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蘋果》告警務處長 (《蘋果日報》,04/07/2012)


 《蘋果》記者韓耀庭
曾偉雄



【本報訊】《蘋果日報》記者韓耀庭上周六向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問是否聽到港人平反六四的訴求,被警察以太大聲影響秩序為由強行帶走禁錮約10分鐘。《蘋果》決定控告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及涉事警察非法禁錮,日內採取法律行動。警方高層將事件的責任推給前線人員,指當日是督察級人員下達指令。


韓耀庭昨日與律師會面講述事發經過。《蘋果》及韓耀庭今天將分別去信警方投訴警察課和監警會,正式投訴警方,並於日內民事控告警方非法禁錮。

律師明日着手草擬申索書及搜集證據,日內正式入稟。《蘋果》總編輯張劍虹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控告曾偉雄旨在討回公道,並防止警方變本加厲阻撓新聞界採訪。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涂謹申認為,此非法禁錮案的表面證據成立,「幾個警察一齊帶走我,合理理解係你用強制權力令我唔可以留低、失去自由,最後發覺原來你冇合法理由」。

警方:督察級人員下令

雖然警方高層昨向記協稱事件是督察級人員臨場判斷所下的指令,但前線警察是代表處長執行職務及行使權力,因此可控告處長及涉事警察,「就算只係個別警員判斷,一哥唔係 commander(指揮官),但係一哥都有法律責任」。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出,若前線警員執行職務時犯錯,警務處處長難辭其咎,「曾偉雄係警方代理人,要由佢自己同法庭解釋。民事索償一定唔多錢,而係為咗法官判決警察咁做係咪啱,等佢下次唔敢」。

監警會秘書長朱敏健昨接受商台《左右大局》訪問時指,當日指令應包括警員如何處理常規以外情況,若無書面紀錄,則會與以往做法比較。按規定,投訴警察課接到投訴後,警方須保存並提供相關資料,包括警員執行任務時透過分區電台傳收指令的聲音檔案。


英國《 衞報》7月3日的社論讚揚本報記者韓耀庭敢於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問及六四,但「事件清楚警示香港的自由越來越脆弱」(黃色部份)。

英《衞報》社論讚《蘋果》記者敢言

【本報訊】香港警察禁錮向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問六四的《蘋果》記者,成為國際醜聞。英國《 衞報》( The Guardian)社論形容,這是港人自由日漸脆弱的警示。警方昨向記協辯稱,因天雨一度轉換查問記者的位置,才需時10分鐘之久。當日被扣的本報記者韓耀庭指警方的說法是無中生有。

指反映港人自由漸脆弱

《 衞報》社論讚揚本報記者韓耀庭敢向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問六四,展示「立於當權者面前的勇氣」,又指他在記者區高聲提問後被警方帶離現場後,幸其他在場記者即時質疑警方,警方才迅速「釋放」韓,反映韓並不孤單,「回歸15年後,這事件清楚警示香港的自由越來越脆弱」。韓耀庭回應表示,向胡錦濤提問只是盡記者本份,相信每個記者都不想成為新聞主角。

記協主席麥燕庭昨與多個新聞團體跟警方行動處處長洪克偉會面。麥會後引述洪稱,當時一名督察級人員命令前線警員帶走記者,指他大聲提問恐影響秩序。洪認為是該名督察的判斷問題,將調查。洪強調警方沒下達指令不准記者向胡錦濤提問六四等議題。麥不評論涉事督察是否警隊高層的「替死鬼」,但質疑警隊紀律嚴明,中層人員不會貿然作出不合理判斷,籲該督察澄清。

麥又質疑警方扣留記者約10分鐘之久欠理據。她引述洪克偉解釋,當時警員原想帶記者到戶外,因下雨折返室內,調查後剛巧胡錦濤到別處參觀,才遲了放行。韓耀庭批評此說法「無中生有」,當時警員直接帶他到記者區後的通道,至胡錦濤離開樓層才放行。

警方調查需時至少半年

警方昨沒交代調查進度及基於甚麼法例帶走記者,僅稱收到兩宗相關投訴,待投訴課及監警會完成調查後才展開內部紀律聆訊。麥表示失望,因調查需時至少半年至九個月,「唔希望警方用程序去拖延件事」。



胡訪港採訪安排問題不大
記協:今次是補鑊

【本報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去年訪港期間,警方多次阻撓記者採訪,不合理設置記者區限制採訪自由。警方經過半年完成檢討報告,承諾日後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設置特定記者區。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強調,採訪自由是記者的基本權利,「唔好搞到一鑊粥後補鑊,就當畀番甜頭你」。

多個新聞團體昨與警方開會,警方就李克強訪港時傳媒採訪安排發表檢討報告,指日後在一般情況下,如市民在場地可自由進出,不會設置特定記者區;除非有大型慶典、特別場合或嚴重交通意外等涉及安全問題,則需設置。在封鎖線內的記者區需經檢查等程序,但記者有權查問原因;封鎖線外則自由出入。

去年「搞到一鑊粥」

記協也向警方反映,早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有電視台攝影師需來回不同記者區,但每次均需保安檢查,非常不便。麥燕庭表示,今次胡錦濤訪港的傳媒採訪安排,收到個別記者意見,雖然整體問題不大,但她強調,去年李克強訪港時的採訪安排,警方「搞到一鑊粥」,今次只不過「補鑊」,採訪自由仍受限制。


非法禁錮記者 禿鷹鑊要孭
http://hk.dv.nextmedia.com/actionnews/local/20120704/16483017/16483364?ref=fb

帶走問六四記者 警稱督察「判斷問題」(《明報》,04/07/2012)


香港記者協會、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及攝影記者協會,下午到灣仔警察總部,與警方代表會面,討論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的採訪安排。(李澤彤攝)

【明報專訊】警方行動處處長洪克偉昨日與4個新聞團體會面,交代上周六《蘋果日報》記者,向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問六四事件後被警員帶走查問的事件。警方稱是督察級警員「判斷問題」,無高層指令,記協主席麥燕庭表示失望,不希望警方用程序拖延調查。蘋果日報今日向警方投訴,並於日內入稟,透過民事程序控告警方非法禁錮。

蘋果今投訴 日內告警方禁錮

另外,就國家主席訪港期間警方在示威區設置2米高水馬將示威者重重包圍,以及向示威者狂噴胡椒噴霧,監警會秘書長朱敏健昨日接受查詢時指出,有委員對此表關注,將向警方索取有關水馬及胡椒噴霧的行動指引。

監警索水馬胡椒噴霧指引

警方昨主動約見香港記者協會、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攝影記者協會及新聞工作者聯會4個新聞團體,討論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期間採訪安排。麥燕庭引述警務處行動處長洪克偉指出,事件是現場一名督察級警務人員的「判斷問題」,要求前線警員採取行動。判斷問題包括在帶走記者查問,以及查問後沒有按守則規定釋放記者上。

麥引述警方表示,由於已接獲兩名市民投訴,故據內部程序須交由投訴警察課調查,現階段不能對有關督察展開紀律調查,亦不能確定調查完結時間和方向。警方強調並無上級指令阻止記者向領導人發問敏感問題。

麥表示,沒有資料確認警方「無上級指令」的說法,質疑警隊紀律嚴明,中層人員無理由會因記者提問大聲、怕影響秩序就下令帶走記者。麥表示以她的理解,說法難接受。監警會表示,截至昨日共收到8宗投訴,主要涉及交通、人流、封路等安排。

新任保安局長黎棟國表示,警方會跟進調查此事,強調報道是傳媒的天職,會盡力使到傳媒能夠好好履行他們的職務。

另外,英國《衛報》社論昨撰文表揚向胡主席提問平反六四的蘋果日報記者韓耀庭,憂慮事件展示回歸15年,香港自由倒退,並指出周末40萬人上街的數字及事件發生後本地記者反應,足見韓耀庭並不孤單(not a lone voice) 。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公安冒《蘋果》記者套料 (《蘋果日報》,03/07/2012)

假扮《蘋果》記者的內地男子(圖),相約宋先生到灣仔接收新聞材料。



【本報訊】繼早前揭發有人盜用《壹週刊》記者身份,以7.1專題報道為名對泛民、維權人士發出有毒電郵後,昨日再有懷疑內地公安冒充《蘋果日報》記者,向專程來港參加7.1遊行的內地居民套料。警方接報到場後,以「無法證明跟蹤」及事主「沒有損失」,將公安放行。

「家破人亡」恐嚇遊行者

來自江西寧都的宋寧生(45歲),08年不堪妻子死在當地政府包庇的「黑診所」,四年來不斷上訪,屢受拘捕,甚至被判勞改。前天他來港參加7.1遊行,在維園接受《蘋果》訪問時,曾指他們身旁站滿內地「國安」和「國保」,並指他接到家鄉政府的來電,指他若在香港遊行、搞事,會讓他家破人亡。

昨天早上8時許,宋接到一名男子電話,對方自稱是曾經訪問他的姓林《蘋果》記者,要他下午4時將事件的「原始材料」,放在灣仔駱克道華美粵海酒店的大堂接待處。

「聽到電話背景有人說江西土話,就知道肯定是假的。」宋稍後致電本報記者,確定被騙,立即致電對方要求見面,其後捉住對方並報警。

其間,該男子一再要求宋不要報警,並自稱「我是江西省公安廳派來的,不是你那裏(家鄉)的公安。」

警員到場後,該男子又否認是公安,自稱是旅行社職員,警方指無法證明他跟蹤,以及事件中,宋寧生「並無損失」,所以將他放行。

60%人認為傳媒自由必受箝制 梁上場記者仲驚 (《蘋果日報》,03/07/2012)

今年3月《成報》竄改劉銳紹文章取向,扭曲作者原意,自我審查嚴重。


【本報訊】新特首梁振英上場,新聞界憂白色恐怖來臨。香港記者協會調查顯示,60%新聞工作者認為,梁治下的新聞自由會受限制,擔心新政府會加強箝制傳媒,中聯辦更大力施壓,當局並會就《基本法》23條制訂國家安全法。記協主席麥燕庭指出:「恐懼都有根據,梁振英未上場已經畀過四封信《蘋果日報》、《信報》,打壓新聞、思想自由。」記者:翁煜雄

記協昨發表言論自由年報,公佈今年4月進行的業界調查結果。663名受訪新聞從業員中,87%批評前任特首曾蔭權2005年上任以來,新聞自由嚴重倒退,包括政府收緊資訊發放、業界自我審查、北京或中聯辦干預。

「但梁振英上場,我哋仲驚」。麥燕庭在記者會上指出,60%受訪新聞從業員認為,梁振英管治下,香港的新聞自由會再被收緊;他們較多擔憂的是政府對媒體箝制更多、中聯辦向傳媒施壓、政府重提《基本法》23條的立法。

早前已發四封信給傳媒

有電視台記者問:「梁振英畀市民嘅形象係開放嘅,點解記者會擔心?」麥燕庭即笑言:「我諗冇乜人會覺得佢好開放。」麥續說,梁以往擔任行會成員或召集人時,鮮有向公眾交代,參選特首期間,除指摘《星島》抹黑他,更向《信報》、《蘋果日報》發出四封信,投訴報道,「梁振英唔係批評報道失實,而係批評報道對事實嘅理解。咁好危險,因為事實係可以有唔同嘅理解,咁係思想自由,唔可以操控人哋點諗嘅」。

她又說,梁振英曾表示會推動傳媒的獨立性,「咁反而令我憂慮,唔知佢從自己角度,定公眾角度去睇獨立嘅定義;唔該你唔好搞我哋好過」。

促梁履行新聞自由約章

自特首選舉以來,部份傳媒被視為有明顯挺梁傾向。麥燕庭認為,難憑傳媒對7.1遊行報道的篇幅等,斷定有否自我審查情況,但79%受訪新聞從業員認為,傳媒在曾蔭權政府下已自我審查,包括低調處理不利中央、特區政府、傳媒老闆或財閥的新聞,「希望記者要是其是、非其非,唔好成日覺得『我哋機構係咁㗎喇』,否則日後會成為理所當然」。

新聞界對梁振英的憂慮,麥燕庭認為「絕非空穴來風」。她促請梁振英履行參選時簽署的新聞自由約章,捍衞新聞自由,包括確保重大政策要透過記者會公佈、而非曾蔭權年代慣用的「鬼鬼祟祟吹風會」;警方和消防處等應實時發放詳細罪案或關乎公眾利益的資訊;毋須因中央壓力急為23條立法。「我哋會睇實梁振英有冇做得到」。


回顧一年

年報指自由倒退:回歸以來最差年代

最新一份由記協出版的《言論自由年報》指出,政府在過去一年收緊消息發放,警方處處設限阻撓傳媒採訪,加上業界自我審查,本港新聞、言論自由正在大幅倒退。統籌年報的傳媒人 Cliff Bale形容,這是回歸以來最差的年代。

去年國家副總理李克強訪港,警察伸手阻擋電子傳媒鏡頭拍攝居民被帶走的情況,又設立遠得不合理的「指定採訪區」。

明顯想操控資訊發放

警方窒礙新聞自由之時,中聯辦也同時出手干預,有中聯辦官員曾在特首選舉期間致電《信報》老闆李澤楷施壓;左報更配合中聯辦干預特首選舉,如《成報》擅自將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的文章竄改成挺梁振英。

政府也是扼殺本港新聞自由的「劊子手」,不但委任政務官統領香港電台,警方及消防亦改用數碼通訊系統,突發新聞幾乎絕迹,並有濫用吹風會迹象。立法會更荒謬地在功能組別議員護航下,否決捍衞新聞自由動議。

最後一次統籌年報的 Cliff Bale說,年報自93年開始發表,近20年來經歷彭定康、董建華及曾蔭權年代,指現在是回歸以來最差的年代,將來則要取決梁振英政府的態度。

記協主席麥燕庭說指當局明顯想操控資訊發放,「好嘢就盡量鋪天蓋地講畀大家聽,唔好嘅嘢就減到最少;所有做公關嘅人都係咁做,政府都唔例外,不過過往嘅手法冇咁明目張膽」。

《蘋果》記者



保障自由
憂打壓偵查報道 記協促棄訂纏擾法

新聞自由與法例息息相關,記協促當局除惡法訂好法,包括放棄擬訂的纏擾法,因可能遭利用來打壓合理的偵查報道;相反,訂立資訊自由法,卻有助公眾迫令政府披露多與公眾有關資料及文件,確保新聞資訊自由。

促制訂資訊自由法

記協主席麥燕庭說,當局沒逼切性現時為《基本法》23條立法,就算日後政府與社會取得共識而立法,法例也須確保新聞自由,最低限度是採納《約翰內斯堡關於國家安全、言論自由和獲取信息原則》,容許傳媒引用合理的公眾利益及事先披露,為抗辯理由。

她又說,當局其實已透過其他法例箝制言論,例如擬訂的纏擾法,便很可能被利用來打壓合理的偵查報道,「被追查嘅人梗係覺得你纏擾佢㗎,但報道都係為咗公眾利益啫」。她說,當局與其訂立或危害表達自由的纏擾法,不如修訂現有法例,狹義地禁制纏擾行為,同樣可保障受害人。

相反,她認為當局有必要制訂有助新聞自由的法例,包括資訊自由法,可讓公眾包括傳媒,有權查閱需要的政府資料及文件,了解一些涉及民生的政策;同時政府也要訂立檔案法,確保政府妥善保存所有文件,在資訊自由法訂立後,便可隨時查閱。

此外,記協又要求當局盡早提出方案,讓香港電台脫離政府架構,透過法例確保其獨立性,而並非再視港台為政府部門,因這已違反國際趨勢,即是國營媒體應轉變為獨立的公共廣播機構,為人民發聲而非官方口舌。

《蘋果》記者


《蘋果》記者案梁迴避 「等警務處調查後,先至可回應」 (《蘋果日報》,03/07/2012)

 日前本報記者韓耀庭向胡錦濤提問平反六四問題,被警方帶走,各界紛紛發聲批警做法不妥。資料圖片
記協主席麥燕庭重申警方無權干預記者提問內容。資料圖片


【本報訊】警方濫權扣查向胡錦濤提出六四問題的《蘋果日報》記者,國際記者聯會及本港多間院校的新聞系學生昨發表聲明譴責警方侵害新聞自由。香港記者協會今天會約見警方高層表達不滿,並要求警方交代。宣誓就任時稱尊重新聞自由的特首梁振英昨卻拒評論事件。記者:麥志榮

總部設於比利時的國際記者聯會發表聲明,批評香港警方嚴厲對付向胡錦濤提出不受官方歡迎問題的記者,明顯違反新聞自由。向政治人物提出尖銳問題,是獨立傳媒的日常責任,不應因此受審查或扣查。聯會要求香港監警會調查事件,督促警方正式向記者韓耀庭道歉。聯會又指出,去年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也曾發生警員無理阻礙電視台記者拍攝事件,監警會調查後已證實投訴屬實。新任保安局局長黎棟國任副局長時,以及警務處長曾偉雄,都曾在立法會上承諾尊重新聞自由,盡量協助傳媒採訪,今次事件明顯違反了兩人的承諾。

中大、浸大、城大、樹仁、珠海、恒生管理學院等六間大專院校的新聞及傳播學科學生,昨發表聯署聲明,強烈譴責警方踐踏新聞自由。他們在聲明中指出,新聞自由前提下,採訪提問是記者的權利,採訪公眾人物時,記者有絕對自主權作任何提問,尤其是關於公眾利益的議題。他們批評,政府及警方不斷收窄傳媒採訪空間,嚴重干預記者採訪工作,令他們對新聞業界的前景感憂慮不安。作為未來的傳媒工作者,他們要求政府停止一切踐踏新聞自由的行為,向公眾清楚交代事件。

監警會不評論事件

特首梁振英昨拒絕回應當日警員的做法是否恰當,指警方已回應,至於他有何回應,梁稱:「我要等咗警務處有調查之後,先至可以回應。」被問到他以往多番聲稱會捍衞新聞自由,如今迴避此事,梁振英顧左右而言他,指一向配合傳媒採訪和積極回應傳媒,希望透過傳媒交代政府政策,說罷即離開。

監警會秘書長朱敏健表示,未掌握充份資料前,暫時不能對事件下判斷,監警會會留意事件發展。

記協主席麥燕庭昨重申絕不能接受警方當日帶走《蘋果日報》記者,因警方無權審查干預記者提問內容、方式。記者不滿胡錦濤訪港期間的採訪區安排,記協今午約見警務處行動處處長洪克偉,要求警方交代。對於有指記者日前遭胡椒噴霧射中,她說若警員獲悉記者身份後仍繼續噴向記者,須嚴肅處理,記協會了解事件。



斥警說詞理虧
《蘋果》告曾偉雄非法禁錮

【本報訊】《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批評警方上周六扣查向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問六四問題的本報記者,解釋的理由詞窮理虧。由於警方濫權,事件涉及新聞自由,《蘋果》今會與律師商討,正式控告警務處長曾偉雄非法禁錮。

張昨接受商台訪問時指出,便衣警員指本報記者大聲叫囂是擾亂秩序和違規,《蘋果》不接受這說法,記者問問題尊稱對方為「胡主席」,何來叫囂,同一採訪活動其後另一家傳媒的記者高聲提問其他問題時,胡錦濤也有停下來回答。

只向監警會投訴太溫和

張劍虹批評,「(警方解釋)要核實記者身份,根本係多餘,之前已經檢查過晒,搜埋身,至可以喺記者區出現」。

他認為今次事件太過份,是整個新聞界的事,只向監警會投訴過於溫和,《蘋果》會正式控告警務處長曾偉雄非法禁錮及妨礙記者採訪工作。至於是民事起訴還是司法覆核,今天會與律師商討,之後正式發出律師信。他又指,《蘋果》記者在採訪政府新聞時受到不合理對待,如日前梁振英宣佈新班子記者會,《蘋果》記者完全無提問機會。「本港新聞自由倒退得好犀利,國家領導人訪港安排,同群眾距離越來越遠」。




強帶走記者
警方或須道歉

【本報訊】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期間,警方人員以「太大聲影響秩序及違規」為由強行帶走《蘋果日報》記者,警隊對事件表示關注,不排除當日有前線人員自把自為,未經指示先行將記者帶走,涉及事件警務人員須提交書面報告解釋事件,警隊或要就事件道歉。

上月30日胡錦濤參觀啟德郵輪碼頭,場地保安由警方 G4要員保護組負責,另有80名機動部隊人員,被抽調協助。涉及帶走《蘋果日報》記者韓耀庭事件,有四名身穿西裝機動部隊人員,當中包括警長麥君浩,麥於94年加入警隊,從警18年。

警員疑擅作主張

當日,傳媒被安排到預設採訪區,入場前已接受安檢確認身份。本報記者向胡錦濤提問「香港人希望平反六四,你聽得到嗎?」,被警員強行帶走調查15分鐘,其中一名警員指記者:「你太大聲,影響秩序,你咁樣係違規!」

警務處行動部高層對事件極表關注,已經要求涉及事件警員提交報告詳細「解畫」,消息指,涉事警員行為失當,可能令警隊就事件作出道歉。

據悉,當日 G4要員保護組,並無要求同袍制止記者提問,不排除有人未經上級指示,自作主張將本報記者強行帶走。 G4人員護送胡錦濤離場時,只聽到記者提問聲,未聞內容,直至返回酒店後,才得悉有記者被一度帶走。


 前總理朱鎔基在02年來港參與世界會計師大會,曾被大批記者包圍。
以往記者都趁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進出酒店時提問。資料圖片


記者大聲發問
國家領導受落

【本報訊】跑中國新聞的資深記者潘小濤指出,以往追訪領導人時,香港記者一向都是以大聲提問題的手法,吸引他們的注意,領導人亦從未因此覺得受冒犯。警方扣查大聲向胡錦濤提問的記者,是非常荒謬。


從不避政治敏感問題

潘小濤有多次追訪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及前總理朱鎔基的經驗。他指出,以往江及朱外訪,香港記者便在兩人入住的酒店大堂守候,等兩人進出酒店時趁機提問。由於他們所處的記者區,與兩人相隔約10米之遙,所以慣常的做法便是每當見到兩人,大家便高聲大叫:「江主席早安」或「朱總你好」,兩人有時會揮手回應,記者便掌握時機大聲提出各類問題,亦從來不避政治敏感問題,例如中國人權問題等。有一次朱鎔基訪港,在會展被大批記者包圍,人群逼至花盆被推動,玻璃門亦受損,警方都未有扣查在場的記者。

扣記者不應 蘋果今日告禿鷹
http://hk.dv.nextmedia.com/actionnews/local/20120703/16480033/16480327?ref=tw

警認扣查問胡總記者屬判斷問題 (「有線寬頻」,03/07/2012)

警認扣查問胡總記者屬判斷問題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87224

黎棟國指警應盡量協助傳媒採訪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87207

明報總編證實梁深夜致電問僭建 (「有線寬頻」,03/07/2012)

明報總編證實梁深夜致電問僭建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87203

記協促梁交代致電明報總編目的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87223