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浸大民調未完搶閘公布 唐梁差距8.9變6.5百分點 校董會否認施壓 (《明報》,18/01/2012)



由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左)領導的「傳理調查實驗室」,上周六公布第二次特首調查,指梁振英、唐英年的支持度差距收窄至6.5個百分點,昨日在網上低調公布「補充」版本,指二人在第二次調查的真正差距為8.9個百分點。浸大校董會及諮議會主席王英偉(右)強調,無就民調結果向傳理學院施壓。(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轄下的「傳理調查實驗室」,上周六(1月14日)公布第二次特首選舉民調,指1月9月至12日的調查,梁振英與唐英年的支持度收窄至6.5個百分點;事隔3天,浸大昨在網上低調公開「補充」版本,指調查實際到14日才正式完成,梁唐支持率差距實為8.9個百分點,又公開上次無披露的餘下調查結果。

據悉,浸大教員對校方在周六披露截至12日的「中途」結果感不滿,但負責的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最終決定提前公布。

有學者質疑浸大搶先發布未完成的調查「中途結果」做法罕見,民調數據亦未經「加權」調整,無法與12月該校第一次做的民調比較(見另稿)。

浸大「傳理調查」先後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以電話訪問形式,隨機抽樣訪問市民對特首參選人的意見,12月的調查訪問了810人,數據「加權」處理後公布,梁振英的支持度為30.1%,唐英年為17.2%,相差12.9百分點。

浸大原定在本月1月9日至1月14日做第二次調查,訪問人數定為1000;不過,浸大上周六(14日)搶先公布截至12日的調查結果,當時受訪人數只有836,梁振英的支持度跌至27.8%,唐英年升至21.3%,雙方差距減至6.5個百分點。數據未經「加權」調整,與第一次「加權」調查有別,新聞稿亦無列明調查未正式完成。

到了昨日,浸大突在網上公開調查全部內容,指是「補充」,又稱結果「延續上星期的特首選舉調查」。最終第二次調查在1月14日結束,訪問了1005人,「加權」處理後,梁振英支持度實為29%,唐英年為20.1%,雙方差距實為8.9個百分點,反映周六的局部結果明顯有偏差(見圖)。

另公布9條無曝光問題

浸大昨另公布9條周六無曝光的問題及結果,如「哪一位候選人最能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答唐英年的有12.9%,梁振英18.2%,何俊仁10.2%。

參與民調的浸大傳理調查實驗室香港媒體變遷研究項目幹事林佩琪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提前公布局部結果是趙心樹的決定。她指可能趙心樹教授較「心急」,將結果在上周五(13日)晚上約9時上載到網頁,及後有個別傳媒在網上發現該調查結果後於周六報道,浸大周六早上正式對外宣布結果。本報昨無法與趙心樹聯絡上。

項目幹事﹕院長趙心樹決定

林佩琪承認,民調原定做到14日,希望訪問1000人,對於為何提早公布局部結果,她回應﹕「因為星期四晚已有800多人回應,與上月(12月)受訪人數相若可比較,加上希望趕及台灣大選當日(14日)公布,因此在上周五(13日)整理數據,比較急。」對於是否有人在過程中施壓,林回應稱﹕「都無人施壓,timing(時機)最重要,若受訪人數不足800人也不會(14日)公布。」

早前公布支持唐英年任下屆特首的港區人大代表、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王英偉接受本報查詢時,否認他曾向「傳理調查」施壓,強調「若下次調查對梁振英有利,難道你又說我挺梁?」他表示,自己一向尊重學術自由,堅稱對大學的特首選舉調查「無參與、無問意見、無給指示,亦從無與趙心樹接觸」。至於為何調查會分兩次發布,他指一切由「傳理調查」決定,「他們鍾意點出就點出,你問番趙心樹啦」。

明報記者


學者:調查未完 不應比較數據

【明報專訊】浸大「傳理調查」將同一次特首民調分兩次公布,無論受訪者人數、特首參選人的支持度,以及公布的題目均不同,多名學者均指出,「傳理調查」將同一個民調分開兩次公布的做法十分罕見,而且首次公布的是未經整理和調整的數據,無法反映真正民意,不能與浸大12月做的同一調查作比較。

分兩次公布罕見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及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均指出,一般而言不會在未完成民調的情下公布結果,亦不應將未經調整的數據公布作比較。一般而言,民調會預先設定進行日期,甚少在期限前公布部分結果。

數據未經「加權」處理

二人解釋,電話訪問隨機抽樣,可能有「調查偏差」。假設調查中男性受訪者人數過多,男女比例與現實不符,將直接影響調查結果,因此需「加權」調整數字,令結果符合實際情,學者通常會先調整數據才對外公布。而今次的調查數據未經加權處理。所謂「加權」,是每次民調訪問的市民年齡和男女組合等人口特徵分佈皆不一樣,比例亦與全港人口等特徵分佈不同,因此較嚴謹的民調會按政府統計處提供的2011年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作調整,增加調查的代表度。

至於兩次民調公布的問題數目不一,馬嶽指研究者有權自行決定公布哪些數據,公布調查中個別有用數據的做法十分常見。

不過他指出,由於問卷的題目次序也可能影響調查結果,他認為最佳做法是公布整個調查的所有數據,或按訪問次序公布整份問卷題目,讓外界自行判斷調查的可靠度和準確度。


「傳理調查」成立無諮詢 教師質疑博出位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傳理調查實驗室」去年3月成立,坐落於新落成的傳理視藝大樓。據悉,實驗室由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策劃,初期聘請3至4名研究助理,並引進電話、網上訪問系統,及ePOP網絡挖掘系統,每年經費約一二百萬元。但有傳理學院教職員透露,學院以往未做過類似民調,成立過程也無諮詢師生意見,質疑有關民調只為「博出位」。現年57歲的院長趙心樹生於上海,曾在《人民日報》任記者、攝影師及編輯,其後於復旦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並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趙於2007年獲時任校長吳清輝邀請,接任浸大傳理學院院長。

院長曾任《人民日報》記者編輯

據「傳理調查實驗室」網頁顯示,趙心樹親身擔任實驗室總監,顧問為張榮顯博士,成員包括新聞系系主任郭中實和副系主任黃煜等。據悉,黃自去年9月赴美國進修,他和郭中實皆未參與特首選戰民調。

趙心樹的院長任期將於今年中屆滿,消息人士指出,「傳理調查實驗室」去年宣布成立時,根本無諮詢內部教員意見,有教師質疑成立動機是為了「博出位」,透過爭取傳媒曝光增加知名度,但無助增進學術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