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出版法》及《視聽廣播法》商議式民調」的「商議日」,將於周日(十二月四日)舉行,預計將有三百位通過隨機抽樣方式被邀請的本澳市民及近三十名本地新聞工作者到新口岸教業中學參與民調和討論,另有六十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專家、媒體人士將會以觀察員身份出席。
根據抽樣原理,研究團隊已在本澳總體人口中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了第一次問卷民調,成功訪問了二千零三十六位市民代表,其中二千零一百十六位說中文,二十位說葡文。接著在這批市民代表中再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出三百多位出席「商議日」。現時已有三百三十八位市民承諾參加「商議日」,當中有十四位是素食者,五位需要提供托嬰服務,研究團隊為了堅守樣本的代表性原則,將滿足被抽中而願意出席的市民的要求。
目前承諾參加「商議日」的市民其文化教育背景涵蓋各階層,男女比例與總體人口比例一致。
平衡簡介資料由顧問委員會審議 商議式民調強調參加者出席「商議日」前,須了解與議題相關的平衡簡介資料,以便在商議日進行充分討論和思考。資料中著重提供足夠的議題背景資料及建議方案的正反意見陳述。平衡簡介資料由研究人員撰寫,並經由代表不同觀點的專家學者所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多次審議後定稿的。成員包括:澳門科技大學學者譚志強博士、澳門大學傳播系教授陳懷林、立法議員(直選))陳偉智、澳門論壇日報社長丁乃時、澳門葡英傳媒協會主席雅士度、澳門日報副總編輯曾藝女士、澳廣視新聞部編輯葉國華。該平衡簡介資料備有中、英、葡版本,已陸續寄送至三百多位應允出席的市民及新聞工作者手中。
參與者深思熟慮表達意見 專家組出席解疑 隨機抽樣中的三百多位被邀市民在「商議日」到達現場時,會接受第二次問卷調查;其後他們被隨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在受訓主持人帶領下討論相關議題和方案;然後再一起參與大組問答大會,各小組可向現場的專家團成員提問,以獲取進一步的資訊。最後,研究人員再向參與者進行第三次問卷調查;三次民調及討論將反映代表社會縮影的數百位市民經過深思熟慮後,對議題所表達的意見。
小組討論的重點在於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參與者之間互相交流,這個審慎思辨的過程會促進市民對議題進行深入思考。當小組討論結束後,每個小組需提交若干問題,供大組問答時向專家團提問,其目的是提供機會讓參與者釐清某些疑問,掌握更充分的資料。研究團隊目前已完成小組討論二十六名主持人的招募,成員具有大學或以上學歷、來自不同職業背景的本澳市民,並召開了第一次簡介會議,稍後將進行第二次技巧及角色扮演培訓。
至於大組答問專家組,成員來自學術界、新聞業界和政府單位。目前應允擔任專家組的成員包括澳門科技大學學者譚志強、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趙麗如、澳門論壇日報社長丁乃時、澳門葡英傳媒協會主席雅士度、澳門日報副總編輯曾藝、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石立炘律師及新聞局局長陳致平。答問大會主持人由香港著名主持及資深傳媒人李燦榮擔任。為照顧外語人士,研究團隊已邀請了六名本澳資深的中英、中葡即時傳譯人員。
預計近三十名新聞工作者出席傳媒專業組討論會 是次除了三百位市民參與「商議日」公眾組的討論外,研究團隊還考慮到在本澳總體人口中,新聞工作者所佔的比例較小,在隨機抽樣中未必能被抽中,但業界的意見在是次議題中非常重要。為了能獲得業界廣泛的、經過深思熟慮的意見,特此為業界進行一次專業組的商議式討論會,其成員招募亦採隨機抽樣方式,其商議日執行過程與公眾組一致,但考慮到業界相對一般商議式民調的人數較少,故以討論為重點、民調為輔的方式進行。
為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新聞工作者總體隨機抽樣列表,早前,研究團隊已透過郵寄、傳真及電郵三種方法,要求所有在新聞局有登記的中葡英媒體單位(三十六家中文、十二家外文及六個傳媒組織)協助提供名單,五十四個機構中有八個提交。為了加強抽樣的代表性,研究團隊從各種渠道收集到的名單,分別傳送至各大媒體,要求確認名單,最終另有七家媒體確認,亦即一共有十五個媒體機構的名單,加上研究團隊收集的其他名單,形成了總數三百七十三人的抽樣名單,從中隨機抽出了一百四十八位新聞工作者。
研究團隊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聯繫該一百四十八位被隨機抽中的新聞工作者,共接觸了一百一十八位。當中,提供電郵並接受網絡或傳真問卷調查的有九十五位,而完成問卷調查的有五十八位,當中有二十九位答應出席商議日,分別來自十三個傳媒單位。
商議式民調(Deliberative Polling,DP)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James Fishkin於一九八八年創立,迄今在全球十九個國家地區執行超過七十多場,涉及的議題廣泛,從專業性的稅制改革、體育館的建造和營運、能源政策、立法議會架構改革、金融制度、公務員制度改革,到一般性的公共議題例如財政預算分配、食品安全、小孩教育、失業問題、退休金問題等等。有興趣了解更多的市民,可瀏覽專題網站:http://dpmacau.org/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