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傳理師生校友促查民調風波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76803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浸大調查啟動 趙心樹突告假一周 (《明報》,31/01/2012)
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昨午倉卒通知學院高層將告假一周,未知會否影響民調風波的調查工作。(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浸大特首民調風波鬧至滿成風雨,浸大校長陳新滋委任副校長黃偉國領導4人調查小組,昨午開始與部分傳理學院高層面談了解事件始末,據悉會邀晤副院長馬成龍和新聞系主任郭中實等學者。但事件主角院長趙心樹農曆年假後未有如期復工,昨午倉卒通知學院高層將告假一周,未知會否影響調查工作。
本報昨日向浸大查詢趙心樹申請休假的經過及安排,截稿前未獲回覆。
另外,傳理學院學生校友上周於網上發起籌款登報,今日於報章刊登760人聯署聲明,聯署者包括不少資深校友及大學教員,包括澳門旅遊局香港代表處總經理莫兆光、資深傳媒人岑倚蘭、浸大前校董丘延亮和新聞系講師兼專欄作家屈穎妍等。聲明譴責趙心樹倉卒發布未經加權的民調結果,有違科學精神、損害學院公信力。
傳理學生校友登報譴責
聲明又批評趙研究選舉傳播多年,卻犯了「低級錯誤」,令人質疑民調是否已淪為選舉宣傳機器,以「達到校內高層人士的政治目的」。聲明提出5點訴求:1.暫停趙的院長職務;2.於調查小組加入工會及學生代表;3.調查趙於事件中的角色及責任,下月公開報告;4.校長陳新滋須公開交代,包括各校董是否曾對學院作政治干預;5.校長與學生直接對話,檢討並釐訂學院決策機制,不容踐踏學術自由事件再次發生。
浸大副校長黃偉國領導的4人調查小組,昨午開始與部分傳理學院高層面談,了解事件始末,據悉學院副院長馬成龍、新聞系主任郭中實均獲邀請。
但同一時間,事件主角、院長趙心樹昨未有在農曆年假後復工,由副院長馬成龍在昨早召開高層非正式會議,宣布院長休假一周,但無討論署任安排。至昨午3時半教員收到校方電郵,宣布趙休假期間由馬成龍署任院長。
浸大職工會指趙逃避質詢
浸大職工會發言人杜耀明回應時表示,教職員除告病假外,年假、事假絕少「即日生效」,質疑趙於敏感時期突告假,顯示他不願面對師生要求會面、當面質詢,是逃避的行為。
指倉卒披露民調 趙院長損學院公信力 浸大師生校友聯署「逼宮」(《蘋果日報》,31/01/2012)
趙心樹因搶先公佈民調,遭校友及師生要求停職。
【本報訊】有內地背景的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本月中搶先公佈未完成的特首候選人民調結果,被質疑有政治目的,令師生齒冷。近 800名傳理學院校友、師生今日在報章刊登黑白全版聯署聲明,指趙心樹損害了傳理學院長久以來建立的公信力,要求校方暫停他一切職務,及公開交代事件,包括各校董是否因政治立場干預學院運作。趙心樹昨已鬼祟請假避風頭。
記者:譚靜雯 歐陽子瑩
浸大傳理校友師生今日發表「捍衛專業良知徹查浸大民調」的聯署聲明,指傳理學院成立 40多年來,孕育了幾代的傳理人,校友及師生一直恪守「唯真為善」( Truth is Virtue)的院訓,以專業與良知捍衛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
民調淪為選舉宣傳機器
但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聲稱為避開台灣大選,爭取媒體曝光,不顧研究人員勸阻,將未完成的特首候選人民調提早洩露予報章,兩天後才將完整版本於網上公佈。
由於有關數據未達原定的目標人數,亦未經加權處理,倉卒發佈民調不但有違科學精神,更損害傳理學院長久以來建立的公信力。
聲明指責趙心樹研究選舉傳播多年,卻犯了這種低級錯誤,質疑民調是否已淪為選舉宣傳機器,達到校內高層的政治目的。
聯署者包括七十年代至近年的傳理學院畢業生,包括 1974年畢業的莫兆光、 1981年畢業的記協執委岑倚蘭、有線電視主播王春媚等,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前浸大校董會民選成員及社會學副教授丘延亮博士等也有份聯署。
趙心樹突請病假避風頭
聯署要求校方於五人調查小組內加入工會及學生代表,確保調查公平公正;公開調查報告及調查趙心樹在事件中的角色及責任,交代各校董是否因政治立場干預學院運作;及應暫停趙心樹的一切職務,以免影響調查的獨立性。
有教職員透露,校方調查小組只着重調查技術層面,對提早公佈民調是否涉及政治考慮卻「避而不查」。趙心樹昨突然請病一周「避風頭」,並沒按慣例事先發電郵通知教職員。
轉軚高手
先為梁造勢再挺唐
涉及今次特首參與人民調「早洩風波」的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被指有「食兩家茶禮」之嫌,最初做民調的動機是圖為梁振英造勢,但到了近期卻「掉轉槍頭」,不惜「早洩」不準確的民調結果,營造唐英年民望「追貼」梁振英的訊息「挺唐」。有浸大中人認為,趙的決定明顯是出於政治目的。
梁營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雖曾否認有提議以任何形式捐助由趙心樹領導的「傳理調查實驗室」,但據了解,基金確曾表示願意作捐助,後來才遭院方謝絕。但趙為梁營「造勢」的消息已不脛而走。及至本月中,趙心樹卻轉軚挺唐,拍板公佈尚未完成、初步結果對唐英年有利的民調結果,令梁營中人震怒。
配合郝鐵川炮打港大
趙心樹還在最近的民調中,決定加入認為自己是否「中國人」、「香港人」等新問題。此舉被指是為了配合郝鐵川「炮打」港大鍾庭耀的香港人身份認同民調。消息人士又說:「中聯辦冇辦法向港大、中大嘅民調機構埋手,於是咪用浸會大學做有政治目的嘅民調」。
趙心樹紅色背景濃厚,曾任職《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喉舌。他同時是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長江學者」是首富李嘉誠捐贈成立的項目,講座教授每月可領三萬元人民幣獎金。
《蘋果》記者
兇殺案 警三小時後才通報 (《蘋果日報》,31/01/2012)
【本報訊】昨晨 7時許,上班上學的繁忙時間,上水彩園邨發生斬人兇殺案,兇手斬人後離開現場回家。警察公共關係科接到兩宗報案後,卻一直只將案列作「儍人發現」向傳媒通報。三小時後,警方才逐一致電傳媒更正:「上水彩園邨單儍人發現轉咗 murder(謀殺)呀!」消防處也對這案件隻字不提。香港記者協會批評警方延遲向傳媒公佈案件實況,危及公眾安全。
「附近居民其實好危險」
傳媒是昨晨 7時 52分,透過警方電子系統公佈,發現 7時 30分上水彩園邨彩華樓一單位有一宗「儍人發現」。至早上 10時 40分左右,警察公共關係科致電傳媒,指該宗「儍人發現」已轉為謀殺案。記協副主席孔雪怡批評,警方在案發後三小時才通知傳媒有兇殺案,不能接受。「案發當時好多居民返工返學,警察冇及早通知傳媒,附近居民其實好危險,好彩個兇手返咗屋企啫!」
她指記協已多次要求政府不經篩選盡快公佈突發消息,以保障採訪自由及市民知情權;惟當局一直未能做到。她批評警方公佈內內容不清楚,「『儍人發現』完全睇唔到係涉及公眾安全」,質疑警方公佈和分類準則欠妥。
消防處的電子系統也沒有公佈此案件。消防處解釋,兇殺案為刑事案件,並非由消防處發放資料。發言人指出,消防處發放三類型事項,包括火警、特別服務及涉大量傷者的救護車服務。其中特別服務包括拯救遇溺者、企圖跳樓、困、水浸及飛機事故。孔雪怡指,警方及消防兩個部門都掌握有關資訊,但竟沒及時公佈,影響公眾知情權。
警方回應指,接到任何緊急救助個案時,首要責任是第一時間派員到場了解,提供協助或調查。處理此案時,警方無刻意隱瞞任何資料,涉案人士也在短時間內被捕。
警方公佈斬人案時序
時間: 07: 29及 07: 31
事件:警方分別接到兩宗彩園邨彩華樓的報案,指上址「發現精神有問題人士」
時間: 07: 52
事件:警方以「編輯注意」形式將「發現精神有問題人士」的案件訊息發給傳媒
時間: 10: 40
事件:警方以電話通知傳媒,表示案件是「謀殺」案
資料來源:警察公共關係科、《蘋果》資料室
「傻人發現」改列「謀殺」 警方被轟拖足3小時 (《明報》,31/01/2012)
警方昨早7時52分向傳媒發稿指在7時31分彩園發生「傻人發現案」(insane person found,圖),至3小時後才通知傳媒案件已改列「謀殺案」。(政府新聞處)
【明報專訊】警方無線電通訊系統數碼化後,傳媒及公眾一直關注警方有否盡快發放罪案信息,在昨日的彩園精神病人斬人案,警方在案發早上7時52分,向傳媒發布信息指在7時31分彩園發生一宗「傻人發現案」,至案發後接近3小時,即早上10時45分,才主動致電傳媒指案件改列「謀殺案」。負責案件的大埔重案組總督察唐耀宗事後會見傳媒時,透露早於8時已證實死者當場死亡。
被問何以事隔近3小時才通知傳媒,警方公共關係科昨晚回應指由於案情嚴重,當有足夠基本證據確認為謀殺案後,已盡快以電話通知傳媒,並安排新聞簡布會。發言人強調並無刻意隱瞞資料,涉案疑人亦在短時間內被捕。
此外,在本月起轉用數碼通訊的消防處,昨亦沒有公布此宗案件,發言人稱其發布機制不包括刑事案件,即凡涉刑事事故,由警方統一發放。
香港記者協會副主席孔雪怡批評警方發布消息太遲,沒有將公眾安全及知情權放於優先位置,「不能相信要3個小時才能確認案件涉傷人性質」。記協已多次促請當局改善發布系統,並對今次警方做法深表遺憾。
有資深警務人員說,前線人員在重大案件發生初期,一般都忙於調查及處理罪案資料,而案件類別的改變須由最少屬督察級別的案件主管決定,並非外界所見單是前線軍裝按事實陳述般簡單,建議部門應在各區設傳媒聯絡官,以處理區內重大案件的資訊發放,免延誤事故再發生。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梅鐸集團「清門戶」 舉報4賄警記者 (《明報》,30/01/2012)
【明報專訊】英國警方獲傳媒大亨梅鐸旗下新聞集團提供情報,周六拘捕英國《太陽報》4名現任及前任記者,他們涉嫌向警員行賄,同案還有一名警員被捕。被捕者包括《太陽報》前副總編輯及執行編輯等。有分析認為,新聞集團去年7月捲入竊聽醜聞後聲譽受損,今次主動舉報員工,旨在重建誠信。
警方表示,周六早上分別在倫敦及英格蘭東部埃塞克斯多間民居,拘捕3名分別為48歲、49歲及57歲男子,他們涉嫌合謀行賄、教唆及協助公職人員作不當行為等,一名42歲男子與警方聯絡後於同日自首,另一名29歲警員涉嫌合謀貪污及行為失當,於所屬警署被捕。所有人獲准保釋候查。警方曾到《太陽報》辦公室蒐證。
全為《太陽報》新舊高層
警方未有披露被捕記者身分,不過英國廣播公司及《衛報》報道,他們包括《太陽報》前副總編輯沙納漢(Fergus Shanahan)、前執行編輯達德曼(Graham Dudman)、現任罪案新聞編輯沙利文(Mike Sullivan)及現任新聞主管法若(Chris Pharo),4人均曾是《太陽報》前總編輯布魯克斯的手下,他們落網,令有梅鐸「契女」之稱的布魯克斯在竊聽及賄賂警員醜聞中的角色再受關注。
新聞集團發表聲明,確認有前任及現職員工被捕。聲明稱,集團在去年7月爆發電話竊聽醜聞後成立管理標準委員會,「不惜代價」調查旗下所有公司,並積極與執法部門合作,提供可能與案件有關的資訊,促成今次搜捕行動。梅鐸旗下的《世界新聞報》於去年7月爆出非法竊聽醜聞,惹起公眾對新聞從業員操守的關注,至今已有14人涉及行賄或受賄被捕,包括兩名現役警員。
法新社/衛報/英國廣播公司
警方表示,周六早上分別在倫敦及英格蘭東部埃塞克斯多間民居,拘捕3名分別為48歲、49歲及57歲男子,他們涉嫌合謀行賄、教唆及協助公職人員作不當行為等,一名42歲男子與警方聯絡後於同日自首,另一名29歲警員涉嫌合謀貪污及行為失當,於所屬警署被捕。所有人獲准保釋候查。警方曾到《太陽報》辦公室蒐證。
全為《太陽報》新舊高層
警方未有披露被捕記者身分,不過英國廣播公司及《衛報》報道,他們包括《太陽報》前副總編輯沙納漢(Fergus Shanahan)、前執行編輯達德曼(Graham Dudman)、現任罪案新聞編輯沙利文(Mike Sullivan)及現任新聞主管法若(Chris Pharo),4人均曾是《太陽報》前總編輯布魯克斯的手下,他們落網,令有梅鐸「契女」之稱的布魯克斯在竊聽及賄賂警員醜聞中的角色再受關注。
新聞集團發表聲明,確認有前任及現職員工被捕。聲明稱,集團在去年7月爆發電話竊聽醜聞後成立管理標準委員會,「不惜代價」調查旗下所有公司,並積極與執法部門合作,提供可能與案件有關的資訊,促成今次搜捕行動。梅鐸旗下的《世界新聞報》於去年7月爆出非法竊聽醜聞,惹起公眾對新聞從業員操守的關注,至今已有14人涉及行賄或受賄被捕,包括兩名現役警員。
法新社/衛報/英國廣播公司
英《太陽報》高層涉賄被捕 (《蘋果日報》,30/01/2012)
被拘捕的四名前任和現任《太陽報》員工。
傳媒大亨梅鐸新聞集團旗下在英國的新聞國際機構,繼捲入竊聽風暴的《世界新聞報》停刊後,再有報章爆出醜聞──英國最暢銷小報《太陽報》涉賄賂警察,換取敏感新聞資料,四名前任和現任員工連同一名 29歲倫敦警員前日(周六)被捕。
《太陽報》今次被捕的包括罪案版編輯沙利文( Mike Sullivan)、新聞總監法羅( Chris Pharo)、前副總編輯沙納漢( Fergus Shanahan)和總編輯達德曼( Graham Dudman),各人年齡由 42歲至 56歲不等。倫敦警方也曾搜查報章位於新聞國際總部的辦公室和被捕人士的寓所。
警方是據新聞集團提供的線索展開行動。《世界新聞報》有 168年歷史,去年 7月被揭發竊聽失蹤少女和名人手機,在輿論譴責聲中停刊。路透社
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港新聞自由排名急跌20位 (《明報》,27/01/2012)
【明報專訊】無國界記者日前公布2011至2012 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由上年度第34 位急滑至第54 位。組織狠批,過去一年有香港記者被逮捕、騷擾,令香港新聞自由急劇惡化,政府新聞自由政策的變化令人擔憂。新聞學者批評,港府對新聞自由操控變本加厲,如記者在立法會、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遭阻撓採訪,形容新聞自由正「走向黑暗」。
學者:新聞自由正走向黑暗
無國界記者在最新一份新聞自由指數中指出,暴力和輿論偵查在亞洲興起,除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菲律賓對媒體的暴力屢現,斯里蘭卡、越南和中國對媒體的壓制亦升級。與此同時,傳統表現良好的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並未能保持良好紀錄,當中香港情况更被形容為「急劇惡化」。
前十位無亞太國家
報告指出,香港記者遭逮捕、毆打和騷擾, 「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惡化了香港記者的工作條件」,而香港政府新聞自由政策的變化, 「也有令人擔憂的迹象」,嚴峻情况令香港排名急跌20 位至第54 位,較位列第47位的台灣更低,中國則位列174 位。指數顯示,並沒有任何亞太國家在2011 年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前10 位。
促新聞界團結反抗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評,自執法機構改用數碼通訊系統後,傳媒無法「聽機」得悉罪案,但警方延誤發布消息及準則不一,窒礙資訊自由。在李克強訪港期間警方惡待記者,阻擋採訪及搜查記者隨身物品,發放信息亦由政府新聞處取代, 「排名不跌才怪!」他認為香港新聞界應團結一致反抗,並讓市民明白,新聞自由遭箝制,市民知情權和言論自由同樣受損。
學者:新聞自由正走向黑暗
無國界記者在最新一份新聞自由指數中指出,暴力和輿論偵查在亞洲興起,除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菲律賓對媒體的暴力屢現,斯里蘭卡、越南和中國對媒體的壓制亦升級。與此同時,傳統表現良好的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並未能保持良好紀錄,當中香港情况更被形容為「急劇惡化」。
前十位無亞太國家
報告指出,香港記者遭逮捕、毆打和騷擾, 「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惡化了香港記者的工作條件」,而香港政府新聞自由政策的變化, 「也有令人擔憂的迹象」,嚴峻情况令香港排名急跌20 位至第54 位,較位列第47位的台灣更低,中國則位列174 位。指數顯示,並沒有任何亞太國家在2011 年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前10 位。
促新聞界團結反抗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評,自執法機構改用數碼通訊系統後,傳媒無法「聽機」得悉罪案,但警方延誤發布消息及準則不一,窒礙資訊自由。在李克強訪港期間警方惡待記者,阻擋採訪及搜查記者隨身物品,發放信息亦由政府新聞處取代, 「排名不跌才怪!」他認為香港新聞界應團結一致反抗,並讓市民明白,新聞自由遭箝制,市民知情權和言論自由同樣受損。
港新聞自由惡化 排名暴降 20位 (《蘋果日報》,27/01/2012)
【本報訊】政府與警方去年多次打壓傳媒採訪,「無國界記者」公佈 2011至 12年度最新全球新聞自由排名,本港由去年第 34位急跌至 54位。該組織狠批,本港過去一年發生逮捕、毆打及騷擾記者事件,令記者工作條件前所未有地惡化,而港府維持新聞自由的政策也令人擔憂。
記者遭毆捕騷擾
無國界記者發佈的新聞自由排名指數,包括 179個國家及地區,本港在本年度排名暴跌 20名至第 54位,反映新聞自由狀況在過去一年間急劇惡化,也是 07年以來最低的排名。鄰近的台灣微升 3位至 45位,新聞自由狀況較本港理想,而中國的新聞自由狀況則再跌 3位至第 174位,在所有調查地區中排行尾六。
無國界記者批評,過去一年本港「對記者的逮捕、毆打和騷擾現象出現,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惡化了香港記者的工作條件」,又質疑港府「新聞自由政策的變化令人擔憂」。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指出,本港言論及新聞自由在過去數年間,已經不斷受到中國的負面影響,最令人難過是在一國以外,港府自己沒有守好兩制。她批評,警方對示威人士越趨強硬,例如去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警方多番阻礙記者採訪,及後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又發表「黑影論」,以圖混淆公眾視聽,更令人感到痛心。
政府擬立法打壓
她認為,港府不但未有做好放寬言論自由的工作,更積極考慮訂立《纏擾法》,以進一步收緊言論資訊自由。她呼籲港人即使面對新聞自由狀況在未來變得越來越差,也不應該放棄爭取應有的自由及權利。
政府發言人回應無國界記者報告時表示,《基本法》第 27條訂明本港居民享有言論和新聞自由,港府堅決維護新聞自由,並且提供合適的環境,讓新聞業在最少的規管下自由蓬勃發展。發言人重申,本港傳媒一直積極監察政府,廣泛並自由地評論本港及外地的新聞,以及政府的政策和工作。
特稿
記者採訪屢遭阻撓
過去一年本港新聞自由不斷收窄,《蘋果》記者在多次採訪時,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壓,令人有理由相信是刻意阻撓傳媒採訪。
警方態度轉變大
去年 8月李克強出席香港大學百周年慶典,《蘋果》記者白琳負責採訪現場的示威活動。她說當日早上抵達港大時,已感受到森嚴氣氛,「去到港大門口全部封晒,表明係記者都唔俾入,港大職員一樣唔入得。」她跟隨其他港大職員經附近黃克競樓繞路進入,原本 15分鐘路程花了近一小時。幾經辛苦進入港大,即目睹港大學生李成康遭警方禁錮在後樓梯。
她坦言,過去一年明顯感受到警方對待記者的轉變,「以前去做遊行示威,只要表明記者身份,在場警員一般都會好合作,盡量方便你採訪。但家調番轉,你講明係記者之後,警方反而會諸多留難你。」
本報另一名攝影記者成啟聰,早前到「門常開」新政府總部採訪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感染退伍軍人症病癒後首日上班,遭到保安員阻撓,包括扯背包及箍手,保安員更出手阻擋記者鏡頭,引起記者協會與攝影記者協會聯署去信抗議。
《蘋果》記者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無國界記者:中國新聞自由持續惡化 (「BBC」,25/01/2012)
記者權益組織無國界記者發表了最新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中國被排在174位,位居倒數第六。
在2011-2012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中國僅高於厄立特里亞、朝鮮、土庫曼斯坦、敘利亞和伊朗。
這是無國界記者發佈的第10屆全球年度新聞自由指數。
在2002年起開始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中國一直處於倒數前幾名的位置,儘管被排名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從2002年的139個增加到現在的179個。
無國界記者認為,敘利亞、伊朗和中國,「在過去一年中,因為害怕失去政權,這三個國家的當局似乎失去理智,進入某種恐怖的壓制螺旋中」。
「嚴厲鎮壓」
該組織指出:「中國,部分因為其巨大的人口基數,這裏有著全世界最多的記者、博客作者和網絡不同政見者因其工作和言論被投入監獄。」
「2011年,中國當局進一步加緊輿論審查和官方宣傳,並加強對中文互聯網的控制,尤其是在互動的博客和微博客。隨著阿拉伯之春,在中國國內有人呼籲隨後跟進在中國各大城市開展「中國茉莉花」的機會,官方對此咱開嚴厲鎮壓,大批抓捕網民和異議者。」
「在中國的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如西藏,內蒙古,新疆等,當地少數民族的抗議或者群體性事件,往往導致當局的嚴厲鎮壓。」
「在北京和上海,駐華的外國記者們在安全部門的威脅下工作,官方以驅逐或者撤銷其記者簽證相威脅以要求記者自我審查,外國記者們被要求不得報道所謂可能危害中國穩定或者影響中國政府形像的新聞。
香港下滑
無國界組織還指出,表現良好的亞太國家和地區未能保持良好傳統。
該組織認為香港在過去一年,新聞自由急劇惡化,在排名中大幅下滑,從2010年的排名第34位,下降到第54位。
台灣的排名從2010年的第48位上升到第46位。
2011-2012年排名高居榜首的仍然是芬蘭和挪威。
在2011-2012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中國僅高於厄立特里亞、朝鮮、土庫曼斯坦、敘利亞和伊朗。
這是無國界記者發佈的第10屆全球年度新聞自由指數。
在2002年起開始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中國一直處於倒數前幾名的位置,儘管被排名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從2002年的139個增加到現在的179個。
無國界記者認為,敘利亞、伊朗和中國,「在過去一年中,因為害怕失去政權,這三個國家的當局似乎失去理智,進入某種恐怖的壓制螺旋中」。
「嚴厲鎮壓」
該組織指出:「中國,部分因為其巨大的人口基數,這裏有著全世界最多的記者、博客作者和網絡不同政見者因其工作和言論被投入監獄。」
「2011年,中國當局進一步加緊輿論審查和官方宣傳,並加強對中文互聯網的控制,尤其是在互動的博客和微博客。隨著阿拉伯之春,在中國國內有人呼籲隨後跟進在中國各大城市開展「中國茉莉花」的機會,官方對此咱開嚴厲鎮壓,大批抓捕網民和異議者。」
「在中國的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如西藏,內蒙古,新疆等,當地少數民族的抗議或者群體性事件,往往導致當局的嚴厲鎮壓。」
「在北京和上海,駐華的外國記者們在安全部門的威脅下工作,官方以驅逐或者撤銷其記者簽證相威脅以要求記者自我審查,外國記者們被要求不得報道所謂可能危害中國穩定或者影響中國政府形像的新聞。
香港下滑
無國界組織還指出,表現良好的亞太國家和地區未能保持良好傳統。
該組織認為香港在過去一年,新聞自由急劇惡化,在排名中大幅下滑,從2010年的排名第34位,下降到第54位。
台灣的排名從2010年的第48位上升到第46位。
2011-2012年排名高居榜首的仍然是芬蘭和挪威。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CBS女記者:擺脫不了被性侵陰影 (《蘋果日報》,24/01/2012)
洛根於去年 2月在開羅採訪埃及變天情況時,遭 200多名暴徒剝掉衣服性侵犯。
仍有待於去年慘痛經歷中恢復過來的,還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記者洛根( Lara Logan),她於去年 2月在開羅採訪埃及變天情況時,遭 200多名暴徒剝掉衣服性侵犯,心理創傷至今還未撫平。
最初以為很易可平復
過去一年,這個兩子之母很努力令自己生活回復正常。她說:「那是黑暗時刻,你必須要克服它。你很清楚自己擁有很多,遠多過所失去了的。」但要完全恢復過來談何容易。
「人們對創傷後壓力症認識不多。當中有一種名為隱性創傷後壓力症。我很想擺脫它,但做不到。」她說:「它就是不離開。我並沒有刻意留意,但它就是經常影響到我。」
她承認,最初以為很容易就可平復過來,但事後勇敢地第一時間公開說出經歷是一回事,長遠要接受這個事實是另一回事,很慶幸有家人支持。「家人很重要。你不能獨個兒熬過去。丈夫給予我很大的支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發生過甚麼事,他們對我做過甚麼。」而且亦認為重新投入工作,亦有助她盡快康復。
英國《每日郵報》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人權觀察:去年中國34記者被關押 (「BBC」,22/01/2012)
人權團體--人權觀察周日發表了審核全球人權狀況的年度報告《人權觀察全球年度報告(2012年)》。
這份報告說,2011年至少有34名中國記者因含糊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和「洩露國家機密」的罪名被判監禁。
報告特別舉出了山東記者齊崇懷的例子說,齊崇懷在揭露山東政府腐敗情況後,被控犯有「敲詐勒索罪」,2008年被判刑4年。在2011年6月,同一法院又以漏罪為名,用「敲詐勒索罪」和「職務侵佔罪」將齊崇懷加刑8年。
報告還說,中國不按官方準則報道的記者依然受到威脅。2011年6月,中國政府表示要將那些報道食品安全醜聞時「誤導公眾」的記者納入黑名單。
報告在有關中國言論自由的部分還指出,2011年,中國政府繼續對博客作家,記者以及近5億互聯網用戶實施限制,違反了國內外保障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法規。
不過儘管中國當局對媒體和記者加強了控制,該報告說,中國社交網站的崛起--尤其是擁有數億用戶的微博,卻為公民建設了表達言論的新平台,挑戰了當局對言論自由的限制。
對人權觀察的指責,中國全國記者協會沒有回答法新社提出的有關詢問。
就在一天前,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也發文表示說,中國政府為了應對國內呼籲更大程度開放以及中東阿拉伯之春抗議浪潮,在2011年收緊了對媒體的控制。
人權觀察報告的中國部分有7頁,分別從維權人士,司法改革,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多個方面審視了中國的人權狀況。
這份報告說,2011年至少有34名中國記者因含糊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和「洩露國家機密」的罪名被判監禁。
報告特別舉出了山東記者齊崇懷的例子說,齊崇懷在揭露山東政府腐敗情況後,被控犯有「敲詐勒索罪」,2008年被判刑4年。在2011年6月,同一法院又以漏罪為名,用「敲詐勒索罪」和「職務侵佔罪」將齊崇懷加刑8年。
報告還說,中國不按官方準則報道的記者依然受到威脅。2011年6月,中國政府表示要將那些報道食品安全醜聞時「誤導公眾」的記者納入黑名單。
報告在有關中國言論自由的部分還指出,2011年,中國政府繼續對博客作家,記者以及近5億互聯網用戶實施限制,違反了國內外保障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法規。
不過儘管中國當局對媒體和記者加強了控制,該報告說,中國社交網站的崛起--尤其是擁有數億用戶的微博,卻為公民建設了表達言論的新平台,挑戰了當局對言論自由的限制。
對人權觀察的指責,中國全國記者協會沒有回答法新社提出的有關詢問。
就在一天前,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也發文表示說,中國政府為了應對國內呼籲更大程度開放以及中東阿拉伯之春抗議浪潮,在2011年收緊了對媒體的控制。
人權觀察報告的中國部分有7頁,分別從維權人士,司法改革,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多個方面審視了中國的人權狀況。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李克強保安投訴 警被指處理不力 (《明報》,22/01/2012)
【明報專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去年8月訪港期間市民不滿警方的保安行動,有16宗投訴,警方指暫完成14宗調查。但有監警會委員透露,監警會嚴重投訴委員會不滿意警方在部分投訴個案中以無法跟進作結論,懷疑警方未盡全力,要求警方補充資料,有委員更希望約見警員或投訴人,調查結果原希望農曆新年前公布,現恐最少延至3月。
曾偉雄:望與新聞界互諒
警務處長曾偉雄昨則在電台表示,下月會向立法會交代投訴調查。他承認部分警員在政要訪港期間,在前線執行任務的經驗較少,所採取的措施可能不符合期望,警方會加強培訓前線警員。曾偉雄又期望和新聞界互諒互讓,增進雙方認知。
他又稱,警方處理境外政要訪港時,會視乎政要的背景,獨立評估恐襲的風險,但香港地少人多,防衛安保措施難免影響市民,強調在副總理李克強訪港的保安安排非反應過度。
警方去年在3個大規模遊行拘捕多達440人,曾偉雄解釋是因有示威者堵塞交通要道,多次勸喻無效,為維持公眾秩序安全才會拘捕示威者。
曾偉雄:望與新聞界互諒
警務處長曾偉雄昨則在電台表示,下月會向立法會交代投訴調查。他承認部分警員在政要訪港期間,在前線執行任務的經驗較少,所採取的措施可能不符合期望,警方會加強培訓前線警員。曾偉雄又期望和新聞界互諒互讓,增進雙方認知。
他又稱,警方處理境外政要訪港時,會視乎政要的背景,獨立評估恐襲的風險,但香港地少人多,防衛安保措施難免影響市民,強調在副總理李克強訪港的保安安排非反應過度。
警方去年在3個大規模遊行拘捕多達440人,曾偉雄解釋是因有示威者堵塞交通要道,多次勸喻無效,為維持公眾秩序安全才會拘捕示威者。
趙心樹道歉 浸大師生不接受 (《明報》,22/01/2012)
浸大傳理學院昨日舉行公開論壇,討論早前的特首民調風波,副校長黃偉國(左)代表校方出席,並承諾會嚴肅審慎處理事件;事件中的主角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並無出席,台上留下空。(李澤彤攝)
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昨沒有出席學生公開論壇,選擇發表書面道歉聲明。(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特首民調風波未息,連日無露面的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昨拒絕出席浸大傳理學會舉辦公開論壇,但發表道歉聲明,對事件為浸大帶來負面影響、引起學術自由及民調公信力的爭議,向師生和校友致歉,又稱自己是香港政治「初哥」,缺乏敏感度。論壇上浸大師生拒接納趙心樹道歉,促校方命令趙心樹即時停職,由外界人士加入調查小組深入調查。
趙心樹自認港政治「初哥」
浸大已宣布成立跟進小組深入了解事件,領導小組的浸大副校長黃偉國出席校內學生論壇交代。他表示,會透過校內4人小組,徹查民調的運作和發布時間、資金來源及有否受到外界干預等,希望2月底交報告予校董會審批。但他指出,無考慮要求趙心樹停職,也不希望外界人士加入小組。此說法令校友和師生質疑報告的公信力及是否可靠。
副校長憂外界壓力礙研究
黃偉國解釋,不能在調查有結果前判定其對錯,在報告完成後若發現有人行為不當,定會有機制處理。他續指出,即將成立的校內4人小組,包括統計學專家、具公信力的教授等,除審視民調研究方法,會調查整個「傳理調查實驗室」的運作和資金來源、民調的程序及發布、有無人操控或干預結果、背後有否政治因素等。黃偉國說,不希望外界加入調查,憂慮外界壓力會影響校內研究,令同事「永無寧日」。
對於校董會主席王英偉的政治身分較敏感,小組會否考慮先向公眾公開報告,黃偉國稱,自己也是授權於校長,「不是由我能決定」。
趙心樹昨表示事件仍在調查,不便出席論壇,學生在講台留下空以示不滿。校方派發趙心樹的書面聲明,重申「自己無受任何政治壓力,所作出的行動也無政治動機」,又指自己大半生在美國做民調,「對香港的政治問題仍在很早的學習階段」,承認低估了民調的敏感及影響,對事件表示歉意。
浸大小組調查 被質疑公信力
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杜耀明在會上質疑小組的公信力和可靠性,建議加入校外的專家或大法官等,釋除公眾認為校方「自己查自己人」的疑慮。他續說,黃偉國是校內管理層「最有公信力的人物之一」,但對調查卻欠缺信心,也無決心向外界公開蒐證程序,期望他可接納各方意見。他又認為趙心樹的道歉不誠懇,促請校方命他停職以方便調查工作。
自己人查自己人 促引入外界監察
【明報專訊】浸大傳理學會昨日在校內舉行的公開論壇,討論近日的特首民調風波,數十名傳理學院師生和校友出席。多名校友都要求小組增加調查透明度,以確保調查報告公平公正,以保傳理學院的聲譽。有教授指黃偉國「想得太多」,指小組須有外界監察,才可挽回公信力。
昨日的論壇吸引逾70名在校師生及校友出席,意見集中要求校方公開、公平處理民調事件,並讓外界專家和學者加入調查。
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表示,期望校方理解事件的嚴重性,徹查「傳理調查實驗室」的工作、資金來源,並要求校方就院長趙心樹的做法作定斷,包括是否須為事件負上全責。
也有傳理學院的學生認為,校方未明白事件對浸大的影響,形容風波尤如「自己人拆自己人招牌」,校方必須嚴正處理事件。有在校教授提醒,跟進小組須留意「趙心樹的處事手法及為人」,做好一切的危機處理。
有學生關心早前有報道指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的政治身分敏感,恐影響調查進度。黃偉國回應說﹕「同學可能認為報章所說的一定是真,但有人也會說部分報章報道不能盡信。」其言論一度引起在場於傳媒工作的校友回響,要求他釐清個人對事件的看法。
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昨沒有出席學生公開論壇,選擇發表書面道歉聲明。(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特首民調風波未息,連日無露面的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昨拒絕出席浸大傳理學會舉辦公開論壇,但發表道歉聲明,對事件為浸大帶來負面影響、引起學術自由及民調公信力的爭議,向師生和校友致歉,又稱自己是香港政治「初哥」,缺乏敏感度。論壇上浸大師生拒接納趙心樹道歉,促校方命令趙心樹即時停職,由外界人士加入調查小組深入調查。
趙心樹自認港政治「初哥」
浸大已宣布成立跟進小組深入了解事件,領導小組的浸大副校長黃偉國出席校內學生論壇交代。他表示,會透過校內4人小組,徹查民調的運作和發布時間、資金來源及有否受到外界干預等,希望2月底交報告予校董會審批。但他指出,無考慮要求趙心樹停職,也不希望外界人士加入小組。此說法令校友和師生質疑報告的公信力及是否可靠。
副校長憂外界壓力礙研究
黃偉國解釋,不能在調查有結果前判定其對錯,在報告完成後若發現有人行為不當,定會有機制處理。他續指出,即將成立的校內4人小組,包括統計學專家、具公信力的教授等,除審視民調研究方法,會調查整個「傳理調查實驗室」的運作和資金來源、民調的程序及發布、有無人操控或干預結果、背後有否政治因素等。黃偉國說,不希望外界加入調查,憂慮外界壓力會影響校內研究,令同事「永無寧日」。
對於校董會主席王英偉的政治身分較敏感,小組會否考慮先向公眾公開報告,黃偉國稱,自己也是授權於校長,「不是由我能決定」。
趙心樹昨表示事件仍在調查,不便出席論壇,學生在講台留下空以示不滿。校方派發趙心樹的書面聲明,重申「自己無受任何政治壓力,所作出的行動也無政治動機」,又指自己大半生在美國做民調,「對香港的政治問題仍在很早的學習階段」,承認低估了民調的敏感及影響,對事件表示歉意。
浸大小組調查 被質疑公信力
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杜耀明在會上質疑小組的公信力和可靠性,建議加入校外的專家或大法官等,釋除公眾認為校方「自己查自己人」的疑慮。他續說,黃偉國是校內管理層「最有公信力的人物之一」,但對調查卻欠缺信心,也無決心向外界公開蒐證程序,期望他可接納各方意見。他又認為趙心樹的道歉不誠懇,促請校方命他停職以方便調查工作。
自己人查自己人 促引入外界監察
【明報專訊】浸大傳理學會昨日在校內舉行的公開論壇,討論近日的特首民調風波,數十名傳理學院師生和校友出席。多名校友都要求小組增加調查透明度,以確保調查報告公平公正,以保傳理學院的聲譽。有教授指黃偉國「想得太多」,指小組須有外界監察,才可挽回公信力。
昨日的論壇吸引逾70名在校師生及校友出席,意見集中要求校方公開、公平處理民調事件,並讓外界專家和學者加入調查。
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表示,期望校方理解事件的嚴重性,徹查「傳理調查實驗室」的工作、資金來源,並要求校方就院長趙心樹的做法作定斷,包括是否須為事件負上全責。
也有傳理學院的學生認為,校方未明白事件對浸大的影響,形容風波尤如「自己人拆自己人招牌」,校方必須嚴正處理事件。有在校教授提醒,跟進小組須留意「趙心樹的處事手法及為人」,做好一切的危機處理。
有學生關心早前有報道指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的政治身分敏感,恐影響調查進度。黃偉國回應說﹕「同學可能認為報章所說的一定是真,但有人也會說部分報章報道不能盡信。」其言論一度引起在場於傳媒工作的校友回響,要求他釐清個人對事件的看法。
浸大專組 查民調風波 (《蘋果日報》,22/01/2012)
浸大傳理學會昨討論民調風波,但始作俑者趙心樹龜縮缺席論壇。 黃冠華攝
【本報訊】浸會大學民調風波越鬧越大,事件主角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繼續龜縮,昨缺席傳理學會舉辦的公開論壇,只發聲明就事件引發的「負面印象」道歉,但未有為「搶閘」發佈民調而認錯。副校長黃偉國昨首次公開交代事件,一方面指會成立四人調查小組了解事件,不會維護個別人士,但另一方面又把風波造成的揣測及負面形象歸納於傳媒,引起一眾傳理系校友及學生不滿,炮轟黃「講廢話」。
昨有數十名浸大師生及校友出席浸大民調風波公開論壇,但風波始作俑者趙心樹未有出席,只發聲明指自己仍是香港政治初哥,低估兩個民調結果產生的影響,他為事件引發的負面印象道歉,強調無受任何政治壓力。
受校方委任調查風波的副校長黃偉國表示,校方將邀請校內有公信力人士加入四人調查小組,調查事件是否涉及政治獻金或個別人士操控民調結果,「(調查方向)唐營、梁營都會查,一定會公平公正」,最快下月底向校長及校董會提交報告,屆時再決定會否成立獨立調查小組。
趙心樹暫不停工作
不少師生及校友均指事件已破壞浸大師生努力經營所得的基業;又質疑校方「自己人查自己人」,力促成立獨立調查小組,並暫停趙心樹職務直至調查有結果。黃回應指外間調查容易「上綱上線」,故應先由內部調查,亦不會暫停趙職務」。
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杜耀明指趙「不是真正道歉」,認為校方企圖淡化事件。
港新聞自由憂受打擊 (《蘋果日報》,22/01/2012)
【本報訊】香港在過去一年不斷出現打壓新聞自由及傳媒採訪事件,有記者組織昨日發表 2011年中國新聞自由年報,列舉去年發生多宗特區政府及新聞機構干預採訪自由事件,擔心若政府再為禁止纏擾行為立法,勢必進一步打擊香港新聞自由。
國際記者聯會昨日發表 2011年中國新聞自由年報,當中有提及香港在 2011年新聞自由狀況,國際記者聯會引述去年香港發生多項影響新聞自由事件,包括香港記者採訪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不斷受到警方阻攔採訪、將採訪區設於遠離採訪地點,以及搜查記者物品等行為,還有亞視管理層指令報道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去世消息,涉嫌干預新聞報道等事件,指出香港的新聞自由有不斷收窄的趨勢,情況令人憂慮。
纏擾法限制採訪空間
國際記者聯會又稱,市民及記者組織曾多次向政府及警方高層反映新聞自由受打壓,但特區政府明顯未有理會,令人感到失望之餘,特區政府近日更以保障市民私隱為名,提出訂立各種可能影響新聞自由的法例,包括纏擾法在內,聯會擔心若這些法例一旦通過,勢必進一步限制記者的採訪空間,擔心香港的新聞自由會更加收窄。
國際記者聯會昨日發表 2011年中國新聞自由年報,當中有提及香港在 2011年新聞自由狀況,國際記者聯會引述去年香港發生多項影響新聞自由事件,包括香港記者採訪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不斷受到警方阻攔採訪、將採訪區設於遠離採訪地點,以及搜查記者物品等行為,還有亞視管理層指令報道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去世消息,涉嫌干預新聞報道等事件,指出香港的新聞自由有不斷收窄的趨勢,情況令人憂慮。
纏擾法限制採訪空間
國際記者聯會又稱,市民及記者組織曾多次向政府及警方高層反映新聞自由受打壓,但特區政府明顯未有理會,令人感到失望之餘,特區政府近日更以保障市民私隱為名,提出訂立各種可能影響新聞自由的法例,包括纏擾法在內,聯會擔心若這些法例一旦通過,勢必進一步限制記者的採訪空間,擔心香港的新聞自由會更加收窄。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浸大民調風波鬧大 師生聯署要求趙心樹下台 (《蘋果日報》,21/01/2012)
多名大專院校學者促請曾蔭權和下屆特首候選人,承諾要捍 衞學術自由和維護大學尊嚴。 張志華攝
【本報訊】浸會大學民調風波的始作俑者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昨以「緊急會議」為由,反口避見學生代表,又拒絕出席今午舉行的公開論壇,交代提早發佈未完成的民調結果原因。浸大學園不滿情緒升溫,有教職員在辦公室外張貼「痛心疾首」以示抗議,民主牆也貼滿近600個師生、校友的聯署簽名,要求趙心樹下台。
浸大傳理學會原定昨日跟院長趙心樹會面,會長麥浩宇表示,前日趙親口承諾接見學生代表,惟昨午院方指他因有「緊急會議」而要取消會面,麥直言十分失望,且趙以事件調查中為由,也不肯出席學會今午舉行的公開論壇,「好諷刺,調查就係要搵出真相,但院長就以調查作擋箭牌,無法知道真相」。
僅查民調方法企圖淡化
傳理學院多名教職員,包括新聞系講師黃天賜和助理教授杜耀明,昨均在辦公室外貼上「痛心疾首」以示不滿。杜耀明表示,調查僅指向民調方法,是企圖淡化事件。與師生、校友的訴求有很大落差,「咁嘅情況下,我點樣唔可以痛心疾首呢?」
浸大校園昨瀰漫一片「倒趙」的憤怒氣氛,校內的民主牆貼滿590個師生、校友的聯署簽名,要求趙心樹立即引咎辭職和公開道歉。發起聯署行動的袁同學批評,調查方向是轉移視線,迴避有否受政治施壓等問題。
傳理學今午3時在校內善衡校園舉行公開論壇,屆時副校長黃偉國將回應民調風波。
浸大傳理生促院長辭職 (《明報》,21/01/2012)
【明報專訊】浸大特首民調風波引起師生不滿,該校傳理學院學生會原定昨午與負責民調的院長趙心樹會面,要求趙交代提早公布未完成民調的原因,但趙拒絕會面,又以事件已進入調查,不便回應公眾為由,拒絕今日出席公開論壇。學生今日舉行的公開論壇,浸大副校長黃偉國及工會發言人杜耀明將會出席。
院長兩拒晤學生
浸大傳理學會稱,對趙遲遲不肯向學生交代事件十分失望,要求他在正式場合公開向學生交代事件始末。
另外,一批傳理學院學生和畢業生發起聯署信,發起人昨於校內民主牆張貼信件。發起人稱,最終在網上收集得680個傳理學生和畢業生簽名,批評趙踐踏學術、誤導公眾,要求他辭職和道歉。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要求校方,必須獨立和深入調查事件,重點應針對民調提早發布結果的原因,以及趙心樹為何可干預民調。
院長兩拒晤學生
浸大傳理學會稱,對趙遲遲不肯向學生交代事件十分失望,要求他在正式場合公開向學生交代事件始末。
另外,一批傳理學院學生和畢業生發起聯署信,發起人昨於校內民主牆張貼信件。發起人稱,最終在網上收集得680個傳理學生和畢業生簽名,批評趙踐踏學術、誤導公眾,要求他辭職和道歉。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要求校方,必須獨立和深入調查事件,重點應針對民調提早發布結果的原因,以及趙心樹為何可干預民調。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浸大校方調查民調醜聞 學生促民調負責人道歉落台 (《蘋果日報》,20/01/2012)
浸大副校長黃偉國將與專家跟進民調風波。
【本報訊】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上周五公佈未完成的特首參選人民意調查,形成民意落後的唐英年與梁振英的差距縮窄假象,傳理學院公信力一朝喪,曾任職《人民日報》的院長趙心樹更被揭一日三催下屬公佈利唐結果。浸大校長陳新滋終肯派高層調查,有學生和校友則要求趙心樹道歉及落台。
由浸大撥款予傳理學院成立的「傳理調查實驗室」,上周五晚在網上公佈未完成的民調,顯示梁振英僅領前唐英年6.5個百分點,有報章因而報道二人民望收窄;但本周二、即民調原定完結日,院方公佈最終結果,二人實際民望原來仍有達8.9個百分點差距。
親唐報章獨家報道
據了解,院長趙心樹上周五中午指示調查員公佈暫時結果,但遭反對,但他沒有理會,仍於下午要求他們將結果寫成新聞稿;但因錯過公關處發佈新聞時間,他於晚上再催下屬先在傳理調查網頁先行公佈。
結果翌日一份親唐報章獨家報道該民調結果;除了唐營公關曾致電實驗室了解調查進展,有傳中聯辦亦曾插手調查。
傳理調查由趙任總監,成員包括副院長黃煜、新聞系系主任郭中實,以及媒介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葉月瑜。
黃現休學在美國研修,郭則不多管實驗室,葉被指是趙的親信,令調查缺乏監管。知情人士更指趙於院內聲譽甚差,但獲前校長吳清輝力保續任至明年,現正接受中期表現評核。
陳新滋終下令調查
在新聞系任助理教授的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杜耀明指事件影響浸大校譽,前日已要求校方展開調查。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昨也去信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及校長陳新滋,要求徹查。一度表示不會介入民調的校長陳新滋,終在昨天宣佈委派副校長黃偉國聯同統計學專家,深入了解和跟進這宗失實民調風波。
一班新聞系學生昨在facebook發起聯署行動,要求趙心樹道歉及辭任院長,至昨晚已有逾265名傳理學院學生及畢業生響應;一群該學院畢業的資深傳媒人也正籌組關注組,密切關注校方調查。
普京指責俄回聲電台向他「潑糞」(「BBC」,20/01/2012)
俄羅斯總理普京指責一家俄國自由派電台為外國利益服務,並且不間斷的詆譭他。
在周三(18日)同俄國媒體總編的例行會議中,普京對自由派電台莫斯科回聲電台的總編Alexei Venediktov說:「你從早到晚都在向我潑糞水。」
在爭吵中,普京特別舉了回聲電台播出的關於俄國反對美國在歐洲導彈防禦計劃的討論為例,來證明莫斯科回聲電台的編輯方針不客觀。
普京說,他通常不聽回聲電台,但去年夏天在黑海邊視察2014年冬季奧運會的準備工作時,無意中收聽了回聲電台關於美國歐洲導彈防禦計劃的討論。
Alexei Venediktov事後說,普京對一個電台做出這樣的指責出乎他的意料。
普京參加今年3月舉行的俄國總統大選的競選,在任總理前,他已經擔任過兩屆總統。
大約有30家媒體的總編參加了在普京官邸舉行的這次例行會議。
這次會議被俄國國有電視新聞頻道播出,所有的文字記錄都在總理的網站上發表。
在周三(18日)同俄國媒體總編的例行會議中,普京對自由派電台莫斯科回聲電台的總編Alexei Venediktov說:「你從早到晚都在向我潑糞水。」
在爭吵中,普京特別舉了回聲電台播出的關於俄國反對美國在歐洲導彈防禦計劃的討論為例,來證明莫斯科回聲電台的編輯方針不客觀。
普京說,他通常不聽回聲電台,但去年夏天在黑海邊視察2014年冬季奧運會的準備工作時,無意中收聽了回聲電台關於美國歐洲導彈防禦計劃的討論。
Alexei Venediktov事後說,普京對一個電台做出這樣的指責出乎他的意料。
普京參加今年3月舉行的俄國總統大選的競選,在任總理前,他已經擔任過兩屆總統。
大約有30家媒體的總編參加了在普京官邸舉行的這次例行會議。
這次會議被俄國國有電視新聞頻道播出,所有的文字記錄都在總理的網站上發表。
疑選後算帳 台記者遭打斷手腳 (《明報》,20/01/2012)
【明報專訊】台灣有記者疑遭選後算帳。4名蒙面黑衣男子前(18日)晚闖入高雄一名記者家中,用棒球棍打斷記者手腳後逃走。台灣各界強烈譴責暴力行為,要求警方盡速破案。
台灣今日新聞網報道,遇襲的是《台灣時報》記者江文兟,今年57歲,主要負責高雄旗山、美濃地區的新聞採訪。他雙手手指、左腳小腿骨折,需立即做手術。江文兟表示,他前日深夜返回住處,一開門被4名黑衣蒙面人強拉到屋前空地,黑衣人不發一語,持棒球棍將他打暈。他蘇醒後用手機自行報警,由救護車送院。
被指偏幫對手 曾遭恐嚇
江文兟向警方表示,平日無與人結怨,但在立委選舉中被某陣營認為偏幫對手,遭受恐嚇,但他不願透露是哪個陣營。根據資料,該選區有國民黨鍾紹和、民進黨邱議瑩兩名候選人,選舉結果是邱議瑩勝出。
台灣今日新聞網報道,遇襲的是《台灣時報》記者江文兟,今年57歲,主要負責高雄旗山、美濃地區的新聞採訪。他雙手手指、左腳小腿骨折,需立即做手術。江文兟表示,他前日深夜返回住處,一開門被4名黑衣蒙面人強拉到屋前空地,黑衣人不發一語,持棒球棍將他打暈。他蘇醒後用手機自行報警,由救護車送院。
被指偏幫對手 曾遭恐嚇
江文兟向警方表示,平日無與人結怨,但在立委選舉中被某陣營認為偏幫對手,遭受恐嚇,但他不願透露是哪個陣營。根據資料,該選區有國民黨鍾紹和、民進黨邱議瑩兩名候選人,選舉結果是邱議瑩勝出。
浸大派副校長自查風波 統計專家協助 不問是否政治干預 (《明報》,20/01/2012)
浸大校長陳新滋(圖)昨發表聲明,委派副校長黃偉國,聯同統計專家深入了解今次特首民調的調查方法。(資料圖片)
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上周六決定提前公布未完成和未經「加權」的特首民調結果,引起師生質疑做法不科學和背後涉及其他原因。(資料圖片)【明報專訊】浸會大學特首民調風波爭議愈演愈烈,前日稱「毋須介入調查」的浸大校長陳新滋,昨在師生校友壓力下讓步,宣布委派副校長黃偉國聯同統計學專家,「深入了解和跟進」事件,但據悉只會審議民調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學,不涉及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決定提前公布結果是否涉政治原因。
資深傳媒人、傳理系前系主任黃應士表示,民調做法不科學及誤導公眾,事件已影響浸大聲譽;約500名浸大師生及校友則在網上聯署要求趙心樹道歉及引咎辭職。
趙心樹領導的「傳理調查實驗室」,本月14日提前公布未完成原定1000人及未經「加權」的特首民望調查,稱梁振英和唐英年民望大幅收窄至6.5個百分點,當時受訪者為836人。實驗室在17日低調公布完整結果,唐梁二人民望差距實為8.9個百分點。本報揭發事件後,趙心樹解釋,提前公布結果是爭取時效,避免在台灣大選公布結果的日子發布。
民調風波引起校內外廣泛爭議, 逾40年前參與創辦浸大傳理系(即現傳理學院)的開系功臣、前傳理系主任黃應士接受本報查詢時,形容風波是「unfortunate」(不幸)的事件,對傳理學院、浸大聲譽必有影響,盼大學審慎跟進。
黃應士質疑﹕等多幾日都唔得
黃應士指出,學院中途公布未經「加權」的民調結果,做法不科學,可能誤導公眾。他強調,特首選戰與各地選舉相同,是極敏感的政治議題,參選者民望調查對公眾有一定影響力,處理時須十分謹慎,不明白趙心樹為何「等多幾日都唔得」。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亦是浸大傳理學院校友的趙應春透露,昨早分別聯絡校長陳新滋及院長趙心樹了解事件。他向陳新滋表明校友對大學捍衛學術自由的堅持,陳新滋向他說,會委託副校長黃偉國跟進事件。趙續稱會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至於孰是孰非,以及是否有人須為事件負責下台,須待黃偉國領導的調查工作完成後,才能公道判斷。
浸大傍晚發出聲明,指校長陳新滋委派副校長黃偉國聯同統計學專家,對有關特首民調「深入了解和跟進」,態度與前日陳新滋的聲明稱「相信負責教授的專業判斷和獨立性,認為毋須介入調查」,明顯有所轉變。陳新滋強調,浸大一向尊重學術自由,捍衛學術研究的獨立,「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以尊重學術自由的嚴謹獨立態度,進行學術研究」。
查研究方法是否準確
據悉,黃偉國的跟進小組,將收集有關民調問卷及數據,展開審核工作,主要審視其研究方法(Methodology)及已發布的民調數據是否準確可靠。他將邀請校內統計學專家加入,惟名單、人數均未確定,具體工作亦需待農曆年假後才展開。
浸大傳理學院學生昨晚於社交網站發起聯署行動,批評趙心樹向下屬施壓提前公布民調結果,做法有違專業操守,至截稿前已收集到約500個簽名,要求趙心樹就風波公開道歉及引咎辭職。發起人之一的袁同學表示,趙心樹的行為,違反學術及專業操守,更違背傳理學院「唯真為善」的院訓,令學院師生羞愧及震怒,她今日會將聯署信發予趙心樹及浸大各高層人員。
明報記者
杜耀明﹕只查技術問題 模糊焦點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委託副校長黃偉國邀請統計學專家跟進民調風波,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杜耀明質疑,大學把焦點放在統計學的技術問題,對是否存在政治干預問題則隻字不提,有模糊焦點之嫌。他要求校方邀請具有民調經驗及權威的學者,成立獨立小組調查事件。
杜耀明表示,若校方堅持只邀請浸大校內人士調查,則必須加入工會代表,確保調查透明度,工會將於農曆新年假期之前,去信校長陳新滋表達相關訴求。
他解釋,校方現時的做法,僅可揭發統計學的問題,例如研究方法(Methodology)是否科學,以及未經「加權」處理的民調結果,與之前、之後兩次公布經「加權」的結果之間誤差度等。
杜耀明又說:「若待小組揭發數據有問題後,才接力調查當中是否存在政治干預,行動就已經太遲;審核數據、調查政治內情,兩個調查方向必須同步進行。」
另外,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昨日下午去信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校長陳新滋,表示民調風波影響重大,強烈要求校方成立獨立小組調查事件。劉慧卿傍晚獲悉浸大展開內部調查後表示「唔收貨」,促請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公開回應事件。她說:「要釋除公眾疑慮,就必須找具公信力的學者展開獨立調查,更重要是深入了解,當中是否牽涉任何政治介入或施壓。」
唐英年﹕陳慧兒有責任致電浸大
【明報專訊】唐英年競選辦公關陳慧兒在浸會大學發布民調前曾致電浸大,她日前解釋,是收到傳媒查詢才這樣做。唐英年昨日回應事件時力挺陳慧兒,說陳若不清楚有關民調,是有責任致電浸大澄清。他拒絕透露收到哪間傳媒機構查詢,強調其團隊每天收到很多查詢。
另一參選人梁振英重申民調必須具公信力,「任何人不應干預民調機構運作」。他說,據他理解,他的團隊並無像唐營一樣,在浸大發表民調前收到傳媒查詢,他過去亦沒有致電民調機構查問何時公布結果,只會在公布後留意有關報道。他不評論唐營是否有干預學術自主之嫌,「這交給大家判斷」。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唐營插手民調早洩 (《東方日報》,07/02/2012)
唐英年的競選辦人員被指曾過問浸大民調。(黃仲民攝)
有傳理系學生認為,今次民調事件令浸大傳理學系蒙羞。(林少權攝)
梁振英
趙心樹
特首選舉爆出民調醜聞。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在一項有關特首選舉參選人民調未完成前,便搶先公布有利參選人唐英年的「結果」,顯示民望一直落後的唐英年,支持度與另一參選人梁振英大幅收窄至六點五個百分點,反而完整的民調結果卻在三日後低調發表,顯示梁振英支持度仍領先近八點九個百分點。事件惹起政治干預學術疑雲。唐英年昨雖強調無干預今次民調,但本報調查得知,原來浸大倉卒公布未完成「結果」前一晚,唐英年競選辦公室一名要員曾向民調項目幹事「過問」事件。有學者對事件感到震驚,認為唐營中人與研究者聯絡,有瓜田李下之嫌,質疑背後是否有不可告人動機,促浸大公開交代事件。
浸大「傳理調查實驗室」於本月十四日公布一份尚未完成的「特首民調」結果,結果顯示特首候選人梁振英及唐英年支持度差距收窄。三日後實驗室再度公布整個已完成民調結果,指梁、唐支持度未有如三日前般接近,是次公布的民調結果亦比三日前更為仔細,而梁於多個別細項中均有較佳表現。
研究項目幹事反對未果
負責今次民調的研究項目幹事林佩琪昨日向本報說,趙心樹於本月十三日要求她於翌日公布民調結果,但她以民調未完成為由拒絕。據了解,唐英年競選辦公室公關陳慧兒亦於同一日致電民調研究人員查詢公布日期,當時研究人員不明為何陳竟得知民調快將公布,惟陳未正面回應,只着研究員得知實際公布日期後轉告。
雖然林佩琪反對民調未完成便公布,但有約八百人回應的民調「結果」翌日還是在本港一報章上率先大篇幅地刊出,在誰最適合做特首的問題上梁振英只領先唐英年六點五個百分點,較以往民調結果大幅收窄。至於其他報章則是在十四日才收到未完整的民調「結果」。
十七日低調在網上公布的民調完整結果,共訪問了一千人,梁振英比唐英年領先八點九個百分點,比十四日公布的結果,差距拉闊。十四日未完整的民調「結果」沒有經過「加權」,十七日公布的結果,則經過「加權」(即令結果符合實際情況的調整)。
本身是浸大傳理學院院長的實驗室總監趙心樹否認提早公布民調結果與唐英年有關。表示自己亦「搞過新聞」的趙心樹解釋,提早公布只為「搶新聞」,避免民調新聞被台灣大選蓋過,但他不認為此舉有違學術專業,至於研究沒有經「加權」即公布,趙指研究結果加權與否是「個人習慣」,強調結果不一定要「加權」,他又指,兩次民調結果與其他大學之結果相若,無想過這樣多人關注,又認為傳媒只是過分憂心。趙心樹又說,前日低調於網上發表的補充結果與十四日之結果相若,「沒有新聞價值」。另外,民調中的問題亦於十七日始完全公開,當中梁振英於「維護核心價值」中等細項均佔優,趙解釋未有於十四日公布所有問卷回應結果,是因為考慮到傳媒會認為候選人之支持度較重要。
唐英年昨回應指,浸大是學術機構,有其獨立性,自己對其運作並不了解,亦不會加以干預。唐英年又聲稱,「捍衞核心價值是最核心的核心價值」,自己在政府工作期間,自問已做到「加零一」。本報就事件向陳慧兒查詢,唐辦表示沒有補充。
梁振英:事件「怪怪哋」
梁振英就形容事件「怪怪哋」,與一般民調機構正常做法有所不同。他強調,有關選舉的民調結果必須要有公信力,才讓市民視為有參考價值。當問及是否有人為了打擊其選情,透過向大學施壓以達到目的時,梁振英對此不作評論,僅稱會參考不同機構的民調結果。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表示,趙表示刻意於台灣大選前公布民調結果,說法牽強,強調不能因此犧牲學術之嚴謹性。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亦表示,對選擇性公布結果感「莫名其妙」,令人聯想到研究者是否「用某種形式」支持個別人士,而唐營中人與研究者聯絡,不但瓜田李下,更幫倒忙。
民調醜聞時序表
1月12日 唐英年批評市建局收地起樓「華而不實,貴到無倫」,矛頭直指梁振英競選辦公室主席、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卻被翻舊帳,指其出任財政司司長期間批出的多個市建局項目,正是「華而不實,貴到無倫」。
1月13日 趙心樹要求浸大專責今次民調的研究項目幹事林佩琪翌日公布民調結果,林以民調未完成拒絕。同日,唐營公關陳慧兒致電林,查詢何時公布民調結果。
1月14日 一份報章搶閘報道未完成的浸大民調,顯示唐梁民望差距縮小。浸大於當日才發新聞稿知會其他傳媒,但沒有公布有關維護核心價值梁較唐優勝的資料。
1月15日 多份報章引述未完成的浸大民調,指唐梁民望差距縮小。唐英年同日再失言,指應以「互諒互讓」手法處理新界丁屋的「所謂違規」建築。
1月17日 浸大網上低調公布完整民調結果。
1月18日 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稱,提早公布未完成民調是為了避開台灣總統大選,並認為提早三天公布不成問題。
浸大學生不滿
莫同學指今次事件令人質疑過往研究的準確度。(林少權攝)
莫同學指今次事件令人質疑過往研究的準確度。(林少權攝)
浸大學生不滿
浸大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向趙心樹發電郵,要求交代事件。
浸大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向趙心樹發電郵,要求交代事件。
師生不滿學校聲譽受損
【本報訊】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認為民調未完成便公布不成問題,但趙的下屬、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明不滿學院的決定,指這是「初級錯誤」,有失專業操守,誤導公眾。浸大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表示,昨日已向趙心樹發電郵,要求趙交代事件。
要求趙心樹交代
杜耀明表示,是次公布結果,時機明顯令其中一方較為有利,質疑有政治動機。他又指,一個有高深教育及學問、有豐富調查問卷經驗的資深教授,是沒理由犯如此「初級錯誤」。杜又指若不是是次事件,根本不知道學院有設立「傳理調查實驗室」,懷疑實驗室成立背景。身兼浸大教職員公會發言人的杜耀明又指,有同事和同學擔心,今次的事件會影響傳理學院的聲譽,希望可以維持「唯真唯善」的院訓。
浸大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表示,昨日已向趙心樹發電郵,要求趙交代事件。麥表示,身兼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的全國人大代表王英偉早前表示「挺唐」,已容易令人揣測大學之政治立場,而傳理學院理應更明白政治中立之重要性,故是次公布民調結果之手法屬不恰當亦不成熟,相信對傳理學院聲譽有一定影響。
前浸大校長吳清輝則認為,浸大是很成熟的大學,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施壓︰「我做校長時固之然如此,我亦相信在離開時亦都會如此」。至於會否因支持某名參選人提早發放民調結果,吳清輝表示「我睇唔到有乜動機要討好一啲人」,又指任何大學應有社會良心,即使意見不同,學術操守亦應該一致。
於浸大傳理系就讀二年級的莫同學則表示,學院以往亦有作有關研究,惟是次事件不免令人質疑早前研究結果的準確度,對研究之學術性有一定挑戰,促院方交代研究方法,並解釋分開公布民調結果之原因。
浸大傳理院長曾任職《人民日報》
【本報訊】浸大傳理學院今次惹起民調風波,本身策劃是次民調的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生於上海,曾在官方報章《人民日報》任職,又曾在美國留學。他於二○○七年獲時任校長吳清輝邀請,出任此職,任期於今年中屆滿。
據「傳理調查實驗室」網頁,趙心樹是實驗室總監,他曾任《人民日報》記者、攝影師及編輯,據稱又分別於復旦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並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
在去年年中,趙心樹發表論文題目為「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命名、使命及構成—與李希光、潘忠黨商榷」,曾獲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學報》頒發首屆「百盛—清華學報優秀論文獎」一等獎,翻查資料顯示,《清華大學學報》是中國權威綜合性學術期刊。
除了是次民調公布方式惹起爭議,本港自回歸後亦曾發生多次民調風波。在二○○○年七月,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別在兩份報章刊登文章,指董建華透過「第三者」向時任港大校長鄭耀宗施壓,干預其民調工作,欲阻止鍾進行特首民意調查,引起社會極大爭議,此事亦令鄭耀宗及當時的副校長黃紹倫受壓下台。
最近,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多次批評港大民研計劃一項有關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不科學、不邏輯,也被社會質疑是否干預學術自由。
院長三催逼早公布民調 浸大調查員反對無效 工會促校長徹查 (《明報》,19/01/2012)
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回應特首民調風波,指出搶先發布未完成的調查結果,是要把握最好的時機,避開台灣大選公布結果的日子,又否認涉及任何政治壓力。(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被揭於上周六(14日)搶先公布仍未完成及「加權」處理的特首民調數據,導致梁振英、唐英年民望差距由真正的8.9個百分點變為6.5個百分點。本報向3名浸大內部知情者查詢,獲悉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於上周五(13日)決定提前公布前,曾遭負責的調查員反對及質疑數據不可靠,但趙心樹三度要求下屬盡快分析結果及寫新聞稿,在晚上傳訊處下班後,自行將結果上載學院網頁。浸大調查員基於責任,才自行延續調查至原定的本月17日,成功訪問1000人後發布完整版本。
浸大師生擔憂風波影響傳理學院及大學聲譽,教職員工會正草擬聲明信,要求校長陳新滋展開研訊徹查。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昨首度開腔,承認是他決定搶先公布民調結果,但強調「分開兩次公布調查結果,是因為第一次想於最好的時機發放結果,避開台灣大選公布結果的日子。第二次是想將完整版本發布,供學術研究之用」。他重申,過程中無受任何政治壓力及干預,亦無向校外任何人士透露民調結果(見另稿)。
校長陳新滋﹕毋須調查
浸大校長陳新滋透過公關回應,大學絕對尊重學術自由,亦相信負責教授的專業判斷和獨立, 認為毋須介入調查。
「傳理調查實驗室」負責特首選戰民調的3名研究人員,分別是林佩琪、江詩琪及經理陳鉅偉。陳鉅偉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最新一次的民調,由1月9日開始,原本目標訪問1000市民,每天由10多名浸大學生助理,於晚上6時半至10時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他承認,1月13日(上周五)當天,趙心樹由中午開始查問當時的民調數據,其後要求在當晚立即發布。
下屬質疑 趙執意發布
據本報向3名浸大內部知情者查詢,指在中午時,調查員已對趙心樹的要求提出質疑,稱民調未經「加權」處理,有欠精確,加上當時根本未達目標受訪人數,質問趙心樹為何急於發布,雙方一度爭論。惟趙心樹回應「我在美國一向這樣做,你們不懂就不要問」為由,執意即日發布結果。
到下午4時至5時間,調查員完成初步分析,趙心樹再要求下屬將結果寫成新聞稿,交浸大傳訊及公關處即時發布。不過,由於傳訊處已過了辦公時間,並已接近傳媒的截稿時間,建議延至周六早上發布。
民調當晚上載網頁
知情者透露,趙心樹在傍晚獲悉無法及時發布,晚上再致電陳鉅偉,要求他先把民調結果及新聞稿,上載到「傳理調查實驗室」網頁,陳鉅偉最後遵從指令將民調上載。及後有報章在網上發現該民調結果,於翌日刊登,浸大傳訊處亦於同日早上發布結果。
浸大教職員工會代表杜耀明表示,事件影響浸大校譽,透露有教職員表示憂慮,指搶閘公布的民調未經加權處理,做法不專業,結果亦存在誤差。他說,工會正草擬聲明信,要求校長陳新滋介入徹查,必要時應展開聆訊調查。傳理學會外務副會長吳穎欣接受本報查詢時說,將向學院了解事件並收集同學意見,盼盡快查明事情始末及真相。
明報記者 周婷 蕭輝浩
趙心樹回應:避開台灣大選 無政治干預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昨早抵達趙心樹於浸大傳理視藝大樓的辦公室,在他準備離開大樓時邀請他回應事件。趙心樹得知記者身分後表示「有看報紙」,並說「你們這樣報道對我很不公平」。其後步出電梯,並突然加快步速離開,一路上對記者提問不回應。
突加速腳步離去
至昨日下午,趙心樹決定公開會見於大樓等待的多間傳媒,在逾30分鐘的答問之中,他多番強調提前公布無損民調科學性及可靠度。
趙心樹下午會見傳媒時說,是他決定於本月14日首次公布未完成民調,「分開兩次公布調查結果,是因為第一次想於最好的時機發放結果,避開台灣大選公布結果的日子。第二次是想將完整版本發布,供學術研究之用,兩次公布的結果有差別,是抽樣調查中的常見現象」。
他表示﹕「一般公眾關心的問題,例如誰領先誰落後,領先差距是擴大還是縮小,兩次公布的結論都是一樣的。」
對於傳理調查是否受到政治干預,趙心樹多次重申,梁營、唐營和浸大校董會,沒有與他及其同事討論過傳理調查的事,又笑言「歡迎所有人關注和監督我們」。
對於民調結果是否須先加權,趙心樹回應稱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做法,又說自己在美國做民調多年,「常常在發布新聞時不加權」。今次是鑑於14日提前公布的結果未有加權,因此才在17日補充版加權,方便學者比對。
明報記者
唐:無干預學術自由 梁:民調公信力重要
【明報專訊】浸大將未完成的特首選舉民調,搶先公布有利參選人唐英年的數據,唐英年昨澄清從無干預學術自由,強調「捍衛核心價值是最核心的核心價值……我自問做到『加零一』」;另一參選人梁振英亦表示要維護本港核心價值 ,又指民調機構的公信力很重要,呼籲浸大盡快解話。
「最核心的核心價值」
唐英年稱,浸大是學術機構,有獨立性,他不清楚其運作,重申尊重學術自由,也不會干預。對於民調顯示12.9%受訪者認為唐英年能捍衛本港核心價值,落後於18.2%的梁振英,唐英年說﹕「捍衛核心價值是最核心的核心價值,我在政府9年,自問對捍衛核心價值,做到『加零一』,做到十足。」他又以自己倡議行政措施解決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問題,證明自己尊重法治。
浸大前校長吳清輝說,浸大是一所成熟的大學,不相信任何人可向「傳理調查」施壓,亦看不到大學有動機討好一些人。
不過,「挺梁」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在本報撰文,炮轟浸大的民調犯了兩項致命錯誤,一是調查未完成便搶先公布,「有可能出現『彈弓手』,主事人可以『移動終點,見好即收』」,指負責任的民調機構,應清楚訂明抽樣數目,不會臨時截數。二是浸大第二次調查並沒有做到加權,令調查會出現相當嚴重的誤差(全文刊論壇)。
唐營陳慧兒問調查 發布前詢浸大進度
【明報專訊】今次浸大特首民調風波,除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被質疑提前發布未經加權的中途結果,影響民調可靠性之外,亦有消息將事件與唐、梁兩營拉上關係。
據知情者透露,上周五傍晚,浸大傳理學院調查員仍在整理結果、在晚上上載網頁前夕,有調查員接到唐英年競選辦公關陳慧兒來電,查詢是否有特首民調即將公布,調查員對陳慧兒說,要由趙心樹決定,並反問「為何你知道我們有民調發布?」陳慧兒向該調查員說,「我有辦法知」,並稱在調查發布後請通知她。
傳媒查詢 致電浸大
陳慧兒承認,民調發布前曾致電浸大,她說,當日因為有傳媒查詢,她才打電話給浸大查詢;至於她有否問過浸大「為何不公布調查」,她說現在記不起當日的字眼。
明天更好基金被指提議贊助 梁營否認:絕無其事
【明報專訊】另一邊廂,昨日有消息傳出,浸大傳理學院於去年12月展開特首民調前,學院曾收到與梁營關係密切的明天更好基金建議,可贊助浸大特首選舉調查,但最後被學院拒絕。
對此,停薪留職出任梁振英競選辦公室副主任的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昨回應說,絕無其事。她強調,基金只會贊助與經濟、教育有關的項目,從不贊助特首選舉調查。梁營公關表示,梁振英及其競選辦人員,亦從沒有提出贊助浸大的特首選舉調查的建議。
趙心樹令加身分認同調查
不設「唔知」選項 89.8%自認中國人
【明報專訊】浸大「傳理調查」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先後做特首民調,但兩次問卷題目有所不同,1月的問卷中新增3條獨立的身分認同問題,發現近九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另有97%人認為自己同樣是香港人。
繼港大民調風波 1月加問題
港大民意調查上月底的同類調查,由於問卷設計要求受訪市民回答時,只可從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或唔知、難講中選擇一個答案,因此結果與浸大的調查有明顯差異,港大民調顯示有38%人答稱自己是香港人,另有17%人自稱是中國人,是12年來新低,43%人認為同時是中國人和香港人。問卷的設計曾引起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質疑,惹來一番風波。
據了解,傳理調查總監趙心樹對研究身分認同有興趣,所以在1月的民調中加入新問題,「順便」收集相關數據。
浸大「傳理調查」今年新增的3條問題,依次問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否中國人?」、「認為自己是否香港人?」、「認為自己有無其他國家或地區身分?」,受訪者在各題只可選答「係」或「唔係」,但不可答「唔知」。在1005受訪者中,有89.8%人自認中國人、97.3%自認香港人,另有6.6%人自認有其他身分。
中央關注民望 唐梁高度緊
【明報專訊】唐英年和梁振英的民望差距對特首選情有何影響?有唐英年的支持者透露,只要唐英年和梁振英的民望差幅維持在四六開之內,他們相信中央到最後仍會支持行政經驗較豐富的唐英年,但若唐的民望低於四成,梁高於六成,便會令中央很為難。
倘民望太低 中央為難
據了解北京政情人士指出,中央容許兩名建制派參選人互相競爭,部分原因是擔心唐英年的桃色醜聞有餘波,令港人不接受他,部分是不想強行阻止民望甚高的梁入閘,令特首選舉的公信力受損。中央遲遲不表態挺唐或挺梁,客觀上給了唐英年時間,可以設法提振民望,追趕領先的梁振英。唐營中人相信,就算唐英年無法在民望上反超前梁振英,只要拉近距離,就可以憑其他條件說服北京和選委會。
梁振英與星島集團的公開罵戰,令他民望受挫,加上唐英年積極操練後較少失言,並有大量星級人物護航和撐場,令他民望回升,上月唐梁的民望差距開始顯著收窄。對於這種此消彼長走勢,唐營大受鼓舞,梁營亦不敢怠慢,加緊發表多份政綱爭取民意,兩營都高度關注各大院校的特首民調,希望看到對己方較有利的賽果。
明報記者
民調未竟搶閘公布唐梁差距大幅收窄 浸大報流料疑受政治壓力 (《蘋果日報》,19/01/2012)
【本報訊】浸大傳理學院最新一輪的特首選舉民意調查,還未完成便搶先公佈有利唐英年的結果,營造唐英年與梁振英的民望差距大幅收窄,但最終民調結果卻顯示,兩者差距並不如此小。傳理學院否認受到任何政治壓力,聲稱只是想避開台灣大選才提早公佈,而唐英年就企圖與事件劃清界線,強調一直尊重包括學術自主在內的香港核心價值。
記者:姚國雄、歐陽子瑩
浸大傳理調查於本月9日至14日進行特首選舉調查,訪問人數為1000,但浸大未待調查完結,便突然於上周六公布只訪問約800多人的調查,初步結果顯示梁振英的支持度跌至27.8%,唐英年升至21.3%,雙方差距較上次調查減至6.5個百分點。
結果是梁振英明顯佔優
可是,浸大前日突然公布全部最終的調查結果,發現唐、梁二人的差距,原來是8.9個百分點。
更甚的是,浸大前日一併公布9條上周並沒有曝光的問題,包括「哪一位候選人最能捍衞香港核心價值」,選擇唐英年有12.9%,選擇梁振英卻達18.2%,可見梁振英在此民調中,明顯佔優。
負責調查的浸大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解釋,800多個樣本已經足夠,加上希望相關報道能在台灣大選前出街,故提前發放,他並沒有受壓「分批」公布民調。對於兩次結果相差200個樣本,趙心樹形容這只是「有一點區別」,談不上是誤導。
不過身兼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的傳理學院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擔心,今次研究並非學術性,質疑有政治動機,更擔心學院成為選舉機器,拖累學院的公信力,他稍後會去信校長關注事件。
唐稱一向捍衞核心價值
唐英年回應指,浸大是學術機構,有其獨立性,「我唔知道佢哋嘅運作。」對於他在「捍衞核心價值」不及梁振英,唐英年指他過去捍衞核心價值做到「加零一」:「我會就各方面都係繼續努力,捍衞我哋核心價值,呢個係一個最核心嘅核心價值,我係政府工作九年多,我自問對於捍衞核心價值,我哋一定係做到加零一,一定最到最足,例如尊重法治。」
梁振英則指,不清楚校方高層有否就民調施壓,只覺有關民調「怪怪地」,民調未結束及加權就向外公布,做法跟一般民調機構不同。梁又指,既然有傳媒質疑民調可信性,有關機構應該盡早向公眾解釋。
此外,近日政圈流傳一篇左派文章,批評唐英年勾結外國勢力、泛民和商界,其競選隊團甚至加入泛民成員,唐英年回應指,香港是多元共融包容的國際城市:「我團隊入面係有不同背景的人士幫我去選舉,我係好高興。」
學院內有指民調如打手
【本報訊】浸會大學「傳理調查」分兩次發布調查結果,被質疑受挺唐的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施壓,選擇在「最好的時機」發佈有利唐的數據。雖然「傳理調查」總監趙心樹矢口否認,但傳理學院內早有聲音形容「傳理調查」如「打手」,更有院內教職員懷疑,先後發放的兩項特首候選人民調,背後均有政治目的。
趙心樹畢業於復旦大學,獲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學位及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曾在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等官方新聞機構工作;表面上「傳理調查」由他及多名院內高層負責,實際上卻由他一人控制。
有傳理學院教職員指出,他們質疑有關調查可能有政治目的,主因是「傳理調查」公佈首次民調結果前,由梁振英好友鄧淑德任行政總裁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曾表示欲捐助「傳理調查」;雖然趙心樹經內部諮詢後,最終拒絕捐款。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昨日回應指,從來沒有提議或被邀請以任何形式捐助「傳理調查」。
傳言牽涉王英偉
之後傳理學院內又有傳言,指有人對該民調結果「有意見」,甚至傳言有人找趙「了解情況」,最終更鬧出未完成調查就公佈結果的挺唐鬧劇!對於外界猜測找趙「了解情況」的人是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有教職員不感意外。
也有知情人士指,「傳理調查」突然在民調中加插「身份認同」問題,相信是衝著港大鍾庭耀的中國人身份民調而來;「傳理調查」研究項目幹事林佩琪也承認,增加中國人身份的問題是趙心樹的「personal interest(個人興趣)」,但認為一般調查也有「搭單」問題,情況常見。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浸大民調未完搶閘公布 唐梁差距8.9變6.5百分點 校董會否認施壓 (《明報》,18/01/2012)
由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左)領導的「傳理調查實驗室」,上周六公布第二次特首調查,指梁振英、唐英年的支持度差距收窄至6.5個百分點,昨日在網上低調公布「補充」版本,指二人在第二次調查的真正差距為8.9個百分點。浸大校董會及諮議會主席王英偉(右)強調,無就民調結果向傳理學院施壓。(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轄下的「傳理調查實驗室」,上周六(1月14日)公布第二次特首選舉民調,指1月9月至12日的調查,梁振英與唐英年的支持度收窄至6.5個百分點;事隔3天,浸大昨在網上低調公開「補充」版本,指調查實際到14日才正式完成,梁唐支持率差距實為8.9個百分點,又公開上次無披露的餘下調查結果。
據悉,浸大教員對校方在周六披露截至12日的「中途」結果感不滿,但負責的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最終決定提前公布。
有學者質疑浸大搶先發布未完成的調查「中途結果」做法罕見,民調數據亦未經「加權」調整,無法與12月該校第一次做的民調比較(見另稿)。
浸大「傳理調查」先後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以電話訪問形式,隨機抽樣訪問市民對特首參選人的意見,12月的調查訪問了810人,數據「加權」處理後公布,梁振英的支持度為30.1%,唐英年為17.2%,相差12.9百分點。
浸大原定在本月1月9日至1月14日做第二次調查,訪問人數定為1000;不過,浸大上周六(14日)搶先公布截至12日的調查結果,當時受訪人數只有836,梁振英的支持度跌至27.8%,唐英年升至21.3%,雙方差距減至6.5個百分點。數據未經「加權」調整,與第一次「加權」調查有別,新聞稿亦無列明調查未正式完成。
到了昨日,浸大突在網上公開調查全部內容,指是「補充」,又稱結果「延續上星期的特首選舉調查」。最終第二次調查在1月14日結束,訪問了1005人,「加權」處理後,梁振英支持度實為29%,唐英年為20.1%,雙方差距實為8.9個百分點,反映周六的局部結果明顯有偏差(見圖)。
另公布9條無曝光問題
浸大昨另公布9條周六無曝光的問題及結果,如「哪一位候選人最能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答唐英年的有12.9%,梁振英18.2%,何俊仁10.2%。
參與民調的浸大傳理調查實驗室香港媒體變遷研究項目幹事林佩琪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提前公布局部結果是趙心樹的決定。她指可能趙心樹教授較「心急」,將結果在上周五(13日)晚上約9時上載到網頁,及後有個別傳媒在網上發現該調查結果後於周六報道,浸大周六早上正式對外宣布結果。本報昨無法與趙心樹聯絡上。
項目幹事﹕院長趙心樹決定
林佩琪承認,民調原定做到14日,希望訪問1000人,對於為何提早公布局部結果,她回應﹕「因為星期四晚已有800多人回應,與上月(12月)受訪人數相若可比較,加上希望趕及台灣大選當日(14日)公布,因此在上周五(13日)整理數據,比較急。」對於是否有人在過程中施壓,林回應稱﹕「都無人施壓,timing(時機)最重要,若受訪人數不足800人也不會(14日)公布。」
早前公布支持唐英年任下屆特首的港區人大代表、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王英偉接受本報查詢時,否認他曾向「傳理調查」施壓,強調「若下次調查對梁振英有利,難道你又說我挺梁?」他表示,自己一向尊重學術自由,堅稱對大學的特首選舉調查「無參與、無問意見、無給指示,亦從無與趙心樹接觸」。至於為何調查會分兩次發布,他指一切由「傳理調查」決定,「他們鍾意點出就點出,你問番趙心樹啦」。
明報記者
學者:調查未完 不應比較數據
【明報專訊】浸大「傳理調查」將同一次特首民調分兩次公布,無論受訪者人數、特首參選人的支持度,以及公布的題目均不同,多名學者均指出,「傳理調查」將同一個民調分開兩次公布的做法十分罕見,而且首次公布的是未經整理和調整的數據,無法反映真正民意,不能與浸大12月做的同一調查作比較。
分兩次公布罕見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及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均指出,一般而言不會在未完成民調的情下公布結果,亦不應將未經調整的數據公布作比較。一般而言,民調會預先設定進行日期,甚少在期限前公布部分結果。
數據未經「加權」處理
二人解釋,電話訪問隨機抽樣,可能有「調查偏差」。假設調查中男性受訪者人數過多,男女比例與現實不符,將直接影響調查結果,因此需「加權」調整數字,令結果符合實際情,學者通常會先調整數據才對外公布。而今次的調查數據未經加權處理。所謂「加權」,是每次民調訪問的市民年齡和男女組合等人口特徵分佈皆不一樣,比例亦與全港人口等特徵分佈不同,因此較嚴謹的民調會按政府統計處提供的2011年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作調整,增加調查的代表度。
至於兩次民調公布的問題數目不一,馬嶽指研究者有權自行決定公布哪些數據,公布調查中個別有用數據的做法十分常見。
不過他指出,由於問卷的題目次序也可能影響調查結果,他認為最佳做法是公布整個調查的所有數據,或按訪問次序公布整份問卷題目,讓外界自行判斷調查的可靠度和準確度。
「傳理調查」成立無諮詢 教師質疑博出位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傳理調查實驗室」去年3月成立,坐落於新落成的傳理視藝大樓。據悉,實驗室由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策劃,初期聘請3至4名研究助理,並引進電話、網上訪問系統,及ePOP網絡挖掘系統,每年經費約一二百萬元。但有傳理學院教職員透露,學院以往未做過類似民調,成立過程也無諮詢師生意見,質疑有關民調只為「博出位」。現年57歲的院長趙心樹生於上海,曾在《人民日報》任記者、攝影師及編輯,其後於復旦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並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趙於2007年獲時任校長吳清輝邀請,接任浸大傳理學院院長。
院長曾任《人民日報》記者編輯
據「傳理調查實驗室」網頁顯示,趙心樹親身擔任實驗室總監,顧問為張榮顯博士,成員包括新聞系系主任郭中實和副系主任黃煜等。據悉,黃自去年9月赴美國進修,他和郭中實皆未參與特首選戰民調。
趙心樹的院長任期將於今年中屆滿,消息人士指出,「傳理調查實驗室」去年宣布成立時,根本無諮詢內部教員意見,有教師質疑成立動機是為了「博出位」,透過爭取傳媒曝光增加知名度,但無助增進學術水平。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美聯社進駐北韓 開西方傳媒首例 (《蘋果日報》,17/01/2012)
美國新聞機構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正式進駐北韓,在平壤開設首家分社昨天(周一)揭幕,成為第一家在北韓境內設常駐辦公室的西方新聞機構。但美聯社初步不會派美籍記者常駐辦公室,常駐的記者和攝影記者都是北韓人。
美聯社與北韓國營朝鮮中央通報社( KCNA),經近一年磋商落實合作。美聯社的北韓分社座落在朝中社總部內,主管是兩名美籍資深傳媒人──南韓分社主管李讓( Jean H. Lee)和亞洲區攝記主管古滕費爾德( David Guttenfelder),主要負責訓練常駐的北韓記者採訪和報道,但他們不會常駐辦公室,只會不時停駐管理。
朝中社讚美聯社承諾以公平、客觀和準確報道北韓新聞,奠定雙方合作基礎。美聯社則強調會秉承自由客觀原則,期望可以準確反映北韓真實一面,揭開其神秘面紗。
美聯社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內地傳媒頭版報道 (《明報》,16/01/2012)
【明報專訊】內地多份報章昨日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台灣總統馬英九連任的消息。選前封口的一眾內地涉台專家,也開口評論選舉結果,稱馬英九的勝選是其實行對大陸友好的政治經濟政策所致。
不報蔡辭民進黨主席
《南方都市報》《揚子晚報》《瀟湘晨報》《京華時報》《新京報》等內地報章,昨天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馬英九連任的消息,但一律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代替「台灣總統大選」,消息來源也基本都來自官方新華社,因此多份報章都有提及:「台灣局勢依然錯綜複雜,『台獨』勢力還會阻撓兩岸關係發展,化解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尚需時日,兩岸民眾共同利益和情感的聯結有待加強。」
相比之下,內地媒體對於敗選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則只有鳳毛麟角的報道,大部分報紙甚至未報道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
評論指對「九二共識的公投」
選前諱莫如深的一眾內地涉台學者,也終於開始發話點評大選。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對中通社表示,馬英九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大陸商談,平復了陳水扁時期的動盪不安。其與大陸合作的經濟讓台灣民眾得到實惠,加之其清廉的形象,是勝選的主因。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也說,選舉結果符合各方期待和利益。他說,這場選舉也是對馬兩岸政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的一次投票,所以也有島內評論說這是一場對「九二共識」的「公投」。
不報蔡辭民進黨主席
《南方都市報》《揚子晚報》《瀟湘晨報》《京華時報》《新京報》等內地報章,昨天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馬英九連任的消息,但一律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代替「台灣總統大選」,消息來源也基本都來自官方新華社,因此多份報章都有提及:「台灣局勢依然錯綜複雜,『台獨』勢力還會阻撓兩岸關係發展,化解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尚需時日,兩岸民眾共同利益和情感的聯結有待加強。」
相比之下,內地媒體對於敗選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則只有鳳毛麟角的報道,大部分報紙甚至未報道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
評論指對「九二共識的公投」
選前諱莫如深的一眾內地涉台學者,也終於開始發話點評大選。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對中通社表示,馬英九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大陸商談,平復了陳水扁時期的動盪不安。其與大陸合作的經濟讓台灣民眾得到實惠,加之其清廉的形象,是勝選的主因。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也說,選舉結果符合各方期待和利益。他說,這場選舉也是對馬兩岸政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的一次投票,所以也有島內評論說這是一場對「九二共識」的「公投」。
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法不可以亂修兮 擱置建互信 (《訊報》,06/02/2012)
上周末新聞局仝人先後拜訪澳門記者聯會、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和《澳門郵報》就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收集意見及交換看法。筆者欣逢其會,出席了下午在傳協會址舉行的座談會,感到獲益良多大開眼界。由於筆者因工作關係未聽到最初雙方發言,故當日在場在未清楚來龍去脈的情況下不便加插個人意見影響會談進程。不過作為一個旁觀者和評論員,這反而更能在雙方唇槍舌劍中看出一些端倪。本文並非完全根據現場雙方言論作出評論,而是受此啟發發表一些個人意見。
首先本人陳致平局長能放下身段,深入傳協「虎穴」相當佩服。無論有無結果、結果如何、主動走進基層,與業界多交流、多溝通、進而建立互信打成一片,本來就應該是為官之道。遺憾的是回歸後高官逐漸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高高在上、閉門造車、官民關係自然日益疏離,對立情緒自然與日俱增。所以今次局長大駕光臨無論動機為何,都是值得支持的好事,因為這會為其他政府官員樹立榜樣。連跟新聞局關係最不和諧、最喜歡跟官方較勁的傳協,也沒有把陳局長吃掉,其他政府部門與民間社團會面,還有甚麼可怕的?只是希望局方不要有事鍾無艷就好了。
實事求是地看,局方今次的舉動未免太遲,給業界的感覺不離硬銷與滅火,是耶非耶公道自在人心,如果上門拜訪是在商議式民調之前;如果局長能更多地放下官架子虛心聆聽業界不同意見不處處駁斥;娛果回歸後一直主動與業界建立良好溝通互動機制;如果其他政府部門歷年有意無意打壓記者採訪自由時,到內地外國採訪時,局方能主動協調平息糾紛化解矛盾,提供必要的協助,但又能好好拿捏不會令外界感到是在干預新聞自由的話,今日業界和局方的關係、局長的形眾、修法與民調引起的摩擦,肯定不至於此。
我們由是觀之,今日之局面官方解鈴還需繫鈴人,要化解冰凍三尺的矛盾仍要釋出更多的誠意善意,切忌一曝十寒只為修法而拜訪。群眾眼睛是雪亮的,尤以記者為甚。筆者始終堅持,既然局長一再宣稱對修法沒有既定立場,在官民關係尖銳對立的今天,當局為何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先擱置修法爭議和民調先釋出更多善意,讓業界先行醞釀修不修?如何修?修甚麼?期間官方多與持份者溝通,重建破裂前的互信互動,放下固執假以時日自然水到渠成,這才是對待修改兩個新聞法的正確態度。然而非常遺憾的是,會面中局長給業界的感覺依然想盡快完成任務樹立政績工程,在鄰埠版權法修例和纏擾陰影下,很難不令我們覺得唇亡齒寒陰風陣陣。若果如局長所言真的想為業界遮風擋雨的話,就應該聽聽筆者的忠言,擱置爭議,共建互信,無為而治,大事可成。
商議民調再回首 謎霧重重看不透
回頭再談之前引起一連串風波的商議式民調。坦白說筆者也不認同當局隱含一定預設立場,帶有目的性和傾向性,未經充份諮詢業界意見便進行的民調。但總覺得這並非民調尤其是商議式民調,也不是張榮顯博士及研究團隊的錯,其主要責任應由新聞局負責。正如局長上周五所言,在民調設計操作過程中,局方雖並無參與、干預,但亦承認有方向性的指導,指導力度有多大不得而知,但起碼傳媒的憂慮和批評並非無的放矢。
參與制訂民調的易研公司共向本澳五十多個傳媒發出邀請出席商議日的信函,最終只有十五家回覆,七家確認,共二十九名傳媒人參與。因出席比率低於預期令調查取樣無效,從商議式民調變成商議式討論,其失敗與業界無尤。但卻使如此,筆者認為本澳歷史上首次商議式民調無疑很失敗,但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原因是這種方式本身並沒有錯,錯在出發點本身及官方的隱性介入和指導,令科學性統計失實。相反我們更應該鼓勵政府部門及大機構以此為鑑、認真反省汲取教訓,日後更普及地推廣民主參與成份很高的商議式民調,令民意真正能落實於施政,業界和政界對此應該有公允客觀的認識,不能因一粒老鼠屎壞了一窩粥,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至於有云商議式民調白做了也不至於,因為我們通過今次事件凝聚了團結和共識,也對當局的行為增加了認識。世事絕大多數並非黑白分明的,相反灰色地帶佔大多數,商議式民調本身並無對錯,差別只是落在誰的手裡為誰服務而已,正如武器一樣。
回首商議日當天,的確有三方面令我們十分疑慮和不安。首先民調問卷內容並非局長所言沒有預設立場,相反是有明顯的引導性甚至已定性,行文用語也不中性,其既定立場昭然若揭。此舉顯然違反了民調,特別是商議式民調的客觀原則,更加違反了科學的精神,只能解釋為政治操作。那怕局長事後提出社會科學不是自然科學,但社會科學始終不脫科學範疇而非宗教,既然如此當然會帶有科?統計的共性,這是知識份子都應該知道的通識。
第二點,商議日當天二百七十七名參與者中,被劃分為公眾組和專業組。規模龐大的公眾組設計已有問題;專業組中廿九人,有十六人即過半數來自澳廣視甚至有該台高層在其中,其公正性和代表性大有問題。這種類似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的舞弊方式,顯然是有人希望得出對自己最有利結果而刻意為之。令業界振奮、也令局方遺憾的是,所有澳廣視記者都沒有丟記者的臉,反而對不平之事口誅筆伐,盡了傳媒工作者應盡的權利和義務。更為澳廣視爭了光。
第三點更加牽涉法律問題。事緣易研邀請傳媒人出席商議日,一些未向其提供名單的傳媒員工,竟不約而同聲稱被抽樣參與,這種情況之前在問卷已出現過。名單何來?誰違反了個人資料保護法值得重視,全體業界都應該繼續關注並向有關方面施壓,絕不能讓事件不了了之。
雖然局長聲稱無論個人資料有否交予易研皆不會違法,但在法治社會並非局長一人說了算,從張榮顯與局長的互相矛盾說法中,令人更加質疑有人涉嫌違法。為人直率的張榮顯坦言聞局的確有提供從業員名單給易研,但沒有聯絡方法等資料,奇怪的是卻能找到其本人。陳局長先回應記者並無正式向易研透露資料,在記者追問下又說自己不清礎,但又指其同事曾就此與易研接觸,到底哪句是真已成為羅生門。以追求真相為天職的記者理應持續跟進下去。
擱修法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上周五會面中,傳協向新聞局表達了五點清晰立場;
一、強烈反對新聞局企圖將修改兩傳媒法,與設立審查委員會綑綁式處理。
二、強烈反對以法律形式設立、或任何帶官方色彩的出版委員會或視聽廣播委員會。兩委員會成立與否,應由茉界因應社會實際情況再作討論,相信待條件成熟時會自然解決。
三、強烈反對由官方制訂新聞工作者守則、記者專業認證制度,掌控記者生殺大權。
四、本會高度關注政府計劃將網絡媒體列入法律監管之列,在社會未有充分討論,國際上未有成功執法經驗作參考的情況下,本會認為目前未有成熟條件修法。
五、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針對平面、電子媒體、還是網絡平台,現行刑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及打擊電腦犯罪法、對誹謗、侵犯私隱權或其他違法行為已有充足的監管。現階段本會看不到有任何迫切性修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並再次促請新聞局遵守業界自決的原則,擱置修法程序,避免籍修法箝制新聞自由。
上述五點清楚表達了新聞界的憂慮和共識,如果新聞局真的希望為業界遮風擋雨的話,應該知所進退從善如流,而並非型找藉口強推修法令神憎鬼厭。局長在席上講過現在正處於最初開始的諮詢程序,其實本來修法就應該先諮詢再民調而並非相反,這番話是局長邏輯混亂或大徹大悟不得而知,但肯定給人前後矛盾的感覺。
業界至今不明白新聞局修法的動機和理據,正如局長把二00六年取消記者證也視為保障新聞自由一樣。誰都知道兩法確已過時便並非令全部過時,畢竟其源自歐洲尤其葡國鮮花革命後較民主和寬鬆的標準,其多數條文和法律精神仍應沿用。局長要求業界多讀多了解兩法原文,但又有沒有要求業界和自己透徹了解這兩點呢?商議日中連普通市民也反問:多少法律同樣已過時十幾廿年,多少民生事務急著要處理,不明白局方為何本末倒置?周五席上資深記者及傳媒執委會主席吳小毅拿出一九九六年,時為記聯負責人的陳致平言論剪報,當時他義正嚴辭,但今日的他似乎打倒昨日的他,只執著當年自己一句「並非徹頭徹尾地反對」成立出版委員會。今天,我們業界同樣並非徹頭徹尾地反對修法,理論上大家理念相近才對,但何以至此值得反思。
回歸後政府部門有沒有直接或間接干預新聞自由?而新聞自由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全民有目共賭無法抵賴。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是公平正義社會和真正和諧社會的基石,而自由是四大要素之一,包括基本法廿七條保障的言論,新聞、集會結社、出版等自由。二00九年兩會溫總說過:「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康熙教子庭訓格言有云:自任其過大人之為。意即太凡能主動正視過去承擔責任的人,大多是品德高尚的人。既然陳局長謂不排除擱置修法可能,願與其共勉之。
□ 黃東
首先本人陳致平局長能放下身段,深入傳協「虎穴」相當佩服。無論有無結果、結果如何、主動走進基層,與業界多交流、多溝通、進而建立互信打成一片,本來就應該是為官之道。遺憾的是回歸後高官逐漸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高高在上、閉門造車、官民關係自然日益疏離,對立情緒自然與日俱增。所以今次局長大駕光臨無論動機為何,都是值得支持的好事,因為這會為其他政府官員樹立榜樣。連跟新聞局關係最不和諧、最喜歡跟官方較勁的傳協,也沒有把陳局長吃掉,其他政府部門與民間社團會面,還有甚麼可怕的?只是希望局方不要有事鍾無艷就好了。
實事求是地看,局方今次的舉動未免太遲,給業界的感覺不離硬銷與滅火,是耶非耶公道自在人心,如果上門拜訪是在商議式民調之前;如果局長能更多地放下官架子虛心聆聽業界不同意見不處處駁斥;娛果回歸後一直主動與業界建立良好溝通互動機制;如果其他政府部門歷年有意無意打壓記者採訪自由時,到內地外國採訪時,局方能主動協調平息糾紛化解矛盾,提供必要的協助,但又能好好拿捏不會令外界感到是在干預新聞自由的話,今日業界和局方的關係、局長的形眾、修法與民調引起的摩擦,肯定不至於此。
我們由是觀之,今日之局面官方解鈴還需繫鈴人,要化解冰凍三尺的矛盾仍要釋出更多的誠意善意,切忌一曝十寒只為修法而拜訪。群眾眼睛是雪亮的,尤以記者為甚。筆者始終堅持,既然局長一再宣稱對修法沒有既定立場,在官民關係尖銳對立的今天,當局為何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先擱置修法爭議和民調先釋出更多善意,讓業界先行醞釀修不修?如何修?修甚麼?期間官方多與持份者溝通,重建破裂前的互信互動,放下固執假以時日自然水到渠成,這才是對待修改兩個新聞法的正確態度。然而非常遺憾的是,會面中局長給業界的感覺依然想盡快完成任務樹立政績工程,在鄰埠版權法修例和纏擾陰影下,很難不令我們覺得唇亡齒寒陰風陣陣。若果如局長所言真的想為業界遮風擋雨的話,就應該聽聽筆者的忠言,擱置爭議,共建互信,無為而治,大事可成。
商議民調再回首 謎霧重重看不透
回頭再談之前引起一連串風波的商議式民調。坦白說筆者也不認同當局隱含一定預設立場,帶有目的性和傾向性,未經充份諮詢業界意見便進行的民調。但總覺得這並非民調尤其是商議式民調,也不是張榮顯博士及研究團隊的錯,其主要責任應由新聞局負責。正如局長上周五所言,在民調設計操作過程中,局方雖並無參與、干預,但亦承認有方向性的指導,指導力度有多大不得而知,但起碼傳媒的憂慮和批評並非無的放矢。
參與制訂民調的易研公司共向本澳五十多個傳媒發出邀請出席商議日的信函,最終只有十五家回覆,七家確認,共二十九名傳媒人參與。因出席比率低於預期令調查取樣無效,從商議式民調變成商議式討論,其失敗與業界無尤。但卻使如此,筆者認為本澳歷史上首次商議式民調無疑很失敗,但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原因是這種方式本身並沒有錯,錯在出發點本身及官方的隱性介入和指導,令科學性統計失實。相反我們更應該鼓勵政府部門及大機構以此為鑑、認真反省汲取教訓,日後更普及地推廣民主參與成份很高的商議式民調,令民意真正能落實於施政,業界和政界對此應該有公允客觀的認識,不能因一粒老鼠屎壞了一窩粥,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至於有云商議式民調白做了也不至於,因為我們通過今次事件凝聚了團結和共識,也對當局的行為增加了認識。世事絕大多數並非黑白分明的,相反灰色地帶佔大多數,商議式民調本身並無對錯,差別只是落在誰的手裡為誰服務而已,正如武器一樣。
回首商議日當天,的確有三方面令我們十分疑慮和不安。首先民調問卷內容並非局長所言沒有預設立場,相反是有明顯的引導性甚至已定性,行文用語也不中性,其既定立場昭然若揭。此舉顯然違反了民調,特別是商議式民調的客觀原則,更加違反了科學的精神,只能解釋為政治操作。那怕局長事後提出社會科學不是自然科學,但社會科學始終不脫科學範疇而非宗教,既然如此當然會帶有科?統計的共性,這是知識份子都應該知道的通識。
第二點,商議日當天二百七十七名參與者中,被劃分為公眾組和專業組。規模龐大的公眾組設計已有問題;專業組中廿九人,有十六人即過半數來自澳廣視甚至有該台高層在其中,其公正性和代表性大有問題。這種類似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的舞弊方式,顯然是有人希望得出對自己最有利結果而刻意為之。令業界振奮、也令局方遺憾的是,所有澳廣視記者都沒有丟記者的臉,反而對不平之事口誅筆伐,盡了傳媒工作者應盡的權利和義務。更為澳廣視爭了光。
第三點更加牽涉法律問題。事緣易研邀請傳媒人出席商議日,一些未向其提供名單的傳媒員工,竟不約而同聲稱被抽樣參與,這種情況之前在問卷已出現過。名單何來?誰違反了個人資料保護法值得重視,全體業界都應該繼續關注並向有關方面施壓,絕不能讓事件不了了之。
雖然局長聲稱無論個人資料有否交予易研皆不會違法,但在法治社會並非局長一人說了算,從張榮顯與局長的互相矛盾說法中,令人更加質疑有人涉嫌違法。為人直率的張榮顯坦言聞局的確有提供從業員名單給易研,但沒有聯絡方法等資料,奇怪的是卻能找到其本人。陳局長先回應記者並無正式向易研透露資料,在記者追問下又說自己不清礎,但又指其同事曾就此與易研接觸,到底哪句是真已成為羅生門。以追求真相為天職的記者理應持續跟進下去。
擱修法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上周五會面中,傳協向新聞局表達了五點清晰立場;
一、強烈反對新聞局企圖將修改兩傳媒法,與設立審查委員會綑綁式處理。
二、強烈反對以法律形式設立、或任何帶官方色彩的出版委員會或視聽廣播委員會。兩委員會成立與否,應由茉界因應社會實際情況再作討論,相信待條件成熟時會自然解決。
三、強烈反對由官方制訂新聞工作者守則、記者專業認證制度,掌控記者生殺大權。
四、本會高度關注政府計劃將網絡媒體列入法律監管之列,在社會未有充分討論,國際上未有成功執法經驗作參考的情況下,本會認為目前未有成熟條件修法。
五、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針對平面、電子媒體、還是網絡平台,現行刑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及打擊電腦犯罪法、對誹謗、侵犯私隱權或其他違法行為已有充足的監管。現階段本會看不到有任何迫切性修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並再次促請新聞局遵守業界自決的原則,擱置修法程序,避免籍修法箝制新聞自由。
上述五點清楚表達了新聞界的憂慮和共識,如果新聞局真的希望為業界遮風擋雨的話,應該知所進退從善如流,而並非型找藉口強推修法令神憎鬼厭。局長在席上講過現在正處於最初開始的諮詢程序,其實本來修法就應該先諮詢再民調而並非相反,這番話是局長邏輯混亂或大徹大悟不得而知,但肯定給人前後矛盾的感覺。
業界至今不明白新聞局修法的動機和理據,正如局長把二00六年取消記者證也視為保障新聞自由一樣。誰都知道兩法確已過時便並非令全部過時,畢竟其源自歐洲尤其葡國鮮花革命後較民主和寬鬆的標準,其多數條文和法律精神仍應沿用。局長要求業界多讀多了解兩法原文,但又有沒有要求業界和自己透徹了解這兩點呢?商議日中連普通市民也反問:多少法律同樣已過時十幾廿年,多少民生事務急著要處理,不明白局方為何本末倒置?周五席上資深記者及傳媒執委會主席吳小毅拿出一九九六年,時為記聯負責人的陳致平言論剪報,當時他義正嚴辭,但今日的他似乎打倒昨日的他,只執著當年自己一句「並非徹頭徹尾地反對」成立出版委員會。今天,我們業界同樣並非徹頭徹尾地反對修法,理論上大家理念相近才對,但何以至此值得反思。
回歸後政府部門有沒有直接或間接干預新聞自由?而新聞自由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全民有目共賭無法抵賴。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是公平正義社會和真正和諧社會的基石,而自由是四大要素之一,包括基本法廿七條保障的言論,新聞、集會結社、出版等自由。二00九年兩會溫總說過:「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康熙教子庭訓格言有云:自任其過大人之為。意即太凡能主動正視過去承擔責任的人,大多是品德高尚的人。既然陳局長謂不排除擱置修法可能,願與其共勉之。
□ 黃東
新聞局推銷兩法修改工程 諮詢會上記者與局長駁火 (《訊報》,06/01/2012)
上周嘅《聽看傳媒》未能於平面版刊出(據告是稿擠),但係刊載於電子版《訊報》上。小記將文章標題字《互信不足係歷史經驗做成╱官方保護新聞自由個案欠奉》輸入互聯網,果然見到《訊報》刊出拙作,而且獲得各大中文網站轉貼添。咁樣今期不能不依足上周許下承諾,續談有關官方推動《出版法》、《視聽廣播法》(下稱《兩法》)修訂問題矣。
*上周預言:新聞局官員周五(十二月三十日)到傳媒工作者協會「推銷」(官方嘅講法係「溝通」、「諮詢」)《兩法》修訂工程就唔會好似某啲單位咁順攤。果然喺「諮詢」會議上爆發唇槍舌劍嘅爭議。
就小記現場所見(包括所聽),官方代表及前線記者代表各不相讓,達到寸土必爭之境界也。
《正報》係咁樣報呢次會議(詳見下文)。
新聞局昨日繼續走訪新聞團體和機構,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代表質詢,為何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立法會公布啟動修法程序前,未有公開廣泛諮詢新聞界?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未有作出解釋,卻多次強調政府現時正是聽取意見,也有責任檢視訂立多年的法例。但是,傳協的代表指出,政府是新聞界監督的對象,新聞法規與其他法律有異,特首未經諮詢業界而啟動修法程序,實在難以接受。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就修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在昨午與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 (下稱傳協)「關注修改兩法小組」會面約一小時十五分鐘,雙方多次出現激烈爭論。該局過去十八天,走訪十個華語新聞團體及機構,昨日的會晤才首次由受訪團體主動開放讓記者採訪和參與。會面在傳協會址進行,該會貼上「捍衛新聞自由‧反對藉修法箝制傳媒‧寸步不讓」。
昨日,陳致平被問及為何行政長官崔世安公布啟動修法程序前,沒有廣泛公開諮詢業界。他始終沒有作出解釋,只是強調啟動修法程序的第一步是聽取意見,而現在正是進行這項工作,又說:「啟動修法程序不是說一定最後目的是修法」。他補充,之前經常有文章提出要修法。
傳協的代表則反駁:「我們要提醒,政府是被新聞界監督的對象,《出版法》和涉及新聞自由的法規,與其他法律是有分別的。你們是利益相關人,因為是我們監察你們。」所以,啟動修法前應先與業界討論,否則是難以接受的。該代表也質疑,究竟行政長官是聽了新聞局的建議或其他人的意見才決定修法。
陳致平認為,政府是利益攸關者、被監督者,也有責任完善法律協助傳媒。他也多次表示,修法是為了更好保障新聞自由,但是,傳協的代表指出,嚴格來說,《出版法》是「單行刑事法律」,不是在權利、自由保障層面,而是規管傳媒的法律。不過,陳致平堅持,該法律是保障新聞工作。
傳協的代表稱:「我覺得局長應該更考慮,如果你想讓傳媒朋友可以更加有自由去報道,其實,你們少點派人到電視台去剪片,或者,你們多點讓前線記者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採訪,其實已足夠了。」陳致平立即答:「你說的很正確。你說的很正確。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法例甚至是不需要的,就取消這個法例。」
但是,被問及是否真可取消《出版法》時,陳致平卻辯稱,那番話是傳協代表說的,他表示,取消這法例是需要充份聽取不同意見,得到社會的共識。此外,有傳協代表建議,政府訂立「資訊自由法」,保障市民的知情權。究竟,政府近年收到多少個投訴傳媒的個案?陳致平起初沒有回答,被追問下才表明,修法前提不是收到很多投訴,也不存在很大的修法迫切性。
在會晤結束前,傳協代表向新聞局遞交一份聲明,強調該會的五項基本立場,包括「強烈反對新聞局企圖將修改兩傳媒法,與設立審查委員會『綑縛式』處理」、「強烈反對以法律形式設立、或任何帶官方色彩的出版委員會或視聽廣播委員會」、「強烈反對由官方制訂新聞工作者守則、記者的專業認證制度,掌控記者的『生殺大權』等等。(《正報》,2011.12.31)。
相信讀諸者君睇咗上述報道,會同意小記嘅事前推斷,會議上雙方爭議,唇槍舌劍。
*一般市民也許不大明白,怎解官員多番申明:「修法係為咗保護新聞自由」,但係仍然有咁多前線記者唔相信呢?
小記認為呢個係「經驗的規律」(Empirica lreguarity)在起作用也。
在不少前線記者心目中,新聞官員根本已變成咗「狼外婆」,邊會有咁好心來修法係為咗保護弱勢嘅「外孫」——新聞記者喇。所以傳協嘅代表(靚曲靜)就話:「我覺得局長應該更考慮,如果你想讓傳媒朋友可以更加有自由去報道,其實,你們少點派人到電視台去剪刀;或者,你們多點讓前線記者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採訪,其實已足夠了。」此即暗含:唔駛咁好心刻意修法來「保護」新聞自由也。
講真,回歸之後,澳門嘅新聞自由係有退冇進,只有時不時聽到有官員干預新聞自由、阻撓記者自由採訪嘅報道,但從未有一個個案係證明政府官員刻意去保護新聞自由噃。
*官員口口聲聲(就未有拍晒心口)講:「修法係為咗保護新聞自由,為新聞業遮風擋雨。」但不少前線記者就認為官員係講一套做一套。就好似果個由政府購買嘅(易研操辦)「商議式民調」,其問卷設計陰濕到唔限,目標就係要搞出一個市民同意政府拑制新聞自由嘅調查結論。
如果係真心實意要保護新聞自由,並以此宗旨去設計問卷,怎會出現咁多條旨在限制新聞自由嘅設問架?
□ 舜小記
*上周預言:新聞局官員周五(十二月三十日)到傳媒工作者協會「推銷」(官方嘅講法係「溝通」、「諮詢」)《兩法》修訂工程就唔會好似某啲單位咁順攤。果然喺「諮詢」會議上爆發唇槍舌劍嘅爭議。
就小記現場所見(包括所聽),官方代表及前線記者代表各不相讓,達到寸土必爭之境界也。
《正報》係咁樣報呢次會議(詳見下文)。
新聞局昨日繼續走訪新聞團體和機構,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代表質詢,為何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立法會公布啟動修法程序前,未有公開廣泛諮詢新聞界?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未有作出解釋,卻多次強調政府現時正是聽取意見,也有責任檢視訂立多年的法例。但是,傳協的代表指出,政府是新聞界監督的對象,新聞法規與其他法律有異,特首未經諮詢業界而啟動修法程序,實在難以接受。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就修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在昨午與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 (下稱傳協)「關注修改兩法小組」會面約一小時十五分鐘,雙方多次出現激烈爭論。該局過去十八天,走訪十個華語新聞團體及機構,昨日的會晤才首次由受訪團體主動開放讓記者採訪和參與。會面在傳協會址進行,該會貼上「捍衛新聞自由‧反對藉修法箝制傳媒‧寸步不讓」。
昨日,陳致平被問及為何行政長官崔世安公布啟動修法程序前,沒有廣泛公開諮詢業界。他始終沒有作出解釋,只是強調啟動修法程序的第一步是聽取意見,而現在正是進行這項工作,又說:「啟動修法程序不是說一定最後目的是修法」。他補充,之前經常有文章提出要修法。
傳協的代表則反駁:「我們要提醒,政府是被新聞界監督的對象,《出版法》和涉及新聞自由的法規,與其他法律是有分別的。你們是利益相關人,因為是我們監察你們。」所以,啟動修法前應先與業界討論,否則是難以接受的。該代表也質疑,究竟行政長官是聽了新聞局的建議或其他人的意見才決定修法。
陳致平認為,政府是利益攸關者、被監督者,也有責任完善法律協助傳媒。他也多次表示,修法是為了更好保障新聞自由,但是,傳協的代表指出,嚴格來說,《出版法》是「單行刑事法律」,不是在權利、自由保障層面,而是規管傳媒的法律。不過,陳致平堅持,該法律是保障新聞工作。
傳協的代表稱:「我覺得局長應該更考慮,如果你想讓傳媒朋友可以更加有自由去報道,其實,你們少點派人到電視台去剪片,或者,你們多點讓前線記者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採訪,其實已足夠了。」陳致平立即答:「你說的很正確。你說的很正確。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法例甚至是不需要的,就取消這個法例。」
但是,被問及是否真可取消《出版法》時,陳致平卻辯稱,那番話是傳協代表說的,他表示,取消這法例是需要充份聽取不同意見,得到社會的共識。此外,有傳協代表建議,政府訂立「資訊自由法」,保障市民的知情權。究竟,政府近年收到多少個投訴傳媒的個案?陳致平起初沒有回答,被追問下才表明,修法前提不是收到很多投訴,也不存在很大的修法迫切性。
在會晤結束前,傳協代表向新聞局遞交一份聲明,強調該會的五項基本立場,包括「強烈反對新聞局企圖將修改兩傳媒法,與設立審查委員會『綑縛式』處理」、「強烈反對以法律形式設立、或任何帶官方色彩的出版委員會或視聽廣播委員會」、「強烈反對由官方制訂新聞工作者守則、記者的專業認證制度,掌控記者的『生殺大權』等等。(《正報》,2011.12.31)。
相信讀諸者君睇咗上述報道,會同意小記嘅事前推斷,會議上雙方爭議,唇槍舌劍。
*一般市民也許不大明白,怎解官員多番申明:「修法係為咗保護新聞自由」,但係仍然有咁多前線記者唔相信呢?
小記認為呢個係「經驗的規律」(Empirica lreguarity)在起作用也。
在不少前線記者心目中,新聞官員根本已變成咗「狼外婆」,邊會有咁好心來修法係為咗保護弱勢嘅「外孫」——新聞記者喇。所以傳協嘅代表(靚曲靜)就話:「我覺得局長應該更考慮,如果你想讓傳媒朋友可以更加有自由去報道,其實,你們少點派人到電視台去剪刀;或者,你們多點讓前線記者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採訪,其實已足夠了。」此即暗含:唔駛咁好心刻意修法來「保護」新聞自由也。
講真,回歸之後,澳門嘅新聞自由係有退冇進,只有時不時聽到有官員干預新聞自由、阻撓記者自由採訪嘅報道,但從未有一個個案係證明政府官員刻意去保護新聞自由噃。
*官員口口聲聲(就未有拍晒心口)講:「修法係為咗保護新聞自由,為新聞業遮風擋雨。」但不少前線記者就認為官員係講一套做一套。就好似果個由政府購買嘅(易研操辦)「商議式民調」,其問卷設計陰濕到唔限,目標就係要搞出一個市民同意政府拑制新聞自由嘅調查結論。
如果係真心實意要保護新聞自由,並以此宗旨去設計問卷,怎會出現咁多條旨在限制新聞自由嘅設問架?
□ 舜小記
澳門蓮花衛視向新聞局提修訂兩法意見 (「澳門政府新聞局」,06/01/2012)
新聞局負責人今(6)日拜訪澳門蓮花衛視,就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事宜收集和交流意見。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上表示,兩法頒佈了二十年,部份條文仍未全面落實,作為政府部門有責任審視法律中不適時的條文以便作出修訂或補充。鑒於現時傳媒對修法持有不同觀點,新聞局一方面將積極創設平台,讓未有機會發表意見的傳媒直接表達意見;另一方面會創造機會讓中葡文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的立場。待收集意見後,當局會因應所得建議草擬法律諮詢文本,之後再繼續諮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共識為止。
澳門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對修法提出幾點具體意見:首先,兩法的修訂對未來整個澳門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為搜集、發布、傳送和接受新聞的自由,以及創辦新聞傳播工具的自由,均是社會民主進步的標誌和基石,所以該台非常關注修法工作。
其次,兩法由頒佈至今,由於部份條文引起爭議,導致出版委員會和廣播委員會無法設立。因此,從法制層面上看,不應讓有法不依的情況持續。對於較大爭議或無法落實的法律條文,應該透過必要的程序及時修訂或取消。若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法律的涵蓋面已遠遠落後於社會現實,尤其是《視聽廣播法》,在今天衛星電視、有線電視、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百花齊放的情況下,更顯落伍。在無法可依前提下,行政部門面對這些新型媒體的訴求時,完全沒有辦法作為。同時,作為這些媒體的投資者,也感保障不足。此外,這些媒體的從業人員,亦無法獲得與其他媒體從業人員同樣接近資訊來源,又或獲得社會認同、配合的條件。因此,希望通過修法,使法律文本符合社會現實。
李自松又提到,視聽媒體投資巨大、技術門檻高,與印刷媒體相比,它所面臨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更少,致使澳門的視聽廣播發展始終無法形成良性局面。
最後,兩法修訂啟動以來,新聞自由的問題引起了本澳全社會的關注。因此,這次修法無論最後取得甚麼樣的結果,過程都必凝聚了社會共識、特別是新聞界的意見,使新聞自由能依法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此外,也期望透過修法討論,使政府一方面認識到全社會對新聞自由的堅持,尊重新聞界的專業性;另一方面亦加強了新聞界的思考,提升業界的專業水準。
資訊節目部總監閻小荔關注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問題。新聞和資訊節目部副總監謝謙則認為政府不宜倉卒修法,並指兩法修訂的最終目標應要較現行法律進一步保障新聞自由和保持業界的專業操守。同時,建議出版委員會和廣播委員會的設立及人員組成,都不應帶有官方色彩。
陳致平回應時重申,兩法修訂並沒有時間限制,承諾業界有充裕時間發表及交流意見。政府對兩法修訂的原則是與業界有關的委員會成立與否、組成、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政府不會派代表參與出版委員及廣播委員會,但會樂意按傳媒主動提出的要求而提供技術協助。
至於視聽廣播需要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他認為,本澳媒體環境非常特殊,市場細小。從現實來看,政府只能在滿足公共資訊的發布之後,在有條件的範圍下,才考慮促進媒體的生態發展。
出席會面的澳門蓮花衛視代表還包括:副台長張志承及部份編採人員等。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上表示,兩法頒佈了二十年,部份條文仍未全面落實,作為政府部門有責任審視法律中不適時的條文以便作出修訂或補充。鑒於現時傳媒對修法持有不同觀點,新聞局一方面將積極創設平台,讓未有機會發表意見的傳媒直接表達意見;另一方面會創造機會讓中葡文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的立場。待收集意見後,當局會因應所得建議草擬法律諮詢文本,之後再繼續諮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共識為止。
澳門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對修法提出幾點具體意見:首先,兩法的修訂對未來整個澳門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為搜集、發布、傳送和接受新聞的自由,以及創辦新聞傳播工具的自由,均是社會民主進步的標誌和基石,所以該台非常關注修法工作。
其次,兩法由頒佈至今,由於部份條文引起爭議,導致出版委員會和廣播委員會無法設立。因此,從法制層面上看,不應讓有法不依的情況持續。對於較大爭議或無法落實的法律條文,應該透過必要的程序及時修訂或取消。若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法律的涵蓋面已遠遠落後於社會現實,尤其是《視聽廣播法》,在今天衛星電視、有線電視、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百花齊放的情況下,更顯落伍。在無法可依前提下,行政部門面對這些新型媒體的訴求時,完全沒有辦法作為。同時,作為這些媒體的投資者,也感保障不足。此外,這些媒體的從業人員,亦無法獲得與其他媒體從業人員同樣接近資訊來源,又或獲得社會認同、配合的條件。因此,希望通過修法,使法律文本符合社會現實。
李自松又提到,視聽媒體投資巨大、技術門檻高,與印刷媒體相比,它所面臨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更少,致使澳門的視聽廣播發展始終無法形成良性局面。
最後,兩法修訂啟動以來,新聞自由的問題引起了本澳全社會的關注。因此,這次修法無論最後取得甚麼樣的結果,過程都必凝聚了社會共識、特別是新聞界的意見,使新聞自由能依法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此外,也期望透過修法討論,使政府一方面認識到全社會對新聞自由的堅持,尊重新聞界的專業性;另一方面亦加強了新聞界的思考,提升業界的專業水準。
資訊節目部總監閻小荔關注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問題。新聞和資訊節目部副總監謝謙則認為政府不宜倉卒修法,並指兩法修訂的最終目標應要較現行法律進一步保障新聞自由和保持業界的專業操守。同時,建議出版委員會和廣播委員會的設立及人員組成,都不應帶有官方色彩。
陳致平回應時重申,兩法修訂並沒有時間限制,承諾業界有充裕時間發表及交流意見。政府對兩法修訂的原則是與業界有關的委員會成立與否、組成、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政府不會派代表參與出版委員及廣播委員會,但會樂意按傳媒主動提出的要求而提供技術協助。
至於視聽廣播需要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他認為,本澳媒體環境非常特殊,市場細小。從現實來看,政府只能在滿足公共資訊的發布之後,在有條件的範圍下,才考慮促進媒體的生態發展。
出席會面的澳門蓮花衛視代表還包括:副台長張志承及部份編採人員等。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宴中文傳媒高層 新形勢促新要求 李本鈞:創新形式勇擔社會責任 (《澳門日報》,06/01/2012)
【本報消息】中聯辦昨日設春茗宴請澳門中文傳媒高層,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表示,澳門發展的新形勢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傳承、創新、擔當、自律及協作,希望澳門的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為澳門新聞事業的發展繁榮,以及澳門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聯辦昨日下午一時在新竹苑設春茗宴請澳門中文傳媒高層,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文教部部長級助理李正橋,處長級助理祁志雄、傅漢榮,副處長級助理徐建明,助理石書正,以及李本鈞秘書金暉出席。
李本鈞致詞表示,過去一年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鞏固和擴大發展改革成果,使國家宏觀經濟整體上呈現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李本鈞指出,過去一年澳門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崔世安為行政長官的特區政府率領廣大市民努力奮鬥,澳門經濟穩定增長,財政基礎鞏固,居民就業比較充分,文教衛生事業向前發展,整體社會平穩和諧。澳門新聞界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客觀公正地報道,全面反映了市民心聲,也有效支持了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了政府與民衆溝通的渠道,營造了澳門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李本鈞表示,今年澳門將進一步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兩大定位,保持經濟社會事業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有序推進政制發展,在“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的正確指引下,有祖國作堅強後盾,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一定能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繼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不斷和諧進步。
李本鈞提出,社會越發展,傳媒的責任越重大,澳門發展的新形勢,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承方面,要繼承和發揚澳門新聞工作者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艱苦奮鬥、自立自強的精神,理性平和、公正客觀的新聞理念,把自覺維護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現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
在創新方面,李本鈞認為,傳媒要把握現代傳媒的發展規律,多學善思,博採衆長,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播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衆媒體”,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旺盛生命力。同時還要有擔當,就是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對受衆、對歷史的責任,更好地起到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李本鈞還認為傳媒要自律,即要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在協作方面,則要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希望澳門各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為澳門新聞事業的發展繁榮,以及澳門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
昨日出席宴請的本地中文傳媒高層包括有澳門日報董事長李成俊、社長李鵬翥、總編輯陸波、總經理溫能漢;華僑報社長鄭秀明、總編輯梁智生;大衆報及濠江日報社長黃宇光;市民日報總經理袁春波;正報社長龔樹根、副社長龔永興;星報總編輯歐陽俊威;現代澳門日報社長林潤松、總經理區蕙香;新華澳報總經理周海燕;濠江日報總經理廖漢山;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中文頻道新聞及資訊節目部總監羅崇雯、電視中文新聞科總編輯王偉端;澳門電台中文新聞及資訊節目科總編輯余建棟;澳亞衛視董事長林南、總裁馮新民;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
中聯辦昨日下午一時在新竹苑設春茗宴請澳門中文傳媒高層,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文教部部長級助理李正橋,處長級助理祁志雄、傅漢榮,副處長級助理徐建明,助理石書正,以及李本鈞秘書金暉出席。
李本鈞致詞表示,過去一年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鞏固和擴大發展改革成果,使國家宏觀經濟整體上呈現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李本鈞指出,過去一年澳門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崔世安為行政長官的特區政府率領廣大市民努力奮鬥,澳門經濟穩定增長,財政基礎鞏固,居民就業比較充分,文教衛生事業向前發展,整體社會平穩和諧。澳門新聞界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客觀公正地報道,全面反映了市民心聲,也有效支持了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了政府與民衆溝通的渠道,營造了澳門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李本鈞表示,今年澳門將進一步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兩大定位,保持經濟社會事業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有序推進政制發展,在“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的正確指引下,有祖國作堅強後盾,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一定能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繼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不斷和諧進步。
李本鈞提出,社會越發展,傳媒的責任越重大,澳門發展的新形勢,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承方面,要繼承和發揚澳門新聞工作者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艱苦奮鬥、自立自強的精神,理性平和、公正客觀的新聞理念,把自覺維護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現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
在創新方面,李本鈞認為,傳媒要把握現代傳媒的發展規律,多學善思,博採衆長,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播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衆媒體”,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旺盛生命力。同時還要有擔當,就是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對受衆、對歷史的責任,更好地起到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李本鈞還認為傳媒要自律,即要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在協作方面,則要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希望澳門各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為澳門新聞事業的發展繁榮,以及澳門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
昨日出席宴請的本地中文傳媒高層包括有澳門日報董事長李成俊、社長李鵬翥、總編輯陸波、總經理溫能漢;華僑報社長鄭秀明、總編輯梁智生;大衆報及濠江日報社長黃宇光;市民日報總經理袁春波;正報社長龔樹根、副社長龔永興;星報總編輯歐陽俊威;現代澳門日報社長林潤松、總經理區蕙香;新華澳報總經理周海燕;濠江日報總經理廖漢山;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梁金泉、中文頻道新聞及資訊節目部總監羅崇雯、電視中文新聞科總編輯王偉端;澳門電台中文新聞及資訊節目科總編輯余建棟;澳亞衛視董事長林南、總裁馮新民;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
李本鈞稱澳門發展的新形勢 對傳媒工作者提出新要求 (《華僑報》,06/01/2012)
【專訪】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昨向傳媒高層指出,媒體是社會公器,澳門發展的新形勢,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他闡述了五點新要求;其中指要做「特色媒體」、「分眾媒體」,又要求傳媒要有擔當,以及要更好地起到到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中聯辦於昨日下午在新竹苑舉行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宴會,副主任李本鈞在致辭中稱讚澳門新聞界在過去一年,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滿腔熱情地工作,客觀公正地報道,「通過你們的辛勤勞動,及時傳遞了最新資訊,全面反映了市民心聲,也有效支持了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渠道,營造了澳門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李本鈞指出,媒體是社會公器。社會越發展,傳媒的責任越重大、使命越光榮。澳門發展的新形勢,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傳承,就是要繼承和發揚澳門新聞工作者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艱苦奮鬥、自立自強的辦報精神,理性平和、公正客觀的新聞理念,把自覺維護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現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二是要創新,就是要把握現代傳媒的發展規律,多學善思,博彩眾長,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播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眾媒體」,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旺盛生命力。三是要擔當,就是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對受眾、對歷史的責任,更好地起到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要自律,就是要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五是要協作,就是要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
他並希望,澳門的各家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奮發十為,為澳門新聞事業的發展繁榮,為澳門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中聯辦於昨日下午在新竹苑舉行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宴會,副主任李本鈞在致辭中稱讚澳門新聞界在過去一年,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滿腔熱情地工作,客觀公正地報道,「通過你們的辛勤勞動,及時傳遞了最新資訊,全面反映了市民心聲,也有效支持了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渠道,營造了澳門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李本鈞指出,媒體是社會公器。社會越發展,傳媒的責任越重大、使命越光榮。澳門發展的新形勢,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傳承,就是要繼承和發揚澳門新聞工作者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艱苦奮鬥、自立自強的辦報精神,理性平和、公正客觀的新聞理念,把自覺維護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現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二是要創新,就是要把握現代傳媒的發展規律,多學善思,博彩眾長,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播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眾媒體」,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旺盛生命力。三是要擔當,就是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對受眾、對歷史的責任,更好地起到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要自律,就是要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五是要協作,就是要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
他並希望,澳門的各家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奮發十為,為澳門新聞事業的發展繁榮,為澳門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中聯辦冀傳媒客觀公正承傳創新 (《市民日報》,06/01/2012)
【本報訊】中聯辦昨假新竹苑與澳門中文傳媒高層春茗聯誼。中聯辦副主任李本鈞讚揚澳門傳媒發揚愛國愛澳精神,以及能做到客觀公正地報道。面對澳門新形勢,他對傳媒提出新的要求,包括傳承愛國愛澳良好傳統;創新表現形式、做「特色媒體」;擔當媒體的責任;須自律且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以及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
李本鈞致辭時指出:過去1年,是國際局勢發生動蕩的1年,也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良好,發展成果振奮人心的1年。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崔世安為行政長官的澳門特區政府率領廣大市民奮鬥,澳門經濟穩定增長,財政基礎鞏固,居民就業比較充分,文教衛生事業向前發展,整體社會平穩和諧。
他認為,澳門新聞界要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滿腔熱情地工作,客觀公正地報道,通過傳媒界的辛勞、及時傳遞最新資訊,全面反映市民心聲,有效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政府與民眾溝通渠道,營造和諧社會氣氛。
強化職業操守行業道德
李本鈞續稱:展望今年,是「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1年。澳門將進一步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兩大定位,保持經濟社會事業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有序推進政制發展。中聯辦堅信,在「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的正確指引下,有祖國作堅強後盾,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一定能應付挑戰,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面對澳門發展的新形勢,他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傳承,就是要繼承和發揚澳門新聞工作者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愛國愛澳良好傳統,艱苦奮鬥、自立自強的辦報精神,理性平和、公正客觀的新聞理念,把自覺維護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現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二是要創新,就是要把握現代傳媒的發展規律,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媒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眾媒體」,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
三是要擔當,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受眾及歷史的責任,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要自律,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五是要協作,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
李本鈞致辭時指出:過去1年,是國際局勢發生動蕩的1年,也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良好,發展成果振奮人心的1年。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崔世安為行政長官的澳門特區政府率領廣大市民奮鬥,澳門經濟穩定增長,財政基礎鞏固,居民就業比較充分,文教衛生事業向前發展,整體社會平穩和諧。
他認為,澳門新聞界要繼續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滿腔熱情地工作,客觀公正地報道,通過傳媒界的辛勞、及時傳遞最新資訊,全面反映市民心聲,有效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政府與民眾溝通渠道,營造和諧社會氣氛。
強化職業操守行業道德
李本鈞續稱:展望今年,是「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1年。澳門將進一步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兩大定位,保持經濟社會事業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有序推進政制發展。中聯辦堅信,在「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的正確指引下,有祖國作堅強後盾,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一定能應付挑戰,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面對澳門發展的新形勢,他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傳承,就是要繼承和發揚澳門新聞工作者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愛國愛澳良好傳統,艱苦奮鬥、自立自強的辦報精神,理性平和、公正客觀的新聞理念,把自覺維護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現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二是要創新,就是要把握現代傳媒的發展規律,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媒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眾媒體」,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
三是要擔當,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受眾及歷史的責任,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要自律,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五是要協作,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
傳承 創新 擔當 自律 協作 中聯辦對傳媒提五要求 (《正報》,06/01/2012)
【本報訊】「社會越發展,傳媒的責任重大、使命越光榮」,中聯辦昨向本澳中文傳媒提出「傳承、創新、擔當、自律、協作」五項要求,履行好傳媒責任,應付澳門發展的新形勢。
辦春茗宴中媒高層
中聯辦昨午假新竹苑舉行一年一度的澳門中文傳媒春茗宴會。副主任李本鈞在宴前開放記者採訪時致辭說,二○一二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澳門將要進一步落實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兩大定位,保持經濟社會事業平穩較快增長,並有序推進政制發展。
針對發展的新形勢,李本鈞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傳承,要繼承和發揚澳新聞工作者愛國愛澳優良傳統,把自覺維護澳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二是要創新,要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播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眾媒體」,增影響力和競爭力;三是要擔當,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公眾、歷史的責任,更好地起到通民意、疏情緒、振精神、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要自律,要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五是要協作,就是要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
他直言,媒體是社會公器,社會越發展,傳媒的責任越重大、使命越光榮,並寄語各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能奮發有為,為澳新聞事業的發展繁榮和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應有貢獻。又希望該辦與傳媒未來「交流更加頻繁、合作更加深入、友誼更加深厚」。
大讚澳媒和諧社會
李本鈞又回顧過去一年道,澳經濟社會發展順利,整體社會平穩和諧,新聞界「及時傳遞了最新資訊,全面反映了市民心聲,也有效支持了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渠道,營造了澳門和諧融合的社會氛圍。」他更不諱言,這份「愛國愛澳情懷、良好的社會責任心和對新聞事業的執著熱愛精神」,獲「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他還提到,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良好,發展成果振奮人心,宏觀經濟呈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總括而言,中國去年就是在政治文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及人民幸福等各方面都取了巨大進步。
本澳八間中文日報、兩間電子媒體高層應邀出席該宴會。
辦春茗宴中媒高層
中聯辦昨午假新竹苑舉行一年一度的澳門中文傳媒春茗宴會。副主任李本鈞在宴前開放記者採訪時致辭說,二○一二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澳門將要進一步落實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兩大定位,保持經濟社會事業平穩較快增長,並有序推進政制發展。
針對發展的新形勢,李本鈞對澳門新聞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傳承,要繼承和發揚澳新聞工作者愛國愛澳優良傳統,把自覺維護澳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和實傳媒自身發展結合起來;二是要創新,要不斷豐富資訊內容,創新表現形式、傳播渠道和營銷載體,做「特色媒體」、「分眾媒體」,增影響力和競爭力;三是要擔當,要做負責任的媒體,勇於承擔起對社會、公眾、歷史的責任,更好地起到通民意、疏情緒、振精神、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要自律,要強化職業操守和行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新聞觀,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五是要協作,就是要加強傳媒之間的協同配合,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互助共贏,共同推動澳門中文傳媒做大做強。
他直言,媒體是社會公器,社會越發展,傳媒的責任越重大、使命越光榮,並寄語各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能奮發有為,為澳新聞事業的發展繁榮和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應有貢獻。又希望該辦與傳媒未來「交流更加頻繁、合作更加深入、友誼更加深厚」。
大讚澳媒和諧社會
李本鈞又回顧過去一年道,澳經濟社會發展順利,整體社會平穩和諧,新聞界「及時傳遞了最新資訊,全面反映了市民心聲,也有效支持了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暢通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渠道,營造了澳門和諧融合的社會氛圍。」他更不諱言,這份「愛國愛澳情懷、良好的社會責任心和對新聞事業的執著熱愛精神」,獲「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他還提到,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良好,發展成果振奮人心,宏觀經濟呈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總括而言,中國去年就是在政治文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及人民幸福等各方面都取了巨大進步。
本澳八間中文日報、兩間電子媒體高層應邀出席該宴會。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新聞局與《澳門今日》會面收集兩法修訂意見 (「澳門政府新聞局」,05/01/2012)
新聞局負責人今(5)日與葡文報章《澳門今日》社長左凱士(Carlos Morais José)會面,就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事宜交流意見。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上向左凱士簡介新聞局近日拜訪各傳媒機構及團體,收集他們意見的情況。他表示,由於兩法頒佈了二十年,部份條文仍未全面落實,作為政府部門有責任審視法律中不適時的條文以便作出修訂或補充。
他重申,政府對兩法修訂沒有既定立場,但原則是與業界有關的委員會成立與否、組成、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特區政府不會派代表參與出版委員及廣播委員會,亦不會制定《新聞工作者通則》。他補充,政府樂意按傳媒主動提出的要求而提供技術協助。
左凱士滿意政府對委員會及《新聞工作者通則》由業界自行決定的立場,並樂見政府以被動的方式向傳媒提供協助。他表示,事實上出版委員會成立與否及《新聞工作者通則》如何制定均應由傳媒決定。他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容改動《出版法》的原則和精神,但兩法可作技術層面的完善,以配合社會的發展及新科技的出現。
他又表示,葡英傳媒認為兩法修訂的工作不可以再拖延,業界必須設立一機構以確認記者在本地及國際上的專業地位,保障他們在本地以至在海外採訪的權利。由於機構具有規範性和代表性,若記者與政府或私人機構發生糾紛時,可以保護傳媒或者協助記者解決問題。
左凱士指出,有意見提出可參照比利時設立兩個委員會的做法,他個人認為方案可行值得研究,但強調若葡英傳媒自設出版委員會,該會必須開放讓記者隨時加入。他表示,設立委員會可讓傳媒得到更好的保障,相信日後傳媒可以看到設立的益處。
陳致平表示,鑒於現時傳媒對修法持有不同觀點,新聞局一方面將積極創設平台,讓未有機會發表意見的傳媒直接表達意見,例如舉辦交流會;另一方面會創造機會讓中葡文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的立場。
他又指出,目前新聞局仍不斷收集業界的意見,以便下一階段草擬諮詢文本,之後再廣泛徵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較大共識。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上向左凱士簡介新聞局近日拜訪各傳媒機構及團體,收集他們意見的情況。他表示,由於兩法頒佈了二十年,部份條文仍未全面落實,作為政府部門有責任審視法律中不適時的條文以便作出修訂或補充。
他重申,政府對兩法修訂沒有既定立場,但原則是與業界有關的委員會成立與否、組成、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特區政府不會派代表參與出版委員及廣播委員會,亦不會制定《新聞工作者通則》。他補充,政府樂意按傳媒主動提出的要求而提供技術協助。
左凱士滿意政府對委員會及《新聞工作者通則》由業界自行決定的立場,並樂見政府以被動的方式向傳媒提供協助。他表示,事實上出版委員會成立與否及《新聞工作者通則》如何制定均應由傳媒決定。他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容改動《出版法》的原則和精神,但兩法可作技術層面的完善,以配合社會的發展及新科技的出現。
他又表示,葡英傳媒認為兩法修訂的工作不可以再拖延,業界必須設立一機構以確認記者在本地及國際上的專業地位,保障他們在本地以至在海外採訪的權利。由於機構具有規範性和代表性,若記者與政府或私人機構發生糾紛時,可以保護傳媒或者協助記者解決問題。
左凱士指出,有意見提出可參照比利時設立兩個委員會的做法,他個人認為方案可行值得研究,但強調若葡英傳媒自設出版委員會,該會必須開放讓記者隨時加入。他表示,設立委員會可讓傳媒得到更好的保障,相信日後傳媒可以看到設立的益處。
陳致平表示,鑒於現時傳媒對修法持有不同觀點,新聞局一方面將積極創設平台,讓未有機會發表意見的傳媒直接表達意見,例如舉辦交流會;另一方面會創造機會讓中葡文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的立場。
他又指出,目前新聞局仍不斷收集業界的意見,以便下一階段草擬諮詢文本,之後再廣泛徵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較大共識。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新聞局會晤《句號報》聽取兩法修訂意見 (「澳門政府新聞局」,04/01/2012)
新聞局負責人今(4)日與《句號報》代表會面,就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事宜收集和交流意見。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上強調,政府對兩法修訂沒有既定立場,但有關業界自我監管組織的成立與否、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特區政府非常樂意按傳媒主動提出的要求而提供技術協助。
他表示,當局現階段正收集業界的不同意見,未來亦會積極創造條件讓未有機會發表意見的新聞工作者可向政府充分反映個人意見。待收集意見後,政府會因應所得建議草擬法律諮詢文本,之後再繼續諮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共識為止。他重申,政府明白業界非常重視兩法的修訂,故對修法並無規定必須完成的時間表,並希望修訂後的法律可更保障新聞自由及使傳媒達到可持續發展。
《句號報》社長卡樂儀(Isabel Castro)表示,認同澳門葡英傳媒協會對兩法修訂提出的意見,例如可參考比利時設立出版委員會的做法,中葡文傳媒可各自設立出版委員會。她認為政府可就此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但強調兩個中葡文的出版委員會應遵從同一法規及同一準則,並應由業界代表及社會人士組成,不宜有政府代表,以確保委員會的獨立性。
她指出,出版委員會有助於保障傳媒及公眾,並能對傳媒提供協助,確保新聞自由及傳媒接近資訊來源。另外,該報也不反對把出版委員會和廣播委員會合併。
卡樂儀又表示,雖然本澳新聞界暫未出現太大問題,但她贊同業界須制定《新聞工作者通則》,並建議可借鑑葡萄牙傳播業界已實行多年的新聞道德和專業守則。此外,她又提議政府宜搭建平台讓業界共同商討建立記者專業資格認證制度。
她指出,儘管中葡文傳媒對修法持有不同意見,澳門葡英傳媒協會及澳門傳媒工作者組織福利會可邀請中文傳媒商討修法事宜,相信透過多溝通可以達成共識。特區政府必須具政治勇氣使澳門新聞界達至國際水平。
陳致平回應時表示,由於文化的差異,分別設立中葡文兩個出版委員會的建議值得積極探討。新聞局在未來會創造機會讓中葡文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間的觀點和論據,他相信在大家都認同新聞自由可貴的大前提下,透過共同探討最終有利形成共識。他又重申,有關《新聞工作者通則》的設立應由業界自行決定,政府樂意提供技術支援,並樂見業界參與更多的專業培訓課程。
他指出,兩法已實施超過二十年,有需要檢討其適時性。他又呼籲業界就修法多表達意見和建議,好讓政府可作參考並作出受業界認受的決定。
出席會面的《句號報》代表還包括龔燕妮(Inês Concalves)、盧桑雅(Sónia Nunes)、祈美娜(Maria João Caetano)及賴秀華(Stephanie Lai)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上強調,政府對兩法修訂沒有既定立場,但有關業界自我監管組織的成立與否、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特區政府非常樂意按傳媒主動提出的要求而提供技術協助。
他表示,當局現階段正收集業界的不同意見,未來亦會積極創造條件讓未有機會發表意見的新聞工作者可向政府充分反映個人意見。待收集意見後,政府會因應所得建議草擬法律諮詢文本,之後再繼續諮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共識為止。他重申,政府明白業界非常重視兩法的修訂,故對修法並無規定必須完成的時間表,並希望修訂後的法律可更保障新聞自由及使傳媒達到可持續發展。
《句號報》社長卡樂儀(Isabel Castro)表示,認同澳門葡英傳媒協會對兩法修訂提出的意見,例如可參考比利時設立出版委員會的做法,中葡文傳媒可各自設立出版委員會。她認為政府可就此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但強調兩個中葡文的出版委員會應遵從同一法規及同一準則,並應由業界代表及社會人士組成,不宜有政府代表,以確保委員會的獨立性。
她指出,出版委員會有助於保障傳媒及公眾,並能對傳媒提供協助,確保新聞自由及傳媒接近資訊來源。另外,該報也不反對把出版委員會和廣播委員會合併。
卡樂儀又表示,雖然本澳新聞界暫未出現太大問題,但她贊同業界須制定《新聞工作者通則》,並建議可借鑑葡萄牙傳播業界已實行多年的新聞道德和專業守則。此外,她又提議政府宜搭建平台讓業界共同商討建立記者專業資格認證制度。
她指出,儘管中葡文傳媒對修法持有不同意見,澳門葡英傳媒協會及澳門傳媒工作者組織福利會可邀請中文傳媒商討修法事宜,相信透過多溝通可以達成共識。特區政府必須具政治勇氣使澳門新聞界達至國際水平。
陳致平回應時表示,由於文化的差異,分別設立中葡文兩個出版委員會的建議值得積極探討。新聞局在未來會創造機會讓中葡文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間的觀點和論據,他相信在大家都認同新聞自由可貴的大前提下,透過共同探討最終有利形成共識。他又重申,有關《新聞工作者通則》的設立應由業界自行決定,政府樂意提供技術支援,並樂見業界參與更多的專業培訓課程。
他指出,兩法已實施超過二十年,有需要檢討其適時性。他又呼籲業界就修法多表達意見和建議,好讓政府可作參考並作出受業界認受的決定。
出席會面的《句號報》代表還包括龔燕妮(Inês Concalves)、盧桑雅(Sónia Nunes)、祈美娜(Maria João Caetano)及賴秀華(Stephanie Lai)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新聞局訪澳廣視聽取兩法修訂意見 (「澳門政府新聞局」,03/01/2012)
新聞局負責人今(3)日拜訪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中文新聞部,就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事宜收集和交流意見。
澳廣視執行委員會成員、電視台及電台中文新聞部多名負責人和編採人員出席了會面。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面中強調,探討完善兩法之目的,在於進一步保障新聞自由,促進新聞業界的健康發展,讓本澳公眾享受更優質的資訊服務。
陳致平重申,政府對兩法修訂沒有既定立場,但原則是有關業界的委員會成立與否、組成、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他又指,探討兩法修訂現正處於初始階段,亦沒有時間限制,業界有充裕時間發表及交流意見,並不存在倉猝修法的情況。同時,新聞局會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新聞從業員有機會直接向政府表達意見,以及搭建平台,促使各持不同意見的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間的觀點和論據,他相信在大家都認同新聞自由可貴的大前提下,透過共同探討最終有利形成共識。
本身是核數師的澳廣視執委會主席梁金泉,以本澳核數師、會計師組織的成功例子,表達新聞業界設立相關委員會有其正面的功能,可提升業界及從業員的專業地位及水平,同時,亦令業界更加自律,作出公平客觀的報導。
他又認為,除新聞業界外,相關委員會可加入其他社會人士,以多角度去探視本地的新聞事務。此外,他又提出本澳現時欠缺對傳媒報導的投訴和跟進機制,過去就曾發生有當事人因報導失實而形象受損,有關問題須予以正視。有與會者亦認同,並指出當記者遇上訴訟時,有關的委員會可發揮作用,加以支援。
另有與會記者表示,業界自行成立相關委員會有其好處,但亦可能由於委員的個人因素影響而產生負面問題,故此希望政府能作公證,予以適當的保障。
陳致平再次強調,作為行政部門有責任審視法律中不適時、未完全落實的情況;待充分收集意見後,政府在具備條件時會因應所得建議草擬法律諮詢文本,之後再繼續諮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共識為止。他強調,法案最終還要向立法會提交,相信議員亦會以保障新聞自由的大原則作出審議。
就較早前有意見要求政府擱置修法程序,或取消設立相關委員會的規定,陳致平解釋,儘管只是刪除法律中有關委員會的部份條文,其實亦須透過修法,由立法會審議。此外,若最終決定現行法律原封不動,亦要有充分理據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
對於有記者問及商議式民調為何早於傳媒拜訪,以及有關平衡資料的問題時,陳致平回應指出,商議式民調僅為收集意見的眾多途徑之一,目的是讓業界也能參考傳媒使用者的意見,由於民調需較長時間才會完成報告,絕不會影響到現時諮詢業界的工作;民調上使用的平衡資料,是由相關學術機構自行嚴謹制定,並經由專業的顧問委員會審閱。
會面中亦有談及新媒體的問題,其中,陳致平在回應時指出,現時要探討的是經營新聞業務的網上傳媒,以納入政府提供服務的範圍,而社交網站、討論區等則不屬於新聞傳媒。
出席會面的代表還包括:澳廣視執委會成員羅翔天、黎奕豪、中文頻道新聞及資訊節目部總監羅崇雯、電視中文新聞總編輯王偉端、電台中文新聞總編輯余建棟,以及十多名編採人員。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澳廣視執行委員會成員、電視台及電台中文新聞部多名負責人和編採人員出席了會面。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面中強調,探討完善兩法之目的,在於進一步保障新聞自由,促進新聞業界的健康發展,讓本澳公眾享受更優質的資訊服務。
陳致平重申,政府對兩法修訂沒有既定立場,但原則是有關業界的委員會成立與否、組成、權限及運作方式,以及新聞工作者專業認證,應由業界自行決定。他又指,探討兩法修訂現正處於初始階段,亦沒有時間限制,業界有充裕時間發表及交流意見,並不存在倉猝修法的情況。同時,新聞局會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新聞從業員有機會直接向政府表達意見,以及搭建平台,促使各持不同意見的傳媒聚首討論,理解彼此間的觀點和論據,他相信在大家都認同新聞自由可貴的大前提下,透過共同探討最終有利形成共識。
本身是核數師的澳廣視執委會主席梁金泉,以本澳核數師、會計師組織的成功例子,表達新聞業界設立相關委員會有其正面的功能,可提升業界及從業員的專業地位及水平,同時,亦令業界更加自律,作出公平客觀的報導。
他又認為,除新聞業界外,相關委員會可加入其他社會人士,以多角度去探視本地的新聞事務。此外,他又提出本澳現時欠缺對傳媒報導的投訴和跟進機制,過去就曾發生有當事人因報導失實而形象受損,有關問題須予以正視。有與會者亦認同,並指出當記者遇上訴訟時,有關的委員會可發揮作用,加以支援。
另有與會記者表示,業界自行成立相關委員會有其好處,但亦可能由於委員的個人因素影響而產生負面問題,故此希望政府能作公證,予以適當的保障。
陳致平再次強調,作為行政部門有責任審視法律中不適時、未完全落實的情況;待充分收集意見後,政府在具備條件時會因應所得建議草擬法律諮詢文本,之後再繼續諮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共識為止。他強調,法案最終還要向立法會提交,相信議員亦會以保障新聞自由的大原則作出審議。
就較早前有意見要求政府擱置修法程序,或取消設立相關委員會的規定,陳致平解釋,儘管只是刪除法律中有關委員會的部份條文,其實亦須透過修法,由立法會審議。此外,若最終決定現行法律原封不動,亦要有充分理據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
對於有記者問及商議式民調為何早於傳媒拜訪,以及有關平衡資料的問題時,陳致平回應指出,商議式民調僅為收集意見的眾多途徑之一,目的是讓業界也能參考傳媒使用者的意見,由於民調需較長時間才會完成報告,絕不會影響到現時諮詢業界的工作;民調上使用的平衡資料,是由相關學術機構自行嚴謹制定,並經由專業的顧問委員會審閱。
會面中亦有談及新媒體的問題,其中,陳致平在回應時指出,現時要探討的是經營新聞業務的網上傳媒,以納入政府提供服務的範圍,而社交網站、討論區等則不屬於新聞傳媒。
出席會面的代表還包括:澳廣視執委會成員羅翔天、黎奕豪、中文頻道新聞及資訊節目部總監羅崇雯、電視中文新聞總編輯王偉端、電台中文新聞總編輯余建棟,以及十多名編採人員。
新聞局副局長何慧卿和新聞廳廳長黃樂宜等一同出席會面。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一個做記者的弟弟——衛威業 (《華僑報》,01/01/2012)
如果這樣做是執著、叫做有理想,相信他肯定是這樣的人。
二十年的記者生涯,有時一家人難得的聚會,一個電話二話不說的拿起袋子就走。看到老邁的媽媽憂心的神情,一家人也不期然的靜下來…… 確實是,回歸前的那次爆炸意外,使到我們一家人受到很大的衝擊。提議他轉換工作的說話他一句也沒聽到。
他喜歡做記者!
幾十年兄弟相處的時間不多,有時見他滿面鬍鬚,也有微言的提他注意形象,他總是滿不在乎,到現在才知道原來這就是他的「形象」。
他很疼愛兒子,弟婦是教師。生活簡單、樸素。
確實,做記者所得到的少…… 但他喜歡做記者!
覺得他總是沒有什麼野心的,和他一起入行的,大都升級或轉到其他大的公司、又或轉換到收入更好的工作。
現在回想,他內心裡其實有一團火,一團要站在事發的最前線,要把事實的真相報導出來的熱火…… 他根本就喜歡做記者!
記得他初入《華僑報》,我也奇怪?他一向文筆不太好,怎辦?當時只記得他一個人躲在房內就是埋頭在寫…… 有次在聊天時,為某些問題爭論到面紅耳熱時…… 我衝口而出說:你每天不停的寫,到底有沒有人看的!
他默然地低著頭……
不過,第二天他又在寫、過了幾年後他仍然在寫,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這十多年的「問號」一直困擾著我…… 今晚,看到靈堂內擺滿的花籃及來拜祭的同行友好,我終於知道答案…… 只是這個答案來得太突然了…… 威業:放心吧,家裡的一切我們會照料好!
多謝各位威業的同事及行家的關心,我相信以我弟弟的性格,以後每當澳門有突發事件的時候,他仍然會在附近的…… 但威業他只能是靜靜的在一旁看著…… 看著你們的執著、堅持!◇
二十年的記者生涯,有時一家人難得的聚會,一個電話二話不說的拿起袋子就走。看到老邁的媽媽憂心的神情,一家人也不期然的靜下來…… 確實是,回歸前的那次爆炸意外,使到我們一家人受到很大的衝擊。提議他轉換工作的說話他一句也沒聽到。
他喜歡做記者!
幾十年兄弟相處的時間不多,有時見他滿面鬍鬚,也有微言的提他注意形象,他總是滿不在乎,到現在才知道原來這就是他的「形象」。
他很疼愛兒子,弟婦是教師。生活簡單、樸素。
確實,做記者所得到的少…… 但他喜歡做記者!
覺得他總是沒有什麼野心的,和他一起入行的,大都升級或轉到其他大的公司、又或轉換到收入更好的工作。
現在回想,他內心裡其實有一團火,一團要站在事發的最前線,要把事實的真相報導出來的熱火…… 他根本就喜歡做記者!
記得他初入《華僑報》,我也奇怪?他一向文筆不太好,怎辦?當時只記得他一個人躲在房內就是埋頭在寫…… 有次在聊天時,為某些問題爭論到面紅耳熱時…… 我衝口而出說:你每天不停的寫,到底有沒有人看的!
他默然地低著頭……
不過,第二天他又在寫、過了幾年後他仍然在寫,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這十多年的「問號」一直困擾著我…… 今晚,看到靈堂內擺滿的花籃及來拜祭的同行友好,我終於知道答案…… 只是這個答案來得太突然了…… 威業:放心吧,家裡的一切我們會照料好!
多謝各位威業的同事及行家的關心,我相信以我弟弟的性格,以後每當澳門有突發事件的時候,他仍然會在附近的…… 但威業他只能是靜靜的在一旁看著…… 看著你們的執著、堅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