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捍衛新聞自由 報業泰斗病逝 力撐《紐時》刊越戰密件 毋懼華府打壓 (《明報》,01/20/2012)


蘇茲貝格晚年受疾病困擾,前日在紐約家中病逝,享年86歲。圖為他在1992年於《紐時》總部會議室拍攝的留影。(紐約時報)
蘇茲貝格在1944年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先後參與二戰和韓戰。這是他在1951年拍攝的照片。(網上圖片)
蘇茲貝格(右)1971年6月為刊載「五角大樓文件」事宜會見傳媒。(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美國新聞業泰斗蘇茲貝格周六病逝,享年86歲。他主理家業《紐約時報》逾30年間,非但提升了新聞專業水平,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毋懼政治壓力和檢控威嚇,力撐刊載揭露越戰真相的國防部機密文件。在他領導下,《紐約時報》合共榮奪31項普立茲獎項,成為馳名國際的大報。

「《紐時》賣的是判斷」

暱稱「拳打」(Punch)的蘇茲貝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常強調,《紐時》不會讓政府以國家安全做藉口,掩飾錯誤。他說﹕「你買《紐約時報》時,買的不是新聞,而是判斷。」他1963年出任《紐約時報》出版人,直至1992年交棒給兒子小蘇茲貝格,其後更只留任董事一職迄2002年。他晚年罹患柏金遜症,周六在紐約家中離世。小蘇茲貝格發表聲明說﹕「從未打輸過的海軍陸戰隊老上尉Punch,是新聞自由的絕對慓悍捍衛者。在《紐約時報》對沙利文案、越戰國防部機密文件等關鍵案件中,他的英明領導,均有助加強新聞自由、防止政府審查和威嚇。」

奧巴馬讚向當權者問責

總統奧巴馬昨稱讚蘇茲貝格「堅信傳媒獨立自由的重要、「毋懼尋求真相、向當權者問責、講述應當披露的新聞故事」。紐約州長科莫(Andrew Cuomo)更說﹕「他的新聞決定,改變了美國歷史的軌。」蘇茲貝格退休時表示,畢生最重大的決定,就是義無反顧地刊登越戰國防部機密文件,即使明知可能被罰巨款甚至入獄。1971年3月,《紐約時報》記者從曾任國防部研究員的埃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手上,取得一份逾7000頁的尼克遜政府高度機密文件,內容詳盡揭示了政府如何在越戰上撒謊,包括蓄意隱瞞屠殺真相,以蒙騙國會和公眾爭取支持繼續戰事。

這份文件由時任防長麥克納馬拉暗中派人負責,文件提到,政府最初宣戰時,雖稱是要「幫助南越成為獨立的非共產主義國家」,但事實是「七分捍衛我國榮譽,兩分確保南越領土不落入中國手裏,一分為讓南越人民過得更美好自由」。蘇茲貝格獲悉有那些文件時,已是1個月後。他曾形容有關文件很艱澀,「在看過這批文件前,我從不知道原來可以一邊閱讀同時一邊睡覺」。

嘲「蓋個機密印記就想遮醜」

當時《紐時》的法律顧問反對刊出文件,擔心會有嚴重法律後果,但蘇茲貝格卻支持編輯部的主張,說﹕「捍衛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和出版自由原則),是《紐時》的職責。」1971年6月13日,《紐時》公開了首批文件內容,觸怒總統尼克遜。翌日,蘇茲貝格就收到司法部長米切爾的電報,以「損害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紐時》終止刊載有關的系列報道,並將外泄的文件交還政府。惟蘇茲貝格說﹕「這不是破壞國家安全。我們沒有危及任何駐外的美國士兵或海軍陸戰隊。」他還嘲諷政府說﹕「假如你臉上被擲雞蛋,想阻撓世人知情,不如給它蓋上一個機密(secret)印記,然後收藏起來吧!」

結果《紐時》與華府打起官司,直至6月30日,最高法院裁定《紐時》勝訴,宣判政府無權禁制報道,成為捍衛出版自由的重要案例。這輯報道不僅為《紐時》贏得普立茲獎,更激化了美國社會的反戰情緒,促成越戰結束。《紐時》昨稱,這宗案件,確立了新聞自由先於政府機密的大原則。在之後的40年,政府再不敢公開以國家安全為由,事先阻止美國報章刊出某些機密資料。



誹謗案勝訴開先例
限制官員留難傳媒

【明報專訊】除了在越戰機密文件案中捍衛新聞自由,《紐時》在蘇茲貝格領導下,也在沙利文(L.B. Sullivan)誹謗案中,為傳媒業捍衛並鞏固了出版自由原則。

1960年,《紐時》刊登了爭取民權運動募捐的全版廣告。廣告中提及阿拉巴馬州警察苛待兩名示威的大學生。負責監察涉事警區的專員沙利文,質疑廣告影射他縱容警察對待示威者,控告《紐時》和相關人士誹謗。1964年,最高法院裁定《紐時》勝訴。裁決稱,報章刊登各類陳述的權利,受《第一修正法》保障,公職人員在提出誹謗指控時,必須證明他們所謂的誹謗,確實出於公認的「虛假或罔顧事實」和出於惡意。在此之前,美國南部州份針對新聞機構的誹謗官司很多,導致許多出版機構在報道民權問題上顧忌多多。然而由於沙利文案的裁決,規定原告承擔極重的舉證責任,令到官員很難再以誹謗官司留難傳媒,終令傳媒膽子大起來。

白宮飯局施壓調換記者

不過官員打壓新聞自由,還有很多手段。蘇茲貝格便曾透露,多屆政府都曾屢屢向他施壓。1967年越戰打得熾熱時,甚或1963年甘迺迪執政時,白宮都曾數度針對該報的越戰報道,要求調換記者等。列根執政時也曾別懷用意地邀他到白宮赴宴。他事後致電母親道﹕「媽,您猜猜我跟誰一起吃午飯?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卿。」媽說﹕「好棒啊。他們想要什麼?」他大笑答﹕「我根本無心去知他們要什麼。」


蘇茲貝格為《紐時》帶來重大內容革新,引入不同副刊版面,吸引女讀者及廣告商。(網上圖片)


辦報理念﹕賺錢維持獨立質素

【明報專訊】蘇茲貝格認為,辦報必須賺錢才可維持新聞獨立和報道質素。他接手報章時,《紐時》估值僅約1億美元,但公司人手卻多達5400人,入不敷支,印刷工人亦連番罷工,加上電視漸漸普及、報業競爭激烈,辦報形勢非常嚴峻。他手開源節流,精簡人手,並引入改革,領導《紐時》上市,執掌30年間,母公司年收入由1億增至17億美元,最終令到公司成為資產估值數十億美元的傳媒集團,《紐時》銷量更由1963年的70萬,升至1992年的110萬。

蘇茲貝格為《紐時》帶來的最重大內容革新,是引入體育、科學、生活與周末家居等副刊版面,吸引女讀者及廣告商。當時有批評者質疑這種風格不適合《紐時》這種嚴肅報章,但這場改革空前成功,各報爭相仿效。及至1990年代,《紐約時報》又花10億美元投資新印刷設施,刊印彩色圖片。

革新內容 鮮過問編務

作為發行人,蘇茲貝格鮮有過問編務,在管理上講求權責分明,由總經理管業務、總編輯管新聞;他亦強調「疑人勿用、用人勿疑」宗旨,他本人只負責化解爭議,以及定出標準和價值觀。除了個別極具爭議的議題,他通常都是在家中閱報時,才知道《紐時》社評寫什麼。他曾不諱言並非經常欣賞評論版內容,常覺得太反商界。若他真有意見想發表,有時會以幼時花名「Punch」作署名,在公司發出備忘,又或以「A. Sock」名稱,來一封幽默的「讀者來函」,但他從不強迫編輯部要順從。

綜合報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