及有網站受到入侵都是香港的排名倒退的原因。此外,報告指北京不再只就國內政治敏感議題施壓,改為加強對香港傳媒干預,藉此影響香港的政治。

對於中國的情況,報告指中國的新聞自由有些微改善,主要是因為群眾能透過互聯網及微博獲得未經審查的資訊及突發事件的消息,但報告批評政府在去年11月中共換屆期間對印刷媒體的嚴密監控,去年亦繼續有在網上發放異見消息的網民被懲處。報告認為中共委任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任政治局常委,顯示新領導層無意放寬新聞及網絡審查。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擬按點擊分紅 《蘋果》惹員工質疑 (《明報》,01/05/2013)


【明報專訊】《蘋果日報》總編輯於昨日撰文,指該報網站的帳目將與報章分開,由於網站內容均由該報記者負責,故未來網站的盈利,報館員工可以「分享」,並計劃推出「與點擊(hit rate)掛的獎勵計劃」,引來報館內部分人強烈反彈。該報有助理總編輯撰文反駁,指做法等同「引入地產經紀與保險經紀跑數維生的模式」。有傳媒學者指出,有關做法或會令報章新聞趨向「嘩眾取寵」路線,離棄有質素及深入的報道。

助理總編憂「低品味化」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在其專欄撰文,指該報網站一直為報章提供廣告收益,該報管理層決定網站帳目未來與報章分開,而由於網站內容由該報記者提供,故計劃未來網站的盈利,報紙記者可獲分紅,並透過計劃的「與點擊(hit rate)掛的獎勵計劃」推行。

本身為壹工會副理事長、該報助理總編輯蔡元貴昨撰文反駁此獎勵計劃,認為計劃令前線記者感冒犯,擔心該報「將會出現大量以什麼短裙妹報警,黑絲女被性侵之類的低品味新聞」。

張劍虹昨接受查詢時表示,沒有任何資料要補充及回應。

總編:沒有補充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有關做法是「誤信巿場經濟及誤入歧途」,令報章走向「嘩眾取寵」路線。他指出,廣告商除點擊率外也會考慮報章的公信力,而點擊率只會令新聞內容走向娛樂化,後果可以很「災難性」。杜說﹕「郭富城hit rate一定高過梁振英,咁是否郭富城新聞最重要?」又指如按此道理「那報館毋須要總編輯,引入點擊率機器便可以」。

記協主席:「受歡迎」不及「重要性」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表示,文章點擊率可作一參考,「受歡迎度」只是新聞其中一項要素,但始終較新聞「重要性及影響性」等因素為低,此計劃容易令記者只追逐讀者眼球,而不是推崇有質素及深入的報道,做法危險及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