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打手上門搗亂威嚇傳媒 針對「獨立媒體」 揚言「來做嘢」 (《明報》,09/08/2012)


「獨立媒體」編輯朱凱迪在被砸毁的電腦器材旁,譴責兇徒暴行,認為事件是對媒體的恐嚇手段,是對言論自由的打擊。(雲錦鋒攝)
 獨媒辦公室昨午遭4名男子持槌破壞,由其中一人按門鈴,女職員不虞有詐開門,其餘埋伏梯間的同黨即乘機闖入行兇。(雲錦鋒攝)
兇徒以鐵槌砸毁電腦及電視屏幕,事件中損毁的器材約值3萬至4萬元。(雲錦鋒攝)



【明報專訊】近年獨立採訪的公民媒體數量增多,對輿論的影響力日增,其中數年前成立民間新聞網站的「獨立媒體(香港)」(下稱「獨媒」),辦公室昨日遭4名戴口罩及手持鐵槌的「打手」上門搗亂,向獨媒職員喝道「坐埋一邊,我們只是來做嘢」,隨即以鐵槌擊毁多部電腦等,再極速逃去,案件現由灣仔警區反黑組接手調查。

新聞組織、學者及立法會議員譴責暴行,指事件嚴重影響本港新聞及言論自由,希望警方盡快緝兇。

獨立媒體昨日發聲明,對事件表示憤怒,相信兇徒有計劃及針對行兇,旨在恐嚇香港的獨立及公民媒體,促請警方盡快緝兇,遏止暴行。香港記者協會則強烈譴責針對無論是主流或民間媒體的暴力行為,呼籲公眾關注事件,以確保香港的言論及新聞自由不受損害。

獨媒憤怒 記協強烈譴責

案發於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9樓獨媒辦公室。昨午1時許,有人上門按門鈴,獨媒職員方小姐打開鐵閘及大門,發現門外站有一名戴口罩男子,不虞有詐開門,對方即着她「唔好嘈」,並招手示意埋伏於梯間的3名同黨入內。

4名戴口罩及勞工手套男子,手持鐵槌,入屋後將方小姐及一名周姓實習女學生推往沙發,稱﹕「唔好嘈,我哋只係嚟做嘢,唔會傷害人!」說罷大肆破壞,砸爛二人的私人手提電腦、一部桌面電腦及一部電視,掃跌一部顯示屏及所有椅子,於一分鐘內迅速逃走,沿樓梯離開大廈,朝銅鑼灣方向逃去無蹤。獨媒職員隨即報警。

4惡煞致電踩線 持槌打砸

方小姐及周同學憶述,相信對方事前已致電「踩線」,手法專業,估計早有預謀。方表示,在早上11時許,曾接獲陌生男子來電要找某人,她回應稱無此人掛線。在一小時後,又有男子來電稱欲上門捐款,詢問辦公室地址及何時有人。

警方現正通緝4名年齡由25至40歲男子,身高1.6至1.7米,中等身材,穿T恤、背心、牛仔褲及短褲。警方灣仔區反三合會行動組已接手,列作刑毁案處理。警方表示會從多方面調查案件起因,暫不作任何揣測,呼籲巿民如有資料,可致電6101 0034與調查人員聯絡。

獨媒負責人葉蔭聰表示,傳媒報道不同團體的新聞,難免開罪他人,難以推斷案件何人所為,但相信不涉及職員私怨。獨媒編輯朱凱迪表示,大廈沒有鐵閘,大堂、梯間也沒有閉路電視,保安程度頗低,日後會視乎經費研究是否加裝閉路電視。

學者﹕疑針對報道報復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認為,獨媒屬公民記者團體當中較有名及立場清晰的組織,懷疑有人針對其部分報道或言論作出襲擊。他指以往部分人對傳媒報道有感不滿,大多止於言論批評而非訴諸暴力,憂慮事件屬打壓言論自由,警方必須徹查。

立法會議員吳靄儀認為,事件若涉及針對報道及評論的報復手段,是嚴重打擊本港言論自由的核心價值,警方必須查明真相,嚴懲不法之徒。她續說,獨媒集中於小眾新聞的系列報道,容易成狙擊對象,認為事件對獨媒成員造成壓力。




實習生不退縮﹕畢業後仍投身傳媒

【明報專訊】「正因對方以恐嚇手段打壓言論自由,我們更不會因此退縮。」在「獨立媒體」任職實習生的周同學於6月底入職,現於港大社會科學院就讀二年級,主修傳媒及文化研究。尚未正式入行,已親身經歷暴力事件,連私人電腦亦遭殃,周同學卻表明不會因此卻步,仍打算畢業後投身傳媒。

「門鈴響時我背對大門,一回頭,便有個男人將我推往沙發,我不要出聲。」暴徒大肆破壞後離去,周與職員方小姐驚魂甫定,自行報警。周估計,對方手法熟練,過程中非常淡定,約一分鐘便完事離去,而且戴上口罩及鐵槌,明顯是有備而來的「專業人士」。

周憶述,事發前有男子致電辦公室,以捐款為名打聽辦公室何時有人,選擇有職員辦公才上門行兇,但沒有針對儲存資料的硬碟下手,因此推斷對方意在恐嚇。方小姐亦表示,事發前致電的男子與其中一名暴徒聲音極相似,相信對方先致電探聽虛實,才上門逞兇。

沒針對資料硬碟 料意在恐嚇

方小姐無奈道,經常有人上門買書或捐款,事發時不虞有詐開門,經此事後,日後會加強保安,如安裝閉路電視及小心開門。憶及事發經過,二人異口同聲表示「當時好驚」,但不會因此退縮。周同學說﹕「言論自由非常重要,如果有人以這種方式意圖恐嚇,只會激起更多人反抗,現時獨媒的facebook專頁已有很多人留言支持。」

明報記者




獨媒公民記者主導 8年來靠捐款營運

【明報專訊】遇襲的「獨立媒體」自2004年成立至今,旨在以公民記者身分深入報道社會、政治及文化議題,包括菜園村、反高鐵、丁權收地等爭議事件,並倡議民主及言論自由的社會運動,主要靠外界捐款運作,成員均屬義務工作。學者認為,目前新媒體對社會影響力漸大,針對小眾事件的深入報道,能引起傳統媒體關注及跟進,推動公眾輿論。

獨媒04年成立,06年才搬入現時的灣仔辦公室。獨媒創辦人之一葉蔭聰指出,組織每年營運開支約50萬元,用以支付每月3000元租金、內部3名行政職工薪酬,資金主要來自海外基金、小額捐款及民間籌款活動,但不接受大財團或政黨資助。

編輯記者均義工 受海外基金資助

現時獨媒有8名編輯及逾15名特約記者,全為義務工作人員,組織在09年成立記者團隊前,只靠市民或民間團體來稿運作。葉表示,獨媒無限制目前特約記者、實習記者的採訪議題及內容,有鼓勵他們作持平、資訊為主的報道,但部分仍屬評論與報道並存的文章,稿量約每周2至3份。

對於獨立媒體或公民記者對社會的影響力,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認為,網上平台不但予市民另類渠道發表意見,也建立由公民記者主導的新媒體。有別於傳統傳媒受日常新聞運作影響,新媒體的報道可集中關注單一議題,同時為傳統傳媒提供補充、互動作用,引發社會更大迴響。

學者﹕新媒體集中單一議題 迴響更大

他續說,雖然社會新媒體,包括獨媒的資金缺乏,但由於它們對於小眾消息、市民反應有更緊貼的掌握,可成另一種新聞發布系統,故認為打擊相關媒體,等同打壓言論自由。



傳媒屢受襲 多懸而未破

【明報專訊】針對傳媒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但不少案件拖拉多年至今懸而未破,令人質疑政府維護言論自由的力度不足。

資料顯示,1996年至1998年間,時任《凸周刊》社長梁天偉及商台評論員鄭經翰,曾在辦公室及上班途中被刀手斬至重傷,個別報館也遇過採訪車被砸、被放小型炸彈襲擊等事件。

鄭經翰被斬 兇手仍逍遙

遇襲的傳媒人縱已康復,梁、鄭已分別轉任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香港數碼廣播台長,但案件至今仍然未偵破。2005年間,本港發生多宗針對傳媒的襲擊事件,包括《蘋果日報》採訪車遭砸、《壹週刊》記者遭毆打,以及《東方日報》接獲匿名「報料」電話,記者到場後被圍毆。

同年,《明報》更發生小型炸彈爆炸恐嚇案,傷及兩名員工,事件一度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警方也曾承諾全力追查,惜至今兇徒仍未被緝捕歸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