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綠衣的女孩》為法新社贏得首個普立茲獎。法新社
普立茲獎獎牌
有新聞界奧斯卡之譽的美國「普立茲獎」( Pulitzer Prize),前日(周三)公佈本年度得獎名單。《費城問詢報》( Philadelphia Inquirer)憑着校園暴力問題嚴重的系列報道,贏得最高榮譽的公共服務獎。最大突破是有兩個網上媒體首次獲獎,反映網上傳媒新勢力;法新社則是百年罕見獲獎的外國媒體,反映卓越新聞報道無國界。
今次是第 96屆普立茲獎,最大亮點是罕有美國以外的傳媒機構獲獎。法新社是法國新聞機構,是全球三大通訊社之一,向跟美國的美聯社和英國的路透社在採訪和供稿供相市場惡鬥。今次,法新社得以跨越普立茲獎向來是美國傳媒天下的雷池,全憑一張震撼人心的突發新聞圖片。
去年,法新社的阿富汗攝影記者侯賽尼( Massoud Hossaini)在喀布爾( Kabul)一次的自殺式炸彈襲擊中,捕捉到一名女童在屍堆旁驚慌大叫的一刻,照片「令人心碎」,結果贏得突發新聞圖片獎。侯賽尼對獲獎感「很高興和興奮」,他無法入睡,但說「我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阿富汗人活在痛苦中」。
除了法新社得獎,普立茲獎今年另一突破,是有兩個新聞網站首次獲獎。 The Huffington Post憑着資深戰地記者伍德( David Wood)關注受傷退伍軍人的系列報道,贏得國內新聞報道大獎,這系列最初分 10期在網上刊登,後來擴展成為電子書出版。 Politico則憑維克爾( Matt Wuerker)一幅政治漫畫(圖),獲得政治漫畫獎。
逆境中地區報贏最高榮譽
贏獎消息公佈後, The Huffington Post的編輯總監法恩曼隨即向編採人員發出祝賀電郵:「伍德就退伍傷兵的深邃報道,對退伍軍人來說是一個里程,對網絡新聞業亦然。」
兩個新聞網站獲獎,反映網上傳媒新勢力,正力逼報業。儘管如此,傳統報章仍繼續做到最好。面對報業近年廣告收入減少,《費城問詢報》這份地區報,曾經歷破產和六年來五度再易主的難關,但仍熱誠報道新聞,今次就憑着揭露校園暴力嚴重,贏得普立茲最高榮譽的公共服務獎。
社論獎 小說獎沒頒發
總編輯維什諾斯基就說:「這個新聞編輯部近三、四年經歷過破產、由對冲基金經理持有、裁員,很多我們員工無法控制的事。這個獎是他們工作熱誠和精益求精態度的至高成就。」
普立茲獎常客《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今年贏兩獎,包括有關東非饑荒和戰亂的國際新聞報道獎,和有關避稅的解釋性報道獎,是獲獎最多的媒體。美聯社報道紐約警方在 911恐襲後秘密監控回教徒社區、《西雅圖時報》( Seattle Times)報道華盛頓州政府機構用美沙酮取代止痛藥處方給病人,則同獲調查報道獎。但兩大報《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和《今日美國報》( USA Today)則空手而回。
但向來嚴審的普立茲獎,今年在社論獎和小說獎兩欄都留白沒頒發。這是普立茲 35年來首次沒頒小說獎,令出版界震驚不已,因小說獎向來是暢銷書指標。大會則解釋沒頒獎只因沒候選作品獲大多數評審支持。
美聯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
普立茲獎部份得獎名單
•公共服務獎:《費城問詢報》
•突發新聞獎: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報》報道龍捲風消息獲獎
•調查報道獎:美聯社/《西雅圖時報》(圖)
•解釋性報道獎:《紐約時報》
•地區新聞報道獎:賓夕凡尼亞州《愛國新聞報》
•國內新聞報道獎: The Huffington Post
•國際新聞報道獎:《紐約時報》
•專題報道獎:西雅圖《 The Stranger》周報
•實況報道獎:《芝加哥論壇報》
•評論文章獎:《波士頓環球報》
•政治漫畫獎: Politico
•突發新聞圖片獎:法新社
•專題圖片獎:《丹佛郵報》(圖)
•社評獎:沒頒獎
•小說獎:沒頒獎
侯賽尼
《穿綠衣的女孩》
──法新社得獎照見證戰地悲哀
這張《穿綠衣的女孩》,替法新社贏得首個普立茲獎。照片中, 11歲女童阿克巴利( Tarana Akbari)看着七名至親在身邊炸死,激動得嚎啕大哭大叫,看得人心碎。
照片中這一幕,於去年 12月 6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當時一個什葉派回教徒的活動遭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 70人死和多人受傷。拍攝照片的侯賽尼憶述:「爆炸時,我跌倒地上。四周的人都在逃跑,我站起來,一隻手流血,但不覺痛……我的職責是追新聞,於是向着人群逃跑的反方向走。硝煙散去,我發現自己站在屍堆中,屍叠屍。我正身處人肉炸彈原來站着的位置。」
女童睹至親炸死
震驚之餘,他哭了,但不忘不停按下相機快門鍵。他向右望,發現了阿克巴利。「她見到弟弟、表親、叔伯、母親、祖母和身邊的人炸死,她就大叫起來。」一張出色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一張看到阿富汗人之痛,阿富汗人命之無常無奈吧。
法新社
伍德
「偉大新聞在網上茁壯」
脫粗疏惡名求深度
網上媒體首贏普立茲獎,反映它們無論在新聞深度、求真精神上都不遜於傳統媒體,大可洗脫網絡新聞粗疏的惡名,更可成為新聞傳媒新勢力。
憑退伍傷兵系列報道獲獎的 The Huffington Post, 2005年創辦時打正「網上報章」旗號,但曾受盡歧視,被視為旁門左道、嘩眾取寵、內容粗糙的媒體。創辦人赫芬頓( Arianna Huffington)形容,今次獲獎終於證明七年努力沒有白費:「獎項肯定了偉大的新聞一樣可以網上媒體茁壯成長。」
獲獎的記者伍德,本身曾是《時代》雜誌和《洛杉磯時報》的特約記者。他坦言曾經擔心傳統求真求是的新聞精神會被新傳媒洪流蓋過,但是事實證明新媒體一樣追求深度。
Politico政治影響力強
另一獲獎的新聞網站 Politico資歷更淺, 2007年創辦至今僅五年,但憑着互聯網崛起的優勢, 2008年已開始協辦美國民主、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覷。
美聯社/《蘋果》資料室
《費城問詢報》贏得公共服務獎,員工興奮慶祝。美聯社
網上新聞衝擊傳統報業
互聯網勢不可擋,傳統報章備受衝擊,網上新聞兩年前更首度超越傳統報紙。
美國皮尤( Pew)研究中心 2010年的調查顯示, 34%人在受訪前一天曾上網看新聞,只有 31%曾閱讀報紙,而網上新聞讀者的比例也於 2006至 2010年間幾近倍增。此外,越來越多人透過社交網站和智能手機等新媒體接收資訊。
但讀報始終比瀏覽網站更能吸睛。有研究指出,比起網上瀏覽新聞的人,讀報的人更能記住新聞的內容、題目和重點,原因是網上排版較難突出重點,也有較多廣告,令讀者難以集中。
DailyFinance/TeleRead網站
話你知
普立茲獎——新聞界奧斯卡
普立茲獎,根據美籍匈牙利裔報業巨人普立茲( Joseph Pulitzer)遺願創立,自 1917年起頒獎至今,由普立茲創辦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管理,現已是美國新聞及文化藝術界一項最高榮譽,素有「新聞界奧斯卡」之稱。普立茲獎目前共頒發 14項新聞獎和 7項文化藝術界獎。除公共服務獎得主獲頒金牌,其餘得獎者均可獲頒發證書和 1萬美元( 7.8萬港元)獎金。
《蘋果》資料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